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2024-09-24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共10篇)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1

摘要:本文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以民生档案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以民生档案产生建立为重点,对民生档案管理利用等工作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民生档案,建立,管理,利用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以来,民生档案及民生档案工作成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关切的重点。关于“民生档案”一词,在学界和业界没有统一的概念认定,甚至有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本文根据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基于民生档案是“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的概念展开。那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呢?宋代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源头解决好民生档案的形成并归档问题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俗语有“巧女难为无米之炊”,那么米从何来?米的质量如何,能否让百姓既吃饱又吃好?如何能让粮食供应无缺,而且品种多样,米面豆兼有。基于此,笔者认为做好民生档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民生档案的建立问题,而后是规范管理及优化利用,即遵循民生档案的生命周期开展档案工作。

一、民生档案的建立———解决米从何来的问题

根据2011年国家档案局编制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表1),将14种专业档案划入民生档案范畴。

此表成为我们民生档案工作的抓手,针对每一种民生档案,我们都与相关产生机构积极沟通联系,多次指导,使其更新观念、重视涉民档案,能够按相关规范要求及时归档整理,建立档案。

二、加强指导与监督,规范民生档案管理———解决米的质量问题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根据省档案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就社保档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农村劳动力档案、信用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我市也出台或转发了相关管理办法,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我们也积极沟通,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机制。同时,定期回访,随时指导,使各重要涉民文件在形成之初就有归档意识、制作之时就有规可依、形成之后能科学管理。

二是以多种方式走进涉民单位,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工作。

1.专题指导。依据我们列出的29类民生档案,以国家和省档案局要求为重点,以专题形式,深入形成单位,了解民生档案的内容、文件运转流程、保管及利用方式等,以档案专业知识进行指导立卷,建立档案。

2.区分系统培训。民生档案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我们对相关系统进行专门培训。把“系统抓、抓系统”的思想贯彻到民生档案工作上来。例如,针对教育系统的学籍档案、医疗系统的病案档案、房产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居住档案、民政系统的社会救助档案、市场监管系统的食品药品管理档案等,分别进行指导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各系统专门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带动了该系统其他各类档案的整体工作。

3.执法与指导相结合,促进民生档案规范立档、按时移交。把相关单位的民生档案工作纳入每年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并查处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增加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意识,确保民生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同时,通过执法检查,更有利地保障民生档案指导工作的开展。执法与指导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我市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严格移交进馆制度,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解决粮食的保存问题

由于民生档案的专业性、产生单位的多样性、保管的分散性和利用需求的集中性等特点,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档案局要求及我市工作实际,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将相关民生档案按时或提前接收进馆;对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我们以年度执法检查、日常监督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出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要求,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各类民生档案在形成单位内得到科学管理,为将来移交进馆打好基础。

根据各类单位变动情况及我市综合档案馆的保管能力,我们逐年将重点涉民的二级单位、事业单位的档案纳入进馆范围,以文书档案进馆带动专业档案的科学管理。

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解决粮食的科学供应问题

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划控、数字化工作,为及时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一要挖掘自身馆藏,优先对民生档案资源整理并提供利用。通过认真梳理,摸清我们市馆现有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为使民生档案及时服务人民群众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我们接收某破产企业的档案,数量较大,因其会计档案中职工工资凭证对确定职工身份、工龄,办理相关社保事宜起到重要凭证作用,我馆就组织人力,优先将该企业的会计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

二要多形式开发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我们通过日报、电视台和局馆网站平台等多种媒体,宣传介绍档案馆及档案工作。通过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编辑出版多种档案编研产品,有效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服务民生。

三要联合并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及时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由于民生档案产生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协商和沟通,努力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我们利用现行文件中心,发布我市民生档案的数据平台,将不同行业、部门的相关民生档案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为建立广泛、完备的档案服务体系,推进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创造条件。

四要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我市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充分发挥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场所的功能,主动提供已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民生档案信息,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质量。

论组织管理诚信与企业的生命周期 篇2

关键词:组织管理诚信 企业生命周期 诚信机制

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最新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由于缺失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中国每年因讨回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在国外,不诚信事件也屡见报端。2001年安然公司假帐一事首先被曝光,随后一系列大公司的欺诈行为也纷纷被揭露出来。诚信作为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诚信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路、市场占有、融资能力甚至企业的存亡。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良性发展,其经营行为必须符合诚信原则。

一、组织管理诚信的概念

通过对“诚”与“信”字意分析,发现我国古代学者对诚和信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交融性,既有内涵的一致性,又有外延的差异性:“诚”偏重于“内诚于心”,“信”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地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诚”与“信”相互贯通、互为表里,“诚”是“信”的依据和根本,“信”是“诚”的外在体现。

基于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内涵,结合诚信观的研究,沈淼已经对组织管理诚信下了操作性定义:组织在其管理过程中,行为符合诚实、守信、诚直和精诚内涵的程度。其中,对于诚实、守信、诚直和精诚这四个方面,还分别作了定义:

诚实:实事求是,说真话,发布真实全面的信息。诚实重在对行为主体的言语以及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行为的规范和要求。

守信: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是对行为一致性的把握,要求行为必须与言语(承诺)保持高度的一致。

诚直:做事情秉公方正,不掺杂私心邪念,不枉断曲行。诚直是对言行自身的规范和要求,即言语和行为必须符合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

精诚:要求诚信的行为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对行为的一贯性和可持续性的保证。

二、组织管理诚信与企业的生命周期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首次把企业生命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企业与自然界生物一样都遵循“生命周期”规律,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老化直至死亡即孕育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历程。台湾企业家张安平先生也对企业寿命进行过分析,认为大多数企业的繁荣期不超过30年,但是世界上仍然不乏有过几百年历史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大公司。如何延长企业的寿命,使之永远保持活力是各个企业经营者关注的话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衰亡的企业在诚信方面大多经历过上升到下降的过程,然而百年老店大多数在诚信方面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长期赢得顾客的信任,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能长久不衰。

孕育期主要是指企业处于市场份额低、管理水平低、企业增长波动较大、破产率也很高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企业规模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实力弱,很容易受到产业中原有企业的威胁。但是这一阶段的企业具有创新精神,产品具有特色和竞争力。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精诚维度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因为它担心一旦不诚实、不守信行为暴露出来,就会永远失去它的员工、客户和顾客。此时组织正朝着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规范制度的方向迈进,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和平等。企业的最初良好形象使得其他个体或组织持续与之进行合作,企业得到发展。

高速发展期主要是指企业处于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品、转业率降低、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发展阶段。这时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管理逐步规范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和执行。这一时期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维度的得分慢慢提高,而追求精诚方面得分更高。因为企业规模虽然在持续扩大,它还需要依靠自己的诚信行为赢得员工、客户和顾客的信任,以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成熟期主要是指企业规模很大、形成了有特色的产品甚至名牌产品、企业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阶段。但是企业创新精神减退,思想趋于保守、发展速度变慢。这时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方面的得分都达到一个高度,已经得到员工、客户、顾客的认同。在精诚维度方面已经到达一个试金石、分水岭的阶段。很多企业在精诚维度方面始终如一,诚实、守信、精诚维度上的得分还是比较高的,比如海尔、麦当劳,它们讲究诚信使自身得到更好发展。随着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各个企业在诚直维度的得分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有些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顾客的信任心理来欺瞒顾客。精诚维度方面得分开始走下坡路,使得企业在诚实、守信、诚直维度上的得分会下降,走向衰退期。

衰退期主要是指企业思想僵化、生产萎缩、财务状况恶化的阶段。企业这时出现一系列不相适应的症状,各项弊端开始显现,面临破产的危险。企业没有那么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和声誉,处于人心涣散阶段,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可能得到执行和落实。因此在诚实、守信、诚直、精诚维度的得分都在持续下降,如果改变不力则企业很快走向衰亡。

三、组织诚信行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机制

(一)企业诚信对员工的影响

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对员工影响深远,特别是企业的承诺不兑现、制度不透明、拖欠或压低职工工资、无故解雇工人更是作用明显。夏春等人于2004年6月至7月在苏州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诚信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他们发现,组织管理诚信会影响员工的公平感、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员工的组织承诺、员工的工作投入以及进一步影响到员工的离职倾向。同时,员工的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诚信行为对员工的情感、态度及行为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当员工认为组织不诚信时,就会降低创新动机,减少创新热情,而组织的创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上都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没有适当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二)企业诚信对顾客的影响

