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

2024-12-05

沿海地区(精选12篇)

沿海地区 篇1

随着黄骅港口的建成开港,沿海公路网系迅速发展。我项目部承建的北疏港互通至化工大道一级公路连接线,就是沧州市渤海新区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下沿海高速公路和进出港口的主要通道,同时将化工大道、中辛公路、沿海高速沧州歧口至海丰段、海防公路连接在一起,成为西连黄骅市、中捷农场,东连黄骅大港北区的重要通道。该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全长8.51km,路面宽28m,路基宽31m。路线地处沿海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路基的承载能力,首先对填土荷载作用下地基的稳定性及沉降变形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根据全线软土、软弱土分布区段基础类型不同,在路基施工中采取了多种类型的处理措施。通过沉降观测分析均在容许范围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文针对施工中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1 本路段所在区域特点

(1)该区域多为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2.0~5.0m之间,最低海拔为1.0m,最高海拔7.0m。为防洪需要,路基填筑高度均较大,这样会造成工后沉降过大,路面不平整。

(2)区域内分布有大量的坑塘、洼地、沟渠等,由于长期积水,地下分布有厚薄不均的淤积土。对这种软基应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制定详细的处治方案,否则会产生多种危害。

(3)路线所经区域分布层有较厚的软弱土,含水量高、渗透性弱、压缩性大,强度低,固结速度慢。天然地基抗滑稳定性差,地基刚度小,在静荷和动荷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变形,会引起路面结构破坏。

2 处理路基遵循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采取符合当地情况、经济合理的有效措施。

(2)路基要与路面成为一体,共同承受交通荷载,保证车辆行驶顺适,所以路基要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给路面带来的不良影响。

(3)路基施工受当地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要充分考虑其施工方便性,尽量采用省力、高效、经济的施工方法。

(4)路基在填筑及使用期间要保持一定的稳定,要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规定的容许工后沉降,即:一般路段路基工后沉降≤30cm;通道两侧路基工后沉降≤20cm;桥头路基工后沉降≤10cm。

3 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1)对于沟渠、坑塘部分,先将积水排净后,再进行抛石挤淤。抛石分为两层,厚度共70cm,下层抛片石,厚度为40cm,上层抛碎石,厚度为30cm。待碎石抛筑一定厚度,具有一定的强度时,采用YZ168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达到规范要求后铺筑上层。

(2)针对沿海地区土资源缺乏,对于含水量高的软弱土采用了二次搬运的方法,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先将淤泥层下的软弱土挖出,用自卸汽车运到高处地域集中堆放,靠土的压力和水的自重,让水从土体中渗出。待水份淋出达到适度含水量后,加入12%的生石灰用挖掘机上下进行翻拌晾晒,符合路基用土要求后,再用自卸汽车运回原路基处进行填筑碾压。压实度达到要求后铺筑上层。

(3)对沿线盐汪子及虾池地段,施工时按设计断面修建围堰,在路基一侧用挖掘机挖出排水沟,先将地面水排除,将表层淤泥清除运弃。其下面的软弱土也实行二次搬运的方法进行处置。软弱土开挖深度不小于80cm。

(4)对于地质软弱路段,采用路基加筋处理,在路床顶面以下40cm部位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低于30kN,格栅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小于15cm。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进行填筑。

4 软基施工要点

(1)片石要使用不易风化的石料,粒径不宜小于30cm,且小于30c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片石在抛入过程中尽可能平放,对于竖立或倾斜的大块片石,要配合机械将其推平。

(2)碎石填料要具有良好的级配,粒径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填料含泥量要控制在3%以下。

(3)对于二次搬运处理的软弱土,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根据实际情况晾晒一般在15~20d,待含水量达到路用要求后,再拌灰回填。

(4)土工格栅铺设时要保证下层压实平整、呈水平状。土工格栅主要受力方向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铺设要平整,无皱折,使格栅处于绷直受力状态。

5 路基沉降监测

(1)在路基的两侧埋设了沉降板来观测软基沉降值,在观测点挖50cm×50cm的方坑,将已做好的沉降板压入土坑中,平放,测杆放于土面上,四周用砂砾填实,并用水准仪校正水平,再用回填土整平压实,使其立稳固定。护套管埋设于离底板30cm处,埋设完毕后,用水准仪测量沉降板内测杆起始高程,然后旋上盖帽保护。填料时,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测杆,随着填土增高,测杆和套管亦应相应增长,每加一根需测量高程。沉降板每1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2)路基在填筑过程中,如果观测沉降速率≥1.0cm/d,或是水平位移≥0.5cm/d,应立即停止填土,停止后每天仍应进行观测。当3d的沉降与位移在控制值之内才能继续加载。

(3)现场监测工作随同填土施工同步展开,正常情况下的测试频率为:加载期间每天测试1次;加载停歇后每三天测1次;在危险情况下增加测试频率。

6 应用分析

(1)通过埋设沉降板对路基进行沉降和稳定的动态观测,根据测定的数据来调整填土速率,计算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大小。针对不同类型的软基采用多种处治方案,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2)本项目对软弱土采用的二次搬运方法,大大减少了当地土资料的使用,保护了周围生态环境,而且软弱土在降低含水量后,由于其本身含有钙镁离子,与石灰的碳酸根离子结合,使土体强度得到提高,能够满足路基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利用土填方比远距离运输买土每方可节约成本20元。同时本方法在其他项目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符合经济、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7 结语

本路段通过采用多种处理方法,坑洼地填石路基得到了加强,能利用的土资源通过二次搬运得到了充分利用,铺设了土工格栅,提高了地质软弱段整体性能。这些措施提高了路基的刚度和稳定性,增加了路基的抗剪强度,减少了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延长了路基的使用寿命。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还节约了宝贵的土资源,减少了买土运土的费用,在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2]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沿海地区 篇2

显而易见,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使之从计划经济时期对敌斗争前线, 转变为市场化改革中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沿。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取向的根本性调整, 即从强调自力更生转向重视中外合作;从注重内地建设转向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也实质性地改变了东部沿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地区资源配置条件, 即东部沿海地区以其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地域便利与通商传统,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率先发展的首选之地。同时, 中央政府为了鼓励与推动对外开放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进一步优化了东部沿海地区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条件。

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区位优势, 对于地区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由交通便捷与交流便利所带来的低运输成本与低交易费用,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境内外资源流向与流量产生相应的导向作用, 从而形成地域性资源集聚效应。一方面外商在国内相关优惠政策与投资机会的诱致下不断扩大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创业与就业环境, 致使中西部地区相关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相继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由此产生的地域性资源集聚效应, 使东部沿海地区获得的外部增量资源不断增加, 地区资源配置规模与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同时, 受市场供求关系约束, 外部增量资源流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能够弥补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与总量供给不足。而且在境内外资源流入以及增量资源与存量资源间形成互动关系与互补结构使东部沿海地区能够利用区位优势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 转换为地区经济竞争优势。

沿海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思考 篇3

一、东台沿海发展绿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绿色产业是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从事绿色产品生产、经营及提供绿色服务活动,并能获取较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综合性产业群体。就东台市来说,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自己的独特优势。

区位地理优势。东台毗邻南通、盐城两座机场,南连洋口港、北接大丰港,新长铁路、204国道和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随着沿海跨江通道的开通,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的扩大,东台已经进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与长三角城市群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产业对接的大融合趋势。

滩涂资源优势。东台东拥黄海,海岸线全长85公里,2697平方公里的海域是淤涨型粉沙淤泥质海岸,在黄海南北潮流交汇作用下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辐射状沙脊群,连陆滩涂156万亩,每年淤涨面积1万多亩,占全国的8%,江苏的22%,属于世界海岸带中仅有的两处淤长型海岸之一,是联合国认可的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湿地。东台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土地资源储备腹地和沿海开发前沿阵地。

