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业投资

2024-05-29

跨行业投资(精选11篇)

跨行业投资 篇1

跨行业投资 (Diversification) , 就是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蛞滴, 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 又称多角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刘力[1]在《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文中肯定了安索夫对跨行业投资的分类方法, 安索夫在其《企业战略》中提出跨行业投资的分类, 他根据扩散方向将跨行业分为水平跨行业投资、垂直跨行业投资、同心圆型跨行业投资和综合跨行业投资四类。朱江[2]利用利格列方法进行分类, 用企业最主要产品的年销售额与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之比表示专业化率 (Specialization Ratio, SR) , 利用专业化比率将跨行业投资分为单一产品型、主导产品型、相关产品型和产品不相关型4类。鲁姆尔特 (Rumelt) [3]提出了相关性比率 (Related Ratio, RR) , 将跨行业投资分为单一业务型、业务主导型、业务相关型和业务不相关型, 如表1所示。

注:专业化比率 (SR) =企业最大经营项目的销售额/企业总的销售额;相关性比率 (RR) =企业最大业务相关组的销售额/企业总的销售额

1 研究设计及现状分析

1.1 研究设计

本文纺织业包括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上市企业[4], 根据《上市企业行业分类指引》, 选择了2003年前上市28家纺织企业为研究样本, 用鲁姆尔特的方法来区分企业跨行业投资程度。为让研究数据更精确, 本文将专业化比率 (SR) 和相关性比率 (RR) 进行了微调, 专业化比率 (SR) 用最大业务营业收入和总营业收入比值求得, 相关性比率 (RR) 用纺织类产品营业收入和总营业收入的比值。

纺织企业规模差异性大, 投资绩效分别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三类相对性指标表示[5]。其中盈利能力用总资产收益率 (ROA) 、净资产收益率 (ROE) 、每股收益 (EPS) 3个指标表示[6], 成长能力用主营业务收人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3个指标表示, 运营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表示。

1.2 国纺织企业跨行业投资现状

通过对样本企业专业化比率 (SR) 和相关性比率 (RR) 计算, 显示我国纺织类上市公司跨行业投资行为非常普遍, 28家样本企业10年来都进行过跨行业投资 (如图1所示) 。其中单一业务型企业数量为0家;业务主导型跨行业投资企业有11家, 占样本总数的39%, 分别是常山股份、东方市场、鲁泰A、美达股份、中国服装、美尔雅、大杨创世、华纺股份、九龙山、申达股份、上海三毛;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的企业有3家, 占样本总数的11%, 分别是浙江富润、金鹰股份、凯诺科技;业务不相关型跨行业投资企业有14家, 占样本总数的50%, 分别是深纺织A、中纺投资、维科精华、华升股份、雅戈尔、江苏吴中、江苏阳光、南纺织股份、开开实业、鄂尔多斯、红豆股份、龙头股份、海欣股份和杉杉股份。

2 跨行业投资绩效比较研究

为研究跨行业投资程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利用Eviews软件对不同跨行业投资类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的7个绩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

注:ROA (总资产收益率) ;ROE (净资产收益率) ;EPS (每股收益率) ;RO1 (主营业务增长率) ;RO2 (净利润增长率) ;RO3 (总资产增长率) ;RO4 (总资产周转率)

2.1 综合评价分析

从表3.2可以看出, 不同跨行业投资类型纺织企业的投资绩效差异较大, 而且不同绩效指标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为定量分析投资绩效, 对不同投资类型的投资绩效值进行排序 (小值表示为投资绩效高, 大值表示投资绩效低) , 然后将各自排序相加平均, 得到跨行业投资绩效的综合排序值。如表3所示。

表2显示,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绩效各项指标均为正数, 投资效果较好。通过表3, 根据综合排序值由小到大, 跨行业投资绩效由优到差的方法, 业务相关型综合排序值为1.428, 排名第一, 绩效最高;业务主导型综合排序值2.029, 排名第二, 绩效次之;业务不相关型综合排序值2.142, 排名第三, 绩效最差;其中业务主导型和业务不相关型绩效差别较小。

2.2 绩效对比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比各绩效指标的差异, 利用Eviews软件的统计描述功能, 将各组变了的平均值、样本个数、标准差进行了汇总, 如表4所示。

注:ROA (总资产收益率) ;ROE (净资产收益率) ;EPS (每股收益率) ;RO1 (主营业务增长率) ;RO2 (净利润增长率) ;RO3 (总资产增长率) ;RO4 (总资产周转率) 。

2.2.1 绩效数值对比分析

对比3种不同跨行业投资类型的绩效数值,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各项绩效指标均为正, 均值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投资类型, 投资效果较好。从盈利能力看,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率均为最高, 特别是每股收益率增长26.98%, 反应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在投资市场中非常吸引短期投资者的青睐。从成长能力看, 业务主导型跨行业投资围绕原有产业进行扩张和投资, 在主营业务增长率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业务不相关型跨行业投资利润来源分散, 并且投资一些利润率较高的产业, 净利润增长率上占有优势。但综合看来,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5.43%、13.33%、39.96%, 和其他两种投资类型一一比较均占有优势。从运营能力看, 业务主导型跨行业投资的总资产周转率最高,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由于产业对资本的需求较高, 运营能力最低。但总的来说,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绩效要好于业务主导型和业务不相关型跨行业投资。

2.2.2 绩效值波动性对比分析

标准差反映企业投资绩效的波动性, 一般来说标准差的绝对值要小于绩效值。从标准差均值上看,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平均标准差为14.38, 其他两种投资类型标准差均为38以上, 说明业务相关型投资绩效比较稳定。其中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在每股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两项绩效指标准差达到两位数, 但也只有其他两种投资类型的一半左右, 相对比较稳定。

从各绩效指标标准差看, 每股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波动性最大, 其中业务主导型跨行业投资和业务不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的标准差在100左右, 反应每股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非常不稳定。对投资者而言, 投资风险大, 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业投资兴趣。而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的所有指标均处于中间值左右的范围, 数值比较平均, 波动性很小。

