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策划研究

2024-05-13

艺术策划研究(共8篇)

艺术策划研究 篇1

在实际工作中, 艺术类学校担负了多种教学与科研的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对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学校的整体艺术氛围具有良好的提高与营造的作用。传统的学生活动如画展、摄影展以及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举行在同学的接纳情况以及有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总结与研究, 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未来可能的大学生艺术相关的活动进行策划。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辅导员岗位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生活动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从活动策划与活动实践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今后的活动举办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案。

一、大学生艺术活动现状

本校针对艺术类学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这种活动主要可以分为课内活动以及课外活动两个部分。在课内活动方面主要以任课教师以及教学安排为主导, 利用课堂时间或者部分课外时间, 通过讨论课程、展览、课外作业等形式进行构建, 旨在提高同学的自我参与程度以及在展示的过程中增加同学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较为大型的艺术类活动, 进而增加学校的艺术氛围、提高同学的艺术素养、增加同学的艺术交流机会。由于活动主办形式等不同,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研究。

本校大学生课外艺术类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规模, 从2012年活动组织情况来看, 本校主要通过摄影展、手绘、油画展等形式策划并组织了30余次。基本满足了同学对艺术交流以及展示的需求。在活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通过活动的参与能够有效的建立同学的艺术参与热情、提高同学的专业认同感,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总体的艺术修养与学校的艺术氛围。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 此类相对传统的活动策划模式与活动组织安排无法达到学生的期望,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同学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降低了本校艺术交流平台的构建水平。

二、大学生艺术类实践活动策划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策划与执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 对活动的策划目的与实际的组织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从宏观方面表现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对学校艺术氛围的营造缺失、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效果不明显等。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则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交流较少、艺术平台档次较低等问题。从原因方面去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活动组织目的不明确

在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组织人员往往在策划中没有明确活动的具体目的, 对于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的深层作用考虑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 此类活动的组织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方面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进而造成了学校投资较大而收益较少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则容易造成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失望而导致的参与度不高, 不利于学生艺术培养体系的长期发展。此外, 对活动组织目的性不明确还表现为部分活动过程中商业色彩较浓, 如摄影大赛、画展等部分互动的组织过程中, 内容与形式受到投资方的部分限制, 进而形成了一种以宣传企业或者宣传培训为主的活动形式, 失去了活动组织的意义以及根本目的。

2. 活动平台的交流支持较少

艺术类活动的组织应该以展示与交流为核心, 艺术氛围以及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纵观目前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过程我们可以发现, 学校往往通过对学生展示平台的建立来实现部分同学的展示欲望, 而对交流环节的构建相对较少。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活动策划方面的缺失以及对活动核心的把握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发现互动往往成为了部分人展示的平台, 而大部分学生仅能以“游客”或观众的视角对相关的艺术品进行浅尝辄止的欣赏, 对于学生自由意见的发表以及艺术方面的探讨则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艺术类互动的兴趣降低, 另一方面参观与展示的同学无法通过平台获得相应的提高。

3. 活动过于形式化

在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组织方面为了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或者活动的人气, 往往采用半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参加。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了部分非本专业的学生被迫参加到相应的过程中去, 盲目的扩大了活动的规模的同时降低了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这种半强迫的活动参与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不接受甚至是抵触情绪, 同学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 降低了其自主参加的欲望, 进而降低了活动的效果。

4. 活动类型过于单一

此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艺术类活动的组织从策划到执行在到效果分析等方面均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安排, 如展览、评比、讲座等。这种形式从优点方面来看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 对组织者工作量以及工作水平等要求较低;从缺点方面来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过程中创新不足, 无法达到吸引同学的目的。

三、基于艺术培养目的的大学生活动策划对策

1. 强化活动中的互动环节

活动中的互动环节是增加艺术交流, 提高艺术水平的根本过程之一。在艺术类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应该强化活动中交流与互动的环节, 尤其是针对艺术本身的交流。在具体的执行层面, 可以参考商业展会的形式来进行。只不过将商业展会中纯商业的展示改变为存艺术的展示。在展出进行的过程中展示团队可以根据自身作品的特点选择多种形式的自由介绍以及自由展出。利用如效果图、人工讲解、现场提问等环节增加同学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能够有效的对作品进行展示, 还可以锻炼同学对自己作品介绍的能力。同时, 由于互动模式的引入对参与者以及参观者的积极性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提高作用。此外, 这种自主互动模式的引入还能够增加作品艺术方面的交流, 进而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

2. 建立大中小型活动复合的组织模式

目前, 学生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以院级、系级为基本单位, 这样的组织模式浪费的大量资金的同时造成专业学生的稀释与专业不匹配等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比例对不同活动的规模进行策划。。形成一种以大型活动为主导、中小型互动为主线的复合活动组织模式。如在艺术周的大型活动组织框架下, 增设不同的分展, 分展的设计原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艺术门类或专业进行设置。另外, 在日常的活动安排过程中也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对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中小型艺术类活动采取扶持的态度。

3. 增加活动策划中的创新

在活动的创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互动形式的创新以及活动内容的创新等两个方面:在活动形式的创新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自主申请展位的互动模式之外还需要将多种现代化模式融入到大学活动中来。如工艺拍卖的形式、艺术P的形式、网络展览的形式等等。而在活内容方面则不应该局限于演讲、展览、出等传统内容, 应该在实践操作过程进行大胆的创新与仔细的论证。展开传统作品为主体、创新作品为亮点的动内容创新模式。具体到执行层面可进行创意作品展览、主题艺术展览、现场艺术等活动内容, 进而对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此外, 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增加同学的自主性、定期的向同学征求活动方案或者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利用形式的征集来代替传统的宣传, 在达到宣传目的的同时提高同学的参与热情。

本文主要针对艺术类院校中学生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学校的艺术氛围是此类活动举办的根本目的。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对我校大学生艺术类互动的策划与组织现状进行了研究, 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并结合原因以及我校学生工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可能的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摘要:艺术类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与传统院校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其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需要对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学校内的艺术氛围进行合理的培养与营造。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以及相关的学生活动策划组织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以及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本校艺术环境的营造以及与艺术相关的活动策划现状进行分析, 并找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营造学校艺术氛围的角度去讨论可行的活动策划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学校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策划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艺术素养,艺术氛围,培养,活动策划

参考文献

[1]毛欣.大学生艺术活动发展状况调研与引导策略: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0) :123124, 127.

[2]郑洁.大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D].延边大学, 2012.

