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精选12篇)
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篇1
摘要:在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事故应急管理的今天, 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应急工作的今天, 在公众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 我们仍被应急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所困扰。在此与读者分享一些中化集团在应急与危机管理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以下中文简称中化集团, 英文简称SINOCHEM) , 是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已连续20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中化集团1950年成立, 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是我国最早的外贸企业, 代理国家出口石油, 进口化肥、农药等业务。改革开放后, 中化集团继续承担石油、化肥、农药等采购, 并开始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涉及房地产、酒店、金融、实业等领域。中化集团积极探索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形成了以农业、能源、化工、金融和地产5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经营企业、第四大国家石油公司、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 并在高端商业地产和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
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作为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多年来, 中化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特别是随着集团战略转型步伐的加快, 实业规模迅速扩张, 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许多业务涉及高危行业, 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加大。面对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中化集团把实行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优化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作为工作重点, 把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力作为工作难点, 把企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作为薄弱环节, 将工作重心向重点转移、向难点凝聚、向企业下移, 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和管理推动力度, 突出重大危险源监管, 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严格对建设项目和并购项目的安全监管,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和检查审核力度, 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为找到症结, 对症下药, 中化集团对应急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 仅通过对企业预案管理一项的评估, 就归纳出以下若干问题:预案的有效性不足, 培训的有效性、演练的有效性差, 预案对事故征兆分析不够、对策不细、措施不具体, 应急预案往往是由负责安全的人员编制, 企业领导和基层员工对应急预案了解不够等, 除此之外, 还有预防管理的前瞻性不够、应急资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找到了问题症结, 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评估结论使我们认识到, 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亟待“升级”, 而应急管理系统的升级首先应从理念开始。
为此, 中化集团确定了应急管理的24字管理原则:“预防为主, 防救结合;关口前移, 准备在先;平时管理, 战时应急”。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理念, 明确要求: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 到设计、建设、运行, 直到项目终止, 每个阶段都要制订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从研发, 到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 乃至销毁各个环节都要制订实施产品服务全周期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行动方案, 把应急管理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同时, 还要关注企业、关注产品、关注生产运行、关注相关方。
“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
曾几何时, 应急管理这个话题在中化集团总是遭遇到困扰:应急管理在有些企业软件过软、硬件不硬, 要么是应急管理重应急轻预防, 要么是预案管理重编写轻质量, 大的事故没有, 小的事故总是不断。面对种种困扰, 我们不禁产生思考:每个单位都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 但事故仍然发生, 为什么?每个单位都有应急预案, 都进行演练, 但事故发生时不能很好地应急, 为什么?为此, 我们不禁产生疑问:我们的应急预案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吗?遇到突发情况能真正“应急”吗?
应急管理实践活动
风险管控
中化集团当前在各个业务领域所面临的诸多风险有:在石油勘探开发, 炼化仓储, 矿山开采, 危化品生产、使用、仓储、运输, 农药、化肥生产经营, 建筑施工与地产酒店, 以及制药、细分化工等行业板块中的HSE风险;在资产并购/整合, 项目可研/设计, 项目建设/采办, 项目安装/投产, 项目运行/废弃, 项目资产处置, 投资并购和建设项目上的HSE风险;法规要求及社会责任要求, 国际化业务、专业板块, 来自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 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的压力和相关社区的诉求, 敏感时期的HSE管理, 还有季节性的风险, 自然灾害等。
中化集团的应急管理, 是基于预防为主的HSE风险管控。为此, 中化集团建立了“系统管理、文化引路、过程管控、绩效考核”的HSE管理策略。
1.系统管理, 即在全集团建设推行HSE管理体系, 用体系统管集团HSE事务。通过建立一体化HSE管理体系, 实行从上到下的HSE承诺, 制订可行的安全方针政策, 制订高水平易懂的HSE标准, 确立可实现的HSE目标, 建立胜任尽责的HSE管理队伍、有效的HSE审核评估机制、HSE事件调查跟踪管理机制、HSE培训体系和交流平台, 提出强化HSE管理工作原则, 建立起了快速高效的应急系统。
2.文化引路, 即建设具有中化特色的安全文化, 用安全文化推动HSE工作。按照杜邦安全管理阶段的划分, 中化集团和许多大型国企一样, 正处在介于严格监督和自主管理之间的阶段。因此, 中化集团正致力于安全文化建设, 努力建立自己的安全生产理念文化、管理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3.过程管控和绩效考核, 即多措并举的HSE管理行动:
●确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HSE理念。中化集团在全系统确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HSE理念, 把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标准、措施的建立作为HSE管理的基础。企业一切HSE管理活动都围绕HSE风险识别与控制展开, 推行风险控制标准最低合理可行原则。
●建立运行HSE管理体系。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 提升并持续改进HSE绩效。
●实行HSE规划滚动修订和预算审核制度。中化集团持续开展HSE规划制订和预算编制工作, 形成了HSE工作规划修订和预算编制审核制度。每年开展的自下而上滚动修订HSE 3年规划, 编制审核HSE费用预算, 确保了HSE“三同步”制度落实和HSE费用的投入。对企业HSE规划进行质询, 确保把HSE列入总体工作计划, 做到“三同步”。对HSE预算进行审核, 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确保HSE费用投入。对重点工作拉出清单, 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确保工作落实。
●建立企业“一把手”HSE责任体系。推行“一把手”责任制, 落实企业“一把手”HSE责任, 强化企业的HSE领导力。集团总裁与集团班子成员签订HSE责任书, 下达工作指标和事故控制指标。班子成员与所管企业“一把手”签订HSE责任书, 企业逐级签订责任书, 把责任层层分解至每一名员工, 全集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HSE责任体系。
●建立适合中化特点的分类监管机制。针对中化集团所属企业行业跨度大、监管难度大的特点, 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 突出监管重点, 充分发挥集团、二级单位、三级企业的“三级”监管作用与优势。按照企业行业特点、危险程度和企业HSE现状, 对所属企业实行分类监管,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二级单位和基层企业的作用与优势。
●加大集团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危险程度高、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施工单位和新并购企业的监管力度。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深入开展HSE调研, 总结制约HSE工作的深层次问题,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发挥服务作用, 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如:对整体安全管理提升问题、生产作业现场管理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生产工艺改进提供技术支持等。
●建立HSE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
集团层面: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检查、审计。对施工单位和新并购企业进行检查, 对企业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企业层面:主管单位对所属企业实施检查, 企业组织开展自查, 部门、班组、岗位开展排查。全集团形成合力, 做到全面覆盖, 突出重点, 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 摸清安全底数, 掌握第一手资料, 追求刨根问底、不就事论事的整改, 对问题进行追踪式管理, 力求实现持续改进。
●建立中化集团HSE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实施《中化集团HSE管理考核办法》, 对企业HSE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把HSE考核与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挂钩,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季度考核评价与年度总考核评价相结合, 过程管理与结果评定相结合。考核评价主要通过日常HSE检查、审计、沟通等途径, 重点对企业HSE管理过程表现, 事故风险管控结果进行考核。突出既重结果, 更关注过程管理。对较大及以上事故, 实行“一票否决”。在近些年对企业的绩效考核中, 中化集团先后有3家企业因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在年度绩效考核中被降级。
●建立实施承包商管理机制。中化集团一直把承包商安全监管作为企业HSE管理的一部分, 制定下发《中化集团承包商监督管理规定》。
严格监管:项目风险评价、承包商的选定、项目准备与实施、项目总结评估。
重视过程控制环节:在施工过程中, 如发现重点要害部位的风险没有得到控制, 立即停止承包商的工作, 直致风险得到控制, 经监督确认后, 方可重新开工。
●建立有效的HSE风险识别与管控机制。HSE管理的核心就是识别控制风险。一方面, 通过有效运行HSE体系, 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另一方面, 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风险识别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活动, 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内、外部HSE检查、审计, 持续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达标工作, 对重点企业、装置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 (HAZOP) 分析, 持续开展HSE隐患排查与整改活动, 倡导实施“叫停政策”, 要求在员工或第三方的健康、安全或环境受到直接威胁时, 所有员工有权停止工作;鼓励员工停止工作的决定会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加强应急三级管理。突出应急中心建设,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 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强化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 构建集团三级应急网络。
应急预案管理
全面审核找问题。近年来, 通过评估, 中化集团发现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写、审核、效果评估、修改完善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的预案编写不科学, 仅1个或几个人“操刀”;预案内容不完整, 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针对性、操作性差, 不切实际;缺乏有效演练, 不科学、走过场、应付差事;缺乏动态维护管理, 编完了事, 不维护, 不修改;预案之间衔接不畅。
在管理改善中提高。问题找到了, 接下来是解决问题。为此中化集团提出了建立预案评估、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加强预案管理的对策。
对全集团预案文件的层次进行了梳理和统一, 明确了集团总部、二级单位、一线企业的三级管理机制和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的三级预案构成要求。
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程序, 即: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 编制预案,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预案实施“五步法”。
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读性、符合性、兼容性、实用性在评审和修订上做出了要求, 要求企业对预案的评审和修订要不放过任何时机, 如:年度评审后, 培训演习后, 紧急情况后, 人员变动后, 企业布局变动后, 设备设施变动后, 工艺原料改变后, 法律法规变化后等。同时要多问几个问题, 如:对脆弱性问题是否充分重视?企业的风险有无变化?如何动员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应急管理和响应人员是否理解职责?人员姓名、职务和电话是否正确?新物质、工艺和职工培训是否达到目的?应急预案是否根据企业新、改、扩建而更新?企业地图、有关应急图表是否保持最新?应急管理是否融入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社区周边对应急管理的参与程度如何?