在绩效对比分析中, 无论是数值比较还是波动性比较, 业务相关型跨行业投资绩效较优、投资收益稳定, 明显优于业务主导型跨行业投资和业务不相关型跨行业投资。

3 结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以及对纺织企业不同类型跨行业投资企业综合评价和绩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业务相关型的跨行业投资绩效最好, 业务主导型和业务不相关型绩效水平相当。这表明纺织企业通过跨行业投资, 扩大企业规模, 分散企业风险, 寻找利润增长点, 满足了投资者的投资需要。纺织企业能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业务相关型的跨行业投资, 就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取得了很好的绩效。

摘要:为比较研究纺织企业跨行业投资程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以2003年前上市的28家纺织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利用鲁姆尔特的跨行业投资分类法对样本企业进行分类, 以总资产收益率等作为绩效评价指标, 对投资类型和投资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 业务相关型的跨行业投资绩效最优。

关键词:纺织业,跨行业投资,绩效

参考文献

[1]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 1997 (3) :24-25.

[2]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 1991 (11) :46-48.

[3]RUMELT R P.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division of research[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192-199.

[4]华晓龙.纺织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0:65-69.

[5]李银锋.我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镇江:江苏大学, 2009:70-73.

[6]刘炳南.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J].青海师专学报, 2006 (2) :25-27.

[7]杨雷、洪元义.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证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28-31.

[8]孙立慰.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08:43-46.

[9]尹义省.适度多元化:企业成长与业务重组[M].上海:三联书店, 1999:78-81.

投资非洲的行业选择 篇2

2、农矿资源开发。对中国企业来说,农矿资源开发领域的投资重点应放在石油业、采矿业、林业等领域,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资源开发性项目所需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较大,一旦东道国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投资不易转移,因此对这类投资项目应格外加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风险预测,同时要有雄厚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保证。

3、农业产业开发。除了传统农业产业,中国的高科技农业技术在非洲也应该很有市场。如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研究的抗病虫转基因棉花、小麦、水稻、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等,都非常适合非洲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而非洲大陆除少数国家外,生物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比较陌生,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力量。

4、制造业。在中国的众多制造业门类中,机械加工、轻工业、化学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属于最受非洲欢迎的投资行业,纺织服装业则是不太受欢迎的投资行业。这是因为,纺织服装业也是许多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但与纺织服装业大国中国相比,非洲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毕竟还显得相当稚嫩,这就导致非洲一些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和产业在全球的扩张充满戒备乃至敌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类企业到非洲投资就应格外慎重,要特别注意国别的选择和投资方式的选择。

5、高新技术产业。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某些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如微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导技术等。2004年5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达成协议,向尼出口一颗通信卫星,并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企业在电信网络运营方面更是拥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一些企业已经在非洲站稳了脚跟,并正在扩展市场。

6、医药产业。非洲是各种流行性疾病多发地区,其中艾滋病和疟疾是为害最烈的两种疾病。目前全球约4200万艾滋病感染者中2900万在非洲,近年来非洲抗疟药市场每年的营销额高达200亿美元。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对艾滋病和疟疾等疾病的疗效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例如,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中国是这种中草药的主要产地,还是世界少有的几个拥有人工种植青蒿技术的国家,如果将这种技术引入非洲,不仅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上只是非常宽泛地介绍了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时进行行业选择的一些粗浅思路和想法。对于真正有投资非洲意向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些信息还远远不够。它们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拟投资对象国的详细情况,拟投资行业的详细情况,特别是有关国家和有关行业外资准入政策和市场信息方面的详细情况,而且这些信息必须是最新的、出自官方渠道的。

跨行业投资 篇3

作为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 正处于快速发展新机遇的河南省, 目前已经有担保公司近600家, 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166家, 其余均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的民间担保公司, 比例占到2/3。从最初的凤毛麟角, 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不断创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河南担保行业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有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1.民间担保公司的“资质”问题。目前以河南省为例在工商系统注册的500多家担保公司, 真正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只有264多家。也就是说有过半担保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实际上,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可见蓬勃发展中存在着巨大隐患。备案证是自2008年开始,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开始, 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认识加强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自2011年3月1日至5月31日, 主管部门将对已经具备担保机构备案证的264家担保机构进行筛选检查, 合格的担保机构将其担保机构备案证由国家工信部制作更换为经营许可证, 不合格的则不予更换。也就是说, 今年5月31日之后, 是否具备国家工信部制作的经营许可证将是判断担保机构是否正规合格的一个明确标准。

2.民间担保公司经营趋于“同质化”竞争特点。何谓同质化竞争?它主要是指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 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 以至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产品竞争”形式在民间担保市场上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 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与银行合作、担保产品较为单一, 市场竞争激烈, 担保公司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八成的民营担保公司开展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融资信用担保业务, 非融资担保类的业务在公司业务占比中很小甚至没有, 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3.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 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专业人才少, 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 代偿率逐渐上升, 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生存下去, 或者保证长期的发展, 民营担保机构亟须突破自己, 跳出重围, 首先就要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上、产品上、管理上, 还要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面对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市场, 才能避免恶性竞争, 取得良性发展。 (下转84页)

一、优质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近几年, 随着担保行业的迅猛发展, 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担保业务的供需面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担保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 各个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 要想取得公司客户量的长盛不衰, 价格和服务水平在本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已经成为担保公司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优秀的团队。

综观目前的担保行业, 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财务、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金融行业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 熟悉银行业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 服务意识强, 懂得如何规范运作和如何正确地审视金融政策, 能够紧跟市场需求, 不断创新, 时刻关注行业变化, 及时做好各种应对策略。在这个团队里管理者要有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员工的态度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 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 同时也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国首期担保经理培训班”于2009年在河南郑州举办, 担保经理是在担保机构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运用所掌握的担保知识、所具备的担保经验和综合组织运作能力, 在担保企业承担信用管理岗位的中、高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首期毕业的上百位担保经理无疑给诸多担保公司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2. 诚信。

