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2024-08-11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精选11篇)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1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 人口越来越多, 需要大量的能源, 但是同样在建设过程中, 对于水和自然资源、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加拿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他们用了很多木材、木结构在整个建筑领域当中占举了很重要的位置。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承诺:2020年国内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0%到45%。在建筑耗能占整个能耗30%的情况下, 如何降低建筑耗能, 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木材是一个非常好的固碳产品。在节能减排过程当中, 一是不排碳,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是把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固化在建筑材料里面, 这样就可以达到两方面的好处。

中国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 木结构房屋很多, 但近些年几乎没有了。认为如果在建筑领域使用木材, 就会对环境有破坏, 这个观念并不是完全错, 但并不全面。有些地方乱砍滥伐, 把林地砍完之后种庄稼, 或者其他用途, 改变了土地使用性质, 这样的确是造成了资源的破坏, 而且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加拿大, 森林面积就很多, 一百年以来, 只有9%的面积在进行森林砍伐。所以到目前为止森林蓄积量比一百年前还要多, 这样保证木材的可持续使用管理。

中国从2005年到现在, 木材蓄积量比较多了, 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发展潜力。以后二三十年, 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木材进行木结构住宅的开发, 或者把木材用在其他地方。

加拿大的国土面积比中国还要大, 所以可持续管理的森林面积要大一些。加拿大的森林是一种可持续的管理, 而且它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 它会考虑到整个的生物多样性, 整个木材是不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简单地说, 在加拿大砍一棵树会种三棵树, 所以木材资源可以持续地使用下去, 这也是它一百年来森林资源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增加的原因。

木材是怎样吸收二氧化碳的呢。树木生长过程当中, 可以通过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这样可以把碳固化在木材里面, 成年之后, 吸碳作用就越来越少, 尤其木材到了六七十年的时候, 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变少, 甚至在死的时候, 会把二氧化碳全部排在空气当中。在它生长最好的时候就把它砍下来, 这时候它固碳的量是最多的, 而且木材质量也是非常好的。

把木材用在造房子和造纸都会把二氧化碳固化, 木材建成房子以后, 一定时间之内房子不要了, 把它推倒, 碳还是固化在木材里面, 可以把木材用于其他领域, 但是这个碳还没有排到空气当中去。所以用木材作建材是非常好的。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如果我们需要更多的材料, 就会种更多的树, 整个空气也是非常好的, 而且它的整个碳的排放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计算, 一吨木材代表2.5根电线杆, 可以吸收1.9吨二氧化碳, 这个量是非常大。

我们在国内做了一些展示项目, 包括四川的绵阳残疾人学校, 这个学校木材用的量是600立方米, 我们算了一下, 600立方米固碳是450吨, 可以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固化在木材本身。

我们在都江堰也做了一个木结构的学校, 这个学校也用了600立方米的木材, 也可以吸收450吨的碳。

我们在上海世博会里面做了一个温哥华展馆, 这里面的木材和混凝土结构相结合, 这里面结构本身是混凝土, 包括屋顶、里面的隔墙, 包括一些围护结构。我们在国内推广木结构,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用木材, 我们希望能够和混凝土结构, 或者常用的一些建筑材料结合起来, 这样更加容易适合中国的市场。

(根据速记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2

英国节能减排政策与节能做法

笔者介绍了英国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从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公共部门、运输部门的角度介绍了英国政府节能减排的主要行业政策,并以零售业巨头TESCO和电力和电网公司E.ON UK为案例,介绍了英国的节能做法.

作 者:胡其颖 作者单位:荷兰Ecofys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27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年,卷(期):“”(16)分类号:X3关键词:英国政府 节能减排政策,做法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依赖更多的能源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历年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具有增长迅猛的态势。图1揭示了从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各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变化情况。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上升,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呈急剧上升的态势。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432.2百万吨油当量(环比增长11.2%),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1.2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整体特点是以煤炭为主,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8%以上,从2005年开始,比重更是超过了70%;而石油的比重仅维持在20%左右,并且近些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天然气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不超过4%;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仍较小,不超过8%。图2揭示了我国2001年到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情况。

通过能源消费结构的跨国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并不合理(见图3)。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绝大部分,甚至超过了70%,而美国、日本等国的煤炭比重均在20%左右,远低于中国;中国的天然气和石油所占比例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可再生的能源水电、核电等所占比例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3 中国节能现状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了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政策,并一直将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保证能源节约政策的更好实施,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能源节约法》、《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民用建筑节能》等,这些法律文件为中国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国政府还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首的节能减排小组,监督和实施节能减排计划。

在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后,中国的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但衡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之一——能源强度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见图4),这表明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有所降低,节约能源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尽管中国近些年在能源效率方面有所成效,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强度仍然很高。图5为1980—2006年间部分国家的能源强度(以每2 000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来计,单位:Btu),从图中的变化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能源强度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且中国保持着最快的下降速度,但是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每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仍然很大,能源强度依然很高,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

1.4 中国减排现状分析

表1分别以2000年、2005年及2009年为对象,对比这三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给出具体数值,从2000年到2005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等污染物的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并且均在10%以上,而从2005—2009年,这些污染物的年均增长率均低于9%,且碳强度、硫强度、氮强度以及粉尘强度(每万元GDP的粉尘排放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呈现出了负值。这说明中国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尽管中国近些年在减排方面卓有成效,但与其他国家(如美国)相比,中国的二氧化碳、烟尘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然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图6为中国与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7年开始,排放量甚至超过了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国。这一方面是由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决定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另一方面,受资源禀赋的限制,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从而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而美国尽管在2006年以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中国之上,但是从2000—2009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增长率却非常低,近年甚至呈现负增长率的趋势,这与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的大力实施是分不开的。

1.5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制约节能减排

“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给节能减排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我国目前煤炭的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效率不高,难以达到节能要求[2];另一方面,煤炭的过多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氮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粉尘颗粒等大气污染物,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使我国难以达到减排的要求[3]。

2 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节能减排

2.1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效率有重要影响[4]。为了对其有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本文将选择单位产值能耗(能源强度)作为能源效率的指标,利用EViews软件,通过建立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协整模型,以分析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效率的显著影响。

(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为能源效率EF(EF值可通过公式EF=GDP/能源消费总量计算得到),自变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并分别以PC、PO、PG、PE表示。论文数据来自于1986—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2)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以防止虚假回归等问题的出现,本文将采取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通过EViews软件分析,得出变量PC、PO、PG、PE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变量PC、PO、PG、PE在1%、5%、10%水平下均不显著,所以变量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

(3)序列间的协整分析

由于变量EF、PC、PO、PG、PE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所以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变量之间满足同阶单整序列的条件后就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由于变量PC、PO、PG、PE之和恒为1,即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本文拟分别分析变量PC、PO、PG、PE与EF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分析协整关系为(1,1)阶协整时最常用的方法是EG两步法,该法由恩格尔和格兰杰于1987年提出。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并计算非均衡误差,然后对协整方程的残差值进行ADF检验,若残差值为平稳序列,则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若残差值为非平稳序列,则变量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出PC与EF的协整方程如下:

从变量EF与PC之间的协整方程可以看出,两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总体检验F均通过检验,拟合优度R2也比较显著。对EF与PC残差的ADF检验结果如表4,在该残差的单位根检验中按照S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5阶。

EF与PC协整方程的残差值通过检验,为平稳变量,这说明1986—2010年,中国的能源效率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协整关系。在协整方程中,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系数为负,这说明随着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的上升,能源效率将随之下降;反之,煤炭消费的比重越低,则能源效率就将随之提高。

运用Eviews软件分别分析PO、PG、PE与EF的协整方程,可得出中国的能源效率与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协整关系。在协整方程中,这些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系数皆为正。

(4)结论

协整分析结果显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与能源效率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中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效率存在反向关系,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效率[5];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均与能源效率呈正向关系,其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的相关系数非常大,这说明,大力增加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效率。

2.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烟尘是中国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这些污染物排放过多的主要原因。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煤炭燃烧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严重破坏环境。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排放值如表5(表左边以质量或体积单位计,表右边以热量单位计),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均要比天然气燃烧时高出很多,而石油的排放量居中。由此可见,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大大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 结论与建议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节能减排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建议,以推动节能减排的发展。

3.1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为了更好地发展实施洁净煤技术,中国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在促进洁净煤技术发展方面,逐步由技术政策向环境政策转变,并且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设立与经济、技术相协调的排放标准。与此同时,还应实行一些税收优惠、低利率贷款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环境控制技术。

3.2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

要逐渐消除可再生能源在人们心中的补充地位,普及其未来作为主要能源的思想观念;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水平,加大科技投入;要健全有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权威的法律保障[6]。

参考文献:

[1] 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

[2] 石晓妹,张燕.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环境效益实证研究[J].河南科学,2010,(8):1024-1028.

[3] 任庆文,李淑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净化城市空气[J].天津科技,2000,(3):29.

[4]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3,(8):8-9.

[5] 张瑞,丁日佳.我国的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6):4-5.