[3]袁耀林.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艺术策划研究 篇2

文化艺术策划是文化产业的源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艺术策划”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创专业,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唯一开设此专业方向的大学。经过2005年至今八届的开办,为国内培养了大批文化产业管理骨干和策划人才,深受社会的欢迎和学生的好评。为加快中国文化艺术策划业的发展,加快与国际文化产业接轨的步伐,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管理和文化艺术策划人才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经北京市学位办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登记备案同意,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举办艺术学专业(文化艺术策划方向)在职研究生课程班。

一、【培养方向及目标】

将理论和实践、文化与技艺、专业与跨界相融合,以原创性和唯一性为旨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体现。以大文化观为指导,以大创意思想贯穿课程,培养学员具有文化产业管理能力和策划力、思辨力、艺术想象力及实战能力的高级文化产业策划、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

以国际大视野和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为教学目标,培养中国文化艺术策划精英。旨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向国际化、规范化、多元化、品牌化、谋略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增强本土文化艺术策划力和市场号召力。

三、【课程设置】

既有文化艺术策划与管理的理论课程,又有跨界博物的拓展课程;既有国内外文化产业与策划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又有人生规划与心智训练;既有范式的课堂教学,又有文化产业实际项目参与;既有国际文化产业最新理论、资讯研究,又有国内外著名专家提供高端智慧和针对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解疑。(参照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专业要求实施教学)

由中国著名高校教授:文化学者;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专家;项目管理运营专家;著名文化艺术策划专家;著名投融资专家;品牌营销专家;影视导演制片人;出版和传媒界专家;演艺界名人;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产品生产人及相关产业的专家组成。(详情参见附件)

五、【教学优势】

发扬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教育特色,发挥艺术学院多项艺术学科的教学优势及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的专业优势,集国内著名高校教授和业界专家组成顶级师资队伍。为广大学员提供一个学位提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名人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学员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激活思想、开拓创新的人际关系平台。

六、【报名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工作积极,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大专以上学历免试入学(有学士学位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七、【招生对象】

文化艺术管理机构、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演艺团体、网络传媒公司、文化艺术公司、广告公司,艺术院校、旅游部门、会展公司、画廊、影视公司、文化经纪人、文化艺术策划人、文化艺术营销者、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文化艺术投资商等。本科毕业或大专毕业,从事相关工作者和准备投身于此工作者。

八、【学习安排】

周末班:学习时间二年。每月二次周六、日集中学习(每月第一个周六、日,导师辅导课一次)。

脱产班:学习时间一年。每周二次集中学习、实践及导师辅导(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和工作室项目以及政府、社会文化项目)。

集中班:学习时间二年。每学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集中学习一次(八天),共四次。

九、【学习管理】

学员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注册,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统一进行管理;在学习期间,委派专职班主任全程管理,并组建学生班委会协同工作。

十、【证书与硕士学位申请】

学习结束,完成全部进修科目且成绩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颁发进修班结业证书,国家承认研究生同等学力。符合学位申请条件者,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学员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名录,并成为“人大英才联谊会”会员。

十一、【学习费用】

1、学 费:24000元/两年(含听课费、学杂费)

2、资料费:按工本费实收

3、学员在学习期间的食宿费、差旅费等由学员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4、学员如申请硕士学位,申请考试费用和参加论文答辩费用按中国人民大学有关收费标准另行交纳。

十二、【报名录取事项】

1、报名时间:正在招生中,欲报从速!

2、报名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楼321办公室(新图书馆北侧)

3、报名所需材料:

a.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A4); b.本人身份证复印件2份(A4);c.本人学位证书复印件2份(A4);

d.4张近期(蓝底)2寸证件照片,2张1寸近期(蓝底)证件照片;(注:要求同一版证件照片)

艺术策划研究 篇3

举办学位音乐会是全面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 也是对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双重考验。因此举办学位音乐会意义重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举办学位音乐会是向学校与社会汇报学习成果。演唱者不仅要细致挑选并合理安排曲目, 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表演, 这都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与磨砺。

2.每个作品的产生绝非偶然, 而是融入了创作者生活、情感等经历。举办学位音乐会能促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作品内涵, 汲取更多知识。

3.音乐会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舞台经历, 通过舞台经验的积累、舞台能力的锻炼、舞台心理的调控, 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音乐会结束后广泛听取来自各方各面的意见反馈, 能够及时认知自身优劣, 扬长补短。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都离不开导师的悉心培养, 举办音乐会亦是对恩师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二、学位音乐会的整体策划

学位音乐会基本由主持人、演唱者、钢琴伴奏与嘉宾组成。其中, 演唱者占主体地位, 其演唱曲目的选定与排序是关键环节。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会的策划进行阐述。

1.音乐会曲目的选定、排序与创新

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多首曲目的演绎是对演唱者技能水平及心理素质的考验。能否准确选定音乐会曲目直接关乎演唱者是否能全面展示自身优势与技能水平。

首先, 只有对作品发自内心的喜爱, 才能倾注万分热情, 因此要搜集不同类型的作品并从中选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再次, 结合基本功的系统训练, 根据自身音色、音区, 舞台驾驭能力等精心筛选出自己能够胜任的曲目。最后, 按照音乐会的规定时间选定约12首作品来体现音乐会风格的多样性, 切忌同时代、同风格、同地域作品的大量重复出现。

以下以民族声乐方向为例, 概述整场学位音乐会曲目的选定:

笔者本着多方位展现中国民族声乐之精华的宗旨, 将音乐会大致分为四大板块:地方特色民歌、新创民歌、古词填写类或戏曲风格京歌及歌剧选段。

所有选定曲目中, 始末曲目尤为特别。首唱曲通常为难度较小, 利于熟悉舞台、稳定心态的曲目。笔者发现, 无论是吴碧霞、宋祖英的音乐会, 还是在校学生的个人音乐会, 汉乐府《长相知》常为首唱曲, 其篇幅短小精悍, 意境深远绝美, 旋律婉转动听, 能够帮助演唱者尽快适应舞台、调整心态, 尽快走进音乐, 融入意境, 更好地演绎接下来的曲目。

当然, 这不是唯一的选择, 不同音色应选择不同曲目。如陕北民歌《赶牲灵》歌词朴实、感情真挚, 演唱时要注意“哟”“哎呀”“哇哇”等上甩腔与下甩腔技巧的运用, 同时带上率真洒脱的情感, 将明亮清脆的声音传达给观众。演唱时若能略加陕北地区方言, 可谓“锦上添花”。

音乐会压轴曲目大多是要表达对母校、恩师、同学及朋友的深深谢意、真情祝福, 如《老师, 我想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赞颂平凡朴实的人民教师, 旋律委婉动听, 但此类歌曲往往会触发演唱者内心深切的感恩之情, 极易情绪失控, 导致不能完整演唱压轴曲目, 而成为整场音乐会的遗憾。因此, 对于演唱功底不够扎实且情感敏感的举办者来说, 无疑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挑战。

