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2024-09-10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精选10篇)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1

1 供应链金融及其生态圈

供应链金融就是在整条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上,银行通过对供应链整体经营状态的评估,尤其是对核心企业支付能力和信用等方面的评估,对贷款企业进行融资,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型企业“供-产-销”的顺利进行,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度契合,最终提升商品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使三方达到共赢的局面[1]。

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如图1)由环境、行为主体以及融资产品或服务构成。所谓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包括了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技术环境包括供应链金融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行为主体包括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银行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金融产品或服务按链上不同的环节可分为供应商信贷产品、分销商信贷产品以及终端用户信贷产品。

随着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以来不到十年,供应链金融业务欣欣向荣,惠及各行各领域。其制度、技术也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一些大型核心企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不再满足于原先的地位,积极向生态圈的上游下游延展业务,掀起了一场强震,试图分享银行的“一杯羹”。那么,对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和电商平台各有什么优势呢?

2 基于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行业的霸主地位遭遇了第三方支付和电商平台的强烈冲击。面对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变化,商业银行想要做好战略变革的关键就是对其业务现状、特征进行分析。

优势(S):有相关政策及法律的保护;资本雄厚,资金运行安全;有创新、丰富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相关业务熟悉,运作成熟;企业客户群体数量庞大、质优。

弱势(W):无供应链管理能力;客户粘着度较差;自有的信用体系目前还存在漏洞;信息获取成本较高,且信息易失真。

机会(O):经济发展迅猛,贸易往来频繁;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迅猛,市场上对创新金融产品有需求;产业结构有变化,居民消费能力大幅上升。

威胁(T):供应链管理风险易放大;行业、产业风险种类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皆具风险;借款企业商业信用缺失;第三方监管问题;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小贷公司竞争;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系统风险。

3 基于第三方支付的SWOT分析

第三方支付就是由与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目前,它并不能取代银行,只能与银行合作,协调其与链上中小企业的信贷关系。通过对大数据的利用,第三方支付扮演保理商或保理中介的角色,自成一套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将企业交易数据打包整合,再销售给商业银行。银行根据这些信息,批量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优势(S):核心资源是信息;提供资金流转;掌握交易数据,尤其是面对企业端支付服务的数据流分析;客户粘着度高,数据收集成本低、效率高;有一套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

弱势(W):资金规模、融资规模有限;非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较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政策扶持。

机会(O):经济发展迅猛,贸易往来频繁;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第三方支付;涉足行业、领域广,创新性强。

威胁(T):供应链上各企业具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竞争;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系统风险。

4 基于电商平台的SWOT分析

电商既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又扮演银行与供应商间的授信角色,先将平台上的数据转化为银行认可的信用额度,银行再对此进行独立审批、贷款发放。京东很早就围绕自身的销售渠道展开供应链金融业务。获得了授信额度的供应商,对京东送完货后,就可以跟京东对账,若无误,则由京东通知银行,发放贷款。

优势(S):有巨大的客户资源和第一手交易资料,了解客户资金、信用、经营状况,信息获取成本低;能实时提取链上活动过程的信息数据,易触发融资[2];部分电商与物流服务商合作(或自有物流),能全面掌握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灵活自主地制定融资规则,便于金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法律政策扶持。

弱势(W):资金及融资规模有限;只限入驻自身平台的企业融资,服务面窄;金融服务能力不强。

机会(O):经济发展迅猛,贸易往来频繁;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电商平台。

威胁(T):链上各企业具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金融机构的竞争威胁;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系统风险。

这些平台型的电商巨头们还在向供应链上下游延展,用自有资金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京东、淘宝以及苏宁都成立了小贷公司,京东和苏宁作为交易链上的直接参与方,积累了大量购销配送数据,为风控模型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电商平台绕开银行,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收益率,能够大大提高现金流速度,缩短资金周转时间,提高资金利用率。

5 五力模型分析银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争夺业务蓝海。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如图2所示),从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提供者———银行的角度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移动通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到来,驱动产业竞争力的力量都发生了改变。

5.1 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很多企业或是本身未开展相关业务的银行都看中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蓝海,逐渐渗透进来,不仅会瓜分银行原有的市场份额取得一些业务,还会减少市场集中,激发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这种威胁存在增强趋势。

5.2 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银行目前作为该业务的霸主,以及一些固有的优势,很难有直接替代品。而一些实力较强的平台型电商、第三方支付以及一些小贷公司却可以成立间接替代银行提供资金,发挥其门槛较低、资金流动快的优势。还有一些物流企业,凭借其对“物权”的掌握,获取大量企业的销售、库存和物流记录,精悉中小企业的经营、信用状况。如国际快递巨头UPS,在并购了美国第一银行后,担任了物流供应商和银行的双重角色,为客户提供各种供应链金融服务。融资款项全部来源于UPS自有银行UPS Capital,因为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这期间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UPS在收到货物时,由UPS Capital提供给出口商一部分预付货款,等货到了再跟进口商结算,收取所有货款,由此就会产生一笔不需付息的货款差额,而UPS Capital可以滚动利用这些资金向客户发放贷款[3]。由此可见,来自替代品的威胁正在逐步增强。

5.3 核心企业、中小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

核心企业通常是大型跨国企业和部分国内大型企业,它们都是行业的领先者,掌握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交易记录,对它们的信用状况了如指掌,而这些信息恰恰是银行要花费巨大成本才能获得的。核心企业可能会跟不同银行或小贷公司讨价还价,以筛选出最佳方案,获得更大的收益,甚至有的核心企业会直接将数据信息给自己集团的小贷公司。随着供应链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核心企业的相关经验也愈来愈丰富,议价能力亦会增强。

中小企业为了以低成本获得更多融资,必定货比三家,银行若不想失去这些客户,只能降低贷款利率或是延长还款期限、扩大授信敞口。

5.4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业务并逐步增加业务比重(如表1所示)。外资银行方面,东亚银行、澳新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也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随着技术的进步、业务的发展,银行霸主们之间的争夺也会愈演愈烈。每个参与者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服务特色,力争提升竞争优势,扩大业务。

经过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业务的同质性较强。各商业银行打造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或服务,名称不一样,但本质相同。目前国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分为存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而每个客户实际的业务量和交易结构不尽相同,因此,银行现有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或服务满足不了灵活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2)对业务认识不足。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内大部分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部门对其认识不足,相关配套机制尚未形成,若依旧按照一般贷款流程进行审批决策,会导致整个操作过程拖沓低效,造成业务发展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另外,我国银行依然以大型客户为主,经营思路陈旧;客户经理因业绩考核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优势企业和重点行业的项目上,难以兼顾操作相对复杂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3)信息技术支持不够,数据资产活性低。大数据时代猝然来临让金融业龙头老大商业银行措手不及。从信息技术角度看,很多银行在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环节还是人工操作,既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又增加了操作风险。从数据资产来看,银行所拥有的个人和企业的注册信息、交易记录等数的活性远远低于电子商务公司,且银行也无从得知个人和企业的实际收支、消费、采购等详情。故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来源单一,维度少,限制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

资料来源:2011-2012年中国供应链融资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4)多方竞争者角逐。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及小贷公司,甚至是一些实力颇强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借助互联网积累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更为真实有效地记录了用户的行为轨迹,构成了“草根”信用档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的网上服务体系,使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6 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战略转型

6.1 差异化战略

(1)产品差异化。迅速创新市场空间较大的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存货类金融产品,不断完善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等应收类产品的制度;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使产品更加贴近市场,提升各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服务差异化。根据不同的客户和交易模式,量体裁衣,设计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强调服务的差异化,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6.2 组织流程优化

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求,对原来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可以安排熟悉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法律、风险、审批的工作人员入驻业务部门,专项负责审批环节。这样,仅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供应链金融所有业务流程,大大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流程,提高业务效率。

6.3 专业化平台构建

银行可以依靠雄厚的资本优势,构建专业的操作管理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弥补以往缺平台、少数据的短板,实时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掌握客户信息,拉近服务距离,提高业务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供应链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

6.4 与各方进行战略合作

首先由商业银行牵头,趁着供应链金融需求旺盛的势头,在供应链上与电商平台或第三方支付合作,建立客户数据入口。其次根据第三方支付或电商平台对借款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集成化的供应链评价标准,甄别企业资信状况。再次,从物流服务提供商那里进一步核实货物的真实轨迹,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最后,银行为获得资格的借款企业提供授信。这样,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中的行为主体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各方可以更专注于发挥自身所长,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7 结语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不断入侵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资金流,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出现了“瓶颈期”,紧抓契机战略转型已是迫在眉睫。除了对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品服务、组织流程进行调整外,银行还应该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与竞争者、核心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协同,做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从而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不断入侵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资金流,“蚕食”银行业务的处境下,银行该如何做好战略转型呢?文中通过SWOT模型分析银行、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各自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现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转型战略,以使整个供应链达到“四流合一”、多方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银行,SWO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曹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5).

