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稳定器论文

2024-08-22

自动稳定器论文(精选10篇)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1

一、文献回顾

内在稳定器, 或称为内在稳定因素, 是由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提出来的, 其主要思想是依靠财政支出和税收的自动调节作用对经济的发展进行调节。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认为, 一种好的税收政策应该是政府利用税收和财政支出来减轻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萨缪尔森把这种财税政策称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或经济的“自动稳定器”。美国经济学家C.R.麦克康纳在其提出的“非选择性货币政策”中, 把税收、财政赤字、财政盈余等都称之为毋需政府作出政策调整的“内在稳定因素”。在有的资产阶级财政学中, 也把随着经济的变化而自动变化的税收和预算支出称之为“自动稳定器”, 认为虽然这些稳定器会使政府财政发生赤字, 但它却是私人购买力的一种缓冲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波动也会随之增加, 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抗周期性波动的力量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其自动稳定器功能对经济波动所产生的效力, 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Bella (2002) 在其文章中提到, 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很多因素, 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部门的规模, 政府部门的规模是以财政支出占G D P的比重来衡量的。刘华等 (2005) 在中国财政内在稳定机制的效率分析一文中, 通过使用一系列指标, 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了财政内在稳定器对平抑经济周期的作用, 得出的结论是, 财政自动稳定器的稳定功能的确存在, 即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间接税为主体, 而且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的国家同样成立, 但在当前, 我国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并不明显。张洁颖、郭晓峰等 (2007) 在对财政自动稳定器及其在经济波动中的效力分析一文中指出, 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效力发挥取决于很多因素, 并且通过货币化指标来对自动稳定器的效力进行分析, 得出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代表并没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 并没用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或者资金不断向产能过剩行业积聚的形式。李永友等 (2007) 在其文章中, 通过总收支模型对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内在制度缺陷做了说明, 得出小于1的税收价格弹性将导致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不稳定性。李大明 (2008) 在强化税收自动稳定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 由于存在时滞等因素, 单纯依赖相机抉择税收政策手段调节经济效果不明显, 所以应该通过改革, 完善税制, 充分发挥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 但是也得出我国当前的税制不利于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的结论。刘启荣等 (2009) 在其文章中, 使用相同的总收支模型, 对税收的自动稳定器效力进行了分析, 但是其假定价格是不变的, 得出的结论是, 存在所得税时对需求冲击的确具有稳定效果, 其稳定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私人部门的消费偏好, 二是税率的大小及累进程度。

从以上分析可知, 很多学者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大小进行了分析, 得出税收自动稳定器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很多因素, 而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不合理, 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而对于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是怎么样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 有什么不同, 并且这种税制结构是如何来影响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所以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入手, 结合总收支模型和税收增长率与G D P增长率的大小, 来分析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大小, 对我国当前税收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二、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1、税收自动稳定器及其功能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而财政制度本身就存在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是通过收支两方面来实现的。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来实现自动调节的。除了税收之外,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从财政支出方面看, 政府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的作用。这种政府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 以及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等。此外, 由于个人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 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和消费也会自动的发生变化。

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即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一国在对宏观经济变化进行适度调节时, 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权衡。与自动稳定器不同的是, 相机抉择机制是一种人为稳定器, 它不是通过税收内部的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 而是在经济发生变化的时候, 政府采用一些税收政策, 来刺激或减缓经济的发展。

在税率既定的条件下, 国民收入增加, 税收也增加, 而税收增加, 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就相对降低, 从而可以缩小投资的乘数效应, 以此来抑制需求, 通过抑制需求来抑制经济过热发展。反之, 如果国民收入减少, 税收也会相对的减少, 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会相对提高, 从而刺激需求, 刺激经济发展。税收的这种自动增减, 制约需求的机制, 对缓和经济波动有一定的作用。当经济繁荣, 通货膨胀时, 税收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从而会抑制经济的过热发展, 而当经济处于衰退时, 税收就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从而刺激需求, 抑制经济过渡衰退。

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表现在累进所得税上, 从2011年9月1日起,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就是7级超额累进税制, 此外, 个体户所得税和劳务报酬所得税也是实行超额累进税制。实行超额累进税时, 税收收入会随着经济变化而发生改变, 当经济繁荣时, 由于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扩大, 税收收入的增长幅度会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从而有利于缓解过度的需求。所得税累进程度越高, 这种自动调节的效应也就越大。

但是, 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时候, 单纯的依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而不进行人为的控制的话, 这种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有可能会发生扭曲, 比如在经济过热时, 如果增加的税收全部被用于各项财政支出, 税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被全部抵消, 所以要把这种自动稳定器功能与相机抉择机制相配合, 而不能单纯地依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2、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与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关系

我国的税制结构经过建国以来的历次改革, 在适应国情, 遵循国际惯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 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另一类是以商品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商品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这些税收都是间接征收的, 属于间接税, 但是这些税种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筹集方式, 其税额占税收收入总额比重大, 并且对社会经济生活起主要的调节作用。所得税主要包括的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作为对人直接征收的税种, 属于间接税, 其税负不易转嫁, 并且可以采用累进税率, 实现对高收入者多课税, 对少收入者少课税的原则, 体现了纵向和横向的公平。同时,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累进制的所得税制度富有弹性, 对宏观经济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

我国目前是以商品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从其总额来看, 以商品税为主的税收所占比重较大, 而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所占比重较小, 如表1所示。截至2010年, 我国税收收入总额为77390亿元, 增值税21605.4亿元、消费税6070.3亿元、营业税11160.6亿元, 总和为38836.3亿元, 占税收总额的50.18%, 而个人所得税为4837亿元, 仅占税收总额的6.61%。我国这种间接税比重大, 而直接税比重小的税制机构不利于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与我国不同的是, 在一些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较大的国家, 比如, 美国政府在“新政”时期多次颁布税法和收入法, 实行累进形式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利用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的“自动稳定”功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截止2010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占总税额的比重高达33.5%, 这一比重大大高于我国。这种直接税所占比重较大的税制结构对于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的发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拥有发达社保体系的瑞典、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 其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较强, 而在我国, 社会保障税缺失, 所以我国当前的这种税制结构不利于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三、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力分析

对税收自动稳定器效力的大小进行分析, 很多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方法, 可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来分析税收自动稳定器对平抑经济周期的作用, 也可以通过总收支模型来分析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 也可以通过对税收增长率与G D P增长率进行比较, 来确定稳定器功能的大小。本文使用了后两种方法, 对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效力进行了分析。

