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2024-10-14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精选12篇)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1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推动下,供应链融资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供应链融资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进行授信的模式,而是围绕一家核心企业的完整供应链,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供应链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且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效率,实现了供应链的增值。完整的供应链融资包括四个主体即资金的供给者银行,资金的需求者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银行的战略合作者核心企业和融资服务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本文以四个主体出发,分别探讨了四个主体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表现和风险控制点。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研究

郭涛(2005)认为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分为应收账款抵押融资、应收账款让售融资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三种模式,并指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的优势。宋炳方(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可分为三类:即基于核心企业风险责任的预付款类融资产品,基于动产和货权控制的存货类融资产品和基于债权控制的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王玉洁(2009)分析了预付账款融资的服务对象,主要模式和流程设计,并结合风险因素考虑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银行的融资利率决策。朱晓伟(2010)通过借鉴物流金融业务存货融资的主要模式,总结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下存货融资的主要模式,包括抵质押授信、先票后货授信、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的质押授信,并对两种模式下存货融资模式中涉及的成员关系进行了比较。

(二)关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

Pater(2001)分别从企业的内外部考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他认为内部是供应链缺乏敏捷性所致,外部则是由于资源和运输的复杂性以及需求和预测的不确定性造成。Matthew赵莉(2010)在梳理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三种典型模式以及每种模式下的风险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对的防范策略,最后选取实务中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张爽(2013)提出现在供应链融资中,主要存在问题为: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物流企业质押单的风险,从对核心企业的选择、完善银行操作环节、慎重选择抵质押物权三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思路。孟欣(2013)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即应收账款、保兑仓、融通仓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从现金流控制、内部风险控制、外管体制完善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

(三)文献评述

目前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主要从内外部面临的风险研究着手,或是从三种不同融资模式角度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进行分析,较少站在不同主体角度解析供应链融资风险或是只对单一主体的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进行剖析,本文从四个主体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主体在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点,使得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更为完善,也更具针对性,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所在。

二、供应链融资的融资主体与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主要有四个参与主体,分别为核心企业、融资企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流程和各主体参与角色和程度不同,供应链融资可以分为三种融资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是指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拥有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并且将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核心企业、融资企业与银行通过签订三方协议,以融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如果融资企业违约无法偿还贷款,则核心企业需要替其偿还所欠银行的贷款。

(二)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是指存货或动产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融资模式。融资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三方协议,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和监管,融资企业根据质押物的评估价值获得金融机构一定贷款额度的融资模式。

(三)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在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下游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授信企业指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发货中心,核心企业按照约定发货的融资模式。

三、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一)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在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用提供,核心企业利用自身的信誉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由于核心企业承担上下游融资企业的违约风险,所以核心企业会加强对融资企业资金使用的控制和风险监督,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核心企业利用其在供应链的主要的主导作用,通过改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状况,有助于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核心企业虽然在供应链融资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核心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信用风险,当融资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核心企业由于替其承担违约风险因此也会受到牵连;另一个是操作风险,是由于供应链融资内部流程不完善和人员操作失误的人为造成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有三种主要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在每种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风险的成因和形式表现都有所不同。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自身和供应链上下游融资企业还款能力,如果融资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发生违约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替其偿还贷款,弥补提供贷款银行的损失。此外,由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管理涉及的账户和业务较多,清偿程序和支付路径也较为复杂,因此易发生操作层面的人为失误,造成操作风险。在存货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与银行签订回购协议约定若融资企业逾期无法偿还银行剩余贷款时,核心企业将回购其尚未解除质押的剩余存货以偿还剩余贷款。当存货市场价格短期内急剧下降时,融资企业可能由于自身风险防范不足或是抗风险能力弱而放弃偿还贷款,此时核心企业就要替其承担违约风险。此外,由于供应链融资环境较为复杂,如果供应链中的运输和仓储环节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流通中的物权难以得到保证同样会引起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买方企业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从而获得银行授信,向卖方支付全额货款,卖方按协议的约定发运货物,货物到达后设定为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由于核心企业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同样也承担为融资企业提供担保和承诺环节,因此引起风险的原因和形式和存货融资模式下类似。

通过对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分析,核心企业为防范风险应当根据不同融资模式风险的成因和特点进行风险管理设计,提升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加强风险预案管理,加强对供应链融资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督,促进供应链融资信息交流和及时传递,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二)基于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作为供应链融资资金的提供方,商业银行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方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通过运用结构性融资工具,基于供应链企业贸易中的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账款等资产发放融资,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资金。与传统资金贷款方式相比,供应链融资还处于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的业务流程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来源于银行工作人员对供应链融资相关业务不熟悉而带来操作风险和由于融资方提供虚假的交易合同和文件造成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源于核心企业的资信和破产导致的供应链的整体风险。下面具体从三种融资模式即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账款融资来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来源企业的资信风险即核心企业由于行业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引发的无法偿还贷款的由于供应链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内部欺诈风险即银行和企业间人员相互串通,放松审贷环节从而给银行造成的风险。同时融资企业可能提供不真实的交易文件和合同获取资金后将质押的应收账款汇入企业其他的账户之后擅自挪用的风险。此外还存在因为业务流程复杂,银行和企业之间业务衔接和银行内部人员实务而引发的操作风险。在存货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企业和仓储企业的信用风险。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是指融资企业由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管理问题无法还贷的风险,仓储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虚假上报、监管失误等监管风险。二是内部欺诈风险此类风险类似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质押融资产品属于银行内部控制的管控风险。三是质物类别风险,此类风险源于抵押存货货权不清晰或是由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和流动性造成的。此外,存货融资模式下也存在由于仓储企业或者银行内部操作失误和仓储企业与银行之间业务衔接方面造成的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第三方企业由于自身的资信状况无法对融资企业做出担保和及时还款的信用风险,二是源于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和真实性造成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供应链融资中提供资金的一方,应当尤其注重风险的防范。首先应当对供应链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作出风险评估,注重防止由于牛鞭效应造成的供应链整体风险,再者要对注意对授信文件交易合同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在存货融资模式下还要特别关注物质类别风险,此外也不能忽视由于内部管理和流程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内部欺诈和操作风险。

(三)基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资金需求方,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自有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一直以来就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的融资难题。通过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信誉和担保,极大降低其融资的准入门槛和融资风险,使其授信不再困难,较好地解决了融资难题。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能力有限,风险管控能力也较弱,在与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时常处于弱势地位,在原材料采购阶段、生产经营阶段和产品销售阶段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和风险管理问题。下面根据其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融资模式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风险状况。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和核心企业的回款保障能力直接影响着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是重要的控制点。此外中小企业提供商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核心企业的销售,对供应链资金的流通造成风险。当然,应收账款的转移和坏账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存货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风险与应收账款模式下类似,主要是来源于经营能力有限,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弱的信用违约风险和质押物的监管风险,和一些人为失误引起的操作风险。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其经营能力和信用风险,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持续经营能力、信誉能力和核心企业间的合作紧密度都与其违约风险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是质押物的质量和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和质押物监管失误带来的风险。此外,也存在一定的内部欺诈和操作风险。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中的主要融资方,是风险的主要来源方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因此中小企业应关注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并选择与资金雄厚、信用良好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同时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以稳固整个供应链融资运作的顺利进行。

(四)基于第三方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管理外包的承接者,物流公司充分发挥其在货物运输、仓储和货物监管等方面的长处,承担着抵押物的仓储、运输和控制职能。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质押物的严格监控,有助于解决信贷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应链融资风险,成为第三方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完整提供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供应链,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从与供应链中各主体包括银行、客户和供销商的接触及运输仓储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同时由于法律和经营运营环境复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如何有效分析和控制风险,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顺利开展供应链融资的关键。下面还是从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出发具体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鉴于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并不能对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各节点企业间经济活动真实性进行调查,第三方企业如若缺乏相应的监管举措,容易给融资企业利用虚构的经济活动来欺骗银行贷款提供机会。在存货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是金融机构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的监管者,在质押物估值及监督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外部监管和自身内部管理的缺陷会给存货融资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此外也同样存在内部欺诈和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货物监管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各主体之间容易产生信息失真、滞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存在质押物决策和监督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供应链融资复杂环境产生的存货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人为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物流方案的提供者和解决着,其风险管理是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深入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参与供应链内部的监督和控制,尤其要注意对存货仓储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质押物风险的把控,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内部的操作风险控制。

四、结论

通过对四大主体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分析,为了供应链融资的顺利开展,各个主体应更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在不同融资模式下各环节风险点的分析和控制,从而有助于防范整合供应链融资系统的风险,提高供应链融资的整体效应。对内构建和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技巧,对外建立核心企业的准入体系,选择合理的质押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督,还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其风险进行监控。核心企业要注意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根据不同融资模式风险的成因和特点进行风险管理设计,加强对供应链融资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督,发挥其在供应链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商业银行注重防止由于牛鞭效应造成的供应链整体风险,注意对授信文件真实性的核查,同时也要防范内部欺诈和操作风险;中小企业则应关注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并选择与实力信誉良好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加强风险评估;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应深入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尤其要注意对存货仓储和运输风险防范。只有各个主体在各自的节点上做好风险把控,才能有助于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Aberdeen Group.Supply Chain Finance[R].Benellnlark Report,2008.

[2]Guoming Lai,Laurens G.Debo,Katia Sycara.Sharing inventory risk in supply chain:The implication of financial constraint[J].Omega,2009,37(4):811-825.

[3]樊新民,王千红.试析金融供应链中融资企业违约风险的成因[J].财会月刊,2010,27:38-40.

[4]牛晓健,郭东博,裘翔,张延.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测度与管理——基于中国银行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11:138-151.

