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精选12篇)
兴奋剂 篇1
由于兴奋剂的不断演变与发展,体育界对兴奋剂的定义也不断地趋于严密和完善。国际奥委会把兴奋剂定义为:“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物物质,企图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1]利用药物提高竞技体育的成绩早在古奥运会上就有记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比赛中开始兴起了服用兴奋剂的不良风气。服用兴奋剂的事件在空间上已经扩散到各大洲的几乎所有体育大国;在项目上,几乎涉及到体育的各类项目;在人群上,不仅有高水平的运动员也有业余选手甚至已渗透到社会的其他层面,涉及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运动员使用的药物和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和多样化,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社会形象而且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兴奋剂也在不断地研制出新,种类和形式都越来越多。1967年规定了5类8种药物被禁用,1988年为99种,1993年为105种,2004年为159种。不但传统的兴奋剂不断推陈出新,新型兴奋剂也在不断问世,出现了“激光兴奋剂”、“基因兴奋剂”等新型兴奋剂。[2]
业内人士预言:“如果有一天奥林匹克运动退出人类社会舞台,那绝不是源于外界的毁灭,而是来自堡垒内部的自溃。致命的伤很可能就是兴奋剂。”英国的戴维尔.米尔勒在他的《奥林匹克革命》一书中指出:“兴奋剂对奥林匹克和整个体育界的严重威胁,远远大于职业体育和商业体育。使用兴奋剂欺骗是从根基上打击体育的可信赖性,它比本世纪以来任何一种危害体育的弊病,都更加摧毁公众的信任。”兴奋剂不仅从根基上侵蚀、打击和摧毁体育发展的基础,对社会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1 兴奋剂的使用背离了体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振奋精神、提高素质,通过体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在身体方面达到尽可能高的程度,同时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从而能在其身处的社会环境或更大的范围内生存,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3]从而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兴奋剂的使用,背离了体育的根本目的,颠倒了体育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把体育的目的异化为“不惜一切手段与代价获取胜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说:“运动的魅力在于你能否正确使用训练方法和比赛技巧,以超越人类的极限。兴奋剂只会损害体育的魅力。”在当今体育中,兴奋剂的使用,已使体育参赛选手追求崇高精神价值的目的发生了偏转,通过兴奋剂的作用改变生理机能来提高成绩,不顾一切追求比赛的胜利成为最直接的动机,不择手段地获取各种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成为他们追求的直接目的。不仅不能给运动员带来真正的乐趣,反而使一些运动员成为药物的崇拜者,丧失了自我的正视以及自信和勇气;不仅没有发挥良好榜样的作用,反而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奥林匹克宪章》把“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作为体育的宗旨。也赋予了体育为人全面发展服务的重要功能,通过体育的锻炼和各种形式的竞技,培养人的智力、意志和情感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在体育锻炼与训练中形成的各种能力内化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品格。可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却使人沦为药物的奴隶和牺牲品,使运动员成为比赛的机器,这不仅给运动员带来了不求进取、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不良的生活态度,甚至酿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兴奋剂的滥用使人们对体育比赛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有新的记录诞生便会联想到兴奋剂,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由于各国反兴奋剂的态度不一致或双重标准引起的兴奋剂风波和官司一直不断;甚至把兴奋剂问题政治化,成为相互攻击的武器等严重地危及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
兴奋剂的使用已对现代体育所倡导的“身体、意志和思想的统一”发出严重的挑战,也削弱了体育应有的社会号召力,严重地背离了体育的根本目的与宗旨。
2 兴奋剂的使用侵蚀和瓦解体育道德的基础
公平竞争作为体育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体育比赛、体育竞技能够存在的根本前提,正是因为有了公平、公正的体育原则,体育竞技才有了意义。同时,公平的体育竞赛也承认个体的生理和种族差异,但竞技时必须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一小部分运动员通过使用兴奋剂,来改变生理条件、增强体能,而不是科学的训练。这不仅损害了体育的公平竞争的精神,也有损于体育道德和社会公德,实际是一种欺骗行为:它掩盖了运动员的真实水平,严重地动摇了体育道德的基础。
兴奋剂诱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丧失了精神自律的力量,破坏了公平的体育比赛,在更大范围上造成了行为的失范,荣辱的颠倒,是非的混淆。如加拿大的本.约翰逊当两度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而被驱逐出田坛时,就抱怨说:“我被抓出来是我倒霉,其实所有的高水平选手都服用药,等以后就知道我其实也是被冤枉的”。英国的1500米欧洲冠军马休斯.叶兹声称:“谁说服用兴奋剂不道德,谁能决定什么才是道德的,政治道德吗,商业道德吗,体育本身就不纯正”。甚至有些人干脆提议把“兴奋剂合法化”。[4]这代表了体坛中一部分人的错误心理和心态,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准则已被兴奋剂使用者粗暴地践踏了,体育道德的丧失与偏离比兴奋剂本身的危害也许会更大。
3 兴奋剂的使用侵蚀了体育科学训练的原则
体育成绩的迅速提高,日益接近人类体能的极限,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改进技术,挖掘人的潜能,以提高竞技能力,这是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要求。体育训练更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兴奋剂的滥用,使人忽视对训练规律的研究和掌握,造成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错误偏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激光兴奋剂、基因兴奋剂等高科技化的兴奋剂,为那些不想通过艰苦训练、科学训练而想迅速攫取体育成就的运动员客观上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更确切地讲提供了冒险的机会。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考虑的不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而是想借用外部手段或化学助力来迅速提高技能水平。认为用药的训练是科学的,用药并且又能逃避检查更是“高科学化”训练的结果。这些错误的训练观念严重地亵渎了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思想,在实践上破坏了正常的科学训练原则。
对运动员来说,药物也许暂时会对提高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决不会把体能低下、训练落后的人塑造成为世界冠军。使用兴奋剂所带来的暂时效应,致使部分运动员迷信药物、依赖药物,放弃艰苦的训练,影响潜力的挖掘;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无异于拔苗助长,违背人体的生长规律和训练规律,造成早熟、早衰、患成年人疾病,丧送其体育生涯。使用兴奋剂的长期恶果,便是从根本上破坏科学训练的基础,把训练成果的展示演变成药物大战、职业吃药“机器人”大战,最终会危及整个体育事业的基石。
4 服用兴奋剂严重地损害运动者的身体健康
自从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努德.詹森因服用过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剂导致死亡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兴奋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医学界和体育界都对兴奋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已证明:兴奋剂主要通过刺激人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来提高运动者的敏感性,降低疲劳感觉,激发竞争欲望等,以提高运动成绩;但使用兴奋剂也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
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身体健康的人长期服用合成代谢类固醇药物会带来暴躁易怒、身体虚弱的负面后果;蛋白同化激素会导致肝硬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男性运动员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女性运动员出现第二性特征男性化的倾向,如体毛增多、乳房减小、月经紊乱等;超量服用刺激剂可导致心率失常、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就连现在认为比较安全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可能导致心脏痉挛致死;血液回输会造成高烧、湿疹等过敏性反应、急性溶血代谢性休克等;对于基因“兴奋剂”或药物,研究者也承认:“由于这种药物具有潜在的副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引起癌症”。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生理疾病,也会使运动员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更为严重的是过量服用兴奋剂容易导致运动员生命的衰竭和死亡。据不完全统计,1967年英国的800 m世界冠军汤姆辛普因服用兴奋剂引起心力虚脱而死;1975年芬兰举重运动员冈卡斯尼因超量服用合成类固醇导致肌肉膨胀终生残废;1980年东德游泳世界冠军库拉乌塞因过量服用大量含有兴奋剂的维生素,先后生了两个先天性畸形儿。在1985年前的20年中,就有20多名美国运动员死于滥用兴奋剂;在1987~1990年期间就有19名自行车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死亡。在2004年又有意大利著名自行车选手潘塔等几名选手因兴奋剂而死亡。近几年频繁地发生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猝死的事件。血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向人们警醒了兴奋剂的严重危害。
