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天天练(精选4篇)
口语天天练 篇1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这一问题, 只有靠水滴石穿。把作文教学扎实地融入每堂课中, 紧密结合教材特色进行单项训练, 化知识为能力, 化整为零。在日积月累中, 点滴积累, 久而久之, 终能形成溪流, 汇成海洋。
一、积累感悟, 心中有丘壑———每天一句话, 一篇美文。
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 不在于辞藻的华丽, 技巧的娴熟, 首先要看有无充实的内容, 独到的见解, 独特的感受。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平时除了启发学生感悟生活之外, 特别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每天积累一句话, 每天读一篇文章。每天积累素材, 感悟体会, 并建议学生建好自己的“米仓”, 及时整理归纳, 打好基础。
具体做法:每节课运用五分钟, 完成“两个一”教学。首先让学生背一句蕴涵哲理的话或优美的语句, 品味感悟;随后让一位同学上台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一篇文章 (题材体裁不限) , 结束后, 再围绕这篇文章, 提一两个问题, 诸如复述情节, 概括中心, 说说本文最大的特色, 给文章加个题目, 等等。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又扎实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一篇篇的美文进行心灵的洗涤, 灵魂的铸造,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模仿迁移, 润物细无声———每篇一处小练笔。
一篇文章的创作, 离不开主题立意、结构方式、写作手法, 语言表达、词句运用等方面的构思。于是我根据每篇文章特色或教学的重点, 把它们分解到各课教学之中, 化整为零, 进行单一项的专门训练。这样可以把作文教学落实到每篇文章中, 达到天天练, 天天讲, 天天交流, 天天改。这种目的单一的小练笔, 易上手, 又贴近课本, 贴近生活, 从根本上降低了作文教学的难度, 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下面我以八年级下为例谈谈如何系统地进行小练笔。
(一) 隽永深远———立意教学
一篇文章, 立意是关键。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可见一篇作文的立意非常重要。八年级下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作者把对人生的感悟寄予外在物。这种把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想法寓于事物之中的立意方法, 便是寓意法, 它能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更为隽永含蓄, 耐人品味。
对寓意法的运用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 寓意的高远。例如茅盾笔下的白杨树, 先从整体入手, 随后从干、枝、叶、皮的细处入手, 处处紧扣白杨树的特点, 可以说是句句写实。但细细品味, 就会发现句句在写人, 写人的力争上游、正直、团结、进取、质朴的品格。由此看来, 又是句句在写虚。文章虚实结合, 天衣无缝。完全可以通过此文理解寓意法讲究虚实结合的特征。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个小练笔, 实现由感知到运用的提升。例如展示苍鹰搏击长空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苍鹰此时的外形、动作, 谈谈感受, 并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寓以深意, 字数在一两百左右。这类练笔有画面的直观感知, 有例文的感性经验, 有角度写法的指导, 学生易于上手, 效果很好。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高远呢?可以在第一单元教学结束后, 整合一单元的这几篇文章, 学生不难发现, 只有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观察和体验中, 才会有比较深刻的探究与思考, 才会“有得”, 即会有某种思想观念的产生。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意思是说, 不同的人, 由于思想感情不同, 写出的文章立意自然就不一样。此时可以给学生出示一组图片:傲然挺立的白莲, 不辞辛劳的蜜蜂, 夕阳西下的青竹, 一地的落花, 一摊鹅卵石, 一支燃烧的蜡烛……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寓意, 比较立意的高下。当堂练习, 当堂交流, 当堂评讲, 当堂修改。既是对知识的巩固, 又是对能力的迁移,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 跌宕起伏———结构教学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须错综见薏, 曲折生姿”, “为人贵直, 而作诗文者贵曲”。由此而知, “曲”是使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纵观八年级下课本, 可以结合课文学习几种为“曲”之法。
1.抑扬法。茅盾的《白杨礼赞》, 明明想高声赞美那白杨伟岸正直, 是树中的伟丈夫, 却偏偏说她没有婆娑的姿态, 没有屈曲嶙峋的枝干, 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 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 能让人感受到柳暗花明的情致。此时如果让学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同桌的性格, 表现其鲜明个性, 则学生是很愿意一试的。也可以在学完《陋室铭》后用此方法进行改写。
2.烘托法。鲁迅在《孔乙己》中反复写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了”, 这一情景的反复再现, 产生了一种以喜衬悲、悲更悲的效果。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孔乙己的难堪、凄凉、悲苦, 世俗人的冷漠、麻木、自私, 可见一斑。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更深入了解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使文章主题更突出。而教此文时正值清明, 教师设置了一个情景:清明时节, 举家扫墓, 请用此法烘托出各种人物的不同心情, 很贴近生活。
3.对比法。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 着意刻画了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性格, 跃然纸上。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 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请继续用对比的方法想象范进中举后的生活。”让学生在运用中体验, 对比使得情节生动风趣, 妙趣横生, 在诙谐讽刺中凸显主题。
