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期货(精选5篇)
钢材期货 篇1
引 言
国际上原油、大豆、铜和铝等大宗货物均已具备了相应的金融衍生品来保证供应安全, 规避价格风险, 而钢材作为世界上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商品品种, 价格波动十分剧烈, 却少有相应的期货市场作为避险工具。尽管印度孟买多种商品交易所 (Multi Commodity Exchange MCX) 2004年推出了钢平板期货和钢条期货, 但因钢材消费相对较少, 企业套期保值愿望不强, 交易并不活跃, 未能掌握全球定价权。日本中部大阪商品交易所 (Central Japan Commodity Exchange C-COM) 也仅将废钢定价权作为其目标, 于2005年推出了废钢期货合约。因此, 钢材成为至今唯一尚未形成国际定价中心的大宗基础商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钢材定价权的形成有很大的便利性。据统计, 2006年中国钢产量4.2亿吨, 占全世界钢产量的34%, 全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3.8亿吨, 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98%。2007年, 中国钢材产量5.65亿吨, 粗钢4.89亿吨, 同比增长15.7%, 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 产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36.4%, 增量部分更是占到全球增量的70%。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2007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4.34亿吨, 比上年增加4610万吨, 增长11.87%。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拉动下, 2007年中国钢材、钢坯全年净出口5488万吨, 比上年增加2015万吨, 增长58.02%。与此同时, 中国矿石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2007年, 中国进口铁矿石3.8亿吨, 同比增长17%, 进口依赖度超过50%。国际铁矿石合约价格在经历2005~2007年连续3年大幅上涨后, 2008年迎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上涨, 涨幅为65%~96.5%不等。因此, 早日成为国际钢材定价中心至关重要。而国内钢材市场集中度较低, 竞争十分充分, 适宜推出钢材期货。借助这一定价载体, 将使中国在钢材定价方面获得话语权, 有利于钢材价格的稳定和中国钢材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进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1 钢材期货的国际发展现状
由于钢材品种的多样化, 交易所根据各国钢材生产、消费特点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上市品种及到期结算方式。
1.1 印度钢材期货交易
目前印度是全球第九大钢材生产商, 也是第九大钢材出口国。因此, 国际钢材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链中企业的利益。这在客观上要求相关期货品种的存在引导相关企业规避价格风险。
2004年3月, 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 (MCX) 推出了全球第一份钢材期货。MCX的钢材期货合约分为两类:钢平板期货和钢条期货。其交易单位分别为:25吨/手和15吨/手;报价单位:卢布/吨;最小变动价位:10卢布/吨;最大报价单位:200吨。然而, 由于钢材消费不足, 企业套期保值动力缺乏, 且投资者对新工具的接受需要时间, MCX的钢材期货交易并不活跃, 持仓量和交易量都不大, 相反, 其价格波动幅度却很大。因此, 印度至今仍未能掌握钢材的全球定价权。
1.2 日本废钢期货交易
日本是国际第二大钢材生产国和第一大钢材出口国, 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远远高于印度。日本废钢的年拥有量约为5000万吨, 是许多日本钢铁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出口量约为600万吨, 而废钢材的价格波动十分剧烈。每当废钢市场需求波动超过±5%时, 极易引起价格波动。2001年每吨价格为7000日元左右, 而到了2004年秋天, 价格已升至2.7万日元, 价格的剧烈波动加大了日本企业的风险。为了进一步稳定日本国内市场废钢价格, 日本产经省通过开展多品种废钢期货交易, 以减少出口价格波动风险。2005年10月11日, 全球第一个废钢铁期货合约正式在交易量分别位列日本第二和世界第七的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 (C-COM) 上市交易。日本钢材产品层次多样, 形成一个钢材期货的统一标准很难, 而废钢这样的供应原料产品层次很少, 标准统一起来相对容易, 因此, 推出废钢期货是日本抓住定价权, 规避价格风险的最佳选择。目前, 日本废钢期货已经对亚洲的废钢出口价格逐步显现出指导作用。
1.3 阿联酋迪拜钢材期货交易
钢筋是阿联酋经济中的一种基本商品, 而且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2007年10月29日, 阿联酋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 (Dubai Gold & Commodities Exchange, DGCX) 上市了第一个为海湾地区服务的钢筋期货合约, 为涉及该商品的有关各方提供了一种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交易的品种是15CrMoG合金管,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土耳其和中东钢筋厂商等国际用户广泛参与的钢材期货合约。其交易单位:10公吨/手;报价单位:美元/公吨;最大持仓量:100手;最小变动价位:0.1美元/公吨;每日价格波动限制:25美元/公吨;初始保证金:300美元/手;交付期保证金:600美元/手。
