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作用

2024-09-24

拍摄作用(精选10篇)

拍摄作用 篇1

一、前言

新闻策划主要是指新闻采访策划。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需要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 新闻策划人员需要对记者拍摄回来的电视新闻信息和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全过程监控, 确保新闻报道的合理性, 促使新闻事件能够给观众带来相应的影响。

二、新闻策划的特点

第一, 创新性。新闻策划要求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 注重挖掘新闻价值。第二, 动态性。新闻策划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不能脱离新闻事件而单独存在, 要求新闻策划者要清晰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 促进新闻拍摄方式的创新。第三, 系统性。新闻策划主要是围绕一个新闻事件主题而开展的一项工作, 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需要对报道思路进行全面思考, 对报道形式和报道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充分利用报道资源。[1]

三、新闻策划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作用及影响

(一) 促进了新闻手段的创新

新闻策划是新闻行业激烈竞争下的产物, 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新闻策划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闻行业的发展要求, 要想促使新闻拍摄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就不能采用单纯的贯彻传达形式。应该注重新闻传播的质量, 使新闻事件更具竞争性, 以赢取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将新闻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观众。新闻策划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内容, 需要将信息传播、市场发展态势和提高观众关注度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新闻竞争能力。新闻拍摄效果直接影响新闻报道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 不应该将新闻事件局限于物质层面, 还需要扩展到精神层面, 确保信息生产和发展更具条理性, 以引导人们的思想, 将传统被动式的新闻思想转变为主动式思想, 以便拍摄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2]

(二) 深而广地反映普遍社会现象

新闻策划具有集约式特点, 新闻观念要突破局限性, 新闻报道应该呈现出客观公正的特点, 深层次地挖掘和阐述社会现象, 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因此, 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拍摄之前, 需要做好新闻事件的策划工作。按照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 确定好新闻主题, 有计划地选择优质信息, 确保能够与事态发展相适应。有计划地进行新闻拍摄, 防止拍摄出来的素材呈现零散性。保证拍摄出来的新闻事件能够广而深地展现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使人们透过新闻能够感受到社会百态。

(三) 促使报道内容生动丰满

要想促进新闻内容的创新, 就需要确保新闻策划更具创意性。需要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 确保新闻主题、新闻步骤和新闻内涵的新颖性。促使新闻事件更加丰满、有内涵, 能够贴近社会, 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当前, 为了提升新闻的关注度, 大多数新闻节目都会报道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典型事件, 将新闻策划作为新闻事件拍摄的着力点, 从微观的角度来展示新闻事件的内涵, 使观众心中产生较大的反响。同时, 新闻策划需要确保各事件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 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层次性特点, 与人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受众的文化接受程度相适应。确保拍摄出来的新闻事件具备思路清晰、主题新颖、设计形式多元化等特点, 能够充分展现出新闻事件的价值, 将新闻价值植入受众心里。

(四) 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策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提升新闻拍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策划人员在进行新闻事件策划时, 不应该以主观意识活动为主体, 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事件的发展态势, 需要理性地看待事件的发展过程, 确保新闻设计思路的清晰性和合理性, 运用有效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目光。新闻策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是片面和偏激的, 需要合理制定新闻拍摄思路, 强化宣传职能, 尊重事态的发展规律, 创新新闻拍摄方式。[3]

(五) 充分挖掘新闻策划价值

新闻策划主要是对新闻事件价值的挖掘, 能够充分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在开展拍摄工作前, 需要确保新闻事件材料的新颖性, 不可歪曲事件, 虚假报道事件。但是新闻策划并不适用于所有新闻拍摄, 其主要运用于一些具有挖掘价值的新闻事件中。新闻工作者需要挖掘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 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内在价值, 将新闻规律与新闻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确保起到良好的新闻拍摄效果, 能够给人们以鼓舞性的作用。

四、结语

新闻策划对提升新闻拍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上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使新闻事件更具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以便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新闻策划的过程中, 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使新闻事件的采访更具清晰性和条理性, 促使拍摄出来的新闻作品具有较高的价值, 能够满足人们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颖.策划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及应用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03) :145.

[2]王卉蕾.论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5) :81.

[3]刘畅.浅论新闻策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02) :179-180.

拍摄作用 篇2

大众摄影网每月有定期的“网络月赛”和“双周赛”,影友投稿无数,佳作很多,很多影友水平很高。在上个月主题为花卉的网络月赛中获奖的作者,都是个中高手。用作品说话,他们在此分享佳作的拍摄经验,聪明影友从中窥豹,定可提升自己的水平。

不拘一格的拍摄思路

这些作品,有的是用比较传统的微距摄影方式拍摄,但微距拍花也不是能拍下来,放大倍率高,就能出好片子;有些用技巧感比较强的多重曝光和前景遮挡方式拍摄,此类教程无数,但能使用技巧而跳出技巧,让人看到花卉之美,是另外一层境界;还有的作品是以比较少见的方式拍摄:拍大面积的花,让花成为其他景物的背景,但看到照片,你会知道,这张照片中,作为背景的花朵同样是主角。大家的拍摄思路多种多样,作品才不会千篇一律。

拍摄局部,讲究画面布局

葛宏军

向日葵的“葵花籽”和花瓣交界处这个局部,给人以更多的画外想象空间。

招式分析:

向日葵花朵面积大,所以拍摄局部更容易,这张照片截取花朵的边沿,画面从上方到下方色彩渐深,大光圈又让大面积的花瓣成为色块,清晰的焦点和模糊的焦外共同传达出一份孕育着生命的喜悦和期盼。

低调和高调的微距构成

赵伟钢

我用拥有“梦幻焦外”的尼康105mm微距镜头拍摄,使用简单的遮光板挡光,背景布也是必要的,小手电则可以补光。多看比多拍重要,要把花当成人来拍。后期处理也很重要,但要自然,生硬的处理效果很难看。

招式分析:

拍摄高调或低调的照片,背景和光线控制很重要,既然拍的是花朵,主体很小,那么很多东西可以找来作背景、补光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在实现低调和高调画面的同时,让效果自然,照片的装饰性就很强。

反向思维,拍花卉全景

陈家斌

花像海洋一样围绕着我,拍哪一朵都不能表现我的感受,那就拍全景吧!正好经过一只喜鹊,用它作点睛了。

招式分析:

这张照片拍的是花还是鸟呢?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而正是鸟的出现,让这张照片不是简单按下快门的一张花海全景,看照片的人仿佛也能体会到鸟儿飞过花海的感觉,这与其他照片的思路都不一样,非常独特。

前景营造

王飞庆

寒冷的早上,屋里的水仙花开了,外面天蒙蒙亮,正好窗户上有凝固的水,将花放到窗外,一缕晨光射在上面,比较完整地拍下花朵还有韵味。

招式分析:

对前景背景做手脚,有时就是这样简单,“放到窗外”,色温的选择和这时的光线条件让画面的色反差非常明显,玻璃上的凝水又让照片从简单的生活截取中跳了出来,艺术感更强。

背景营造

赵伟钢

这是南方很常见的顶兰,当一些花开得灿烂时,另一些开始凋谢,一枯一荣的情景很凄美,我找来一块蓝色背景布放在后面,在下午逆光照射的时候,通过遮挡等手法,利用二次曝光的原理,完成了这幅作品。

夏天,村旁的荷花池,因为维修荷塘堤坝,所以抽干了水,人能站水池里低角度拍摄,我马上想到这是一个以新的角度拍荷花的好机会,早上,我把相机靠近地面低角度仰拍,但背景还是有点乱,于是找来烟饼,点燃后放在荷花丛中,当烟雾升起的时候,零乱的背景被烟雾覆盖了,显得简洁了,荷花的枝干向天空伸展,充满韵律,荷花仿佛在雾中舞动。

招式分析:

多重曝光是一种常见的拍摄方式,但通过使用背景布来控制背景,让背景更简洁,色彩也更容易控制;放烟也是一种控制背景透视的方式,尤其是在拍摄景别比较大的画面的时候,这种拍摄方式主动地改变景物背景,值得借鉴。

极简的构成感

封丹琴

拍摄荷花,全拍清楚了会比较杂乱,我截取荷花花瓣的半个侧面来表现荷花的形态和品质,运用大光圈的虚实对比来表现荷花花瓣的线条美。

招式分析:

同样是拍摄局部,这张拍摄荷花花瓣的局部,因为大面积的色块运用以及线条的取舍,让画面的平面构成感更强,而大光圈的虚实之间又有典型的摄影浅景深视觉感,装饰感很强。这种平面构成感的营造,很值得借鉴。