集团还对企业的预案管理进行动态跟踪检查, 查预案编写过程、查预案的完整性、查预案培训实施、查预案演练情况、查预案维护管理。
应急培训与演练
中化集团在应急培训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针对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分类、对象不分级、忽视相关方的问题, 采取了分级培训、分类培训、模块化培训管理的解决对策。在分级分类培训上, 采取三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二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一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一线操作层人员的做法。实行模块化培训管理, 详细制订各功能组、岗位应急、技能培训、实际操作一系列培训计划和相关方宣传培训计划, 不仅覆盖全员, 还辐射社区周边、供应商、客户等。
针对在演练中存在的“重理论不实践, 重口头不实战;应付上级检查, 演练为了应付;假计划、假记录、笔上功夫;少数人参加, 简单走走过场”等练为看的问题, 提出了练为战的对策, 采取模块练习的做法, 分解预案, 分块练习;采取桌面推演方法, 模拟事故情景, 以综合练习为主;采取专项演练的方法, 突出功能演练和现场实战;采取联合演习的方式, 通过企、邻、地三方联合演习, 检验和锻炼协同指挥、资源调配等能力;通过应急测试, 实地抽查企业应急准备情况。还通过演练评估, 设立观察员对演习过程进行观察以识别差距。
组织开展集团层面的应急演习, 突出集团层面的危机应对能力、二级单位的靠前指挥和协调能力、一线企业的现场应急能力。注重企业一线常态化的应急培训与演练。
新闻媒体危机应对管理
目前, 中央企业时刻面临着生产事故类、环境卫生类、金融财务类、人员变动类、群体事件类、竞争合作类、涉外事件类、媒体事件类、自然灾害类等突法事件。
近年来, 中央企业经历了诸多重要事件的危机考验, 如:东航的包头空难、中石油开县井喷、吉化爆炸事故、杭州地铁施工现场发生塌陷事故、深圳华侨城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等。
有些企业在媒体应对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试图隐瞒或者对媒体撒谎、没有建立临时新闻中心、未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企业的新闻发布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等。
企业赤裸时代已经到来, 企业如何应对媒体事件危机?面对国内外复杂的舆论环境, 企业必须积极地面对媒体, 做好准备。
中化集团始终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做到真诚、坦率、透明, 不隐瞒不欺骗, 用行动赢得公众信任, 树立企业形象。中化集团及所属企业还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明确新闻发布要求和程序;建立与所在地宣传主管部门、主要媒体、行业媒体的沟通联系机制;积极面对危机应对, 重视新闻危机应急管理, 学会在议论纷纷中前行。
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篇2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
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2)运行维修管理; 3)轮换报废管理。3.2.1 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1)规划
设备部负责前期管理中的规划决策,通过对车间环境、设备布局、生产线的考量,按照生产需求规划设备的设计与购置。
2)设计与制造
当部门车间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生产所需设备时,须由设备部负责人和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共同定制设计规范,设计须符合本质安全。
安全部门负责对设备结构图与相关技术资料的审核,当确认符合本质安全后,予以设备部制造相关设备。安全部门同时负责检查设备制造过程中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情况。
3)选型与购置
当部门车间需要另行购买生产所需设备时,须由车间负责人填写《生产设备购置单》,并明确设备型号、大小、附件以及相关运行数据。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交由市场处购置。
当购置设备后需暂时进入库存时,部门车间须安排专人负责购置设备库存期间的安全管理。4)安装
因此期限较短,若没有相应的现场安全管理,可能会造成设备库存期与使用期间的管理真空,留下事故隐患。
当购置设备在设备部门的安装能量范围外的,须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安装,保留相关设备安装记录;
当设备部门自行安装时,安全部门须指派相关安全管理人员,随同部门相关安全负责人监督确保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到位,在进行现场设备测试时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及警示标志。3.2.2 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
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检测、维修。1)使用
• 设备使用前,部门车间根据设备操作规程制定岗位人员操作规程。
• 设备使用前,确保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到位,牢固可靠。• 人员上岗前,部门须组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设备使用时,操作人员须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三违操作”,杜绝超负荷运转。
2)检测与维修
• 设备负责人应针对设备运行状态,制定设备的检测计划和设备运行台账。
• 闲置超过三个月的生产设备,再次使用前须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安全。
• 当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时,须由设备部门、维修人员协同安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的维修计划。
• 在设备完成维修后,须进行设备的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 在设备完成维修后,依据系统工程和行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设备使用过程中造成设备老化的人为因素,采取措施降低设备的误操作,规范设备的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 设备的检测、维修必须按照公司的《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车间以及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3.2.3 设备的轮换报废管理
设备的轮换报废管理包括:设备的改造、拆除、报废。
1)改造
对于部门可修复设备,设备的定期轮换、改造、再使用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部门的设备购置成本
设备的改造须经过相关技术许可,在改造完的设备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部门报予安全部门审核,重大改造须经安委会研究通过后方予以进行技术改造。2)拆除与报废
当设备整体已达到使用寿命,故障频发,影响到设备组的可靠性,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备购置费用时,必须进行设备的拆除与报废。设备的拆除报废须符合以下几点: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拆除报废的申请,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协助设备部门负责拆除报废现场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落实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 拆除人员须遵守公司《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顺序的进行拆除工作,禁止违章作业。
• 拆除完毕后,部门车间填写《资产处置审核流程单》。• 设备的拆除、报废必须按照《设备设施验收、拆除、报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车间以及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
3.3 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
设备的浴盆曲线又称为故障率曲线,包含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3.3.1 在初始故障期,因为机械处于磨合阶段,啮合不顺,润滑油污染快,紧固件也容易松动。电气系统处于元件的初始“时效老化”时期,容易出现电参数的漂移或偏差,加上操作的熟练度不够,因此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此时的设备管理须着重对设备额检查、记录、紧固、调整、润滑、磨合期的油品替换、控制生产负荷逐渐达到设定值。3.3.2 偶发故障器的设备运行较为顺畅,但部分短寿命周期的易损零件会出现劣化,此时的管理特色是注意设备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同时要研究设备劣化条件,控制劣化,进行设备的健康管理。比如经常对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的劣化,延长设备寿命。对于周期性的损耗件,进行局部保养及修理,包括调整、修复或者换件。3.3.3 耗损故障期,部门零件或者总成已经进入快速劣化阶段,有的失去设计功能,有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有的造成能源消耗过量,也有的可能造成环境破坏,除了应该做好常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之外,还要注意可裁剪式纠正性维修,对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和不拘泥于原有设计机构,立足于根除故障的主动维修,以便恢复设备功能,达到根除某些固有故障额效果。3.4 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析 篇3
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背景
1.PLM定义和理解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overall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是当代企业面向客户和市场,快速重组产品每个生命周期中的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和资源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在经济、知识、市场和制造全球化环境下,将企业的扩展、经营和管理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战略性方法。
PLM定义:
关于PLM定义,国际制造业管理组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需求及其应用概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定义PLM为:“一个有效管理和使用企业智力资产的战略性商业方法”。该组织肯定了PLM不仅仅是一个应用领域或一个系统的普通观点,更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必须重视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使用。
(2)AMR Resarch公司定义PLM为:“PLM代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它是一组用于工程、采购、市场、制造、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并建立相应的实施应用软件系统的总称”。
(3)UGS PLM定义:PLM是一个集成的、信息驱动的方法。它涵盖了设计、制造、配置、维护、服务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生命周期所有方面。PLM系统软件存取、更新、处理局部和分布环境中产生出的产品信息。
(4)CIMData PLM定义: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应用一整套业务解决方案将企业中人(包括客户、设计人员及供应商等)、过程和信息有效地进行集成,协调产品从概念设计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支持与产品有关的协作研究、管理、分发和使用所有信息。
(5)福特PLM定义:PLM是关于那些用于从产品开始到它服务寿命结束的过程、方法和工具。PLM有效地将这三个方面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创建、更新、存取和最终删除产品数据的环境科学,是产品开发、制造、企业内部、外部的集成。
(6)自己理解下的PLM定义:PLM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等手段,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与产品相关数据、过程、资源和环境进行集成管理。
对于PLM定义应从两个层次上理解,即作为战略方法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作为软件应用的实施系统。作为一种管理方法,PLM覆盖产品从需求、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到产品回收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单一产品信息源基础上,集成人、过程、信息(数据、资产和服务),协同系统各部门数据处理、过程决策和资源控制;作为一种应用实施系统,PLM在软件支持平台下,应用CIMS信息技术,集成协同各孤立信息,从全面解决方案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优化管理。
PLM产生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企业不仅要整合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而且要和合作伙伴进行时时协同、共享资源,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以前人们比较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上的单元技术,如各种先进的产品工程设计技术,或者侧重于某个环节的解决方案,但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企业内部与外部协同的角度则考虑的较少。因此各单元技术、各解决方案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如何集成和协同,如何解决“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就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PLM理念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赖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信息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换产品的三维信息,实现复杂异构数据的采集,打包所有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产品数据集成。第二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在全球化市场的大背景下,产品的上市时间和成本仍然是竞争的两个主要方面,如何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降低产品的费用永远是企业孜孜追求的目标。第三是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导致了市场的离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它要求企业拥有更强大的研发与设计手段,更敏捷地对市场作出反应的机制。