[6] 孔继君,郎南军,和丽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7581-7584. 作者简介:李清芬(1968-),女,河南濮阳人,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石油经济研究。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 篇4

(一) 节能减排的增值税政策

《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的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再生资源的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规定了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这些行为的奖励。例如, 废旧器材回收再利用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 废水循环利用等可以实施增值税免税的税收优惠;烧垃圾已供应电力, 将工业废气提纯再利用生产新产品等可享有即征即退的优惠;以煤炭、石灰、油母页岩为燃料提供热能和电能, 核能产生的电能以及地热产生的热能等可享受即征即退50%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等。

(二) 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政策

在消费税的税目中涉及到与节能减排有关的税目包括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一次性筷子等, 其中, 成品油的消费税税率自2009年1月1日起提高了, 例如:把柴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从0.10元/升提高到了0.8元/升, 无铅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0.2元/升提高到了1.0元/升;含铅汽油消费税的单位税额由0.28元/升提高到了1.4元/升;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的单位税额由0.1元/升提高到了0.8元/升等。另外, 从2005年起, 对由国家批准的定点生产企业免于征收销售的变性燃料乙醇的消费税, 对于个别企业实行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虽然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 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从2009年1月1日起, 对小汽车 (乘用车和中轻型商务用车) 按排量大小实行差别税率 (税率从1%到40%) 征收消费税, 体现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对污染排放的限制作用。

(三) 节能减排的所得税政策

企业所得税对于服从国家政策去购买污染减排设备、对使用减少污染排放的设施的实行抵免。以提高税前比例的方法征收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研发可替代能源工程及发明设备的费用。如果企业以排放的废弃物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时, 企业可以在计税前扣除相应的利润, 并对企业获得利润后用于节能减排的那一部分给与适当的退税优惠。而对于企业创新研发节能减排的技术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进行加速折旧。

(四) 节能减排的资源税政策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到2004年为止10年间山西煤炭平均价格上涨了150元/吨左右, 却没有适时的调整税额。由于资源税的征收和开采的数量有关, 煤炭价格和资源税却成了反比增长。通过调查表明, 山西煤炭资源税税赋由1994年的2.28%下降到1999年的2%, 再降到2003年的1.09%。一是面临着国家资源收益的大量流失;二是由于高额的资源收益使开采者对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 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表明, 山西开采煤炭造成的资源和环境损失一年就达300亿元。

二、我国现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流转税效果不明显

1. 企业技术升级受增值税影响。

当前, 我国生产领域主要实施的增值税制度, 增值税对于所有的企业都是按照多与原材料的价值部分进行征收税额, 像企业研发高端技术的原材料成本较低而产品的附加值高这种情况, 企业所缴增值税税额相对高, 使企业通过高新技术获得利润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从而阻碍了进一步发展技术。如果企业开始使用高端的设备, 能产生明显的节能减排的效果时, 这时产品的增值税就和正常不使用高端设备产出的增值税相差不多了, 这是企业由于花高价购买生产节能减排的产品, 这样做就是企业获得的利润变小, 只有国家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对利润过低的企业进行补偿, 调整市场的公平竞争, 企业才会继续坚持用节能减排的设备, 资源才会被高校的利用起来, 从而促进了环境保护。

2. 企业转让技术受营业税影响。

我国现在是根据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来计算营业额的。如果一个企业自己没有节能减排的设备和技术, 需要从其他企业转让得来时, 这期间的费用就要按照计算营业税来征收。企业会和多个企业相互联合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或者设备, 那么经过多次的技术转让得到了属于自己企业的技术, 然而企业在这个周转过程中的花费是最大的, 所以很少有企业愿意花高价去引进其他企业的先进设备, 因此适时地制定更合适的营业税减免的优惠以方便技术转让, 更好地促进企业之间转让节能减排技术。

(二) 所得税奖惩不匹配

企业所得税的制定、贯彻和落实上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显的奖励惩罚制度等方面。目前的企业为了本身利润而过度使用资源, 造成资源浪费、废弃物排放过多, 然而就算是对其行为进行惩罚, 其惩罚力度与企业所获得利润相比依然是微不足道。所以很多企业在明知会被处罚的基础上仍旧不改陋习。使得环境的污染越发的严重。而对于一些采用高新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 国家并没有给予过多的税收优惠和税后激励,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三) 缺乏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税种

我国在制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上还不够成熟, 导致税种不够集中, 很难形成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 更难以发挥其制定税收优惠的作用。在原有资源税、环境税的基础上, 应该更多的制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却容易被忽视的税种。以缓解税收政策模式过于单一这一情况。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私家车越来越多, 而汽车尾气是造成温室气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我国就可以制定一个有关汽车尾气的税目, 以控制私家车的运营。

三、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 完善流转税税收政策

1. 给予增值税税收优惠。

一是抓紧制定节水、节能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用以生产节水、节能等节约资源型产品的关键设备, 政府鼓励发展的节约资源型重要产品生产企业的关键设备以及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循环型的关键设备准予实行加速折旧。二是通过对废旧产品进项税额抵扣的提高来减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负, 鼓励企业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废旧物品进项计提的比例可适当地提高;按照适用税率对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征税;对废旧物资回收的企业实行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 并且对其进行定期地检查, 规范管理且则财务核算健全的企业才能给予退税;根据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生产产品中实际耗费的废旧资源的比例, 实行部分先征后退或者全部返还的税收政策。

2. 调整消费税的政策。

为了有效地在消费环节促进节能减排, 应该把危害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消费品都纳入到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例如,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含磷洗涤液, 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 在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电池。在恰当时间, 可以根据煤炭的污染程度确定税额, 逐步对煤炭征收消费税, 而对清洁煤炭则免予征收消费税。这既可以对煤炭的消费压力进行缓解, 也可以刺激企业对节能型清洁煤的开发, 有利于促进煤炭消费企业的节能减排, 使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又例如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及能耗高的消费品实行高税率。适当提高对人类健康有危害、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的鞭炮、烟花、硝钱炸药等消费品的税率。大力提高严重浪费资源的一次性产品的消费税率。

(二) 构建科学所得税优惠政策体系

科学的所得税优惠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一是对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政策;二是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 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 自生产经营之日起, 免征所得税5年;三是对于允许退还或部分退还这部分利润所缴纳的所得税, 使用上一年利润用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给予税收优惠;四是企业间经常由于技术转让中的巨大耗费, 而不引进促进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技术, 对于这种情况, 应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鼓励多个企业间共享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设备;五是科普人们对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鼓励企业使用新能源如核能、氢能等, 利用好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三) 加快新税种的开征

1. 开征环保税。

环保税也称环保关税, 亦作绿色关税或生态关税, 是一种对国际贸易中有污染行为的保护。透过对从输入国入口或送输出往出口国的货物所征收的关税或税款, 作为对货物未能达到关税要求的环境污染控制的补偿, 以防止“环境方面的恶性竞争”及“废物倾倒”。环保税的指定是为了让人们理解到, 污染环境就要付出金钱上的代价, 使其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利润与之付出的代价相互抵消, 从中毫无利润所得。以税收的杠杆作用使之达到公平。在征税范围上, 先把较为严重污染环境的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超标噪音等纳入征税科目, 在不断将等级较低的纳入其范围。在计税依据方面, 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如德国对污水的处理方法等等。根基企业的污染程度及利润来计税。

2. 开征燃油税。

是指政府对燃油在零售环节征收的专项性质的税收。通过征税的办法从油价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养路等费用。其基本原理是:车辆类型及行驶里程长短, 载货量大小是与耗油量的多少紧密相连的, 耗油越多证明其享有使用公路的权力越多, 因此, 包含在油价中上交的燃油税就随之增多, 对公路养护所尽的义务也就越多。由于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两种计费方法收取, 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而对于用油大户尤其是汽车来说, 道路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无法测算每台车的道路使用率, 燃油税通过将养路费捆绑进油价, 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 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大背景下, 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 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

参考文献

[1]孔姝涵.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

[2]朱迎春.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不足及改革思路[J].当代财经, 2012 (5)

[3]付剑茹, 曹胜芳.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不足及改革思路[J].财会月刊, 2013 (1)

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政策 篇5

附件: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7】10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为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们制订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7年12月28日

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建【2007】102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为加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支持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主要包括高效照明产品补贴资金和推广工作经费。

第三条 补贴资金采取间接补贴方式,由财政补贴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

第四条 财政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实行公开、透明管理办法,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补贴产品和受益对象

第五条 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

第六条 财政补贴的受益对象包括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用户。大宗用户是指工矿企业、写字楼、医院、学校、宾馆、商厦、车站、机场、码头、道路等采用照明产品集中的场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节能服务公司可视为大宗用户;居民用户是指以社区或行政村为购买单位的用户。

第三章 中标企业及产品要求

第七条 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通过招标产生。国家实行统一招标,并根据招标结果,公示中标企业、高效照明产品及其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第八条 中标企业提供的高效照明产品必须达到照明产品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其规格、型号必须通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

第九条 中标企业应当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约定的质量承诺(大宗用户不少于1年、城乡居民用户不少于2年)。

第十条 中标企业应在产品外包装和本体上印制“政府补贴、绿照工程”字样。

第十一条 中标企业必须按照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中标产品。

第四章 补贴标准

第十二条 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

第五章 资金申报与拨付

第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根据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人口分布、城乡发展水平及白炽灯使用情况等因素,联合下达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并提供中标企业名单、产品目录及其协议供货价格。

第十四条 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达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需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厂家及推广地区等,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并组织协调中标企业落实推广任务。

第十五条 中标企业根据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计划、高效照明产品实际安装数量、中标供货协议价格、补贴标准,提出财政补贴资金申请报告(见附表一),经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所在地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对企业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分别于每年4月30日和8月31日前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见附表二)。第十七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情况和实际安装数量进行抽查。

第十八条 财政部根据抽查情况下达财政补贴资金预算,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九条 财政部视情况安排一定的推广工作经费,支持基层节能部门、居委会或村委会开展与推广相关的需求统计、宣传资料、组织联络等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将财政补贴资金及时拨付给有关单位和中标企业。

第六章 资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对财政补贴资金申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企业,财政将追缴扣回补贴资金,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企业的供货资格,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财政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初见成效 篇6

有机挥发物减排政策紧锣密鼓

201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签订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对纸张、油墨和热熔胶产生的重金属残留以及挥发性的有机物污染进行严格的控制。

2011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进一步明确实施绿色印刷的指导思想、范围、目标、组织管理、印刷标准、印刷认证、工作安排及配套保障措施等,对推进绿色印刷实施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明确指出“鼓励使用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产品”。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以文件形式将绿色印刷实施的部门分工落实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2012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提出中小学教科书必须委托获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和产品认证的印刷企业印制。工作目标从2012年秋季学期,各地使用绿色印刷中小学教科书数量应占到本地中小学教科书使用总量的30%,2014年改组后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管理司宣布,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的全覆盖。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关于印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意见的通知》,其中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玻璃、造纸、化工、印染等19个行业的落后企业名单,要求在2013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削减氮氧化物排放,力争2014~2015年实现氮氧化物减排12%。连续两年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绿色印刷近5亿元,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也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资金扶持,撬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全国1/3的出版社已采用绿色印刷方式出版图书。

我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会议对“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建议,其中提出完成“十三五”规划,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并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分配制度,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现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2015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要求所列行业遵照执行,并把包装印刷业作为试点行业之一。

