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舞蹈

2024-10-05

采茶戏舞蹈(共7篇)

采茶戏舞蹈 篇1

艺术源于生活, 采茶戏作为特色艺术形式之一, 自然也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因为采茶戏源于生活, 我们更可以说采茶戏是文化的一种承载媒介, 舞蹈和音乐作为采茶戏的表现形式, 将采茶戏的特点和灵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新的元素融入到了采茶戏中, 采茶戏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在现如今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 其丰富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和实践, 采茶舞蹈的动作和风格, 以及采茶戏音乐唱腔所表现出的特点, 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我国地方采茶戏当属江西采茶戏最为出名, 毕竟采茶戏源于江西, 而赣南采茶戏更是其中的代表, 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力。采茶戏当然离不开戏, 除了戏之外, 舞蹈和音乐也是采茶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将对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分开做介绍, 主要是立足于江西采茶戏和赣南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元素, 详细分析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采茶戏舞蹈的相关分析和介绍

1.1 采茶戏舞蹈的基本特点

采茶戏, 顾名思义与采茶有关。采茶戏舞蹈就来源于采茶生活, 舞蹈动作也是来源于采茶动作。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 采茶戏舞蹈动作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至今已经有五百多种的基本动作, 且还在不断地创新中。不同的动作传达的文化信息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生活动作、装饰动作、情态动作、造型动作以及特技动作等, 生活动作源于生活, 其精髓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装饰动作起装饰作用, 在舞蹈时主张连贯得体、富于美感和良好的视觉享受;情态动作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情绪的流露, 舞蹈时主张动作细腻温婉且富有情韵;造型动作则提倡舞蹈者个性的表达和自由的发挥;特技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舞蹈者的功底和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特技动作表演时, 表演者一定要灵活多样, 丰富采茶舞蹈的表现形式[1]。

1.2 采茶舞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们对采茶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采茶戏发展历史悠久,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采茶戏毕竟作为一种地方民间剧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奇有趣的事物, 采茶舞蹈逐渐被人们忽视。而采茶舞蹈源于茶农采茶生活, 赣南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得他们对采茶业的发展越来越不重视, 采茶舞蹈发展的源头被切断, 舞蹈形式的多样化面临一定的危机和挑战。另外, 采茶舞并未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目前还是局限在江西赣南局部地区内, 社会大众对我国采茶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发展的认识度仍然比较低。针对人们对采茶戏舞蹈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人民大众了解到采茶舞蹈这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扩大采茶舞蹈的艺术影响力, 同时也需要国家加大对采茶舞蹈的保护力度, 引导采茶舞蹈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总之, 就是不能让采茶戏这种民间艺术悄无声息地消失。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由于舞蹈能够带给人们一种良好的视觉享受, 使得现如今采茶舞的发展创新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反而忽视了舞蹈内在文化的传达。因为舞蹈的编制也要立足于日常生活, 脱离了日常生活舞蹈的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过分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会忽略了内容的表现以及情感的传递, 形式的编制与舞蹈编导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对舞蹈编导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茶舞蹈的发展既离不开生活实践和传统的民俗文化, 又对舞蹈编导以及舞蹈演员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形式的创新, 更加要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和实质的创新, 才能使得采茶舞蹈永葆青春。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采茶舞蹈人才的培养, 拓宽培养渠道,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不断开阔编导以及舞蹈演员的眼界, 实现采茶舞蹈的创新, 同时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1.3 采茶舞蹈鲜明的时代特色

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采茶舞蹈在传承中还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时代特色, 其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当中, 我们一直鼓励“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采茶舞蹈的传承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因而在现代采茶舞蹈艺术中体现出了极具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民间艺术的精髓, 离开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的发展将毫无特色。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在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之中, 作为民间艺术的采茶舞蹈在现代发展中更加离不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

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采茶舞蹈的基本动作有五百多种, 且动作还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视野自然会发生变化。现如今采茶舞蹈鲜明的时代特色还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江西的矮子步在采茶舞蹈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一代又一代舞蹈编导和舞蹈艺术家表演家的努力之下, 矮子步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多样化, 动作越来越规范, 意象传达越来越入神。内容的创新表现在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单一的舞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融入音乐元素的舞蹈表演使得舞蹈艺术更加多彩, 舞蹈音乐与舞者动作的完美结合, 使得舞者在舞蹈时掌握节奏, 配合着肢体动作的完成, 具有时代性的音乐与形式创新的舞蹈动作的结合给予社会大众以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 采茶戏音乐的相关分析和介绍

2.1 秧歌对采茶戏音乐的影响

采茶戏音乐的来源十分广泛, 其中秧歌作为传统音乐戏剧形式对于采茶戏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换句话来说就是采茶戏音乐中融入了秧歌这种戏剧元素, 使得采茶戏的民间艺术性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采茶戏与秧歌的结合适应了采茶音乐的发展, 因为采茶戏源于赣南人民的采茶生活, 而秧歌也是在人们劳作的过程中发展并逐步得到传承的, 且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戏剧, 对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秧歌给人一种轻快愉悦之感, 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以及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锣鼓的伴奏赋予了采茶戏鲜明的民间特色。虽然秧歌对于采茶戏音乐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赣南地区采茶戏音乐的发展仍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他们借鉴外来优秀的音乐文化, 给自己的文化“添砖加瓦”。

2.2 采茶戏音乐与采茶歌

赣南的采茶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因为采茶戏源于茶农的采茶生活, 而在采茶过程中茶农会寻找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增加采茶过程的乐趣, 采茶歌就因此应运而生了。采茶歌是茶农在采茶时唱的歌, 曲调抑扬顿挫、歌声婉转轻快, 因为歌词和曲调简单, 便于记忆, 丝毫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采茶歌的出现也促进了采茶戏音乐的发展, 同时丰富了采茶戏音乐的形式。采茶戏音乐与民间小曲有着紧密的联系, 基本上采茶戏音乐中都有民间小曲的特点, 而这一特点反而增加了采茶戏音乐的辨识度, 给人以良好的文化艺术享受。民间小曲的民间特色更加突出, 与方言的结合, 使得采茶戏音乐的地方性特色更加鲜明[3]。