因此,PLM是在Web环境下,从市场的角度且以整个生命周期内产品数据集成为基础,研究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从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到销售等过程的管理与协同,旨在尽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费用,尽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它为企业提供支持产品快速设计和制造优化的集成化产品协同与制造系统,是一种战略性的思想方法。
PLM需求管理应用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企业未来价值取决于能否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调查显示,大部分产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所实施的产品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事实上,在任何产品开发方案中,需求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判断未来产品市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实施需求管理,生产出功能、性能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在竞争中获得利润。目前,企业对需求管理的期望是强烈的。实施需求管理能够:(1)预估市场需求;(2)技术、功能以及产品映射;(3)协调销售、市场营销、开发和制造部门,在不同团队间传播并协调需求;(4)确保风险得到理解,系统符合需求;(5)确保供应商了解并遵守各项要求;(6)为实施过程提供足够的详细产品信息;(7)平衡生产制造和产品使用的需求,平衡生产成本和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过程
1.关于AMR Resarch公司的PLM定义
这个定义反映了PLM最普通的观点之一,这个观点认为,尽管PLM是跨职能领域的,但它局限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引入。虽然这与PLM领域的一些重要人物所持的更为宽泛的观念不一致,但鉴于下面的原因,它还是有一定价值的:(1)PLM最初的重点一般是放在新产品开发上。(2)PLM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一直集中在新产品开发领域。(3)重点放在新产品开发与引入方面有其重要的商业原因。
2.关于CIMData 公司的PLM定义
CIMData 公司是一家对PLM及其前身技术进行了多年研究的咨询公司,它的定义在PLM覆盖宽度的表述上是清楚的,即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结束。
CIMData 公司同样也使用了模糊的“方法”一词来涵盖PLM的各种要素。然而,CIMData 公司的确阐明了“方法”这一要素的内容。CIMData 公司提到的“把人、过程、商业系统和信息集成在一起”是信息系统通用主题的一种变化,这个主题就是信息系统是由三个不同的元素——人、过程和技术所构成。
3.关于福特公司的PLM定义
福特的定义涉及过程、方法和工具三要素。这与人、过程和技术观点相似,工具和技术是完全可以相互替换的。有趣的是,福特用方法代替人,方法也许更好地描述了这些关键因素,仅仅有人是不足以创建一个信息系统的,人必须做一些事情。人们在工作中用到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生成了信息。仅有过程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方法和实践。
4.整理PLM定义的结论
我们能从上面PLM定义背后的目的中得到什么结论呢?那就是:通过创建和使用产品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物质资源,并能够用信息代替浪费的时间、能量和物质。对产品信息的跨企业应用正在推动着下一代精益思想的发展。精益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制造领域,而且能扩展到整个企业并融入供应链。
那么对PLM的定义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下面就是我们认为的PLM应该包括的主要元素: ●PLM是关于产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PLM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开始到周期结束●PLM是一种方法而不是软件或过程●PLM横跨职能的、地理的和组织的边界●PLM综合了行为(实践或方法)中的人、过程和技术三个要素
分析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1.PLM系统的核心功能
PLM系统的管理功能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业务管理,信息种类繁多,处理流程复杂,数据动态变化,不仅要管理来自各阶段的顾客需求、战略策划、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试制、试验、生产准备、供应链、维护支持等各种信息,又要集成CAD、CAE,CAM、ERP、SCM、CRM等各种应用工具。但PLM的核心功能是实现用户数据的存储、获取和管理。这些功能如下所述:①数据存储②工作流管理③产品结构管理④分类管理⑤计划管理。
2,PLM系统的功能框架
根据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的支持工具,基于PLM的集成思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PLM系统功能框架。
(1)产品组合管理(ProductPortfolioManagement,PPM)产品组合管理主要是监测多个产品开发项目,能够存取项目的财务信息、里程碑状态、市场和价格信息以及项目风险评估等,并根据投入、产出期望合理分配产品开发项目的资源。 (2)客户需求管理(CustomerNeeds Management,CNM)客户需求管理主要是系统地采集、分析客户和市场需求,通过捕捉用户需求来评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3)协同产品设计(CollaborativeProductDesign,CPD)协同产品设计主要是提供设计过程的交互,与合作伙伴共享设计信息,浏览设计相关信息,导人设计更改信息。 (4)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PDM是PLM应用的基础。所有的厂商都提供此项功能,主要的差异在于通过配置管理控制工程数据,工程更改管理,通过产品结构浏览和查询功能等能力的强弱。 (5)原材料采购管理(DirectMaterialsSourcing,DMS)原材料采购管理主要是指PLM系统能否支持报价请求、投标分析、设计协同等采办过程,系统地评价、选择和购买自定义和标准部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PLM关键技术
PLM作为一个建立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现有的CAD、CAM、CAE、PDM、ERP等系统的整合,把单点技术应用产生的信息连接起来,使产品的规划、开发、生产、营销、维护等都能有序、高效地进行。PLM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各阶段应用工具的集成关系如表1所示:
实现PLM功能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核心业务的数据模型;二是实现这些核心业务管理数据模型的软件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基础信息框架(2)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3)单一产品数据源(4)基于Web的企业门户(5)标准和规范体系(6)企业应用集成。
研究结果
1.PLM循环周期
需求分析与规划-概念产品-生产与制造-销售-回收处理-需求分析与规划(下一季)
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处理和回收,它结束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关产品是如何设计的以及零部件是如何组装的信息对有效的回收和处理十分必要。有关产品是否能够回收的信息对以后的产品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信息核心的基础上,这一循环随着产品的下一个版本再次开始。PLM生命周期模型显示了这一顺序过程,它反映了我们是怎样看待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的情况有点混乱。设计和制造职能通常需要反复推定设计方案,使其成为一个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以合理的成本被实际制造处理的解决方案。
2.PLM理念
推动PLM理念的背景:一是客户需求变化,需要生产模式从以生产推动销售的方式,转变到按客户需求订单安排生产的方式;二是企业外包业务的增加,厂商需要协同产品生命过程管理。
PLM涵盖了“ 一个中心,两个过程和一个再利用“三部分,即以产品信息模型为中心;贯穿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再利用。如图4-1所示。
技术再利用——产品制造过程
资金再利用——产品制造过程
统一产品信息模型
人力再利用——产品使用过程
设施再利用——产品使用过程
图2PLM内涵理念“ 一个中心,两个过程和一个再利用“
3.PLM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PLM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其理念发展和实施应用有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以后的研究发展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与大批量定制并存:PLM与大批量定制相结合,是未来PLM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可行且极具吸引力的选择。PLM系统中,应用大批量定制的模块化思想进行产品生产设计;在PLM功能模块上,针对不同实施企业,实现定制化实施。
(2)客户需求模型: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建立需求获取模块和市场分析模块,为PLM的后期设计、制造、管理和维护阶段提供可靠性依据。
(3)数据管理:在PLM中,不同应用系统形成了一条庞大的数据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单一产品数据源,以获取、存储和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阶段的相关数据。在PLM数据管理研究中,应以BOM表作为系统共享桥梁,设定系统间标准接口,使用连接、整合的方法把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实时的业务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一致性管理。
(4)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PLM技术发展的焦点。由于在产品或产品族系列中,没有及时、完整的纪录由产品主结构、主模型和主文档派生出来的产品,给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回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构建配置知识库,在配置模型定义的基础上,进行配置求解引擎,实现对所有零部件及其文档的明确标记是今后实施PLM配置管理的核心工作,同时应建立客户需求协同配置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
(5)知识管理:企业在实施PLM过程中,应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各阶段所需知识的创造、收集、推理和一致性管理。采用任务集和过程集的方法,将隐形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实现PLM系统协同的知识管理。
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之理念 篇4
提到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应用。在智能建筑行业中, 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大数据分析软件平台可以并称为给项目运维者提供服务的超强力管理工具。
实际上对于一个项目工程来讲, “工具”的应用与否, 首先和产品技术并无直接关系, 而是取决于它的管理模式与主管领导, 工具再好若不被领导采用、不被人应用也不过是白用功;其次,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 因此许多项目实行的还都是部门分工负责制, 眼下却要在此基础上将所有领域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 这就需要所有部门都必须做到信息透明, 着实增加了难度。但如果这个时候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 便可轻松将各种数据整合分析, 无权限者也无法中途对信息进行修改、变动, 如此一来将十分有利于项目工程的整体管理。
一般的资产管理是指折旧、投资或是采买设备之类的资产价值管理, 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实际上还包括具体的实物、设备设施运营状况以及备品备件所有运营的时间长短等内容。目前该系统虽受关注, 但运行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普及, 很多系统都借助云网络进行了集成整合, 所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很多功能事实上都是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实现的。
现在的智能建筑领域中, 很多单位的盲目投资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就像一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其成本都是以百万美元计数的。前期投入后, 为了构建出能使系统良好运行的环境, 还要再建数据库和各种网络系统, 花费愈来愈高, 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于是便造成了浪费。这样的系统整体看来还是弊大于利的。
现在许多工程项目应用的系统, 像是刚提到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或是机场工程相关系统, 对于数据收集的要求都很高, 但就建筑一些现有的设备来说, 随着使用者管控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还是很难实现智能化的。为了改进现状我们还是应该引入一些新兴的技术去进行数据管理。而对于大数据分析平台来说, 其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数据采集。
举例来说, 机场工程中最大的系统平台即信息集成系统,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数据采集。该系统能够收集整个机场工程中的所有有效数据, 经过后续分析后判断产品工具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开启清洗功能等。在这些数据被有效地结合起来后, 还会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人员、设备的协调配置, 既节省了人力物力, 还免去了各系统间数据互传会产生的误差。
未来, 在数据集中的大背景下, 像信息集成系统这样的平台将在各行各业中普及推广, 包括银行、电信、乃至机场、航空公司等。待数据收集技术逐渐成熟后,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针对业务建模, 如何有效地将已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应用。再以机场的安检、航班管制等系统为例, 拥有相应的信息数据集中平台, 是可以通过有效的业务模型在工程判断过程中提高一定效率的。
