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控制研究

2024-06-20

节能控制研究(通用10篇)

节能控制研究 篇1

随着现代化城市及工业的发展, 集中供热系统愈趋大型化, 对供热的效果要求也更加严格, 对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高。换热站所要达到的三个基本要求是:必须保产保质——按质 (压力、温度、净度) 按量 (供热量) 供出高温热水, 满足工业生产和民建采暖需要;延长各个设备的使用寿命;节能、高效、降低劳动强度[1]。

1 换热站构成

换热站和热水管网是连接热源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与二次网, 一次网是指连接于城市管网与换热站之间的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是指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机房。

2 换热站节能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换热站控制方式

通常换热站的调节控制方式为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 按照制定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 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供热管理部门根据室外温度规定回水温度为一定值, 但由于目前的换热站大多缺乏先进的控制方式, 虽然保证了回水温度达到要求, 但远端用户的供热效果通常难以得到保证, 想要使远端用户的供热效果得到保证, 通常是使供水温度远高于设计要求值, 这种方式虽然满足了远端用户的要求, 却增加了热损失及供热量, 浪费了能源。

2.2 循环泵的变频控制

水泵是热网一次和二次网系统的主要设备, 其电耗大小不但对电资源有影响, 也对运行成本有显著影响。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的选择与配置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与配置得当, 装机电功率合适, 运行工作点处于设备高效率区域, 电耗少。选择与配置不当 (一般是偏大) , 装机电功率偏大, 运行工作点偏离设备高效率区域, 则电耗多, 两者的差值可达10%~30%。

2.3 补水定压方式

热网补水率可近似认为 (忽略水热胀冷缩的补充) 是输送过程失水的指标。目前, 二次网运行补水率差别很大, 在0.5%~10%范围变化。正常情况下, 应在2%左右;好的, 补水率可在1%以下;差的, 管道泄漏和用户放水严重, 补水率可达10%左右。系统泄漏丢失的是热水, 补充的是比回水低得多的冷水 (一般是10 ℃~15 ℃, 要把它加热到供水温度其热耗至少是循环水的3倍 (二次网运行供水温度一般为55 ℃~85 ℃, 回水温度40 ℃~60 ℃) 。这就是说, 系统补水不仅是水耗问题, 热耗是更大的问题。

2.4 换热站调节

近年来普遍实行冬季24 h持续供热, 在许多供热系统中, 热用户用热需求明显不同, 因此, 在现实中的诸多环节存在着巨大的节能空间, 只因缺乏有效可行的调节手段, 在供热管网中无法区别管理, 而任凭热能无谓的消耗。因此, 在热网中有必要对热用户区别管理, 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 根据热用户的特点分区域分时段供热。至今仍然有大量的系统不同程度地采用“大流量小温差”来缓和这一问题。

3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西安市某高校供热网由东、西两个供热区域组成。东供热区域包括东教学区和东家属区两部分, 供热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西供热区域主要包括西教学区和西家属区两部分, 供热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监控操作站, 换热器就地控制站及智能区域供热控制器。上位机监控操作站 (以下简称操作站) 与换热器就地控制站 (以下简称就地站) 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 操作站与智能区域供热控制器通过GPRS进行通讯, 完成数据的传输、远程监控及操作。

3.1 换热站控制器

换热站控制器主要由西门子公司的S7-300系列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现场触摸屏等构成。压力、流量变送器, 电动调节阀, 变频控制柜中各信号与PLC相连。该控制器对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控, 对2个旁通阀、4台循环水泵、4台补水泵等进行智能控制。控制功能包括旁通阀的开度;主、备用泵 (循环水泵、补水泵) 的定时切换;系统信号检测和故障报警等。

换热站控制器对温度的调节控制就是要保证二次网有一个预设定供水温度, 该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而变化, 并且可分时段进行补偿。控制部件是换热站一次网的旁通阀T, 该阀门控制换热器的一次供水量。将预设定温度作为给定值, 测量温度值作为反馈值, 阀门的开度作为输出值, 保证二次供水温度的恒定。当换热器的二次网供水温度低时, 控制器自动将旁通阀关小, 增加二次网的供热量;当二次网供水温度高时, 将旁通阀开大, 减少二次网的供热量, 以此改变传送到换热器的热能, 使二次网的供水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达到节能的目的。

采用变频器控制循环水泵的运行可随时调节水泵的转速以适应地势和楼层等的变化带来的资用压头的变化;当系统采用量调节时, 采用变频调速可使循环水量随着室外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可避免按设计热负荷进行供热而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变频器的软启动功能及平滑调速的特点还可实现对系统的平稳调节, 使系统工作状态稳定, 延长供热设备和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3.2 阀门配置

为保证管网压力的稳定和水力平衡, 保证各个热用户都得到设计的水流量, 就需要为不同的区域和建筑设置安装动态平衡阀。这种动态流量平衡阀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初调节, 只是由于选型不同, 有的需要进行一次设定, 并且这种设定非常简单, 仅需根据设计流量, 按厂家提供的图表设定一个数字即可。它的优点是:节省时间, 不需初调节, 水力稳定性好。

3.3 节能分析

现取西换热站控制的西教学区域为例, 采用建筑物供热面积热指标法, 对西教学区全部建筑进行按原供热方法全年能耗计算以及采用分时分区供热后能耗计算, 从而得出全年节能总量。

1) 传统供热方法全年供热期热负荷计算:

利用建筑面积热指标法, 供热量 (单位为kJ) 的计算公式如下[4]:

Qn=qf·F·N×24×3.6 (1)

其中, Qn为建筑物全年供热总能耗;qf为建筑物供热面积热指标, 取70 W/m2;F为供热建筑物的建筑面积;N为供热期天数。

将需要冬季供热的建筑物总面积163 409 m2代入式 (1) 可得到按传统供热方法全年总能耗, 即:132.7×109 kJ。

2) 分时分区供热热负荷分析:寒假期间热能耗计算如下:

Q1=ϕ·qf·F·N×24×3.6 (2)

其中, ϕ为温差修正系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非寒假期间热能耗计算如下:

Q1=qf·F· (N-35) ×24×3.6 (3)

其中, 各符号意义同前。

将建筑面积和每天所需的正常供热时间分别代入式 (2) 和式 (3) 即可得到供热的年能耗量、寒假及非寒假能耗量。

计算可得, 采用传统供热方法, 西校区供热区域全年供热总能耗为132.7×109 kJ, 而采用分区域、分时段供热方法, 全年总能耗降低为97.5×109 kJ, 节省能耗35.2×109 kJ, 节能率为26.5%。

4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换热站构成的现状, 采用了一种换热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包括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如何来实现。该系统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减轻了生产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其能科学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换热站;作为值班人员的工具, 使换热站能够安全、稳定、节能地运行, 提高了热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伟, 邹瑜.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

[2]江亿.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及有效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 2005 (5) :30-40.

[3]李海峰.建筑节能的意义与节能途径[J].山西建筑, 2008, 34 (8) :257-258.

[4]崔维涛.换热站监控系统开发与智能控制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7:12.