综上所述,兴奋剂的使用背离了体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侵蚀和瓦解了体育道德的基础;侵蚀了体育科学训练的原则;损害了运动者的身体健康;破坏了体育的良好社会形象;阻碍了体育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分析法,指出了兴奋剂的危害:背离了体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侵蚀和瓦解体育道德的基础;侵蚀了体育科学训练的原则;损害运动者的身体健康;破坏了体育的良好社会形象;阻碍了体育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兴奋剂,危害,分析
兴奋剂 篇2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及北京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解决体育社团在赛事活动中存在的对赛风赛纪掌控不紧、兴奋剂使用把关不严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体育社团的作风建设,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系统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和北京市体育局全市体育系统开展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根据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体育社团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专项治理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后奥运时期社会及市民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市级体育社团主承办的赛事活动越来越多,2010年近400项,参与人数达200多万,加强这些赛事活动的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关系到体育社团主承办体育活动的权威性,也关系体育社团的兴衰成败,更是全市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在合肥举办,北京市也将迎来第二届体育大会和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各社团参与的全国职业联赛及单项体育赛事也非常频繁,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足球行业暴露出来的“假、赌、黑”、健身健美行业暴露的兴奋剂等问题,再次表明,赛风赛纪整治和反兴奋剂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要通过专项治理,切实提高对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着力解决体育社团组织领导不得力、教育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整改不落实等问题,推动赛风赛纪整治和反兴奋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市体育局专项治理工作的总要求,市体总遵循市体育局提出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集中整治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赛风赛纪整治和反兴奋剂工作长效体制,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范围
专项治理的范围包括: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北京市第二届体育大会;由社团主办和承办的综合性比赛及单项赛事;受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总会委派组团(队)参加的国际、国内体育事赛及各社团参加的单项锦标赛等。
(二)专项治理的内容
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社团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对参赛运动员资格及年龄审查、裁判员选派及执裁、竞赛规程规则执行等情况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发生兴奋剂违规行为,对有关人员处罚不坚决、不落实,反兴奋剂教育不到位问题;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问题;其他赛风赛纪问题。
三、专项治理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北京市体育局的总体安排,市体总及各社团的专项治理工作分动员部署、宣传教育、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讲评等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截止到6月底)
按照市体育局召开的全市体育系统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按照专项治理工作整体部署,市体总和各社团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市体总不再组织专门的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各社团要采取召开动员会等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深入进行动员部署,要切实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会员特别是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及所属裁判,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二)宣传教育阶段(7月底前)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有条件的社团要采取集中学习,辅导授课的方式,不具备集中教育条件的社团可采取发文自学的方式,认真组织学习中央领导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足球行业反腐倡廉教育整顿工作重要指示,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会议、北京市体育局下发的文件(体育局网站下载)等有关会议精神,深入理解、提高认识、抓好落实。要通过足球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引以为戒。
深入学习《反兴奋剂条例》和有关规定,按照“准入制度”要求,逐一落实学习、考试、宣誓等规定程序,确保反兴奋剂教育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各社团可通过自办的刊物、简报、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弘扬正气,打击歪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会员的监督作用。宣传教育阶段召开的会议,学习的内容,参与人数均要有原始记录,专人管理以备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的检查。
(三)自查自纠阶段(10月底以前)
围绕专项治理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各社团要认真组织和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市体总将在社团自查的基础上,开展互查活动,形成文件上报市体育局。社团的自查要彻底,自纠要坚决。自觉查问题、全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自觉纠正,认真整改,防止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查自纠阶段要召开各种座谈会、恳谈会,认真查摆问题,并由专人作好记录,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特别容易出现兴奋剂问题的社团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只要能主动讲清情况,说明问题,并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以既往不咎,但必须对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写出保证书和承诺书。非奥项目参与体育大会的队伍,自查自纠工作要深入细致,为今后的参赛创造条件。
(四)整改落实阶段(2011年月1月底)
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整改并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措施制定到位,问题处理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要针对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北京市第二届体育大会,各社团组织或者参加的全国及全市性的单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做到不留“后遗症”。要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强化源头治理,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长效机制。针对反兴奋剂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查处惩治力度,不断完善反兴奋剂“准入制度”,使反兴奋剂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在整改落实阶段每位教练员、运动员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整改措施,要以社团简报、自办刊物的形式予以公示。
(五)总结讲评阶段(2011年7月底)
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期间,通过督查、召开座谈会、阶段性小结等方式,总结讲评专项治理工作。并即时向市体育总会上报工作总结。篇二:反兴奋剂保证书
反兴奋剂保证书
为进一步做好反兴奋剂工作,更好地完成2008年奥运
会反兴奋剂工作任务,根据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的有关规定,我省、(市)体育局负责-------运动员在省、(市)训练期间的反兴奋剂管理工作,并保证如下:
一、运动员因病、因事请假回省治疗、不能随国家队一起训练以及通过选拔后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在回省、市期间的训练和生活以及反兴奋剂工作的管理,由所属省、市体育局负责。
二、加强对国家队选调运动员在回省、市期间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管理,配合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做好兴奋剂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暂行)》和关于药品、营养品的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文件。
三、按照反兴奋剂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跟踪并报告回省、市期间运动员的行踪,并保证运动员可随时接受有关反兴奋剂机构的各项检测。用药应严格按《药品、营养品的管理》规定执行,回队后将病历的原件交队医保管,如因治疗需要,需长期服用含有违禁药物的应事前上报,按国家体育总局规定正式提出使用药物豁免申请,待批准后方可使用。
