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有故事

2025-01-19

名校有故事(精选4篇)

名校有故事 篇1

最近,北大、清华两所学校在四川的招生组为抢夺生源,在官方微博上相互攻击指责,被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 而两校在广东的招生人员同样为了争取当地前10名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把一名女生堵在楼道内无法脱身,更让舆论一片哗然。两校在招生中的“不雅视频”甚至使得教育部不得不再次重申高校招生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虽说这样的情形并非今年才有,但还是不能不让人思考和感叹。北大、清华在各地招生的这种做法,会让人想起经常在车站、码头看到的情景:一些私人小旅馆的老板顾人四处拉客,遇到有住宿意向的客人,往往会一拥而上,纠缠不休,其间为争夺客源,还会相互贬损、辱骂, 甚至大打出手,他们都把客人当作了自己的猎物,不想让别人染指。一些旅游景点的景象也大致如此,那些小商小贩们为了推销自己手中的商品,往往会拉拉扯扯,使游客无法前行,难以脱身。

把北大和清华两所学校争抢生源的所为与私人旅馆和小商小贩们的强行拉客、强行兜售相提并论,可能有些不妥,有损于中国顶尖名校的形象,但观其运作手段和方式, 却又很难将两者清晰地区分开来,由此产生相应的类比联想,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纵观北大清华的办学历史,之所以能有以往的成就和声誉,不是因为它招录了多少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而是因为它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思想引领、学术创新等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最近看到一本书,名叫 《北大清华10堂价值课》,该书从两所学校百年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中提炼出了10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作为成就两校百年声誉的根本原因,它们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使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进取性格;“心存远志、追求卓越”的远大抱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求真务实、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忠诚守信、敢于担当”的处世原则;“尊重欣赏、乐观友善”的团队精神;“以寸草心,报三春晖”的孝顺义务;“关爱自然、热心公益”的慈善理念。且不论这样的总结提炼是否全面准确,但它所彰显的,都是两所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不是追名逐利的浮躁和日益世俗的喧嚣。如果说这10条是北大、清华百年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的话,那么现在它们似乎正在与曾经的自己渐行渐远。

以北大、清华为首的高校群体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自主招生,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也在不断推出,但不管何种招生形式,何种改革举措,都难以实现设计者的初衷,最终仍然摆脱不了围绕分数的激烈角逐,从北大、清华到高职院校,无一幸免,只是竞争的层次不同罢了。

即便如此,北大、清华的所作所为,还是让人难以理解, 无法认可。以世界上最大规模之高考,尚不能满足两校在招生中的“掐尖”之需求,还要上演明里暗里的争夺之战,怎么看都不像央视主持人所谓的“面子之争”,其实质是整个教育急功近利的深层次问题在高校招生中的另类显现。这两所学校都把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和手段尽可能多地招录状元和高分学生,作为体现自身办学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着力点,从而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这种商人逐利般的浮躁与算计,已经完全背离了名校的核心内涵和应有的价值追求,起到了令人失望的负面示范作用。

所以说,今日北大、清华之失态,就是整个教育完全功利化后的失态;北大、清华之焦虑,就是整个教育自我迷失后的焦虑。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热衷于向分数献媚, 向权力献媚,向金钱献媚,自然就会失去自身应有的品质, 偏离本应坚持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修养和品德,其实,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政府应有政府的操守,企业应有企业的操守,学校也应有学校的操守,并且需要时常反躬自省,纠正偏失,积累社会信誉,涵养内在品质,树立良好形象,获得相应声誉。然而,北大、清华招生“互掐”事件发生之后,从两个学校相关部门的表态来看,显然没有任何自我检视的意思,而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为个别招生人员的不文明行为所致,如此一来,除了提醒招生人员在抢夺生源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外,一切仍会如常进行,只是尽量避免公开 “掐架”而已。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两所名校的核心理念,仅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一条为例,不知道在唯分是抢、唯利是图的种种行为面前该作何解?用非常手段抢夺生源已失颜面,公开 “掐架”更是不堪,所谓“非凡气度”,估计只有从两校在事件曝光后表现出的从容淡定中才能看到吧!

