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环境自动化

2024-07-03

应用环境自动化(精选12篇)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1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并且经济环境也日渐成熟, 这种状况必然从供需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推动。对于社会环境中的各类组织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深度, 以及其成熟状况, 直接关系到组织自身的工作效率, 甚至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如何在各种类型的组织环境中更好地推动办公自动化的深入应用, 并且使其符合当前信息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成为该领域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办公自动化的相关概念与发展

办公自动化 (OA, Office Automation) , 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这一理念并不存在十分明确的概念界定, 通常将传统办公环境中可能出现和存在的多种信息化以及自动化手段都归入该体系环境之中, 从而形成多种自动化技术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 共同实现对于办公过程的更好支持。

纵观当前办公自动化体系的应用与成熟, 可以发现其自身的发展与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保持了极强的一致性特征。而想要切实把握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 必须首先从其发展历程角度, 有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就发展而言,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在我国表现为相对连贯的过程, 但是仍然可以依据其主要的特征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于以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主的个人办公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以Office以及相关办公软件的应用作为突出特征。该阶段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现了计算机应用的引入, 并且借此形成了对于传统办公方式的替代, 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以客户机 (C) /服务器网 (S) 体系结构应用的阶段。该阶段环境下, 业务流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一种能为紧密的形式保持联系, 客户端能够与服务器直接相连, 并且部门级的数据处理自动化、公文处理自动化也都得以实现。在这个阶段中, 组织内部的局域网开始日趋成熟, 并且办公自动化系统呈现出极强的面向对象特征, 比较基础的软件开始退居到基础支持的地位, 面向组织流程的客户端软件开始涌现。但是随之而言的该阶段的核心问题在于, 相应的客户端软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脆弱特征。并且这个阶段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会因为网络的出现, 面临更多的病毒等安全问题, 因此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层面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都成为了这一阶段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瓶颈。到第三个阶段, 即以浏览器 (B, Browser) /服务器 (S, Server) 的结构作为突出特征的应用阶段, 本身是以网络的成熟与深入发展作为突出特征予以呈现在应用端。网络以及安全等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 从技术层面上改善了第二个发展阶段的安全以及维护等问题, 并且进一步加强了网络的应用和总体效用, 使得整个用户界面都通过浏览器实现相关功能。这汇总形式支持用户以一种更为弹性的方式融入到整个自动化体系中, 并且支持灵位灵活的接入方式。由于客户端仅存在一小部分事务逻辑, 甚至于不安放专门的功能软件, 因此整个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并且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在第三阶段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当前的移动端办公自动化系统成为该领域中的又一个发展新特征。从技术支持角度看, 一方面网络传输能力逐步提升, 无线网络覆盖成为当前组织环境内部网络的新形态;另一个方面, 组织管理方式本身的发展, 必然会出现对应的组织形态, 弹性组织和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组织工作环境中的重要特征。这样的两个方面重点, 都从客观上推动着移动设备接入方式在办公自动化领域中的深入应用, 并且进一步帮助形成办公自动化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

2 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部署

移动办公自动化, 是跟随当前组织环境办公需求, 以及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共同成长起来的综合性办公支持技术体系。因此想要切实把握移动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脉搏, 还应当深入分析其需求发展特征, 唯有如此才能做出准确可靠的分析。

从当前移动办公自动化的需求角度看, 网络和移动成为当前办公环境中的重要需求特征。这种特征本身来源于人们在办公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 并且在此基础上综合技术发展进行具体展现。就人们在办公环境中的需求而言, 为了能够实现基于整个组织的高速运行, 一方面需要兼顾到不同工作个体和岗位的需求, 另一个方面则应当重点关注组织内部多个个体之间的沟通, 这二者是在当前办公领域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个体需求的满足而言, 不仅仅需要能够提供更为完善的个性化办公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人从固定工位上解放出来, 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以工作的需要作为主导而展开工作, 而不会因为办公自动化系统而受到任何限制。唯有如此, 办公自动化系统才能够成为整个工作环境中的有力支持而非约束力量, 这样也从一个侧面上决定了移动端的接入成为应用的必然体现。而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看, 无线网络相关技术的成熟, 为移动接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移动办公自动化的技术部署角度看, 由于增加了移动端接入, 并且办公自动化系统本身基于职能的考虑也在进一步成熟, 因此从技术和功能的角度看, 在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接入弹性三个方面呈现出与既往系统不同的特征。

实用性方面, 当前既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能够支持更为宽泛的应用职能, 在当前应用环境之下, 除了相对常规的发文、收文、信息管理、档案管理、数据资料、内部邮件等应用以外, 还必须在面向工作个体的基础上实现弹性的个性化定制。这种实用性在当前环境中, 需要同时实现对于工作本身的支持和工作人员的支持, 并且同时实现固定端的接入和移动端的接入。并且这种实用性要求OA系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保持弹性, 即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随着实际环境中的办公行为需求而对自身进行有效和及时的调整, 确保发挥其应有的支持作用。

而对于安全性而言, 在移动环境下, 数据和信息本身的安全性特征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对于办公自动化系统而言更是如此。进入了发展第三个阶段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呈现出以网络作为基本支持的服务器构建结构, 而在当前支持移动端接入的环境之下, 对于安全的需求就更为突出。不仅仅需要在面向移动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安全, 还必须在移动端和有线环境之下实现同步身份安全管理。除此以外, 传统的数据库安全以及存储安全的需求, 在移动环境之下更为突出。

最后, 对于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弹性接入, 一方面是当前网络本身的发展决定能够实现此种支持, 另一个方面则是组织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发展共同形成的需求推动。当前的OA系统除了需要支持局域网内部的移动端接入, 更应当能够支持远程接入, 即通过公共数据网实现虚拟环境下的组织办公协作。

除此以外, 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从技术结构实现方面, 呈现出B/S与C/S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因此组织在选择展开OA系统建立的时候, 要考虑到BS模式的优越性, 也要考虑到C/S模式的稳定性, 还可以根据单位的自身工作特色, 采取C/S与B/S交叉并用的体系结构。

3 结论

随着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双方面发展,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移动趋势必然会日渐突出, 唯有切实把握OA体系自身的发展脉搏,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中组织的工作需求, 才能确定出未来OA体系的发展方向, 并且推动其不断成熟。

摘要:首先针对办公自动化的概念, 以及其在我国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历程特征展开了必要的分析, 从而揭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移动特征, 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后进一步从具体的需求环境出发对此展开证实, 并且就其技术部署进行讨论, 对于切实加深移动办公自动化的建设有着积极价值。

关键词:移动,办公自动化,实施,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桓.J2ME移动终端的Domino办公自动化的研究设计和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白亮杰.移动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2

丁梦秋

松原市环境监测站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河流湖库的水质和生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最重要的工作基础和技术支撑,准确、及时、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是水资源保护依法行政的基础。水质监测要满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需要,必须加快现代化和自动化建设步伐,提高水质监测信息采集能力,所以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是一种趋势。本文从建设任务出发,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并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解析,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的关注点,以供共同探讨。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 水资源保护; 水环境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概述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国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水利、环保部门相继在部分重要水系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监测项目为常规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有机碳等,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增加了总磷、总氮、叶绿素、生物毒性等项目。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地表水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环境保护部已在我国重要河流的干支流、重要支流汇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库湖体及环湖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断面上建设了1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控包括七大水系在内的63条河流,13座湖库的水质状况。

2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的手工监测相比:

(1)水质自动监测仪具有最佳现场使用效果,可以对水质进行自动、连续监测,数据远程自动传输,随时可以查询到所设站点的水质数据。这对于解决现行的水质监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数据采集、传输速度慢等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水质自动监测工作的开展,一改过去总在事后才能向有关部门提供水质信息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在水质发生恶化时,仪器自动报警或响应,对流域下游发出水质污染的预警预报,防患于未然,充分体现了环保部门对水质综合管理的优越性。

(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促进水环境监测系统计算机联网,改革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报告的编报,加速全国水环境监测技术向统一化、标准化发展,实现水质信息的在线查询、分析、计算、图表显示、打印等,随时实现各单位之间水质信息的互访共享,实现全流域水环境综合评价,可迅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3.1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监控

计算污染物总量需要大量水质、水量数据。水质自动监测频次高,产生的信息量大,在重要的控制断面实现水质的自动监测,有利于实施水功能区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3.2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在水源地建设自动监测站,可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现对自动监测站的远程监控,一点发生异常,及时预警,为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监督手段。

3.3预警预报重大水质污染事故

自动监测系统实时连续监测对突发水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监测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自动监测系统的预警功能,可及时发现污染事故,分析自动监测数值变化趋势,可判断污染程度,对下游水质污染做出预警预报,防止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减轻其危害有着重要意义。

3.4跨界河流的水质监测

在跨界河流敏感点建设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水质变化状况,与实验室人工监测相结合提供客观、准确、中立的水质监测数据。

4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应用成果

4.1存在的问题

4.1.1投资规模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监测仪器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运行维护成本高,仪器配件耗品价格昂贵。

4.1.2对操作、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4.1.3系统本身运行不稳定;仪器的基线漂移、试剂的变化、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稳定性。

