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

2024-05-11

新手教师(精选12篇)

新手教师 篇1

我们以初中校7名新手教师和5名专家教师的英语课为观察对象, 以七年级英语第二册第二模块《Spring Fe s tival》第二单元《What traditions do you have at Spring Fe s tival》为统一的观察内容, 采用《天津市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课堂评价表》对教师的课进行等级评价, 采用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编码体系, 利用结构式观察法, 对教师15个维度的指标进行客观编码。对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监控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有明显差距。为此, 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三种促进措施对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促进。

一、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1. 教学设计。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上, 专家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 如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储备状况、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因此教学目标的难易度比较合理, 重点突出。新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设计得偏难、偏全, 面面俱到, 重点不突出。

2.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是教学行为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过程。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与教学时间的控制、师生互动、学生参与五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新手教师往往不重视课前导入, 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常会直接切入教学内容, 而专家教师总会用有限的时间、以巧妙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新内容的学习。

新手教师在教学手段的利用上往往追求高难度、高强度, 多媒体技术运用比较娴熟, 但是忽略了多媒体使用的恰当程度;而专家教师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手段, 或借助多媒体, 或借助教具、图片, 甚至随手拿起学生书桌上的东西进行比喻。如, 在纠正、强化七年级学生名词复数时, 一位专家教师就从文具店买了一条红色的玩具小蛇, 这个“S”可以贴到黑板上, 哪里需要复数哪里就有小蛇的身影。通过教师经常性的强化, 学生一说话, 一写句子就从脑海里浮现小蛇的身影, 就会想到用复数。可见, 专家教师的教学手段是灵活多变的,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通过听课和课后访谈我们发现:同样的授课内容, 同样的授课时间, 新手教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显得比较匆忙;而专家教师则仿佛成竹在胸, 从容地做完该做的事情。他们常常会在30到35分钟时检测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如果目标完成不理想, 他们就会迅速调整策略进行纠错和补救。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时间控制能力上的差别。

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是课堂实施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其达到程度也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专家教师会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而新手教师则过多地关注自身的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时也大多是僵硬地提问、指示、命令, 很少形成师生间真正的互动。同时, 专家教师的课上学生言语活动明显比在新手教师的课上多。

造成课堂实施中诸多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手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节奏的处理策略、课堂段落的管理策略和学生课堂注意的调控策略。课堂教学节奏的处理策略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掌控, 课堂段落的管理策略是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保证, 学生课堂注意的调控策略是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的前提

3. 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包括教学监控意识、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效度三方面。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一样也具有教学监控意识, 但在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效度两个维度上, 却与专家教师有差距。主要由于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应变能力不强。新手教师的监控意识有时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削弱。新手教师往往尽力去维持课堂秩序, 比较被动, 而不能主动建立课堂秩序, 这样就很难通过有意义的智力活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课堂监控。

4.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三方面。在上述三个维度上,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均存在差异。专家教师通常能完成甚至超过预设的教学目标, 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同时使师生享受课堂生活的精彩, 感悟生命的成长。这样的课堂会使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新手教师往往会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 按部就班地实施, 好的情况下会基本完成三维目标。由于新手教师课堂管理缺乏随机性, 缺乏创意, 缺乏师生互动和新的生成, 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时间过得很慢, 教学成为一潭死水, 很难激起波澜。在新手教师的课堂上, 教师拘谨, 学生紧张, 师生很难通过教学获得发展和享受。

二、专家教师对新手教师的促进

首先, 要求新手教师观摩专家教师和自己的教学录像, 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写出教学改进措施, 使新手教师从一名教学者向一名教学过程的研究者转换。

其次, 针对新手教师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有的新手教师不了解学生, 我们建议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 还要备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测查和必要补漏。有的新手教师很难将教育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我们建议其多听其他有经验教师的课, 不断感悟, 凝练教育机智, 积累教育经验, 逐渐将个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有的新手教师缺乏自信心, 我们建议其课前充分准备, 上课时放开声音讲话, 注意抑扬顿挫, 做学生的引领者。新手教师初步体验到了自己努力的效果, 从而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有的新手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低, 我们建议其要掌握教学监控的方法和手段, 幽默的语言、变化的声调、有效的提问、走下讲台的近距离巡视、眼神等都可以作为教师监控课堂的手段。有的新手教师缺乏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不能实现当堂反馈, 我们建议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容量, 进行口头集体反馈, 也可以利用检测卷对学生进行大面积及时反馈。个别指导针对性强, 其效果能较快显现出来。

最后, 实施一般性辅导, 分为两步。第一步, 针对新手教师普遍存在的缺乏课堂管理策略问题对新手教师进行三项策略培训, 即课堂教学节奏的处理、课堂段落的管理、学生课堂注意的调控。指导教师与新手教师再次观看专家教师的教学录像, 发现专家教师课堂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张弛有度, 他们总会在课的前20分钟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给学生, 学生是在紧张、有序、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每堂课正是由一个一个的段落连接起来的, 新手教师需要研究段落与段落之间内在的联系, 备课时科学地预设各个段落, 预设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并列或是层层递进, 一步步向更广、更深处发展。新手教师同样需要向专家教师学习怎样将各段落顺畅地衔接、过渡, 而不会使学生感到生硬。新手教师需要向专家教师学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关注课堂不同时段整体学生注意力的变化, 关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不同程度, 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注意力的相关程度, 随时采取恰当的方法, 在不打断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跟着教师的授课进度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第二步, 实施微格教学。新手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选定教学内容, 以3到5个学生为对象进行20分钟以内的教学练习并录像。指导教师与新手教师共同分析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提出改进措施。新手教师采用改进的教学措施以其他少数学生为对象再次进行教学活动并录像。指导教师与新手教师再次共同分析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 明确新手教师的进步和不足。

通过以上三种措施, 尽可能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距, 缩短新手教师的成长周期。

新手教师 篇2

自从进入学校以来,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好学校”:严格的运转体系、系统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不断向上的姿态。身在其中,你会感觉自己就像一棵幼苗,学校不断地给予养料让你成长;同时你也在努力,而学校却在给予你更多。她从不自满,总是力图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站立。我从优秀老师们的谦和朴实中,从教学研讨的认真中,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点滴细节中都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学校就像一个满怀着成功的渴望,认认真真工作和生活的人一样,它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执行都力求向上。教育的使命让她背负着社会责任感,我想这正是前进的动力之源。

在这里,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怀和帮助。路上偶遇时的虚寒问暖,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主动的点拨,都让我感受到老教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爱护和期待。他们是从我们这个时候走过来的,所以对于我们成长中遇到的挫折感同身受。从他们真诚关切的目光中,我觉得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很幸福。

经过3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基本了解了课堂教学的模式,熟悉了日常教学工作流程,初步具备了一名教师应有的气质。然而,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身体上的疲惫,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常常出现„„我知道,作为一名新手,这在所难免。但是,老教师能走过去的,我们新人也能走过去,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直面困惑和迷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我想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的困惑。

在我看来,管学生和教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搞好了语文教学,收服了学生们的心,学生自然会听你的。但是我现在在语文教学上经验不足,学生们觉得语文课上局限于课本,不能联系实际生活,缺少趣味性。如何才能把语文上活了?还有就是怎样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我管理学生的方式比较单一,面对纪律不好的差生,一般是先提醒,再不行就批评、惩罚,但收效不大。我觉得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欠缺,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差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有效转变他们。

新手教师浅谈教育机智 篇3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对教育机智的认识。

一、教学方式——因时而变,水到渠成

案例一:中秋假期后的早上第一节课,学生昏昏欲睡。干脆笔者就放弃了原来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先放松一会儿。于是笔者问学生:“放假舒服吗?”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熙熙攘攘地回应。于是笔者请学生闭上眼睛,轻声描绘了一幅场景:“中秋月夜,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坐在天台上,说着笑着。抬头看,一轮皎洁的圆月洒下朦胧的光辉,繁星点点,看!流星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咦?那是什么?玉带一样的是银河啊!真是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夜……”到这时,笔者停顿了一会儿,然后恢复了正常的音量,说:“以上我描述的都是常见的天体。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天体?”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而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面带了然地笑意睁开了眼睛。