实际上, 系统整合说起来简单, 真正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主要原因在于接入的系统太多太复杂, 有时甚至会因为备件不够而难以支持系统的运行, 于是便出现了问题。而接入系统无人监理, 应属于管理职责的层面。这个管理也是非常全面、非常庞大、非常上层的。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 “管理”多指对设备的运行管理。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智能化建设, 在管理层面一直差强人意。眼下, 国内已兴建了许多智能楼宇, 且每个建筑中都设有5A系统, 但其中的设备监控系统却始终一塌糊涂, 原因在于建设者和使用者均不够了解自己拥有的安防设备, 甚至对于其处于什么状态、存在哪些漏洞、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都全然不清。
如此便更加突出了“管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刚刚各位提到的这些上层的总系统的管理, 功能齐全更加重要。于是, 众多系统的整合形成了智能建筑, 大规模智能楼宇构建了智慧城市系统。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 是建筑理念的提升, 也是我国社会建设又一大变革。
智慧城市的热潮从2014年一直持续至今, 大到智慧城区, 小到智能化单品, 都是市场的宠儿。新的理念刺激市场形成新的商机, 新的机遇也为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具体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 企业对市场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归根结底是对顶层设计目标的认识不够明确, 导致企业的硬件技术和软件运维结合得不够完美, 致使企业发展增速缓慢;二是, 对工程项目现场的验收尚不够严格。实际上, 美国标准也好, 欧洲标准也罢, 只要能够按照统一的要求精确验收, 关注到每个细小环节, 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才能实现, 真正做到把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所以, 这就更突出了“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专业的管理服务平台, 它就可以通过厂商自己的硬件产品进行环境支持, 同时还能借助厂商自身的软件技术进行运维管理, 从而真正实现软硬件的结合。
上海玖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玖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 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
玖道科技自成立以来, 专注于流通、港口等行业应用的开发与服务。公司致力于港口的大型EAM管理系统, 流通行业的CALLCENTER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及EAM管理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
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篇5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柔性资源受限的多模式项目调度问题研究
G市供电局负荷管理系统项目后评价研究
金沙制药厂冻干生产线安装项目管理的实施 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项目管理
云南大德油库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S258线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制定A公司的发展战略
聊临公路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管理研究
辽河局煅烧焦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齐河公铁立交桥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辽河油田土地公路GIS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乐陵至济南高速公路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EVPM项目管理监控方法应用研究
中国建筑师与业主项目全程管理合作模式研究 代建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及评价研究
新疆聚甲醛工程投资项目管理评价研究
“农户参与式”扶贫项目在广西马山县的实施研究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呼叫中心项目绩效管理的偏差研究
东软股份税务事业部项目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建筑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分析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球罐工程总承包中的应用 采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国防系统工程实施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SpringSide框架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准格尔500kV输变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轨道交通M8线牵降变工程项目后评价
更多论文相关题目请上轻风论文网,保定地勘院企业化改革项目策划研究
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西地数字化变电站”项目研发管理研究
我国电力建设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面向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
证券行业渠道营销项目化管理研究——以招商证券武汉中北路营业部为例 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实例分析
PVC型材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以宝硕型材公司PLUS80系列型材设计
项目质量管理为例
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以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改扩建工程为例 天津电建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方法研究
莱钢原料燃料盘点项目化管理应用研究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时间资源管理研究
中国石油管道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深港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比较研究
广州市南沙区体育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津汕高速第A合同段项目进度管理案例研究
辽河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设备采购项目研究
锦州油田欢三联合站油改煤项目可行性研究
敏捷模式在新版海员证系统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方法在电信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以南宁某企业电子办公系统网络建设项目为例
葛洲坝集团基础公司项目管理实践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中小型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以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实战赛”为例
缺陷管理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中小型工程承包企业在机房工程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以南京市审计局中
心机房改造工程为例
Zen Stone Plus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的西飞公司民机研制流程研究
银行住房补贴信息系统开发及项目管理
陕北榆林聚氯乙烯项目计划诊断报告
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研究
MLFT公司IOMEGA项目管理研究
航天型号总体设计部项目管理的研究
项目过程质量控制及应用
信威通信公司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管理在《桂林市2002-2003年黄页电话号簿》出版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广播系统建设项目管理与控制
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公司项目管理研究
金湖大桥的项目管理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NAIRC-PDM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基于CMMI模型的H公司软件测试项目过程改进研究
福建联通CRM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管理研究
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采购管理研究
北亚乳业项目管理的研究
PMC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胜利油建公司项目管理研究
考虑变量相关性的Monte Carlo方法在建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MOSS 2007平台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企业信息门户实施研究 软件项目管理在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与实践
核电站大修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嵌入式系统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全寿命项目管理方法在收益型地产中的应用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脱硫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研究 低压配网自动化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采购项目管理研究
手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与应用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S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采购管理研究
伊莱克斯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对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及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研究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研究
阳光嘉园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在民航三大区管中心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供电企业项目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青岛市政道桥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管理研究
淫羊藿注射液临床前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在空气预热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四十三所A项目管理研究
软件公司日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疆钻井公司面向HSE的日费制钻井项目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 网络化快速制造服务中的项目管理
稀土发光材料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在收购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
和谐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呼市集中供热项目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HS公司MAERK项目生产过程管理案例研究
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研究
JVC公司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在企业技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P3E/C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的探索
世行贷款湖南城市发展项目的移民安置管理
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消费电子产品的物流配送项目管理
南京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工程项目联合体总承包模式及其管理研究
中铁八局集团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以皇家公馆项目为例
协同项目风险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高等院校减排项目策划与评价
房地产企业项目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与沟通管理的探析
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新科企业项目组合管理流程的研究
SS公司摄编一体机项目管理方法应用研究
ERP实施过程控制与动态评价研究
北京某医院项目的代建制管理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单纯监理企业向工程咨询企业发展可能性的研究
高星级酒店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业主项目管理应用研究
科技产业化项目管理与评估研究
外贸企业ERP实施项目管理
电子消费品开发的项目管理研究
介入式进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CMMI的软件测试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在BOSS三期项目计费话单流处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实践 通信设计工程项目的时间管理
承建非洲国家制药厂项目的实践研究
岭澳二期项目计划管理应用研究
火电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苏通服门户和OA系统实施研究
在网通信设备搬迁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PHS转型方向及其网络改造项目范围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在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研究