[2]许潇悦.J银行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3).

[3]袁源.银行与电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获得竞争力提升——基于SWOT分析[J].商贸纵横,2013,55.

[4]侯冰.XY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5).

[5]陈宪宇.大数据时代金融行业受到的冲击和变革[J].河北企业(运营指南),2013,(1).50-53.

[6]吴昭蒙.当前我国银行和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选择与评价[J].商界论坛,2013,194.

[7]吕芹.除了银行,还有哪些“小伙伴”玩供应链金融[EB/OL].互联网周刊,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427050.html,2014-12.

[8]朱志超.1+N到N+N供应链金融入3.0时代[EB/OL].21世纪经济报道,http://finance.21cbh.com/2014/7-10/x NMDA1ODlf MTIy Njgx NA.html,2014-07-10.

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公司采购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公司;采购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34-02

据相关的资料记录,在核电公司内部,原料等物质资料的成本占据了产品总成本的二分之一以上,所以,核电企业在采购管理模式上就面临着极大的变革挑战,如何有效地降低生产与管理的成本成为扩大公司发展利润空间的重大问题,以下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1 供应链和采购管理的概念论述

1.1 供应链的概念论述

所谓的供应链,指的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由原料采购着手,经由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制作,最终借助于销售网络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也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将产品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与用户紧密结合的功能化网络结构,因此可以说,供应链不仅仅是资金链、信息链与物流链,同时也是一条增值链。

1.2 采购管理的概念论述

采购管理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指的是对公司在确定与下达计划、生产与执行采购单、接收与检验入库到货、收集采购发票和结算采购这一整个过程的活动进行严密的跟踪与监督,最终实现科学管理公司采购活动的执行活动的行为,它除了是企业的一项购买活动外,同时还是对购买前后阶段中所有流程的管理活动。

2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

2.1 采购的业务流程相对复杂冗多

当前阶段,核电公司普遍适用的采购流程仍旧是传统的采购模式,也就是根据生产为出发点进行相关物项的购买,基本上对于生产产品现阶段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没有基本的了解,因而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明显力不从心。另外,核电公司针对不同的物资种类普遍采用的是一致的采购管理方式,忽视了不同物资之间采购管理上的差异,导致重要的紧缺的物资和普通物资的轻重与主次没有得到凸显。

2.2 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不大

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整体数目较多并且实力状况多有参差,对这些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与档案管理常常不能让人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全面综合的分析与评价供应商所造成的,因此整体来说,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力度是不高的。

2.3 没有立足于长远利益形成战略性联盟

通常核电公司与供应商建立的利益关系都是短期性的或者临时性的合作关系,并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双方的利益关系进行考量,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战略合作关系,使得供应商不能保持长期的合作,合作对象更换频繁,缺乏建立信任的条件,导致核电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受到风险性因素的影响。

2.4 控制库存的水平较低

核电公司的设备供应商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其中部分是国外供应商。从国外市场中采购主设备和备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采购运输耗费的时间,不仅使得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物项供给不能够准时的供给投入生产,还增加了维持库存的难度与风险性。另一方面,受到采购周期较长的影响,核电公司的库存一般都会出现备件库存量较高的问题,而备件库存量的大量滞留也常常会出现备件过期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生产,也会造成资金浪费。

3 核电公司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公司采购优化措施

3.1 对公司采购流程进行优化

核电公司应当与时俱进,对采购的流程进行简化与优化,可以尝试使用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所谓的订单驱动方式就是指在用户提交物项需求后,公司的采购部门根据用户提交的需求来科学制定生产物资的具体采购计划,然后对整体的用户需求进行汇总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购方案,按照采购方案直接面向上游的供应商或者合作企业进行相关物项的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驱动上游供应商产生销售订单。

3.2 挑选出整体水平较高的供应商

以供应商的具体选择与评价标准来对众多供应商进行评定,选出整体水平较高的供应商,减少供应商的数量、提升供应商的水平。具体来说,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主要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①要追求实现长期性的稳定合作,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友好合作关系;②要建立具有推动成本降低、产品供应质量提高作用的契约发展关系;③要同步开展双方的业务项目,建立起长期合作意识的关系。

3.3 立足于长远发展利益形成战略性联盟

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核电公司与供应商基于长远利益的获取建立起长期稳定性的战略合作关系需要得到双方管理高层的支持,双方需要在长期的合作中探索发现,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双方合作的基本构想,进而共享信息。核电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建立起战略性联盟能够引导供应商在初期阶段就能够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运作当中,核电公司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它没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核电公司需要认识到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同选择的优质的、具有良好信誉的核电主设备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建立起供应链整体竞争的突出优势,实现双赢发展。

3.4 提高库存控制水平

①明确库存的物料。通常情况下,核电公司的库存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反应式与计划式。反应式库存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在有生产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进行采购,基于供应链进行采购管理时应当科学利用ERP系统进行库存物料的确定。②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所谓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指的是将供应链上包括顾客和供应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实现最低成本为目标,按照自愿签订的统一规范合同由供应商对库存进行管理,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调整协议内容,切实监督协议的执行状况。总的来说,就是供应商借助于当前的各项信息技术对下游的公司在生产、销售与库存方面的信息对其库存是否需要进行补给进行判断,假定判定的是需要补给则供应商则需要主动发货补给库存。

3.5 提高信息的共享化水平

要提高信息的共享化水平同样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在内部信息共享方面,采购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整体部门当中的协调者作用,对各个部门之间的重要信息进行传递,实现及时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在外部信息共享方面,公司应当拓展同上游供应商、下游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一方面,与供应商强化产品价格、质量与交货日期方面的信息交流,采用信息技术来完善电子信息的采购流程,另一方面要建立起面向市场的采购机制,及时的针对用户的需求来调整采购方向,同时要注意对市场调研与分析手段的开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详细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

供应链不是由公司单独构成的,还涉及到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用户,公司要基于供应链管理对公司采购进行完善就要处理好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之间的关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公司采购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王磊,叶军,张鸿莉.一种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方法 [J].计算机科学,2014,(3).

[2] 张宏伟.企业选择物流服务商标准的文献述评——基于资源基础理 论的视角[J].物流科技,2014,(2).