钢筋由交易所批准的生产商生产, 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质量参数。尽管目前交易尚不活跃, 但考虑到钢材价格存在巨大的波动性, 推出钢筋期货合约仍将使钢厂、期货合约签订者、贸易商以及投资者均受益。
1.4 伦敦金属交易所 (London Metal Exchange, LME) 钢坯期货
LME开始上市交易的钢胚, 全球年产量占到了全部钢材产量的一半, 超过5亿吨, 年销售额可达5000亿美元。2008年2月6日, LME宣布已启用钢材在线套期保值模拟系统。2008年2月25日启动钢坯期货的场外交易 (包括电子交易和电话交易) 后, 于4月28日正式启动了钢坯期货的场内交易 (圈内喊价交易) 。另外, 与以往一种金属只有单一的期货合约不同, 其确定的11个可供交割的钢坯品牌分别来自两个地区——地中海和远东地区, 单张合约的规模为65吨钢坯, 报价单位为美元/吨, 交割时每手钢坯必须由同样规格标准和形状的钢坯组成。伦敦金属交易所钢坯期货必须通过其登记的仓库交割, 其中, 远东合约初始交割地在韩国和马来西亚柔佛;地中海合约初始交割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阿联酋迪拜。交割的钢坯必须来自其认可的白俄罗斯、希腊、马来西亚、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6个国家的10家钢铁厂。因中国政府向钢坯开征出口税, 目前尚没有中国钢铁生产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认可的名单之列。
在试运行阶段, 两个地区的钢材期货合约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交的钢材期货合约总数为500张, 市场容量为2700万美元。在钢材期货正式上市的首日, LME首席执行官Martin Abbott就表示, 计划在年底将期钢合约地域扩展至第三个重要区域——北美地区。7月24日LME钢坯期货进入首个交割期时, 据LME公告的统计数据, 自今年2月25日上市交易以来, 总成交量超12万吨, 成交额则超1.29亿美元。
1.5 芝加哥交易所集团热轧卷板钢材期货合约
由于美国国内约12家主要钢厂年产的5000多万短吨板材中, 热卷板产量近2000万短吨, 而其物流供应链更是涉及钢厂、服务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和终端客户等众多环节。因此, 继LME钢坯期货上市后, 芝加哥交易所集团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CME Group Inc.) 于2008年10月19日推出了基于美国中西部地区主流热轧卷板 (hot-rolled steel coil) 的钢材期货合约。全球最大衍生品交易所CME通过收购多年来一直在策划钢材指数期货上市的纽约商业交易所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NYMEX) , 而成为目前全球第5家推出钢材期货的交易所。该品种到期并不进行实物交割, 而是根据国际著名钢铁业信息提供商CRU开发的一个相关钢材价格指数进行现金结算。
NYMEX公布的钢材期货合约规模为每手20短吨 (每短吨合2000磅) , 最小变动价位为每短吨0.5美元, 同时挂牌18个月的连续合约, 而合约到期时按CRU评估的当月所有相关成交价的平均数进行现金结算。此外, 该期货合约还通过CME的电子交易平台Globex进行交易, 而场外交易则可通过NYMEX的清算平台ClearPort进行相关结算。
纵观国际上已上市的钢材期货合约, 我们不难发现, 各国推出钢材期货的主要原因皆在于规避因相关钢材品种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尽管合约品种不尽相同, 但无一例外都是符合本国的实际情况, 对本国钢铁经济极为有利的选择。且各交易所均考虑了品种标准化的难易程度、贸易自由度状况、国际和国内市场流通规模、与其他钢材品种价格的相关度、储存便利程度等因素。
2 借力钢材期货争夺国际市场定价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CISA) 统计数据表明, 2008年7月上中旬, 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62.26点的全年最高位, 相对去年年底上涨30%。进入8月份, 钢材开始从高位迅速下跌, 到11月中下旬左右, 跌幅达37%。从11月下旬至今, 钢材价格全面保持低位振荡格局, 整个行业的受损将不可避免。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上半年大中型企业钢铁产品销售利润率为7.61%, 9月份这一数据降至1.4%, 下降6.21个百分点, 企业盈利水平降低81.6%;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有23户亏损, 亏损面达32.4%, 1~9月亏损额11.54亿元, 是上年同期的18倍。并且这一态势进入12月份以来还在继续扩散。
由于中国在国际钢材市场上没有定价“话语权”, 大部分企业只能对价格的变动听之任之, 即使能预见钢材价格的变动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和锁定利润。由于在国际上缺乏定价影响力, 中国钢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价格, 致使中国钢材出口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焦点, 贸易摩擦加大。2006年, 11个国家采取了27项针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客观上要求钢企必须充分利用钢材期货风险规避的功能, 努力谋求钢材的国际定价权, 防止钢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中国作为钢铁生产、消费与贸易大国, 推出钢材期货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则钢材的国际定价权就可能旁落, 进而重蹈有色金属定价权丧失的覆辙。由于国内市场参与主体集中度低, 定价机制不完善, 中国并不能左右国际钢铁价格。近年铁矿石谈判难度与年俱增, 涉钢企业避险工具严重匮乏, 在全球钢材需求旺盛, 国际价格于波动中不断攀升的背景下, 中国推出钢材期货的迫切性日益增加。