名校有故事 篇2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帕罗奥多市境内,临近高科技园区硅谷(Silicon Valley),是私立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于1885年成立,1891年开始正式招生,占地约33平方公里(8180英亩),是美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之一。

斯坦福大学与旧金山北湾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并负责运行管理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胡佛研究所等机构。据统计,截至4月,共有84位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曾获得诺贝尔奖(世界第七)、29位曾获得图灵奖(世界第一)、8位曾获得过菲尔兹奖(世界第七)。-,斯坦福大学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第3;-,斯坦福位列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QS世界大学排名第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

被名校轮番争抢的故事 篇3

2014年6月22日,深夜,距离高考出分不到12个小时。天津市区以北的宝坻区城南,宝坻区人民医院的骨科大夫商福青的手机响了,一条来自儿子商恒同学家长的短信:“恭喜你儿子得高考状元”。他有点懵,没敢信。差不多同一时间,商恒从房间跑了出来,告诉商福青,班里的QQ群上有人说了,他考了699分(投档分719),“看着像”状元。

就此,一场招生拉锯战拉开序幕。

“绑架状元”

“就是因为比去年状元的分要高一点,考第一有可能。”商恒这个18岁的男孩操一口宝坻普通话,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沉稳。他回忆,当晚全家人开始商量,如果消息属实,第二天去北大、清华参观一下。

差不多同一时间,清华大学天津招生组范宝龙老师接到招生志愿者王琨的电话,后者告知,通过宝坻一中的老师获悉,今年天津市的理科第一名“疑似”出在这里,考生叫商恒,“要不要采取什么行动?”有着超过20年招生经验的范宝龙对此将信将疑,第二天才出分,第一名不可能这么早出现。他指示,明早再说。

当日接近凌晨,北大招生组的老师致电商家,邀请他们去北大参观。“我说那就去吧。”商恒说。第二天一早,他和母亲、表姐坐上北大派来的车前往北京。

此时,清华招生组正在80公里外的天津第一饭店吃早饭,志愿者们玩笑似的商量,如果真出在宝坻一中,应该派谁去游说。王琨再次联系范宝龙,他有点着急,宝坻一中的老师告知他,北大已经“登商恒的家门了”。“我想那(状元)就是真的了,因为已经开始行动了。”招生组成员、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李全旺说。

作为宝坻一中毕业的天津人,李全旺负责这一地区的招生,他并不认为“状元”对清华有多大影响。但作为中国庞大高校体系中的“塔尖”,每年高考出分后,北大、清华都会极力争取高分考生。

能招到多少第一名,能招到多少各省前十名,文理科分数线是否比对方高——这三条似乎成为外界衡量两校招生成果的默认指标,尤其是后两项,更为重要。

“基本上第一天出分,只要知道状元是谁了,立马杀过去,最好就直接能把他说动,来我们清华看一下啊,然后基本上来清华看了你就别出去了。”清华招生志愿者霍艳戏称这种邀请高分考生参观学校的做法叫“绑架状元”,“像往年,就比如说被北大接走了,那我们就完全别想了”。

6月23日早晨,宝坻一中渐次热闹起来,学生和家长来学校等待出分,关于商恒考取状元的消息也传开了。这所天津市郊最顶尖的重点中学每年有接近两位数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但距上一次出状元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

商福青没跟儿子去北大,他要去医院上班,但在接到了几个恭喜的电话后,他掉转车头,决定去宝坻一中确认一下。在那里他遇到了代表清华姗姗来迟的李全旺,他告诉李,商恒已经去北大了,但答应可以带商恒去清华看看。

90公里外的北京,上午11点,燕园。商恒在招生老师马麟的陪同下参观了光华管理学院和元培学院。商恒很喜欢那个操着一口湖北方言的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觉得他说话“平实”。

与此同时,李全旺带着商父赶回北京。下午,商家开始参观清华,先是经济管理学院,商恒觉得和北大光华的教授相比,清华经管的教授说话“口气非常大”。长时间的参观和他人的劝说已经让这个男孩变得有些不耐烦了,他不停告诉父母“别再跟我说了,好烦啊”。

李全旺觉察到了这种不快,但又不敢把商恒带往自己所在的土木系,他觉得“谁会选择土木而拒绝北大的光华呢”,赶紧把商恒带到了人称“姚期智班”的清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这是个商恒感兴趣的招各省市尖子的专业。

晚饭,李全旺邀请商家去清华熙春园餐厅吃饭,马麟也应商母邀请到席。饭桌上一度呈现出诡异的沉默,没有人知道该说什么。偶尔,商恒和母亲聊起同学们的高考情况,李全旺和马麟干脆聊起大学的工作待遇。针对商恒的去向,他们订立了君子之约,“一定要尊重孩子意愿,清华很好,北大也很好”。