4.1.4系统监测数据与实验室人工使用标准分析方法监测的成果有一定的差别。由于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受现场环境条件和自动化控制要求的影响,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如实验室经典化学分析方法,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通过国家校准检测方法的比对使用,验证自动监测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4.2技术应用成果

随着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充分发挥了实时监视和预警功能。在跨界污染纠纷、污染事故预警、重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及保障公众用水安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1)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立即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远程查看灾区水质状况,将灾区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频次由原来的4小时一次调整为2小时一次,在第一时间分析了地震灾区地震前后水质状况,并将灾区水质无明显变化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上报,并编制《汶川大地震后相关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结果》,每天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动监测结果,为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稳定灾区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利用北京密云古北口自动站(密云水库入口)、门头沟沿河城自动站(官厅水库出口)、天津果河桥自动站(于桥水库入口)、沈阳大伙房水库及上海青浦急水港自动站等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城市的饮用水源实施严密监控,每日以《奥运城市地表水自动监测专报》形式上报环境保护部,为奥运期间饮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语

实施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保障饮用水源地的取水安全,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宝吉.我国水质自动监测的发展与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3)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3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文档一体化;在线归档;档案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3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41-2

0 引言

伴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已成为主流的趋势,为文档一体化的实现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而文书档案作为企业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管理,以及借助信息化的发展如何助力知识管理的推进,本文将围绕着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对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的影响

1.1 为实现文档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对多数企业而言,文件处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是分设两个职能部门管理的,如办公室和档案室,办公室负责文书处理工作,档案室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两个部门以归档为界线,文件在归档前属办公室管理,归档后属档案室管理。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文件在两个相对封闭的部门中分开运行,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各自独立,前后没有关联起来,导致文书部门收集不全文件、档案部门收集不全档案、业务部门利用不全档案。

而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可以把办公用的纸面上的公文、流程转移到计算机上来执行,大量的电子文件就在自动化系统中产生,实现从文件生产到归档全程控制,避免了前述问题。同时也将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避免档案部门的重复劳动,使文书工作中文件的收发、登记、运转、承办、催办以及文件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利用、统计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1.2 提高了文书档案的管理、利用的效率

企业档案的识别、收集、标识、分类、立卷、归档、应用、鉴别和销毁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而有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归档前的文档的处理就可以在系统中实现,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2.1 将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衔接起来

企业在新建办公自动化系统时,为避免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文件管理的功能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不衔接、不兼容,档案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参与其设计规划,与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充分论证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在满足文件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需求,兼顾后期的归档和利用,使两个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整体上做好流程和总体框架的设计,保证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2 实现在线实时归档

在线实时归档是从文档一体化管理出发,使电子文件从形成、流转到最后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在系统中得到了实现,实现了档案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管理。

下面将针对企业网上制发的文件和接收外单位的文件来实现在线的实时归档。

企业网上发文,由文件的起草人在起草电子文件时就对文件的内容价值进行鉴定,内容的鉴定需接受档案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文件草拟完毕后进行审核签发复核校对等,直到正式签署形成,流转到归档环节进入到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库或者计算机服务系统。档案部门在第一次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鉴定,对鉴定为需要长期保管的文件下载下来,存储到光盘或者移动硬盘中保存,并确认有些文件是否需要印制成纸质保存,通过双套制来降低档案保管的风险。

对于企业需接收的外单位来文首先进行收文登记(如接收的是纸质文件,需扫描放进系统中),收文管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且和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的,接收登记后进行审核分发办理等,后续的处理流程同企业网上发文。

2.3 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而如何保证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完整性,运用加密、防火墙技术及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等。

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的工作小组(可由公司保密部门、文秘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

③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系统要建立身份认证,设定用户权限,在权限内规范操作规程,按要求维护。

④对电子档案数据备份两种以上媒介,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恢复;将记录媒介妥善保管到防磁、防震、防火、防潮的安全容器中;注意跟踪软件版本升级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情况,及时做好数据格式转换。

2.4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永久或者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书档案进行“双套制”归档保管

尽管采取了多份备份、防病毒、防删除等多种的形式进行防范,为了保险起见,多数单位仍旧采用档案纸质原件归档与数字档案资源同时归档并存的方式,在没有根本性解决方案前,仍然会延续下去。

保管的纸质文件主要是用于查原件和长期保管,平时日常查阅主要是网上查询电子版。

2.5 建立文书档案的现代管理模式

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手工管理,内容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其中在整理纸质归档文件时,因为没有计算机检索采取的多是人工立卷归档,归档案卷的质量依赖于立卷人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没有完全统一的立卷标准。

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现代文书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条件。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电子文件的网络归档成为主要的归档部分,所有的电子文件都在相关系统中产生,相应的文书档案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文件的拟定、审核、签发、登记、编号等各个环节必须按照系统的要求规范操作,以保证所流转的文件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同时在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结合的基础上,明确电子文件归档和档案人员整理的流程和环节,对著录的标准也要进行统一规定。

2.6 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规划和部署

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为推进文件生成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细则规定,结合企业公文形成、运转特点,联合制定相应的公文行文规则、办理流程和归档细则,明确归档范围。另一方面,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要求,结合系统建设需求,合理解决OA 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预归档的规则制定、端口对接等问题,实现系统间“无缝”对接和公文形成到归档前全程管理。

3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的利用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如何从海量的档案中快速准确的查询到使用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一直是传统档案管理的难题之一。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技术上摆脱了手工检索的弊端,从业务上经过系统的梳理,都是结构化的档案数据,两方面保证了档案的高效利用。

办公化系统中文档流转的信息都可以为档案管理所利用,这样在利用档案时,按照相应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能迅速且多方面的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或者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批下就可以浏览访问所需要的内容。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查询视角,如文档信息按照项目或者部门分类流转等,提高了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

4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如何助力知识管理推进

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少不了知识管理的推进。而档案作为企业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实现文书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各业务部门的文件处理人员将有关重要的文件、资料及时通过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文件流转完毕后网上归档到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人员对其进行鉴定、整理和加工提炼,形成各类企业知识库,经提炼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为用户所使用,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使文书档案管理逐步向档案知识管理模式迈进。

参 考 文 献

[1] 库俊平.大数据环境中企业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及利用[J].创新科技,2013(09):50-51.

[2] 顾文婷.企业文书档案管理需要前端控制思想[J].陕西档案,2014(03):34-35.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4

1 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应用

1.1 资料准备

1.1.1 遥感数据选择

以矿山环境监测工作要求为基础,选择遥感数据,一般为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不同比例尺选取的遥感数据不同,对于1:10000比例尺来说,主要选择IKONOS,Quick bird,Worldview-2数据,对于1:50000比例尺来说,主要选择SPOT-5以及RapodEye数据。

1.1.2 收集DEM数据

在矿山环境监测工作中,DEM数据的作用至关重要,其能够对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同时能够制作三维景观,从而为矿山目标物的解释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所选取的DEM数据分辨率应当与待校正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1]。

1.1.3 收集其他资料

首先是对矿权资料的收集,矿权数据为矢量数据,其能够明确区域内采矿活动的范围,矿权数据主要包括开采申请登记数据、省级矿产资源整体规划数据等。

1.2 数据预处理

应用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方法的过程中,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正射校正:主要指的是对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正射校正,以此来消除地形起伏影响;(2)数据融合处理:数据融合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遥感图像信息,主要采用CN变换、HIS变换等方式来实现遥感图像数据的融合处理;(3)几何校正处理:一般采用插值法进行几何校正,对于低分辨率影像空间插值来说,主要采用线性拟合或二次拟合方法,对于中、高分辨率影像空间插值来说,主要采用三次插值或三角网插值方法[2];(4)图像增强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能够更好地提取图像信息,图像增强方法有很多,例如边界提取、色彩掩膜等;(5)辐射校正处理:在应用遥感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矿山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两景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可能在亮度上会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消除亮度差异,通常采用直方图匹配等方法来进行相对辐射校正。

1.3 信息提取

在应用遥感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矿山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信息提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3.1 对矿山环境现状信息的提取

对于不同地物来说,其对光谱的吸收特性和反射特性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遥感数据的波谱特性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地物波谱的差异性能够对波谱灰度值进行提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专题的矿山环境现状信息专题地图。

1.3.2 提取矿山环境变化信息

一直以来,矿业主管部门就对矿区内的变化十分关注,例如矿山开采范围的变化、非法开采现象的发生等,这些都属于矿山环境的变化,可以将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源数据,以此来自动提取遥感变化信息,从而实现矿山环境变化信息的提取。

1.4 成果表达

成果表达指的是矿山环境信息的成果图,例如矿山环境变化监测图、矿山环境现状调查图等。

1.4.1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图

在对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之后,将其作为底图,并将矿业活动等各类标记进行叠加,在整个图的轮廓之外,将制作好的矿山环境开发状况遥感调查表进行放置[3]。

1.4.2 矿山环境变化图

将经过处理的矿山环境变化遥感图像作为底图,对矿业活动等标记进行叠加,在整个图的轮廓之外,将制作好的矿山环境变化遥感监测统计表进行放置。

1.4.3 野外验证路线图

与道路、居民地等GIS数据得出的疑似图斑,制作野外验证路线图。

1.5 监测结果分析

对遥感自动监测获取的矿山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以及矿山环境变化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将目视解释结果作为基准,二者进行叠加,统计图斑一致的树木,从而计算出遥感自动监测的准确率。以野外实地调查结果为根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不同算法下监测准确性分布规律,之后进行改进。此外还需要对监测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给出综合评定。