2.3 采茶戏音乐今后的发展

与采茶戏舞蹈一样, 采茶戏音乐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注重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又要与时俱进, 赋予其以新的时代特色。在今天我们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而要想建设这样一种文化就必须要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采茶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 必须得到足够多的重视, 作为一种文化既要得到发展, 又要受到保护。有的音乐编剧在创新采茶戏音乐的形式时, 可能会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如今音乐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但并不是所有种类的音乐都适合于采茶戏相结合, 因而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选择, 不能因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而忽视了对内在本质的要求。此外, 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对于音乐的口味也是多种多样, 采茶戏要注重与新元素和新时尚相结合, 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让采茶戏音乐走出赣南、走出江西, 甚至是走向世界。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采茶戏音乐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丰富采茶戏的内容, 实现舞蹈与音乐的相辅相成, 达到更好的视觉和听觉审美享受。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让采茶戏音乐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形式的创新能够使得采茶戏音乐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同时手法的丰富能够给采茶戏音乐发展带来更多的实质内容, 将丰富的表现手法与采茶戏中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采茶戏现代创作的飞跃和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对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分别就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采茶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 指出了采茶舞蹈存在的问题以及采茶戏音乐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采茶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客家生活习惯, 发扬采茶戏工艺不仅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 而且有利于继承民间戏剧艺术。通过对采茶戏中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的分析, 我们明白了要对采茶戏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 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 同时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实现采茶戏传统与时代特色的完美结合。

摘要:采茶戏自明朝中叶发展至今, 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其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张力。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元素更是丰富了采茶戏的表现形式, 它是起源于江西赣州的一个民间地方剧种, 蕴含着文化的精髓, 从采茶戏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客家文化和茶文化。采茶戏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以及采茶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和创新。本文将对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进行分析, 紧扣采茶舞蹈中的时代特征以及其发展现状、采茶戏音乐唱腔与客家民间小调, 充分挖掘采茶戏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采茶戏,舞蹈,音乐元素

参考文献

[1]黄东阳, 张快彩.采茶戏的客家元素解析[J].文艺争鸣, 2015, 02:204-207.

[2]赖丹.从茶文化看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 06:98-101.

[3]李雪玲.民间“丑”的意趣和乡土“美”的升华——从赣南采茶舞的化丑为美说起[J].民族艺术研究, 2015, 03:73-80.

采茶戏舞蹈 篇2

3.1 引用经典采茶音乐来编排采茶舞蹈

本土茶乐文化中的采茶歌曲大多数都描绘采茶女真实的劳动状况, 可以借此来改编相应的舞蹈, 根据舞台表演的特性, 配合适当的采茶音乐, 给观众营造良好的视听氛围,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高度配合, 表现出采茶女的精神, 抒发出其内在的情怀, 通过生动的舞蹈来感染观众, 最终引起观众对这一文化的共鸣, 同时, 两者的结合也能够方便舞者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理解, 这样的舞蹈创作才能够表现出茶文化的美, 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采茶舞蹈的创作作品。将经典的采茶音乐融入到采茶舞蹈的创作过程中, 其能够在丰富舞蹈形式的基础上, 完善舞蹈元素, 优化舞蹈艺术特征, 从根本上提升采茶舞蹈的表现力与内涵。

3.2 借鉴本土茶乐文化, 丰富采茶舞蹈的内涵

采茶舞蹈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一个分支, 单一的采茶舞蹈无法表达出整个文化的精神内涵, 需要各种文化的默契配合, 本土茶乐文化作为传统茶文化的另一重要代表, 同时也与采茶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由此进行创作可以丰富采茶舞蹈的内涵, 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适应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标准, 加强本土茶乐文化在美学、音乐、民族特性上对采茶舞蹈的感染力, 让观众切实感受到采茶舞蹈的内在艺术魅力。

3.3 打造知识型和创新型采茶舞蹈风格

现代社会是知识型和创新型的社会, 因此采茶舞蹈也必须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本土茶乐文化在这一方面就表现的非常完美, 因此采茶舞蹈可以借鉴这一案例, 找到自身的独特魅力并着重加强, 不断创新, 以此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样观众才能从表演中学习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创新是采茶舞这一传统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采茶舞的具体艺术风格进行分析, 其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成熟应用舞蹈艺术。

4 结语

采茶舞蹈想要突破目前传承过程中所潜在的局限性, 首先要在思想上借鉴本土茶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突破和解放, 树立创新型的发展理念, 同时, 借助丰富多彩的本土茶乐文化的内容, 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舞蹈的感染能力, 有目的性的进行完善, 让采茶舞蹈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新的闪光点, 这也是这个时代对这个文化的要求, 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唯一出路。而将本土茶乐文化与采茶舞蹈创作相结合, 其既为采茶舞蹈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 也从本质上提升了舞蹈创作的内涵与水准。

参考文献

[1] 赵新慧.浅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征和表演特征[J].福建茶叶, (6) :247-249.

[2] 乔阳阳.民间“丑”的意趣和乡土“美”的升华——从赣南采茶舞的化丑为美说起[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8) :179-182.

采茶戏舞蹈 篇3

关键词:采茶舞蹈;艺术鉴赏;传播意义

采茶舞起源于唐朝宫廷,后流入民间各地,融入当地风俗,成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性舞蹈,采茶舞蹈的兴起与发展都是通过采茶艺人的口传身教,因而极具地方乡土气息和地方独特的风格。在采茶舞蹈中,可以更多地看到与当地民风贴近的地方生活,在较多的采茶舞蹈作品中,舞蹈的主角也大都是劳动人民。采茶舞蹈具有的轻松、幽默的舞蹈风格也使得采茶舞被更多的观众所喜爱。采茶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般来说,采茶舞蹈都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并且融入了地方的民族文化,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采茶舞蹈的艺术观赏也能够对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播与发扬。

1 采茶舞蹈的发展现状

1.1 采茶舞蹈的发展历程

采茶舞蹈出于唐朝,而民间各地的采茶舞蹈发展历史各不相同,杭州采茶舞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民间艺术,而江西的采茶舞蹈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开化采茶舞则是在民国时期由南昌采茶舞传入后完善得来的。在采茶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各地由原始的采茶舞蹈,开始逐步成型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采茶舞蹈,演变为近代采茶舞与现代采茶舞四个阶段。采茶舞蹈在经历悠久的历史考验之后形成文化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 传统的采茶舞蹈变化

唐朝开拓的丝绸之路就有茶叶对外贸易,在唐之后的宋朝,全国开始大规模的兴起茶园,茶园的兴盛,使得茶叶贸易量不断地加大,而采茶舞也随着茶贸易的发展而兴起。宋朝之后的明代,采茶舞蹈在民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清朝初期的三脚戏更是表明职业采茶舞艺人的形成,起始的采茶舞蹈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相对简单,采茶艺人提着采茶篮载歌载舞,而茶童则运用矮步形式穿插到采茶舞艺人之间,所以这样的舞蹈也被称之为姐妹采茶舞。职业采茶舞也是从简单的舞步发展而来的,采茶舞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的舞蹈的精华,这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采茶舞蹈的艺术观赏性。采茶舞艺人加入了很多生活情趣融入采茶舞蹈动作中,至此,采茶舞蹈内容已经不再仅限于采茶的范畴,彩旦艺人的加入也增强了采茶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2 采茶舞蹈的艺术鉴赏分析