拍出质感

俞江

五月份,月季花如约绽放,我尝试着从这一常见的题材中去挖掘更加细腻、纯粹的影像。利用清晨的现场自然光,调整相机的焦平面与花朵的横切面平行,在相机自动测光的基础上增加两级曝光补偿,后期未做任何调整。

招式分析:

这张照片名为五月的凝脂,名字也好,一下点出所要表现的花朵质感。要表现质感,光线和拍摄角度就是最重要的,作者选择了清晨的散射光,取景时将一切花朵之外的东西排除在外,“提纯”出色彩纯粹的质感,这张转成黑白照片效果也会很好。

拍萧瑟的感觉

姚文杰

这是一种小草结下的类似蒲公英的花籽球,为了把放射型的形状拍清晰,我将上部的籽去掉,然后再进行逆光拍摄。通过电脑制作,又将颜色调成了冷色。与众多炫目花草相比,这小小的野草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它那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同样值得我们凝视而敬畏。

招式分析:

多数花卉摄影作品都是在拍生命力的美感,这张是拍孕育和凋敝的过程,严格说来此时的蒲公英已经不是花了,是结好的种子。拍摄半个蒲公英的切面、调整色彩,这是作品风格形成的关键,大家也可以尝试使用扫描仪来制作不同于以往风格的花卉影像。

让技巧成为习惯

葛宏军

高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花型。采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已突出主体,拍摄当天阴天,光线比较平,后期暗部加蓝,使照片整体色彩比较出色。第二张主要采用的前景虚化,突出后面的主体,雾里看花的感觉。也同样后期暗部加蓝,使照片整体色彩比较出色。

招式分析:

作者拍摄时很强调画面的布局,即使是花朵较小的菊花,也能将画面空间的韵味经营出来,景深、色彩、构图的综合运用已经不是技巧,而是一种习惯了,当你不注意这些东西的时候,才能拍出好照片来。

拍出不同的美感

大部分影友掌握了一定的摄影语言,若真的要拍出好照片,还有一些东西是拍摄之外的。你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才能形成你独特的风格。

拍摄作用 篇3

1 固定摄像的内涵及特点

固定摄像,是指在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将摄像机固定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在拍摄过程中使相机的光线和镜头焦距要始终保持一致,但是并不是所有拍摄画面和对象都是静止的,有时,也需要对动态的画面、对象进行拍摄。固定画面,是指在拍摄过程中相关拍摄数据都始终维持一致,如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等,在保持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为固定画面。

经过相关人员的调查发现,固定摄像的方法适用于一些访谈节目,如《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等访谈类综艺节目。通过固定摄像方法拍摄出的电视节目给观众带来一种和谐平静感觉。同时,这种摄像方法可以进行集中拍摄,达到了访谈类综艺节目所要求的节目效果。但固定摄像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存在视点单一、镜头不能更好地展示画面效果及画面轨迹不清晰问题等。

在使用固定摄像方法进行电视节目拍摄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保证电视画面的流畅程度并有一定的衔接性,使电视节目达到要求的效果。在抓拍特定的画面时,必须保持画面稳定。摄像师在拍摄时,要根据电视节目的性质和要求选择最佳的拍摄对象。

2 运动摄像的内涵和特点

运动摄像,是指摄像师根据要求变动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的拍摄方法。运动画面,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对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的进行改变,通过改变后拍摄出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根据运动摄像的特点,其适用于变换程度和次数较多的综艺节目,如《挑战者联盟》《全员加速中》《Running Man》等。

将镜头进行推进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使用较多的摄像方法,这种摄像方法可以根据场景的需要对演员进行特写拍摄,镜头由远向近逐渐推进可以给观众带来一定视觉体验。使用运动摄像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拍摄可以有效避免固定摄像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建议电视节目拍摄人员根据拍摄画面时尽量选择运动摄像的方法,使电视节目效果和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3 使用固定摄像和运动摄像时需要注重的技巧

首先,要注重拍摄画面的稳定性。在进行电视节目拍摄时,一定要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性,即使是在镜头进行转换以及摄像机在调整位置时也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性,这样才能确保电视节目的效果。为了使拍摄画面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尽量保证拍摄画面基本线条的稳定,在拍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线条模式是横平竖直,这种线条模式符合人们观看节目的要求,所以要求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证画面线条的稳定性。另一种是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推镜头的方法,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应该减少大程度转换摄像头的次数,在满足拍摄要求的情况下多使用推镜头的方法。

其次,要注重拍摄画面的方向性。在拍摄过程中,每个电视画面的拍摄都需要自身进行镜头聚焦,进而调整拍摄的方向。在进行连续画面的拍摄时,摄像师要根据拍摄要求为自己制定特有的拍摄路线,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设定的路线进行,这样才能使拍摄出来的电视画面效果达到要求。

最后,在进行电视节目拍摄时,要选择合适的拍摄光线。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光线种类非常多,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顺光、逆光、侧顺光及逆顺光等。为了在拍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光线,必须对各种光线进行详细深入了解,进而在拍摄过程中能够选择适宜的光线进行更快更好的拍摄。

4 结语

上述文章对电视拍摄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希望相关电视节目摄像人员根据电视节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摄像方法进行拍摄。此外,还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使电视节目播出后的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摘要: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电视摄像,摄像质量对电视制作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摄像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会导致一系列的电视节目质量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对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技巧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相关人员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视摄像,固定拍摄,运动拍摄,技巧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啸涛.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理论与创作,2010(4).

[2]张延.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大众文艺,2014(12).

[3]谭颖,于海洋.电视新闻拍摄的技巧与应用[J].青年记者,2013(2).

用现场光拍摄 篇4

“用现场光拍摄”虽然概念很简单,在摄影学中,这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个学科,要想在每个不同的环境里都拍摄到很理想的照片,摄影者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光的原理、设备、拍摄技巧等等。

如今,光线越充足,用相机拍摄起来越容易,但是当光线非常微弱的时候,拍摄者需要知道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怎样操作才可以成功拍摄出照片来,这才可以真正体现出摄影者的水平来。他先要在脑子里想象出一个最终想达到的画面的样子,然后根据这个样子准备好合适的胶卷、镜头、滤光镜,架好三脚架,设定合适的曝光时间,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拍摄者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了将眼前的景物表现得最好,摄影者需要考虑的不光是现场光线的强弱,还要考虑光线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利用相机的闪光灯或者其它的一些人造光源可以提高环境的光线强度或者是改善某些环境的光照情况,但这并没有影响“用现场光线拍摄”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因为,人造光源的使用改变了场景的自然气氛,这样看来,你并不是在拍摄照片,而是在制造照片,制造你脑子里所想象的场景,而不是记录你眼前呈现的自然景观。

对于光线比较弱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慢速胶卷、使用三脚架、通过长时间曝光来拍摄出合适的照片,那如果我们要拍摄运动的物体,这些方法当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高感光度的胶卷来拍摄,这样就可以将运动的瞬间凝固住了。

“用现场光线拍摄”具有挑战的创造性是永无止境的,多次实践,将会积累很多经验,有了这些经验,你将可以成功拍摄你眼前的各种景物了。记住:如果你能看见它,你就可以把它拍摄成照片!

瑞士的缆车

我出生在一个小岛,并且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也许是我如此喜爱山的原由。我喜欢的国家是瑞士,很喜欢那里的电缆车,从那些缆车上人们可以看见富丽堂皇的风景画,感觉好象要从高空被扔进山里的深渊一样。当时我正从一个世界著名的塔楼Piz Gloria上空“飞”过,我选择了一个24mm镜头来表达这种“飞”的感觉。

复活节的Moais岛

每张照片都有个故事,这张照片也一样。我只不过是想要拍摄一张Moais岛映射着天空的剪影照片,以天空以及星星的轨迹为背景,这样的照片,我原本以为,支起相机长时间曝光几分钟就可以了。后来才知道事情不是想象中的简单,因为Moais岛属于相当孤立的一个地方,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位置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拍摄星星的轨迹,天空中最好没有云彩,也没有月亮。但事实上,我那天晚上运气没有那么好,天空中挂着一弯新月,于是我只好设法将它放在画面中,让它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天空中有一些云彩存在,这是我没办法改变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星星的轨迹中有些隔断的痕迹。另外一个偶然遇到的细节是在岛后面的暖色调的红光,这是灌木丛中燃烧的野草被长时间曝光后的结果,却给画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没有其他的趣闻?当然还有。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确定曝光时间的吗?首先,过去类似的拍摄经验是前提,不过我从来没有拍摄过这样的蓝色的天空,我估计那是月亮照射的结果。我支起三脚架,把相机放在“B”门上,时不时地看看表算计一下曝光时间,使用不同的曝光时间来改变画面的效果,一共持续了两小时,我和我的吉普车司机边聊天边品尝美酒,照片拍完的时候我们喝完了一瓶甜酒。这样看来,摄影也不都是艰苦的事情,是不是?