节能控制研究 篇2

[关键词]中央空调;变頻技术;循环控制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中央空调的设计,一般都是按照最大负载量设计,并且还增加有一定的余量。但现实生活中,空调运行的百分之百载运及很少见。虽然空调系统冷冻主机的负荷能随温自调节负载,但与冷冻主机相匹配的冷冻泵、冷却泵却处于百分之百负荷运行,不能自调。由基于此,本文基于变频技术原理,研究循环水泵变频运行控制,以实现中央空调循环水泵变频改造。

一、变频技术与水泵节能控制思路

常规运行中,中央空调能量损耗由各部分主配组成,其中,冷水机组约占62%,水泵约占30%,冷却塔约占8%。其中,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能够实现有效节能这是已知事实。水泵损耗约占30%,占有相当比例,降低水泵能耗对于总体降低空调消耗会产生很直接的效果。常规手段,基于节能考虑,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变流量,通常是通过对系统尾端口的调节阀调节来实现流量控制的,即比例式电动二通阀,随着调控环境温度的变化,随温控制二通阀的开度,使得供水量随着温度环境的变化而变,此方式在实际运营中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水流量减少,反使供水压力相应升高,节能效果极其有限。所以,在本系统中,通过采用新型变频技术,可直接调节水泵转速,控制水流量,使系统的流量和压力都随负荷的减少而减少。具有很实际的应用价值。

如图所示,这是水泵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调节技术所显示的不同功率的消耗。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水泵流量为额定的60%时,变频流量控制与阀门控制相比,功率下降了60%;本变频技术显示,水泵流量以及供水仅仅依靠阀门开度的调节是不能有效实现的,本技术显示具有很时局的应用价值。

对于水泵来说,流量Q与转速N成正比,扬程H与转速N的二次方成正比,而轴功率P与转速N的三次方成正比,由此显示,本系统设计应用新型变频技术来调节水泵流量,实现适度适时控水改造,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2、冷冬、冷却系统的节能设计:

2.1内构解析及制冷原理

制冷原理:首先是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然后输送到送蒸发器中,并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冻水制冷。第二步,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冷风达到降温的目的。经蒸发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与冷却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冷却水泵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水送到散热水塔上由水塔风扇对其进行喷淋冷却,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和冷冻水管道两部分组成。冷冻泵对冷冻水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部分,并通过各房间的盘管系统,吸收房间内的热量,减少房间热量留存,使温度得以下降。同时,吸收热量的冷冻水水温升高。温度升高了的循环水经冷冻主机后又成为冷冻水,如此循环往复。从冷冻主机流出,进入房间的冷冻水简称为“出水”,流经所有房间后回到冷冻主机的冷冻水简称为“回水”。无疑回水的温度将高于出水的温度形成温差。

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泵、冷却水管道及冷却塔三部分组成。冷冻主机工作过程释放大量的热量。其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泵的工作目的是将将升了温的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与外界热交换,并将降温了的冷却水,送回到冷冻机组。如此不断循环。流进冷冻主机的冷却水简称为“进水”,从冷冻主机流回冷却塔的冷却水简称为“回水”。同样,回水的温度将高于进水的温度形成温差。

2.2第一变频设计——冷冻系统

恒温控制设计。首先设置以回水的温度信号作为目标信号,基于回水温度信号,使压差的目标值可以在一定范围适当调整。当制冷环境温度较低时,使压差的目标值适当下降一些,冷冻泵的平均转速会制定减少,提高节能效果。如此,及有利于环境温度的制冷效果,有可明显改善节能。设计时,首先设定一个下限频率。即要在保证冷冻机组冷冻水流量所需前提下,确定一个冷冻泵变频器工作的最小工作频率。水泵电机频率调节是依据安装在系统管道上温度传感器测提供的回水温度信号。温控器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冷冻回水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变频器输出上限频率,水泵电机高速运转;当冷冻回水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电机以设定的频率工作。

2.3第二变频设计——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设计的关键部件是温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在设计系统中分别检测两个端点:进温和回温(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并对温差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根据智能分析的结果,按照预设的方案,新井数据信息处理,并传导给变频动力系统。变频系统会根据温差的大小,调节输出功率。最终将保持适度温差(正负5度)。当进水和回水温差偏小时,变频器降低输出频率,降低冷却水泵和冷却风机的速度, 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结论

变频技术作为有效节能手段,已广泛普及使用到锅炉、电梯、空调、空压、叉车、柴油发电机、供水等领域。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下,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变频控制简单而又实际。

参考文献

[1]封小梅.简弃非等冷却水系统变流量的全年工况节能分析.建筑科学2010.4

[2]谢智英.现代中央空调节能系统中传感器应用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篇3

空调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 使空气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及新鲜度、洁净度等指标符合场所的使用要求。为此必须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减湿或加湿以及过滤等处理措施。其相应设备有制冷机组、热水炉、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在中央空调系统中, 冷水机组是由设备生产厂成套供应的, 它一般是根据空气调节原理及规律等由微处理器自动控制的, 由于目前世界上的控制领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信协议, 不同品牌的产品不能通信, 故设计中一般另外考虑安装水温、流量传感器等以监视这些主机的工作状况。冷水机组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与节流元件组成, 压缩机把制冷剂压缩, 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 被冷却水冷却后, 变成液体, 析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 并在冷却塔里排入大气。液体制冷剂由冷凝器经过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收, 使冷冻水降温, 然后冷冻水进入水冷风机盘管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如此循环不已, 把房间的热量带出。

2 中央空调的控制特点

空调系统的特性可以归纳如下:

2.1 干扰性

空调系统在全年或全天的运行中, 由于外部条件 (如气温、太阳辐射、风晴、雨、雪) 和内部条件 (如空调房间中设备、照明的启、停和投入运行的多少, 以及工作人员的增减等) 的变化, 都将对空调系统的运行形成干扰。

2.2 调节对象的特性

不同的被控对象, 在相同的干扰作用下, 被控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也并不一样。空调自控系统的任务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干扰因素, 维持空调房间一定的温、湿度和空气品质。但温、湿度的控制效果不但取决于自控系统, 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空调系统的合理性及空调的对象特性。

2.3 湿度的相关性

在空调的控制中, 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对空调房间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这两个参数常常是在一个调节对象里同时进行调节的两个被调量.两个参数在调节过程中又相互影响。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空调房间内温度升高, 引起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分压力发生变化, 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 就引起了室内相对湿度的变化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降低, 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就会增加) , 在调节过程中, 对某一参数进行调节时, 同时也引起另一参数的变化。例如在夏季采用表冷器进行去湿处理时, 开大冷水阀使相对湿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但如果不进行送风的再热处理, 则会使送风温度过低, 这种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关联即为互为相关性。

2.4 多工况运行及转换控制

由于空调系统是在全年的室内外条件变化下, 按照一定的运行方式 (即工况) 进行调节的。同时在内外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要改变运行调节方式, 即进行运行工况的转换。

2.5 整体控制性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是以空调房阳」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为中心, 通过工况转换与空气处理过程每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控制系统。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设备的启停都要根据系统的工作程序, 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 处理过程的各个参数调节及联锁控制都不是孤立进行, 而是与室内温、湿度密切相关的。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任一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直接影响空调房间内的温、湿度调节, 甚至使系统无法工作而停运。因此空调自控系统是一个整体的控制系统。

3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途径

对于每个系统采用的节能方法是不同的, 应根据实际的设备和系统配置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使之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3.1 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是智能建筑中耗能最多的设备, 其运行方式不同,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空调机组的节能:

(l) 全年运行系统的工况自动转换。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空调系统的不同结构及其工艺的不同要求进行工况的转换, 一般以焙值作为转换的判断条件, 通过调节空调运行参数来实现。

(2) 控制器参数选择。合理选择每个回路的PID参数, 使之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 或选择各种先进的控制算法, 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避免控制回路总处于不断调节或响应过程慢等不利影响, 既浪费能量又影响执行器的寿命。

(3) 多级控制的有效配合。对有些系统具有中央空调机组外, 在房间配有再加热盘管 (特别是工艺空调) 实现单独调节, 此时应合理地选择控制方法及配合关系控制送风温度, 防止中央空调送风的温度过低, 而房间再加热的能量浪费现象发生, 应考虑整体系统的节能效果。

(4) 选用高质量温度传感器。室内空气每相差1℃的调节都要消耗很多的能量, 选用传感器的精度差, 在达到要求的设定温度时, 传感器测得的结果可能相差很多, 而产生的节能效益远大于传感器的价格。

(5) 温度设定值应随室外温度自动调节。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 可在夏季随室外温度的升高, 适当提高温度的设定值, 减小室内、外的温差, 既能保证人的舒适度的要求, 又能实现节能;同样也适合冬季情况。

3.2 冷水机组

通过计算机对楼宇内外环境温度、湿度实时测量及对楼宇热惯性的预测, 确定最优化的设备启、停时间。此项措施预计可使主机、水泵、冷却塔风机平均每天减少运行时间。同时根据楼宇冷负荷变化, 通过变频装置调节冷冻水、冷却水的流量及风机类设备的风量, 也可使主机负荷下降, 从而控制机组运行台数。