生态环境优势。东台沿海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江苏面积最大的海岸型、生长型湿地。这里,自然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呈现出原生态和多样性并得到有效保护。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东台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中华鲟、丹顶鹤等珍稀动物在此悠然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动物世界”、“植物世界”、“鸟类世界”。

产业基础较好。东台农业资源丰厚,拥有1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个绿色食品基地、10个有机食品基地,高效农业面积全省最大,农林牧渔总量连续20年冠居全国,是长三角日益倚重的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东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市工业体系配套完善,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化纤、新型材料、风电能源四大主导产业。近700家规模骨干企业奠定了东台抢跑沿海开发前沿的雄厚实力。东台沿海现有风电场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江苏永丰林生态园、占地2400公顷有“天然绿色氧吧”之称的黄海森林公园以及晨钟暮鼓的龙王古寺等美丽景区,旅游业正成为东台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

二、东台沿海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产业选择

(一)东台沿海发展的整体思路

在沿海发展大潮中,东台人主动策应、错位发展,形成了沿海发展的整体思路:按照“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拉产业链、建特色区”的思路,瞄准“上海北花园、海上新东台”的发展定位,实施“港区、港城、渔港”三港联动战略,实行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综合开发,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突出招引重大项目,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增长的沿海发展之路。

(二)东台发展绿色产业的产业选择

依据东台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按照东台沿海发展的整体思路,东台绿色产业的选择主要是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绿色旅游。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先进的现代制造模式,是实施制造业污染源头控制的关键。东台以建成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新材料、节能及循环利用、不锈钢等绿色制造产业。到2012年,东台市绿色制造产业总量将达600亿元,培育一批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大型绿色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绿色能源。绿色能源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东台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优势,主攻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三大领域。按照“以风能资源培育风电产业,以产业投资获得风场开发”的思路,加快建设滩涂风电场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200万千瓦,带动泰胜风电二期建设和三一重工10亿元风电产业园项目实施,建设江苏沿海最重要的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电场、太阳能发电配套设备、薄膜电池等光伏产业,跟踪洽谈美国加州海藻炼油,加快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沿海地空资源联动的立体化能源开发格局。

绿色食品。东台将立足沿海,充分依托高效农业、标准农业和生态基地的巨大优势,以建设“江苏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为抓手,打造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以投资40亿元生态猪产业化项目、8000万美元的润洋甜菊糖深加工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海产品、瓜果蔬菜、禽蛋、精制粮油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食用菌、蜂系列、奶制品、螺旋藻、特色林果等系列食品,加快建成世界健康糖源之都、华东最大的生态肉猪储备和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第一县,最终成为江苏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绿色旅游。绿色旅游又称“生态旅游”,是让游客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旅行、休息、疗养,饱览自然风光,观赏奇珍物种,进行健身活动,增强环保意识。东台将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依托东台沿海绿色自然风光美、生态湿地好的优势,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沿海旅游资源,培育长三角地区新兴的绿色旅游休闲基地。

三、东台沿海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具有东台特色和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是东台沿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

加强统一领导,完善绿色产业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确保东台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成立绿色产业发展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统一部署绿色产业的发展。根据东台实际,围绕“四绿”产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严格内部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为绿色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后劲。

坚持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发展绿色产业,不仅要有共识,更要有政策保证。一是抓紧制定出台鼓励发展绿色产业的配套政策,结合东台市招商引资政策,在土地、税收、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更多地向绿色产业倾斜,吸引企业、外来投资者投资绿色产业;二是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绿色产业技术的研究推广、人员培训、项目前期费用等;三是建立绿色产业项目库,搜集、论证、筛选、储备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产品、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制度。

注重技术进步,推进绿色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建立完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搞好高新技术的引、试、繁、推工作,搞好高新技术与常规实用技术以及良种良法的组装配套;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和升级,提高绿色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绿色产业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来提高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

严把环境准入门槛,保证绿色产为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环评、依法审批,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从产业政策、整体规划、污染排放等方面严把环保头道关,坚决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在招商引资中,实行环保超前介入,着重发展绿色产业,优先引进规模化、集约化、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废弃物再利用,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和优化整合,逐步形成颇具规模和特色的循环经济系统,实现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负责人:王善明

执笔:夏益俊)

沿海地区 篇4

关键词:人文因素,沿海地区,生态安全,面板数据

在世界范围内竞相开发海洋的热潮下,随着人口日益向沿海地区集中,海岸带经济的迅速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人地(海) 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和谐海洋建设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与挑战。沿海地区是人文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人文因素与生态环境及其治理的相互关系是沿海生态安全的重点任务。 人文因素主要指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人类的消费量和消费模式、价值观念、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等。 根据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 的报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影响沿海海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纯粹自然力作用趋于衰减,人类的活动力的作用日渐增强。因此,开展人文因素对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影响的理论研究,探讨各种社会和经济行为对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探究人文因素影响程度的定量与定性评估方法, 探索构建有效治理的制度体系和人文价值观念,最大限度地修缮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经济重心地区可居住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课题[1]。

目前,已有学者开展了对区域生态安全的驱动力研究,如采用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对甘肃省、黑河流域及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2-4],陈庆等[5]以STIRPAT模型为依据,不仅揭示了引发环境问题的各种驱动力,而且建立模型精确描述了环境影响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另外,冯永忠[6]依据生态系统能量守恒基本原理建立分离指标体系,对影响江河源区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分离。总体来看,一是大多研究利用传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生态变化的因素进行静态研究,忽视了生态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因此时间序列变化过程中各因素影响强度变化没有受到重视。二是研究焦点集中在西北部生态脆弱的大陆内部,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力研究较薄弱。面板数据模型以其能同时反映时间序列及截面特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地理学及旅游学等领域的研究[7-13]。 本研究首先对沿海地区1996—2010年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旨在揭示引起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的人文驱动力及其影响强度。

1研究区概况

沿海地区通常是指濒临海洋,有海岸线分布的区域。我国沿海地区包括北起鸭绿江河口南达北仑河口绵延1.8万km的海岸线附近的河北、辽宁和江苏等8个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天津、上海两个直辖市(因我国台湾省数据缺失,研究区域为沿海11个行政区)。因其深受海洋环流的影响,气候湿润,环境优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人口承载力高, 在约占全国14%的陆地国土面积上集中了全国70% 以上的大城市和50% 的人口[14], 人口密度已达到372人/km2,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地区。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科技力量雄厚, 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西部和中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据统计,沿海地区GDP比重约占全国的60%。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长期发展已形成环渤海、 长江三角洲、 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和环北部湾5个经济区和多个连绵城市带。然而在粗放型增长方式支配之下的海岸快速发展,亦伴随着一个极其严重的后遗症,即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类活动对海洋及海岸环境形成的生态压力巨大且持久, 沿海生态安全威胁日益严峻。

2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2.1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P-S -R模型揭示了人- 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因果关系[15],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与环境负荷对自然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会导致环境状态发生变化,而人类应当也会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采取措施以保护环境,遏制生态退化。本研究借鉴P-S-R模型, 在构建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时, 综合考虑自然、 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重视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变化中的作用, 从压力、 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图1)。

2.2生态安全模型与结果分析

2.2.1数据标准化与权重

文章所需经济及环境指标数据来源于1996—2010年沿海地区的统计年鉴及15年间的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其中海水水质状况和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源于各年度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不同的指标对生态安全演变的影响各异,文章分别根据生态安全变化正向影响指标与负向影响指标,采用极值法进行数据标准化。

多指标综合因子权重的确定是综合评价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文章选取变异系数法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求得指标的权重。

