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通信

2024-10-09

电厂通信(通用7篇)

电厂通信 篇1

我厂通信主设备大部分基本接近设计寿命周期, 因此设备的故障率逐年攀升, 运行维护压力逐渐加大, 尤其在实行招标采购后, 原有设备厂家售后跟踪、技术支持、服务热情明显不如以前, 这就对我们的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有过硬的维护技能, 二是要对设备运行状况、安全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通信网安全的相关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1 通信网安全风险概述

通信设备从大的方面分类, 有六大类, 分别是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电源设备、终端设备、会议设备和其它设备。

2 运行管理的安全风险

设备检修:定期检测, 对外报批, 厂内走流程, 台账和报告要完备。

通信测试设备:配备必要的测试仪表, 按规定校验, 确保完好、准确。

备品备件:做好备品备件的配备和管理工作, 做有力的抢修检修保证。

设备消缺:消缺应及时, 否则即便是发现了安全风险, 但不及时处理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

技术资料:机房内应有供电原理图、通信系统图、设备说明书、配线图、定期测试资料、仪器仪表的说明书、运行日志、备品备件等。

管理规程:具备上级业务部门、厂部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 以及近期科信部转发的国网有关规程。

3 通信系统安全性分析

3.1 传输设备安全性分析

目前电力通信网实现了“主干通道光纤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的总体目标, 物理传输媒介从微波向光缆, 技术体制从异步数字体系 (PDH) 向同步数字体系 (SDH) 的跨越。

承载业务按功能分主要有:自动化业务 (调度自动化等) 、保护业务 (故障录波、安稳、雷电监测、继电保护等) 、话音业务 (调度数据、调度电话、行政、会议电话) 、视频业务 (会议电视系统及自动监控系统) 及管理信息业务 (人财物、OA等)

业务网络提供:

(1) 窄带语音、低速数据业务:由PCM提供, PCM系统基于64K提供POTS、2/4WE&M、V.35、V.24、V.11、ISDN等业务接口, 对传输网络的接口需求主要是E1。由传统的SDH网络承载。

(2) 宽带数据、多媒体业务:由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IP网络提供, 电力通信的新业务多属于此类。接口需求:FE/GE、POS、STM-N。承载在SDH网络或MSTP网络上, MSTP可同时承载PCM和IP网络。

(3) 视频业务:由会议系统提供。接口需求E1或FE。

调度数据网:是指各级电力调度专用广域数据网络、电力生产专用拨号网络等, 是电力生产实时信息传输的网络, 是电力指挥安全生产和调度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传输的主要信息是电力调度实时数据、生产管理数据、通信监测数据等。

调度数据网单位带宽的业务种类:保护故障录波信息、调度自动化系统。

综合数据网:是个综合电力数据传输网络, 用于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等。

单位带宽的业务种类: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统计报表系统、视频监控、视频点播、信息系统应用 (ERP) 、协同办公系统等。

保护通道:保护装置直接通过光纤连接。

传输环节较少, 系统构成简单, 光芯利用率太低, 可靠性依赖于站点间的直通光缆, 开临双回线失灵远跳保护设计为专用保护方式, 现为复用方式。

复用通道方式:如图所示, 保护装置在保护室, 数字传输设备在通信机房, 另外通信机房还有通信接口装置用来连接保护装置和传输设备。保护装置和通信接口之间光连接, 通信接口和传输设备之间电连接, 用同轴电缆。传输设备采用PDH或SDH设备。中间环节多, 可靠性高, 具有自愈切换功能。

厂内传输现状:

电信公网:光纤通信, 市话、长话, 专网补充。

电力专网:光纤通信主用, 微波通信备用, 双光路。

前后方联网: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互为备用, HDSL+铜缆。

前方右岸联网:HDSL+铜缆、4WE/M。

影响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元器件老化严重, 接近或超过电子产品设计寿命周期, 设备运行不稳定性显著增加。SDH的光口、2M口、控制板和交换板;PCM的业务接口板、网关和控制板易坏。

前后方微波设备厂家转产找不到, 硬件故障时将无法维修, 导致该通道彻底报废。光端机系十二年前产品, 对新电路板不支持, 没有进行过软硬件升级, 一旦出问题, 维修也是不容乐观。

通信网结构:线状, 不成环。提高成环率。

前后方微波受南山无源站地基影响较大, 方位角一旦偏移, 通道中断, 在汛期须加强对无源站、室外终端等的巡回检查。光缆运行时间较长, 老化严重, 纤芯损坏增多, 光板双光路 (前后方) 无缝切换没有做过试验, 可靠性有待验证, 18芯和36芯光缆有问题纤芯较多, 尾纤和光适配器端面污染导致的光通道故障较多, 自然力破坏较多。

光通信仪器仪表使用欠缺, 不能有效借助先进的仪器仪表快速定位故障。

维护人员对信号流程、传输故障定位、信令系统、同步系统、定时系统等了解掌握不够, 复杂的通道故障处理没有思路。

光通信备品备件是否规范放置?完好率如何?更换后的软件版本与运行版本是否一致?须未雨绸缪, 心中有数。

3.2 交换设备安全性分析

总机类型:

行政总机:办公楼H20-20 LH1920、柘林基地H20-20IXP-2000。

调度交换机:H20-20 MAP896。

元器件老化严重, 接近或超过电子产品设计寿命周期, 设备运行不稳定性显著增加。

旧设备的电路板厂家不再生产, 新型电路板原设备不支持, 旧电路板维修后其稳定性没有保障, 旧病未出又添新疾。备品备件有的有, 有的没有。

厂家技术服务不到位。如办公楼H20-20 LH1920机, 系统不能REBOOT, 否则对外中继会全部中断, 在目前已不能去更改交换机核心数据。

维护人员技能尚停留在初级或中级阶段, 一般的数据库维护基本可以, 但装系统、硬件维修等方面严重欠缺, 技术性工匠欠缺, 普通的硬件维修无法胜任, 甚至于简单的电路元器件焊接掌握的人现在已经不多, 停留在硬件替换水平上。

设备运行状况不熟, 哪些板件是核心板件, 哪些易出问题, 心中没底, 设备基本参数、配置等掌握不彻底, 对于冗余、备份、1+1、N-1、双路由等提高设备及通道安全性的概念分得不是很清楚。