[3] 白朝阳,张冠男,沈灵丽.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机床行业重点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3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这能够解决四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一般情况下,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很难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有着天生的亲和力,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存在一定的广泛性, 但是政府仍然占据其中的核心。股权过于集中, 会影响到决策的民主科学性。这种股权集中会导致产品的开发能力弱, 市场竞争存在严重的不足。地方性商业银行存在金融产品缺乏特色, 经营范围较为狭窄等问题。同时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存在市场定位模糊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其发展。目前, 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覆盖有待拓宽, 但其本身存在的资本充足率不足、业务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使地方性商业银行难以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生存。

二、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 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解决诸如供应商缺乏资金或管理不善等问题, 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产品质量,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销商因为资金短缺会拖延贷款, 这就造成企业资金瓶颈的问题。保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有效运转, 对企业稳定供货渠道和稳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 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就会在资金瓶颈的时候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供应链金融实施以后能够帮助其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 供应链金融通过依赖核心企业的资信、供应链的整体实力, 解决在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地方商业企业过于分散和信贷风险较高等问题, 不断提升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 这对地方性商业银行扩大经营规模, 优化财务运转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如果能够满足核心企业的交易条件, 就能够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同时供应链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供应链的资金, 达到控制全程供应链, 为自身创造新的增长空间的目的。这样也提升了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同时进一步开拓了市场。并且在供应链模式下, 跨企业的整合关系, 使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就能够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价值的方案的管理, 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提升物流供应商在客户心中的地位。

另外, 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 供应链金融实施在信息支持下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银行运营的风险, 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满足多对象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同时开展供应链金融, 银行能够针对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易特点设计高效的服务, 这样就能够带动日常基础业务的发展。业务的发展能够实现供应链上资金流动的内部循环, 这样又能够进一步提升服务的高收益率。可见供应链金融是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地方性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联合体, 采取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混合经营的管理体制, 就足以让其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此同时对银行的业务进行不断创新,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采取这些措施就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银行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和经济瓶颈。在金融危机以后, 这点显得尤为凸出。中国虽然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抑制了通货膨胀, 但是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供应链金融是银行扩展的全新领域, 但是其在实际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 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能解决地方商业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银行的扩展问题, 其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文化建设、培养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供应链体系除了这些问题还面临以下几点问题:供应链上的成员出现融资问题的时候, 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的正常运转;缺乏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的信用信息难以有效的归集和准确的进行评估。这就会给供应链金融带来很大的运行风险。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 要使得供应链金融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步伐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四、供应链金融管理发展对策

供应链模式毋庸置疑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在广泛地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过程中,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才能够从供应链模式中受益, 并取得较好的发展。

(1) 加强融资监管力度。地方性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立对融资企业的资料收集以及资信调查核实;采取动态分级制度, 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企业的信用额度进行科学的设定, 对供应链上的融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形成互动的监管和控制机制;加强融资监管力度, 降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 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银行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降低或者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

(2)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诚信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根据信用信息和评估结果, 建立信用档案, 有效改善整个社会的金融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3) 加强供应链金融文化建设, 形成供应链的成员与整体有相同的利益要求和共同的价值标准及共同的价值观, 从而保证整个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

(4)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 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来培养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如果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抵抗风险能力, 就能够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防范风险的水平, 同时也能够为提升银行业务的收益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减少供应链金融中的实施风险, 促进供应链上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地方性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商业银行, 地方性商业银行为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目前,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 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期, 就需要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需要银行深刻地剖析自己, 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 才能够促进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 各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地方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也不例外, 如何谋求更好的发展, 提升核心竞争力, 是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长期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 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必要性以及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最后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管理发展对策, 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变挑战为机遇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模式,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弯红地.银企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 2009 (4)

[2]张晓涛, 李常永.供应链金融:金融创新视角下银企双赢的融资解决方案[J].时代经贸, 2008 (7)

[3]赵建强.我国地方商业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2)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4

摘 要 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所出现的新特点,工业园的采购模式也必须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传统采购模式进行更深一步的优化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业园采购的成本、缩短工业园的生产周期、提高工业园的生产效率,从而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流程运作,取得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供应链 工业园 采购模式

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迅速发展,工业园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工业园管理模式的转变。新的竞争环境体现了工业园之间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从时间上来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工业园竞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方面,而到了80年代质量则成为竞争的主要力量,90年代则是交货时间,即所谓基于时间的竞争,到2l世纪初,这种竞争优势就会转移到管理模式和采购模式上来。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模式在工业园过程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采购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业园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工业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竞争不仅仅表现在质量和成本方面,客户对于交货的速度以及产品品种和数量的柔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应对竞争,提高工业园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各个工业园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和开发,对ERP等IT技术和组织重组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投入,期望能够优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进行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采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采购模式的优化能够进一步缩短工业园的运营周期,进而提高了整个工业园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工业园的运营周期,是指一个工业园从接到客户的订单到把产品交付给客户的总时间和总过程。构成这个周期的有各个部门处理文件的周期、生产制造所需产品的周期、各工序质量检验周期、产品的运输包装周期,还有原料采购提前周期。在这些周期里,占有最大比例的是原料采购提前周期。在一般的工业园里,采购提前期要占整个企业运营周期的80%左右。由于采购提前期占有如此之高的比例,需要对采购提前期的管理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只要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缩短整个工业园的运营周期,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采购是供应链流程的重要环节

采购是供应链流程的重要环节,工业园的长远发展与采购的供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园采购的模式与方法直接决定着采购的时间问题。采购的周期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占的比例很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优化采购的模式和环节。从根本上说,采购模式的好坏能够体现工业园的生产能力,如果工业园的生产能力不能很好的保证需求,工业园的销售计划就无法运行,所以从工业园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一定要更加完善和发展采购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促进整个供应链条的合理有序发展。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工业园采购模式的创新

(一)工业园的传统采购模式及其局限性

在工业园以往的采购模式中,进行采购的目的非常单一,都是当库存出现不足时而进行必要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与采购相关的机构没有深入的了解整个工业园的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和状况,也不了解工业园的供求关系情况的新发展,这样一来采购的过程就会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采购部门为了适应以前需要而制定的采购计划就不太容易适应工业园发展面临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传统采购模式在采购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传统采购模式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门之间不能够做到协调一致,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做到随机应变。由于工业园和各个供应商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对供求信息了解不够及时,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供需两方利益,对整个工业园的快速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工业园中的传统采购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对落后。在传统物资采购模式下,供应和需求的双方一般没有质量方面的合作,他们大多都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在这种模式之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在采购的过程中,供应和需求的双方会有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对于供需两方的发展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传统的采购模式在信息保密方面比较严格。一般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商定,大部分是通过比较质量、价格、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工业园和供应方对各自的信息都做了或多或少的隐瞒,从而造成了双方在信息方面的闭塞,从而阻碍了工业园的健康快速发展。鉴于以上几点,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采购模式,促进工业园采购模式的创新。

(二)在供应链管理下工业园传统采购模式的创新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之下,工业园以往的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工业园的生产效率、促进工业园的长远健康发展。

首先,在供应链管理下的传统采购模式需要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在以往的传统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一般都是满足库存的需要,这样的采购过程缺乏必要的积极主动性,计划很难适应生产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整个工业园的采购活动必须绕客户的需要而发出订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及时的满足用户需求,还可进一步减少采购所需的费用,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进而减少了工业园的生产周期,提高了工业园整体的生产效率。

其次,在供应链管理下的传统采购模式要转变观念,实行“绿色采购”。“绿色采购”最起初的意思是指:政府通过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绿色消费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在现代供应链管理条件下,工业园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注重保护环境,积极开展“绿色采购”。积极进行“绿色采购”能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带动国家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深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四位一体格局。再者,通过积极倡导“绿色采购”,也能够优化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人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再次,工业园要加强采购模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普及,改变原有的采购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供应链管理条件下,工业园要积极探索和尝试运用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工业园的发展,理顺工业园发展的各个环节。另外,工业园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化和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整个工业园各项生产活动的有机统一和协调一致。

第四,伴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业园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供应商联系网。在工业园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供应商网络。但是由于供应商的数量及其作用的庞杂,造成了工业园发展的不便。为此,工业园应该逐步完善和优化供应商的服务网络,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联系,积极建立与各个供应商的合作的关系网。另外,工业园要积极建立供应商的激励机制,保持长期的共存共赢关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工业园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

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所出现的新特点,工业园的采购模式也必须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传统采购模式进行更深一步的优化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业园采购的成本、缩短工业园的生产周期、提高工业园的生产效率,从而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流程运作,取得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陆立军.中国工业园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任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采购模式的转变与策略.企业管理.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银行风险防范 篇5