2.2.2生态安全指数评价与分析

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复合系统, 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各个评价指标只体现了某个角度的信息。因此, 有必要进行综合评价以反映复合系统的生态安全状况。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值越大,代表生态安全度越高。沿海地区15年生态安全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从时间序列上看,沿海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状况波动和缓,生态安全指数由1996年的0.464 2增长到2010年的0.554 5,其中2002—2004年生态安全指数增长幅度较大,年均增长率达到9.56%,总体生态状况以2002—2004年为分水岭,呈稳步转好的趋势。从空间差异来看,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指数差异显著,东南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优于东北部地区。环北部湾经济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强度小,开发建设时间也晚,且在发展中主要以旅游业等清洁型产业为主,重视环境保护,因此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最好,海南省在研究时段内生态状况均处于很安全状态。广东省经济水平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发展多依靠核能等新型能源,污染较少,生态环境也处于安全状态。福建省长期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大量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入海,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在全国海区中所占比例最高,海水水质退化严重,致使该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从较安全等级逐渐退化到很不安全等级。由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所形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状况形势比较严峻,生态等级一直在临界状态与较不安全状态徘徊,未来要继续依靠技术支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北部沿海带的生态环境质量长期较差,1996年与2000年河北、辽宁和山东3省区生态状况均处于很不安全等级,天津市也由临界安全状态退化为较不安全状态。随着科学发展观及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实施,此区生态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在惯性作用下,生态响应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作用于整个生态系统,环境变化速度较慢,2010年河北省和山东省生态环境仍处于较不安全状况,未来仍需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发新型能源,防治海洋污染,实现人地(人海)关系和谐。由此,生态安全时空差异主要表现于工业发展、经济技术水平与政府行为等人文活动方面。

3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的人文影响因素分析

3.1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根据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人口增长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产业集聚为沿海地区经济腾飞创造了动力, 但人口与产业的发展也干扰了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削弱了海岸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外商投资是沿海地区经济的特色,同时也使沿海地区成为污染型企业的 “避难所”[16],沿海生态系统面临沉重的负荷,生态安全存在巨大隐患。政府管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强有力措施, 如政府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区域环境定会得到改善。反之,政府管制不严格,甚至趋于 “向底线赛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定会受到不良影响。另外,政府管制标准的严格程度也与各行业的污染强度高度相关。生态安全具有时空性与动态性,人文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文章选取人口增长、产业发展、 外商投资和政府管制4个要素构建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影响的面板模型:

式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ESI表示生态安全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其余变量均为解释变量。其中,P表示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I表示各地区在研究年度的人均海洋产业总产值(制盐业、海上交通、滨海旅游和海洋工程等产业);F表示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反映政府管制程度, 即R;ε表示误差项,反映个体和截面的发生影响的因素所产生的误差。

面板模型中所需数据来自相应年份的各地区统计年鉴及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为便于各年度经济指标间相互比较,本研究将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外商直接投资均以1996年为基期,换算为统一不变价格。 海洋产业总产值用全国GDP缩减指数换算,外商直接投资先用当年人民币与美元之间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再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换算为1996年不变价格。

3.2面板单位根检验

对时间序列而言,用存在单位根的序列变量进行回归,将产生虚假回归或者伪回归,面板数据也存在类似的问题[17]。因此,为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在回归之前必须对所有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在Eviews6.0中进行单位根检验操作结果得知,变量ESI和P为平稳序列, 而解释变量I、F和R为非平稳变量,且均是一阶平稳。此时变量之间非同阶单整,不能进行协整检验或者直接对原序列进行回归,需对序列进行差分或者对数处理,使序列成为同阶序列。文中的非平稳变量进行对数化后均为平稳变量,因此可以用变换后的序列进行直接回归。

3.3模型设定

面板数据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和不同单元的特性[18],并能有效防止多重共线性,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单方程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该模型通常有3种情况:

1变截距模型αi≠αj,βi=βj

2变系数模型αi≠αj,βi≠βj

31混合回归模型αi=αj,βi=βj

研究面板数据的重要步骤是根据所研究问题来确定模型形式,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协方差检验分析,可以通过两个假设来检验:

假设1: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上和时间上都相同,但截距不相同。

假设2:截距和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上和时间上都相同。

首先检验假设2,如果不能拒绝,则选用混合回归模型,不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拒绝了假设2,则检验假设1以确定模型是变截距模型还是变系数模型。若不能拒绝假设1,则选择变截距模型,若拒绝了假设1,则应该选择变系数模型。

通常用F统计量的方法来检验假设1和假设2,检验假设2的F统计量为:

检验假设1的F统计量为:

以上公式中,S1、S2和S3分别为采用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估计后所得残差平方和,n为横截面数,T为研究时序期数,K为解释变量数。

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iews6.0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由于Hausman检验结果P=0.0000,拒绝原假设(随机效应),故模型的影响形式应选择固定效应。同时对模型进行协方差检验(表1)。

截距模型。综上分析,文章所建立的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人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属于变系数模型,即各个解释变量对不同地区生态安全影响强度各异。

3.4模型估计

面板数据既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又包括横截面数据,可能出现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问题, 会使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失效[19],因此本研究在估计模型中选择截面加权(cross-section weights)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估计以提高参数估计得有效性(表2)。

由表1可知,模型的F2大于临界值,因此拒绝假设2,模型不是混合回归模型,同时F1也大于临界值,所以也拒绝假设1,模型不是变

3.5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模型回归的效果较理想,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11 9,调整后的数值为0.869 556,F检验相伴概率P为0,各解释变量的T检验值均比较高,相伴概率均为0,说明本研究所选解释变量对沿海5个经济区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的影响比较显著。

由表3而知,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与人口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在沿海城市大规模集聚会导致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地区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环境日趋退化,这与我国沿海地区当前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影响系数不同表明人口对各经济区生态安全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人口增长对环北部湾地区的生态安全影响程度最大, 这主要与该地人口长期持续高水平增长有关; 而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对生态安全影响系数较小,体现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效应并不是该地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

发展海洋产业是人类对沿海生态环境影响最直接、强度最大的活动。诸如利益的驱使促进大规模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展,这不仅会造成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生物多样性受损, 边境捕捞还为国家安全增添了新的隐患;而过度采砂和挖矿导致资源减少的同时也带来了岸线后退、海水入侵等更深重的灾难。本研究显示发展海洋产业对沿海大部分经济区生态安全具有正向影响,只有海峡西岸经济区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系数为-0.278 912,说明海洋产业发展对该区生态退化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这一方面是由海峡西岸长期大规模挖沙采矿造成沿岸生态功能受损所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沿海经济区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中的环境效应, 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关注人海和谐发展, 同时先进技术在环境污染处理方面的功效也不容忽视。

外商直接投资对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影响明显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其中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安全影响系数为负数,反映了随着外商投资额的增加,该地区生态安全程度在降低。这与我国沿海地区现阶段实际情况相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对外开放时间较早, 开发程度也相对较高,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力利用国际资本和技术,但引入中国的企业中不乏有技术含量低, 环境污染严重,只是打着外资的幌子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的处于全球产业链最低端的制造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只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著名的 “污染避难所” 的假说。研究结果还显示外商投资与沿海其他经济区生态安全呈现正相关关系,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影响系数最大,这说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大于其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与近年来我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门槛提高密切相关。

环境管制对沿海各经济区生态安全的正向影响说明政府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对生态安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环渤海经济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为0.043 472,这体现了该区增加环境治理投资会显著改善当前依赖化石能源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系数最低,仅为0.010 992,这也与我国南方缺乏煤、石油等燃料,能源主要依靠水能、 核能等污染较少的资源的实际情况相符。

4结论与建议

(1)探究人文因素对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是一个崭新课题。本研究基于压力- 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考虑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构建了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1996—2010年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指数,通过分析15年来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特征,总结人口增长、产业发展、经济技术水平与政府行为是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生态安全具有时空性与动态性,人文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如何定量分析其影响程度是生态安全演变机理研究的一个难题。面板数据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和不同单元的特性,并能有效防止多重共线性,可以准确反映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沿海地区15年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的人文因素。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沿海不同地区生态安全影响程度不同,人口变动与生态安全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环境管制与生态安全有明显的正相关效应,海洋产业发展与外商投资对各地区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比较复杂。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白纸 篇5