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从属于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平台, 它成立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贷款、理财服务, 平台的信用就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 所以担保公司应该以诚信作为公司运作的基石。诚信更多体现在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对投资客户的承诺。严格的风险把控既是对自身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 也是对公司品牌的维护, 对投资客户的变相承诺。

3. 专业。

公司的业务都是与钱打交道, 在办理业务时对业务项目的任何不确定或者是迟疑, 都会对客户的信任感造成巨大的挫伤, 所以, 在带领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做到对所办业务所需的各类证件、手续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公司业务员的专业性一定要高, 要做到术业专攻。不少公司一直秉承“三不原则”, 即“不摸钱原则”:担保投资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融资方账户;“一对一原则”:担保投资客户一对一签订合同;“不高息原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利率;以诚信、稳健、安全、优良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完善。

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备的成功信条, 客户盈利单及时、准确地送达, 交息日的及时提醒等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二、成立为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的机构来分散风险

正规的担保机构其实并不需要再担保机构做担保, 但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 行业中难免存在个别不规范运营的担保机构。目前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成立了再担保集团, 只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多数的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目前有地方担保协会试将每个成员提取其注册资本金的20%作为保证金, 万一协会中有一家担保机构出问题了, 就先从这保证金中取出资金代偿给投资者, 之后再追究相关责任。这一模式的提出相信将更快促进担保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快递行业前景吸引投资 篇4

目前,快递行业可谓是十足的朝阳产业。但是,即便近两年迅速发展,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返程车如今全国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我国每年快递业务量约20亿件,发展空间巨大。专线运输,集装箱运输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人才全面需求

虽然快递行业的入行门槛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降低。资深行业人士认为,快递行业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十分讲究信用的行业,但是目前行业内合格人才的缺乏制约着行业健康发展,也使得快递行业成为客户投诉率较高的行业之一。

某快递企业的管理人员谢先生认为,目前,快递行业的“标准化”是各大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没有建立起标准之前,凭的是良心,这绝对不是什么管理企业的好法子。”谢先生认为,下一步快递业的竞争将是科学化、系统化、职业化的竞争。而这也加强了快递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一线揽收、投递的业务人员,还是市场策划经营类中层管理人员,抑或是高级管理人员,快递企业的整个组织架构中,人才几乎全线告急,北京邮电大学、浙江邮电技术职业学院等专业高校的相关专业人才,近两年供不应求。

该行业具有区域管理经验的人才格外受欢迎。此外,包含质量管理、计划工程、路线优化、客服、时效对比、网络班车、区域管理、标准化操作等在内的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也将使得相关人才受到行业的青睐。

前景吸引投资

统计数据显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而分支机构更多达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如果把所有的企业都加起来,估计全国将有上万家具有营业资格的快递企业,如果算上那些未注册的小作坊,那数量可能会有几万。”资深咨询顾问范先生表示,虽然国内快递行业的增速惊人,炙手可热的网络经济更是不断催生全新的民营快递企业建立,但是目前快递行业也存在着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快递行业内部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原来同城快递一单收费5元,现在变成了8元,虽然看似价格涨了,但其实快递的成本涨得更疯狂,我们快递员的收入也只能靠多接单,才能有所增长。”某民营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叶先生说。

快递行业在轰轰烈烈的价格竞争背后,面临着不少尴尬问题。价格战后,快递行业将可能迎来技术、品质的竞争,包括时效、安全、特色等,甚至是企业文化,客户有可能因为接受企业文化理念而选择其服务。

从业人员胡小姐表示,目前已经有不少海内外的投资者看好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注入大量资本。

法规抬高门槛

提到中国快递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新《邮政法》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实施,是一个绕不开的坎。据统计,目前中国邮政企业从业人员有70多万,再加上民营与外资快递企业,预计我国快递业有上百万从业人员。而随着新《邮政法》和快递企业出现积极要求许可准入,并加快加大硬件建设投资势头,快递业务量的增长也许将会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行业格局也将进入修正阶段。

在本次新实施的《邮政法》中,新增有关快递业务的规定,配送,装卸,空车配货并对邮政、快递行业的资费、赔偿与罚则等进行详细规定,引来不少规模较大企业的赞同。某著名快递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陈先生表示,新《邮政法》对快递行业的明确规定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在他看来,低准入的行业门槛造成目前行业内部鱼龙混杂,法律规定不仅能够规范行业、抬高入行门槛,公路运价,公路货盘,挂靠更是对使用快递服务的客户的一种保护措施。

快递业:完全竞争之下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又到年终,国内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的“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如约而至。

而当前,国内快递行业也陷入用人困境。国内某快递公司打出万元月薪招聘快递员的“悬赏令”依然难以招到员工,该公司副总裁直言,“高薪不是问题,问题是高薪也留不住人才。”

行业发展迅速 市场竞争激烈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国营、外资、民企三方在快递业展开激烈角逐,成为国内市场竞争最为充分也最为残酷的行业。

201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5.8亿件,同比增长52.8%,为2010年全年的67.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5.2亿元,同比增长26.5%,占2010年全年收入的58%。

从业务总量看,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突破1000万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从快递业的业务结构上看,2011年上半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8.9%、57.9%和26.5%。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5个百分点。

2011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结构图(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快递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1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服务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企业已经超过一万家,其中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最为庞大。目前,全国民营快递企业法人超过两千多家,分支机构达七千余家,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内。民营快递企业不仅控制了九成左右的同城业务,而且还占据异地业务的半壁江山,与国有快递企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数据显示,在当前的快递行业中,民营快递企业吸纳数量最多,容纳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预计到2013年,直接就业的人员将达到210万,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员可达240万。

此外,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和电子商务货运量的快速增长,也推动我国快递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目前,电子商务每天产生的快件量已超过500万件,占全国日发送快件总量的一半左右,也带动了快递业务收入每年约20%的强劲增长。