2 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应用的问题及展望

矿山环境相对复杂,遥感自动监测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1)矿山开采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所研究的地物光谱特征和影像特征相对复杂,仅仅通过光谱特性来反映地物差异很容易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因此,不仅要对遥感图像进行应用,还要对地质专业知识进行应用[4];(2)从解译方法上来看,各种遥感卫星数据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于不同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方法尚不完善,传统的分类提取方法忽略了对关联邻近信息的分析,可能导致解译结果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研究新的解译方法,保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了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遥感自动监测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博,陈建平,刁明光.北京矿山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J].地质通报,2011,05.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5

摘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预处理微污染原水,并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原水浊度为50~200NTU、氨氮浓度为1~10mg/L、水温为18~30℃时,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80%,CODMn去除率为0.5%~25%,UV254的去除率为1%~15%;正常运行时,较高浊度(200~800NTU)的冲击不会明显影响生化池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生化池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20%~50%,在原水氨氮浓度较高时亚硝酸盐氮积累增多;增加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后续混凝沉淀池和砂滤池的除污染效果。关键词:微污染原水 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一、专题概况

“污水处理与水工业关键技术研究”是我国“九五”期间设立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由5个课题、21个专题组成,分别由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等6个部委组织实施。“城市供水系统监控和自动化技术设备”(96-909-03-04)是专题之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主持。专题下设4个子专题,即

1、安全饮用水的监测仪表;

2、已建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3新建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

4、城市供水系统监控技术设备与优化调度研究,分别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深圳自来水集团公司承担,有广东开平供水集团公司、厦门飞华环保器材有限公司、三门峡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参加。该专题工作自1996年至2000年进行,历时5年,参加攻关人员总计约40人,投入经费2374万元。

二、专题设立的指导思想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对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强,对供水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也更加重视降低供水系统的能耗,为此,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供水系统工况的监测,尤其是加强水处理厂各个工艺环节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研究城市供水系统的监控与水厂自动化技术装备,必须考虑中国供水行业的技术特点与经济力量。我国水厂的基本现状是:水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低,特别缺乏供水系统监控技术与人才;水工业仪表与装备基础薄弱,国产的专用水质在线检测仪表及主要装备性能难以满足供水企业的需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供水企业经济实力不足,除了少数较大型企业有能力通过贷款等方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发展供水监控系统外,多数的中水水厂面临的是缺资金、少技术、进口设备买不起、国产设备质量不过关的局面。这些情况决定了发展中国供水行业的现代化不能全盘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

为此,本专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八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已有研究优势,开发出一批适全中国国情的特点的、关键的水质专用检测仪表与装备;总结我国供水系统监控技术经济,参考借鉴国外的先进经济,建成若干有代表性的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示范工程。这一专题的研究将有效地提高供水系统的工作质量及供水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供水成本,推进我国供水系统监控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很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及国内需求

国外自60-70年代起开始了供水系统自动监控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尤其是自80年代以来,微电子等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水工业专用检测仪表与装备不断发展,水工业专用检测仪表与装备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应地推动供水系统的自动监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加之西方发达国家雄厚经济实力与技术基础,供水系统的自动监控已得到普遍应用。一些水厂已实现全自运行,能对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连续自动地监测、调节、记录、报警等等。这种高度自动化运行的模式是符合西方国情特点的。西方许多国家人力资源紧张,人工费用往往占生产成本构成的比重较大,而仪表设备费相对较低,加之设备质量可靠,高度自动化节省了人力资源也就是获取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西方也有相当多的水厂仅对一些影响处理水质及费用关键工艺环节实施自动控制,而对各个工艺阶段的主要水质与运行参数进行自动监测。这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自动监控方案,值得借鉴。国外的水厂监控普遍采用集散式系统。对各个工艺单元进行分散控制减小了各控制环节之间的干扰,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对全厂的集中监控,又保证了统一指挥、调度的灵活性。

我国自80年代中后期起,陆续有一些较大型的水厂利用外资建设,同时引进了成套的水厂现代化监控仪表与设备。我国在水厂关键环节——混凝投药控制技术与设备方面实现了流动电流及透光率脉动两种凝控制设备的国产化,并在水厂获得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在此方面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水工业的一些专用检测仪表与设备,如在线检测浊度仪、计量投加泵等,也有一些厂家开始生产,但是质量水平与国外产品相对仍有距离,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我国大多数水厂的监控技术仍是很落后的,基本以人工方式为主,很难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一些水厂(包括有些引进设备的水厂)的自动监控基本照搬西方的模式,虽然采用了庞大的自动化系统、投资很大,然而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的调近代功能并不强。如混凝投药是按原水流量比例控制,不能跟踪响应原水水质等因素变化对药耗的需求;沉淀池排泥用水;传统的处理效果以浊度为指标,存在检测可靠性等问题等等。这种模式并不适应我国相当多的水厂原水水质变化大而快的情况,而谈不上保证水处理系统运行优化,结果水质保证率低,而运行费用高。这些自动监控系统并不完全符合提高水厂技术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的。

针对我国的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规模水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近年来建设的较大型的、自动监控水平较高的水厂需要认真总结应用经验,并向优化运行方面发展,为这类水厂自动监控技术的进步提供借鉴与指导。对于众多的中小水厂,经济条件有限,应在坚持国产化、实用化的原则下,着重发展那些对供水质量、运行费用有重要影响的工艺环节的自动监控技术与设备,建立规模适宜的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

三、专题执行情况

1、安全饮用水的监测仪表

针对现有浊度仪的检测原理、结构形式、以及辅助功能等方面与国外进口产品的差距和实际生产应用的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完善。

采用CPU微处理器,可实现各种参数的设置、储存、备份,具有上下限报警、声光批示、线性校正功能,同时可实现时间设定、RS-232通讯接口、信号平滑电子密码锁等多项智能化功能。

采用悬挂式连续采样系统,垂直安装的大直径取样器,具有黑体吸收结构,并实现了产品模具化。通过采用高稳定度的光源与高精度、低漂移的光电转换器,高稳度电源、光学透镜等器件,配备了机械消气泡装置,设置了电路滤波、计算机软件消泡功能。这些措施提高了信号接收的稳定性,解决清洁维护问题。

在技术性、稳定性、线性度及抗干扰性等四个主要方面与美国进口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表明其质量和参数的可靠性均达到满意的水平。

准确度实验表明,表面散射光浊度仪定位准确稳定,线性较好,回收率在98%——102%之间,可见其测定准确度较高。精密度实验表明:同台仪器测定的相对偏差不大于2.5%,不同仪器间的最大偏差不大于1.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均满足浊度测定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同时也表示该种仪器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浊度仪的稳定性、准确性、重要性、绝缘性等主要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

浊度脉动检测仪采用光透射式检测方式,根据光束内颗粒物质数量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有效检测信号输出值为比值的形式,由于电子元器件的老化漂移及透光表面的粘污所

千万的检测信号改变,在两个计算值上产生相同程度影响,其比值R则消除了这些影响,避免了许多光电仪器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具有抗污染性能,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常规的标定和清洗,具有免清洁、免维护的特点。这是该检测方法的一种独特的性质,也弥补了浊度测定法存在的电子漂移和检测器表面粘污等弊端。R值能够更有效地表达出悬浮液中颗粒物质含量相对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弥补了浊度测定方法受颗粒粒径影响大的缺陷。

从以上结果和分析可看出,浊度法更适用于小于1μm的悬浮颗粒。这两种检测方法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使得在整个颗粒粒径范围内都有了有效的颗粒检测方法。

当颗粒大于1.5μm时,浊度脉动法可直接检测ppb级至10个/cm以上范围的颗粒,而

63常规颗粒计数方法在大于10个cm时就必须进行稀释;浊度检测也会因重叠效应产生较大

偏差。浊度脉动检测技术有极大的适用性,一般不需稀释或预处理可直接检测,拓宽了应用范围,大幅度简化了操作程序,更具实用性。

在仪表设计及测试中,采用高性能的远红外激光发射二级管,大幅度稳定光源强度,同时配置高性能光敏二极管,以及高精度电子处理电路,使检测信号的处理精度进一步提高,而且不易受到干扰,信号的波动和飘移程度均低于±2%。对待检测水进行取样时,考虑到流速过低会使絮凝体或悬浮颗粒产生沉淀,而且检滞后时间加大,不利于控制过程;但流速过高会使絮凝体颗粒破碎;一般取样流速应大于100ml/min为宜。

配备进口的智能化功能微电脑控制器,具有自动诊断、自动校准、自动量程转换,误操作及传感器故障自动对策。报警方式有误操作及传感器故障数字显示、声光报警;过投药、欠投药、断药报警;变频器停机及故障报警。整机的关键部件均采用高质量器件,可充分保证仪表的使用寿命。传感器部分为不锈钢材质,采用分体式远传信号传感器,具有密封、防水、耐温等功能,可适用与各种条件恶劣的现场,保证长时间正常使用。