[5]宋炳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5).

[6]熊熊,马佳.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4):92-98.

[7]徐亮.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8]钟山川.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作用与风险[J].物流科技,2012(08).

[9]祝源.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2

一、客户背景

某钢材经销商B公司,专门从事各种钢材的国内贸易,上游采购对象主要为一些国内知名大中型钢厂;在下游销售方面,B公司的交易伙伴多为国内军工企业,由于下游客户稳定需求作支撑,公司购销渠道畅通,销售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客户需求分析

1、由于B公司在钢材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与钢厂在贸易结算方式中一般采取提前预付货款的方式,预付账期一般都在3-4个月,由此企业形成了大量预付账款,预付款余额占流动资产的40%以上,随着业务不断发展,B公司急需通过融资缓解资金压力,同时获得扩大贸易规模的机会;

2、作为一家中小型钢材贸易公司,B公司无法提供固定资产用于抵押,也无法提供实力更强、符合银行要求的第三方担保,因此无法获得银行传统授信支持。

基于客户背景、业务特点以及融资需求,银行为该客户提供了以下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三、融资解决方案

银行通过考察B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并依据其与上游钢厂的关系和交易细节,以B公司向上游钢铁生产厂商支付的预付账款项下采购的钢材为质(抵)押,给予B公司5000万元授信额度,向该公司提供短期贷款,专项用于B公司向上游钢厂采购一次性支付预付款项,解决了B公司的流动资金短缺压力。以A公司与钢厂Y的交易为例,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B公司与Y钢厂签订购销合同;

(2)B公司向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3)银行为B公司提供授信,向钢厂支付货款;

(4)Y钢厂根据三方协议的要求,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合同对应的货物发送到银行指定的仓库,运输单据上将银行作为收货人;

(5)B公司与银行签订质(抵)押合同,将仓库内的货物质(抵)押给银行;

(6)B公司向银行补交保证金赎货;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先票后货存货质押融资;3PL

1.引言

作为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先票后货存货质押,是指客户(买方)从银行取得授信,在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的前提下,向买方支付全额货款;卖方按照购销合同以及合作协议书的约定发运货物,货物到达后设定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若客户违约,卖方回购货物[1]。一般适用于供应链下游融资,解决下游经销商资金短缺题。

目前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考虑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三方[2-4],然而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深入发展,第三方物流(3PL)企业逐渐纳入融资系统且作用不断扩大[5-6]。作为供应链金融系统中的新成员,3PL企业将给SCF系统将带来什么影响值得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供应商、零售商、银行、3PL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现票后货融资系统,研究了受资金约束的零售商,面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应如何进行融资决策和运营决策,分别探讨了银行、零售商、供应商、3PL企业的最优收益。

2.应链先票后货融资模式系统框架

2.1模型框架

考虑一个由单一供应商、“报童型”零售商、银行和3PL企业组成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其中供应商是核心企业,资金充足,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银行为零售商提供融资服务,3PL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签订四方协议后,零售商向银行存入一定比例保证金,本文假定为30%;银行向供应商(核心企业)支付全额货款,核心企业按银行要求发货到其指定的3PL企业仓库;零售商在银行续存保证金,申请货物解压;3PL企业根据银行指令向零售商发送货物,物流服务价格ωl。若零售商破产,供应商(核心企业)要回购库存商品,回购率θ,银行具备优先清算权获取零售商的全部销售收入以及回购库存值。模型框架如下:

3.供应链金融系统各方的行为及其最优决策

为便于研究,本文令所有交易成本均为0。在如图1所示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中,零售商作为资金受约束方,考虑如何通过先票后货存货质押向银行融资以使其运营策略达到最优;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研究如何通过向零售商提供融资以获得利益最大化;3PL企业作为监管方,考虑如何通过向银行提供物流服务来获取最大利润;供应商作为链上的核心企业,考虑如何制定最优的批发价格以获得最大收益。下面分别分析零售商、银行、3PL企业与供应商的行为及最优收益。

3.1零售商的行为及其最优策略

零售商向供应商购买商品,销售到需求市场。假定其自有资金B是不足的,并且在销售周期开始时小于ωp+ωlQ,需要向银行贷款ωp+ωlQ-B,贷款的利率为r,其中Q为订货量,ωp和ωl分别为单位商品批發价和物流服务价格,不妨记ω=ωp+ωl。为方便研究,本文假定零售商自有资金恰好够交第一阶段保证金,B=ωQ-B1+r30%,即B=3ωQr+13r+13,分两阶段提货。签订4方协议后,银行向供应商支付全额货款ωpQ,制造商将商品Q发到3PL仓库;零售商向银行提交保证金310ωQ-B1+r,银行通知3PL企业发货12Q,同时向3PL企业支付物流服务费12Qωl。如果第一阶段销售收入大于存续保证金310ωQ-B1+r,追加保证金,提取剩余12Q商品;反之,当第一阶段销售收入不足以存续保证金,零售商面临破产,全部销售收入归债权人所有,供应商按回购率θ回购剩余商品。如果第二阶段销售收入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零售商破产。零售商收益表达式如下:

πR=-B+minD1;Q2p-310ωQ-B1+r++minD2;Q2p-410ωQ-B1+r+(4)

零售商破产,πR=-B;零售商不破产,πR=minD1;Q2p+minD2;Q2p-ωQ-B1+r。假定市场需求D随机不可预测,且服从二元分布,D=H,orL,概率分别为α,1-α,且D=H时,大于订购量,D=L时,小于订购量。则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为:

EπR=αQp+1-αLp-ωQ-B1+r

3.2银行、供应商、3PL企业的行为及其最优策略

根据零售商的破产阶段,我们可得供应商、银行、3PL企业的收益矩阵如下:

表1收益矩阵表

R第一阶段破产R第二阶段破产R不破产

Sω-cQ-θωQ-D1ω-cQ-θωQ-D1-D2ω-cQ

BB+D1p+θωQ-D1-12Qωl-ωQB+310ωQ-B1+r+D2p+θωQ-D1-D2-Qωl-ωQωQr

3PL12Qωl-CQQωl-CQQωl-CQ

从表1中我们可以得到,当零售商破产时,供应商(核心企业)的回购率和批发价共同决定了其损失大小,当批发价一定时,回购率越大,损失越大,故供应商应根据其零售商的实力、及市场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批发价及回购率;由于未考虑交易成本,当零售商破产时,银行仅损失利息收入;3PL企业的收益受零售商破产影响相对较小。

4.结语

本文在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研究了供应链先票后货融资系统中各方的行为及最优收益。将供应链金融中作用日益扩大的3PL企业纳入供应链金融融资系统中,分阶段研究,为系统各方决策提供现实参考意义。本文忽略了零售融资的信用额度问题,考虑其信用额度时,系统中各方的决策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Kouvelis P,Zhao W.Supply Chain Finance[J].The Handbook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Global Supply Chains,2011:247-288.

[3]Chen X,Wan G.The effect of financing on a budget-constrained supply chain under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J].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28(04):457-485.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4

一、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针对企业应收、存货、预付等各项流动资产进行方案设计,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尤其是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使得供应链上相关的中小企业得到融资支持,从而解决供应链上资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创新业务,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如深发展、交行、招行、民生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十几家银行都在探索和开展此项业务,中国外运、中国远洋、中国储运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与银行在此方面已经开始了合作。与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

一是银行不再单纯看授信企业的财务报表,信用评级不再强调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担保方式等,转而关注其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更加关注授信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亦即银行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建立在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掌握基础上,因此,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远比传统评估方式下的要高。

二是银行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融资服务,以解决企业的不同需求。由于银行可以灵活评估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因此可以推出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等多种金融产品。

三是银行围绕交易本身进行贷款流程设置,因此该授信业务具有自偿性、封闭性和连续性。自偿性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做成贸易,该交易的销售收入能够为自己还清银行贷款;封闭性是指银行通过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借款人无法将资金挪作他用;连续性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上下游企业之间会持续发生,因此,以此为基础的授信业务也可以反复进行。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参考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探索和相关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处在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的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上下游交易关系产生的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账款这三个途径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模式,取得银行信贷资金。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供货企业将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供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即供货企业以应收账款债权作为质押品向银行融资,银行在向供货企业提供资金后,若购货方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银行有权向供货企业要求偿还资金。二是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即供货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出卖给银行并通知买方直接付款给银行,由银行承担收款风险,对融资企业不具有追索权。

基于供应链的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都参与此融资过程,债务企业在整个融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银行在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前,仍然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只不过关注重点是放在下游购货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上,而不仅仅是对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二)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作为企业一种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一向不受银行的青睐,即使企业有很多存货,往往也无法据此获得银行贷款。供应链下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是指银行接受企业的存货作为质押,并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运作的基本流程是: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自身的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反担保品存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设的仓库作为质押物并据此获得银行的贷款,然后再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过程中)还款。在这种融资模式下,物流企业架设起了银行和融资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桥梁,其提供质押物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督和信用担保等服务。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实质是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转变为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并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

(三)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在核心企业(销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购货方以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并以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国内有学者将此模式称为保兑仓。