要完成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影响力十分必要。钢材期货推出, 不只是提供了一个套期保值的品种, 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价格中心, 为钢铁企业与国外铁矿石巨头谈判时提供一个充分的价格依据。其目的在于提高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话语权, 进而使国内参与企业获得信息和规则制定优势, 从而掌握国际贸易谈判的主动权, 减少贸易摩擦。
3 中国钢材期货合约上市准备
目前, 业界对推出钢材期货已达成了共识, 并且国内也具备了推出钢材期货的基本条件——作为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消费国为推出钢材期货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为推出钢材期货提供了动力;国内外的钢材期货交易为重新推出钢材期货提供了实践经验;日益规范发展的期货市场为推出钢材期货提供了保证。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 需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和解决面临的障碍, 充分做好钢材期货上市前期的准备工作, 才有可能避免重蹈1993年线材期货交易被叫停的覆辙。
3.1 合约标的选择
根据小麦、铜等大宗商品期货经验, 一般而言, 钢材期货应选择质量稳定、生产量大、应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品种。目前, 中国螺纹钢 (俗称“钢筋”) 和线材基本已经达到了作为期货品种上市的条件, 这两种钢材在中国的生产量和国际市场影响力均为最大。据统计, 2007年国内线材与钢筋合计产量为1.82亿吨, 同比增长16.3%。其中, 线材累计生产8038.21万吨, 同比增长11.5%, 占国内成品钢材总产量的14.18%;钢筋累计产量为10136.6万吨, 同比增长20.4%, 占国内成品钢材总产量的17.5%。从全球角度来看, 中国是全球线材产量最多的国家, 2005年全球线材产量为11491.9万吨, 中国的产量就占其中的44.4%, 表观消费则占到42.4%。另外, 中国还是钢筋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2005年全球钢筋产量为18438.5万吨, 中国产量占其中的45.1%, 表观消费占44.2%。
同时其标准相对规范简单, 有利于交割标准化。此外, 螺纹钢和线材市场竞争充分, 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业内企业对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的需求日益迫切。进入2007年以来, 线材和螺纹钢的价格指数均出现了近乎直线的上涨, 最高处于2008年6月6日, 一度分别达到248.5点和225.1点, 相较于1997年有数据以来最低处2000年2月18日的88点和82点, 分别上涨了160.5点和143.1点, 涨幅达到54.8%和57.3%。更重要的是, 1993年, 中国苏州商品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 首创6.5mm线材期货品种并成功上市, 这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尽管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 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使交易量大、流通性强的期货大品种缺乏良好的运作环境, 线材期货交易后期出现了过分投机的违规现象。1994年3月, 国务院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了线材期货交易。然而各方已经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首先上市这一品种利于监管。因此, 应先选择螺纹钢、线材两个品种作为期货上市的试点, 在取得成功经验后, 再逐步扩大到其他品种。上海期货交易所日前已经完成钢材期货人员的配备, 包括合约管理交易、监管、交割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均已到位。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线材和螺纹钢出口国, 一旦成功上市, 上期所有望成为全球普通线材和螺纹钢的定价中心。
3.2 鼓励涉钢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
钢材期货市场的繁荣需要整个产业链内企业的广泛参与。能否吸引广大钢材经销商进入市场, 是钢材期货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 中国各类钢铁企业已达1100多家, 经销商更是达到了15万家之多, 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钢材约占国内钢材销售量的60%左右。他们既可以套期保值, 也可以投机图利, 还可以接货、抛货。因此, 是活跃市场的主力军。尽管套期保值是进行实物买卖的钢材贸易商从事期货交易的首要目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 若能适时地利用现货和期货市场间的价差进行投机套利, 则会给贸易商带来更多的收益。如1993年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 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 形成的价格预期较为真实、可靠。