笔者建议也可选择气势恢宏, 颂扬祖国的作品如《我爱你, 中国》《美丽家园》;节奏欢快, 旋律明朗的作品如《让我们舞起来》《阳光路上》等作为压轴曲目。

音乐会的曲目风格要避免单一, 在发挥演唱者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应迎合观众, 融入多元化元素。

随着民族声乐的发展, 带有戏曲风味的作品也应时而生。如以京剧曲调为伟人毛泽东诗词所作的同名京歌《卜算子·咏梅》, 运用变化拍子、变化曲调, 充分发挥出京剧腔调的表现特征。演唱时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展现出京歌特有的韵味。新创军旅歌曲《这片海有我》旋律轻快, 风格清新, 时而宁静, 时而辉煌, 音域跨度较大, 其中大篇幅花腔颇具时尚感, 演唱时若能唱演统一, 花腔技巧部分保持声音通畅, 定会为音乐会增光添彩。

中国歌剧是在借鉴西洋歌剧艺术表现手段基础上, 结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所形成的新形式。如歌剧《原野》中的经典唱段《啊!我的虎子哥》, 准确把握主人公金子的心理变化与情绪变化是成功表现曲目的关键。

另外, 大多数人对学位音乐会的印象往往局限于“个人”“独唱”等词汇上, 忽视了推陈出新。笔者认为适当加入重唱、合唱等形式来丰富音乐会的内容, 也能展示演唱者对多种歌曲形式的驾驭能力, 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民族声乐方向的演唱者适当加入美声歌曲也是对自身能力的另一展现, 如男女二重唱《告别时刻》, 旋律辉煌, 既有创新, 也能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新创民歌《峡江情歌》中可以听到《龙船调》的旋律, 演唱时可强调土家族特有的表现语言, 也可加入伴唱形式, 使作品更完整独特。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大大丰富了音乐会的内容。

曲目选定后, 演唱顺序也是不容忽视的。安排曲目顺序时要把握“从轻至重、从小到大、轻重结合、大小穿插”的原则。

音乐会通常分上、中、下三场次, 上、下场次曲目数量基本对等, 中场为嘉宾出演环节。顺序要依据曲目大小及风格类型穿插安排, 切忌连续三首以上为份量较重或风格相似的曲目, 导致演唱者体力不支, 观众视听疲劳、精力分散。

曲目的选定与排序是音乐会的主要元素, 也较为复杂, 举办者应拿出更多时间与精力细致选择, 高度重视。

2.组成学位音乐会的其他元素

学位音乐会是综合艺术多样性的体现, 其他元素如钢琴伴奏、主持、表演嘉宾等必不可少。

声乐领域中, 钢琴伴奏具有重要作用。演唱者应提前将曲目交与钢琴伴奏, 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 同时为了提高音乐会举办的成功率, 以下几个步骤是需要认真准备的。

首先, 声乐是文学化的音乐, 能够直观地表达情感。歌词是帮助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理解整首作品的关键。其次, 将作品进行曲式结构及节奏类型的分类, 可有效帮助钢琴伴奏熟悉曲目旋律甚至背弹曲谱。最后, 大致确定作品曲风:或是委婉抒情、俏皮风趣, 或是大气豪迈、轻快明朗。

主持人在学位音乐会中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主持人值得认真思考, 如女高音独唱音乐会, 最好选择身材高于演唱者的男中音主持人, 这样在音色、性别、外形上都有所差异, 从而区别观众视听感受。在穿着上, 主持人务必与演唱者搭配协调, 男生多为西装衬衫, 女生多为简洁晚礼, 最大化衬托演唱者。

表演嘉宾在学位音乐会中起着衔接作用, 既可以帮助演唱者获得中场休息与更换服装的充足时间, 也能缓解观众的视听疲劳。笔者观察, 声乐独唱音乐会的中场表演大多为器乐演奏形式, 嘉宾性别也应区别于演唱者, 避免主次颠倒、喧宾夺主情况的发生。

笔者认为以上几点是组成学位音乐会较为重要的部分, 若能扎实做好每个环节, 将直接体现音乐之价值, 实现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三、学位音乐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学位音乐会在一定意义上应是质量上乘、形式多样的视听盛宴, 过程中出现些许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个人心理素质而言:“怯场”是绝大多数演唱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音乐会曲目多、时间长, 担心专家、观众后期评价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怯场”心理。因此, 音乐会准备期间就要反复琢磨演唱曲目, 多次进行舞台彩排与模拟训练, 同时要保证睡眠, 调整心态。音乐会进行期间端正态度, 全神贯注, 逐渐缓解“怯场”情绪。

从外界其他因素而言:在音乐会开始前要认真检查筹备硬件设施, 避免出现灯光设备突然关闭, 摄像设备电量不足, 储存空间不够等现象, 包括主持人、嘉宾到场时间, 伴奏乐器摆放位置等都要提前安排, 确保万无一失;一旦出现问题,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结语

举办学位音乐会是全面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 也是对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双重考验。笔者在观摩学习与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以上几个方面的策划经验, 对于即将举办学位音乐会的声乐学习者, 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兰英著.声乐基础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07.

[2]邱雅洲编著.中国歌剧声乐艺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08.

[3]金铁霖主编.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 (第一集) ,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07.

[4]田薇丽编.中国声乐经典教材 (女高音下)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08.

[5]张美林编.声乐教程4 (外国作品)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8.

[6]学报编辑部选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1981.12.

[7]殷进良主编.声乐理论与实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06.