我国的快递业发展较晚,然而行业发展迅速,对快递人才的需求量大。然而现实情况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快递人才相对缺乏,从而导致了“高薪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快递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机,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快递行业已从暴利时期进入微利时期。而民营快递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纷纷采取价格战。行业竞争已从良性竞争进入恶性竞争,其竞争程度非常激烈。“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成为国内快递行业残酷竞争下挣扎的真实写照。

但应该看到,虽然我国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快递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快递行业虽然业务总量已经跻身世界三甲,但从人均量来看,我国不足2件的人均量远远低于国际上4.1件的水平,更远低于美国人均26件、日本人均25件的水平。目前,美国三亿人口每年产生的投递量约为80亿件,而我国13亿人口包括4亿网民每年产生的投递总量为20亿件,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群雄逐鹿

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存在三大竞争主体——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外资快递巨头及民营快递企业。

中国快递市场主要企业市场份额图(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快递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1版)》

作为国内资本和实力都最为雄厚的快递业巨头,EMS从1985年成立以来,不仅雄踞国内快递业务榜首,还以绝对优势主导着国内快递企业的国际业务,并长期保持国际业务5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新《邮政法》的颁布实施,EMS凭借自身覆盖全国城乡的众多网点及政策扶持的优势,其市场地位有望进一步加强。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惟一经营者。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对商务文件、样品、目录等传递的时效性、方便性、安全性产生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上海申通及深圳顺丰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这是目前中国速递市场上竞争最充分的市场。近年来随着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价格迅速下降,近两年价格降幅达到了40%。

民营快递企业是经营同城快递业务的“主力军”。2010年,全国同城快递业务量达到5.36亿件,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2.90%,业务收入达到41.37亿元,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的7.20%。2011年上半年,同城快递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收入的8.9%,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2.8%。

民营快递企业有着相对比较低廉的价格,相对灵活的服务和较高的效率,为其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快递企业。

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利润丰厚、市场规模及潜力巨大的产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UPS、FedEx、TNT、DHL等国际快递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全球具有实力和影响的跨国公司,四巨头牢牢占据着全球快递市场的主要份额。

随着我国经济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快递业“四大”巨头先后登陆我国,给我国快递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四大”巨头领跑的快递业不是简单的门到门、户到户的货物收取和运送,而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保险、代理于一身的综合性、多元化企

业。“四大”巨头除主营快递服务外,还发展了包括库存、运输、配送、货代及售货服务等多项物流服务。

外资快递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强大的技术支持、优良的工作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目前,UPS、FedEx、DHL、TNT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业务量及营业收入均保持20%以上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行业调研报告中刘瑞柏指出,目前我国的快递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以EMS、宅急送、顺丰速递、申通快运等为代表的中国快递业,还局限于点到点、门到门的单一快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

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快递业已成为社会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面对国内快递业服务质量差、核心竞争力低的局面,运用并购手段推动快递业整合重组将成为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邮政局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下大力气优化快递发展环境,计划到2015年,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初步构成便捷高效、安全有序、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快递服务体系。

而新《邮政法》的颁布施行,将有效推进快递行业的整合,持证上岗、资金规模、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限制,也将促进快递行业的大洗牌。行业整合给EMS及UPS、FedEx、DHL、TNT带来发展良机的同时,也为国内数以千计的民营快递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它们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积极参与行业调整升级,在新《邮政法》及EMS、UPS等国内外巨头的夹击下谋求出路。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行业调研报告员刘瑞柏认为,作为市场化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快递业顺应新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属于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服务行业,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快递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瑞柏指出,在快递业行业整合势在必行的潮流之下,民营快递业应重视品牌建设,优化业务结构,以“品牌先导,规模发展,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作为今后发展的指导方向。

TMT行业投资重回巅峰 篇5

展恒理财启动基金经理培养计划

近日,由展恒理财举办的“基金经理培养计划”火爆于财富管理行业。报名该计划通过者,可免费获得1万元初始资金进行基金投资,若取得投资收益,参与者可获得投资收益的50%,如若亏损,则由展恒理财来买单。

眷村牛肉面,成就舌尖上的相逢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相逢》一集让更多的食客知晓了台湾牛肉面的发源地——眷村。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更像是与食客们心有灵犀似的,提前推出了其为致敬眷村牛肉面文化精制的眷村牛肉面,让广大食客源起于节目的食欲和情感有了实物的寄托,成就现实中的相逢的佳话。

第二届中国青年版画展在沪举办

第二届中国青年版画邀请展在上海浦东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谭平教授策展,共展出54位艺术家的119件(组)作品。本次版画展希望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充分整合艺术资源,进而对版画艺术版权进行商业化运作,促进版画艺术市场的发展。

马恩岛或成中国企业进军欧陆驿站

发改委日前发布《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最新版本,把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额度从3亿美元提至10亿美元,10亿美元以下的项目不再需要审批。欧洲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上述新《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望促进更多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市场,而马恩岛凭借其地缘优势,将成为中国企业通往欧洲的门户。

尹坤新作展在沪举办

尹坤新作展在上海M50艺术园区八大画廊举办。身为65后艺术家,尹坤的作品着重表现童年的记忆与社会的变革,卡通形象和鲜艳的色彩是其最显著的标识,其中隐约透露出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等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引申出艺术家对当今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马兴文心?水?墨世界巡回展在上海预展

跨界艺术家马兴文(Simon Ma)心·水·墨世界巡回展——向徐悲鸿致敬上海预展6月初在外滩三号开幕。上海预展之后将分别在北京故宫、香港马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浙江美术馆、美国迈阿密Frost Art Museum、国家博物馆举行以“仁马”为主题的个人大展。

泓盛2014春拍推出中国当代雕塑专题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 篇6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电子元器件、金属元器件等。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医药流通、社会福利事业、保险业等。从狭义来看, 医药行业仅包括医药产品的生产环节, 它的上游行业包括种植业、化工、能源等, 下游行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和动物的健康、保险等行业。

二、高速增长的中国医药工业

近年来, 我国医药行业消费保持高速增长, 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 平均增速为21.4%。2006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 737亿元, 2007年1~11月达到了5, 207亿元, 同比增长了24.56%, 预计年底时将接近6, 000亿元。