这张照片后来作了一家美国杂志的封面,并且获得过该组织的年度最佳画面奖。

网址:www.elcastaneda.com或www.luiscastaneda.com

年轻女人的肖像

这张照片是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拍摄的,当时光线从模特儿的后面直接照射在她的头部,我利用身后的一面白墙作为一个天然的反光板,让反射的光线照射在模特儿的脸上,以创造一种柔和忧郁的气氛。当时我想要拍摄一个学生的肖像作为学校宣传小册子的素材,刚好看见了这个美丽的姑娘,于是上前邀请她做我的模特儿,拍摄成了这样一幅很自然的人物肖像,用在了上面提及的小册子里。

西班牙的麦田

正如喜欢瑞士是因为那里的山一样,西班牙也是我很喜欢拍摄的国家,那里可拍的东西很多,是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无论什么时候我到那里,都会租一辆车,自由自在地旅行,一路上的风景美得让人惊讶,常常我都不知道晚上要睡在哪里。那天我正驱车经过the Sierra de Ronda温和的小山,傍晚的时候我正想找个地方过夜,这时我看见了这块广阔的麦田,在傍晚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色的光芒,拖拉机留下的轨迹增添了一点神秘色彩,使单调的麦田有了一点生机。不过让这幅简单的画面出彩的关键还是那即将落山的太阳所给予的温暖的色调。

打哈欠的猫

对我来说,猫就像女人,我爱她们,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她们身上有种高深莫测、不可预知的神秘感。我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与这只猫小姐交上了朋友。初次与她见面是在一个朋友家里,当时我正躺在沙发上睡觉,她来了,但她对我很不友好,无论我怎样努力,她也不愿意我将镜头对准她。我试了很多次,终于,她对于我的存在抱肯定的态度了,再后来……,每次醒来我都发现,她居然跟我一起在沙发上睡了一夜。

拍摄作用 篇5

关键词:电影,胶片,拍摄

随着柯达宣布申请破产, 胶片拍摄的日子越行越远, 数字化的推进势不可挡。对于摄影师, 特别是习惯于胶片的摄影师来说, 像是一次恋爱的分手, 舍不得但也只能看着背影远走。胶片拍摄和数字有着许多的不同, 在这里想怀念一下胶片拍摄的时光, 谈谈色反差在影片中的使用。

无论胶片还是数字, 都是完成摄影师构思的画面。虽然拍摄载体变化, 但是对于画面的理解却不会因时间的前进而改变。摄影重视的是光线的对比, 颜色的对比对于摄影创作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当今各种不同的媒介拍摄当中, 胶片存在的优势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宽容度和色彩还原上, 而具有色彩对比的画面能更好的体现色还原对于胶片的优势, 而颜色在人的视觉感受上的冲击力要比光影对比的程度更强烈, 所以控制好色反差的画面对于摄影创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颜色本身对于人的情绪感受具有多重变化, 能够把带有颜色对比的画面用在当今电影的拍摄当中, 是摄影师把握好创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下我就根据以前所拍摄的影片为参考谈一下自己对色反差画面的认识以及其在拍摄中的注意事项。

在我以前拍摄的经历当中, 个人比较偏好颜色的对比, 严格的说是用以光为主的色反差画面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在霍建起导演的《情人结》当中, 故事主要发生在以屈然 (赵薇扮演) 和侯嘉 (陆毅扮演) 两家为主的场景当中, 我们把两家的场景首先以不同的色调来区分开, 这个色调的设定, 首先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上, 然后在用光方面, 我们也用色反差的变化来区分开两家。

首先在美术对于两个场景基调中是这样区分的, 侯嘉家是以绿色为基调, 他家的墙围的颜色是以绿色为主, 而屈然家的墙围颜色是以褐色为主, 然后再配上棕褐色的地板和家具, 所以屈家呈现出一个偏暖的色彩倾向。两个家庭在本戏当中是最主要的两个内景, 所以为了能在视觉上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因此我们在色光的运用上, 也让屈然的家更加突出了色光的使用, 这样使整个屈然的家从美术到用光都能给人以明显的视觉造型, 相对比侯家我们则尽量减少了其色反差的变化, 让其以绿色为主的偏冷色调统一下来, 这样能在画面中清晰的分开来两个场景的变化。在具体的操作当中, 我们与美术部门协商, 在屈然家安排更多的戏用灯具, 例如, 吊灯、台灯, 我们在进入屈然家的场景中, 尽量保持了一个阳光不是很强烈, 家里灯具始终开亮的一个氛围中, 也就是在日内的戏中, 我们也尽量让家里的灯亮着, 这样在同一个画面中, 就形成经常带有色反差的画面。

屈然家主要的戏, 主要发生在客厅的餐桌上, 这个餐桌上有一个吊灯, 所以我们把所有发生在餐桌旁的戏都处理成以柔和的阴天光线为主, 只是偶尔赋予暗区以直射的阳光感, 而在餐桌附近的主要光效变成吊灯自然散落下来的暖光的感觉。所以人物在这个场景当中, 如果当人物离餐桌近, 那她自然形成以暖色为主光的吊灯效果, 当人物走在其他位置时, 又受到阳光散射的照射, 这样在屈家的画面中就自然形成一个色反差的画面。比如第一场屈然进家的一场戏, 这场戏是从屈然上楼梯开始, 然后推门而入, 然后穿过自家的走廊, 再来到厨房, 画面再改换成以屈母为主体, 来到客厅的餐桌旁, 这是屈然家的第一个镜头, 所以我们用一个略长的镜头来展现她整个家庭的环境, 我们用肩抗为主的拍摄方式把外景和内景结合在一起, 那这一个镜头内部, 我们设定了不同的色区, 首先门口之外是以正常光为主的正常色温, 进门之后在内景走廊里, 把色光的色温控制在4200~4500之间, 开始慢慢的进入一个微微带有温暖的视觉感受, 当镜头摇入厨房以后, 窗户占的面积很大, 我们用镝灯, 做出正常日光光效的感受, 所以在画面当中我们陈设了一个吊灯灯具, 而这个时候, 这个吊灯只是在这个画面当中起亮度作用, 它并没有对这个画面的基调产生影响, 只是点缀一下画面, 当镜头跟着侯母来到客厅的餐桌旁, 这个时候整个画面当中, 人物的主光主要是受到餐桌上的吊灯的影响, 人物的面光是呈暖色的基调, 而这个时候, 吊灯不只是起点缀作用, 而是起照明作用, 因此整个画面因为吊灯呈现一个暖光的基调, 在这一个镜头当中, 我们让演员从外景一直走近到餐桌旁, 色温的设定也从5600到3200的渐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用色温表来仔细校订每一处灯具的色温, 来使得色彩的变化显得更加的自然和舒服, 这里所有的光线和色彩的掌握都完全是靠我们和照明部门用灯具来将其体现出来, 人物的照明效果是通过我们自己做的以灯泡为主的灯笼吊在画面的上方来成为人物曝光的主要来源, 所以这个时候把照明灯具和戏用灯具巧妙结合形成一种类似灯具自然照在人脸上的感觉。