四、运动员在回省、(市)期间如出现兴奋剂事件,我省、(市)体育局同意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射击协会或中国射箭协会的处罚。
省、市体育局主管领导(签字):
省、市体育局(章):
年月日篇三:2016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16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一、治理目标
贯彻落实《反兴奋剂条例》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兴奋剂管理的通知》,全面加强药源性兴奋剂监管,规范药源性兴奋剂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及药品说明书、标签的有关规定,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青奥会期间我市不发生药源性兴奋剂事件。
二、治理任务
(一)规范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生产经营行为
开展对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生产经营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取得生产资格、是否按规定渠道销售;批发企业是否取得定点经营资格,以及购销渠道和票、账、物管理等情况,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擅自经营和不按规定渠道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法销售除胰岛素以外的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行为,是否存在不凭处方擅自销售兴奋剂药品单方制剂的行为,含兴奋剂药品复方制剂是否严格执行药品分类管理规定。
(二)加强对互联网兴奋剂信息发布和交易行为的监管
开展对互联网发布兴奋剂药品信息和销售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信息的监测,禁止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发布兴奋剂药品信息。对违规发布兴奋剂信息或销售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网站,依法严肃处理。
(三)规范含兴奋剂药品标签和说明书
对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凡含兴奋剂药品说明书或者标签上未按规定标注“运动员慎用”中文字样的,一律不得销售。对含有《2016年兴奋剂目录公告》新列品种(卡西酮,4-甲基甲卡西酮,4-甲氧基甲卡西酮,ɑ-吡咯烷基苯戊酮,曲美他嗪、托伐普坦)的药品,2016年7月1日后生产出厂的必须按规定标注,2016年7月1日前生产出厂未按规定标注的,不得在省内流通使用。
三、治理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6年6月4日前)
结合国家总局要求和省、市局工作安排,认真进行宣传动员和部署,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确保专项行动有力、有序开展。
(二)企业自查自纠(2016年6月4日-6月20日)。
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组织兴奋剂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对照《反兴奋剂条例》及相关规定,重点自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生产、经营行为是否规范,含兴奋剂药品是否加注“运动员慎用”标识等内容,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存在问题。自查要依据《2016年兴奋剂目录公告》,确保所列品种无遗漏。
(三)检查查处(6月21日-7月31日)。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药源性兴奋剂管理情况检查要点(见附表1、2、3)组织对辖区内药源性兴奋剂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通过飞行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确保检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重点检查供应青奥会保障医疗机构的药品批发企业,重要区域的零售药店,检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销售及含兴奋剂药品“运动员慎用”标识标注等情况;充分发挥药品批发和零售药店计算机远程监管的效能,认真排查违规销售行为。
专项治理期间,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药源性兴奋剂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依照《反兴奋剂条例》处罚;情节严重的,上报上级食药监部门,建议发证机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对生产销售未加注“运动员慎用”含兴奋剂药品的,按照《关于公布含有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药品名单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16〕85号),要求立即停止销售,可采取加盖印章或者贴签的形式标注。
开展赛前和赛时的戒备与保障工作,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前期工作中所确定的一些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品种开展针对性的检查,对一些敏感区域和单位进行巡查,确保赛前戒备和赛时保障阶段不发生药源性兴奋剂管理问题。
(五)总结完善(8月29日-9月5日)
青奥会结束后,继续强化监管,认真总结,巩固治理成果,健全兴奋剂药品经营监管长效机制,并于9月5日前将辖区内药源性兴奋剂治理总结及检查情况汇总表(见附表4)报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认识做好药源性兴奋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药源性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姜正清任组长,肖袁任副组长,朱薇薇、谢姚续、朱新春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安全监管科,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信息上报工作。建立并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做好药源性兴奋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正确处置。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各科室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药品安全监管科负责专项治理的检查工作,稽查科负责相关案件的查处。同时要密切与卫生、体育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治理合力。
(三)统筹安排,全面清查。统筹安排专项治理工作,要结合药品gmp、gsp检查及日常监管等工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对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检查中要突出重点,确保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兴奋剂始末 篇3
据记载,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曾有运动员试图服用从毒蘑菇中提取的致幻剂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报告。从那时候起,运动员就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或者食用蘑菇,以便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
最早登上现代体育舞台的兴奋剂是鸦片,而英国传统的耐力赛跑则是现代体育使用兴奋剂的源头。1807年,参赛者亚伯拉罕·伍德(Abraham Wood)声称自己使用了鸦片酊才保持了24小时的清醒状态,打败了其他选手。那时候人们并不觉得服用药物参赛是不光彩的事,因此这一经验迅速得到推广,并创造了一系列“冠军”纪录。
很快,这一做法推广到了自行车运动中。在美国,著名的六天自行车耐力赛的参赛选手大规模使用可卡因成为公开的秘密。1899年,世界一英里场地自行车赛冠军马绍尔·泰勒(Marshall Walter Taylor)在一次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突然退出比赛,他声称有一个持刀歹徒一直在追他——他因为服药产生了幻觉。
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启程,吸引了大批运动员的参与,同时也促使了兴奋剂在运动中的进一步使用。1904年的第三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冠军是美籍英国人托马斯·希克斯(Thomas J. Hicks),在比赛过程中,他的教练一直拿着注射器跟随着他,为其注射士的宁(Strychnine)。但此后,希克斯却再也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
1924年,记者在对一位环法自行车赛选手进行采访时,这位选手指着他的装备炫耀道:这是可卡因,对眼睛有好处。这是氯仿,对我们的牙有好处。这个,是搽剂,能让我们的膝盖回暖。你想看药片么?说实话,我们是靠着炸药骑车的(意指硝酸甘油)。
1934年,麻黄素的类似物——安非他命(苯异丙胺)被商业合成,商品名为苯齐巨林(Benzedrine)。虽然这种药物的研究由军方主导,但在它面世后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就已经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了,它得到了一个新名字叫“速度”。
1954年,越南举办了一场举重比赛,一位前苏联生理学家在醉酒后向美国运动医学专家约翰·齐格勒透露,他们给运动员使用了睾酮。回国后,这位医学专家开始给自己和两名举重运动员服用小剂量的睾酮,随后他们的肌肉都变发达了,力量也变大了。为了降低副作用,齐格勒又使用合成类固醇美雄酮来代替睾酮[就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力补”(Dianabol)]。
在这期间,虽然兴奋剂得到大力发展,但它的副作用却始终存在,只是人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其巨大的危害性。1960年,罗马奥运会,丹麦自行车选手简森(Knud Enemark Jensen)突然在比赛中昏厥,随后死于医院。尸检证明,他服用了安非他命、酒精和另一种扩张血管的药物。
1967年,前奥运铜牌选手,英国自行车运动员辛普森(Tommy Simpson)死于环法比赛途中,死时衣袋中还有未吃完的安非他命。此后,曾经风光一时的神药们显露出越来越大的危害。
1968年,国际奥委会终于开始在第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中开展兴奋剂检测。真正让人们认识到兴奋剂的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子飞人大战中加拿大人本·约翰逊(Ben Johnson)一举击败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并大幅提高了世界纪录。不过,他的金牌仅仅在脖子上挂了数小时,随后被宣布查出禁药司坦唑醇。