2.1 采茶舞的艺术风格

采茶舞把农耕文化与地方的特色文化融为一体,通过采茶舞蹈艺人的审美创作汇编到采茶舞蹈中去。采茶舞蹈的创作源于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它是通过产茶地区茶农的日常采茶劳动与日常生活,通过舞蹈艺术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所以,采茶舞蹈也是采茶地区人民的思想劳动结晶,从采茶舞蹈所具备的艺术风格来看,采茶舞蹈本身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它是一种鲜明的舞蹈艺术。采茶舞蹈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观众可以在欣赏采茶舞蹈的同时,感受到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与舞蹈美感,还有切身体会到茶农辛苦劳动的采茶经历。

2.2 采茶舞的艺术分支

采茶舞不拘一格,也不集中于一地出现,这就导致了采茶舞具有多个艺术分支。采茶舞蹈在不同的产茶地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分支,江西赣南的采茶舞、福建闽西的采茶舞,还有桂南的采茶舞等都具有较多的采茶舞分支。分支出来的采茶舞蹈在形式上更具有当地茶民的生活气息,在舞蹈的内容上也更容易反映到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采茶舞蹈在编舞过程中,采用了通俗幽默的舞蹈肢体评议语言,而场景也出自茶民的日常生活。采茶舞较大程度上的反映了茶农的生活特性,从而受到了广泛的群众欢迎。

2.3 采茶舞的艺术内涵

采茶舞大多数在编导时,会选择喜剧题材进行编导,采茶舞蹈极少会使用悲剧题材,如果茶采舞要陈述悲剧故事,也通常会使用喜剧的形式来体现,所以采茶舞的悲剧氛围会被轻松的喜剧形式所渲染。采茶舞蹈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在采茶舞蹈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较大程度的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采茶舞蹈表演中,可以看到描述自然的舞蹈表演,这是采茶舞蹈艺术对生命与自然之间进行的思考,即使大多数茶农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是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劳动人民仍然怀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们把这种敬畏之心编制到舞蹈中去。

3 采茶舞蹈的传播意義

3.1 采茶舞的艺术传承

采茶舞蹈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采茶舞蹈的艺术价值予以更好的体现。对于采茶舞蹈传播有着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采茶舞蹈融入了当地的地理文化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之后的几百年发展过程中,采茶舞艺人把当地的民族风俗与茶农的感情融入舞蹈艺术中去。采茶舞蹈的传播给中国的艺术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艺术财富与精神财富,正因为如此,采茶舞蹈的传播过程也加快了地方采茶舞蹈的艺术发扬与传承,这样的采茶舞蹈是非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的。采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和其他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而这样的艺术共性也为采茶舞蹈与其他舞蹈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 采茶舞的文化传播

采茶舞蹈融入了汉族民间舞蹈元素的“三道弯”,采茶舞蹈里的“三道弯”非常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二种舞蹈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采茶舞蹈表演传播也在无形中更广泛的将采茶舞蹈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采茶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虽然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与生活特性,但是采茶舞蹈缺乏舞蹈冲击力与舞台层次感,采茶舞蹈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采用现代的表演手段进行大众传播,可以让观众更容易接受采茶舞蹈是古老文化,让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播真正进入到现代观众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艺术传播基础上,采茶舞蹈不仅保持了传统舞蹈中的独有风韵,能够有效地避免古典艺术弱化。

3.3 采茶舞蹈元素的革新

采茶舞蹈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舞蹈元素融入了现代的舞蹈审美意识,采茶舞蹈的创作革新使得采茶舞蹈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采茶舞蹈是在原生态的舞蹈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而得来的,采茶舞蹈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强化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采茶舞在传播过程中,舞蹈元素也开始了一系列迎合现代观众审美的革新。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茶舞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采茶舞蹈塑造了更为丰满的艺术形象,现代美学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接轨,采茶舞蹈的发展需要民族艺术的继承,也需要民间艺术的创新,正是这样,原生态的舞蹈元素才更具有时代感,也能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

4 结语

在采茶舞蹈的艺术鉴赏与传播过程中,需要向观众更好的展示出茶农的农耕文化与地方文化间的关系,要对传统的采茶舞蹈与现代采茶舞蹈艺术上进行正确的审视,同时还要把握好现代的审美观,在保留传统的采茶舞蹈文化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采茶舞蹈做出有效的创新与变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采茶舞蹈的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莺.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2]曾莉.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4(09).

解析赣南采茶舞蹈的当代价值 篇4

1 赣南采茶舞独特的文化价值

赣南采茶舞是民间舞蹈的代表。它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幽默诙谐的气质, 使采茶舞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从舞蹈展示的内容还是环境, 都充分展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由于采茶舞长期以来都充分吸收了采茶戏中的特色, 因此赣南采茶舞以其丰富的肢体动作, 记录和保存着丰富的民俗信息, 演员通过姿态、形体、唱腔以及剧中极具表现力的人物生活, 达到了戏剧效果, 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是赣南了特色民俗文化瑰宝。

据历史研究记载, 目前生活在赣南地区的客家人正是由中原地区的汉民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到一起形成的一个独特的汉族支系。这支独特的分支称为“客家”。客家人把中原文化与赣南文化融合在一起, 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在赣南的文学、绘画、歌舞等艺术领域中, 都能够看到客家文化的影子。

今天的赣南采茶舞融合了大量的民间歌舞的表演元素, 是赣南民间艺人发展创造总结出来的独特的表演形式。可以说今天的采茶歌舞是离不开茶农和茶山的, 没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没有茶农的劳作, 就没有今天的采茶舞, 这正是客家文化的缩影。赣南采茶舞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是《卖杂货》和《上广东》, 剧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赣南采茶舞表演中, 不仅向世人展现了赣南独特的民族文化, 其中包括了赣南客家人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弘扬作用。赣南采茶舞中的一招一式都流露出赣南客家人的传统观念和审美情趣。例如在赣南采茶舞中出现的“摘茶”、“制茶”、“茶叶丛中有蜜蜂”等等模拟动作, 既鲜活又充满趣味, 不仅将赣南独特的茶农劳动生活展现得惟妙惟肖, 同时也体现出客家人艰苦朴素, 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精神世界。因此, 赣南采茶舞由民间形成和发展而来, 经过历史发展的磨砺, 成为了客家文化发展活化石,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赣南采茶舞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 赣南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2 赣南采茶舞鲜明的艺术价值