1、从总收支模型分析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

很多学者在对税收的自动稳定器效果进行分析时, 使用了总收支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假定价格不变, 并且经济的供给是完全弹性的, 用Y表示国民产出, 同时假定私人部门消费其真实可支配收入的α部分, 用A表示经济中其他的自发支出部分, 并且假定所得税税率为t, 则总收支模型可以表示为:其中, A1和Y1表示的是在没有征收所得1-α1-α (1-t) 税时, 经济中的其他自发支出部分和国民产出, 而A2和Y2表示的是经济中加入所得税之后, 经济中的其他自发部分和国民产出。从两个表达式中可以看出, 在没有所得税之前, 国民产出只与私人部门消费的真实可支配收入有关, 而在所得税实行之后, 所得税对国民产出具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取决于私人部门的消费偏好和所得税率的累进程度, 即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大小也主要取决于这两个方面。这个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明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 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 其假定价格不发生变化, 这与现实经济是相冲突的, 价格是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其次, 假定经济的供给是完全弹性的, 这一假定与现实也是不符的, 所以对这一模型的分析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从所得税率的累进程度看, 所得税越高, 国民产出越低, 相反, 所得税越低, 那么对应的国民产出就越高, 这说明存在所得税时, 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当国家经济繁荣时, 通过累进税率的自动调节, 提高税收, 可以缓解经济的过度发展, 反之, 当国家经济处于衰退时, 根据累进税率, 相应的税收就会降低, 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私人部门的消费偏好来看, 假设在不征税的情况下, 一个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为M PC, 为了简化方程, 使用的乘数公式为并且假定消费为C, 则产出Y=C×K, 如果存在所得税率, 在这里假设为t, 则其边际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为M PC× (1-t) , 那么对于既定的消费C, 对应的国民产出Y将变小, 也就是说, 由于存在税收, 且税收存在一定的稳定作用, 社会支出不变时, 税收的加入会改变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 从而对国民产出产生影响。可见, 在税率既定不变的条件下, 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 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经济紧缩的作用。

从以上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 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会对经济稳定产生一定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个人所得税实行的累进税制, 其产生的效果就会更大。所以, 在我国, 税收的自稳定器会发生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不够完善, 直接税所占比重较大, 而以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为主体的间接税比重较小, 所以我国税收的自动稳定器的效果是有限的。

2、从增长率角度分析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的大小

对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的效力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对我国税收的增长率与G D P的增长率进行比较, 来确定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大小, 从1994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开始, 我国的税收增长率就一直高于G D P的增长率, 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虽然在2008年和2009年, 税收增长与G D P增长出现了同步性的变化, 但是其他年份都是税收增长率高于G D P增长率。说明了税收的增减变化与我国G D P的增减变化的同步性很弱, 即税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是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的, 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 它的这种调节作用是很有限的, 在经济增长较慢的年份, 如2000年和2001年, G D P的增长率仅为8.4%和8.3%, 但是税收增长率却高达22.8%和19.7%。说明我国当前的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是很弱的。

四、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对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的分析模型中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制度, 对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但是从模型中, 可以看出, 这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和税收的税率累进程度, 而且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为稳定器的作用, 即当经济出现波动时, 除了依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外, 还通过财政政策改变税收制度, 就会对税收本身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产生影响。而且税收的自动稳定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第一, 完善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中主要是直接税为主, 而间接税所占比重很小, 而直接税在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中的作用很小, 相反, 间接税在税收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中的作用很大, 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实行的超额累进税制度, 能够在经济波动中产生直接的影响, 使个人税收随着个人所得的增减变动而变化。所以应该进一步提高累进税制在税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除了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外, 从我国当前的税收征收范围来看, 我国的税收收入范围较小, 来源单一, 所以应该进一步扩大税基。

第二, 完善税收征管水平。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收入的基本手段, 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税收政策的实施和税收任务的完成, 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工作不断追求的目标。处理好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的关系, 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 特别是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而言, 纳税意识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税务部门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 可以更好的发挥个人所得税对于经济的自动调节功能, 即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第三, 提高自动稳定器的稳定性, 尽可能减少其对市场决策的扭曲效益。就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来看, 由于征管过程不完善, 信息不对称等, 使得个人税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高收入阶层所缴纳的税款要低于一般工薪阶层缴纳的税款, 这对社会就会产生一种扭曲效应, 越贫困的人缴纳的税款越多, 而越富有的人, 就越容易避开税款的缴纳。即个人所得税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所以应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第四, 引入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 由职工和雇主分别缴纳, 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此税1935年起始于美国, 现在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税种之一。其征税范围可以涵盖所有的居民, 社会保障税的支出同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当经济繁荣时, 失业率下降, 社会保障支出, 特别是失业救济支出减少, 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反之, 当经济衰退时, 失业率上升, 社会保障支出, 特别是失业救济支出增加, 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所以说社会保障税及其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临活性特点, 它与所得税相配合, 可以起到对经济的自动稳定作用。

摘要:自动稳定器平抑经济波动一般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来实现的。而税收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在整个宏观调控中无疑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否起作用, 关键是看一国的税制设计状况。本文对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比较, 并通过总收支模型以及个人消费偏好倾向, 对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的存在性以及效力进行了分析, 得出我国税收存在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但是这种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效力是很有限的。

关键词: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效力

参考文献

[1]张洁颖、郭晓峰:财政自动稳定器及其在经济波动中的效力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5) .

[2]C.Gabriel Di Bella.Automatic Fiscal Stabilizers in France[R].IMF working paper, 2002.

[3]李永友、周达军: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机制的权衡与完善[J].财贸经济, 2007 (2) .

[4]刘启荣、易永锡:基于税收稳定经济的视角论我国的税制改革[J].市场论坛, 2009 (10) .

[5]刘华、陈昌盛:中国财政内在稳定机制的效率分析[J].财政研究, 2005 (11) .

[6]李大明:强化税收自动稳定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J].宏观经济研究, 2008 (3) .

[7]郭宏宝:财政政策:遵守规则还是相机抉择[J].当代财经, 2005 (6) .

[8]Maria Antoinette Silgoner, Gerhard Reitschuler, and Jesus Crespo—Cuaresma.The Fiscal Smile:The Effectiveness and limits of Fiscal Stablilizers[R].IMF WP, 2003.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2

线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预定时间 实验时间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实验台号 专业班级

黄挚雄 黎群辉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原理简述

(一).实验原理

1.频率特性

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 由0变至 ∞)而变化的特性。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因此,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1)对数频率特性:

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

线 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

①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运算,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

②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对称于转折频率点的性质,这些可使作图大为简化。

③通过对数的表达式,可以在一张图上既能绘制出频率特性的中、高频率特性,又能清晰地画出其低频特性。

(2)极坐标图

(或称为奈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

(或称为尼柯尔斯图)

本次实验中,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域响应的分析研究。实验中提供了两种实验

测试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

用来直接测量对象的输出频率特性,适用于时域响应曲线收敛的对象(如:惯性环节)。

该方法在时域曲线窗口将信号源和被测系统的响应曲线显示出来,直接测量对象输出与信号源的相位差及幅值衰减情况,就可得到对象的频率特性。

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

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线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预定时间 实验时间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实验台号 专业班级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香农定理,了解信号的采样保持与采样周期的关系。2.掌握采样周期对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影响。

二、原理简述

本实验采用“采样-保持器”LF398 芯片,它具有将连续信号离散后以零阶保持器输出信号的功能。其管脚连接图如 5.1-1 所示,采样周期T 等于输入至 LF398 第8 脚

(PU)的脉冲信号周期,此脉冲由多谐振器

(由 MC1555 和阻容元件构成)发生的方波经单稳电路

(由MC14538 和阻容元件构成)产生,改变多谐振荡器的周期,即改变采样周期。

1. 信号的采样保持:电路如图 5.1-3 所示。

连续信号 x(t)经采样器采样后变为离散信号 x*(t),香农

(Shannon)采样定理指出,离散信号 x*(t)可以完满地复原为连续信号条件为:

ωs≥2ωmax

(5.1-1)

第 1 页

线

式中ωS为采样角频率,且ωs=2п/T,(T为采样周期),ωmax为连续信号x(t)的幅频谱| x(jω)|的上限频率。式

(5.1-1)也可表示为

2.闭环采样控制系统

(1)原理方块图

(2)模拟电路图

第 2 页

线

图 5.1-4 所示闭环采样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从式

(5.1-4)知道,特征方程式的根与采样周期 T 有关,若特征根的模均小于 1,则系统稳定,若有一个特征根的模大于 1,则系统不稳定,因此系统的稳定性与采样周期 T 的大小有关。

三、仪器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四、线路示图(见模拟电路图)

第 3 页

线

五、内容步骤

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的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2.信号的采样保持实验步骤

(1)按图 5.1-3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正弦波单元的正弦信号

(将频率调为 2.5HZ)接至 LF398 的输入端“IN1”。

(3)调节信号源单元的信号频率使“S”端的方波周期为 20ms 即采样周期T = 20ms。

(4)用示波器同时观测 LF398的 OUT1 输出和

IN1 输入,此时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一致。

(5)改变采样周期,直到 200ms,观测输出波形。此时输出波形仍为输入波形的采样波形,还未失真,但当 T > 200ms 时,没有输出波形,即系统采样失真,从而验证了香农定理。3.闭环采样控制系统实验步骤

(1)按图 5.1-5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取“S”端的方波信号周期T = 20ms。

(3)阶跃信号的产生:产生 1V的阶跃信号。

(4)加阶跃信号至 r(t),按动阶跃按钮,观察并记录系统的输出波形c(t),测量超调量Mp。

(5)调节信号源单元的“S”信号频率使周期为 50ms 即采样周期T = 50ms。系统加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波形,测量超调量 Mp。

(6)调节采样周期使T = 120ms,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波形。

六、数据处理

第 4 页

1典型二阶系统:(R =10K)线

其峰值时间为tp=281.3ms,超调量为39.8%,调节时间为ts=1.375s 2典型二阶系统:(R =50K)

其峰值时间为tp=781.3ms,超调量为10%,调节时间为ts=1.25s 3典型二阶系统:(R =160K)

其峰值时间为tp=2.688s,超调量为0,调节时间为ts=2.531s 4典型二阶系统:(R =200K)

其峰值时间为tp=4s,超调量为0,调节时间为ts=3.281s 随着电阻R的增大,系统响应的峰值时间变长,超调量较小,调节时间也变长,系统的稳态性能变好,但响应速度减小。

七、分析讨论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稳定性

引言

在一定的环境下或者在允许的时间内,设备可以完成设定的特定任务即代表自动化控制具有稳定性。我们都知道自动化控制下的设备可以在无人的状态下独立运行,操作方便、管理便利,所以电气设备的稳定性控制成为设备生产者与设备使用者之间能否形成交易的关键问题之一。全球经济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的稳定特性是提升我国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常认为只要设备可以完成任务就是具有了稳定性,但是任务完成的质量也是判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小单元甚至是微小的设备或者是大的电气系统都要用稳定性来衡量自动化控制设备。

1、稳定性的不良环境影响因素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环境并不是不变的,不同行业、不同用途设备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有一些甚至是低压严寒等极其恶劣的环境,为了避免环境因素给自动化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进行不同环境下的模拟分析,以便其在实际环境中达到更高的稳定性,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电磁干扰、气候、机械作用力是主要的不良周边环境影响因素。

1.1不良因素—电磁干扰

虽然电磁干扰是一种手触摸不到、眼睛也看不到的影响因素,但是它的影响不可小视。分析可知电磁是通过以下方式对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进行干扰的: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多种电磁波充斥在设备中,相互影响,这些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从不同角度来讲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自动化设备的输出噪音,这样导致影响电气设备的稳定性,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1.2不良因素—气候

不利的环境因素主要指大气污染、气压、温度、湿度等,它们给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带了很大程度上的干扰,破坏设备温升环节、损坏设备灵活性,严重时会导致设备彻底损坏进而不能正常工作。

1.3不良因素—机械作用力

在对这一影响因素分析以后我们可知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载工具不同时,自动化设备受到的机械作用力种类也就不同。常见的机械作用力种类如离心加速力、冲击力、震荡等,作用力作用于设备会造成设备元器件的损坏,使设备参数发生变化。有的情况下设备的金属件在机械力的不断作用下由于疲劳会受到严重的损坏,甚至还会出现元器变形、断裂的情况。

2、稳定性控制的意义

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是衡量设备质量的一个指标,产品质量是实现产品价值的硬指标,也是保证一个企业长远运行的保障,是一个企业寻求发展的最高目标。产品质量的体现除了稳定性还有实用性、安全性等,但是稳定性是最主要最关键的指标。自动化电气设备的稳定性越高,也就意味着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频次低,这样就会大大降低维修设备费用以及设备维修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从另一方面讲这样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采购产品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性能较优的产品是产品采购过程中的首选,但是产品的稳定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气类产品表现的更为明显。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法则一样适用,要想获得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质量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得到认可受到消费者的亲睐。所以,随着自动化设备复杂度、自动化程度的日渐提高,企业要不断提升稳定性技术从而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

3、稳定性控制的方法

3.1设计方案合理制定

设计方案的确定除了要把握和认识产品自身的特征,还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条件环境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出自不同厂家的的不同产品各有不同,形态上、性能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一个项目中使用不同厂家的产品会引起更换零部件等很多不便,如果产品厂家统一,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多个不同功能设备之间和谐运行。

3.2零部件合理选择

零部件在满足方案设计合理的前提下也必须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电路的实际性能需要考虑进去,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以及方便自动化设备后期维护我们一般选择专业相关常用的零部件,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

3.3设备散热防护

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温度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所以温度作为一个极度危险因素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温度变化过大还会引发严重的设备事故。造成这些隐患的主要原因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个元器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需要散发出去,如果热量积累在小空间而不是不是及时排除会导致周边的环境温度升高,后果很严重。所以,在自动化设备设计过程中要强化设备的散热防护。

小结

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分析与探讨,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全面的透彻的研究电气设备的稳定性,把握电气设备稳定性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杜绝对自动化电气设备盲目操作的现象发生,做到使用国内国外电气设备设计以及运行中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新技术不断学习,参考最新的有关自动化电气设备稳定性试验方法以及结果来制定合理的控制电气设备稳定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林健正.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23:323.

[2]李乐超.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2:59-60.