全国许多大中型钢厂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线材的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 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 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及时回笼, 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投机力量的存在, 除了贸易商, 各家投机力量也不容忽视。目前国际钢材期货交易已有先例, 之所以成为市场最大交易量的期货品种, 一方面表示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投机力量对于钢材期货合约的高度认同, 这都是中国发展钢材期货交易的基础。
3.3 完善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体系
线材期货交易的教训在于当时市场条件不成熟及对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与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 交易所与投资者在风险管理上经验不足, 从而导致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大战与巨量交割, 扰乱了市场秩序, 最后被国务院暂停。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交割仓库集中在华东地区, 使投机者操纵市场有机可乘。没有建立品牌交割制度, 交割量不宜控制, 交割质量缺乏保证, 容易产生纠纷等。因此, 在重推钢材期货之际, 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防止逼仓、内幕交易、虚假报价等问题;慎重选择期货交易所、期货结算所;完善期货合约交易规则, 强化风险监管。在钢材期货上市之前, 必须加快研究防范国际游资投机冲击的风险, 以确保钢材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以分析钢材期货国际现状为切入点, 指出中国可以以推出钢材期货为契机, 争夺国际市场定价权。为了避免重蹈线材期货被叫停覆辙, 需在标的物选择、涉钢企业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强化监管与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准备。
关键词:钢材期货,国际市场定价权,线材
参考文献
[1].路红艳.中国应加快推出钢材期货[J].中国钢铁业.2008, (2)
[2].王雷, 王勇峰.对钢材期货的认识与思考[J].冶金管理, 2007, (8)
[3].陈年柏.适时推出钢材期货管理价格波动风险[N].期货日报, 2008-10-08
[4].紫薇.探索与发展中的国际钢材期货市场[EB/OL].格林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8-09-11
[5].王超.年终专稿之三:钢材期货或助行业“御冬”[N].中国证券报, 2008-12-18
钢材期货:底部近在咫尺? 篇2
利空出尽期钢价格破位下行
9月下旬,螺纹钢期货结束了为期三周的横向震荡走势,自4000元上方开始持续滑落,双节之前已经连续跌破3800元和3700元两个整数关口。节后,期钢市场利空频传,导致期钢价格继续破位下行,一度逼近3600元关口。
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我国的无缝钢管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10月10日,宝钢发布了11月份主要产品出厂价格政策,认为钢材市场将是一个“普跌”盘面,吨价跌幅在250元至500元之间。库存方面,“我的钢铁网”的数据显示,根据10月9日对上海地区58个建筑钢材主要仓库库存情况的统计,螺纹钢51.114万吨,较9月28日增加5340万吨;线材9.446万吨,增0.945万吨。从全国范围看,主要城市螺纹钢库存总量9日增加27.353万吨,增幅为7.0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螺纹钢库存增量和增幅有所加大,相对去年同期增加了165.56万吨,增幅为66.52%。
基本面上利空消息的集中释放,直接导致了螺纹钢的破位下行。10月11日,远期电子盘大宗、钢之源、斯迪尔市场主力合约螺纹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大宗跌幅3.54%,钢之源跌幅3.24%,斯迪尔跌幅2.81%。
或将触底铁矿石海运费率先反弹
东证期货研究所钢材分析师黄帅指出,虽然十月的开端乏力,但是,当这些利空因素逐渐被人们接受之后,如果没有后续利空因素,那么价格会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底部态势。
事实上,铁矿石海运费价格已经率先触底反弹。9月下旬,螺纹钢期货下跌至4000元附近之际,铁矿石海运费价格即已探明底部。此后,在钢材期货破位下行的过程中,铁矿石海运费价格开始持续性反弹,幅度亦较为可观。
截至10月9日,巴西至中国海运费价格28.125美元,较9月23日的低点21.129美元,上涨6.996美元,涨幅为33%;西澳至中国海运费价格为11.659美元,较9月23日的低点7.064美元,上涨4.595美元,涨幅为65%。可以说铁矿石海运费价格率先强势反弹,既有助于巩固成本支撑作用,又有助于提振市场做多信心。
此外,现货价格跌速趋慢,呈现较强的抵抗力度。9月7日。国内24个主要城市螺纹现货(Hl~B335)均价下跌至3610元,较8月上旬高位下跌逾1000元。然而,截至1()月10日,螺纹现货均价为3544元,较9月7日价格仅下跌66元。日均仅下跌不足3元;相较于8月,目均下跌50元,跌速明显放缓。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现货均价已基本与成本均价靠拢,成本价的支撑成为后市钢材期现货价格中期反弹的起跳板的概率极大。由于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交割标准品为HRB400型号,但以HPB335型号为替代品,两者之间升水为130元/吨。因此,相对于HRB335螺纹钢3500元的平均成本,预计螺纹期货将在3600元上方受到较强支撑作用,进而展开反弹。