这种融资模式基本流程为:核心企业(销货方)、购货方(经销商)、物流企业和银行四方先签署业务合作协议书;购货方根据与销货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向卖方支付货款;销货方向物流企业交付货物;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购货方以货物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物流企业根据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向购货方收取一定货物监管费用;银行根据购货方存入的保证金签发等额的提货通知单,并通知物流企业可以释放相应金额货物给购货方;购货方获得商品提货权后,去物流企业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货物销售之后购货方再向银行续存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再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购货方发货;如此循环,直至银行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原先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金额,购货方将货物全部提完。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实现了经销商(往往是中小企业)的杠杆采购和生产商(核心企业)的批量销售。中小企业通过预付账款融资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分批提货的权利,这样就不必一次性全额支付货款,有效缓解了全额购货带来的资金压力。对银行来说,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供应链上游核心大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条件,由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并以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平台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环节,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金融,可以让中小企业摆脱以往财务指标这一评判标准,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获得融资。在整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成为其中的核心,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它们往往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是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审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风险,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来决定是否对中小企业授信。因此,通过依赖供应链的整体实力,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迅速获得提升,从而得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供应链融资案例(一) 篇5

(一)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对供应链融资案例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从2013年一整年行业的变化中,看这些企业通过供应链层面的创新,从而准确地把握住了新的商业机会。这对品牌商寻求供应链新模式来说,是一个很有启发的文本。

全球供应链20年一次重组,2013年刚好是迎来一个重要的重组之年。在中国,2013年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供应链模式正面临快速转型和创新。回味这一年的行业变化,我们看到太多血淋淋的变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正在孕育和诞生。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正尝试全面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也爆发出许多创新的供应链新模式。先总结一下2013年中国供应链的创新亮点:

1、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陆续颠覆供应链技术创新。

2、扁平化供应链组织成创新的主流。

3、企业混合型供应链组织模式正在出现。

4、C2B模式和敏捷制造成为新的亮点。

5、O2O的新供应链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6、供应链平台化服务格局初显。

当整理和解读2013年中国十大供应链创新模式时候,猛然发现,这些品牌和企业他们都融合了上面的6大创新亮点,在各自细分的领域探索出了独特的创新,很值得行业借鉴。

案例分析:

一、小米模式:粉丝饥渴营销+C2B预售+快速供应链响应+“零库存”策略 【背景】

小米,一家创业仅三年的公司,2013年8月实现新一轮融资时,被估值100亿美金!意味着排在腾讯、阿里、百度后面成为中国第4大互联网公司,在硬 件公司排名则仅次于联想集团。在拥有上千个品牌、老手高手强手如林的中国手机市场,在Moto、诺基亚等世界手机巨无霸都败得先后被人收购的年代,小米的 仗怎么能够打得如此漂亮?他的供应链模式毫无争议的成为了2013年的十大创新模式之一。

【模式解读】

1、产品定位:自己定位为苹果的补缺者,采取了侧翼战为主要战略形式,定位在手机“发烧友”这个市场,“为发烧友而生”!

2、营销模式:最重要的营销策略是采取饥渴营销模式,没有F码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小米。在这个粉丝经济的互联网时代,小米完全靠社交媒体、走的是电商路线,成本大大地降低,超高的性价比仍然有利润。

3、盈利模式:小米卖手机,其实单独的手机利润并不高,关键卖增值服务、衍生产品,同时打造互联网平台来盈利。2013年小米还推出了一系列粉丝需求的产品:盒子、电视、路由等。可以预测,未来的小米将是依托粉丝经济卖的是智能生活。

4、供应链模式:C2B预售+电商模式交易渠道扁平化+快速供应链响应+“零库存”策略。C2B预售:在供应链资金流上得到重要的保障,同时从传统的卖库存模 式变革成卖F码,而且还是饥渴营销模式。整个交易过程彻底扁平化,只有线上的途径才可以购买。然后通过需求集约来驱动后端的整个供应链,后端的供应链组织 大概在2-3周内满足。这种供应链模式对于小米来说几乎“零库存”管理,每一个动态的库存都属于顾客。

【行业价值】

小米作为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行业供应链模式的革新者,将传统手机这一“重资产供应链组织模式”转变为“轻资产供应链组织模式”。

二、阿里巴巴:社会化平台供应链整合模式 【背景】

2013年马云在物流供应链领域可算吃大火了一把。先盘点2013年马云与物流供应链相关的大动作:

1、年初马云宣布颠覆传统银行,在商流、物流基础上延伸出来做供应链金融服务。2、4月29日,阿里巴巴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约18%股份。5月10日,阿里巴巴2.94亿美元投资高德地图28%股份。2、5月28日整合三通一达、顺丰,启动菜鸟网络。3、6月天猫将“八万单车厘子"C2B预售模式从美国卖到中国。4、9月,马云宣布将阿里大物流并入菜鸟。5、11月初阿里巴巴“淘工厂”试运营,整合供应链前端平台。

6、双11全面启动的O2O战略。

7、到年底的最后重要收官之作12月5日28亿港币投资海尔日日顺。这一切都可以看出马云的整合化平台供应链整合步伐。

【模式解读】

阿里巴巴的整合模式完全是利用社会化的平台进行整合,2013年是全面布局的一年,但这个布局可以看出是在织未来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的社会供应链平台的一张大网。

1、收购新浪微博,是从用户需求角度,实现精准的用户需求数据挖掘和精准电商前段营销打埋下重要的手段,从供应链角度是抓住用户需求的前端。

2、淘宝+天猫等平台控制的是商流,同时还有聚划算等平台。

3、支付、余额宝和阿里金融控制的是资金流。

4、启动菜鸟整合快递企业,同时在全国核心城市圈地,年底投资海尔日日顺控制全国2800个县级配送站、26000个乡镇专卖店、19万个村级服务站,这一切都是布局中国电商物流的一张大网。

5、阿里巴巴的“淘工厂”试运营,这是以虚拟工厂供应链模式:整合制造+代工,推动C2B的大战略,这彻底看出了马云的推C2B的决心。

6、最后用大数据将整个供应链串起来,驾驭整个供应链。【行业价值】

阿里巴巴的整合模式对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一面是通过互联网思维来整合传统物流供应链平台,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 要推进着用,这也许会成就未来最大的社会化供应链服务平台。消极的一面是一个非专业供应链的主导者,在资本的驱动下整合供应链平台,可能严重缺乏接地气的 风险。

三、海尔:C2B+DIY定制+扁平化敏捷制造+开放供应链服务平台模式 【背景】

2013年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63岁的张瑞敏对外宣称:“你要么是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别人破坏”。海尔作为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开始了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海尔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主要两方面:战略和组织架构。战略上,变成了人单合一双赢”的模式。所“人”就是员工,“单”就是员工的用 户,“双赢”就是这个员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以及他所应该得到的价值。在这个理论下,海尔现在的8万多员工一下子变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 模式,一般最小的自主经营体只有7个人,把原来的金字塔模式给压扁了。

张瑞敏认为传统制造必须移民 互联网:传统企业要么触网要么死亡!张瑞敏认为海尔这个千亿级体量的“巨鲸”如何脱胎换骨,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在把自己打散,再聚合,“人单合一”、“用户全流程体验”、“自组织”、“开放平台”、“按单聚散”、“产品去商品化”、“价值交互”、“接口人”等新型海尔转型的重点。

【模式解读】

1、C2B+顾客需求DIY:C2B是以聚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反向电商模式。以销定产,零库存的情况下先销售然后进行高效的供应链的组织,或者说供应链的组 织已经完成,必须根据销售的情况来决定生产的排布。C2B预售同时针对用户加入个性化DIY元素,利用在海尔商城设立“立刻设计我的家”和“专业设计师”平台实现买家的个性化创意。

2、实现以销定产,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扁平化支撑,打造敏捷供应链。

3、物流方面:海尔在全国共有83个仓库,定制产品的生产下线到用户家中控制在5~7天,目前海尔日日顺已在全国建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26000个乡镇 专卖店,19万村级联络站,2800多县建立配送站,3000多条配送专线,6000多个服务网点,其运营策略:1)真正的库存在路上;2)服务整合,送 装一体;3)一张物流网服务线上线下多渠道。

4、阿里投资海尔日日顺后,海尔的供应链平台将陆续面向社会化,为整个电商物流服务。

【行业价值】

2013年海尔的供应链创新与变革模式,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互联网化的典型代表,值得其他品牌参考学习。张瑞敏的“你要么是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别人破坏”的决心,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的传统制造再不转型,未来的路将更的生存压力。四、一达通:海外电商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典型模式 【背景】

2013年海外电商成为一个新爆点,深圳一达通这家基于互联网和IT技术的平台商,为中小企业完成通关、金融、物流、退税等外贸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2013年服务客户达15000家,平台交易额达40亿美元,海关一般贸易出口统计全国排名第五,发放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累计55亿人民币。获得国家发 改委《电商示范城市外贸电商项目》、国家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应用项目》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等,总经理魏强也被评为《第六届深商风云人物》,一达 通开创的“中小企业外贸综合服务模式”,被国务院高度重视,总经理魏强是今年六月副总理外贸形势座谈会重要汇报人之一,也是今年八月国务院常委会颁布“外 贸国六条”中第四条: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出口企业提供通关、融资、退税等服务”的重点推动企业。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及深圳市领导 前来视察,称赞一达通是外贸服务新业态的典范,也是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有效创新。魏强说:一达通的使命是让小企业享受大企业的服务,2017年前一 达通立志成为交易额超千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模式解读】

1、打造海外电商一体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2、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通常情况银行直接为企业做无抵押担保的贸易融资,由于贷款周期短、手续繁,通常单笔超过500万才可能有收益。而一达通的电子商 务与金融的结合模式,使贷款可以批量化、数字化、电子化处理,让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成为现实。据悉这种模式已支持4000家小企业实现多次融资,融资金额 几乎不设下限,累计发放额超过12亿元。由于免除了实物抵质押,融资成本远低于小额贷款。