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稳定性分析 篇4

1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 要看在完成特定的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能力范围以及完成任务质量的好坏。一般情况下, 在环境较为恶劣的时候, 是最容易检测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时候。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 在全球范围内它的界定范围较广, 界定面较大。从范围较大的系统, 到范围较小的单元或者设备, 只有用稳定性进行衡量, 才能在实际中拥有更好的概率描述。

2 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因素

目前,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出现操作维护不当的现象。由于行业不同, 工作的环境也大有不同, 有些工作环境优越, 而有些行业则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开展工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也会遇到许多恶劣的工作环境, 所以它必须要拥有应对多种多样工作环境的能力, 才能使不良的环境因素对自动化控制设备不造成影响。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不良的因素有很多种, 小的方面有:潮湿﹑霉菌﹑灰尘﹑气压﹑盐雾﹑污染气体。大的方面还存在:气候, 电磁, 机械作用都可能对它造成干扰。

2.1 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气候因素

在气候因素中, 不同的温度, 不同的湿度, 不同的大气污染, 不同的气压, 都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造成不同的干扰。这些不同的环境看似并无威胁, 其实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干扰隐藏着很大的威胁, 他们将会对设备的运动, 结构造成损害。由于气温升高还会造成设备升温过快, 更甚还将导致设备无法工作, 性能彻底损坏。

2.2 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机械作用力因素

由于运载工具的种类多, 当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遇到的运载工具有差异时, 设备受到的机械作用力也存在差别。当设备遇到震荡, 离心加速力, 冲击等机械作用时, 设备中的元器件非常容易遭到损坏, 在元器件损坏后, 设备的参数开始变化, 元器件断裂甚至开始变形, 设备中的金属配件也因为机械作用力而受到损坏。

2.3 影响电气自动化的电磁干扰因素

电磁无形无样, 电磁干扰同样摸不到, 看不着。虽然电磁干扰是无形的, 但是它却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将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造成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工作时, 会有不同种类的电磁波存在于设备周围, 设备需要增大输出噪声来排斥这些电磁波的存在, 这就造成电气自动化设备失去了其稳定的性能, 再严重的情况下还将会出现安全事故。

3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带来的便利

3.1 稳定性凸显设备质量

产品的质量关系着一个企业能否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产品的质量还体现出了产品的自身价值所在。在生产中发现, 只有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性能高, 较为实用, 产品稳定性强, 性价比高, 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处于产品质量主导地位的就是产品的稳定性,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也是一样, 如果有较高的产品稳定性, 那么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就相对较低, 需要进行维修的次数较少, 减少了维修费用, 与此同时安全的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每个企业在产品质量问题上都在寻求更好。

3.2 设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近些年,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购买者对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在产品的性能方面购买者要求性能更加全面且优质, 在稳定性方面对于电气类产品的要求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在优胜劣汰的时代, 商品社会存在着不可小觑的竞争力, 产品只有保证了质量的稳定性, 才能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满意度。所以只有提升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才能使其在电气化领域有一席之地。

4 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措施

4.1 计划方案合理

在设计方案时, 要充分了解产品的自身特点, 掌握产品在何种环境下适合使用, 抓住产品的应用条件, 只有明确了这三个因素, 才能对设计的方案有正确的忖度。在做同一个项目的过程中, 应该选择使用同一种常见的产品。由于产品种类繁多, 产品与产品之间也有很大差异的存在, 所以使用同一种产品可以有效的维持设备之间的协调性。

4.2 零部件的选择

要十分了解产品的电路以及相关的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到更专业, 更符合设计条件的零部件。选择合适的零部件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只有零部件的选择更加合适, 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硬。零部件的选择还关系到产品的后期维护以及产品的稳定。零部件的使用参数, 在选择零部件时也是很重要的参考对象。

4.3 控制设备的散热

温度的高低将影响电气设备的稳定性, 还可能与电气精度密切相关, 所以温度在电气设备运行的时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素, 温度的过大变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事故。电气设备运行时会一直向外散发大量的热, 这些热量如果没有及时排出, 而是积累起来在小空间里循环, 就会使电气温度快速升高, 温度的升高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散热问题的合理解决是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只有拥有了合理的散热方式, 及时散热, 才能防止设备因温度升高而被破坏。其中, 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不容忽视, 较大功率的半导体分离器应该单独设立散热器, 还要注意不要安装热敏感的半导体分立其在大功率的元器件周围, 做到这些才能使电气周围的热量及时散发, 不至于有设备受损甚至更严重的隐患存在。

5 结束语

现如今电气化控制系统在生活中处处被使用, 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衡量电子行业发展前景和水平的核心标志, 电气自动化水平日益提升, 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就变成一个非常受关注的环节。在深入的研究, 深入的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时, 要充分的把握其理论基础, 更要具备相当丰厚的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掌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要用正确的办法对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不允许有操作盲目的现象发生。所以, 电气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要结合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 科学的进行多方面研究, 学会引进新的思想, 新的资源, 对新的技术加强学习, 从而找到合理的稳定性控制措施, 带动整个电子行业向更高的平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雁冰, 陈晓燕.浅析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6) :217.

[2]董春利.论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系统产品样本和技术资料的编写[J].电气制造, 2010, (04) :47-51.

[3]有磊.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检测的意义和途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23) :260.

[4]孙永福.如何加强天然气场站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J].硅谷, 2013, (24) :120, 139.

[5]何爱赟.如何加强天然气场站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4) :220.

[6]余用木.浅谈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设计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 2013, (18) :367.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稳定性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仅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发挥,同时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必须保证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经济利益,但是从具体的电控情况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一下将就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展开研究。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及安全性的重要性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1、稳定性能够衡量设备质量

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更好的实现产品的价值,产品质量也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产品的质量主要是通过产品的相关特性表现出来的,产品的特性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实用价值、稳定性等等。由此可以得出,想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问东西,稳定性与产品质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产品的稳定性越好,产品的质量越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也就是说,稳定性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稳定性能够提高设备市场竞争力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问题,现代社会人们除了重视产品的性能,产品的稳定性也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于电气类的产品。当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准则,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获得更多的产品市场。所以,总结来说,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的重要性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电气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而大大减少了所需的工作人员,尽管电气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如果电气自动化设备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电气自动化设备出现中断的现象会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所以,必须从根本上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设备的安全性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对设备的有效管理,加强设备的稳定性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可以降低因设备长时间运行所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对设备的有效管理也是各个行业都关注的首要问题,需要提高对设备管理的重视。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及安全性的现状

在分析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时候,需要着重分析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不当等问题。由于各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具有差异性,一些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电气自动化设备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从而降低不利环境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实践表明,气候、机械作用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

(一)气候因素

一些不可控的气候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比如气压大小、温度高低、湿度等等,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性能的发挥,从而破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甚至造成整个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瘫痪。

(二)机械作用力因素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也会受到机械作用力的影响,各个运载工具都具有与其相对应的机械作用力,比如:震动力、离心加速力以及冲击力等等。这些机械作用力会严重损害设备的元器件,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元器件发生断裂等现象。

(三)电磁干扰因素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也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电磁干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一些影响一般是无形的,不过并不代表电磁干扰的影响作用可以被忽视。通常情况下,电磁波存在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电磁波会使设备输出的噪声有所增加,进而破坏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对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措施

电气自动化设备除了受气候、机械作用以及电磁干扰这三种因素的影响外,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时有效的解决好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气自動化设备的工作效率,所以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无疑成为各大电气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采用相应方案措施加强稳定性

各项实践证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会受到生产方案的影响,每一种生产方案对其产生的影响都是有差异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措施来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

1、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电气自动化的使用是合理的,通过保养等方式使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期限不断延长。

2、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会受到产品规模、结构与类型以及产品生产方式的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产品的设计方案。