艺术展策划 篇4

活动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春蕾艺术展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社团联合会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社团联合会申报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熙辩社申报时间:二 划书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活动背景:

春天的步伐已到来,在这充满活力的春光中,我们寻求着另一份魅力。同时在文化艺术周来临之际,各社团都在积极的准备着表演庆祝艺术节,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乐趣。为了加大社团成员和全校师生的交流平台,加深感情,因而开展这次活动。然而更重要的是让全校师生感受艺术的气氛和魅力,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同学们的多才多艺。学生社团百花齐放、各显风采,紧密围绕“弘扬社团文化,展现学生风貌” 的主题,精心组织策划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目的:

展示我校校园文化浓厚的氛围,在活动不断开拓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不断推动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发展,为我校文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活动对象:

校属所有社团 活动类别: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活动内容:

一、展示自我1.介绍与辩论、演讲有关的历史故事及名人典故。

2.现场播放熙辩社成员参加辩论会的影像资料和参加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的资料。

二、展望未来

(一)对校内有所作为

1.争取在明年招新时,在新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2.争取主办第二届新生辩论会并将辩论会做好做强。

(二)对校外有所建树

1.和其他高校的辩论社有一定的联系

2.能为南充高校中的社团做一点力能及的活动。

三、活动

(1)以B-BOX形式介绍我们熙辩社(2)进行演讲,演讲的主题的爱情与友情。

(3)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裁判有熙辩社成员出任)获胜队将获得奖品,小型辩论会的论题是爱情与友情。

(4)组织趣味小游戏,1.参与者吹出置于面粉中的小球,在时限内吹出者获胜。2.给参与者一段文字,参与者利用文字中的爆破音,吹灭点燃的蜡烛,在时限内率先完成或者吹灭蜡烛数量多者获胜。活动进度:

1.2012年3月25日:提交策划书 2.2012年4月1日-5日: 宣传海报的制作

3.2012年4月20日:召集社团成员安排分配工作,落实每个人所做的事情。

4.2012年4月21日:当天活动开展

5.2012年4月22日:开会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教训

预期效果:

培养学院师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加强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给大家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体验更多的艺术文化。

预算经费:

海报制作:30元

笔记本:10元*6(单位)=60元 总计:玖拾元

组织结构:

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社团联合会 承办: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社团联合会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熙辩社

指导老师审批意见:

申报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熙辩社 活动负责人:李鑫 负责人职务:熙辩社社长 负责人联系方式:*** 申报时间:2012年3月25日

审核人: 20年月日

审核人:20年日社联审批意见:

广告策划与设计的艺术解读 篇5

关键词:广告策划,设计,融合,协调

一、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广告事业发展的速度是空前的, 广告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课题, 同时也是具有很强实用型的一门学问。

广告, 在人们的认识中, 是一个争议颇多的学科。而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大踏步发展, 广告这一经济发展的伴生物, 不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在着, 而是开始大踏步发展。赞美它吗?可惜那些平庸的、甚至劣质的“广告”却不绝于耳!你否定它吗?你无论用何等激烈的言辞声讨它一百次, 可它仍然存在, 那么, 只有一条, 就是致力于质量的提高, 致力于其有效性、可读性以及可接受性的探讨, 顺其自然, 并使其健康化。

二、策划, 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

广告策划是对广告整体活动或某一方面进行的运筹规划, 是对提出广告决策、实施广告决策、检验广告决策的全过程的谋划。所谓“策划”, 是一种展开发散思维的能力。它包括:观察、捕捉灵感的能力;感受、体验、品味的能力;想象、概括、发挥的能力;提炼、开掘主题的能力等。广告策划不是某项具体的广告业务, 而是广告决策的形成过程。它是在广告活动一开始就必须进行的, 并贯穿于广告活动始终的指导性活动, 是为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采取的先计划而后行动的筹划活动。

三、创意是沟通的关键

从广告策略本身的作用来看, 它就是为下一步的创意策略与媒介策略的制定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广告策略”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遵守, “广告策略”对未来制定创意策略和媒介策略具有绝对的指向作用。广告策略的重点就在于抓住消费者的心, 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崭新的合情合理的购买借口, 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倾向性的购买行为。好的广告设计一般都是“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奇思妙想, 如果说情理之中是广告策略的作用, 那么意料之外则是创意点子的功劳。

四、广告策划与设计的关系

1、策划是设计的客观依据

广告设计是将广告策略和创意构思加以具体化, 是广告创意的符号形式, 是使广告从概念变为现实, 是创意思想的物化形式。广告设计者与画家不同, 画家作出的画, 可以没有任何理由, 而仅仅来自于艺术表达自己的渴望与需要, 画家的成功可能仅在于找到了一种表达驱使其创作作品的意向。对广告设计者而言, 其创作出的广告可能非常美妙, 令人或兴奋、或愉快、或感动, 但可惜的是, 这样可能并未反映广告的目标所在;相反, 广告设计者创作出的广告也可能枯燥无味甚至面目可憎, 但却仍然完成了表现广告目标的任务。因此, 在广告设计中, 创造性的含义比在纯艺术的范畴中显得似乎要狭窄些, 设计者的创造欲望必须受到明确的广告特定目标的限制, 整个设计都是以广告策划的总体理念为依据的。

2、设计需服从策划

在广告设计过程中, 设计不仅要以策划为依据, 而且要为广告策划服务, 服从于广告策划整体活动的安排与要求。在广告事业发达的国家里, 广告策划已成为一种科学的广告管理活动, 它襄括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市场的细分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广告媒体的新型化、设计手段的现代化, 以及广告作品的形象化等一系列内涵, 这其中的任意要素都是为广告策划的最终目的设计的, 广告设计同样也不列外。

3、设计是策划的深化和物化显现

一则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 能准确地把握整个市场营销战略, 对有市场战略发展而来的广告策划核心理念, 能给予富有想象力的说明, 通过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及联想, 引人注目的戏剧性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使一种普通产品变成魅力非凡的产品。

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是广告活动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广告策划的深化和视觉化的表现。广告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广告效果, 而广告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广告设计的成败。广告的设计同样需要予以精心推敲。现代广告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企业营销目标和广告战略的要求, 通过卓越的创意和引人入胜的艺术表现, 清晰、准确地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有了整体广告策划的前期铺垫, 设计人员所作的设计才是行之有效, 符合市场具有实际意义和操作性的设计。

策划通过理性提升为主张, 主张通过想象力变成创意。行销时代, 广告设计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策略思考, 天马行空的广告设计似乎已经没有市场, 但不可否认, 行销策略和广告策略有时并不仅仅依赖逻辑和理性思考, 有时也需要灵感的闪现和艺术的创造, 传播策略的产生有时完全是市场验证的结果, 因此, 策划和设计可以是互动的, 在市场检验出来的策划和设计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策划和设计。某种意义上, 方法比知识重要, 方向比速度关键。只是简单具备视觉表现能力的设计师不会是一个称职的设计师, 好的广告设计师应了解并懂得点子、概念、策略三者的关系, 做有创意的策略, 想有策略的创意。

参考文献

[1]傅建明:《广告策划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术大观》, 2008 (05) :118。