3.3 热水系统

(l) 锅炉系统

a) 根据供暖需求量, 通过开关锅炉的台数进行控制;

b) 根据室外温度对供水水温重新进行设定, 减小能量消耗;

c) 采用变频泵调节供水量, 以适合负荷变化。

(2) 热交换器系统。

a) 根据空调负荷的大小, 通过变频泵调节供水量;

b) 通过一个室外恒温器, 当负荷减少时重新设定供水温度, 当热水泵不运行时, 通过流量开关联锁把两通阀关闭。

3.4 变风量系统 (VAV)

变风量系统是当房间的热湿负荷低于设计值时, 保持送风参数不变而通过减少送风量的办法来保持室内的温度不变。与定风量空调系统相比, 它减少了再热量及相应的冷量, 而且, 随着各房间的送风量的变化, 系统总送风量也相应变化, 可以节省风机运行能耗。此外, 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的特点, 在计算空调系统总负荷时, 可以考虑各房间负荷发生的同时性, 还可适当减少风机容量。

变风量系统控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变风量末端控制和变风量空调机组控制。一个好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除了精确的设计计算, 合理的系统布置, 到位的施工安装外, 选择一个最佳的控制方法也很关键。在工程实际运用中, 采用较多的有:定静压控制法;变静压控制法;直接数字控制法 (DDC) ;风机总风量控制法。

3.5 电能控制程序

电能消耗的计费主要取决两个因素:耗电量和需求系数, 即峰、谷电价不同, 因此, 合理地启动或停止能耗较高的暖通空调设备, 以使用电量保持平稳值, 或在用电的高峰期使设备的用电量低、运行时间较短, 而在用电低谷期设备的用电量高、运行时间较长, 使总的电费最低。

4 节能方法的选择

(l) 任何节能方法必须与现场设备配置情况相适应, 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简单的控制方案, 防止控制过程复杂, 造成整个系统的成本过高。

(2) 各种节能方法是相互联系的, 对一个实际的系统必须综合考虑整体的节能, 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可能抵消, 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3) 注意每个回路控制算法及参数的优化调节, 使控制系统有良好的性能。

(4) 注意设备本身的运行和限制条件, 防止因采用的节能方法对设备寿命产生影响。

(5) 重视系统的在线调试、传感器精度的校正及各种联动功能等的综合测试, 防止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情况的背离。

(6) 充分利用楼宇自控系统强大的软件功能和信息的集成性, 保证系统的软、硬件得到合理的利用

5 结语

节能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特点;控制方法

1.前言

现阶段,随着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普通恒温恒湿机组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各行业对环境湿度、温度的控制要求,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具有工作模式众多,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安装方便、维修和清洗便利,省电效果好,经济性非常好,温度、湿度控制精度相对较高等众多优点,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环保时代背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对环境温度、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工程设计中。因此,文章针对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特点及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的特点分析

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包括冷凝风机、蒸发风机、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机箱等部分,其中机箱采用两个空间相互隔离的方式,压缩机在机箱内部,冷凝风机和冷凝器分布在一个机箱空间中,蒸发风机和蒸发器则分布在另一个机箱空间中,分别和冷凝器、蒸发器连接。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例如室内通风、升温除湿、降温除湿等,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安装方便、维修和清洗便利,功能众多,适用性良好等众多优点,常规恒温恒湿机组的控制相对较低,仅仅只能应用在对室内环境要求较低的场合,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其温度、湿度控制精度相对较高,能够应用在湿度、温度要求相对较高的场合,普通恒温恒湿机组温度、湿度的控制精度分别为±1℃~±2℃、±5%RH~±10%RH;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温度、湿度的控制精度分别为±0.3℃~±09.5℃、±2%~±3%RH。同时,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在负荷相对较低时,压缩机的功耗相对较低,并且冷热量抵消降低,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节能效果非常好,能效比能够提高12.5%左右。此外,節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的启动电流相对较小,省电效果好,经济性非常好。

3.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的控制方法分析

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再热电磁阀、再热冷凝器、单向阀、过冷冷凝器、蒸发阀、蒸发器、汽液分离器、电加热器、电加湿器、送风机、制冷电磁阀、主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压缩机、电子式膨胀阀、旁通管路。通过控制电加湿器、电加热器、制冷电磁阀、再加热电磁阀,能够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为了保证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的温度、湿度控制精度,应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进行处理:

3.1电加湿器的控制方法分析。由于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的压缩机采用定容量式系统,当制冷电磁阀开启时,当压缩机容量投入到比例范围后,如果环境湿度值不断的降低并且接近湿度设定值,或者当环境湿度值非常低,并且始终地域设定值,则电加湿器会自动投入运行,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空气加湿,并且按照PID值的大小,控制逐渐加载投入的比例。

3.2电加热器的控制方法分析。当所有的再热冷凝器处于开启状态时,如果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并且低于温度设定值,或者温度不断的降低,直至低于温度设定值,则电加热器投入运行,并且按照PID值的大小,控制逐渐加载投入的比例。同时,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采用电子式膨胀阀,和传统膨胀阀相比,电子式膨胀阀调节和控制环境温度的精度更高。

3.3制冷电磁阀的控制方法分析。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包括两个制冷电磁阀,制冷电磁阀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冷电磁阀的控制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变容式量压缩机投入比例的影响,当变容量式压缩机的投入容量比例介于60%-100%之间时,开启一个制冷电磁阀,关闭另一个制冷电磁阀;当变容量式压缩机的投入容量比例介于30%-60%之间时,关闭或者开启全部制冷电磁阀;当变容量式压缩机的投入容量比例低于30%时,则关闭一个制冷电磁阀,开启另一个制冷电磁阀;其二,如果环境湿度比设定值低,或者是湿度不断的降低,并且低于设定值,则制冷电磁阀反向动作;其三,如果环境湿度过高,并且超过了设定值,或者环境湿度在逐渐的上升,并且超过了设定值,则自动启动所有的制冷电磁阀,当环境湿度到达设定值,则关闭所有的制冷电磁阀。

3.4再热电磁阀的控制方法分析。再热电磁阀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如果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并且低于设定值,或者环境温度逐渐的降低,并且低于设定值,当下降的速度超过PID值,如果只开启了再热电磁阀,则只需要开启面积最小的再热冷凝器;当开启了所有的再热冷凝器之后,环境温度依然低于设定值,则将再热电磁阀关闭,这样能够达到最大冷凝再热量回收;其二,如果环境温度相对较高,并且超过了设定值,或者温度逐渐的升高,并且超过了设定值,则再热电磁阀,按照上述步骤的进行反向运行,如果环境温度依然超过设定值,则依次关闭再热冷凝器,直至关闭所有再热电磁阀,并且不再进行冷凝热的回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控制方法进行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的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的控制精度,节能型高精度恒温恒湿机组温度控制精度介于±0.3℃~±09.5℃之间,湿度控制精度介于±2%~±3%RH之间,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的取代普通的恒温恒湿机组,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对环境温度、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工程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刘红冰,翁文兵,刘慧君.节能型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的解耦控制研究[J].流体机械,2013,4(8):72-77.

[2]王磊,张秀平,藤琴,贾磊等.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节能设计[J].制冷与空调,2009,9(4):80-81.

