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兴奋点

2024-07-20

课堂兴奋点(精选12篇)

课堂兴奋点 篇1

课堂“兴奋点”, 就是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精神振奋或者激动的情境、话题等,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认真听课, 积极配合老师,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兴奋点”装载着老师的智慧, 引领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兴奋点”承载着学生的热情, 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围绕在课堂上;“兴奋点”搭载着课堂的效率, 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抓好课堂的“兴奋点”呢?

一、导入新课, 发掘“兴奋点”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导入环节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奏出的第一乐章, 须通过这一乐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只要能调动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 就算达到了目的, 教师心里也会产生一种愉悦感。

我注意寻找“兴奋点”, 在课文导入上力求新颖有趣, 努力做到形式灵活, 方法多变。录音、录像、故事、课本剧表演、游戏、设计导语等, 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 让他们兴奋起来, 产生求知欲望。例如赏读《再别康桥》、《致橡树》, 导入时我采用多媒体, 音画同步, 直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处于愉悦的心境中, 用审美情感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学习《故乡的榕树》, 开课时播放一曲《故乡的云》, 再顺势导入。音乐能启发人的想象力, 用它作为开启课堂的钥匙, 也能激起学生听课的欲望。这些方式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 促使学生情绪高涨, 短时间内把注意力转移到所学内容上, 营造出课堂“兴奋点”。

二、课堂交流, 制造“兴奋点”

1. 老师在课堂上多夸奖学生, 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学生会因为得到赏识而拉近与老师的距离, 更加主动自律地认真听课。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 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炽烈, 所以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赏识学生, 并且努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他们认真听课的习惯。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做出中肯的评价。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 就可以称之为“有创意”、“有新想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开始期望值不要太高, 形成要求和期望的阶梯。善于细心体察学生的言行,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把它看作是一种成功, 记在心, 及时勉励。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仅要赏识优生, 也要赏识“差生”。对学生的表现也许我们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 但冷眼、批评、讽刺或呵斥只能使学生更加丧失信心, 降低学习的主动性, 甚至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认真听讲。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赏识每一个学生, 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激励, 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在浑然不觉中呈现出积极学习、认真听课的好状态。

2. 以提问为“兴奋点”,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话, 通过正常提问或突袭式提问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精心设计“主问题”, 通过“主问题”衍生出追问, 让“主问题”形成一个磁场, 吸引住学生的思维, 从而亲近文本,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答”的过程中来, 达到激活气氛的目的。“主问题”的形成, 不是信手拈来的, 而是智慧的结晶。老师要自己先进入文本, 深入研究, 还要能跳出文本, 思考如何带学生进入。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 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 尽可能地让提问变得灵活起来, 能让学生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甚至争论不休。学习《沁园春·长沙》, 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作者是在何种情形下发出“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喟叹?由此衍生:作者为何要发出此喟叹?“谁主沉浮”中的“谁”是指谁呢?以上三个问题环环相扣, 前后照应,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在“答”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体验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积极促成对话, 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学习《雷雨》时, 我抓住周朴园和侍萍对话中的一些细节:“我们”、“无锡”、“洋火”等, 通过突袭式提问把一些课上走神、说话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地进行课堂提问, 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听课上, 放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上, 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学会巩固, 延续“兴奋点”

老师在发现或制造了课堂“兴奋点”之后, 不能让它转瞬即逝, 而要想办法巩固、延续。比如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形式, 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适度保持, 从而延续“兴奋点”。比如, 学习《项链》、《威尼斯商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并把课文中的人物换成学生自己的姓名,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制造出新的课堂“兴奋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了。”老师结合授课内容利用“兴趣教学法”“对症下药”, 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话题、教学方式重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再次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 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事情, 才容易集中注意力。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应该学会寻找、制造并利用课堂“兴奋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兴奋点 篇2

找准职业兴奋点。

如果目前的工作是自己所爱的,就想想有哪些地方让自己很累。外因可以找领导谈谈,并试着在目前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奋点。如果不喜欢,那就与父母、老师、同学、好友沟通,找准方向,慎重地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改变态度。

有时,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如果感觉自己变得愤世嫉俗或经常从旁人口中得到类似评价,就要赶紧调整对人对事的态度了。不妨短暂跳出工作,找个压力宣泄口,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

寻求支持。

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以谈心的圈子,否则容易陷入同样的思维模式。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套,却有助于排解情绪。

运动不仅助眠,还能改善心情。

语文课堂也应有多个“兴奋点”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效率 兴奋点

同样是课堂,如果教师设计得好,它便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同样是一篇文章,用一种方式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换一种方式讲,学生便会学得索然无味。为了让学生每节课都学得积极、主动、有兴致,我常常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集体背诵

几乎每节课,互相行礼之后,等同学们都坐下前,我都要求他们昂首挺胸站好,背诵以前学过的诗歌、散文或者课后要求背的片段,但老师并不直接说出要求背的内容,而是以思考题的形式提出,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背“父亲为我买橘子”情景,《陈涉世家》背“陈胜、吴广乃谋曰”一段,《寓公移山》背“寓公”与“智叟”的对话。《劝学》背“学习应坚持不懈”一段。这样不理解课文,即使会背也不知从何背起,只有完全理解了课文,并能熟练背诵的同学才能准确无误的背出。节节坚持一分钟集体铿锵有力的背诵,让学生马上进入语文课堂角色,既温习了学过的知识,也容易振作士气,活跃课堂气氛。

二、设计好课堂导语

讲每篇新课前,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或用名言,或用成语,或用历史小故事等设计出不同的导语。

比如讲“春”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施舍于他。一次,他遇到一位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都看不见。

同学们,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美好的,而这个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可见自己是最值得同情的。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这一番富于启发性,趣味性的导语,使学生在好奇心,求知欲的促使下对课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而这种情绪状态会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的学习,深入地兴致勃勃地掌握知识。

三、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每个孩子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的确,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争胜心,为此,我每节课前三分钟按学号让学生上台进行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演讲活动、成语接龙、名人名言、诗篇都可以讲,边板书,边提问,也可以挑人板演,不拘形式,只求效果,比比看谁的3分钟让学生收获大,印象深,效果好,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当老师,当导演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四、老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激励者

对于感情基调不高的文章,语文老师不能只做“留声机”,总是好无表情地照本宣科,有时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多愁善感者,有自己的声、情、态、去影响和调动学生,让作品,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一同撞击出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不仅学生在阅读上获得深层次的理解与文学的美感享受,而且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