资金抄底多头力量不容忽视
由于钢价运行于钢材生产成本线附近,激发场外抄底买盘力量的增多,业内人士认为,期钢盘中的多头力量仍不容忽视。10月12日,受到宝钢调低11月份价格和电子盘市场大幅下挫两大利空消息的影响,上海螺纹钢期货主力1001合约大幅低开101元/吨,在瞬间创下3610元/吨的5个月新低后,随后即被巨量抄底资金托起。当日,螺纹钢期货持仓大幅增加36万余手,增仓幅度达38%,从而直接将螺纹钢期货持仓推至131万手的历史新高。
上期所盘后公布的交易数据显示,前20名持仓中,多头增仓达104229手,而空头增仓146771手。虽然从持仓席位难以判断该股游资性质,但根据行业人士分析,绝大部分资金应该来自于钢铁行业内部。
据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10月12日发布的业内首份“钢材期货持仓资金系统”分析报告,通过选取26家具有代表性的期货公司统计分析样本,结果发现,多单持仓量中51.03%的资金是钢铁行业内资金。国泰君安期货钢材期货研究中心主任翟旭认为,这说明钢厂、贸易商资金在截至目前的期货市场运行中影响力较大。
后市仍有风险建议谨慎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经过两个月的持续下跌,当前钢材期货市场的心理较为脆弱,因而利空信息的影响难免被放大,而不少潜在利好信息则暂时被掩埋起来。全球实体经济好转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国外股市以及国内外有色金属期货表现仍然较为强势,而前期与钢材期货联袂下跌的A股以及化工品期货均已出现较为强势的反弹,这些都将成为钢材期货企稳反弹的潜在利好支撑。
该人士认为,目前,钢材期货价格已经经过深幅调整,后市展开反弹的概率亦极大。这些都显示,钢材期货中期投资机会已经来临,买入套保资金、介入锁定生产成本正是良机。他预期,螺纹钢的现货价格年内有望重回4000元上方,而螺纹钢期货价格年内则有望重回4200元上方,建议空单宜逐步止盈离场,中线多单则可分批逐步介入。
更为激进的观点认为,由于目前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价格底部区间,操作可以不设置止损,坚决做多,完全从资金管理角度去操作。由于近月多头移仓,螺纹主力合约R.B1001的抗跌性较强,故可作为首选本次买人计划的首选合约,不但可以收获投机收益,还有部分套利的溢价在此。
从技术面的趋势看,期价向下1 00~300元的概率依然存在。所以,按3700元/吨的均价计算,投资者可以布局20-30%仓位;如果价格下跌,将是更好的建仓时机,如果发生跌破成本情况,反而可以将仓位增加到五成或以上。
在3600~3700元/吨附近,主要是参与短线反弹,止盈位置可以参考前期双底附近;3500~3600元/吨一带的仓位可以留至中线,看至11月中旬,止盈比例可以参考历年平均涨跌幅;3300~3500元/吨因间的仓位可以留至长线,看至明年第一季度或更长时间,具体止盈标准以届时的通胀情况为主。
钢材期货 篇3
1 套期保值的相关研究回顾
1.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套期保值理论先后经历了传统套期保值理论、选择性套期保值理论和现代套期保值理论。现代意义的套期保值将期货和现货头寸组合在一起, 以风险最小化为前提, 考虑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比例的优化问题。
1.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钢材期货推出仅两年, 交易数据有限, 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肖树强和赵息基于2009年4月到2010年6月期间的日收益率, 针对某一特定螺纹钢期货合约展开套保研究, 认为ECM模型套保有效性最好。
2 研究方法和模型
根据Johnson理论, 假设资产现货价格St, 对应期货价格Ft, 则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h*为:
线性回归OLS模型是传统的回归模型, 实务中使用较多, 该模型须满足同均值、同方差、序列不相关的条件;双变量向量自回归BVAR模型考虑了现货和期货前期价格对当前价格的影响, 即序列自相关影响;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通过GP识别、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引入误差修正项, 解决了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影响;误差修正多元变量GARCH模型认为套期保值比率应该是动态的, 随时间和信息量不断变化, 提倡从动态角度测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
3 数据选择
期货价格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螺纹钢期货不同合约结算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 现货价格选取“我的钢铁网”提供的上海与天津现货平均价格。本文采集了从2009年3月30日至2011年3月30日间共98个期现货周数据, 选取前60个周数据为样本数据, 将后38个周数据作为样本外数据。本文使用Matlab 7.0.1软件建立模型和处理数据, 其金融时间序列、GARCH工具箱等模块适用于复杂计算环境, 处理波动性强的单变量金融时间序列更有效。
4 实证研究结果
4.1 OLS模型分析
OLS模型套保策略结果为:ΔSt=0.683 6ΔFt+0.001 714 5。从图1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残差分布在零点左右, 残差置信区间均包含零点, 说明回归方程较好地表达样本数据。
4.2 OLS模型使用检验