吃完饭,李全旺趁马麟取车空档,把商恒拉上了自己的车,“我说,不要拒绝我们的热情,因为毕竟你考这个分数,你不可避免……”此时马麟的车开来了,商母和表姐上了马麟的车。

两辆车,两所中国最著名的高校,一家人,穿过沉沉暮色,一路南行,每个人各怀心事。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很容易想见,高中生为了进入清华、北大这两所全国最顶尖的高校会付出何等的努力。但很少人知道,两校招生人员是如何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从万千的高中生中找到他们、吸引他们、争取他们。

每一年,清华大学招生办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大多数人会极力展示自己的不平凡,以期待清华可以“不拘一格招人才”。

江苏泗阳的高中生寄来了自己的物理学论文,他在这篇11页长、涵盖两个物理公式的论文里尝试以时空的性质为基础去建立宇宙统一场理论,爱因斯坦用了30年时间也没有建立。

广东海丰县一位35岁的女士在信里说,她在奶奶的影响下对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几年她一直在给习近平总书记提建议,希望招生办能让她就读清华经济系。

招生办工作人员还接待过一位“穿假貂”的中年女士好几次,她说习主席派遣彭丽媛去北大,派遣她来清华讨论自己儿子的就读事宜。

一年中,除了应付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自荐生,高校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罗遍布全国每所定点中学的每个各自看好的尖子生,“一格一格招人才”。

每年8月,清华、北大的招生人员忙着筹备暑期夏令营,让全中国最优秀的准高三学生到大学体验生活,参观学校,听讲座……他们都希望能早些在学生的心里栽种出北大或清华情结。

来自天津的学生被召集到清华6教的阶梯教室里,志愿者们一一记录下他们的学校、成绩、性格、喜好, “高二期末分班综合第一”“公认的学霸”……一年之后,他们中会有4096左右进入清华园。

nlc202309030313

天津市郊,武清区杨村一中的文科实验班班长魏卓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顺利拿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30分的加分。但不是每一个参加选拔的人都那么幸运。

无论是孙世鳌还是范宝龙,都清晰地记得许多被他们招进来的学生,或是那些遗憾没有招到的人。他们会时不时提及那些人,在念出一个个名字的时候总是双眼放光,熟悉得像自己多年的老友。

这些平日都有本职工作的高校老师用业余时间免费义务做着招生,对他们来说,招生绝非仅仅“抢状元”,而是一件能让他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的事儿。

叫价竞争

6月23日,高考分数出来,商恒摘得天津市理科第一名。第二天,他回到学校学习填报志愿,刻意避开两校老师。

另外一头的宝坻一中会议室里,商恒的同班同学于海晴正在和李全旺进行谈话。于海晴高考总分699,位列全市理科第十五名。她想上清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的国际班,天津有“环境工程”的招生名额,偏偏没有国际班,李全旺很为难。他告诉于,可以去其他省份调指标,但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于海晴失望地回到家后,北大招生组的电话来了,建议她考虑一下北大城环学院的城乡规划专业,她拒绝了,但连续4个电话以后,她想,“万一清华不行的话,北大考虑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又返回到宝坻一中。一个北大的男老师跟她聊“北大如何如何好”。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聊天中,于海晴插不上什么话,但老师口中的“氛围自由”打动了她。

“当时我就真的有一点想说,我上北大得了,因为这个专业毕竟能定,而且也没啥不好的。”晚上,于海晴告诉李全旺自己动摇了,李全旺有些傻眼,约好第二天再见面。

第二天,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北大招生组告诉于海晴,“如果有分数比你高的人就会占你的名额”,她很生气,冒雨赶去城南的一间茶楼见了李全旺,李全旺告知: “环境系的国际班定了。”对这件事情,李全旺至今有点难过,“努力去给你争取,你相信我的承诺,但她是不在意的,她只在意结果行不行。”

这种信息鸿沟在招生过程中无处不在。

2011年,天津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各高校围绕优秀生源的竞争便日趋白热化。选拔学生变成按分数争抢高分学生,考生可以凭借一纸分数条待价而沽,坐观高校竞相举牌叫价竞争。

很多高分考生在这场叫价竞争中被“裹挟到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去,而这个专业未必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最热门的专业总是在马太效应下更受追捧.比如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很多高分家长对教育质量无法进行准确区分,出于现实的考虑,倾向于选择“北大光华”或“清华经管”这样更有“钱景”的专业。