3、商业模式上,传不依托传统的物流获取利润,而是从衍生出来的金融及其他增值服务盈利。

【行业价值】

未来的海外电商物流供应链平台是主流趋势,一达通已经走在了前面。同时一达通有阿里巴巴的投资背景,未来很可能成为海外电商供应链平台的标杆。

让我共同期待2014年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的创新!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6

供应链融资模式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使中小企业看到了脱离传统模式获得金融服务的希望;同时,也延伸了银行的纵深服务,为银行业务扩展打开了新空间。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信贷风险论坛——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暨供应链金融研讨会”上,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杨再平就供应链融资问题发表了题为“构建1+N信用平台,推动供应链融资稳健发展”的专题报告。

杨再平认为,“供应链融资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银行应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度身打造最合适的融资方案。供应链融资有利于盘活企业的闲置资源,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走出因境。”

案例:“1+N”模式

永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的一家民营钢铁企业,该公司与上游企业攀钢集团的结算主要是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由于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向上游厂家打入预付款,有好的订单也不敢贸然出手,在价格选择和行情把握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公司业务发展严重受制于资金瓶颈。2005年底,永业钢铁开始与深圳发展银行接触。深发展重庆分行为该公司设计了一套融资方案:在没有要求该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前提下,给予该公司4500万元授信额度,主要通过现货质押和预付款融资等业务模式进行,从而解决了该公司的融资难题。

这就是典型的供应链金融“1+N”模式。所谓供应链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深圳发展银行把它描述为“1+N”。

在上述案例中,永业钢铁是“N”,攀钢集团则是“1”,即核心企业。“1+N”表达了深发展这样一种见解:即很多小企业是依赖一个大企业而生存的。企业的关系不是厂家间的堆积,而是一个生态群的整合。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不会只是考虑供应链中某个企业的资信情况,而是把供应链企业间的贸易关系综合起来考虑,提供的融资会渗透到这个交易链的每一个环节。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新视角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困扰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但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则换了一个新的视角。

以往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的也是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可抵押资产少,因此很难从银行融资。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主体进行评估,而是更多地对交易进行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加上供应链金融主要开展的是风险较低的票据业务,因此,银行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例如,针对供应链金融,深圳发展银行在内部建立了一套专门的风险管理办法,其中最核心的特点,是把主体评级和贷款评级合二为一。具体来说,某个企业可能达不到银行的标准,但是若这个企业做的这笔生意好,而银行对这笔生意的流程和资金流的控制有把握,银行就可以淡化企业本身,只针对这笔生意,从而规避了中小企业在披露信息和财务等方面存在的融资障碍。而且在风险评估中,与过去传统的方式完全不同,对财务指标衡量占得较少,对上游的资信、涉及商品的价格走势、交易流程的控制能力、企业过往交易记录等成为评估重点。这一做法在风险管理制度上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乃是随着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可贷款成数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控管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通过要求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防范货物在库、在途期间出现的意外风险和境内外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的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银行收入新增长点

在银行业内看来,随着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利差的不断缩小,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如何尽快地在相关业务领域展开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成败的关键。

深圳发展银行从1999年开始规模化经营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2005年7月,正式确立了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转型战略后,开始着力树立“贸易融资专业银行”的形象,并全力打造“供应链金融”品牌。目前,该行重点围绕供应链初步整合了20多项产品和服务,包括担保提货、代理贴现、动产质押、仓单质押、进出口押汇、应收账款票据化、保理、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打包放款、福费廷等等,这些产品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应收、应付、存货3方面对短期流动资金的融资需求,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一些服务,对任何一个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都可以从中选择到合适的产品。

目前,该行货押融资、票据融资和能源金融等在业界均居领先地位,而且不少分行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广州分行的“能源金融”业务,上海分行的“汽车金融”,大连分行的“粮食金融”等。2005年该行全年累计投向供应链贸易融资的资金总额超过2500亿元,累计扶持超过1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了业务成长,不良率控制在0.5%以内。

伴随着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功开展,很多业内同行也“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市场。据了解,深发展的该项产品在2005年就引来了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侧目,并迅速开始了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争夺。

浦发银行推出了“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在提升企业信用、方便企业采购、促进存货周转以及给与账款回收支持等方面,以6项子方案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包括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解决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等。

招商银行从2005 年开始将中小企业作为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颠覆性变革业务流程,在9家分行试点推进以供应链金融作为突破口,开发大型客户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买方或他方付息商业汇票贴现和国内信用证议付、汽车销售商融资、商品提货权融资等特色创新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成长注入活力。

工商银行则推出了“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沃尔玛每年在华采购额达200亿美元,上游供货商有上万家,其中大多为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困难,工行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相关物流、现金流实行封闭管理,为沃尔玛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破解了沃尔玛供货商的融资困局。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7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工商登记实有企业超过1500多万户,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当前,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国家层面上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这不仅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也扩大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状况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窄、获得银行贷款难、民间借贷风险高。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快对特色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力度,并从政策上对产业集群化发展予以支持。而且,出于对企业成本的考虑,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从自身发展利益出发,从不同区域的分散发展模式逐步走向聚集在相近区域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如以上海、广州等地为代表的汽车生产业集群,以及武汉光谷光电子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在于,能以相对集中的地域环境为据点,汇集以产业关联为纽带的供应商、制造商和批发商,通过彼此的业务合作,最终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网络,并加强供应链网络节点企业间的横向关联。本文基于供应链网络环境背景,提出较之以往不同的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二、产业集群对供应链网络中企业的影响

(一)降低了企业间交易成本

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一地域,供应链网络内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更为便利,交流更加频繁,信息流动也更加快捷,节点上的任一企业只需以较低成本就能有效地与供应链网络内外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同时,供应链网络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共享营销渠道和市场信息等技术资源,使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形成系统,实现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二)优化了组织关系

供应链网络的建立一般都是在核心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形成的,加上政府的政策鼓励与支持,企业间的链网关系会更加稳固,而且企业间彼此通过长期合作会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和依赖,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供应链上的企业有着类似于社会网络的关系,企业间存在相互的牵制作用,类似于生理上的反馈调节机制,企业行为会被动限制而得到规范。另一方面,稳固的关系和信任、依赖会增加企业的责任感、积极性、协同力,自觉地减少违约行为,有利于实现供应链网络和企业的双赢。

(三)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网络内的企业都是因专业化分工不同而聚集,由于供应链网络内部企业之间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信息,因此能节约投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扩大了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范围,更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随着供应链网络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作为供应链网络内一份子的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和资信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进而使其在资金借贷、其他方式融资中的主动权越来越大,易于扩展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四)降低了交易和融资风险

通过彼此间的多次合作,企业间的业务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在供应链网络中逐步建立起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产生无形的经济价值。同时,供应链网络中的每个企业在实际合作经营中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网络自身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违约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供应链内企业的违约现象。

三、供应链网络及其资金流的特点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供应链网络和与之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也迅速形成和发展。基于价值链延伸的产业集群内大多数3PL除了提供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业务外,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方面亦可有所作为,将物流业与金融业进行结合,实现业务创新。

(一)供应链网络的特点

供应链网络的优势在于,在相对集中的区域中能汇集供应商、主制造商、分销商甚至末端的零售商,对中小企业而言,这极大地节约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创新。相比传统(单链式)供应链,供应链网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完整性。供应链网络是以产业集群为平台的网络式供应链,一方面,它通过保证完整性来维系集群地域中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由于产业集群十分重视内部合作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及劳动分工精细度,它提供了为某一品类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的内分化和衍生所需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地域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外部企业加入,如“创新网络”以及“外部经济性”,这就进一步为供应链网络在集群地域中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完整的供应链奠定了基础。

(2)多核性。产业集群中由于核心企业的聚集,迫使其必须以供应链组织这样的更高组织层次来进行竞争,因此每个核心企业势必在产业集群中结盟,建立能创造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企业的单链供应链。同时,由于生产内涵相似并聚集在同一区域,更利于多个单链式供应链间的合作,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供应链网络组织。

(3)适用性。传统供应链由于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分布地域较为分散,需要建立基于相应的信息系统,来保障企业运作能协调一致。因此,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前期进行大量的投入,而这些是中小企业能力所不能及的。在某种意义上,就供应链网络的优势而言,其更适合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最大的障碍是信息的闭塞与不对称,而在产业集群区域中,由于地域相邻及上下游合作畅通的优势,无形中解决了集群内部同一产业、不同环节的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二)供应链网络资金流的特点

相较普通供应链而言,供应链网络资金流运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集群内部中小企业间关联、运作及资金流动等方面。

(1)相互间应收及应付账款多。产业集群化的特点决定了供应链网络中中小企业地理区域比较临近,通过长时间的交流、磨合、协作,网内、链上的供应商、零售商之间会随着合作关系的日益密切而逐步建立彼此信赖的伙伴关系,并以此为纽带共同融入同一集群供应链网络中。同时,合作与信任的加深使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当遇到自身资金周转困难时,供应链网络中的上游供应商企业或下游零售商企业通常会向核心企业佘货和借款以缓解资金紧张。除横向企业间的资金流动外,纵向的多个分销商间也会存在短期少量的暂时融资拆借,以及多个供应商之间可以相互进行紧急补货。但资金流动的便利和频繁也造成企业间应收、应付账款的增多。

(2)资金量小而频繁。供应链网络非常复杂,其中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因为生产水平的局限性,主要还是面向对商品要求多样化、批量小、频次多的消费市场,这使得供应链网络的资金量呈现小而频繁的特点,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的订单由于批量小、批次少,导致生产时间并不稳定,存在波动。