1.1 物流银行的概念

“物流银行”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 这项质押贷款业务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要求的物流产品抵押作为授信条件, 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 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的物流银行综合服务。物流银行在供应链条里是作为资金的提供者、金融产品的供给者, 它提供了一条完整的金融服务供应链, 物流银行的资金和服务, 随同物流或商品流周而复始地循环。物流银行的服务正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设计出的一系列融资方案和金融服务。具体业务流程如图1:

1.2 物流银行的运作模式

目前, 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两个基本物流银行的运作模式有保兑仓融资模式和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物流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进一步创新, 选择适合本企业和服务企业的金融业务方式。

1.2.1 保兑仓融资模式

对于处于供应链下游的资金流转有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 为了向上游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大企业预付账款。就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来实现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 进而可以获得物流银行短期的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具体是指在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大企业的承诺回购的前提下, 由融资企业向物流银行提出申请并以卖方在物流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而获得物流银行贷款额度, 并以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前提的融资服务。

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物流银行、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生产制造企业和处于供应链下游的需要融资的企业参与外, 还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即仓储的监管方的参与, 作为仓储监管方的物流企业主要负责就是要对质押品进行评估和监管。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首先, 由物流银行、生产制造企业、需要融资的企业和物流企业四方签订“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 需要融资的企业根据与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生产制造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向物流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 并申请开立物流银行承兑汇票, 该项资金专项用于向卖方货款的支付保证和到期支付;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 融资企业以货物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物流企业根据所掌控货物的库存情况和货物的销售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决定承保金额, 并按一定比例收取监管费用;物流银行则根据融资企业存入的保证金签发等额的提货通知单, 物流企业根据物流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融资企业发货, 融资企业将货物销售后向物流银行续存保证金, 物流银行则再签发提货通知单, 生产制造企业再凭物流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融资企业发货, 如此循环操作, 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达到物流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票据到期, 物流银行保证兑付的融资方式。

1.2.2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融资是由融资企业、物流银行和物流企业达成三方协议, 融资企业把质物寄存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 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向物流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物流银行根据质物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其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质押的货品并不一定要由融资企业提供, 可以是供应商或物流企业。

2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银行面临的风险

物流银行虽然能解决部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也拓展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领域, 但由于物流银行业务中所涉及到的主体较多, 例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的物流银行、作为监管方的物流企业等多方主体。并且物流银行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多变。因此, 物流银行在供应链合作中除给多方带来了效益共赢的同时也面临了供应链各个环节所带来的负面风险。

2.1 选择融资企业面临的风险

供应链的运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从而导致业务开展时出现风险, 作为供应链一个主要环节的我国中小企业则是物流银行面对的主要客户。因此, 正确的选择融资企业对于物流银行是致关重要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与那些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这也为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制造了许多阻碍, 在选择上也产生了风险, 具体表现在:

(1) 中小企业抵押品或担保品不足。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并且资产负债率一般都较高, 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很难提供满足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抵押物或担保机构要求的反担保物。另外, 中小企业通常情况下的大部分财产都已抵押, 这也会导致申请新贷款抵押物不足。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质押中小企业货物面临的风险如:质押货物的合法性。在物流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货物质押时, 银行要严格考核该批货物的合法性;质押货物的市场销售风险。

(2) 中小企业资信不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 并且大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经营者素质相对较差, 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反映在与融资有直接关系的就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透明度差, 导致其资信不高。通过调查, 我国中小型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

2.2 选择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选择作为监管方的物流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首先是监管风险。物流银行业务要求与其合作的物流企业要能够对货物进行全天候的监控, 并且要严格按照物流银行的指令进行运作, 同时还要对货物的保管全面负责, 无论是在质押物的质量、数量等方面都不能出问题, 否则既要对物流银行承担责任也要对企业承担责任。

2.3 物流银行自身面临的风险

2.3.1 物流银行服务存在风险

物流银行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 质押物处置风险。质押物处置风险是指当融资企业不能按时归还贷款, 或因其他违约行为而需要物流银行处置质押仓单时, 物流银行可能面临的无法将质押物顺利变现以足额收回贷款的风险;提单风险。目前, 提货单大多是由物流银行和货物的所有者开具的, 它与仓单存在功能的交叉重复, 再加上一些物流企业缺乏鉴别提货单的意识, 这往往会造成错误提货的风险, 影响各方的合作信誉和态度, 使供应链断裂。

2.3.2 物流银行的指标管理存在风险

随着物流银行业务的不断开展, 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及各主体角色的再定位, 尤其是物流银行将部分的审贷职能转嫁给物流企业以后, 导致原有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贷款业务而实施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所采用的七大贷款风险评级的量化指标 (宏观经济、市场、行业情况, 融资企业经营及资信情况, 融资企业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 融资企业财务状况, 物流银行贷款管理情况, 融资企业还款保证情况, 保障还款的法律责任) 很有可能失灵。

3 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3.1 选择融资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3.1.1 对融资对象进行严格审查

要严格审查融资对象。物流企业在选择客户时要重点考察企业的信用资质和经营能力。良好的信用资质是企业按期还付贷款本息的必要条件, 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首先, 应调查融资企业以往是否存在不良的贷款记录;其次, 分析融资企业在以往的借贷中所表现的履约能力;最后, 应调查融资企业履约的主动性。

3.1.2 严格考察质押的企业产品

首先要考察质押货物来源的合法性。物流企业在进行货权验收时, 一定要确认货物的所有权是不是申贷企业, 相关证明、文件、手续是否齐全;同时, 物流企业还要加强了解客户的行用情况, 确保质押货物的合法性。物流企业一定要重视货权验收, 这是自身利益的关键一步。其次选取市场风险小的质押物品, 在质押物的选取过程中, 要选取那些市场需求量大, 流动性好, 变现性较好, 质量稳定, 容易储藏保管而且价值稳定的大众化物品作为质押物。

3.2 选择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 要选择具有一定资产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要求其具有所有权的仓储设备、专业的管理设备和技术, 这有利于降低物流银行的合作风险。再有, 物流企业要具有保管特定动产的合法主体资格、同意与物流银行签订监管协议并行使保管的权利与义务。第三, 要求物流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物流企业更好地完成其业务也有利于完善的其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第四, 要求物流企业具有合理的业务流程 (例如放货程序、仓单管理程序等) 以保证货物监管期间物流企业既能对物流银行负责也能做到对货主负责。

3.3 防范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对策措施

3.3.1 针对物流银行服务产品的对策

能否科学地评估质押物的市值直接关系到能否足额收回贷款。为此, 物流银行在发放贷款前, 要参照该品种的现货和期货价格来核定标准仓单市值, 并将质押率的上限定为80%。这样, 既能有效利用了期货市场及时发现质押物价格的变化, 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期货价格有时会较大偏离现货价格的风险。

3.3.2 物流银行指标管理失控对策

首先, 物流银行要对供应链上物流企业所提供数据真实性的进行科学地评估。这就要求物流银行要经常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一方面, 物流银行可以派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士 (同时熟悉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的人) 对物流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另一方面, 物流银行也要经常为物流企业提供金融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帮助。

其次, 物流银行应充分了解融资环境和市场情况。物流银行要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所了解;要对质押物的市场需求量大小的变化、产品更新速度及质押物价值稳定性的变化有所掌握;对融资企业的运营状况必须作充分的了解和监控, 尤其要把握住能够影响企业还款能力的因素和事件。

4 结语

供应链合作风险防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存在多种安全风险, 其防范不是仅靠上述几条措施就能取得显著成效的, 有效的供应链合作风险管理必须从供应链和合作企业还有注入资金的物流银行三个方面入手, 物流银行更是供应链中风险传递的中枢环节, 因此在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必须考虑如何合理地分配风险传递和分担的比例, 有效地抑制和缓解风险传递与分担对成员使用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徐欣.解读供应链融资双重模式[J].物流技术, 2007, (7) .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6

7 - Eleven便利店诞 生于美国 得州,1974年由Ito Yokado引入日本,并结合日本现实国情进行商业模式革新,迅速确立零售霸主地位。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各种资源 ( 包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及创新管理模式) 提供消费者无法自力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价值的系统。