对于低浓度悬浮液,仪器的信号将主要由通过光束的单个颗粒产生,此时浊度脉动检测仪器的运行方式 与基于光阻塞理论的颗粒分析计数仪器的非常相似,可以对清洁水质中的浓度极低的悬浮颗粒物质进行检测。与常规颗粒计数检测仪器进行的平行对比结果表明,浊度脉动检测仪器的检测值与实际颗粒计数值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而价格要低于常规颗粒计数检测仪器数倍。

由于常规颗粒计数仪器在运行时只能检测某个粒径范围的颗粒,而浊度脉动检测仪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大于1μm粒粒物质,并且颗粒浓度及粒径都不受限制,所以后者应该更具代表性,更能真实地反映水中颗粒物质相对含量。因而,该检测技术有可能作为一种全新的颗粒物质总体含量的有效检测方法。

浊度脉动检测方法同样可检测颗粒浓度高的悬浮液,此时光束可有数以千计的颗粒,但检测过程不受颗粒浓度的限制,避免了浊度检测法和常规颗粒计数检测法存在的严重重叠效应问题。这是该方法的一个主要优点。

对于水处理工艺的水质来说,颗粒物质只要低于一定的整体水平即可满足,一般不需要知道颗粒数量和粒径的具体数据。因此使用浊度脉动检测方法会更方便、更快捷,而且具有仪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等诸多优点。

通过与显微照相和常规颗粒计数检测仪器相结合的检测和对比运行,表明浊度脉动监测仪的确可真实地反映出水中絮凝体和悬浮颗粒物质的相对尺寸及其变化情况,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一种相对检测指标,提供出水质或混凝状况。932、已建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

本子专题建立了以广东开平供水集团公司振华水厂为基地的示范工程。针对各单元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集散型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了从理论到实际生产实用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为已建成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了合同

中要求的各部分内容。

在振华水厂的应用示范表明,开发的这一集成系统稳定可靠,而且操作简单,颇受水厂技术人员的欢迎。

该部分内容已经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鉴定,不再详述。

3、新建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

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主持完成的这部分任务,对计算机监控进行开发,在河南省三门峡第三水厂是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所以选择这个工程为本研究的示范工程。

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控制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为把因计算机监控系统故障造成的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把提高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设计上,采用多台计算机同时工作,各自完成其特定功能的方式,把风险分散。当某一台出现故障时,不影响系统其它功能的完成。同时监视和管理是集中的,以便于生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产全过程的情况,对全厂的生产进行管理。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局域计算机网络,从而形成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中有一台核心主控机,它不直接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而是通过网络收集其它计算机采集的信息,协调其它计算机之间的关系,为集中监视和管理提供界面。它是整个计算机监控系统信息的交汇点。其它计算机则分布在生产过程的各环节,负责相应工艺环节的监视和控制功能的实现。

在功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计算机监控系统能够投入实行运行的关键是能够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在研制开发计算机监控系统时,对其防尘、抗震、防电压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在研制开发计算机监控系统时,对其防尘、抗震、防电压冲击和电磁干扰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在器件选择面、板布置、连接方式等方面,也都使其尽量满足工业现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易于操作,易于维护更换等要求。通过不断的完善,终于使开发的这套计算机监控系统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现场,在实际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应用。

通过示范工程的应用,证明这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用于中小规模的水厂中时,仅滤池反冲洗水量就可节约10%,取得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城市供水系统监控技术设备与优化调度研究

该部分内容由深圳自来水公司完成。开发了可靠性高、开放性好、适应性强的城市供水监控调度系统。三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系统的可靠性高:所有软件平台稳定正确运行;室内安装的各类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均一直正常运行;配水管上安装的硬设备除少量压力变送器因元件受损进行过维修外,数据采集器和电台无一故障。所有这些都保证了系统很高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DIS)平台,进行了优化调度研究。选择了Autodesk作为GIS平台,除价格因素外,主要还由于它具有(相对)较强的管网分析能力、最擅长于进行我们原有的管网基础资料的输入与整饰。已完成了市区配水管网全部图形文件的整饰,二次开发的管网维护、爆管抢修关阀的应用功能已投入使用,包括停水施工方案的决策,效果良好。提交了先进实用的城市供水监控调度系统的集成技术。城市供水监控调度系统的可靠性、开放性、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装在城市供水调度中心这一层次上的软、硬件平台,整个系统的集成就是调度中心的监控系统与水厂、原水泵站、配水管网各分系统间的通信(即,数据交换)集成。本系统采用的、调度中心这一层次上的SCADA平台为澳洲MITS公司的产品——MOSAIC。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SCADA平台。它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监控通信协议,有利于用户的硬件平台选择,和对其它监控平台的集成。

调度管理系统工程已具规模,并获得初期效益。选好调度中心这一层次的系统软件平台与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等硬设备,实现对一片配水管网、一个水厂和一个泵站监控系统(已建或新建)的集成,形成一定的系统规模并获取初期效益;同时解决对其它片匹配水管网、其它水厂和泵站的全部集成的技术问题,视其监控系统建设的进度,逐一加入调度管理系统。先期建成的调度管理系统在辅助实时调度决策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保证安全可靠供水、实现集团公司对社会作出的供水服务承诺,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借助于已具规模的调度管理系统,集团公司调度中心的调度人员方便地进行了对泵站生产状况的远程(约20公里)实时监视,及时作出原水调度决策,始终保证了对宝安水司的正常原水供应。

四、成果转化、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课题对高性能浊度检测仪法和浊度脉动检测仪的检测理论、设备研制及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从一般浊度到高浊度水的水中颗粒物质检测仪表系统,并实现了设备的工业产品化。浊度仪的产销已形成规模化,浊度脉动检测仪及相关配厌控制系统已多种水质的实际工程中应用,能满足生产中各种苛刻要求,使技术理论、生产应用、技术服务实现了有机结合。在价格方面要比同类进口设备低40--50%。

以浊度脉动监测仪为核心,开发出可靠、实用、精度高的高浊度水和含油污水投药自控系统,首次解决了高浊度水药剂准确投加这一国内外均未解决的难题,是特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浊凝投药自动控制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已有多套浊度脉动监测仪表用于实际生产的水质检测和处理工艺过程控制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厂集散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水厂实际管理和操作水平系统和设备,使得在造价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较国外同等条件的PLC控制设备节约投资40——50%,电耗节约40%,滤池节省水量10%,水厂总运行费用节约5--10%,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6

关键词:NCRE;批处理AutoIt;批量;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78-04

一、引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NCRE的考核内容是根据社会各个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和普及的现状而确定的;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不同的等级进行考核,为人员择业、人才流动提供其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证明。

作为国家级的考试,NCRE的整个考试过程要求非常严谨,其考试系统软件的安装配置工作也极为繁琐。本文就如何解决考试软件在考场中的快速部署和设置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高效解决方案,实现了对考场中所有考试机进行批量自动化安装考试系统和环境设置,从而大大提高了考场部署工作的效率,以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NCRE软件部署中存在的问题

NCRE考试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考试机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中文专业版),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中文标准版),并安装SQL Server 2008(中文标准版)数据库系统[1]。整个NCRE上机考试软件由“管理系统”和“考试系统”两部分组成,以一二级考试为例,其安装部署流程如图1所示。

NCRE的考试软件环境采用了C/S模式,每个考场配备一台服务器,每台考试机通过映射网络驱动器连接考试服务器上的考生文件夹。为了保障考试数据的安全和防止考生作弊,整个考试系统利用服务器来验证用户权限和提供数据存储服务。服务器限定了考试机的系统用户名,每台考试机只能使用服务器设置的唯一用户名(如K01、K02等)登录到考试网络中。这些用户不仅是服务器上设置的用户,还必须是所在考试网络考试机的用户,且是考试机的Administrators组成员[3]。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只能对自己用户名对应的文件夹进行访问和操作。

各承办考点在每一次考试前都要为考生准备考试机房,既要为每一个考场安装配置服务器,又要为各考场中的考试机安装考试软件并设置考试环境[4]。由于考试机数量较多,考场的安装和部署工作量巨大且重复性高,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精力。通常的做法是安装配置好一台考试机作为母机,然后利用网络同传系统(例如联想的网络同传、噢易的网络同传等)实现其它考试机的软件安装及IP地址和计算机名的批量更改,但是对于考试机的系统登录用户名和服务器网络映射只能同传后人工逐台修改,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特别是还存在因个别设置遗漏造成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难以排查的隐患[5]。另一方面,NCRE考试对机房的需求数量较大,且考试基本集中在周六和周日进行。而作为考场的机房在日常使用中又充当着教学实验室的角色,往往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才有时间部署,时间紧迫,即使使用网络同传也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如何提高NCRE考试系统环境部署的工作效率,避免差错,将考试软件的安装设置由手动操作变为批量自动化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自动化部署方案的原理与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部署实践经验,结合批处理、AutoIt脚本工具和网络同步软件,设计了一种高效可行的NCRE考试系统环境批量自动化部署方案。该方案的优势在于不使用网络同传而实现考试软件同时在每台考试机上的自動化安装、设置与检测。

1.脚本工具简介

(1)批处理。批处理是一种简化的脚本语言,它应用于DOS或Windows系统中,由DOS或Windows系统内嵌的命令解释器解释运行,可以对计算机进行基本设置和快捷操作。