在这种情况下,“困在局里”的北大、清华便不得不在计划招生名额外追加更多光华或经管名额。2014年,北大光华在天津计划招生2人,最终录取6人,清华经管经济与金融国际班计划招生2个,最终录取了7人。

再劝劝

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招生组,均认为帮助考生做出理智的判断,才是招生工作的最大意义,而非媒体炒作的“抢状元”。

话虽这么说,但在这个飘着雨的下午,商恒坐在家附近的茶楼,李全旺请一位信息学院教授给他介绍清华的工科。

商恒还是更相信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外界的声音可能对于海晴有很大的影响,但影响不了他。“他们两边,我只是到那儿负责听而已”,听完清华的介绍,他回了家,继续在网上查资料。

6月26日,还差一天填报志愿。晚10点,商恒正式通知父母,决定好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6月27日一早,清华大学天津招生组决定最后一搏。组长程佳惠要再劝劝商恒,这位清华经管学院的老教授一头白发,精神矍铄,经济学家李稻葵是她的得意门生。讲了一个多小时后,程佳惠承诺让李稻葵做商恒的导师。“多直接呀,直接说可以跟李稻葵。”商父被打动了,在他心目中李稻葵是“老去中央电视台”的人。商恒还是不吭声,商母一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对程佳惠说“您先去吃饭,我们也回家商量商量”。

清华天津招生组至今依然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料末及。大家认定,午饭后,这事还有得谈,结果他们再也没有见到商家。一行人在宝坻一中的会议室等了两个小时,最后在电话中得知商恒依旧填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困局

商恒最终去了北大。“学校的气氛”是他选北大而弃清华的原因,“自由民主”赢了“严谨朴素”。

7月中旬,北大、清华的天津招生组陆续在各自招生网上公布2014年高考录取情况。北大通稿称商恒和另外被北大录取的天津市文科实考分、加总分两位第一名为“项级高分考生”,清华通稿强调“整体水平最高”。天津市前十名,清华录取了理科的9个,北大录取了文科的9个;录取分数线,理科清华高了北大4分,文科北大高出清华1分。

2014年的高招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在商恒眼里,从6月22日得知成绩到最终确定志愿,这6天是“高中三年来最黑暗的日子”,比备战高考还累,“高兴了那么一小会儿,然后就不高兴了。我就想为什么要考状元?为什么要考状元?”班主任任增志也被折磨了一通,他完全没料到北大、清华的拉锯战可以如此激烈,“跟讨价还价似的”。北大、清华难道不是等誉的吗?

“大家明知状元并不意味着就是需要的人才,但学校却把招到多少状元、当地的录取分数线作为重要的招生政绩、学校的面子,因此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教育學者熊丙奇认为造成“抢状元”的根源有二:一是高考录取单一评价,分数至上;二是大学办学严重行政化、功利化,校领导追逐眼下政绩,在任期内提高学校录取分数,而这与大学办学质量没多大关系。

然而在北京大学招生组的孙世鳌看来,招生乱象成因不在高校,高校也是受害者。长期以来,社会对高校招生质量的评价是见分不见人,很多考生和家长也是根据高校提档线和专业录取分来评判高校的强弱和专业的优劣。

无论如何,商恒结束了人生中最重要一次考试。他的心情已经平息了,慢慢理解北大、清华招生组老师的无奈,“他们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而已”。

2014年9月6日,家人开车把商恒送到学校。“能送多高就送多高,以后的路就是他自己走了。”商母说。

暑假的清华校园依旧熙熙攘攘。一群穿着红色文化衫的中学生刚从万人食堂吃完饭走出来,他们是从全国最优秀中学选拔出来的尖子生,他们中的天津人会见到范宝龙、程佳惠、李全旺……这些孩子的一切将被清华一一记录,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断印证。

名校有故事 篇4

四川张非:

会考之外,他还应该会什么

今年,张非以677分的成绩再次考入清华大学。8月22日,他第二次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在此之前他曾先后考入了北大、清华,可是都被退学。这个几进几出名牌大学的孩子,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张非的父亲张道谊是一名农村教师,所以张非的童年时光定格在安静的校园内,他无需像其他孩子那样到田地里干活。那时候,学校内和他年龄相仿的教师子女并不多。没有玩伴,张非就去翻父亲的书柜,把其中的藏书都看了个遍。书看腻了,他就去看蚂蚁搬家。父母也逐渐意识到了张非的性格有些孤僻,但他们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张道谊比较忙,而母亲祝明灿除了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外,基本上很少和儿子交流,他们关心的除了儿子的成绩就是儿子的身体,因为张非成绩好,所以他们对他一向宠爱。14岁那年,张非考上一所邮电学校,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上寄宿学校。由于一直以来他成绩都很好,所以他在给父母的信里曾豪言:“我是天才少年我怕谁?”可是张道谊没想到儿子会迷上网络,把成绩弄得一团糟。听到妻子向他状告儿子的劣行后,他一次次打电话责骂儿子,还在儿子放假回家时,用手指一样粗的鞭子狠狠揍了张非一顿。后来,张道谊见打骂无效,就把张非从邮电学校接了回来,给他找了学校复读,监督他参加高考。自此,张非走上了一条“奇特”的高考之路,而他和父母的隔阂也从此逐渐加深。

在“成绩与智商”唯上的教育氛围中,张非的聪慧掩盖了他所有的性格缺陷,他的父母一直以儿子为荣。为了让他专心学习,考上大学,张道谊夫妇从来都不让儿子做家务。即便是有时候张非随手做了一点家务,他的母亲也会重新做一遍,她总觉得儿子做得不好,而且也不该去做家务,因此,张非除了看书,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被父母允许去做。

2003年,张非考上北大后,祝明灿怕儿子重新陷入网络的陷阱,赴北京陪读。她这才发现儿子中学时代被高分淡化的缺点在大学里暴露无遗:桶里的脏衣服被塞得严严实实的,拔都拔不出来;经常缺课,整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看到女生或厌恶的人扭头就走……祝明灿开始后悔正是小时候过分的宠爱,才造就了眼前这个智商超常、情商低下的儿子。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张非缺乏的不仅仅是自制力,还缺乏基本的爱心。2006年,祝明灿为了把儿子从网络里拉出来,毅然放弃了工作,再次来到北京,边打工边看管儿子。为了省钱,她在清华校园里的长凳上露宿了十余夜。她每晚穿着长袖衣裤睡在长椅上,被蚊虫叮得浑身红肿。张非对这些都视而不见,从来没有过问过。后来,一位同学看不过去,给张非的母亲找了间女生宿舍借宿。每次提起这件事,祝明灿就大哭不止:“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他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我的儿子,他会真正快乐吗?”

面对儿子一次次的退学,张道谊无不痛心地说:“都说我儿子优秀,但在我看来,他只是在分数评价体系下的优秀,并且他的优秀很不全面。”在张道谊眼里,儿子成绩永远顶呱呱,但与人交往却是天生的“跛腿”,他深深地感觉到身为父母,他们从小太注重儿子的考分,却忽略了很多其他东西。

新疆安治帮:

神童面前,我们如何做父母?

安治帮,8年中曾先后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却3次被学校退学。他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父亲安景荣是新疆尼勒克县二中的校长,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这就使得天资聪颖的安治帮从小就得到了及时的启蒙和开发。说起儿子,父亲安景荣不无骄傲:“他还在1岁的时候刚学会叫妈妈时,我们就让他学写‘妈妈’两个字,他一学就会。我们对他的早期教育做得非常好。3岁半时,他已经会写800个汉字了。”

安治帮进入幼儿园后,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他脱颖而出,成为班里懂得最多学得最快的孩子。5岁,安治帮入小学时,已经在父母的辅导下掌握了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所有知识。这就使得他从小就有了超人的优越感,只要按部就班地遵循父母的教育计划,他就可以稳拿全年级第一了。他不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不需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甚至不需要和别的同学一样认真听讲,因为“第一”的荣耀让他成为家庭甚至学校的“宠儿”。

1999年,安治帮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入大连医科大学。可没想到,刚读到大三,安治帮就不念了,他觉得没有父母来安排生活,生活变得茫然无序、毫无意义,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这些一直都是父母安排的,可如今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了。2001年,安治帮自动退学,在父母的安排下回到新疆伊宁市三中复读。父母是他永远的依靠。他们为儿子量身制定学习计划,指点名校之路,安治帮感觉自己不用迷茫了,又有人为他指明了前方的道路,2002年安治帮顺利考入北大计算机系,他的父母和他都笑了。

可进了北大,安治帮又再次迷茫了,没人来管教他的生活和学习了,他像只迷途的羔羊找不到方向。习惯了父母的管束和高中保姆式教育的安治帮再次没了斗志,在茫然中他迷上了网络。令人可惜的是,大二上学期结束时,他被学校以沉迷网络无法完成功课为由勒令退学。