行业快速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五年来, 我国GDP已连续四年增速保持在10%或以上了, 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 2006年达11.1%, 2007年达11.4%, 而居民收入增速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759元, 农村居民纯收入为3, 587元, 同比分别增长10.4%和7.4%, 2007年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增速进一步加快。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药方面的支出增加, 进而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同时, 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它极大地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1998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又着手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实行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大幅度扩大了医保的覆盖人群。目前,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1.6亿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已达7亿人。

三、国内供给与需求

近年来, 我国医药行业消费保持高速增长, 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 平均增速为21.4%。2006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 737亿元, 2007年1~11月份达到了5, 207亿元, 同比增长了24.56%, 年底接近6, 000亿元。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我国GDP已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10%或以上了, 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 2006年达11.1%, 2007年达11.4%, 而居民收入增速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药方面的支出增加, 进而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 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它极大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

对于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 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所导致的:

1、人口老龄化促进医药市场发展。

目前, 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 这必将导致对医药的需求逐渐增加。专家预测, 到2015年老龄人口将超过2亿, 2025年将增加到2.66亿, 占总人口的16.44%;到2051年将达到4.37亿, 占总人口的31%, 并达到顶峰。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带动我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2、医疗保健投入增加。

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8, 659.9亿元, 比2004年增加1, 069.6亿元 (未扣除物价因素影响, 下同) 。卫生总费用构成: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17.9%, 社会卫生支出占29.9%,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52.2%;城市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72.6%, 农村占27.4%。人均卫生费用662.3元, 比2004年增加78.4元。

3、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在全国范围逐步展开。至2006年底, 我国城市人口为5.77亿, 农村人口为7.37亿, 城镇化水平为44%;2009年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约比4.4∶5.6;若平均以每年1.2%的速度推进城镇化进程, 到2020年将达到6∶4。从历年的城乡用药费用对比来看, 城镇药品人均消费能力是农村药品人均消费能力的7倍, 城市卫生费用是农村的4倍, 且这一水平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城镇用药本身也以快于农村用药的增长速度增长。根据初步测算, 城镇化将给我国医药行业每年带来约3.6%的增长。

4、居民医疗支出提升空间巨大。

1998年美国人均年医疗消费已达4, 080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9%, 2003年更达到18.69%。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 我国与其的差距都非常明显。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医疗费用支出的差距也比较大。同样,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也说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会不断提高, 同时医疗支出也会增加, 相比之下, 内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疾病发病率上升使得用药需求扩大。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过去20年疾病谱的变化, 可以预知, 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将持续上升, 而传染病等原来处于前列的疾病位次将下移。由于发病率增加的病种多属于慢性病、常见病、“富贵病”, 病程长, 并发症多, 须长期、持续、规范用药, 而且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 因此可以预见, 医疗总需求势必不断扩大。

四、药物进出口

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 进出口总额达385.9亿美元, 同比增长25.6%, 增速高于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 可见进出口发展势头良好。其中, 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0.0亿美元和245.9亿美元, 增速分别为26.6%和25.1%, 进口增速稍快于出口增速, 但出口总额远大于进口, 贸易顺差达106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亿美元。可见, 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速度较快, 贸易顺差在不断加大。

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化学原料药的需求逐年增加, 世界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转移效应越来越明显。而不断发展的国内医药市场, 也拉动了医药商品进口高速的增长。国内西药类商品产量虽然增长很快, 但由于中低端产品占有较大比例, 尚难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此外,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 也调动了企业扩大进口的积极性。

五、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

1、行业规模。

医药行业资产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 增速在12%左右, 2006年时总资产规模超过了6, 000亿元, 2007年1~11月, 总资产同比增长11.86%, 达到6, 690.58亿元。行业的旺盛需求推动了资产快速稳定增长。

2、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

医药行业利润增速2003~2006年之间一直低于收入增速7个百分点左右, 2006年产品降价、反医疗贿赂等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 使得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到了2007年, 政策的影响逐渐消失, 行业利润大幅度增长, 1~11月份利润同比增长了51.07%, 达到499.21亿元, 增速比收入增速高1倍多。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 利润指数不断上升, 而且上升速度很快, 2007年底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点, 达1.6, 而在2006年下半年, 处于近几年的最低点。2006年由于药品降价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大大影响了行业的利润。其后企业开始寻找发展策略, 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减少三费支出, 降低成本, 使得行业利润大幅度增加。

3、行业效益分析。

医药行业销售毛利率2004~2006年来不断下降, 进入2007年又开始回升, 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四年来不断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日益成熟, 规模扩大, 运行效率提高, 而各项费用降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三费所占比重为不断下降趋势, 从2004年到2007年11月份, 所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

从发展能力看, 利润总额在2007年发生了飞跃性增长, 增速达到了51.07%, 而2006年时仅为9.62%, 收入增速也大幅度提高, 资产保持了平稳发展, 应收账款增长率小幅增长, 运营状况良好。行业在2007年开始快速发展, 主要是由于2006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等对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使得发展速度减缓, 2007年后政策的短期影响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 积极应对政策变化, 使得行业重新恢复了快速发展。总体看, 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 发展能力大幅度增强。

六、结论

跨行业投资 篇7

投资规模超去年全年, 9月增速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 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2亿元, 投资额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近500亿元, 同比增长62.4%, 增速高于工业投资35.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完成投资889.6亿元, 同比增长35.6%, 增速比8月下降35.2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以来第二个月月度投资增速低于60%。

基础元器件行业投资集中度增强, 视听、通信行业投资放缓

前三季度, 电子元件、器件和信息机电行业分别完成投资1133、1615和1495亿元, 同比增长58.6%、48.1%和120.2%, 三个领域投资占全行业的65%, 比重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对全行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7%、21%和33%。整机行业投资增长放缓, 其中视听行业完成投资89.5亿元, 同比下降7.7%, 比重 (1.4%) 下降1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完成投资360亿元, 同比增长17.6%, 比重 (5.5%) 下降2.1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在平板电脑等新产品带动下, 在整机行业中增长相对较快, 同比增长44.3%, 但仍低于全行业18.1个百分点, 其中9月份投资下降20.1%。

