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

2024-09-21

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精选8篇)

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 篇1

猪肺疫俗称“锁喉风”或者“大红脖子”等, 是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主症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颈部肿胀、食欲不振或废绝、喉头发炎且伴有咳嗽, 呼吸极度困难, 病猪四肢内侧及腹侧具有显著的血性红斑等, 急性型死亡率相对较高, 不仅给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也对养猪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危害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 主要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要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旨在为养猪户更好了解该病和采取有效防治方法, 减少养猪户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猪肺疫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此病菌宿主范围相对广泛, 不仅能够引起各种畜禽巴氏杆菌病 (猪最易感染) , 而且也可以使人致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健康猪只体内自然存在, 倘若猪只上呼吸道伴有该菌, 在外界环境及自身内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 例如气候骤冷、猪只拥挤、营养不良和圈舍卫生差等, 加之环境应急、长途运输以及饲喂方法等因素, 多杀性巴氏杆菌会在猪只抵抗能力降低时大量繁殖, 引发猪肺疫。该病通常为自体发病, 多为内源性传染, 也有因其他呼吸道、消化道和体表损伤继发该病。

猪肺疫的发生无显著季节性, 但以初春、多雨潮湿季节和秋末冬初气温骤降时多发, 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发病经过猪肺疫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2.1 最急性型

病猪体温骤然升至41~42℃, 可视黏膜发绀, 呼吸高度困难, 病猪呈犬坐式喘鸣, 且食欲废绝, 四肢内侧皮下、腹侧以及耳根部位充血发红明显, 口鼻分泌出很多泡沫, 咽喉部肿胀、热痛, 一天内甚至数小时便会死亡。对病死猪剖检, 其典型症状是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出血, 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有显著的出血性浸润, 全身淋巴结肿胀, 肺水肿、脾出血, 心外膜与心包膜也有小出血点, 切开病死猪皮肤, 可以看到大量的呈淡黄色的纤维膜性浆液。

2.2 急性型

主要临床症状为纤维性胸膜炎。病猪体温升高, 出现干咳、气喘, 脓性眼屎, 鼻流黏液, 随后转为湿咳, 触诊病猪胸部疼痛反应极其敏感, 听诊有音和摩擦音, 可是黏膜呈蓝紫色, 多发生脓性结膜炎。病猪先便秘后腹泻, 后期皮肤上产生红紫斑, 急性型病猪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极度消瘦直到窒息死亡, 病程在一周左右, 不死者将转为慢性型。对病死猪剖检, 可发现全身淋巴结、实质器官黏膜典型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 肺产生不同程度的肝变区, 肺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 胸膜有明显纤维性附着物, 胸腔、心包积液。

2.3 慢性型

该型临床症状是慢性胃肠炎和慢性肺炎。病猪出现持续性咳嗽, 呼吸困难, 口鼻分泌出少量脓性粘液, 精神萎靡, 食欲不振, 机体消瘦, 部分病猪会产生痂样湿疹以及关节肿胀, 倘若不及时进行诊治, 大多数病猪将在14d左右衰竭而亡。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 肺脏肝变区扩大, 带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 其内有干酪样物质, 外有结缔组织包囊。皮下组织、肠系膜淋巴结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等有坏死灶。

3 临床诊治要点

3.1 临床诊断依据

根据猪肺疫的特有症状, 例如病猪皮肤有紫红斑、脖子肿大、呼吸高度困难以及咽喉肿痛, 流行特点以及肺内不同程度是坏死灶、气肿、水肿以及肺肝变区等常见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3.2 在临床诊治中, 猪肺疫要重点同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猪气喘病以及猪丹毒进行鉴别。

3.2.1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主要是肺水肿和充血, 并且气管和支气管中布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

3.2.2猪弓形虫病

在病猪鼻端、下腹以及下肢等部位产生紫红斑, 粪便呈粒状, 外附粘液。剖检肺表面有很多出血点, 肺水肿, 肺门淋巴结肿大, 肠溃疡 (盲、结肠以及回盲瓣) 和肝肿大。