我觉得如果把场景用颜色作为表现手段之一, 可以让观众很清晰的分辨出不同的家庭环境, 而色反差处理得当也使得画面效果显得更加温馨, 带有另外一种造型效果。

对于胶片的特性来说, 如果能充分利用到它的宽容度范围内的各个层次, 并且在色彩方面有一定的色反差, 一般来讲能使胶片看起来比较舒服。而有了这个道具光源的设计, 也容易让画面表现出它的亮度层次, 再加上正确的曝光和标准的洗印就会使得胶片特性曲线的每一部分得到体现, 这样也容易体现出胶片把握层次的优势, 显现出胶片拍摄的特长, 在现如今多种媒介拍摄的现状下一定要把自己独有的技术特性发挥到最佳值这样才能使胶片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在侯家, 我们则主要的是以正常的清冷效果为主, 在白天的气氛当中, 除了厨房, 我们很少做开灯的效果, 这样在整个的画面色彩感受上把两家区分开。在侯家的戏用灯具设计上也是以日光灯管为主, 不是象屈然家以暖光灯照为主。管灯的色温平常给我们感觉是白光为主, 但如果真的把现实中的管灯拍摄进来, 它则会显得蓝绿成分比较多, 所以我们主要采用三基色灯管, 在白天的开灯效果中, 我们把三基色的高色温灯管包上四分之一黄或者二分之一黄, 将其色温降到5000左右, 这样拍摄出来的日内效果中的灯管会呈现出一种正常的白色效果, 在拍夜内的气氛中, 我们采用低色温的三基色灯管, 也包上四分之一黄, 将色温控制在3500左右, 这样出来的效果就和真正看到的效果一致, 这样就能呈现出来一种泛白的微微偏冷的效果, 因为灯管在日常生活中给大家的感觉是白色或者无色的, 所以还原出的这种白色的效果, 要在不同的胶片类型和不同的气氛要求下设计好灯管的色温值。这样才能真正的还原出灯管的真实的现实感受。

在侯家我们基本上是采用日光型胶片拍摄的, 基本处理为中性偏绿色调中, 很少有暖光出现, 只有在一场戏当中, 屈然和侯嘉面临毕业后去向的选择, 同时受到自己家庭的强烈反对, 我们把两家的色反差调换过来。侯家采用台灯效果, 让此时的侯家处于一个以暖色为主的氛围当中, 而同时平行剪接的屈然家当中我们则把所有的暖色灯具关掉, 以纯粹的日光为主, 使各自的环境在气氛上有变化, 也让这两个家庭在同一时刻色反差上有对比, 让整个电影画面在视觉节奏上有一个曲线变化。

在笔者拍摄的电影《生活秀》当中, 这部电影是在重庆拍摄的, 重庆是一个山城, 一年中难得有几天阳光普照, 它主要以阴雾天为主, 房屋里一般都显得很狭小, 往往白天也开着灯, 所以我们设定《生活秀》所有的日内景都是以开着灯为主, 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别致的城市画面氛围, 在不同的场景当中, 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戏用道具, 在主人公来双扬家设计了不同的灯具造型, 人物在不同的区域走动时, 能被道具灯自然射出来的光线所影响。重庆的天气气候和它的阴雨天特点使得内外景反差比较大, 在整个影片当中, 我们也把光比的反差和色彩的反差尽量做的比较明显。

在来双扬劝解阿妹的一场戏当中, 来双扬的人物调度是一个来回走动, 她的头顶上方有一个竹编吊灯, 当来双扬走近这个灯具时脸上有明显的暖光, 当她离开这个灯具时, 她的脸上则呈现自然的日光效果, 所以在一个镜头内部, 随着演员走动的位置不同, 她的脸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感受, 这样一个有色反差的画面, 要远比一个以单一色调为主的画面显得印象深刻, 造型有力。这个场景中我们没有把高低色温的差距减弱, 所以暖光显得要更加浓一些, 是用日光型胶片拍摄, 从最终的放映效果来看这个场景当中的暖色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在来双扬去房管所时, 我们把房管所的办公室和挡案室营造成以灯管为主的造型效果, 加强窗格和窗帘的设计, 减少了阳光的直射感, 突显了以灯管为主体的照明效果, 灯管处理为三基色灯管的5500的色温范围内, 使得整个的房管所呈现出微微泛绿的白色灯管效果, 在不同的环境拍摄当中, 要经常和美术部门设计不同的灯具, 由此通过技术的把握来使场景有它自己的独特性, 避免普通内景的光线相似感受, 使得整个影片的视觉感受有不同的节奏变化, 让整个影片看起来显得丰富有力, 而靠色反差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在来双扬去戒毒所去看望其弟弟时, 我们是设计了两个大一点的灯罩摆放在画面内部, 然后在屋内模仿了两个窗户射进来阳光的效果, 人物在这场戏当中, 走起来是受斑驳的阳光照射, 整个环境显得比较压抑, 而坐下来, 来双扬和她的弟弟是受头顶灯罩的暖光照射, 为了表达吸毒对人体的损害, 突显戒毒所的冷漠气氛, 我们把头顶上的暖光做成一个顶光效果, 在人脸上形成明显的反差, 使人物显的更加恐怖, 而来双扬这边虽然也是顶光效果, 但我们把它做的相对于比较顺一点, 脸上没有大面积的阴影, 色温也矫正到4500左右, 使来双扬这边的面部光效对比显得柔和一点, 脸上也没有明显的

色反差, 在这一场戒毒所见面室的场景中, 铁丝网内外的光比和色反差都给它进行区分开来, 来表现内外人物的不同的情绪感受, 而当警察暂时离开房间后, 来双扬的弟弟问来双扬要烟, 在两个人离铁丝网很近的时候, 我们故意把面光做的很暗, 而利用在点烟的一瞬间, 火机的暖光所形成的亮度, 给人物这个时候起照明作用。这样突显了胶片优秀的感光特性, 也使得画面从明到暗再到明, 在一个镜头内部显得富有变化和生动。

在《生活秀》整个的所有的场景当中, 特别是在日内当中, 我们基本上维持了都有光源存在的效果, 就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对于从最亮到最暗的宽容度的体现, 以及色反差无时无刻的出现都使得整个的影片的视觉造型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当这些设计贯穿全篇时, 就形成了这部影片不同的外貌特征。每一部影片在拍摄当中, 都应该想办法在视觉造型上有一个明确的视觉设计, 能让每一部影片都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因为电影是一个强调造型的艺术, 所以它在摄影、美术等方面都应该强化其表现力, 强化其适合本部影片的造型特征。

在影片《暖》的整体设计中我们把回忆的时光尽量往暖色调靠近, 尽量形成以暖色光为主的回忆时空, 增加运动感受及角度变化使整个的对过去的回忆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受, 但是随着悲剧的降临, 秋千断落之后, 增加了一些冷调的东西进入, 包括增加一些大雾和雨的气氛, 使回忆的后半段时空, 在色彩上呈一种中性色调或偏冷色调, 也符合人物在情绪上的低落感。而在现实的时空当中, 画面是以固定静止的表现方式, 颜色上走一个正常的色调, 庭院里一直有淡淡的雨水滴落, 增强阴雨天的感受, 但是我们中间也设计了一个小的油纸灯泡, 只是在现实时空的后三分之一才让这个灯泡点亮, 因为我们设计现实时空, 在暖家吃饭的这一大场景当中, 是从下午一直到天暗下来的傍晚气氛中, 所以设定了从开始的阴天效果到后来的开灯效果, 让同一场景有一光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 人物的脸部造型也因为色光的改变呈现了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最后暖送井河的傍晚外景中, 我们把外景中利用小窗户透漏出来的光线形成一两处冷调下的暖光区域, 又让主人公暖手提马灯来送别井河, 所以两个人在伞下的时候, 人物的主光是依据马灯的方向, 做了暖光的主光处理, 这样在一个大的冷调的氛围下, 用暖色调剂了整个画面的视觉感受也突显了影片以“暖”为主的主题, 表达了爱情在两个人心目中不可摸去的记忆, 如果这场戏全都是以冷调为主, 色调上会显的比较单一化, 而正是利用了这种色反差的存在, 从造型到情绪表达都很好的完成了这场戏的任务。在暖参加婚礼这场戏中, 主场景是夜内, 我们把这场戏处理为与前后都不关联的红色基调。整个画面我们看起来象是用四根蜡烛起基本照明的作用, 蜡烛下面是红色的桌布, 首先我们用聚光灯打在蜡烛下面的红桌布上增强蜡烛为主的局部光效感受, 在配合以较弱的底子光在整个屋顶的上方, 再加上后期调色, 把整个的氛围往红色来靠, 用色彩和色光展现了结婚时的喜庆气氛。也同时衬托了暖在此时此刻的悲凉心境, 所以在电影的不同的段落当中, 设定不同的色调效果, 对于整个影片的视觉节奏都是有帮助的。

而在表现秋千场景里, 暖摔落的一场戏中, 我们改变了以往以暖色为主的表现手段, 而是把人物放在清冷的晨雾中去, 因为时间的缘故, 所以这场戏要用很多个早晨通过自然的晨雾以及人工的放烟, 形成统一的画面视觉风格, 在视觉造型上, 改变日外秋千场景一览无余的视觉形式, 赋予它少见的大雾气氛当中, 暗示两个人这场戏潜在的危机感, 对表现两个人情感的未来也存在不肯定的因素, 所以一个场景如果有条件应该按照不同的段落展现不同的视觉风貌, 同时尽可能按照人物此时此刻的情绪让摄影手段和造型感觉参与对人物情绪的渲染帮助。