序列相关检验。对于OLS模型的残差序列, 如果其任意滞后阶数自相关函数都为零, 则Q统计量不显著, 即残差序列不相关;反之, 残差序列相关。如图2所示, 上下两条横线分别表示自相关系数的上下界, 超出边界的部分表示存在相关关系。从图2中可见, 第11阶和第28阶超出边界, 故存在相关关系。
正态性检验。本文使用K-S正态性检验分析OLS回归残差正态性, 若残差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 则认为该残差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反之, 则为非正态总体。由图3可知, OLS模型残差显著偏离直线, 残差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
异方差检验。本文采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检验残差的异方差和ARCH效应, 从图4可以看出, 残差和标准差都出现了波动聚集现象。Q检验和ARCH检验结果见表1, 表明不能拒绝OLS模型残差不具有ARCH效应的假设。
4.3 BVAR模型
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 螺纹钢现货和期货价格序列最优滞后阶数为2, BVAR模型回归参数见表2,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600 6, 即每一份现货需要0.600 6份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4.4 VECM模型
本文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检验单位根, 现货和期货周收益率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 即均存在单位根。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均拒绝原假设, 残差序列平稳, 即现货和期货周收益率具有协整关系。VECM模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h*=0.600 4。
4.5 GARCH模型
本文采用误差修正项和多元GARCH相结合的GARCH模型, 该模型认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应该是一个变量, 图5为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见,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且十分剧烈, 其平均套期保值比率为0.640 9, 即h*=0.640 9。
4.6 有效性比较
基于样本内和样本外数据, 采用风险收益方法的套期保值有效性比较结果见表3。
5 结论及建议
5.1 套期保值的必要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对于样本内和样本外, 与未进行套期保值或套保比率为1的Naive策略相比, 4种套保策略不仅显著提高了收益, 而且大幅降低了收益率的波动性。可见, 相关企业有必要通过套保策略规避价格风险。
5.2 OLS模型的实用性
无论是在事后分析还是事前分析上, OLS模型的有效性都是最好的, 故目前阶段, 投资者在实务中应选择简单有效的OLS模型进行套保。
5.3 GARCH模型的优越性
GARCH模型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影响, 着眼于动态变化上, 具有较强的理论预测能力。从表3中样本外数据中可以发现, GARCH模型在预测能力上逼近OLS模型, 有效性增长显著。投资者应从理论上掌握使用GARCH模型进行套保的方法。
5.4 样本数据周期的选择
以往套期保值研究多采用日收益率, 本文通过OLS模型对日数据和周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由于日收益率序列方差远大于周收益序列, 频繁的收益率波动干扰研究结论, 因此应尽量选取周收益率或一定时期间隔的收益率, 以避免数据频繁波动的影响。
5.5 钢材期货市场发展趋势良好
4种模型的有效性在样本外数据上大大提高, 本文认为这与我国钢材期货的发展时期有关。样本内数据属于钢材期货发展初期, 市场效率不稳定;进入样本外数据后, 套期保值效果均显著提高, 表明钢材期货市场效率正逐步提升, 市场功能越来越显著。
5.6 钢材期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
本文得出的OLS模型有效性最好的结论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有悖, 他们认为套保策略有效性最好的是GARCH模型。本文认为这一背离有3方面原因:钢材期货仅仅推出两年, 市场效率正逐步提高, 模型有效性处于变化中;本文基于周收益率展开研究, 数据基础不同导致研究结论不同;本文采用的Matlab软件计算原理不同于Eviews等软件, 计算方法和精确度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 我国钢材期货市场效率和功能正稳步提升, 投资者有必要通过套期保值策略规避价格风险, 实务中首选OLS模型, 理论上应掌握GARCH模型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Leland L Johnson.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0, 27 (3) :139-151.
[2]Ederington L.The Hedg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utures Market[J].Journal of Finance, 1979, 34 (1) :157-170.
[3]Wenling Yang, D E Allen.Multivariate GARCH Hedge Ratios and Hedg-ing Effectiveness in Australian Futures Markets[J].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4, 45 (2) :301-321.