20世纪90年代,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rythropoietin)被列入禁药名单。作为一种新型违禁药物,EPO最早被作为一种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的药物,由于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身体的耐力,它被很多耐力项目选手用作兴奋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人们都无法检测这种兴奋剂。即便如此,兴奋剂药物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是不可忽视的,这场荣耀与利益给人类带来的诱惑战终究会想办法终止。
浅谈兴奋剂检测 篇4
一、检查类型:
1赛内检查:在一次特定的比赛中挑选运动员进行的检查叫“赛内检查”。检测所有的禁用药物和禁用方法。赛内检查一般在比赛结束后立即通知运动员进行检查。选定受检运动员一般以比赛名次、是否破纪录或抽签结果作为取舍标准, 也可根据特殊情况任意指定运动员接受检查。
2赛外检查:又称飞行药检, 指任何非赛内检查的兴奋剂检查。包括在训练、休假、学习等任何时间进行的检查。只对部分禁用药物进行检测。赛外检查的对象主要是那些著名的运动员和在短时期内成绩有异常提高的运动员, 所以运动水平越高、优秀选手越多的国家受到赛外检查的频率就越高。运动员必须按规定报告自己的行踪信息。如果没有按规定报告而造成检查失败或逃避检查, 运动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例如希腊前奥运会男子200米金牌得主和女子100米银牌获得者肯特里斯和萨努斯, 因为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故意逃避兴奋剂检查和制造假车祸, 被国际田联禁赛。
赛外检查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 检查重点一般都放在训练阶段, 特别是非赛季的训练阶段, 因为运动员最有可能在训练阶段为增加肌肉力量、加速消除疲劳而使用违禁药物。
赛外检查的通知方式有两种:事先无通知检查和短时间通知检查。我国的赛外检查主要是第一种, 就连检查官到检测地才知道检测哪些运动队、哪些队员和检测哪些禁用药物。
二、检查方式:
采用尿样检查、血样检查和血尿联检三种检查方式。自国际奥委会在1964年奥运会上首次试行兴奋剂检查以来, 国际上一直采用的是尿检。直到1989年, 国际滑雪联合会才在世界滑雪锦标赛上首次进行血检。尿检是主要方式, 血检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用来对付那些在尿样中难于检测的违禁物质和违禁方法, 如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实施的血检, 主要是针对异体输血。针对EPO的检测是血尿联检的方式。
三、检测程序:
1选定接受检查的运动员:检测机构应同有关单项体育联合会和竞赛组委会进行磋商, 确定接受检查运动员的数量及挑选受检运动员的方法。
2采取检样
(1) 接受检查的运动员被按照事先定好的抽查原则叫入检查室。检查人员将检查通知单交给被选定接受检查的运动员, 运动员在通知单 (一式两份) 上签名确认后, 必须在1小时内携带身份证明到指定的兴奋剂检查中心报到。如果运动员还有比赛任务, 则应告诉通知你的人, 以便另外安排到达检查站的时间。在此期间该运动员的一切行动都须处在兴奋剂检查官的视线之内, 运动员由检查人员陪同, 不得排尿。运动员到达检查站的时间及个人情况需要登记在记录单上。
(2) 运动员自己挑选一个盛尿的留尿杯, 当着一名同性检查官员的面留取尿样 (至少75ml) , 取尿时不得有其他运动员在场。运动员要是一时排不出尿或尿量不够时不要紧张, 要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 饮用由兴奋剂检查站提供的饮料, 并耐心等待 (此时, 任何人员都不应催促运动员排尿) 。
(3) 运动员自己从几套未使用过的, 有号码的密封样品瓶 (A瓶和B瓶) 中挑选一套, 先将尿样倒入A瓶 (至少50ml) , 然后再倒入B瓶 (至少25ml) 。经检查官员检测留尿杯中残留的尿, 如果尿比重低于1.010或pH值不在5~7之间, 运动员则必须重新留取另一份尿样。
(4) 运动员自己盖紧并密封瓶子后, 将瓶子放进能插入印有号码的防拆安全卡的包装盒里。并把瓶子号码和包装运输盒密封卡号码记录在兴奋剂检查正式记录单上。
(5) 运动员如果在最近三天内服用过什么药物、维生素或健康补剂, 必须如实登记在检查记录单上, 并亲笔签字。如果运动员或其陪同认为检查未按规定程序执行, 应把自己的看法和说明写在检查记录单上。
(6) 采集到的尿样必须由指定的监护运送人签单验收, 并按照规定程序尽快送到指定的检测实验室。当尿样到达实验室后, 必须在兴奋剂检查官员的监督下, 按照严格的步骤检查有无偷换和破损并签收据, 然后才能送交检测。
3样品分析
兴奋剂检测实验室收到尿样后应尽快完成检测分析。样品分析严格采用经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批准的技术方法。如果A瓶尿样的分析结果为阳性, 必须立即书面报告有关当局。兴奋剂检查机构的官员在检查核对后, 应立即书面通知有关单项体育联合会, 然后再按规定程序通知运动员及其代表团的官员, 并尽快确定B瓶尿样的检测分析 (复检) 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 但由不同的人操作。反兴奋剂机构、有关单项体育联合会和运动员所属代表团均可派人观察检测分析过程。如果B瓶的检测分析结果仍为阳性, 则该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查结果即被判定为阳性。
四、兴奋剂检测的困难
1费用高:现在禁用的药物有200多种, 这些药物以原体或一个或多个代谢产物存在于体内, 需要检测的化合物会更多;这些化合物在体内的浓度非常低, 还不断发生变化, 对检测的灵敏度要求很高, 打一个比方, 如果在一个25×50m的标准游泳池中加入一勺糖, 要求在池子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测到糖的存在;兴奋剂检测还要求必须准确, 不能有丝毫的疏漏和差错, 因为兴奋剂的检测结果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负有法律责任。因此兴奋剂检测是个难度很高又复杂的工作。兴奋剂检测的每道程序都很昂贵, 例如鉴定各种类固醇的每一项化验都要花费100美金。据悉每年用于检测兴奋剂的费用高达几千万美元甚至更高。所以兴奋剂检测只能抽检, 不能对所有运动员都进行检测。
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兴奋剂的检测滞后于兴奋剂的研发:兴奋剂在两个领域上和检测技术在赛跑, 一个是开发出不被检测单位知道的, 还没有被列入禁药名单的新型兴奋剂;一个是研发难以检测出来的药。如美国著名女飞人琼斯被检测出THG是在她囊括了大小金牌多年之后的事情。
五、兴奋剂检测的展望
反兴奋剂保证书 篇5
运动员反兴奋剂保证书
根据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国家体育总局一号令和中国游泳协会反兴奋剂工作的要求,作为一名参与国际泳联10公里马拉松游泳世界杯赛(淳安千岛湖站)的运动员,要以维护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和国家荣誉为己任,认真履行运动员反兴奋剂的责任和义务,并对因违反反兴奋剂规定而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我庄严承诺:
一、坚决在体育运动中不使用兴奋剂,维护体育运动的纯洁和公正;
二、自觉抵制有关人员(教练员、队医等)组织、强迫、欺骗、和教唆使用兴奋剂的行为;
三、按照运动员行踪信息报告制度的要求,主动报告个人行踪信息;
四、因伤病需要进行治疗,主动向医师说明运动员身份,确需使用含有违禁物质的药品或禁用方法时,按照治疗用药豁免的有关规定,申请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按规定接受赛内、赛外各类兴奋剂检查,积极配合兴奋剂检查官的工作;
六、自觉遵守有关反兴奋剂的法规及规定,积极参加反兴奋剂教育活动,提高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七、如发生兴奋剂阳性或其他违规行为,愿意接受取消比赛成绩、停赛、罚款或其他相应的行政处罚。
诚实守信,珍爱健康,远离兴奋剂。
代表队: 运动员签字:
2016年 月 日
附件4
自愿参赛责任书
一、我完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肌炎、其他心脏病、冠状动脉病、严重心律不齐、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及其它不适合游泳运动的疾病),如隐瞒任何病情,所产生后果自负。因此我郑重声明,可以正常参加2016年国际泳联10公里马拉松游泳世界杯(淳安千岛湖站)比赛。
二、我充分了解本次活动期间的训练、比赛及有关活动中有潜在的危险,以及可能由此而导致的受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的事故,我会竭尽所能,以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参加本次活动。
三、我本人愿意遵守本次比赛活动的所有规则规定;如果本人在参赛过程中发现或注意到任何风险和潜在风险,本人将立刻终止参赛或告之赛会官员。
四、我本人以及我的继承人、代理人、个人代表或亲属将放弃追究所有导致伤残、损失或死亡的权利。
五、我同意接受组办方在比赛期间提供的现场急救性质的医务治疗,但在医院救治等发生的相关费用由本人负担。
本人已认真阅读全面理解以上内容,且对上述所有内容予以确认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人在没有任何诱导的情况下自愿签署此责任书。
参赛者签名: 身份证号码:
基因兴奋剂阴影 篇6
在技术如此不成熟的情况下,铤而走险、使用基因兴奋剂的运动员很可能没有抵达检测的关口,自身已受到巨大的伤害
早在2000年9月,美国科学家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参赛的运动员们史无前例地狂破世界纪录,但监测传统的可提高成绩药物和方法的兴奋剂检查(无论尿检还是血检)却未发现一例阳性。其原因在于,接受药检的运动员已今非昔比——为了提高力量和增强耐力,他们的基因已被改变。
“基因治疗技术的进展或多或少可以被想象用于提高运动成绩,事实上,人们尝试基因兴奋剂的可能性是很大的。”2005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基因作弊专门委员会主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医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奥多•弗里德曼在接受PLAY TRUE杂志采访的时候表示了这种担心。
缘起:基因治疗技术
1853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第八个孩子利奥波德出生。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伴随着这个孩子的出生,维多利亚家族笼罩上了一层阴影——血友病从此走进这个家族。后来,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中又出现了几个血友病病人。
现在看来,维多利亚的父亲或母亲身体中产生了一个跟血友病有关的基因突变。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这种遗传病只能通过把“坏掉的”基因修好来解决。20世纪70年代,基因治疗的概念被科学家们正式提出。
然而,基因治疗是典型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直到科学家们有了基因重组与基因载体等技术上的进步与对细胞生物学的更深层了解,这项革命性的全新医疗技术才有了成真的可能。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安德生、布利兹与罗森堡等人共同提出了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申请,这种新疗法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此法可能会将基因嵌入重要的基因部位而引发其他疾病,如癌症;但赞成者认为若病人已无其他方法治疗且可能因此死亡,何须担忧癌症等的副作用而阻碍此种革命性的疗法进行?