顾客购买某商品,很大部分是对这商品或生产此商品企业的认可、进而忠诚。顾客忠诚程度可以分为四个不同层次:认知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和行为忠诚,由忠诚的四个层次可以看出,基于对产品品质的评价才能打开通

向忠诚的大门。当忠诚的顾客发现他们所信赖的产品与实际宣传的不相符合,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再信赖和购买该产品。据美国管理学会的研究表明,培养一个新顾客是留住一个老顾客成本的五倍,并且老顾客是企业产品的免费广告人。忠诚顾客经常重复购买该公司产品,建立口碑,对其他竞争者的促销活动有免疫力。总之,顾客忠诚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利益。企业产品只有拥有顾客才会有市场,才能实现它的最终价值。一个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失去它的忠诚顾客,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严重时缩短企业寿命、导致它的衰亡。

(三)企业诚信对供货商和销售商的影响

一个诚信水平低的企业如果拖欠货款、履约率极低、逃废债务,其他企业在与之合作时就会采取一种慎重的态度或者干脆拒绝与之合作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其他企业在考虑业务合作时会优先考虑本企业,这样企业的成功机会就多。信誉良好的企业,供货商在提供原材料或产品时就可以先赊欠给企业,等企业资金周转后再付钱:反之,当一个企业信誉不良时,供货商就没有信心赊欠原材料或产品给他。在接受产品或原材料时,企业就必须做好付钱准备,这样会造成企业原材料短缺或增加交易成本,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监管成本都会比较高。这样会增加它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其资金周转能力。当企业不能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生产数量时,它就会失去销售商的信任。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合作伙伴可能就会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这样就会缩小产品的销售范围,减少产品的销售渠道,所以.诚信经营是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拓宽销售渠道的重要方法。

(四)企业诚信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影响

实施SSL证书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3

所有SSL数字证书的寿命都有限, 并且在到期后就不再合法。证书有不同的合法周期, 并且根据公司策略和成本问题, 证书的到期时间常被设置为从一到三年不等。

在最低限度上, 证书需要在其寿终正寝时被替换, 以避免服务中断或降低安全性。但是, 在很多情况下, 证书需要更早地被替换 (例如, “心脏出血”漏洞、公司合并、公司策略发生变更, 等等) 。

考虑到SSL证书的有限寿命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使用, 我们可以找到管理SSL证书生命周期的很多原因。对于不依赖人工过程和工具的SSL证书来说, 精确记录是极其关键的。

本文还要使企业认识实现证书管理的规范化, 使证书生命周期过程实现自动管理, 能够实现更好的监管和控制,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降低安全风险。

证书管理差强人意

虽然SSL证书最常见的使用是, 显示在以交易业务为主的网站上用以保护用户和付款信息的“浏览器锁定”图标, 但SSL证书还可用于保证拥有关键业务企业的基础架构组件的安全性。

例如, 雇员和合伙人使用VPN来访问敏感信息, 而后端系统依赖SSL证书来保障远程访问的安全。事实上, 所有基于浏览器的云服务都要求依靠SSL证书来传送客户的账户信息、业务合伙人的业务、库存状态、时间跟踪及许多其它的使用。

在企业内部部署得最多的雇员效率提升工具和应用 (例如, 销售报价和文档库) 也要依赖SSL的安全性。而且其使用不限于基于浏览器的安全。

SSL证书还被用于保障服务器到服务器的通信 (实现应用程序和数据的交换) 安全。

由于SSL证书的这种广泛使用, 不正确配置的证书或到期的证书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如果SSL证书无法正常工作, 企业不仅会丧失收入并使客户的信心面临风险, 而且雇员和企业合伙人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暴露机密信息的风险会极大增加, 并且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或因不合规而遭受惩罚。

因而, 管理企业复杂网络中的SSL证书以确保实现保护和防止意外问题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实施证书的生命周期管理正当时

虽然确保SSL证书的正确实施非常关键, 但是管理大型企业中的每一个独立的证书并非易事。由于企业位置和部门的多重性, 以及外部的基于云的服务的不断快速增长, 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除增加了复杂性, 管理的成本也很高。思科 (Cisco) 曾估计, 在实施证书的生命周期管理之前, 企业管理每个证书大约需要花费四个小时。根据这种情况来分析, 管理一个证书要比最初购买证书的成本还要高。

由于许多企业都利用多种管理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根据部门和功能而变化, 并且往往是特定的和人工的) , 因而要防止出问题就变得更困难。

利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可以确保一种一致性的管理方法, 并且支持自动化, 因而会提高效率和SSL证书管理的效力。

虽然, 为了部署新的或维护已有的应用程序, 以防止与不正确实施证书配置和证书到期而带来的有关问题, 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管理工作, 但是企业中重大变化和计划外的事件都可能极大增加时间、成本、安全风险。

典型的运营变化, 例如数据中心内部的迁移、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引入、企业并购等, 都会给分散的人工管理过程带来很大压力。

同样地, 使用非集中化的和人工的管理系统, 几乎无法响应一些要求快速更换证书的预料之外的事件 (例如, 心脏出血漏洞, SHA-1哈希的快速终结) 。

什么是证书的生命周期?

如上所述, SSL证书并不是安装完毕后就可以运行的“常青树”, 而是有着有限的生命周期且不允许以软件同样的方式进行更新。SSL证书具备如下特征, 在综合考虑时要求进行如下管理:

发布:企业应从可信的厂商购买证书, 并确保部署内部审批和行政监督到位。

详细清单:要记录关于证书类型、部署、到期时间, 以及负责证书管理的人员和部门等信息。

监视:持续地监视上述清单, 确保其满足当前的合规要求。

更新:证书的所有者应当跟踪到期时间, 在到期之前替换证书, 并且验证正确的证书安装。

退役:到期的证书状态应记录为“不再服务”或“已更新”, 或者能够在需要时提早撤消。

解决SSL证书的管理难题

如果企业没有适当的证书生命周期管理, 就会在如下的一个或几个阶段存在局限性 (但通过证书生命周期管理却能够解决) :

在证书的发行阶段, 如果没有生命周期管理, 则会存在多个杂乱的界面和认证机制;如果有了管理, 就可以使用一个独立的常见界面和授权机制。

在证书清查阶段, 如果没有证书的生命周期管理, 清查结果或清查清单就会受到在发布阶段所收集信息的限制, 清单往往陈旧且不充分;如果企业采用了生命周期管理, 就可以通过自动系统使证书信息持续地更新。

在监视阶段, 在没有采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时, 证书容易在系统中迷失, 到期且引起收入和信誉的损失;如果采用生命周期管理, 可定制的电子邮件通知就可以在证书的生命周期期间, 在多个点上向用户发出警告信息, 从而确保用户不会忽视任何重要问题。

在更新阶段, 在不采用证书生命周期管理时, 由于受到上一阶段的电子邮件通知的限制, 企业无法验证证书的安装;而通过实施生命周期管理, 企业就可以创建一种闭合的过程, 并且可以验证证书的安装。

在证书的退役阶段, 在没有生命周期管理时, 根本谈不到正式的退役;如果采用生命周期管理, 证书都可以正式地更新或退役。

六步曲

1, 开始扫描

即扫描整个环境:扫描所有应用程序, 扫描所有的域和证书。

首先, 企业需要了解SSL证书在哪里,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在企业中部署的所有SSL证书。这对于保障在线业务和通信安全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确保后端操作和应用的安全也生死攸关。

即使企业已经具备了证书管理服务和许可过程, 多数CA发现工具也只能发现由此CA发行的SSL证书或此类型的证书。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就会遗漏未许可购买的证书 (往往是那些管理员应当关注的证书) 。

管理者必须确认企业正在使用一种通用的能够发现所有证书的证书发现工具。这种发现工具还应当验证是否SSL证书都已经正确地安装。购买一种通用的证书发现工具最终会节省时间、减少风险, 并且可以简化审计过程。彻底的审计有助于确定企业对额外的一些工具以及策略和过程改进的需要。

2, 开始整合

即将所有证书整合到一个集中管理的系统中。

随着公有和私有云服务的使用, 以及应用和平台的增加, 对SSL证书的需要也相应增加;这反过来会增加不同SSL证书类型的管理员和账户的数量。如果企业没有单一的控制点, 对这些的管理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企业有可能从多个不同的厂商购得了不同加密强度和认证水平的SSL证书, 并且每个证书都有自己的管理控制台。

基于审计结果, 企业会掌握评估环境中SSL使用的更完整的信息。这有助于确认那些存在“孤岛”和“碎片”的地方, 可以使管理员将证书管理整合到单独的一个管理账户实现更好的控制。