(2)AutoIt。AutoIt是一个使用类似BASIC脚本语言的免费工具软件,它设计用于Windows GUI(图形用户界面)中进行自动化操作,它利用模拟键盘按键、鼠标移动或点击以及窗口/控件的组合来实现自动化任务。它非常小巧,完全运行在所有Windows操作系统上,并且不需要任何运行库,可以调用批处理或其它应用程序,功能强大。

2.方案的设计思路

首先,在考试服务器上安装设置好NCRE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会自动在服务器磁盘中建立一个考试共享目录NCRE??(??为考次号,例如NCRE45),然后将NCRE考试系统的安装程序拷贝到该目录下,以便考试机能通过网络共享安装考试软件。为了免除手动配置考场中考试机IP地址的重复工作,需要为考试服务器配置DHCP服务,可根据考试机数量设置DHCP服务的IP地址池,如图2所示,使连接该服务器的每台考试机都能自动获取唯一的IP地址,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考场网络的IP冲突。

其次,根据NCRE考试机环境配置要求,可以采用批处理程序实现在考试机上自动生成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K用户以及将服务器上的考试共享目录自动映射为网络驱动器K盘,同时启动K盘中的考试系统安装程序,利用事先编好的AutoIt自动化脚本实现考试系统的自动安装和环境检测。

最后,借助于网络同步软件将批处理程序和AutoIt脚本程序同步传送至每台考试机的一个指定目录下,然后调用该同步软件的远程运行程序功能,同时运行每台考试机该目录下的批处理程序和AutoIt脚本程序,从而实现考场中所有考试机的批量自动化部署。整个方案的实施流程如图3所示。

3.方案的技术原理与实现

根据方案的实施流程,方案实现的关键点为:自动生成K用户、自动映射K盘以及考试系统的自动安装与检测。

(1)自动生成K用户

由于考试机的IP地址可以通过服务器的DHCP服务自动获取,而DHCP服务的IP地址池是根据考场中考试机的数量进行设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截取考试机IP地址的最后一个字节段数值来组成K用户名,即“K+截取的数值”。据此原理编写批处理程序addUser.bat,实现在考试机中添加该K用户,并将其隶属于Administrators组。关键代码如下:

for /f "tokens=2 delims=:" %%a in ('ipconfig ^| find/i "ipv4"') do for /f "tokens=4 delims=." %%b in ("%%a") do set ip=00%%b //截取IP地址最后一个字节段

set usno=%ip:~-3%

//对截取的IP地址字节段数值补齐3位数

set usname=K%usno% //设置K用户名

net user %usname% /add /fullname:%usname% /passwordchg:no /passwordreq:no /expires:never

//添加K用户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usname% /add

//设置K用户隶属于Administrators组

shutdown-1 //注销系统

(2)自动映射K盘

编写批处理程序ncreSetup.bat,实现自动映射服务器考试共享目录为网络驱动器K盘,并启动K盘下的考试系统安装程序。由于NCRE考试系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只能在规定的考试期限内安装运行,而考场中每台考试机的系统时间不一定一致,这样就有可能出现部分考试机的考试系统程序安装运行错误,因此需要与服务器进行一次时间同步来统一所有考试机的系统时间。关键代码如下:

set servip=192.168.1.5 //定义服务器IP地址

set username=ServerAdmin //定义服务器用户名

set userpwd=ServerPwd //定义服务器密码

set ncrefolder=Ncre45//定义考试共享目录

net use \\%servip% %userpwd% /user:%username% //与服务器建立一个空连接

net time \\%servip% /set /y //与服务器时间同步

net use * /del /y //删除空连接

net use K: \\%servip%\%ncrefolder% %userpwd% /user:%username% /persistent:yes //映射服务器上的考试共享目录为网络驱动器K盘

start /wait "" "K:\考试系统\NCRE一二级考试系统.exe" //启动考试系统安装程序

(3)考试系统的自动安装与检测

根据考试系统的安装和环境检测步骤采用AutoIt编写脚本程序实现自动化安装,包括等待安装程序窗口激活、模拟键盘输入和鼠标点击等操作,待测试无误后将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ncreAutoIt.exe。主要代码如下:

Run("ncreSetup.bat") //调用批处理

WinWaitActive("NCRE一二级考试系统 安装程序","欢迎") //等待程序安装窗口出现

Send("!n") //模拟键盘键击“下一步”按钮

WinWaitActive("NCRE一二级考试系统 安装程序","安装文件夹")

Send("!n")

WinWaitActive("NCRE一二级考试系统 安装程序","准备安装")

Send("!n")

WinWaitActive("NCRE一二级考试系统 安装程序","完成")

Send("!f") //模拟键盘键击“完成”按钮

WinWaitActive("NCRE一二级考试环境检测")

//等待环境监测窗口出现

ControlClick("NCRE一二级考试环境检测", "", "[NAME:Command1]") //模拟鼠标点击按钮开始检测

上述三个关键程序在单台考试机上测试运行成功后,选用网络同步软件——同步专家网吧版将三个程序文件同步传送到每台考试机的指定目录下(该目录由同步专家网吧版的服务端程序设定,同传前需在每台考试机上运行一次其客户端程序)。由于程序文件容量非常小,只有几个KB,因此同步时间很短,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约1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文件同步完成后,首先利用該同步软件远程同时运行每台考试机特定目录下的批处理程序addUser.bat自动生成K用户;然后,待系统重启或注销后以K用户登录,再次使用同步软件远程运行每台考试机特定目录下的可执行程序ncreAutoIt.exe,该程序会调用批处理ncreSetup.bat自动映射K盘并根据事先编好的AutoIt自动化脚本实现考试系统在每台考试机上的自动化安装和环境检测,如图4、图5所示。

以一个配备有100台考试机的机房作为考场为例,通过测试对比分析,使用传统的网络同传方法实施NCRE考试系统的安装部署,即安装配置好一台母机后再进行网络同传,即使同传一个硬盘分区至少也需要约30分钟的时间,再加上同传后人工逐台设置考试环境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部署完整个机房需耗时约1小时左右。而本方案不但弥补了网络同传功能的不足,实现了机房中所有考试机的软件安装与环境设置同步进行,而且还实现了批量自动化操作,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使得整个机房的部署时间与部署一台考试机的时间相当,约15-20分钟即可完成整个机房NCRE考试系统的安装部署,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果需要部署考试环境的机房数量较多,本方案的效率优势将会进一步突显。

经过本考点在2016年3月第45次NCRE考试中的实际应用来看,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很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全面实现了NCRE考试系统环境在机房中的批量自动化安装部署,高效快捷,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对于NCRE以及类似考试的考场环境部署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NCRE一二级考试软件使用手册[CP/CD].2014-08.

[2]翟银山.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资料[R].北京: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

[3]江芝蒙,钱真坤.批量修改NCRE系统计算机用户名的实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5):70-72.

[4]董国钢,孙林,邓敏杰等.应用DOS批处理设置NCRE考试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1):4837-4841.

[5]胡海斌,周智勇,李青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环境的自动部署[J].计算机应用,2014,34(S2):361-363.

[6]潘瑞东.NCRE考试环境智能自动化部署方案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2):7307-7309.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7

短路电流是指电流不流过负载, 在线路中直接形成回路, 通过的电流可以达到额定电流的几十倍, 甚至几百倍,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烧毁电气设备, 引起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所以短路保护是井下电气重要的三大保护之一。防范的重要措施之一, 就是对短路电流的预设, 在进行供电设计过程中, 对各供电之路的最远点, 进行短路电流预设定, 保证二相短路电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此为依据选择电缆, 短路电流过大, 当然能够保证过流装置动作, 但选择大截面电缆不经济;电缆截面偏小, 不能保证过流装置动作, 不安全;为做到安全经济供电, 我们过去都是采用图标法或是公式法计算短路电流值, 但是计算过程繁琐, 误差教大, 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在本文中探讨一种以Excel电子表格为基础, 自动计算复杂供电环境下电缆短路电流的方法, 并予以实践。

2 Excel自动计算复杂供电环境下电缆短路电流表格的构成

2.1 Excel电子表格框架设计

多种截面电缆构成供电线路的短路电流计算, 需要调取变电站的参数以及各截面电缆的参数, 并进行计算和灵敏度效验。所以框架分为五部分, 即:移动变电站技术参数、低压电缆技术参数、各截面电缆长度、线路末端两相最小短路电流值、灵敏度效验。其中移动变电站技术参数和低压电缆技术参数为固定值;各截面电缆长度为变量,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输入;线路末端两相最小短路电流值为调取公式后的计算结果;灵敏度效验为根据馈电开关整定值对短路保护进行效验。见图1.