3、要树立良好的电气维护意识,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

4、科学合理的设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原材料使用方案。

由于最终产品是依据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的,所以只有保证设计的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在设计控制设备之前,应该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控制设备的相关特点,研究产品的设计参数,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有效的产品设计方案。在设计产品的类型与形式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具体的应用空间,产品的类型是由产品的大小来决定的,同时产品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数量也受到产品大小的制约。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影响产品性能的外部环境因素,还应该分析影响产品经济效益的类型与形式因素,如果考虑的不全面就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一般而言。对于产品的设计通常采取比较经济的设计方案,从而减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材料和元器件的合理选择除了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外,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进而保证产品的整体安全。

(二)正确选择与使用元器件

在组装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设备的元器件标准,尽量采用原装器件,如果仅仅考虑价格的影响就选择一些廉价的器件会对电气自动化的质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缩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期限,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其他相关器件的正常使用,进而对整个设备的运行产生影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选择产品的相关器件时,不能只考虑价格的因素,还要充分的分析具体的设备特点,选取符合设备要求的器件,同时要树立器件维护意识,更好的发挥设备的优势,在选取设备所需的零部件时,要考虑设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选择,因为设备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的,所以零部件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安全,如果零部件的质量比较好,安全性比较高,就会增加整个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会促进产品结构的完整,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电气设备所需的电子元件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元件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在选择时不能只是粗略的选择,要进行准确、严密的挑选,在使用电子元件之前,要对元件的质量进行确认,选择最好的电子元件,选择完成后在元件的使用过程中要明确记录各个检测数据,方便日后进行元件的维修以及数据查询工作,除此之外,由于产品的温度会对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产品的维护及散热工作,,尤其是一些功率比较大的电气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外部气温比较高,就不利于设备内部散热的进行,这种情况下,就要凭借人力因素来辅助设备进行散热。此外,湿度也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比如在空气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受湿度的影响电气设备的电路板会产生露珠现象,进而使设备元件发生短路的现象,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应该选择符合设备特点的电子元件。

(三)控制设备散热防护的作用

我们已经了解到,过高的温度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本身在散热环节出现问题的环境下,如果温度升高就会导致设备内部的温度迅速增加,从而对设备元件的使用产生影响,甚至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完善的散热机制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当出现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时,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完善的散热机制来进行设备的散热处理工作。

四、结语

基于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而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促进产品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途径也是较多的,因结合实际应用特点及其设备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控制方案。随着电气设备科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将逐步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探究1[J].科技与企业,2014,(15):479-479.

[2]赵振霞.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措施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7):343-343.

[3]王良君.如何確保电气自动化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浅谈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 篇6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企业为了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 通常采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等方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 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促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得到健康发展。但是,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 如果经常出现故障, 或者是没有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完成任务, 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反而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生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企业, 在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 可以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对其程序进行相应的调整, 工作人员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通过控制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 可以保障在少量的操作员控制下, 设备能自动运行,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因此, 对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研究, 成为了当前生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企业的首要任务。

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

要想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 那么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才是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讲, 其稳定性是指, 在设计要求的环境条件下或者在设计范围的时间内,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结束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衡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完成特定的任务的大小。其二,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完成任务质量水平的好坏。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 对于其稳定性要求的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宽松。主要是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系统、零部件以及单元组件模块, 在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 能够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 采用概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进行描述, 这样可以很直观的表明设备稳定性的测定范围值。

2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现状

工业企业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是否存在不稳定性。其一,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面临的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多样性。其二,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人为操作不当的现象。其三,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是否增多。在不同的行业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面临的操作环境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有些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 需要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运转。因此, 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需要消除影响设备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从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使用情况来看, 影响设备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人为失误现象、外界电磁干扰、天气变换以及设备自身的机械力等。

2.1外界电磁干扰因素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尽管外界的电磁干扰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因素, 但同样会对人们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同样地,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 也会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另外,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开机正常工作时, 内部各组件运行过程中, 也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当外界的电磁波与内部产生的电磁波相互作用时, 会出现波段增强的现象。但是,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内部结构空间是有限的, 受此影响, 设备的输出噪声会逐渐增大, 这对于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 当输出的噪声过大时, 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2.2气候因素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气候因素同样会影响其稳定性。常见的气候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温湿度; (2) 工作大气压; (3) 工作环境污染。这些气候因素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举例来说, 当空气的湿度过高时, 会导致设备中部分零部件以及单元组件模块发生腐蚀现象, 这会直接损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结构。长此以往, 还会破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动作连贯性, 影响其正常使用。

2.3设备自身的机械力因素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其自身的机械力也会影响稳定性。受到冲击、振动、离心加速度等机械力的影响, 某些易损元器件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方面, 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系统中, 预先设置的参数会出现误差现象。另一方面,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内的金属零部件会出现金属疲劳、部分元器件出现外壳破损和变形。

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3.1稳定性能够提高设备市场竞争力

面对全球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相关生产企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企业在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 不仅要全面提升设备的性能, 还要注重设备的稳定性。其中, 最主要的是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装配元器件的稳定性。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生产企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但是,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设备的生产企业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 就需要发展设备的稳定性。

3.2稳定性能够衡量设备质量

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讲, 稳定性是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设备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销售过程中, 质量因素占据主导作用。设备越是稳定发挥, 出现故障次数就越少。进而减少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 并且提高其安全性能,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应用企业的经济损失。

4提高设备稳定性的方法

4.1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散热功能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如果关机冷却的时间不多, 那么会不断产生热量, 这是极其危险的一种影响因素。要知道,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结构空间是有限的, 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如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与外界环境经常出现温差, 就会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这会降低设备的准确性;严重时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妨碍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相关生产企业在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 应当改善设备的散热功能, 避免其元器件被损害, 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4.2优化设计方案

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实际环境的影响, 因此, 针对特定的外界环境, 应当优化设计方案, 巩固设备的稳定性。不同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生产企业, 所生产的设备在结构形式以及元器件选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当企业进行同一个项目安装设备时, 尽可能遵循统一法则, 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5结束语

通过控制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 能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 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介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具体含义。其次, 从外界电磁干扰、天气变换以及设备自身的机械力三个角度, 分析对于设备稳定性的影响。最后, 从改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散热功能、优化设计方案两个方面, 探讨提高设备稳定性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石建伟.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J].科技与企业, 2013 (8) .