企业应建立单独的一个主要账户用于日后的工作。随着当前的证书到期, 企业就可以用来自最重要的可管理账户 (它支持所有证书类型) 的证书来替换它。

3, 建立一个过程

此过程就是定义一个企业范围内用于监视和控制策略的管理过程。

首先, 要确认谁负责证书管理, 哪些人可以得到授权和对证书管理进行操作。

定义管理员、管理员的请求者、批准者以及企业内部要求的任何其它角色, 这样做可以使得部署管理过程更简单。企业工作流程的设计应当简化管理, 并且避免瓶颈或死胡同。要考虑哪些人有哪些特权, 用户如何登记注册以及哪些人可以接收哪些类型的通知。

利用基于角色的访问和灵活实时的特权分配有助于强化管理过程, 并可以根据用户的角色和企业特征和性质来使用户管理证书。审计日志应当记录与每个已发布证书有关联的所有管理员的活动, 并且还可用于发现任何违反策略的情况。

4, 保持警惕

企业应建立警告和报告, 用以监视证书清单。企业需要能够根据权威信息和当前信息来对证书问题发出通知, 通过一个可行的过程来解决证书问题。

企业应实时地将迫近的关键证书的到期作为事件, 以防止服务中断。依靠不完整的人工报告中的静态信息 (如警告日志) 无法满足要求。

企业应搭建证书管理平台, 以便于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并且运行动态的实时的报告, 根据证书的状态 (例如, 所有的证书请求、合法性、已撤销、到期) 显示整个企业中实际的SSL证书清单。企业定期发布更新报告可以帮助管理员计划SSL证书的更新, 并防止服务中断。

在证书快要到期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 这些报告应提供一个发布清单, 实现失效转移和下一步行动。历史报告可以使管理员观察过去的使用, 用于未来的计划和管理。企业还应当经常运行SSL服务器测试。这种网络服务对互联网上的任何SSL web服务器的配置进行深入分析。

5, 撤消和替换

集中化的证书清查和管理工具结合证书的发行周期、密钥强度、验证类型等方面的策略, 可以使得撤消和替换证书更轻松。这种系统和过程既支持常规的更新和替换, 也支持非常规的情况。

例如, 在服务器离线、被移动或替换时, 管理员应当访问一个管理系统, 采取行动, 撤销SSL证书, 或者在必要时替换SSL证书。这类系统还支持诸如“心脏出血”漏洞的修复等情形。

在发生私钥丢失的事件中, 或者如果服务器崩溃且证书被删除, 管理员应当能够撤销证书并且发布一个代替证书。

6, 持续发现和监视

企业要通过已建立的过程进行持续地发现和监视。如果企业部署了多余的证书, 就会带来持续的威胁, 将企业置于风险之中。

常见的情形包括某人合理地获得了测试或开发环境中的证书, 或者一个外部厂商部署了一个未经认证的证书, 或者恶意用户为自己的利益安装多余的证书。

企业应利用发现和SSL服务器的测试工具来持续地监视和扫描环境, 从而确保整个过程的完整性, 并防止服务中断和安全风险。对照规范和其它策略定期检查当前的做法, 确保整个过程随着行业标准、合规要求、新的威胁载体、技术更新和业务目标而演变。

结束语

企业通过利用由独立的全面SSL证书管理方法支持的证书生命周期过程, 就可以获得企业范围内的可见性并确保企业的安全。

这种方案的关键组件是SSL证书管理系统的使用, 它支持过程驱动, 可以简化SSL证书的发现和监视, 并可以使证书的更新和迁移实现自动化。

有效的SSL证书管理方案可以使企业明确自己的证书种类, 帮助企业及时地更新证书, 并且管理多个不同厂商之间的证书。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4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人力资源;项目生命周期;绩效评估;奖励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188-02

1前言

项目管理的应用从80年代仅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行业迅速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电子通讯、金融业甚至政府机关等众多领域。如何做好项目管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士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项目管理?怎么做好项目管理?做好项目管理的关键是什么?要了解这些问题,先要了解项目的定义。PMI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为了创造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的努力”。这说明,由于项目的独特性,要求项目的参与人员必须对项目成果有着深刻与全面的了解;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必须考虑项目运行各阶段所受的限制与可能的风险,也意味着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既短又新的。每一个项目至少有一个或多个以上的约束条件。人员、预算、时间、技术。正是因为这些约束条件的存在,风险也随之存在。所以,项目的管理者,要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这需要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目标、人员限制、项目生命期与项目参与人员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要求项目经理掌握各种有效的管理职能。

与企业运营的无限连续性不同,项目是临时性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对于一般的项目而言,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用下图四阶段模型进行描述。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的活动包括分析项目需求、明确项目目标、估计项目时间和成本以及报批项目。一旦项目批准,项目就进入计划阶段。需要编制详细计划,部分关键人员需要加入项目。这一阶段对项目计划进行检查。第三阶段是执行阶段,这一阶段将进行绝大部分的项目工作,项目人员一般会达到最大化。当客户接收项目成果的时候,该项目进人项目结束阶段。在最后阶段。进行项目评估,进行收尾工作,项目上的人员也随之解散。

项目的四个阶段需要各种不同的角色参与,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视。项目领导要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把得到的人力整合到项目中并融为—体,保持和激励他们对项目的忠诚和积极性,控制他们的工作绩效并作相应调整,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项目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就如何对项目中人员这一约束因素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运用展开阐述。为了更具备操作性和实践性,以下将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来说明每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侧重的人事事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先用一表格简要概括一下:

2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经过内部的审批,进入到启动阶段。项目启动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个体成员转化为团队成员。在这个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首先,我们要就项目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组织架构有项目型的、职能型的、矩阵型的、混合型的,根据项目的目标以及企业的文化选择合适的项目结构类型对项目的成果起到决定的作用。在结构确定好后,接下来需要确定人员配置需求,人员需求界定了在什么样的时间范围内,对什么样的个人和团体,要求具备什么样的技能。确定好人员需求后,就要选择关键的项目参与人员,一般来说,项目启动阶段需加入的关键人员有:项目发起人、项目经理、核心团队、技术专家(顾问)。

在核心团队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员与一些新手共同组成。同时,我们需要考虑核心团队的规模大小。小的团队便于沟通决策,大的团队能包涵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在人员的选拔中。我们要从人员的工作经验、个人兴趣、个性等方面考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

在团队人员选择后,我们需要确定团队的运行方式,也就是如何将人力整合到团队的运行中并融为一体协同作为。项目的运行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是绝大部分项目成员认可的方式,这个过程尽可能吸收团队成员的参与和意见,共同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确定好项目的运行方式后,我们必须写到项目章程中,作为指导项目以后的日常工作。在选择项目运行方式的时候需要考虑:防止问题的发生、化解危机、有效沟通等等。

在项目的启动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接受一些关键人员的缺点;

②勇于选择合适的人员,学会拒绝不合适的人员;

③尊重项目成员个体的需求;

④平衡项目成员和团队需求;

⑤确定项目运行方式。

3项目计划阶段

随着项目的进行,项目的目标已经非常清晰。项目的计划越来越详细,项目的成员数量也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启动阶段确定了项目的关键人员,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需要选择项目子团队的成员。在选择项目剩余成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潜在选择对象和已选择关键队员的关系、和项目经理的关系、和项目发起人的关系,以及此人在企业当中位置、个人的特征等因素。

选择项目剩余成员的工作可以委派给核心团队的负责人。这样,选择的人员才能更好的和小组核心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但项目经理和其他领导必须时刻关心项目成员,让他们明白,我们不仅能帮助你在该项目上获得成功。你在将来的其他工作上也将受益非浅。

在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需要分配职责。如果这项工作能做好的话,会有助于确定与发现更多的参与者。项目领导可根据SMART原则对工作职责及细节要求描述得越具体,就越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成员,也能为后面的绩效评估打好基础。

随着项目的进展,人员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需要制订沟通计划。由项目管理人员制定好。交给团队讨论商议。绝大多数项目领导都能做好项目沟通计划,但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明确什么人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格式的信息,然后制定一个如何向项目不同人员提供其所需信息的沟通计划。这个沟通计划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项目沟通计划应兼顾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沟通需求。应当使信息流保持持续的顺畅与有效。

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考虑项目人员需求的时候,更需要了解公司的人事需求;

②确保项目和组织的需求能够一致;

③了解项目人员的选择不是一个人的事;