(3)物流与资金流有机结合。当产品在供应链上流动时,物流的每一次运转(从采购、生产到销售、配送)都会对产品附加值施加影响,发生货物价值增量的变化,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生产资金中货物价值通常比重较大,因此,一旦货物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发生意外,极易导致中小企业生产上的资金周转问题。因此,物流与资金流在供应链网络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随着供应链网络内各企业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他们不再仅仅服务于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之间既有垂直的纵向关联,也有水平的横向关联。与此同时,物流活动成为各企业间的天然纽带,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集群内通过建立一个物流中心,服务于与之配套的各中小企业,可以将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借助于物流的这一关联互动性,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到企业间资金流的活动中,可以将物流与资金流衔接起来、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上企业连接起来,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思路。

四、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网络融资模式

(一)供应链网络内部3PL参与的资金周转模式

3PL参与的资金周转模式通常以供应链网络配套的物流企业为纽带进行企业间货款垫付及代收业务,其作用如下:

(1)利用物流企业的“物流”优势。为供应链网络服务的3PL可利用其良好的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优势。如图1所示,供应商1出现原材料困难时,协调供应商2跨链紧急补货,实现网内资金的横向流动,同时也解决了供应商1的燃眉之急。这种网内资金周转模式借助于3PL,在未将新的资金源引入供应链网络的前提下,只是对存货资产做了移动,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状况,但有利于加强网内企业间资金流与物流的合作协调性。

(2)发掘3PL的衍生服务性。除了利用3PL的“物流”服务的优势,也可以发掘其新的服务功能,即利用自有资金为配套企业提供资金垫付的金融服务业务。如果3PL资金充足,可以通过提前预付全部或部分货款,使得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不再局限于供应链纵向企业间的垫付货款业务,以实现资金流的灵活性和网络化,避免了链上供应商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周转而导致下游企业缺乏货源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实现。3PL参与供应链资金周转,不仅缓解相应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可加快整个供应链网络上资金的流动速度,提高供应链网络的运作效率,增强供应链网络的抗风险能力。

(二)供应链网络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如图2所示,由于融资需求企业集聚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基于本地一体化,某一供应链内部以及不同供应链之间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物流活动(如同类企业间补货等)和资金流的流动。通过银行的参与,资金需求企业(存货所有者)首先分别向3PL和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委托3PL开立货物所有权凭证并将其转移给银行,请求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对其存货进行估值,在资金需求企业与银行达成协议后,银行按估值的一定比例向资金需求企业提供授信额度,方便其获得融资。链内货物购买者向银行偿付货款(此时的货款包涵原始货物价值、利息和服务费用)获得货物所有权,银行确认后,3PL按要求将货物送至指定位置。在此过程中,银行也可直接将货物估值的活动交给3PL,由其代替银行与资金需求企业(存货所有者)交洽,确定货物价值。上述由银行提供资金,3PL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使得供应链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模式即为存货质押模式。3PL起到中介作用,为之担保,银行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具体的授信额度。不同供应链上的企业均可以此来获得金融融资,进而使整个供应链网络内资金流更充足,供应链网络能更高效的运转。

这种融资方式通过吸收辐射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对银行来说使其能节约借贷成本,降低资信评估费用,对客户服务能变得更容易;对3PL来说,不仅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纽带作用,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更加有效的融入中小企业产销供应链中,更好服务各企业;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也更容易快速获得银行的存货质押贷款。

(三)3PL-供应链网络整体融资模式

由于供应链网络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都相互影响,彼此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和业务联系,因此,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在本身无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供应链网络及核心企业愿意将自身的信誉和知名度等有形或无形资产作为中小企业的担保融资,形成一种一体融资的模式。如图3所示,在这种整体融资业务初期,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产品集中在供应链末端的零售商手里,通过选择零售商以供应链整体行为(代表整个供应链网络)将存货存入获得融资银行资质认定且与供应链配套的3PL仓库中,以之作为融资标的向银行借贷。银行根据供应链龙头企业知名度、信誉和质押物价值等作为参考确定放贷资金金额。在整个销售周期中质押物的销售收入(主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都存入其与银行联名开设的封闭式账户内,将产品销售收入存入该账户,当资金量不足时,银行可以从供应链网络的核心企业自身存款账户中扣除本息。

这种融资模式是基于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与3PL广泛接触并开展过融资合作的基础上,借助供应链网络的产业链影响力、充分利用供应链网络的一体化以及核心企业的无形和有形资产将供应链上企业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并以整体名义向银行借贷获得更多资金的模式。开展上述供应链网络整体融资,不仅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金额,也有利于降低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

五、供应链网络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

(一)供应链网络融资风险分析

(1)供应链网络融资业务的外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产业经济层面,当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健康时,产业间的联动作用会使行业内企业获益;当经济形势出现危机时,就会出现产品滞销、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一旦核心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持续,网络内的中小企业都将受到“牵连”。此外,在我国,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业务还未形成规范的行业准则,缺乏对参与企业的约束,在供应链网络的融资行为中,一旦有中小企业或物流企业违背协议,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骗贷、故意违约等,银行将承受相当大的损失。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不是供应链网络能够准确预测的,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也难以估计。

(2)供应链网络融资业务的内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质押物的价格波动、融资主体经验不足、融资中的信用风险。第一,质押物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存货质押业务中质押物价值可能会受到市场需求变动和其他因素(如季节性因素、天气突变、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这给银行对最终贷款的价值实现带来了不确定性。第二,就整个融资过程而言,最大的风险来自信用。首先,3PL作为质押融资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连接着银行和中小企业,控制着物流与资金流的方向,一旦出现差错会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若物流企业在未经银行同意的情况下允许融资企业提取质押物,或违反质押合同允许更换质押物,这些方式都将使银行遭受风险,属于骗贷行为。

(二)供应链网络融资风险防控

(1)保持与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首先,供应链网络内的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因为政府享有当地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对国家的经济政策等能优先了解并进行传达,这会为供应链网络内企业熟悉了解国家政策及发展动态提供快捷的信息,降低其遇到形势政策变化的风险。其次,通过与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交流,可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在某些意外风险发生时寻求政府理解和支持。

(2)严格审核。对于物流企业的选择,银行应严格把关,选择在行业内信誉较好,综合实力强,业务水平高的3PL,同时不能完全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等信息的核查。在供应链网络融资中,银行和3PL要共同参与到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核实活动中。一方面,要查看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报表、历史贷款记录等财务信用指标,借此判断企业经营运行状态、未来的发展情况、参与融资的水平、偿还能力和信誉级别,为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选择优秀的3PL来协助其开展质押融资业务,这就需要了解、核实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包括及时的物流配送、大型的公共仓储、价值评估、质押物的监管、信息平台互动能力等)、客服满意度、信用等信息,据此来认定3PL与中小企业间的服务质量是否过关。通过严格审核,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剔除,提高融资安全系数。

(3)制定全面的融资协议。这是一种参与融资的各方以限制各方的行为为目标的签订协议(合同)行为。首先,3L与银行之间应通过法律保证的形式,对双方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责任与义务加以约定,同时对应享有的保护和权利也应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加以保证;其次,通过签订融资贷款合同的方式,一方面减小银行融资风险,另一方面限制融资企业行为。再者,3PL与企业之间也应签订协议,除阐明违反协议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外,还需规定双方行为必须合法、公开、正当。

(4)建立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从内部约束参与融资的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如成立类似管理委员会架构的组织,且该组织能得到供应链网络内企业的共同认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该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系统,并且该系统能对供应链网络内企业进行定时地评价与考核,并辅之一套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形成内部约束力量,抑制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根据已开展的业务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倩倩:《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时代金融》2014年第5期。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8

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物流配送一直是企业决策的关键问题之一,而交通方式的选择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优良的物流配送需要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不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更有利于减少风险。

目前,LOGIT模型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用较为普遍。交通方式的选择是四阶段交通规划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这一领域国外使用最多的是随机效用模型,它是通过引进随机效用的概念按效用最大原则导出的。Domenchich和McFadden于1975年提出系统化随机效用的方法,第一次将LOGIT模型应用到交通方式的选择问题;McFadden于1974年和1979年给出了在给定有限的可供选择集合中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的概率随机效用模型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是多维LOGIT模型。

1 LOGIT模型基本理论

为了模拟人们的心理活动,对某个方案确定一个效用值。效用值表明如果决策者选择该方案将会获得的好处大小按照前述假设,决策者总能选择产生最高效用的方案。把方案效用值看成随机变量,一个方案能否被选中取决于其效用值的大小,或由效用决定的概率。

为了表示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引用效用函数U,假设第i种交通方式其出行者的效用与服务属性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其中,Ui为交通方式对出行者的效用;j为代定系数;ei为随机变量,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服从双指数(Gumbel)分布。最主要的LOGIT形式是研究多种运输方式条件下旅客出行行为的多维LOGIT模型(多项式分对数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Pi为第i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Vi为第i种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的确定部分;n为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的数量。

LOGIT模型利用上式对一个出行者或者出行者群体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进行模拟运算,其结果对单一出行者可以表示其选择交通方式i的概率;而对于出行者群体,这个结果可以表示为出行者总数中,选择交通方式i的人所占比率。

2 应用及计算机仿真

下面将通过计算机模拟顾客消费行为,以汽车、火车和飞机三者为例,根据他们的市场属性,验证LOGIT模型在供应链交通方式选择的使用价值。仿真步骤如下:

(1)假定顾客群对某一服务属性的态度分布函数以及相应参数(分布参数的确定是针对不同的分布假设提出的,见表一)。

(2)通过对顾客的行为模拟计算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市场份额。

(1)产生1000个服从[0,1]上均匀分布的值F;

(2)根据F来产生对时间的价值评估,计算三种交通方式的广义成本;

(3)对于每一组数据取一个最低的广义成本值,每取一个最低值即对该种交通方式作一个标识;

(4)统计这三种交通方式各被取过的次数,计算各种交通方式被选择的概率。

(3)在(2)中计算所得的市场份额结果下利用LOGIT标定相应服务属性的系数,并进一步计算LOGIT假设下的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市场份额,结果见表二。

3 结束语

从仿真结果,发现LOGIT模型具有易操作性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的准确性较高。但有些数据偏差还是较大,部分原因在于LOGIT模型用客运分担情况的历史数据来标定,不考虑顾客的选择行为模式随时间的变化,这不符合现实情况。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顾客对各种服务属性的权重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能将顾客差异化选择行为更多地融合在模型中,结果将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摘要:LOGIT模型是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交通方式选择问题,考虑到LOGIT模型操作的简单性和经济性,运用LOGI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LOGIT能比较方便有效地反映现实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交通,LOGIT

参考文献

[1]杨兆升,黎春兰.客运方式选择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7,(06).