最后安德生等人赢得这场论战,于1990年开始历史上的第一个基因治疗实验。他们针对两个病人进行了四年治疗后,确实维持了病人的生命。
不过,尽管患者病情减轻,但在治疗的同时他们也服用了其他药物,因此无法证明利用基因治疗可以完全治愈这两名病人。但此实验至少证明基因治疗是可行的做法,因此在他们之后便有许多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展开,目标多为单一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如遗传性肺气肿、血友病、地中海型贫血症等。
第一例确切的基因治疗成功案例诞生于2000年,法国的菲舍尔及其团队针对11名严重复合性免疫缺陷症病童进行基因治疗,成功治愈了其中9名,这些结果让人对基因治疗产生无限的期待。不幸的是,疗程结束后二年半,菲舍尔发现一名病童患上了白血病。经过多次尝试,菲舍尔等人已相信,接受这种以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治疗的男童,大多会出现同样问题。另外,1998年在宾州大学所进行的临床实验,以腺病毒为基因载体也曾造成一名少年死亡。
尽管如此,基因治疗仍代表着医学研究上令人兴奋和有希望的一步。
不成熟的技术
不幸的是,这一科学领域的进展被一些人企图用在运动员身上。
“转基因运动员”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也别把它当成玩笑。“我们已经知道,至少在德国有一个著名的教练就被指控曾试图获得一份增加癌症和肾病病人血液产量的基因治疗实验材料。”西奥多•弗里德曼说。
2002年3月,WADA在纽约召开了名为“运动员成绩的遗传学提高”的全球首次基因兴奋剂国际会议,会议持续了两天半。WADA主席理查德•庞德在会议公报中呼吁:体育界应同科学界携手,走在“下一代”兴奋剂欺骗的前面。WADA提出,“制定法规、开展教育和加强研究”是面对当前国际体坛上使用基因兴奋剂的前景正在变为现实的最佳对策。WADA呼吁各国政府和奥林匹克运动制定计划,出资开展道德教育培训,防止可能出现的体育界对转基因技术的滥用。
纽约会议结束后,国际奥委会(IOC)和WADA行动迅速,在奥林匹克运动《2003年禁用清单》的禁用方法中,首次增加了禁止使用基因兴奋剂的条款。
考虑到形势发展和为了推动世界舆论的进展,2005年12月,WADA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和瑞典体育联合会合作,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了关于使用基因兴奋剂的第二次国际会议。WADA发布了作为这次会议重要成果和今后反对使用基因兴奋剂基本方针的《斯德哥尔摩宣言》。
“就现阶段科技发展情况来看,还是如2005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所说:基因疗法目前仍然还是一个实验阶段,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事。”中国国家反兴奋剂中心吴侔天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提到,在已发表的很多文献里,报道了很多设计很好的、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基因疗法,到了临床实验阶段,却都得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甚至发生了一些以前未料到的后果。“我觉得目前来说,人类对基因的理解还很不完整。转基因技术到目前仍然是高度实验性的,完全不适合非治疗性目的。”在这样高度不成熟的技术条件下,相对于既往出现的一些兴奋剂,比如类固醇、利尿剂而言,基因兴奋剂的使用将给运动员带来更多的危害。
基因治疗是要对患病者的缺陷进行修补,而基因兴奋剂却是为了让运动员获得一种特殊的功能。“由于科学上没有对健康人进行的临床实验,所以基因兴奋剂的不确定性也就更高了。”吴侔天解释道。
然而,无论当下的技术有多么的高度不成熟,体育场上的基因技术只要有市场,就可能有人铤而走险。现在已经有基因兴奋剂了吗?“我的老实回答是‘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人们对可能用在体育运动中的基因兴奋剂的兴趣在增加。而且,一些从事像肌营养不良等肌肉疾病和血液失调症等可能做基因治疗研究的科学家现在正在着手研究运动员,为的是了解基因在运动上的作用。”西奥多•弗里德曼说。
1998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所谓的“运动员基因”,该种类型的基因目前可在许多登山运动员和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身上找到。由于人类基因组项目的成功,研究者预言,将来生物技术公司会花重金购买体育天才的基因密码,汇集多位天才运动员最佳素质的“基因鸡尾酒”将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在实验室中制造专门用来称霸体育赛场的“转基因运动员”。
能检测出来吗?
从2002年开始,WADA业已投资了5个检测基因兴奋剂的研究项目。国际奥委会(IOC)、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澳大利亚反兴奋剂总署(ASDA)和美国反兴奋剂局(USADA)等都对这些项目深表关注,特别是因为:人们担心基因兴奋剂或许是无法检测的。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肌肉研究中心的彼得•谢林博士说,使用基因兴奋剂几乎是无法检测的。他认为,欺骗者将使用为自己注射复制的体内自然存在的基因——如编码生长因子或睾酮的方法来逃避检测。由于比赛胜负攸关,运动员们可能会冒险接受那些后果尚未被完全证明的疗法。谢林博士说:“运动员使用基因兴奋剂有可能会走在正常患者接受基因治疗的前面。”
正如同谢林博士的想法一样,很多运动员和其随从人员都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侥幸心理,认为基因兴奋剂是根本检测不出来的。因为,毕竟当一个基因被插入人体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基因组的一部分。谁能断定某个基因是新来的,而不是一直就呆在那里的呢?