3.2.3 猪气喘病

表现为病猪气喘和咳嗽, 病猪的食欲以及体温没有较大的变化, 全身症状相对轻微, 不明显, 猪气喘病大多发生在哺乳仔猪以及刚断奶的幼猪。剖检可见肺内呈肉样变, 其两侧病变具有对称性, 同正常组织有显著的界限, 肺门淋巴结肿胀, 没有化脓以及坏死病变。

3.2.4 猪丹毒

病猪没有咽喉部肿胀、热痛的症状, 并且皮肤上产生典型的红色疹块, 用手指按压能够褪色。剖检可见典型特征, 肾、脾以及淋巴结肿大, 肾淤血肿大、脾呈紫红色, 淋巴结出血, 心内膜有菜花样赘生物, 通过心内膜赘生物、内脏及血液等病例中都能够查到猪丹毒杆菌。

4 猪肺疫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1) 做好预防免疫工作。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有效方法是免疫接种, 每年春季和秋季要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不论猪只大小, 都要口服或者注射猪肺疫菌苗5mL, 免疫期为半年; (2) 改善猪只饲养管理, 避免诸如受寒、潮湿、采光差等因素而导致猪只抵抗能力下降的因素产生, 圈舍要勤打扫, 确保干净卫生, 并定期采用生石灰消毒, 最好1次/d, 养猪户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尽量减少从外面引猪, 否则要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一个月, 确定其健康后才能够入群, 同时, 如果养猪户有条件, 建议早期断奶。 (3) 加强防寒和防暑工作, 保证猪舍温度适中, 从而避免猪只感冒, 并且在饲料供给时, 为满足猪只机体需要, 应充分供给青绿饲料。 (4) 降低猪只饲养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 确保猪只营养均衡, 最大程度上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加强猪只疾病抵抗力, 同时, 要注意猪舍不要带有尖锐的物件, 从而避免划伤猪只皮肤继发感染致病; (5) 猪肺疫病一旦发生, 应立即隔离病猪, 并对病死猪进行严格地无害化处理, 同时对猪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4.2 药物治疗措施

猪只感染猪肺疫疾病, 可采取以下中西医药物治疗措施:①中药治疗措施:贝母3g, 牛蒡子、知母、杏仁各5g, 桔梗、甘草、射干、山豆根和玄参各6g, 黄芩9g, 按照处方配药, 水煎取汁, 适温灌服, 1剂/d, 连用3d。②西药治疗措施:对于体重在40kg以上的病猪, 可采用氨基比林15~30mL、链霉素0.3~1g以及氟苯尼考20mg/kg·bw进行肌注, 每次间隔6h, 连用2~3次。

关键词: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症状,病理变,类症鉴别,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吕金国, 等.猪肺疫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4.

[2]黄杰河, 等.一起急性猪肺疫的诊治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10.

[3]李凤仙.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J].科技视界, 2012, 17.

规模化猪场猪肺疫的综合防治 篇2

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短杆状或球杆状,两端钝圆,为革兰氏阴性菌,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后可见两极深染。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普通消毒剂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猪肺疫一般是由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猪肺疫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时多发。本病一般为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病猪、带菌猪及其他感染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吸血昆虫作为媒介也可传播本病,也可经皮肤、黏膜的伤口发生感染。当健康带菌猪因劳累、感冒、长途运输等引起应激时,抵抗力下降,也可发生内源性感染。不同日龄猪均可感染本病,但以小猪、中猪常见,且本病通常与猪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2 临诊症状

猪肺疫潜伏期一般为1~5 d,临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及慢性型。

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 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病程1~2 d,死亡率100%。病程稍长、临诊症状明显的病例出现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全身衰弱等症状。病猪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可向上延伸到达耳根,向后可达前胸。病猪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急性型:是本病最主要的常见症型。除具有常见的败血症症状还有明显的急性胸膜肺炎。常体温升高,初期多发生痉挛性干咳,常流黏稠鼻液,有时还不同程度的混有血液,呼吸困难;后期多呈湿性咳嗽,胸部触诊疼痛反应敏感,听诊会出现啰音或摩擦音。随病情发展,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呈犬坐姿势,可视黏膜蓝紫。病情初期便秘,后转为腹泻。皮肤有淤血和小出血点,末期会出现心跳加快、心脏衰竭。病猪极度消瘦无力,多因卧地窒息而死。病程为5~8 d,未死亡的则转为慢性。