现代项目管理在北京电力设计院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供应商风险识别和管理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其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国际石油钻井项目模块化管理应用研究 攀煤(集团)煤矸石发电技改项目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开发团队知识共享效率研究
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之攻略 篇6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充分化、信息化的今天,企业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客户流失、管理变革、信息技术等种种挑战,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共识。
企业过去提出了“客户是上帝”等客户关怀服务理念,但我们发现我们离上帝越来越远,客户需求越来越难以把握。众多企业把实施CRM作为了救命稻草,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方式。据调查机构研究表明,CRM在的实施成功率在30%左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CRM,在客户关怀理念下打造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谈的,在客户关怀理念下打造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即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客户的整体服务体验。
理念先行
一、明确思想、统一认识
明确思想就是把CRM应用上升到企业客户战略,从战略高度确定应用CRM的指导思想,明确与公司整体战略、信息化战略、管理变革等的关系,把“客户关怀理念”的口号融入CRM应用。
统一认识就是CRM具体建设中允许有不同声音,但公司上下、各种声音、各种力量最终都要融合到客户关怀理念和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的统一认识上。
二、明确什么是CRM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我们必须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是成功实施的前提。CRM的基础是技术,是系统,是解决方案,其实质是客户战略、服务理念、管理理念,核心是客户细分、客户价值、客户需求、客户互动。
实践应用
一、客户全生命周期
在实践中CRM是连接客户生命周期的所有部分(客户衰退期、离开期略),如下图所示;
传统的客户生命周期包括:感知、获取、巩固、成熟、衰退、离开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形成一个链条,我们的目的一是深入挖掘链条每个阶段的客户价值,二是把链条从衰退处断开,形成感知-获取-巩固-成熟-新知(新的体验)的循环。如果客户离开了,也是在感激与不舍中离开。
在客户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企业通过高效、有序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识别、吸引获得、交易实现、巩固发展客户,与其保持终身的互动关系,并有计划地满足其需求。整个过程中有二横N纵,一横是客户生命周期线,二横是CRM应用系统,N纵就是CRM系统中企业与客户生命周期线的每个直接或间接接触点。通过这二横N纵,提升与客户接触的每个点的服务能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360度客户服务。
二、吸引获得
客户细分: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应是一个大客户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还包括为企业提供种类原料、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企业产业链上每个客户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大和谐,实现大发展,体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客户服务。我们这里主要说的客户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购买者。明确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对客户进行细分,是企业成功实施CRM、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营销活动:营销活动就是通过企业形象、产品或服务宣传,产生销售线索和销售机会,并通过有效渠道提供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取客户,这也是我们通过CRM进行客户信息、销售线索管理的第一步。
三、交易实现
交易实现主要包括定价管理、定单管理、合同管理、物流管理、付款管理等,我们要为客户提供一个无缝集成的商务环境。
交易实现环节与客户交互的每个点,都要简单、易用、高效。这里面有CRM与其它系统集成的问题,也有与客户直接接触点与后台服务的间接接触点的问题。
四、巩固发展
数据经营:经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营数据。经营数据包括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数据应用三个方面。数据管理是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数据交换是是信息在不同系统间传递,这也是系统的可扩展性、集成性。数据应用从数据库里对已有的客户数据进行挖掘,通过一定的分类体系,让这些数据呈现出价值,更好的认识客户、研究客户消费行为,从而为客户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主动化服务、体贴化服务。
持续服务:分析现有客户的消费习惯及变化情况,一方面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现有客户的需求,进行交叉销售或追加销售。我们还可以提供售后回访、自助式服务、节日问候、生日祝福等增值服务,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持续满意度。
回到现实
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需要保持清醒。CRM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客户服务理念与工具,它的成功应用及投资效益是长期的,它的成功应用与企业目前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员素质、管理变革能力等相关,它的成功应用需要稳打稳扎,小步快跑。
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讨 篇7
土地是国家行政管理载体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而与之相关的土地管理信息也在不断进行着变化和发展, 并且在时间的排序上出现了明显的因果发展关系, 土地管理经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不再是单个部门的单个业务, 它形成了联合部门, 联合管理业务的模式, 如何快速在时间和空间上, 将所有的土地信息联系起来并纳入到同一信息平台, 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基础, 本文从土地业务管理模式这一角度出发, 对建立合理的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强调了土地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土地生命周期的概念简述, 土地生命周期指的是, 空间位置上的土块形状, 性质从产生, 变化到消失的一个过程, 而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推移, 对空间位置上的地块演绎过程进行整个周期的管理, 通过各个相关联的业务阶段, 实现对各个地块的状态属性进行记录, 统计, 查询, 分析, 实现土地生命周期的管理的良性循环。土地生命周期是以合理利用土地规划作为总的生命起点, 经过土地的调查, 预审, 土地征收, 储备交易, 供应与登记, 利用与监察等生命环节, 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 土地作为固定的生命载体是保持不变的, 发生改变的是土地的形态, 属性以及其他附加的土地信息, 通过土地形态属性的变化, 不断形成一系列关于生命周期业务的数据, 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收集整理, 可以清晰地查询到土地生命周期演绎的整个过程。图1是土地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业务逻辑循环模式:从循环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在生命周期循环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 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是生命循环周期的起点, 这是土地的孕育时期, 对各种土地使用活动进行约束管理, 土地调查阶段的土地测量使土地具备了原始的形态, 为其他土地模块数据的调查展开了空间, 建设土地的使用规则, 是根据其自身的成长规则制定的, 使土地本身具备了相关属性并能合法化, 土地征收制度的产生使土地由传统的农耕用地变为了集体建设用地, 这是土地进入利用阶段的关键程序, 也为以后土地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土地的储备可以使原有的土地模块进入新的生命循环周期, 它衔接了土地征收和土地交易两个重要环节。土地交易使原来征收或储备的地块投放到市场上去, 充分显示土地的价值, 土地供应则是土地交易后的持续, 主要包括一些合同的办理, 费用的支付, 土地转接与过户等环节, 土地监管是指对整个生命循环周期中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 使土地循环能够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行。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业务和数据两大模式组成, 业务模式主要是指, 对土地业务方面的各个工作流程和业务类型进行比较细微全面的整理和简化, 使其按照土地生命周期循环模式, 协调各部门的正常运作, 这种业务模式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的业务模式;数据模型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土地在时间和空间的上的持续稳定性, 建立起良好的土地管理模式, 使各种信息能够在土地管理部门顺利传递, 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
2.1 土地周期的业务模型。
根据土地生命周期在各个环节的运作,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比较科学直观的土地信息管理模型, 早日实现土地管理的信息化。
土地生命周期业务管理模型 (见图2) :
我们可以从图2中看出, 土地周期的业务模式要经过好几个环节, 从开始的土地调查到后来的土地利用与监察, 然后再到新一轮的土地规划, 就这样一直进行着循环, 整个业务过程一直进行着不断地运动, 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土地周期业务的中断。
2.2 土地生命周期的数据模式。
土地的使用可能会在不同的生命环节被分割或者合并,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身份管理模型来对土地使用的身份进行统计登记, 一个土地只能对应一个“身份”, 并严格按照“户口”的模式对土地的身份进行识别,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模型, 我们可以给一块土地一个“身份证号码”使它们的编号如下:A-1-1, A-2-1, A-2-2, 在交易的时候我们将A-2-l、A-2-2一起出让, 土地A-2-1, A-2-2, 被合并成为A-2-1-1-1, 在土地变更时, 地块A-2-1-1-1又被从新分割成了A-2-1-1-1和A-2-1-1-2, 就这样一直类推, 保证了土地在各个生命周期环节中的亲密关系。
3 结果分析
土地生命周期管理, 是以统一的土地编号为指引, 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模式, 协调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 对土地模块的生命周期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结合着图像与文字, 对土地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 使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 能够快速获得准确的信息, 包括地质变动, 土地的利用审批管理, 土地征收, 土地交易等管理, 保障土地生命周期的良性管理。
结束语
随着国有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推出, 我国的土地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带动了管理行业的发展, 计算机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 我国目前也应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制度, 土地资源数据库每天都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保障了土地使用的最大价值化, 提高了土地生命周期管理的质量, 它将会一直服务于我国人民, 政府应该加大管理力度, 整合有效数据, 将土地生命周期管理纳入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增强土地的使用价值, 填补以往的管理空白, 使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向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上是对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一点见解, 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 政府部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能否做到尽职尽责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种规章制度能不能按照程序一步步落实也是我们所担心的一个问题, 土地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各种业务模式是不是按照正常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发展下去,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如果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势必会影响到全局的发展, 有关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腐败问题, 防止业务人员挪用公共资金, 保证中间环节的顺利进行。其实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还有很多种, 我们要结合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一对比, 寻求和探讨一种适合我国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为人民创造价值, 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探寻管理模式的方法中,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 根据国内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 发掘一种最有利于我国土地生命周期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王孝强, 宋伟剑.土地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研究分析化[J].国土资源与自然研究, 2011.8.