[2]王天龙.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4) .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 电气自动化可以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计划进行操作、控制、监视等一系列的必要功能, 而且其相关设备还能在无人或者少人的状态下自动运行。由于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环境中, 操作和管理无需更多人员, 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员即可工作, 所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已经成为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 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只有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才能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即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简介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 指的是在相应环境条件下, 或者是在规定时间的范围之内, 可以完成, 或者是可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然而, 要想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能力的大小及其完成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通常来讲,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最容易在相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来。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使用范围界定还比较宽松, 不管是较大的系统, 还是小的设备和单元, 都需要采用稳定性来加以衡量, 在实际的衡量中最好采用概率来描述。

2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现状

关于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设备稳定性的现状分析, 主要是要考虑工作环境多样化的情况下, 从而形成的操作维护不当现象。众所周知, 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环境, 甚至有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实际运行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 以便消除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经实践证明, 引起这些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索、机械作用力因素, 电磁干扰因素等。

2.1 气候因素

对气候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体现在湿度、气压、温度、大气污染、厌恶等方面, 此类不利的环境因素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带来严重干扰, 进而损坏电气自动化的设备结构、运动的灵活性, 及其温升过高等重要环节, 更严重的情况下, 也会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完全毁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2.2 机械作用力因素

对机械作用力因素进行分析, 具体表现为, 在不同运载的工具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能会受到不同种类的机械作用力, 比如:冲击、震荡、离心加速力等方面。在这些机械作用的严重影响下,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容易受到损坏, 参数易发生变化, 甚至会出现元器件发生变形和断裂情况, 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金属件也会因疲劳而受到严重损坏。

2.3 电磁干扰因素

对电磁干扰因素进行分析, 这方面的因素尽管属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 但是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通常来讲,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运行中, 同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会不同程度地增大设备的输出噪声, 由此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失去稳定性, 甚至会形成安全事故。

3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3.1 稳定性能够衡量设备质量

产品要实现其自身价值, 产品质量是硬道理, 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而要确保产品质量的要素, 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特性上, 涉及其性能、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可见, 稳定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主导作用, 即稳定性越高,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发生的故障次数就越少, 维修费用也越低,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一句话, 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精髓所在, 也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寻求的最高目标。

3.2 稳定性能够提高设备市场竞争力

当今社会, 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用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人不但要求性能比较优的产品, 同时更加重视产品的稳定性能, 特别是电气类产品。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 优者则胜, 劣者就会被淘汰, 只有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才能赢得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才能获得公众认可和青睐。因此,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下, 稳定性技术能够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4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措施

4.1 合理地制定设计方案

首先要认识和把握产品的自身特点、实际应用环境、应用条件, 需要依据这三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情况, 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值得注意的是, 在此过程中, 由于各个厂家所生产的产品都不尽相同, 他们之间会存在许多差异, 所以在同一个项目当中, 最好统一使用同一种常见的产品, 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各个设备之间的良好协调性。

4.2 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在满足设计合理的条件下, 必须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这就要考虑相关电路的实际性能, 最好选择专业常见的零部件, 只有这样, 才能有所保证, 不论是在产品质量上, 还是在后期维护上, 都能有效地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此外, 选择零部件的时候, 还需要高度重视零部件的使用参数。

4.3 强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在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 温度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 由于温度变化容易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发生严重事故。究其原因, 这主要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当中不断向外散发热量造成的, 如果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 就会积累在较小空间内, 从而使设备周边环境温度不断升高, 结果不堪设想。因此,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时, 要关注散热问题, 合理地确认散热方式, 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设备本身遭受破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深入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 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要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与此同时, 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 很有必要注意研究方法, 坚决杜绝盲目操作的不良现象。因此, 需要科学地结合国内外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 不断学习新技术, 根据最新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费磊.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关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24) .

[2]于雪梅.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J].神州, 2013 (14) .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一座座宏伟建筑应运而生,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为了人和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必要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别配置不同规模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每座现代建筑物必须安装的设备,也是近20年不断改进的安全防范产品,每时每刻都在监控着被保护区域的消防安全。

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既苛刻,又重要;另一方面也感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潜力可挖。下面针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分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和论述。

1 设计阶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产品,如火灾报警控制器、探测器和灭火设备必须是经过国家消防检测部门检测、论证合格的产品,否则不能在市场上销售。然而合格的产品在合理的使用场合下是合格的,在不合理的使用条件下使用可能就会故障不断、误报频繁。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选用合格的产品用在恰当的地方,使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现以火灾探测器为例进行说明。

1.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现在市面上的火灾探测器有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气体探测器等,它们各有各的使用场所,也各有各的不适用场所,甚至有不能使用的场所。如灰尘大、水蒸气多及油雾经常出现的地方就不适合用感烟火灾探测器;高温或低于0℃的场所不适合用感温火灾探测器。而供应商为了商业利益,容易避重就轻,放大优点,不提缺点或短处,以至于探测器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一些不宜使用这种火灾探测器的场所也使用了该种探测器,导致误报或者探测器失效。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根据火灾形成与发展的特点、被保护空间的高度和形状、探测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和火灾探测器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火灾探测器,并安装在合适的部位。如服装城的火灾通常有阴燃阶段,不能用感温火灾探测器,而要选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大型停车场由于汽车发动时有大量烟雾喷放,不适合用感烟火灾探测器,要用火焰探测器或者感温火灾探测器;净空高度大于12m的高大物流仓库要用光截面感烟火灾探测器、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或者火焰探测器,而不能用点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空调的回风口宜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而不能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主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受世人称赞,然而在非洁净环境中使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不仅其高灵敏度的优点无法体现,而且过滤网和吸气孔容易堵塞,使得火灾探测器失效;对于存在强电磁干扰严重的地方,不应该采用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而应该采用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或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上述考虑可以避免系统运行时处于隐性的不稳定状态。

1.2 系统中线路线缆的选型

通常设计单位多使用阻燃防火类RVS多股线缆或者BV单股线缆,以1.0mm线为例进行说明。BV1.0线在常温下阻值为18.1Ω/km,RVS1.0线在常温下阻值为19.5Ω/km。显然BV线阻值较小,适宜用于传输信号。但综合考虑,BV硬线缆不易弯折穿线,且往报警设备的接线端子上压接容易松动,导致接触不良,从而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另外有些设计人员往往以越粗越好的思路进行线缆选型,殊不知报警设备的接线端子,一般可容纳的线径截面最大只有1.5mm,过大也会造成接线松动接触不良,故在设计时报警信号线(总线)因其线路传输电流较小,在满足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宜从小选择,一般选用1.0mmRVS阻燃双绞线,不宜选用截面超过1.0mm以上的线缆。而对于24V联动电源,应该按系统在火灾联动动作时需要的最大电流进行设计,对主干线及支线分别选型,导线截面应满足:当主机自动联动设备启动时的最大电流和线路压降要求选择,尤其应注意电磁阀、排烟阀及瓶头阀等大电流联动设备的工作电流。必要时可将联动控制模块的24V工作电源和外控联动设备的24V电源分开,采用独立供电方式布线,以防止系统启动时线路压降过大造成大量联动控制模块工作电压过低,不能正常工作。

1.3 环境条件的考虑

对于南方地区,环境条件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高温、高热及高湿等环境条件下,使得有些电子产品的元器件不能正常工作,容易导致设备故障或误报。因此高温、高热场所的探测器应选用报警温度合适的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或空气管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湿度大或有腐蚀性的场所应选用特殊处理过的感温火灾探测器或非接触式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

针对环境湿度大的状况,除了选用适合的火灾探测器外,还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1)隔离措施——在探测器内部设置湿度上限断电开关,当湿度超过95%时,探测器自动断电自保;而湿度达到正常范围时,探测器又恢复正常工作。相当于加了一个“湿度保险装置”,如此处理虽然不能确保湿度大时的探测功能,但至少可以减少设备的损坏。同时在消防自动报警联动设计时,增加湿度联动通风系统的环境补偿功能也有利于探测器的稳定工作。