儿子被勒令退学了!这一消息无疑于一颗炸雷,将安景荣夫妇19年来累积的荣耀感炸得灰飞烟灭。安景荣在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思考之后,和儿子签订了一个父子协定。主要内容就是:“如果安治帮再不好好学习,仍沉迷上网荒废学业,安景荣就清理门户。”此时,安景荣还没意识到是自己对孩子的一手包办,导致孩子依赖性太重,才导致孩子的退学。退学回了家,安治帮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里,到新疆米泉市一中复读,接受父母的严加看管。2004年,安治帮考入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同样因为没有家长的管教,他于今年1月,又因没有完成85个学分被清华大学作肄业处理。

安治帮回家后,父亲再次送儿子到尼勒克一中复读。一回到家,安治帮就变了个人似的,有了父母的管教他不再上网,今年6月,安治帮还是高中高考状元,再次被北京大学录取。辗转了8年的经历,安治帮成了著名的“高考专业户”,他在反反复复的高考中度过了8年青春,他的父母一直以来总是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其他的事情就让家长代劳好了。可是什么都一手操办,这样真的可以帮助孩子们吗?一个依赖性这么重的孩子,离开了父母该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呢?

湖北周剑:考场得意,

生活缘何有如此多的失意

周剑,另一个传奇考生。周劍从小就聪明,不费气力就能考得很好,所以他并不怎么爱守在家里做功课。他是一个贪玩而活泼的孩子,上小学时,他逃课和同学去洗冷水澡;上初中时,他上课就爱攥着游戏机玩。还有一次,周剑不听课,点蜡烛玩,结果老师发现坐在周剑前面的女生头顶青烟缭绕。原来,周剑把人家的头发烧着了。哪怕这样,父母对他除了疼爱还是疼爱,从不加以惩罚。

2001年,周剑第一次参加高考,以他的分数,完全可以上北大、清华。可为了和高中时喜欢的女孩相聚,周剑选择了武汉大学。进入大学后,他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在玩网络游戏,于是网络游戏也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力。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剑晚上出去上网,白天在宿舍里睡觉,功课、考试,统统被他抛在脑后。在他看来,即使整日玩游戏,他考试也一样可以顺利通过。可是谁曾想到大一还没有读完,他就接到了退学通知。满腹挫败感的周剑,接到退学通知的时刻,突然就想到了死。他来到东湖旁边,站了很久很久,他一步步往下走,直到差最后一步就濒临死亡之时,他却突然觉得困,便转身回宿舍睡觉去了。

2002年五一前夕,周剑退学回家。他心灰意冷,父母却没有借此次挫折教育他开导他,只是鼓励他再复习再考。一个月后,周剑再次参加高考,这一次又上了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可惦记着女友的周剑却重返武大。重返校园后,周剑接连丢了三辆自行车,这让他再次感到生活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挫折,周围充斥着坏人。他在忐忑中再次重演了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的大学生活,最后还是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第三次高考,周剑以高分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本来这次他决定痛改前非,远离网络。2004年4月13日,女友找到他,提出分手,这对周剑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为了女友,他几次都放弃了清华北大,可女友竟然不要他了!这个打击让周剑再次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虚拟的网络,他用游戏来麻木自己那颗被失恋折磨的痛苦的心。这样,周剑又一次接到了学校的退学通知。

直到这次周剑退学回家,父母才开始认真思考儿子屡次退学的原因。在他们眼里,儿子不过就是上了网,和小时候逃课去洗冷水澡没什么大的差别,怎么就一次次退学了呢?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之后,周剑的父母才明白:儿子之所以沉迷网络,只是因为受不了一次次挫败的打击。虽然在父母看来,丢几辆自行车甚至失恋都算不了什么,可对于从小顺水顺风的周剑来说,却无疑是人生的重大挫折。难道我的儿子是因为缺少“挫折教育”才这样么,周剑的父亲不禁产生了这样的质疑。其实无非是那句老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磕磕碰碰,孩子又怎么能够长大呢?

有人曾问过周剑:“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没想到他回答的是:“我想拿到毕业证!”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奇才,居然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拿到毕业证?如果周剑的父母早点发现问题早点鼓励他,那么当他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又怎会显得如此幼稚呢?

栏目管理/李贤平 编辑/胡小燕

上一篇:蚕种微粒子病下一篇:化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