3.3 电源设备安全性分析

3.3.1 直流设备

共有6套-48伏通信直流电源设备 (含蓄电池) , 分布于前方、右岸和九江基地, 高频开关电源购置于2005年前后, 运行较为稳定, 蓄电池年初更换了2组, 整体工况不是很好。

影响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右岸交流电源稳定性差, 电源质量不良, 对整流模块冲击大, 加装的交流稳压电源不稳定, 维护人员去机房少, 不容易发现电源问题。近期更换。

前方双路交流供电电缆运行时间长, 中间有接续点, 停电后送电, 存在绝缘上不去现象, 电缆老化严重, 已经购置新的电缆, 等待厂部协调更换, 更换前仍有较大隐患。

前方三相供电中线电压漂移较大, 对整流模块冲击大, 也是造成模块损坏的主要原因, 须加强监测, 并做好负荷调整, 做到三相平衡, 保证小于5伏。

负载没有同时接入两套电源, 可靠性低, 无“1+1”。

蓄电池六年左右即出现单体容量下降现象, 而且蓄电池组的容量决定于单节电池的最低容量, 严重时只能整组更换。维护中存在为测量而测量, 没有对测试数据做定性分析, 测试间隔偏长。容量核对性试验过程中存在将蓄电池放光的不安全现象。新的2年1充, 6年以后1年1充。

整流模块内灰尘较大, 除尘不及时, 大功率元器件散热不良, 存在过热损坏现象。

电源操作中存在屏后不带安全帽、蓄电池端子部位扳手不绝缘处理、拔插蓄电池熔断器用力不均等, 易造成触电、短路、损坏等故障。

3.3.2 交流设备

前方包括智能交流配电屏、电热配电屏、微波和载波机房交直流分配屏;后方、九江基地和右岸无单一交流配电屏, 交直流分配与整流模块集成在一个屏上。

智能屏在控制板更换后, 原修改数据丢失, 加载 (修改) 的为缺省数据, 输入电压范围小, 当电压波动时, 会引起双路交流接触器频繁切换, 易误判为接触器、继电器等故障。

两路交流输入 (地下、坝后) 中线存在接触不良、中断现象, 存在带不起负载、单相电压过高等异常情况, 发现不及时或处置不当, 易造成模块损坏、设备烧毁等故障。

负载不平衡, 导致中线有电流, 中线对地电压过大, 会对整流模块有冲击, 当N-E电压大于5伏时, 会烧毁模块。

分路输出额定电流要大于负载电流, 负载会导致分路开关过热、损坏。

交流输入为下接线方式, 屏内工作时, 须戴安全帽, 谨防触电。

地下、坝后供电电缆老化, 厂部协调更换。

右岸电源非双路交流输入, 可靠性低。

3.4 终端设备安全性分析

影响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防汛单机、调度单机及重点生产部门的电话, 单机出问题时易影响生产指挥, 加强重点部位单机的巡回检查。

MODEM、DCA等出现问题时影响远维、数据传输等, 但不会造成大的后果。

调度台按键失灵、进水、灰尘、死机、不加载、数据线断线等因素均可致调度台失效。

3.5 会议设备安全性分析

会场有两处, 分别在办公楼二楼和前方1#楼四楼会议室, 各有会议系统两套, 分别是标清系统和高清系统, 两套系统并行使用, 高清系统5月份调试完毕尚未使用。

影响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对标清和高清传输机制不了解, 仅限于调试层次。设备环节掌握得不熟练, 硬件出问题时不能马上定位, 影响重要会议的召开。

通道组织图细节不细, 光纤标识不清, 通道检修时找不到光纤, 设备没有电气连接图, 仅限于个别人掌握, 换人连接或

设备重新安装时, 不会连接, 对于常见的音频、视频端子、转接线、电气标准不熟悉。

维护不当造成投影器材损坏, 调试人员会议结束时急于离开会场, 投影仪等带有降温风扇的设备, 其风扇尚未停转, 关断电源, 造成会议设备过热损坏。

维护职责不清, 维护界面不清楚, 存在和办公室维护人员推诿扯皮现象, 双方推卸责任, 影响重要会议的召开。

会议电视所用设备较多, 中间环节多,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 通道肯定不通, 尾纤、光适配器、光猫稳压电源等等, 出现小问题时, 如果不及时找到原因, 会影响通道。

3.6 其它设备安全性分析

包括调度录音系统、光通信网管系统、总机维护终端、ODF架、通讯电缆沟及生产应急广播系统等。

影响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录音系统为长期运行设备, 对于运转部件如硬盘、CPU风扇、机箱风扇、电源风扇等做好检查和除尘工作。对于备用录音设备定期加电运行, 电子产品只有放坏的没有用坏的, 通过加电可以驱潮、检测运行是否正常等。

网管系统注意对设置数据的备份, 因为该机运行已经达12年之久, 主机稳定性下降, 须将有关数据做硬件备份、记录到台账上。

总机维护终端最怕烧串口, 尤其在XCPU上不能带电从串口插拔终端, 应加装光电隔离器, 确保烧口。

ODF架上进行尾纤调度、插拔等需注意对尾纤端面、适配器的污染, 光缆固定时弯曲半径不能过小, 符合工程规定。

电缆沟在汛期应加强巡回检查, 防止积水浸泡沟内电缆, 造成绝缘下降或出现问题。

应急广播系统点多面广, 要按规定做好加电检查维护工作。尤其是声光警号一体机容易损坏, 加之串联连接, 不易查找损坏点。

摘要:电力通信网安全性评价主要是从通信结构配置、运行维护管理、运行指标、通信电源系统、通信站防雷和专业管理等方面来衡量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评价项目涉及了目前电力通信安全运行的主要关键方面, 对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项目划分的细致全面, 但关于通信电路、设备等技术性安全方面的评价项目或指标制定的较为粗略, 文章就电厂通信安全性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网,通信系统安全