电影是光与色的东西, 光的敏感对于造型有直接的帮助, 而有的时候色反差的使用也能够在视觉上起到强烈的造型效果, 所以合理的搭配好色反差的画面是摄影师设计摄影创作时很有效的手段之一, 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多种载体的出现, 能够利用好胶片的特性, 展现出胶片不同于其他媒介的特点及优势, 这才是摄影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面对数字拍摄, 首先可以直接在现场把控色反差的度, 而不是等胶片洗印出来看效果, 数字的直观性对于胶片来说是具有很大优势的。数字拍摄也不用考虑换胶片的问题, 不用考虑灯光片日光片的区分, 最多就是色温档片的转换, 现场直接调整。所以数字特性决定着摄影师部分的工作需要思维转换, 转换带来的是技术便捷性, 不变的是摄影师对于影片的创作思维。

参考文献

[1].2002年《生活秀》获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霍建起.本人获得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2].2003年《暖》获第十六届日本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霍建起获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

拍摄作用 篇6

不管是晃动和长时间曝光应该都属于主观摄影中的一种。就普遍的理解来看, 所谓主观摄影和客观摄影的区别如以下几点:

1.客观摄影

在最熟悉的马克思唯物论中认为客观物体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那基于这个观点的话, 客观摄影应该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客观的描述和模仿一个物体” (这点同样是基于艺术起源的“模仿说”的一种发散) 。

问题在于物体和观看者之间的关系中, 意识所能覆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这是能区分何为物体何为意识的关键的部分。同样基于马克思理论, 意识的定义是“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应”。理论中存在的一个灰色地带。是客观物体范围是与人隔离开的, 还是到达人脑之前的过程。

如果所谓客观物体是物体穿过人视网膜和眼球 (在不考虑照相机的前提下) 到达人脑之前的所有阶段。那么所有在没有客观物体的打扰下 (眼镜, 相机) 意识察觉的影像都属于客观影像, 比如:1000度近视的人不带眼镜下看到的花朵和眼睛极好的人眼中所看到的花朵是一样的, 同为客观。这显然是有悖于客观物体的定义的。一个有着1000度近视眼中的花朵的花瓣, 可能用手去捉, 根本捉不到。

经过分析得知, 摄影中客观物体的范围应该是不能以到达人脑之前为界限, 起始应该是基于客观物体到达人眼的时刻 (不包含照相机的情况下)

2.主观摄影

为什么长时间曝光和晃动属于主观摄影?长时间曝光和摄影中的晃动之所以我们能理解, 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于, 在观看中人类眼睛的视觉残留现象 (又称“余辉效应“——人眼在观察景物时, 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 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 光的作用结束后, 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 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 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就像在快速运动中的电风扇,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化的圆形一样。而这些图像的传播过程之所以属于主观范围, 是因为在上述结论中提到的, 它们是通过人眼传达到我们人脑的特殊影像。

如果说有着长时间曝光和摄影中的晃动的图像具有客观性, 它只能是基于自身接受客观物体的运动趋势时客观的表达。不管是长时间曝光或者晃动, 它们本身是不具有客观性的, 可是我们却能用客观的方法表达出了我们对于影像传达到眼球后的影像。

所以我认为, 不管是长时间的曝光或者晃动, 如果它需要有意义, 则是通过我们运用照相机这个媒介客观的还原和表达出——图像在人脑或者意识中的客观运动趋势或能通过意识理解到的真实的影像或概念。

二、长时间曝光和晃动的区别

长时间曝光或者慢速摄影:这是指使用1/3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照片。用慢速拍摄, 可使运动的物体, 在曝光瞬间, 在底片上留下移动的影像。基于在慢速摄影中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的动作, 所以它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和传输, 客观物体在相机面前的运动趋势, 表达观看者对于特定物体在人脑意识中的表现或者动态的夸张。基于人脑对于动态或者物体内在趋势的理解和模仿。所以它具有比晃动摄影更客观的表达概念。能表达出物体在拍摄者内心中摇曳和舞动。

三、晃动摄影见于长时间曝光摄影的优点

晃动: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晃动, 指来回摇动或上下摆动, 特指反复地和急促地或波浪式地摇动。所以在一定程度喜爱晃动是包含长时间曝光中物体自身的运动的概念的, 而相对于物体的自身运动而言, 它也能反应一种来自外力的驱动, 或者干预。就像在拍摄过程中, 晃动是运用, 主动的摇晃照相机来达到的。

在长时间曝光和晃动的概念中存在着交叉地带, 是基于物体的运动轨迹或者对于运动趋势的猜测的一种客观的移动的传达。而相对于长时间曝光, 晃动更具特点的是, 人为的, 或者是展现一种来自于外力的力量。它可以改变原先物体的运动轨迹.

四、晃动摄影可以表达的情绪

如果要学会运用在摄影中的晃动效果, 首先需要的是理解为什么晃动, 以及晃动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师出无门, 在照片中没有理由的晃动是一种无味的, 没意义的行为。

1.表现紧张感

可以脑补一个场景, 明天高考, 父母叫醒你时, 来回的推你肩膀, 然后你睁开双眼, 发现还有10分钟打铃, 然后你飞奔出去, 又或者你要唤醒沉睡的城市。所以晃动是可以表现出紧张感的。在这点上需要注意的: (1) 唤醒的事物本身是沉睡的, 是静止的; (2) 就算是大幅度的催醒动作是也是有规律的。

2.表现临场的严肃感

一样的场景, 你到达了考场后, 马上, 试卷从监考老师发下来了, 这个时候你的腿在不自觉的抖动。所以晃动也是能表达出临场的严肃的感觉的。在这点需要注意的: (1) 晃动是来回的趋势; (2) 就算是大幅度的紧张感, 速度也是极快的。

3.表现愤怒感

表现愤怒感同样可以运用晃动来表达, 比如你电脑总是死机, 你现在特别恼怒, 然后拿脚愤怒的踹着主机。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动态是猛烈的, 快速的。

五、晃动也有通过外力的介入来达到的:

比如现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的改变和破坏。所以一切通过人类活动改变极大的物体或者事件都能用晃动来表达。比如, 游行、罢工、抗议、革命, 大楼的建立和崩塌。信仰的建立和崩塌。

1.表现自然的力量

来自自然的力量, 海浪, 龙卷风, 洪水, 泥石流, 火山喷发都能造成晃动感, 而在摄影中运用晃动手法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2.需要得到重视或者注意力

在班上一般都是好动的孩子会受老师的注意, 老师上课最喜欢捉的也是交头接耳的孩子。所以晃动是可以“发声“的, 它可以帮不能动的树木发声, 可以帮不能叫喊的土地, 太阳发声, 能帮助所有不能运动的事物发声, 换句话说, 只要它们有生存的权利, 它们就应该有晃动的权利。

摘要:摄影从1839年被发明之后, 就不断的影响和冲击着人类自然, 科技, 文化, 艺术各个领域, 从胶片时代过后, 21世纪数码时代的到来, 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的时代, 摄影的理念和方式, 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在19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活跃的新一代摄影师如克莱因, 弗兰克等, 一改照片原先既定模式, 开始尝试长时间曝光, 晃动和模糊的拍摄手法, 不断的冲击着人们对于照片的审美和看法。本文通过摄影中的晃动拍摄和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概念出发, 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了关于晃动拍摄和长时间曝光拍摄的隶属主观摄影还是客观摄影等问题, 详细的介绍了它们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概念对于正在用摄影作为表达手段的艺术家和同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晃动拍摄,长时间曝光,主观摄影,客观摄影

参考文献

[1]李楠著.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3.3.

[2]蒋载荣著.摄影的视觉心理.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4.8.

[3]海杰著.表态:与十四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对话.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3.5.

[4] (日) 森山大道著, 苏志豪译.迈向另一个国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9.