发展背景: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

河北沿海地区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嵌天津滨海新区,南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促进京津冀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战略定位: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工业体系;港口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港口群;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镇化率达到58%。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总体布局:河北沿海地区总体布局为‚形成由滨海开发带和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组团构成的‘一带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其中,加快发展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一带三组团‛指‚滨海开发带‛、‚秦皇岛组团‛、‚唐山组团‛和‚沧州组团‛。

产业发展: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包括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建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其中,重点项目包括沧州渤海新区专用汽车制造基地、沧州管道装备制造及风电设备基地,渤海新区醋酸乙烯、己内酰胺等高端化工项目,渤海新区综合物流基地等。《规划》同时明确了积极发展包括黄骅冬枣等在内的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在内的特色农业。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黄骅港重点实施综合港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杂货、液体化工泊位建设;加快修编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推动形成京津与秦唐沧一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邯黄、张唐铁路,改造大秦、朔黄铁路和秦皇岛、唐山、沧州铁路枢纽;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形成秦皇岛—曹妃甸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快捷公路通道。在沧州渤海新区、曹妃甸新区建设沿海及海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研究规划鄂尔多斯至唐山港、黄骅港的煤基液体燃料输送管道,建设沧州渤海新区2×30万千万热电项目等。

城乡发展:在加快城镇发展,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发展滨海新城,有序规划建设北戴河新区、唐山湾生态城和黄骅新城,推动产业和人口加快集聚,建成生态型、现代化滨海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镇。积极发展迁安、遵化、任丘、黄骅、河间、泊头等县级市。

沿海地区 篇6

1. 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品种要考虑几个影响因素:针对苏北沿海地区冬季经常遭遇的低温、寡照、高湿,早春回温慢等气候特点,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品种;根据提早上市的要求,应该选择高抗、优质、早熟品种;根据长距离运输要求,要选择耐储运品种。目前可选择豫艺墨秀、苏椒五号或苏椒五号博士王、大果168等。

2. 选择合适的播期 在江苏省东台地区,一般于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12月定植,上市时间在翌年3月份。为提早上市时间,在保温效果好、茬口合适的条件下,可将播种育苗期提前到9月中旬,上市时间则可提前到翌年元宵节前后。由于上市时间早,收益相对较高,一般亩收入在8000元以上,效益高的超过万元。

3. 搞好多层大棚覆盖 在双层大棚青椒生产过程中,棚体结构和棚膜质量直接影响着大棚的保温和抗灾性能,是青椒能否安全越冬并提早上市的关键。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采用由“外大棚”和“内大棚”组成的双大棚,运用内外两层塑料薄膜覆盖,能够增强增温保温性能,一般可以提高棚温4~5℃。

①棚架结构。外层大棚常选用钢架结构,棚宽6米,棚肩高1.6~1.8米,棚高2.3~2.5米。外棚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或热镀锌钢管做支架,有利于减轻积雪负荷。如果想要降低成本,也可使用“1竹1钢”混合拱架,增加4根斜向钢管或竹材撑杆,去掉棚内立柱,两端棚门及棚门两边立柱保留。内大棚是在大棚内再套1大棚,两个大棚顶高差30~40厘米,底脚间距10~20厘米,内棚拱杆多用钢管或竹材或钢竹管按一定比例搭建,拱杆间距3~4米。

②棚膜覆盖形式。采取“双层大棚+双中棚或双小棚+地膜平铺”四棚五膜覆盖形式。塑料大棚最外面的1层膜,一般选用80~100微米厚的聚乙烯无滴膜。内膜覆盖1~2层,单层或双层内膜可选用50~60微米厚的薄膜覆盖,双层内膜接地两边需用夹子把薄膜夹紧,必须使内棚膜形成密闭空间。秋延后越冬栽培的应在内大棚下面搭设双中棚,越冬春提早栽培应在内大棚下面搭设双小拱棚,同时地面上均加盖地膜,通常选用厚度不小于20微米的地膜覆盖。要选用质地好的压膜绳,以增强外棚的抗风雪能力。为增加地温促进提前上市,2011年探索使用无纺布覆盖,即在中棚上覆无纺布,规格为180克/亩,有效解决了冷辐射,提高了地温,根据对比,上市时间比普通大棚栽培方式提前10天左右。

4. 做好温湿度调控 青椒生长过程中,冬季除适量通风散湿外,要以覆盖增温保温、防冻、安全越冬为主要目标,认真搞好2个生育阶段的温湿度调控。

①苗期苗床温度调控。出苗前,白天苗床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夜间在18℃左右,以利于出苗。齐苗后,白天苗床温度应保持在22℃左右,夜间在16℃左右,防止长成高脚苗。

②大棚内温度调控。定植后早期,白天棚温大约保持在30℃,但最高不宜超过35℃,夜间温度以15℃左右为宜,以促进植株活棵早发。缓苗后,白天棚温保持在28℃上下,夜间棚温不能低于13℃,夜间温度过低时要做好覆盖保温。后期白天棚内温度在22℃左右,夜间在16℃左右,当棚外温度稳定达到18℃以后要全天通风。

5. 主动防治主要病虫害 对大棚青椒病虫害,要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非化学措施,应用生物药剂,必要时开展化学防治。对烟粉虱,在利用防虫网育苗和冬春摘除老黄叶压低虫口基数的基础上,早春选用苦参碱等高效低毒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对夜蛾类害虫,在利用防虫网的基础上,狠抓低龄幼虫的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药剂;对病害,在做好温湿度控制的同时,于感病生育期或气候条件适宜时,选用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预防,并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尽量多种病害同治、病虫同治,以减少用药次数和成本。此外,低温条件下要注意保花保果,方法是在日均气温15℃以下用坐果灵30毫克/千克,日均气温15℃以上时用坐果灵10~20毫克/千克喷花保果。

沿海地区星天牛防治技术探索 篇7

1.1 星天牛的寄主

星天牛的寄主很广泛, 可危害19科29属48种。主要寄主:木麻黄、杨、柳、榆、刺槐、核桃、桑树、红椿、楸、乌桕、梧桐、相思树、苦楝、悬铃木、母生、栎、柑桔及其它林果植物。

1.2 形态特征

1.2.1 成虫。

体长19~60mm, 宽6~13.5mm, 黑色, 略带金属光泽。头部和体腹面被银灰色和部分蓝灰色细毛, 但不形成斑纹。触角仙节端疤关闭式, 第1~2节黑色, 其它各节基部有淡蓝色毛环, 一般占节长的1/3, 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无明显毛斑, 中瘤明显, 两侧具尖锐粗壮突起, 小盾片一般具不明显的灰色毛, 有时较白, 或杂有蓝色。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 每翅具大小白斑约20个, 排成5行, 第1、2行各4个, 第3行5个斜行排列, 第4行2个, 第5行3个。斑点变异较大, 有时很不整齐, 不宜辨别行列;有时靠中缝的消失, 第5行外侧斑点常与翅端斑点合并等等, 至每翅约剩15个。雌虫较雄虫体阔, 前者触角超出身体1~2节, 后者超出4~5节。

1.2.2 卵。椭圆形, 长约5mm, 白色。

1.2.3 幼虫。

体长25~60mm, 乳白色, 头部褐色, 臀部淡黄色。前胸背板“凸”字形纹上方有两个飞鸟形纹, 气门深褐色9个。

1.2.4 蛹。淡黄色, 老熟时黄褐色体长与成虫相似。

2 星天牛防治技术

星天牛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等, 严重破坏了疏导系统, 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给林业尤其是人工林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星天牛生活场所隐蔽, 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 寻找繁殖场所及交配活动, 大部分时间均在树皮下、韧皮部、木质部等隐蔽生活, 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星天牛的早期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费时、费力、污染重。随着研究的深入, 抗性育种、生物防治、生态林建设成为研究的重点, 其综合防治技术的措施也日益完善。