换热站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篇5

关键词:换热站,数学模型,串级控制,模糊PID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供暖系统已逐渐趋于大型化,这虽然方便了用户,节约了能源,但也对提高供暖用户的舒适度,及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控制大型有耦合系统,可先去耦合对局部进行分析建模,然后综合考虑系统模型。建立换热过程热量传递和能耗关系模型。根据该建立的模型,以满足工况为前提,以能耗最低为约束,进行能耗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进而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室外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二次侧水温进行自动控制,对供热工况实现有益调节。

1、系统模型

1.1用户模型

假设系统保温良好,炉膛内由于混合器的作用温度均匀,设回水温度为,出水温度为,由热力学公式:

其中,为入口温度,为出水温度;

进行Laplace变换并整理得:

对于用户而言,

即得用户和锅炉控制模型为:(图1)

1.2换热器模型

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的传递函数,用于分析换热器出口温度和其他变量的关系,有利于对出口温度进行调节。

该过程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近似为带有纯滞的二阶惯性环节,这是由于热流体要把热量传递给冷流体,必须要先把热量传给间壁,再由间壁传给冷流体,这样就形成了二阶惯性环节。热流体流量、冷流体流量对热流体出口温度的影响,可用传递函数描述为:

式中,K——静态放大倍数;

W1,W2——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储存量。

此外,由于管道长度的限制和影响,导致了由于液体停留时间引起的滞后,两个时间常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流体在管内的停留时间,还与管壁的厚度、材质、结垢等情况有关。由此看出,系统的滞后时间为T,是一个惯性和时间滞后较大的系统。

1.3管网模型

管道系统的热平衡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为管网进口热媒温度;为管网出口热媒温度;为管网表面环境温度;为管网内的水体积;为管网表面的传热系数;为管网表面积;

2、控制系统设计

2.1系统结构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内部的关联性强,滞后时间长,非线性严重,故采用串级控制系统。串级调节系统是针对热惯性很大,纯滞后较长的控制对象,可以通过副环的粗调和主环的细调,改善调节的有效方法。

为了克服系统的热惯性,温度采集一路为二次供水温度,并保证温度恒定在55-75℃,另一路温度采集取自换热器的内部,当一次侧热水阀开度变化时,热交换器内部温度传感器及时反映温度的变化,加速过渡过程。过渡过程越短,用户端的水温变化幅度越小。

根据以上对系统的适温、稳压分析,可得出总体控制方案,如图2所示:

2.2模糊PID控制设计

选取E和EC为输入变量,温度控制值为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变量,并作为副回路的流量控制器的给定值。

模糊PID控制器是一种通过模糊算法计算出PID三个参数值,将其模糊化后论建立参数,,与偏差绝对值和偏差变化率绝对值间的二元函数关系。

模糊PID参数控制器的结构如图3所示:

本文所选用的模糊控制器为双输入—单输出结构,那么采用的形式来表示模糊规则库是一种即高效、又便于观察的形式。二维表格中被控参数的值由输入量来确定。

2.3仿真分析

冷流体走壳程对热物料进行降温,通过调节离心泵的转速改变冷流体流量从而达到对热物料出口温度控制的目的。离心泵的转速控制是通过调节变频器的输入电流来实现的。该过程对象可近似为一阶惯性时滞环节,经过实验测定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仿真实验中采用传统PID串级控制方式和带有模糊串级控制方法分别对换热器出口温度设定值进行了跟踪实验,实验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结果显示,模糊串级控制器与传统PID串级控制器相比过渡时间短,超调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控制过程平稳,有效地提高了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结语

基于模糊串级控制器既可以弥补传统PID控制不能在线调整控制参数的缺点,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纯滞后系统的控制质量。在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实验系统上进行的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跟踪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保青.基于MATLAB的换热器动态特性辩识及热力站能量控制系统仿真.

[2]张健.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电子技术应用,2007.

[3]韩静.换热站混水供暖系统设计优化分析.山西建筑,2007年2月.

地铁车站空调大系统节能控制研究 篇6

通过对现行地铁空调大系统的运行分析,可知一次性整定得到的PID参数难以保证系统在几十年的运行过程中控制效果始终处于优化状态,由此可见,在地铁空调大系统节能中存在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可在工艺控制上进行改进并通过模糊控制规则构建一个自适应模糊PID算法,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实现PID控制参数在不断变化的扰动作用下的自整定,重新整定的PID参数可以使系统达到更好的效果。此法进一步完善了PID控制器的性能,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地铁车站空调大系统中应用模糊PID进行控制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此领域只是初步探索。

1 地铁车站热负荷特点

地铁地下车站主体建筑一般位于地下数米至数十米深处,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土壤温度波动较小,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只能通过数量较少的车站出入口、风井和风亭实现,室内人员、灯光、设备等的发热量是影响房间热环境的主要因素。随地铁运营年限的增加,内部热环境要经历“结露防湿”、“升温”两个阶段,大约要15年的时间,内部环境才能达到“温度稳定”的阶段。

灯光和设备的发热量可以认为是个定值;列车运行产生的活塞效应经过乘客出入口给车站带来额外的新风负荷,列车在停站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发热量。此时的车站内发热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乘客流量的不同引起人员发热量的变化造成的。如果忽略站内围护结构的热惯性,则站内的逐时发热量可近似看作是逐时空调冷负荷。

从负荷特点上看,由于地铁内部发热量很大,车站一般为全年冷负荷。空调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预热。仅从经济性考虑,站内温度越高越节能。尤其在过渡季和夏季,确定车站空调参数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舒适性要求确定站内温度的上限。

2 地铁车站空调工艺特点

地铁车站在站厅和站台层的两端设备区各设置一套通风空调系统和冷水机组设备。空调大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如下:组合式空调机组、回/排风机、电动(组合)风阀、与空调相关的防火阀和防火排烟阀、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等,参控工艺如图1所示。

3 目前空调大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地铁车站空调系统多数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控制系统核心硬件采用冗余的高端工业级PLC控制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强大的控制能力,但是参控工艺闭环上的设备配置系统性不强。大系统风机带变频器,但一般不进行自动风量控制,会根据焓值进行小新风、全新风模式转换。冷站多采用冷机厂商自带群控系统的水冷式冷水机组,监控冷站设备,包括冷机、冷冻冷却泵、冷却塔、冷站内水阀等,冷冻、冷却泵多数不设变频器,群控总体运行一般(实现自动联锁),无特别的节能考虑。

国内目前地铁空调系统的主流运行控制策略是以人工远程控制为主,自动控制主要使用时间表+小新风/全新风模式控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空调大系统的调节并不以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跟随调节,导致车站内温度过低,能源浪费严重。

4 空调大系统节能控制策略浅述

空调通风系统的原理基于公式(1):总能耗等于总供给除以总效率。为了降低总能耗,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降低总供给;提高系统总效率。同方地铁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控制策略即从这两方面进行设计(图2)。

4.1 降低总供给

(1)各区域温度设定值优化:根据过渡区热舒适理论,合理设定站台、站厅等各区域温度;根据隧道长期热环境模拟分析,合理设定隧道内空气温度。

(2)新风量优化:根据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自动调节大系统和小系统的新风量,在外环境有利时充分利用新风冷量,在外环境不利时降低新风负荷。

4.2 提高系统总效率

(1)空调大系统和水系统冷冻侧综合优化:实现大系统风机、冷冻泵、冷机的全局效率最优。

(2)水系统冷却侧综合优化:实现冷机、冷却泵、冷却塔全局效率最优。

(3)通风工况的控制优化:通过对气流组织的模拟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送排风机控制模式,降低通风能耗。

(4)隧道风机运行模式优化:通过对隧道热环境的模拟,分析地铁隧道热环境的长期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联合优化全线隧道风机的运行,充分利用夜间新风供冷,降低隧道风机能耗。

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地铁空调大系统的特点,贯彻了如下控制思想:灵活利用和规避新风中的冷热量,充分利用地铁站的建筑特点(多出入口与外界联通),全变频系统根据负荷变化调节设备处理,提升冷站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节能方案包括:供冷模式智能优化、送排风模式优化、空调箱变频控制、冷站全局优化以及隧道风机节能技术。集中管理模块控制示意图如图3所示。