[2]朱佩娜:《浅谈广告的策划》, 《美术大观》, 2010 (08) :100。

[3]陈廖卿:《浅谈平面广告中正负空间的契合》, 《大众文艺》, 2010 (05) :8。

[4]陈廖卿:《平面设计中负空间的艺术特征与应用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7年。

艺术策划研究 篇6

一、《海峡艺术名家》的节目定位与主题取向

在切入主话语之前, 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海峡艺术名家》栏目。该档栏目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主办, 海峡电视台和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具体承办。该栏目的创立, 不仅体现了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所强调的“推动福建文艺繁荣, 打响福建文化品牌”的讲话精神, [2]同时也体现了强强联合的资源整合优势。它立足福建, 跨越海峡, 辐射海外, 挖掘整合华人艺术界的文化和人脉资源, 通过在海峡卫视黄金时间播出, 在海内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海峡艺术名家》采用季播方式, 每季10集, 每集24分钟。每期重点推介一位在国内外文艺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闽籍文艺家。该栏目自2013年12月开播以来, 迄今已完成制作60位闽台两岸文艺家专题, 播出4季40期节目。

根据栏目创设的背景, 确立节目定位, 进而确定人物专题系列的主题取向, 是前期策划的首要任务。显而易见, 《海峡艺术名家》的定位是一档高端的人文艺术类栏目, 它区别于通常的电视人物专访、佳作鉴赏以及文化现象解读等节目, 以艺术家个体为表现对象, “海峡、闽籍”是其鲜明的特色, “艺术名家”是其个性的标签, “佳作”更是承载文化内涵的核心载体。其核心指向一如我们栏目的口号所言:“传承八闽九州人文根脉, 聚焦两岸三地艺术名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物专题, 而是指向特定的文学艺术家群体。而这个特定群体有两大特点:一是, 他们既是“小众”的, 但又是最具影响力的;二是, 他们既是“普通” (人) 的, 但又是最具有时代性、情感性和可塑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主题取向上, 必须根据这个特定群体的特点, 更加注重思想深度和人物个性特征的挖掘, 不仅要表现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以及创作感悟, 感受艺术家的个性魅力, 提升更为丰富的美学鉴赏体验;更要注重引导受众进入艺术家的生活空间和艺术天地, 弘扬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 传递积极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从而实现我们的主题诉求。

有了一个总体的主题取向, 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和不同人物特点, 组织素材、谋篇布局以及精当地选择恰到好处的表现方法等, 这是不变的基础, 撰稿、拍摄以及后期的剪辑、包装, 都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并逐步加以完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挖掘出人物的特点, 凸显主题思想, 让时代精神能得到更好的传播呢?以第一季播出的人物专题《章绍同》为例, 我们曾大量搜集方方面面信息, 对作曲家章绍同这个人物的性格、背景以及大量的作品, 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 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作为当代著名作曲家, 章绍同的影视音乐作品广受影视界的瞩目, 而凭借《苦藏的恋情》、《相爱在西双版纳》、《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三部杰作, 章绍同三度捧得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这是我省音乐界获此殊荣的惟一一人。章绍同的三部获奖作品, 虽然表现的是不同地域 (闽南、云南、河北) 、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内容, 但高扬的却是一种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拍摄中心点, 抓住了这个中心点, 就找到了实现主题的突破口。据此, 我们以章绍同的创作时间为纲, 以三度捧得金鸡奖的作品为目, 从容展开叙事, 既展现了章绍同不同时期的创作历程和创作特色, 又完成了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主题诉求。正如他本人所说:“我希望作品能够被听众所接受, 那么创新的路可能要一直走下去, ‘土’和‘新’加起来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气象出来, 可能就会创造出一种我自己觉得很新的东西, 但是又能够把我们民族的灵魂, 民族文化的根能够保住。”

二、《海峡艺术名家》的典型原则与精当选材

《海峡艺术名家》栏目拥有着强强联合的资源整合优势, 它立足福建, 跨越海峡, 辐射海外, 闽籍华人艺术界的文化和人脉资源十分丰富。据我们初步统计, 全国乃至海外的闽籍艺术家多达数万人, 而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坚力量乃至领军人物也有上千人。如何在这些资源中尽可能精当地筛选出我们栏目的拍摄对象, 是对我们策划能力与水平的一大考验。

根据栏目的定位, 我们首先设置了两条入选标准:一是必须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闽籍艺术家中坚人物或后起之秀;二是必须顾及十二个艺术门类之间的合理搭配和大致平衡, 以及广大受众的收视感受与经验。这是栏目定位的基本要求。但是, 如果仅仅凭这两条, 还是远远不够的, 或者说我们将有可能陷入另一种被动。因为我们不是在选“代表”或选“劳模”, 不是拼“资历”或搞“平衡”。我们需要遵循的是艺术创作规律, 首要必须考虑的是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原则”, 即恩格斯在评价哈克纳斯的中篇小说《城市姑娘》时所提出的著名论断:“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

从文学创作原理引申开来, 电视人物专题创作同样必须遵循这一“典型化”原则。这里所说的“典型人物”, 虽然是非虚构类人物, 与文学作品的人物有所区别, 但就其本质来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艺术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又能反映出某些特定的阶级、阶层、群体的特征和本质。也只有通过个性才能反映共性。比如作家是一个以文字形态进行形象思维的群体, 他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等, 这是一种共性。而落实到个体的某位作家, 他们的经历、阅历、文学修养、个性特征等就千差万别了。而我们要选择的, 正是某些最具独特个性的成就卓著的文学艺术家个体。

那么典型环境又是什么呢?典型环境是指专题人物所生活的、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本质的特定环境, 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 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

一般来说, 每一个典型人物 (当然包括文艺家) 身上, 都有许多特别出彩的亮点, 在大量的素材面前如果不进行精心细致的筛选, 而是面面俱到, 平均用力, 其结果必然亮点相互遮蔽, 要么让人眼花缭乱, 不知所云;要么“彩而不亮”, 适得其反。第一季播出的福建著名诗书大家赵玉林, 是一位百岁高龄的艺术家, 著作等身, 一生坎坷, 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百年经历浸染着岁月的雨雪风霜和时代的鲜明烙印。这正是我们所以选中他的理由。或者说, 他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典型人物”了。在电视专题有限的时间内, 要表现他的百年经历, 时间跨度特长, 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梳理, 精心取材, 一般先梳理出一条纵向的时间线, 也可以横向的事件线, 并从中发掘这个人物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在赵玉林百年人生中, 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中青年时期) 是在劳改农场的苦难中度过的, 这就决定我们的描述必须聚焦这个“特定环境”了, 而在这个“特定环境”中, 人物的生存状态、行为逻辑以及精神品质等又将发生哪些变化才是关键。漫长的苦难岁月并没有让赵玉林陷入绝望, 罕见的宽容与超脱让他在消解苦难的同时, 一如陶渊明般感知着天地人间的美好。赵玉林诗词创作史上的一部十分重要作品———《莘野随录》就诞生在这个时期!在这本《莘野随录》中, 处处充满了如《喜雨》一般令人感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作。23年农场生活, 除了诗词、散文, 赵玉林还创作有《青陵台》等历史剧十种, 后来还根据农场生活写了30万字的小说《南冠思》。理清了这个思路, 文艺创作的“典型化原则”就变得十分具象而生动了。以这样沉甸甸的份量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不愁拍不好这个电视人物专题了。