[2]陈思, 罗琼, 高山, 樊伟.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J].土地自然空间信息, 2012.3.
[3]林善良, 张作雄.土地生命周期对工程建设的影响[J].财贸信息研究, 2011.4.
[4]赵得军, 曹春燕.土地建设工程实施分析[J].会议论文, 2011.9.
民生档案的生命周期式管理 篇8
关键词:民生档案,建立,管理,利用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以来,民生档案及民生档案工作成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关切的重点。关于“民生档案”一词,在学界和业界没有统一的概念认定,甚至有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本文根据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基于民生档案是“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的概念展开。那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呢?宋代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源头解决好民生档案的形成并归档问题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俗语有“巧女难为无米之炊”,那么米从何来?米的质量如何,能否让百姓既吃饱又吃好?如何能让粮食供应无缺,而且品种多样,米面豆兼有。基于此,笔者认为做好民生档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民生档案的建立问题,而后是规范管理及优化利用,即遵循民生档案的生命周期开展档案工作。
一、民生档案的建立———解决米从何来的问题
根据2011年国家档案局编制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表1),将14种专业档案划入民生档案范畴。
此表成为我们民生档案工作的抓手,针对每一种民生档案,我们都与相关产生机构积极沟通联系,多次指导,使其更新观念、重视涉民档案,能够按相关规范要求及时归档整理,建立档案。
二、加强指导与监督,规范民生档案管理———解决米的质量问题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根据省档案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就社保档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农村劳动力档案、信用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我市也出台或转发了相关管理办法,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我们也积极沟通,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机制。同时,定期回访,随时指导,使各重要涉民文件在形成之初就有归档意识、制作之时就有规可依、形成之后能科学管理。
二是以多种方式走进涉民单位,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工作。
1.专题指导。依据我们列出的29类民生档案,以国家和省档案局要求为重点,以专题形式,深入形成单位,了解民生档案的内容、文件运转流程、保管及利用方式等,以档案专业知识进行指导立卷,建立档案。
2.区分系统培训。民生档案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我们对相关系统进行专门培训。把“系统抓、抓系统”的思想贯彻到民生档案工作上来。例如,针对教育系统的学籍档案、医疗系统的病案档案、房产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居住档案、民政系统的社会救助档案、市场监管系统的食品药品管理档案等,分别进行指导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各系统专门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带动了该系统其他各类档案的整体工作。
3.执法与指导相结合,促进民生档案规范立档、按时移交。把相关单位的民生档案工作纳入每年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并查处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增加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意识,确保民生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同时,通过执法检查,更有利地保障民生档案指导工作的开展。执法与指导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我市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严格移交进馆制度,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解决粮食的保存问题
由于民生档案的专业性、产生单位的多样性、保管的分散性和利用需求的集中性等特点,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档案局要求及我市工作实际,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将相关民生档案按时或提前接收进馆;对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我们以年度执法检查、日常监督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出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要求,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各类民生档案在形成单位内得到科学管理,为将来移交进馆打好基础。
根据各类单位变动情况及我市综合档案馆的保管能力,我们逐年将重点涉民的二级单位、事业单位的档案纳入进馆范围,以文书档案进馆带动专业档案的科学管理。
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解决粮食的科学供应问题
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划控、数字化工作,为及时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一要挖掘自身馆藏,优先对民生档案资源整理并提供利用。通过认真梳理,摸清我们市馆现有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为使民生档案及时服务人民群众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我们接收某破产企业的档案,数量较大,因其会计档案中职工工资凭证对确定职工身份、工龄,办理相关社保事宜起到重要凭证作用,我馆就组织人力,优先将该企业的会计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
二要多形式开发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我们通过日报、电视台和局馆网站平台等多种媒体,宣传介绍档案馆及档案工作。通过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编辑出版多种档案编研产品,有效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服务民生。
三要联合并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及时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由于民生档案产生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协商和沟通,努力推动有关行业、部门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我们利用现行文件中心,发布我市民生档案的数据平台,将不同行业、部门的相关民生档案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为建立广泛、完备的档案服务体系,推进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创造条件。
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篇9
回顾布线行业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布线行业是一个“标准”为王的行业, 从十兆到百兆, 从千兆到万兆, 标准就像一双无形的手, 引领并呵护着布线行业的发展。虽然经过布线厂家多年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 电子配线架的概念和价值, 已经被业界所接受, 但是, 电子配线架却像个“孤儿”, 却被标准所遗忘。同行们在谈及布线标准是否有必要时, 分歧也很大, 甚至有人认为, 电子配线架无需制定任何标准。笔者认为, 还是有必要制定电子配线架标准的, 在制定过程中, 还要做到三点:一是克服现有国际布线标准造成的思维定式;二是要将软件、硬件、布线行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运用;三是进行电子配线架的系统安装实践和现场调研, 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目前, 同行们通常将电子配线架分为端口型和链路型两种类型, 并就两种类型的优劣各执己见, 争论不休。尽管其中有大家各为其主, 捍卫品牌荣誉的职业因素, 但是, 业内的分类方法过于粗糙, 概念混淆才是这两种争论的根本原因。
对于电子配线架分类来讲, 端口型和链路型、单配线架型和双配线架型这两种分类都不够合理, 我们应该根据电子配线架实现功能的不同, 分为若干等级。图1是基于RFID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的电子配线架的模型。6类跳线的两端各有一个电子标签, 每个电子标签内存有一个唯一的序列码, 即ID。通过软件和硬件的配合, 可以实现如下的功能:
(1) 任何一端的连接器的插拔, 系统都可以监测。
(2) 系统可以检测到链路的互连关系。
按照过去的分类标准, 这种技术结合了链路型和端口型的优点, 应该是链路端口型。不难想象, 按照此标准分类下去, 又将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三种电子配线架类型优劣的口水战, 当然, 在这场战争中, 受害者是最终用户。笔者认为, 标准的制定可以让用户明明白白地选用电子配线架, 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2 全生命周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定义和构成
以结构化布线系统相关标准为依据, 基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 实现对布线系统从立项到报废过程中全部相关信息管理的系统, 称为全生命周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简称为布线管理系统。
目前, 市场上的布线管理系统偏重于运维阶段的管理工作, 只是全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逻辑结构信息、运维信息的管理。
布线管理系统通常由服务器层、客户端层、网络层、控制器层、传感器和指示器层组成。如图2所示。
服务器层是运行管理软件和数据库。服务器端可以运行C/S或B/S模式的软件, 甚至是单机版软件。数据库可以使用个人数据库, 也可以使用专用的数据库系统, 它实现了管理系统60%的功能。通常来讲, B/S模式的安全性逊于C/S。
控制器层、传感器和指示器层实现了管理系统30%的功能。
网络层和客户层实现了管理系统10%的功能。其中,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 客户端可以运行在手机操作系统上。
其层次结构如3图所示。
3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界面
看过上面的系统结构后, 大家可能会问:“电子配线架哪去了?”这就是本节的重点,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关系。
从逻辑关系和物理结构上看, 电子配线架是传感器和指示器层与传统配线架的结合体, 是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界面, 就像冰与水的分界面。既然是界面, 就不毕探究这个原件是属于布线系统, 还是属于布线管理系统。
4 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论证布线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前,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想以大家熟悉的交通管理系统举个例子进行类比。路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交管局、道路监控设备、信号系统、交通警察、相关的法律等构成了交通管理系统;模块、跳线、线缆等构成了布线系统。上述的5层结构构成了布线管理系统。对比交通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布线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原则十分相似, 管理原则有8条:
(1) 交警和司机:布线管理系统和布线系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两者泾渭分明并且管理成本要符合经济规律。
(2) 交通法:布线管理要遵守国际、国家标准, 具有一定的工作流程。
(3) 红绿灯:为了使布线系统可控制, 信号指引系统正确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
(4) 红绿灯失效:布线管理系统失效时, 布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5) 红绿灯错误:布线管理系统发生故障时, 不能将故障扩散到布线系统中。
(6) 道路监控:导致系统混乱的原因可追溯。
(7) 交管局:集中管理, 管理系统的成本要进行控制, 管理层次要清晰。
(8) 维护:当系统混乱时, 能自动检测混乱的位置。
综上所述,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耦合度必须控制好。按照管理原则, 布线系统分为开路管理和闭环管理两类。闭环的方式很多, 其中就包括了实时管理系统。
5 布线管理系统的实时信息采集
布线管理系统的实时检测, 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服务器层单独完成;另外一种是服务器层和其他层共同作用完成。
5.1 单端监测
配线架端口能够准确地检测并定位到配线架端双绞线或光纤连接器插拔动作的监测方式, 称为单端监测。包括两种情况:
(1) 插入状态:当跳线的一端悬空时, 跳线的另一端插入插座, 系统能够检测到。
(2) 拔出状态:当跳线的两端可靠连接后, 拔出跳线的一端, 系统能够检测到。
根据监测方法, 可分为两类:
(1) 开关量型:通过微动开关、光电开关等检测系统通断, 如图4所示。
(2) 电子标签型:通过RFID、普通接触式ID芯片等技术, 检测水晶头的状态;所谓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子配线架, 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如图5所示。
5.2 跳线链路监测
配线架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跳线两端连接位置, 并提供定位信息的监测方式, 称为链路监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链路型。
(1) 实链路型:通过物理电路构成检测回路, 如图6所示。
(2) 虚电路型:通过逻辑关系构成检测逻辑链路, 如图7所示。
5.3 永久链路监测
部分链路监测:能够监测到永久链路部分物理通道连通性的技术。如利用四对双绞线的其中一根或多根, 利用屏蔽结构或附加单独的检测回路。
全链路监测:能够监测到永久链路全部物理通道连通性的技术。
6 布线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关于布线管理系统的功能, 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宣传资料, 本文就不再详细说明, 只对大家最关心的三个功能作下简单的介绍。
(1) 端口指引
通过显示设备, 在配线间内或工作区内指示目标端口的物理位置。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
◆分布指示:利用指引装置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直接显示目标端口的位置。例如, 连接器上配有LED发光管, 通过LED的颜色, 亮、灭状态, 直接指示端口的位置;
◆集中指示在配线间内, 利用字符显示器等设备, 说明端口的位置。例如, 在配线架上或控制器上, 通过LCD显示器, 提供指定设备端口的位置。
(2) 端口信息现场查询
在配线间内, 显示端口的相关信息。如永久链路所对应的工作区模块编号。
◆间接信息查询:通过专用装置, 检测目标端口的位置, 并在现场设备上显示端口信息。例如, 当用户使用测试笔, 点击端口上的传感器后, 端口的信息会直接显示在LCD上;
◆直接信息查询:例如, 将一个字符序列显示在端口上方, 通过这个字符序列直接或间接显示端口信息。
(3) 跳线信息现场查询
显示跳线的位置分为三类:
◆配线架型:显示设备在配线架上;
◆主机型:显示在控制主机上;
◆跳线:显示设备在跳线上。
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篇10
刀具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广义上来说,是对刀具计划、采购、设计制造、库存、现场使用以及修磨、报废等过程中信息的管理。本系统的设计,是在满足生产制造需要的前提下,对刀具寿命周期内的刀具需求计划、刀具寿命、刀具修磨、报废等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断记录刀具的加工信息,跟踪刀具的使用状态,对刀具寿命进行在线监控,对生命周期内刀具出入库、加工使用、回收、刃磨、报废等进行集成化管理。并且通过Web平台,利用Internet将刀具管理系统与CAPP、Master CAM等集成,实现信息的共享。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的刀具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对刀具寿命的有效预测,为实际加工中换刀决策和离线状态下的刀具寿命预警提供了依据,同时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用最低的刀具成本加工出最多的合格产品。
1 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终端为客户端,即用户操作界面,接受用户请求,并向数据库服务提出请求。后台为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并将数据交给客户端,由客户端对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获得所需的刀具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使生产过程更加协调,实现刀具管理的电子化、自动化、精确化和流程化。
1.1 系统功能
(1)刀具基本信息管理:刀具尺寸,规格管理;刀具几何参数管理;
(2)刀具管理员可以统计刀具的数量,使用次数,刀具磨损情况等,实现刀具寿命控制。
(3)统计机床加工信息并利用已有大量加工经验数据,实现刀具寿命的预测。
(4)与Master CAM系统集成。
(5)实现用户的权限管理,要求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
(6)系统操作简单,运行安全。
1.2 系统主要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数据库的设计范式,可以建立相关模块的数据表。可供选择的数据库模型很多,选择关系数据库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刀具基本信息表如表1。
2.2 功能模块设计
刀具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在制造执行单元实现刀具信息的共享,满足工作地人员、CAPP工艺设计人员、计划调度人员等对刀具信息的需求。系统的主要模块如下:
(1)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及其权限进行管理。只要是将与本系统有关人员的信息全部存储在数据库中,在通过身份验证后,系统管理员可以更新个人信息以及员工信息。权限管理为系统的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使用权限。
(2)基本数据管理模块:该模块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浏览、查询、添加、删除、编辑等操作,以实现对数据的采集、管理与优化,数据库用PB建立。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设计刀具查询功能,刀具信息查询根据输入的刀具信息的多少进行单一或组合查询。
(3)刀具寿命管理模块:包括加工信息和寿命预测两部分。加工信息统计主要是对机床的加工信息进行管理,可对相关刀具的加工信息进行统计,跟踪其寿命状态。寿命预测是通过输入的加工信息,查询样本数据库获得相关样本后,预测该条件下的寿命值。
(4)库存管理模块:对刀具库中的每把刀具的使用情况、磨损情况以及库存刀具种类、数量等进行全程控制管理。同时实现刀具库存信息的实时更新,让刀具使用者可以得到最新的、最真实的刀具信息。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实现结构
通过对刀具实现功能的分析得到系统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3.2 刀具生命周期信息的采集、处理、更新与维护
目前对刀具磨损寿命管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简单的切削时间累加的方法进行刀具磨损寿命管理,此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不足以全面衡量刀具的磨损。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在线监测的办法来掌握刀具磨损与破损状况。但是不能预测刀具的破损时间,容易造成工件和机床损坏,也会出现停机待件现象。
本文采用计算刀具剩余磨损寿命来预测刀具状态。我们将刀具磨损寿命计算的有关指数及修正系数建成数据表的形式,存放于刀具库中,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刀具的切削用量数值,由网络传递给PC机数据库,经过软件处理得到刀具剩余磨损寿命。这样就可以利用数据库的查询功能,编制相应的处理程序,智能化地确定刀具的剩余磨损寿命,实时掌握刀具的磨损情况,并提前预测刀具破损时间,即可以在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时,提示重新磨刃,在刀具破损前,强制刀具报废,避免潜在的巨大损失的出现,同时又可以优化刀具寿命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3.3 刀具编码
刀具编码要求每把刀具必须而且只能拥有唯一的一个代码,用于计算机的识别和处理。采用最常用的编码方案,柔性分类编码,基本结构模型为:柔性编码=固定码+柔性码。固定码反映对象的类别信息,柔性码反映对象的详细信息,根据编码原则,刀具的分类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例如D2511001002
(1)分类码:数控加工中的刀具主要包括通用刀具及专用刀具,故刀具切削类型先进行一级分类,再对每一类进行详细分类,并分别编写分类码。
(2)刀具的特征系列码:由三位数字码组成,表示每一类刀具特定的规格参数,如直径、长度、材料等。
(3)刀具的姐妹码,即流水号。考虑到每把刀具的使用信息不同,应为每类刀具设置流水号,用于当同类刀具特征系列码相同时区分每一把刀具。
3.4 图形化用户界面
刀具管理系统中,数据种类繁多,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刀具的所有数据信息存放到数据表的一个字段中,利用PB强大的图形化的开发环境,开发图形化的用户界面。系统管理模块界面如图3所示。
3.5 用户与权限管理
本软件设置分级管理权限,当用户使用该软件时,必须进行注册,成为注册用户的才能登录功能页面,实现各项功能。当用户注册时,首先填写浏览器中的注册表格,服务器通过自检来验证是否为合法用户,如果验证成功,系统将分配给用户唯一的ID和密码,同时将用户信息存入到用户信息数据库。
3.6 组合式模糊查询
刀具查询功能是刀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的实现,是计算机管理刀具信息的重要体现。如果不输入任何查询条件,程序会列出所有的刀具信息。组合式的模糊查询,用户可根据所知信息的多少决定查询方式,例如:可只输入刀具长度进行查询,也可根据刀具直径进行查询,还可同时输入直径、长度进行查询。
4 结语
随着数控加工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数字化生产线,生产车间的建立,对刀具管理系统提出迫切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刀具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和设计,实现了刀具从投入生产到报废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余晓燕.计算机辅助刀具管理的探讨[J].航空制造技术,2001(增刊):25-27.
[2]范牧昌,李玲.柔性制造系统中刀具管理系统的研究[J].现代机械,2001(3):40-42.
[3]赵葛霄.FMS环境下的刀具管理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0(9):45-47.
[4]徐国栋.自动车间刀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5]周占峰.面向ERP的刀具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5.
[6]Jiang Bin,et al.Study of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goal Cutting Parameters in NC Turning[J].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2):43-46.