文章的风格各不相同。老师要让学生深入揣读每一篇的“个中滋味”:比如有的要读得深沉凝重,有的凄凉悲哀,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生动活泼,而有的则周密严谨等等。如读《最后一次演讲》时,就应激情喷涌、拍案而起,坚定高昂地再现闻一多怒斥敌人,视死如归的战士形象;而读《秋风为茅屋所破歌》时,就应哀婉低沉,忧郁伤感地再现杜甫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学生若读了《岳阳楼记》的激情满怀,就直接体味出作者的豪情,并为之打动,并激发出胸有天下的壮志。这样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近优秀的心灵,让自己的情感发出共鸣,实现“心与心的融会交汇,心灵于灵魂的告白,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

比如讲《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我引导学生了解刘和珍的生前事迹、思想品格、遇害经过后,马上让他们带着对刘的了解、理解去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刘和珍生前的同学,面对她的从容殉难,被诬遇害,为她写一篇悼词来纪念她”,我还特意强调了“你们每个人都是她生前的同学或最好的朋友。”说完同学们就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本进入了角色,几分钟后,我让四人一组互相宣读自己的悼词,选出写得最好的同学在班上念,当一个个学生或慷慨激昂或悲悲切切或义愤填膺或如泣如诉地读悼词时,教室里静极了,我分明看到了同学们激动的脸,悲愤的脸,沉痛的心,同学们已经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被深深地感动。整个教室似乎成了开追悼会的会场,甚至下课铃响了几分钟后,还没有一个学生离开教室。

浅析高职院校课堂兴奋点的创设 篇4

现代英语课堂是教师传播知识, 学生吸取知识并且获得成长的主要阵地,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领会课堂知识, 但是在高职院校, 人们会遗憾地发现, 学生厌学的情绪非常严重, 究其原因, 这是由高职学生的特点引起的。

1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1 学习基础整体较差, 对学习信心不足

高职学生是高考分数较低的人群, 他们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准备, 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便畏惧、悲观、退缩。

1.2 学习行为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高职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很被动, 缺乏积极性, 所以他们主要依赖老师学习、巩固和拓展知识, 学习仅限于课堂和老师的指导。

1.3 对学习存有倦怠感, 普遍缺乏兴趣和热情

在高职院校有过教学经历的老师都会发现, 学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上常有学生趴在桌上和开小差的现象, 特别是当他们认为所学知识无趣或无用时, 便消极地对待课堂活动, 甚至拒绝听课。

基于高职学生学习的以上特点, 我们认为,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必须改变以前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 而应首先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兴趣、消极倦怠等问题, 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精神高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才有意义。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创设“兴奋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兴奋点” (Stimulating point) 是指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或激动的事件。遵循情感态度影响习得过程这一理念, 我们可以推断出, 教学中通过令人振奋和激动的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如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信心、浓厚的兴趣、大胆实践的精神等,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俄国作家、思想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迫,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经验的老师应当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兴奋点, 使学生兴奋起来, 更多地暴露思维过程, 更好地认识学科的趣味性,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达到教学目的。

2 高职课堂兴奋点的创设

如何在教学设计时创设课堂“兴奋点”呢?作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 谈谈课首、课中、课尾兴奋点的激发。

2.1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创设课首兴奋点

在每堂课的开始, 教师都要采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每次讲解课文知识点之前花一部分时间进行新颖独特的导入, 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突破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开始, 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好的导入也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在众多的导入法中, 多媒体最新颖独特, 也最能吸引学生。电影片段、听力录音、动画等等可以直接刺激感知,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且使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在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情况下, 播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的课题和新的课堂活动并为之做好准备的视频, 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愉快的情感, 当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等待新课的到来时, 教学自然就能流畅。

2.2 知识点讲解中穿插练习, 创设课中兴奋点

一堂课只有学生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才算达到教学目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很弱, 他们认为课堂中老师讲解和解释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时是最枯燥的, 因此, 教师应避免高高在上满堂灌, 讲课尽量简洁、概要、清晰, 重点突出, 以便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 即进行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是学生吸收深化,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一项必要活动,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们发现, 讲解之后的练习时间, 学生都会相对活跃, 特别是那些相对安静勤奋的学生, 课堂练习是他们展示自己学习认真和接受力强的最好方式, 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奋点更能带动活跃的课堂, 老师才更有动力继续讲课。

2.3 在课文中寻找资源, 创设课尾兴奋点

课堂是一个师生沟通的场所, 不是老师一味自顾自的灌输知识的地方, 所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一点英语课很容易做到, 因为英语的每篇课文都可以找到一些情景痕迹、人文知识和背景知识, 通过拓展, 激起学生精神振奋。老师讲解之前, 可以让学生提前查找有关资料, 同时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结束前留出部分时间让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例如, 在讲解涉及到狼的课文时, 要求学生看动物世界、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狼的特性, 之后在课堂上分享, 老师再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 进行引导, 在开放性的讨论中归纳出狼身上值得人学习的一些品质。经过这个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且与人沟通交流也会使他有成就感, 自然, 以后在接受同样任务的时候, 往往会兴致盎然, 师生都会提前预见到未来的轻松顺畅, 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拓展到了教室之外, 有助于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

3 结束语

职场倦怠 如何找准兴奋点 篇5

2008年12月10日 11:25来源:39健康网

每天早晨上班前照镜子,你的表情是微笑吗?不知从哪天开始,你是不是从星期一就盼着星期天?是不是恨不得撒个小谎不去上班,哪怕生病也好?在办公室,动辄懒洋洋地消极怠工,这份工作让你厌倦甚至沮丧?你无法控制内心暗长的倦怠感和消极情绪?——你,已经成为职场“倦鸟”!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跳出职业倦怠泥沼至关重要。

“倦鸟”的故事

持续高压情绪焦灼

孟飞 28岁 业务经理

“如果我每月不能做到一定数额的利润,我的业务就无法运转下去。”孟飞在通信业奋斗了6年多,现在每天都要面临这个问题。

5年前,孟飞只身一人来到广州,他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向前冲。从当初的业务员奋斗到现在的业务经理,薪水倒是涨了好几倍。而现在,经验丰富了,说话的口气却不如以前“硬气”。面对同样的压力,他几乎难以做到当初“从零开始”的坦然。迫于业绩压力,他每天都处于一种极端的焦灼状态。“稍遇不顺,我的厌倦情绪就滋生出来,非常想逃避,不想上班。每天晚上,我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并且多次因为情绪失控而影响到家人。真的很讨厌这样的状态。”