5 变频风机自适应模糊PID实践

目前应用较多的数字PID控制器算法和控制结构简单,有一定鲁棒性和控制稳态误差能力强的优点;而模糊控制具有智能性,属于非线性控制,不需要装置的精确数学模型,仅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直观的判断,非常容易应用,但是在实践中单纯的模糊控制又有精度不太高、自适应能力有限和易产生振荡现象等特点,不利于在工程实践中调节。综上,这里采用模糊-PID复合控制策略,即在一般的PID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优化的模糊控制规则环节。设计中,由于控制对象是不确定的,所以考虑采用自寻优的模糊控制器和参数自整定的PID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对车站空调大系统的温度进行控制,使系统既有模糊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可获得较好的鲁棒性,适合在工程中实践。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空调机组主要完成空气的过滤、制冷等几个功能。其中,空气的制冷是通过与盘管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完成的,改变盘管中冷水流量即可改变送风温度。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是保证送风温度保持在设定点。温度传感器对车站内温度进行检测,将它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得出温度偏差值并计算出温度变化率,作为可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输入,经自寻优后,得出模糊控制规则表,由模糊规则表得出控制表,查表得出控制输出量,分别对应着此时系统的供冷量和风量。它们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电路对控制对象(电动调节阀和变频风机)进行控制。风机的转速调节是通过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来实现的,而供冷量的改变是通过改变电动调节阀开度来实现的。当系统存在超调时,可通过切换开关切换到PID控制器,由优化的PID控制器对变化的对象进行控制,如图4所示。

在简单的模糊控制器中,如果适当选取量化因子Ke和Kc,将误差E、误差的变化EC及增量式控制量ΔU的论域均取相同范围{-N,…,-2,-1,0,1,2,…,N},双输入单输出简单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用增量式表示为:

公式(2)中E,EC和ΔU均为经过量化的模糊变量。α称为加权因子,决定了E和EC的加权程度。Ku为输出比例因子,决定了控制的强度。通过调节α和Ku的大小,达到修改控制规则的目的,因此被称为规则可调整模糊控制器,具有易于编程实现以及易于改变控制规则等优点,如图5所示。

自寻优模糊控制器以公式(2)为基础,加入α因子自调整和比例因子Ku在线寻优两个功能。

PID参数的在线整定监测控制系统的响应过程:识别控制指标,将其模糊化,综合用户期望、控制目标类型、对象参数等,运用模糊推理自动进行PID参数的在线整定。模糊推理部分采用模糊规则进行自动推理调整,模糊规则采用if(条件)then(结果)形式表述,并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中。自动调整时,计算机根据控制系统的响应波形的识别信息、控制目标类型和对象特征值(τ/T)选取对应的规则集,将控制指标模糊化,然后,将它与知识库中的模糊规则进行匹配,如有规则匹配,则执行规则的结果部分。针对不同的控制指标类型,模糊规则集是不同的,规则的归类使规则的操作更方便,从而提高推理效率,如图6所示。

6 结束语

本文以北京地铁地下车站空调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站内热环境的分析,结合同方专门针对地铁车站开发的地铁车站空调大系统的节能控制策略,对变频风机的控制在自适应模糊PID算法上做了具体的研究。采用模糊控制结合PID控制的算法,使新的控制器既具有模糊控制对于非线性、时变滞后系统的适应能力,又可以通过PID控制提高精度抑制震荡,可以使空调大系统控制的动态响应得到大大改善,最大动态偏差显著降低,过程调节时间也大大缩短,系统的纯迟延也减小,在受到干扰时能很快地回到平稳状态,有良好的跟踪性和满意的鲁棒性。这种混合算法的应用在北京地铁的节能改造项目中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解决了地铁车站温度控制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获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研究 篇7

一、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特点

(一) 具有干扰性

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中,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都会受内部条件 (如照明设备的开关、空调房间的设备情况) 与外部条件 (如雨雪天气、晴朗状况、辐射状况) 的共同影响;

(二) 调节对象的主要特性

不同的对象在同等的干扰环境中, 其被控的程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中央空调的自动系统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克服相关干扰, 保持空调房内湿、温度以及空气的质量, 但湿、温度的效果主要仍受到空调对象的个性以及系统合理性的影响;

(三) 湿度相关性

在空调控制系统中, 一个参数被调节, 另外一个参数会相应变化, 其重要控制的内容为空调内的湿度和温度, 以上两个参数常在相同的调节对象中同时进行控制好调节, 在调节过程中, 这两个参数又能进行互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空调房内的温度升高, 使房内的水蒸气饱和度产生变化, 那么, 如果焓湿量不变, 湿度会相应增加。

(四) 转换控制多工况同时运行

受室内外环境的双重影响, 人们会以一定的工况 (运行方式) 对空调系统加强调节, 若室内外的环境显著变化, 也要进行工况的转换 (改变调节方式) 。

(五) 整体控制的性能

中央空调的自动系统主要是以空调房内的相对湿度以及空气的温度为依据进行调节, 这是一个处理空气过程与工况转换过程进行紧密相连的、具有整体控制系统, 在系统中, 空气处理相关设备的开、关都要受到系统整体工作程序的控制, 整个系统的参数调节并非孤立进行, 其是与房内的湿度、温度密切关联的。

二、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节能控制的研究

不用的系统都有各自不同的节能方法, 应从系统的配置情况出发, 合理利用控制系统中的不同设备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一) 热水系统的节能

1、锅炉系统的节能研究。

其一, 应以供暖的需求量为依据, 通关调节多台锅炉的开关来控制整个系统, 其二, 以室外温度为参考变更供水温度, 从而降低能耗, 其三, 利用变频泵实现水供水量的调节, 适合客观条件的变化。

2、热交换器系统的节能研究。

以空调的负荷大小为依据, 通过变频泵设置水量;若负荷减小利用室外恒温器来调节供水水温, 若热水泵停止运行, 可利用流量开关将通阀关闭。

(二) 控制系统中空调机组的节能

空调机组是中央空调耗能最多的设备之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空调机组的节能:

1、合理设置控制系统的参数

合理设置控制系统中不同回路的参数, 保证设备具有高效响应的性能, 或者选择科学的控制算法也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这一过程中, 要使控制回路避免处于响应缓慢或者不断调节的状态, 可以有效保证执行器的使用寿命, 也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2、保证空调运行系统工况的自动转换

保证控制系统以室内外的气候环境变化为依据, 以系统的不同结构以及不同工艺为基础实现工况的自动转换, 这一过程通常用焙值为自动转换的主要判断条件, 进而通过设置运行参数来实现节能。

3、保证多级控制的协调运行

中央空调的控制节能控制系统配置了相应的中央空调机组, 在空调房内配置了再加热盘管能够实现单独的空气调节, 为保证多级控制的运行, 须对配置关系以及控制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来对送风的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 以维持中央空调的送风温度不至于过低, 避免空调房内再加热能量使用浪费的现象, 从而实现空调控制系统的整体节能目标。

4、合理选择高质量的温度传感器材

中央空调, 每调节1℃的温度, 会相应消耗很多能量, 若选用了精度较差的传感器, 对特定温度值进行设置时, 传感器所测量处理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偏差, 其导致的节能消耗效益将大于该器材的价格。

5、室内温度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保证室内温度的变化, 夏季, 室外温度升高可适当提升设定的温度值;冬季, 可适当降低设定的温度值, 如此减少房间内外的温差, 不但能保证相当的舒适度, 而且能有效实现节能。

(三) 负荷随动跟踪的节能控制技术的分析

为了对中央空调的整个节能系统进行全面控制, 须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将子控制系统从功能、逻辑、物理上进行联系, 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利用, 另外, 还可以对系统的工况、制冷参数进行分析, 利用模糊控制器对空调控制系统的参数动态调节, 保证空调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负荷产生变化, 会导致空调主机和空调的水系统无法达到最佳工况状态, 可利用模糊控制器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总结多种运行参数。

三、结语

当前, 多数公用建筑都配置了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 运行中央空调会产生很大的能源消耗, 为了提高空调的节能环保效果, 应对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加强分析和研究, 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 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当前, 能源紧缺的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用建筑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成了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 论文从多个方面对中央空调的节能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中央空调调控系统节能控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指出了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改良策略, 对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研发与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曹秋声.新型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研究[J].节能, 2005 (6)

[2]田树辉.浅析中央空调节能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9)

