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家庭建设

2024-09-01

书香家庭建设(共3篇)

书香家庭建设 篇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要实现育人这一目标, 一个充满浓郁书香气的校园和班级便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书香班级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 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 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学习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全社会应重视精神领域的发展, 营造书香社会环境

社会问题是每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综合性结果。大社会里的小社区亦是如此。所以, 书香班级建设不能忽视社区这个大整体, 应借助学校辖区内每个社区力量来加强自身的书香校园建设, 进一步促进书香班级建设。

首先, 学校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要把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园的目的、作用和具体做法同社区领导作深入的沟通, 力求得到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其次, 加强对社区、家庭进行书香建设宣传活动, 平时家校、社区要多互动、多沟通, 每次学校组织有关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活动, 都邀请社区的领导和群众参加, 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做得好的社区授予“书香社区”的称号, 让社区间互相竞争, 这种形式亦能深化各层次书香建设活动。

二、建设 “书香门第”, 使家庭成为书香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

家庭阅读氛围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因素,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尽可能地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把家长拉到阅读阵营上来。学校、班主任老师可以组织开好与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相关的各类主题的家长会。家长会主题可以“营造书香家园”、“阅读改变人生”、“营造和谐家校关系”等。通过优秀家长的传经送宝, 专家的家庭教育、阅读讲座、亲子活动等, 提高他们对家庭读书活动和亲子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家长认同学校的做法, 书香家庭的营造就大有希望。学校可以通过每年寒暑假、节日放假前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提示和引领家长、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可以给出指导方法, 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及亲子共读方法。亦可给家长、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目, 让家长、学生自由选择购买。同时, 还可以组织“星级书香家庭”申报活动。让家长与学生齐参与, 提高积极性。

三、 学校应成为强化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的具体执行者

1. 制定切实可行的书香班级建设方案。书香班级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以书为友, 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书香班级的建设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基础, 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读书计划, 成立班级读书责任小组, 管理好书橱、图书借阅, 让阅读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其次, 要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 营造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语文老师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阶梯阅读书目,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进行引领和指导, 使学生真正感受读书的快乐。最后, 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要读后有得, 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要指导学生写出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在教育在线建立班级主题帖, 及时发帖, 不断更新。

2. 以创书香班级为重点, 推进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的双向互动, 优势互补。 研究发现, 要营造真正的书香校园环境, 关键在教师, 基础在班级。因此, 在注重教师学习与反思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书香班级的创建与评比, 广开书源、保证时间、适当指导、激发兴趣, 保证读书、写作活动的开展。在营造书香环境方面, 首先, 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走廊, 布置读书名言, 让学生作品上墙, 让墙壁说话, 从而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其次, 充分利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 让每一处景点说话, 让每一片绿叶发言, 让每一个花瓣唱歌, 让学校处处充满书香。最后, 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通过开展“捐一本、看百本”活动, 继续充实班级图书角, 促进阅读读物的落实。所有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 互相借阅。

3. 注重学习与反思, 开展有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毋庸置疑, 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成为研究型教师, 必须从扎扎实实的读书学习、认认真真的反思感悟做起。为了推进教师的读书活动, 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首先, 利用原有校图书室书本资源, 加上新购买的教师阅读用书, 采用借阅的方式, 由全校教师自由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书本。其次, 切实执行“好书每天读”活动, 教师坚持每天挤出时间读书, 或是读经典、教育专著等。最后, 教师在读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 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同时, 书香班级建设中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 形成自己班级的活动个性, 例如, 每个月要利用一节阅读课进行阅读交流、展示活动, 每个班的阅读要有自己的特色, 可以围绕一定的专题进行阶段性的阅读, 然后寻找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 形成班级自己的阅读文化。

书香家庭建设 篇2

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子共读”则是家庭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俗话说“家有读书子,国有栋梁才”,为了让更多的父母,参与亲子共读,投身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教育中来,我们在营造“书香班级”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书香家庭”,启动了“亲子共读”活动。

活动中,我们注重强化活动内容。为确保内容丰富、方法实用和效果突出,先后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1、召开家长会,发出读书倡议。学期初各班号召家长会,各级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向各位家长发出了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倡议,同时要求家长多读书,读好书,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通过读书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香气息的熏陶。

2、向家长推荐实用的书目。积极印制、发放“亲子共读”活动推荐书目,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推荐《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给青少年的12个忠告》等书目,供家长们参考学习。

