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024-05-15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共12篇)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1

生命周期评价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摘要:探索生命周期评价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污水厂最大的环境影响在酸化,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耗,同时提出了要降低污水厂环境影响,就需要从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能耗和降低运营期能耗着手,并提出了其他改进建议.作 者:刘志勇 Liu Zhiyong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北京,100031期 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Journal: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年,卷(期):,28(3)分类号:X820.6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 污水处理 环境影响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2

1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简述

20世纪60年代,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前身就已经出现, 1990年,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被正式提出, 其概念也被确定为评价一种产品或者环境要素、隐性环境的管理方式。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管理原理为, 制定某一个系统的产品生产以及产出列表, 明确影响生产与产出的环境因素, 并对制定的列表与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测定, 作为产品生产与开发应用的理论指导。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共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为:确定平价目标与类型;分析评价项;预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评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共分为三种, 分别为:优化产品设计、应用先进生产技术、生产责任明晰制。企业应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对产品生产进行指导, 并优化产品生产与管理。

2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在固体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

2.1 原料至产品阶段的管理

2.1.1 对设计级阶段进行管理。

原料至产品阶段的管理是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关键阶段。设计阶段可采取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有很多, 分别为:细化制造和设计组装。这种方式是使用大结构零件将产品的结构简化, 缩减产品的投入、开发时间、应用程序, 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尽最大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可持续拆卸。这种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对结构复杂、材料复杂的产品进行科学拆卸, 对产品的材料、零部件进行分类、组合、回收, 减少产品原料的浪费, 提高产品回报。为了使拆卸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必须优化设计产品, 规范产品组件、零部件的拆卸步骤, 形成易拆卸、易组装的产品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设计。合理应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科学设计产品, 选择可再生或者可持续的材料, 使产品实现循环使用;改善产品使用环境。产品进入投入使用环节, 是产品价值发挥的重要环节, 产品要能够节约能源与资源, 不给环境添加循环负担, 同时不能对使用者的人身健康存在威胁。

2.1.2 对生产原料、技术阶段进行管理

生产方在生产产品时应该秉持着无污染、绿色生产的理念, 选用无毒、无污染或者尽量使用毒素含量少, 污染少的原料、零件进行生产。对产品进行加工时使用清洁能源, 并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 更新原料耗费大且污染大的陈旧生产机械。对于产品的包装材料的选用, 应该使用可回收易降解的材料, 产品完成生产后, 其检验、保管、运送等不对环境产生负担。最重要的是产品结束使用后, 可以进行回收和处理, 循环使用。

2.1.3 对产品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管理

为了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产品, 必须对生产材料进行加工, 产品生产时产生的废料如果随意丢弃将会造成资源浪费, 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第一, 优化管理生产程序。例如, 生产设施的养护、产品原料的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废料拼接等。第二, 加强生产环境管理避免生产车间出现工业用水、油、汽等的泄漏。第三,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要回收, 套用使用, 减少浪费、提高原料使用效率。第四, 控制排放废弃物的总量, 对必须进行排放的废弃物实施监控, 减少排放数量以及排放浓度。第五, 对已经产生的废弃物, 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 并储藏, 避免浪费。

2.2 废弃产品的管理

第一, 各种废弃产品分类搜集。当各种产品没有使用价值时, 就会被抛弃, 而事实上这些废弃产品的利用价值远远没有达到尽头, 对这些废弃产品进行搜集时要分类搜集。例如, 在大街上设置不同的固体废弃物收集箱, 由于人们分类观念不强等因素, 要对其进行后续人工处理, 进行分类。第二, 设置收集点。在人流较多的地方设置收集点, 可以加大固体废弃物的回收范围, 例如, 在超市、商业区、居民区安置收集站, 实现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第三, 广置固体废弃物收集站。固体废弃物收集是资源再利用的必要手段,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状况。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促进废弃物收集进一步发展。第四, 实施抵押, 返还制。根据废弃物的类型不同, 实施抵押, 返还制, 例如, 对包装箱实施抵押金管理, 对各个销售点的包装箱进行有偿回收, 能够减少包装箱材料的浪费, 保护森林。

2.3 待使用资源的管理

第一, 固体废弃物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可再用资源, 一种为不可再用资源。对于可再用资源, 例如, 纸张、塑料瓶等有选择性的回收, 经过加工实现再次使用。第二, 资源转化。将固体废弃物的形态加以转化, 实现再利用。例如, 对煤渣进行深加工, 将其转化为水泥。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在固体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是节约资源, 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手段,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关注和投入, 加大宣传, 实行生产责任制, 从多个角度推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提高固体废弃物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洪梅, 宋博宇, 丁琼, 何连生, 林洪义.生命周期评价在电子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科技导报, 2012, 33:62-67.

[2]任丽娟.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典型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1.

[3]段永理.基于生命周期的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物流流程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单点登录;跨信任域的单点登录;账户生命周期管理;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身份认证服务器;目录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2

Agent-based Single Sign-on and Account Life Cycl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Zhang Zhidong

(Zhuzhou CSR Times Electric Co.,Ltd.,Zhuzhou412001,China)

Abstract:To deal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integrated platform authentication in enterprise,agent-based vingle vign-on and identity lifecycle management strategy proposed. Its design ideology expounded.Some key technology including verification system design in SSO,unity of centraliz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mechanism in single sign-on and account mapping design,application agent based on windows message mechanism in identity lifecycle management.Function guarantee are detailed.And solution is given.The system realizes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in the dynamic loose-couple environment,solve difficult problem of resource-grade authorization.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solution verified by real engineering.