④明白项目人员是需要激励的;

⑤清楚每一个参与人员的激励需求是不同的;

4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的计划制定好后,需要不断的进行实际和计划的比较,密切关注项目的量化绩效表现,同时帮助项目核心团队解决有关工作绩效的问题。在对项目成员进行绩效监控的时候,项目领导者需要清晰的表达出对组员工作的期望值,以便让项目成员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以及对于工作安排的自由度。然后,项目领导者需要通过对实际效果与期望值的比较对项目成员进行考核。但需要注意:一是尽量减少差异,便于项目按计划完成,二是帮助成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项目的执行阶段,需要平衡的一大问题就是关注项目目标的完成和关注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协调。由于项目的临时性特征,个人之间和团队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既短又新的,就需要项目领导发挥个人的魅力去管理成员,必须仔细选择适应这种短暂关系的管理技巧。项目领导在这一阶段进行人员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树立项目榜样。让成员明确什么行为是项目支持的行为;

让项目成员参与项目工作进程的沟通,项目领导者需要对项目成员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成员需要严密的监控,哪些可以放心。

帮助项目成员发挥自身的潜能,帮助成员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弱势;

项目领导需要培训项目成员自我管理能力,让成员明确什么时候需要领导的帮助;

努力建立和组员的诚信互惠的关系。

项目管理是一动态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领导需要扮演协调员的角色。有可能的话,还需要分享领导力,这样有助于项目成员对项目产生拥有感。在帮助成员明确个体的优势和弱势的时候,更应该调动他发挥个体的能动性来帮助项目完成目标。

在项目的执行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不断的进行绩效评估,指出工作绩效中存在的问题;

②必须公平的进行绩效评估;

③满足不同利益者的需求;

④不应该对所有人员进行干涉。何时让团队独立工作;

⑤通过沟通计划,加强项目的运行方式;

5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在这个阶段主要活动已经完成,工作进人总结、收尾阶段。

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人力问题。项目将尽,如果项目不太成功,客户可能会因此责备项目成员或项目组,项目组也会指出客户的种种问题,项目经理发现留人很难,项目组继续做什么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家开始推卸责任;反之,项目如果有个令人满意的结局,成员们都想强调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项目组成员的满意度的同时客观评价其绩效成为关键。

对项目参与者的奖励和赞赏是一项重要任务。这在项目开始时的激励计划中就应考虑到,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奖励的方式有很多,现金奖励常常是奖励优秀表现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除了物质奖励,还应重视精神奖励的作用。对项目成员进行口头赞誉是一部分,但正式的表扬也是必须的。正式的表扬包括:

在公司的宣传报纸、刊物中表扬;

在专业刊物上进行表扬;

在项目结束终结会议上;

此外,为他们提供更多挑战性工作任务、允许个体去参加决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的激励。

人员的重新分配是项目结束阶段的重大任务之一。项目领导人员必须关心此事并使团队成员的重新分配有利于成员的职业和专业发展。项目成员是公司的资源,项目的领导者有责任保护他们并推动他们的个人发展。

在项目的结束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帮助项目成员得到合适的分派;

②在成员发展和项目需要自己作出平衡;

③清楚项目成员的贡献各不相同;

④要奖惩分明,适当的时候进行奖励和批评;

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中的一项,人力管理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始终。在项目生命周期中,项目相关人员的数量和特点经常会随着项目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而有所改变,结果使得在一个阶段中非常有效的管理技巧到了另一个阶段会失去效果。项目管理者必须注意选用适合当前需求的管理技巧。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 全球企业在提升管理和防范风险方面都在不断进取。作为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调整结构并保增长, 使中国企业无一例外地面临巨大压力。他们在商务过程中不仅要以更快的速度来处理更大量的合同, 还需要保证对合同周期内所有环节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变[1]。

合同是组织与组织间所订协议的法律表现形式, 是现代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商务文件, 体现着相关方对于合作在法律和道德意义上的双重承诺。合同是商业关系的完整表达, 包含对方信息、标的信息、财务信息、权利义务信息和违约责任信息等等, 在双方的慎重谈判下得以敲定并具有长期法律效力。企业的大多数战略决策与成本节约策略都反映在与合作伙伴所签订的合同当中。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增加和商业关系的日趋复杂化, 合同的复杂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

1 合同追踪管理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 西安烟草合同管理仍采用手工方式, 由于涉及的部门众多, 需要管理的合同要素也各不相同, 因此造成信息不集中, 实时性不强, 导致各部门协作, 业务流程组建, 监控制度执行方面效率不高, 费时费力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1 文档管理困难

传统纸质合同与电子版合同共存, 对于不同的人员阅读参考合同时, 存在查找不方便的问题。尤其是决策层需要了解合同文本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1.2 进度控制困难

由于合同数目多, 参与人员多, 合同进度的控制基本靠手工和普通word、excel管理已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并且当决策层想全局或全程了解合同情况时存在很大障碍。财务人员的付款依据也与进度密切相关, 但同样存在障碍。

1.3 信息汇总困难

采用手工或EXCEL管理时, 由于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不统一, 采集也不能够及时继续, 汇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存在偏差。对于决策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1.4 缺少动态响应机制

缺少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的提醒, 不能准确地预测近期可能的收支项目, 不能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 掌控现金流, 更好地发挥资金运作。

合同追踪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管理带来如下价值:

1) 规范合同基础数据管理。

2) 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3) 实现标合同的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4) 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2 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合同追踪管理系统建设

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 是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 依法进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对于合理推进项目进度、严格控制投资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行经济承包有着重要意义。本项目在对西安烟草现有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 设计并开发一套西安烟草合同追踪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目前手工方式合同管理中的文档管理、进度控制、信息汇总及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实现规范的合同基础数据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信息的目的。

系统着眼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 注重合同的起草-审批-盖章-归档流程的合规控制、预算-计划-实际的资金管控、项目和合同的进度控制、业务品类和合同标的管理统计分析等, 支持按项目进行核算。系统将实现对业务对象 (如项目、合同、进度、资金等) 的多角度多维度的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 并针对业务执行关键点 (如审批、收付款和进度等) 进行预警提醒, 实现对操作权限的合理细致划分及合同的按计划实施。

系统将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合同起草:提供合同示范文本库, 起草人选择对应的合同范本, 填写合同要素。

合同审批: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定义软件中合同审批流程, 保存所有的审批意见, 帮助评审人员参考, 最后打印出合同审批单。

合同文件:管理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文件, 包括合同原稿、变更文件、附图等内容, 将通用格式的电子版文档可以直接导入系统中。

结决算管理:解决企业的合同资金管理, 为合同细化了何时应该结决算账款, 无论是对收款还是付款均有重要意义, 可以及时安排资金调度及收回款项, 既保证按时守信, 又合理充分利用资金, 降低执行风险。

进度控制:明确记录合同进度, 并与计划情况进行对比, 方便决策层随时了解合同动态执行的情况, 到底完成到何种程度, 完成的百分比是多少, 方便决策层调整进度, 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商品管理:采用合同商品清单、询价、报价表单管理对应标的物型号、规格等明细, 可以按商品类型、交货期等信息统计合同商品数量和金额, 为企业市场策略、财务规划、招投标管理等提供依据。

合同变更: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影响, 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 从而兼顾了变更过程管理的严谨和自动性, 关联结果, 有据可查, 权责明晰。

预警系统:系统自动扫描并对所有快到期的结款、审批、收货、验收、付款等关键节点或事项进行预警, 帮助用户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和分析决策。

报表:从不同角度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辅助经营决策, 多样化的统计方式, 自定义统计条件, 并将统计结果输出图形。

3 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

3.1 系统设计阶段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精确性和运行费用的高低。所以, 整个系统设计过程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本系统将采用先进的设计原则:严格遵循《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形象标识”原则, 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

3.2 使用的服务框架:

本系统拟采用MVC模式, 即:模型 (Model) , 视图 (View) 和控制Controller) , 基于MVC框架, 可以使得web系统实现智能分工。其中View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 使用JSP+CSS+javascript实现, 这样处理可以使得界面具有较高的美观性;Controller层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 同时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 使用的是Servlet+DAO+PO实现, 其中, Servlet是请求中转站, DAO是封装好的方法程序, PO是定义类。Servlet控制算法流程, 调用DAO中方法, 将最终数据保存入PO中, 返回给浏览器。

3.3 先进的应用软件构架:

系统拟采用B/S架构, 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成本低, 遵从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标准。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服务架构, 服务之间通过简单、精确定义接口进行通讯, 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 它将帮助企业系统架构者以更迅速、更可靠、更具重用性架构整个业务系统, 较之以往, 以SOA架构的系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的急剧变化。

3.4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拟对合同关键节点数据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接的方式, 实现合同预警、辅助经营决策。

4 项目实施方案

该项目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 流程梳理及需求分析

对全市系统现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及梳理, 并对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详细的需求征集, 确定本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并对其进行分析。

4.2 系统设计实现

根据需求分析的概念模型, 进行系统平台的详细设计。本系统将采用J2EE和SQL SEVER为系统的界面设计和数据库平台, 依次对系统的平台框架、总体功能和关键要素进行设计实现。

4.3 系统调试及试运行

系统设计完成之后, 在选定业务部门内进行试运行。针对系统运行的效果和业务部门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改进。

4.4 系统验收及应用推广

在系统调试完成之后, 进行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5 结语

通过西安烟草合同追踪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将完善西安烟草合同管理, 解决目前手工方式管理合同在文档管理、进度控制、信息汇总及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可以将西安烟草合同管理信息化与合同管理标准化进行充分融合, 从而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合同是组织与组织间所订协议的法律表现形式, 是现代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商务文件, 企业合同管理水平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西安烟草合同管理现状, 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合同追踪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并就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对企业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篇6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源管理

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规范与创新、科学与艺术并存的平衡问题, 通过各方的平衡和冲突, 描绘出企业的发展轨迹。从无到有, 从有到迅猛发展, 从迅猛发展到平缓乃至停滞发展, 从平缓到衰退, 能够脱颖而出的就从衰退到蜕变, 成功到新一轮的迅猛发展, 以致循环往复, 没有能力的就会蜕变失败而亡。通过综述的过程, 结合企业自身成长特点, 因此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是将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相匹配, 视人力资源为获取竞争优势重要资源, 要想取得优势, 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完美契合。

(2)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规划和管理实践, 最终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去部署的管理政策、手段、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战略系统。

(3) 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变性

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系统的管理下, 要向战略的灵活性迈进。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更能深刻体会到商业环境的瞬息万变。人力资源要改变组织结构文化, 管理组织变革, 以确保激励员工, 进而获得竞争优势, 形成战略能力。

(4)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导向性

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所要实现的就是组织目标——企业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组织建构, 使得组织效益最大化, 这就是企业发展存在的目的。

二、企业创业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1. 企业创业期的特点

(1) 企业在创业期间, 资本、技术、品牌实力, 市场渠道, 人力资源等方面都较薄弱, 此时的企业还没有树立自己的形象, 内部也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产品销售各方面都需要扶持。在这个阶段企业独立性差, 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客户还不稳定, 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

(2) 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管理工作的不规范, 导致无章可循现象严重。企业领导者基本上都是创业者, 各项业务的发生均以领导者为核心, 权力集中放权少, 很少使用正式的信息系统。

2. 创业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 创业期间,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工作量不多, 但难度较大。为了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的低成本, 不会专门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也没有人力资源专职管理人员。创业期领导者的工作方式, 在日后很容易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特点。

(2) 由于企业规模有限, 企业发展与绩效基本依靠创业者的激情与能力, 这些关键人才负责整个部门的全部工作。创业时期的资金不是很充盈, 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没有高薪等优厚物质报酬去吸引人才。

三、企业成长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经过创业之后求得生存, 往后就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会迅猛发展, 业绩上升速度加快, 逐渐为企业的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1. 企业成长期的特点

(1) 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会迅猛扩张, 企业自己的主导商品一般是销售额的主要来源, 企业此时就会依赖于产品的创新, 以使其在本行业取得一定位置。成长时期的企业面临高频率的技术革新, 因此要不断推陈求新, 对市场趋势具有更灵活的适应性。

(2) 复杂的环境变化使得企业面对更难的管理任务, 对企业计划的要求不断加高, 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此阶段就会要求的更加严格。

2. 成长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 迅猛发展的成长期阶段, 企业对工作的要求在不断的扩展, 是随着工作复杂度、工作条件、人员职责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会感觉他的职责会成倍增多, 在招聘、培训及处理员工关系等方面不断在改变。

(2) 员工在成长期阶段也需要面对工作条件、产品、组织结构以及市场的变化, 薪酬体系的设计也要逐渐柔性化, 来适应外部市场向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人员薪酬。

四、企业成熟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1. 企业成熟期的特点

(1) 成熟时期的企业已处于较稳定的环境, 不可预测的风险都减少了, 也没有成长期的多样化, 但此时却有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市场总容量不变, 为了追逐客源相互竞争, 需要大量精力, 因此市场环境竞争性更强。企业在经历成长期后, 发展速度有所减慢, 但大幅销售额给企业带来相当资金, 减缓了企业的压力。

(2) 迅猛发展后, 企业在逐步向分公司进军, 总公司的集权式管理使得他们很难发挥经营积极性。为了使企业产品向集团化、多元化发展, 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由集权型向分权型发展。

2. 成熟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 企业在取得成功后, 领导者容易产生自傲情绪, 很多时候更愿按条框办事, 凭感觉和经验决策, 这样容易使得企业的活力衰退。在此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如何去保持一种创新精神, 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

(2) 成熟阶段的企业不再像成长期那样迅猛发展, 企业趋于平稳, 为了减少员工的枯燥感, 调动工作积极性, 就要不断丰富激励手段, 增强员工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提高员工满意度, 进而避免员工频繁流动造成企业损失。

五、企业衰退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1. 企业衰退期的特点

企业在经历了平稳过渡期后, 由于环境、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 产品老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有的研究开发不出新产品;有的技术装备陈旧产品达不到新标准;有的资源枯竭造成质量下降, 导致企业的利润率降低, 甚至有的产业会严重亏损最终迈向衰退。

2. 衰退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在衰退时期, 企业的发展陷入危机, 这给员工带来了不安全感, 大部分员工认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使得企业留不住能力高的核心人才。由于核心人才的流失, 企业一般员工过剩会使整体素质下滑, 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此时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如裁员计划、淘汰机制、提前退休等政策, 重建企业职位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婷.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7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有战略视野的管理层转变了以往传统成本控制理念, 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入到成本管理中来。制造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本份额越来越小, 局限于制造成本的控制已经无法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是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微观主体, 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 并且有义务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范围已经突破了企业的界限。宏观经济评价、社会评价要求企业从国民经济整体、全社会视角配置稀缺资源, 全面考核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因此, 微观经济主体成本管理的理念已经提升到战略和全社会的高度。与传统成本管理客体不同, 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立足产品研发、制造、营销、顾客使用和废弃等完整过程。成本管理范围在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 体现企业产品的社会效应。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可以直接增加顾客价值, 并且减少售后由顾客承担的使用成本。在废弃处置阶段, 绿色环保产品可以减少由社会承担的环境治理成本。成本管理管理的主体自然从单一企业延伸至顾客、政府和社会。当然, 作为一个新理念的提出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笔者在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和内容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二、基于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

基于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视野, 从社会角度分析、控制、考核企业产品社会成本。力求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实现微观主体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成本管理不再是简单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或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从产品概念形成到完全失去对人们的影响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传统成本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为宗旨, 成本管理目标局限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如同企业战略一样具备全局性的特征。战略成本管理不只关注企业内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而且重视企业产品引起外部环境发生的成本。全局性特征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吻合。企业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同时, 力求降低顾客使用成本以及废弃处置成本, 以实现社会总成本最小。社会成本是企业作为社会中微观主体, 其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所有成本之和。社会成本不仅仅包括企业产品引起外部环境发生的成本, 企业内部成本也是社会成本中的组成内容。企业通过出售产品将内部垫付的成本最终转移由顾客承担。由此可见, 企业的社会宗旨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应立足社会全局, 以降低社会总成本为目标, 体现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效益。