2.2 复杂供电环境下电缆电阻、电抗值的统计

在计算短路电流的过程中, 单一电缆只需要根据长度计算出电阻、电抗即可, 但多种截面电缆构成的供电线路中, 需要分别计算各段电缆的电阻和电抗, 再将其相加。在此通过Excel计算公式:

2.3 计算依据

表格中所有公式、和电气设备参数均来自《煤矿电工手册》、《煤矿电工学》、《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等权威资料。如“C19”单位格中计算内容为, KBSGZY-315/6/0.69变电站配出负荷电缆的短路电流, 调取函数为

其中短路电流计算公式见公式 (1) :

式中Id2----两相最小短路电流, A;

∑R、∑X----短路回路内一相电阻、电抗值的总和, Ω;

XX----系统电抗, Ω;

R1、X1----高压电缆的电阻、电抗值, Ω;

Kb----矿用变压器变比;

Rb、Xb----矿用变压器电阻、电抗值, Ω;

R2、X2----低压电缆电阻、电抗值, Ω;

Ue----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 V;

灵敏度效验见公式 (2) , “H23”中的值小于1.5时判断为不合格;大于等于1.5时判断为合格。

式中Id2----两相最小短路电流, A;

IZ----馈电开关短路电流整定值, A;

1.5----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

3 应用举例

在晓明矿北二413回顺掘进工作面设计选型时, 四层轨道中巷原有一根500m长的50m2风机电缆, 距离北二413回顺掘进工作面风机安设位置300m, 即需要新敷设300m低压电缆, 为了节约成本, 在电缆能满足短路保护灵敏度的前提下, 尽量减小电缆的截面, 通过Excel电子表格计算, 最终确定500m的50m2电缆配合300m的25m2电缆, 供电线路末端两相最小短路电流为669A, 馈电开关短路保护可以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保障供电线路安全、经济的供电。

4 实际意义

相对于图标法和公式法而言, 使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复杂供电环境下电缆短路电流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首先在经济上, 可以方便技术人员合理选择供电电缆, 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 降低在电缆上的投入。其次在安全上, 方便了技术人员做供电设计, 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各供电支路的短路电流值, 还可根据灵敏度判断整定是否合理, 计算依据来自权威资料, 据算过程完全由电子表格自动进行, 避免人为的计算失误, 提高工作效率和可信度, 实现了矿井安全、经济供电, 而且该方法实现简单, 操作容易,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 结语

复杂供电环境下电缆短路电流自动计算工具的成功应用, 为制作供电设计辅助计算工具打下了基础, 下一步将结合该表格, 对供电设计中的高低压开关整定、容量选择、电压损失等参数进行自动计算。在确保计算结果正确的前提下, 缩短了矿井供电技术人员的计算时间, 使供电设计的计算变的简单、方便。对煤矿供电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永辉.煤矿电工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

[2]孙国兰.煤矿电工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8

1 系统电路设计

1.1 禽舍参数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见图1)

禽舍参数无线监控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系统由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禽舍环境参数控制电路、数据处理与数据收发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接口电路组成。由CO2浓度、温度和湿度、光照度传感器组成若干个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将监测到的CO2浓度、温度和湿度、光照度等数据通过无线节点的处理, 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发射至主机收发节点, 然后由控制器 (或主机) 进行相应处理, 与设定数据比较, 输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通过主机发送器传输到各环境参数控制无线节点, 如调温控制、通风控制、加湿控制等节点, 控制相应的设备将禽舍的各种环境参数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同时, 可将所检测的环境参数输入到系统主控计算机中, 进行存储或处理。

1.2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节点设计 (见图2)

传感器网络节点电路如图2所示。CO2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压经放大器U2 (LM386) 放大, 然后输出至U5 (CC2430) 的PQ3进行A/D转换。PR1调整放大器的增益, 使浓度输出信号电压在0~3 V之间变化。

温、湿度检测使用SHT7X集成温、湿度数字传感器, 它是一款单片集成温、湿度传感器, 体积小、便于安装。其温度测量范围为-40℃~123℃, 测量精度为±0.3℃, 分辨率为0.01℃;湿度测量范围是0~100%, 最高精度为±1.8%, 分辨率为0.03%。SHT7X集成一个14位的A/D转换器, 在测量过程中可对相对湿度自动进行标定。SHT7X的DATA、SCK引脚分别与U5的PQ0、PQ1引脚相连, 由U5的PQ1控制SCK引脚, 决定从SHT7X存储器中读出温度或湿度数据。光照强度光敏元件D1经U3放大器后输入到U5的PQ2进行A/D转换。

CC2430是一款SOC (片上系统) , 内含一个与8051兼容的8位单片机和一个14位的A/D转换器。CO2浓度检测信号及照度模拟检测信号分别输入到CC2430的PQ0和PQ1脚, 经A/D转换后, 将CO2浓度和温度数据分别存储到CC2430指定的DATA存储区。而温、湿度传感器中的数据U5可直接从SHT7X中读取, 然后存储到指定的存储单元。当接到主节点的指令时, 以MAC的方式将DATA区中的数据传送到Radio的FIFO缓存器中,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 通过天线向主节点传送数据。

1.3 禽舍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网络设计 (见图3)

网络节点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在系统中, 使用软件将主节点设置为FFD (全功能设备) 或NC (网络协调器) , 主要负责网络管理与数据收发。从节点设置为RFD (精简功能设备) , 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两类, 一类是监测节点, 如监测禽舍中的CO2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 并对所检测的参数进行实时发送;另一类是控制节点, 接收FFD传送的控制信号, 如控制禽舍的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网络使用星形拓扑结构, 由一个主节点和若干个从节点组成一个簇状的星形网络, 如图4所示。系统工作时, 各从节点以无线方式与主节点进行通信, 将监测到的禽舍参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主节点。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节点的设计 (见图5)

系统控制与无线收发节点的基本电路图主要由电源、控制器、RS232串口接口、显示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组成, 可通过RS232串口与其他设备连接。接收数据时, 先将传感器节点传送来的数据存放在收发电路的先进先出缓存 (FIFO) 中, 数据接收完成以DMA方式将收发缓存中的数据输入到CC2430的数据存储区指定单元。CPU将接收的各传感器节点的CO2浓度、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的值按一定算法求出平均值, 然后平均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若低于设定值, 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相应的控制节点, 控制环境参数。发送数据时, 以DMA方式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送到RF的先进先出缓存器, 再通过无线发送电路发送。

2 系统软件设计

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程序设计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由主机与收发节点模块、数据采集与控制输出节点模块组成。系统主程序及收发节点流程如图6 (a) 所示, 传感器网络节点流程图如图6 (b) 所示。

3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与讨论

在系统各节点设计完成后, 对各节点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测试。选择300 m2的禽舍面积, 放置3个传感器节点, 相互间距离为20 m。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 系统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对于节点传输距离, 可通过设置网络路由节点的方法增大数据传输的距离。由于无线传输的频率为2.4 GHz, 因此, 在各节点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 CO2传感器在使用中需要处于长期加热状态。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档案管理探析 篇9

一、卫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 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缺乏重视。据统计表明, 至今仍有些地区的卫生院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场所。领导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资金支持投入不够, 没有安装或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档案管理软件, 在日常工作中, 员工只能采用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这不仅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更使得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消失殆尽。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指导, 只能凭借一腔热血向前冲。另外, 卫生院档案管理模式的落后使得档案的分类、整理、归档都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 随着档案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数量也日益增加, 档案的内容愈加丰富,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

(二)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足。目前, 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非科班出身, 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 加之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及档案管理相关软件的应用不熟练, 不仅会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安全隐患, 更严重地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果落后。还有, 由于档案管理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 工作程序单一而且琐碎。一些工作人员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工作缺乏热情, 敷衍了事, 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 缺乏主动性, 进一步拉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实现卫生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 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加大支持力度。由于卫生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这是卫生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其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卫生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去, 各部门也要正确认识和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 促进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 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 没有前车之鉴, 缺乏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管理制度, 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 多走了许多弯路。因此, 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应尽快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制度应该囊括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使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合理科学地安排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另外, 还要制定一套监督制度, 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对档案的安全进行保护, 绝不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而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 软、硬件配置齐全, 减少安全隐患。软、硬件配置齐全是完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条件, 只有拥有齐全的配置, 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政府及单位要舍得在这方面花钱, 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良好的计算机及其系统, 保证网络信息体系的顺畅无阻,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 应邀请专业人士为卫生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设置其特定的档案管理软件, 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

(四)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首先, 卫生院应把引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提上日程, 并针对不同人员的特殊情况经常地规范化地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培训等。不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锻炼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 提高他们的信息专业化程度, 以更好地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要求。其次,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严密, 极其正式的政治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应积极参与政治学习, 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 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对档案管理工作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 对工作投入高度的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能够进一步为公共卫生事业的服务作出贡献, 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必要途径。所以卫生院应根据现存问题, 尽快实施有效措施, 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家云.关于信息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国创新导报, 2010 (2) .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10

对指挥自动化系统而言效能评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一般来说, 指挥自动化系统:体系庞大, 通常由几个、十几个甚至是数十个联系紧密的子系统组成;指标繁多, 包括性能参数指标、技术战术指标等等, 且各指标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系统的评估和指标的计算涉及到多种解析模型、统计模型和多指标综合评判模型, 特别是基于仿真系统的评估, 往往需要建立实际的仿真模型, 并研制仿真引擎;各种数据繁多, 如系统方案数据、各种指标数据、模型数据和仿真输出数据等[1,2]。因此, 设计一个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环境将这些繁杂的指标、数据、模型参数统一管理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本文就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仿真的仿真环境构建展开研究, 旨在提出一种构建集资源管理、对象建模、仿真编辑、仿真运行、仿真控制、仿真演示等效能评估的仿真环境的方法。