童话游戏:体育课堂的“兴奋剂” 篇7
我校是童话教育特色学校, 我们将童话理念与体育游戏融为一体, 通过对原有的体育游戏项目的翻新、拓展、创造, 以独有的童话游戏, 激发孩子们在体育课堂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欲望。
一、童话翻新, 让学生在游戏中 投入热情
这是一堂二年级的体育课, 经过正常的热身活动后, 我把学生分组后开始了“拔萝卜”游戏。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很吸引人的游戏, 特别是当我拿出萝卜头饰时, 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戴上头饰, 不仅给学生营造了进入角色的情绪与氛围, 更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这就是童话游戏的趣味所在。
把童话游戏有机地融入了教学内容, 能使学生通过游戏不知不觉地对本堂课或者对本次训练内容进行预热性的学习。待游戏结束, 教师教学新授内容时还可以将相关的动作、方法、要领等借鉴过来, 这样就能很轻松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
童话游戏不但能让学生初步掌握要点, 还可以消除体育活动中的敷衍心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如果总是用相同的童话游戏形式, 带给学生的激情会越磨越少, 因此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翻新,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
如“拔萝卜”这个童话游戏, 除了戴头饰外, 我还将形式翻新: (1) 一个萝卜两组分别向不同方向拔; (2) 两个萝卜同时拔。前者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散力量, 后者通过分工瓦解拔萝卜的合力, 这样一来, 就增加了拔萝卜的难度。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 也进一步达到了体育热身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含义。
童话翻新游戏, 对于一些文静胆小的女学生也是一种运动促进。她们平时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但在这样的游戏中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勇敢地参与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心, 并在多变的游戏中变消极为主动, 变乏味为兴趣, 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童话拓展, 让学生在游戏中 锻炼机智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 合理科学地运用童话教育游戏, 以独特的形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能使课堂活跃、高效, 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的妙处。
事实上, 体育课中运用童话游戏的作用不止于此。童话游戏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产生兴奋感, 这对于学生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 人在兴奋状态下更容易促进智慧能力的提高, 童话拓展游戏这种运动形式还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产生更强的自信心。
所谓童话拓展游戏, 就是指在普通童话游戏的基础上, 加以延伸和拓展, 让学生在常规训练的情况下重振雄风, 继续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 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老鹰抓小鸡”这样的游戏会很快消磨他们的积极性, 我于是进行了如下拓展, 让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学生眼前一亮, 兴趣马上提高。
首先进行场地的改变, 画两个同心圆, 内圆半径为1.5米, 外圆半径为3米。其次进行角色改变, 原本只有一只“老鹰”, 其余学生都为“小鸡”, 现在设定两只“老鹰”站在外圆线外, 其他担任“小鸡”角色的学生站在内圆之中。再次进行玩法改变, 变原先只是老鹰抓小鸡为互动, 老鹰可以进入外圆中抓小鸡, 小鸡也可以用沙包反击老鹰 (沙包只有两个) , 被击中的老鹰不准进入外圆直接抓小鸡, 但可以用手中的沙包掷小鸡。
活动开始后, 由于是全新的游戏形式, 加上一定的头饰或服饰做道具, 学生很快地进入了情境。
童话拓展游戏通过活动机体克服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惰性, 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能够集中注意力, 使机体很快投入到工作状态,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机智的应变技能, 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三、童话创造, 让学生在游戏中 体验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从测试与选拔转向了健康与锻炼, 着眼学生心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 已经成为体育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创造童话游戏,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则更显得迫切与关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课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型的童话游戏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创新童话游戏,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情节, 让学生体验过程, 随着游戏情节的展开而主动地思考与投入;二是注重合作竞争, 在游戏中创设难度, 拨动学生不屈服、不服输的琴弦。
例如“采蘑菇”游戏, 小兔子步行采蘑菇, 必须经过一条河, 而河里只有几块露出水面的石头 (用垒球或铅球来代替) , 小兔子必须踩着这些石头过河, 否则就算失败。这个游戏重在情节的展开, 因为球是圆的, 会滚动, 因此为过一块小石头, 大家会想办法, 比如赤脚过河、拄杖过河等, 大家集思广益, 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再如踢足球, 平时只有几个男生喜欢这项剧烈运动, 我创造性地将它改编成“喜羊羊 (女生) 与灰太郎 (男生) 的游戏”, 男生一组5人, 女生一组5人 , 男生按平常的足球规则 , 而女生则可以用手参与, 但除守门员外, 持球时不得移动, 且时间不得超过2秒钟, 这样组内相互合作, 组间互不服输, 活动场面精彩, 运动效果特别显著。
给语文课堂添加点兴奋剂 篇8
一.巧妙设计导语, 点燃学习激情
好的导语, 是一块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 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 一堂课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 跌宕起伏, 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 成功的导语只要用心点染即可深入人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 有不少时隔久远, 且内容深奥,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 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 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 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笔者在讲鲁迅的《药》的导语就独具特色:“刚刚同学们感受到了纯情的翠翠, 体味了湘西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其实大师们都是写人的高手,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笔下也大多是血肉丰满的人物。‘药’我们见过很多, 有……等等, 可是在这篇文章里, 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作者为什么把它写入文学作品呢?”在这则导语里, 一个“其实”便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中拉出来, 随后运用高超的悬念艺术, 层层设疑, 丝丝相扣,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 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课堂注入兴奋剂。
二.创设问题情境, 注入兴奋剂
问题情境的创设, 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 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 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对学生来说, 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 最有价值。因此,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 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例如, 在《鸿门宴》的教学中设计关于项羽有“妇人之仁”还是有“君子之度”的辩题, 设计新颖, 视角独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由此不难发现, 利用课堂设问是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好办法,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不学转为愿学, 由愿学转为乐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学生敢于提问, 积极思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 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 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 俗话说得好,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无疑则不进。
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一课时, 当分析完全诗的内容之后, 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刘兰芝既然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那婆婆为何还要赶她走呢?”对这个问题, 学生兴致很高。“刘兰芝没生孩子, 古代讲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焦母看上了比兰芝更好的东家之女, 她喜新厌旧。”“焦母与兰芝志趣不和, 脾气不相投。”“焦母与儿子多年相依为命, 不愿让兰芝夺走儿子对自己的感情。”等等。学生们通过讨论最终明确: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歌颂了他们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而焦母的所作所为正处处体现着一个封建家长的极端蛮横无理, 独断专行, 从而高度把握了文章的题旨。
三.妙用幽默语言, 添加催化剂