Keywords:SSO(Single Sign-On);CDSS (Cross Domain Single Sign-On);ILM(Identity Lifecycle Management);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Identity Server; Directory server

一、概述

企业业务系统集成与整合是企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而对于业务系统的信息整合中,身份的统一认证和账户的信息管理成为业务系统整合的第一步。现在企业中存在着多种异构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一般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认证方式,用户在集成平台中的应用系统间切换时需要进行多次登录,不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对平台的整体安全性造成了很大威胁。每一个系统都建立有自己的用户信息数据库,每一个用户在各个业务系统的用户信息数据库中都会存在一个账户,管理员要对每一个业务系统中的账户进行维护,保证账户的数据一致性,这样不仅造成了信息的重复存储,而且为账户信息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这种困难会随着信息系统的日渐增多,变成企业信息化的瓶颈。

单点登录和账户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为解决此类问题产生的,它的机制是把实际用户映射成一个电子账户,该电子账户包含了用户登录凭据等必要信息。通过建立该电子账户与业务系统中账户的对应关系,用户只需要参与一次身份认证过程,获得其电子身份标识,就可以访问各个系统中的资源。对用户账户的维护,也统一为对该电子账户的维护。

现在国内外典型的单点登录的解决方案主要以Microsoft的.NET Passport、自由联盟(Liberty Alliance)的Liberty Project和IBM的WebSphere Portal为代表,已有的解决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认证的集中调度,但是由于各自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在认证与授权的一致性、可控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缺陷,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求;现有的对于账户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以Microsoft的ILM为代表,该平台是最为基础架构的平台期,不可避免会带来大量的开发工作,造成开发周期较长,这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变更的速度。

二、身份认证访问管理项目体系结构

现有的身份识别访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1)。整个系统分为应用层、账户服务层、用户层;系统以账户服务层作为系统的数据中心,建立一整套对业务系统客户端提供单点登录、跨信任域访问功能和对各个业务系统账户的统一映射、维护的功能,形成了一个集成账户的统一的账户生态系统。

(一)依据此系统架构,实现的SSO功能工作原理如下

1.单点登录功能用户通过系统的登录代理客户端,提交身份识别访问管理系统的登录凭据,认证服务层会对用户的凭据进行登录并进行与电子账户的绑定操作。

2.当认证服务层对用户提交的账户验证完毕后,会生成一个Token字符串,该字符串中包涵了用户的票证授予票证(ticket-granting ticket,TGT).如果该过程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认证集成,认证服务层会委托windows Active Directory与客户端进行基于Kerberos协议的认证过程,最终会客户端会保存该用户对应的认证票据。

3.当用户的身份确定之后,用户需要对其他业务系统进行登录访问时,登录代理会发送获取登录凭据请求到认证服务层,认证服务层会将该用户对应的业务系统中的登录凭据加密发送给登录代理,加密机制可以采用现有的对称加密算法实现。

4.客户端获取到用户访问的业务程序登录凭据或,就可以通过API调用,完成登录过程。

(二)依据此系统架构,实现的ILM功能工作原理如下

1.管理员通过系统的管理终端,对身份识别访问管理系统中电子账户进行管理,当管理员对该账户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禁用等操作时,管理终端会将任务提交到账户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层。

2.服务层通过电子账户与业务系统中的映射关系,对管理员提交的账户修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变为对多个业务系统的操作,并将任务提交到应用层服务器,该任务包括对业务系统的操作内容,以及所需要的参数。

3.应用层服務器,将调用执行代理终端,对账户进行API调用,将账户变更同步到业务系统中。

三、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实现基于代理的身份识别访问管理系统,设计涉及认证协议、服务器通信、window消息机制等多方面技术,主要的技术实现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统一身份验证、授权系统的设计

身份识别访问管理系统单点登录部分的核心是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和授权的设计,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的特性,企业内部存在这多种异构的应用实体,必须为这些异构系统设计统一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的前端应用,达到无须对异构系统本身进行修改,就可以达到整合身份认证平台的目的,鉴于Web服务技术的松散耦合性和平台、语言的无关性,我们采用Web服务作为身份认证的中心(图2).

具体流程如下:

1.客户端通过Web服务提交登录凭据,信息传递采用SOAP请求/响应方式进行,将登录凭据信息传送至账户认证中心,进行单点登录。

2.解析模块对用户提交的登录凭据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程序提交给认证中心。

3.认证中心通过查询账户数据中心,或进行模拟用户的Kerberos验证,进行用户身份的识别。

4.身份识别完成,将在账户授权中心的用户身份缓存池中缓存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通过算法为用户生成唯一的身份票据。

5.返回身份票据到客户端,认证成功。

6.客户端发送要请求其他业务系统的登录权限,权限中心通过账户映射关系,获取该用户的对应业务系统的登录凭据。

7.认证中心将用户的登录凭据加密返回客户端,并在此过程中跟踪用户的行为,建立日志系统。

8.客户端解析登录凭据,并实现登录过程。

(二)账户映射关系的建立

在整个系统中,无论是身份验证、授权,账户管理等过程都依赖于用户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而用户信息的数据库是以账户映射关系为基础建立的。如何建立一中即可以保证数据存储最优化,又可以保证访问、解析简单易行的数据映射关系是该技术实现的关键。

我们采用了以业务系统中用户信息的并集来建立电子账户,并通过将异构系统字段与电子账户中字段一一对应的方式来实现该功能,如下图所示(图3)

四、在企业中应用案例研究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企业中部署有IBM lotus Notes办公自动化系统,PDM产品设计管理系统以及SAP-ERP系统,同时公司也搭建了基于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的域环境,所有员工在这些系统中都存在相应的账户,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人事系统,财务系统,领导查询系统等多种需要认证访问的业务系统。调查显示,企业内部平均每人要进行系统的登录12次左右,管理员每天对账户的管理要平均耗费63%的工作时间,针对这样的企业IT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的系统部署方案(图4)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员工每天仅需要进行一次用户凭据的填写,管理员对账户的平均管理时间也由63%下降为22%,该项目在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简介: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4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现金流管理策略

美国<财富>杂志的数据表明: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4年,大型企业7~8年,每年我国有将近100万家企业倒闭.