4.夸张法。契诃夫《变色龙》用的就是夸张, 作者让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围绕狗咬人事件不断地变色, 辛辣地嘲弄了沙皇走狗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的本质, 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不难看出, 夸张法所追求的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 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而此时奥楚蔑洛夫带着那只小狗拜见将军又会如何呢?这类题目, 入口小, 学生易于下手, 而且喜欢下手。特别是在集体的交流中, 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也成功消除了畏难情绪。
(三) 生动精彩———技巧教学
描写是作文当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 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主要包括语言、行动、神态、外貌肖像、心理等描写, 当然还有正面的描写, 侧面的烘托,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等技巧。描写效果也有多种, 不单能揭示人物形象、思想感情, 还能渲染氛围, 烘托环境, 推动情节发展, 凸显主题, 等等。是这一阶段必须学好学扎实的技巧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一些空白之处, 让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 利用从课本学到的技巧, 现学现用。例如蠢笨的企鹅如何在悬崖底下胆怯地抖动那肥胖的身体;饲马人如何颐指气使地指着千里马却道“天下无马”的;而对范进发疯后的丑态又如何细致地描写;想象韩红玉擂鼓的情形, 想象那场别出心裁的抓鸭子比赛;描写夏日里的石榴花, 不畏骄阳, 红艳似火……只要认真地、仔细地找, 每篇文章都能找到让学生练笔的地方。
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 用典型文章的品味赏析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 让学生从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课文的事与理联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课文的精妙构思, 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久而久之, 涓涓细流终会汇成汪洋。让我们微笑地等待, 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将自己的感受倾于笔端。
摘要:文章提出将作文教学化整为零, 紧密结合教材单项练习, 注重夯实基础, 激发兴趣, 力求润物细无声, 追求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并对“三个一”教学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作文教学,化整为零,“三个一”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百晓生在线作文专题系列.
口语天天练 篇2
1.B(A项“为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班的目的”句式杂糅,改成“为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或“出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目的”;c项多重定语语序不当,“一切世界上的财富”应改为“世界上下班的一切财富”; D项种属概念不清。“毯子、衣服、帐篷”都属于“救援物物质”,可将“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质”改为“毯子、衣服、帐篷等救援物资”。)2.C
4.(简析:后一个分句务必写出象征意义来。
参考答案:教室前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第32套
1. D(A.退避三舍,比喻对人退让和尊重,不与相争。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C.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D.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2.C(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把“实施”后的“了”改为“的”,“处置法”后边的“后”删去。B.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恶果”。D.搭配不当,“走出……重要出路”不妥)3. C
4.(简析:分号前的句子必须是条件关系(必要条件)的复句;分号后的“而”表转折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第33套
1. D(A.“寅吃卯粮”乃因人不付出而为;本句所言是“急于事功”,欲速则不达。B.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C.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返或不知去向的人或东西。D.伐功矜能:指吹嘘自己的功绩和才能,形容句稿子大,恃才傲物。伐、矜,夸耀。)
2. A(B项“改善”“准确性”搭配不当;C项“与中国”介词残缺;D项 “细长双腿”语序不当)3.B.根据文中“隶楷行草”的顺序和这四种字体的不同特点来排序。
5.(参考答案:爸爸说我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总能使他满是烦恼的心,升起奋进的火苗。(关键是比喻,兼语))第34套
1、A(“A 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相互照耀、影射。常用于形容各种美好的景象。C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用于“酒后驾车”程度过重。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江水。比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
2、C(A.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少数”与“普遍”在逻辑上有矛盾。)
3.D(①“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有多大”相衔接。④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⑥“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
5.(参考答案:在学生的心中,粉笔已经不是一支笔,而的一个象征,一个知识凝聚的象征;黑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板,而是师生交流感情、交流知识的乐园。)第35套
1.A(飞短流长,指添枝加叶,说人坏话。“飞”也作“蜚”)
2.B(A项两个句子的关系弄颠倒了,删去“为此”;C项语序不当,应表述为“赫赫有名的倒萨伊拉克什叶派领袖”;D项用词不当,“变化”应改为“幻化”。)
4.(参考答案:我们屏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时,会让别人恶心。第36套
1.D 另辟蹊径:望文生义。沸沸扬扬:形容人声鼎沸,议论纷纷。在劫难逃:对象不合。
2、A(第一分句的主语是“鲁迅先生”,第二分句的主语自然应是“鲁迅先生”,但“鲁迅先生是丰碑”在句中从逻辑上看理由不充足。)