案例二:那天笔者已经连续上了三节课,嗓音沙哑,但也正因为如此突然灵光乍现。笔者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我的嗓子哑了吗?”学生们知道笔者是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纷纷说:“被你自己班给气的、累的……”笔者说:“对啊,很多时候我反复交代的一件小事情他们都做不好,比如说整理书桌,很多同学两人合用一对书架,书也放得东倒西歪,结果两张桌子往外一拉……”这时,还不等笔者说完,就有学生笑着说:“书就掉了!” “对了!这就是断层的形成。”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对照着断层的概念,脑海里想着这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分析断层形成要有“拉力”、岩层要发生“错动”或“位移”。用这些导入课本内容,一切顺理成章。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教师创造有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近学生的内心,不能一味死板地复制教案中的流程。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抓住瞬间的灵感,变被动为主动,启发诱导,方可水到渠成,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教学管理——顺水推舟, 以退为进

案例三:班里有个写字非常漂亮的学生,但是他极少交作业。于是笔者特意在课上让他到黑板写出自己的答案。点评时笔者说了一句话:“××同学的字非常漂亮,我都不好意思再写板书了,就是他的字不常让我看到啊,估计是怕给我造成压力。我真该好好练练字啦!”这时全班学生都笑了,而这位学生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果然以后他都尽力按时上交作业了。

以退为进,欲抑先扬避免了师生言语的激烈冲突,婉转的“批评”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应对”的素材也是新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去积累的。

案例四:有个第一排的男生频频回头和后几排的男生讲话,而正好课上学的内容是工业联系。笔者与他对视一眼后说:“因为工业联系导致集聚,你到后面去集聚一下!”这时候班里的学生开始笑了,这个学生立马羞红了脸,迫于老师的“威严”到后面站着去了,他再没有跟后面的同学讲过话。看到他的表情,当时笔者就后悔了,所以笔者就暗下决心,一定得在这节课上找一个给自己和学生“下台阶”的机会。接下来的内容是“工业扩散”。于是笔者又借着这个机会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区位以求得利益最大化,第一排才是你的最佳区位,你回来吧。”

专家型教师能轻松做到对学生状态有所感知并做出适当的回应,而新手教师往往把更多精力的投入教学内容和自身讲授的感觉上,忽略了学生的“小心思”,经常头脑发热地训斥学生。 “热”处理“错误”,就像是火山喷发一样,一瞬间的痛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克制,不仅是教育者的素养,更是教育机智。顺水推舟,反而柳暗花明,达到教育效果。

三、班级管理——巧借东风,自我教育

案例五:有段時间班内纪律较差,正好学生们课程内容学到《人口增长》和《琵琶行》,于是笔者就巧借学科知识来强调班级纪律。笔者对学生们说:“大家刚刚学过《琵琶行》,现在班里自习课就呈现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象,可是我多么希望我们能‘此时无声胜有声’啊!看看我们班的量化成绩也到达了“现代型”模式:即低加分、低扣分、总体排名也很低的状态。”

有学生向笔者抱怨错题本整理费时间的问题,笔者就引用了学生刚刚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阐释:“一开始肯定错题比较多,费时较长,但以后会慢慢减少的,到学期结束你就会获得一本厚厚的错题集锦,这就是一个加速度在减小的加速过程啊!”

教师巧借学科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疏导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展现自身的幽默才华,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又可以达到说明问题、教育学生的目的。当然这种知识的引用一定是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最有效果的就是利用当下学的知识。

案例六:男女学生交往过密历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单刀直入式地讲其负面影响让人厌烦。索性,笔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了一次关于男女学生交往利弊的辩论赛。提前一周笔者就布置好了任务,要求全班学生必须选择一个观点站队,组队后各推举3名辩论选手,班长推举1名主持人。辩论内容不可泛泛而谈,必须有逻辑性、事实或是数字依据等。最后请团委的3名学生以及旁听的教师共同推举1名最佳辩手。果然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甚至旁听的学生也忍不住站起来表达观点。激烈的唇枪舌剑 “暴露”出学生许多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让教师都感觉到惊讶,他们的思想比教师想象中的要成熟懂事得多。双方也渐渐得出一个结论:男女学生交往 “度”的把握是关键,交往不等于早恋。至此,作为班主任已经不需赘言,学生已经实现了自我教育。

高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可以通过自学、自省、交流实现自我教育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教师的角色不是让学生擦掉自己的想法,重绘一幅图,而是引导其如何在现有的图纸上修饰完善,成就一幅更美的画面。

教师身处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思想繁杂的现代社会,这种“丰富与繁杂”投射于学校教育,使我们必然要面对一群思想更为活跃,甚至是天马行空的未成年人。我们年轻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乐于研究,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幽默生动的语言、不拘一格的策略、耐心细致的教育来化解每一次“意外”,让每一块璞玉都找到最适合展现光彩的雕琢方式!

新手教师 篇4

反思是教师理解教学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公式, 即成长=经验+反思, 从中可以看出, 成功的教师需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学日志作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记录, 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和材料, 因此成为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学日志的定义

“对于教学日志的定义, 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Jack C.Richards提出教学日志是“对教学观察、反思和其它想法的持续记录, 可以作为讨论、反思或评价的来源”[1]。从中可以看出, 教学日志不仅要记录教学内容和过程, 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国学者也对教学日志进行了大量研究, 如王建和杨党玲认为教学日志应在分析行为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教学方案, 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和完善, 如此循环往复, 以便增强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意识, 提高教学效果。”[2]综上所述,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持续记录, 并以此为数据来源进行反思, 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 教学日志的内容

教学日志是收集数据的一种方式, 也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 因此日志的内容非常重要。教学日志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情况、教学评价、自我认识、教学问题与解决方案等。[3]

二、高校新手型教师存在的问题———以自我为例

新手型教师主要指刚走上工作岗位1-2年的新教师或是在中学实习的师范大学毕业生。[4]笔者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 刚刚入职一年半, 正是处于专业发展初期的新手型教师, 同众多高校行首教师一样, 专业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 笔者在此以自己为例分析高校新手教师存在的问题。

1. 知识结构失衡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还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 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应对各种教学情境和问题, 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是外语专业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英语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扎实。但是, 由于读研期间所学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 没有接触过任何与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课程, 对教学理论几乎没有了解。而岗前培训时间短,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成为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一个手段。因此, 笔者在入职初期基本没有任何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 更谈不上科学地运用这些知识, 导致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课堂上更多的是凭感觉或者模仿自己原来老师上课的方式, 选择自己能够掌控的内容进行教学, 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支撑。教师了解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各种教学活动, 同时, 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崇拜和尊敬, 带动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也只有在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的教师才会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获得学生的喜爱。由于笔者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都是学习英语专业, 因此对其它学科知识了解甚少, 尤其是理工科领域。教学中遇到这类内容时感觉非常吃力, 因此很多部分只能是一带而过或直接略去, 并没有办法深入主题, 讲课效果当然也不好。

2. 教学技能欠缺

当代教育主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教学。因此,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各种教学策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地方本科院校, 学生的水平相对较差, 对英语并不感兴趣, 加之英语四级考试不再与学位挂钩, 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很差, 更加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

然而, 由于笔者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匮乏, 教学技能比较欠缺, 具体表现包括:教学方法欠缺或运用不得当;课程设计和安排比较混乱, 没有系统性和一贯性;主要关注自身和自己的教学, 较少关注学生及其学习。仍记得当初在教案中写到教学方法是总会写上“启发性教学”, 而真正在课堂中实施时又不知该如何进行启发, 慢慢地教学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这就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师生互动不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一些学生在学期初还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而后来兴趣逐渐被这种乏味的教学方式消磨掉, 课堂表现越来越不积极。这些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和沮丧, 所以急切地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3. 专业发展意识模糊