赣南采茶舞的存在与发展关键在于其鲜明的艺术价值。这也是标志着赣南采茶舞艺术生命力最有力的证明。赣南采茶舞发展到今天, 其中的一招一式都凝聚着丰富的表演技艺, 使赣南采茶舞展现了鲜明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2.1 赣南采茶舞中的“矮子步”表演形态

赣南采茶舞中的“矮子步”来源于茶农的生活劳作。由于赣南属山区, 因此茶农劳作需上山下山, 肩扛担挑, “矮子步”正是对山间茶农走路体态的体现。在赣南采茶舞表演中, 演员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剧情需要使用“矮子步”。这种步伐需要调节双膝的幅度, 根据不同的程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形态不同, 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矮子步”将美与丑、善与丑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赣南采茶舞也表现得更加风趣幽默。

2.2 赣南采茶舞中的“扇子花”表演形态

舞蹈源于生活, 是对生活艺术的反映与再现。赣南客家人的采茶舞正是来源于社会生活, 经过艺术的提炼, 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只有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才能从中有所体会, 从而感受艺术的魅力。赣南采茶舞中有一个被称为“万能道具”的物件, 即“扇子花”。在赣南采茶舞表演中, 它不仅能够用来模拟动作, 同时能够渲染表演气氛, 是不可或缺物件。由于赣南客家人长年在山中劳作, 与鸟兽为伴, 与自然形成了和谐的关系。对于自然界的鸟兽非常熟识, 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十分了解, 所以, 经过长期的观察, 在鸟兽身上他们发现了创作灵感, 鸟兽的一举一动都有着别样的趣味, 于是他们将模仿动物的特定动作融入到表演中来, 以增添表演的真实性与趣味性。由于赣南采茶舞中表演的人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所以他们在表演风格上更倾向于表达与自然的和谐, 展现劳动人员勤劳朴实、乐观勇敢的特性,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赣南客家人对于生活的感悟。扇子花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改造和积累, 已经有三十多种表演技法, 其中包括了抛、转、甩、铲、抓等等, 这些丰富的技法为赣南采茶舞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赣南民间有“采茶无扇子, 等于吃饭没筷子”的说法, 可见扇子花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将赣南采茶舞的文化特色渲染得更为浓郁和鲜明。

2.3 赣南采茶舞中的“单袖筒”表演形态

我国传统的表演形态是“双袖善舞”。“单袖筒”则是我国民间舞蹈和戏曲表演中极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规范。单袖筒在表演时只有左面一只约有尺余长的水袖。在舞蹈中, 演员会模拟形态各异的动作, 以诙谐幽默的动作赋予赣南采茶舞独特的表演个性。单袖筒的表演技艺主要有抓、甩、荡、舞等等。正是这些传统的表演技艺, 才使单袖筒更具审美个性。赣南采茶舞也因此成为展现情感生活的重要手段, 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从以上介绍的赣南采茶舞中的“矮子步”、“扇子花”和“单袖筒”可以看出, 这三种舞蹈技艺都各具特色, 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个性体现。在实际的舞蹈中, 三者总是相互配合, 彼此协调, 融合在一起, 这才能将赣南采茶舞最精彩的一面完美地展现出来。例如赣南采茶舞中的传统剧目《米童上路》中, “米童”在表演时将“矮子步”、“扇子花”和“单袖筒”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边歌边舞, 表现出“米童”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流露出人物勇敢乐观的性格特点, 真实而自然, 具有极强的塑造性, 为整个赣南采茶舞添色不少。可见, 赣南采茶舞中集合了不同的表演技法, 它们各有特色, 各出奇招, 最终在相互融合中共同促进了赣南采茶舞的完美再现。

3 赣南采茶舞传承的和谐价值

任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传承, 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形态。这种文化不仅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 也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是人类发展终极目标, 所谓“和谐”正是事物发展的理想状态和表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 有着“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 有着“大同”的和谐理念。

赣南采茶舞作为一门舞蹈艺术, 也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发展过程。赣南采茶舞是典型的人体动作艺术, 虽然它来自于民间, 起源于赣南茶农的田间劳作, 但是它作为一项民间舞蹈艺术, 仍然体现着传统农耕的文化特色, 其中蕴藏着茶农们勇敢朴实的感情与特性。例如“蜻蜓点水”、“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 都是赣南采茶舞中极具代表性的表演, 其中有大量丰富的动态模拟和动作表演, 一招一式都体现着赣南茶农与自然的和谐、积极乐观向上、朴实幽默的精神情怀。表演中的“矮子步”也折射出生活的美与丑、善与美, 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中凝聚着赣南人对生命以及社会的理解, 给人以深切的启迪。例如采茶舞剧目《钓拐》中, 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角色, 一个是生活中的流氓地痞, 花花公子“刘二”, 一个是勤劳善良的青年汉子“田七郎”。为了使角色更具鲜明性, 通过艺术手法加以夸张化, 对“矮子步”进行了丑化, 这种夸张的个性化表演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有趣, 充满了喜剧色采。而“田七郎”的演员为了塑造出人物正直朴实、大方勇敢的一面, 在表演中, 通过高、矮子步的结合, 动作稳重, 节秦活泼明快。使二者的美与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观众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提高了审美情趣。

采茶舞作为一种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其中不仅有丰富的唱词, 更有从民间总结而来的地道舞蹈。比如赣南采茶舞剧目《大劝夫》中, 妻子发现家里没有柴米油盐了, 于是告诉了丈夫, 丈夫表现出的“阔气”实在让人苦笑不已。其中描写的反语正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 使观众从中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社会现实, 通过这种相互矛盾、荒诞的语言, 使采茶舞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幽默气息。

正是由于赣南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每逢特大的节日庆典时, 赣南人纷纷加入到赣南采茶舞中来, 尽情地舞动着扇子花, 挥动着单袖筒, 踩着矮子步, 随着赣南特有的民俗音乐, 跳起赣南采茶舞, 使人们看到了一幅平和自然的社会风貌, 同时也彰显出赣南客家人积极进取的和谐价值。“和谐”在赣南的民俗文化中显现出更加深远的传承影响。

4 结语

总之, 赣南采茶舞作为历史文化融合发展而来的产物, 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 成为了极具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代表, 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纯洁朴实、勇敢乐观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赣南采茶舞有着积极而厚重的文化艺术价值与和谐价值。希望赣南采茶舞的未来的发展及文化传承走向成熟与辉煌。

摘要:赣南采茶舞是经过漫长的社会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具有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从赣南采茶舞的文化价值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希望对赣南采茶舞未来的发展及文化传承有所裨益。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2]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国舞蹈志 (江西卷) [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3]曾泽昌, 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