作 者:谢获宝 严昌盛 陈玲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刊 名:今日工程机械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MACHINERY TODAY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案例 篇5

诺基亚在华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那绿草如茵的草坪、整洁静谧的办公区、洁净舒适的员工餐厅和繁忙有序的生产区无不令人感觉到一种对环境的“以人为本”的追求。据首信诺基亚环境专家陈敏女士介绍,作为一家在国际市场领先的移动电话供应商,其目标是开发先进的“以人为本”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不对环境造成过度影响,使产品节能并且在产品废弃后可以得到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

诺基亚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便是基于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考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一个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经历了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最终产品、产品使用和最终废弃等多个过程。以首信诺基亚为例,这些过程中,首信诺基亚在所有的环节都要考虑环境保护,以减小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诠释出诺基亚对环保的不懈追求,“不环保的产品不是质量好的产品”。在产品的研发阶段,从产品是否符合环保的法律法规要求、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原材料的使用量及使用效率到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因素均得到充分考虑;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则需要有效地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管理,只有符合诺基亚环保要求的供应商才能成为合格的供应商;生产制造环节则必须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得到权威机构的认证;在产品最终废弃阶段,则要充分考虑如何回收、循环利用及妥善处置,使资源可以重新返回物质链中。上述环节协调融合,从而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完成了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实际上,诺基亚的环境理念颇具启发。陈敏女士告诉记者,良好的环境准则的商业意义在于有助于公司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确保遵守法律,降低成本,并在利益相关方面树立声望。诺基亚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关注自然环境是诺基亚企业生命的一部分,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合作是诺基亚推动环保举措的核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诺基亚在国内所有生产企业均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首信诺基亚为例,在通过ISO14001认证后,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严格执行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而且公司的管理层每年还要对公司的环境绩效重新进行评价,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并且彻底实施,从而保证了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可以不断提高。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6

中国杀虫剂类POPs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研究

确定了中国杀虫剂类POPs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指出评价方法中的难点在于对人体毒性潜力和生态毒性潜力的`计算,并提出了基于杀虫剂类POPs特点的改进方法.

作 者:王宣同 唐孝炎 胡建信 WANG Xuan-tong TANG Xiao-yan HU Jian-xi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528(3)分类号:X821关键词:杀虫剂类POPs 生命周期评价 方法框架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7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是由一些来自英美的工程造价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的。后来, 由于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对此的直接组织和推动, 使得该理论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广和研究, 时至今日, 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 工程造价管理逐渐的形成了一种较完整的造价理论体系。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在运用多种学科知识, 采用跨行业互相融通与综合集成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经过长期发展,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也成为了我国最为普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它的特点是能够运用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方法, 重视投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 从而把对工程项目建设期、未来运营维护期总成本减到最小。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研究,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在我国国内仍然有了很大进展, 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但是, 目前的成果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还不够完善;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项目特性的结合的研究出现空白;

3) 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在一些工程项目上的研究目前还未开展, 更谈不上应用。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分析工具, 用于工程项目投资决策, 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同时它也是一种指导思想, 从战略高度来把握工程项目中所有服务期的成本, 包括间接因素、直接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等, 帮助单位确定最终方案;同时它也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 这个范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期与拆除期等阶段:

1) 组成该定义的出发点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构成;目标点为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最小;

2) 所介绍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方法不仅容纳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阶段、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同时也适用于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的评价等工程建设其他阶段, 尤其是把成本管理问题融入到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

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不仅对工程造价开展主动的管理控制, 对事后审计方面也同样有明显效果。

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

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首次开创出以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而非某个阶段为研究对象。这其中不仅包括策划阶段、决策阶段、实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营以及维护阶段。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体, 以造价最小化为目标, 尤其这种管理体系把成本问题提上日程, 不仅强调建设成本, 同样重视运营和维护成本。

3) 严格来说,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由两方面重要内容组成的是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二是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作为一种投资决策的分析工具, 运用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 运用目的是计算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运用于所有项目建设阶段, 或者说整个生命周期, 有了这项管理措施, 可以确保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在最小。

4)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既可对工程成本审计与跟踪, 进行后续的检查工作, 同时又是可以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高校建设中的应用

结合上述对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解说, 我们推断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可以为高校的建设、管理提供自己特有的功能。

1) 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比对, 并对其在真正实施的可行性方面进行经济分析和技术和论证是高校建设项目投资策划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就可以帮助建设项目做出具体决策。并且由这种方法做出的决策可以基本保证在其他条件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 使建设项目成本最小。

2) 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是设计阶段的策划和估价, 进而完成初步的设计工作。

如果施工图预算在初步设想的设计预算之内, 就可以进行施工图的再次修改和下一步工作了。相反, 如果设计预算超出了投资初步设想的预算, 则要对设计图进行比较大范围的修改和调整。

其次在设计阶段里, 还要及时从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策划案等方面纠正超额的投资偏差, 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另外, 环境、原材料、水、室内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4 我国在应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时的可行性

在我国采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可能会遇到如下3个问题:

1) 对未来成本与性能预测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一个建筑物和它的整个功能系统在一个30年服务期内表现的如何取决于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时天气、用户和经营者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说, 找到合适的方法优化这些选择是很困难的。对其进行管理更加困难。

2) 历史数据相对缺乏

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至少是30年, 多则上百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但是其运营和维护期的历史数据记载很少或根本没有记载。

3) 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需要用到参数选择的假设, 而且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结果也依赖于这些假设, 它直接关系到管理体系能不能很好地反映将来真实发生的情况。

就目前学科已经取得的发展水平来说, 以上说的3个问题已经不成问题。尤其是得益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处理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硬件、软件技术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不过虽然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领域, 许多部门纷纷建立工程数据库, 并且详细记录运营维护期的数据。但是目前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数据仍然比较落后, 由于目前我国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都是由物业公司来管理, 其记录的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时常会有小问题发生。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成熟经验的借鉴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历史数据的问题应该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对于建筑工程的生态与环保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和建筑界正在大力提倡的理念, 除了采用环保建材之外, 废物处理、节水设施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在短期会略微的加大成本投入, 但是对于人类居住环境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延续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目前处在经济水平、人民物质水平和生活文化水平都飞速提高的年代, 人们对建筑物、居住地、工作用地的需求已经不限于简单的居住、使用等要求了。因此在保证居住使用的同时, 满足其人文、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常值得人们思考。

5 结论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在我国还是一种新兴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 由于我国接触这样的理论较晚, 所以, 在理论的适用研究与实际操作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 就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体系当中成熟起来的标志。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应用在高校的建设当中, 必然会对整个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的描述和理解, 充分总结其管理理论的特点, 并遵照对其特点的理解将该管理理论应用到高校建设工程中, 并且对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可行性做出了文者自身的认识。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高校建设,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任国强, 尹贻林.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3 (5) .

