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2024-08-29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精选12篇)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1

摘要: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蜂窝网络优化工作的意义以及相关内容做了简要介绍, 然后对具体的优化指标与优化流程进行了分析, 最后就网络覆盖、网络容量、话务均衡和干扰抑制等几方面具体的优化内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优化指标,优化流程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无线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与应用, 但是网络前期部署、用户数量增长、无线网络环境变化等情况都会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产生影响, 因而在移动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中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蜂窝网络的优化以实际系统性能和表现为基础, 以参数调整为主要手段, 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无线覆盖率, 更令人满意的无线信号强度和更优质的网络通话质量。

1 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内容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用户量大, 用户应用复杂多样, 无论是实际建站过程中还是在后期运营维护中都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 以提升网络的覆盖率, 调整网络资源配置, 解决因用户增加、环境变化或者网络故障等所带来的无线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等。

针对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使用相关测试设备对需要优化内容的参数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等方面, 具体如DT路测、性能统计、OMC信令跟踪以及CQT拨测等内容。根据优化时间和持续性还可以将网络优化划分为日常、中期以及长期三类。其中日常优化主要负责对网络中的断站现象、性能指标突发性恶化、系统非正常警告以及移动通信用户反馈等内容进行处理。中期优化主要是针对无法满足日常应用需求的性能指标或潜在的可能影响网络性能的问题进行优化或排除等。长期优化则是根据蜂窝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 在全网层面进行合理调整或优化。

2 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指标

对蜂窝网络进行优化其实就是对需要进行优化内容的相关参数进行数据采集与跟踪, 然后使用多种分析手段对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从中查找与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或可优化的参数, 进而通过修改与重新配置蜂窝网络的系统参数或相关功能软硬件模块参数等将蜂窝网络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的过程。

实际工作中, 可用于考察蜂窝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通话质量、接通率、掉话率、网络覆盖情况等。通话质量是用户在进行无线通话过程中的通话体验。接通率是指有应答的呼叫次数与总呼叫次数的比值。掉话率越低说明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越好。网络覆盖情况用于反映蜂窝网络的无线覆盖程度与可支持用户数。全网总话务量与每线话务量也是蜂窝网络中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通过优化将两者的关系调整到平衡状态可有效提升蜂窝网络的通信设备利用率。

3 优化流程

蜂窝网络的优化目标主要是合理配置网络的软硬件参数, 控制系统运营成本, 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 在提升网络运营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优化与改善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该目标出发可以制定如下图1所示的优化流程。

该优化流程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路测仪、信令分析仪、频谱仪、通信终端等移动通信信号相关分析设备。上述设备准备完毕后即可使用相应的设备对蜂窝网络的参数信息进行集采与存储, 采集完毕的信息包含多种业务数据或通信信令数据, 使用相关软件对这些数据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查找出当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针对这些内容即可制定相关的优化方案。执行所指定的优化方案, 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或重新配置等即可实现对蜂窝网络的优化。

4 蜂窝网络的优化

4.1 覆盖优化

蜂窝网络的覆盖优化主要集中在基站发射功率调整和工程参数调整等。对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升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 对工程参数进行调整可以修改基站天线的辐射方位角、下倾角、高度等信息。通过上述优化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因覆盖问题所引起的下行链路干扰、覆盖存在盲区或边缘区域效果不佳、信道功率不足、上下行链路不均衡等问题。

4.2 容量优化

单个小区内的用户数量是经常变化和波动的, 对当前小区的话务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确认该小区的网络容量与小区用户数量是否匹配。当网络容量过小时会加重整个基站的业务负荷, 使得网络通信质量下降。此时增加基站或微蜂窝、调整小区覆盖范围等可有效调整小区的话务量不均衡等问题, 促使网络容量调整到与用户数量相匹配的状态。

4.3 话务均衡与干扰抑制

修改不同小区基站的载频数配置等参数信息可以调整蜂窝网络内不同基站的话务量, 避免出现有的小区业务负荷重, 有的小区负荷轻等问题的出现, 使设备的利用率维持在最佳状态。蜂窝网络部署与运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对同频或邻频的干扰, 这些干扰会严重影响用户的通话质量, 导致网络出现阻塞或掉话等现象, 此时需要对网络内的小区功率、天线方向、以及载频频率等参数进行调整, 抑制或消除相互可能存在的干扰问题。

参考文献

[1]许锡明, 戴美泰, 王道恒.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 1997 (3) .

[2]陈兆亮.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J].硅谷, 2012 (10) .

[3]李东升, 王晓蒙.移动通信3G无线网络优化探讨[J].信息通信, 2012 (5) .

[4]沈刚, 张新华.浅析3G无线网络优化[J].中国无线电, 2011 (7) .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2

在局域网中为了维持直径为200米的最大碰撞区域,最小CSMA/CD载波时间,以太网时间片已从目前的512比特扩展到512字节(4096比特),最小信息包大小仍为64字节。载波扩展特性在不修改最小包尺寸的条件下解决了CSMA/CD固有的时序问题。虽然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小信息包的性能,然而这种影响已经被CSM/CD算法中称作信息包突发传送的特性所抵消。千兆位以太网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对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

同100M位以太网一样,千兆位以太网使用与10M位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和帧大小,以及相同的CSMA/CD协议。这意味着广大的以太网用户可以对现有以太网进行平滑的、无需中断的升级,而且无需增加附加的协议栈或中间件。同时,千兆位以太网还继承了以太网的其它优点,如可靠性较高,易于管理等。

千兆以太网相比其他技术具有大带宽的优势,并且仍具有发展空间,有关标准组织正在制定10G以太网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基于以太网帧层及IP层的优先级控制机制和协议标准以及各种QoS支持技术也逐渐成熟,为实施要求更佳服务质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伴随光纤制造和传输技术的进步,千兆位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可达百公里,这使得其逐渐成为构建城域网乃至广域网络的一种技术选择。

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的好处在于:千兆位以太网将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并与现有的10/100以太网标准兼容。同时为10/100/1000Mbps开发的虚拟网标准802.1Q以及优先级标准802.1p都已推广,千兆网已成为构成网络主干的主流技术。

1998年六月已制定完成的第一个千兆位以太网标准802.3以使用光纤线缆和短程铜线线缆的全双工链接为对象。针对半双工和远程铜线线缆的标准802.3ab于1999年内出台。

千兆位以太网将提供完美无缺的迁移途径,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千兆位以太网将保留802.3和以太网帧格式以及802.3受管理的对象规格,从而将使企业能够在升级至千兆性能的同时,保留现有的线缆、操作系统、协议、桌面应用程序和网络管理战略与工具。

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另一条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将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任务关键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

千兆位产品提供商,具有完整的千兆以太网产品线,可契合用户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从核心的网络主干交换机到边缘的客户机服务器千兆接入,有针对用户需求设计的高性能的产品。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部署,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技术。目前,许多厂商的交换机把第2层交换和第3层交换融于一体,不论交换还是路由,都能提供至少1000万pps的转发速率,甚至有的产品还可达到2000万pps。这些高性能的特点对于Intranet来讲已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传统的局域网流量80/20自然法则(即80%的流量在本地工作组网络内和20%的流量流向骨干网)已经过时。

千兆以太网高速的多层数据包转发能力是千兆以太网技术能提供最好的性能价格比的有力例证。不仅如此,千兆以太网技术对于降低网络的长期拥有成本也是大有裨益的。

2.千兆网交换技术

从1996年底开始,有些公司陆续推出集成了第2层交换和第3层路由的交换机产品,这种技术称之为“多层交换(multilayerswitching)”。它为第2层交换技术增加了路由层服务,支持有选择的广播和组播抑制,支持VLAN及VLAN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和防火墙功能,全面支持TCP/IP和IPX路由。

经过将近4年时间的发展,这些功能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使得多层交换机比传统的路由器的性能价格比高出8至16倍。而新一代多层交换机以千兆以太交换技术为核心,可以提供更加吸引人的性能价格比,是部门级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中替代传统路由器的最理想的可以提供多层交换的交换机。同时,其直接传输距离目前已达到130公里,完全可以实现以千兆以太网为骨干的大的企业局域网,骨干传输速率为2Gbps(全双工模式)。

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推动高速多层交换技术发展的最大因素是采用廉价的10/100M自适应网卡的Internet和Intranet的大量部署。目前的网络已经离传统的c/s计算模式的层次结构越来越远,传统的c/s模式的80/20流量法则已成为过去。在网络设计方面,传统的路由器加Hub或第2层交换机的网络部署模式也将变成历史。