[4]肖树强, 赵息.我国钢材期货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实证研究——以螺纹钢期货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 (7) .
钢材期货 篇4
期货功能的基础就是价格发现作用,有很多学者对股指、农产品和其他金属期货的价格发现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关于钢材期货价格发现的相关研究,本文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世界上交易的钢铁相关期货品种中,印度2004年3月推出的热轧卷板材期货和海绵铁、方坯期货是最早的,因此,本文采用印度的钢材期货品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由此说明印度市场的效率,并为我国钢材期货运作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期货的价格发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Garbade和Silber(1983)建立了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模型,Garbade和Silber通过考察前一期基差的变动对后一期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动的影响来刻画期货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Engle和Granger(1987)、Johansen(1988)以及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的协整分析为研究非平稳经济变量均衡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该方法在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Ghosh(1993)、Fortenbery(1997)、Haigh(2000)等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期货品种的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某些期货品种的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我国学者肖辉(2004)用一般因子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伦敦和上海的铜期货价格发现作用以及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过程。刘庆富(2006)应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价格进行了研究。华仁海(2008)利用信息共享模型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国期铜的价格发现功能。总体而言,我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在期货品种的研究上还需要丰富,对钢材期货价格发现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3 研究方法
为了系统分析印度市场钢材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本文利用协整分析和信息共享模型来研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互动关系。具体如下:
3.1 平稳性检验
本文的分析是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平稳性分析,只有平稳序列或者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变量才能进行协整分析。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定,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
3.2 协整检验
检验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通常使用Johansen最大似然估计法。
3.3 Granger因果检验
如果序列满足协整关系,就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实质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3.4 信息共享模型分析
如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利用信息共享模型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信息共享模型为:
式中,Δ代表一阶差分,vecm=F-a S-c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协整关系中的误差修正项,df和ds为误差修正项系数,k为滞后阶数。εft和εst为残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其中下标f和s分别代表期货和现货市场。aft、bft、asi和bsi为短期调整系数。
3.5 方差分解
信息共享模型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式中,Pt=(Ft,St)T为2×1向量,ρ0为2×1的常数列向量,τ=(1,1)T,Ψ(L)为滞后算子的矩阵多项式,Ψ(L)εt包含了随机扰动项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波动的长期作用,εt=(εst,εft)T。由于价格变动反映了市场对新信息的作用,如果一个市场所占的信息份额相对较大,则说明这个市场能够吸收更多的信息,所以该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 数据选取
本文研究的期货品种是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钢材期货中的热轧卷板材期货,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取自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网站。本文采用最近期月份的期货合约的收盘价作为代表,在最近期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的下个交易日,选择下一个最近期月份的期货合约的收盘价格,依此类推,构造了一个连续的序列。本文按照上述方法得到了一个自2004年12月17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印度steelflat的期货价格序列。文中F代表期货价格,S代表现货价格。
5 分析结果
5.1 单位根检验
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期货价格序列{Ft}和现货价格序列{St}均是一阶平稳过程。
5.2协整检验
选择含常数项而不含趋势项的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检验,由表2可知,零假设r≤0被拒绝,而零假设r≤1不能被拒绝,说明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在短时间内期货与现货价格可能偏离均衡状态,但长期来看,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
5.3Granger因果检验
由于期货和现货价格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发现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结果显示:仅存在现货对期货的单向引导作用(见表3)ㄢ
5.4 信息共享模型分析
表4给出了板材期现货价格信息共享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系数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即公式(1)和公式(2)中的df和ds)均统计显著,这说明当系统偏离均衡状态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都将对非均衡状态进行修正。观察滞后变量的系数(即公式(1)和公式(2)中的a和b),只有公式(1)中ΔSt-1和公式(2)中ΔSt-2、ΔFt-1的系数统计显著,其他滞后变量的系数统计均不显著。
说明:vecmt-1=St-1-0.912 553Ft-1-2 402.833
5.5 方差分解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求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变动长期作用部分的方差来自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比重。由表5可知,现货价格变动长期作用部分的总方差中来自于现货市场的部分最终趋于92.55%,而来自期货市场的部分呈上升趋势,最终趋于7.45%。期货价格变动长期作用部分的总方差中来自于现货市场的部分最终趋于33.49%,而来自于期货市场的部分仅为66.51%。可以说,在印度市场,板材的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
6 结论及启示
本文借助多种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印度商品交易所的板材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仅存在现货对期货的价格引导关系。在价格发现功能上,印度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现货市场,印度的板材期货市场的效率并不高,没有承担发现价格的功能。结合印度商品交易所板材期货的交易发现,该市场交易不活跃,持仓量和交易量都不大,其原因可能与印度较高的钢材生产集中度有关。我国的钢铁市场环境和印度有一定差异,虽然印度板材期货推出时间较长,但该市场效率太低,此外伦敦和迪拜的钢材期货交易量都较小,我国钢材期货虽然推出较晚,但完全有机会发挥钢材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成为全球钢材的定价中心。
参考文献
[1]R F Engle,CWJ Granger.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nmetrica,1987,55(2):251-276.