[2]王文静.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3]黄宜.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和谐管理的研究[J].基建优化, 2007, 28 (6) .

[4]任勇, 崔新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应用研究[J].建设监理, 2008 (6) .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电力企业;成本管理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电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刍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考虑到全方面,全过程,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管理技术。我国电力企业只有快速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的绩效管理目标。

一、我国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我国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观念仍然受传统思想制约。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导致短期行为,没有长期成本管理优势。以往的成本管理只重视工程项目和具体业务的成本管理,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参与度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成本控制。

2.成本管理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很多企业仅关注成本的事后管理,忽视了对成本的事前和事中的控制,没有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更没有设置独立性强,权威性高的预算监督机构。传统的预算方法都是以往发生的成本为基础,以上期结果实际数为基础,缺乏辩证性的思考,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往往重视预算目标的分配过程,而忽略了对成本的实时监控。核算过程中,只重视会计业务的核算,轻视了业务的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了资金的去向,资金花费的合理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过程控制。成本管理责任不明确,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

3.成本管理运行的法制环境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近年来电力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措施使企业成本刚性支出很强。法制环境的不断变化,给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断增加支出,增加压力。企业成本的运行机制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成本分析和评价体系滞后,重指标,轻细节控制管理,不能使成本管理和控制有效实施。缺乏监督检查制度,对成本管理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过程没有有效监督考核。

4.成本考核机制不科学。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进行责任成本控制,没有完备的成本管理责任保障体系,没有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分解,以至于责任成本管理流于形式,起不到作用。

5.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水平低下

电力企业的特点,各地都有工程项目。目前电力企业已普遍使用电算化,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落后于电力企业发展,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使得企业不能及时顺利地做到总成本的优化和决策。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方式在电力企业应用的建议

1.统一思想,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统一思想,能达到高度的协调和配合。第二,从上到下,提高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认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电力企业提高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意识,加强培训,加大力度全面学习刍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达到能够理解和领会精神实质的程度,提高员工责任感,促使全体人员通力合作。

2.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为LCC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保障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根据电力企业的具体业务和工作进程增加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容,制定详细的标准,依据和方法。使所有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每一个详细步骤都要设立责任人,相关部门设置部门责任制,保证每一步骤的准确,有效实施和运行。

设立奖惩机制,对于严格按照实施细则操作和运行,并作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要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操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于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以制度来保障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实行。

3.确定详细方案,加强数据严谨性,确保LCC的有效性

在电力企业实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对技术能力和谨慎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确立布局和备选方案,尽量精确分析预测风险,测算可利用率,结合低成本和可利用率,分析确定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案。

应当从计划、采购、生产、财务、基建、统计等管理系统中提取丰富的成本信息,做好历史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为优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一方面,应当保证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所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保证数据口径、计算方法、适用条件等方面的一致性。

对于电网安全性项目,一但出现电网事故,其停运成本非常高,为了能够切实保障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网安全性项目的有效实施,应放宽标准,积累经验,丰富数据,逐渐深入,不可强行。

三、结论

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企业的生存质量,经济效益依靠有效的成本管理。因此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电力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和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经济形势发展迅猛,全国电力供应的形势日趋紧张,有效进行成本的管理是加快电力发展的唯一选择。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电力企业应该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殷召新,朱涉世.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的途径.安庆师范学院院报,2006年第1期

[2]陆誓敏.浅析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12期

论组织管理诚信与企业的生命周期 篇9

关键词:组织管理诚信 企业生命周期 诚信机制

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最新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由于缺失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中国每年因讨回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在国外,不诚信事件也屡见报端。2001年安然公司假帐一事首先被曝光,随后一系列大公司的欺诈行为也纷纷被揭露出来。诚信作为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诚信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路、市场占有、融资能力甚至企业的存亡。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良性发展,其经营行为必须符合诚信原则。

一、组织管理诚信的概念

通过对“诚”与“信”字意分析,发现我国古代学者对诚和信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交融性,既有内涵的一致性,又有外延的差异性:“诚”偏重于“内诚于心”,“信”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地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诚”与“信”相互贯通、互为表里,“诚”是“信”的依据和根本,“信”是“诚”的外在体现。

基于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内涵,结合诚信观的研究,沈淼已经对组织管理诚信下了操作性定义:组织在其管理过程中,行为符合诚实、守信、诚直和精诚内涵的程度。其中,对于诚实、守信、诚直和精诚这四个方面,还分别作了定义:

诚实:实事求是,说真话,发布真实全面的信息。诚实重在对行为主体的言语以及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行为的规范和要求。

守信: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是对行为一致性的把握,要求行为必须与言语(承诺)保持高度的一致。

诚直:做事情秉公方正,不掺杂私心邪念,不枉断曲行。诚直是对言行自身的规范和要求,即言语和行为必须符合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

精诚:要求诚信的行为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对行为的一贯性和可持续性的保证。

二、组织管理诚信与企业的生命周期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首次把企业生命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企业与自然界生物一样都遵循“生命周期”规律,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老化直至死亡即孕育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历程。台湾企业家张安平先生也对企业寿命进行过分析,认为大多数企业的繁荣期不超过30年,但是世界上仍然不乏有过几百年历史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大公司。如何延长企业的寿命,使之永远保持活力是各个企业经营者关注的话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衰亡的企业在诚信方面大多经历过上升到下降的过程,然而百年老店大多数在诚信方面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长期赢得顾客的信任,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能长久不衰。