另外,Intranet支持更加复杂的和对带宽敏感的各种多媒体数据流,如数据、文件、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一个Intranet最终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至少要比非Intranet用户多50%~100%。同时,宽带接入已成为发展趋势。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为用户提供快速以太网连接可以提供更多的带宽余量来处理突发的交通量,这点是10BASE-T技术无法比拟的。突发流量是IP网络应用的特点之一。廉价和高带宽使得快速以太网不论在用户端还是服务器端都得以广泛的应用。

为了在无阻塞和处理突发交通流量的能力之间取得平衡,新一代交换机平台必须提供高于用户请求连接的8~16倍速率的主干连接,而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正好满足了用户端的快速以太网连接的服务请求。这对于充分处理突发流量非常重要。

同时,在校园网或城域网中,不管跨越几个网络层,对于随机的Intranet交通量都要求提供端到端的持续不变的高性能。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一台交换机中同时具备高性能的第2层和第3层转发能力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无阻塞能力和有选择的转发功能是用户的主要需求。而各种非常有效的网管工具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有效且高效地把业务策略注入转发引擎中,其性能可以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测。这将从根本上有助于用户根据公司的短期和长期业务发展需要确定和交付所需的网络服务。新一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支持这些特点和服务,同时也支持通用的路由协议,如IP/RIP或IP/OSPF等。这也大大降低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

3.网络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网络系统的高性能要求核心交换机满足网络中心海量数据交换的要求,上连中心的通讯链路带宽能够满足应用对网络的性能要求。不管是企业网还是城域网、广域网,其上的信息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多媒体应用及新的数据应用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企业普遍采用Intranet网络模式来说,其WWW服务器,FTP服务器,LotusNotes群件应用服务器,NovellServer等服务器群支撑着整个企业的信息服务环境。企业各部门用户客户端应用软件,透过网络访问中心服务器,请求应用,查询数据库。网络的负载流量主要是从边缘设备到核心的数据交换,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展,以及应用的信息交换量增加,使得企业网络通常首先在核心发生通讯瓶颈现象。改善企业园区局域网的网络数据交换性能,往往是首先扩充核心交换机的交换性能,增加边缘设备到核心的数据通讯带宽,以减轻整个网络的瓶颈,使得应用软件的性能和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设计企业园区局域网的原则上,首先应该考虑满足网络规模所要求的核心设备数据交换处理能力,以及边缘设备到核心的链路带宽。

3.1可靠性与可用性

网络系统设计中的设备高可靠性和系统高可用性;要求核心交换机所有关键部件可以实现冗余工作,可以在线更换(插拔),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多级容错设计基于单个设备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就企业应用来说,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无纸办公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支持企业应用的基础设施是企业的园区网络,它的工作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办公应用环境,交易、生产、开发、设计等业务环境,财务管理,部品管理等环境,信息检索、数据库查询、Internet浏览等支持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服务设施功能。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是保障企业应用环境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网络要求可靠性的同时,要求网络具有高可用性。网络设备的选择,尤其是核心机箱式设备,应该可以配置冗余部件,关键部件不存在单一故障点,也就是说,像交换机的电源、风扇、交换引擎、管理模块这些部件可以冗余备份,其中之一任何部件的损坏,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会影响网络的连通。提供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容错性的另一个要求是设备损坏部件更换时,不需要停机,更换部件后不需要重新启动,也就是说部件的更换可以进行在线操作,这样可以使停机的时间降低到最小。在设计企业园区网的原则上提高网络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求设备的部件冗余,同时要求网络的链路冗余,可结合物理层、链路层及第三层技术实现,以保证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信息访问服务。

3.2可扩展性

网络设计的可扩展性要求,包括交换机硬件的扩展能力以及网络实施新应用的能力。核心交换机的灵活扩充性要求:核心交换机应该具备灵活的端口扩充能力,模块扩充能力,满足网络规模的扩充;同时提高性能,满足更高性能的要求。支持新应用的能力:产品具有支持新应用的技术准备,能构方便快捷地实施新应用。

3.3规模与用户

在设计网络的方案时,首先是满足现有规模的网络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应该设计网络具有用户端口灵活的扩充能力。核心设备是整个网络的枢纽,用户端口数的扩充,需要增加配线间边缘工作组的设备,增加边缘设备的同时,要求连接核心骨干设备的端口数相应增加,因此核心设备应该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来灵活地增加端口数。核心设备的机箱设计应该具备强大的背板带宽,足够多的负载插槽容量。对于交换机来说,核心交换引擎应该可以满足最大配置下,无阻塞的进行端口数据包交换,模块的扩充不影响交换性能。采用分布式交换结构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最佳方案,分布式交换机结构实现了交换机的并行数据交换处理,优化了网络的性能,本地交换和全局交换相结合的分布式结构减少了核心交换引擎的压力。因此在设计大规模园区网络的原则上普遍采用分布式交换机实现灵活的模块、端口扩充能力。

3.4安全性

网络的安全性对网络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网络安全控制,可以使应用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的访问,灵活的实施网络的安全控制策略。在企业园区网络中,关键应用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只有系统管理人员才有操作、控制的权力。应用客户端只有访问共享资源的权限,网络应该能够阻止任何的非法操作。在园区网络设备上应该可以进行基于协议、基于Mac地址、基于IP地址的包过滤控制功能。在大规模园区网络的设计上,划分虚拟子网,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隔离子网内的大量广播,另一方面隔离网络子网间的通讯,控制了资源的访问权限,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在设计园区网的原则上必须强调网络安全控制能力,使网络可以任意连接,又可以从第二层、第三层控制网络的访问。3.5可管理性网络的可管理性要求:网络中的任何设备均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控制,网络的设备状态,故障报警等都可以通过网管平台进行监控,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选择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管理软件应用于网络的设备配置,网络拓扑结构表示,网络设备的状态显示,网络设备的故障事件报警,网络流量统计分析以及计费等。网管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减轻网络管理人员的负担。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零管理,基于策略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通过制定统一的策略,由管理策略服务器进行全局控制的。基于Web的网管界面,是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灵活的操作方式简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在设计园区网的设备选择上,要求网络设备支持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同时支持RMON/RMONII协议,核心设备要求支持RAP(远程分析端口)协议,实施充分的网络管理功能。在设计园区网的原则上应该要求设备的可管理性,同时先进的网管软件可以支持网络维护、监控、配置等功能。

3.6协议的标准性

网络设备采用开放技术、支持标准协议:采用标准的协议保护用户的投资,提高设备的互操作性。网络设计所采用的设备要求采用主流技术、开发的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产品,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的无缝相互连接与通讯。在设计园区网络的原则上,发挥不同厂商产品的专用先进技术同时,必须强调考察设备的技术、协议的标准性,减少设备互连的问题,网络维护的费用,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有效保护。

应当考虑选择的设备是否是可升级的,在新的标准出现以后,系统应能够升级到新的标准。因而注重产品厂商在相应产品和技术领域内的地位和参与标准化的能力。

当今世界,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设计既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潮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也要兼顾技术上的成熟性,降低由于新技术和新产品中不成熟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4.校园网解决方案

千兆位以太网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对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同100M位以太网一样,千兆位以太网使用与10M位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和帧大小,以及相同的CSMA/CD协议。这意味着广大的以太网用户可以对现有以太网进行平滑的、无需中断的升级,而且无需增加附加的协议栈或中间件。同时,千兆位以太网还继承了以太网的其它优点,如可靠性较高,易于管理等。在园区网主干网中,目前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

作为校园网应用的一个特点,大部分应用对延迟及带宽不太敏感,可以通过TCP/IP“慢启动”机制自动识别延迟的变化,动态地适应TCP所提供的带宽,部分应用要求实时业务传输支持,QoS服务保障。这部分应用目前所占比例很小,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逐步普及,多媒体课件的逐步丰富,该比例预期将逐步提高。IP网络传输实时业务的主要瓶颈是路由器采用软件实现路由识别、计算和包的转发,由于路由识别、数据转发的速度慢,时延和时延抖动大,不能保证服务质量(QoS)。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公司陆续推出采用硬件专用电路(ASIC)进行路由识别、计算和转发的新型线速路由交换机。这种线速路由交换机的结构与L2交换机相似,兼有L3路由器包转发功能和L2交换功能,有些厂商还在其中加入一些L4应用层功能。在包交换的IP网上提供QoS,必须对服务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服务(CoS)。设备生产厂商一般采用拥塞管理保证网络性能,为一些专门的业务提供所要的带宽。一种做法是采用RED(随机早期丢失)探测和智能识别流量的瞬时剧增,将其与真正的网络拥塞区别开来,以避免网络拥塞。通过从IP包头中IPv4服务分类标识(TOS)识别服务类别(802.1P),确定该数据流的优先级,并根据某种队列优先算法以保证QoS的能力。还可使用访问控制表(ACL)定义策略,确定数据流的优先级。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高速IP网络上的QoS能力将达到FR/ATM网类似的水平。