2016年7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计划实施时间从2016~2018年,包括印刷包装业油墨、胶黏剂等有机物的排放,涉及包括印刷包装业在内的11个行业。该计划到2018年,VOCs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330万吨以上,减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助剂使用量减少20%以上,低(无)VOCs的绿色农药制剂、涂料、油墨、胶黏剂比例分别达到70%、60%、70%、85%以上。随《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一起发布的还有4个附件,其中一个是VOCs排污收费试点行业范围,包括石油化工行业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及仓储业领域的生产、制造和存储活动。另一个行业就是包装装潢印刷行业,指根据一定的商品属性、形态,采用一定的包装材料,经过对商品包装的造型结构艺术和图案文字的设计与安排来装饰美化商品的印刷。

另一个附件是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量计算办法。VOCs排放包括包装印刷行业VOCs主要排放环节,涉及印刷、烘干、复合和清洗环节。

包装印刷企业VOCs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核算期VOCs排放量(千克)=核算期投用油墨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投用膠黏剂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投用涂布液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投用润版液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投用洗车水中VOCs的量(千克)+稀释剂使用量(千克)-核算期VOCs去除量(千克)-核算期VOCs回收量(千克)

上面计算公式中投用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中VOCs的量计算方法:

核算期投用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各类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的使用量(千克)×各类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的VOCs含量(%)

计算公式中核算期企业各类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使用量以购买发票等结算凭证为核定依据;各类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的VOCs含量优先以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供货商提供的质检报告等为核定依据。

无法获得VOCs含量数据的,可按以下系数取值:

油墨:塑料里印油墨白色65%、白色以外颜色的油墨70%,塑料表印油墨60%,纸质凹版印刷油墨60%,柔版印刷油墨60%,丝网印刷油墨45%,金属印刷油墨45%,商业轮转印刷油墨30%,单张纸印刷油墨5%;胶黏剂:30%;涂布液:40%;润版液:20%;洗车水:17%。稀释剂使用量计算方法以核算期企业投入稀释剂的量,以购买发票等结算凭证为核定依据。

nlc202309081940

计算公式中VOCs去除量计算方法以VOCs去除量为核算期企业各工段VOCs去除量之和。鼓励企业通过监测法进行核算,无监测数据的统一采用去除率计算方法进行核算。若企业某工段未安装任何处理装置,则其VOCs去除量为0。

1.监测法

核算期某处理装置VOCs去除量(千克)=[核算期该处理装置进口平均浓度(毫克/立方米)-核算期该处理装置出口平均浓度(毫克/立方米)]×核算期该处理装置排风量(立方米/时)×核算期该处理装置运行时间(小时)×10-6

式中:处理装置进口、出口平均浓度按照企业在线监控数据、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数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或环保三同时验收监测数據取值。

2.去除率计算方法

核算期某工段VOCs去除量(千克)=[核算期该工段油墨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该工段胶黏剂中VOCs的量(千克)+核算期该工段其他有机溶剂使用量(千克)]×30%

计算公式中VOCs回收量计算方法以VOCs回收量为核算期企业回收的各种废有机溶剂量之和,以企业委托的有危险废物处理的资质公司出具发票、企业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相关报告等为核算依据。

计算公式中其他说明:VOCs处理装置的治理措施包括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蓄热式燃烧、蓄热式催化燃烧、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流化床吸附、转轮浓缩+焚烧、生物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冷凝回收等。核算期内现有企业VOCs处理装置未按照治理工程的设计要求定期更换活性炭或者催化剂的,视为未安装任何处理装置,VOCs去除量为0。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列出了四大类疏解对象,具体表述为:“坚决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就地淘汰一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印刷、造纸等污染比较大、耗能、耗水比较高的行业……”根据这个纲要,北京市政府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市《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该标准要求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排放标准规定。资料显示,北京现有3600余家规模以上印刷包装企业,2015年已疏解外迁近1000家,2016年再疏解1000余家,到2020年北京只留下1000家左右。留下的企业要求在五、六环路以外,而且是首都核心功能需要、环境较好、贡献较大的企业。最新有消息传出,上海市也将强制关闭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印刷包装行业也位列其中。最近,山西、海南和湖北省也出台征收VOCs排污收费的政策,使我国开证VOCs排污费的直辖市和省份达到15个,包括了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山东、湖南、河北、陕西、山西、海南和湖北等。VOCs对环境的污染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大体相当,2016年1月1日起,每污染当量收费2.4元,2017年1月1日起每污染当量收费4.8元,2020年1月1日起每污染当量收费6元,用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推动企业积极采取治理措施。还制定了差别收费的原则,如排放值低于规定标准50%以上的按半价收费,而高于规定标准,可按两倍标准收费。

印刷包装业曾作为阳光工业大力发展,而现在一下子转变为污染行业之一,并通过行政管理措施让企业退出大城市,环境保护目标已经上升到否决性指标。印刷包装企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必须采用新的环保辅助材料、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新一代环保设备,彻底杜绝污染物的排放源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印刷包装业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印刷包装产品,食品、药品、日用品、机电产品等行业的后续都需要印刷包装,因此片面的疏解印刷包装业,也会带来产业链的断裂。印刷包装业还有一项重大的功能,就是信息、传媒、文化产业,包括书报刊印刷、办公印刷、电商经济等领域,这是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不可能疏解了事。2015年8月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明确指出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的印刷业,但有几大类被除外,其中包括书/报刊印刷、本册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涉及金融、安全、运行保障等领域,且使用非溶剂型油墨和非溶剂型涂料的印刷生产环节;装订及相关服务。丝网印刷业务在禁止新建和扩建之列。这个新版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细化了对印刷包装业的限制领域,回归了印刷包装业在首都功能的地位,对制造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

绿色制造转型稳中求进

目前,在印刷器材方面已经实施多项绿色制造措施,包括CTP直接制版国产化率超过50%以上,这项数字化措施既减少胶片使用和制作过程的污染排放,又提高了数字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杭州科雷已经转型成功;乐凯二胶已经推出免处理CTP版材,减少了版材化学处理产生的重金属排放;油墨制造企业推出UV油墨、VU上光油及不含溶剂的大豆油墨,减少了油墨在干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无水胶印技术的推广,减少了润版液中重金属的排放,这些措施推进了绿色印刷的实施。

印刷设备制造业应该积极采用当代先进技术措施来推动印刷包装业的绿色革命,将成为印刷设备制造业转型目标之一。当然,印刷设备的环保转型也离不开绿色印刷器材的支撑,自身的环境友好型创新也应该是发展的重点措施之一。

印刷设备制造业转型首先应积极采用绿色印刷器材,在设备适应绿色印刷方面包括推广数字直接制版、柔性版印刷、无水胶印,UV油墨、UV上光、环保油墨、冷烫印、LED-UV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同时,在制造业本身减少资源消耗、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应该是助力绿色印刷措施。

柔性版印刷方式是由凸版印刷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印刷方式,主要技术创新是网纹辊网线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辊筒的精细加工。另一项技术是为提高网纹辊寿命,在金属表面喷涂陶瓷提高了网纹辊的耐磨性。柔性版印刷的另一项相关技术是水性油墨的研制成功和产业化生产,最近又产生了用于柔性版印刷的UV油墨。印刷设备采用这些先进技术,不但使设备的结构大大简化,并形成了最环保的印刷设备。有统计表明,柔性版印刷在印刷包装行业的市场份额,北美占到75%,欧洲占到57%,南美占到28%,而中国仅占到10%,到2015年也仅仅接近20%,与发达国家仍保持很大差距。

nlc202309081940

柔性版印刷机国内已有十多家企业在生产,主要品种规格不断拓展。主要制造企业有山东意高发、潍坊东航、上海紫光、北人集团、上海高斯图文、陕西北人、江苏方邦、西安德鑫、浙江炜冈等制造的窄幅和宽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还有浙江炜冈、温州中天等企业生产的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上海太阳、山西晋城天泽太行、陕西北人、西安华阳、广州松德等企业生产的窄幅和宽幅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等品种。柔性版系列印刷机在规格上也从420mm、460mm、480mm、520mm向更大的尺寸规格拓展,最大印刷幅面已经达到1700~2200mm。柔性版印刷机已经批量生产,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5%,一方面挡住国外设备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多工序联机作业为包装印刷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工艺方法,并应用于大批量包装纸盒生产领域中,逐步代替传统的卷筒纸凹版印刷机、分切机、切纸机、模切机等单机多工序作业方式。

最近,北人集团生产的书刊宽幅柔性版印刷机已经落户在上海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台包括联线折页的机组式宽幅柔性版卷筒纸印刷机,并且已经成功投产。上海高斯图文推出的宽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针对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的3种新型环保设备,采取翻转印刷技术,可以实现包装印刷的单面印刷需求。该系列设备印刷幅面分别为1060mm、1100mm、1300mm,可以实现连线折页的书刊印刷需求,还具有包装印刷需求的模切、复卷、上光等辅助功能。该企业首次开启柔性版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的设备制造,尤其复卷后可以和瓦楞纸生产线一起复合,制造高档的瓦楞纸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果进一步在市场适应性和价格等因素得到用户的认可,那么新一轮设备更新改造的新时代就会来临,部分淘汰胶印书刊印刷的市场就会实现,这将是大型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希望所在。北京贞亨利民也推出了选配柔性印刷模块,实现柔性上光的单张纸凹印机。

印刷设备在功能上的绿色创新已经成熟,浙江炜冈在制造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和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基础上,还创新开发间歇式PS版标签印刷机,设备上采用先进的独立驱动技术、伺服电机收放卷张力控制,还配备上光单元、圆模切单元、烘干单元,最近实现联线冷烫印单元配置,实现节约能源的烫印技术。这种往复式印刷还实现印刷幅面的可变印刷,提高了市场的适应性。国外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已经普遍联线冷烫印方式,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推广这种节约能源的新技术。

为提高印刷品表面装饰质量,包装印刷企业普遍采用覆膜的方法,虽然有水性覆膜、即时覆膜等提高环保质量的方式,但纸张和塑料膜结合给纸张回收和降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UV上光的方式既高效又不会带来环保方面的问题。现在,上光技术已和单张纸多色胶印机联线成功,国内多家制造企业实现多色印刷+UV上光+专色印刷机组配置,采用紫外线灯光联线烘干。国外企业最近推出节能的LEDUV上光新技术,LED烘干光源耗能仅为普通光源的1/10,使用寿命却提高15倍以上,上光油也升级为LED可以烘干的组成成分,同时上光油的使用量也大大减少,由于没有异味,可以用于食品和药品的内包装。LED烘干技术可以实现整个幅面的上光和烘干,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上光和烘干,做到能源利用的可控操作,利优比新菱的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已经具备这种功能。在单张纸高速多色印刷时,为防止颜色未干燥的粘连,单张纸多色胶印机联线设置喷粉及回收机构,但在印刷过程中仍会有粉尘造成污染。利优比新菱的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在印刷时,采用了UV专用油墨,设置了LED烘干机构,有效地解决了多色印刷的干燥问题,可以不再设置喷粉机构,防止造成粉尘污染。这家企业还在翻转印刷机上设置了烘干装置,解决了翻转印刷的蹭脏问题。