三、《海峡艺术名家》的创作理念与叙事特点

《海峡艺术名家》作为专题人物系列栏目, 必须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创作理念, 保持相对统一的叙事风格和高端的艺术品质, 这是前期策划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核心理念是真实性原则, 真实之所以至关重要, 就在于它是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的基石。只有具备真实性的艺术作品, 才会生成巨大的艺术吸引力和审美征服力, 才会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获得精神上心智上的享受与教益。因此, 黑格尔说:“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 (事物) 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4]别林斯基也指出:“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 总是以真实性、自然性、正确性、现实性来打动读者, 使你在读它的时候, 会不自觉地、但却深刻地相信, 里面所叙述或者所表现的一切, 真是这样发生, 并且不可能按照另外的样子发生。”[5]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佛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质》一书中也说过, 电影按其本质来说, “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亲近性, 当电影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 它才是名副其实的电影。”[6]

电视人物专题片的真实性原则, 简言之, 就是必须通过对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客观记录, 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它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纪实手法和纪实风格上。这种真实性原则, 是电视人物专题片创作所必须遵循的, 也是保证艺术品质的关键。具体落实在节目上, 我们采取的创作方针就是纪实与访谈相结合的叙事手法, 通过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代表作品的解读这两条线索, 将人物和作品置于特定场景之中, 并通过舒适轻松的“回忆场”, 引领广大受众走进艺术家的生活空间和艺术天地, 感受艺术文化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熏陶。

艺术家首先是人, 然后才是艺术。艺术家的人物专题首要的还是要刻画好人物, 尤其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和情感抒写, 并结合艺术家代表作品深入浅出的通俗解读, 互为映照, 在纪实的基础上追求完美, 在提升文化价值中追求作品的风格化, 使真上升到美, 才是电视人物专题创作理念的根本目的和用意。例如《海峡艺术名家》第二季人物、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 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尊为恩师, 著名作家余秋雨心目中“现代意义上”的性情中人。他在学术上自成体系, 所著文章《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曾在中国文坛引起大震荡, 如今更成为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他著作的《文学创作论》一版再版, 创造了当代文学理论著作漫长的销售生命期。他言语犀利, 个性张扬, 岁月流逝, 并没有带走孙老的直率和犀利, 幽默乐观的天性反而使得身边人愈发感受到他的平顺自然, 亲切可爱。编导抓住他的个性特征, 注重在访谈和细节刻画上下功夫, 在拍摄中着意捕捉他富有亲和力的行为举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征, 让他直率犀利、幽默乐观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真正把余秋雨所说的这个“性情中人”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位从未与孙老谋面的观众看完节目后, 感慨地说:“这样的艺术家真的太可爱了!”由此可见, 细节镜头对观众所产生的冲击力, 是广播和报纸所无法具备的。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 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对细节的着意刻画对于完成整部专题片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专题拍摄的过程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许多已经发生的往事, 并经常为逝去的场景无从表现而苦恼, 有时用老照片、老资料, 有时甚至应运情景再现的方式, 而最为简洁的方法是运用被采访者的同期声叙述, 真实而生动。电视人物专题节目制作越来越重视对同期声的运用, 并非没有道理。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纪实与访谈相结合”, 强调“访谈”同期声的应运, 一方面它能够使画面人物语言达到“声画合一”, 以增强专题内容的真实感、可信度和亲和力, 同时还可以作为一个蒙太奇因素连接电视节目的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人物的叙述, 真实地再现许多已经发生的往事, 复制一个让受众感同身受的“第二现场”。而对于文艺家专题, 同期声的运用就更加显得重要了!它不仅可以体现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同时, 通过舒适轻松的“回忆场”, 引领广大受众走进艺术家的艺术天地, 体察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感受艺术文化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熏陶。

《海峡艺术名家》第二季人物郑小瑛, 新中国的第一位女指挥家, 她出生在上海知识分子家庭, 19岁三次从家中逃走, 奔赴中原解放区;30岁留学苏联, 成为第一位登上莫斯科歌剧院的女指挥家;古稀之年还只身南下, 创办中国第一个民办交响乐团。可以说, 她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年过80仍然频繁演出的女指挥家。在郑小瑛的音乐人生中, 苏联的学习经历显得尤为重要, 而你要记录或再现它的经历,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但编导者独具匠心地运用访谈的同期声, 又恰到好处地与解说词相衔接, 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了事件的始末, 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段的同期声是这样的:在这期间, 郑小瑛见到了出访莫斯科的周恩来总理。“这是非常难忘的一刻, 周总理问我你是学什么的, 我说我是学指挥的。他说‘女同志学指挥很不容易啊, 国家现在是困难时期, 你们要好好学习, 报效祖国’。那次周总理还叫我们唱《洪湖水浪打浪》, 我们在莫斯科不知道国内这歌已经很流行, 周总理问你们谁会唱洪湖水浪打浪啊, 我们这些学音乐的人都不敢说话, 他说国内三岁孩子都会唱, 你们学音乐的怎么不会啊?总理说:‘来, 我带你们唱!’说着就领头唱了起来:“洪湖水啊……”如此简短的细节描述, 传递的是一种强烈的现场感, 轻易就把观众带入当年莫斯科的音乐之夜。

当然, 对于一位艺术家人物专题来说, 光是事件的复述是不够的;同期声的运用, 需要更进一步地传递艺术家的思想经纬和内心情感。专题片《郑小瑛》不仅带你走近一位女指挥家的传奇人生, 还处处让你看到她的思想火花和丰沛的内心情感。这部片子的结尾, 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同期声, 尤其令人难忘。郑小瑛说:“我认识北京一个很著名的词作家阎肃, 其实他平常生活里很不严肃的, 我们常常开玩笑。我们有一次讲到生命, 我说将来要是倒在指挥台上, 那是多幸福的事情。他说, 哇, 那太浪漫了。” (引自专题片《郑小瑛:爱乐人生》) 简短的一段同期声, 却让我们深深体味到了一位艺术家视艺术如生命的挚爱!能不能及时而敏锐地捕捉到被采访者这些思想和情感的闪光点, 则是对采访者职业素养的考验。