慢性型的主要特点是:呈慢性肺炎及慢性胃炎症状。会出现持续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病猪表现为痂样湿疹,关节出现肿胀。常伴有腹泻,若治疗不当最后衰竭死亡。

3 鉴别诊断

本病要注意与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鉴别诊断。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点是,肺疫咽喉部及皮下症状较突出而胸膜肺炎的病变主要体现在肺和胸腔部,并且有比较典型的纤维素性胸膜炎。同喘气病的鉴别点是喘气病变仅局限在肺脏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部。病变部界限分明且左右肺常常呈对称发展。病肺常呈肉样或虾肉样,无弹性。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呈黄白色。喉部、气管内常充满黏液,有时混有脓液或血液。

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鉴别点是该病常是多系统发生病变,常发生浆膜炎、脑膜炎等,且多是保育猪易感。

4 预防措施

首先,要注意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猪群抵抗力的各种应激因素。使用配合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增强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减少内源性感染情况的发生。做好猪舍环境的定期消毒,保证猪舍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宜,采光性好。当天气突变或猪群经过长途运输后,可在饲料中加入适当药物进行预防。

其次,应尽可能避免病原菌的侵入。实行封闭式生产,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引进传染源。必须引种时,引种应来自非疫区,并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实施严格的检疫隔离,确定为健康猪时方能引种。建立新猪场,严禁从多个不同猪场同时引种,并应严格执行防疫制度,防止病原菌的带入和传播。入圈前,圈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新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1个月,确定健康后再混群饲养。

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猪肺疫的重要措施。免疫接种的疫苗有猪肺疫灭活苗、猪肺疫弱毒苗、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灭活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灭活苗,这4种疫苗免疫期均在6个月以上,因此可选定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免疫接种。猪场要对猪群坚持进行定期免疫接种,并形成制度,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5 治疗措施

猪群发生本病时,应尽早将患病猪隔离,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对于同群的假定健康猪隔离观察,可用高免血清、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做紧急预防。病死猪、病猪饲料、粪便、垫料等应做无害化处理,并严格消毒畜舍和用具,防止疫病扩散,感染其他健康猪。患病猪初期用高免血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用青霉素、链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合使用,则疗效更佳。需要注意的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易产生耐药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可交叉使用抗生素或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联用。单纯性巴氏杆菌感染治疗相对容易,较为困难的是对该病混合感染气喘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治疗。本文就三种病的混合感染给出一个治疗方案,分享给同行业者: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篇3

1 临病症状

患病猪精神萎靡, 体温升高到41~42℃, 食欲下降或废绝, 呼吸困难, 寒颤、伏卧, 有的呈犬坐姿势, 有的口吐白沫, 张口腹式呼吸, 可视黏膜发绀, 下痢, 全身皮肤青紫, 后期四肢抽动, 倒地死亡, 病程1~3天。

2 剖检情况

对死亡猪进行剖检, 全身皮肤发紫, 颈下、咽喉部可见大量浅黄色胶样渗出物, 喉头的气管内充满白色黏液, 肺脏充血水肿, 气管黏膜上有出血斑点, 淋巴结水肿出血, 胸腔及心包有黄红色积液, 胃肠臌气, 肠黏膜呈现出血性炎症。

3 诊断

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肺疫。

4 防治

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消毒, 每天2次肌肉注射青链霉素, 20%磺胺嘧啶钠20~40毫升, 连用3天, 对同群猪进行抗菌素注射, 药物预防,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对其他健康猪立即注射三联菌, 对病死猪进行了深埋, 烧毁污染的垫草。污染的猪舍、用具用2%的来苏儿进行消毒。由于及时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 很快控制了病情, 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预防本病要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自体感染, 每年春秋两季用三联苗进行预防注射。

南813000) (013)

春秋飘忽不定的气温, 给细菌、病毒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加之此时畜禽往往体质瘦弱, 抗病力下降, 生猪极易发生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子猪副伤寒、子猪大肠杆菌