海德堡等多家企业推出在机制版数字印刷机,这种设备采用卫星式滚筒排列结构,用激光二极管在四色印版以准确的定位同时成像,并自动清洗掉印版表面的硅屑。印刷利用无水胶印油墨实现了亲墨和疏墨的分离。在机制版数字印刷机上大大减少了由于更换印版所花费的辅助时间和更换印版所产生的套印误差,这种设备在快速印刷领域承担个性化的印刷市场,虽然现在受到数字化印刷设备的冲击,但无水胶印技术的创新,仍是传统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可以借鉴的技术。

目前,网纹辊短墨路输墨装置已经在高宝无水印刷设备上使用,安装网纹辊的设备有Genius 52UV、利必达74 Gravuflow、74 Karat DI以及海德堡Cortina无水印刷设备,高宝还实现了无水轮转印报机的市场销售,其环保性能大大提高,今后还会在其它产品中拓展,国内企业应该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25675-2010印刷机械 资源利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JB/T 11016-2010印刷机械 耗电技术条件》节能减排行业标准。这两项标准是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按国家新时期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新标准,在印刷设备制造领域开启绿色印刷、无碳经济作出努力。这两项标准在推进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相关材料使用的同时,在减少有机挥发物排放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如推广计算机直接制版、柔性版印刷、无水胶印、环保油墨等技术的应用创新,还对选用远红外烘干、紫外线烘干、冷却装置、热风干燥装置、干燥装置风机、干燥装置废气排放、电热复合、干燥滚筒、冷烫印、UV上光等工艺提出减排的措施。对应用电热效果进行烫印的设备,应尽可能推广冷烫印工艺,使印刷设备的烫印耗电降到最低。

我国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2016年7月7日,第65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文版在北京发布,年鉴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也是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和最大的能源增长市场。同时,通过中国的不懈努力,2015年,能源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0.1%,这是中国1998年以来首次污染排放下降。年鉴统计还显示,中国煤碳消耗量下降1.5%,煤产量下降2%,核发电量增长28.9%,太阳能发电量增长20.9%,2015年,一次能源的下降和绿色能源的上升,体现了我国对保护环境和克服地球变暖所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世界保护大气环境作出了贡献。

2016年7月17日据环境保护部有关人士介绍,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57.4%,同步升高了11个百分点。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PM2.5浓度每立方米64微克,同步下降11.9%,上半年优良天数比例为58.8%,同步上升10.2个百分点。

绿色印刷设备生产制造领域也呈现出积极变化,企业的转型也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要求,尤其在建设小康社會的进程中,这种市场变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在设备制造企业的转型中,数字化印刷技术、柔性版印刷技术、数字化模切雕刻技术、与数字化设备联线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LED-UV技术、冷烫印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推动印刷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创新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政策环境,税收政策

2009年,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 中国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因此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的矛盾。现阶段, 我国宏观层面的相关环境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突破, 而其中较为重要的税收政策更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概况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利用环境税费经济手段调控资源环境保护的排污收费制度。仅环境排污收费一项, 国家就已规定了污水、废气、废渣、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在能源税制方面,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 在完善能源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同时, 还注重通过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手段来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而且, 目前税制中的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虽然不是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开征的,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抑制能源消费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另外, 在某些税种 (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的若干具体条款中也考虑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包括:

(一) 激励性的税收政策

具体包括:1.税收减免政策。对节能产业和节能产品减税或免税, 以鼓励企业购买使用节能产品和设备, 扶持节能产业的发展。2.消费型增值税和加速资产折旧。消费型增值税可鼓励企业购买节能生产设备和治污的设备, 加速资产折旧可促进节能和排污设备的更新与推广。3.对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的税收优惠。对开发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给予税收优惠, 引导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4.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校, 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和税收优惠措施, 如减免营业税, 以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二) 惩罚性的税收政策

具体包括:1.消费税制度。税收对节约与浪费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价格来调控, 因此, 可以提高消费税的税率, 促进节约能源, 减少高能耗产品的消费。2.资源税制度。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资源纳入到资源税的计税范围, 以显示资源的价值。3.开征燃油税。开征燃油税有效控制了高油耗和高污染机动车的发展, 同时间接鼓励了节能和低污染排放汽车产业的发展, 对不同能耗的燃油车辆征收燃油税。4.调整了进出口关税政策, 对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进行抑制。对能耗较大的产品, 出口时不给予退税, 对在我国进行进料加工又出口而消耗能源较大的产品, 不得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对能耗较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 不给予相关税收优惠。

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

目前在我国, 节能环保还没有成为税制设计的总体原则, 税制结构中还缺少专门性的节能环保税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 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主要分散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各个税种中, 未形成独立的体系。并且, 这些税种设计之初的主要出发点是筹集财政收入, 只是部分地考虑了节能减排和不可再生资源和合理利用问题, 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没能融入到税制设计与改革的全过程。在征税政策上, 现行税制中缺少针对高耗能产品和高污染行为课征的专门性税种, 这就限制了税收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损害行为的监督、调控力度, 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并且, 当前我国相关税种设计中, 税率体现不出对污染和耗能程度的调节。税目税率的高低与课税对象的环保程度基本无关, 不利于对环保产品的鼓励和非环保产品的抑制。比如, 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销售和自用数量, 而非开采数量, 容易导致过度开采;车船税的乘人汽车和机动摩托车按辆稽征、载货机动车和机动船按净吨位稽征, 与其对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的排放量关联程度较低。此外, 税收上没有体现对高污染能源品的差异性调节。

(二) 尚未充分运用税收手段调控能源价格

目前我国对能源产品普遍征收增值税, 虽然实行价外税形式, 但其税额构成了产品最终价格的一部分。由于增值税是中性税种, 绝大多数产品都实行17%或13%的税率, 对于这些税率相同的产品, 增值税不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具有特殊调节作用的是消费税, 目前我国在能源产品方面只对汽油和柴油征收消费税, 但是油品的总体税收负担也只为25%左右, 无论是含税价格和价格的含税率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 因此我国的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也明显低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价格水平, 这种“低税”、“低价”模式不利于提高石油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也加大了我国石油安全风险。

(三) 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单一

我国现行税制中对促进节能减排的优惠形式多限于减税和免税, 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而且优惠方式多属于事后鼓励, 优惠力度也不够。美国税制中有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体现在税收减免等直接优惠政策, 以及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政策上。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虽然有这类间接激励措施, 但总体上看还相对较少, 而且不够系统完整, 导向性不够明显。如企业增值税, 不仅对企业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缺乏激励, 相反的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 因为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低, 其增值比例高, 反而要多交税。因此, 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 除了要完善直接税收优惠政策, 还要重视相关间接优惠政策的作用。

(四)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比较欠缺

随着我国能源供给瓶颈状况的缓解, 我国节能政策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从为了控制能源消费以解决供给不足和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转向促进能源合理消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对“节能”的理解从简单的“能源节约”转向“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这与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节能”定义趋向一致。在节能政策的侧重点发生改变后, 我国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明显滞后。

(五) 缺乏促进“减排”的专门税种

目前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税种开征的目标各不相同, 多以取得收入、调节收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 尚没有以促进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特定税种。对污染的抑制主要靠的是征收排污费, 在已覆盖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等五大领域, 并没有由“费”改“税”, 各项排污费均由环境保护部门收取和使用, 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 排污费征收不能及时入库, 各级环保部门截留、挤占或挪用现象普遍, 从而影响资金使用。通过将费改为排污税, 强化税收手段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可以理顺现行的环保费用补偿机制, 确保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资金的足额征收。

(六) 现行资源税费定位不合理

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对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不合理, 容易引起人们对两者性质和功能的混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税定性不准确。1986年《矿产资源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开采矿产资源, 必须按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这一规定对资源税的定性不准确, 没有明确其调节级差收入的税收性质。在实践中, 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费的性质作用似有雷同。这样资源税就不再是单纯的调节级差收入的调节税, 它同时也根据国家对资源的所有权来取得补偿收入。这使资源税既有级差收入调节税的性质, 又具有资源补偿费的性质。二是矿产资源补偿费虽定性为资源资产收益, 但因为一个“费”字, 又被误解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应该明确, 国家主要是凭借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矿区使用费等, 它不应该是行政性收费。它是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主要内容, 开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主要目的, 是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 保证国家资源性资产权益的实现。由于现行资源税费不合理的定性和功能划分, 带来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重复征收的问题。

三、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建议

从国外环境税制改革的实践经验看, 环境税收改革难点主要集中在短期内征收新的环境税会导致居民和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加重, 减少部门产出, 增加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征收新的环境税种 (能源消费税、碳税等)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相关产业和居民福利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从我国税收制度整体改革的角度, 综合考虑环境税收与整体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我国若干宏观经济发展问题, 采取若干税收改革组合, 将有利于减弱环境税收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税收改革组合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 环境税改革与增值税转型。增值税基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 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准予抵扣, 有利于企业引入先进技术, 加速设备更新, 优化产品结构, 在客观上提高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 增加就业需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一系列清洁能源技术和高能效技术的创新, 以及一系列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 从而削弱由于环境税收引起的部分污染行业产出缩减的不利影响。但是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骤然缩小, 不可避免地造成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 因此, 可以将环境税收改革与增值税转型组合实施, 从而弥补由于转型而减少的增值税收入, 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可率先在该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鼓励企业投资于环境治理及节能设备, 用于传统高耗能部门的技术改造。

第二, 环境税改革与所得税改革 (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具体措施已经实施, 由于企业所得税率较合并前有所降低, 可以通过环境税收入弥补企业所得税的改革成本, 同时企业所得税改革有利于公平内外资企业税负, 为环境税收改革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在个人所得税方面, 由于提高了居民生计扣除标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 因此, 个人所得税制应以简化个人纳税累进税率级次, 实现分类所得向综合所得课税制度过渡作为改革重点, 有利于减少低收入者承担税收的比例, 保护他们在环境税收改革中的经济利益。

第三, 环境税改革与社会保障税改革。目前,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缴费率为28%、失业保险为3%、医疗保险为8%, 三项合计达到39%, 国际比较研究和实践中难以足额征收的情况表明这一费率明显过高。与此同时, 保险覆盖范围较窄、缺乏强制性, 无法为社会保障资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机制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我国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和转型发展的现实条件下, 社会保障税改革与环境税改革同时进行, 可以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 加大征缴力度和覆盖范围,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缓解就业压力。与此同时, 环境税收入也可以通过直接补贴等返还方式, 将非环境收益转向社会保障方面。

第四, 在环境税收改革的同时, 增加税制改革中惠农政策规定, 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降低农民负担。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业问题, 促进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环境税对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广大农民可能带来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利影响。

四、结论

总之, 自财税体制改革以后, 我国确立了以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体的双重税制结构。在继续执行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政策的基础上, 针对石油行业依靠资源高价格而获得的高利润, 开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 同时开始研究和讨论调整资源税征收税率和使用办法, 以及开征燃油税、生态税等有助于将能源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税种。正是由于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能源行业调控和环境保护, 我们坚信只要结合现存问题不断改进, 我国一定会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节能减排税收体系。X

参考文献

[1].苏明, 傅志华.中国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汪巍.英、日、德、美等国节能减排机制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51) .