SEJ在CEO Toshifumi Suzuki的经营下,致力于发展成为顾客提供生活日常问题解决方案的便利商店连锁企业, 不仅供应高质量的实体产品,同时提供人性化服务,旨在为顾客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便利。

由于日本与美国存在诸如文化、消费者心理、外部环境等商业元素的差异,SEJ结合日本国情确立了以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高效供应链管理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 顾客导向) 的商业模式。

1.1顾客导向

新经济时代,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复杂化。市场天平向消费者倾斜,即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占据主动。日本消费者普遍对产品及服务质量反应敏感,而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日本地狭人稠,受店铺面积限制,SEJ连锁便利超市货架数量及仓储能力有限,在预测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销售热销产品尤为必要。SEJ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全天24小时无间断为消费者提供热销产品,而不满足于传统的将货架产品 “销售一空”。消费需求是SEJ所有战略选择的出发点,商业系统的构建也都围绕顾客需求开展,满足消费需求成为SEJ占据市场获得收益的源泉。

1.2致力于产品开发与提供友好服务

作为便利连锁商店,SEJ不仅销售供应商生产的制成品,更注重研究消费者潜在需求,通过调研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其生活的各类便利产品。

与一般便利商店或大型超市不同的是,SEJ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日常生活问题解决方案,其任务不仅仅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优质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打造更便利轻松的生活。因此,除去24小时全天候营业外,SEJ还提供 “宅急送”、代收水电费、代收机票、自助取款等特色服务,将零售业务范围不断拓延。

1.3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受条件限制,SEJ货架上的商品都是经数据分析后挑选的针对目标顾客的高质量产品,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通过连锁经营形成规模优势, 不断复制盈利模式,确保每家分店的盈利水平; 通过创新物流模式、外包配送中心等方式确保商品质量、降低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相关环节的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

2SEJ商业模式的战略支持

2.1SEJ的经营原则

SEJ坚信顾客满意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这一原则反映在企业运营的各层次战略中。Suzuki认为库存是零售业中最需关注的问题,成功的零售商应准确预测消费需求,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成本。

为给消费者日常生活提供便利,SEJ通过IT技术预测消费需求,避免顾客流失; 通过有效的项目控制和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提供需求量高、周转率高的产品,并移除销售缓慢的产品,降低成本。

2.2连锁经营战略

SEJ采取了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形成规模优势。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完善统一,易于识别并形成顾客忠诚度; 统一的物流,保障产品质量并降低物流成本; 规范系统的培训,使各店铺均可保持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SEJ在连锁选址时采取密集分布战略,利于品牌辨识度提升,同时缓解了店部分散造成的物流压力。约60% 的新加盟店都是由个体商铺改造而成,SEJ与特许经营者的关系非常亲密,SEJ提供规范的管理、IT系统支持,培植加盟商忠诚度,确保盈利水平。

2.3供应链管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管理,是SEJ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关键。

首先,独创组合配送体系。早在1976年SEJ便建立了流畅的物流配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EJ改进了组合配送系统。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被汇集到全国223所综合配送中心,然后被分装到相应的货车上发送至各门店。

其次,信息系统的支持。1999年6月,SEJ投资五亿美元革新了其第五代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连接了总部及各店面70000余台计算机,实现了卫星通信、独立连接; 店铺信息系统使得全体员工有机会参与货物、订单管理, 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了供应链综合管理效率。

再次,电子商务提升服务质量。互联网时代,SEJ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服务范围,其电子商务业务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网络营销、公共社区服务、店内智能打印等。在提升服务质量,提升顾客忠诚度的同时增进顾客交流,获得信息资源,为供应链管理乃至整个商业模式的运行提供了信息支持。

最后,采取积极外包政策。SEJ的外包策略及供应链关系管理能力闻名于世。SEJ避免了盲目业务扩张,集中精力于整条供应链中自己最擅长的环节构建竞争优势,而将物流中心、全信息系统等供应链服务进行外包,降低研发管理成本,并积极维系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增进彼此信任,降低交易成本。

3SEJ商业模式评析

一方面,SEJ的连锁经营模式通过统一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 统一配送确保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了高度的顾客忠诚度,采取的特色服务模式也形成了区别于普通便利店的差异化优势。IT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管理高效系统,降低了运营成本,确保持续收益。

另一方面,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导致了高价格,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多数连锁店由个体经营店铺改造而来,资源整合存在困难。部分店面选址偏远、管理不善导致店面倒闭。存在过度多元化问题。

4结论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7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集成、融合、同步和协同(以下简称“三流合一”)是一流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基础。企业信息化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很多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其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对商流、资金流、物流的梳理,实现“三流”的同步、优化,进而促进全程供应链的高效、协同、透明和可跟踪,从而改善流程绩效,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最终改善企业的赢利能力。建设“三流合一”的敏捷供应链,需要从资金流、物流、商流方面按职能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策略过程和组织变革进行专业管理和集成融合。

目前,烟草商业信息系统的垂直化、职能化的开发、部署和应用,割裂了“三流”之间的有机联系,难以实现“三流”的融合和协同,因此,在明确敏捷供应链系统功能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三流合一”的信息系统架构就成为非常迫切和关键的问题。

2 烟草商业供应链“三流”管理现状(Tobacco commer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ree stream")

由于历史的原因,应用系统的垂直化开发、部署、应用以及这些垂直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割裂了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之间有机联系,形成了“信息孤岛”,带来了以下一系列后果:

一是垂直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共享性较差。这致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商流脱节,造成信息失真、需求不准、计划粗放、难以协同、库存过量、上下游客户体验差等后果。例如,烟草商业难以准确掌握零售客户的需求和采购需要的提前时间,不能实时了解其当期需要调入的卷烟在工业环节生产、运输的进度和时间,当然也就不可能进行下一周期精准的投放;工业企业也难以准确掌握下游市场需求、社会库存和商业库存,而实现精益生产和采购;零售客户也难以知道其需求何时可以得到满足,其订单在商业环节的响应情况及进度。

二是企业内及企业间的“三流”系统之间业务功能交互性、同步性弱,使账账、账物核算较为困难,各流之间数据不统一,难以实现“数出一门”“三流”同步,难以建立起覆盖全程、协作紧密、反应灵敏、高度协同、可全程跟踪的供应链。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规划,往往是各流系统的先后独立建设,不同系统往往由不同软件供应商提供,由不同部门的业务驱动,系统接口标准不一致,没有完全遵从BPEL(业务流程扩展标记语言),难以实现跨企业、跨不同信息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集成,没有实现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效交互和协同。例如,在多个系统中在某个时点的进、销、存等指标的业务、财务、物流的数据常常不一致,核对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准确、快速进行业务分析及协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包括数据集成、门户整合、流程步”,需要具有支持全局性的视角、强大的集成平台性能、能实现跨部门、跨功能边界的整合和互动的信息平台,支撑业务流程再造和供应链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所以,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与信息战略相匹配的灵活、可扩、可变信息协同平台必将为构建全行业敏捷供应链,为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基于“三流合一”的敏捷供应链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three in one" concept)

如图1所示的三层结构[1],通过在结构功能层对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职能管理和业务推进,以实施层的信息技术、策略过程、施设设备及组织变革来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各流的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及“三流”之间的集成和协同,从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实现组织的最高使命和战略层的目标。

3.1 结构功能层

在信息化的今天,敏捷而有效的供应链规划、组织和管理,是以高效协作为前提,以信息流为手段,以有效需求管理为核心,将物流、资金流、商流集成于相互联系业务流程的协调运作,寻求供应链系统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与合作,从而促进供应链速度、成本、效率的优化。

从商流管理来看,通过卷烟商流与资金流、物流体系的分离和流程推进,加强采购、销售、服务等营销管理,做好上下游客户服务营销,真正按市场需求,做好客户需求的获取、分析、预测,适时地组织货源的计划、采购和补货。

从资金流管理来看,通过对每个运营、管理活动成本、盈利等要素的核算与监控,实现对供应链上的业务单元的准确核算和控制,以缩短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有效控制产品成本,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资金流的管理目标。