拍摄好人物摄影 篇7

人物摄影的基本技术包括拍摄时所选择你所熟悉的相机, 对相机的性能要有全面的了解, 合理的调整、选择需要的焦距、准确的对焦、合理的曝光等一系列基本操作, 是成功拍摄人像的最基本技能和必要先决条件。

拍摄人像时, 主体作为一个活动的、有意识的动体, 往往很容易令拍摄者分心, 对焦跟踪偏是基本的技能, 如果对焦选择点的错误和忽略, 会直接导致了对焦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最终拍摄的图片清晰度不够而失败。因此摄影者在平时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沉稳的拍摄习惯, 做好基础技能的训练, 下意识的就要完成上述的准备过程。然后再做重点细化调整, 拍摄时先对准主体对焦, 然后再调整画面拍摄。这样才会拍出你心目中所要反映出的情感和内容的图片。

在拍摄选取画面景深时, 对焦时要充分考虑到主体人物需要清晰部分, 如果被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心或景深比较大的话, 人物的清晰度问题并不明显, 但如果人物不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小的话, 人物的清晰度就会有所考虑了, 以什么部位为清晰点要心知肚明, 在这种情况下人像是最重要的构图主体, 要以人像清晰为目标去正确拍摄。人物清晰一般都以脸面为重点部位为准, 而眼睛作为整个脸部表现力最强的器官, 针对人的眼睛进行镜头聚焦, 是摄影中最为保险的做法。当然, 仅仅只是眼睛清晰了也是不够的, 还必须确保鼻尖以及脸部的其他器官也要相对清晰, 因为这样既是在摄影中采用很小的景深, 只要眼睛和鼻尖比较清晰, 整个脸部在摄影中也会非常的清晰。

在人物摄影中, 人像摄影的曝光, 主要是通过现场自身的光线以及人物的皮肤进行选择的, 这样的选择不仅能够确保在摄影中人物能够得到正常的曝光, 还能确保肤色的正常还原。特别是如果拍摄的人物其自身的肤色, 较黑, 则可以适当的减少ISO曝光值。而如果拍摄的人物为女性、儿童, 则可以适当的过度ISO曝光, 使肌肤在原始拍摄中拍摄得更白, 这要比后期制作效果真实和自然。

二、人物摄影的基本构图

构图作为影响照片画面质感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在摄影中十分不易掌握与应用。尤其是针对摄影初学者而言, 要想组织复杂的构图要素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从掌握构图中各个基本要素的特性入手, 进行复杂构图的组织, 从而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产生。

如若我们对人像摄影进行分析, 则可以看出, 幅面的合理布局是在构图中应该首先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特别是现今我们所使用的数码照相机, 其所拍摄出来的照片比例并不是正方形的, 而是长方形的。因此, 幅面一般被分为两种:一种为水平幅面;一种为垂直幅面。而具体要采用什么幅面, 则应该根据其所要表现的不同形式进行设定。

而目前在人像摄影中主要遵循的是经典的黄金分割法则, 也就是说在摄影中将被摄影的主体放在画面黄金分割节点之上, 这样就能够产生即协调又不单调的构图效果。黄金分割法的比例为0.618, 我们可以取接近的2:3为原则, 这样所采取的黄金分割的位置就是在画面1/3或2/3的地方。

还有需要格外注意的是, 在确保人物换面是遵循黄金比例的同时, 也要注意做好剪裁工作, 特别是如若人物摄影中, 并不是拍摄全身照片, 那就就要针对人物部分进行截取。一般来说, 根据题材的主题思想所需要突出的部分进行截取。如果剪裁得不好, 有可能会使主题不鲜明, 甚至给人怪怪的感觉。对于数码相机而言, 利用后期制作进行剪裁照片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母片可以多次反复截取以加深比较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把拍摄后的照片进一步深入重新剪裁, 这样可靠性会更高一些, 也会大大的降低成本。

三、基本光线的运用

无论是在任何场景之中, 光线无疑都是拍摄好人物作品的关键之一。也正因如此, 如若在拍摄之中, 无法正确的认识光线、运用光线, 那势必无法拍摄出好的作品。尤其是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光线有很多的特性, 其中影响人物表现的特性则是光线的方向。

目前我们可以将光线分为两种, 一种为直射光, 一种为散射光, 直射光主要是指直接照射在人物之上, 具有很强方向性且明暗反差明显, 会产生显现阴影的光线。而散射光则是指一种没有明确方向、不集中的, 间接四处反射出来照在人物之上的光线。

而如若对人物摄影中直射光进行分析, 可根据直射光的方向进行区分, 即, 水平方向:正面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及逆光;垂直方向:顶光、高角光、平角光和低角光。其中对水平方向的正面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及逆光而言。

正面光主要是指与光的方向与摄相机的镜头拍摄方向相同, 使用正面光拍摄出来的人物, 其在受光上较为平均且清晰明亮, 但是缺乏一定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前侧光主要是指在被拍摄主体前方, 角度为30度到60度之间的光线, 此种光线角度之下拍摄出的人物不仅能够产生较为丰富的明暗对比, 还拥有较强的立体性, 十分适合拍摄人物的细腻表情;侧光主要是指在被拍摄主题前方90度角的侧面光线, 因为使用这种光线手法进行拍摄, 因其所拍摄的主体仅仅只有一半收光, 所以拍摄出来的摄影作品, 也是明暗参半, 极富有戏剧效果;侧逆光主要是指从被拍摄主体后方30度到60度的角度进行投射, 使主体的边缘产生反光, 正面则处于阴影之中;逆光则是指在被拍摄主体的后面直接进行光线投射, 进而造成强烈的轮廓与剪影效果。

定光则主要是指从被摄影主体的正上方投射出来的光线;低角光则主要是指从被摄影主体的下方投射出来的光线。而这两种光线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违反了人们的视觉习惯, 所以在摄影中极少使用。而高角光则是指从高于视平线的方向进行投射, 是人们最为习惯的用光形式。平角光则主要是指与视平面等高的方向进行投射, 能够对主体进行清晰的表现与刻画。

日全食拍摄攻略 篇8

用相机直接拍摄。对于太阳而言, 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 那么在非全食阶段, 我们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如果你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 那么直接把你看到的拍下来即可。至于全食阶段, 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就行了。

用相机直接拍摄, 可以拍出许多有创意的图片, 最经典的是拍摄日全食的糖葫芦串像。这就需要我们使用能实现多次曝光的胶片单反或者中高端的数码单反才能做到。在这里以胶片单反为例。等到日食当天, 在日食开始时, 相机前方加上滤光片, 拍摄第一张太阳像。然后不过卷, 过一段时间 (比如5分钟) , 在同一张底片上重复曝光再拍摄一张太阳像, 如此持续。由于使用了滤光镜, 而地面景物的亮度和太阳相比太暗了, 因此根本拍不下来。到了全食或者环食发生时, 再摘掉滤光镜, 直接拍摄太阳, 这时才能同时拍下地面景物。接下来的复圆过程, 再次使用滤光镜, 一张张拍, 直到最后。这样, 就最终在一张底片上拍下了日食全过程的一串像。用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拍摄这样的串像, 但可以通过后期合成多张照片的方法实现。

日全食该拍什么

直焦法是拍摄日全食的常用方法, 我们以此为例来说说在日全食的不同阶段该拍什么以及怎么去拍。

1.在全食前的偏食阶段, 由于持续时间很长, 且和普通的偏食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焦。一定要反复耐心地将焦距调到最好, 以免到全食的时候留下遗憾。调焦纯粹就是一个经验活儿, 没什么捷径可走。太阳上有黑子还好, 要是没有黑子, 就只能靠日轮边缘了。由于阳光太强, 在回放时液晶屏可能看不清, 因此应提前准备宽大且不透光的外套将自己的头和相机都罩在下面, 这样才能比较舒服的查看图像。

2.在食既时, 主要的拍摄目标是贝利珠。贝利珠是因为月轮边缘凹凸不平, 凹下去的地方透过来耀眼的阳光形成的视觉现象。拍摄贝利珠意味着全食阶段拍摄的开始, 因此要提前摘掉滤光片。如果你有精确的预报时间和现场时间, 那么在食既前15秒到1分钟摘掉滤光片是合适的, 因为这时日面只剩下很小的一点点, 短暂的直射不会对你的相机造成损害。如果你没有精确的时间, 那么在取景器里通过滤光片看到太阳只剩下隐隐约约的一小点的时候就摘掉滤光片吧!