基于茶文化的赣南采茶舞蹈赏析 篇5

舞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往往植根于民间,是一个地方民族的生活写照,人们把生产生活中的见闻和动作进行创作和美化,配上一定的音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们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享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赣南这方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的土地以茶文化延伸出独具特色的茶舞蹈,是人类文化中难得的精髓。采茶舞蹈是赣南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的写照,采茶舞蹈和人们日常的农耕、劳作有着密切的关联。采茶舞蹈多以模仿人们在山间田野劳作时的各种身体的姿态和动作,尤其是手采茶时灵动的动作更是被模仿得惟妙惟肖,并且借助于舞蹈夸张的表现形式给欣赏者视觉、心理上美的享受。茶文化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给采茶舞蹈注入了汩汩流淌的生命之源。茶文化是采茶舞蹈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茶文化和采茶舞蹈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为采茶舞提供了天然的“摇篮”

众所周知茶树大多喜好生长在丘陵地区,赣南地区丘陵众多,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借助于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肩背负重、爬山才能完成农业生产。在采茶的过程中女子的动作比较快,是主要的茶叶采摘人。而男子较之女子,力量上要更胜一筹。因为赣南地区丘陵、山地的地形特征,女子在采摘好茶叶后,需要男子的帮助才能把茶运送到家。女子需要将采下的茶叶倒入茶郎的背篮中,由于男子个子往往要高于女子,男子需要半蹲着身子才能顺利接到女子篮中倒出的茶叶。男子半蹲接茶叶的这个动作被人们采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来,形成了采茶舞蹈中的“矮子步”。“矮子步”以他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在辛勤的劳动之余提供了放松身心的艺术享受,也是赣南地区人们幽默风趣的性格的真实写照。另外像采茶舞蹈中男子的“踏”和他们在山间担茶走路是的动作有关,“踏”便是对男子负重在山间行走中的动作进行艺术创作而得来。而女子舞蹈动作中的“跳步”有和他们在山间采茶的过程当中要不断跳过山间的小溪有关。这些舞蹈动作都和相应的茶树生长的地理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赣南地区的相关的地理环境不仅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更是为采茶舞蹈提供了天然的“摇篮”。

1.2 茶文化是赣南采茶舞蹈的生命之源

茶舞蹈是艺术的范畴,来源于与茶相关的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采茶舞蹈需要对生活进行加工,采用夸张的艺术表形手法展现出来,才能成其为舞蹈,成其为艺术。茶舞蹈是在茶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茶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国人对茶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于饮茶的层面。可以说中国人对茶的喜爱程度绝非通过饮就能满足对茶的需求,中国人对茶的喜爱通过上千年的积淀,已经深入到骨髓,以至于要创造出茶道来满足人们对茶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当人们对茶的需求提出了精神层面的需求,茶道、茶艺并运应而生,人们能够在嘴中品赏一口茶,同时欣赏着茶带来的文化享受,进而达到双层享受的目的。茶艺主要指生产、制作茶的工艺以及品茶的艺术,也包含由茶延伸出的歌、舞、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由茶艺有延伸出更高精神层面的茶道,中国茶道主要讲究一个“和”字,茶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行为引领,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只有茶艺、茶道的产生,为茶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茶舞蹈才能具备生根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进而能够生根发芽,并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茶舞蹈是茶文化中的茶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是凭空出现,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和长时间的酝酿过程。所以我们只有意识到茶文化和茶舞蹈不可分割的有机关系,才能为我们研究茶舞蹈提供正确的引领方向。

2 茶舞蹈的类型与茶事活动的关系

我们都不能否认茶舞蹈与茶事活动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茶舞蹈的类型众多,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形式都和茶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茶舞蹈是茶事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茶事活动是茶舞蹈的生活来源,为茶舞蹈提供第一手的素材。舞蹈艺人或民间的艺术家根据具体生活实际进行艺术创作,使之成为舞蹈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2.1 茶舞蹈中的“矮子步”来自采茶的过程

“矮子步”在表演当中,通过表演者双膝曲蹲幅度的大小和双膝颤动的大小来表形的一种诙谐幽默的舞蹈表现形式。能够刺激观看者的幽默细胞,观看者往往在观看中哄堂大笑,是赣南地区劳动人民用以愉悦身心的最好的艺术形式。“矮子步”能够为劳动人民减轻劳作带来的困顿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表演者在表演当中通过膝关节活动来能够演变出鲤鱼腰、老虎头、蛤蟆腿、三节要、手侧脚侧背等等采茶舞蹈动作。“矮子步”主要分为生角矮子步和丑角矮子步,其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茶事活动的过程。人们在采茶的过程当中,对比自己身高低的茶叶需要弯腰或者屈膝去采摘,而采茶的过程是需要不断运动的,假如人们在采茶的过程当中总是处于采摘低处的茶叶,就需要不断屈膝前行,这可以看作“矮子步”的原型。另外在女子的茶篮子满了,他们会把自己篮中的茶叶倒给茶郎,茶郎在接茶的过程中需要屈膝才能借助身高比自己矮的女子篮中的茶叶。其中男子屈膝下蹲接茶叶的这个动作可以作为“矮子步”的另一种来源。总之“矮子步”就是实际茶事生产中的屈膝、下蹲的生产过程,艺术家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茶事生产的动作上进行创作和发挥,最终把诙谐、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3“扇子花”和茶事的关系

“扇子花”是舞蹈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右手持扇子舞动的舞蹈形式。赣南地区有一种植物能够作为大蒲扇的原材料。因为赣南地处亚热带,茶农在生产活动中难免遇上炎热的天气,需要扇子扇风。另外在制茶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热气,扇子是必不可少的。舞蹈中的扇子花就是茶农手中的扇风的扇子的化身,艺术家赋予大蒲扇艺术表现的形式,让生活中的蒲扇有了艺术的灵魂,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扇子花”来源于茶叶的生产过程,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它是人们劳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3 茶舞蹈和茶故事的渊源