2.1 星天牛预测预报技术的应用

根据星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 制定害虫发育进度表并进行期距法预测各虫态的发生期, 方法简单实用, 具有较高的精度。蛹发育有效积温测定结果, 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13.9±1.57℃, 有效积温为143.29±36.4日度。根据蛹的发育起始温度和有效积温, 可预测成虫发生高温期。以林龄、林分郁闭度、林分组成、林相、立木基径5个因子构建星天牛发生量的数量化回归模型, 该模型在气象因子正常年份对林分幼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经检验精度达94.88%。Y=0.3952-0.1864X1+0.0698X2+0.0956X3+0.0675X4-0.0475X5成虫的发生期与木麻黄发育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根据木麻黄开花始期预测星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 预测误差为1~2d。

2.2 常规化学防治

作为一种隐蔽性很强的蛀干害虫, 结合星天牛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进行防治有更为有效的实践意义。

星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后回复活动至成虫羽化出洞需总平均日积温1200℃左右;成虫羽化出洞高峰日与木麻黄开花盛期相吻合;用日积温法与物候期观察法均可预测星天牛成虫羽化出动高峰期;经过实测, 成虫羽化孔分布在原产卵刻槽上方25cm距离以内的概率为100%。经6种方法比较, 40%氧化乐果乳油加煤油 (1:4) 在产卵刻槽上方涂25cm宽的药环, 防治将要羽化出洞的星天牛成虫效果达90%以上。造林后第3年为防治重点年, 3~6年为防治区间年。并考虑到林间有15%星天牛个体为3年2代模型, 故防治周期为2年;由于星天牛成虫羽化出洞高峰期短, 高峰日明显, 故以成虫期防治为佳。

喷洒25%菊乐合酯或40%SN—851乳油1500倍液杀卵和幼虫, 用80%敌敌畏、90%敌百虫、40%SN—851乳油2000倍液, 或20%杀灭菊酯、2.5%溴氰萄酯乳油2500倍液, 注入通气孔可获得90%的防治效果;用百部的块根堵塞通气孔, 获得80%左右的防治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薛东等发现磷化铝片塞孔熏杀的方法效果很好, 其杀虫效果即可达到100%。

2.3 苦楝与农药联合诱杀星天牛

将星天牛引诱到某一地点, 进行集中消灭,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化学药品带来的环境污染, 而且省时、省力, 尤其是引诱与触破式微胶囊剂联合应用, 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经长期研究发现, 苦楝 (Melia Azedarach) 对星天牛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 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00m以上, 6~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71.6%。星天牛在苦楝树上的取食、停歇及交配时间每次一般在2~7h之间。以5种溶剂在常温下浸泡苦楝树叶及嫩植皮, 结果表明以甲苯、丙酮、乙醇3种溶剂的效果较好, 单头次啃咬诱芯时间长, 且雌虫在诱芯表现出产卵动作。红外光谱仪测试及引诱效果分析认为苦楝树具有活性的引诱成份为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

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在苦楝诱饵树上喷施农药毒杀星天牛时, 以8%绿色地雷300倍液为首选, 可每25d喷药1次;而用50%甲胺磷400倍液、40%氧化乐果400倍液应每半个月内施药1次为佳。

2.4 生物防治

无论是普通化学防治还是改进的化学防治 (触破式微胶囊剂) , 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环境污染。而且化学防治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害虫, 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是也杀死了大量天敌, 破坏了生态环境, 同时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 容易造成害虫的再次猖獗。生物防治虽然见效慢, 但长远效果好, 省时省力, 对环境无污染, 有利于环境的和平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 生物防治是害虫防治研究中的重点。

2.5 白僵菌防治星天牛

根据星天牛白僵菌对星天牛幼虫进行室内不同温度条件的侵染试验, 结果平均侵染率达98.5%, 且在湿度条件一致时, 温度只影响白僵菌的侵染速度, 而不影响侵染效果。通过对菌液喷干法、菌粉撒干法、菌膏涂干法、菌膏涂孔、菌液塞孔法等5种防治方法进行室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白僵菌粘膏涂孔法效果最佳, 星天牛平均死亡率达77.8%。粘膏的主要添加剂废糖蜜不仅给白僵菌生长提供养分, 还引诱蚂蚁取食星天牛幼虫, 防治标准株平均有蚁率为71.7%, 起到双重防治作用。

2.6 抗虫木麻黄种源筛选

林科院等通过从澳大利亚引种→种子育苗→造林→抗虫种源选择→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室内外人工接虫→抗性品系再造林→抗性机理测定等系列研究, 历时13年, 从抗风性、抗虫性及生长性状等方面对不同地理种源木麻黄进行分类, 并对筛选出的优良种源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为生产上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苗木。在种源前期各主要形状选择的基础上, 对各木麻黄种源对主要蛀干害虫的抗性进行了系统调查、观察、分析, 以有虫株率和胸径、树高等为指标, 将49个不同木麻黄地理种源划分为绝抗、高抗、中抗、高感4个类群;室内外人工接虫试验与林间天然抗虫性调查结果相一致。从树干细胞组织结构、营养成分、化学物质含量及木材纤维的解剖、测定、分析等方面对抗性机理进行研究, 抗性的关键在木质部。对筛选出的抗虫种源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应用砂培法对难出根形的绝抗种源进行催根, 出根率达35.9%, 比水培法出根率提高2.7倍, 解决了木麻黄抗性种源无法繁殖、出根难的问题。木麻黄抗性种源及优树子代无性繁殖育苗造林试验结果显示出其优良品质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2.7 营造生态林对星天牛的控制

关于生态林抑制森林害虫的机制:生态林中害虫天敌种类比纯林多, 生态系统比较完善, 害虫与环境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有利于害虫的控制;同时生态林中一个树种与另一个树种的相互隔离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了虫害和林木题体内营养物质的相关性。国内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原理, 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和杨树纯林中天牛危害率进行了研究。经实验发现, 杨树叶子中蛋白质含量不同, 混交林中杨树被害率为70%, 两块对照的杨树纯林中分别为97%和100%。事实证明, 大面积纯林常导致天牛害虫猖獗成灾。

3 结论

在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主要蛀干害虫星天牛行为和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新造林和现有林虫害发生的不同特点, 通过林间虫情调查进行预测预报, 运用综合控制理论, 提出在加强抚育管理的基础上分类施策。新造林应大力推广抗性品系, 结合营造木麻黄与湿地松、相思树、桉树等的混交林, 幼林阶段适当修枝、保留地被物等营林措施;现有林的星天牛以苦楝树诱杀成虫, 人工措施处理初龄幼虫为主, 并用白僵菌粘膏等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危害。综合控制技术在福建沿海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并大量推广抗性品系苗木, 在试验示范林内实现了有虫不成灾, 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星天牛技术防治措施日益完善, 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提出提供了可能性。

摘要:为避免星天牛对苗木的危害, 减少林业在种植上的经济损失。本文在现有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星天牛防治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区的情况, 通过试验探究, 总结出在沿海地区控制与防治星天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沿海地区,星天牛,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钟俊和.木麻黄星天牛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防护林科技, 1993 (3)

[2]徐起.木麻黄害虫星天牛生活习性及防治[J].防护林科技, 1997 (6)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篇8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国外有关产业研究状况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他的著作《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该领域的经典。而投入产出法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使用最为普遍的分析方法。

西蒙·库兹涅兹深入地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 对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进行研究, 得出“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六大特征。

新产业区理论通过企业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企业集群的形成动因。该理论认为,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与质量, 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二) 国内相关研究