教师应当具有清晰的专业发展意识, 这样才能有压力和动力, 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学习, 取得更好的专业发展。笔者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大学英语教师, 承担着3个大班的英语读写和听说课程, 学生总数达300人以上, 加之对教材不熟悉, 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也没有时间搞科研。教学研究和实践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笔者在入职初期重教学轻科研, 缺乏科研意识, 忽略了教学理论的输入以及教学研究的开展。另外, 由于专业发展的压力比较小, 笔者并没有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缺乏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由于入职初期知识结构失衡、教学技能欠缺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模糊, 笔者在教学中存在诸多困惑和疑问, 工作中感觉到非常吃力和艰难。因此, 笔者亟需寻找一条有效的专业发展路径。

三、教学日志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日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广泛关注, 作为反思性教学的一种手段, 国内外众多教师也采用撰写教学日志的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笔者从2014年开始接触到教学日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撰写, 受益匪浅,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撰写教学日志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意义。

1) 深化自我认知, 寻求专业发展

英语中有一句话“We don’t know what we think until we have written it down.”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发现自己的观点和不足。撰写教学日志是对自身的思维进行显化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些潜意识的或习惯性的行为, 而通常教师自己又难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坚持写教学日志, 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模式 (patterns) , [5]更新自我认知和理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

笔者在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更多关注的是预定的教学计划是否按时完成, 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顺利, 而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 而且通过回顾一段时间的教学日志, 发现这是我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固定模式。我逐渐意识到我教了这堂课并不意味这学生就学到了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长期撰写教学日志, 可能发现这个问题的时间还要更迟。发现这个问题之后, 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状况, 在教学日志中尝试问自己四个问题: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什么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学习?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我的判断?通过不断回顾、分析和反思教学日志, 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 寻找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

2) 反思教学问题, 改进教学效果

从前面部分对于教学日志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教学日志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反思过程。教师在教学日志中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经验和感受进行真实的记录, 并不断进行分析和反思, 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日志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实践基础上的, 特别是结合教学理论进行的案例解读, 使得教师的实践具备了理性特征, 成为一种始自现实的反思。”[6]

我在教学初期常感到每节课都有一些遗憾之处, 但是由于当时并没有进行教学日志的写作, 这些问题也就渐渐遗忘了。开始写教学日志之后, 我就可以及时地将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 然后再不断进行回顾和思考, 寻求改进教学的方法。大学英语读写课中有一个单元讲的是一位运动员描述自己在参加比赛时的心情, 其中除了运用形容词和副词之外, 还通过描述身体动作和感受来表达心情。设计教学目标时, 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描述自己参加重大活动时的心情。教学中先通过讲解课文总结出这些表达心情的方法, 之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表达做口头报告。本以为效果会很好, 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大部分学生依然仅仅使用了之前学过的简单形容词进行描述。课后我将这一问题记录在教学日志中并思考如何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反思, 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课文作者与自己在表达心情时方式的区别。所以, 在下一个班进行教学时, 我进行了改进, 课前先让学生按自己原来的方式做口头报告描述心情, 讲课之后再用所学的新内容对原来的口头报告进行修改。这样做之后, 学生的报告运用了大量新学的表达方式, 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日志的撰写, 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对教学实践有了改进。

3) 收集科研材料, 提升科研能力

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很多一线教师, 尤其是高校新手型教师, 由于理论知识匮乏, 科研能力不够, 很难进行高深的纯理论型研究, 而教学成为开展研究的最佳领域。教学日志记录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累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教师可以反复回顾这些内容, 从中发现和提取研究问题, 进行研究。我在教学日志的撰写过程中发现教学日志对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 我开始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探索通过教学日志的撰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样, 教学日志这一实践的产物又称为科研的材料和资源, 有助于提升科研能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笔者对自身撰写教学日志经历的分析来看, 教学日志是高校新手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改进教学, 同时又能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 成为研究型教师,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的记录、分析、反思和评价。作为反思性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改进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在介绍教学日志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笔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撰写教学日志的经历, 探讨教学日志对促进高校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日志,反思,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王健, 杨党玲.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日记研究的思考[J].外语界, 2005, (4) :53.

[3]赵恕敏.教学日志: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J].大学教育科学, 2009, (2) .

[4]陈晓珍.教学反思与高校外语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 (1) .

[5]Kathleen M.Bailey, Andy Curtis&David Nunan.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给我们将了教幼儿,不能跟教小学生一样,我们首先就是要融入幼儿的氛围里面去,在与幼儿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融入进去,不能只用大人的身份去与他们沟通,幼儿年龄不仅小,跟他们讲道理,也不能很理解。在这里,就讲到与幼儿沟通交流的问题,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是不能用大人的思维的,大人思维很成熟,小孩子还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所以就必须让思维与幼儿的思维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与他们好交流。这里,老师就讲了一个例子:如果孩子做错事了,只一味的批评他,不问缘由,也不去引导,这就直接伤害到幼儿了,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没有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就直接把过错安在他身上,是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的,也不利于后续的交流。从这里,我知道以后与幼儿相处,一定要站在幼儿的一个立场想问题,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是不公平读的,而且也不利于自己与孩子进行沟通。

之后的培训中,老师还教了我们备课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对我是真的帮上大忙了。开始我还担心自己备不好课,不能给幼儿上好课,现在好了,经过老师对备课的培训,我知道怎么去备课了。虽然我初期备课不会很好,甚至还会出现很多的错误,但是有了可学习的地方,我就不怕自己后面不能把课备好的问题了,至少有人在前面引导我去做,我也就没有那么担心了。最后,就是经过一个礼拜的培训,老师让我们新教师一个个去讲台上进行展示成果。刚入职,还未站上讲台,自然是紧张的,但是培训的最后还能去锻炼一次,对我是意义很大的,这样就不会让我真正授课的时候不至于紧张过度说不了话了。展示很成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点点的适应了这个教师角色,我可以在讲台上顺利的进行讲课,这是我的一个进步。

新手教师如何应对低年级音乐课堂 篇6

[关键词]新教师 应对 低年级 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73

对于新教师来说,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刚入职的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组织经验,加之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些会让新教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感到手足无措。为此,笔者总结了一些低年级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对各位新教师有所帮助。

一、了解学情,设置目标

刚入学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性比较活泼、好动。他们虽然年龄相仿,但是由于成长环境、生理差异以及之前接收的教育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许多学生刚入学时很难适应小学课堂。在第一节音乐课上,一年级学生干什么的都有。学生不明白在音乐课堂上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话等行为在低年级的课堂里随处可见,因此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和引导。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我们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听、唱、动、创的愉快感受中获得美好的音乐情感体验,在共同的音乐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并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纪律。

二、引导模仿,养成习惯

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语调以及肢体动作。由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多,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尽量少用语言提示。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表情、动作、体态是学生最容易感知到的元素。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很多简短的音乐口令。比如,师说:“请你像我这样做。”生答:“我就像你这样做。”教师做出双手抱臂、后背挺直的姿势,学生跟着模仿。或师说:“小朋友们好!”生答:“你好,你好,x老师您好!”将口令配以简单的上下行音阶或者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很快就能模仿。教师用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比如节奏、音高等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引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自身对情感原有的观察力、敏感度,以培养低年级儿童通过音乐活动感知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调节并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低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

三、设计游戏,激发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老实实坐40分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是听、唱、动这几个环节,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这些模块都过于“老实”了。合理、有趣的音乐小游戏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任何一项音乐学习都能被教师用巧妙的方式转变为“游戏”,那么我想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集中的。