茶舞蹈的一些民间传说和茶有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如:“单筒袖”是“水袖”表演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一般意义上的“水袖”是两手的袖子呈对称的形式,舞蹈者在表演时需要通过舞动双袖来给观众没的享受。而“单筒袖”是赣南地区独有的一种水袖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舞动水袖,右手却拿着扇子,袖子和扇子一起舞动,给观看者呈现一种神秘的色彩。关于“单筒袖”和茶有一定的故事渊源,可见茶文化对单筒袖的影响深度。关于“单筒袖”的来源,民间说法不一,但是都能和茶有撇不开的联系。相传旧时茶农出门,都要在腰上系腰带,可以用来擦汗,扇风和带东西。“单筒袖”中的袖子可能是这一条茶农腰上带子的化身。另外有一说法是有一位好色之徒途经茶园时想要调戏一名美丽的采茶女,被采茶女用砍刀将其左手砍下,这位好色之徒为了隐瞒自己身体的缺陷而用长袖遮掩。这是“单筒袖”的又一说法。关于“单筒袖”还有其它的来源说,但不论如何都能和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可见茶文化对采茶舞蹈“单筒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4 结束语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影响这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茶文化和其它艺术形式总有撇不开的渊源。茶文化影响着赣南茶舞蹈的方方面面,茶舞蹈的创作和茶文化有关,茶舞蹈的动作更是和茶的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茶舞蹈中的传说也和茶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缘,茶舞蹈就是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可以发挥的事项进行创作,赋予他们艺术的气息,使之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足以认识到茶文化对茶舞蹈的影响之深远。希望通过舞蹈家的文化工作者的不断探究和经验总结,去发现茶文化和茶舞蹈之间更多还不为人知的微妙的关系。通过茶文化和茶舞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其它艺术形式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的联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意义,为其它形式的艺术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设想和可能。

摘要:茶文化源远流长的赣南,不仅生长了千年历史的茶树,更是养育了一方风土人情,由茶叶延伸出了茶道和茶艺。赣南采茶舞蹈就是在茶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艺术。赣南采茶舞蹈是茶戏的一个分支,赣南采茶舞和茶叶有着割舍不了的渊源,茶文化是赣南地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采茶舞蹈植根于深厚的茶文化中,并得到长足地发展和延伸,可以说茶是赣南茶文化的生命之源。笔者就从茶文化的角度对采茶舞蹈进行探究。

关键词:茶文化,采茶舞,茶事活动

参考文献

[1]赖丹.从茶文化看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6):98-101.

[2]王欢,夏郁.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赣南采茶舞蹈源流考[J].农业考古,2013(5):187-190.

[3]许华春.赣南采茶舞蹈文化中的客、畲混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林建平,王龙生.文化生态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117-120.

[5]温习,朱璇.赣南采茶舞蹈的传统技艺及其文化成因[J].戏剧之家,2014(14):106+111.

[6]黄文华.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的形态与文化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00-101.

采茶戏舞蹈 篇6

1 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概述

赣南采茶舞蹈源自客家文化, 产生于江西南部地区。江西南部地区是茶叶的主产区, 也是产生赣南采茶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现实土壤, 江西的自然特征和江西地区的社会风貌, 给赣南采茶舞蹈这种艺术打上了深刻的地理和文化烙印。采茶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源于元朝时期, 经过明朝的发展, 到清朝时候进入鼎盛时期。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活动, 当地百姓都会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庆祝, 是人民抒发内心、表达情感的重要通道和方式。从源头来看, 采茶舞蹈是对乡间生活的艺术化呈现, 由于采茶活动具有较高的技巧, 有着较高的形体要求, 最早的民间艺术家, 就将采茶动作和舞蹈有机结合, 形成了这种艺术形式, 也让采茶舞蹈成为我国舞蹈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这种被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被有效传承下来, 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它融汇了多样的艺术元素, 形成了现代采茶舞蹈的基本体系和框架。

江西南部地区是我国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源地之一, 茶叶产业是重要的产业, 也是百姓的主要生活来源, 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 赣南采茶舞蹈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并且成为采茶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今的赣南地区已经不再完全依赖于采茶叶生存, 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却被有效保留下来, 从舞蹈动作和细节中可以看出, 采茶舞蹈有着市井生活的自由和洒脱, 这种简单朴实的舞蹈风格和理念, 也是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得到很好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2 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

2.1 采茶舞蹈的审美现状

舞蹈的审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舞蹈审美主要是透过舞蹈的外在形式, 感知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意志, 是对艺术的深入挖掘。在采茶舞蹈中, 有很多有趣的动作, 比如说“猫儿洗脸”“摘茶”“绣花”等等, 这些动作不是单纯的舞蹈展示形式, 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其中蕴含的情绪, 正是茶叶采摘工作中喜悦和快乐的心情流露, 可以这样讲, 采茶舞蹈是对江南地区采茶文化的形象展现, 体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种艺术形式一同涌入受众的眼中, 艺术的审美问题也开始被现代人所重视。由于采茶舞蹈源自南方地区的乡间, 因此, 很多动作和内涵, 需要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知水平才能很好、很充分地了解和掌握, 这也造成了一定的艺术欣赏门槛。

在现代社会中, 艺术欣赏趋于复杂化, 各种选秀节目和网络电影频繁轰炸人们的眼球, 也造成了很多人审美上的障碍, 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 一般对于采茶舞蹈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缺乏足够的兴趣,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缺乏相应的生活实践, 又没有正确的审美引导, 导致了这种审美上的偏差和问题, 也导致了很多像采茶舞蹈这样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遭受冷遇。

随着赣南采茶舞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这一艺术形式的保护和欣赏, 再次进入人们讨论的范畴, 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 要想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既需要舞蹈表演者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广泛宣传, 让人们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在采茶舞蹈的年轻舞者当中, 很多人自身都缺乏对于采茶舞蹈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在介绍和传承文化当中, 遇到困难也就不足为奇。

2.2 采茶舞蹈的动作审美

采茶舞蹈具有很强的乡间劳作气息, 其艺术的最初产生, 就源自民间艺人, 是民间舞者通过对采茶动作的提炼和加工, 在舞台上加以展现。可以这样讲, 采茶舞蹈最重要的艺术价值, 就在于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很多舞蹈动作都有极强的艺术价值, 值得品味和学习。在采茶舞蹈中, 很多精品如《刘二上路》《九龙山摘茶》等, 都透过多样的舞蹈肢体动作, 展示出了极强的舞台效果, 并且以浓郁的生活气息, 增添了舞台的生动性。

舞蹈动作具有直观性、独创性等特征, 舞蹈的最主要的特征, 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 这是舞蹈的特殊魅力, 也是舞蹈艺术的核心价值所在。采茶舞蹈作为现代表演艺术形式, 舞者的每一个动作, 都充分展现了当地的艺术文化生活。江南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 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 在采茶期间, 茶农在劳作中就会采取唱歌等方法, 丰富劳动过程, 有着很浓郁的劳动气息和生活气息。在采茶舞蹈的艺术动作中, 很多都是来自种茶、采摘等劳动动作, 细细品味, 有着很强的生活韵味。随着采茶文化的发展传承, 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脚步, 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 其中的舞蹈动作, 既有对于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同时也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 展现出了该艺术形式的时代感, 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3 采茶舞蹈的综合审美