[3]翟少斌, 孙文哲, 付秉恒.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J].能源与环境, 2008 (2)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篇8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设备, 耗电约占发电总量的50%~60%, 在实际生产中, 大量的异步电动机常处于空载和轻载工作状态, 如油田抽油机、自动扶梯、运输带等生产机械中的异步电动机。根据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可知, 轻载或空载时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都很低, 造成了电能的大量浪费, 所以对异步电动机的节能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目前, 变频调速技术在风机、水泵等需要大范围调速的场合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但是对于负载变化较大而不需要调速的场合其节能优点很难体现。所以, 对于负载周期性变化, 且经常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下的异步电动机, 通过调节电动机端电压, 可使自身损耗减小, 提高效率, 达到节能的目的。文中主要分析此类负载的恒频调压节能原理与方法。

当异步电动机工作在空载或轻载时, 要使输入电压跟随负载的变化, 保证电动机一直工作在最高效率附近, 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切实反映负载变化的控制量。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异步电动机轻载调压节能做了大量的研究,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最大效率控制、最小电流控制、最小有功功率控制、最小功率因数角控制等[2,3,4,5,6,7,8,9,10,11]。但很少有文章对这几种控制方法的节能本质和节能效果进行综合的对比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原理, 选择合适的控制量, 现从理论、仿真和实验3个方面对常用控制方法的本质、节能效果和以及负载转矩的大小对各种控制量的控制范围和节能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揭示了几种控制方案的实质是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 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1 电动机降压节能原理和控制量分析

1.1 降压节能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总损耗ΔP由定子铜耗PCu1、转子铜耗PCu2、定子铁耗PFe、机械损耗pm以及杂损耗pa等部分组成。电动机轻载时, 输出功率减小, 转子铜耗PCu2会随之减小, 但是由于电压不变, 铁耗PFe、机械损耗pm、杂损耗pa基本不变。由于励磁电流维持不变, 定子电流减小的很少, 定子铜耗PCu1降低不多, 因此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下降。如果在轻载时适当降低定子端电压, 励磁电流减小, 定子铜耗PCu1降低明显, 铁损耗PFe也将减小, 从而降低总损耗, 使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提高。

1.2 效率、功率因数、最小电流与转差率的关系

异步电动机的简化等效电路[12]如图1所示, 对于容量较大的电动机因为x1!xm, 所以c1很接近1[11], 为了简化计算, 取c1=1。另一方面, 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电动机的效率η、功率因数λ (λ=cosφ) 和转差率s的对应关系, 在调压过程中频率不变, 电动机的转速变化很小, 因此机械损耗和杂散损耗基本不变, 如忽略这二项损耗虽对效率等在数值产生影响, 但对转差率s与效率η、功率因数λ之间的变化规律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 在下面的分析中忽略机械损耗和杂散损耗。

由图1所示三相异步电动机简化等效电路可知:

式中i′2为转子电流;im为励磁电流。

忽略机械损耗和附加损耗时输出功率P2为

定子端输入的电功率P1可表示为

电动机的效率可表示为

把公式 (1) ~ (4) 代入式 (5) 有

当效率取得最大值时有dη/ds=0, 可求得出现最大效率时的转差率为

从式 (7) 可以看出, 电动机的效率取得最大值时转差率仅与电动机的参数有关, 因此基本是恒定值。

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角φ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它等于电动机一相阻抗Z的阻抗角。由图1, 阻抗Z可表示如下:

当功率因数角取得最小值时有dφ/d s=0, 可求得出现最小功率因数角时的转差率为

根据电机学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为

忽略机械损耗和附加损耗时Tdm和负载转矩相等, 由此可推出, 当负载转矩、频率和电动机参数固定不变时, 电压和转差率关系为

又因为定子电流I=U/Z, 把式 (13) 和Z代入后可得:

式 (1) ~ (14) 中, r1、r2′为定、转子电阻;U、I分别为定子电压、电流幅值;x1、x2′分别为定、转子漏抗;rm、xm分别为铁耗等效电阻、激磁电抗;i2′、im为转子电流、励磁电流幅值;s为转差率;p为电动机的极对数。

从式 (14) 可知, 当负载转矩、电源频率恒定时, 定子电流仅是s的函数, 可表示为 实际运行时, 在一定负载范围内, 降低电压后, 定子电流逐渐减小, 随s增大又逐渐增大, 所以在一定负载范围内降低电压后定子电流取得最小值时有d I/d s=0, 此时存在一恒定转差率s (min Is) 。因此, 一定负载范围内, 不同的负载降压后电流取得最小值时对应的转差率都相等, 而最小电流的大小与 成正比。

由以上分析可得, 不同负载调压后, η、λ和s的关系如图2所示, 其中, s (maxη) 为最大效率对应的转差率, G点为对应的最大效率η (max G) , F点为对应的功率因数λF。s (maxφ) 为最大功率因数所对应的转差率, K点为对应的功率因数λK, H点为对应的效率ηH。sm为临界转差率, s (min Is) 为最小电流时的转差率, E点为对应的功率因数λE, D为对应的效率ηD。

由此可知:

a.异步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仅与电动机的参数和转差率有关, 不同负载下电动机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转差率为恒定值s (maxη) , 此时的功率因数也为恒定值λF, 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时的转差率为恒定值s (minφ) , 对应的效率也为恒定值ηH;

b.在一定负载范围内, 调节电压后, 不同负载下定子电流达到最小值时对应的转差率都为恒定值s (min Is) , 此转差率对应的效率为恒定值ηD, 功率因数为恒定值λE, 最小电流的大小与 成正比。

所以, 最大效率控制的原理为:异步电动机工作在不同的负载、调节电压, 在一定负载范围内, 只要对电动机转差率和功率因数进行闭环控制, 使转差率保持在s (maxη) , 或使功率因数保持在s (maxη) 对应的功率因数λF, 就可以使电动机工作在最大效率状态。这2种控制方法实质上是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转差率使电动机效率保持在最优。

最大功率因数控制:功率因数取得最大值所对应的转差率为恒定值s (minφ) , 此时的效率为ηH, 异步电动机空载和轻载时, 调节电动机端电压, 对功率因数进行闭环控制, 在一定负载范围内使功率因数保持在最大值, 此时转差率始终保持在s (minφ) , 效率保持在ηH, 能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所以用最大功率因数为控制量来调压节能本质是一种效率准最优的恒转差率控制。同理, 最小电流控制的本质也是一种效率准最优的恒转差率控制。

2 不同负载下电动机调压特性仿真

一般为了简化, 异步电动机在仿真建模时常忽略铁损耗, 但用忽略铁损耗的电动机模型来研究有关损耗和效率的问题会影响仿真精度, 甚至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因此, 这里采用了考虑铁耗的电动机模型, 将铁耗用一个并联等效电阻上的损耗表示[13,14]。

2.1 不同负载调压后电压、阻抗、效率、电流与转差率的关系

当电动机在某一很小的负载转矩TL1下运行时, 使电压从额定电压降低后, 保证电动机能稳定运行, 则转差率变化范围为 (s1, sm) ;当电动机的负载转矩增大为TL2时, 同样使电压从额定值降低后, 电动机转差率变化范围为 (s2, sm) ;由于 (s1, sm) = (s1, s2) ∪ (s2, sm) , 又因为电动机的阻抗、功率因数、效率仅与转差率有关, 所以容易推出, 理想状况下, 不同负载调压后, 对应的阻抗、功率因数、效率的变化轨迹, 为负载转矩为TL1时对应轨迹的一部分。图3给出了不同负载下电动机阻抗、效率、电流的仿真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负载下调压后的阻抗和效率变化轨迹相互重叠, 与上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而不同负载时调压后的最小电流对应的转差率相同。

2.2 异步电动机调压特性

综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和仿真, 可得到异步电动机不同负载的调压特性如图4所示, 即异步电动机在不同负载下, 定子电压的频率固定, 调节定子电压后, 电动机效率、功率因数、阻抗、定子电流与转差率的关系。

图中Z为阻抗, η为效率曲线, 线段Aa、Bb、Cc、Dd、Ee、Ff、Gg代表不同负载转矩TLA、TLB、TLC、TLD、TLE、TLF、TLG (依次增大) 时电压随s的变化轨迹。A、B、C、D、E、F、G点对应的电压为额定电压UN。线段A1a1、B1b1、C1c1、D1d1、E1e1、F1f1、G1g1为对应负载调压后电流的变化轨迹。N点为最小电流对应的效率ηN, M点为最大效率η (max M) , K点为最大功率因数λ (max K) 。