社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一般划分为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笔者对其内容作了新的探索, 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资源获取过程中的战略成本管理。企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必须从企业外部索取相应的社会资源。资源是稀缺的, 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加以利用。资源是社会共同享有的, 企业无疑要承担资源使用成本。物质资源的开发、使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使用最终导致资源的枯竭, 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挑战。目前, 我国倡导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高效、绿色的产品符合社会长远利益, 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产品过程中, 外部资源开发、使用造成的社会成本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项新内容。资源社会成本内容大体上涵盖资源开发对环境破坏造成的成本、社会资源使用成本以及资源使用对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等。资源是企业生产经济活动必需之物, 资源的使用也是有成本的。企业把资源提升到战略高度, 降低资源社会成本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是生产运作设计过程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生产动作设计过程中的战略成本管理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讨论:第一阶段, 产品设计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包括新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构思、可行性论证、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在整个产品成本中所占的费用很小, 但它却是以后产品成本的决定因素。产品设计阶段就决定了产品的微观结构、产品生产使用的材料、产品制造工艺流程等。产品设计“先天不足”将导致未来生产畸形, 制造成本控制在好也不能达到降低总体成本的目标。所以说, 产品设计过程是成本控制的前提, 也是战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企业营销部门主要担负挖掘新市场, 寻求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任务。新产品的构思不仅立足市场需求, 也要控制企业未来成本, 以企业未来发生的最小成本满足新市场的需求。新产品的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会对以后产品成本产生根本性影响。产品结构设计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每件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工艺设计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每件产品可能发生的制造费用。由此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不在是简单的产品设计, 每个人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第二阶段, 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是企业为以后生产过程组织相应的生产设备或设施。如同产品设计过程一样, 生产流程也会对产品成本产生根本性影响。一旦生产流程被确定下来, 通常情况下很难更改。生产流程设计也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一方面, 在企业组织生产过程之前, 合理安排企业生产流程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制造费用。

第三阶段, 项目投资选址。企业新项目的投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物资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等。靠近原料产地或供应商可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靠近消费者市场或者城市中心可以减少未来物流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容易获取劳动力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当然, 项目的投资选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且, 厂址的选择具有永久性, 一旦决策失败将无法弥补。

三是顾客使用与产品废弃阶段的战略成本控制。从顾客视角出发, 降低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成本, 创造客户价值、满意和忠诚是顾客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战略的主要理念。企业营销的目的不是推销自己的产品, 与客户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符合企业长远利益。企业在产品销售以后, 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费用以及损坏维修费用都会由顾客承担。费用的高低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和再购买的行为。只有站在顾客立场, 在产品销售之前努力降低顾客使用成本, 才能维系长久的客户关系。

产品废弃成本主要是对产品遗弃物进行处置或产品遗弃对环境破坏所产生的成本。现代高科技产品存在对环境破坏的化学成分, 需要回收利用或者回收处置。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 顾客会有意识的选择对人类、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产品废弃成本不是由顾客或社会承担, 而是由产品废弃成本的直接制造者企业最终承担。产品设计过程中, 必须考虑产品生产的材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提前控制产品废弃成本, 减少企业未来支付的费用。

四是退出市场成本。企业在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 并不一定立即退出市场。因为, 有时退出某个行业需要承担高额的退出成本。一旦企业宣布破产, 需要支付相应的破产清算费用。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下, 需要拍卖资产偿还债务。此时, 企业资产出售价格通常较低, 或者由于资产专用性导致资产无法出售。人员下岗安排、顾客投诉等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尤其是企业不易转移使用的资产, 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潜在成本。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依然局限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生产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分析考核上。没有把成本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企业员工没有树立日常成本控制的理念, 导致生产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战略成本管理是近些年兴起的新成本管理思想, 针对我国传统的战术成本管理将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成本控制是企业寻求长期竞争优势途径之一。战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界限, 将企业事前、事中、事后任何可能发生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整体成本费用, 使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 《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2]宫巨宏:《略论基于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 《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8

长期以来, 我国燃气企业对燃气设备资产的管理都是粗放的, 以专业划分的条块化、分段式模式。即使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撑, 但这种管理模式必然导致资产的形成、运维和后期的报废等信息不透明、不共享, 使整个企业没有人能够清楚掌握燃气设备资产的整体情况。最终导致设备重复采购、投资不合理、燃气设备不可靠、生命短、运行效率低、运维成本难以控制以及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脱节等局面, 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全生命周期管理即是基于燃气设备从可研论证到报废退役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模式, 是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气企业的运营效率, 一方面, 运行阶段的要求在资产形成前期决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考虑, 大大降低了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前期决策环节埋下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在资产设备运行过程中基于全生命管理理念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 有助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1 北京燃气设备资产概况

1.1 北京燃气概况

随着北京燃气事业的迅猛发展, 作为城市主要能源的燃气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需求量逐年递增, 供应区域覆盖北京各城区和大部分郊区县。截止到2012年底, 北京燃气年供气量已达到84.1亿立方米, 天然气用户达到470万户, 北京燃气运行的天然气管线达15000余千米, 调压站1096座、调压箱15239个、闸井14799个, 燃气输送压力分为高压、次高压、中压、低压4个级制, 最高压力级制已达到4兆帕。天然气的应用范围也从民用炊事发展到工业、采暖、制冷、发电、燃气汽车等诸多领域。预计2015年北京市天然气使用量将达到18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燃气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 随着燃气管网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重视设备资产投资而忽视资产管理的理念和做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要求。

1.2 燃气设备分类

燃气设备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仪表、仪器、测绘设备、运输设备、车辆、起重及搬运设备、信息与通讯设备、办公及文体类设备、工具、房屋及构筑物、特种设备等。燃气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的这些特点, 加重了燃气设备资产管理的难度, 对于燃气运营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2 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

2.1 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LCAM) 起源于全周期成本管理。现代意义上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双重概念, 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更为合适, 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 (轮换) 、报废等一系列过程, 即包括设备管理, 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 因此考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要兼顾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于资本密集型的燃气企业,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安全管理、效能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有机结合。

2.2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全生命周期成本 (LCC) 管理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的特点, 适合于燃气系统建设全过程管理。其目的就是从系统整体目标出发, 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和报废全过程, 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实现系统优化, 同时考虑所有发生的费用, 在合适的可用率和全费用之间寻求平衡, 找出LCC最小的方案。

3 燃气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现状

3.1 燃气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特点

燃气企业是资金和技术相结合的双密集型产业, 当今燃气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 (1) 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泛, 涉及不同的专业, 设备结构复杂, 技术含量高。比如, 通常一个中等规模的调压站箱就有200多项的资产卡片, 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型号的阀门、调压器、流量计、压力表, 不同管径的管线、输变电设备与线路等等, 这些设备分布在工厂、学校、街道、企业、村镇、社区等各个角落, 对其进行管理时涉及到的部门也比较多。 (2) 规模大、价值高。燃气企业的资产绝大多数都是固定资产, 在总资产中所占份额是最大的, 所以设备数量巨大。同时, 由于固定资产的设备都是十分先进和高端的, 因此, 所涉及到的价值总额也是十分巨大的。 (3) 更换速度快。依据我国的燃气改革机制和企业的规划决策, 给燃气企业的资产更换等带来变动。与此同时, 外部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会使设备维修、更换的速度加快。这一现状加大了燃气设备的管理难度, 导致管理要求也必须更进一步的提高。 (4) 周期长。燃气企业资产设备的规划、设计、购买、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修整、报废直到退役, 整个运行时间跨度长, 有的达到数十年以上。 (5) 对资产设备的管理主要采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EAM) , 以提高资产的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 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 通过信息化手段, 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

3.2 燃气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燃气企业资产的特性, 使得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模式, 并由此衍生出一些问题。

(1) 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脱节

近年来, 燃气企业多次进行了资产清理和整理, 但是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仍存在着脱节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资产实物太多, 且分布范围较广, 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 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是必造成实物和价值管理的脱钩。另一方面, 财务上或是由于基建工程和技改工程决算不及时, 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实物资产的变化而造成二者脱节。同时, 由于价值管理的技术和生产设备管理的要求各不相同, 在进行记账时也可能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 这些往往都会造成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脱节, “账、卡、物”一致率低。

(2)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按照传统燃气资产管理的模式, 燃气资产的运维管理、技术管理、价值管理等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 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没有整合起来, 造成信息的不统一和资源的浪费。各个“孤岛”只有连接起来, 使信息有一个快速、畅通的流动渠道, 整个系统的功能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整个燃气企业资产的管理才会更加科学化、信息化、透明化。

(3) 管理层级和职能的不到位

从集团公司到各分公司, 再到各运行所, 管理层级的链条拉得有些长, 难免会导致管理不畅。另一方面, 各部门只是各扫门前雪, 管基建的难为管运行的着想, 管运行的又难为生产技术部门着想, 技术部门又难为其他部门着想, 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造成资产实际管理的不到位和缺位。只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真正做到信息畅通, 形成合力, 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4) 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受限