在分析比较市场上多种L2/L3/L4线速路由交换机性能、价格、服务的基础上,选择美国朗讯(Lucent)公司的CajunP550R路由交换机共11台,作为校园网主干交换机。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背板能力45.76Gbps交换吞吐能力22.88Gbps第2层交换能力33,000,000pps第3层交换能力18,000,000pps多种L2/L3接口模块冗余风扇、电源OpenTrunk/VLAN互操作性CoS/QoS/RSVP支持

浅谈WCDMA无线网络优化 篇3

[关键词] WCDMA 无线网络优化 网络建设

1、前言

在网络建设中,WCDMA无线网络优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 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网络的通信质量。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对基站(Node B)扰码分配、基站参数、网络结构等的调整, 来建设一个覆盖良好、话音清晰、接通率高的优质移动通信系统。

2、W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由于WCDMA无线网络建设的特殊性,无线网络规划阶段给以后的网络运营留下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

(1)业务量估计

WCDMA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数据业务, 在无线网络规划阶段,各种新业务模型缺乏经验数据,难以进行业务流的准确预测, 为网络规划带来不确定性。

(2)地理信息

在无线网络规划的阶段,获得非常精确的地理信息非常困难。一方面是城市地理环境变化非常迅速,新的建筑楼房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今后地理变化的实际情况,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会对网络规划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所有这些遗留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后期跟进的无线网络优化来完成。网络优化是建设移动通信网络中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对正在运行的无线网络进行优化,确保网络资源有效利用,包括对网络的分析和对网络配置、性能的改善。无线网络优化对于WCDMA移动通信系统更为重要, 因为它是干扰受限的通信系统, 系统的容量是软容量,网络优化不仅能改善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还能增加系统的容量。运营商出于资本投资最小化和现有资产回报最大化的目的进行网络建设,未来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将取决于网络的质量好坏和容量的大小, 为了保证无线网络容量和业务质量的稳定, 必须对WCDMA无线网络不断地进行优化,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网络优化方案, 以便于对网络进行测试、分析和诊断,从而定位或预测网络质量和容量问题。

3、W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1)关键业绩指标(KPI)目标的定义

在WCDMA网络优化之前,应定义目标KPI的指标,其包含网络运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以及测试设备的测量结果。使用路测工具或其它网络测试工具,可使网络优化人员及时了解现网的质量指标:

◆覆盖方面:信道功率(CPICH);

◆用户接入网络的指标:如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 用户通话的指标:如掉话率;

◆ 业务服务的质量:如平均的用户吞吐量;

◆移动性能:如切换成功率;

◆容量: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

(2)簇(Cluster)性能验证

在进行WCDMA网络优化的时候, 应根据实际的地形把网络内的小区分成一个个簇, 每个簇大约有15到20个基站。首先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利用模拟方法进行覆盖的仿真,在优化过程中检查簇的配置数据(如基站的配置,参数、邻小区的定义等等)和容量的规划。同时也通过计数信息、告警、干扰来进行网络的健康检查。

(3)现场测量

现场测量最能够实际反映终端用户对网络感受的一种方法,在网络商用部署以前由于网络还未有话务量,网络的质量只能通过路测结果来验证。

(4)分析和报告

在路测后, 网络优化人员可以对路测中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通过网络的一些其他性能的表现决定对网络进行优化的方法,如修改参数、调整天线的方向和俯仰角等。

(5)质量改善建议

通过分析网络的性能,结合网管中心(OMC)的数据统计和路测的结果,网络优化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网络质量的整合方案。

(6)连续优化

已建成的网络必须连续不断的进行优化, 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网络中的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管中心来监控网络的性能, 同时也通过网管中心的各种计数器的报告来对网络进行调整,如有些小区承载的用户数越来越多,由于WCDMA的小区呼吸的效应, 实际的覆盖范围将有所变化。除了对于覆盖的调整和基本参数的调整以外,对于与业务相关的参数调整也是必要的。

(7)质量监控和评估

对网络质量的不断监控使得网络质量不会由于网络扩容、话务增长、新业务和新终端的入网而使得网络质量出现明显下滑,并且与竞争对手相比, 保持一定的质量优势, 满足终端用户对于网络质量的要求。在WCDMA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 由于考虑到自干扰特性,可以把网络优化分为簇优化和区域优化。只有完成了这两部分的优化,才能完成整个无线网络优化工作。

(8)簇优化

在WCDMA的无线网络优化中,簇优化主要是针对一定地理范围内的10~20个基站进行调整, 尽可能地控制该地理范围内的无线干扰,验证此范围内的无线网络质量是否达标。簇优化的前提是簇内的所有基站的安装和集成工作已按照网络规划的要求执行完毕。簇优化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集中于网络物理参数和天馈系统的调整, 重点在簇内范围进行。通过检查系统基本参数、调整天线方向角度、下倾角、地理范围内的无线干扰,验证此范围内的无线网络质量是否达标。簇优化的前提是簇内的所有基站的安装和集成工作已按照网络规划的要求执行完毕。簇优化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集中于网络物理参数和天馈系统的调整, 重点在簇内范围进行。通过检查系统基本参天线类型、安装方式和位置, 以及其它相关调整来适合无线传播环境的要求, 对覆盖和干扰进行最优化调整, 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基础保证。簇优化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网络参数的一致性检查,确保网络中所使用的参数与规划参数一致;其次是设备检查,确保基站系统无明显故障;接下来要进行路测和分析,找出网络的问题点。在路测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是否存在覆盖问题?是否存在主控小区不明确的问题?是否存在干扰的问题?是否存在相邻小区缺失的问题?在发现了这些问题以后,就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天线位置和角度调整, 功率、切换、接入控制参数调整,相邻小区调整等。在优化建议实施以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测试, 直到发现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为止。在簇优化进行完毕以后,要求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指标为:

◆信道功率(CPICH)覆盖;

◆ Ec/Io分布;

◆ 数据业务会话建立成功率、平均传输速率、时延;

◆ 切换成功率;

◆呼叫建立成功率、掉话率等主要测试指标。

(9)区域优化

簇优化执行完毕以后,认为簇内的覆盖、干扰水平、容量和质量等都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所有的簇优化都执行完毕,即可进行整个区域的优化。在区域优化的过程中,重点是测试各个簇的交界地带,确认这些位置的性能指标能否达到要求。如果发现有些位置的性能指标出现异常,应返回相应的簇进行重新优化, 直至达标为止。

4、W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

在W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 由于许多新技术的采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技术难度相当大。首先是其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极其广泛, 如交换网络技术、无线参数、频率配置、切换、信令和设备技术等方面;其次,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用户数的不断增多, 网络优化工作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对网络优化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 同时,移动网络本身的演进和发展也为网络优化的技术人员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所有这些都要求网络优化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不断提供更新的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化工具,降低问题的复杂度,提高工作效率。

5、结束语

通信网络系统节能优化分析 篇4

关键词:通信网络,节能,优化,分析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通信网络服务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而且每年在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庞大的设备系统耗能量惊人,当前我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每年的耗电量超过250亿k W·h,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积极降低运营成本,采取必要的节能技术已成为提高电信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一、通信网络的能耗现状分析

由于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当前很多的移动通信机房所用的通信设备数量多、能耗大、技术陈旧,而且加之当初设计不合理导致网络结构复杂,进而增加了设备能耗。此外,缺少必要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供电系统效率低下[1]。通信机房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空调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通信机房的制冷方式为“先冷环境,再冷设备”,空调制冷效果低。

二、通信网络系统的节能优化分析

1、通信设备的节能优化措施。

由于通信设备更新换代频繁,同时全部进行改造换代不现实,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可逐步对早期安装的设备进行更换,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设备。随着电子制造工艺的提高,目前通信设备向着集成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可适当选取该类设备。在进行网络设计中,应合理组织和优化结构,积极推进通信网络的IP化进程。这可以有效减少网元数量和能耗。

2、电源设备的节能优化措施。

(1)通信枢纽机房中的电源设备包括:高低压配电、备用电源、UPS及直流电源等,其主要节能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1.优化设计,减少多余的供电环节。由于系统及硬件的升级,很多设备被集成在一起,因此电路会变得简单。同时显著减少供电距离,缩短电缆长度,节省材料费用;2.合理设计供电方式。根据每个机房的实际运行情况计算所需电量,灵活选择集中或分散的供电方式,最终达到节约能耗目的;3.设备选型时杜绝“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出现,根据面向的客户群体大小来合理设置,并有一定的富裕系数;(2)通信电源系统的日常运行是节能重点。在每个时期,通信枢纽机房中的设备工作负荷不同,尤其是初期使用时,其实际工作负荷远远达不到设计值,因此可采用人工关闭多余电源方式做到提高其他电源的工作效率,此外还能增加电源的使用寿命。机房设备保护装置是基本组成之一,可根据其重要性和可靠性设置不同等级保护,以此降低电源负担。