从物流管理来看,通过DC、仓库、中转站的规划、选择和网络优化、运输管理的优化、物流服务改进来实现与供应链战略、财务约束相匹配的物流服务。

3.2 从实施层来看

从实施层面来看,建立在以信息技术和一定设备设施基础上的组织变革、策略流程的创新是“三流合一”和供应链快速响应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因此,信息技术是实现“三流合一”的基础支撑,也是实现供应链快速反应的前提和保证。

在烟草商业供应链中,从工商的销售计划衔接、烟草商业的购进、入库,到由烟草商业对零售户的网上订货、卷烟配送构成。在这其中,烟草商业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起着承接工业、零售户的作用。其主要的卷烟商流(不包括烟叶)是指从采集客户订单到与工业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的过程,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货源分配、订单采集、订单管理、需求采集和管理等业务活动;卷烟物流是指从卷烟出厂,到进入烟草公司仓库,再到分拣、配送到零售户为止的过程,包括仓储出入库扫码、入库、存储管理、分拣、打码、出库、出库扫码、送货签收等业务活动;卷烟资金流是指从与零售户的销售结算到与供应商的采购交易、结算、对账、资金转账等的过程。

从实施层来看,需要通过对需求、计划、采购、订单、销售、补货等的需求和交易信息共享和协同实现商流的顺畅和协同;通过RDC、DC、中转站的选址、作业流程来实现物流的协同和精益管理;通过精确的资金流收支、核算和监控来实现经济活动价值目标;而每一个“流”重要环节与其他“流”的重要活动间的协同、交互和准确是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4 烟草商业“三流合一”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的初探(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tobacco commercial 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ree in one" concept)

4.1 构建“三流合一”集成平台是实现行业敏捷供应链的重要途径

国家局提出的CT-155蓝图的根本诉求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总结国内外的优秀实践。根据行业信息化应用特点,构建应用集成架构和技术集成架构一体化的集成平台是实现“三流合一”的重要途径。

4.1.1 应用集成架构

通过元模型方法构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级信息化架构,包括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资产疏理和差异化分析,建设并实施符合行业“三流合一”的集成平台架构[2]。

从应用架构来分析,从人员、活动、管理记录和活动记录四个维度来记录每一项业务活动,其重点是管控记录和三流活动记录,管控记录是对操作人员所做的业务操作进行合规管理、痕迹化记录、质量监控、平衡记分卡记录和战略关注的工具;三流活动记录是综合记录业务活动的需求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增减变化情况。应用集成必须改变管理流与业务流相脱节,制度规范众多、许多纸质文件传递、人工流转、数据和信息并非数出一门、重复输入、处理、存储的状况,改变实际运行执行烦,效率低,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与管理信息流的融合,实现数据流、非结构性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根据管理及应用的详细程度,可将管控记录和三流活动记录中的任一项变量进行细分成若干个子项,例如,资金流,可细分成收入、支出、成本等子项。因此,应用集成架构A可用以下函数表达:

A=f{人员(代码、角色、分组、权限),活动(名称,前置条件,模式),管控记录(操作名称、操作者、标准、操作痕迹、质量监控、BSC记录或战略关注),三流活动记录(需求流、商流、资金流、物流)}

这样,引入流程智能和平衡计分卡管理思想,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于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业务流程协同,对流程节点进行审核、监控、预警以及标准化、精细化、过程化、科学化的全面绩效管理。

4.1.2 高效集成技术架构

按照国家局CT-155统一应用平台规划蓝图,集成平台指行业统一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服务能力、应用集成与协同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数据传输与交换能力和基础设施资源管理能力。它应能实现企业级“三流合一”内部整合的功能,它一般采用SOA、ESB、BPM、主数据管理、BPEL4WS、云计算、规则、组件、门户等技术搭建可灵活配置的具有集成能力的集成环境、数据环境和行业云环境。与ERP系统架构等其他系统架构相比,这样的架构具有先进、开放、灵活、集成、集约、可配置、跨系统、可扩展、可管理的技术架构,可以更好地利用原有遗留信息系统的资产,使建设集页面、节点、表单、活动、消息、门户、报表等一体的集成平台成为可能。这种架构的优点是可以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将相关企业的WebService集成到云服务环境或自身系统中。但集成的深度取决于统一应用平台基础架构的健壮性和灵活性。

4.2 通过导入ERP实现企业级“三流合一”是构建敏捷供应链的基础

一体化数字烟草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实施ERP,其优点是为“三流合一”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财务业务的及时、高效、精准一体化的成本核算。ERP系统一般具有较强的流程引擎和较完善的流程管理功能,世界级的ERP产品在其系统架构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保持超强的研发优势,从而保持了其产品在系统架构、流程管理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著名的SAP的NETWAVE具有建立流程模型、发布、维护、跨系统组合等诸多功能;能提供支持BPMN/BPEL等协议的流程建模、定义、编辑、集成和仿真工具,确保业务流程设计开发过程的快捷和高效。同时,加上ERP在数据关系定义上严密科学,使得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三流”信息严格同步。

ERP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企业内部尤其是ERP系统中的“三流合一”。为了适应供应链合作的需要,可能通过ERP提供的接口来实现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之间的互通和应用,以实现“三流”的分离推进、“三流”集成和协同运作,以信息流驱动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实行业务过程的不断优化。

4.3 混合模式

这种模式引入ERP管理思想和企业集成架构的理念方法,内核应用采用ERP的架构,非ERP应用则向企业集成平台发展[3]。这种模式的集成包括企业内部的ERP系统集成和外部的ERP系统集成。而对于内部集成,又可以区分为ERP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ERP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对于外部集成,也同样包含与ERP之间或其他系统之间的集成[4]。这需要从组织架构、主数据等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采用ESB、SOA、BPM等技术进行企业集成平台进行规划、设计和研发。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企业内部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商务、交易、结算、物流等数据的交换;实现SCM系统与和ERP、DRP、WMS、TMS等商流、财务、物流系统之间的集成。这里举一个订单处理环节三流合一的例子:业务单元通过网订或电话订货获取的客户订单由WMS根据对零售客户的送货时间等服务承诺,对订单进行按线路优化排程,形成合理的订单波次,传送给分拣系统;同时,将订单汇总后生成的出库数据一方面传送给WMS以给分拣补货用,另一方面物流系统中产生的出库单据凭证传送到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以此进行存货核算。分拣系统在进行数字拣选处理并将订单发送给打码到条分拣中心控制机,进行分拣、打码到条处理。打码到条后的卷烟按户进行包装后,按TMS计算获得的车辆和送货线路、时间窗口进行送货和签收,保证按时送达,还可以通过ETL定期抽取到物流运作管理系统,使得物流运作管理系统能够跟踪管理整个货品的物流过程。从而实现了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同步运作。

5 结论(Conclusion)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8

近年来, 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类新兴热门的研究问题。在整条供应链中, 核心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往往采用对上游企业延长账期、对下游企业压货的方式, 将流动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 (陈祥锋, 2008) 。而这些中小企业一方面面临流动资金需求的增加, 一方面又由于较弱的资产实力和较低的信用水平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 (Sidney Rutberg, 2002) 。最终导致了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供货成本提高, 对分销商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也提高, 从而导致了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下降。然而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价值就是能够解决供应链中中小成员的融资困境, 尽管中小企业天生具有高风险, 但是供应链金融是依据整条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对中小企业进行授信, 这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但是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 应付账款模式、保兑仓模式和融通仓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因此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如何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就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探究银行应如何设定检查率来规避放贷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这对于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取得较大收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理论上看,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逐渐开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论文从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信用风险出发, 深入探讨应付账款模式下的银行检查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定性分析上, 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定量研究很少。本文将构建应收账款模式下银行与企业两方博弈模型, 定量分析研究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模式中银行检查率的问题, 为银行设立合理的检查率提供理论依据。