举一个例子,发声练习小游戏——“喝汽水”。组织好教学后,教师做右手用力摇晃饮料瓶的动作,来回震动几次之后,换一只手握住瓶身,右手做拧开瓶盖的动作同时嘴里发出“ci——”的一声,突然反方向拧回,嘴巴声音停止。然后询问学生:“老师刚才是在干吗?一共做了几个动作?都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一次,这次动作幅度要大。站好姿势后,双手模拟拿着汽水瓶,说:“准备好,老师要开始开饮料了。”然后大口地吸气、呼气、收气、发出“ci——”声,发声时,手做拧汽水瓶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后很快就明白:原来老师是在开汽水瓶。如果学生仍然不明白,教师可以用一个真的汽水瓶再做一次上述动作,动作要夸张、幅度要大。学生看后明白老师做了这些动作才发出开汽水的声音,此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试一试。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在站姿、吸气正确的情况下呼气,吐音。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发声游戏,但是不能当做只是逗乐的普通游戏,如果有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故意发出怪声或者姿势不正确,教师要及时指出。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发声练习:站好姿势——吸气——拧汽水瓶,同时慢慢呼气,发出ci的声音。这个小游戏可以短时间里较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游戏中教师的动作、眼神及发音很重要。通过这个开汽水瓶的游戏,学生明白,用力大喊大叫的唱歌是不对的,只有坐姿端正、吸气吐气正确,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声。当然,类似的小游戏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教师慢慢积累,多次实践,最终才能运用得当。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既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老师充满爱心、耐心的培养。尤其是对待低年级学生,教师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在课堂中使用有效的游戏或口令既可以帮助教师尽快地掌握课堂秩序,同时也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新手教师个人知识之管窥 篇7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 用白描的手法呈现相关访谈记录, 试图在繁杂琐碎的表象中透析新手教师的个人定位及个人知识建构。文中新手教师主要是指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 从事教育教学1—2年的高校教师。选取两位不同学历背景、不同生活背景的高校新手教师进行访谈, 试图从教师生活史的视角找到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有效途径。访谈对象A老师, 博士, 工作在某重点高校;B老师, 硕士, 工作在某地方院校。访谈主要围绕新手教师的个人定位与职业困惑、新手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得与建构两方面来进行。

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有三种取向, 一是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 二是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 三是教师情境知识的研究。[2]“个人知识”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 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知识”是与“科学知识”相对的概念。“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知识人塑造的”, 如果用一个命题来表达个人知识的话, 那就是“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个体参与的”或“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必然包括着个人系数”。[3]有关个人知识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于“个人知识”的称呼不同, 有人称为“个人实践理论”, 有人称为“个人实践知识”或“实践性知识”。虽然不同学者所使用的称谓不同, 指的却是同一事物, 即个体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知识。它是个体所拥有的全部知识的一部分。[4]

教师个人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逐渐得到教师发展研究专家们的充分注意, 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格罗斯曼关于教师知识结构分类中的“自我知识”、考尔德西德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机智性知识”等。[5]教师个人知识是为教师个人所享用的关于教育各方面的认识、体验和领悟, 是一种个体自主构建却难以清晰言传的实践性知识。从这一定义看, 教师个人知识既来自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扩展, 也来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及与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而并不为教师所察觉。

一、初为人师的兴奋与困惑:激情的即逝, 倦怠的早袭

A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 我对工作充满了期待, 有饱满的激情去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一周要上十几节课, 每次备课要翻阅大量资料, 花费很多时间, 真正体会到‘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滋味。除了教学工作, 还有院里规定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虽然博士毕业, 但以前没有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有时会感到疲劳和紧张, 很容易就缺乏工作热情。”

B教师:“来到大学任教, 我是很兴奋的, 作为一名资质浅的新老师, 虽然压力很大, 但充满激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着强烈的成功信念, 一定要把学生带好, 狂热地投入工作, 每次备课都花费很多的时间。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很多学生对专业的定位不明, 不知道要学什么, 以后做什么。我的课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 最初的热情与工作干劲渐渐退去, 情绪低落, 逐渐厌烦教学, 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大学教师。”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 高校每年都要引进大量的教师。新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新手教师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博士生或硕士生, 他们由昔日的学子转换成为如今的教师, 初为人师的新手教师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新手教师由最初的职业兴奋到产生职业倦怠有很多原因, 首先是角色转换的问题。现代教育对新教师提出很高要求, 教师在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必须扮演多种角色, 如学生的朋友、管理者、心理工作者等。新手教师由于长久以来的学生经历很容易和学生做朋友, 走得很近, 但与学生过于亲近, 使教师很难面对角色转变, 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同时会造成教师角色模糊或冲突。其次, 工作负担重。教学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工作量大, 简单的一节课, 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尤其是很多新手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并非自己的专业课, 对很多非专业课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备课。除了正常的教学外, 教师还需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 保证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同时, 搞好自己的科研。新手教师在教学经验、职业适应等方面比其他教师承受更多的压力。再次, 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有些新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高, 虽然付出努力, 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教学, 但往往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学上的无助感和受挫感不断强化, 自我效能感低下, 极易造成职业倦怠。

二、新手教师个人知识的理解:应然与实然的距离

A教师:“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知识、复制知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使已有的知识不断得以提升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新教师没有什么实践经验, 个人知识有限, 在理论知识向个人知识转化中存在困难, 对个人知识策略和方法把握得不是很好。”

B教师:“课堂上每当我联系自己的学生经历和实践经历进行教学, 教授书本以外的东西时, 学生们都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听课兴趣。可见教师个人实践经历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如果充分挖掘和利用, 把个人知识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新老师的个人知识毕竟有限, 要想做到每次授课都生动活泼有吸引力, 对于新教师来说实在很难。”

罗素说, 一个人“从亲身经验所得到的知识是那些与他经验不同的人所没有的, 这种知识并不是用语言可以完全表达出来的。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能手可能在敏感的读者心中创造一种与他自己相差不多的心境;可是如果他用的是科学的方法, 那么他的经验之流就会烟消云散, 永远消失”。[6]在传统教育中, 知识被视为外在于人的工具, 它是客观存在的, 具有永恒性。对个体而言, 知识就是真理, 学习的全部目的就是掌握知识以便服务社会、服务自身。新手教师的个人知识既包括学科内容的知识、一般教学法方面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实践方面的知识。新手教师对个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更多的是把个人知识理解为自己的实践经历, 也是一种把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所理解和能把握的知识。由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和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其所熟悉教师的教学形式, 把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知识移植到自身身上, 而忽略了个人知识的完善和建构, 形成了理论上对个人知识的理解很到位,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陷入实然的困境。

三、新手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得: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A教师:“大学里的实习经历对做新教师很有帮助, 因为实习, 我对教学实践有了一些切身体验, 对教学有信心。我觉得备课和听课是个人知识丰富的最佳途径。教学中, 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前学的基本上是纯理论的知识, 只知道学生是主体, 但如何落实呢?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 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 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 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 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地理解我讲过的内容,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有时会与他们的认知发生冲突, 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听过许多老师的课,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 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 循序渐进的, 一切都好像是水到渠成的, 这些还需要我花费时间去学习和磨合。”

B教师:“刚做老师时, 总想起自己做学生时最喜欢什么样的课, 想到我的大学老师, 他们的幽默、热情、严谨、认真对我有很大影响。实际做老师后觉得听课也是提高自身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 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院里资深老师的课。这学期, 我听了十多节课, 收获很大, 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 吸取优秀授课的方法以及提问的技巧, 将其吸收消化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效果不错。”

新手教师大多没有直接教学的经验, 但他们有做学生的经历, 有实习的经历, 这些间接经验可以移植到以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种个人知识。新手教师获得个人知识的最佳途径来自于做学生时不同教师教学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及长时间的受教育经历。这些不经意的知识获得, 将会长期潜在地影响新手教师个人知识的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会观察和模仿也是完善个人知识的一种途径, 如何把他人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多听课多观察便是途径之一。