舞蹈的审美并不局限于舞蹈的动作, 纵观整个舞台, 是一个综合性的立体展现平台, 是动作、声音、光照、色彩、服饰的搭配呈现过程, 欣赏采茶舞蹈, 除了其舞蹈动作之外, 还要从舞台构图、舞蹈配乐等多方面入手, 要怀着饱满的热情, 从心灵层面感知舞蹈的魅力所在, 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感知过程。

在欣赏赣南采茶舞蹈时候, 要联想和体会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对当地特有艺术气息的体味, 感知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现代的赣南采茶舞蹈, 是从最初的独幕乡间舞蹈发展而来, 变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展示形式, 其艺术语言和艺术表达路径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 在欣赏赣南采茶舞蹈的时候, 要通过整体性的把握, 感受其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 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 真正把握采茶舞蹈的艺术精髓。

3 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

3.1 采茶舞蹈传承客家文化

采茶舞蹈经过多年传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采茶舞蹈依托于客家文化而产生, 有力地推动了客家文化的发展, 是对客家文化的一种提炼和升华, 是对客家文化的沉淀和思索。在采茶舞蹈中, 蕴含了很多历史细节和文化脉络, 这些点滴文化印记, 正是如今客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有机载体, 其中记载了江南地区百姓生活的细节、情感和智慧, 是民族文化的舞蹈化体现, 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

纵观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是赣南地区客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舞蹈形式的创新发展, 体现的正是客家文化的发展变化, 从先秦时期开始, 客家文化诞生, 经过数次大的迁徙, 最终在赣南地区落地生根, 并成为了采茶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发展的艺术土壤。采茶舞蹈的发展, 正是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2 采茶舞蹈彰显时代特征

赣南采茶舞蹈不是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 随着经济社会和审美标准的变化, 采茶舞蹈作为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并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和门类, 极大丰富了这一经典艺术形式, 让这种传统舞蹈更具时代感, 也更容易被接受。

在舞蹈编导的精心努力下, 创新出了很多精品舞蹈剧目, 比如说《喊山》《茶韵》等作品, 都是通过经典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现象的有机融合, 实现了艺术的再创新和再升级,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采茶舞蹈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重新焕发时代的生机。在采茶舞蹈的时代化发展进程中, 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上, 也同样体现在舞蹈题材、舞蹈配乐和舞蹈色彩风格上, 现代的采茶舞蹈表演, 更具观赏性和时代感, 更适应现代审美标准和风格, 是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 采茶舞蹈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植根于现实生活, 是对茶农劳作的艺术化体现, 有着深厚的历史土壤和文化积淀, 是传统艺术和生活在现代的活化展现, 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 其蕴含的地方文化特色, 也让采茶舞蹈艺术被人们所广泛喜爱和接受。对于一项舞蹈艺术的认知, 既要从其形体审美入手, 同时也要深刻感知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只有做到这两点, 一项艺术的文化传承才是完整的。在采茶舞蹈的发展传承过程当中, 暴露出很多问题, 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一度遭受冷落,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 宣传采茶舞蹈, 讲授艺术审美知识, 传承内在文化,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需要舞蹈表演者和文化理论研究者共同努力, 探索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发展之路。

摘要:采茶舞蹈是我国传统舞蹈门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与分支, 其艺术创作素材源自乡间劳作, 是对茶农工作的艺术化展现, 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审美价值。在众多采茶舞蹈派别中, 赣南地区的采茶舞蹈历史最为悠久, 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是采茶舞蹈的代表。对于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进行分析, 对于了解和传承采茶舞蹈这种传统舞蹈形式, 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本文立足采茶舞蹈传承和审美实践, 探讨其中的艺术形式和特征, 旨在宣传采茶舞蹈艺术, 传承历史艺术精髓。

关键词:采茶舞蹈,艺术审美,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洪严.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J].福建茶叶, 2016 (2) :196-197.

[2]赖丹.赣南采茶舞蹈的三维解读[J].艺术百家, 2014 (1) :188-190, 195.

[3]江花.茶文化视角下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J].福建茶叶, 2016 (4) :370-371.

[4]赖丹.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 (2) :110-115.

[5]邢令果.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J].福建茶叶, 2016 (7) :337-338.

[6]乔阳阳.现代化进程中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J].大众文艺, 2015 (4) :48-50.

茶文化视角下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 篇7

1 相关概况

赣南采茶舞蹈是在赣南信丰、安远一代形成的, 采茶舞蹈的内容与茶叶生产有关系。在明朝, 赣南地区在谷雨时节都会由劳动妇女上山采茶, 她们一边采茶一边唱歌, 从而激发出劳动热情, 赣南采茶舞蹈是源自于山歌的, 又叫做采茶歌。是由汉族的采茶歌和采茶灯发展而来的, 后来又发展成为具有简单人物表演有故事情节的小戏, 一般在民间, 由两女一男进行表演的, 又称为“三角班”。赣南的采茶舞蹈形成后, 又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流派, 其主要的特征是表演轻快、诙谐幽默、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和富有乡土气息。

在原始的采茶歌中, 只唱小调, 每句只有四句唱调, 后来采茶歌的发展, 形成了不同的曲调。在明朝, 赣南生产各类茶叶, 当地的茶农为了能够迎接各地的茶客, 他们就编创了各类舞蹈形式。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 丑角扮成干哥卖茶, 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 (又名“茶篮灯”) 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 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 因用采茶调演唱, 一唱众和, 尚无管弦伴奏, 便统名为“采茶戏”。采茶戏因是从汉族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 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 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2 赣南采茶舞蹈的源泉来自于茶道和茶艺的发展

我国种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茶文化是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劳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生的, 是二者的融合。我国在唐代就总结了完整的茶道和茶艺, 将饮茶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 茶道与茶艺是相互促进的, 在茶艺中注入茶道, 使饮茶成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 能够实现茶文化神和形的融合。茶艺指的是在烹茶和品茶中的艺术, 而且后来也被列入到文学中, 借助茶歌、茶戏等表现出来。茶道刚刚开始盛行的时候, 主要是由社会上流的人们所推行的, 而且一般都是文人墨客进行的艺术欣赏, 他们认为事物的美感都是借助“道”来体现的, 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来辩证的分析茶文化的美感。有人认为茶文化的核心在于天时、地利、人和, 具有一种和谐和天人合一的美感。“和”的文化内涵是非常的丰富的, 其是中华文化集中的体现, 他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促进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 使采茶舞蹈的艺术性更强,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出、修改后, 赣南采茶舞蹈的各类元素已经越来越丰富, 在茶歌和灯彩的基础上, 各类元素又再更新, 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