电厂通信 篇2

2011年6月8日, 吉林白山发电厂智能办组织集控中心行政交换机相关技术专题培训, 该厂集控中心行政交换机将采用先进的软交换+GPON技术。软交换+GPON的联合应用是近几年新兴事物, 技术先进, 应用前景广阔。和传统交换相比较, 软交换能够通过一条光纤直接到用户桌面, 可实现语音电话、可视电话、TV视频、网络连接等功能, 具有通信带宽高, 传输能力强, 业务承载能力大, 后续拓展方便等优点。软交换仅用一根光纤布线, 没有传统交换方式的大量常规电路布线, 具有体积小, 接头数量少, 系统结构简单, 故障率低, 运行可靠性高的优点。吉林集控中心办公区楼正在建设, 在办公楼建设阶段采用软交换技术, 可以随办公楼施工同步敷设光纤线路, 安装调试设备, 具有施工方便, 节约投资等优点, 简单易行。

白山厂集控中心通信系统建设作为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 行政交换机采用软交换的方案, 技术先进, 综合业务能力强, 能够为智能化水电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电厂通信 篇3

近几年, 宁夏地区光伏、风电发展迅猛, 截止2015 年7 月, 宁夏电网全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约达800 千瓦, 同比增长52%, 相应的通信设备已增长约250 台, 同比增长32%。面对新能源发电亟需并网的迫切需求,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将是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是电网系统中的基础环节, 它是确保宁夏中调至各新能源厂站各类信号有效传输的通信基础平台, 也是通信系统运维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2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目前宁夏电网每年约有30 座新能源电厂需要并网, 大约98%以上新能源电厂采用G.652 标准光缆单支线方式接入宁夏电力通信网, 配置622M马可尼光端机。面对越来越多新能源电厂的接入需求, 如何规范、科学、高效地完成其通信业务的接入, 将是电力通信运维及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通信设备资产归属不同、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部分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在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及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电厂通信业务的安全可靠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现阶段虽然已制定了光伏、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1], 但对于其通信系统的并网要求还不够具体, 未对并网电厂通信设备的光缆接入方式、通信设备配置等进行明确要求, 这导致大部分新能源电厂单支线接入升压站或变电站, 一旦接入光缆中断, 将会造成所接新能源电厂通信业务全部中断[2]。

(2) 缺乏设计方案审查机制。目前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设计并未经过主网通信运维级管理人员审查, 这将导致部分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在设计上不能紧密贴合骨干通信网的实际情况, 存在设备配置不合理、光缆型号不当、接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3) 缺乏验收机制。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由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施工, 施工完成后并未经过主网通信运维级管理人员验收, 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光缆铺设方式不当、光缆溶解质量差、施工工艺较差等问题。

(4) 缺乏相应的设备并网检测机制。目前大部分并网通信设备仅能提供出厂合格证, 由于运维单位技术力量有限, 不能对其设备性能及安全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测, 这将会影响主网侧通信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5) 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运维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新能源电厂缺乏相应的通信系统运维人员, 对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运维力量薄弱, 而主网通信系统运维人员配置有限, 运维压力较大。

3 对策与建议

在对宁夏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可知:若想加强宁夏新能源电厂通信并网的管理, 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应该从通信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相关管理环节入手, 加强各环节的审查力度和有效沟通,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并网标准, 才能有效提升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 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并网电厂通信系统的具体要求, 对其接入方式、光缆及设备配置要求进行整体要求, 减少对骨干通信网的影响, 确保所并网通信系统与骨干通信网的兼容性和融合性。

(2) 加强对入网设备的检测。可以通过建立通信设备检测实验室或利用第三方检测的方法, 建立相应的检测审核机制, 对所入网设备的性能及安全可靠性进行全面检测, 避免其对骨干通信网造成安全隐患。

(3) 加强设计审查、工程验收力度, 确保主网侧通信系统运维和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所并网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的情况, 及时发现隐患, 将隐患治理关口前移, 确保其“零缺陷”投运。

(4) 加强对通信网络的补强和优化。针对部分接入量较大的升压站, 应尽快补强链接光缆, 丰富光缆路由, 加强通信系统抗N-1 能力, 避免因单个站点通信设备故障而导致大量新能源电厂通信业务中断的现象发生。

(5) 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养, 提高运维效率。建立相应的联络和培训机制, 加强对新能源电厂运维人员通信技能的培训, 提高其对通信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精益化运维水平。

4 结束语

为有效确保新能源电厂保护、自动化、调度电话等相关电力通信业务的可靠传输, 提升整个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 应需进一步细化对新能源电厂并网时通信系统的具体要求, 加强对通信系统设计的审查力度, 丰富对通信设备的检测手段, 强化对通信系统施工的验收力度, 加大对通信运维人员的培养, 提高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精益化运维水平。

参考文献

[1]GB/T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S].2012.

电厂通信 篇4

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1956年开工建设, 1958年6月14日, 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几代人近60年呕心沥血的艰苦创业, 历经七期建设, 截至2015年5月, 总装机容量1 860 MW。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大, 电力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通信系统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作为通信设备动力来源的通信电源, 必须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这样才能保证通信设备的供电要求, 为电力生产提供高效稳定的信息传输。因此, 建设安全、稳定、合理、可靠的通信电源系统, 不断进行完善, 精心维护设备是通信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责任。

通信电源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1.组成

通信主机设备可概括地分为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和直流供电的通信设备两大类, 通信电源也有交流不间断供电、直流不间断供电两大系统, 两个系统的不间断供电, 是靠蓄电池储备的能源来保证的。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包括由交流整流为直流, 再由直流逆变为交流两个环节的转变, 这将影响系统的效率及可靠性, 并且交流不间断系统技术相对复杂, 这是通信设备及供电电源以直流不间断供电为主的原因。

2.基本要求

(1) 供电可靠性

电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是确保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 这就要求, 通信电源系统在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供电不中断。交流供电应采用交流不间断系统, 直流应采用整流器与电池并联浮充供电方式, 还必须提高各种通信电源设备的可靠性。通信电源的可靠性一般用不可用度指标来衡量, 是指因电源系统故障引起的由该电源系统供电的通信系统全部阻断的时间与阻断时间和正常供电时间之和的比。

(2) 供电质量

(1) 交流电源质量

交流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是标志电能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通信设备电源输入端子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10%~+5%, 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4%~+4%。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其它指标符合有关规定。