[3].马海涛, 仇晓洁.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研究——以循环角度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 2009, (1) .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增值税,资源税,实证模型

0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 能源供需矛盾的阴霾始终如影随形。在当前政策背景下, 为实现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 不少地区已使用了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 但2011以来, 电力缺口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能源供需矛盾仍未显著缓解。为最终实现2020年40%~45%的碳减排任务, 政策调整已刻不容缓。在各项经济政策中, 税收政策由于能通过课税改变资源品相对价格, 并对高耗能企业进行税收惩罚, 相比其他政策能更好更快的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1,2,3]。

1 我国税收节能减排效应的实证检验

1.1 模型设计

当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环境税收体系, 而只是通过相关税种或一些税种的特定税目对节能减排进行调节。其中最主要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三个。其中增值税涉及节能减排的税目有成品油, 机械、交通设备, 小汽车, 原煤, 原油, 发电和供电七个税目, 消费税有小汽车、汽油、柴油三个税目。因此, 把上述各个涉及节能减排税种的税收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作为自变量, 把税收政策的能源效应作为因变量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式中, Et为税收政策的能耗效应, 这里用全国单位GDP能耗来表示;v为增值税中成品油, 机械、交通设备, 小汽车, 原煤, 原油, 发电和供电七个税目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x为消费税中小汽车、汽油、柴油三个税目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z为资源税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εt为随即扰动项, c1、c2、c3、c4分别为系数。

方程两边取对数用以减少异方差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1.2 测算结果

模型中各参数的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历年《中国税收年鉴》计算得出

在表1数据的基础上, 用eviews5.1统计软件对我国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 得出结果如下:

式 (1) 描述了全国单位GDP能耗与税收政策作用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 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单位GDP能耗的变化与各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为0.91, 说明所采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而且通过查询t分布表, 自由度为13的t值是1.77, 说明所有的解释变量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 拒绝原假设, 所以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

1.3 模型政策含义分析

从式 (1) 中可以看出, 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增值税比重与全国单位GDP能耗负相关, 该比重每提高1%, 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1.07%。说明增值税在节能减排中的政策效果显著。但是涉及节能减排的消费税和资源税比重与全国单位GDP能耗却是正相关, 说明消费税和资源税并没有能够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下降起到推动作用。这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常理相背离,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则可以看到数据背后的合理性。

就消费税而言, 我国消费税的框架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 直到2006年4月1日才进行了相关税目的调整, 尽管改革突出了环保的政策意图, 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恐怕并不明显。一是增加的税目大多缓征或减征;二是由于大排量汽车价格需求弹性较低, 消费税的增加对其购买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三是消费税的价内税特征, 使消费者负担的税金具有隐蔽性, 从而削弱了消费税引导消费方向、调节消费结构和限制某些消费品消费的作用。就资源税而言, 我国1984年开征资源税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调整级差收入, 并没有充分体现政府保护能源和引导能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意图, 而且资源税过低的税率也无法通过供求关系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 难以真正有效的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此外, 资源税以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 这会造成企业对开采而无法销售或自用的资源不付任何税收代价, 间接鼓励了纳税人对资源的过度开采, 纵容了高耗低效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 没有起到对资源配置应有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2 高、中、低三种方案下税收模型的修正

2.1 三种方案的确定

为了能更好对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目标进行量化测算, 根据利用税收政策实现减排目标比例, 制定高、中、低三种方案。在高方案下, 通过税收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70%;在中方案下, 通过税收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60%;在低方案下, 通过税收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50%。

2.2 模型修正的原因

从上述基于税收和GDP能耗的历史数据求得的结果可知, 消费税和资源税两种本该对节能减排产生积极影响的税种, 当前对单位GDP能耗仍是负影响。在不对式 (1) 中模型修正的前提下, 要想达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0%~45%的目标, 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增值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在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的大背景下, 要提高该比重, 只能提高增值税的税率。而这和我国当前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明显违背。因此, 为了更好的体现税收政策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的作用, 首先需要对式 (1) 模型的结果进行修正, 而且修正重点是消费税和资源税的方程系数。

2.3 模型修正的结果和可行性分析

如前所述, 模型修正主要涉及到消费税和资源税两者的系数。在参考增值税系数为-1的基础上, 把消费税和资源税的系数确定为 (-2, -3) 、 (-2, -2) 两种组合。上述系数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下述两种考虑:一是在2020年末, 消费税和资源税的改革应基本完成, 作为两个专门针对节能减排的税种, 其税制的完善应使其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程度超过对货物普遍征收的增值税-1.07%的水平。而且资源税作为直接体现资源调节意图的税种, 其系数应至少和消费税持平或更高;二是参照2008年涉及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收入和资源税收入分别占税收总收入1.31%和0.52%的水平, 按照税制改革和税收发展趋势模拟测算, 上述两个比重应在1.5%~2.5%和1.5%~3%之间。因此, 通过选取了消费税的四种可能比例, 即2.5%、2.2%、2%和1.8%, 在上述 (-2, -3) 、 (-2, -2) 两种消费税和资源税的系数组合下, 按照税收实现高、中、低三种节能减排目标的约束, 分别算出了对应的资源税的比例。结果证明, 资源税比重都落在1.5%~3%区间内, 符合修正模型的假设, 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两种系数组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修正后税收模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测算

3.1 消费税系数为-2, 资源税系数-3时的测算

当消费税的系数为-2, 而资源税系数为-3时, 修正后的税收测算模型方程如下:

(1) 高方案下测算结果。在高方案下, 到2020年, 需要税收政策使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837 1。把Et=0.837 1代入式 (2) ,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取加权平均数10.44%, 则在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5%、2.2%、2%、1.8%时, 为了达到高方案下减排70%的目标, 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需要分别达到1.57%、1.71%、1.83%和1.96%。

(2) 中方案下测算结果。在中方案下, 到2020年, 需要税收政策使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892 1。把Et=0.892 1代入式 (2) ,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取加权平均数10.44%, 则在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5%、2.2%、2%、1.8%时, 为了达到中方案下减排60%的目标, 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需要分别达到1.54%、1.68%、1.79%和1.92%。

(3) 低方案下模型的测算结果。在低方案下, 到2020年, 需要税收政策使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947 1。把Et=0.947 1代入式 (2) ,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取加权平均数10.44%, 则在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5%、2.2%、2%、1.8%时, 为了达到中方案下减排60%的目标, 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需要分别达到1.51%、1.65%、1.75%和1.88%。

3.2 消费税和资源税系数都为-2时的测算

当消费税和资源税系数都为-2时, 修正后的税收测算模型方程如下:

(1) 高方案下测算结果。在高方案下, 到2020年, 仍需要税收政策使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837 1。把Et=0.837 1代入式 (3) ,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取加权平均数10.44%, 则在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5%、2.2%、2%、1.8%时, 为了达到高方案下减排70%的目标, 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需要分别达到1.97%、2.24%、2.46%和2.74%。

(2) 中方案下测算结果。在中方案下, 到2020年, 仍需要税收政策使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892 1。把Et=0.892 1代入式 (3) ,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取加权平均数10.44%, 则在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5%、2.2%、2%、1.8%时, 为了达到中方案下减排60%的目标, 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需要分别达到1.91%、2.17%、2.39%和2.66%。

(3) 低方案下模型的测算结果。在低方案下, 到2020年, 需要税收政策使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947 1。把Et=0.947 1代入式 (3) ,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取加权平均数10.44%, 则在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5%、2.2%、2%、1.8%时, 为了达到中方案下减排60%的目标, 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需要分别达到1.86%、2.11%、2.32%和2.58%。

3.3 测算结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系数组合的测算可知, 消费税和资源税前的系数对节能减排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系数越大, 则达到同样减排目标所需要的两个税种的比例越低, 反之则越高。此外, 在系数组合确定的前提下, 消费税和资源税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性, 如果消费税的比例低, 则达到同样减排目标需要资源税的比例就高, 反之就低。

4 税收政策改革建议

通过上述对税收政策的定量分析不难看出, 在增值税保持平稳增长的前提下, 在不同的消费税和资源税的方程系数下, 为了达到中方案下税收60%的节能减排目标, 消费税和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根据方程系数的不同要达到2%左右和1.8%~2.5%之间。而当前消费税和资源税的比重仅为1.3%和0.5%左右。因此, 为了提高两者比重, 达到这个税收节能减排目标, 需要相应的对当前的消费税和资源税进行相应改革[4,5]。