寒甲醛苗首免, 间隔5~8天再免疫一次。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篇4

1 发病情况

2013年5月松潘县养殖户王某饲养的15头育肥猪, 在17日早晨饲喂时正常, 晚上饲喂时发现有2头死亡, 除1头本地自繁自养的黑猪正常进食外, 其余12头全部卧在圈舍内的地上, 食欲废绝。次日另一养殖户张某所饲养的1头猪也发生死亡, 5日内全村320头猪共发病33头, 发病率为10.3%;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治愈24头, 死亡9头, 病死率为27.3%。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未见症状即死亡, 稍缓者体温升高至40~42℃, 病猪卧地不起, 颈下、咽喉部红肿、发硬, 有压痛感, 呼吸困难, 呈犬坐式, 腹式呼吸, 咳嗽。临死前, 伸长舌头, 发出喘鸣声, 口鼻冒大量白色泡沫, 可视黏膜发绀, 耳发红发绀。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3 病理剖检

3.1 最急性

尸体卧地面腹部、四肢内则皮肤黑紫, 口鼻有泡沫, 喉部及周围组织有出血, 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 全身淋巴结呈红色, 肿大, 切面外翻, 出血。肺水肿, 胸腔和腹腔及心包腔内有积液。

3.2 急性型

全身浆膜、黏膜、实质器官、淋巴结出血, 肺有出血、肿大呈红色和灰色肝变, 切面像大理石样, 胸膜上有纤维素性附着物, 严重时胸膜与肺部粘连, 胸腔和心包积液, 支气管和气管内有大量泡沫黏液。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肺疫。

4 实验室诊断

4.1 显微镜检查

病死猪的渗出液、心血、肝、脾、淋巴结、等新鲜病料涂片或触片, 以碱性美兰液或瑞氏液染色, 显微镜检查, 发现典型的两极着色的短杆菌, 无鞭毛, 不形成芽孢。

4.2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死的猪的肺脏、胸膜上的纤维素和心包积液, 因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差营养要求较高, 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故分别接种于血琼脂、血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培养基, 置37℃培养24 h。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有直径2~3 mm的灰白色、表面光滑、闪光的小露珠样的菌落, 菌落周围不溶血。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有少量的菌落生长, 但生长不良, 呈针头大小。在血清肉汤中培养开始轻微混浊, 4~6h液体变清, 液面形成菌环, 管底出现黏稠沉淀。无菌操作菌落在玻片上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到大量革兰氏阴性的细小短杆菌。

4.3 生化试验

培养48 h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产酸不产气。大多数菌株可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木糖, 可形成靛基质。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 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 石蕊牛乳无变化, 不液化明胶, 产生硫化氢和氨。

4.4 药敏试验

该菌对喹乙醇、庆大霉素、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青霉素敏感。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 综合诊断为猪巴氏杆菌病。

本病鉴别诊断需要与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病相区别。

5 防治

5.1 预防

主要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通风换气和防暑防寒, 避免过度拥挤, 减少或消除降低机体抗病能力的因素, 并定期进行动物圈舍及运动场消毒, 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新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 证明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发生本病时, 应及时隔离病猪与可疑病猪, 对病死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深埋。对病猪排出的粪便、垫草集中堆积, 用2%氢氧消毒液或生石灰进行喷撒, 发酵处理。其污染的圈舍、运动场所, 用2%戊二醛溶液或2%三氯异氰脲酸粉喷雾消毒, 也可用3%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者10%石灰乳等进行消毒。应用弱毒菌苗接种时, 被接种动物应接种前后至少1周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5.2 治疗

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对患病猪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青霉素、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病情轻的患猪治疗时用肌肉注射青霉素400万IU、链霉素200万IU, 3次/d;或用长效青霉素类, 如丰华兽欣1瓶, 1次/d;长效混感1瓶, 1次/d, 连用4 d。重症猪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青霉素钠盐500万IU、0.5%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0 mg、乌洛托品注射液50 m L, 静脉注射, 2次/d, 连续3 d。病情好转后, 可继续肌肉注射。

通过以上方案治疗, 1周后全村猪肺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全部康复。

6 分析讨论

猪肺疫是不同日龄猪均有易感性, 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较高。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传染源, 病源体主要是存在于病猪的肺脏病灶及各器官, 随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体外, 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