教学幽默像催化剂, 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它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 富有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 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幽默像兴奋剂, 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人人精神振奋, 个个情绪活跃。在这种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 不仅学生会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也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一次语文学科研讨课, 一位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教师一上讲台就笑眯眯地说:“同学们, 我们互相介绍一下吧, 我姓秦———” (他故意拖着腔, 看学生反应。“勤奋”的“秦”?学生顿生疑惑, 想笑) 教师马上摇头晃脑地说:“我这个人很笨, 但是———”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秦”和“勤”) , “但是我很勤奋, 因为我姓秦……”看着黑板上的字和老师的模样, 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使紧张的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活跃起来, 学生也大胆介绍起来:“老师, 我姓陆, 名通。我的特点就是消息灵通。”“噢, 是吗?瞧你那么自信, 送你个雅号‘路路通’!”……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风趣幽默的短暂介绍, 使学生感到了老师的和蔼可亲, 感到了老师的睿智可爱, 也一下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由此, 授课也如顺水行舟, 精彩连连, 学生的兴奋度高涨。
四.巧用动态生成, 激发课堂活力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态生成性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 当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闪现时, 能巧妙机智地捕捉, 及时调整教学预设, 从而建构起绽放活力、生机无限的高中语文课堂。典型的传统教学方式, 往往会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 这些过分刚性的要求, 实质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参与的积极性。生成性课堂与之相比, 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是弹性的, 将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引入课堂, 使课堂教学有可能点燃起每个学生的思维火花, 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
笔者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 师生正在鉴赏荷塘月色之美, 突然有学生提出:“老师, 我和几个同学暑假时去看了那片荷塘, 发现没有朱自清写的那么美。”面对学生唱的这个“反调”, 这位老师没有生气, 而是机智地想到“景语, 皆情语也”, 让学生根据近代学者王国维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进行思考, 这样就找到了一个深入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新的窗口。学生经过讨论认识到:少年结伴游玩, 没有朱自清的苦闷与彷徨, 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却处处都打上了他情感的烙印。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老师顺势指导学生寻找文中作者情感的脉络, 从而加深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琵琶行》时, 一位学生在诗前小序中读出了疑问:白居易京官外调已经两年了, 为什么在听了琵琶女的音乐之后,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我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研读本诗的纲领, 于是将这个问题顺水推舟地抛给学生:“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同学们能从诗中找出白居易‘迁谪之意’‘是夕始觉’的原因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荡起了美丽的涟漪。学生们认识到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很多相似之处:都精通音律, 都是年少有才而今落魄, 都是从京师沦落异乡。更可贵的是, 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悟到他们二人感受明月的心境是相似的, 甚至体会到他们眼泪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些精彩的生成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料, 学生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 感受到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无限乐趣。
兴奋剂 篇9
根据《反兴奋剂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对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实行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为进一步加强对兴奋剂的管理,为体育竞赛创造良好环境,现将加强兴奋剂管理有关规定公告如下:
一、严禁化工企业生产销售、药品企业未经批准生产销售、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进出口和未经备案接受境外企业委托加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
二、严禁运动员、教练员携带兴奋剂进入中国国境(经批准获得治疗用药豁免的除外)。
三、个人因医疗需要携带或邮寄进出境自用合理量范围内的兴奋剂,海关按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处方的管理规定,凭医疗机构处方予以验放。
四、运动员在就医购药时,应当主动向医师说明运动员身份。
五、购销含兴奋剂药品的,购买者应当索取有效购销凭证,销售者必须主动提供。
六、严禁通过互联网非法销售兴奋剂和发布销售兴奋剂信息。
七、严禁在销售的食品、保健品中添加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
八、对违反《反兴奋剂条例》和本规定行为的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九、运动员投诉兴奋剂事件的,应当提供必要证据,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查证。新闻媒体报道兴奋剂事件的,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依法据实报道。
十、凡是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依法从严查处,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今起实施 篇10
《办法》取代有17年历史的《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 (暂行) 》 (简称《一号令》) , 成为体育界反兴奋剂的主干法。相较于《一号令》的偏重于处罚, 《办法》则内容广泛, 涵盖反兴奋剂工作的各个方面。
《办法》分9章54条, 对各部门、单位反兴奋剂工作的职责、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兴奋剂检查与调查、兴奋剂检测、结果管理、处罚与奖励、药品、营养品、食品管理等反兴奋剂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均做出了详细规定, 并对相关反兴奋剂法律关系进行了明确规范。
与《办法》同时生效的还有配套规范性文件《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办法》涉及的是行政管理、行政处分方面内容, 反兴奋剂工作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如兴奋剂检查程序、兴奋剂违规禁赛处罚等内容, 则由《通则》予以规定, 《通则》的内容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类似。
“鱼雷”的兴奋剂疑云 篇11
谁是最赚钱球星?
《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最新的足坛财富榜,去年排名第一的贝克汉姆痛失“宝座”,世界足球先生小罗以1520万英镑的收入成为最赚钱球星。小罗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巴塞罗那队踢球和拍广告。当然,能够超过小贝还要归功于巴萨的特惠政策不仅没有奖金封顶,而且不像皇马那样要分走小贝半的广告收入,难怪小罗在巴萨待得安心。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
4月2日,第八届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揭晓。在引人注目的年度最佳男运动员的争夺中,三大传奇人物——费德勒老虎伍兹迈克尔舒马赫被看成竞争大热门,不过最后还是网坛天王费德勒竞争力最强这位瑞士网球选手已连续第3年赢得这至高荣誉。
好莱坞最有权势男星
日前“好莱坞权势男星榜”公布,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登上冠军宝座,他从影至今的全球累积票房已高达440亿美元。威尔史密斯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能演任何类型的电影,无论是科幻片《机械公敌》剧情片《当幸福来敲门》还是浪漫喜剧《全民情敌》,都能赢得票房大热是美国少数能绝对叫座的男星之。汤姆克鲁斯参演的电影向来有票房保证但近年却在走下坡路,排名从去年的首位跌至第5位。
李连杰的2亿豪宅
近年来李连杰把事业重心从美国移回中国卖掉好莱坞的豪宅后又以2亿元人民币在上海浦东花木路精心打造皇宫般的超级豪宅。建设了近两年的豪宅已接近完工豪宅内不仅有耗资60万元的电梯还有如足球场般大的地库,并设有停车场舞池羽毛球场健身室瑜伽室和麻将房等。豪宅外形参照他在洛杉矶的住宅但新宅的面积足足大了5倍!豪宅外围有护城河包围,上面有约10个游泳池般大的花园供喜爱园艺的老婆利智栽花。
安妮斯顿的健康生活
日前珍妮弗安妮斯顿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香烟咖啡因饮料通通戒掉。安妮斯顿表示她最近迷上的瑜伽有助于改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位38岁的女星最近在好友科特尼考克斯的新剧《丑闻》中客串了一把安妮斯顿的好友们看到她在拍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后,才相信她不是说着玩的。除了克制烟瘾外安妮斯顿还试图戒掉咖啡因饮料。
最笨美国人
愚人节这一天,“第8届最笨美国人选举”名单公布,刚顺利谈妥离婚细节的布兰妮斯皮尔斯与凯文费德林双双人选,分别排在第1及第13位,排在第2位的是帕丽斯希尔顿。有76%的投票者认为布兰妮最笨大多因为她2006年太多可见美国人对这对夫妇招摇的生活态度已经开始厌烦。
海耶克嫁入豪门
最近演艺圈里步入婚姻殿堂的40岁女星不只赫莉入欧美著名人气偶像墨西哥美女萨尔玛海耶克也同时嫁给了富豪。萨尔玛海耶克因在影片《弗里达》中成功地饰演了画家弗里达而在好莱坞星途坦荡现在她不仅与法国巴黎春天的老板佛朗索瓦举行了订婚仪式,而且腹中孕育的小生命也在健康成长。
星光大道第一位黑人女星
40岁的哈利贝瑞已经拥有了座艾美奖,一座金球奖和座奥斯卡奖。现在她又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拥有了一颗星。4月4日贝瑞眼舍热泪在柯达剧院门口接受了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第2333颗星,尽管这颗星“迟到”了四年。早在2003年贝瑞就准备登陆星光大道但当时由于工作计划冲突搁置。她由此成为星光大道上第一位黑人女星。