3、空调设备的节能优化措施。

(1)空调设备节能措施。针对一些重要、规模大的通信枢纽机房,可积极更换更为先进的变频空调,其可以将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可以维持室内温度的适宜,增进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空调设备的开关损耗。此外,有条件的机房还可以应用更为先进、专业的空调自适应控制技术,其本质是通过自动收集通信机房在不同条件、不同时间、空调冷量分布环境等数据,对室内环境进行自动跟踪,从而精确控制送风量,使空调系统做到事半功倍。据统计:空调自适应空调技术最多可节约电能20%,且室内环境变化幅度不超过10%;(2)空调环境节能措施。该措施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合理布置室内空调机组的位置及通信设备机柜的排列形式来实现更加高效、精确的送风方式。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两个:1.送风途径的选择。目前,机房空调送风主要有上送风和下送风两种途径。上送风的本质是“射流+弥漫”,该方式的气流较为混乱,冷却效果较差[2];下送风的本质是“下面送风+侧面回风”,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热气流被挤压上升,减少与冷气流的混合,制冷效果更快,根据实际测量和使用都证明该送风方式更为合理;2.机柜排列方式的选择。传统的机柜排列主要考虑的是设备整洁、机房美观和维护便利,因而排列方式通常采用“列队式”,即机柜正面统一朝前,背部散热在后,这样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前排机柜散出的热量被后排机柜吸入,从而导致后排机柜的温度逐步升高,只有加大空调系统功率,使前排机柜排出的气流温度够低才能满足规定要求。这会明显增加机房总体的制冷耗能。为了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采用“背靠背”或“面对面”的排列方式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通信枢纽机房空调设备的最节能合理的设计形式为“下送风+面对面(背靠背)”。有条件的机房还可增加改造专门的通风管和冷热空气挡板,尽可能减少冷热气流的混合,以此提高空调的作用效果。

结语:通信网络系统作为现代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各级政府对其投资力度和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在“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工作必然要更加节能。本文分别介绍了通信枢纽机房和无线基站机房的节能优化措施,分析了各个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湘涛,陈晓雷.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分析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04):24-26.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5

移动通信主要指的是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个处在移动状态的通信。一般而言,移动通讯系统主要包括移动台机即MS、网络子系统即NSS、基站子系统即BSS以及操作和维护子系即OSS构成。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指的是对正在运营的网络进行参数的调整和数据分析,进而找出影响网络运行的因素并通过某种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的一种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无线网络优化以及交换网络优化。一般而言,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移动网络存在,便存在网络的优化。

1.2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指的是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找到数据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进而得到有价值信息,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的一种科学技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应用不同的数据分析的工具,可以对现有的数据及数据模型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从中找到数据之间潜在的联系,并进行相关的预测。根据上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分析,其关于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关联分析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给定数据之间的联系,即找出其关联性;

②序列分析法,该方法和关联分析法相似,但是和其相比,序列分析法更加侧重于对给定数据之间先后关系的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初探 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划;网络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29.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12-01

移动通信行业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使用其客户的数量在不断的攀升,使得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越来越难以满足现有的需求,一个扩展性强的通信网络是现在移动通信运营商最迫切的需求,它要具备的是不但能够满足现阶段业务要求,还要具备能够根据业务的日后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升级与功能的扩展的能力。虽然移动通信行业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依然发现了许多问题,在众多问题中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经验以及技术的缺乏,通信网络建设初期对移动通信网络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前期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更为成熟。

一、移动通信网络规划首先要对其网络现状进行分析

人文资料分析。

首先,满足人们日常联络的需求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要对施工地区的人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相应的统计,了解该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以及经济分布情况;其次,室内发生的话务量在总话务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就要求我们要重点分析移动网络规划地区内的购物、餐饮等人口高度密集场所,统计这些地区的人口流量以及密度。第三,对旅游景点和交通干线等车流量较大的地区也要进行相应的统计,因为移动通信的话务很多都是发生在人们行驶在路上的时候。

1.网络技术资料分析。我们要对规划地区内的已经存在移动通信基站、网络的数量以及分布都要精确的统计,对现有基站的技术参数要仔细了解。一般而言,规划地区原有的网络覆盖状况是很难进行量化统计,所以我们要借助专门的软件进行相应的模拟,从而得出的数据可以为移动网络规划提供参考数据。2网络运营资料分析。对规划地区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实际话务、容量以及掉话率量进行调查,在实际统计时,应把忙时与闲时区分开来进行统计,并对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运营过程中发生过的突然事件进行单独分析。要充分了解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客户的投诉情况,从而发现原有网络存在的相应问题,这样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一)覆盖规划。网络覆盖包括覆盖的深度和覆盖的广度。覆盖的深度方面主要是指市区内的室内覆盖,因为网络的效果直接受室内覆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情况提出未来几年的网络质量目标和室内覆盖目标;广度覆盖方面在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集中解决有话务需求的乡镇、旅游景点和交通干线的覆盖问题;同时,用户群的特点和人口流动、分布也是覆盖规划要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容量规划。整个移动通信网络投资计划的基础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规划,因此网络投资效益直接接受网络规划合理性的影响。网络容量受信道资源或频率资源限制,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时,就会出现阻塞情况,也会造成投资浪费和网络资源的闲置,因此我们在实施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时要对未来网络的容量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

(三)频率规划。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网上频率逐渐增加,用户对通信质量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无线通信环境而带来的外界干扰几率逐步增多,现有频率资源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达到移动通信的要求,所以为了防止这种可能性,我们应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中提前作出预测。

三、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一)提高网络覆盖的方法。首先,用微蜂窝结合原有的宏蜂窝技术,微蜂窝由于其体积小、灵活、安装简便可以作为宏蜂窝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覆盖一些宏蜂窝难以覆盖的盲区;其次,我们需要直放站来补充和扩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覆盖面积如图:

第三,在天线与基站收发信机之间安放塔顶放大器通过低噪声放大器将接收信号电平放大。

(二)掉话分析。引起移动通信网络掉话原因有:Abis 接口、A接口和软硬件故障。Abis信令失败是Abis 接口失败主要表现,而引起掉话;切换拓扑结果不完善,目的基站不具备加入条件或切换局数据不全引起MSC之间或BSC之间切换失败是A接口失败引起的掉话的主要原因。要想降低掉话故障几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小区话务量进行均匀调整提高接通率、降低掉话率;2.避免在用户密集地区使用小区切换带;3.切换参数调整减少切换次数;4.对相邻小区的参数进行正确设置,避免漏定义;5.闭塞并更换上下行信道;6.降低高基站的天线高度减少“岛”现象发生;7.减少盲区;8.减少邻信道干扰和同频干扰。

(三)分析解决话务拥塞问题。首先,采用更加紧密的频率复用技术(一般采用4×3 频率复用方式),使得每个小区的TRX 数量增加,进而提高容量降低话务拥堵现象;其次是采用微蜂窝和双频网技术,微蜂窝一般是与宏蜂窝构成的多层网来实现提高容量的应用,而双频网是多频网技术的一种,它主要是在DCS1800 系统和GSM900系统中共同构成数字移动网以解决话务拥堵问题;第三,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硬件进行调整、软件进行修改。在硬件调整中我们可以从BSC 端口封闭存在话务拥堵问题的小区,进行重新装载或对对基站的载频进行调整以防止因信号问题造成话务拥塞。在软件方面我们可以对基站的功率进行调整以解决发射机可能无法解开的故障。也可以调整切换关系,允许手机信号从高话务小区向低话务小区的切换。软件调整也包括调整KOFFSET(小区切换边界参数)进而调整切换边界,通过提前切换的方式来分担繁忙地区相应的话务量。

参考文献:

[1]刘辉,高疆,肖建华.TD-SCDMA 无线网络规划实践与分析[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225-226

[2]肖楠.关于 WCDMA 室内覆盖设计方法[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C],2005:203-204.