6.1 发病原因6.1.1 2008年以前, 松潘县一直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进行预防, 猪肺疫发病很少。2008年以后全县没有进行过猪肺疫免疫, 致使猪肺疫呈局部零星散发。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篇5

2013年9月份, 南宁市市郊某养殖场10头3月龄左右猪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厌食、腹泻症状, 2头出现急性死亡。解剖后观察怀疑为猪肺疫。无菌采集病猪肺脏进行病原菌分离, 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进行了治疗, 基本控制了疫情。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场内共有猪200余头, 2013年9月份发现2头猪突然死亡, 还有8头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喜卧地。病猪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明显肿大, 呼吸困难, 其中3头口吐黏液并伴有腹泻。随即将病猪隔离, 并对猪场进行消毒, 在全场猪饲料中拌入环丙沙星、多维, 对病猪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仍不见效, 2 d内陆续死亡4头, 遂来求诊。根据病猪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实验室诊断等确诊为猪肺疫, 通过药敏试验, 筛选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治疗, 并对其他健康猪紧急接种猪肺疫疫苗。未出现病猪死亡及新发病猪, 可见病情得到了控制, 用药1周后病猪全部恢复正常。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猪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 最急性型。该型病例突然发病, 迅速死亡, 常见于流行初期。体温升至41~42℃, 呼吸困难, 心跳急速, 食欲废绝, 全身衰弱, 卧地不起, 可视黏膜发绀, 皮肤出现紫红斑。咽喉部和颈部发热、红肿、坚硬, 严重者延至耳根、胸前。病猪常呈犬坐姿势, 伸长头颈, 有时可发出喘鸣声, 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病情往往迅速恶化, 很快死亡。

2) 急性型。急性型是该病常见病型, 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 败血症症状较轻, 体温升高至40~41℃。咳嗽, 初期为痉挛性干咳, 呼吸困难, 后变为湿咳, 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随病程发展, 呼吸更加困难, 常呈犬坐姿势, 胸部触诊有痛感, 皮肤出现红斑。后期卧地不起。

3) 慢性型。该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症状, 多见于流行后期。精神沉郁, 时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 有少许脓性鼻液;有的关节肿胀, 跛行;皮肤出现痂样湿疹, 极度消瘦, 营养不良、衰弱无力。

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 可见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大量出血点, 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浸润, 致使呼吸严重困难、窒息死亡。胸腔和心包积液, 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 部分与肺脏粘连;肺脏水肿、充血, 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肝变区, 支气管、气管内含有多量泡沫黏液。其他实质器官变性, 脾脏、心包膜、胃肠黏膜均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切面潮红, 严重的病猪淋巴组织坏死。

4 实验室检查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等初步诊断为猪肺疫, 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 如采用镜检、细菌培养、动物试验等方法进一步诊断[2]。

4.1 镜检

取病死猪心脏、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 可见大量革兰阴性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极着色小杆菌, 中央微凸, 单个存在, 无鞭毛, 无芽孢, 无运动性。

4.2 细菌培养

无菌操作取肝脏、脾脏等新鲜病料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 37℃培养24 h。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长菌, 在鲜血培养基上长出湿润淡灰色、圆形、露珠样小菌落, 周围不溶血。

4.3 动物试验

取病死猪心脏、肝脏、脾脏等组织共10 g研碎, 用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备用。将8只小白鼠分成4组, 每组4只。试验组每只腹腔注射上述悬液0.2 m L, 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观察48 h。试验组小鼠24 h左右死亡, 而对照组未见异常。死亡的小白鼠肺肝、肝脏、脾脏有出血点, 黏膜出血;取病变组织涂片, 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4.4 药敏试验

挑取分离株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上, 用多种抗菌药敏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该菌对卡那霉素、氟苯尼考高敏;对庆大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痢特灵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

5 诊断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 确诊为猪肺疫。临床治疗上应注意与急性猪瘟、咽喉炎型猪炭疽、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相鉴别[3]。

6 防治措施

6.1 隔离

立即隔离饲养, 防止相互传染, 新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 证明无病时方可混养。

6.2 消毒

病死猪及排泄物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定期进行药物消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抗力不强, 一般消毒药在数分钟内均可将其杀死。因此可用2%~3%的火碱水对所有物体表面进行低压喷洒。