听课是个人知识丰富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听专家教师的课。专家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个人化的, 很多以缄默的形式存在, 与教育情境融合在一起。新手教师深入专家教师的课堂之中通过观察、感知、模仿、反思他们的教学, 不断丰富自身的个人知识。在把他人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同时, 新手教师要不断为自己充电, 多学习, 多实践, 请专家教师来听自己的课, 多听意见和建议, 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教学本身是实践性强的活动, 由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非一朝一夕可成, 需要每个新手教师在备课、讲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只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个人知识。对于新手教师来说, 如果不能有选择地把他人知识融入个人的热情和智慧, 转变为个人知识, 就不能使之成为自己可以自由驾驭的资源。换句话说, 不带有“个人理解”的知识, 对个体而言就是没有意义的, 教师的个人知识就是来源于教师真正的教育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

四、新手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磨炼与反思的结晶

A教师:“我喜欢不断地磨炼和挑战自己, 不想糊里糊涂地把课上了。做学生读研读博的经历, 使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把课上得让学生喜欢, 把课上得活起来。也尝试了很多种教学方法, 试图改变教学思路, 可以说我的教学动机来源于教育理论学习和自己不断反思的能力, 是上学期间接触的教育理论和工作之后的实际教学经验共同熏陶的结果。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知识才会不断积累建构出来。”

B教师:“给学生上课很重要的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教学。但当有学生因课程难以理解而无心向学, 违反纪律时, 我的情绪易受影响, 将这种情绪带入教学中, 就会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 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克服, 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这样才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完善和发展。”

新手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一种极其主观的选择过程, 他会顺着个人的结构性经验和其他外在文化或经验的内化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波兰尼把人们对知识的使用比作盲人的手杖——它使我们自己在黑暗中探索的范围延伸了, 它有助于我们感知世界和在其中行动。[7]磨炼与反思是新手教师建构个人知识的重要途径, 新手教师在实践之后, 通过写反思日志, 将实践经验进行不同程度的描述与分析, 新手教师的经验是否能发挥更高的应用价值, 有待教师对个人经验的更新、反思与完善。教师在个人知识建构上通过描述或回顾个人与教育相关的重要生活经验与历史, 反思或概括个人的理论知识, 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 教师个人知识构建的目的就是实现个人知识的创新与运用。

每位教师的个人知识与他的人生经历、所处的发展阶段、处事方式、心态以及他们对各自人生的规划密不可分。A教师和B教师走上教师岗位都不过两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对于新手教师而言是一个从对教育充满幻想到面对教育实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两位教师都通过亲身实践或观察他人实践、浸染其中而获得个人知识。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需要教师个人知识的支持。个人知识的建构有助于教师跨越个人与专家之间的鸿沟, 从新手教师到一名专家教师, 教师正是在不断完善和建构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 由自主建构个人知识不断走向自主专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

[2]杨翠蓉等.教师知识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5 (5) .

[3]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ˉcritical Philosoph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4]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7-8) .

[5]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0) .

[6]罗素著.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及其调适 篇8

本研究选取8名中小学新手教师 (入职1-3年),就其师生互动中最常体验到的“生气”情绪事件做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从外在支持条件与教师内在需求角度探究新手教师生气的主要表征、成因以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调适生气的切实需要,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变革提供反馈信息,为新手教师摆脱实践困惑与获得成长给予指引。

一、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表征

生气作为人类基本情绪之一,想必每个人都经验着,也体验着,但就生气的界定,学术界一直都难以统一。本研究在借鉴台湾张春兴教授对“生气”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个体遭遇到强烈的刺激,诸如攻击、威胁、羞辱等,使个体活动受到挫折,尊严受到伤害,目标受到阻碍,标准规范受到亵渎,期望破灭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直接表现为生理、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的变化。通过分析8名中小学新手教师的有关描述,发现新手教师们常用无奈、心凉、伤心、讨厌、恼火、悲哀、恼怒、气愤、愤怒等词语,表示教师生气的不同程度。依据这些不同程度的生气词汇,我们大致划分出“生气”的三类表征即轻度悲伤、中度厌烦与极度愤怒。而三类不同的情绪表征或多或少地对师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行为、教学品质、家校互动等方面的负向效能上。

轻度悲伤指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行为与教师的意愿、期盼、情感、认知、投入等方面的一致性存在差距,教师对其学生的行为却无能为力,教师会生气。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的付出不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方式等得不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学生对教师存有隔阂,师生间交流不畅等。这类生气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自责、苦恼、隐忍,试图改变自己或寻求他人帮忙增进教师对专业、对学生的理解,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教师不自信。经过多次的努力仍无济于事后,加剧了教师的生气强度,在情感方面可能会走向讨厌、愤怒,在行为上出现厌教倾向。教师受到不公平对待后,在抱怨声中渐渐地少了热血阳刚,多了自我保护与自我解脱的心思,降低了教师的职业承诺与专业认同。当学生接受到教师的不自信甚至是无能表现时,学生会表现出技高一筹,轻视教师,轻视教师所教科目,放弃学习。而师生关系也表现出负面性地僵持,影响教学品质。

中度厌烦表现为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权威受到学生威胁、挑战,教师制定的标准规范被学生重复性践踏,教师以“为学生好”的付出遭到学生、家长的诟病,教师内心的声音又难以述说,又不得不接受,这时教师表现出恼火与悲哀。此类生气情绪容易使新手教师尽早地步入职业倦怠,甚至出现离职现象。

当学生在教师面前顶撞教师、骂脏话、欺骗教师、不服管教、屡犯错误、欺凌同学时,教师易表现出极度愤怒,也极易爆发师生言语或行为冲突,此类影响下的生气情绪具有延续性以及相互性。最为直接的影响效果是师生关系紧张,彼此存有敌意,相互排斥。教师愤怒时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与话语态度也易激怒学生,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并强化了负向情绪。愤怒事件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表现出不理睬或劝其退学,学生对教师也是心有余悸。因此,愤怒在师生互动中具有破坏性,其结果不可弥合,严重阻碍师生彼此教与学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师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通过对8名新手教师连续性深度访谈后,得出有三种不同程度的“生气”情绪形塑着师生间的情感认知、身份认同与目标达成,也进一步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访谈结果得出生气事件往往是教师信念、认同、行为走向消极被动的分水岭,生气情绪是教师信念、认同、职业承诺、行为方式改变的重要中介变量。探究教师情绪的形成有教师个体的差异也有社会其他因素的交互[2],本研究试图从社会性因素尝试解释教师生气现象。

二、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成因

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矛盾与困境往往是由文化、制度、思维、价值观念、能力存有不适而引发的,因此,分析新手教师生气的深层原因还需跳出事件本身探寻文化、制度、思维、社会环境、价值观念、专业能力对个体的情绪影响。

1.纲常伦理下“师道尊严”的掣肘

当下教育变革提倡“以生为中心”的师生平等观,实则是对教师某种程度上的权力缩减,提高学生的话语地位,师生走向彼此尊重、互相担当、各尽其职的一种合作互惠关系[3]。然而,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将其上升为伦理纲常中“父”与“子”的地位[4],于是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述;有“师道尊严”之礼;有“师者授业解惑”之职,也就是说尊重教师,听从并遵从教师的教诲是学生起码的道德礼仪,之后才能敬重学业,这种观念下的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就是权威。新手教师在受教育之时也是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所以在代际传承之中,新手教师也会潜移默化地将自我信奉的师道尊严作用于他们的师生关系中,即便教师们接受当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境遇中,教师仍有主导、管理、引领学生发展之责,教师仍希冀并期盼得到学生认可、尊重、赞赏,甚至是顺从。而当下的学生们伴随着少子化的趋势,孩子们从小作为家里“宝贝”的角色,习惯了任性、独立和自我,他们对传统某些“规矩”抱有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师生在彼此的理念文化上,用彼此的信念解读对方,容易形成一股持续拉扯的张力,误解对方,情感受挫。