(2) 直流电源质量

目前通信设备需用的直流基础电源趋于简化为-48 V一种, 通信电源的电压和杂音是标志电能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通信机房每个机架直流电源输入端子处的电压为-48 V, 电源电压变动范围为-57 V~-40 V, 电话衡重杂音应小于2 MV。

太原第二热电厂通信电源系统演变

(1) 1993年四期扩建前, 通信电源系统比较松散, 行政交换机的工作电压为60 V, 由两台整流器作主、备工作电源;生产调度交换机工作电压为48 V、24 V、6 V等, 由数台不同电压等级的整流器作为主备工作电源通过自动控制装置给设备供电;两路交流来电与一路逆变器输出备用电源, 三路流电源经自动控制装置, 输出一路作为上述整流器设备的交流输入。正常工作时, 选两路交流中的一路作为交流输入, 当两路交流都失去时, 带重合闸的逆变器启动, 输出的交流供上述电源设备工作, 逆变器的直流输入是厂用直流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通信系统没有专用的蓄电池, 逆变器的工作受厂直流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见图1。

(2) 1993年四期扩建时, 通信电源设备全部更新。主要通信电源设备是邮电部武汉通信电源厂生产 (包括DZY0248/200整流器2台、DPJN-380/100交流屏、DPZ08-48/200直流屏) , 逆变器是江苏靖江变流设备厂生产的GNQIC设备, 蓄电池是重庆蓄电池总厂生产的GF500固定式铅酸蓄电池, 由这些电源设备组成通信设备供电系统。系统由两路不同来源的交流, 自动或人工选择一路作为工作电源。存在的问题是:虽然设置了两套整流器, 两路交流输入, 但是设备的交流输入是两路自动切换后的一路, 如果切换装置发生问题, 两套整流器都不能工作。直流屏只有一段, 存在上述类似问题。见图2。

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中, 可控硅整流器的控制特别繁琐、复杂, 各项参数的调整大量使用电位器, 接触不良, 调整不连续, 增加了设备隐患, 后期有的器件老化, 工作不可靠, 电路板修理频繁, 备品备件比较困难;截止到2000年, 蓄电池运行7年, 容量、性能下降。综合系统和设备存在的问题, 我们向厂部申请对通信电源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厂部向山西省电力公司提出技改申请。

(3) 2002年, 山西省电力公司批准了通信电源技术改造申请。我厂将整流器更换为保定中汇电气公司组屏高频开关整流设备, 蓄电池更换为番禺恒达蓄电池厂生产的阀控铅酸蓄电池, 以适应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在通信电源系统的方式制定上, 一般的高频开关电源是模块化结构, 采用一套电源系统、电源模块冗余配置达到通信电源的安全可靠是普遍的做法。根据设备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我们配置两套直流电源系统、双段母线方式, 两套系统之间加母联开关, 两组蓄电池分别浮充在不同的母线上, 每套电源两路交流输入, 二者自动切换, 克服两路电源切换后供给两台整流器, 切换装置发生问题, 两套设备都受影响的弊病, 双段母线方式, 便于直流屏的检修和维护。

系统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 有些方面仍需要改进:

a.两路交流电源没有设置分配柜, 两台整流柜、一台配电柜的两路电源输入线在配电柜后的端子上复接, 检修维护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b.机械仪表量程偏大, 不适合使用, 精度不高。

c.告警电路工作电源为交流电源, 交流断电后, 电路不能工作,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d.逆变器无直流输入时, 无交流输出;设备接地线接地后不能正常切换。

e.交流来电部分导体裸露, 存在安全隐患;其它裸露部分同时需要处理。

f.交流配电屏上没有三相电源输出。

g.监控器测量的负载电流、蓄电池电流、整流器电流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对, 不符合整流器输出电流=负载电流+蓄电池电流。

我厂对电源系统上述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新配备一台交流分配柜, 完成将两路交流来电分配到每个需要380 V电源的设备上, 每个屏上都有两路自动切换装置, 这样切换电路出现故障, 只影响一个屏的工作, 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把屏上的指示仪表全部更换为数字仪表;把告警装置的工作电源改为直流电源;逆变器问题请厂家解决;其它问题也一一处理。监控器电流指示问题, 我们经分析后检查了取样信号线路, 结果准确无误, 最后认定是监控器故障。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是澳大利亚生产的, 由于生产厂家退出中国市场, 电源模块损坏后, 一直得不到解决, 监控器的损坏, 导致开关电源模块、监控器必须更换。我厂对通信电源又一次进行了改造。

(4) 2007年, 我们利用部分电源系统设备及屏体, 选择爱默生公司的模块、监控器, 对澳大利亚的产品进行更换, 重新制作模块支架及各种连接导线, 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5) 在设备运行期间, 由于通讯楼拆除, 整个通讯设备搬迁至综合楼, 两路通信交流电源的源点发生变化, 两路都取自综合楼箱变, 其中有一路从0#生活变来, 电源的等级、维护及故障响应时间都达不到要求, 实际运行中, 存在来电故障、检修频繁及故障响应速度慢。向有关领导反映后, 厂部批准从厂保安段引一路专用电源至通信电源设备。最终电源系统方式见图3。

(6) 工作原理

(1) 两路交流来电进入交流分配屏后, 分别供给交流负荷及逆变器屏、#1充电屏、#2充电屏。

(2) 两路交流来电进入交流配电屏 (逆变器屏) 后, 经过避雷器和自动切换后, 其中A相和直流48 V输入逆变器, 逆变器输出10路单相交流不间断电源;B相和C相输出10路单相交流普通电源。

(3) 两路交流来电进入#1充电屏, 经过自动切换整流后, 和#1蓄电池并联接至直流Ⅰ段母线。两路交流来电进入#2充电屏, 经过自动切换整流后, 和#2蓄电池并联接至直流Ⅱ段母线。两段母线各输出10路, 系统所有的直流负荷 (除蓄电池外) 基本都接在直流负荷屏上。Ⅰ段母线和Ⅱ段母线之间设母联开关, 当设备检修或故障时使用。