孕育期主要是指企业处于市场份额低、管理水平低、企业增长波动较大、破产率也很高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企业规模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实力弱,很容易受到产业中原有企业的威胁。但是这一阶段的企业具有创新精神,产品具有特色和竞争力。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精诚维度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因为它担心一旦不诚实、不守信行为暴露出来,就会永远失去它的员工、客户和顾客。此时组织正朝着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规范制度的方向迈进,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和平等。企业的最初良好形象使得其他个体或组织持续与之进行合作,企业得到发展。

高速发展期主要是指企业处于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品、转业率降低、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发展阶段。这时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管理逐步规范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和执行。这一时期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维度的得分慢慢提高,而追求精诚方面得分更高。因为企业规模虽然在持续扩大,它还需要依靠自己的诚信行为赢得员工、客户和顾客的信任,以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成熟期主要是指企业规模很大、形成了有特色的产品甚至名牌产品、企业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阶段。但是企业创新精神减退,思想趋于保守、发展速度变慢。这时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方面的得分都达到一个高度,已经得到员工、客户、顾客的认同。在精诚维度方面已经到达一个试金石、分水岭的阶段。很多企业在精诚维度方面始终如一,诚实、守信、精诚维度上的得分还是比较高的,比如海尔、麦当劳,它们讲究诚信使自身得到更好发展。随着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各个企业在诚直维度的得分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有些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顾客的信任心理来欺瞒顾客。精诚维度方面得分开始走下坡路,使得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维度上的得分会下降,走向衰退期。

衰退期主要是指企业思想僵化、生产萎缩、财务状况恶化的阶段。企业这时出现一系列不相适应的症状,各项弊端开始显现,面临破产的危险。企业没有那么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和声誉,处于人心涣散阶段,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可能得到执行和落实。因此在诚实、守信、诚直、精诚维度的得分都在持续下降,如果改变不力则企业很快走向衰亡。

三、组织诚信行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机制

(一)企业诚信对员工的影响

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对员工影响深远,特别是企业的承诺不兑现、制度不透明、拖欠或压低职工工资、无故解雇工人更是作用明显。夏春等人于2004年6月至7月在苏州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诚信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他们发现,组织管理诚信会影响员工的公平感、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员工的组织承诺、员工的工作投入以及进一步影响到员工的离职倾向。同时,员工的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诚信行为对员工的情感、态度及行为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当员工认为组织不诚信时,就会降低创新动机,减少创新热情,而组织的创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上都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没有适当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二)企业诚信对顾客的影响

顾客购买某商品,很大部分是对这商品或生产此商品企业的认可、进而忠诚。顾客忠诚程度可以分为四个不同层次:认知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和行为忠诚,由忠诚的四个层次可以看出,基于对产品品质的评价才能打开通

向忠诚的大门。当忠诚的顾客发现他们所信赖的产品与实际宣传的不相符合,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再信赖和购买该产品。据美国管理学会的研究表明,培养一个新顾客是留住一个老顾客成本的五倍,并且老顾客是企业产品的免费广告人。忠诚顾客经常重复购买该公司产品,建立口碑,对其他竞争者的促销活动有免疫力。总之,顾客忠诚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利益。企业产品只有拥有顾客才会有市场,才能实现它的最终价值。一个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失去它的忠诚顾客,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严重时缩短企业寿命、导致它的衰亡。

(三)企业诚信对供货商和销售商的影响

一个诚信水平低的企业如果拖欠货款、履约率极低、逃废债务,其他企业在与之合作时就会采取一种慎重的态度或者干脆拒绝与之合作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其他企业在考虑业务合作时会优先考虑本企业,这样企业的成功机会就多。信誉良好的企业,供货商在提供原材料或产品时就可以先赊欠给企业,等企业资金周转后再付钱:反之,当一个企业信誉不良时,供货商就没有信心赊欠原材料或产品给他。在接受产品或原材料时,企业就必须做好付钱准备,这样会造成企业原材料短缺或增加交易成本,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监管成本都会比较高。这样会增加它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其资金周转能力。当企业不能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生产数量时,它就会失去销售商的信任。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合作伙伴可能就会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这样就会缩小产品的销售范围,减少产品的销售渠道,所以.诚信经营是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拓宽销售渠道的重要方法。

(四)企业诚信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影响

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绩效评价 篇10

一、企业生命周期下经营效绩的财务表征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 企业的成长经历四个阶段:开办或创业阶段;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此时成长缓慢或可能不再成长;衰退阶段。在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中使用的主要的财务计量指标则覆盖收入、收益、现金流量、资产和资本收益率等方面。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企业的财务特征是不同的, 相应企业经营效绩的财务计量指标选取的侧重亦应不同。

1. 创业阶段。

典型的创业阶段是存在收入增长、负的或微不足道的获利能力、负的现金流量以及负的或微不足道的使用净资产的收益率的阶段。在创业阶段, 投资多倍于收入是正常现象。在创业阶段, 诸如开发产品、建立组织或者寻找投资商这样的工作首先要考虑的, 是用有限的资金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这通常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 在此阶段, 收入增长和经营现金流量是最重要的财务效绩计量指标。

2. 成长阶段。

在成长阶段, 企业迅速地成长, 并且净收益和来自经营的现金为正数, 然而, 对营运资本及其他资产的投资需求常常是巨大的, 大到足以使经营现金流量总是负数。以后慢慢的需要营业所得现金的投资势头减弱, 正的经营现金流量产生。使用净资产的收益率在这一阶段也得到改善。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继续监视收入增长, 但它把这种计量指标看得与获利能力计量和资产管理指标 (投资收益率、剩余收益) 同样重要。当资本资源更容易得到时, 经营现金流量相对来说就不太重要。