6.3 药物治疗

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按每千克体重0.4 m L, 每天1次, 连用4 d。并对全群猪用10%氟苯尼考按1‰比例拌料, 连用7 d。

6.4 接种疫苗

对全场健康猪接种猪肺疫疫苗, 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用冷开水稀释后, 混入少量饲料或水中喂猪。不论大小猪, 一律口服1头份, 使用方便, 免疫期6个月, 不能注射。定期抽检免疫猪, 检测其抗体效价是否达到了保护水平, 要做到保护率≥70%。

6.5 加强饲养管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平时严格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应减少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 合理配合饲料, 保持猪舍内干燥、清洁和良好的通风。

7 小结

猪肺疫对养猪业危害较大, 该病的发生与环境的强烈应激有关, 如季节气候变化、仔猪断乳、换料、转群等因素。因此, 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只有减少应激, 才能有效地预防猪肺疫。此外, 要定期注射疫苗, 做好预防, 尽早隔离、诊断、治疗。对猪肺疫的诊断研究应从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剖检病变、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等等方面进行确诊, 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以确定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旷天扬.猪肺疫流行病学及预防[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2) :83-84.

[2]陈如林, 金礼军.猪肺疫的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4) :87, 103.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篇6

1 猪肺疫临床症状

(1) 最急性型。 最急性猪肺疫发病时猪体温骤然升高到42℃左右, 食欲大降, 呼吸困难, 观察其视黏膜为蓝紫色, 其耳鼻、胸腹等皮肤能够看到明显的出血性红斑。 死亡前表现为犬坐状姿势, 会发出低沉痛苦的喘鸣声, 口鼻有泡沫流出, 死亡率极高。

(2) 急性型。 急性猪肺疫表现为纤维性胸膜炎症状, 检测猪体温上升、气喘, 可观察到流鼻汁与脓性眼屎。 后皮肤逐渐产生红紫色病斑。 急性猪肺疫病程为5 日左右, 如未死亡则转为慢性。

(3) 慢性型。 慢性一般表现为慢性肺炎与胃肠炎的症状, 生猪有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持续咳嗽等症状, 关节肿胀。 病程为半个月左右, 容易因衰弱而死亡。

2 流行病学

猪肺疫发生通常无明显季节性, 生猪群内发生巴氏杆菌病后, 常常不能及时查出传染源, 病猪与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 从病猪的粪便及口鼻分泌物中产生越来越多的病菌, 对饲料、饮水以及养殖环境造成污染, 之后通过消化道传染给其他健康猪。

3 治疗

(1) 西药治疗。 选择青霉素80~160 万IU、链霉素0.5~1.0g。 按照病猪的实际体重合理使用剂量, 青霉素剂量为2~3 万IU/kg体重, 链霉素剂量为20mg/kg体重肌肉注射, 每日注射2 次, 直到病猪体温下降到正常状态为止;选择土霉素进行肌肉注射, 剂量为40mg/kg体重, 日注射2 次, 持续4~5 天后观察效果;使用氧氟沙星0.3~0.4kg/kg体重, 日注射2 次;地塞米松与维生素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 剂量为10mg/kg体重、2g/kg体重, 日注射2 次, 持续4~5 天后能够起到效果。

(2) 中药治疗。 选择白药子、 黄岑以及大青叶各10g, 知母、桔梗与连翘各5g, 以鸡蛋作为药引, 每次加入2 个鸡蛋, 加水煮沸后取汁液喂养, 日喂养2 剂, 持续4 天。 此方仅能够有效治疗早期猪肺疫。 选择桔梗、甘草及射干各5g, 牛蒡子、知母与杏仁各5g, 贝母3g, 加水煮沸后为病猪灌服, 日灌服1 剂, 持续4 天。

4 预防措施

猪肺疫的预防应当选择封闭管理、自繁自养的方式, 严格进行养殖环境消毒, 从而对猪肺疫病进行综合防治。 生猪养殖场必须树立防疫意识, 严禁场区外人员随意进出, 对养殖区与生活区必须明确划分, 分别在其入口设置消毒池, 人员出入时必须进行消毒, 避免外界的病原传入。