4.1 消费税改革

一是改变计税方式。消费税按照计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价外税和价内税两种。价外税是消费负担公开、透明的课税方式, 很多国家都采用此种形式。比如在美国, 价签上标明10美元的商品, 交款时就得付10.85美元, 这多交的0.85美元就是政府规定的销售税 (即消费税) 。日本的税法也规定, 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的商品必须标出商品不含税的价格。价内税则是一种隐蔽的形式, 是将消费税全部累加在货物的价格之内, 但却并不标明其所含税款, 其优点是简便征收, 但是消费者是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被动纳税。因此, 如果我国消费税实现价税分离, 不仅可以使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清楚地知道商品的应税价格和自己的消费税负担, 从而使其对商品的消费更好地进行选择, 有利于国家消费调节政策的贯彻执行, 而且将提高税收本身的透明度, 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二是拓宽消费税征税范围。消费税按照课征范围的宽窄分为有限型消费税, 中间型消费税和延伸型消费税。现在欧洲国家大多数实行中间型消费税, 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 世界各国对于消费税的课征范围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以增强本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调控力度, 适应现代经济集约环保的发展模式。相比之下, 我国的消费税仍属于有限型消费税, 征收范围偏窄, 尤其是许多会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物品和消费行为没有纳入征税范围, 使消费税不足以限制资源破坏,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消费税当前促进节能减排不利的主要原因。因此, 当前可以考虑将一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如在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税的基础上, 把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以及电池、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等也纳入到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中来, 进一步强调消费税能源节约和促进环境保护的功能。

三是实行同类产品的差别税率。消费税本身最主要的特点在于通过对课税物品的选择以及不同物品的税率高低和同类物品的税率档次的差别设计, 以体现政府的不同经济政策调节意图。而我国现行消费税对资源的耗费及其对环境污染程度不同的产品和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的税率无差别或差别不大, 除汽车和烟酒外, 多数物品都只是设置了单一税率。可以考虑对同类产品按照环境污染的大小来确定税率高低, 对环境危害大的实行高税率, 危害小的实行低税率, 凸显政府的调控意图。

通过上述三项措施, 尤其是通过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提高部分产品税率, 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将会有效提高, 达到定量测算所要求的2%左右的水平, 也将满足税收节能减排目标的要求。

4.2 资源税改革

一是扩大征税范围。现行资源税制度覆盖的征税范围较小, 基本上仅具有矿藏资源占用税的性质, 不能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为了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开采与利用, 全面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应考虑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可考虑把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湖泊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税收范围, 和国际接轨。当然, 考虑到目前征收管理水平的不足,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扩大征税范围。

二是改革资源税计税方式。随着资源税自2010年6月1号在新疆的试点,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 资源税计税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将向全国推开。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税逐步改为从价征收, 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 有助于通过税收调节资源利用。如果把资源税从价税率确定为5%, 经过初步测算, 仅煤炭一项, 资源税额将比按照从量计征时增加五倍以上。因此, 综合考虑资源征税范围扩大和计税方式调整两方面的影响, 完成能使得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从当前0.5%的水平提高到1.8%~2.5%之间, 满足税收节能减排的目标。

5 结语

从上述对税收政策的实证分析中不难看出, 如果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进一步提高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在总税收收入中的比重, 则税收的节能减排效应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此外, 如果考虑到“十二五”期间极有可能出台的碳税, 环境税等专门性税种对节能减排有极大的积极影响, 税收政策在实现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过程中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张磊, 蒋义.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8)

[2]陈洪宛, 张磊.我国当前实行碳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行性思考[J].财经论丛, 2009 (1)

[3]匡小平, 罗晓华.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经济, 2008 (3)

[4]刘虎, 朱志刚.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 2007 (11)

[5]周明宇.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思考[J].中国财政, 2010 (7)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9

1 保定市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1 节能减排实施现状

2008年12月, 市政府正式出台了《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 (试行) 》, 这是全球第一个以政府名义出台的城市整体低碳规划, 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的“蓝天工程”使人们终于能经常看到久违的蓝天。2009年5月保定被列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近年来, 保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已形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 相关企业近200家, 连续两年经济增长超过40%, 具有显著的区域竞争优势。如, 英利公司已成为光伏产业领域的龙头, 也是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保定正全力打造以“中国电谷”命名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集群,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型、国际化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军城市。

1.2 节能减排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1) 产业结构与企业规模问题。

现阶段, 高耗能现象与我国产业结构的状况有密切关系。保定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是造成污染严重、能耗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县域经济中, 部分县 (市) 造纸、印染、制革、有色金属熔炼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 仍占较大比例。在这些行业中, 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更突出, 导致了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不高, 排污总量较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节能减排的首要途径。

(2) 节能技改资金缺口问题。

节能技改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难点。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节能工程、淘汰落后产能等。河北省节能减排资金倾向于“双三十” (30个重点县和30家重点企业) , 同时“双三十”的新、扩、改与节能减排有关的项目按省级重点项目对待, 在项目审批、征用土地等方面得到支持。但是, 具体到保定市的污染企业, 财政支持资金有限。特别是2008年以来, 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 经济增长面临严峻形势, 部分企业效益受到很大冲击, 节能技改资金不足, 制约着企业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和节能技改工程建设。

(3) 主观认识上的问题。

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尚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单位依然没有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存在片面追求GDP增长, 忽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有的企业明关暗不关, 存在偷开、偷排的现象。

(4) 全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

节能减排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 而不仅仅是某些污染严重行业、污染大户的问题。但从目前保定市节能减排的实际看, 此项工作还停留在重点县、重点企业的减排上, 广大市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如果公众参与意识不高, 监督不到位, 很可能减排的效果将流于形式。这也是一些企业偷开、偷排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

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实行强制性政策还是诱导性政策, 立足点都放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上。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水平较高, 因此, 利用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效果比较明显。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竞争, 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激励机制发生作用。在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具体运作中, 不同国情的国家又有各自特点。日本继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提出的“省能源化”取得了显著成效。1979年日本颁布《合理使用能源法》, 从能源供给者、消费者等各个主体入手, 规定了详细的节能措施, 对能源管理制度、科技投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教育公众达到全民参与。

3 探求保定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长效机制

3.1 产业政策

绝大部分经济活动中, 市场机制可以调动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 但对于环境问题,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政府制定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产业政策就成为必然。保定市要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必须淘汰落后行业及落后工艺和设备, 走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逐步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同时应大力发展节能型产业体系。

3.2 融资政策

2008年10月, 银行业“绿色信贷”第一招牌的兴业银行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 至2009年5月底, 兴业银行已累计在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开办69个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 融资金额累计达21.53亿元。作为新能源产业基地, 保定市应出台鼓励企业运用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 实现金融促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价格政策

现行价格机制主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 没有将环境资源等外部成本内部化, 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特别是能源价格。保定市政府应大力推进差别电价、脱硫电价等新型电价政策, 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差别电价标准, 扩大实施范围, 以促进节能减排价格体系的形成和规范。

3.4 税收政策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扶持、鼓励政策, 二是采取限制性政策。2007年7月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 其实质是对“两高一资”产品生产的限制。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值得关注的是, 中国环境税的缺位导致了国际上生产污染性产品的资本大量流入, 既逃避本国的税负, 又转移污染, 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恶化。因此, 必须建立独立税种的环境税, 从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生态保护税到碳税等税目, 采用差别税率, 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

3.5 贸易政策

目前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两种倾向, 一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凭借发达国家自身优势而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二是利用我国环境税缺位且环境标准相对宽松的条件, 向我国转移有害环境与健康的产业。针对这两种倾向以及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应该制定切合我国当前实际的绿色贸易政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绿色产业, 带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 制定鼓励企业在绿色产品以及新能源、新资源领域冲击国际市场的贸易政策, 另一方面, 因相对宽松的环境标准而导致的高污染产品大量存在的问题, 除了严格法规标准的制定以及取消出口退税外, 应该禁止其加工贸易的建立以防止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程度的提高。

3.6 科技政策

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污染行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替代能源,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与驻保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 加快企业技术体系的建立。

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不容置疑, 但在打造“低碳经济”过程中, 市场机制应贯穿节能减排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把强化政府政策体系的建立作为关键支撑, 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基本手段, 借助市场自身的力量形成合力, 从而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摘要:为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 保定市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在节能减排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结合保定打造“中国电谷”的实际,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 提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相互配合的政策体系, 以促进保定“低碳经济”的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的长效性。

关键词:节能减排,市场机制,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2]周冯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夏光.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1) .

[4]曾凡银.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研究[J].理论前沿, 2008, (7) .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行政以及法律手段, 其中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近年来, 中国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中分别规定了30多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 起到了一定效果。然而, 同国外先进国家针对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建立专门的税收体系相比, 中国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仍显得比较零星、分散, 税收优惠方式单一, 没有形成配套的税收优惠体系, 税收的杠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1]。

因此, 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及时了解并把握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实施效果, 尤其是对高耗能企业影响程度。根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的披露, 中国高耗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六大行业, 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中, 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仍然是能源消费的主体, 其能源消耗的高低对全国能源消费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论文以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将其界定为高耗能企业, 通过实证分析, 检验相关税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 探究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以期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

1理论假设

合理适当的税收政策能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理论界认同, 并已被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验证。我国独立的环境税收体系尚未建立, 现行税收政策只是通过相关税种或一些税种的特定税目对节能减排进行调节, 关联度较高且最具代表性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2]。由于企业所得税难以用确切的指标来衡量涉及节能减排税收收入, 论文选取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3个税种分析税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 并提出以下3个假设:

假设1: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呈负相关关系, 且增值税税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作为中国税制的主体税种, 增值税中相关税目覆盖范围较广, 节能减排增值税也是节能环保税收收入的主体结构, 占据着绝对比重, 能够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种货物以及资源产生普遍的影响, 进而对企业税负、纳税现金流以及利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可能会加强高耗能企业合理利用能源、注重环保的意识和行为,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3]。

假设2: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呈正相关关系, 消费税税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消费税中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有小汽车、汽油和柴油等特定税目, 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恐怕并不明显, 难以抑制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而且目前中国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比重较低, 可能导致其节能减排功能失效。

假设3:资源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呈正相关关系, 资源税税收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日益上涨的资源需求和价格严重加剧了人们对资源的无序和过度开采。而与国际上众多国家相比, 我国资源税税率偏低, 能源使用承担的税负较轻, 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节能减排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且极可能出现逆向调节的现象。

2研究设计

2.1变量选择

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的变量选择可以分成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3部分来分析设计。

2.1.1被解释变量

由于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 因此论文以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的发展程度, 分别检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对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反映税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的影响, 我们利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对变量数据进行变换。能耗指标是指把高耗能企业所有能源消费按标准煤折算, 并以199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基准计算的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中国高排放行业的减排目标是以二氧化硫来描述的, 排放指标仍以199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基准, 用每万元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表示。