光电器件、新能源电池新开工项目增多, 计算机行业明显减少

前三季度, 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5344个, 同比增长46.9%。电子元器件和信息机电行业新开工项目3592个, 占全行业67%, 同比增长超过50%, 其中光电器件、新能源电池领域新开工项目增长超过70%;通信、计算机和视听设备等整机行业新开工项目占比 (10%) 下降10个百分点, 其中计算机行业新开工项目下降59%。

东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快, 东北三省明显下滑

前三季度, 东部10省市完成投资3825亿元, 同比增长74.9%,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6.3个百分点;江苏、广东、浙江、北京投资上升较快, 增速均超过80%, 特别是江苏省完成投资1546亿元, 占全国总投资的近四分之一。中部6省完成投资1557亿元, 同比增长60%, 其中安徽、河南投资增长突出, 分别居全国第四、五位, 增长51.2%和116.4%。西部12省市完成投资836亿元, 同比增长53.5%, 其中四川省投资359亿元, 占西部地区的43%, 同比增长95.4%。东北三省完成投资274亿元, 同比下降6.2%。

内资企业仍是投资主体, 外商投资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 内资企业完成投资4821亿元, 占全行业的74%, 同比增长72.9%, 高于全行业10.5个百分点, 其中私营企业增势突出, 同比增长达107.4%。外商投资和港澳台企业分别完成投资961和710亿元, 同比增长42.1%和33.7%, 低于全行业20.3和28.7个百分点, 其中9月份分别增长22.4%和11.7%。

资金到位良好, 企业自筹资金大幅增长

孕婴童行业草根投资新趋势点拨 篇8

1上中下游大势预测

(一) 生产商趋势:苦练内功迎竞争

1.品牌化:

小的孕婴童产品的生产厂家, 将逐步建立产品品牌, 以创造品牌价值为发展方向。没有品牌的产品将逐步被淘汰。

2.多样化:

生产厂家生产的孕婴童产品由单一化产品转为衣食住行吃用玩乐等用品全面覆盖。《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对童装的消费量近年年增长率为26.5%;需求量在8亿件左右, 每年仍将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在1%左右, 全国孕妇人数在1300万—1400万元, 中国孕妇服饰人均消费46元。孕妇服装 (主要是孕妇的内衣) 和童装的消费需求继续增长, 所以厂家要有适当的产品类型的调整。

3.重服务:

更加重视产品售后增值服务和售前消费引导。

4.高竞争:

销售渠道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二) 中间商趋势:转型渡难关

批发、代理商作为中间商经营难度会提高。不能像以前一样什么好销就批发什么, 必须从零零散散的批发转型为“配货+辅导经营”模式, 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转型的业态有三个被看好:第一是专业专卖业态, 如童装专卖、孕妇产品专卖等。第二是大型婴童百货, 全方位地满足消费需求, 以求做大。第三是网购, 这是未来十年仍将流行的经营方式。

(三) 终端趋势:追求大而周到

1.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具备区域优势的大终端卖场形成, 据业内人士称, 现在已有几十个地级市的孕婴专营店的年营业额达到2千万元—3千万元, 最好的, 在一个县就做到了400万元的年营业额。

2.由单一商贸形态向多元服务形态转变, 销售之外的服务将变成专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3.在大商场及专卖店内建立一站式的婴儿购物场所将成为发展趋势。

(四) 消费趋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对安全性需求继续提高。2.更为相信专业权威品牌。3.功能需求增加, 特别反映在健康和益智用品方面。4.找寻知名价格合适的中端品牌。

2重点投资关注点一览

(一) 二三线市场成新战场

二三线市场具备高成长、高回报、市场规模偏小等特点, 这对于在一线中心城区经历过激烈竞争的品牌童装企业来说, 可发挥的空间很大。孕婴童行业跨区域拓展的战火将逐步蔓延到二三级城市, 甚至乡镇级市场, 形成“忽如一夜春风来, 十店百店扎堆开”之势。

(二) “大城开小店, 小城开大店”模式显现

从2005年以前平均50平方米左右的店, 到现在平均店铺400平方米的店, 以及1000平方米以上的孕婴童用品综合店在全国已经超过500家。在一线城市, 由于各种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兴盛, 大部分孕婴产品在这些渠道销售, 所以孕婴专营店一般以小店的形式, 作为这些渠道的补充;而在二三线城市, 则恰好相反, 大型的孕婴专营店有更强的终端控制力和规模性。

(三) 零售店定位将调整

未来的孕婴童零售店的经营对象将从过去的0—3岁向现在的0—6岁, 以及将来的0—12岁改变, 店铺面积随着孕婴童零售店定位的改变, 将逐步越开越大, 孕婴童零售店的风险同时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孕婴童零售店定位的改变, 商品定位也随着改变, 童装将是定位改变的主流。虽然给童装带来了机会, 但是, 传统的童装经营模式已经赶不上行业的发展, 必须运用创新模式。广州酷比“QIBI”童装创新模式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

(四) 进货渠道变化

1.据调查, 很多从事孕婴童用品经销的草根投资者前些年去广州进货的比较多, 最近去广州进货的比例下降, 而去浙江义乌进货的人数增加, 因为义乌孕婴童商品的门类开始增加, 质量也不错, 重要的是价格和其他地方相比有一定的竞争力。

2.随着孕婴童产品品牌化意识的加强, 各省的经销商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大的越大, 小的越小, 很多小经销商开始从当地大的代理商处拿货。

3.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 现在有不少地区的小经销商开始搞联合采购, 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进货量, 一起到生产外贸货的工厂, 团购外贸尾货, 有的10元进的衣服, 转手可以零售到50元, 毛利可以达到400%, 现在很多“80后”的妈妈, 很喜欢给孩子买外贸货, 也给这部分商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五) 衍生更多新项目和新职业