2)笔者工作中曾遇到安装在潮湿房间内的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内部积水引起误报的事例,故障探测器经过吹风晾干处理后,探测器仍然能正常使用。因此,在前端探测器内设置冷凝金属片及导流孔,能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3)针对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结构,可以用硅胶或防水涂层密封线路板的方法来防止潮气对探测器的影响。密封膜要薄,不能影响传热和散热;感温探测元件与线路板焊接处的密封一定要严密,可以做水密封试验检查其密封性能。

以上三种方案可以取舍,亦可以综合用之。

2 施工调试阶段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从业人员的迅速增加,新工人不断充实到建筑施工队伍中来,一些新工人未经系统技术培训就进入施工工地,开始施工作业,他们缺乏施工技术和经验;此外为了赶工程进度,往往重视进度、轻视质量,不按施工规程作业;对施工工程缺乏高度的责任性,偷工减料,导致施工质量低劣。施工调试阶段的缺陷对系统日后长期稳定运行造成隐患,具体表现如下:

1)在报警系统的预埋阶段,应确保管路通畅,规避走道内及房间内管道的居中预埋,如此可以避免在建筑装修时管道及已穿的线路被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线间绝缘电阻及对地电阻过小,形成对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不利的不易察觉,且不易修复的不稳定状态。预埋及明装的管道应确保一定的余量,不应一味节省材料从而造成线路敷设时难以避免的损伤;穿线时须对管口进行保护处理,并加上护口保护;对于阻塞的管道,应充分疏通并加入润滑剂后穿线,不得盲目强行拉拽;系统中外露的线路必须用金属软管锁母连接进行保护;多股铜线必须压接、搪锡,避免线芯分叉短路;过水或潮湿地段的线路应避免接头,必须有接头时应做防水处理;线路敷设应避免穿越高压电缆区,无法规避时,须采取防干扰措施——穿铁管并用屏蔽电缆;设备的二次接地及屏蔽线的接地要牢靠等等。

2)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心对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系统终端设备的安装牢固性、系统接线的可靠性,都与操作人员有着密切关联。需要在系统施工中,对各施工人员进行跟踪的教育、督促检查和纠正。

3)隐蔽工程在监理工程师没有验收前,不得封闭;施工过程中断时,管道的开口应进行封堵,防止异物掉入管道内部影响日后正常使用;水系统管道施工完成,安装设备前,应分段进行水压试验及气压试验,以检查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压力试验完成后,还要进行管道冲洗,保证管道内无异物和杂质。水系统管道的不正常也会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

4)对于大空间场所的火焰探测器,应进行精心调试,覆盖范围不能有死角,不能有保护不到的地方。调试完成后,探测器与底座应固定牢靠,不能因振动产生偏移导致探测死角。红外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确保安装后的牢固性并且无遮挡,否则设备的晃动或者遮挡物都会造成整个系统运行的不稳定。火焰探测器和红外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在调试时,还应避免强阳光或强白炽灯光的直接干扰。

3 使用阶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除了系统中各种设备工作稳定可靠、设计正确无误、施工调试严谨科学外,使用维护的合理到位也很重要。在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有的单位消防值班人员更换频繁、探测器或模块被屏蔽、消防联动控制器不能联动终端设备,防火阀、排烟阀卡死,湿式自动喷淋系统管道无水、消防通道不畅通,甚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在这些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火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维护的好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引起方方面面的足够重视。

1)维护管理人员应是经过消防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的人员,应由熟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的专职人员担任,人员的配备应相对固定。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有管理、检测、维护规程及该项目的相应技术文件,并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工作状态,联动终端设备处于准工作状态。应有值班记录和维护记录。

3)定期有效的养护,包括每天上班后系统主机的复位、系统自检,前端设备的除尘,地下室、水泵房等潮湿环境场所要定时通风除湿或者增设自动除湿设备,避免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的视线遮挡等。对有故障或被屏蔽的探测器和设备要及时修复或处理。

4)按月、季进行局部及全部设备的报警联动试验,包括各种阀门的动作、复位,各种远控设备的启停是否灵活、报警联动是否有效,信号阀的动作反馈信号是否正常,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的动作和反馈信号是否正常,水泵、广播、防火卷帘及风机等是否正常联动。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分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时时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4 结束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虽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出现,对于早期发现火灾、早期扑灭火灾,减少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和加强人们的减灾防灾意识产生了积极意义。在前进的过程中,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的对象和控制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使得系统更科学、合理、稳定和可靠。消防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施工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维护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了设备的开通率和完好率,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发挥。展望未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明天会更好!

以上观点论述仅代表笔者之见,有考虑不周详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斧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建筑装饰五金手册》编委会.建筑装饰五金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9

1 热控自动化技术分析

社会生产生活均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持, 为满足发展现状需求, 电厂生产面对的挑战更大, 逐渐投入更多机组, 提升机组容量, 对生产体系自动化管理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 争取持续提高电阻运行效率。同时, 还需要遵循低碳经济理念, 将节能降耗原则贯彻到底, 积极应用热控自动化技术, 对传统生产与管理体系进行改造优化。即利用编程语言, 来实现对系统操作的控制, 从根本上来提高电能生产自动化水平。通过对电厂生产体系中温度变化进行有效控制, 以相同燃料来获取更多电力资源产量,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保证生产活动开展的安全性。

2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

2.1 分散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为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网间通信接口、开发维护接口、现场过程控制接口以及运行操作接口四个相互独立部分, 采取集中显示与分散控制的方式[1]。此子系统能够与内热控自动化系统整体内部通信网络有效结合在一起, 组合成为过程控制系统。在对此模块进行设计时, 应以应用模块为主, 通过合理配置与灵活组态来保证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

2.2 实时监控系统

电厂生产系统复杂性比较高,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项因素影响而出现故障, 为保证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 就需要设置实时监控系统, 争取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问题, 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减少各类故障的发生。实时监控系统的存在, 可以在检测到故障隐患时, 及时告警并采取自动保护动作。电厂实时监控系统分为信息管理系统与厂级实时监控系统两部分, 利用控制器与数据连接口实现连接, 来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2.3 视频网络监控系统

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对提高电厂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子系统进行设计优化, 便于实现电厂生产全过程的监控, 尤其是可以将此技术应用到危险程度高, 且无人值班操作管理难度大的区域, 可以随时掌握生产系统运行状态[2]。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与辅助系统中通信接口进行结合, 来实现对整个电厂运行的实时监控, 同时也可以对工作程序与工作工程进行监控。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 建立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 实现与厂级管理信息系统、通信接口的连接, 利用共享信息来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2.4 辅助控制系统

辅助控制系统在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 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在无人控制状态下运行。此子系统在运行时, 能够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来设置自动控制指令, 并利用数据交换机以及其他数据接口来保证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并通过综合数据的传输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另外, 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来实现对辅助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 确保电厂生产系统可以在无人控制状态下完成相应工作。

3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热控元件故障

常见热控元件故障即元件信号失真, 生产过程中设备拒动或误动, 是影响电厂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果出现故障的元件是FSSS或者ETS等相关设备, 将会造成生产系统直接跳闸, 甚至会造成设备损坏, 不但会降低生产安全性, 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导致热控元件出现故障的原因比较多, 尤其是电厂生产环境相对特殊, 受到环境因素、元件安装因素、设备服务时间因素以及系统电源故障因素等影响, 再加上管理不及时, 最终会出现运行故障。想要减少热控元件故障的发生, 需要总结以往管理经验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重点预防系统容量与系统负荷超载。