3.全食阶段的主要拍摄目标有三个, 一是日珥, 二是日冕的内冕, 三是日冕的外冕。其中内冕亮如满月, 外冕则要暗上将近100倍, 而日珥比内冕还要亮一些。后面的“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有不同情况下针对这三种目标的曝光参数,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过实际拍摄时并不需要严格遵照这个曝光表, 还要考虑天上的云雾、太阳高度等对光强的影响, 曝光值增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另外, 由于外冕延伸的范围可能大大超过一个太阳直径, 为了尽可能多的拍全日冕, 应尽量保证太阳在画面的正中央, 并且及时调整相机的角度令日冕的长轴位于画面的对角线上。

全食时还有一个好玩项目就是拍摄月面的地球照。全食时在月球的暗面看地球就好像一轮满月, 非常明亮, 因此月球的暗面其实会被地球照亮, 只不过由于其亮度比之日冕差得太多, 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但是, 如果我们比较大的延长曝光时间, 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细节。根据经验, 在f/8的器材下, ISO1600, 1/3秒曝光可以拍到很充分的地球照,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曝光参数。

日食摄影曝光表

日全食拍摄注意事项

1.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比如用什么相机、镜头或望远镜, 用什么拍摄方式, 要拍到什么效果, 拍到的照片后期除了欣赏外还会不会有别的什么应用等等。而对于一些创意摄影就更需要特别的考虑, 比如刚才提到的拍糖葫芦串像, 就要先选好地点, 计算好每个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等。

2.提前进行实际演练。如果有条件, 提前几天来到实际观测地, 在日食发生的同样时间将观测流程从头到尾走一遍, 包括组装望远镜、找太阳、连接相机、拍照、摘掉滤光片拍照 (此时不可对着太阳) 、再盖上滤光片拍照、换存储卡、换电池……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 比如这套器材指向某些位置时会卡住。如果没条件到观测现场也没关系, 在任何一个地方演练都可以, 只要找恰当的时间让当时太阳高度和日食时差不多即可。

3.实际观测时, 在全食或者环食阶段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报时。因为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本来就很短, 而人在这个时候紧张而忙碌, 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在不知不觉中全食或环食就结束了。而当有人专门报时, 其他观测者就能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观测。

4.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 在面对最壮观的日全食时, 全食阶段一定不要忘记摘掉滤光片!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错误很可笑, 但实际情况是, 当全食阶段即将到来时, 你的心情可能也会越来越紧张, 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镜头, 于是只顾一通狂拍, 等到发现什么都没拍下来而意识到忘了摘滤光片时可能已经晚了。

还要强调一句:如果你从未见过日全食, 那么一定要给自己准备充足的时间用于目视直接欣赏这个也许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天象。

如何观看日全食

如果不了解如何观看日全食, 那观察日全食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太阳放射的是强烈的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光。紫外光不但可以晒伤皮肤, 它也会对眼睛的视网膜迅速造成伤害。人类的眼睛只要直接观看太阳几秒, 就可能造成永久伤害, 甚至眼盲。如果透过没有适当减光设备的望远镜观察太阳, 后果更不堪设想。

日偏食及日环食就不能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观看。在日全食的偏食阶段, 即使太阳的表面被月球遮掩了99%, 剩下新月形成的光球层, 也可以对眼睛造成伤害。不要试图用肉眼观察任何日偏食、环食阶段或日全食的偏食阶段的太阳。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科学的日全食观测方法:

1.墨水观测法可以取一盆清水, 加入墨汁, 通过水面的反光看日全食中的太阳。

2.针孔投影法利用两块板子, 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 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 日全食的偏食的太阳的影子就落在拍板上。

3.望远镜投影法和小孔成像做法差不多, 但手可不要乱晃, 否则太阳的影子会来回跑。并且千万不要拿着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如果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一定要用滤光镜。

拍日全食的好地方

中国天文学会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向铜陵、桐城、黟县、嘉兴、苏州、高淳、常州、无锡等8个城市颁发“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牌匾与证书, 到时这些地方会开展一系列的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实际上除了这几个城市, 几乎是整个长江流域都能看到日全食。看看哪个地方是你想去的, 就赶紧借着日全食这个大好机会, 去那些好看的地方玩玩, 一定会给你的旅行大大加分。

好看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在这里不妨向大家推荐一些, 无论你想不想去, 这几个地点都是在有时间时值得一去的地方。

1.黔县宏村

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的宏村, 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 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 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 处处是景, 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 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 其间的“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 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 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 人不同面, 面不同神, 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TIPS

食宿宏村村口有数家旅店, 但常被写生的学生住满, 较为嘈杂。住宿宏村的最佳地点是居善堂。以古民居为旅社者, 宏村仅此一家, 入住此间雕花古楼之中, 木墙、木窗、木雕古床尽显浓厚的历史韵味, 仿佛沉湎于历史之中。与主人同吃同住, 又颇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店中农家菜肴和各种野味都极具农村风味, 一日三餐加住宿全包, 80元/人。

晚餐可进行野外烧烤, 居善堂里可以提供全套的烧烤设备以及烧烤食品, 在如此美丽的大自然中进食, 男女情歌对唱, 定是胃口大开。吃饱喝足之后迎接你的是特别的民俗活动, 居善堂里的黄梅戏表演, 坐在古朴的老宅中, 一杯香茗, 一片莺声燕语, 万般闲暇尽在不言中。

交通在黟县乘坐开往宏村的公交车, 2元/人, 15分钟即可到达。

门票旺季80元 (含导游) , 淡季65元。如果在景区内住宿, 还可以再打折扣。

2.苏州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凡是奔着苏杭而去的, 都是冲着老祖宗的这句评语。如果说杭州像个多情的斯文书生的话, 苏州就是一个柔媚的女子, 独自在小船头弹奏着琵琶, 从城中的小河里悠悠地轻唱。吴侬软语、清雅园林、糕点酥饼, 从舌间开始, 柔肠千转, 融化到骨头里的优柔, 总是让人去了还想再去。

TIPS

住宿苏州的宾馆条件相当不错, 目前有五星级宾馆5家, 吴宫喜来登是园林风格的设计, 非常特别。四星级宾馆推荐雅都大酒店, 在三香路。此外, 人民南路的苏苑宾馆、太湖明珠度假村和银湖山庄条件都不错。

交通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都有到苏州的直达大巴, 票价分别是50元和80元。从上海还可以坐火车和汽车, 最好是坐火车, 20分钟就有一班, 40分钟就可以到达。

旅玩苏州开设了旅游专线公共汽车, 分东西两条线, 东线经火车站、北寺塔、东园、狮子林、拙政园、观前街等, 西线经火车站、虎丘、西园、寒山寺、留园、山塘街、盘门等。票价普通车一元, 空调车两元。除此以外, 可以打的士, 起步价10元 (3公里) , 或租自行车游玩, 不建议坐三轮车, 价格奇贵。

门票苏州各景点门票在50元上下, 分旺季和淡季浮动。

3.峨眉山

没有去过峨眉山, 它似乎就永远只是武侠小说里峨眉派的所在地, 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 但是想想什么云海、道场、佛光之类的经典的说辞和宣传画面, 就不由得心头痒痒。登一次峨眉, 最好是一个人去, 一个人追逐云海, 一个人捕捉阳光, 如果幸运再看看佛光环绕, 就真的不虚此行了。

TIPS

住宿从经济的角度考虑, 建议到金顶住宿, 一般在20元以上, 可以住“卧云庵”, 也可以住一般旅店, 如“卧树庵”, 建议住“703电视台招待所”和“气象站招待所”, “金顶宾馆”条件好一些, 但是较贵。

交通到峨眉山交通比较方便, 游客可选择航空、铁路、公路到达。景区内有上山观光车, 每间隔20分钟一班车。游人可在全山五大车场任一时间随意上、下车。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经营性的自驾车均可上雷洞坪, 冬季为了旅客的安全则不能自行上山。全山段票价70元/人, 车票为往返价格, 各站点一次有效。

门票150元/人 (不含保险, 不含寺庙) ;学生、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门票半价;离休老人、现役军人、新闻记者免票;儿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1.1~1.4米购半票 (75元/人) , 1.4米以上购全票。淡季门票:90元/人

寺庙票价报国寺:8元/人;伏虎寺:6元/人;万年寺:10元/人

LINK

能看日全食的地方

康定、雅安、乐山、成都、自贡、内江、遂宁、南充、重庆、达州、黔江、宜昌、荆门、荆州、江陵、沙市、考感、咸宁、武汉、黄冈、鄂州、黄石、六安、合肥、安庆、池州、巢湖、芜湖、铜陵、黄山、宣州、马鞍山、湖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嘉兴、绍兴、上海、宁波、舟山等

城市建筑拍摄 篇9

城市,瞬息万变的高级文明形态。

城市的建筑就是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的个性、品位、现状。上一代人离去了,上一代的城市建筑却把上一代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韵味记录了下来,周而复始。