由图4可清晰地看出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压特性。

a.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额定电压UN时, 负载从A点对应的轻载TA增加到电动机不能稳定运行的重载H点对应的TH时, 对应的转差率从很小值s1到临界值sm, 电流从点A1、B1、C1、D1、E1、F1、G1到点H1, 效率、功率因数先增大后减小, 分别在M点和K点达到最大值。

b.异步电动机调压特性:异步电动机工作在轻载TA并保持不变, 电压从额定值UN下降到电动机稳定运行的临界电压Ua时, 对应的转差率也从相同的s1变化到临界值sm。不同负载调压后效率和功率因数变化在同一曲线上, 且与结论a的变化规律一致。

c.负载在 (TA、TF) 范围内, 调压后电流达到最小值时, 转差率为恒定值, 如图4下半部分中的圆点所示。负载大于TF时, 降低电压后对应的定子电流逐渐增大, 即额定电压时对应的定子电流最小, 所以最小电流控制为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

2.3 最小输入有功控制

异步电动机输入有功P1=UIcosφ, 轻载调节电压后, 可使输入功率减小, 从而使之与负载相匹配, 减少损耗提高电动机效率。输入有功由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共同决定。由图4可知, 不同负载调压后, 功率因数和电流的变化趋势相同, 所以轻载TA调压后输入有功P1达到最小值对应的转差率与负载转矩为TLB、TLC、TLD、TLE、TLF的输入有功达到最小时对应的转差s相同, 为s (min Pin) 。但是, 当负载增加到某一值, 即在额定电压下的输入有功最小时, 调压后P1反而增大了。

以负载转矩TL=0.313 p.u.进行仿真分析, 降压后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和输入有功的变化数据见图5。输入有功取得最小值时对应的转速为1 413 r/min, s (min Pin) =0.058, η=0.8023, λ=cosφ=0.788, 功率因数并未达到最大值, 电流已过最小点, 对应的转差率s (min Pin) 在最大效率和最大功率因数所对应的转差率s (maxη) 和s (minφ) 之间, 如图2所示。所以在负载可控范围内, 不同负载调压节能的最小输入有功控制也是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

综上所述, 最大效率控制为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效率最优的恒转差率控制。最小电流、最大功率因数和最小输入有功控制实质上为一定负载范围内的近似效率最优的恒转差率控制。本文仿真所得几种控制量对应的转差率相对位置见图2, 具体数值见表1。

3 负载转矩对节能控制方法的影响

虽然电动机出现最佳效率和功率因数时的转差率仅与电动机参数有关, 与负载无关, 但负载转矩大小对4种控制方法的控制范围和节能效果是有影响的。

图4的结论a、b 2种情况下转差率变化对功率因数和效率的影响是一致的, 把这2种情况统一起来用图6来分析转矩对4种控制方法的影响, 图中C、D、E、F分别代表最小电流控制、最大效率 (恒转差率, 恒功率因数) 、最小输入有功和最大功率因数控制对应的效率。TL4、TL5、TL6、TL7为额定电压下, 转差率为s (min Is) 、s (maxη) 、s (min Pin) 、s (minφ) 对应的负载转矩。负载TL2、TL3和TL6、TL7对应的效率相等。

利用本文考虑铁耗的电动机模型仿真结果, 得到4种控制量的节能效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得出4点结论。

a.最小电流控制:负载的可控范围为TL1~TL4, 在此范围内调压后可使效率提高到0.804。当负载为TL4时, 额定电压时电流最小, 再降低电压则电流反而逐渐增大, 所以负载大于TL4后将失去控制作用。

b.最大效率控制:负载从TL1~TL5的范围调压后Δη均大于0, 可以使效率提高到0.81, 负载进一步增大后, 由于电压不能向上调节, 始终保持在UN, 失去控制作用。

c.最小输入有功控制:负载可控范围为TL1~TL6, 在TL1与TL3之间, 降压可使效率提高到0.8023, 但是在负载TL3与TL6之间, 调压后Δη<0, 即效率下降, 负载大于TL6, 失去控制作用。

d.最大功率因数控制:负载可控范围为TL1~TL7, TL1~TL2之间, 通过调压可使效率提高到0.793, 但是负载TL2~TL7之间时, 调压后Δη<0, 效率下降, 负载大于TL7, 失去控制作用。

综上分析可知, 不同节能控制方法所对应的负载范围是不同的, 以最大效率控制的节能可控范围最大 (TL1~TL5) , 最大功率因数控制的节能可控范围最小 (TL1~TL2) 。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述几种节能控制方法本质上都属于恒转差率控制, 即若能控制转差率的变化就可以使效率最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以速度为控制量不易实现。最小电流控制虽然不是效率最优控制, 但是相比最大功率因数和最小输入有功控制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而且在重载时不会导致效率降低。

4 实验结果

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利用调压器对一台电动机做调压实验, 电动机的负载为涡流测功机, 实验过程和仿真相同。测得的波形和数据如图7、8所示。图7为负载TL=0.182 p.u.时, 调压前后线电压Uab和相电流Ia的实测波形, 对比 (a) (b) 可以看出, 调压后电压、电流均减小, 电流滞后电压的角度减小, 功率因数增大。图8为不同负载时调压后的电流和效率随转差率的变化关系。图8 (a) 中, TL=0.182 p.u.和TL=0.273 p.u.时电流达到最小值的转差率为0.0307 r/min, TL=0.364 p.u.时转差率为0.032, TL=0.455 p.u.时转差率为0.033, 即出现最小电流时的转差率并不严格相同, 有较小的误差, 其原因在于实际电动机参数受磁路饱和影响以及仿真计算中没有考虑机械损耗等。图8 (b) 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不同负载调压后的效率变化曲线。

对比图3和图8可见,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 因而说明本文的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是正确的,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5 结论

详细分析了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的控制原理, 得到了不同负载时电动机的调压特性, 从中可以清楚了解不同负载调压后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在考虑铁耗的电动机模型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几种控制方法的节能效果, 以及电动机负载转矩对各控制方法的可控范围和节能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流和效率的变化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综合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结果, 可得出如下结论:

a.几种节能控制方法的本质都是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

b.最大效率控制节能效果最好, 其他控制方法均为准效率最优控制;

c.最大效率控制的节能可控负载范围最大, 最大功率因数控制的节能可控负载范围最小;

d.综合考虑节能效果、可控负载范围和实现的方便性, 笔者认为最小电流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技术性能。

摘要:以负载周期性变化而转速基本不变的异步电动机为对象, 研究其调压节能方法。分析了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原理以及效率和功率因数与转差率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最大效率、最小电流、最小输入有功和最大功率因数控制的原理, 揭示了几种控制方案的实质是一定负载范围内的恒转差率控制。在考虑铁耗的电动机模型基础上仿真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节能效果和负载转矩性质对节能效果的影响, 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节能灯控制器 篇9

【关键词】感光启动;手/自动关闭和点亮;时间可控;節能灯控制器;高效;节能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照明工程技术也需要配套和提高。通过我们对学校、居民区、以及各个公共场所的调查得知,目前楼道里的公共照明,部分采用白炽灯照明方案,部分采用节能灯方式。相比白炽灯,节能灯具有光效高(是普通灯泡的5倍),节能效果明显,寿命长(是普通灯泡的8倍),使用方便等优点。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仅为20%。9瓦的节能灯约具有60瓦白炽灯的照明效果。

在方便使用与减少运行成本方面,采用声光延时控制的白炽灯照明方式,发挥过较好的效果,并在公共照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声光延时控制沿用到节能灯(不适合频繁启动)身上却存在一定缺陷。节能灯寿命一般不少于3000小时,其条件是每启动一次应连续点燃3小时。随着每启动一次连续点燃时间的长短,灯管的寿命也相对缩短。因为每启动一次,灯管的灯丝受高压冲击,启动时的电流是正常点燃时电流的2~3倍,启动加速了灯丝上电子发射物质的消耗,当灯丝上的电子发射物质消耗尽了,灯管的寿命也就完结了。因此使用节能灯时要尽量避免不合理的频繁启动。否则,不但节能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还会缩短其使用寿命,从而使成本升高。