3. 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 收入增长缓慢或者停止, 但净收益保持正数。投资的趋势是为了资产替换而不是新的经营能力, 其结果是有一个高的使用净资产的收益率。一个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主要关心的是使用资产和权益收益率, 并且必须严格管理资产和相关的现金流量及获利能力, 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在这一阶段, 经营者必须以使企业恢复活力为目标, 需要监控所有的财务计量指标。

4. 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 收入减少非常严重, 经营虽依然获利, 但是作为收入一部分的净收益下降, 然而, 经营现金的流量因为营运资本的减少而有加速的趋势。企业可以在资产方面进行有节制的投资。但是使用净资产的下降是显著的。使用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取决于与使用净资产相关的净收益的下降速度。当企业处于衰退阶段, 现金流量再次变成关键问题。经营者必须以“收获”企业的资产为目的, 小心地斟酌投资以改善获利能力指标。类似投资收益率或者剩余收益这样的长期效绩的计量指标相对来说变得不大重要。

一个正常企业的财务特征在各期有变化:初期亏损变成后期获利, 出现于初期的负现金流量一直持续到净收益转为正数之后。使用净资产的收益率从负数变为正数, 趋势是向上的。显然, 固定形式地使用像使用净收益、每股收益额、现金流量或者投资收益率这些指标, 并且权数的设置一致化, 对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企业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 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特征因素没有考虑在内, 企业之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应该受到质疑。

二、绩效评价基本指标的企业生命周期适用性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第一层次的八项基本指标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 第二层次的修正指标和第三层次的非计量指标所起的作用则主要是修正。从根本来说, 八项基本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与完全评价的结果是不会有大的背离的。基本指标的地位如此重要, 其选择自然要慎之又慎。然而细究当前所用之八项基本指标, 又各有其适用之生命周期阶段, 分析如下:

1. 净资产收益率。

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因其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被作为企业经营效绩的核心指标, 其赋权达到30%。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来看, 在企业的成熟期, 使用资产和权益的收益率是企业所偏重的,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可用性好, 作为核心指标也合适。但在其他阶段则不尽其然, 在创业期和衰退期, 该指标的值有自然的趋微趋势, 而在成长期则须与收入的增长等共同作为显示器。

2. 总资产报酬率。

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作为一项获利能力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对净资产收益率起了补充作用, 考虑了资产总值中的负债因素。其适用情况与净资产收益率相似, 区别在于企业衰退期的企业债权人会关注此指标, 虽然此时该指标值有自然趋微趋势。

3. 总资产周转率。

指企业一定时期销售 (营业) 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是表征财务效益的前两个指标的充分性指标, 其适用期为企业的成熟期, 而在其他三期则不具有明显的适用性。

4. 流动资产周转率。

指企业一定时期销售 (营业) 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值。该指标体现每单位流动资产实现价值补偿的高与低以及补偿速度的快与慢, 为总资产周转率的补充指标。成熟期的企业显然适用此指标, 而当企业处于衰退期, 此指标因可显示“收获”资产能力亦较为受关注, 但其参考标准应较之成熟期有所降低。

5. 资产负债率。

指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 该指标可评价企业的负债水平。负债水平与负债状况是不同的。二者的联系在于过高的负债率表明企业财务风险太大, 过低的负债率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不足。资产负债率可展示部分债务成本对权益资本的收益的影响, 因此其适用期可联系财务效益指标, 但参考价值并不大。

6. 已获利息倍数。

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值, 可反映企业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从企业生命周期看, 该指标与财务效益指标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不适合创业期与衰退期, 而在成熟期到达高峰。

7. 销售 (营业) 增长率。

指企业本年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 (营业) 收入总额的比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指标。该指标有别于前述指标, 其主要适用期为创业期, 在成长期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但在成熟期和衰退期则不尽其然。

8. 资本积累率。

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该指标值随企业生命周期循环而自然起落, 对短期投资者来说具有全程的监测价值,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其作用则有两面性, 或起反作用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 八项基本指标可作如下划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已获利息倍数五项指标适用于企业成熟期, 在企业成长阶段也有重要参考意义;销售 (营业) 增长率指标适用于创业和成长期;而资产负债率和资本积累率指标则由于意义复杂, 不便用于评价。

三、企业生命周期下经营绩效的财务评价

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经营效绩的评价引入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这一因素是必要的, 各种财务指标也分别有其阶段适用性。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评价企业经营方面, 笔者给出了纵向延长的思路:在评价过程中再添加一个环节, 即在初步评价之前设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根据各行业特点决定的生命周期特征量化评价企业, 明确界定其所处阶段。如此, 则从纵向上延长了评价过程。这种方法的根源在于分类法, 等于加了一个分组标志进行分类, 其根本仍在于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而且一定要每一不同阶段都有自己单独的一套体系。在这一思路下进行的企业评价其可比性较之以前必将大有改观。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11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虽然还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与快速进步的工程建设技术相比, 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后, 信息技术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大力发展, 如汽车、航天、互联网、机械制造等在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帮助下获得了巨大的提高。然而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却没能跟上其他行业的步伐。自从BIM技术的出现, 使建筑行业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通过应用BIM技术创新, 整合并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所需要的信息, 不仅能够缩短建设工程所需时间、节约资源成本, 同时还可以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设计质量。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来研究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价值。

1 BIM技术

BIM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事物, 是一个通过构建并使用数字化信息模型, 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的过程, 下面通过图1向大家表述一下其与大家所熟知的CAD的区别, 便于大家理解。

2 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全建筑生命周期即BLM, 全称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 是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 再到运营维护, 直至拆除为止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单位众多等特点, 因此, 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我们将全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