比如C教师为学生的身体着想,严禁学生买零食,面对看到从小卖铺拐角出来的学生,问道:“是否买了零食?”学生坚定地说:“没有。”在不信任与面子的心理作祟下,搜查了学生的课桌、衣物,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顶撞、质疑,师生情感破裂,彼此尊严受损。这一“生气事件”体现了教师传统固有的“教师为上,学生为下;教师为尊,学生为卑”的等级观念,教师在维护自己所谓“面子”时已失去了学生对教师“里子”的尊重,教师的偶然不公正或不公平事件促成学生对教师整体人格的误解,产生了不尊重之感,师生的矛盾便在点滴中积聚,负向情绪在彼此心理驻扎。

2.单向度规约下教师的“关爱受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敬业,要乐于奉献。相对学生对待教师的行为规范中,只提到了尊重师长[5]。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发现,学校的办学、管理、发展最终以教师为抓手,比如学校要抓学生的学业质量,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依据;再比如学生的违纪行为,学校不会单方面找学生,而以学生的违纪行为来考评教师,作为教师绩效的依据。因此,“关爱学生”已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操守与外在规约,新手教师刚进入工作,自然而然会有意识地关爱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却遭遇着学生的冷漠甚至是抵触,新手教师对关爱限度的拿捏表现出左支右绌。

比如H教师讲述“学生偷盗,教师为给学生留情面,私下沟通,用包容、教导、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却屡教不改”反而“继续偷盗,行为愈烈,直到入室行窃”的生气事例。在经历这种无奈困难后,新手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对鼓励、赞赏、表扬、关心等情感规则乃至情感策略开始产生怀疑,而此时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告诉他们要对学生凶,要狠,不然学生会骑在老师头上的建议,新手教师逐渐认同类似的教学陋习,怀疑大学所学理论的不切实际。加之,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学生是骂不得、打不得,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甚至处处为学生着想,生怕学生一时想不开,于是教师反而成了学生的“服务者”与“配角”;学生成了老师的“上帝”与“主管”。也正是因为新手教师对关爱、热爱、尊重学生等相关职业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在付诸行动时,对师生间情感边界的把握存有困惑与不解,同时也展现出新手教师在处理师生情境互动中的脆弱与不成熟。

3.知行张力下角色的模糊与职责受阻

新手教师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是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教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尽早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也正是这一殷切的需求,新手教师们为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总是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时不时地与学生们聊天,和学生们“玩乐”,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但又面临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等,教师不免扮演着权威者、管理者的角色。于是,教师时而是学生的朋友,所谓的“哥们、姊妹”,时而是课堂的管理者、学习的监督者,时而是学生事务的裁判者、权威者。不同的场景,教师变换着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角色下的职责,但由于新手教师在不同场景下扮演角色的“气场”与“力度”不够,学生没有了敬畏,对教师角色转变亦不以为然,这就导致某些场景中彼此越界,当师生都在维护各自利益或目标时,交际的蹩脚,经验的生疏,师生较容易产生情感排斥、疏离,甚至紧张,最终导致教师的目标受到挑战,师生的权利受到威胁。

4.时空局限下师生情感的疏离

新手教师与学生接触或互动的时间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和学生行为习惯培育两方面,这两方面要不围绕课程或课堂秩序展开互动,要不围绕学生学业或在校日常管理等内容个别交流,除此之外,师生交流很少。一方面受学校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新手教师和每位同学互动的频率毕竟有限;另一方面受师生亲疏远近距离,身份角色的差异,相互责任的分工,新手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不可能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师生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常常以事前留有的印象做出判断、记忆、定性、贴添签,以时间的流逝与互动的频次再次重识,师生难免生发误解,生气时有发生。师生互动过程中,双方总是从“陌生人”、“边缘人”的关系逐步走入“对话”、“协商”的关系,在师生频繁接触、交流、沟通与阐释的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慢慢地理解教师的“无为”与“自觉”,理解教师责任与关爱,使得师生互动走向彼此的“融合”。这个过程可能要历经一年的时间,他们彼此“斗智斗勇”,“对话与沟通”,“猜疑与信任”直到“包容与理解”,再到接纳与共情。总之,新手教师与学生互动中时空的局限必然存在,只有意识到时空的隔阂,积极跳出时空的限制,创造接触机会,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走向和谐,师生情感才能凝聚。

三、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调适

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调适“生气”情绪除自身调节外,还需有其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拉近师生关系

每个人都会用独特的方法在自己的圈子里寻求一个位置。学生的不当行为,可能是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为寻找自己的位置,设立了错误的目标,用不合适的方法与人相处,也可能有为了获得注意、获得权力、争取公平而自暴自弃或寻求报复等造成的。参与访谈的所有新手教师们虽尽可能地在师生互动中采取温和的态度与学生相处,但教师们往往缺乏坚持与果断应对的态度,难以就事情给出明晰的判断与解释,出现“教师每让一步,学生进一步”的现象,面对学生的挑衅,新手教师受“生气”情绪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被搅进了“零和游戏”中,反到增加了学生的满足感,学生们更是“变本加厉”。这就告诉新手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以非学生所预期的方式回应,不和学生玩“零和游戏”,让学生没有竞争对手,进而减弱学生的不当行为。当问及新手教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给予帮助时,教师们对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展状况、学生的需求等内容,共同表现出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来验证、弥补教师的空白与无知,化解师生的僵化关系。但实践中的师生互动总是复杂的、情境的、变化的,对学生心理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教师需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仍需要教师提升教学权威和管理艺术,善于总结、积累、反思身边的学生故事,聆听学生的故事。

2.获得家长的协助与支持,携手共进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更需要家庭的呵护与支持。当前学生处境复杂多样,在仅有的访谈数据中显示,现在的班级有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20%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回家后也不问不顾,教师留有作业如需家长签字或家长出题辅导学生的类似亲子活动时,有家长还会告发老师,认为教师失职;另有家长唯分数的观念特别严重,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这就说明,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仍比较落后,有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席、游离的状态。这些学生往往在习惯、礼仪、学习上都可能存有偏差,他们会以“街娃”的形象出现在校园里,偷窃、打架、不讲卫生,课堂中表现出“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样子,新手教师既不敢爱也不敢骂,“温和的说教”对这些孩子不起作用,“严厉的呵责”学生还会动手打骂老师。而唯一能管制住这帮孩子的还是家长。H老师的经验是,“善于和家长沟通,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家长的立场委婉地请求家长配合老师工作,一同帮助学生向‘善’,这些学生还是可以转变的”。B教师利用家长的艰辛感化学生,利用“请家长”的方式暂时稳住学生,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校情况(更多讲学生优秀的方面)赢得家长的信任。在师生互动中,尤其是新手教师能得到家长的协助与支持是提高教师效能感、消解“生气”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有待社区、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3.专家对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引领,实现高效课堂

师生互动不畅,情感误解,部分原因来自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欠缺,难以适合学生的需求。新手教师们也认为现在“自我功夫还不够,镇不住学生。”所谓的“镇”指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对教师的赏识、信任与追随。一句朴素的追问“现在英语教学中有没有前沿的理论,如何改进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暗含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求效的艰难摸索和无助的等待,以及对新理论、新技能的渴望与需求,同时也告知了新手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专业的吸引是拉近学生关系的砝码,是新手教师得到家长、校长、同事认可的前提。而师生教与学的对接,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白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恰当的发展区间内,幽默娴熟、生动有趣地将育人目的融入到师生日常活动中。新手教师面对自身经验的不足,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实现高效课堂,如何保持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积极状态,新手教师亟需专家级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诊断、点拨与引领,一同帮助新手教师们及早走出自我摸索的“黑箱”。

摘要: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是形塑教师从教信念、身份认同、专业承诺、师生情谊与教学互动形态等维度的关键性因素。传统师道文化、面子、权威、制度规约、教学经验、教师修为等是教师“生气”情绪的根本原因。新手教师调适“生气”情绪的途径则有:读懂学生心理,拉近师生关系;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共同培育学生;通过专家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提升专业技能。

关键词:新手教师,师生互动,生气

参考文献

[1]于泽元.课程变革中的学校课程领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孙彩霞,李子建.教师情绪的形成:生态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7).