医药行业投资机会获关注 篇9

喜迎政策“春风”

根据全球知名医疗咨询机构IMS Health的统计, 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到8564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4.1%。其中, 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贡献最大, 当年达到322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5位, 较上年增长23%。

根据IMS Health的最新预测, 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将超越德国, 排名全球第三。

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药品市场, 中国医药工业又借“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的发布迎来了政策“春风”。根据上述规划, 未来五年医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分别为20%和16%;基本药物生产前二十位企业占到80%以上市场份额;原创药物达到30个以上;到2015年, 销售额超500亿元的企业达5个以上。

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范红兵评价说, 规划为医药行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 有利于产业优胜劣汰, 促进创新, 提高行业竞争力, 长期来看将给医药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范红兵分析认为, 中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体现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收入增加、老龄化、城镇化、社保制度完善等方面。

截至2011年底,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181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 均保持稳定增长, 人均GDP已达5541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 一旦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医药消费将迎来拐点, 实现快速增长。

2011年, 我国城镇化率上升到51.27%, 城镇人口首度超过农村人口, 发改委预测2020年该数字将超过60%。社会老龄化趋势也在拉动医药消费。发达国家经验表明, 一半以上的药品由老龄人口消费。

另外, 社保新政不断出台, 2010年政府投入占整个卫生费用的比例从2006年的18.1%上涨到了28.6%。

成为资本市场“宠儿”

在资本市场上, 医药行业一直以高成长性著称, 并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数据显示, 1989年至2011年, 美国标普500医药指数上涨608%, 近两倍于标普500指数364%的涨幅。1995年至2011年, 日本医药指数上涨155%, 同期日经225下跌近60%。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A股市场中。2005年至2012年1月11日, 中证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累计收益率远远优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800指数。而在市场快速上涨和下跌的2007年和2008年, 医药板块也体现出了“涨多跌少”的优良特性。

根据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分类, 自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创出998点的盘中最低点以来, 医药板块涨幅前13位个股上涨幅度全部超过1000%。

受医药行业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日益增加、市场对医药板块认可度提升等因素影响, A股医药生物行业的市值占比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 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的流通市值约6868亿元, 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4.20%, 在各板块中排名第6。

范红兵认为, 由于医药板块前期调整幅度较大,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的政策因素可能刺激板块反弹, 从而形成短期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推升部分中小市值公司股价。从长期来看, 考虑到未来行业集中持续提升的预期, 各子板块的龙头企业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长期投资机会获机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一直受到机构的关注。来自招商证券的观点认为, 如火如荼的商业并购、加速推进的药物创新, 以及不断深化的国际化进程, 将令A股市场的医药板块呈现出诸多个股机会。

国金证券也表示, 在“十二五”规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医药行业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与此同时, 药品价格调整带来的行业整合, 将使得行业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研发创新型企业前景看好。

在内地公募基金市场, 近年来已有多只医药行业主题基金相继亮相。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 有望“加温”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投资热情。

来自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消息说, 作为其龙年推出的首只产品, 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将于1月30日至2月24日公开募集。这只主动股票型基金投资于医药生物相关股票的比例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 其可投资的医药行业包含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生物制药和生物农业等。

投资香港,哪些行业最赚钱? 篇10

经验与政策

《沪港经济》:上海与香港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请问署长先生,就目前来说,两地的经贸往来以及相互的投资情况如何?

贾沛年:我可以提供一些数字给你参考:截止2011年底,香港是上海最大的海外投资来源地区,投资额超过690亿美元,涉及1.9万个项目。与此同时,香港投资推广署也协助上海的许多企业来港投资发展,截至2011年底,上海在香港的投资项目总数为1448个,主要投资者包括上海实业、东方航空、上海航空、上海锦江国际、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通证券等。当然,除了投资,两地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合作的空间。

《沪港经济》:拿去年来说,香港投资推广署和上海企业有没有成功合作的项目?

贾沛年:在去年,投资推广署协助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成功完成了118个项目,其中有70个来自上海。比如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还有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

《沪港经济》:针对上海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具体情况,香港投资推广署有没有因地制宜,推出新的优惠政策?

贾沛年:我们希望与上海企业的决策层分享香港营商环境的信息,尤其在消费产品行业领域,鼓励他们充分利用香港在如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优越的战略地理位置;二是独立法制和高度自治;三是筹集资金、品牌推广、研发设施和国际网络上的优势;四是税负低廉、税制简单的优势。香港政府的基本立场,就是希望保持本地公平的营商环境和税负的低廉,让所有企业可以有最好的条件来发挥长处,进一步发展壮大。拿税收来说,在香港的税负很低,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是16.5%,这是协助、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因素。而且,对于某些领域,政府还制定了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科技研发方面,港府会提供有利的支持、资助,来协助企业进行科技上的研发工作。

行业与前景

《沪港经济》:香港在内地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地企业赴香港投资有没有行业限制?哪些行业会优先考虑?

贾沛年:赴港投资没有门槛,香港政府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利于营商的各种服务。我们欢迎上海企业到香港发展。一直以来,金融、贸易、物流和旅游是香港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赴港投资的企业大多从事进出口、批发零售、金融银行、航运物流业,证明海外投资者对香港的这些领域青睐有加。如今,香港还鼓励发展六项具有优势的产业:创新科技、检测及认证、医疗服务、文化创意、环境保护、教育服务。根据投资推广署的经验,来自上海的成功项目,大多属于金融行业和运输行业。不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引进其他行业的投资,有两个重点行业:一是科技研发,二是消费产品行业。

《沪港经济》:关于两个重点的行业,政府用怎样的政策来辅助它们来港发展呢?