为了克服现有公共照明采用声光延时方式控制节能灯的缺点,提供一种节能灯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实现感光启动节能灯,控制节能灯点亮3小时后自动关闭,以及根据需求增加节能灯点亮时间和手动关闭节能灯。

2、节能灯控制器工作原理

输入电压AC220V经阻容降压、全桥整流、电容滤波,稳压二极管输出DC12V和DC5V。利用光敏三极管进行感光,将照度信号转化为电平信号送给可编程处理芯片,进行启动和定时控制,最终通过继电器驱动节能灯点亮。在感光启动节能灯的同时,可方便控制其点亮3小时,并能根据需求增加节能灯点亮时间,以及可采用手/自动两种方式关闭节能灯。

2.1阻容降压电路

电容变压电路涉及以供电、变电为主体的电源设备中能分压降压的交流转成直流过程中的创新方案,一种以电容分压形式的配有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构成的,电容式变压电路特征为:串联的无极性电容器两端接入交流电,中间的接点与一接入端作为输出端接入桥式整流,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滤波电容器。该技术方案在不考虑功率因数情况下可以应用在小功率的用电器上,可以配合相关的感性负载使用,既可以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合理分布使用,也可提高电能的应用效率,降低电器的制造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方案的优点:电路简、重量轻、造价低、没有铜损和铁损、过载能力强、可以补偿现有电网的功率因数,近恒流。

但是方案实施中注意:功率因数比较低,一般情况下无功电流是有功的几倍。初始电流非常大,刚接入电网时电容电路为零电路相当于短路。

2.2全桥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降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较低的交流电转换成单向脉动性直流电,这就是交流电的整流过程,整流电路主要由四个整流二极管组成。

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u2为正半周时,对D1、D3和方向电压,Dl,D3导通;对D2、D4加反向电压,D2、D4截止。电路中构成u2、Dl、RL、D3通电回路,在R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半波整流电压,u2为负半周时,对D2、D4加正向电压,D2、D4导通;对D1、D3加反向电压,D1、D3截止。电路中构成U2、D2、RL、D4通电回路,同样在RL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另外半波的整流电压。如此重复下去,结果在RL,上便得到全波整流电压。其波形图和全波整流波形图是一样的。从图中还不难看出,桥式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等于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最大值,比全波整流电路小一半。

2.3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尽可能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

2.3稳压电路

由限流电阻Rs和稳压二极管Dz组成。输出端电压u0=uz=ui-Rs×i当输入电压ui或输出电流I0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时,具有稳压特性的Dz上的电压保持不变。

3、节能灯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4、结束语

节能灯控制器有益效果是感光启动节能灯的同时,可方便控制其点亮3小时,并能根据需求增加节能灯点亮时间,以及可采用手/自动两种方式关闭节能灯。所用元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制造与维修容易,成本较低。

参考文献

[1]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

[2]徐华.浅谈照明控制节能[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10):94-97.

[3]刘坚.住宅建筑节能自熄开关的选择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0,1(36-1):192-193.

[4]王玉卿,王浩然.公共建筑照明、控制与节能概论[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2,2(6-1):64-66.

[5]童建勋.公司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7(23-3):44-47.

作者简介

节能土建工程监理控制方法研究 篇10

该文所讲的土建工程指的是利用施工设备将一些建筑材料建造成与建设计划有关的工程。就我国目前的土建工程而言, 主要包括道路、房屋、防洪工程、水务等。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土建工程, 所以在该文的关于土建工程的监理中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内容。

2 节能土建工程的监理控制内容

(1) 在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要讲究原则。机械设备要选择低能耗的。特别是照明设备和空调设备在整个土建工程中能源的损耗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针对这一问题, 很多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地泵系统代替耗能巨大的空调通风系统。

(2) 在土建工程的设计环节要特别的注意节能设计部分。在传统的土建设计的环节根本就没有把节能降耗作为一个限制因素, 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损耗, 也给工程增加了巨大的成本。摒弃了传统的土建工程设计理念, 节能设计已经成了整个土建设计是否能够通过的重要条件, 是要经过专门的审核部门审核的。

(3) 对于新能源的整合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对于能源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 而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已经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 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能耗。针对这一情况, 很多的政府在土建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将一些新能源的利用提上了设计方案。因为一些新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并且取用很是方便, 使用的效果也很不错。在现阶段的新能源利用中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是做的特别成熟的一个案例。

(4) 土建工程中建设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是否节能。当前在很多的土建工程中砌体材料重量比较低、保温隔热效果好, 墙体材料的隔热效果好。这些节能材料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于资源的损耗。

3 节能土建工程的监理控制方法

3.1 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管理, 不断规范监理市场

(1)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 为土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法律依据。

(2) 在选择监理单位的时候应该了解该单位的资质是否良好, 同时也不能让内部的监理单位来进行监理工作。

(3) 土建工程在工程竣工之后要积极的在监管部门进行备案, 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 使得工程能够顺利的完工从而交付使用。

3.2 在土建工程的不同阶段实行的监理控制方法

(1)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的监理控制方法。

在这一阶段应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 从而确认相关的人员是否合格;在这一阶段相关的监理人员也应该积极地熟悉设计图纸, 掌握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以及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节能方案。

(2) 在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方法。

(1) 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在进行监理工作的时候节能施工方案和监理细则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对进入工地的施工材料要严把质量关, 并对相关的材料做取样送检的工作, 只有样本合格以后才能投入使用。

(2) 对于外墙施工过程的节能控制。外墙所需的材料在施工入场前监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其质量做出验收及拍摄影像记录。外墙的施工时也应该时刻保持着节能的意识, 外墙墙体的平整度、洞口的位置、顶砖的砌筑方法等都要与设计规范要求的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外墙的质量以及达到节能的效果。

(3) 对于幕墙和门窗节能施工过程的控制。因为幕墙及门窗的特殊性, 在材料的选择性上应该考虑到天气、气温等因素对其的影响, 不同的结构使用的不同的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人员在监理控制的时候应该如实验收报告,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质量, 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4) 公共部位的照明情况的控制。在土建工程的建设中一般会涉及到对于公共部位的建造, 而公共部位建造时灯光的安装是值得注意的部分, 监理单位在监理的时候应该确定安装的灯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5) 对于通风系统质量的控制。通风系统是贯穿整个工程的, 所以通风系统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监理单位在监理的时候应该对通风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控制,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在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控制方法。

土建工程施工完成以后, 监理单位的工作还没结束, 监理单位应该对整个工程的节能环节做出检验, 对于现场的取样工作可以委托给资质良好的单位进行, 几方评定之后应该出具相应的评估报告, 达标合格的及时做好验收手续, 不能达标的要敦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直到达标为止。

3.3 在工程施工时的安全监理

(1) 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日常施工作业做好安全建议, 要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以防止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不了解环节和工作流程造成的伤亡。

(2) 在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工程的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这样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对相关的工具做好全面检查, 以便确定作业的安全性, 防止因为人员疏忽造成的不必要的伤亡。

(3) 工程用电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施工工程上会经常出现。监理单位应该明确的告诫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做好临时施工用电的检查工作, 电路的架接和拆除都必须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 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杜绝不正当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

4 结语

综合以上对节能土建工程监理控制方法的研究, 监理单位在整个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监理单位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完成相应的工作才能保证土建工程节能效果达到最好。而不断的进行节能土建工程监理控制方法的研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使节能降耗的效果达到最好, 从而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永龙.节能土建工程监理控制方法分析[J].门窗, 2014 (1) :96, 98.

[2]周年祥.建筑节能工程建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4) .

[3]贺辉跃.浅谈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监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6) :67.

上一篇:功率模块控制板的改进下一篇:会计准则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