结论

通信电源系统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 是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掌握通信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运行规律, 总结通信电源运行维护中的经验, 汲取教训, 是通信设备维护人员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王家庆.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原理使用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侯振义, 夏峥.通信电源站原理及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厂通信 篇5

根据国家电监会关于电力系统二次防护的5号令的要求,通过配置单向隔离装置,将实时数据库(SIS系统)与辅助网络系统(水网、煤网、灰网)隔离。控制系统与接口机相连,数据只通过单向隔离装置指定端口单向通过数据接收工作站传送至实时数据库服务器。用户对实时数据的应用和分析访问实时数据库服务器,不对生产管理区造成安全威胁。基于此项安全要求,必须要有新的接口软件来代替原有的接口通讯模式(OPC方式),即:数据发送采用UDP协议,辅网系统接口将获取或接收的控制系统原始数据发送到指定的地址和端口,实时数据库系统接口需要接收UDP数据包并解析即可获得标签点的实际数据,如图1所示。

2 Winsock网络通信控件

Winsock控件提供了访问TCP和UDP网络服务非常简便的途径,只通过设置Winsock控件的属性并调用其方法,就可直接连接到一台远程计算机进行,并可实现双向数据交换。

WinSock主要支持两种类型的套接字:(1)流式套接字(Stream Socket)也称面向连接方式,该方式对应的是TCP协议,其传输特点是通信可靠性高,可以保证数据流的传输是可靠的、有序的、无重复的,可提供双向的数据流,数据被看作字节流,无长度限制。(2)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 Socket)又称无连接方式,对应的是UDP协议,这种方式不提供数据传输的正确性、有序性和无重复性。因为它支持面向记录的数据流,因此传输的数据可能丢失和重复,并且接收顺序混乱,报文长度是有限的。本系统选用数据报套接字方式。

3 辅助网络系统接口

本系统采用GE公司的iFix4.0作为辅助网络系统监控软件,iFix4.0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功能强大的特点,尤其是iFix数据访问开发工具包(iFix DataBase Access Toolkit),该工具包允许应用程序编程人员访问iFix的实时和历史数据,该工具包主要包括了实时数据访问接口EDA,历史数据访问接口HDA。开发工具包中所提供的编程接口函数,是针对于Visual Basic语言所开发。

4 UDP方式发送协议简介

UDP方式发送协议简介如表1所示。

5 通讯软件具体实现

(1)在创建的VB应用程序项目中应该首先添加2个模块(Module)

这2个模块都是由iFix数据访问开发工具包提供的,其中一个模块是用于EDA编程接口使用的vdba.bas,另外一个模块是用于HDA编程接口使用的fixtools.bas,在vdba.bas模块中主要是基于VB格式的EDA接口函数、数据结构、常数的声明,而在fixtools.bas模块中主要是实现对fixtools.dll动态链接库的声明,基于VB格式的HDA接口函数、数据结构、常数的声明,此外还提供了其他函数声明,如iFix软件的安装路径,iFix是否正在运行。在添加了编程接口的声明模块后,就可以在VB应用程序中调用这些函数了。

(2)执行VB工具栏“工程/部件”命令,将Winsock控件添加到工程中,并命名为“UDP”

程序采用UDP协议进行通信,其主要属性设定如下:

With UDP UDP协议参数设置

.Protocol=sckUDPProtocol采用UDP协议

.RemoteHost=IP_REMOTE远程计算机IP

.RemotePort=PORT_REMOTE远程计算机端口

.LocalPort=PORT_LOCAL本地端口号

.Bind PORT_LOCAL,IP_LOCAL绑定本地端口、IP地址End With

UDP协议设定完后,判断iFix软件是否运行及从配置文件中读出iFix数据库中的数据点的标签名,并把所有标签名按顺序存在(TagName)数组中。初始化工作完成。

(3)创建读取开关量数据函数

G=eda_define_group(1,0)

根据读取的iFix标签名(DI_TagName)数组,定义读取的一组标签的实时值“A_CV”

For i=0 To DI_TagName-1

DI(i)=eda_define_ntf(G,"FIX",

DI_dataname(i),"A_CV",0)

DI_datavalue(i)=0

Next i

Call eda_lookup(G)

Call eda_wait(G)

Call eda_read(G)

Call eda_wait(G)

For i=0 To DI_TagName-1

将读取到的每个标签的实时数据读出赋值给变量

eda_err=eda_get_ascii(G,

DI_TH(i),Value,79)

DI_datavalue(i)=Trim(Format(Value,""))

Next i

Call eda_delete_group(G)

将Timer控件添加到工程中,在属性中设置3000ms循环执行。

(4)创建发送开关量数据函数

Private Sub DI_send()

……

Dim DI_send()As Byte

ReDim DI_send(LenB(DI_senddata(i)))

CopyMemory DI_b(0),DI_senddata(i),LenB

(DI_senddata(i))

……

UDP.SendData DI_send

……

End Sub

(5)创建读取模拟量数据函数

Private Sub AI_read_IFIX()

G=eda_define_group(1,0)

根据读取的iFix标签名(AI_TagName)数组,定义读取的一组标签的实时值“F_CV”

For i=0 To AI_TagName-1

AI_TH(i)=eda_define_ntf(G,"FIX",AI_tagname

(i),"F_CV",0)

AI_datavalue(i)=0

Next i

Call eda_lookup(G)

Call eda_wait(G)

Call eda_read(G)

Call eda_wait(G)

For i=0 To AI_TagName-1

将读取到的每个标签的实时数据读出赋值给变量

eda_err=eda_get_float(G,AI_TH(i),fvalue)

AI_datavalue(i)=Format(FVALUE,"####0.00")

Next i

Call eda_delete_group(G)

End Sub

(6)创建发送模拟量数据函数

Private Sub AI_send()

……

Dim AI_send()As Byte

ReDim AI_send(LenB(AI_senddata(i)))

CopyMemory AI_send(0),AI_senddata(i),LenB(AI_senddata(i))

……

UDP.SendData AI_send

……

End Sub

(7)执行VB工具栏“工程/部件”命令,将Timer控件添加到工程中,并在属性设置中设置3000ms循环执行。编辑代码调用读取及发送程序。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读取模拟量数据并发送

AI_read_IFIX

AI_send

读取数字量数据并发送

DI_read_IFIX

DI_send

End Sub

系统参数画面如图2所示。

6 结束语

采用Winsock控件实现的UDP发送数据程序,已成功应用于某电厂辅助网络系统中,程序简单稳定,很容易实现辅助网络系统向SIS系统发送实时数据的功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掌握并灵活应用iFix软件的EDA,HDA编程接口,我们就可以用VB6.0语言开发出符合不同SIS系统的应用程序。本文的论述对解决这类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GE.iFix Database Access Toolkit Help.