当然, 一部好的人物专题还要其他元素的综合考虑、合理使用, 比如解说的文字组织, 声音与画面、画面与灯光的处理, 画外音与字幕的表现, 以及精良的后期制作等多方面的协调。

综上所述, 要想制作好精美的人物专题片 (或栏目) , 前期策划是关乎成败的重要一环。既要找准定位, 明确导向;又要精准选题;同时还需要确立创作理念, 统一叙事风格。这几个方面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贯通。只有这样, 才能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主题意旨, 淋漓尽致、深入浅出地传播到每一位观众的心目之中。

《海峡艺术名家》前四季节目播出后, 在广大受众尤其在省内外文艺界引起了热烈反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影视评论家王占海评论说:“福建省文联与海峡台联办这一档节目, 在全国当属首创!立足福建, 跨越海峡, 辐射海外, 整合两岸闽籍文艺圈的文化和人脉资源, 向海内外展示中华文明的软实力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著名文艺评论家孙绍振认为:“这是一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好栏目, 入选的对象在国内外文艺界都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或后起之秀, 这本身就有很高的收视号召力;每期节目都有它的看点和亮点, 好看、耐看, 雅俗共赏。”新锐作家北村用8个字评价《海峡艺术名家》:“用心, 认真, 专业, 纯粹, 比我想象的还好!”

摘要:本文以《海峡艺术名家》栏目为例, 深入阐述了电视人物系列专题的策划路径, 重点就前期策划的主题取向、精当选材、创作理念、叙事特点等诸项要素, 结合人物专题创作实例, 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分析与论述, 并鲜明地提出了独家见解, 对当下电视人物专题创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人物专题策划,主题取向,精当选材,创作理念,叙事特点

注释

1[1]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47.

2[2]李书磊.打响福建文化品牌[EB/O L].人民网, 2014-10-24.

3[3]恩格斯致玛·哈克纳斯[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54.

4[4]黑格尔.美学 (第一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151.

5[5]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 (第二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96.

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篇7

前言

数码艺术是一个新出现的艺术门类, 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本文中我将首先从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谈起, 总结它们之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我将谈到它们在艺术传播中的差异;最后探讨它们各有什么优势可以相互借鉴。

一、什么是数码艺术

当社会出现新的事物时, 艺术总是能够最先体现出来。当电脑和各种科技产品成为我们生活必备工具的时候, 艺术家们开始用电脑和数码产品取代纸和笔, 数码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数码艺术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 但另一方面数码艺术又展现了一个新的虚拟的世界, 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我们知道最早的绘画形式是洞穴壁画, 绘画、雕塑、建筑一直是艺术的三大基本样式, 之后又有了装饰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电脑虽然出现了很长时间, 但数码艺术成为一个独立艺术样式的时间并不长。数码艺术对艺术家的要求很高, 要求他必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师, 要有数码思维和熟练掌握数码语言的能力。现在, 数码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游戏、建筑、服装、工业设计等领域。

二、什么是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画家在二维的平面上描绘对象, 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一定主题的一门传统艺术。它又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众多形式, 作画工具和表现技法也各不相同。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盆上便有了早期的绘画, 其中有大量精美的图案。到了先秦时期, 绘画艺术主要以肖像画为主, 为贵族日常享乐生活服务的工艺性绘画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秦汉时期的绘画成就主要表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等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绘画艺术, 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专业画家出现了, 绘画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画家出现了,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 尤其是人物画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出现了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捣练图》等一批杰出作品, 对后世影响巨大。五代时期的画家注重深入自然, 创作出了真实生动的表现北方景色和江南秀丽风光的作品, 北方的荆浩、南方的董源和巨然,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宋代的绘画与社会各阶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各阶层对绘画有着不同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世俗画和宫廷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绘画的题材更加广泛, 风格更加多样, 作品画面生动、画风严谨, 技巧上有了很多的创新。明清两朝画家众多, 画派兴起, 画法创新超过了宋、元时期, 出现了重要的“扬州八怪”等绘画群体, 对之后的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近现代, 大量的西洋画传入中国, 中国画在受到重大冲击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大量的先进理念, 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出现了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画家。他们学贯中西, 为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之不同

数码艺术扩大了绘画艺术的欣赏群体, 使绘画艺术开始了大众化进程。以往的绘画艺术爱好者都要进入博物馆、画廊或者通过欣赏画册才能接触到作品, 欣赏渠道狭窄, 欣赏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绘画艺术很难真正进入到大众中去, 只是一部分人的艺术。数码艺术不像绘画艺术那样需要创作者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而只要创作者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艺术素养, 加之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进行创作。数码艺术的创作不受光线、环境、绘画工具等因素的制约, 使创作更方便, 为扩大绘画创作群体、普及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媒介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实践创作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使观众精神得到洗礼, 灵魂得到净化, 只有具备较强的艺术特色和真情实感,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作品才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艺术作品要想广泛流传除了要具备高品质以外, 其传播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传播的形式和手段一定要和艺术作品自身的特质、风格相匹配, 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才能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艺术传播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影响力的大小和获得受众认可范围的大小。一些作品虽然有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但就是因为传播的力度不够, 而不被大众所熟知。相反, 一些普通的作品由于广泛的宣传和正确的传播途径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见, 艺术传播对艺术品的广泛流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数码艺术就有了广泛传播性。它是在艺术与科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门独立学科,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传播性, 这是数码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造成了大众对艺术作品感知方式的改变。当今世界, 全球一体化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这个多元化开放的时代, 网络的传播速度之快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而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得到广泛传播会很大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数码艺术虽然不像绘画艺术那样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但它通过网络广泛传播, 能让观众时刻接受艺术教育和艺术熏陶, 这也使得绘画艺术在传播中处在被动位置的局面被打破。观众甚至可以和艺术创作者相互交流, 探讨作品内容形式, 而在以前交流只有在研讨会上才能进行, 这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传播效果。艺术作品的网络传播是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有效传播途径, 把好的艺术作品进行推广。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抵制网络传播中低俗文化的影响。如今, 视频影像技术也与艺术结合起来了, 创造出了新的数码艺术,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件成功的视频投影数码艺术作品。视频投影与建筑结合起来, 又诞生了美轮美奂的3D建筑投影艺术。这些都是艺术与科技交汇而产生的新兴艺术形式。数码艺术多采用电脑等科技产品来进行创作, 能反复修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绘画艺术多采用笔墨, 在画纸、画布上进行创作, 需要一定的功底, 而且不易修改, 这就没有数码艺术创作起来方便了。绘画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样式, 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而数码艺术则缺乏生动的语言形式, 有一定的机械感。与绘画艺术相比, 数码艺术有很强的时代性。网络文化的普及虽然使艺术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但同时也容易使人们产生了惰性, 不愿意深入生活、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取得第一手资料, 珍贵的现场感受的缺失,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会缺乏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艺术家们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 去感受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生活, 创作出生动感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来。数码艺术往往不重视绘画艺术中的技法, 博大精深的绘画技法在其中得不到体现。数码艺术往往只注重形式, 而且数码艺术家的造型基本功和美术素养普遍都不如绘画艺术家, 这就出现了一批平庸的数码艺术作品。同时, 数码艺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大大降低了其作品的艺术性。总之, 数码艺术、绘画艺术各有优劣, 二者如果能相互取长补短, 那将会使艺术作品的品质有很大提升。