[3]曹俊德.促进师生人际互动之权力观点分析[J].资商与辅导,2011(10).

[4]和学新,闫芳.从师道尊严到尊重学生——伦理学视野中我国师生关系的变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新手教师 篇9

Teachers vary in their use of oral English.Huge differences especially lie in expert teachers’classes and the novice ones’, for instance, the total time they speak English, the number of mistakes they make so on and so forth.

Research into this area helps find the differences which can further reveal the merits and flaws of both kinds of teachers.In such a way, they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teaching by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2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of classroom language use between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s.According to You Fu (2009) , questions that expert teachers raise are in general of high quality.They do better in asking the right amount of questions which are in various forms.Another research conducted by Ling (2007) states that there are mo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between students themselves in expert teachers’classes compared to novice teachers’classes.Qing Qiu (2007) claims that the teacher is not the only one to dominate the classroom in expert teachers’classes because there is much time for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3 Research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consist of four teachers from a Middle School in Chongwen District, plus students from four classes.Two of the teachers are expert teachers.The other two are novice teachers.The observation sheet has six questions:1.When does the teacher begin and when finish?2.What is the total time the teacher speak English?3.What does the teacher say in English?4.In which section does the teacher speak English?5.How many mistakes does the teacher make?6.Does the teacher prefer longer or simple sentences?

The observation sheet wa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with adequate reference to different aspects which can judge a teacher’s oral English.

The researcher observed a week of classes of each teacher respectively.While observing, the researcher filled in the observation sheet.

4 Findings and Results

The following data ar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sheet The total time of expert teacher A (ETA) who speaks English in a 45-minute-class is 130s on average.Expert teacher B (ETB) ’s total time is 174s.However, as to novice teacher A (NTA) , the figure is 279s.Novice teacher B (NTB) ’s tota time of using oral English reaches as high as 369s.

The time that expert teacher A and expert teacher B spend in using oral English to ask questions is 40s and 64s on average, while 94s and 135s for novice teacher A and novice teacher B.When comes to the time for explaining grammar, 26s, 32s, 47s and 59s for expert teacher A, expert teacher B, novice teacher A and novice teacher B respectively The time of commenting on students’responses for exper teachers is reported as high as 22s and 20s.However, the novice teachers spend less time, 13s and 14s.Expert teachers spend less time in presenting related information, while novice teachers don’t.

Expert teacher A makes less than one mistake on average and expert teacher B makes only one mistake.

Expert teachers speak more short and simple sentences which ar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respond to.While novice teachers don’t.

5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novice teachers, they expose their students to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more than expert teachers do but they make more grammatical mistakes.Thus, they should mind the correctness of language.They also waste too much time in giving long and complicated orders.What they need to do is to use short and simple language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by students.Moreover, novice teachers are not able to comment on students’response appropriately.They should observe the expert teachers’classes and learn from them.

For expert teachers, they need to lengthen the total time that they speak English, because students will do so under their influence.They should spend a certain amount of time in giving student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

[1]Qingqiu Hu.An analysis of classroom discourse features of five excellent English Teachers[J].Shangdong Foreign Lan guages Teaching Journal, 2007, (1) :40.

[2]陈羚.专家与非专家教师课堂教学差异之比较——课堂教学的话语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 .

[3]龚红霞.一项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证分析与研究[J].中国成人育, 2007, 12:184-185.

[4]肖娟.试论高中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困境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23:66-68.

新手教师 篇10

1 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

国家在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方针为“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在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来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中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3)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由传统的“升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职业人”。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教育既要重视专业理论教学,更要通过实践环节,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就对中职教学提出了一些共同要求:课堂教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课堂教学的职业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教学的创造性等。

2 了解中职生的学习心理

有效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结果,学生是开展课堂有效学习的主体,是中职教师工作的客体和对象,只有学生通过接受教学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才是有效的教学,那就决定了职业教学应该以生为本,中职“新手教师”必须具有“研究中职生”的意识。

中职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是内在的,中职“新手教师”如何研究了解中职生他们的学习心理,选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必需的。例如理论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与学生接触观察方法等。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部分缺乏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逆反心理严重。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更擅长“察言观色”,更能够善解人意,他们乐于进行人际交往,交往频率高,交往能力强,交往的对象也更加广泛,不仅仅是教师、父母、同龄人。而且中职生身体素质较好、擅长运动、人际交往的形象思维较强,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

3 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有效教学更离不开高质量的备课,精心的备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源泉和关键要素。常用的备课的方法有独立备课、小队备课、双向性备课、反思性备课等方法。同时备课也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备课堂行为、备教法、备教学程序设计、备课件表现形式和备学生作业类型形式等过程的统一。

4 教学得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厌学等特点和中职教育的目标,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如何改善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攻克教学关,是中职学校老师尤其是“新手”教师需要研究的地方。目前在中职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方法举不胜举,据不完全统计,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有700多种。但运用较多的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示范指导法、分组法、问答法、演示法、实践练习法、兴趣法、讨论法等。(4)目前较为流行和收学生欢迎的做法是现场模拟操作法和设置情境导入任务法。

采用现场模拟操作法,实现教学做合一。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大多与实践结合得较紧密,如果专业课的教学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倦怠,而且专业课的许多知识点枯燥、难以理解。采用现场教学法,实现“教学做合一”课堂模式。具体说就是教师把学生带到教学的实训基地或生产部门,采取教学做循环教学,利用现场实物在做中教、在教中做,通过学生的不断观摩学习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

设置教学情境导入任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现实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房地产行政事务课程《房地产招聘》内容部分,设置具体的房地产公司招聘情景,导入招聘计划书、招聘现场安排等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不断的讨论、表演,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5 加强教学反馈

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中职新手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教学反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中职初任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途径主要有:教师专家等的听课反馈、课后与学生交谈、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及“学生评教”活动的反馈信息等。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曾说:让学生满意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课堂。学生评教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也是学校常用的教学管理的手段。根据教学反馈的结果,中职新手教师适当在问题较多因素上改进,对于肯定的部分进一步发扬。

6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

(1)专业技能培训。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学习内容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初任教师发现自己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这就促使初任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和工作实际中,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工作过程。目前,初任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三个:(1)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中长期规划,通过送专业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培训、与知名职校建立友好互助关系,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取经,尤其是在寒暑假派专业课与实习课教师到当地大中企业体验锻炼;(2)聘请专家开设讲座,使教师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3)教师自行到校实训室等联系操作技能等方式。

(2)学术研究。中职的使命不仅是教育人,也是知识创造的源泉。中职教师可以参加学术讨论会、与专业教师讨论学习、通过阅读文献学习等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5)青年教师也应积极学习所教专业相对应的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获取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总之,有效教学是教育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中职“新手教师”更应该不断思考与实践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尽快胜任中职的教学工作,尽快从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摘要:中职学校“新手教师”面对中职教学全新的工作岗位和多种陌生教学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文章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中职“新手教师”在明确中职教学目标、研究中职生学习心理、精心备课、教学有法、加强教学反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手教师”,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2]牟海燕.国内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研究综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0).

[3]郭耀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调整[J].教育与职业,2001(2).

[4]王屹,王忠昌.对中职教师教学方法设计的调查[J].职教论坛,2009(10).