郭克莎和王延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探讨, 结合产业投入与产出结构, 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状况, 并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分析法, 指出三次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以及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蔡亚轩通过SWOT分析方法, 从目前江苏沿海产业的多层面入手, 指出该区优势主要在于资源和区位, 而薄弱的产业基础制约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情况下, 应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 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 集中产业布局, 推动建设生态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颜银根运用SPSS软件分析, 找出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 认为江苏地区沿海应当增强区域合作, 并利用优势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发展海洋产业、滩涂海水养殖业、特色农业、港口物流业、新能源和生态旅游业等,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融入全球产业链, 最终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发展。

国外学者的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完善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 (2002—2011)

从表1可以看出, 自2002年以来江苏沿海三市的人均GDP逐年增长, 其中南通市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盐城与连云港。而在2009年以后, 三市的人均GDP在增长速度总体呈现逐年放缓的趋势, 一方面说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后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沿海洼地发展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问题, 制约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近年来, 江苏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加速, 产业结构正在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推进。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的三产比值为12.60:51.80:35.60, 与苏南地区、长三角地区及毗邻的沿海地区相比, 广东、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均较为合理, 其中广东最优, 而江苏的产业层次最低。其中,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所占比重较高, 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一方面说明了二、三产业未得到充分发展, 经济发展尚存很大潜力,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优化调整空间。2.第二产业仍停留在粗放式发展阶段, 生产效率偏低。2009年相对于沿江开发工业生产总值的13814.18亿元, 该区工业总产值仅为2451.13亿元, 差距巨大。同时, 存在着加工业整体技术偏低、制造业落后、技术带动能力弱等问题。3.第三产业欠发达。理论上, 该区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阶段后, 主导产业应为现代化服务业, 但该区的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滞缓。

(二)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就规模以上的工业行业结构相似性而言, 连云港与南通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低, 但连云港与盐城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 存在产业同构现象。

从地区优势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来看, 连云港、盐城与南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存在产业结构趋同, 盐城与南通的纺织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也较相似 (见表2) 。这种产业同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

(三) 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连云港市的海洋、农业和港口资源十分丰富, 却为何没有像其他地区的沿海城市一样得到长足发展, 原因在于该市缺乏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主导产业;南通市的纺织业一直是该市的重点产业, 但却仍然存在着纺织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 自主创新能力偏低, 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 不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强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四、调整并优化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对策建议

(一) 高起点制定产业规划, 创新产业带发展模式

先进的产业结构对提高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层次和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地区的产业带建设应该以产业结构为导向, 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将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提高综合实力。按照集中、集聚和集约开发的原则,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和项目,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及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临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 从而全面提高产业带的建设水平。

(二) 减少同质竞争, 错位发展优势产业

解决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必须从宏观产业布局出发, 优化调整工业布局, 合理配置资源。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统筹区域性行业布局, 因地制宜,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 实现产业错位“集群化”发展。在联结各自的地区资源禀赋及产业优势的基础上, 连云港市可以大力推动三个新产业的发展:新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盐城市应该以汽车制造业为基础, 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和风电产业, 形成产业链;南通市应该大力推动造船业和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并重点发展沿海沿江化工产业。

(三) 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 培育与发展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至关经济发展的全局, 江苏沿海地区应该把主导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发展主导产业应以城市为基地, 以港口为依托, 突出地区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与腹地相区别, 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应该依托海洋资源确立主导产业, 坚持涉海发展, 弥补陆域资源的不足。据此对沿海三市确立各自的主导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1.南通市位于长江与黄海的交汇之处, 与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隔江相望, 具有十分显著的区位优势, 可借助陆海联动、江海联动的方式确立主导产业, 利用其现有工业基础, 提高船舶 (尤其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船舶) 的开发和制造水平, 使过去以内陆型产业为主导的南通市转为以海洋产业为主导的城市, 实现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业的对接。

2.连云港是江苏第一大港, 港口优势是连云港区域的核心优势。连云港可围绕港口资源确定主导产业, 如港口服务业、城市服务业和临港工业。

3.盐城地区拥有广阔的滩涂和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渔业资源及风能资源, 这使得盐城的经济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应以建设长三角自然生态区为核心, 盐城应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和绿色能源为主导的产业。

此外, 还应以创新型经济引领江苏沿海地区开发, 争取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沃西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 1982:12-30.

[2]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 2005:406-418.

[3]郭克莎, 王延中.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3-144.

[4]蔡亚轩.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8) :82-85.

[5]颜银根.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42-46.

沿海软土地区桩基施工技术 篇9

在东南沿海某开发区,大量的建筑物建于滩涂和软土地区。该地区地质分布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对工程基础设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稍微地质勘察不详细或基础设计形式不对,都可能引起建筑物(构筑物)的过大沉降、倾斜甚至倒塌。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具备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抗弯抗裂性能好等特点,而且施工快捷、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耐久性好,因此该桩型被广泛采用。

但是,管桩属挤土桩,施工速度快,软土地区大量施打后,土体超孔隙水压力较大,开挖时如未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引起偏桩、断桩等的质量事故发生。因此,必须针对软土地质特点,在管桩施工、土方开挖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桩基质量。本文就某公司厂房实例工程作简要分析。

1 工程概况以及基础设计

该工程为大跨度厂房,上部采用钢结构。该工程基础所处的地质为典型的沿海软土地基,含水量高,易压缩变形,持力层为全风化流纹岩。设计单位根据地质情况,基础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平均深度15米。图1为局部基础平面和桩基大样图。

2 桩基施工

2.1 开挖后如面临桩偏位、倾斜问题,可根据动测情况判定桩身质量,分别加以处理。

如果桩身无断裂,可采用千斤顶推(拉)并灌芯的方法进行处理。千斤顶推(拉)力不得大于单桩水平承载力。如果桩身有裂缝,可采用接桩、补锚桩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桩身裂缝较深,且桩倾斜较大,沉井接桩也无法实施。同时,锚桩长度25m承载力不够。此时,可考虑底板相应位置留孔,待底板完成后,打设钻孔桩。

2.2 管桩打入时的挤土作用会使附近已打好的桩及原有建筑物或周围其他设施产生破坏。

挤土程度的大小除了与桩的截面积及某处与桩间的距离有关外,还与桩长、桩型、打桩速率及打桩顺序有较大关系。

2.3 考虑到管桩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土方开挖情况的影响较大,为做好预控,提出几点对管桩施工技术措施建议:

2.3.1 桩机自重与场地软弱土层承载力。

以ZYJ-500液压静力压桩机为例,桩机自重506T,平面尺寸12m×8.4m,平均压力约5T/m2。如表层或接近表层的土质物理力学性能较差,桩机行走和施打时容易沉陷,不仅不利于施工,而且,表层的深陷导致深层土体的位移、周边土体的隆起,容易引起管桩偏移、倾斜,甚至桩身断裂。因此,在桩机选型和确定打桩路线时,应考虑到表层土地基承载力和软弱下卧层地基沉降问题。采用表层铺设塘渣、枕木、路基箱等方式加固地基,分散桩机荷载。

2.3.2 减小挤土效应技术措施。

a.据工程经验,白天打桩引起的土体位移增加值会在夜晚停歇时有约25%的回落,如夜晚继续打桩,挤土效应引起的土体水平、竖向位移会一直增加不回落。因此,应避免24小时不停歇的打桩安排。b.桩基置换率大于4%时可采用预钻孔沉桩,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视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而定,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不超过12m),施工时应随钻随打。c.工程周边、分期施工的区块周边可考虑应力释放孔、隔震沟、砂井等措施。

2.3.3 沉桩线路的选定。

沉桩线路应尽量采取“走长线蛇形线路”,在邻近建筑物或需保护管线区域应考虑“由近及远”的施工方向。由此,可以给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积叠加,减小挤土影响。

2.3.4 压桩速度控制。

沉桩速度一般控制在lm/min左右为宜,使各层土体能正确反映其抗剪能力。当地基表层中存在大块石头等障碍物时,要避免压偏。

2.4 施工现场应备有应急措施的砂袋、钢管、钢筋、水泥、注浆机、发电机等施工工具。

地面出现裂缝采取灌浆修补,防止地表水渗入,并及时组织项目部和有关专家查明裂缝产生原因。当出现边坡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应立即停止相应范围内的土方开挖,必要时采取回填或设置临时支撑松木桩钢板桩加固,以控制变形发展。