2、效能评估的系统仿真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满足某一特定任务要求的可能程度。在一般军事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 一般都会对其技战术指标、应用方案和效果进行分析。在分析研究中多采用仿真手段来进行, 通过建立一个仿真系统, 特别是基于作战过程的仿真系统, 来研究军事应用系统的动态特性, 解决应用系统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揭示其内在能力和薄弱环节, 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评价其作战效能。

2.1 系统效能评估的体系结构

指挥自动化效能评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应用层主要开发指挥自动化效能仿真与评估实例, 将所研究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置于联合作战行动的背景下, 运用仿真手段, 对其在作战行动中发挥的效能进行评估;平台层为仿真应用实例的开发提供支撑工具;数据层为仿真应用实例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2.2 系统效能评估的流程

对各种军事应用系统进行效能评估的工作中, 往往遵循着固定的评估流程, 这些流程提供了实际操作的规范, 是研究评价系统的重要内容,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流程:

1) 明确问题

根据给定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特点, 确定对系统评估要达到的目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成果形式, 并对评估条件、范围加以明确, 对提供的文档, 如系统总体方案和作战运用构想提出格式要求等。

2) 方案的系统分析

描述所需评估系统的概念与主要特点, 系统组成和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主要技战术指标, 并对系统能力、军事需求进行分析, 明确作战应用模式, 设定其完成的主要任务, 作为对系统评估的条件。

3) 效能指标的选取

根据作战应用模式和任务要求, 确定其系统效能的概念;根据系统的评价问题的特点, 分析给出系统效能的定量评估指标。效能指标的选取要满足独立、可测、完备等原则。

4) 分析评估

根据系统的方案情况、系统效能指标的计算需要, 选取相应的评估数据要求, 确定合适的评估方法;设计相应军事应用背景和作战方式, 给出提供仿真需要的军事想定, 作为模拟仿真和分析评估的背景;确立评估参数设计、指标定量定性分析、效能评估模型、分析和评估、仿真的具体流程;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结果数据进行灵敏度分析, 将结果进行多媒体表现;利用得到的数据进行多指标效能的综合评价, 即由各效能参数的指标值进行综合, 得到系统的效能, 给出最后的评估结论并生成评估报告。

2.3 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

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是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 它是否合理、完整、可测、无冗余, 直接关系到最后的评估结果。指挥自动化系统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遵循针对性、可测性、客观性、独立性等基本原则, 而且必须反映现代战争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需求。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指标可分为如表1所示的四大类:

第一类是系统的性能指标 (Measure of Performance, 简称MOP) , 用来表征物理实体固有的特性和系统部件所应有的特性, 可通过对战场环境的仿真、指挥自动化各主要成员的仿真来获得。

第二类是系统的效能指标 (Measure of Effectiveness, 简称MOE) , 效能指标是用于评价、比较不同武器系统或行动方案效能的某种定量尺度;是用来度量系统的行为参数和任务要求参数, 在给定的作战环境下实现各项功能的程度。它描述了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 根据各自的评估模型对系统提供的仿真数据和性能指标进行评估, 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元素之一。

第三类是系统的作战任务效能指标 (Measure of Task Effectiveness, 简称MOTE) , 它是对系统达到规定目标程度的定量表示, 是对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的一种基本标准。主要描述系统在作战环境下实现其总体功能的情况。如通过分析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备性评估信息优势能力, 通过估算兵力倍增系数评估兵力倍增能力。

第四类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作战效能指标 (Measure o Force Effectiveness, 简称MOFE) , 它度量指挥自动化系统与作战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度量信息优势支持下的决策优势能力。

在这些指标中, 性能指标和效能指标一般与环境无关, 取决于系统部件或子系统本身的特性, 属于技术指标的范畴。而作战任务指标和作战效能指标则必须在作战环境下考虑, 它们是系统对一组特定任务要求的满足程度的度量, 是综合性的指标, 它们表示系统的整体属性[3]。一般系统设计者多强调前两者, 用户则更强调后两者。

2.4 指挥自动化效能评估仿真模型

利用仿真的方法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 需要构建指挥自动化系统仿真模型以及涵盖陆、海、空等各军兵种相关武器系统模型等大量模型[4]。这些仿真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 建立经过验证和确认, 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以及较好的可重用性、开放性和易维护性的指挥自动化效能仿真模型是效能评估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如图2所示, 为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的功能结构图, 其中双向箭头表示仿真成员可通过HLA/RTI订购和发布消息。在想定驱动模式下, 红蓝双方指挥自动化系统各分系统成员, 在作战背景下进行仿真对抗, 通过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 对系统的综合性能、对抗效能和作战效能进行评估。

3、效能评估的仿真环境研究

为了对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和评估, 需要实现一个从建模到仿真到分析的一体化无缝仿真环境, 集通用资源管理、仿真建模、剧情编辑、联邦开发、仿真运行与控制、效能评估以及仿真表现于一体。仿真环境包含了一组工具集, 形成一个描述仿真建模的有机的建模仿真框架, 提供一系列建模仿真的支撑功能, 适用于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效能仿真与评估。同时, 仿真环境本身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对工具进行重组和添减来适应不同的需求。

仿真环境由仿真通用资源管理子系统、仿真建模子系统、仿真剧情编辑子系统、联邦运行支撑子系统、仿真管理控制子系统、仿真演示子系统和分析评估子系统七个部分组成。仿真环境组织结构如图3[6]所示。

(1) 仿真通用资源管理子系统: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建模与仿真通用资源数据库, 开发通用资源数据库管理工具, 对其军事应用系统的性能参数、相关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和部队编成等数据实施有效管理, 为模型开发和仿真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2) 仿真建模子系统:实现HLA对象模型可视化开发工具, 在满足RTI所有通讯协议需求的条件下, 帮助快速建立能够进入联邦的HLA对象模型[7]。建立模型库, 开发模型库管理方法和工具。模型库用于存放指挥自动化效能仿真与评估系统所需的各类模型, 包括典型的卫星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与通信、武器系统及作战过程描述等模型。模型库管理工具帮助用户对模型库进行维护, 包括模型的删除、加入、拷贝等。

(3) 仿真剧情编辑子系统:开发仿真剧情编辑工具和剧情库管理工具, 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及预案, 拟制仿真剧情, 主要描述作战环境, 设定预案中各对象的初始状态、动作序列实验, 准备初始化数据, 以及确定应达到的指标、应采集的数据等。从仿真通用资源库中获取实验有关数据并实现剧情初始化数据加载。

(4) 联邦运行支撑子系统 (RTI) :实现联邦运行支撑子系统 (RTI) 所提供的服务在联邦开发、运行和维护中的应用。通过RTI所提供的服务, 在网络的基础上集成分布节点的动态信息, 实现对整个系统运行状态的同步、控制和管理。

(5) 仿真管理控制子系统:研究用户控制和管理整个仿真实验的技术和手段, 开发运行监控成员并加入联邦, 完成联邦运行情况的采集和仿真运行控制要求的实现等任务。

(6) 仿真演示子系统:设计仿真演示场景, 完成仿真演示的准备工作, 如数字化地图的准备、军标编辑和多媒体素材的准备等工作。开发仿真表现联邦成员并加入联邦, 作为网络上的输出终端, 采集信息, 实现仿真过程的可视化, 并提供仿真实验演示过程保存的功能, 实现仿真实验演示过程回放。

(7) 分析评估子系统:建立指标模型和评估模型, 在仿真结束后, 根据仿真运行时系统收集的参数和经过初步处理的数据, 对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进行评估与分析, 将分析结果通过文字、报表或图像的方式显示给用户。实现评估的科学化、高效化、简便化和可视化, 为开发和研究指挥自动化系统提供数据资料和文档资料。

参考文献

[1].周玉芳, 程健庆.武器系统一体化仿真/建模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J].计算机仿真, 2002-6.

[2].付杰等.C3I系统效能评估环境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4-4.

[3].张维明, 邓苏, 罗雪山等.信息系统建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4].Margaretha W Price, Donald M Needham, Steven A Demurjian.Produc-ing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Components:A Domain-and Organiza-tion-Specific Perspective[A].Pore of the 2001 Sump on SoftwareReusability:Putting Software Reuse in Context Table of Contents[C].2001.41-50.

[5].张义宏, 蒋晓原, 徐大勇.基于仿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效能评估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05-11.