[2]S Johansen.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88,12(2/3):231-254.
[3]S Johansen,K Juselius.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Demand for Money[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0,52(2):169-210.
[4]A Ghosh.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s:Intertemporal Causality between Index and Futures Price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93,13(2):193-198.
[5]T R Fortenbery,H O Zapata.An Evaluation of Price Linkages between Futures and Cash Markets for Cheddar Cheese[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97,17(3):279-301.
[6]M S Haigh.Cointegration,Unbiased Expectations,and Forecasting in the BIFFEX Freight Futures Market[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00,20(6):545-571.
[7]肖辉,吴冲锋,鲍建平,等.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格发现过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13(6):481-484,489.
[8]肖辉,鲍建平,吴冲锋.股指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过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21(4):438-441.
[9]刘庆富,张金清.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1):11-18.
钢材期货 篇5
(1) 国际环境中, 钢材定价权始终是各钢材垄断国争夺的目标。
作为大宗基础商品, 谁掌握了钢材的国际定价权, 谁也就等同于掌握了国际贸易谈判的主动权。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始终被国际垄断强制定价影响, 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出口遭遇贸易壁垒, 受到高额关税压制。这些成为了我国钢铁企业向国际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的阻碍。面对这样的竞争, 我们必须抢先推出钢材期货, 期待在国际定价的争夺战中赢得先机。
(2) 国内钢铁产业格局不合理, 市场分散, 机制薄弱。
为了降低企业生存风险, 亟须推出统一的钢材定价机制来稳定市场价格, 规避经营隐患。全国钢铁企业对价格平稳的高度期望引发了电子交易钢材的兴起, 远期交易和网上交易逐渐增多, 形成了期货市场的雏形。这种发展倾向强烈要求全国统一推广, 以便形成权威、严格、受控的大型市场。
(3) 全国钢协及大中型钢铁企业早已对推行钢材期货有所期待并准备。
自2001年起, 上交所便已开展市场调查, 完成期货合约设计以及交易规则制定等工作。在钢材期货上市工作会议中, 首钢、宝钢等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钢材期货是市场经济大方向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具备上市基础及条件。这充分表明, 钢材期货的推行是势在必行, 众望所归。
2 推行钢材期货的可行性
首先, 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具备推行钢材期货的优势。相对其他国家来说, 我国钢材行业非寡头垄断模式, 而是一个集中程度较低的自由市场, 其中竞争充分, 市场化成熟, 规模广泛。由于企业对进口钢材过于依赖, 较少具有自身的海外资源, 并且国内产能过剩, 出口量巨大。这些概况都是较为适合推出期货上市的充分条件, 足以将我国推向钢材期货交易的首发阵容。
其次, 我国钢材销售中, 流动市场份额高达60%。经销代理产业发达, 投资销售一体化较为熟练, 且交易参与者具有较深的钢铁贸易资历, 操作手段完善, 法律意识到位, 形成了庞大且稳定的客户群体。这为我国钢材期货上市提供了扎实的现实基础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最后, 我国钢材产品结构在持续改善和更新, 钢铁生产消费能力迅猛发展, 为钢材期货保证了实物基础和需求能力, 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化交易无疑是期货上市前最为稳妥的可行性试验, 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
3 钢材期货上市后的影响
钢材期货上市一年来的稳定发展充分证明了其必然性和可行性。从钢铁产业链的整体结构来分析, 钢材期货推出后, 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效提高, 公平市场环境有助于资源优化整合, 优胜劣汰,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钢铁定价的大涨大落逐渐消失, 市场参与者的增多和流动性的增强都为竞价交易提供了稳定的条件, 套利机制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定价效率。
近年来, 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表现受到广泛关注, 自钢材期货推出后, 谈判的被动局面逐渐改观。钢材市场定价也因期货市场价格得以功能完善, 形成统一且权威的均价, 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谈判中获取到更多筹码。我国企业谈判力量增强, 逐渐掌握国际定价话语权, 也解除了国内企业的囚徒困境, 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安全的套保平台, 钢铁企业走出了内忧外患的束缚, 真正开始向国际化大型钢铁集团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