工作热情日渐消退

小柯 25岁 旅游业

小柯是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员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幸运儿——目前从事的旅游策划工作,既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又与自己的兴趣相投。她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整整3年。

3年来,小柯的职位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的工作她已经完全驾轻就熟,她觉

得工作越来越没劲。“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对工作没有了热情,就想着只要不出错就万事大吉了。可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职业呀!我也曾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但现在那种职业的成就感没有了,我觉得自己具备的这些知识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通往何方。”她摇摇头无奈地说。

工作琐碎缺乏成就感

杨健 男 33岁 行政人员

杨健在公司里做了10年,如今也混了个“资深”,一人身兼多职,从上到下什么都需要管,既是办公室负责人,也分管后勤工作,偶尔还帮忙会计报个税,帮人事处协调协调,甚至在老总出差时担任全面负责内部工作的助理,几乎从早到晚连轴转地工作,没有一刻得闲。“经常回到家里了还得不到休息,电话不停地接,不是老总找就是同事找,老婆经常说我打杂还打得这么热火朝天。”他自嘲道。

虽然如此忙碌,杨健却并无多大成就感。他整天忙来忙去,压力很大,生怕哪里出了个错,大家的笑脸会立刻变成麻将脸。“我这个位置还很尴尬,这边老总认为我是帮公司花钱,不创造利润。那边员工认为我是老总的帮手,是眼线啥的。经常吃力不讨好,心累啊。”工作越辛苦,个人成就感却越低的他为此充满苦恼。

调查:

职场“倦鸟”年轻化

孟飞、小柯和杨健的现状在当今职场中其实屡见不鲜,这就是人们通称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是:工作时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容易情绪波动、经常妄自菲薄、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欠缺主动性、频繁跳槽、工作效率低等。

日前,国内某网站开展的一项《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调查中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职业倦怠的年轻人最典型的应对则是换工作。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求创新突围,给管理者、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职场倦鸟应运而生,且已经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头号敌人。作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防治职业倦怠,在当前尤其重要。”某公司顾问指出。

循因:“倦鸟”的五个阶段

即将度过自己30岁生日的赵东特意休假独自出外旅游散心,想好好反省自己的职场经历,为接下来的道路想定一个方向,“都说‘男怕选错行’。工作8年来,我换了两个行业,这两份工当年我都曾十分向往并想以之作为终身职业的,但不知为何做到后来就会步入职业倦怠的老路„„难道,倦怠是一种职场必然吗?”

某公司顾问分析指出,企业文化体制导致的员工职场倦怠,并非始于员工入职之日,职业倦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管理者要了解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阶段、程度,方能根据其不同阶段和程度采取不同的策略防治员工职业倦怠。归纳起来,职业倦怠的形成包括蜜月期、激励期、衰退期、衰竭期和涅槃期五个阶段。

蜜月期:一开始,任何员工都会经历一个职业的蜜月期。工作的新鲜感刺激着员工,通过工作,员工认为其需求、愿望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做贡献。

激励期:当最初的工作热情开始减退,人们冷静地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中的枯燥、压力让员工感到工作难以满足其所有的需求,员工开始感到困惑,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便进入了职业的“激励期”。

衰退期:接下来,原先的热情和精力将被长时间的压抑情绪所取代,员工有了越来越多的挫败感和愤怒,出现沮丧、焦虑和身体不适的状况,对于企业、同事和上司变得挑剔和不满„„

衰竭期: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期间,员工将会感觉悲观和绝望,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工作价值,还可能出现自杀、酗酒等现象。

涅槃期:如果职场人士能成功克服倦怠,将会迎来充满希望的“涅槃期”,即通过自我调节及企业帮助,员工从职业倦怠的危险状态发生凤凰涅槃的蜕变,重新定位自己,调整自己,重新唤回对工作的热情。

涅槃:找准职业兴奋点

1.从多角度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

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2.做好时间管理,让工作更有条理,养成列举工作日程表的习惯,然后考虑哪些条目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以委托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尽量使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高,成就感增强。

3.注入资源,增强实力。对内增加个人的专业技术资源、可以通过补充知识来实现;对外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建立同相关资源之间的人际关系脉络,获得工作上的信息;与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经常保持联络,培养感情,以得到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4.时常进行心理自测,摸清职业倦怠状况,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把脉:你倦怠了吗?

高级顾问指出,白领们所处的职业倦怠阶段是受其程度影响的,程度越深,所处的阶段也偏于晚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可以通过下面的职业倦怠程度问卷,有效测算和评估出自己的职业倦怠程度,进而估计自己所处阶段。

1.晚上很早上床睡觉,但很难入睡,即使睡着了也总是被噩梦惊醒;

2.即使头天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仍然觉得很疲倦;

3.从早上睁开眼睛就想着是否可以以生病为借口请假逃避上班;

4.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表,渴望下班时间的来临;

5.认为星期一是“黑色”的;

6.经常迟到;

7.总是下班后仍然想着工作的事情,并且心情烦躁;

8.经常头疼、感冒、腿脚酸软;

9.面色苍白,无精打采;

10.眼圈浮肿;

11.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可是得到的却很少;

12.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努力没有得到重视;

13.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与同事交流;

14.在工作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15.时常抱怨,对自己的某某同事没有好感;

16.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7.在工作中感觉不到兴趣;

18.常常觉得压力太大,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19.靠服用药物、酗酒来麻痹自己;

20.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课堂兴奋点 篇6

而对历史课堂不感兴趣,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课堂有时就像一潭死水,沉闷得令人发慌。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容忽视,那就是教者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致使学生对课堂提不起精神。课堂上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并抓住兴奋点,把课堂激“活”呢?结合多年的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进行布局

布局即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打破原来的格局。一节课能否掀起教学高潮,能否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除了掌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外,巧妙的课堂布局也是激发兴奋

点,掀起教学高潮的重要环节。如我在讲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

政治》这一课时,对原有的教材结构先“海内为郡县”后“百官公卿”进行了重组,按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进行布局,从中央到地方,由专制主义到中央集权,思路较原来清晰多了,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自然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二、紧紧抓住情感

历史是一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平白的文字后面往往蕴藏的是丰富的情感,这是学科所固有的,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去体会。而在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教师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传达。当然,爱学生绝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严格是应该的,但必须严而有情、嚴而有爱,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爱的信息。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赞美、信赖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中国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著名教师纪连海、袁腾飞、李晓风的课可谓精彩纷呈,而其中所包含的师生之间的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即使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未必能有如此的效果。所以说,情感是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有了情感,学生的“兴奋点”的挖掘才有了可能。