生猪养殖场应尽可能不引种, 若确需进行引种则可事先在养殖区外设置观察区, 引种猪必须仔细检疫, 让其隔离观察15 天左右, 如若未发现临床症状才能混群。 另外, 两批猪饲养之间应当安排1~2 周的空舍期, 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养殖舍中的设备用具仔细消毒, 同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也必须要定期组织人手对猪舍中的环境进行消毒清扫, 尽可能消灭猪体与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将猪肺疫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时必须尽可能不留死角, 可选择0.3%过氧乙酸、10%石灰水及30%热草木灰水等作为消毒剂, 通常来说间隔1 周进行1 次消毒, 而在猪肺疫流行期间, 必须每天消毒1 次[2]。

根据科学的免疫流程进行接种可以确保生猪获得更强的免疫力, 从而有效预防猪肺疫的发生。 一般我们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有氢氧化铝灭活苗、口服弱毒苗、猪丹毒-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苗等。 另外, 猪肺疫高发季节应当在喂养饲料内添加适量土霉素粉进行预防, 定期做好养殖区的驱蚊工作, 合理调节日粮配方, 控制饲养密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激因素。

总之, 猪肺疫对于生猪养殖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危害, 此病的发生和环境应激直接相关, 比如季节交替、仔猪断乳或者换料等。 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强养殖管理, 为生猪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同时定期对生猪进行疫苗注射, 做好预防措施, 第一时间进行诊断与治疗。

摘要:猪肺疫也称为猪巴氏杆菌症, 部分地区称为锁喉疯、肿脖子瘟等, 属于多种禽畜与野生动物都会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猪肺疫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急性或继发性传染病。急性病症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病、咽喉炎及肺炎等症状, 而慢性病一般呈现出慢性肺炎病症。

关键词:猪肺疫,诊断,防治

参考文献

[1]黄美晶.猪肺疫的临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 (02) :18.

猪肺疫的诊断及其防治技术 篇7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特点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是以冷热交替、潮湿、闷热、多雨时期多发;尤其当饲养管理不良、营养差、寄生虫病、长途运输等诱因作用可促进本病发生。常为散发, 有的可呈地方流行性。

1.2 临床特征

(1) 急性型:未看到病猪任何症状表象, 晚上吃料正常, 第2天清晨发现死于栏内, 此为最急性型的。常见急性型的猪表现体温升高达41~42℃, 食欲废绝, 卧地不起或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 伸长头颈呼吸, 咽喉部红肿, 发热, 坚硬, 有的向后延及达胸前, 呈犬坐姿势发出喘鸣声, 口鼻流出泡沫。可视粘膜发绀, 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有的还表现咳嗽、胸部触诊疼痛等急性胸膜性症状;有的初便秘, 后腹泻, 往往多因窒息而死, 病程几天不等, 不死的转为慢性。 (2)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胃肠炎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 多在2周以后衰竭而死。

1.3 剖检病变

最急性的为败血症出血点变化以及咽喉部炎症为特征。常见的急性型主要是肺不同程度的肝变区, 切面呈大理石样, 气管内含有大量泡沫状粘液, 粘膜充血或出血;常有病肺与胸膜粘连, 胸腔和心包积液。慢性型病死猪, 病肺与肋膜粘连, 胸腔有大量纤维素状物沉积。

2 防治方法

2.1 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 我国目前使用2种菌苗, 一是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断奶后的大小猪只都皮下注射5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6个月。二是口服肺疫弱毒冻干菌苗, 按瓶签说明的头份, 用水稀释后, 混入饲料或水中喂猪, 使用方便, 免疫期6个月。

2.2 发病后, 隔离病猪, 及时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 (1) 青霉素80~240万肌注, 同时用10%磺胺嘧啶10~20mL加注射用水5~10mL肌注, 1次/12h, 连用3d。 (2) 45kg以上猪用氯霉素2500mg、链霉素3000mg、10%氨基比林20mL肌注, 1次/6h, 连用2次。 (3) 庆大霉素1~2mg/kg·bw、四环素7~15mg/kg·bw, 2次/d, 直到体温下降为止。