年度明星妈咪
论兴奋剂使用的社会学根源 篇12
关键词:兴奋剂,使用,社会根源
1 前言
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原说为南非方言中一种有强壮功能的酒,该词汇于1889年首次列入英语辞典,意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兴奋剂在医学中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一种药物。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2 兴奋剂的使用是非个别性和非偶然性的
体育界使用兴奋剂,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弥散。从残害个人到危害社会,给神圣的体坛和奥林匹克事业,给青少年和运动员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被国际体坛称为“二十世纪的鼠疫”。兴奋剂最早使用于赛马运动,第一次发现使用兴奋剂是在1865年一次横渡海峡的游泳比赛中,1886年报道了首次因使用兴奋剂导致死亡的事件。[1]20世纪50年代中期,各种类型的合成类麻醉药物开始问世,60年代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有运动员使用这种药物,1970年在法国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才18岁的后卫因使用兴奋剂而死亡。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射击比赛中前17名运动员有12人兴奋剂检查呈阳性,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兴奋剂检查阳性者有11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有12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保加利亚,匈牙利举重队因兴奋剂问题被迫集体退出奥运会。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著名的飞人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因服用违禁药物被没收金牌,成为一大丑闻。1994年,美国足球世界杯期间,被誉为“绿茵天骄”的足坛巨星马拉多纳因药检呈阳性而被逐出赛场,爆出了本世纪足球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兴奋剂事件。[2]由于新药的不断研制,造成违禁药物不断增多,使用兴奋剂的范围扩大,田径、游泳、举重、自行车这些项目服用兴奋剂现象比较严重,现在兴奋剂的使用已经慢慢向体育各个项目延伸,美国盐湖城冬奥运会上,获得两、三枚金牌的运动员竟是“瘾君子”。服用兴奋剂现象如今已经普遍全球,我国体坛也不是净土。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服用兴奋剂的事件便时有发生。1988年冬奥会前,我国著名的运动员叶乔波、王秀丽想尽快恢复训练的疲劳,误服了一种中成药造成药检呈阳性而被取消参加冬奥会的资格。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亚运会举重金牌得主邢芬药检呈阳性,受到严厉的处罚。1994年曾打破世界纪录的广州游泳选手钟惟月被国际泳联查出赛后尿检呈阳性,被禁赛两年并取消了所取得的两项世界纪录。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我国有11名运动员在药检中,尿样呈阳性,包括多名名将,震惊了国内外体坛。1998年又有游泳运动员被查出尿检呈阳性,在国际体坛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3 使用兴奋剂的社会学探源
3.1 对个人名利的追逐
兴奋剂严重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并有可能造成死亡,但是近年来服用兴奋剂的现象还是日渐普遍和增多,究其原因是盛名、厚利、重奖刺激带来的负效应。今天,许多考察兴奋剂在体坛泛滥原因的人认为,物质利益的吸引和社会声望的获得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古代奥运会上,获胜的运动员就能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优胜者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与没有获胜者的一无所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强烈反差对于参赛者来说必然产生巨大震撼,从而强化他们借助各种力量获得支持的心理。[3]现代奥运会的冠军的所得到的各种利益更多,各种直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奖励,甚至家庭的因素都可能使运动员做出使用兴奋剂的决定。有份对200名高水平的运动员发的调查表,这份调查表上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两个[4]:一是“如果有人劝你服用兴奋剂,并且保证不但不会被抓住,而且能赢得所有的比赛,你会同意服用兴奋剂吗?”对这个问题,平均有半数的运动回答:“同意”。二是“如果保证服用兴奋剂不但不会被抓住,而且在今后的5年能够赢得所有的比赛,但你后来会死于所服兴奋剂的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同意服用兴奋剂吗?”遗憾的是,仍有半数以上的运动员表示“准备为成为明星和为能挣钱而死”。由此可见,个人名利欲望是使用兴奋剂的一个极大的诱因。
3.2 一定的政治利益的驱动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和平、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奥运会是展示一个国家国力与民族精神面貌的窗口。这本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功效,然而这种功效被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政治家所曲解,将奥林匹克沦为一种政治附庸,将奥运会变为民族、国家和团体竞争的场所。[5]有些国家的体育组织便在这种民族主义的驱使下,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持暧昧态度甚至纵容运动员服药。这种政治利益的驱使,是兴奋剂使用、泛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强烈的体坛,面对在体育战场上表现民族形象的沉重压力及比赛的超难度取胜,许多运动员选择了兴奋剂。
3.3 现代竞技体育日益严重的商业化趋势
现代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使得兴奋剂事件层出不穷。在体育运动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竞技体育运动的本质和目标的追求被进一步强化,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产生变性,兴奋剂便在竞技运动中产生并成为其附属物。[6]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人们就必然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包括正当的和不正当的。现代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在稳定周期中进行、以巨大商业利益为驱动的比赛体制。各种比赛、联赛层出不穷,使得运动员疲于奔命,在英国阿森纳效力的德国足球明星佩蒂特曾指出过密的比赛使得运动员无法得到休息,这将会导致欧洲足坛出现兴奋剂事件。因为运动员只有像不知疲倦的野马一样在场上奔跑才能适应当前的比赛节奏,在超强度的比赛面前,运动员被迫采取补救措施。比赛组织者为了商业利益,过密地安排各种比赛,而运动员又必须在比赛中发挥巨大潜力,这必然会违背运动员的生理规律。面对这种高密度的比赛,运动员需要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才能适应,运动员只能寻找可以使自己成为机器一般的手段,兴奋剂至少可以暂时让他们在场上不停地运动。
3.4 媒体优胜至上的舆论导向
竞技体育是一项公开的社会活动,是舆论和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今竞技体育与媒体共存共荣,不少媒体把强烈的胜负和荣辱相连的意识灌输到广大体育迷的价值观念里,对取得冠军的运动员宣传使得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利于运动员的舆论氛围。[7]冠军与其他运动员的地位反差之大,没有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羡慕冠军获得的社会荣誉和媒体吹捧,也强化了夺取优胜的心理。而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也感到压力增大,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运动员只能加倍努力,当自身条件难以满足获胜需要时,使用其他非法手段就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媒体的这种宣传定势和对冠军的膜拜心理形成了可能促使运动员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的舆论环境。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些媒体为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3.5 心理原因的影响
兴奋剂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科技发明。人们具有享用自身成果的天然品性,在明知一项成果对自己的目标有价值时,人们追求它的愿望就难以被遏止。当部分运动员在使用兴奋剂达到了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时,其他运动员就更加难以不亲身尝试了。在早期并没有制止兴奋剂的法律甚至道德约束时,使用兴奋剂自然成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由此产生一种“不用白不用”和“用了不白用”的心理。而且许多运动员因为药检不全和药检不力的遗漏对服用兴奋剂报有侥幸心理,当别的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而没有被查处时,没有服药的运动员可能就会感到有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觉自己吃了亏,这种心理因素势必会造成部分运动员去尝试。
4 小结
长期以来,由于兴奋剂对竞技体育和运动员本身的危害,批驳和围攻兴奋剂的一种强大舆论使得人们对兴奋剂视为体育领域的毒瘤,并对兴奋剂进行强有力的打击。但是问题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反兴奋剂斗争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兴奋剂带来的弊端,应该逐渐建立起反兴奋剂的意识和策略。总之反兴奋剂斗争应该走出禁、查、罚的简单模式,从医学、道德和法律上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规范,将反兴奋剂的斗争纳入科学和法制的轨道,彻底解决兴奋剂带来的公平与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武,曹芳平,对兴奋剂的历史回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于素梅.对兴奋剂问题的理性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3,(4).
[3]易剑东,余俊明.论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4]王革,魏源,等.竞技体育运动面临的兴奋剂问题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
[5]曾凡星.回顾与反思:兴奋剂的使用与禁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杨春莉,等.兴奋剂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7]易剑东,余俊明.论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