[3]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高校无线网络的优化与分析 篇7

1 无线网络优内容与方法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部署优化和产品配置优化。部署优化一般涉及实施方案、增加或减少设备、调整天线等工程方面的操作。产品优化是通过命令配置优化和打开设备特定功能,以实现对无线网络性能的提升。

由于部署优化成本高、周期长、工作量大,所以一般优先考虑配置优化,如仍不能解决问题,再实施部署优化。部署优化适用于大多数无线产品,而配置优化则需要工程人员较熟悉WLAN配置和WLAN产品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功能特性。

2 常见的无线网络问题

2.1 设计部署问题

弱覆盖区或覆盖盲区;工堪失误,障碍物未正确被记录和处理;设计偏差,未选择合适的方案或天线;设计未考虑终端的特性和用户需求;自身网络同频、邻频干扰。

2.2 设备、供电、传输问题

AP丢失、AP重启、工作不稳定;POE供电模块故障;AP与AC之间的二三层传输故障。

2.3 AP的用户容量有限

用户分布不均衡,部分AP出现饱和,性能下降;AP所承载的用户数达到上限时,新用户无法接入。

2.4 信道资源问题

低速报文过多;11b用户拖慢了整网速度;管理和广播报文过多;某此用户高速下载,占用资源;过多用户接入,冲突碰撞加剧,导致用户网速变慢。

3 常用部署优化方法

常用的部署优化方法如表1所示:

4 测试与优化工具

常用的测试与优化工具如表2所示:

5 测试项目和指标

针对本网络测试的项目和指标如表3所示:

6 问题分析与优化

6.1 楼栋间同频干扰严重

问题描述:教学楼的AP信道采用的是自动规划,楼栋间相隔较近如果信道规划不合理,同频干扰影响无线用户的体验如图1所示。

原因分析:同频干扰产生的原因是存在与AP工作在相同频段的设备。 同频干扰导致AP双方都进行退避,进入等待,使各自都有流量损失,但AP总流量是不变的,可以这样认为,同一个区域里的总流量为1的话,那么1个AP满负荷发包可以达到1的流量,2-8个AP满负荷发包同样可以接近1的流量。

AP只有要发包时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在没有流量的情况下,单个AP的信道使用率要小于2%,影响很小如图2所示。 流量大=信道占用率大=干扰大。

解决方案:合理的规划信道资源,避免设备间同频干扰,可以通过手动规划AP信道,达到错开同楼层上下楼层的AP信道,如图3所示。

6.2 AP配置只使用了两根天线收发

问题描述:在图书馆中大部分AP每个raido都安装了3 根天线,但是在对AP的配置中只使用了2根天线。

原因分析:AP每个radio安装了3根天线,但是只使用了两根天线进行收发,没有充分利用3根天线增强信号的优势。

解决办法:将每个radio安装了3 根天线的AP的每个radio的天线配置为3收3发。

Antenna receive 7 radio 1

Antenna receive 7 radio 2

Antenna transmit 7 radio 1

Antenna transmit 7 radio 2

6.3 无线终端漫游问题

问题描述:当用户在一栋楼认证成功后移动到另外一栋楼时漫游不成功需要重新进行关联和认证。

在教学楼到图书馆之间无线漫游没得问题,但是从教学楼到学术交流中心是会出现漫游不成功的问题。

原因分析:由于楼栋之间没有无线信号覆盖并且在现在的无线部署情况下,AP需要跨三层进行通信,在采用本地转发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无线用户的漫游功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尽量保证在同一楼栋的无线漫游体验。

解决方案:从现场的环境来看,教学楼到学术交流中心相隔较远,无线漫游的需求应该不是很大,如果实在有这个需求可以,需要将AP部署在同一个子网里面,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对现网改动较小,缺点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面提升无线漫游的体验。

6.4 Beacon使用最小速率进行发送,消耗空口资源

问题描述:beacon报文一般在发送时都是以最小速率进行的,占用信道,消耗空口资源,从图53 中可以看到beacon帧占到了管理帧的65%。

原因分析:默认情况下,每一个AP发送一个Beacon报文时是以每100ms进行发送,这个报文和无线网卡的同步信息通告无线网络服务【3】。

在教学楼分别抓包分析,Beacon报文是较高的优先级以每100ms进行发送,为了有效降低空口资源,将间隔时间调到200ms左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用户的无线体验。

7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人力物力投入也在逐渐加大,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或在开始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也必将成为网络普遍的接入方式。本文从校园无线网络的特性和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优化与分析的方法,旨在对校园无线网络的管理与运维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余庆涛.基于无线交换技术的无线校园网组网研究[D].中山大学,2009.

[2]于大为.无线校园网建设及其安全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09.

[3]张绣望.基于802.11i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性能研究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7.

[4]陈宪明,李鸿林.无线交换机二层转发分析[J].信息技术,2009(5):71-75.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8

目前, 国内电力通行系统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转型:将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转化升级为目前的光通信网路, 此举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也是保障电力安全运行, 提高电力通信质量的重大举措。但是, 在目前的电力光通信网络应用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好解决, 才能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快读发展。因此, 找出问题的关键, 实施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优化措施和应用方案, 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现状和相关特点

1.1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现状

在目前的电力传输网络中, 其构成电路主要包括环状电力和SDH环网电路。对于SDH环网电路而言, 输电线的走向决定着其管传输网络的构架。对难以进行保养维护的依托层光缆路, 其维护的难点在于构成光传输网络的光传输网架, 穿透业务为跨环产生, 这些问题直接造成了宽带瓶颈和节点瓶颈问题。SDH制式为了将其安全性提升到最大值, 采用环形拓扑结构, 主要在光传输网络中进行应用。但是, 环形拓扑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些曲线又直接影响了光传输网络的维护性能和中心接入点的安全性, 为光传输网络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SDH环网数与承载业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制约了光传输网络的普及。在光传输网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构成了目前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应用的现状, 为光传输网络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光传输网络的优化, 促进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 才能确保电力通信的快速发展[1]。

1.2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底层光缆网架的特点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 底层光缆是其构成的基本元素。通常情况下, 底层光缆分为普通光缆和电力线特种光缆两种。对于电力线特种光缆又包含了ADSS光缆和OPGW光缆两种, 不管是ADSS光缆还是OPGW光缆, 这种不同类型的特种光缆与运营商网络特有的底层光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目前现阶段, 电力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底层光缆主要是OPGW光缆, OPGW光缆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促使了以OPGW光缆为主的网状底层光缆网架在电厂中的形成。OPGW路由根据电网生产的需要由输电线的走向决定。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 电源点到负荷点按照原则进行规划, 新电源的增加促使了电网接线数量的增加, 这些问题会导致输电线路的改变, 影响光传输网架的结构。普通光缆的分类相对简单, 主要有地理管道光缆和架空光缆两种, 这两种普通光缆与运营商网络的底层光缆存在相似之处。因为底层光缆网架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要实现通信正常,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 只有不断的进行网络的修补, 才能确保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目前状态下, 只有提前设计, 合理安排光传输网络的架构, 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才能确保OPGW光缆使用过程及时、准确传输中信号。

二、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使用光传输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 具有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传输指标明确等优点, 因此被电力企业广泛采用, 确保企业通信正常。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光传输网络的优化, 可以在依托电网特殊性的服务下, 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水平, 充分发挥电力通信网络的效益。通信均是通过光缆完成, 所以, 建立现代化的光缆系统, 才能充分发挥光传输在通信服务系统方面的优势, 同时, 在采购相关设备时, 尽量要选择同一型号的设备, 因为只有同一型号的设备, 才能确保光缆的兼容性, 发挥电力通信光传输的整体效益, 确保通信的顺畅。

目前阶段, 电力企业通信网络中的光传输网络功能相对较低, 没有促使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满足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建设, 需要不断的对光传输网络进行优化升级, 以满足电网生产的需要, 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只有不断强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建设, 对其进行不断优化, 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

三、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电力通信系统的使用期间, 人们主要是将站点网元作为光传输网络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电网建设的要求, 电力通信主网光传输系统中的站点大概可以分为750k V、500k V、220k V和110k V两种, 通过多种站点的合理分布, 可以有效实现整个光传输网络结构的覆盖, 确保不留死角。在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中, 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 对于光缆的老化的问题, 只能通过更换解决, 不仅耗费大量人力, 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依托科技的进度, 实现对光缆和相关设备的维护保养已经成为可能, 处于维护电力通信的需要, 人们开始对光缆和相关设备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 根据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通过新科技的应用, 对光缆及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以更好的提高光缆设备的性能, 确保为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奠定基础, 维护人们基本生活正常运行。

但是, 任何光缆设备, 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 仍然会出现老化现象, 尤其是在经过周围环境的影响, 质量老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此问题目前已经变得十分突出, 亟待解决。光缆及相关设备的老化问题对电流通信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所以, 只有通过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系统进行不断优化, 以提高光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维护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转提供保障。