3.2 DCS系统故障

即集散控制系统, 其综合性比较高, 涉及到的专业学科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CRT技术以及过程控制技术, 不同技术功能不同, 通过组合应用, 可以实现远程遥控现场设备、数据记录、数据采集以及状态监控等功能。其中, 中央处理器与组态监控画面为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中央处理器作用于控制板、电源、I/O模件以及底板等部分。而组态监控画面则主要实现数据显示、操作员站监控以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对于DCS系统来说, 其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监控数据与各服务器的交换, 一旦其出现故障, 势必会影响数据的收集效果, 影响监视质量。对诱发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常见有操作站问题、辅助DPU切换失败、主DPU死机以及服务器死机等, 降低生产系统运行安全性, 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机组停机、设备损坏等问题。

3.3 系统逻辑故障

常见于新投入设备, 因其投入运行时间较短, 很容易因为逻辑设计不完善因素而导致系统故障, 出现判断失误、信号发送错误以及错误动作等问题, 最终造成发电机组非正常机组。一般对于电厂新投入机组, 在正式投入运行前均需要进行试运行操作, 会多次出现系统逻辑缺陷问题, 延误正常投产时间, 降低设备运行安全性。因此, 在试运行阶段, 需要重点做好热控系统设计合理性的分析, 并根据试运行结果来确定系统逻辑设计优化方案, 对存在的漏洞进行修复, 避免因为逻辑缺陷而导致电厂机组设备非正常停机。

4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优化措施分析

4.1 系统控制单元设计优化

对热控系统控制单元DCS系统进行设计优化, 提高单元控制的智能化与响应性, 在根本上提高DCS系统运行智能化与灵敏度, 对系统监控能力进行完善。基于此需要积极应用各项新型技术, 做好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联系, 对传统技术体系进行更新, 形成高智能、现代化分散控制系统, 如利用DEH控制系统。同时, 还需要对自动控制过程控制软件进行优化, 即在对控制程序模块进行设计时, 需要对系统控制范围内以及控制指标进行优化, 提高系统整体抗干扰性能。其中要求自动控制过程优化设计, 争取提高系统过程控制处理能力, 在每个过程控制中实现软件服务, 最大程度上来满足电厂生产监控需求。

4.2 系统硬件管理优化

硬件设施是热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其出现故障势必会降低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性, 因此需要以其为对象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将功能质量为前提, 采取措施对系统设备进行管理, 提高其耐老化性能, 可以适应生产环境, 避免因为外界因素的而影响而出现故障。在对硬件选型时, 需要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保证所选硬件型号、质量以及性能合适, 能够较强的适应环境。同时, 还需要做好质量验收工作, 将日常管理落实到位, 重点做好机房温度、系统电源、终端工作状态、通信状况等方面维护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做好各个细节的养护管理工作, 减少硬件故障发生的概率。

4.3 系统逻辑设计优化

电厂热控系统逻辑设计的合理性是生产稳定性的基础, 应通过措施优化来减少误动、拒动等故障的产生。要求在逻辑设计初期阶段进行性能测试, 选择用三取二保护逻辑, 通过质量码对每个测点质量进行判断。此种测量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以保证取样信号的逻辑判断, 减少误动作的产生。同时, 在满足系统功能运行条件下, 通过逻辑优化, 来降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与操作风险, 尤其通过对单点保护逻辑的优化, 来减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4.4 APS技术应用优化

即顺序控制系统, 对其进行优化, 可以在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 实现对操作行为的有效控制, 提高行为实施的规范性, 减少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对顺序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还可以减少机组启停时间, 在整体上提高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性能, 提高其反应能力。另外, 还可以对热控设备维护工作进行加强, 建立设备故障、检修与更换台帐, 做好各项故障的记录分析, 提高热控设备运行稳定性。

5 结论

在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时, 需要结合其特点, 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目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但是仍需要结合机组实际生产状态, 从技术角度分析, 对系统各个子系统进行改造, 争取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摘要:电厂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管理效果, 一直都是重点研究内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结构比较复杂, 可以分为公共网络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在线监控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部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自身设计, 以及能耗过大等因素影响, 而出现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因此需要结合热控自动化系统特点, 做好管理措施研究, 争取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姜英伟.电厂热控自动化的改造策略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22) :188.

[2]黄浪涛.关于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分析[J].科技资讯, 2014 (36) :103.

自动稳定器论文 篇10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 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其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影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 它属于突发性事件的范畴, 因此, 想要对自然因素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 由于人们还不能够完全的控制自然因素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所以, 电力调度系统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2) 人为因素。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 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但在其应用的过程中, 常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原因而出现故障。很多员工认为既然电力系统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那么就不需要工作人员再进行工作了, 这样的想法导致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消极怠工, 没有对电力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 从而导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出现问题, 被迫停工[1]。

(3) 系统内因素。影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不仅有外部因素, 还有内部因素。电力设备内部若是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 将会降低设备的运行功率, 并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应对策略

(一)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标准的选择策略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必须选择合适的自动化系统, 若是应用的系统不合适, 不仅不会对电力运输起到保障的作用, 还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必须重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在选择自动化软件的时候,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选择技术比较成熟、并且性能较为稳定的系统, 不能选择技术创新或者是技术落后的软件, 技术创新的软件不仅价格昂贵, 而且其稳定性能还有待提高, 而技术落后的软件则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电能的需求, 会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2]。另外, 在选择软件的时候, 还应该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由于相关的分析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深入, 存在着局限, 从而导致他们的分析只是从局部出发, 不能顾全整体, 因此,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必须对分析人员进行培训, 增加分析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在应用和支持上, 相关的技术人员虽然对其具体的应用较为了解, 但对其支持平台的了解就明显的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 必须加深技术人员对支持平台的了解。

(二)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维护问题的解决

电力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运输电能, 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因此,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必须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靠运输电能的目标。在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 必须解决其安全维护问题, 主要的解决措施有以下几种:

(1) 环境安全策略。在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 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 其中主要的法规有《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以及《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等, 只有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才能确保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环境安全[3]。

(2) 设备安全策略。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 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 这些设备若是出现问题, 将对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确保设备安全, 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时的维修养护, 及时的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 将其扼杀在摇篮中[4]。另外, 还应该对周边的环境以及设备运行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

(3)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为了确保操作系统安全, 在选择操作系统的时候, 应该选择具有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专业性的系统, 从根源上杜绝操作系统出现问题。

(三) 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在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是执行各项工作的主体, 若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较低, 将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 必须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 让工作人员听取更多、更先进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此同时, 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通过定期的考核让员工随时保持学习的状态, 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还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 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 对成绩不好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处罚, 让员工不能松懈, 保持学习的状态, 汲取更多的知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3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 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增加了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 只要解决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就可以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 为了满足当前人们与日俱增的用电需求,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 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 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因此, 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希望可以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的运行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因素,策略

参考文献

[1]战捷.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影响因素及策略[J].中国电子商务, 2014 (7) :82.

[2]戚益中, 郏雅敏.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科技风, 2013 (1) :98.

[3]高宜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5) :105.

上一篇:小剂量罗红霉素下一篇:智能救援机器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