电厂通信 篇6

1 广播式通信在燃机电厂SIS中的应用

燃机电厂SIS的广播式通信是工作在以广播信道为主要数据传输通道、生产用屏蔽双绞线为主要传输介质的环境中, 为SIS实现其在电力生产中的各项基本功能, 从而使得燃机电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 燃机电厂SIS中整合了适应燃机电厂工作、生产所需要的功能应用模块, 借助广播式通信帮助生产工作人员及早地发现机组设备的异常情况, 配合检修工作人员及时解决和消除机组设备的缺陷, 在生产及检修过程中协助安全监察人员对机组进行监督检查, 指导非生产部门人员对电厂生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广播式通信是以太网拓扑网络结构中常见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采用广播的方式将数据向信道中的所有用户进行数据广播, 在信道上的用户会按照自己对数据的需求对信道中广播的数据自觉地进行过滤, 接受满足自己需求的数据, 忽略对自己无用的数据。对于这种广播式的通信, 它没有固定的收信端, 在信道上的任何用户既可以作为发信端向信道发送数据, 同时它又可以作为收信端接收信道中传输的数据, 也正是因为广播式通信存在这样的灵活性, 在网络的搭建和信道的选择上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深圳某燃机电厂SIS的广播式通信中, 采用“双核心交换机”交替工作方式来构建双总线型SIS网络 (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燃机电厂SIS广播式通信先将现场设备的MPS (MultiProcess control System, 多功能过程控制系统) 数据通过光纤接入对应的MPS接口机, 经由单向物理隔离网闸进入双总线型SIS广播式信道, 然后借助“核心交换机”组将下层SIS网络数据转发至上层SIS功能处理网络。上层SIS网络的各功能单元根据顶层MIS网络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以广播方式向顶层MIS网络用户进行反馈。在这种双总线型的SIS网络中, 上层网络和下层网络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 它们在各自层面上的网络中同时进行着数据的广播通信而彼此间互不影响, 基本不会因为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协议检测到网络处于忙状态而停止或中断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工作。

就图1所示拓扑结构的通信过程而言, 假设位于MIS层的“生产经营部”用户向SIS发出需要查看当前#2机组的运行情况的指令, 此时SIS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将“生产经营部”用户利用MIS网络和SIS防火墙之间的光纤信道借助工业用屏蔽双绞线信道送入SIS上层网络的指令, 通过广播方式通知给SIS上层网络中的管理服务器。SIS的管理服务器在接收指令后, 对网络内各成员的职能分配表记录进行检索, 发现并确认此指令是需要实时/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转发服务器协同工作来完成的实时显示浏览的功能, 于是管理服务器就将检索确认的信息从其对应的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应用层向物理层下的广播信道 (这里指SIS的上层网络广播信道) 逐级传输, 数据每传输一层, OSI/RM都会将传输到这层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向下一级进行传输。直到数据传输到物理层下的广播信道进行广播时, 我们发现管理服务器在应用层发出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添加了许多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的标识, 如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 、循环冗余检验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复用 (Multiplexing) 等。

这些携带了安全标识的数据信息在广播信道广播过程中, “承包商”用户误认为是自己的数据进行了接收, 数据便从“承包商”用户的OSI/RM物理层开始向应用层逐层对数据标识进行解析。由于SIS的数据转发服务器希望将处理完的数据对“生产管理部”用户进行反馈, 在传输过程中OSI/RM对数据进行标识时已经将目标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写进了要传输数据的标识中, 故在“承包商”用户对数据进行解析时就会因为解析内容与编码内容不一致而发生错误, 从而导致数据无法向OSI/RM的上一层继续传输, 但“承包商”用户的接收端不能因为接收了错误的数据而一直将该数据保留在OSI/RM的处理层级之中, 所以OSI/RM会在确认数据发生错误后间隔一段时间便自动将此错误数据清空并为其解析新数据留出空间。而广播信道中被“承包商”用户错误接收的那段来自转发服务器的数据直至被“生产管理部”用户的接收端口接收并在其OSI/RM中进行了正确的解析, SIS所做的工作才算完成。

2 广播式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方案

为了使广播式通信在燃机电厂SIS中应用得更顺畅, 以上的设计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假设SIS上层网络和各用户、服务器均处于正常状态, 现由于网络中的各用户、服务器使用不同的数据传输频率使收发数据出现数据的丢包的现象。其次, 燃机电厂SIS网络是由上、下两层广播式以太网络构成, 两层之间通过交替工作的核心交换机负责数据的转发。假设上、下两层网络同时向网络发送需要核心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的服务, 并且此时数据的转发是由同一台核心交换机完成的, 这就使得该核心交换机因数据量大而出现工作缓慢或信道拥堵等情况, 与此同时, 另一台核心交换机在接收信道中传输满足自己条件的数据到来之前始终处于等待状态。最后, 假设“生产管理部”用户将指令发送到SIS网络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生产管理部”用户指令数据在广播信道传输过程中受到了干扰, 导致SIS处理完这些数据在对“生产管理部”用户反馈时用户端报错或是在信息反馈至MIS网络后因为没有用户对此数据进行接收出现数据的流失。