在多次的研究分析过程中发现, 必须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光传输方式, 才能确保光传输满足电力信息发展的需求, 维持电力通信的顺畅。经过研究证实,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系统中, 光传输网络结构相对单一, 节点相对较多, 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会造成很大影响, 例如在部分SDH光传输网络的主干网只有155M, 网络链路相对较多, 而且链状拓扑的自身可靠性较低, 造成了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能下降。

现阶段, 我国电力企业所采用的光传输通信网络, 一般均是由STM-1通道保护跟踪链组成, 在现有状态下, 所有站点资源基本为2M, 而在STM的环网站上, 2M资源空余大量存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网络通信的发展。

四、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优化与应用

4.1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进行优化的基本原则

在电力企业中, 整个电力企业的通信都是依靠光传输完成。光传输不仅承担着信息交换和传输的基本功能, 如果电力企业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相对较高的情况下, 作为电力企业通信的光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也至关重要, 因为确保通信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失去网络通信安全容易给企业造成致命性损失, 由此可见, 光传输对于确保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当然, 作为通信技术, 要具有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以保障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 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传达, 维持和维护生产需求, 以满足社会要求。维持光传输网络的灵活性, 则要在电力通信系统中采用最好的环形网络结构或是网格形网络结构, 配合智能光网技术, 以降低光传输过程中对环形网的依赖程度。智能光网技术可以促进光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避免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 实现光传输在环形网中有效高速的运行。

与此同时, 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优化, 应该建立在电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 因为光传输技术需要靠电维持其基本运作, 没有相对稳定可靠的电路供应, 光传输的稳定则无法实现。另外, 电力通信光传输技术的优化, 还需建立在对业务流量和业务流向科学化分析的总结之上, 才可实现有效的改善措施, 进而实现通道组织与网络结构的优化。

同时, 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光传输网的容量的选择上, 需要依据目前现有的信息基础为参考, 结合未来的发展需要、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电力企业本身自动化状况的改进等等相关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制定详细而周密的计划, 以满足电力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 避免只顾眼前, 造成后期不断改造、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状况的发生。除此之外, 在光传输网络的容量的选择上, 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之外, 还需考虑余量的问题, 其涉及光传输网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只有统筹考量, 考虑周全, 全盘计划, 做到防患于未然, 才能确保企业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优化顺利进行, 确保企业发展的顺畅[2]。

4.2光传输网络的优化与应用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度, 电力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只有不断提高电力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发展, 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 作为新型的通信技术, 光传输网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也存在着传统通信网络所面临的网络结构, 安全可靠性和传输量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不断对光传输网络进行优化, 以确保企业的通信安全和顺畅, 对其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对光传输网络进行优化过程中, 如果完全抛弃原本的网络系统, 重新铺设光缆和线路, 更换相关设备, 不仅对造成严重的浪费, 造成成本的损失, 也给施工造成了较大难度, 耗时长久, 效益低下。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优化过程中, 优化网络的业务类型相对集中, 为了提高组网的工作科学有效, 同时确保后期工作简单方便, 易于实施, 工作人员必须在保证原本网络的基本上, 重新组建光传输网络, 单项通道的保护环照常使用, 通过环并网逐渐形成新的光传输网络, 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 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还可以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 实现在短时间内光传输技术的顺利应用, 为企业的光传输通信系统打好基础。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不断进行优化的同时, 变电站也要进行集控方向进行发展优化, 为了确保光传输网络的通信顺畅, 在光传输网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变电站也要分散监控向统一集控方向优化改善。因为变电站经过不断的集控优化之后, 可以降低光传输网络组网的难度和升级时的困扰, 从而节省大量的资料重新组网和对系统升级的成本, 减少了设备不断维护保养得费用, 在保证通信安全顺畅的同时, 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变电站进行集控优化之后, 还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光传输网络的网络结构, 提高光传输网络的传输量, 保证电力企业的通信需求。除此之外, 要保证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有效优化, 对光传输网的电路层和通道层的优化也必不可少。

对电路曾的优化的具体措施是通过网元设备端口的优化来进行的, 然后在串联优化后的网元, 实现电路层的优化改善。而对于通道层的优化措施则是运用子网连接保护, 优化所要保护的通道。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 要实现低阶通道向高阶通道的优化, 必须通过增加单个网元业务与网络宽带来实现, 将网络调整为两层网络, 在实现优化的同时, 确保网络的安全保护[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电力的保障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电力企业, 要依靠科技的进步, 实施对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不断优化改进, 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电力通信是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 只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实施优化改进与应用, 才能确保电力通信的安全可靠, 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 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电力通信光传输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意义重大。光传输技术的应用, 在确保电力通信系统各方面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 还可以确保电力通信的质量, 具有极强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但是, 光传输网络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且结构相对复杂, 在电力企业的应用过程中, 还会受到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功能收到限制, 因此, 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优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 依托合理有序的电缆网络, 结合先进的相关设备, 通过不断的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对其进行优化, 使电力通信网结构越来越清晰, 确保通信的安全、灵活和顺畅, 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摘要:当前, 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科技的不断进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因此, 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电力系统正在进行通信技术的转化, 以实现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向光传输网络的转变, 促进企业革命性的跨步发展。为了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提高光传输网络的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概述, 总结出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优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以促进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优化,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梁健桢.探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优化的运用[J].通讯世界, 2013, (8) :108-109.

[2]吴奇亮.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优化及应用[J].科技与生活, 2011, (21) :134-134.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9

覆盖问题是指由于无线网络规划不恰当、地理环境因素、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等原因造成小区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不当, 从而使其性能下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覆盖问题分为弱覆盖、过覆盖和无主服务小区覆盖三种。

1.1 弱覆盖

覆盖区域过小或覆盖区电平弱, 一般都会因为掉话率高、通话质量差等原因使用户感知差, 导致大量用户投诉。

1.2 过覆盖

覆盖区过大一般会造成孤岛现象, 严重时, 还会与其他站点形成较大的相互干扰, 严重影响网络指标, 使用户感知差。

1.3 无主服小区覆盖

在相近的小区重选参数和切换参数的场景下, 有2个或2个以上的小区信号电平强度相当, 没有任何一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占有明显的主导优势。手机终端在空闲模式下驻留哪个小区是随机的, 或者在通话过程中, 由于电平强度相当, 可能会导致“乒乓切换”, 这样的区域被我们称之为“无主服小区的覆盖区”。无主服务小区会使手机在空闲的状态下频繁进行小区重选, 在手机通话过程中, 频繁进行“乒乓切换”, 致使话音质量变差、MOS值变差。同时, 频繁的重选还会影响数据业务的传输速率和信号波动情况, 增加用户的投诉率, 并会对其他业务造成一定的干扰, 致使C/I较差。

2 覆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

2.1 弱覆盖的原因及解决

弱覆盖主要是由于覆盖区无站点覆盖、基站功率过小、载频或天馈系统故障、天线高度过低、倾角太大和建筑物阻挡等原因造成的。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性能数据分析, 可以采取新增基站、加大基站发射功率、更换故障载频或天馈系统、增加天线高度或减小俯仰角、整改小区等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2.2 过覆盖的原因及解决

过覆盖主要是由于天线高度过高、俯仰角过小、载频发射功率过大、天线选型增益过大等原因造成的。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性能数据分析, 可以采取增大小区俯仰角、降低天线高度、调整天线的方位角、调整天线类型 (比如选用低增益天线) 、降低载频发射功率、整改小区 (全向改定向和改变基站位置等) 、增加相邻小区等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但是, 在调整基站覆盖范围时, 也要注意由于调整过度而导致的弱覆盖问题。

2.3 无主服小区覆盖的原因及解决

无主服务小区覆盖主要是由于小区间的重叠覆盖范围过大, 导致覆盖区域内各小区的电平强度相当所致。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站址规划不合理, 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设置不合理, 覆盖区域内各小区覆盖范围过大、交叠区域过多, 基站密度不足, 载频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等。根据现场勘测测试和性能数据分析, 可采取规划新站点、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调整天线高度、调整载频功率、调整重选切换参数等方法, 让无主覆盖区域经过调整后有一个小区可以成为电平最强的小区, 从而避免由于过多重选、切换而引起用户感知差情况的发生。