2.1.2解释变量

目前中国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税目繁杂, 零星分布在相关税种中, 且大多都依附在主体税种中,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难易程度, 论文以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资源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税收政策的完善程度。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是指增值税中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原煤、原油、成品油、机械和交通设备、小汽车、发电和供电等特定税目所产生的增值税收入。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是指消费税中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小汽车、汽油、柴油等特定税目所产生的消费税收入。节能减排资源税收入是指对资源税的所有税目课征的税收收入总和[4]。

2.1.3控制变量

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很多, 要控制除税收政策外其他因素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以能较准确地测量税收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效应。鉴于中国目前节能减排政策现状, 应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出发, 收入政策上选取“准碳税”, 支出政策上选取“财政环保支出”。因此, 论文以财政环保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另外, 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支出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政策作用效果, 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也作为支出政策, 引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产值比重作为控制变量。

2.2模型构建

为了减少各个变量数据异方差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在方程两边取对数, 对6个变量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并引入随机误差项。检验各税种对能耗指标或排放指标的影响, 论文建立如下多元对数回归模型, 通过回归分析各变量的系数的符号和估计值的显著性来考察税收政策在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实施效果[5]。

2.3数据说明

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论文选择1996~2012年的相关样本数据。其中, ENE和EMS是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六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除以其工业总产值计算出来的, VAT、CT和RT来自于历年《中国税务年鉴》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的税收统计资料计算而来, FSE和IGI来自于历年《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公报》。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如下:

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是变量的稳定性, 由于DF检验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保证方程中的残差项是白噪音, 为了保证模型的有效性, 论文采用ADF检验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也就是Dickey和Fuller扩充的DF检验法。在变量非平稳的情况下, 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差分法, 其中, ΔLn (ENR) 、ΔLn (EMS) 、ΔLn (VAT) 、ΔLn (CT) 、ΔLn (RT) 、ΔLn (FSE) 、ΔLn (IGI) 分别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6]。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见表3。

注: (c, t, k) 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Δ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

从表3所示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1996~2012年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但采用差分法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均平稳, 所有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I (1) , 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也就是长期的均衡关系, 因此, 对于这些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时间序列, 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其做协整检验。

3.2协整检验

由前面的单位根检验分析可知, 1996~2012年时间序列, Ln (ENR) 、Ln (EMS) 、Ln (VAT) 、Ln (CT) 、Ln (RT) 、Ln (FSE) 、Ln (IGI)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可以对满足相同单整阶数的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因此, 论文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对这些变量进行回归, 得出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 并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判断残差序列的平稳性, 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满足协整关系, 也就是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7]。

能耗指标回归方程估计的结果如下, 残差序列及其单位根检验分别见表4和表5。

注: (c, t, k) 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排放指标回归方程估计的结果如下, 残差序列及其单位根检验分别见表6和表7。

注: (c, t, k) 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从表5和表7可以看出, 无论是采用能耗指标还是减排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 残差序列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即可以确定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ε是平稳的, 说明Ln (ENR) 或Ln (EMS) 与Ln (VAT) 、Ln (CT) 、Ln (RT) 、Ln (FSE) 、Ln (IGI)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表示1996~2012年期间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值排放与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比重、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比重、资源税收入比重、财政环保支出比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比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3.3结果分析

通过单根和协整检验后, 论文采用普通最小两乘法 (OLS) 分别对能耗模型和节能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8和表9。

从表8和表9所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 当被解释变量为能耗指标 (ENR) 时, 样本调整后系数R2=0.9423, 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各解释变量对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变化的解释力度高达94.23%, 并且模型的整体性检验F=53.2166, P=0.0000在1%水平上是高度显著的, 说明解释效果较好, 论文建立的模型是高度成立的。VAT的系数是-1.5202, P值为0.0545, 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说明在控制了环境支出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政策作用效果后, 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我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显著负相关, 该比重每提高1%, 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52%, 增值税税收政策中针对原煤、原油、成品油、机械和交通设备、小汽车、发电和供电等项目课税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这与我们的原假设一致。CT和RT的系数分别是1.5622和0.3871, 说明节能减排消费税和资源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我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正相关, 消费税税收政策中针对小汽车、汽油和柴油等项目课税以及资源税并没有能够对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的下降起到推动作用, 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2) 当被解释变量为减排指标 (EMS) 时, 调整R2=0.9601, F=77.9408, P=0.0000, 回归结果与能耗指标 (ENR) 的回归结果基本相同, VAT的系数是-1.9087, P值为0.0590, 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排放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CT和RT的系数分别是1.7554和0.3171, 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排放正相关。

以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采用能耗指标还是减排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 VAT的系数都显著为负, CT和RT的系数都为正, 与原假设相符, 最后都得出涉及节能减排的增值税比重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显著负相关, 但是涉及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比重和资源税比重与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却是正相关。从表面上来看, 这些数据分析好像有背于常理, 但是深入的理论分析则可以解释数据背后的合理性。

就增值税而言, 不仅是我国税制的主体税种, 而且也是节能环保税收收入的主体结构, 具有筹集税收收入和环保收入的绝对优势。增值税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主要与其普遍征收和价外税特点密切相关。 (1) 增值税中相关税目覆盖范围较广, 使得其能够对能源以及各种高耗能产品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 从而充分发挥增值税对节能减排的调节作用。 (2) 增值税实行价外税制度, 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有助于单位和个人识别, 从而有利于调整生产消费结构。当然, 我国增值税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改革完善空间, 涉及节能减排的增值税税率大致在13%这档。例如对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和居民用煤炭制品等能源产品以及化肥、农药等高污染产品给予13%的低税率政策, 低于一般税率17%, 不利于减少企业和个人对该类产品的消费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树立, 与节能减排税制改革总体趋势不相符。

就消费税而言, 尽管对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税目和税率进行了调整, 突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明显, 难以抑制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消费税未能发挥应有的节能减排作用, 究其原因, 主要与消费税的税目少、税率低和价内税特点有关。 (1) 消费税只是选择少数消费品征收, 覆盖范围太小, 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税目仅包括成品油、小汽车、摩托车等少数几种, 碳排放系数最大的煤炭这一能源消费主体未纳入征收范围, 造成了大量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消费方式存在, 大大折扣了消费税的节能减排作用。另外, 大量消耗木材的原浆纸、木制高档家具, 环境污染较大的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化肥、农药、电池等高能耗产品也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导致其无法有效降低消费者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 抑制消费结构高碳作用有限, 对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2) 尽管我国数次调整汽油、柴油的定额税率, 与调整之前相比, 含铅汽油、无铅汽油和柴油的定额税率有了很大的上升, 分别达到1.40元/升、1.00元/升, 0.80元/升,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节能减排消费税税率仍然偏低, 对其购买行为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较小, 并不能有效抑制燃油和高能耗产品过度消费。 (3) 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制度, 消费者负担的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消费税税金具有隐蔽性, 不利于单位和个人识别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从而削弱了消费税对消费方向、消费结构以及高能耗产品的引导、调节和限制作用[8]。

就资源税而言, 最初开征目的并非针对节能减排, 而只是为了调节级差收益, 并没有充分体现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的政策意图。另外, 资源税作为地方税, 各地税率标准不统一, 政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意减免,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税应有的节能环保作用, 进一步削减资源税的节能减排功能。资源税节能减排功能失效, 究其原因, 主要与资源税的范围窄、税率低和计税依据不科学有关。 (1) 目前只对矿产品和盐类征资源税, 难以引导和调节节能减排行为, 而且对二氧化硫具有吸收作用的草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尚未纳入征税范围, 致使碳储备资源遭到疯狂的开采, 破坏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降低了税收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调控资源。 (2) 长久以来中国资源税采用单一的从量定额征收模式, 资源税不能与能源价格挂钩, 尽管2011年11月1日开始对原油和天然气全面实行从价计征方式, 但消耗最多污染最严重的煤炭仍按照从量定额方式征收, 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另外, 与国际上众多国家相比, 中国资源税税率偏低, 能源使用承担的税负较轻, 难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3) 现行资源税是以自用量和销售量为课税数量, 而不是开采量或储备量, 间接鼓励了纳税人无序和过渡开采能源, 不利于资源回采率的提高, 加剧了资源浪费和高碳排放行为, 影响资源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深度和实施效果, 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推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实证检验相关税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基础上, 通过对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3个税种的分析, 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节能减排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显著负相关, 节能减排增值税税收政策能够有效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增值税税率大致实施13%低税率, 节能减排增值税政策仍有很大的改革完善空间。

(2) 节能减排消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正相关, 节能减排消费税税收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3) 节能减排资源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 (或单位产值排放) 正相关, 节能减排消费税税收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4.2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未能有效地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 甚至在相关税种出现逆向调节的情况, 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有待于优化, 政府急需综合系统地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 以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

4.2.1提高增值税能源产品税率, 增强节能减排促进功能

现行的增值税对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和居民用煤炭制品等能源产品以及化肥、农药等高污染产品实施13%的低税率, 不利于减少企业和个人对该类产品的消费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树立, 与节能减排税制改革总体趋势不相符, 未来可以考虑将涉及节能减排的增值税税率统一调整为17%的基本税率。

4.2.2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提高消费税征收税率, 适时改革其价内税制度

(1) 将尚未纳入消费税的对节能减排不利的行为及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例如, 燃烧造成大量碳排放的煤炭, 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 大量耗用木材的高档木制家具, 不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 对农业发展造成污染的化肥、农药等。 (2) 提高汽油、柴油的定额税率, 以有效抑制燃油和高能耗产品过度消费。 (3) 在适当的时机实行消费税价外税制度, 突显出消费者负担的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消费税税金, 便于单位和个人识别节能减排的政策意图, 从心理上直接加强消费税对消费方向、消费结构以及高能耗产品的引导、调节和限制作用。

4.2.3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提高资源税征收税率, 调整资源税计税依据

在资源税的改革过程中, (1) 扩大征收范围, 将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急需保护的森林、沼泽、草场、海洋等纳入征税范围, 以解决日益突出的森林、草场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问题。 (2) 逐步提高税率, 对碳排放资源课以重税, 实行累进税率课征制, 并适当拉大税率之间的差距, 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费成本, 促使高消耗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3) 调整计税依据, 以实际开采生产数量或划分给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作为计税依据, 这样可以使开采后未出售或未自用而积压的资源也成为应税资源, 强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促使企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提高资源回采率, 防止资源的乱采滥用。