受专业知识范围所限, 负责价值管理的财务人员对生产技术知识掌握不够, 缺乏对燃气设备的了解, 设备运维人员对资产管理不了解, 企业机构设置也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不重视, 全地区几十亿的资产可能仅仅由1~2名资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

4 燃气企业开展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

根据目前燃气企业资产设备管理的现状和需要, 建设燃气企业资产全生命管理系统, 作为一项管理创新, 需借助系统工程基本理论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 运用模块化、标准化和精益化多项设计集成方法, 达到通过管理创新提高设备资产的健康水平, 实现优化资产成本效益的目标。

(1) 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 统一记录和管理各类基础信息, 强化缺陷管理、检修计划管理以及在线管网运行监控管理。

(2) 通过和财务管理、燃气管网运行、地理信息等系统的有效集成, 提升数据质量, 支持公司资产的经济高效运行, 实现精细化的资产运维管理。

(3) 建设完善的设备台帐管理系统, 实现从设备采购到使用、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 实时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

(4) 建立设备和资产的对应关系, 确保“帐、卡、物”一致。建成相应的设备运行和资产维护的数据库, 进行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经济效益管理, 进行有关投资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

(5) 遵循财务制度对资产管理的规定, 从新增、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实现手段创新和管理的强化。通过建立资产台帐, 建立卡、物对应机制, 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增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

(6) 实现对资产的全方位查询, 可查询所有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 检索出闲置资产, 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 提高资产利用率。

(7) 资产管理依据业务处理流程需求, 分配管理权限, 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

燃气设备资产管理建设要以资产为纽带, 以设备和备品备件为基本管理对象, 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上的各个环节, 通过缺陷管理等标准规范的建立, 完善种种维护策略, 辐射集成采购、库存、项目、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功能, 实现公司设备资产管理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5 燃气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点工作

(1) 强化燃气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规程和责任。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思想上重视资产管理, 转变观念, 实施相应的流程再造, 把资产管理质量作为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形成各部门既有明确分工又能有效协作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目标统一的管理标准。

在燃气企业总部层面上应当成立资产管理领导, 成员可来自领导层以及财务部、计划部、生技部等部门, 负责建立规章制度, 加强管理协调, 以及制定和布置整体工作方案。资产管理具体工作, 可以企业各级资产使用部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为基础, 设备资产管理员, 组成资产管理工作组开展有关工作。

(2) 搭建成熟的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其功能划分包括资产 (固定资产) 管理、工单管理、库存管理、项目管理、文档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等功能。最好在成熟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定制或二次开发。强化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从而满足目前燃气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 并适应燃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业务需求。

(3) 做好资产的编码及信息。建档燃气企业资产种类极其庞杂, 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条码技术进行管理。首先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资产通过编码进行分类管理, 必须保证所有编码的准确规范。其次, 按照编码规则对每一件资产编制条形码并录入有关信息。条形码应具有唯一性, 它不但可以记录资产的名称、类别、登记日期等固定信息, 还具有错误修正技术及防伪功能。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对资产条码的扫描进行数据收集, 可以对扫描得到的数据整理归纳, 对资产实行动态的管理。

(4) 提高人员素质。通过培训、招聘、引入等方式, 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 造就一支懂相关理念、专业素质强的人才队伍, 为做好燃气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6 结语

在现代化竞争的大潮中, 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平稳的发展, 就要使用现代化得管理手段。总的来说, 在企业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是实现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有效的结合。是对企业资产从设计、构建、使用、报废系统优化, 是实现企业资产在生命周期内发挥最大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最优的结合, 对企业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9

关键词: 虚拟组织 资源共享 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99-02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源共享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早期的FTP、Web网页,发展到了今天的网格、P2P网络。技术复杂化了,共享关系也同样复杂化了。从早期的一对多共享发展到多对多共享,共享生命周期的变化更加复杂。而相对得,对共享生命周期的管理并没有完全跟上。

“虚拟组织”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普瑞斯(kenneth Preiss)、戈德曼(Steven L.Goldman)和内戈尔(Roger N.Nagal)1991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报告中。虚拟组织在当时,指的是两个以上的独立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将原有分散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快速有效的整合起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

随着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中的资源如何实现高服务质量共享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种能够广泛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问题求解的技术,网格应运而生。网格借鉴并发扬了虚拟组织的概念。网格环境下,资源与用户通常被组织在虚拟组织下进行管理,资源共享和协同是建立在虚拟组织基础之上。虚拟组织在网格环境下,是指一些根据资源共享规则定义的个体和机构的集合。

本文着重研究在网格环境中,如何有效管理资源共享生命周期。

2 资源共享生命周期

图 1 资源共享生命周期

本文将资源共享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见,文中将资源发布和资源共享视作不同的概念。现给出其定义如下:

定义1 资源共享是指将资源开放给他人使用的过程。狭义的资源共享仅指将网格中资源开放给他人使用的过程,对应于上图中的共享建立动作。广义的资源共享包括将资源放入网格到完成共享的整个过程,涵盖了上图的所有内容。

如无特殊说明,下文出现的资源共享均指广义的资源共享。

定义2 资源发布是指将资源从网格外引入网格内的过程。

典型的资源发布是将资源信息注册到网格的过程,通常需要提供资源的地址、名称、描述及其它网格关心的信息。发布后的资源在网格中拥有唯一的标识,并进入了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发布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资源仅仅是在网格中登记了基本信息,还没有设置访问控制策略,不能为他人使用。通过资源发布的逆操作──资源销毁可将生命周期退出第一阶段。

为处于发布阶段的资源设置共享策略后,进入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共享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源可以为他人使用。共享策略的内容是一组断言,声明了什么用户可以访问此共享资源。可以称这时的资源处于某共享关系中。同一发布的资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并列的共享关系中,这些共享关系各自独立,没有相互作用。共享策略的作用域局限于共享关系内部,不同的共享关系中可以设置相冲突的共享策略。

访问请求将触发处于共享阶段的资源进入第三阶段──协同阶段。这里的协同指用户代理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访问请求首先经过共享策略的过滤。与断言相符则可以访问资源,否则不能。同一共享阶段可以对应多个协同阶段。

3 基于虚拟组织的资源共享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上节对资源共享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的划分,管理也相应地由三种有区别的实体分阶段进行。发布和共享阶段由虚拟组织来管理,协同阶段由资源适配器来管理。(比较传统的资源发布使用如UDDI[4]的集中式方式,本文因项目需要,必须采用分散式的资源管理方式。)

资源发布由资源的管理者来进行。每个资源管理者都有各自专用的资源发布虚拟组织。

定义3 静态虚拟组织指专用于资源发布的虚拟组织。

静态虚拟组织是固定存在的虚拟组织。每增加一个资源发布点,即增加一个静态虚拟组织。此静态虚拟组织一直存在到不再需要此资源发布点为止。资源发布点之间以伙伴关系构成全连通网络,任一静态虚拟组织发布的资源在全网格范围内均是可查找、可定位的。

静态虚拟组织仅行使资源管理的职能,使用资源需创建另外的虚拟组织。

定义4 动态虚拟组织指用于资源共享及使用的虚拟组织。

动态虚拟组织随建随销,是面向具体任务的虚拟组织。在动态虚拟组织中,资源与用户因一具体而实在的目标被组织在一起。用户各自赋予不同的角色,使用一定的资源共同协作实现任务目标。用户不可以任意使用虚拟组织中的资源,除非是他完成任务必需的资源。更进一步讲,在动态虚拟组织中要实现对用户行为的约束。庆幸的是,在具体的任务中,用户行为是可预期的,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在资源来讲,资源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适用的资源共享策略,做到相对精确的资源共享。共享策略由动态虚拟组织管理员制定。

资源访问请求到来时,动态虚拟组织对请求附带的用户信息进行解析,将识别出的用户身份带入资源共享策略。若允许用户访问,则将由资源适配器负责资源与用户代理的协同。资源适配器按一定的模式协调资源与用户代理的行为,直至协同结束。

静态虚拟组织以资源为中心,动态虚拟组织以任务为中心。出发点不同,形成了能力、功用和运行模式上的差异。因此,这是两种不同的虚拟组织。两者配合,构成了资源共享生命周期管理的主体。

静态虚拟组织、动态虚拟组织、资源适配器分别负责资源共享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布、共享、协同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每一阶段均是一个完整的要素,可独自演化。这种三类实体各自负责一个阶段的划分方式自然而合理。不仅是软件架构上的合理,也是运维管理上的合理──发布和共享的分离,使得运维上的权利与责任更细化,更易做到规范化操作。

4 实验应用

实验系统模拟了跨多个组织边界的网格环境。在此环境中,希望做到在网格内外能以同样的方式运行同样的应用。即组织因某种原因暂时或永久脱离网格环境的情况下,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原网格中的应用仍可以继续使用。

在此系统中实现了本文的设想。每个组织在自己的节点拥有一个静态虚拟组织,用来发布和管理各自的资源。任一组织均可作为盟主创建动态虚拟组织,各参与方以链接的方式将各自的资源共享至动态虚拟组织,盟主作为管理员对动态虚拟组织进行各种配置。

实验系统运行良好。各组织的节点也可独自工作,而应用不需要变更,实现了期望的目标。

5 总结

对网格环境的资源共享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划分为了三个相互独立的阶段。针对资源共享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将传统虚拟组织分化为静态虚拟组织及动态虚拟组织,用于资源共享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方法实现了分散式的资源管理,灵活的资源共享,在实验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Steven L Goldman, Roger N Nagel, Kenneth Preiss. Agile ompetitors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 [M]. Van Nostrand Renhold, 1994. 34-35.