新手教师 篇11

一、以偏概全

由于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缺乏深入的认识,有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简单肤浅,教学中只关心数学结论的得出而忽视了对问题全貌的思考,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课前任意准备一个三角形。学生大都准备了较为熟悉的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方式发现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便把“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讨在此处戛然而止。在这节课上,该新手教师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当成了所有三角形内角和的共性,没有意识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学生的探索中是缺位的。而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明确要求“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例题图片见图1)

“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知识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学生已经明确知道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是要求从三类三角形中展开探索,进行完全归纳,如果新手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些,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断章取义

新课程标准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即是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年段反复出现、逐级加深,体现了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要求。有些新手教师因为缺乏大循环教学的经验,对小学一至六年级教材也没有认真研读,所以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毛病。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用人民币解决问题》中的例7“用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我是小学生》5元,《画报》6元,《卡通世界》8元,《连环画》7元)(例题见图2)”时,她将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关键词“正好”“两种”,而对教材中呈现的学生思考的几种情形——尝试、罗列、调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学中的难点“不遗漏不重复”列举的方法也没有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该教师在反思中说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就觉得没有探究的必要了”。该新手教师没有意识到,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教学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分级递进地进行。“排列组合”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三次安排,第一次安排是在一年级的“用人民币解决问题例7”,这是较简单的排列组合。第二次安排是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搭配(一)”: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这是稍复杂的排列组合。第三次安排是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用3件上装和两件下装搭配,每次只能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这也是稍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由此可见,如果在一年级中不渗透简单的搭配思想是不合理的。

三、“形”同虚设

数形结合历来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形”是“数”探究过程中的脚手架。课改之前小学数学教材就十分强调用线段图分析问题,课改之后也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但“形”的呈现方式更丰富,更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不仅仅是抽象的线段图了。新教材中有直观的图,如实物图、情境图等,有抽象的图,如色条图、线段图等。新手老师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去读容易看懂的实物图、情境图,但对色条图、线段图却不够重视,以为可有可无,从而导致这些抽象图“形”同虚设。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53页的“混合运算”例4时,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例题见图3):

该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从情境图的文字中理解“剩下的有多少个面包”及“剩下的每次烤9个,还要烤几次”,而没有利用色条图或其他手段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从而导致学生对混合运算中“先算小括号中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这一提法疑惑重重。而为了帮助学生解开疑惑,该教师只能再反复讲解。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体会教材中两次出现色条图的意图:第一次利用色条图提取已知信息(深色条部分)和未知信息(浅色条部分);第二次利用色条图理解题意。借助色条图,学生可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先求剩下的面包个数(用减法计算),再求剩下的面包个数每次烤9个,烤几次(用除法计算),进而理解混合运算(90-36)÷9中小括号的大作用。该教师在教学中重结论轻分析的思想导致了“形”的失效。

四、“一锅烩”

一般来说,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班级的学情作适当的微调,但不能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把不同的知识点塞在同一节课中,造成“一锅烩”的现象。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时就把例1、例2和例3放在同一节课(35分钟)中。(例题图片分别见图4、5、6)

在上述三个问题中,例1、例2均属于用乘法原理解决的问题,例3则属于用加法原理解决的问题,放在同一节课中教学,知识点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新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没能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因而对教材的把握容易产生偏差。要解决新手教师解读教材的“盲人摸象”问题,一方面需要新手教师自身加强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多观摩名师课堂;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在新手教师培训工作中有所作为,如多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及学校教科研管理人员长时间的跟踪指导等活动,从而帮助新手教师缩短“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尽快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新手教师 篇12

关键词: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解决措施

关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区分标准。有的用学生成绩来确定,有的由学校领导来选定,有时考虑教师的年龄、学历、教龄和学生家长的评价,以此来区别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1]本文所指新手型教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老师。

新手型教师的入职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李克军说:“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新手型教师的入职期是一个关键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学生观、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2]在入职期讨论的诸多问题中,角色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教师的培养,还是资格认证,都不能回避“教师是谁”这样一个元问题,教师角色的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领域。新手型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在教师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这个角色,这就是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从学生变成教师,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发生重大改变,他们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自己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岗位上,新手型教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

一、新手型教师存在的角色适应问题

1. 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在复杂的环境中扮演多种角色,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扮演“教员”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同时还是管理者、引导者、父母的代言人和知心朋友。教师必须在角色发生冲突时作出抉择,以保证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面对种种角色冲突,新教师往往因为经验和能力不足,不敢妄作决定,但他们又不得不作选择,这使得他们不知何去何从。角色冲突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 角色混淆。

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即角色混淆。有的新教师在课外与学生关系如朋友,却不自觉地把这种“朋友关系”带进课堂,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甚至无法维持课堂的基本秩序;有的新教师完全以学生的身份与老教师相处,在听老教师示范课的时候,迷失听课的目的,甚至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当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的新教师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3. 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刚上岗的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良的方法或手段,造成学生呆板、枯燥、机械地学习,抑制甚至窒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性,而最终未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这样的教师虽然还在教师的岗位上,但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失败的。

二、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的原因

学校和教师对新手型教师顺利适应教师角色应提高重视,且通过相互配合来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1.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师工作的特征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情景特征(在场性)、对象特征(不确定性)、目的特征(价值性),工作的复杂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复杂性。[3]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使教师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与学生交往的角色、与同事交往的角色和与家长交往的角色。与学生交往,教师扮演着教育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者、思想品德教育者、课程评价者、课堂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楷模等角色;与同事交往,教师扮演着同行、同伴、朋友、领导(或下属)等角色;与学生家长交往,教师扮演着学生教育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工作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新手型教师不仅要扮演某种角色,而且要扮演多重角色,更要娴熟地在不同角色之间转化。刚上任的新教师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复杂的角色集,严重者有离开教师岗位的冲动。

2. 时代转变要求新的教师角色观念。

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新的认识,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角色的转换。(4)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教师的职业角色并无明确的定位,尤其是新手型教师。新时期要求教师不仅仅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还应该担任管理者,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发者等众多的角色。新教师虽然学习能力强,接受新观点快,但由于教学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角色的时代转变,还是按原来的传统观念担任教师工作,就容易产生教师角色不适应问题。

3. 角色认识偏差。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总是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他所担当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其身份的要求并寄予希望,即所谓‘角色期望’”(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即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5]教师角色期望是指人们对以教师为业的群体或个体所应具有或表现的行为特征的一种设想或预期。新教师之前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进入教师的行业,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所处群体的实际工作和自身的实践资源状况等因素都不熟悉,难免有主观臆测的认识。在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和社会对其角色的期望发生冲突时,教师往往不适应其角色。

三、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解决措施

1. 学校要做好新手型教师的导入和培训工作。

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师都希望能在学校得到指导和帮助。在新手型教师正式上岗前,学校可以对新手型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帮助新手型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新手型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此外,学校要利用好已有的专家型教师资源,对新老师进行在职培训。专家型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对问题所在能够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帮助新手型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将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策略教给新手型教师,可提高新手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2. 充分的教育准备活动。

新手型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应该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流程设计好,把教育对象了解清楚,还要对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可能会用到的各种方法都在大脑中推演一遍。这样,不仅能基本上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展开,而且可以使教师角色意识深刻渗透到脑中。

3. 进行教学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新手型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同行的肯定,就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6]尽管新手型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许多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新的职业活动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所以,还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4. 制定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教师成为一个成熟教师的预想,它包括新手型教师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对教育能力和智慧的把握,以及履行教师角色的行动设想。吴秋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使教师熟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符合专业标准的教育工作者。”[7]所以,新手型教师把专业成长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新手型教师以成熟教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新手型教师主动强化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由此看来,制定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手型教师自我促进角色适应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总之,新手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顺利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自身要对教师角色正确认识外,学校与培训部门也要帮助新手型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新手型教师适应角色,促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广文, 都荣胜.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教师教育, 2003, (1) :26.

[2]李克军.新手型教师入职期专业化成长的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 :102.

[3]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1) :41-43.

[4]孟宪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实现[J].教育探索, 2004, (1) :90-91.

[5]胡志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6) :38.

[6]田蕾.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399.

上一篇:感受数学的美下一篇: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