一例急性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篇8

2010年1月我县张某主诉其养猪场突发疫情, 有2头育肥猪发病, 表现为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 便秘, 眼结膜发红等症状。户主开始以为感冒, 并进行相关的治疗, 无效遂求诊我站, 经病理剖检、细菌分离与鉴定, 诊断为急性猪肺疫。现将该次疫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养猪户张某主诉:该养猪场有存栏猪320头, 其中育肥猪有200余头, 采取简易圈舍养。2010年1月12日天气突变, 气温降至0℃℃左右, 圈舍虽然搭有塑料大棚, 但舍内温度只有0℃左右。猪开始有轻度咳嗽, 食欲大减。后有2头拒食, 体温分别是41℃、41.8℃。当时按猪流感进行治疗, 并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粉剂进行普防。但3d后又有部分猪发病, 病情较前几头严重, 并出现运动失调, 张口吐舌, 烦躁不安, 其中2头因病重死亡。户主遂求诊我站。

2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到41℃以上, 精神差, 食欲减少或废绝, 初为干性短咳, 后变湿性痛咳, 鼻孔流出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触诊胸壁有疼痛感, 听诊有音或摩擦音, 呼吸困难, 张口吐舌, 结膜发绀, 皮肤上有红斑, 初便秘, 后腹泻, 消瘦无力, 卧地不起, 大多4~7d死亡, 不死者常转为慢性。

3 病理变化

急性型病例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肺小叶间质水肿、增宽, 有不同发展时期的肝变区, 病变部质度坚实如肝, 切面有暗红、灰红、灰白或灰黄等不同色彩, 呈大理石样外观。支气管内充满分泌物。胸腔和心包内积有多量淡红色混浊液体, 内混有纤维素。胸膜和心包膜粗糙无光泽, 上附纤维素, 甚至心包和胸膜或者肺与胸膜发生粘连。胸部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4 细菌分离与鉴定

4.1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肺脏分别接种普通营养琼脂、血琼脂及麦康凯琼脂37℃培养18h后观察结果。初次接种后, 在普通营养琼脂及麦康凯琼脂上无任何菌落长出;在血琼脂上长成圆形、灰白色、细小、湿润的中等大小的菌落, 不溶血。从血琼脂上挑取单个菌落再次接种普通营养琼脂, 37℃培养18h后观察结果, 普通营养琼脂上仅有少数几个菌落长出, 麦康凯琼脂上仍然无任何细菌长出。

4.2 染色镜检

从血琼脂上挑取单个菌落, 美蓝染色、镜检, 可见大量两极浓染的中等大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菌。

4.3 动物试验

取昆明系小白鼠3只, 腹腔接种分离细菌10×109CFU/m L的菌液0.1m L/只, 另设3只对照, 接种生理盐水0.1m L/只, 观察7d。结果试验组小白鼠在24h内死亡, 对照组健康存活。剖检死亡小白鼠无菌采取病料接种血琼脂平板, 所分离细菌与攻毒菌的生长特征及形态特征完全相同。

4.4 药敏试验

用纸片法进行, 用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痢特灵8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菌对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4种药物敏感, 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胺苄青霉素、痢特灵4中药物耐药。

综合以上情况, 可以确诊该病病原为巴氏杆菌。

5 治疗措施

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消毒, 2次/d肌肉注射青链霉素, 20%磺胺嘧啶纳20~40m L, 连用3d。病猪吃食后, 分早晚各一次在饲料中拌入5片四环素, 连用4次。同时对其余3头猪进行抗菌素注射, 药物预防, 对圈舍、用具用2%的来苏儿进行消毒。经上述用药, 病猪咽喉、颈侧、腹部紫斑明显消退, 食欲恢复正常, 追踪调查无复发。

6 小结

6.1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饲养管理不善、拥挤、气候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等因素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致使病菌乘虚而入, 发生疫情。因此, 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 消除或减少降低猪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 如圈舍拥挤、通风采光差、潮湿、受寒等;另一方面, 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环境定期用20%新鲜石灰乳, 5%漂白粉、3%来苏儿消毒。病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消毒, 垫草要烧掉。

6.2 由于本病发病急, 发病后往往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 需要加强预防观念, 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种猪配种前免疫, 仔猪45~60日龄免疫。新引进猪隔离观察1个月后健康方可合群。

上一篇:东北高寒地区下一篇:网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