从现实角度看,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如何设立合理有效的检查率是银行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很多学者、银行也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已获得相关经验, 但这些经验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 且大多只停留在定性层面上。论文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博弈模型, 揭示银行检查率相关问题, 为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共享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降低银行因放贷而存在的信用风险, 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管理水平。

二、银行与融资企业两方博弈分析

在应收账款模式中, 银行和企业是博弈模型的参与人, 通过对银行检查决策进行博弈均衡分析, 得到银行可控制的检查概率来约束融资企业的行为, 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其基本假设如下:

1、企业和银行签借款合同:企业借款I投资某项目, 应收账款票据c (c≥I) 作抵押, 贷款利率r, 其中r参照银行同期利率, 企业还款额R。

2、企业选择自己的风险状态, 既可以拿真实存在的应收账款用于日常经营开支, 也可以本身无真实的应收账款骗取贷款后进行投资。银行不知道企业的风险状态, 只知道企业按贷款合同的规定确有真实应收账款时的概率为1-t, 没有真实应收账款的概率为t, 按合同规定有真实应收账款的努力成本为L, 无真实应收账款的努力成本为0。 (0

3、借款人存在真实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经营时, 成功还款的概率为PL (0

4、企业如果违约不能按时还款, 则银行必定会对企业进行审核, 且审核成本为D1。如果审核后发现企业的确按照合同规定存在真实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经营但经营失败了, 银行则只收取应收账款c;如果审核后发现企业的确按照合同规定存在真实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经营且经营成功盈利, 但是故意赖账, 银行不仅要收回贷款, 还要对企业进行罚款, 罚款利率为r1 (赖账罚款利率) , 还要进行资信惩罚F1 (对将来贷款资信上有影响) 。如果审核后发现企业并未按照合同规定存在真实应收账款, 而是骗取贷款投资高风险项目且投资失败了, 则不仅收取抵押物c, 还要进行罚款, 罚款利率为r2 (不真实信息利率) , 和资信惩罚F2 (将来无法贷款) ;如果审核后发现企业并未按照合同规定存在真实应收账款, 而是骗取贷款投资高风险项目但是投资成功盈利了, 而企业故意赖账自称失败, 则不仅要收回贷款, 还要对企业进行罚款, 罚款利率为r1+r2 (赖账利率+不真实信息利率) 和资信惩罚F3 (将来无法贷款) 。

如果企业能够成功还款, 银行也会以q和1-q (0

三、数值仿真

前述数理模型明确了银行设立合理的检查率q能有效规避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信用风险, 模型也明确显示银行检查率q与银行的收益U、银行设定的罚款f、对融资企业的资信惩罚F存在密切联系, 并且银行检查率q也会影响融资企业存在真实应收账款的概率1-t以及融资企业成功还款的概率p。因此, 本文利用数值仿真对其中关键的几个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的基础数据为:应收账款票据C=5, 贴现率为0.1, 企业贷款额度为I=0.5, 企业收益为s=2, 企业劳动成本为L=0.05, 银行检查成本为D=0.05。

1、银行检查率q对银行收益U的影响 (p=0.95, m=0.4, t=0.5, f=0.05) 近乎呈线性关系, 且与银行检查成本D的值密切相关。当银行检查成本D非常小时 (例如D=0.01) , 随着银行检查率的提高, 银行收益U也有小幅度的提高。而当银行检查成本D较大时 (例如D=0.2) , 随着银行检查率的提高, 银行收益U呈下降趋势。随着银行检查成本D的增加, 银行收益U减少程度也随之增加。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银行收益与检查率和检查成本密切相关。银行在放贷过程中, 为了规避信用风险, 往往会对融资企业进行检查, 以确保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但检查需要耗费银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有一定的检查成本。因此银行将权衡成本和收益, 设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检查率, 尽可能规避信用风险下确保较高的收益。

2、银行检查率q对融资企业不真实的概率t的影响 (p=0.95, m=0.4, F=0.11, f=0.05, D=0.05) 。银行检查率q对于融资企业说假话的概率t的影响呈现出一条边际效应递减的曲线, 随着银行检查率q的提高, 融资企业说假话的概率t呈下降趋势, 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小。当银行检查率q较小时, t值趋向于无穷大, 这也正表明了当银行检查率非常低时, 企业说假话的可能性将很大, 与事实相符。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企业为了能取得银行贷款, 有时会提供虚假信息进行骗贷, 这其中就存在信用风险。因此银行设定一个怎样的q值就显得相当关键。当银行检查率q>0.2时, 企业说假话的概率就越来越小。这正表明银行对融资企业的检查对融资企业行为的约束具有显著作用, 银行检查率q对于融资企业说假话的概率t具有一定影响。

3、银行检查率q对融资企业成功还款概率p的影响 (m=0.4, F=0.11, f=0.05) 近乎呈线性关系, 且随着银行检查率q的增加, 融资企业成功还款率p呈上升趋势。银行检查率每增加10%, 融资企业成功还款概率也增加9.067%。由此看出银行检查率对融资企业成功还款率具有显著影响。在供应链金融中, 银行监督力度的增加, 能有效约束融资企业的部分行为, 能杜绝一部分不存在真实应收账款骗取贷款、故意赖账的情况的发生, 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从企业角度来讲, 进行日常经营的收益虽不如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来的大, 但相对投资风险也小。若银行增加检查率, 企业为了不被罚款及资信上的惩罚, 权衡得失后提供真实信息的概率就增大, 赖账概率也必定减小。这样一来, 企业成功还款的概率就增大。因而, 银行检查率的提高对于融资企业成功还款概率具有显著影响。

4、银行罚款率rf对银行检查率q的影响 (m=0.4F=0.11, f=0.95) 呈现出一条边际效应递减的曲线, 随着罚款率q的提高, 银行检查率呈下降趋势, 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小。罚款率在[0.1, 0.4]区间内, 罚款少量的增加, 引起了银行检查率q大幅下降;但当rf>0.4时, 罚款率大幅增加, 银行检查率q也只是较小幅度的下降。因此, 制定合理的罚款率rf至关重要。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银行应综合考虑自身的收益和监督成本来设定一个较合理的检查率q。较高的检查率q必然导致较高的监督成本, 减少银行自身收益;而较低的检查率虽减少监督成本, 但不能对融资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导致融资企业恶意骗贷、故意赖账等情况的发生有损银行利益。而在权衡成本和收益时银行就考虑到对不诚信融资企业进行惩罚, 对企业进行罚款。因此, 设定一个较为合理的罚款率r, 不仅能有效的杜绝恶意骗贷、故意赖账的情况的发生, 保障银行自身利益, 还能降低银行检查成本, 使银行利益最大化。因此, 罚款率r对银行检查率q非常重要。

5、资信惩罚F对银行检查率q的影响 (f=0.05, p=0.95, m=0.4) 呈现出一条边际效应递减的曲线, 随着资信惩罚F的提高, 银行检查率q呈下降趋势, 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小。资信惩罚F在[0.1, 0.5]区间内, 资信惩罚F少量的增加, 会引起了银行检查率q大幅下降;但当F>0.5时, 资信惩罚F大幅增加, 银行检查率q也只是较小幅度的下降。因此, 制定合理的资信惩罚F也是至关重要。在本文中, 资信惩罚F是对融资企业将来向银行贷款获得收益的贴现, 且企业一旦被查出企业提供虚假信息, 将永远无法取得贷款。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银行应综合各项因素来设定一个较合理的资信惩罚F值。较高的检查率q必然导致较高的监督成本, 减少银行自身收益;而较低的检查率虽减少监督成本, 但不能对融资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导致融资企业恶意骗贷、故意赖账等情况的发生有损银行利益。而在权衡成本和收益时银行就考虑到对不诚信融资企业进行惩罚, 可以对企业进行罚款, 也可以设立资信上的惩罚。因此, 设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资信惩罚F值, 可以降低银行检查成本, 同时也能保证融资企业提供真实的信息。