四、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可以相互借鉴

在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数码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数码艺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博物馆、大型展览中, 一些艺术收藏家也开始关注数码艺术, 数码艺术以新颖、时尚和独特的魅力对绘画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在传统艺术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观众而言, 它显得怪异和难以理解, 而对于追求时尚、便捷的青少年来讲, 它却越来越受欢迎。学习绘画艺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 要花费大量金钱时间, 而有了电脑以后, 艺术家们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创作。数码艺术的不足在于缺少艺术内涵, 其艺术表现中存在着视觉表现力弱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而绘画艺术则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之上, 蕴含众多地域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 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笔墨技法更易使欣赏者产生共鸣。数码艺术是在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基础, 但它却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 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绘画艺术家要了解数字化基本原理并要熟练掌握数字创作技巧才能进行数码艺术创作。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表现方式在碰撞中的融合, 也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李政道教授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硬币的两面。”科学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现代的绘画艺术借鉴了数码艺术的诸多优点, 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未来的绘画艺术会更多地表现自由和趣味性, 体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绘画作品大量地出现在公共场所、高级宾馆酒店以及娱乐场所中, 势必将使绘画艺术为大批观众认知、了解。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尽完美, 绘画艺术与数码艺术将不断融合, 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数码艺术将吸收绘画艺术文化底蕴深厚和表现技法丰富等特点, 绘画艺术也将吸收数码艺术创作方式便捷、传播方式多样和画面效果绚丽等特点。更多的绘画艺术家应积极地投身数码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 为其艺术性、民族性、原创性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这些绘画艺术家深厚的民族情怀、全新的艺术理念必将会为数码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五、结语

我们深信数码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必将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 必将为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巨大动力, 同时也会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2]徐亚非.传统绘画的数码表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蔡恭亦.数码绘画艺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4]汤筠冰.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及发展现状[J].新闻传播, 2011 (05)

营销策划中广告策划的应用研究 篇8

一、广告策划的现状

当今时代下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使中国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对广告的需求更是急迫,致使我国广告业迅速发展,中国广告业依靠自己的在资金、人才、经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使中国广告业长足发展。作为根植于本土市场的广告业,更能谙熟中国企业的广告策略,同时,中国的广告产业正在逐步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发展。

二、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的关系

企业营销策划在企业经营方面处于关键地位,主要是包括确定战略目标和竞争对手、制定营销战略、分析市场发展状况,从而带动企业实现专业化的目的。广告策略的制定是从营销策略方面分析的,将是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营销,广告策划可以说是营销策划的一个关键部分,二者对立统一,实现良性友好发展,营销策划决定着广告策划方向。在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下,企业更需要消费者,重视市场,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市场营销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然而广告策划正是促进销售的一项重要策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展开,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营销策略在广告策划中的意义

广告的策划就是将企业想要推广的意图和要求以广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播给消费者。

1.广告创意对于广告策划的重要性

广告在设计时不能只看重艺术感、形式感,关键要将内容表达清楚明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广告内容。所谓广告创意,简单来说就是以新颖、独特的思维,很巧妙地让传播内容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出来。要想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广告创意,就需要深入了解主题内容、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满足消费者心理的市场需求,广告创意做到了贯穿始终,就能将广告策划制作成功,以吸引广大消费者为目的,激发大众购买欲。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优势明显,同样的一个产品有时需要做多组广告,更新使用,以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为例,曾经的“德芙,让我纵向丝滑。”“下雨天,巧克力和音乐更配哦!”让我们耳目一新,但德芙巧克力公司再次推出新广告,更换代言人,广告词,广告场景,但依旧不变的是情侣两个人的爱和德芙巧克力给人的丝滑感受。宣传广告将德芙丝滑的特点,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了解德芙的丝滑,大大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

2.营销理念需求影响着广告策划

营销理念在广告策划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营销产品需要面对的消费人群,广告策划设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面对年轻人自然就会选择比较青春活力的创意,选择的代言人也就是年轻人喜欢的,而面对老年人的广告就该是比较老龄化一点的,而且年龄段不同,消费心理也不相同,所以各采用的广告创意就不能相同。其次,广告理念也要不断更新,不能固守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时观察市场需求,应对变化,改变促销手段。

3.营销策划中广告策划的应用意见

(1)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广告的策划主要是服务市场的需求,在现在经济发展的状况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占据主导,所以,就更应该深入了解市场,在竞争中适应市场,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市场中占据合理的位置。市场的竞争环境,给企业提供的一些契机,给企业放活,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寻求生路,就得不断了解市场,不断更新改良自己的营销策略,策划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划,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2)制定相应的策略。企业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是根本,但是宣传也是另一项重要工作。广告在营销工作中主要是推广的作用,基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生产优质的产品才是做好企业的根本,不过要想占据市场优势,还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广告策略,根据产品的特点,发挥广告创意,获得消费市场。(3)发挥人员销售的促进作用。人员销售是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远合作的重要途径,销售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整合人员销售的优势,拓展市场,在广告策划中,人员销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广告策划增添色彩,更加符合现代营销手段。在赢得了消费者之后,就需要人员销售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产品在营销中不被市场淘汰。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繁荣发展,企业只有在这经济巨浪中稳固自己,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广告在营销策划中作用十分明显,通过信息传播,在目标市场中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产品销售。营销策略决定着广告策略的方向,广告创意的不断更新就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了,营销策划不但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更导向着广告策划的有序运行,所以,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市场下,企业拥有长足的营销策略能使企业屹立不倒,广告策划的发展方向则更是关系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长久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营销策划越来越决定着广告策划的方向,营销策划将在市场经济的控制下,走向战略前沿,不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广告策划的方向。营销策划在企业发展中,统筹着企业的整体战略,广告策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辅助营销策划的作用。

关键词: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凌.试论营销策划中的广告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9):171.

[2]徐芳琳.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的整合[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6):154~155.

上一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下一篇:企业管理与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