参考文献

[1] .刘方.节能降耗税收政策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18) :259~261

[2] .张磊.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 (1) :157~160

[3] .张兆国, 靳小翠, 李庚秦.低碳经济与制度环境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 (3) :109~119

[4] .张彩庆, 董园园.节能减排与税收政策的灰色关联分析[J].华东电力, 2010, 38 (8) :1123~1125

[5] .朱云欢.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 :73~78

[6] .朱迎春.中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 2012, 330 (5) :26~33

[7] .盛丽颖, 杨志安.中国碳减排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 2012, 200 (3) :157~159

[8] .郭存芝, 孙康.税收优惠的节能减排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 2013, 35 (2) :261~267

中国核电站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篇11

目前核电的发展正在复兴, 各国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增长, 核电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 由于能源的短缺紧张, 正在提倡的政策和做法是节能减排[1,2,3,4,5], 但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火电而言[6,7,8,9,10,11]。一般认为, 核电的发展, 正是为实现该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展和使用核电本身就是节能减排, 所以, 核电站的节能减排问题就在某种程度被忽略了, 甚至有人干脆不承认有此问题。然而, 铀资源也是有限的, 且其本身的“三废”同样需要考虑。所以, 在核电大发展伊始就应研究其节能减排问题, 未雨绸缪, 从而使核电健康发展, 真正造福于人类。

1 核电节能减排的意义

1.1 节约资源, 推动核电平稳发展

核电要发展, 燃料是根本。在中国这个非富铀的国家里, 如果没有良好的燃料铀的贮备, 核电大发展就是一场没有结果的“闹剧”。我国在核电决策变“适度发展”为“积极发展”之时, 就清醒地认知到这一问题。目前核电比例还要提高, 内陆核电正在积极开展启动工作。因此, 目前如果开展对铀资源的节约, 这样对核电的长久平稳发展就十分有利。从发展过程中去思考, 从伊始就采取行动, 这才是核电平稳发展的长久之计。

1.2 减少污染, 推动核电健康发展

核电现在迎来了大发展的时刻, 很多地方都在不遗余力地在宣传其是“清洁”能源。但特别要注意“清洁”是相对的, 相比火电, 虽然平时核电站没有从烟囱里排出CO2、SO2和可吸入颗粒物, 但是, 其经过处理的达标废气和废液依旧要排放, 还有高放射性乏燃料和固体废物要处理。在发生核电严重事故时, 不仅有CO2和可吸入颗粒物, 而且还有各类“三废”, 最大的问题是其带有放射性[12,13]。表1所示为火电厂和核电厂三废的比较。

显然, 要实现核电的真正清洁, 就必须注意核电“三废”的处理, 同时, 相比火电还有一个长期放射性乏燃料的处理。冷静看待核电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 才能使核电健康发展。

1.3 节约能量, 推动核电高效发展

核电的发展是由于能源的需求在增长, 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 要注意节能。合理的设计、建造、运行乃至维修各个环节, 都可以注意节能, 提高效率, 这样的核电才是高效且安全的能量之源。

1.4 节约资金, 推动核电快速发展

核电站的建立是一项费用大、周期长的工程。所以, 一定要坚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要厉行节约, 尽可能把成本降下来, 以建设更多的核电站。目前, 国家大力推荐核电国产化和自主化, 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只有掌握了自主国产技术, 才能不受制于人, 降低成本, 才能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建设核电站。

2 核电节能减排的原则

在核电节能减排的工作中, 可通过“引进、利用、改造、创新和安全”的“十字”原则, 安全地实现核电节能减排的目标。

2.1 引入利用火电节能减排技术

目前, 火电节能减排技术相对成熟, 在节电、节水、降耗、热力系统节能等许多方面, 有很多较高水平的技术[10]。而且核电站的常规岛和BOP与火电等常规电力有很多类似之处。因此, 引入采用火电节能减排技术, 可以更快、更多地在核电节能减排中实现应用, 取得显著效果。

2.2 引进改造国外核电节能减排技术

考虑到目前中国核电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国外先进技术, 所以, 在引进核电先进技术时应该注意其节能减排方面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 再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消化和改造, 使中国核电节能减排方面排在世界前列, 达成中国核电是先进清洁能源的共识。如我国《GB6249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对气载放射性流出物有年排放量控制值, 但对气载放射性流出物仅要求净化处理后经烟囱排放, 并无具体的排放浓度要求, 而美国联邦法规10 CFR 20有相应的要求。

2.3 创造中国核电节能新技术

在中国发展核电也不短的历史实践基础上, 必能实现中国核电节能新技术的发展。这里所说的节能新技术不仅仅是包括核岛和常规岛在内的各个系统具体的节能减排技术, 更主要的还有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发展, 无论是现在的第三代AP1000, 还是第四代的高温气冷堆和超临界水堆, 甚至未来聚变堆, 先进反应堆整体技术的发展既是安全的也是节能减排的。中国核电节能新技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这也是对核电技术推进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2.4 安全实现核电节能减排技术

能源的产出不能以不安全为代价。煤矿事故给中国的教训太多也太沉痛。核电是低风险和高危险的行业, 因此, 一定要注意核电安全。安全是核电建立和发展的保障, 核电节能减排技术必须依据安全的原则才能得到真正发展。核电节能减排技术也必须能够促进核电安全。核电的节能减排坚持的仍然是安全第一的原则。

3 核电节能减排的途径

核电节能减排途径应该贯彻于核电站建设始终, 应该纳入核电站建设预算、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和最终安全报告之中, 将其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此, 即使贯彻核电的安全第一的原则, 同时, 核电节能减排也是实现核电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核电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如下。

(1) 费用投入与节约。

节能减排资金的投入, 实际是总体费用的节约[8,11]。所以, 要从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经费中精打细算。可以从审查和检验中狠抓这一问题。中国大部分地区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且污染的治理举步维艰。从长远观点看, 这条路实际上是巨大的资金浪费。目前, 又到了核电大发展的起点, 不仅沿海, 而且内陆都要建设核电, 所以, 积极进行节能减排资金的投入是十分重要的职责。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就很重视节能减排项目在科研经费 (如燃料优化管理、放射性废物减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方面予以倾斜, 取得很大成效。

(2) 燃料节约。

加强燃料循环研究,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积极采用先进核燃料管理软件和技术。要提高反应堆效率, 需改进用作燃料的浓缩铀, 提高其燃耗率。例如新型的反应堆一般使用两种设计:一种是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AP1000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另一种是法国阿海珐公司的EPR压水堆技术, 新技术的燃耗率将达到60GWd/tU或更高。在这种燃耗下, 与目前燃耗最好的燃料棒相比, 其燃料将多使用1年。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在发生严重事故时, 此类高效核燃料的稳定性比现有的核燃料差, 会引起放射性物质泄漏和进入环境, 由此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辐射危害。由此看到, 必须注意在安全的前提下促使燃料节约。大亚湾核电站每台机组通过实施18个月换料模式改造, 可以平均三年减少一次换料大修, 大修成本降低25%;每年发电量增加3~5亿kWh, 平均月上网电量增加了27%, 节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3) 节电。

核电站自身的耗电越少, 上网电量就可以越多, 这是通过节能增加经济效益的一条可行途径。核电站自身用电领域很多, 而且为了保障安全, 电源的采用都遵循多重性原则。因此, 可以从管理和技术改造入手, 优化设备运行方式, 减少设备不必要的空耗和电能浪费。如中广核就强调员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人走关灯、关空调、关电视机, 热水器用完即关等生活细节, 由此有效地避免生活用电的浪费, 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其全体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 良好的节能减排文化已经融入中广核的安全文化。

(4) 节水。

核电站的厂内生产用水很多是除盐除氧水, 需经过许多设备和多道处理工序, 生产用水成本较高。水在压水堆设计基准事故和严重事故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且目前压水堆的最终热阱是大海, AP1000采用较多的非能动系统可以不依靠电源带动, 但却不能没有水源。水源是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将来中国要建设许多内陆核电站, 显然, 用水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中国是水资源匮乏国家, 因此, 必须加强管理维护和技术挖潜, 进行工艺革新, 合理使用水源, 避免其跑、冒、滴、漏, 以减少不必要的用水消耗, 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5) 系统设备节能。

核电站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采取人机结合的间接在线控制方案来控制核电站的整体运行, 其系统设备节能有巨大的潜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从原理和运行中开展合理的革新设计, 从安装、操作、维护和管理等多角度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如突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技术措施和控制指标体系。重点企业建立健全从公司到部门、处、科 (室) 、班组多层级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的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 要积极采用无源头设备, 并对有源设备从节电、节水和降耗的角度出发推动节能发展。如AP1000较多地采用了非能动系统, 既减少了原来有源系统设备较多的支持系统, 同时不需要电源等动力头。此外, 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设计布置简化, 设备数量减少促使运行更加可靠, 同时也是节能的重要途径, 可提高经济性。

(6) 三废处理与节能减排。

核电站的三废处理系统由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处理系统组成。固体废物大部分排出后暂存在厂内废物库中, 在一定时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 不能直接进入环境;而少量的液态和气体放射性物质则需要经过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并衰变一段时间, 监测合格后排入环境, 使进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也是可控的。因此, 相应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也耗费一定电力和动力。核电站的废物处理系统与核电站是否先进没有直接的关系, 完全可以自主选用三废系统, 由此, 就为核电的废物处理技术革新和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接口。就AP1000而言, 西屋公司在文件中推荐选用移动处理系统对 AP1000进行固体废物处理, 以便于日后更新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拥有完善的放射性气体、液体、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并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监测体系。2006年, 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4台机组放射性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公司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查和认证工作。

4 结语

节能减排是中国的国策, 不仅仅针对传统火电行业, 也同样针对核电。核电站只有通过节能减排才能真正成为清洁的能源, 也只有通过节能减排才能不断提高效益。核电只有通过不断采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才能变得可靠安全, 核电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介绍核电发展现状及其节能减排意义, 提出核电节能减排应坚持“引进、利用、改造、创新和安全”的“十字”原则, 通过费用投入与节约、燃料节约、节电、节水、系统设备节能、三废处理等途径来实现。明确核电节能减排的意义和必要性, 把握核电节能减排的原则, 按照核电节能的正确途径实施, 才能安全、合理地发展核能事业。

上一篇:税务文化建设思考下一篇:动物的公共卫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