[2]陈敦明.速度与票价对铁路客流吸引效果的影响[J].铁道经济研究,1998,(01).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9

一、分析两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企业为了获得经营需要的资金, 将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向金融机构借贷资本, 这种行为被称作应收账款融资。在我国传统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中, 中小企业抵押自己的应收账款, 来向银行进行质押融资, 银行在对企业的信用、经营效益以及应收账款的质量进行审核之后, 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放贷, 等到账单到期之后, 中小企业将贷款以及贷款利息全部归还银行。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 是将供应链整体信用共享作为应收账款融资的基础, 在信贷过程中将具有较高信用的核心企业引入中小企业的关联中。核心企业通过供应商购买原材料, 然后再签订购销合同。核心企业跟中小企业进行协商, 办理相应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经过核心企业同意之后, 中小企业将交易文件提交给银行, 申请用手账款融资。之后中小企业将货发给核心企业, 并且向银行让渡应收账款, 进行应收账款融资。银行再通过核心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并且通过核心企业转让应收账款。银行结合具体的交易情况, 中小企业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考虑是否进行放贷。等到应收账款到期之后, 核心企业将贷款打入中小企业与银行共同指定的账户, 银行将贷款金额扣留, 将剩余的金额汇入中小企业的账户中。到此一个封闭的资金流就形成了,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 有效保证还款。

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 因为后者中引入了一个核心企业, 就改变了整个信用主体, 同时也限制了应收账款, 使闭环系统保持其稳定性。

二、两种模型下, 分析比较博弈模型

两种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型均建立与如下的基本假设中:

假设一:在信贷市场中, 只有银行这一种金融机构。而且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未上市企业, 其融资方式只有信贷。将银行的存款利率设为r。

假设二:根据相关违约协议, 违约包括源自贷款人发生违约偿还意愿以及违约偿还能力。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未上市的企业, 其管理模式与股份制企业不同, 所以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审核时, 一方面要审核该企业的还款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的还款意愿。文章将企业因为还款能力不足出现的违约与企业因为还款意愿而出现的违约作以区别。在实际生活中, 银行在评估企业的信用时, 往往只考虑其还款能力, 将中小企业的履约率设为Pl, 其违约率为 (1-Pl) , 将核心企业的履约率设为Pc, 违约率为 (1-Pc) , 并且假定这两个企业的违约情况是相对独立的。

(一) 传统模式下的博弈过程以及分析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获得的贷款进行再生产, 进而实现收益, 将中小企业的再生产取得的收益率设为R1, 对企业来说, 只有当其再生产的收益高于贷款利率时, 其才会进行贷款再生产, 因此就需要R1>r1。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履约, 银行就能够得到本金以及利息。设银行在对企业的整体信息进行调查所发生的费用为C, 应收账款为B, 银行的放贷率为λ1, 贷款利率为r1, 则企业发生的放贷额度为B。如果中小企业违约, 银行将会将全部的本金以及利息损失掉。银行的收益矩阵见表1。

如果银行与中小企业对互相之间的收益都非常的了解, 如果银行不同意贷款, 那么不管中小企业是否能够还款, 银行的收益都为0.结合个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不管银行是否同意贷款, 中小企业都具有一个优势—不还款。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只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不贷款, 双方的收益此时均为0。在这个博弈中, 明显有一个好的策略, 相比纳什均衡, 方法要好得多。所以, 就具有帕累托改进, 可以利用现在的条件来具体改变纳什均衡, 使帕累托的有效率得以有效实现。

从长远来看, 中小企业如果能够持续经营, 那么这种博弈就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果在第一次时, 中小企业就选择不还款, 通过这一次的博弈, 银行将不会对企业放贷, 那么博弈就会结束。企业如果能够还款, 银行就能够一次推测企业下一次也会还款, 银行就会对企业放贷。

(二)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博弈过程以及分析

博弈分析。如果银行对企业选择不贷款, 无论中小企业与和核心企业将作何选择, 都不能够实现融资方案。为了便于研究, 可以将三方在这时的收益设为 (0, 0, 0) 。如果银行贷款时, 但中小企业违约, 而核心企业履约, 银行在此时能够收回本金, 但其利息却是收不回的。因为银行进行追款, 核心企业就失去了延长到期应收账款的好处。而如果中小企业履约, 但核心企业违约, 银行能够通过中小企业追索到本金, 同时银行也能够获得利息收入, 核心企业虽然没有将应收账款向银行归还, 但是因为其违约记录, 将会得到供应链系统的惩罚。而中小企业就会丧失应收账款。

, -./!"0#$%&' ("123#) 4"#+%56" () (7+89:0*3;./+<=#=>) ?"@$?A89:123, MN4O=7PQRSTUVWXYZ7[]^_`RS"a VXZ (bcdefg VXZ (bc"_`RShe TUVXZLMNPQRSij"_`RSTUXZ (bcdefga VXZ (bc"[_`RShe TUVXZL klm_`RShen8o pqrstu VXZL kvwx (yz{"|}01~€‚_`RSƒ„PQRS (TU7klm|}he TUVYZ…8†‡ˆ‰Š (‹ŒŽvVYZ"VXZ"VXZL‘’8“”•–P78—˜™P (RSšša›œžŸ¡¢"†£he B›œ¤¥H4¦§"MN¨©ª0Gij"[ao«¬­®¯XZ7†£h°ƒda±–v²³´µ…MN8¶o·´µ¸¹P7ªo©º01XZ7[ahe»4|}ƒ„¼½o© (¾¿7Àl<=>e»4—˜™ (¾¿…MN¿ÁŸI=7[Âg PQRSÃÄ7a XZ (bch efga VXZ (bc7he؂Æopms7>h’XZ…_`RS>°0eǁÈÉ4PQRSo¢e XZ7[aÊËÌ8PQRSXZ (ÍΊ"TU‚opÏ (st"BÐÑ (ÒcÓI'…kl"MN¿ÁÔI="hen8op‹ÕŽXZ"XZ…Ö8yzwx P"–v|}">eǁÈÉ4_`RSƒ„PQRS (XZTU…v?B|} (ÒcÓI'"|}>e­®YZ…MloÃ"he“ƋՍŽF–YZ"ij"ij"Ó×>hªØJK?ÙÚÛ (ªØ܅%&' () *+, -./01238—˜™ÝޘbßZàáŠ7kv_`RS (ªØâã7B—˜™ (wäH4?ªØåæ7çÖhÂPQRS¦§?w¥ÌèL鸗˜™žê7Âëj©ì}?˜ª (¾¿7Bí (‹ÕŽH4îï7BÙÚÛ (ªØÜH4Jf Lé¸Â—˜™ÝÞ|}bßZÞðŠ (Žbcì}ñò (ÈÉ7019Æ78†‡àáŠ7_`RS°ƒóHÔI (bc LÂg|}7aôªYZbcõö7<=÷g YZÒÜo¢efgn ZÒÜ7øƒa>eªÒÜbc LÖÂg PQRS7ʪùaúûbcÜüYZÒÜf=7RSýe TUÞðL 8›œP7|}v?þâÐÑ (bc7<=v?JKPQRSF– (ÿ!{7he8ª" (#YÜPJfÂPQRS (#YÜLÂg PQRSÃÄ7ù$’YZÒÜ%§%Ï7֖v|}7&'ÏÀ (Å) 7*+YZÒܟf L‘’ÒÜÀ, - (./01ž7ù_`RSâã (27B#Y, -H4?¦§7Ó×>h¦§?PQRS (Þð/3L—˜™ÝޘbßZÞðP7_`RS01ªØ (4¥RSÐ5 (qr67ðÝ8G7‘’8—˜™P7 MNªo͙Í9ú9:7¬eÂ;p—˜™ûú<I (=>L?Â@c AB (CDEF7GJfÐ5 (:HØÜ7CD (ÔI|}>08JKL (ûML+N鸴µÈÉ7ñò1O?P‡Þðàአ(‹ÕŽL°ƒ±‚Qêàአ(‹ÕŽ’°ƒé¸Ré?ÝޘbßZÞðì}îS (7Ó×B´µ (T©¬01“ÆÙÚÛªØÜ (ŽL<=X°ƒBRS (Þð/3H4o¢ (¦§7þIRS (ÞðÜ7ìÖ¦§Þð (, -L‘’ÌGUö‹ÕŽ7hËÌ¿ÁV1IL kl8dÃ7o¢ÌâW—˜™ (ªØXY7B_`RS (XZ0GV9Jf7þâ_`RS[PQRSƒ„|}T©wx (3, 7âW—˜™]^›œ (_`{ƒ„¡¢{7Ó×B—˜™01ab¡¢ (9!L!"#$#$%‚ƒ+, „…+†‡&ˆ‰Š_‹Œl J‰Ž^‘Y’?@#'%&“”[& (-$ (+-$6-27•2 (82*3# (%–—+˜™N3š›Š_‹Œ8Ž^‘œA4Œ”Až3?@#'%3jA[3 (-$!+-26$$7+*$8*!3