三、巧妙设计悬念

课堂是师生“讲故事”的地方,而悬念会使故事更精彩。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将问题集中地演化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可以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参与,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假如教者平铺直叙、毫无悬念地讲授课堂所面临的问题,历史课堂也将变得索然无味。在历史课堂中为学生设置悬念,就如将学生引到了一个知识宝库的门前,学生怀着无限的兴趣,急切地寻求着问题的解答,从而使神经达到一种高度紧张的兴奋的状态,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自己的探索都变得兴趣盎然。我们知道,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创设情境时,悬念性的问题情境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更易使学生产生兴奋,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自觉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借助多种手段

在激发学生兴奋点的过程中,局可以化情,情可以激趣,悬可以生趣,而物则可以添趣。如果在历史课堂中,只有师生之间的活动,则难免有点枯燥,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物、幻灯、录音在课堂上都是常见的,而现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也日渐普及,如此多的教具在课堂上恰到好处的运用,收到的效果必然也是显著的。

每位教师的教学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风格,无论我们采取什么形式方法,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我们都在努力追寻一种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学变得有趣,变得轻松,从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将会尽情释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课堂兴奋点 篇7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还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把握好兴奋与抑制的规律, 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

一、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

课始, 学生常常还沉浸在课间活动或上一节课的情境中。因此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 快速地将学生的兴奋点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笔者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是儿童体验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 游戏更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音乐教学中的游戏不应是简陋、粗浅的“儿戏”, 而应有较深的含义、明确的目的和丰富的内涵。

1. 热爱音乐的开始

热爱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音乐教育的任务归根结底是要发扬这一天性的作用, 将原已点燃的热爱音乐的火苗, 发展为熊熊的烈火。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兴奋、愉快地体验, 将是真正热爱音乐的开始。

2. 感受音乐的开始

音乐是一种感人至深的艺术, 单凭理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唯有通过切身感受, 音乐才能内化为己有。学生在音乐游戏中, 不仅通过口、手、耳的感受, 更是通过自己受, 这样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一个人的乐感和音乐趣味, 并促进其对音乐的喜爱。二是主动地、有选择、有鉴别、有判断能力地听音乐, 这种听音乐的能力, 只有通过长年累月地倾听好的音乐, 才可能培养得起来。音乐游戏正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有选择、有鉴别、有判断能力地听音乐。

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人入胜。

例如,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小事情》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同学们好! (多媒体出现小水滴形象) 你们喜欢这可爱的小水滴朋友吗?为什么?

……

师:可爱的小水滴具有神奇的“变身术”, 不信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播放三组画面:淙淙的小溪、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真神奇呀!它是怎么变的呢?还是让小水滴来告诉我们吧。 (播放歌曲《小事情》)

导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它是教学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明显标志, 教学过程中, 各环节构成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联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我以“小水滴”的形象, 又设计了两个导入方式。

(1) 听录音伴奏, 想象“小水滴”滴落的样子, 用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来模仿,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学生可能会做出手肩肩、手腿腿、手指指等不同的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作归纳出音乐节拍的规律:强—弱—弱。

(2) 在完整学唱歌曲之后, 组织学生们讨论:从歌曲“小水滴汇聚成大海洋”中, 你明白什么道理? (积少成多)

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演唱方式来表现这种场景?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 按照四个乐句的顺序依次加入, 在逐渐加强的音乐中, 感受“小水滴汇聚成大海洋”的意境。

三、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

临近下课的几分钟, 教学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这是学生一节课中极易疲劳的时段。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 设计一个新的兴奋点, 可以起到“峰回路转”“眼前一亮”“回味无穷”的功效。在教学《小事情》一课的最后十分钟,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首歌让我们懂得许多生活中的道理, 音乐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音乐。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组画面:淙淙的小溪、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的大海。你们曾在电视、广播或CD中, 听到过与这三组画面感觉相似的艺术作品吗? (师生交流讨论)

同学们, 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最后, 让我们在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乐片段《沃尔塔瓦河》中, 尽情地感受水的魅力。

课堂兴奋点 篇8

在课堂上挖掘教学的兴奋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活动蕴涵着复杂的内在机制, 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 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与总体布局, 也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以及彼此的联系。一旦学生的大脑兴奋工作, 学习知识理解就快、记忆就牢固。

一节课是短暂的, 设置好“兴奋点”, 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同时兼顾多方面的因素。

一、从社会热点中设计《政府经济学》教学的“兴奋点”

大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很高, 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而社会热点正好因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可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充分开发社会热点资源, 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政府经济学》的兴奋度。比如在讲解公共经济决策中的权力寻租理论时, 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播放原安徽省前副省长王怀忠, 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立案, 受到法律制裁的短片, 学生非常兴奋, 同时加强了对寻租理论的理解。在讲到政府的特殊作用内容时, 用多媒体播放了四川汶川地震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的危险在第一时间来到灾区并亲自指挥救灾的短片, 体现了党和政府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特殊作用, 许多学生当场流下了热泪。这就是社会热点问题走进课堂教学的魅力体现。

二、利用悬念设置《政府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悬念是可以引发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 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 我们体验到, 在那些使人困惑的情境中, 我们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政府经济学》课堂中为学生设置悬念, 就如将学生引到了一个宝库的门前, 学生怀着无限的兴味, 急切地期待着问题的解答, 从而使神经达到一种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 无论是老师的讲解, 还是自己的探索都变得兴味盎然。

在《政府经济学》每次课的开头设置悬念, 如在教授公共产品的特性时, 提出国防与公共汽车上的扶手谁是公共产品?全堂课都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提假设, 找答案, 为自己辩论, 再到文中找答案, 课堂气氛热烈,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很多学生直到课后仍处在情境中。

三、从学生身上设计《政府经济学》教学的“兴奋点”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设置兴奋点:一方面, 了解学生的兴趣、理想、偶像、生活和所参与的课外活动。在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运用偶像教育并加以评析。比如, 对于学生崇拜的偶像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 在课上谈人生价值在于社会的奉献, 尤其解释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及“看不见的手”是怎样解决市场分工和市场本身调节功能问题的, 进而通过他的《国富论》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的成功经历告诉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氛围中, 去感受、去发现学生的生活, 并在教学中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素材,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学生身边的问题, 如家庭、朋友等社会关系。教育离不开三大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 尤其是《政府经济学》教学更应如此。在实际教学中, 当讲到市场理论中的替代品与互补品、一般均衡等知识时, 就针对当时学生实际, 谈他们家庭日常使用的物品以及它们的价格是怎样决定, 进而谈到市场的一般均衡, 从而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诗歌及“名言名句”设置“兴奋点”