[6].祝江汉, 凌云翔, 邱涤珊.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仿真环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4年第26卷第1期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11

国内大部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专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工作原理是利用子站的分析仪器直接测量空气中的污染物,测定结果经量程设定转换成模拟量后输入数据采集器。中心站软件可通过MODEM与子站通讯,向子站发送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命令,可随时查询子站仪器的当前各项工况参数,调取、存储数据采集器中的监测数据,查询历史数据中5、10、30、60 min以及24 h、一月、一季度或一年的平均值;通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可以直接使用该软件的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由于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NO-NO2-NOX分析仪钼转换效率操作中,手动操作与中心站软件远程操控存在着一定的误差,通过采取减少误差的有效措施,更好地完善中心站软件远程自动操控技术。

二、仪器的原理及性能概念:

1、NO-NO2-NOX分析仪原理

NO-NO2-NOX分析仪用来测定一氧化氮(NO)以及氮氧化物(NOX)的浓度。通过计算,还可测定二氧化氮(NO2)的浓度,仪器是通过测定NO与O3气相发光反应的光强度进行的,反应如下:

NO+O3→NO2*+O2

NO2*→NO2+hv

如上述第一个方程式所示,一氧化氮和臭氧发生反应生成激发态的二氧化氮(NO2*),再如第二个方程所示,激发态的二氧化氮分子通过发射荧光以释放多余的能量回到低能态。发出光的强度与一氧化氮的浓度成正比。

分析器从环境中取样,在仪器内部分两路进行测量。NO气体直接测量,总氮(NOX)气体通过钼炉转化还原为NO后进行测量,用一氧化氮来表征空气中的总氮含量。将样品中存在的NOX还原为NO的反应为:

3NO2+Mo 315℃3NO+MoO3

此時分析器测定的是总的氮氧化物(NOX)的浓度。NOX与NO的浓度相减(由内部计算机进行计算)可得到NO2的浓度。上述三种结果((NO、NOX、NO2的浓度)经内部计算机进一步处理并存储,可以得到这三种成分的即时浓度与平均值。

2、钼转化器效率:

钼转化器是一个不锈钢盒,里面装有加热到315℃的钼片。转化器的功能是将NO2还原为NO,该模块的温度由计算机控制。钼转化器的效率应在96~102%之间,若超出此范围则应更换钼转化器。

钼转换效率的换算公式:

1、【(NO关-NO开)-(NOx关-NOx开)】/(NO关-NO开)

注释:关,就是产生的目标浓度NO气体中没O3;

开,就是产生的目标浓度NO气体中含有O3;

三、对手动操作与中心站软件远程操控数据分析:

1、在不同时段对NO-NO2-NOx分析仪进行手动操作与远程操控精密度检查结果表

表1

自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6-80:25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187.810.6573.47525.2

O3开114.391.983333

评价:精密度检查不合格。

手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6-910:20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202.82.397.9-5.7

O3开104.992.3

评价:精密度检查合格。

表2

自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7-200:25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199.05555615.14444475.53055630

O3开123.52598.166667

评价:精密度检查不合格。

手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7-2109:31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198.11.886.32.8

O3开111.888.7

评价:精密度检查合格。

表3

自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9-280:25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183.41666719.79166770.81666729.6

O3开112.691.808333

评价:精密度检查不合格。

手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9-298:22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203.61.387.12.4

O3开116.589.2

评价:精密度检查合格。

从以上表中内容可知,手动操作精密度检查合格,而自动操作精密度检查不合格;自动操作为了避开当地污染物浓度的高峰时间是在午夜进行精密度检查,而手动操作却在白天进行;当在O3关状态下,NO2的响应都比较低时,2种结果就比较接近,反之,误差就比较大;同时在O3关状态下,自动操作NO2的响应值比手动操作NO2的响应值高。

2、在同一时段对NO-NO2-NOx分析仪进行手动操作与远程操控精密度检查结果表

自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10-2010:15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187.6465454.77632394.9233752.7

O3开93.56323896.623168

评价:精密度检查合格。

手动操作日期和开始时间:2010-10- 2011:13

状态[NO]响应[NO2]响应[NO2]实际相对误差(%)

O3关189.81.996.71.7

O3开93.198.3

评价:精密度检查合格。

从该表可知,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精密度检查合格,同时相对误差比较接近;由于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精密度检查,所以基本排除了时差、零气纯度的影响;在O3关状态下,自动操作NO2的响应值与手动操作NO2的响应值也比较接近,但自动操作略高于手动操作NO2的响应值。

四、原因分析:

关于下埔站NO-NO2-NOX分析仪钼转换效率手动操作和中心站软件远程操控分析结果不同,而且手动操作能达到钼转换效率要求,远程操控却达不到要求。通过对数据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态校准仪产生O3的量不同

校准仪里的自动设置把O3的量设的高了些。按要求做钼转换效率时,O3的量应该设在目标浓度的50%-55%之间,而校准仪序列设置的是65%;而手动做检查时,我们用的O3量是目标浓度的55%。由于自动时O3量过大,导致剩余NO小于最低限值(即NO剩余量小于90PPB)。所以造成分析仪监测时出现偏差。

2、NO-NO2-NOx分析仪的流量

分析仪的流量偏低,比最低流量限度低了20~30cc/ml。

3、零气问题

白天零气含的NO2含量高,晚上NO2含量低。

4、响应时间问题

中心站软件远程操控设定的响应时间为30分钟,而手动操作的响应时间在45分钟左右,从而导致在O3关状态下,自动操作NO2的响应值比手动操作NO2的响应值高。

5、时差问题

时差问题就是做检查时的时间段不相同,手动操作是在白天进行操作,而中心站软件远程操控在午夜进行。因为时间段的不同,导致室内温度有所差异。根据观察可知道白天和凌晨时仪器机盒温度在3~6℃之间的波动。白天惠州市温度在26~31℃时,机盒温度在33~38℃之间。晚上惠州市温度在20~26℃时,机盒温度大概在30~33℃之间。由于机盒温度不同,而且午夜进行操作所做的检查值比较低,所以容易导致仪器的响应速度、响应能力相应有所减弱。

6、中控机软件换算存在一定的误差

仪器显示浓度与远程电脑上显示的浓度有差别,远程电脑上显示的数据,大约会比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大3~5个ppb之间,仪器显示浓度值与中控机软件换算存在一定的误差。

五、建议与结论

1、对仪器进行流量校准,减少分析仪的流量偏低情况出现。

2、将校准仪的设置调至正常情况下,即NO剩余量要大于等于90ppb。

3、对站房做房顶隔热层。造成昼夜温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房顶,由于下埔子站房顶主要构造材料是水泥钢材,站房内侧四周已做隔热层,只有房顶没有做隔热层,白天太阳照晒,水泥钢材导热能力强,站房虽然有空调但室内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所以导致白天吸热,温度相应升高;晚上室内的温度会相应降低。

4、中控机软件换算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比较小,对于该问题所产生的误差影响问题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应用环境自动化 篇12

一、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首先,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的要求更高。文书档案管理除了纸质文件管理之外还有电子文档形式, 电子文档管理工作需要以科学化的管理规范为前提, 贯穿文件的整个流程, 并且其所涉及的部门较多, 因此必须提高对文档管理的标准,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档案与文件之间的没有明确地界限。文件和档案之间联系密切, 在共性环境下, 档案就是文件、文件就是档案, 文件是设定好了的、一目了然易控制的档案, 而档案就是有关联性的文件, 档案和文件具有一体性。最后, 新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文件从形成到归档需要经历许多程序, 需要涉及多部门的共同参与, 缺少任何一个部门, 对文件归档工作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文书档案管理机制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导致管理机制漏洞百出, 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文书和档案管理由不同的工作部门进行管理, 管理工作混乱复杂, 不能有效地控制文档管理的前期工作。

(二)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管理人员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桎梏, 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文书档案管理, 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反而会遗失文书档案,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部分管理人员对高科技技术不甚了解, 许多部门缺乏新时代管理人才, 导致许多先进的设备形同虚设,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先进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有所限制

尽管新技术能够确保文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但是一旦发生泄露, 没有对应的技术进行修补, 导致别人无法辨别档案的真伪。例如某公司虽然制定了严密的防黑客体系, 但是一旦黑客侵入该系统并进行破坏, 并没有有效的防御体系发挥作用, 给黑客攻击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三、对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完善文书档案管理体制

要想实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切实维护文书档案的安全保密性,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就必须建立完善相对应的文书档案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管理体制, 将文件的前期管理与控制纳入到工作系统中, 切实保证从文件形成到归档过程中工作步骤的有序进行, 强化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 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贯彻落实到工作细节。在电子文件归档时通过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文件归档目录, 保证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对于电子文件和相关资料应该分别进行管理, 及时清理没用的资料, 通过分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性。

(二)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主要集中于专业的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 只有具有专业的管理技能和计算机水准, 才能被录用。其次, 对于在职管理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了解管理工作的步骤程序, 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 能够有效地阻止黑客攻击给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带来的危险, 更好地优化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环境。最后, 通过讲座或宣传的方式, 让管理人员在了解网络安全事故的同时熟悉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技能, 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维护文书档案的安全, 避免相关信息泄露或遭破坏。

(三) 促进文档保密技术升级

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 需要做好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 尤其要做好文档保密工作, 保障文书档案的安全性。文书档案在被归档之后必须做好必要的防伪工作, 保证文档在泄露之后可以根据防伪标识辨别真伪, 避免伪造档案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将相关档案资料编入程序并纳入到数据库中, 切实维护数据库的安全, 只有键入准确的密码才能开启数据库并了解相关的档案资料。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新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特点, 针对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障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规范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无论在人们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企事业单位中, 为了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都倡导办公环境的自动化, 这对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文简要介绍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根据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办公室,自动环境,文书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孙丹凤.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策略[J].黑龙江档案, 2010 (04) .

[2]席玲.浅议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J].时代教育, 2011 (03) .

上一篇:新课程下如何指导朗读下一篇:广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