3 覆盖问题处理流程

处理覆盖问题, 需要结合硬件排查和数据配置检查的方法定位, 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 检查问题基站的无线参数设置。检查需要重点关注的参数 (比如BTS发射功率) 是否设置了功率衰减, 衰减的幅度是否合理;各载频的发射功率是否一致;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设置是否过大, 重选参数、切换参数设置是否合理;手机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设置是否正确, RACH最小接入电平设置是否过大等;IRC功能是否开启。如果邻区配置不完整, 也可能会导致覆盖变弱, 这时, 就需要对不合理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2) 检查是否存在强干扰源或电磁环境较差的情况。通过性能数据、路测仪、干扰仪等分析是否存在强干扰源, 而使整个覆盖区域的底噪升高。另外, 直放站 (隔离不满足要求, 互调指标不满足要求) 或其他功率放大设备也可能会导致底噪或干扰上升。 (3) 检查设备硬件。例如, 检查设备的射频连线线缆是否可靠, 是否存在连线破损、线续连接不正确、接头处存在虚接或接头未拧紧等情况;利用功率测试仪器测试基站的功放输出功率是否正确, 合路器口的输出功率是否合格等, 并更换存在问题的连线、接头、载频、合路器等硬件设备;检查安装塔放的工作情况等。 (4) 检查天馈系统。检查天线选型是否合理, 前后比是否达标, 接头处是否存在松动或进水的情况, 是否存在无源器件互调, 并利用仪器测试天馈的驻波比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天线接反等问题。 (5) 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分析选择的站址是否合理 (过高、过低) , 站型是否合适 (比如全向改定向) , 天线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比如是否存在阻挡, 方位角和俯仰角的设置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玻璃幕墙) 。当存在多套天线时, 需要使BCCH载频与TCH载频的天线覆盖方向 (方位角、俯仰角) 保持一致, 同时, 要对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整改。 (6) 分析基站的接收灵敏度是否正常。基站的灵敏度降低, 会使上行覆盖范围变小。 (7) 基站是否进行过扩容改造, 扩容后采用不同的合路方式 (或不同的RRU数量) 也有可能会使覆盖范围减小。在这种情况下, 要尽量采用相同的合路器 (或通过增加RRU数量的方式) , 保证小区的输出功率不变。 (8) 替换现网站点时, 需要注意其与实际功率的匹配情况, 应保证现有功率不低于原站点, 否则可能会出现替换后覆盖缩水的情况。 (9) 注意前、后台数据配置的一致性。如果前、后台数据配置不一致, 可能会出现与规划不一致的情况, 进而引发网络干扰等的问题。 (10) 上、下行链路的平衡性也是影响覆盖的重要问题之一。当上、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超出±20 d B时, 需要按照 (1) ~ (9) 条的顺序排查链路中出现不平衡的原因, 避免由于上行或下行覆盖不足导致业务性能变差。

摘要:对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弱覆盖、过覆盖、无主服务小区覆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分析、处理问题的流程和解决建议, 为网络优化中的覆盖相关指标分析、覆盖问题处理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分析的依据, 以便于对不同通信场景的覆盖问题进行优化。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10

截止到2014年, 我国基本实现了移动、联通、电信等3G信号的全覆盖, 并着重优化基站建设, 提升通讯质量, 为国民提供了高质量的通讯支持。同时2014年也是我国LTE通讯元年, 大力开展4GLTE通讯技术的研究, 并正式开始了TDD-LTE商用牌照以及FDD-LTE试商牌照的发放, 各大运营商也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4GLTE基站的建设, 其中中国移动计划在年内实现五十万个LTE基站的建设任务,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也相继出台了4G基站建设计划, 可以说未来几年我我国就可以基本上实4GLTE通信网络全覆盖。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提升运营商的实际体验和用户满意度是运营商今后工作的重点。

2当前我国4GLTE无线网络建设现状

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4GLTE网络技术和基站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建设时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中国的LTE网络建设一定会迎来一个高峰。但是高速的发展速度之下难免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首先, 与传统的2G或3G网络相比, 4G网络技术需要使用的频段更高, 能耗更大, 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并提升能源供给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的通讯需求, 这无疑对当今的通讯基站建设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其次, 目前我国面临着多制式、多厂商和多层网络并存的局面, 4G网络构架区域扁平化, 且网络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容易收到外部电磁信号的影响, 进而影响了通讯质量;再者, 由于4GLTE网络存在多网共存互操作的情况, 相关参数设置和参数调整比较复杂, 个性设置更趋于多样化, 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繁杂, 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无法进行LTE基站建设;最后, 为了进一步提升4GLTE网络建设质量, 需要建立完善的用户感知评价系统, 并准确的将用户的体验效果反馈给技术部门, 进而实现LET网络建设思路的优化, 但是该项工作规模大、难度高、周期长, 且收效甚微。不过, 虽然LTE网络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只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先进通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仍然可以找到相应的优化方案, 从而实现我国4GLTE通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 LTE无线网络优化思路分析策略

3.1完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是保证LTE网络技术建设水平的关键, 也是今后我国通讯行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网络质量评估体系需要对日常站点进行告警检查、信号传输质量检测和KPI监控与分析等工作, 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通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首先需要对告警信息进行积累和总结, 分析出哪些告警信息对网络性能有影响, 影响范围有多大, 并实现告警信息种类按照影响范围的分级。其次, 当今的网络系统中通常使用KPI指数来表征网络运行情况, 在LTE基站建设中如何甄别和监控这些KPI数据是今后网络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从覆盖、接入和保持等角度明确监控指标的种类和监控粒度, 运用网络自动化技术实现相应KPI指标数据的自动检测与记录, 并制成数据变化曲线反映网络监测点的工作情况, 从而减轻工作强度、提升监测质量。

3.2优化覆盖性能

覆盖率是评价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 影响4GLTE无线网络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组网形态、基站未知的选取等, 同时基站卫星天线的类型、方位角和挂高等因素都会对网络覆盖的范围和通话质量产生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覆盖性能的优化必须从优化网络结构、调整网络参数以及合理设置基站位置和基站数量等进行考虑在调整网络结构上,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等重点增加站点, 并对站点的位置进行优化, 依据天线的覆盖范围和相应的参数准确计算出特定区域内基站的位置和数量, 保证每一个地区都可以保证良好的覆盖率。同时优化过程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先优化弱覆盖区域和越区覆盖, 再优化导频污染, 以及准确调整RS的发射功率和波瓣宽度等, 最后再考虑增加基站数量或是一定站点位置。

3.3优化切换功能

切换功能直接关系着用户的网络体验效果, 是无线网络基础连接持续性的重要体现, 一旦出现切换功能障碍, 则用户的基本通话或是网络连接速度难以有效保证, 直接影响着用户感知。一般来说4GLTE网络切换步骤如图1所示。

一旦出现网络连接异常, 首先需要对基站的终端、线路以及信号发射装置等进行细致排查, 在排除了电气功能和线路故障等因素后再从下行覆盖、上行干扰、邻区漏配以及参数切换等进行排查和分析。其中邻区分析和参数切换是工作重点, 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工作部署。

4结束语

4GLTE网络技术是今后我国网络技术的建设重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对网络通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网络优化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国家电信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需要针对我国LTE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要探究, 并依据基本国情合理设置优化方案, 实现通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志坚.LTE无线网络优化思路探讨[J].移动通信, 2014, 20:9-13.

[2]盛璟, 刘洋, 许国平.LTE无线网络优化的考量[J].邮电设计技术, 2014, 12:1-5.

[3]陈其铭, 罗伟民, 孙慧霞.TD-LTE网络中ICIC技术性能初探[J].移动通信, 2010 (05) .

对网络优化与通信安全策略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网络优化;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无线通信技术将全球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相互串联,互享各种大大小小的计算机资源。通信网络是一种将所有与通信相互关联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在终端设备进行处理和输往预定到达设备时可能会因人为操作造成信息泄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张,各式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相继涌来,人们开始对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产生质疑。

1 无线通信网络的现状

1.1 行业现状。当今数字通信网络的动态业务发展迅猛,相较于传统的静态语音业务对于技术标准明显提高,对于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苛刻。为满足广大用户对无线通讯不断增长的需求,传输网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在高速快捷和灵活接入的宽带设备基础上,信息传递的频率和次数呈直线型飞速增长,对于保证每条信息的准确、无故障越来越困难。特别随着新时期虚拟光纤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容量增长开始超乎人们想象,让许多网络安全技术学者和工作人员措手不及。新时期的网络传输安全故障将危害性更大、影响范围更广,急需引起业界人士重视。

1.2 技术发展现状。无线通信主要的网络技术有无线自组网技术和网络安全加密技术。自组网技术是一种无中心、多跳转传输的利用预定的通信设备自动快速组结成网的新型互联网技术,适用于突发性的应急通信场合。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是如今保障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最基本、最主流的技术。网络安全密码技术主要有加密技术和完整性检测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将通信明文转化为安全密码,保障私密信息只有知晓密钥者才能解读。完整性检测技术则是一种为数据通信提供信息认证的机制,信息发送方基于通信平台生成消息的同时附着消息检验一起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接受后再进行重新校验。