贾沛年:对于消费产品行业,投资推广署有一支针对消费行业的企业服务团队,这一支团队能针对性地协助产品在香港物色到有利于销售的地点,同时协助企业和本地的商界沟通;科技和创新的方面,港府成立了五所研发中心,提供相应的资助,来支持外地企业在港开展研发工作。

《沪港经济》:如果到香港去发展,哪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贾沛年:我个人认为,销售高档品牌的公司在香港会较有前景。香港是一个重要的旅游中心,去年接待的外地游客超过4200万人,这些旅客来港大多是为了购物。有一个现象可以表明这一点的,很多国际名牌比如古驰、巴宝莉,它们在香港的零售量比本国还要多,而且这些国际名牌在香港的商店,比其他的地方都要大!零售商在香港展开业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本地不设消费税,也不设进口的关税,一切的产品进出香港都比较方便。

优势与便利

《沪港经济》:针对那些准备“走出去”投资发展的上海企业,在面临众多投资目的地邀请的时候,香港如何能够脱颖而出?

贾沛年:的确,要论低廉的土地、人力资源,内地比香港具有优势。不过,要是企业需要清楚地掌握合理的税率制度;或者需要一个完整的、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他们的权益;或者需要一个经营平台来为他们提供对外联系的话,这些企业就比较适合在香港发展。

香港能吸引上海的企业,也在于它是国际金融中心,有一个强大的国际化的金融服务业。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当中,有70家在香港有业务。截止2012年6月,1519家内地企业(占总上市公司46%)已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占总市场份额的58%,约合18.4万亿港币。同时,香港也是中国内地以外的最重要的人民币业务中心,能让企业找到一个优秀、有效的集资平台。香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强大的服务业,能提供商业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的公司和人才,从业人员非常理解内地投资者的需要,对于如何协助内地的企业很有经验,而且,大家都能以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

此外,香港政府向来高效、廉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香港还拥有严密的知识产权法例保护企业的权益。香港在产品研发、生产策划、市场推广和品牌打造等高增值环节上都极具经验,内地企业到港,可以先行熟悉国际企业的运作方式,提升企业的管治能力。

《沪港经济》:香港投资推广署主要提供哪些服务?能为上海企业赴港投资提供哪些便利?

贾沛年:香港投资推广署成立于2000年7月,是港府属下部门,专责为香港促进外来直接投资。投资推广署为有意进军香港市场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前期向企业提供最新营商环境信息及商机、建立关系网络,使其作出明智决定;中期提供实际支持服务,如介绍中介机构、安排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会面、支持公共关系及媒体宣传;后期提供持续服务,保持联系、听取意见、协助扩充业务、组织研讨会及联谊活动。而这些服务的一大特色就是费用全免、一对一且过程保密。

免费为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包括香港经济数据、法律条例、税务与会计制度、雇佣条例、租金与工资水平、行业分析等。我们还特别为投资者量身订造《投资香港锦囊》和《手把手助内地企业投资香港》小册子。截至2012年6月,投资推广署完成了2600个投资项目,有关企业在开业或扩展的首年内,共为本地经济创造超过3万个新职位,总投资额逾670亿港元。

《沪港经济》:最后,请对我们的读者说几句话吧,我们的读者中有好多上海的企业家。

家居装饰行业成为投资热点 篇11

近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渐加码, 房地产公司盈利下滑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给下游的家居建材市场带来严重影响, 2 0 0 9年家居建材行业VC/PE行业融资规模下降至近5年最低水平。不过相对于其他建材类上市公司而言, 装饰装修类上市公司依然被V C/P E看好。投中集团报告认为, 建筑装饰企业可以借机进入一线城市住宅精装修领域, 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近期证监会披露的拟上市企业名单中, 两家家居建材企业——广东顶固集创家居、东易日盛排队, 其中东易日盛背后多家PE聚集。投中集团调研后认为, 虽然家居建材行业市场在遭受一线城市严厉的房地产限购、限贷、限价政策重压, 但购房者对精装住宅和环保节能建材需求大量增加, 使得PE投资未来关注点可能会转向精装修与环保建材领域。有5家PE机构入股的东易日盛, 亦披露称, 已与多家知名房企合作, 通过精装修业务来加强业绩增长预期。

都是地产惹的祸

在房地产限购、限贷、限价政策重压下, 房地产公司的日子着实不好过。调控政策也对房地产行业下游的家具建材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使其“吸金”能力大打折扣。房产商日子不好过, 下游的建材企业同样举步维艰, 玻璃制造和水泥制造公司一季度业绩更是近乎全线下滑。而作为典型出口型企业, 家具类上市公司除了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之外, 还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在内外因素夹击之下, 家具行业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样不乐观, 12家公司中9家业绩出现下滑, 即便是业绩增长的, 增长幅度也不大。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局面使得部分购房者和期望改善已有住房环境的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位于行业下游的家居装饰行业也遭遇“降温”。但是家居装饰装修行业对VC/PE的吸引力却不减。投中集团数据显示, 2010年家居装饰装修20家企业累计获得VC/PE融资28.23亿元, 规模达到近5年最高值。从细分领域来看, 家居建材传统渠道企业融资规模为28.94亿元, 占比达31.9%, 位居各细分行业之首;地板行业和设计装饰公司分别以24.39亿元、15.25亿元融资规模占比26.9%和16.8%, 分居细分行业二、三位。

2011年国内主要房地产开发商如招宝万金等主要项目精装修率开始大幅提升, 建筑装饰企业与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成为业界常态。作为装修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 金螳螂、亚厦股份、洪涛股份201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7.33亿元、4.49亿元和1.3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88.55%、71.21%和40.31%, 并且其净利润增加主要来自于公共装修领域。今年一季度, 三家龙头企业同样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业绩增长均在50%以上。

精装修备受青睐

伴随着一线城市购房者装修房屋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购置精装修房已逐渐走进消费者视野, 家居精装修行业悄然兴起。其一次性室内设计、批量装修, 有效节约材料损耗、与品牌装修公司合作、选取品牌卫浴、橱柜等配套设施, 装修完毕有相关部门验房等优越条件, 满足了购房者可以拎包入住的便捷性、并且具备一定质量保证, 近年来在一线城市广受新增购房群体欢迎。

上一篇:高中《经济生活》教学论文下一篇:班主任安全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