4.(参考答案: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结论:人们应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推荐自己。)第37套
1、D “披荆斩棘”改为“劈波斩浪”。
2、D A项:语序不当,应为“建立与完善”。B项:“不采取紧急行动”赘余。C项:歧义,送上断头台的是谁不明确。
4.(解析:此题(续写式)是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续写的例子一定是因为“勤”而成功的人,要写出两个由“才有了”构成的并列分句,分句之间要有密切联系。参考答案: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第38套
1、B(A意思不合语境。C望文生义。D褒贬失当。)
2、C(A“如何”与“的方法”重复。B“灯火阑珊”意为“灯火将尽”。D二对一。)
4.(参考答案: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第39套
1、AB两面对一面不照应。C“我”调到“让”后。D不合逻辑,“民俗风情”不能“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
3.(简析:此题从内容上看要与“讷谏”有关,句式上①②要求假设句,而且①是反例正设,②是正例反设。③又是一个对比句,可谓综合性强。参考答案:①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②如果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纳谏者昌;止谤者亡)第40套
1. B。(打成一片:合为一个整体,多指思想感情融洽。A项,见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C项,无可厚非:虽有缺点,但尚可原谅。根据语境应用“无可非议”。D项,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应该用“置若罔闻”)
常用句型天天练 篇3
I like your sense of humor. 我喜欢你的幽默感。
I’m glad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I’ll call you. 我会打电话给你。
I feel like sleeping/taking a walk. 我想睡/散步。
I want something to eat. 我想吃点东西。
I need you help. 我需要你的帮助。
I would like to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 我想和你谈一下。
I see what you mean. 我了解你的意思。
I can’t do this. 我不能这么做。
Let me explain why I was late. 让我解释迟到的理由。
Are you sure you can come by at nine? 你肯定你九点能来吗?
Am I allowed to stay out past 10? 我可以十点过后再回家吗?
What is your plan? 你的计划是什么?
Tom’s birthday is this week. 汤姆的生日就在这个星期。
Would you care to see it/sit down for a while? 你要不要看/坐一会呢?
Do you mind if I take tomorrow off? 你介意我明天请假吗?
I enjoy working with you very much. 我很喜欢和你一起工作。
Let’s get together for lunch. 让我们一起吃顿午餐吧。
How did you do on your test? 你这次考试的结果如何?
Do you think you can come? 你认为你能来吗?
How was your weekend? 你周末过得怎么样?
Here is my card. 这是我的名片。
I guess I could come over. 我想我能来。
How about going out for dinner? 出去吃晚餐如何?
I know what you want.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
Is that why you don’t want to go home? 这就是你不想回家的原因吗?
It’s not as cold/hot as it was yesterday. 今天不像昨天那么冷/热。
It looks very nice. 看起来很漂亮。
Thanks for taking me to the movie. 谢谢你带我去看电影。
I am too tired to speak. 我累得说不出话来。
Would you tell me your phone number? 你能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吗?
Where did you learn to speak English? 你从哪里学会说英语的呢?
I was wondering if you were doing anything this weekend.
我想知道这个周末你有什么要做。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请大家注意一下。
I hope our dreams come true. 我希望我们的梦想成真。
How do you like Hong Kong? 你觉得香港怎么样?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get to your house? 到你家要多久?
小升初天天练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
1. You had one of your teeth pulled out yesterday, ____?
A.had you B.hadnt you C.did you D.didnt you
2. This bike is neither ____ nor ____.
A.yours; my B.his; hers C.her; mine D.his; hers
3. She never tells a lie, ___?
A.does she B.doesnt she C. is it D.isnt it
4. I can hardly hear the radio. Would you please ____?
A.turn it on B.turn it down C.turn it up D.turn it off
5. The girl ___ long hair is ____ red.
A.with; in B.with; with C. has; with D.in; in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y pen is lost. Can I use __________(you)
2. These__________ are heavy. We cant carry them. (box)
3. The more exercise you take, the __________you will be. (health)
4. ---Are they the __________ parents
---Yes, they are. (twin)
6.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unless it __________ (rain).
7. ---Whats twenty and twenty
---Its __________. (four)
8. There __________ any rai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month. (not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