参考文献

[1]沈巍, 周丽莎, 韩奇.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融资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科.2012, 01 (08) :82-84.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10

(一) 中小企业处于产业供应链的弱势地位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模式逐渐改变,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世界逐步形成了分工清晰的产业供应链,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 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作为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在上下游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原料及辅件的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我国作为出口大国, 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生产分工模式中处于出口产业供应链的弱势地位。

(二) 结算方式非信用证化带来的压力

近年来, 国际贸易呈现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 账期延长等买方市场特征。核心企业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 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经常被迫采用赊销方式结算, 面临资金链紧张和断裂的危险。

(三) 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产品

原有的贸易融资已不能满足外贸发展的要求。融资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 尤其是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存在业务种类少, 业务额有限;业务创新速度较慢, 不能适应赊销结算产生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问题。而采用传统授信方法, 又因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 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少一部分, 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等原因, 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及其特点

(一) 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贸易融资

受《巴塞尔协议》贸易融资的启发, 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找到了进入贸易供应链的突破口, 创新了供应链贸易融资。供应链贸易融资是指银行与保理商、信用保险机构、物流公司等合作, 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充分考察业务的贸易性质以及整个流程。在针对主要外贸企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 同时考察业务流程的其他企业, 依据相关企业的资信以及规模实力, 在企业之间风险可控、合作稳固的基础上, 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企业视为融资整体, 有针对性地提供全套融资方案。

供应链贸易融资中银行要关注整个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 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通过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的掌握, 对处于贸易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是结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和不同结算方式的特点, 为外贸企业提供的融通资金的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操作是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 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

在我国, 由于供应链中除核心企业外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相对应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主要解决的是在贸易供应链中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 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 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它不同于传统贸易融资, 其特点表现为:

1.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最大特点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 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 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此时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体, 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一员, 融资已由传统的“一对一”的融资方式, 转为“一对多”的方式。

2.供应链贸易融资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 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银行授信审查不再侧重看企业的财务报表, 而是关注其合作伙伴, 关注所处产业链是否稳固及供应链管理水平。若贸易背景真实, 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 商业银行便可为其制定解决方案和提供融资组合。

3.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息咨询公司等外部机构的合作, 将装船前融资与装船后融资、预付款融资与应收账款融资、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联结起来, 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对银行进出口结算、贸易融资、避险增值等综合性服务的需求。

4.提供围绕贸易供应链的整体解决方案。银行关注的不再只是核心企业而是整个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 通过对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 将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进行一体化整合管理, 并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供应链节点的融资难问题, 既可以“量身定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也可以从满足企业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

5.银行的介入使供应链变长、变强。银行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连接供应链各节点, 将银行信用注入供应链运作, 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灵活的结算手段, 协助企业超越资本纽带、增加供应链整体收益, 以供应链的顺畅流转带动企业实现利润。

三、供应链贸易融资主要产品及操作流程

(一) 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产品

当前, 国内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供应链融资业务, 在产品服务上也各具特色。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工行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 对相关物流、现金流实行封闭管理, 为沃尔玛在华的上万家中小企业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 破解了融资困局。深圳发展银行2007年率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 “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 用“N”来包围“1”, 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深圳发展银行的主要品牌是“供应链金融”和“池金融”, 与国际贸易高度相关的产品有应收账款融资、货押融资业务、出口应收账款池、出口发票池、出口退税池、国内保理池和票据池等。招商银行推出的针对进出口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主要围绕供应链大型客户, 开发上、下游中小企业, 提供买方或他方付息商业汇票贴现和国内信用证议付、汽车销售商融资、商品提货权融资等特色创新融资服务等。

(二) 中小出口企业申请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流程

银行为进口时面临银行授信额度不足和进口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提供未来货物质押进口开证及信用证下货物质押进口押汇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首先, 企业将准备进口的商品质押给银行, 银行为企业开出信用证。其次, 信用证下出口方单据到达时, 银行为企业做信用证下货物质押的进口押汇, 对外付款。同时, 货运单据交给指定的物流企业代理办理货物报关、报检及入库质押手续。再次, 企业将进口货物销售后归还融资款, 提取货物。银行针对接到大笔出口订单存在采购资金紧张和赊销账款风险的中小企业提供装船前出口打包放款+装船后应收账款融资的解决方案。它的流程为企业将所采购的未来出口货物或者其他现货质押给银行, 由银行指定的仓储管理公司监管, 银行为企业提供出口装船前采购融资业务。出口交单后, 银行为企业提供短期出口信保融资, 企业先归还先期的采购融资, 待账期还款后, 再归还银行的出口信保融资。

此外, 银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除贸易融资外的各项配套服务, 通过与物流公司、保险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结成合作伙伴, 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从采购、运输、报关、报检、装运、保险等全流程的服务, 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供应链, 提升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竞争力。

四、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供应链贸易融资为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 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推动了银行、企业和商品构筑供应链互利共存合作平台。但是, 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扩大银行对核心出口企业的信用

向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是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核心, 是将核心企业的授信级别转移给中小企业, 转移的前提是银行对核心企业控制供应链的充分认同。所以, 保证对核心企业信用评价和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评价成为银行的新增业务之一。

(二) 正确评价与防范核心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与面临的风险

尽管在整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具有授信额度、资金、渠道和管理方面的实力, 但也面临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如国家政策的调整, 对供应链管理能力、自身生产经营成本不可预期及上下游链条的断裂等。应正确评价核心企业的风险, 有效防范风险扩散给整个链条的企业, 以保证整个出口供应链的平衡发展。

(三) 强银行对物流企业的信用控制

在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操作过程中, 银行的货物控制和信息来源要通过物流企业实现, 而银行不控制物流业务, 物流公司同样也不能完全控制货物的销售和变现, 银行应有效地避免信用评价具有的不确定性, 规避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

(四) 银行有效防范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

银行已建立起针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偏重短期发展目标, 可能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 核心企业为了稳定供应链也不会反对, 物流企业为了扩大业务又会积极参与, 造成银行难以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做出准确判断, 加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因此, 有效防范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尹翔硕.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M].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2]陈永富.国际贸易理论[M].科学出版社, 2000.

[3]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11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

一、供应链融资业务相关概念

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融资,是指商业银行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象,为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和流畅的“产供销”链条,针对企业应收、存货、预付等各项流动资产进行方案设计,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灵活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就是通过审查供应链,在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实力掌握的基础上,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融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具有以下特征:1、涉及供应链上两个以上节点企业。2、参与主体多元化。3、突破传统的授信模式。4、具有自偿性。5、属于多种金融产品的组合融资。

二、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背景和意义

出于抢占市场先机及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的需要,国内各商业银行逐步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性体现在:第一,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对于缓解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致使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牢牢把握产供销这一供应链链条,为链上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第二,有助于商业银行转型化发展。随着金融脱媒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银行业务与客户结构逐渐失去原有的活力。而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可以为商业银行增加业务类型、丰富融资产品体系、优化客户结构,促进商业银行的进一步转型发展。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发展迅猛,但由于起步晚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先天不成熟,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和问题:

同业竞争激烈。迄今为止,包括五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特色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几乎各家的商业银行都提出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概念,并表现出进一步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态势。随着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相继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并不断丰富其产品体系,让供应链融资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一)银行对供应链融资的认识仍不足。总体而言,供应链融资在国内银行授信业务中占很低的份额,因为银行往往把大企业、垄断性企业作为营销重点,贷款投向也是以大企业、垄断性企业为主。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虽然主要由银行来主导,但很多银行对供应链的认识仍不足,仅仅是停留在对传统贸易融资的认识上。

(二)融资模式和产品单一,服务范围有限。由于我国利率非市场化,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所获取的收益难以超过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因此以银行为主导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当前国内各家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产品虽然不断推出,但整体缺乏特色,多集中在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三种基本模式。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通过对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整合以及引入第三方合作而产生的。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局限于缓解链上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品牌建设上不到位,同业间缺乏竞争力。目前,国内各家银行尚未建立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供应链融资品牌形象。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供应链融资市场中脱颖而出,则需加快品牌建设。纵观国内各家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大多数银行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

(四)电子信息技术的滞后阻碍了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由于金融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滞后发展,导致我国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技术含量不高。很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往往以人工操作为主,文件传递、出账、发货、应收账款确认等环节。伴随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深入发展,其对电子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些较为复杂的业务中,如融资笔数多、涉及企业众多,倘若没有电子化融资平台的支撑,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风险防范能力差。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管理和信用实力,但由于链上各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一旦某个企业出现资金问题,风险也会相应扩散。目前,国内银行尚未树立全面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参照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管理模式,忽视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在信用风险方面,供应链融资涉及的企业众多、管理复杂以及金额笔数较多,倘若供应链上的某一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极大可能会波及整条供应链,对链上企业的物流及资金流产生严重影响,银行也会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在操作风险方面,由于供应链融资业务比传统流动资金贷款操作环节次数明显增多、而且复杂程度更高,这些因素的存在加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六)组织管理不健全。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了供应链融资业务,但组织管理不健全,限制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没有建立专业的供应链融资部门,融资业务的营销和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没有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及时重塑银行内部组织架设,没有形成全行一体化、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体系;二是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缺乏一个针对性强的业务处理流程。由于决策链条过长、业务流程环节众多等大大降低了业务办理效率;三是缺乏一支专业、高效的供应链融资团队。