诗歌及“名言名句”不同于日常口语, 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语言, 而表现出新颖、凝练, 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 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诗歌及“名言名句”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 有极强的表现力。

在讲授《政府经济学》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 特别是政府基本职能部分内容时, 笔者引用了温总理吟诵的诗词与名句, 如:温家宝在一次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我当总理之后, 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意为:行事进退, 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又如在讲授农村经济时, 笔者又引用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时说的话:“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 生财有道, 生之者众, 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 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 ‘食之者众, 生之者寡’。”整句的大意是, 发财致富有良方:国家没有无业游民, 进行生产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没有不切实际的官位, 靠政府吃饭的人一定减少;不耽误农事生产的各阶段, 农民生产自然会勤快;量入为出, 理财者就可以从容不迫。这也是中国儒家在两千年前提出的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温总理的话使学生感到, 这位精通农村经济的总理不仅心怀人民、肯负责任, 而且博闻强记, 学贯古今。

教材中设置“名言名句”,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素材, 一方面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兴奋度;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教学是灌输说教的错误理念。

五、设置“兴奋点”时注意的问题

在教案中, 按照教学内容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兴奋语言, “埋设”在教学过程中, 让它们像星星一样闪烁, 像眼睛一样放射出睿智的光芒, 会拉近教者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但要讲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千万不能故弄玄虚、刻意求之。为此, 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一) 注意“兴奋点”设置的时间

要注意避免为兴奋而兴奋, 之所以要给予学生外部的刺激, 其目的是要调动学生脑部兴奋度, 从而达到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并尽可能在重点与难点部分设计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达到“明其所重, 难者不难”。比如说, 在学生普遍昏昏欲睡或者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课前周密而有准备的计划下, 使用设计好的材料或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大量的备课工作, 甚至有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室内或教室外某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临场发挥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实实在在地说,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每个学生来说总有“走神”的时候, 问题是怎样及时抓回学生思维的“缰绳”。

(二) 教师要有激情

在一定的环境中时, 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如课堂教学语言的平淡, 往往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卢家楣教授认为:当被教育者 (包括教育者) 在一定的环境中时, 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涉及的就是情调, 而情境教学影响的也主要是被教育者的情调。可见“兴奋点”作为教学的切入是有重要作用的, 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注意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气氛, 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 产生情感。就是说要让学生兴奋, 首先教师要先兴奋, 即要有激情。学生有时不是被教学内容所感动, 而是被教师的激情所感染。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控制好节奏、恰到好处的手势等无声语言等独特教学风格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兴奋应该是来自对于学生真诚的爱, 来自于对所教学内容价值真诚的赞赏, 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只有这样, 教师讲课时才会由内而外地焕发出强大吸引力, 才会激情饱满地站在每一节课的讲台前娴熟自然地组织完教学内容。当然, 语速不能过快、声音不能过小等这些必备的教师素质是应该具备的, 但这并不是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 要注意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激发学生兴奋点的过程中, 情可以激趣, 悬可以生趣, 而物则可以添趣。如果在课堂中, 只有师生之间的活动, 则难免有点枯燥, 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不仅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 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 引起学生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物、幻灯、录音在课堂上都是常见的, 而现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也日渐普及。如此多的教具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 其收到的效果必然也是显著的。

每位教师的教学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无论我们采取何种形式何种方法, 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都在努力寻求一种与所教的学生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让学生的学变得有趣, 变得轻松、愉快, 从而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 注意幽默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句来调节学生疲倦的大脑。在讲授“负的外部效应”时, 笔者利用一个广告语:“每当我走到天边的绿洲, 就会想起东方──齐洛哇。”把它改成:“每当我们看到那被污染的江水, 就会想起西方工业发展的机会成本”, 这样的一例一改, 引起了学生猛烈的情感状态, 即产生了激情, 课堂的气氛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教学的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激情可以成为人潜能积极投入行为的巨大动力。教师在教学中, 讲到高潮处, 也应使情感状态带有一定的激情性, 使讲课更加投入, 更加具有感染力。除了诙谐幽默的口头语言外,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肢体语言, 它包括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等, 也就是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所传达出的信息。肢体语言是丰富的, 更包含着无穷的魅力, 有着深厚的底蕴, 运用得好, 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吸引。

(五) “教无定法”, 但“教学有法”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所有的设计应该紧扣教材, 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千万不能为了热闹而忽视了主体教学, 本末倒置。教师的讲并不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度, 尤其是在某个活动或者多媒体播放后教师的归纳与小结, 还有学生认知所限的一些理论化较深的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条分缕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但要重视教法, 更要重视学法, 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决定自己应该怎样教。老师的任务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现与形成过程之中, 从中发现规律学会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瑞琳.试论思想兴奋点的形成及其导向[J]学术交流, 1996, (1) .

[2]刘谭锋.要学之不如乐学之——浅析抓“兴奋点”在职教中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 1994, (9) .

[3]姚震, 王宜娟.教学中的兴奋点问题[J]洛阳医专学报, 1996, (3) .

[4]木子.兴奋点与切入点[J]山东教育, 1999, (Z2) .

[5]王成华.引发兴奋点激活满堂课[J]河南教育, 1996, (8) .

[6]郑桂华.捕捉“兴奋点”的教育[J]人民教育, 1999, (4) .