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篇11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在信息从建立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技术。就像人有生命周期一样,信息也会有一个形成、发展、成熟到消亡的过程,而且在不同时期,信息的价值也会有所变化。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就是针对信息价值的这种变化,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一种与其价值级别相应的自动优化管理。
与现有的信息管理方式不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简单而且自动,IT人员对整个信息架构只需要单一和持续的监测,系统可以在任何时候自动地将信息转移到最优化的存储平台之上。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重点在于,按照级别来科学地管理信息,这样企业就可以使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像EMC、HP、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以及Veritas这样的一些大存储厂商都在致力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领域。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这项技术方法还将需要多年的发展。EMC公司的CTO Mark Lewis承认这项技术现在只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我们认为没人做得很好,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自己做得也不好。”按照The Enterprise Storage Group公司的分析家Steve Duplessie的说法,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来支撑供应商的承诺,那么现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只不过是个术语而已。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还很遥远。与此同时,他们认为供应商现在首先应该集中精力来提高现有存储产品的互操作性,并努力实现标准化,比如存储网络工业协会(SNIA)针对存储管理界面接口的标准SMI-S,从而在目前异构的存储系统中实现集中管理。万事达卡公司一位负责采购的全球副总裁豪不留情面地说:“当他们(供应商)有一些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并且证明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时,再来找我们吧。”
控制系统生命周期:多长才足够? 篇12
最近,某家控制系统供应商的技术路线图演示人员根据该公司展示的用户群宣称其正在设计使用寿命至少为30年的系统。这可能吗?这是一个好主意吗?如果你试图确定控制系统的实际寿命,可能需要等待几年。至少目前,许多早期投产的系统或是其部件,仍在被人们使用,且没有被弃用的迹象。考虑到这一点,你应抱有何种期望呢?
让我们先从控制系统的质量说起。如果你考虑采用一个典型的工艺装置,其自动控制包括与I/O卡导线相连的现场设备。这些I/O卡向中央控制器发送信息。中央控制器可与操作人员、日志和其他IT系统通过人机界面(HMI)进行沟通。虽然现场通常还配备了一些其他的小型遥控器,但大多数遥控器均通过某种方式与中央核心控制器相连。
你将很难相信,20世纪70、80还有90年代安装的人机界面目前仍在使用。操作终端、磁盘驱动器、电源,键盘、CRT显示器和类似设备的机械或电气部件经常由于磨损而失效。采用Microsoft Windows旧版本的驱动系统已经过时。另一方面,现场设备、接线,I/O板和核心处理器还能持续使用很长时间。事实上,我们谈论的长寿命设备,通常都被列在设备列表中。
当然,并非所有的旧系统都被投入使用。我们认为,大多数传统集散控制平台实际上是第二代系统,只有少量第一代设备仍被使用,这是因为制造商尚未开发出能防止电路板和接线被腐蚀和退化的技术。尽管该技术在早期曾得到迅速发展。西门子公司的PCS 7营销经理Ken Keiser称,“第一代系统由于技术因素而停止使用。当众多新系统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时,就没有理由保留旧系统了。当我们采用第二代系统后,用户可采用增量方式将其升级,从而延续其使用寿命。”
寿命最长的系统部件往往位于系统结构的底部。基本中央控制器、现场I/O和设备的工作寿命往往是最长的。
商业案例
成本是继续采用旧系统的主要动机,更换正在运行的设备并不常见。英维思运营管理部的技术创新组合管理设计师Hesh Kagan说“如果工厂的操作员希望用新型控制系统取代旧系统,他们确实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除非你能证明采用新系统带来的价值多于旧系统,否则旧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而得以保留。升级的决策必须立足于价值。某些部件更容易被消耗且商业性更强,并随技术发展而发生变化。从硬件角度看,其他部件的稳定性更强。作为系统的核心,基本架构的设计应使其具有很长的寿命。”
那么出路在哪里?到底有多少仍在运行的旧设备?霍尼韦尔工艺解决方案的技术总裁Jason Urso说“我们有一个庞大的、于20世纪70年代安装的设备基座,TDC2000仍占有非常可观的比例。此外,我们为价值16~18亿美元的TDC3000设备安装了一个庞大的基座。这些设备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被安装到现场。很显然,该系统的组件已被升级,但目前其核心控制和I/O基础设施仍被相当广泛地用于现场。我们知道客户只想尽量使控制系统的基础设施继续运行,且不对其业务造成任何影响。”
并不只是霍尼韦尔在维护大量旧系统。包括Fischer&Porter、Bailey、Moore Products和其它厂家亦是如此。虽然只有少量系统能保持得像其首次安装时那样完好,但却很容易使其组件达到这一点。让这些系统继续运行是个挑战,因为它需要OEM作出承诺,无论其是否为同一家公司(正如霍尼韦尔的案例)或已改头换面。例如,Moore和Bailey公司目前均已成为西门子和ABB公司的一部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20世纪80年代
初设计的系统中,其主板上的常用组件已停止使用。制造商必须使用新组件,才能实现使系统达到同样功能。在APACS系统中插入的新主板,与被更换的旧主板的外形可能不一样。虽然新主板上的设备远远少于旧主板,但它适合于同一个插槽,并能发挥相同的功能。
应该为未来投资吗?
这对系统供应商来说是一个难题。每当这些供应商试图重新设计主板,或由于组件陈旧而重新设计系统部件时,就会出现是否有必要或是否应适时地推动用户接受新产品。Keiser称“只有确定该产品的投资额之前才能考虑这些事情。”虽然西门子仍然在为Moore Products公司的旧系统提供设备,但在某些情况下已试图引导客户接收其现有的PCS7系统。
Keiser说“例如,我们对APACS中央控制器中的各种卡进行升级。但有时你会问,我们是否应为旧设备的研发工作继续投资,还是应为迁移路径投资,从而能轻易获得PCS7?为旧系统开发装有新型芯片的新型中央控制器所需的开发成本是相同的。你也可以为大家制定退出策略。我们虽然一直在为APACS投资,但我们也一直在为退出策略而投资。”
创建一种退出策略时,包括在尽量减少新硬件数量和尽量不更换接线的同时,寻觅能改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方式。提出迁移策略时,供应商将不遗余力地尽可能保留现有的基础设施。由于原厂家已决定停止生产旧系统,因此用户不愿意被迫升级系统。
寿命长的系统是否被人们期待?
安装这些系统后,不是已经取得很多的技术进步了吗?保留旧系统难道不会阻碍你接受智能仪表及资产管理程序等新产品吗?虽然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系统制造商已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大多数新技术与人机界面有接口,或被包含在其中,因此升级能带来许多好处,包括:
·与企业级IT网络进行集成;
·网络安全战略;
·警报管理;
·数据收集和日志;
·操作员的工作站;
·为操作员设置的精密显示图形。
同时,任何需要在I/O级作出的改进都能被有效锁定。这意味着你必须找到有创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创建一种升级手段。例如,你希望利用HART和智能传感器的其他功能实施资产管理程序。如果你的模拟I/O不起作用,那该怎么办呢?
Urso说,“我们实施了众多旧设备的资产管理项目。我们的做法是,使用一个装有HART硬件的多路复用器,只要将其安装在控制或仪器室,就可在接线电流为4-20 mA时关闭信号。客户只要采用我们的硬件复用器和资产管理软件,就能开启和运行资产管理程序。“
话虽如此,Urso指出大多数客户仍不想增设资产管理。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意愿清单上的其他项目具有更高的优先级。他说,“客户注重两个方面。第一个关于Legacy系统的问题是,‘我想使所有的控制器和I/O基础结构都到位,但我需要为此在运行过程对其进行额外处理,或降低能源成本。我是否能将高级过程控制(APC)设置到位?’。在Legacy系统与先进的用途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是获取大量效益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人机界面。客户们知道,30%的异常情况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由于没有能做出合适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或者由于疏忽而出现错误。我们坚信,我们能通过改善人机界面和程序操作,提高产量,并大大减少无计划的产能损失,从而使一些人工操作程序实现自动化。一旦将这两个基本要求包括在内,客户往往才会倾向于实施资产管理。”
购买旧系统还是新系统?
虽然供应商已彻底淘汰了一些旧式系统平台,但对另一些平台还全力提供支持。有些供应商还提供旧平台的全新版本,但他们并不想这样做。Keiser称,他仍然要处理那些问题。“如果一个拥有APACS系统的客户想扩建装置,我们将提供支持。但同时,我们也会向其解释其他所有方案。如果他们增设锅炉,并称1这是我们增设的第一个锅炉,我们准备在今后20年再增加10台锅炉。我们就会强烈建议他们不要继续使用APACS系统,而应改用PCS 7。如果你着眼于长期的扩张战略,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更好的方法。我们不会向日处理量为3亿加仑的污水处理装置出售APACS系统,因为以前从未有人建过此类装置。”
寿命最长的系统部件往往位于系统结构的底部。基本中央控制器、现场I/O和设备的工作寿命往往是最长的。
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