四、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对策

nlc202309020105

(一)提高认识,加大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而在中小企业授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供应链融资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银行应该充分认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与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大力扶持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为其注入相应的资金、人力,推动供应链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二)加快供应链融资模式和产品创新。目前各个银行相继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品牌虽然不同,但究其本质,仍然是预付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存货融资三种传统模式。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和产品单一、服务范围有限,在今后的发展中,商业银行要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根据行业和客户的需求,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并在原有模式加以丰富与优化。另外,在供应链融资领域上全面开拓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融资品牌的塑造,提高市场竞争力。银行要想在激烈的供应链融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则需进一步加强供应链融资品牌建设。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加强供应链融资品牌的建设,银行既可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又可以获取差别利润。

(四)突破供应链融资技术瓶颈。电子信息化是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商业银行通过电子信息平台获取更多信息流,降低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提供条件。各大银行应该加快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供应链融资业务总量、融资产品、业务结构、合作企业情况等要素进行电子化的统计,确保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风险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在给各参与企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潜在风险。因此,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供应链融资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以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六)加强管理体制建设。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供应链融资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划分其权力和责任,统一管理供应链融资业务,为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其次,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缩短决策链条、减少业务流程环节,全面提升业务的办理效率。最后,银行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明确分工、权利、责任,通过全面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增强供应链融资部门的整体实力,保障市场开发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融资服务,实现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峰,王平.供应链融资及其管理框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3)

[2]吴精卫.供应链融资的若干考量[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2

[3]李寒珺.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问题探讨[J].财税金融,2011(5)

[4]李殊琪.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1(7)

[5]贡佳佳 .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研究[J].经济论坛,2012(8)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 篇12

目前, 日益加剧的市场全球化趋势、客户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现代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由单个企业扩展到供应链之间, 为保持竞争能力, 企业必须同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以便降低运营成本并能持续地改善客户服务。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网络中存在多种信息流, 如零售商的销售数据、订货数量都会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的生产作业安排、库存控制和订货量等。

然而,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供应链, 出现了许多诸如需求的不确定性、蝴蝶效应以及信息共享障碍等问题, 导致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运营成本很高, 响应速度迟缓。

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各供应链成员企业 (零售商、制造商、中间商以及供应商等) 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有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快速的信息交换可以大幅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 并减少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 因此, 信息共享成为协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因素。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大量国内外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从协调供应链的信息管理方面入手, 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协调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 信息共享的价值

自从Forrester研究发现需求信息从供应链下游传递到上游过程中发生波动、放大现象之后, 有大量文献对此做出进一步分析研究。Sterman的“啤酒游戏” (Beer Distribution Game) 揭示了决策方信息的不流通是造成订单量和节点企业库存量放大现象的重要原因。订单量和库存量波动、放大现象导致生产波动, 引发生产能力短缺或过剩, 增加生产成本和库存费用, 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上升。Lee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 将其定义为牛鞭效应 (Bullwhip Effect) , 并分析了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许多学者探究了如何减弱、消除牛鞭效应。信息共享是众多学者提出可以减弱牛鞭效应的办法之一。随着信息技术 (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因特网) 的发展使得及时和精确地获得信息成为可能, 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中变得极为重要。Stadtler认为, 为更好地决策, 供应链成员应充分利用共享信息进行实时决策。Lambert和Lee等认为信息质量和知识共享对每个供应链成员都很重要。

Huang通过一个4个阶段的供应链模型研究了无信息共享、部分信息共享和完全信息共享3种不同条件对订货数量、最终库存和补货数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通过信息共享, 分销商和批发商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和补货数量, 制造商可以减少补货, 而零售商从中获利最少。Yu针对不同的信息共享形式, 通过分析一个两阶段的分散供应链, 发现随着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 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 , 特别是制造商能够降低库存水平和节约成本。Zhao构造了一个单产品、两阶段的生产库存系统, 研究表明当信息共享被延迟时, 制造商的成本首先缓慢下降然后急剧增加。

(二) 信息共享实现模式研究

Stadtler和Ellram提出在供应链中, 合同是保证信息共享与顺利决策的重要因素, 供应链对共享信息的不同需求要求有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与之适应。Yu在两阶段供应链中提出了信息集成的3个层次, 即零售商和制造商有3种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分散控制, 协调控制, 集中控制。梁静等分析了供应链中节点间的4种共享信息需求、特点, 提出了点对点、信息集中和综合共享信息3种实现信息共享的模式。马士华等提出支持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模式。该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决策是一种协同决策。各节点通过由核心企业提供的具有商务功能的集中数据平台, 进行信息交换与协同决策。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信息共享模式。

总之, 现有对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的研究主要倾向于通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在直链式信息流的基础上加强节点企业间的信息沟通, 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但这种变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供应链的整体协调性, 而且还会增加节点处理信息。

通过对信息共享的研究, 本文认为成员企业的分散以及互相的不了解给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带来了麻烦, 大量的交易行为成本的节约要靠信息化, 同时依赖信息的扁平传递使信息扭曲度减轻, 信息传播速度迅速, 而这些也依靠新型的供应链协调模式。

三、供应链内信息共享及协调方式

(一) 模型假设

假设1: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有长期合作的意愿, 并且比较稳定。

假设2: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由n个成员企业 (n>0) 组成。

假设3:成员企业包括数个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

为真实、及时、有效地共享信息, 供应链上还包括基金委员会、信息中心。其中, 基金委员会由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的经理组成, 其具体职能是:通过供应链共同资金来宏观协调、激励, 决策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 提出建设性目标、计划、战略;对各成员企业任务的完成情况, 运营状况进行评估, 分配供应链的共同利润, 奖励优秀的成员企业。其决议的生成方式为投票;信息中心包括支持大型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和各信息员, 信息员由各个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息部门的一个或几个人员组成, 负责对各种即时的信息进行处理、上传信息中心, 保证每一个成员企业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需要的真实信息。信息中心的信息包括即时的市场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库存信息、各成员企业硬件设施信息、信用信息等。信息中心的信息只有成员企业有权限的决策人员具备访问权利, 信息员只对本企业的信息负责。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传统信息中转器———中间管理层消失了, 成员企业各自直接向信息中心上传信息。

(二) 信息共享及协调方式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均各自拥有研发团队, 在某个或某几个成员企业认为有必要且有能力推出创新产品并得到基金委员会的批准时,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中相关人员组成虚拟研发团队, 他们负责不同的方向:供应商团队负责创新产品原料的研制、开发创新、采购等;生产商团队负责创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组装等;销售商团队负责调研、分析、引导、培育消费市场等。具体说, 当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新的相关产品需求, 生产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 通过改进工艺、生产方法等发明新的相关产品, 原材料提供商发现或研制新的材料时, 即将信息传输到信息中心, 并提交基金委员会论证新产品可行性。

供应链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不会总提供一成不变的产品, 因为产品总会有其衰退期,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发展, 就必须不断研发全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中创新;由于研发投入大, 失败率高, 导致创新费用大, 所以供应链也不可能一直在提供新产品。因此, 在新型的供应链组织结构中, 基金委员会既要负责原有产品的生产销售, 又要负责新型产品的发现、评估、生产、销售等, 而这些都离不开成员企业之间共享信息, 紧密协作, 共同努力。

生产创新产品的流程:销售团队调研到顾客的潜在需求及大致需求量, 生成需求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信息中心, 生产商研发团队, 供应商研发团队商讨研制产品及其原材料研制成功的可能性, 研发投资的成本、收益等, 并生成可行性报告, 将其传输给信息中心, 基金委员会评估投票, 如决议通过则签订契约, 契约内容包括各成员企业投资额、经营任务、利益分配方法、创新失败成本分担方法等。

生产原有产品的流程:销售研发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及销售数据, 生成需求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信息中心, 生产商、原材料供应商同时从信息中心获得该信息, 基金委员会协调原材料供应商, 生产商、销售商签订契约, 契约内容包括原材料一定时间内的供应量, 产品一定时间内的生产量, 销售商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额及利益分配方法等。契约签订后供应商负责原材料的供应, 生产商负责产品的供应, 随后销售商进行销售工作。

类似市场交易, 各成员企业交易过程是通过协议、定单等进行的, 在供应链中交易的方式是完全标准化的, 并通过供应链内部的网络进行, 由信息中心完成信息的统一管理及技术维护, 采取这种模式, 对于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来说, 信息流更加规范、明晰, 共享及时、顺畅, 统计分析方便, 供应链因此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从而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四、研究展望

供应链的共享信息涉及到整条供应链上各类企业多方面的活动和各方面的信息。要获得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所提供的全部可得信息, 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集成, 是一件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企业内外部不同的信息系统。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关联, 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对共享信息的需求等。

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在带来一系列好处的同时, 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如何确保在制定决策时信息的有效性;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确保正确的决策;如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信息共享的范围、信息共享的激励方式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Yu Z, Yan H, Cheng T.Modelling the benef its of information sharing-based partnerships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2 (53) .

[3]、Lee H, Whang S.E-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EB/OL].http://www.stanford.edu/group/scforum/Welcome/index.html, 2002-10-05.

[4]、Stadtler H.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overview.In:Stadtler H, Kilger C, editor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ad-vanced planning[Z].Berlin/Heidelberg/New York:Springer, 2000.

[5]、梁静, 蔡淑琴, 汤云飞等.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及其共享模式[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4) .

[6]、马士华, 刘念.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J].物流技术, 2005 (8) .

上一篇:防火通风下一篇:山体边坡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