[2] R.Alfieri, et.R.Cesschini, V.Ciaschini, F.Spataro, and L.dell'Agnello.From Gridmapfile to VOMS:managing Authorization in Grid environment [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05, 15:550.

[3] 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Jeffery M Nick, et al. The Physiology of the Grid: An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 [EB/OL].:http://www.

globus.org/research/papers/ogsa.pdf, 2002-09-11.

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 篇10

回顾布线行业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布线行业是一个“标准”为王的行业, 从十兆到百兆, 从千兆到万兆, 标准就像一双无形的手, 引领并呵护着布线行业的发展。虽然经过布线厂家多年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 电子配线架的概念和价值, 已经被业界所接受, 但是, 电子配线架却像个“孤儿”, 却被标准所遗忘。同行们在谈及布线标准是否有必要时, 分歧也很大, 甚至有人认为, 电子配线架无需制定任何标准。笔者认为, 还是有必要制定电子配线架标准的, 在制定过程中, 还要做到三点:一是克服现有国际布线标准造成的思维定式;二是要将软件、硬件、布线行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运用;三是进行电子配线架的系统安装实践和现场调研, 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目前, 同行们通常将电子配线架分为端口型和链路型两种类型, 并就两种类型的优劣各执己见, 争论不休。尽管其中有大家各为其主, 捍卫品牌荣誉的职业因素, 但是, 业内的分类方法过于粗糙, 概念混淆才是这两种争论的根本原因。

对于电子配线架分类来讲, 端口型和链路型、单配线架型和双配线架型这两种分类都不够合理, 我们应该根据电子配线架实现功能的不同, 分为若干等级。图1是基于RFID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的电子配线架的模型。6类跳线的两端各有一个电子标签, 每个电子标签内存有一个唯一的序列码, 即ID。通过软件和硬件的配合, 可以实现如下的功能:

(1) 任何一端的连接器的插拔, 系统都可以监测。

(2) 系统可以检测到链路的互连关系。

按照过去的分类标准, 这种技术结合了链路型和端口型的优点, 应该是链路端口型。不难想象, 按照此标准分类下去, 又将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三种电子配线架类型优劣的口水战, 当然, 在这场战争中, 受害者是最终用户。笔者认为, 标准的制定可以让用户明明白白地选用电子配线架, 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2 全生命周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定义和构成

以结构化布线系统相关标准为依据, 基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 实现对布线系统从立项到报废过程中全部相关信息管理的系统, 称为全生命周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简称为布线管理系统。

目前, 市场上的布线管理系统偏重于运维阶段的管理工作, 只是全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逻辑结构信息、运维信息的管理。

布线管理系统通常由服务器层、客户端层、网络层、控制器层、传感器和指示器层组成。如图2所示。

服务器层是运行管理软件和数据库。服务器端可以运行C/S或B/S模式的软件, 甚至是单机版软件。数据库可以使用个人数据库, 也可以使用专用的数据库系统, 它实现了管理系统60%的功能。通常来讲, B/S模式的安全性逊于C/S。

控制器层、传感器和指示器层实现了管理系统30%的功能。

网络层和客户层实现了管理系统10%的功能。其中,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 客户端可以运行在手机操作系统上。

其层次结构如3图所示。

3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界面

看过上面的系统结构后, 大家可能会问:“电子配线架哪去了?”这就是本节的重点,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关系。

从逻辑关系和物理结构上看, 电子配线架是传感器和指示器层与传统配线架的结合体, 是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界面, 就像冰与水的分界面。既然是界面, 就不毕探究这个原件是属于布线系统, 还是属于布线管理系统。

4 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论证布线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前,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想以大家熟悉的交通管理系统举个例子进行类比。路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交管局、道路监控设备、信号系统、交通警察、相关的法律等构成了交通管理系统;模块、跳线、线缆等构成了布线系统。上述的5层结构构成了布线管理系统。对比交通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布线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原则十分相似, 管理原则有8条:

(1) 交警和司机:布线管理系统和布线系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两者泾渭分明并且管理成本要符合经济规律。

(2) 交通法:布线管理要遵守国际、国家标准, 具有一定的工作流程。

(3) 红绿灯:为了使布线系统可控制, 信号指引系统正确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

(4) 红绿灯失效:布线管理系统失效时, 布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5) 红绿灯错误:布线管理系统发生故障时, 不能将故障扩散到布线系统中。

(6) 道路监控:导致系统混乱的原因可追溯。

(7) 交管局:集中管理, 管理系统的成本要进行控制, 管理层次要清晰。

(8) 维护:当系统混乱时, 能自动检测混乱的位置。

综上所述,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耦合度必须控制好。按照管理原则, 布线系统分为开路管理和闭环管理两类。闭环的方式很多, 其中就包括了实时管理系统。

5 布线管理系统的实时信息采集

布线管理系统的实时检测, 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服务器层单独完成;另外一种是服务器层和其他层共同作用完成。

5.1 单端监测

配线架端口能够准确地检测并定位到配线架端双绞线或光纤连接器插拔动作的监测方式, 称为单端监测。包括两种情况:

(1) 插入状态:当跳线的一端悬空时, 跳线的另一端插入插座, 系统能够检测到。

(2) 拔出状态:当跳线的两端可靠连接后, 拔出跳线的一端, 系统能够检测到。

根据监测方法, 可分为两类:

(1) 开关量型:通过微动开关、光电开关等检测系统通断, 如图4所示。

(2) 电子标签型:通过RFID、普通接触式ID芯片等技术, 检测水晶头的状态;所谓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子配线架, 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如图5所示。

5.2 跳线链路监测

配线架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跳线两端连接位置, 并提供定位信息的监测方式, 称为链路监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链路型。

(1) 实链路型:通过物理电路构成检测回路, 如图6所示。

(2) 虚电路型:通过逻辑关系构成检测逻辑链路, 如图7所示。

5.3 永久链路监测

部分链路监测:能够监测到永久链路部分物理通道连通性的技术。如利用四对双绞线的其中一根或多根, 利用屏蔽结构或附加单独的检测回路。

全链路监测:能够监测到永久链路全部物理通道连通性的技术。

6 布线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关于布线管理系统的功能, 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宣传资料, 本文就不再详细说明, 只对大家最关心的三个功能作下简单的介绍。

(1) 端口指引

通过显示设备, 在配线间内或工作区内指示目标端口的物理位置。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

◆分布指示:利用指引装置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直接显示目标端口的位置。例如, 连接器上配有LED发光管, 通过LED的颜色, 亮、灭状态, 直接指示端口的位置;

◆集中指示在配线间内, 利用字符显示器等设备, 说明端口的位置。例如, 在配线架上或控制器上, 通过LCD显示器, 提供指定设备端口的位置。

(2) 端口信息现场查询

在配线间内, 显示端口的相关信息。如永久链路所对应的工作区模块编号。

◆间接信息查询:通过专用装置, 检测目标端口的位置, 并在现场设备上显示端口信息。例如, 当用户使用测试笔, 点击端口上的传感器后, 端口的信息会直接显示在LCD上;

◆直接信息查询:例如, 将一个字符序列显示在端口上方, 通过这个字符序列直接或间接显示端口信息。

(3) 跳线信息现场查询

显示跳线的位置分为三类:

◆配线架型:显示设备在配线架上;

◆主机型:显示在控制主机上;

◆跳线:显示设备在跳线上。

上一篇:农网故障下一篇:拍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