3、共写感受。鼓励家长引领学生在诵读学校规定篇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经典美文,共同写下亲子共读感言,交流读书收获。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4、以网络为载体,建立班级博客。为将“亲子共读”落实到实处,建立了“班级博客”,还在“班级博客”中开设了“共读论坛”,在这里除了教师及时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外,家长们也可以探讨共读收获,交流共读心得,共享温馨美好时光。

5、以学校为平台,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我们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展学习成果展、亲子故事会、亲子学习心得等各具特色的深化活动。学期末,学校根据共读情况评选出“书香家庭”,除了在“班级博客中”进行表扬之外,还以“喜报”的形式在班级发放,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通过“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辅导能力越来越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亲子共读,丰富了家庭文化生活。读书活动让不少学生家长放下扑克,丢掉麻将,走进了书乡。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读书活动让家长的视野开阔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2、书香氛围浓厚,育人环境得以拓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改变家长和学生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改变了人生的终点。读书增强了亲子沟通,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3、一本书,两代人,三人读,缕缕书香沁心脾,丝丝亲情乐融融。家长与孩子共读共写,在温和的灯下,和孩子打开同一本书,一起阅读、讨论、学习,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家长还可以把读书内容和感受,发到“班级博客”,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深处。亲子共读让书香浸润到了学生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了读书的乐趣。让育人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了校外,从而很好的发挥了家庭的育人功能。

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有的家长对这项活动认识不够,有些家长因实际困难不能与孩子一起读书;有的家长坚持的时间不长,一天、两天可以,一星期、两星期还行,可是时间长了就坚持不下去了。措施不到位,要求不具体,读书体系还不够健全,书香家庭的读书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书香家庭建设”高子涵三五班 篇3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在孩子能力的培养中,读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有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打算和准备。

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我行动着,也收获着。曾经在低段是这样做的:对照学校新课标的要求,找适合孩子读的书。我除了让孩子读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低段书之外,我选了一套系列丛书——注音版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套餐,内容包括:童谣、谜语、谚语、歇后语、俗语、科学家的故事、英雄人物、中外名人转、名人名言、校园赠语、成语故事一分钟破案故事、典故故事、笑话故事、神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365夜故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史记等书籍。

经过指导读我觉得:所选书目孩子们爱读,也能读得懂。从那时开始孩子的读书习惯开始逐渐形成,读书逐渐成为了一种需要,孩子基本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

转眼到了中段,根据中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向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读书要求:读书时遇到好词用横线画出,好句用浪线画出,角色用方块圈出,读完一章写一篇读书感受,有不懂得或有疑问的地方做标注,并提出来,遇到好的段落要仿写。

提出要求后我和孩子选择了《杨红樱系列》丛书进行品

读和指导。

这次的要求具体化,更好地指导了孩子读书的方法,也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同时孩子也有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张张丰富多彩的读书手抄报和读书记录卡纷纷呈现在我的眼前。

在好长一段时间内,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孩子们读书的身影,孩子所读过的书都有标注、点化和感悟,但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孩子的读书兴趣不浓了,读书时不圈画,也不写读书感受,就是写了也是感受不深。又是开始敷衍应付读书任务。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深思我发现我有了拔高现象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是我出了错!应该选孩子爱看的,孩子能读懂的书去读。

我开始思考哪些书是孩子们爱看的?通过上网查阅,我受到了启发,于是选取了新蕾出版社出版的获国际大奖的系列小说:《动物大逃亡》、《风之王》、《苹果树上的外婆》、《真正的贼》等丛书进行品读。

品读之前我选了《动物大逃亡》这本书进行了亲子共读。通过这次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确实又浓了起来,一回家就能看到孩子们读书的身影,而且读的非常投入,都能根据我的要求进行读,于是我趁热打铁穿插引导孩子读难度稍大点的书。

通过这次一系列的指导孩子的读书兴趣更浓了,而且还能根据所读书目写较深刻一些的读后感。

也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孩子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转眼又要进入高年级了,我又开始思考:孩子进入高年级又该选些什么书去读?该用哪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我打算根据新教育的要求,结合新课标,试着让孩子读一些新教育读本,如:《窗边的小豆豆》、《波丽安娜》、《彼得.潘》、《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等书籍。

读书使孩子成了主动学习的人,她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成了生活的主人,她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她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孩子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现在我准备继续借用好“亲子共读”的力量, 利用好回家的时间和学校漂书效应,促进孩子的阅读之旅。

三三班高子涵家长陈香琴

上一篇:超高层建筑结构及设计下一篇:完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