她没有终止,总是在不断变化着高度或者风貌。有时,她会像凝固的音乐,有时,又仿佛是流动的影像……

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从外表上看,便应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无论他是工人、学生、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城市的性质,也正如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内在素质,会从根本上决定城市形象,当然也包括建筑的形象。

一个人背着相机,游走在这城市里,留意身边的建筑,用相机随意或不随意地记录着所见,再将这些记录下的所见与摄友们分享。

每一代人似乎都可以说出自己和城市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游走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要想捕捉某个影像,需要你每时每刻保持观察力,也许在你上班的路上,就可以看见有意思的画面。

拍摄建筑并不那样容易。在拍摄之前要观察光源,还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因为建筑需要衬托才显得生动。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在人流车流中往往站上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捕捉到一个理想的瞬间,有时还要冒险去爬高下低。

富有个性的建筑,这种个性可以表现在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形体上,也可以表现在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构件上,如屋顶、柱廊、门窗等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拍摄城市建筑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和读者分享。

1.巴黎新区的建筑,非常典型的一张建筑摄影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出因透视和广角镜头效果造成的变形。

2.透过民居往上看现代的高楼,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对比。

使用Nikon D70相机,19mm超广角镜头。

3.冬天早晨暖暖的阳光,淡淡的雾气,远处的高楼轮廓依稀可见,和川流的行人与车辆组成了一幅很有趣的画面。使用Nikon D70相机,135mm镜头,光圈F8,快门1/250s, 用Photoshop后期调整色温为偏暖。

通过二维空间的平面形式来表现建筑

当摄影师用相机取景时,只有当相机保持水平,建筑的垂直线才会在照片中保持垂直。这就限制了用相机拍摄建筑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时,画面下半部的地面往往会显得过多,而建筑的顶部又无法被摄入画面。如果相机向上仰拍,虽然建筑的顶部被摄进了画面,但原本垂直地面的线条却会向上会聚,摄影中把它俗称为“透视变形”。所以一些专业的摄影师会使用特殊的移轴镜头和相机调整这样的变形,可是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可以使用广角或超广角镜头刻意突出倾斜线来表达视觉的冲击力或戏剧性构图(见图1、图2),或者使用长焦镜头压缩画面,使变形减少,使画面更富层次感(见图3)。对于取景,竖幅画面拍摄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和街道的纵深感,横幅画面拍摄能较好地表现建筑群的林立。

用光线的变化表现立体空间

正确用光的含义是指控制光的方向、强度和光质,既要表现出受光面材料的纹理质感,又要能显示出阴影的层次而又不失细节。通常说,拍摄建筑物时,45度侧光是比较适合和常用的光线,但在表现外墙装饰为玻璃材料等现代建筑时,光照的角度就要灵活掌握了,要根据光线来表达你的主题(见图4、图5、图6、图7)。

4.夕阳在大厦的墙面上留下了柔和的金色阳光,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70-300G,300端,光圈F8,因为明暗反差比较大,曝光-1。

5.逆光下,城市的道路就像河流一样,穿行的人们像是流动的音符。光圈F8,快门1/500s。

6.圣新大教堂的白色和蓝色天空,构成简单明快的色调,侧光的运用使得建筑的立体感非常突出。

7.教堂尖顶在树叶的背影中,指向深邃的蓝天,光与影体会的不就是那份信仰吗?使用Nikon D70相机,28mm~105mm镜头,105mm端,光圈F8,快门1/500s。

表现城市建筑中重复的线条和形状

画面上的线条是由相邻两种影调的分界线勾画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在构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线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折线、圆弧线以及重复线等等。还有就是像迷宫一样重复的形状,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等等。

如何在这些繁杂的线条和重复的形状中寻找美感就是摄影者所要考虑的,包括线条的粗与细、实与虚、淡与浓之分等等。粗线条强,细线条弱;实线条静,虚线条动;淡线条轻,浓线条重。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和它们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精心设计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性。在重复中寻找细微的变化,找到色彩或形状的搭配,使照片更具趣味(见图8、图9、图10、图11)。

8、罗马角斗场,由三道弧线和竖线构成的画面,使建筑表现出一种张力,宏伟而壮观,让人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

10、四个重复的窗,就像四幅装饰画一样,仔细看,每个窗里的圣诞花都不太一样。

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Nikkor-H Auto 50mm F2,光圈F8,快门1/125s。

9、11、有时色彩或者块、面,就是照片的主题,留意都市里那些时尚的楼群,你会发现像七巧板一样的画面。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70-300G。

发现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是一个让人活动的空间,在拍摄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去发现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必要的,建筑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有时人的活动可以衬托建筑。建筑的个性可以表现在人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形体的各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构件上,如屋顶、柱廊、门窗等等(见图12、图13、图14)。

12.在水泥森林里,忙碌的人们从这片林子到那片林子……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Nikkor-H Auto 50mm F2,光圈F8,快门1/500s。

13.人们在节日里装点自己的居室,窗口的铃铛、雪花,还有窗玻璃映出的房子形成了一副很有意思的画面。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Nikkor-H Auto 50mm F2。

14.悠闲的下午,慵懒的夕阳,照射在人们的脸上和斑驳的旧门上。使用Nikon D70,135mm镜头,光圈F8,快门1/200s。

以上就是一些拍摄城市建筑的心得,还有很多拍摄技巧和构思是在拍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的,城市建筑那有趣的画面永远都拍不完。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

山水:继上期的城市夜景,本期作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长期拍摄城市建筑的心得技巧,下期将由另类的摄影爱好者与大家分享自己拍摄城市人物的心得。精彩不容错过,敬请期待!

会议照片的拍摄技巧 篇10

新当选的人大领导和常委与代表见面 (这张照片要注意当选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会场一角 (这张照片体现了会场的纵深感)

作为市级档案馆的摄影工作者, 我在档案行业工作快30年了, 主要负责照片档案工作, 拍摄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积累了一些拍摄大型会议的方法和常识, 在此讲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 应尽可能地为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及表彰会、报告会留存完整的图像档案, 最好同时进行摄像记录。上述会议参加人员多, 会议场面大, 拍照难度也较大。

怎样才能做到拍摄有价值、有意义的存档照片呢?我的做法是, 在开会之前尽量争取拿到一份详细的《会议须知》, 无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都有《会议须知》, 而且对会议议程和与会人员介绍得很详细。拿到须知以后, 就要像导演拿到剧本一样, 研究制定拍摄预案。首先, 看哪些是大会的场面, 哪些是小组讨论的场面;然后, 把大会场分为几个场景, 如主席台、观众席、会场全景等, 从中选择主要拍摄对象和拍摄角度。这样, 事先做到心中有数, 拍摄起来就有一定把握。

人大会、政协会基本都在一个会场, 拍摄模式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 遇到换届大会时, 因为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变动, 所以要多拍照片存档。小组讨论的照片换届时要每个讨论组都拍摄一遍, 而且对每个讨论组, 要多角度拍摄, 内容应该有全景的、有发言的, 还有当地领导参加讨论和知名人士参加讨论的, 因为这些照片的查档率和利用率很高。

拍摄发言人的人头照片时, 一定要静心观察, 等待时机, 抓拍好发言人神情与讲话内容相吻合的照片。此外, 对会场全景, 尽量使用大广角镜头拍摄一些特殊效果的会场全景照片, 既增强了视觉艺术效果, 还保存了现场的丰富信息。

我拍摄大会时使用的相机是尼康D300S。它的特点是双存储卡, 有CF卡和SD卡两种卡槽, 双卡同时用最保险。由于一个人同时拍摄两会, 用一个卡拍照, 事后挑选照片费时费力, 还容易出差错, 用不同卡分别拍两会, 有助于科学分类。

拍照时我选用3支镜头, 10-24 (广角全景) 、17-55 (小变焦) 、70-200 (大变焦) , 主要是拍特写, 闪光灯不另配, 只用相机本身的, 用作辅助光, 可以把感光度调高, 在一般情况下主席台用感光度ISO400就够了, 而大会会场全景可用到ISO800-1600。我几乎不用三角架, 因为不方便, 但是必须拍摄一张回放一下, 且回放时要放大看, 发现虚的照片, 立即删掉重拍。

拍照时还要注意白平衡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白平衡放在自动档就可以了, 这样现场光和闪光灯的色温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

从2楼拍摄的闭幕式 (这张照片记录了每次参加会议的领导出席情况)

政协委员投票时抓拍的照片 (拍投票一定掌握时机, 手中的票正好投进票箱的一半为好)

上一篇:日志的生命周期管理下一篇:中青年科技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