课堂兴奋点 篇9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摸索与探究体会到, 虽然高一历史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 教学内容相对枯燥, 只要教师用心准备、组织、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就可以让学生不再讨厌历史科学习, 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历史。下面我就谈谈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的一些做法。

一、进行趣味教学, 实现快乐学史

魏书生老师在谈学习方法时说道要“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在上课过程中, 老师要如何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 把枯燥无味转化成有趣快乐, 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调控, 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1. 趣味性导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课前三分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伊始, 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的活动上, 学生情绪不稳定, 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极快转移到课堂学习任务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增强学习吸引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导课。

(1) 谜语导入法。

如在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时, 我进高一 (5) 班教室后, 先在黑板上写了个谜语———“旧中国圣旨”, 要求学生猜班级一同学名字。原本吵闹的班级一下就安静了,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 纷纷猜测是谁。过了两三分钟, 终于有个学生推出了谜底为“陈玉玲”, 我因势利导, 从谜底如何得出、圣旨的来源、作用再过渡到新课, 学生兴趣盎然。

(2) 对联导入法。

如在教学“美国罗斯福新政”时, 我一入课堂, 就在黑板上板书了一副“对联”:Action, action, and still more action.———Roosevelt (行动, 行动, 更多的行动———罗斯福) Never, never, neve give up.———Churchill (永远, 永远, 永远不放弃———丘吉尔) 在引导学生鉴赏的同时, 提问学生:“从这副对联中你可以看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什么为政之道?在面对经济危机的紧要关头, 他又是如何行动的?”这一副独特的“对联”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给提起来了, 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展、课堂气氛的活跃奠定了基础。

又如我在高一 (4) 班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时, 先让学生鉴赏一副有关韩信的对联:“生死两妇人, 成败一萧何”, 先让一两个学生说说他们对这副对联的理解, 然后向学生讲解这副对联中所包含的典故, 从韩信的死引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学生的好奇心被抓住了, 这节课上得也就顺风顺水。

(3) 创设悬念导入法。

新课导入过程中, 创设悬念尤其重要。它起着激发兴趣激发动机、诱发求知欲望的作用。如在教学“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语“世界银行 (World Bank) 执董会于2009年2月13日批准中国汶川地震重建贷款项目, 7.1亿美元贷款将用于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甘肃两省的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设施重建重点用于公路、桥梁、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及医疗卫生设施的恢复重建, 甘肃子项目还包括教育设施的重建。那么中国和世界贫困地区的儿童助学资金也可以向这个机构申请贷款吗?如果发生金融风暴, 那么是否某个国家也可以向它申请贷款?这个机构究竟是怎么来的?”这样创设悬念,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利于教师授课时的发挥,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何导入新课, 因时而定, 因课型而定, 因教学内容而定因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如天气极其闷热, 学生昏昏欲睡, 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 注意力分散,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变换形式和内容, 使学生觉得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吸引力。教师通过多种导入方法, 如对联、谜语、设置悬念、诗词、电影、小说、漫画、游戏等, 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良好的开端, 课堂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2. 优化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如“导演”, 学生如“演员”, 一出“戏”能否演得精彩, “导演”与“演员”的配合要默契。教师要精心准备, 吃透教材, 精心设计、巧妙构思, 在“剧本”的框架内引导学生探究、“表演”, 使学生在充满探究、解疑、愉悦的心境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从而乐学。

(1) 以疑求解, 解中取乐。

教师在分析讲解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问题”这个“兴奋点”引领学生分析, 易中天先生的《百家讲坛》电视节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为什么在看他们的节目时观众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在观看过程中为什么观众的心会始终被他们设置的问题紧紧揪住?同样是一个乏味的问题, 为什么他们说来能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神入其中?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一般是先提出问题, 由问题引发人们的好奇, 易先生再来“品”, 通过问题加强与观众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疑, 一节课中把要解决的几个重要的问题以新颖的问题形式组织求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把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快乐中逐步成长提高。

如在教学“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课时, 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 我在高一年级三个班教学中, 曾分别用三个不同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种,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第二种, 十四五世纪, 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当时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第三种, 什么原因导致“分散的文明的“分散”?要实现文明的链接, 应该要解决哪些问题?结果发现第三种问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他们就会从要解决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解决自然险阻、解决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及要解决横向交流的驱动力方面思考,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小组合作, 竞争求乐。

新课改理念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教师起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够像传统课堂一样满堂灌, 因此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教师自己要精心组织、设计, 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 精心设置疑问, 引发学生共鸣, 使其参与到教学探究中去。教师是“导演”, 要突出“导”, 而不能抢了学生“演员”“演”的戏, 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出精彩的戏, 或者只是一出“独角戏”。

在教学中, 我把班级学生分成7个小组, 每个小组8个人按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 编排1到8号, 回答的问题分必答题与抢答题。基础越薄弱, 小组排号越高的学生正确回答得分越高, 如小组基础最好的1号、2号正确回答得1分, 3号、4号回答得2分, 5号、6号回答得3分, 基础最薄弱的7号、8号回答得4分期末进行统计, 给予优秀的两个小组以奖励, 如带他们去登山、吃斋饭, 或去桃花岛烧烤。这样不但提高了小组竞答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基础薄弱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为小组争分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3) 幽默语言, 播种快乐。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 之所以成功, 除了机智, 还有风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一节课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语言长时间波澜不惊, 没有跌宕起伏, 就引发不了学生的共鸣, 课堂如一潭死水, 死气沉沉, 学生容易出现疲倦, 更不用说参与活动, 一节课的效率可想而知。我在教学“美国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 在讲到罗斯福入主白宫前的总统竞选演讲, 我这样说道:“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 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学生一听就乐了, 也进一步认识到胡佛政府的无奈与罗斯福总统的实干态度。在教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这一知识点时, 我用了这么一句话“那时的中国人费劲千辛爬上梯子的顶端, 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学生在哄堂大笑后沉默了, 并进行了深思。

因此, 适度风趣幽默语言可调节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快乐的课堂可使学生效率翻倍, 在快乐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 在快乐中梳理知识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简要梳理, 可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 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实现知识的升华。充满情趣、灵活多变的小结可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可使他们在快乐中总结, 增强学习效果。

1. 板书PK, 书写快乐。

在课堂小结环节, 我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扣重点, 利用最简洁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归纳。一次可以让多个小组的代表同时在黑板上进行PK, 以归纳的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书写工整度和直观感觉舒适度, 评比名次, 得分计入小组竞赛的分数中。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的小组荣誉感, 凝聚了小组的协作力, 在PK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在PK中促使他们写好字。在PK中书写快乐, 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

2. 主持点评, 激扬快乐。

在小结时, 也可由学生站在讲台上, 以“主持”的形式, 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点评、小结。在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里, 有的“主持人”模仿电视节目播音员的形式来小结, 有的“主持人”通过谈自己在学习这节课中的感受展开, 有的还自编口诀, 等等。在小结时, 我对学生的礼仪和用语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使他们能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主持人”来看待。学生在“主持”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主持”中学习在“主持”中巩固, 在“主持”中激扬青春, 分享快乐。