结束语

软弱土地质条件下,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的合理安排,以及管桩施工减小挤土效应的有效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土体位移引起的管桩偏移、断桩、周边道路、建筑物沉降等问题,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也很好地控制了工程投资,达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摘要:探讨了在南方沿海滩涂地区管桩施工中采取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了软土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的要点。

关键词:管桩施工,技术操作,桩基处理

参考文献

发挥地区优势统筹沿江沿海开发 篇10

一、目前南通在沿江沿海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沿江沿海总体开发产业相互分离

从目前南通沿江沿海的发展来看, 总体上存在制造业空间分散布局的格局, 产业发展以化工、船舶制造、机械、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为主, 各个工业集中区之间空间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沿江沿海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综合布局。2003年沿江开发以来, 南通沿江地区公路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相对而言, 沿海区域基础设施薄弱。在沿海开发的趋势下, 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包括各县市城区至沿海开发的港口、工业集中区的公路交通等级逐步提升, 港口建设步伐加快, 如南通港洋口港区陆岛通道及码头泊位建设。但是, 港口后方的集疏运系统, 包括航道、铁路等建设相对滞后, 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仍然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沿海开发仍然呈现散点开发格局, 也难以跟沿江形成协调布局、合理分工、设施统筹建设的发展要求。

2、沿江沿海总体开发资源浪费严重

沿江岸线利用缺乏统一的协调, 货主码头偏多, 一层皮建设占用了宝贵的港口岸线资源。港口岸线腹地偏小, 难以适应大型集装箱发展的需要。另外, 造船占用岸线较多, 尤其是对南通中心城区的临江岸线, 从长远发展来看, 应当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逐步调整岸线利用功能布局,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滨江临海的工业区建设处于规模扩张阶段, 总体开发层次较低。南通沿江沿海地区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型, 如化工、船舶修造、纺织等。滨江临海地区的制造业发展首先是要对引进的项目设置门槛, 包括项目规模、污染治理能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能力等, 要进行综合性评估, 尤其是在重点开发的港口地区要提高建设的层次,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引进工业项目。

3、沿江沿海空间开发布局缺乏统筹

随着南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目前已经开始出现项目建设引导用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局面, 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促进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 尤其是沿江沿海缺乏统筹协调。沿江港口群建设已显经济效应而沿海港口仍处于建设初期, 以如皋港区、江海港区等为首的工业港区群和南通港区、狼山港区等为首的公用类港区群已投入运营多年, 经济效应显著, 并进一步支持了沿江地区发展。而沿海地区的洋口港、吕四港建设的前期投入尚未进入回报期, 后续投入需求仍然较大;而且沿海港区建设无论从技术条件与资金需求, 其难度都远远高于沿江港区。另一方面沿江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港口物流产业群, 而沿海地区这方面仍基本处于空白。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市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也极低。

二、统筹南通沿江沿海开发的若干思考

1、促进沿江沿海工业布局协调发展

南通沿海地区工业发展要走集约化、集聚发展的道路, 工业企业应主要落户在各类园区。其效应一方面可以优化原有城镇工业相对密集地带的空间结构, 使其进一步构建成为布局合理、支撑沿海工业的主要轴带;另一方面可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临港临海工业新区, 集中有限财力,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最大限度、最优方式地开发利用并保护沿海地区的各种资源, 避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侵害。经济与产业开发园区或临港工业园区是沿海工业布局的重要载体, 应以新理念、新途径、新模式规划建设, 特别要加紧建设和完善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产业专业化配套协作功能, 根据各园区的发展定位, 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 提高工业发展的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产业布局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 南通地区不能再走以村镇为主体发展工业的道路, 未来南通地区的产业引导应当强调空间集中、规模集聚、用地集约、环境保护, 必须有重点地引导制造业向有港口资源、土地资源优势的地区规模集聚。

未来南通滨江临海产业区的发展导向分三类:一类是南通市区、县 (市) 城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但是在南通区位条件逐步改善和城市功能提升的背景下, 需要进一步优化这类产业区的发展方向, 提升发展水平, 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形成以生产为主导并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城市新区;第二类是在沿江沿海开发的区域背景、政策推动等机遇条件下, 需要依托沿海、沿江的港口条件、土地资源条件等重点培育的产业功能区, 这类产业区重点是要以港口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依托, 形成以基础产业为支撑的功能区, 主要包括沿江、沿海的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区, 这些工业区往往以化工、纺织、造船、能源电力、冶金等产业为主导, 必须集中布局, 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控制污染,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第三类为目前已经开始规划建设, 但是受资源环境约束及市域总体开发控制要求需要调整并加强控制的产业区, 禁止低水平开发。

2、促进沿江沿海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利用南通与上海过江通道逐步建成的机遇, 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契机, 发展服务于上海、走向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 包括金融、口岸服务、物流、会务、旅游度假等。

依托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 促进制造业发展。沿海的开发要重点处理好港城关系, 主要表现在滨江临海制造业发展初期, 可以依托的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 临港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薄弱, 其发展必须依托后方的城市, 需要借助中心城区或县市城区来为港口及临港工业区发展提供支撑。南通港洋口港区、吕四港区等的开发初期要借助临近的城镇支持, 初期要加强港口与后方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港城关系, 促进港口开发。

依托港口, 实施据点开发, 培育临港沿江城镇。未来城镇发展在临海地区主要是突出培育出海通道和临港工业基地, 形成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港口城镇。以港口开发带动滨海新城建设,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基于南通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 沿江沿海主要突出增长极的培育, 城乡空间发展要贯彻“依港兴工, 以工兴市, 集约开发, 保护生态”的原则, 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布局在具有港口资源条件的地区, 并通过工业与港口互动发展来推进港口地区的据点开发, 培育港口新城, 在渔港为主要功能的港口地区应控制大型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南通中心城区辐射功能的增强, 南通港的部分货运功能将逐步外迁, 港口功能将逐步提升, 临港地区将依托滨水优势, 逐步从仓储、货运等功能转向提供生产性服务。另外, 通过建设国家主枢纽港和长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的支线港, 成为长江流域大宗内外贸物资集散的重要口岸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合大港, 辐射更为广阔的内陆腹地;依托以港口运输为主体, 公、铁、水、空多种运输形式相配套的立体综合交通网, 形成以市域物流为基础、区域物流为重点、国际物流为主导的区域物流基地,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加快港口物流中心建设, 发展口岸型服务业。

3、促进沿江沿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目前, 南通市沿江已经成为重化工业的重要转移地, 包括造纸、化工、造船、医药等工业,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开发规模。而且, 随着过江通道的建成和南通沿海港口建设及土地资源优势, 沿海地区也将成为重化工业的重要转移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 协调沿江沿海工业布局与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任重而道远。

南通沿江沿海地区是南通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沿江沿海开发的核心内容。建设沿江沿海生态防护林,

沿江沿海防护林带, 建成集风景线、经济线和生态线于一体的沿江、沿海绿色林带和森林公园, 在江堤内侧、海堤内侧营造绿色防护林带。为保持沿江沿海地区区域生态平衡, 减轻自然灾害, 确保沿海、沿江地区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 对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 实施保护措施, 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大力推进果树、花卉、种苗、森林旅游、用材林的种植, 形成高标准的、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目前, 南通市沿江已经成为重化工业的重要转移地, 包括造纸、化工、造船、医药等工业,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开发规模。而且, 随着过江通道的建成和南通沿海港口建设及土地资源优势, 沿海地区也将成为重化工业的重要转移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 必须超前做好生态隔离区, 协调沿江沿海工业布局与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促进沿江沿海港口统筹开发