2.1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

项目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业主要正确定位产品和市场的关系, BIM技术刚好能够帮助项目各方在此阶段做出使市场收益最大化的工作。BIM技术可以为项目在各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做出有利的帮助, 提高论证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规划阶段, 业主需要确定项目在各个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就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但是BIM技术可以为业主提供大概的模型, 使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分析, 从而达到缩短工期, 节约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实例:广东某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为14.7万m2, 包括3层地下室、3层商业裙楼 (高度24.150 m) 、29层塔楼 (高度148.650 m) , 总建筑高度149.500 m。建筑工程等级为特级, 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上塔楼为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地上裙房为钢结构。项目功能为大型商务办公建筑, 兼有少量商业及展览功能。在项目规划阶段, 设计师应用BIM的思路为各项应用基于同一模型不断深化, 实现从设计模型、施工模型、4D模型的有序无缝链接, 保持本项目BIM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2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项目设计阶段, BIM技术让建筑设计从二维模型走向三维模型, 是继CAD后建筑设计的第二次革命。BIM技术的应用, 使设计师不在只是二维图纸的表达, 使复杂的建筑结构以三维形态的方式出现在各参建方的面前, 使业主尽早知道自己投资项目的成果。

实例:某体育场建成于2010年, 可容纳50 000人, 是第一座完全依靠参数化设计手段完成的体育场馆。整个设计希望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同时建筑本身又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所以, 设计采用一个自由的曲线形态, 应用Bentley公司的 (GC) 软件进行设计, 采用多方案比较方法获得对周边环境遮挡最少的形体。此外, 采用透明材料的表皮, 以获得更多的阳光, 使得建筑本身能够更好地融合于周边环境。设计试图将屋顶结构和建筑立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形体, 并包裹在主体结构外面, 打破传统体育场馆屋面结构与外立面分离的设计方法。整个设计方案建立的过程是, 首先在Rhino建立3D模型, 利用3D模型快速建立形体并获得最适合的平面形态。一旦这个形式得到认可, 就会在 (GC) 里面建立一个基本模型, 再通过在Rhino中得到的数据导入生成GC的脚本, 并由此脚本生成新的模型。而在GC中生成的模型具有很强的可修改性, 由结构工程师进行优化, 并将结构设计数据导入模型。

此外, 通过建立BIM模型, 对该体育场项目进行能源分析, 进而实现节能、建设环境友好型体育场馆的设计目标。对于分工明确的国外事务所来说, 通过参数信息化模型可以更好促进跨公司间的合作, 这也是BIM技术加快设计、协调合作的一个原因。在整个模型的设计过程中, 建筑师起到统领整个设计过程的作用。建成的建筑信息模型除了具备整个建筑的全部信息, 在施工阶段有关建筑立面板材加工和定位都可以在此信息模型中进行修改, 大大节约了现场加工的人力与物力成本。

2.3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

因为BIM模型可以完整反映项目实际情况, 所以BIM模型中的构件模型可以与施工现场中的真实构件对应起来。施工人员可以应用BIM模型发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碰、缺的设计失误, 从而提高设计质量, 减少现场变更, 最终实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BIM技术可以做到在施工前改正设计错误与漏洞、4D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等优势, 施工单位通过对BIM建模与进度计划的数据集成, 实现BIM在时间维度基础上的4D应用。因BIM技术4D应用的实施, 使施工单位能按天、周、月看到项目的施工进度, 便于根据现场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在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分析后得到最优的施工方案。并且也可以对项目的重难点部分按时、分, 甚至精确到秒进行可行性模拟。

实例:西安某保税区事务服务办理中心工程, 地处国家首个航空城实验区, 总建筑面积70 203 m2, 投资4.997亿元, 建筑高度29 m, 地下1层, 地上7层。这一工程在西北地区首次采用智能信息化建设技术, 通过计算机设计、工厂制造、现场拼接, 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工业化, 也是陕西省建筑业的一次突破。

该项目相比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要小一倍多, 北京鸟巢采用的是纯钢结构, 而“西北鸟巢”则由68条钢结构球面曲肋梁与型钢混凝土环梁及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组成的类球面状混合结构体系, 该结构体系具有大量的钢筋与型钢交叉碰撞特点, 且钢筋与型钢均为多角度异形碰撞, 每一榀肋梁处的牛腿角度均不一样, 钢筋与型钢连接定位困难, 连接点类型多。相比单一的钢结构工程, 施工难度更大。

“西北鸟巢”的建设过程涉及20多种专业, 管线比较复杂, 该项目部采用BIM (建筑信息模型) 技术进行虚拟建造, 实现了施工工业化流程, 钢结构封顶比预计工期提前约3个月。采用BIM技术, 降本增效, 节约成本250万元。

2.4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运营阶段的应用

BIM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营阶段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对于业主实时掌握建筑物的使用情况, 及时有效地对建筑物进行维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BIM技术的参数模型能够将项目中所有系统信息提供给业主, 项目施工阶段的修改将全部更新形成最终的BIM竣工模型, 该竣工模型将成为系统维护的依据。

案例:某医院将BIM技术应用在日常运营中, 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发现某个水泵控制阀门出现故障, 查阅在库存记录中已无该阀门配件, 于是提出采购申请→财务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安装 (维修清单) →设备信息重新录入-最后重新进入设备运营监测。

整个过程涵盖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等,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BIM的基础上的。将原有离散的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决策系统整合在BIM的平台上。

3 结论

上述实例均证明了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使建设各参建方能够有效沟通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各阶段之间的信息流失所导致的失误。所以BIM技术对我国建筑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BIM技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遍应用, 然而我国的BIM技术才刚处于探索阶段, 还没有统一的BIM标准, 希望该技术能够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发现其价值, 在国内能够有效和快速的推广, 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李昂, 石振武.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J].经济师, 2014, 29 (1) :62-64.

[2]汪再军, 黄玮征.BIM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的探讨[J].绿色建筑, 2012, 28 (2) :31-34.

[3]王刚, 高燕辉.BIM时代的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 2011, 32 (S1) :34-37.