针对上述的问题, 可以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对系统进行优化:第一, 就数据丢包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 核心交换机用作数据的转发, 其频率是可以忽略的, 而发信端、收信端的频率均默认设置为50Hz, 此时数据在信道中传输时却出现了丢包的情况。若在不改变发信端频率的前提下将收信端频率设置为60Hz或70Hz, 使用高频率的接收器接收来自低频率发射器的数据, 一方面能保障其接收数据的完整, 另一方面由于发信端的发射器是以单工方式向广播信道发送数据, 而接收器所处的信道采用的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 使用高频率接收器接收低频率发射器发送数据, 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使接收器也能有充足的余量去处理信道上的突发事件。第二, 对于核心交换机交替工作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核心交换机的工作方式改为一主一备, 使两台核心交换机能自动根据信道传输的数据量及主核心交换机的工作状态进行主备切换以达到工作的最佳状态;或者可以借助SIS的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位置测定系统) 接口机功能, 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来对整个SIS进行详细的检查处理。第三, 信道噪音干扰问题。若此问题在运行初期未出现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出现此问题, 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或是由于老鼠、蟑螂等小动物破坏了通信介质的表皮使通信介质抗干扰能力减弱, 最直接最快捷的办法就是逐级更换SIS的通信介质。若此问题在系统投运之初就存在, 说明SIS当前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噪音干扰源, 可考虑为SIS信道及SIS设备增设干扰滤波器或是干扰屏蔽器, 以保证SIS有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原有系统的优化发现, 设置合理的频率、主备自动切换的核心交换机和SIS安静工作环境对于提高SIS工作效率有着明显的效果, 不但加速了SIS的反应速度, 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量, 同时, 它在优化SIS的同时还为燃机电厂的工作、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广播式通信在燃机电厂SIS中应用的展望

综上所述, 广播式通信在燃机电厂SIS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有线通信方面。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3G网络的普遍使用、无线网络的全城覆盖以及移动信息化设备频繁地更新换代, 新一代的移动通信设备 (如IPhone、IPad) 正如同风暴一般席卷全球……有线通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SIS通信局限于有线通信网络的情况显然不行。利用目前SIS中的GPS接口设备及扩展功能模块将有线的SIS通信拓展至无线, 将应用面从目前的信息告警拓宽至远程管理, 使用户不需要通过使用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 通道回归公司服务器的方法实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能看到当前燃机电厂机组设备的运行情况。使广播通信不局限于文字、图片这种简单的告知服务, 而将其拓展成图文并茂并具有动态、实时、快捷等功能, 并能更好地为无线终端用户服务。这种功能的实现将成为目前广播式通信在燃机电厂SIS中应用的新课题, 实现这种功能将为燃机电厂的安全、经济提供更大的便利。

摘要:对燃机电厂SIS的广播式通信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 并提出改进的设想。首先, 介绍了广播式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及在燃机电厂SIS中的具体应用;然后, 针对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在文章的末尾, 作者提出了广播式通信在燃机电厂SIS应用中新的发展方向——移动办公。对移动办公的功能及表现形式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同时, 对广播式移动办公通信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关键词:SIS,广播式,电厂通信,信息监控

参考文献

[1]邓乐毅.《电厂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设计》[J].电力建设.2005.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电厂通信 篇7

电力的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离不开各种现代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手段, 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远方计量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信息实时系统等。众多的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大量数据、话音和图像业务信息需要电力通信专网来传输, 因此, 电力通信网运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单位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电力通信设备的种类已由单一的载波, 发展成为微波、光纤、程控、网络交换等多种类的设备。

随着电力企业化改革, 电力通信将面向社会开放, 创造电力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大部分电厂用户的通信设备是由多种设备节点连接组成, 各种设备虽然均带有网管, 但都相互独立, 互不兼容。这样的结果使得对通信网络的管理和描述只能是局部的、片面和繁杂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在各单个的网管系统之上建立统一的网管平台, 实现对用户所辖区域的通信网络和网络节点上的通信设备的统一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立电力通信综合管理系统的技术已成熟。

1 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技术特点及功能应用

沧东电厂通信机房建设在现场生产办公楼的1层, 部门办公室设在办公楼的4层, 并且在生活小区设通信机房1个, 由于地点分散, 为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沧东电厂通信网综合监测系统的应用为日常故障处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尤其对设备的维护做到了及时、稳定和便利。

1.1 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结构说明

沧东公司电力通信网控中心站设置在厂内通信机房内, 由1台数据处理工作站 (研华工控机) 完成通信监测系统所有功能, 整个系统的程序运行、数据运行和处理全部在工控机上完成, 并将数据存储在工控机上, 维护管理工作可直接在数据处理工作站上进行操作, 且配置操作员工作站放置在部门办公室内, 提高监控强度, 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各种需要接入的通信设备, 通过内置在数据处理工作站内的多串口卡与数据处理工作站相连。可进行规约转换的智能通信设备由数据处理工作站安装相应的规约转换软件进行转换处理, 不能规约转换的非智能通信设备告警信息和机房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数采单元 (DQU-K) 直接采集告警信号, 数据采集设备直接加装在所要采集设备上, 将采集到的各种变量通过多串口卡送到数据处理工作站处理。生活小区和生产区机房的通信设备运行监控数据通过网桥进行连接传输 (见图1) 。

通信监测系统还可接入视频监控系统, 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并且该系统具备故障告警短信触发功能, 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时, 第一时间内短信通知到设备专责人, 这就对解决设备故障和隐患减少了反应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对象化数据库与管理功能

通信网综合监测系统由南瑞集团通信系统分公司规划和开发, 采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基础, 它决定了系统的强大动态网络描述能力和其在管理、控制、分析通信网络方面的强大功能。

对象化的关系数据库, 基于神经网元理论。其本质简单地说就是以对象实体为基本元素, 通过对象实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组成数据库。

由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注重对象实体, 针对对象实体操作。它更善于描述网络, 尤其动态变化的网络, 而通信网正是这样的一个网络, 为网络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这样的工具及功能包括:

(1) 告警分析功能。在当前告警管理应用中, 网管系统提供告警组成的分析功能。通过对象及对象关系分析各种告警之间联系, 指出告警的原由, 告警产生的影响范围, 并分类处理。

(2) 告警定位功能。利用对象及对象关系组成的网元结构数据, 网管系统提供将各种告警信号定位到各个网元设备的维护单元及功能单元的功能。例如:告警信号定位到设备的物理板卡、逻辑端口。