2 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

2.1 网络通信优化概述。无线网络运行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通信质量。因此,网络优化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运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该通信网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通信设备在长期使用过后常常会出现卡慢、老化和资源浪费等现象,这时就急需网络维修人员进行优化。通信网络优化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线网络在质量升级会为客户带来更高效全面的服务,同时为网络运营商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和数量更多的忠诚客源。常见的网络待优化现象有:(1)网络节点失效或无安全保护;(2)通信网络组织连接不合理,因业务受阻导致传输资源浪费;(3)过度扩容业务或设备性能局限,导致网络结构暂时无法开通新业务只能进行优化;

2.2 网络通信优化流程。网络通信优化流程一般包括七大步骤,即资料收集、网络状况评估、撰写网络优化方案、方案对比、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和后续维护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资料收集和优化方案。资料收集是网络优化流程的第一步,是保证后续工作准确有效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基站参数、天线参数、故障信息等)分析、路测、拨打测试和全网通信数据统计。全方位了解无线环境下无线通道和网络运行状况的各项数据,为后期分析和方案提炼提供判断标准。优化方案则是网络优化项目的核心,是具体的执行工作的指导,直接影响优化项目执行的水平。

3 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管理

3.1 通信技术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对于无线通信传输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不少问题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认知上,缺乏理性科学的科研数据支持。关于怎样构建安全的传输网络以及怎样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等迫切问题缺乏解答。作者认为当前的通信安全研究应偏重于实例解析,用数据说话,杜绝假大空的理论堆砌。

当前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研究的主要方向:(1)当前通信网络承载力及安全隐患诱因;(2)新时期网络传输配置设备及组网方式如何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如光纤的布置配放方式、系统保护方式等都是时下热门的通信安全问题;(3)如何加强网络运营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通信安全监管工作质量。

3.2 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设备设计存在安全隐患;这是日常通信活动中诱发安全事故的最常见的原因。现在的Email等隐秘信息通信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TCP/IP协议进行的,该网络协议的运行安全性能不强,容易受到黑客人员的恶意攻击。(2)网卡被人为窃听;互联网一般采取网联网、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处于局域网内的主机在在发送信息时,该局域网内的其它任意一台主机都可以接受其发送的信息。一些黑客人员利用这个漏洞通过搭线人为窃听指定对象的私密信息,对网络通信安全造成威胁。(3)网管人员对安全意识薄弱;网络管理员是网络通信安全的守门员,是捍卫网络安全的主力。现今社会中的网络管理人普片缺乏安全意识,在防火墙设置和访问权限控制等工作方面有待改进。(4)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让犯罪分子恶意获取他人私密信息资源有法律漏洞可钻。

3.3 通信安全评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评估要点:(1)资源使用率;评估现有的通信网络状态下网络资源是否被高效使用,通信设备连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技术标注。具体工作包括:1)检查设备端口和槽位是否完好,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减少发生安全故障的可能性。2)网络交叉资源是够得到充分利用,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减少发生安全故障的可能性。3.业务转换方式是否严格遵照通信保密协议,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减少发生安全故障的可能性。(2)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通信现有的设备技术水平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估,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其现阶段业务配置是否安全以及是否能够跟上未来优化改造的步伐。(3)网络生存条件;检查网络结构在实际运行是否安全合理,是否存在诱发安全隐患的条件,在网络及设备保护、网络线路安排和业务配置方式方面是否符合当下用户的安全需求。(4)业务支持;切实考虑当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习惯,评估公司现阶段业务发展水平,思索如何在未来的通信技术演进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保证用户投资的长期有效增长。(5)安全故障分析;查阅平时记录的故障记录以及维修记录,对故障数据依次分门别类并总结成数据图表,探析主要安全故障产生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综上所诉,网络通信安全与优化工作要在理性评估和技术突破上双管齐下,结合行业实情认真挖掘其已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缺陷,加强对安全和优化方面技术科研的重视,为通信网络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路。

参考文献:

[1]周静,刘贵荣,赵子岩.基于电力光缆线路资源共享度的网络优化方法[J].电网技术,2011(05).

[2]李菊艳.传输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J].硅谷,2011(03).

[3]王娟.本地传输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4]孙瑞华,苑丰,郭保卫.平顶山电力光传输网络的优化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10(10).

[5]杨钧.厦门地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优化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8(05).

作者简介:郑龙(1990-),男,浙江湖州人,现为信息学部10级通信工程专业1班学生。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篇12

一、TD-LTE和TD-SCDMA网络概述

TD-SCDMA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并得到了相关国际组织的认可。目前在北京, 天津, 广州, 深圳, 上海, 厦门等城市试运行, 在没有TD-SCDMA网络情况下可以切换成GPRS网络无线上网。除此以外, 中国移动还在大力推动TD-LTE的发展, 所谓的TD-LTE就是TDD版本的LTE技术, TD-LTE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宽带数据服务, 如今也是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的重点。进行室内网络信号覆盖系统的建设时, 要控制好室内外的信号强度, 防止室内信号对室外信号构成干扰。由于现代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系统建设之前可能存在其他的网络形式, 因此在改造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系统间互相影响的问题, 尽量避免不同通信网络系统间的干扰。由于室外和室内的网络可能需要随时进行切换, 如果室内和室外通信网络的频率相同会影响切换成功率, 因此进行室内网络建设时应该注意和室外的通信网络保持异频, 减少干扰提高室内室外通信网络切换的成功率。

二、TD-SCDMA和TD-LTE建设

2.1进行信号测试, 收集信息

不同于2G, 3G网络的是, 4G网络的室外通信建设主要利用宏基站进行覆盖。由于TD-LTE网络使用的是2.3GHz频谱所以信号穿透能力比较弱, 如果通过增加宏基站覆盖来提高网络信号, 需要大大提高宏基站的数量, 而宏基站室内选址困难并且建网的成本高, 因此4G室内通信网络建设一般采用的是小基站 (small cell) 。小基站的成本较低, 体积小, 具有低功耗, 高带宽和易维护的特点, 能够弥补通信网络的盲区, 提高室内网络的覆盖率, 同时还能够提高通信网络的性能。LTE小基站在单位面积内可以提高更大的网络容量, 利用IP宽带作为回传网络, 并利用宽带网端口实现更加精准的覆盖。进行小基站建设时需要进行信号探测, 为了保障2G, 3G网络的正常运行, 减少信号干扰, 需要根据室内环境的特点对室外的网络系统进行测试, 并记录信号干扰的强度以及信号分布。同时还要和小区的物业进行沟通, 进行室内具体勘察, 了解网络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建筑物的特点后再进行小基站建设。

2.2进行用户密度估测

由于室内通信网络用户主要分布于高端精品区域, 用户密度和室外通信网络密度不同, 室内通信网络用户的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大, 他们对室内通信网络的数据业务的需求也比较大, 因此在进行室内网络系统建设时应该考虑到信号渗透的问题, 并需要提高室内信号的强度。

2.3室内通信网络系统后期优化

TD-SCDMA和DT-SCDMA网络建设的后续优化中, 一般是将小区之间的干扰隔离作为室内通信网络的优化重点, 网络防干扰隔离也是影响网路性能的一个关键, 可以把小区楼栋内的每一层或者是几层作为一个区域, 这样可以减轻小区建筑之间的信号干扰。在进行室内网络系统建设和后期优化中, 可以采用设置合理的服务小区和邻区重选质量偏移, 以及小区个体偏移等无线参数, 让室内网络用户优先驻留室内微小区, 在室内形成单一的服务小区减少干扰。作为以中国知识产权为主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DT-SCDMA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是我国通信事业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标志。但是和世界上其他两种CDMA.CDMA-2000通信网络技术相比较而言, DT-SCDMA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 LTE凭借它高速宽带服务等优点得到世界各大网络运行商和大量网络用户的喜爱。

结语: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室内覆盖建设对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作为我国通讯事业技术代表的DT-SCDMA, 仍然也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借鉴成功的通讯技术发展经验, 并坚持自主开发, 技术钻研, 不断的提高TD-SCDMA和TD-LTEDT-SCDMA的技术水平, 相信我国的室内通讯网络覆盖建设的发展能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最终蓬勃发展起来。

摘要: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通信网络建设规模的扩大, 几乎已经实现了户外通信全覆盖, 但是相对来说, 现代通信网络的室内覆盖率就比较低, 而且室内通讯网络的信号比较差, 随着室内生活办公的地位的提高, 如何实现网络通信室内全覆盖并且改善室内网络信号的问题显得更加的突出。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络,室内覆盖,建设优化

参考文献

[1]潘诗柱, 郭子晖, 高童.光纤五类线室分系统典型应用场景分析[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3 (04)

[2]毕丹宏, 杨军.低功率分布系统应用综合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 (03)

上一篇:应急处置下一篇:学生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