对于融资企业来说, 资信对于他们也是至关重要。如果一旦被查出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将永远无法向银行取得贷款。因此, 企业也会尽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因而, 银行设立一个合理的资信惩罚F非常重要。

四、结论

本文从规避信用风险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银行—融资企业博弈模型, 通过理论证明和数值仿真分析, 研究了银行检查率、银行收益、银行罚款、资信惩罚、和对融资企业行为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并得到如下相关结论:

1、银行检查率q对银行收益U的影响与检查成本密切相关。银行在设立合理检查率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检查成本, 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在保证信息有效可靠的前提下, 选择适当的检查率, 不仅可以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而且能使银行取得较好收益。

2、银行应设立好合适的罚款值和资信惩罚。通过数值仿真分析, 银行设定较合理的罚款能有效约束融资企业的行为, 包括提供真实信息以及诚信还款等。设定较合理的罚款和资信惩罚也能使银行降低检查概率并使融资企业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银行检查需要耗费检查成本, 影响收益, 因此, 银行一定要利用好罚款及资信惩罚对融资企业产生一定威慑, 设立较为合理的检查率, 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获得较好收益。

3、银行设立合理的检查率对融资企业的行为具有一定约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 银行检查率q对融资企业提供真实信息的概率和成功还款的概率均有显著影响, 随着银行检查率q的提高, 融资企业说真话的概率增加且成功还款概率也增加, 对融资企业的行为起了极好的约束作用。这对于银行也具有一定启示, 设立合理的检查率既能有效规范融资企业的行为, 又能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摘要:本文对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为能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构建银行—企业两方博弈模型, 并得出银行检查率的解析式。通过数值仿真, 对影响银行检查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解释了银行检查率与银行收益及银行罚款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了银行检查率对约束融资企业行为, 如提供真实信息和诚信还款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在确保信息真实和收益较好的情况下如何制定合理的检查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应收账款,博弈,银行检查率

参考文献

[1]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孙颖.浅析物流金融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3) :45-47.

基于供应链下商业银行 篇9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理论;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

一、供应链理论概述

1.供应链的概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个的贯穿相关企业上下游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的“链”。位于相邻节点企业表现为一种供需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看到了供应链的潜在价值,意识到了企业的管理不应该也不能局限在狭义的“企业”概念之内,而是要广义的角度去看待企业所处的一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个体的整合,个体的获利取决于整个链条的整体收益。

2.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①以客户为中心。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的信誉度,获得竞争优势。②强调伙伴间的合作与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在跨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构的界限这一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即承担了共同风险和利益的伙伴关系,所以供应链管理更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共同分享利益和承担风险。③强调一体化的精细管理。对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来说,除了核心业务,其余的各项业务基本都是来自外部,即按照市场规则将企业社会化,这样供应链管理则成了一项高度互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生鲜农产品的营销现状

1.生鲜农产品经营特点

①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显而易见的季节性。②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较先进的技术支撑。为提高保鲜效果,需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在采购、储藏、加工处理、运输、销售等环节采取针对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保鲜手段。③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包括气候的多变性导致货源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变,以及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导致的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新鲜度的不同引起生鲜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

2.我国生鲜农产品营销状况

不论是与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相比,还是与我国工业品的流通渠道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在管理上都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经营还是以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营销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数目虽然庞大,但平均销售规模小,市场功能不完善。生鲜农产品的销售终端仍然以农贸市场为主,连锁店和超市的销售额只占较低份额。此外,虽然品牌与包装策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在生鲜农产品经营中未能得到充分应用,传统交易方式仍主导地位

三、基于供应链理论构建生鲜农产品的营销模式

1.连锁超市经营

连锁超市是一种先进的经营模式,它是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引入到零售业,通过资源共享和规模经营减少了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经营绩效。生鲜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生鲜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模式,连锁超市是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典型业态。连锁超市将在农产品流通,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方面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将连锁经营超市作为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2.农超对接

所谓“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民和企业(包括超市、大型酒店、连锁餐饮等)签订意向协议书,由农户向企业直接提供生鲜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农超对接”的主要方式是农民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中介,按照现代化商业模式向企业提供标准化的生鲜农产品。本质上讲,农超对接是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的产物,使农户、消费者和企业实现三方共赢。“农超对接”的优点:第一,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使成本费用更加透明;第二,减少产销衔接时间,减少物流损耗,改善生鲜农产品在超市的新鲜程度和品质形象;第三,逐渐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源头的可追溯性。

3.网络营销

随着电商的崛起,网络营销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它所表现出的方便快捷、成本低和见效快的优点吸引了众多企业,并为多种产品打开了新的宣传销售渠道。网络的出现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生鲜农产品的营销所用,利用网络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发掘潜在客户并利于与消费者进行更加及时和深入的沟通,同时用恰当的方式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鲜农产品,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对于生鲜农产品来说这是极为广阔的一个新兴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冬冬,李丽琴. 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2,12

作者简介:

基于博弈论理论下的供应链协调 篇10

Logistics物流商论106 2014年11月www.chinabt.net批发商且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拥有产品的采购价格信息, 这是私有信息。销地批发市场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是以向批发商收取固定的场地经营管理费和单位产品交易管理费来盈利的。由此得出, 在第i周期第n位批发商的利润和运营商的利润分别为:其中, 是批发商每次采购产品时的运输成本;是运营商的场地日常运营成本, 是一个固定值。综合以上公式可推导出批发商的利润, 它是一个关于的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在定义域内存在最大值。令其一介导数为零, 可以得出关于的等式。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理性的n位批发商必定会均分该等式, 由此可以得出均衡状态下每位批发商的最优采购量与批发价格的值分别为:进而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运营商在第i周期的利润为:由该公式可以看出, 这个等式表示的是一个利润关于的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其在定义域内可以取极大值。理智的运营商会在该极大值点取单位产品管理费的值, 从而使其获得的利润最大。以下是运营商对单位产品管理费的取值情况: (1) 当批发商完全不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时, 运营商无法知道批发商具体的采购价格;当批发商完全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时, 运营商总是知道采购价格的具体值。综合本文的假设 (3) 、假设 (4) 得出两种情形下的单位产品管理费分别为: (2) 当批发商部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时, 如果批发商的产品采购价格下降, 批发商不会向运营商传递这个信息, 运营商也就不知道具体的采购价格;如果产品的购买价格上涨, 批发商将完全传递这个信息, 运营商从而知道具体的购买价格。综合本文的假设 (4) 可以得出:当时, 且其概率;当时, 且其概率。2.3算例分析以销地批发市场中一种生鲜农产品为例, 来验证上文的实证分析。令单位价格为1000元, 单位数量为1000kg, 基本参数为N=100, n=4, a=200, b=45, =10, =0.25, =0.1, k=0.05, A=1.4, B=2.6, 可得完全不共享、完全共享、部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三种情形下, 计划期内批发商i的最优采购量和批发价格分别为:, ;, ;, 根据以上几个公式可以看出:在每个销售周期内, 随着批发商产品采购价格的增加, 其采购量会逐渐减少, 产品批发价格逐渐增加;但批发商完全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时采购量的减少幅度、批发价格的上升幅度始终小于批发商完全不共享或部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的情形。这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3结语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得到了如下的主要结论: (1) 随着批发商产品采购价格的增加, 批发商完全共享采购价格信息的情形下产品供应量的波动幅度小于批发商完全不共享或部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情形下对应的波动幅度。这表明当批发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时, 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需求, 决策最优的订单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上产品的供给, 防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放大了消费者需求信息, 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库存增加的现象。 (2) 随着批发商产品采购价格的增加, 批发商完全共享采购价格信息的情形下产品批发价格的波动幅度小于批发商完全不共享或部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情形下对应的波动幅度。这表明批发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的行为, 有稳定市场上生鲜农产品价格的功效, 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综合以上的讨论, 可以得出信息共享不仅能够降低整条供应链的生产成本、降低库存, 还能够平抑物价等, 能够为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信息共享能促使供应链健康、有效地运作,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2]刘永胜.供应链协调理论与方法[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中秋晚会下一篇: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