童话游戏:体育课堂的“兴奋剂” 篇10

我校是童话教育特色学校, 我们将童话理念与体育游戏融为一体, 通过对原有的体育游戏项目的翻新、拓展、创造, 以独有的童话游戏, 激发孩子们在体育课堂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欲望。

一、童话翻新, 让学生在游戏中 投入热情

这是一堂二年级的体育课, 经过正常的热身活动后, 我把学生分组后开始了“拔萝卜”游戏。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很吸引人的游戏, 特别是当我拿出萝卜头饰时, 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戴上头饰, 不仅给学生营造了进入角色的情绪与氛围, 更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这就是童话游戏的趣味所在。

把童话游戏有机地融入了教学内容, 能使学生通过游戏不知不觉地对本堂课或者对本次训练内容进行预热性的学习。待游戏结束, 教师教学新授内容时还可以将相关的动作、方法、要领等借鉴过来, 这样就能很轻松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

童话游戏不但能让学生初步掌握要点, 还可以消除体育活动中的敷衍心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如果总是用相同的童话游戏形式, 带给学生的激情会越磨越少, 因此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翻新,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

如“拔萝卜”这个童话游戏, 除了戴头饰外, 我还将形式翻新: (1) 一个萝卜两组分别向不同方向拔; (2) 两个萝卜同时拔。前者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散力量, 后者通过分工瓦解拔萝卜的合力, 这样一来, 就增加了拔萝卜的难度。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 也进一步达到了体育热身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含义。

童话翻新游戏, 对于一些文静胆小的女学生也是一种运动促进。她们平时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但在这样的游戏中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勇敢地参与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心, 并在多变的游戏中变消极为主动, 变乏味为兴趣, 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童话拓展, 让学生在游戏中 锻炼机智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 合理科学地运用童话教育游戏, 以独特的形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能使课堂活跃、高效, 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的妙处。

事实上, 体育课中运用童话游戏的作用不止于此。童话游戏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产生兴奋感, 这对于学生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 人在兴奋状态下更容易促进智慧能力的提高, 童话拓展游戏这种运动形式还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产生更强的自信心。

所谓童话拓展游戏, 就是指在普通童话游戏的基础上, 加以延伸和拓展, 让学生在常规训练的情况下重振雄风, 继续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 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老鹰抓小鸡”这样的游戏会很快消磨他们的积极性, 我于是进行了如下拓展, 让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学生眼前一亮, 兴趣马上提高。

首先进行场地的改变, 画两个同心圆, 内圆半径为1.5米, 外圆半径为3米。其次进行角色改变, 原本只有一只“老鹰”, 其余学生都为“小鸡”, 现在设定两只“老鹰”站在外圆线外, 其他担任“小鸡”角色的学生站在内圆之中。再次进行玩法改变, 变原先只是老鹰抓小鸡为互动, 老鹰可以进入外圆中抓小鸡, 小鸡也可以用沙包反击老鹰 (沙包只有两个) , 被击中的老鹰不准进入外圆直接抓小鸡, 但可以用手中的沙包掷小鸡。

活动开始后, 由于是全新的游戏形式, 加上一定的头饰或服饰做道具, 学生很快地进入了情境。

童话拓展游戏通过活动机体克服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惰性, 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能够集中注意力, 使机体很快投入到工作状态,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机智的应变技能, 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三、童话创造, 让学生在游戏中 体验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从测试与选拔转向了健康与锻炼, 着眼学生心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 已经成为体育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创造童话游戏,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则更显得迫切与关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课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型的童话游戏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创新童话游戏,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情节, 让学生体验过程, 随着游戏情节的展开而主动地思考与投入;二是注重合作竞争, 在游戏中创设难度, 拨动学生不屈服、不服输的琴弦。

例如“采蘑菇”游戏, 小兔子步行采蘑菇, 必须经过一条河, 而河里只有几块露出水面的石头 (用垒球或铅球来代替) , 小兔子必须踩着这些石头过河, 否则就算失败。这个游戏重在情节的展开, 因为球是圆的, 会滚动, 因此为过一块小石头, 大家会想办法, 比如赤脚过河、拄杖过河等, 大家集思广益, 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再如踢足球, 平时只有几个男生喜欢这项剧烈运动, 我创造性地将它改编成“喜羊羊 (女生) 与灰太郎 (男生) 的游戏”, 男生一组5人, 女生一组5人 , 男生按平常的足球规则 , 而女生则可以用手参与, 但除守门员外, 持球时不得移动, 且时间不得超过2秒钟, 这样组内相互合作, 组间互不服输, 活动场面精彩, 运动效果特别显著。

王冉 下一波资本兴奋点 篇11

“我们不需要判断哪个行业发展的好与坏,而是要准确判断资本市场的下一个兴奋点在哪儿,这才是我们术业有专攻的地方。”王冉对《英才》记者说。

此前的14年,正是对资本市场“兴奋点”的准确判断与把握,让易凯资本酣畅淋漓地享受了互联网、消费以及健康医疗等产业为其带来的资本盛宴。今年,易凯资本成立了专门的健康医疗产业跟投基金,开始介入更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业务。

A股的投行机会

“未来值得关注的一波机会,是一些海外构架的,原本去香港、美国上市的公司,现在批量回归,通过跟A股公司的整合,或者是借壳来登陆A股市场。”拥有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和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王冉对国际国内市场认识精透。

由于早期国内的风险投资市场多以美元基金参与和主导,导致很多创新型、互联网公司大多设置VIE架构,准备海外上市。

随着今年聚美优品、京东以及阿里巴巴等优质企业的“出走”海外上市,使国内投资者吐槽“肥水流到了外人田”,也让监管层倍受压力。证监会等部门也在着手修订相关政策,以让更多创新型、高增长的企业有机会进入A股市场。

此外,海外资本市场与国内A股的估值差异及市场环境因素,也让一些已经设置VIE结构的公司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回归A股市场。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A股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有意识地参与自身的市值管理,这其中就包括整合一些新型的、有高增长性的企业来拓展未来的想象空间并提升市值。

“正是因为新兴行业和新兴模式的冲击,才导致A股传统行业企业有冲动去整合这些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和其他新兴行业公司,于是海外VIE架构公司和A股公司走进了新联姻时代。这是巨大的一波历史性的机会。”

王冉对《英才》记者表示,这波机会其实已经在发生了,易凯资本现在的交易里很多是与A股公司有关的:“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已经完成了五个A股并购,手里还有好几个正在操作。我们希望做成新型投行里最熟悉、最懂A股市场的投行。”