3 茶歌和灯彩等艺术形式促进了赣南采茶文化的产生

茶在我国开始广泛的引用实现了各类文化的互动, 在茶文化的基础上, 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发展, 各类艺术形式的发展实现了雅俗共赏, 文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 在茶歌、灯彩艺术的发展中实现了茶文化的艺术发展。

据调查分析, 发现茶歌是在诗歌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与文学紧密联系的, 文人创作的与茶有关的诗歌被吟唱出来称为茶歌, 很多诗人都深谙饮茶之道, 他们在平时也会饮茶、茶园劳作等, 都会在茶丛吟诗自娱自乐, 文人之间在交流中也会以茶为主题, 吟诗对话。在文人墨客的创作中, 将茶文化的研究当作一种乐趣, 由此就形成了茶趣一说, 后来这些诗歌被广为传唱, 形成茶歌。还有一部分茶歌是在歌谣的基础上形成, 这类歌谣是在民间传唱, 一般是在清代开始盛行, 这些歌谣都是在夸赞茶的美感。另外一部分茶歌是由茶工或者茶农创作的, 他们在种茶过程中吟唱的一种助兴的歌谣, 在清代广为流传。

茶歌在创作中是有自身的曲调, 这些曲调成为采茶调, 在戏曲中被广泛的应用。在采茶调的形成中, 是一种雅俗的融合, 由文人创作的诗歌与民歌的融合, 是上层人士与普通人士的文化融合。在赣南民歌《十二月采茶歌》中, 实现了豪绅官吏与民间茶工歌谣的融合, 诗歌中讲述的是采茶和饮茶的怡然自得, 在明朝后采茶舞开始诞生。

赣南民间的灯彩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人们在过节时都会开办各类灯彩活动, 后来的灯彩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形成了龙灯、狮灯等, 灯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家里的灯火旺, 象征着人丁的兴旺, 是一家人精神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都宣扬“孝”, 百善孝为先, 认为子孙的繁衍是孝的首要条件, 灯彩的文化是受到了古代孝悌传统文化影响的。在采茶歌和灯彩都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被人们广泛的接受。按照相关的文献资料, 采茶舞蹈是在明朝兴起的, 当时的《十二月采茶歌》是在民间灯彩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灯彩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舞蹈的因素到使用的道具, 如扇子、手帕等, 结合了娴熟的舞蹈动作, 将民间的灯彩习俗充分的运用, 此标志着采茶舞蹈的形成。采茶舞蹈不仅仅是在赣南地区盛行, 同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得到了流传, 其形式比较相似。赣南的茶篮灯是基础, 将采茶的动作和采茶调结合在一起, 使舞蹈动作与音乐能够协调一致, 而且结合了马灯、龙灯等灯彩文化, 形成了舞蹈与灯彩结合的艺术形式。石城的茶篮灯是一个南丑角和四个旦角进行表演的, 音乐是采用的管弦乐器。采茶舞蹈具有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其形式都是茶歌和灯彩的结合。

采茶舞蹈是在茶歌和灯彩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采茶舞蹈在全国都是相似的, 在不同的地域还没有形成不同的特征。

4 茶舞和茶戏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

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风格。

赣南的茶灯在初始阶段是由十二个采茶女和两个男队领头的采茶灯构成的, 后来演变成两女一男的表演, 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大姐、二姐和茶童, 他们手拿着茶篮, 一边唱歌, 一边舞蹈, 茶童摇着手中的扇子, 表演的剧情一般为插科打诨, 这些舞蹈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阶段是在清代初年, 由两女一男的表演逐步演变与六个人的表演, 剧情变得相对复杂, 而且舞蹈也分成不同的场次, 其曲牌都采用敲锣打鼓的形式, 气氛比较热烈, 而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在故事情节、人物冲突和思想主题方面也越来越成熟。

在清代乾隆时期, 采茶舞蹈的发展非常的迅速, 在赣南地区形成了几十个专业的戏班, 当时采茶舞蹈风靡一时。在乾隆年间, 赣南县有名的采茶舞蹈有《南安竹枝词》, 但是, 当时采茶舞蹈被一些官吏豪绅视为洪水猛兽, 他们到处贴告示, 禁止表演采茶舞蹈, 很多采茶舞蹈表演的戏班都被驱逐, 此后, 采茶舞蹈衰落。

采茶舞蹈在我国的多个省市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比较独特, 主要原因在于其融合了文人墨客的高雅文化和茶农的通俗化的文艺融合, 《大摘茶》的编写代表着采茶舞蹈的成熟。赣南采茶舞蹈是在戏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舞蹈种类。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赣南采茶舞蹈发展之前, 所有的采茶舞蹈的动作都是比较单一的, 一共有十余个动作, 如梳妆、发灯、出门等, 这些较为简单的动作, 而且相似。从而能够得出结论, 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形成了500多个舞蹈动作, 而且借助了扇子等道具, 这些动作有的是对动物的模仿, 有的是对日常动作的模仿, 还有对人物表情的模仿, 在服装上也是各式各样的, 通过不同的服装, 营造不同的环境和气氛,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各类造型和动作能够使舞蹈更加的引人入胜, 能够使观众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 每个舞蹈演员能够形成不同的视觉艺术形象, 将静态造型与动态造型结合, 站线出动作的美感。

赣南采茶舞蹈有近500个动作, 这些动作都是贯穿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的, 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 能够将人物的情感流露, 采茶戏的发展促进了采茶舞蹈的发展, 主要的舞蹈有《十二月采茶》等, 在不同的舞蹈中, 形成了不同的步种, 有碎步、摇步等, 借助了扇子和水袖等道具, 使舞蹈具有柔美之感, 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5 结语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当地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它是在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曲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结合了不同的文化, 实现了雅俗共赏。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 结合了各类诗文和民间的戏曲形式, 文化内涵深厚, 能够展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 而且能够体现我国茶文化的精髓。赣南采茶舞蹈由原来较为简单的动作后来发展成复杂的表演, 近500种动作用于不同的情结中, 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使舞蹈的情节更加起伏跌宕, 而且其服饰也是多元化, 能够展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场景等, 将人们带入到舞蹈的情境中, 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舞蹈类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 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 能够使人们更加详尽地了解采茶舞蹈相关的文化, 在茶歌和灯彩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采茶舞蹈。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茶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剑敏, 李莉.文化产业视角下高安采茶戏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J].前沿, 2011, 11:190-192.

上一篇:科学化管理档案管理下一篇:长春市养老现状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