生命周期评价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资产 信息 全寿命 管理

一、电网企业资产特点及管理现状分析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之一。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地点分散、种类繁多、产权复杂、规模巨大、变动频繁等特点,固定资产管理历来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如何完全实现资产账、卡、物一致是困扰资产管理人员的难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为实现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资产优良”的目标,按照公司信息“集中集成”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针对电网企业资产的特点及管理现状,优化资产管理的流程,有效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简称FMIS3.0),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做到资产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有效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实时管理。

(一)“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

从管理的需求出发,“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的业务流程本身可以细化为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工程项目完工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是由若干具体流程组成的。公司把组成资产项目管理整体流程的每一个分流程按照业务流程的基本走向,大致分为横向业务流程、纵向业务流程和横、纵混合业务流程三类。其中,横向业务流程是指在同一層级(省,或市,或县)的不同部门(发展策划部、基建部、财务部等等)间流转的业务流;纵向业务流程是指在同一层级或不同层级(省、市、县)的同一部门内流转的业务流;横、纵混合业务流程是指在不同层级(省、市、县)下的不同部门间流转的业务流。

(二)“以生产系统为纽带”

1、以生产系统为纽带,将财务系统采用的固定资产格式、标准、口径与生产系统统一。在各系统尚未集成前,各部门只考虑自己需要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格式、标准与口径。对同一项资产数据,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格式、标准与口径。首先,财务部门以往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比较粗放,存在为一条线路上的所有资产仅建立一个资产卡片的情况,而生产部门却对一条线路上的每个资产单元(例如杆塔)都会分别建立一个设备台账,这就会在将来出现生产部门提交某个杆塔的技改或报废申请时,财务部门无法直接更动相应的杆塔价值,而只能对该杆塔所隶属的线路进行部分增值或报废处理,从而引发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情况的发生。其次,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确定一项固定资产的方式不同。生产部门以设备生产厂家主要以及设备出厂编号来区分每项固定资产。一般来说,设备生产厂家以及设备出厂编号这两个数据组合在一起能够唯一地确认一项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出于其结算方便的需要,只根据设备的归属地及资产名称来辨认一项固定资产。如果生产运行工区自行更换变电站的主变电器,即用工区内的另一型号的主变电器备品来取代原来运行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无法区分这两个设备的不同,只能把这两个不同的设备等同对待。久而久之,财务部门的“账”就会与设备部门的“物”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2、改变资产信息流动模式,使固定资产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传递由传统纸质方式转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方式,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又有效地防止了信息失真。原来在“集中集成”之前,生产系统要根据基建部门提供各种纸质材料建立资产台账,人工传递资料的环节往往耗时过长,导致竣工决算、资产入账时间滞后。此外,由于资料以纸质形式流转,各部门在使用、翻阅过程中存在人工错漏的可能。“集中集成”之后,项目系统的设备清单与基本信息直接将项目系统中的项目物资需求清单自动转入生产系统,一线专职人员仅需对设备进行复核,随后再完善设备台账信息即可。这就避免了以往因为人工疏漏而可能发生的设备现场清点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是人工录入错误的问题,确保了设备的实际数量与型号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以财务系统为核心”

1、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动实现了固定资产“卡”随“物”动,“账”随“卡”变,充分发挥了财务对业务实时反映、实时监控的作用。在“集中集成”之前,运行工区专职人员除了在项目完工后固定资产启动投运时要进入财务系统中填写固定资产卡片,其余时间里他们仅仅维护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也就是说,一旦设备发生了大修、小修、技改、报废等变动,生产部门的专职人员会负责及时把这些信息录入到生产系统,更新相应的设备台账。对于这些设备状态的更新情况,财务部门是无法及时了解的,只有等到生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传递纸质申报材料时才能获知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从资产实物的变动到财务上的反映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时滞,这个时滞就意味着账、卡、物的不符,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公司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没有在财务账上及时地予以反映;实际上已经报废掉的资产却依然挂账,例如配电线路技改,只报新增资产而对拆卸下来的设备不进行报废,即使此后在盘点时发现了报废进行账目调整,具体报废的是哪些资产也已经对应不起来了。账、卡、物的不符严重限制了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集中集成”后,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这是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账、卡、物一致”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

2、设备台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同时对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公开,信息的透明使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得以发挥,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更为有效。“集中集成”之前,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数据分置,出现“信息孤岛”的不利情况。生产部门不知道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卡片的内容,财务部门也无法得知生产部门设备台账的信息。这种信息不透明使部门间无法互相监督,也无法对固定资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集中集成”后,生产系统可以提供根据项目编号或设备编号查询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财务系统可以通过项目编号查询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没有彼此系统的授权,任何单一系统均无法完成固定资产的变动业务。同时,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的信息都对对方披露,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形成了“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相统一的资产管理体系。

(四)资产管理信息实时联动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其行业特殊性——规模庞大、量多价高、分布分散、变动频繁,仅仅依靠手工管理或者孤立的财务信息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的状况。“集中集成”后,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设备状态的任何变动都会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消除了财务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滞后的情况。“账、卡、物一致”的实现,有力保障了财务对业务的实时反映、实时监督和实时控制的职能。具体的做法是加强实物流管理,围绕项目物资和固定资产实现对实物流转的综合控制管理。对于资产项目使用的物资从设计开始,到需求计划、招投标、采购、配送、入库、出库、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后评估等阶段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工程概预算、物资采购预算来管理和控制物资费用的支出。对于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实现设备变动和资产变动的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联动。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

组织机构是做好资产管理的组织保障。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公司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资产管理部门主任为成员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并细化了扬州XX供电公司固定资产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各职能部门有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分工管理,并定期进行考核。

公司嚴格执行上级单位的各项资产管理规定,以国网公司、省上级公司的资产管理文件和制度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引。建立起本公司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业务处理流程最主要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将财务制度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公司通过优化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将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固化到了FMIS3.0财务系统中,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固定化、标准化、科学化,从而为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结语:

扬州XX供电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实行的“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以生产系统为纽带、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实时联动监控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我国电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毛洪涛,万云.企业最新制度、准则一深度阐释与案例分析[Ml.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56]

2、李晓慧.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7l,中国企业报,2004,00:4]

3、孙合法,贾春风,仓华.当前基层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上一篇:集团通讯员管理办法下一篇:建筑类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