南通沿江、沿海岸线资源是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 要统筹推进港口发展, 实现沿江、沿海岸线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江海共兴。通过加紧实施港城联动战略, 建设深水航道, 发展沿海大港、提升江港功能, 推进江海港口联动, 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建成以能源、原材料等综合物流加工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家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应综合考虑南通沿江沿海协调发展、岸线利用及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 统筹建设江、海港。对现有沿江港区挖潜改造, 大力提高沿江港口通过能力, 同时利用“黄金海岸”, 筹建深水港口, 形成江海港群联动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

沿海地区 篇11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校职能;科研

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现状

1.社会服务机制不完善

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人才和科研成果是一个地区的财富,它对于提升和发展地方经济有这重要作用,能让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型人才走出来,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沿海地区的高校资源更是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其强大的质量和数量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但是就是由于资源强大,显得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机制并不是那么通畅,与应有的沟通联系规模还有一定差距。除个别名校外,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工作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认为这些事情都是个别名校该做的,自己只有口号没有行动,措施少,社会服务仅仅注重表面。

2.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东部沿海的大学有这全国最强的科研实力和最优秀的教授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占到了全国科研成果总数中很大的比重,但是相比与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生产力则似乎没有那么强大,虽然这是大部分教学型高校的缺点,但是毕竟西部高校科研能力有限,成果较少,固然转化结果也不会多。沿海的高校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里的竞争力是和国外高校相比转化科研成果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不必让当地企业去舍近求远,寻求其他地方的高校和学院提供服务。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众多,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种客观需求短时间内还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

3.社会服务意识滞后

沿海地区高校密集度是全国最高的,这其中不乏有许多高校不重视社会服务职能,认为经济的发展与自身关系不大,主要由综合性名牌高校承担,自身没有主动为地方服务的意识,潜意识中认为承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服从和被动的适应,更没有主动去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无法起到引导的作用,循规蹈矩的办学,逐渐使得学生学习和学校建设脱离当地发展更脱离世界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波动,每一所都应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己应该负有的服务职能,服务和依靠地方让高校自身的壮大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二、沿海高校服务地方的实践路径探索

1.寻找服务地方的切入点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实体经济建设的机会多,高校要积极落实服务职能,切实结合地方世纪,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协助区域经济增长点。一要着力服务于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主动参与地方科技平台(产业基地、工程中心、孵化器建设)建设。二要以产学研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扩大社会影响。

2.主动服务与辐射地方文化建设,发挥软实力

高校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一部分,高校众多的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地方文化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高校文化对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市场还是人才供应、创意实现各个方面。地方特色文化是每个区域独一无二的东西,高校应该努力挖掘地方本土文化,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结合当地发展,适时进行文化宣传和研究。地方高校相对中央名校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根据地区情况和学校师资队伍可以将地方历史文化进行开发,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对地方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三、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双赢

地方高校的发展毋庸置疑离不开地方财政支持,烙上地方特色的是肯定的,为地方建设服务,互帮互助也是地方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沿海地区的高校发展更加迅速更是离不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但是如何让高校对地方经济进行反哺,进行知识转移特别是针对性的转移还缺乏理论指导,许多高校更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支持环境。地方高校能否提升竞争力办出特色,关键在于能否立足当地,做出正确的前瞻性分析和把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应该是良心循环和双赢的关系,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就可以实现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像更高层次建设。这里的进一步发展不单单是经济和政策的支持,还有校友的协助以及学校声誉的提升,更多的人才吸引进来。因此地方高校必须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有助于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由于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是地方的名片,高校要始终把服务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的宗旨,只有在为地方发展服務中才能寻求到更加崇高的价值。作为地方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明确自身培养人才的方向,走出一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新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与经济相联系,在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地方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官瑞娜,李峰.关于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

[2]吴淑芳,田伏虎.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沿海地区 篇12

1 栽植时间

杨树作为一种速生树种, 栽植当年高增长即可达到1~2m, 第2年高增长可达3m以上, 如果不能做到一次性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 而是通过后来补植来提高成活率, 其所补植林木的生长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先成活林木的影响, 最后可能造成林地上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预期的要求, 而最终的林木产量却不高的结果。因此, 一次性造林成功是提高林地林木产量和效益的关键。造林一般在春季进行, 在苏北沿海地区, 当地温达到0℃以上就可造林, 时间可持续到4月底。但对造林面积不大、劳动力富余的地方, 造林最好选择在秋末进行, 具体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因为这时杨树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 开始落叶, 而地下部分的生长还未停止, 选择此时造林有利于苗木栽后生根和来年春季提前放叶。据实践观察, 秋末栽植的杨树放叶时间与一般生长的杨树放叶时间大致相同 (约为5月上旬末) , 比春季造林的苗木放叶时间可提早7~15d, 这就为当年栽植的杨树生长赢得了时间。再加上此时造林后, 气温将越来越低, 大大降低了温度对苗木体内水分的蒸发, 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而且苏北沿海地区冬季的雨水较多, 这样更有利于栽后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紧密结合, 对来年春季苗木成活和夏季防止风倒有明显的效果。

2 造林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目的材种要求, 结合杨树生长的特点, 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 是提高林地效益的关键。苏北沿海地区人口多耕地少, 营造杨树林一般都以林农间作为主, 在营造杨树林时应采用小株距、大行距的方式进行栽植。小株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杨树的高增长, 降低木材的尖稍度, 而大行距的目的则是为杨树的生长保留足够的营养空间。通过多年的实践比较, 初次栽植宜采用2m×6m的株行距;也可以采用2m×10m的株行距。然后根据目的材种要求, 在杨树生长到一定径阶时采用隔株间伐的方法最终确定保留木的密度。在杨树片林栽培中, 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调查对比可知, 栽植密度过大, 不但费用增加, 而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 效益相对较差, 如果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还容易造成小老树, 从而大大降低林地的经济效益。根据现在市场的需求, 杨树断木商品材的起测径为14cm, 所以培育大径材是未来杨树栽植的发展方向, 也是提高林地经济效益的最好办法。

3 栽植方法

杨树栽植通常按照大塘、大水、大苗、深栽和先开塘冻土的要求进行。由于苏北沿海地区土壤以沙土为主, 所以造林时最好不采用其他地区造林时所采用的先开塘冻土的方法, 而应因地制宜, 采用边开塘边栽植的方法。因为, 沙土失水较快, 如果先开塘冻土就会导致塘内土壤失水,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 如遇到春季干旱, 苗木栽植到塘内后反而会导致苗木体内的水分倒流, 致使苗木失水死亡, 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具体栽植时还应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要求进行栽植, 即首先在大穴中填回1/3左右的表土, 接着把苗木放入穴内扶正、标直;然后再填土, 待苗木原有根系掩埋后轻提苗木, 使苗木根系舒展, 接着踩实;有条件的地方浇2桶左右的定根水, 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即可, 树苗根部不应培风堆土, 以减少盐碱对苗木的伤害。如果是从外地调入的苗木或本地假植苗, 栽植前必须把苗木根部放在河水中浸泡12h以上, 待苗木吸足水后再进行栽植。栽植前还应剪短苗木过长的侧根, 清除伤断根系, 修剪上部断枝、病枝及下部侧枝,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力争做到一次性成林。

总之, 营造适合苏北沿海地区生长的杨树速生丰产林, 除栽前按适树适地原则选择杨树品种、把握苗木质量外, 还应确定好栽植时间, 根据材种的要求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精心做好栽植管理, 才能达到苗木成活、成林和速生丰产的要求, 实现林地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美芝.沿江地区杨树营林措施[J].安徽林业, 2003 (6) :12.

[2]刘泰军, 洪浩.速生杨树造林技术应用推广[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11-18.

[3]胡平.南方型杨树造林的主要技术[J].安徽林业, 1996 (6) :12.

上一篇:怎样治疗偏头痛下一篇:摊余价值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