(3) 同样在历史告警管理工具中, 网管系统提供设备告警综合分析功能, 综合分析告警的成因及告警连锁的组成, 并可按事件、时间等条件提出告警事件成因报告。

1.3 转换和接口协议

协议接口与规约破译转换是网管系统中数据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能否成功建立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监测系统的关键。因为我国电力系统内采用的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种类繁多, 有相当一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接口和协议是非标准化, 给综合接入这些系统带来很大难度。一旦不能成功接入, 那么也就不能对本单位的全部通信网络进行监测和描述, 这样的网管系统是不全面的。

针对各种智能设备与通信子系统, 需分别设立规约转换设备, 转换设备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不同协议转换;数据接入网管系统;数据缓存数据转发;数据过滤、选取网管系统关心的数据;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预处理:包括模拟量的归一化等;状态变位处理、数据编组数据映射等。

基于大量的设备和系统需要经过破译和转换后才能接入网管系统, 随之带来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接口, 它们有标准的和非标准的。对此针对沧东电厂通信网综合监测系统专门开发了开放式信息服务接口, 简称OMIP来统一这些接口, 以标准接口将信息接入网管系统, 也以标准接口提供用户的应用, 还可以对第三方开放及协议适配设备提供的一个标准应用信息服务接口。

1.4 实时监测功能

实时监测功能是指对电力通信网络系统、通信子系统、通信电路、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的监视、性能参数进行的监测、电源及环境设备进行的控制功能。

(1)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及协议转换方式采集各通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

(2) 显示故障告警, 使各种告警信息分级别处理;

(3) 记录故障发生、修复等相关信息, 统计发生告警故障的次数、类型、故障原因、地点、相应设备名等信息。

沧东电厂通信网设备由光传输设备、PCM、调度通信交换机、行政通信交换机、通信电源、线路保护通道等构成, 并且由于通信机房对周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对环境的实时监控也是很有必要的。

1.5 系统通信管理功能应用

1.5.1 故障管理

提供对通信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 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影响, 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基本功能。

1) 故障检测:通过故障探测及定时检测确定网络中各个环节设备上的异常情况;2) 故障修复:故障确认, 派工维修、修复确认、维修记录;3) 故障记录:提供所有与故障有关的数据, 包括故障数据、确认操作、派工操作、修复记录等, 都记录在案, 并传入数据库以备查询或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4) 通告:提供包括电子邮件、声音及严重警告屏的通告方法。

(2) 告警数据处理。

设置了实时数据库, 专门负责处理告警事件数据, 确保网管对告警事件的正确反映及实现用户设置的告警事件处理策略, 处理内容包括:1) 时间处理:短时间告警的处理及计次, 告警延时处理等;2) 过滤处理:根据用户指定及运行安排等条件过滤事件;3) 分类处理:根据网元对象的关系分类告警;4) 递推处理:根据网元对象组成关系告警事件递推。

1.5.2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是网管系统能够实施的一个重要功能, 网管系统能对全网及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 保证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性能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有:

(1) 系统基本功能。

性能监视:收集相关运行数据, 连续地追踪监视传输网的运行性能。具体可以分为:1) 对各种性能指标的定义, 确定各种性能指标的门限值;越限信息将触发网络事件告警;2) 性能数据的收集, 收集被管通信网络设备的的运行参数, 可连续地追踪、监视网络的运行性能, 支持以下性能数据的收集:设备电源电压;各种接口的收发功率电平;电路误码率;实时信号波形;交换机路由、中继利用率、呼损等;3) 性能数据的存储和恢复;4) 采用曲线、棒图、饼图、仪表盘等进行表示性能;5) 同一网络设备对象的指定性能参数应能自动的同时显示在一个窗口画面上;6) 系统应能对收集到的原始性能数据进行各种组合运算, 以表示各种不同单位的性能参数;7) 混合的参算数据应可包括收集到的各原始数据、各种对象成员的属性值, 其中包括用户定义的各种对象成员。

(2) 通信网监控网管系统性能数据处理功能。

参数组合运算;数制、单位的变换;参数关连运算;对象、属性赋值;参数越限处理;参数历史记录处理。

1.5.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支持和保证监测系统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功能, 是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和对运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为了实现有效的服务, 安全管理还必须对系统的用户给予合适的特别权和优先权机制。

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控制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及用户对通信系统设备的可操作范围;管理用户对系统中数据的操作权限及操作范围。

网管系统的安全体系是多层次的, 它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 商用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及综合网管系统本身提供安全管理, 各种共同作用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及对非法进入的抵抗。

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网管以各用户为基本安全管理单元, 用户的身份识别确定用户的合法性。

2 对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的展望

电力通信网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可以对电力通信网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使全网的故障信息能够及时上报,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电力通信服务质量, 同时对全网的通信资源进行了集中的管理, 将原来传统的人工管理改变为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 达到信息共享, 统一调度, 节省人力、物力, 提高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效率, 使电力通信网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 需要各电力单位尽快建设电力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 且中心站设在调度室内, 分站设在现场各通信机房内, 实现对电力线光传输设备、调度交换设备、PCM终端设备、通信电源、空调设备、机房环境等的远程监控管理, 这样各种通信设备所需的监控信息通过配置不同的机载单元或规约转换器接入监控系统, 使之能够完全达到无人值守。

目前, 根据各电力单位相继建立电力通信网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这就对未来能否实现全网监控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 更好的优化各单位通信资源, 实现监控信息共享, 是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发展的未来趋势。

3 结语

电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通信系统的支撑, 电力通信系统不仅仅是电力自动化、电力调度和指挥的中枢神经系统, 同时还是竞价上网、视频传输、经营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活动的主要通信平台。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 电力通信网的规模不断扩大, 通信网络日趋复杂。目前, 各电力通信网一般包括交换、传输和数据等多种专业设备, 传输设备中又是多种形式并存, 如载波、无线、模拟/数字微波和光缆等。目前这种多制式、多厂商设备共存的局面, 给电力通信网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随着新时期电力通信发展的趋势, 如何解决对通信设备的远程维护管理, 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使系统由局部管理变为全网管理, 由人工监控变为自动监控, 已成为当前通信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高强.电力通信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通信, 北京:2007 (3) .

[2]周建勇.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优化及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 北京:2007 (3) .

上一篇:联络员教育信息下一篇:政策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