虽然易凯资本要在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融合,特别是面向海外市场的新兴行业回归A股的过程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但王冉表示易凯资本是TMT、健康医疗、消费三个行业齐头并进,而其十多个人的健康产业团队在行业里是最大的。

去中介化下的投行生意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是投行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

企业融资过程中,通常进展到尽职调查阶段,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就会签署排他性协议,不允许其他机构再进入。但此前易凯资本担任一家企业的融资财务顾问,在其运作安排下,此项目进展到尽职调查阶段时,仍是数家投资机构平行进行尽职调查,甚至 谈法律文件的时候,也是数家机构同时进行,直到最后一刻被投企业才确定接受哪家机构的投资。由于在融资过程中掌握了话语权,最后该企业以较高的溢价拿到投资。

同样的事情不止一例,去年易凯资本担任国内诊断试剂领域公司北京科美生物的财务顾问为其进行融资,按照最初的投资人出价,科美出让的股份的整体价格为1亿美元左右。易凯资本为其设计组织了一个竞标流程,最后帮助科美拿到10个独立竞标方的报价,把融资价格从1亿美元左右最终提高到接近1.5亿美元,上浮50%。

“被投企业没有话语权的时候通常只能被投资人蹂躏,我们通过制造有效的竞争让客户赢得更多话语权,让客户价值最大化,有很多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发生。”王冉表示,这才是投行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随着行业的发展,投行业务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行业厮杀中获取客户,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精准匹配,成为新兴投行重要的竞争技能。

2012年中,国内最大的母婴电商网站红孩子寻求出售,觉察到机会的王冉认为要打动红孩子核心高层,必须快速精准的为红孩子匹配到最合适的收购方。

“在当时,我们判断苏宁很有可能收购一家电商公司来对市场宣布进军电子商务,而且因为苏宁传统业务是做电器销售,都是男性用户,因此苏宁很需要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电商平台,所以我们判断苏宁有比较大的可能性。”

随后王冉专程飞赴南京拜访苏宁高层,苏宁方面的想法与王冉不谋而合,并对红孩子表现出了兴趣。接着,王冉带着红孩子的创始人在南京见到了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很快双方达成意向。易凯资本成为红孩子独家财务顾问。

“相對于很多传统行业,我们对于新兴行业更熟悉,对其商业模式更敏感。因此,就可以带着我们对新兴行业的观察和判断去帮助传统行业改造、重塑自己的发展路径。”

迅雷获得春华资本的融资,是易凯资本通过精准匹配促成的另外一个典型案例。当时,迅雷融资的意愿并不强烈,而且关键的是迅雷前一轮的融资还是易凯资本的一个竞争对手帮助完成的,并且竞争对手在迅雷还有一定的股份。

但王冉认为只要能为其找到适合的投资方,并设计出合适的交易结构,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王冉对迅雷创始人邹胜龙表示,“只带两个投资人来见你”,这其中一家就是后来5000万美元领投迅雷的春华资本。

如今,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开始日渐显现,投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

“去中介化是大势所趋,投行靠信息不对称赚钱是不可持续的。”王冉认为投行必须要在复杂的交易里展现价值创造的能力,才能赢得未来。“比如对一个有很多外资股东的VIE架构公司,怎么把其VIE结构拆解,后续还能进入到A股平台里面,包括中间怎么能够让外资股东成功退出、如何通过结构设计降低可能的税负等。

而且,如今易凯资本也开始介入更多元的资产管理,在并购基金等领域培养新的竞争能力。今年易凯资本发起成立一只专门针对健康产业的跟投基金,迈入了进入资产管理业务的第一步。

外语课堂教学兴奋场效应研究 篇12

一、教学中的场和场效应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勒温(1890—1947)把“场”理论引入到心理学中来。在勒温的系统中,“场”这个术语的内涵与一般的解释略有不同。“场”不仅仅指知觉到的环境,还包括认知意义。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中的某些事件(即被知觉到的物质环境),又包括个人的信念、感情和目的等。简言之,勒温探讨的是认知场和知觉场。他之所以借用场论的概念,是因为他认为它是一种分析关系的起因和建立科学体系的方法(萨哈金,1991)。任何个人在特定时刻的行为都是在心理场中同时进行运转的力量的净效果。个人的态度、期望、感情和需要,组成了跟外部力量相互作用并帮助他决定对其反应的内部力量。课堂教学也存在这么一个“场”。课堂教学系统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整体,在此整体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教学场”,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这个“场”进行的。学生在“教学场”的影响下受到作用,掌握知识的过程就相当于一个具有磁性的物质在磁场中被进一步磁化的过程。但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又不能机械地等同于磁场、电场那样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更具有多元性和多变性,因此,课堂教学场也变得更复杂、更高级。

二、教学场中的兴奋场

在这个“教学场”理论中,本文着眼于探讨其中的一个方面———兴奋场。心理学研究表明,兴奋是脑神经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激发的较活跃的神经系统,它和抑制一样是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之一。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位则处于抑制状态;没有抑制就没有兴奋,没有兴奋也就没有抑制。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另外,兴奋有激起、上升、高潮、分化、消退等阶段(张述祖,1987)。课堂教学的兴奋场,主要表现为视听觉的兴奋,以及由视听觉神经传导引起的认识和记忆等中枢神经的兴奋,课堂教学的兴奋主要强调高潮和高潮的持续,以及有消退(抑制)后的再次激发,所以刺激不仅要强,而且要以更多的刺激来不断强化。

兴奋的表现多种多样,注意是主要表现之一,它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分。所谓有意注意就是对我们的需要有间接关系的却本来并不能吸引我们对事物的注意,这是用意志控制的注意;无意注意则是对我们的需要有直接关系的能吸引我们对事物的注意,无需意志控制。二者也可以互相转化。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性、实用性明确的信息量大的信息能引起有意注意,学生愿意学习与他们的需要有间接关系的语法和数理化等;信息量大的与学生的需要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能引起无意注意,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唱歌、听故事、欣赏文学艺术等。所以,传授外语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以及多种艺术形式并用的课堂教学会使两种注意转化、渗透得几乎没有痕迹。

兴奋所激发的注意的稳定性一般稳定在8—10秒,而人的高度注意最长可维持20分钟(指成年人)。根据教学实践的测定,未成年的中学生的高度注意平均最长可维持15分钟,通常维持5分钟左右。至此,我们可以有根据地提出课堂教学兴奋点的数目,即一节课45分钟要有10—15个,平均每个4.5—3分钟,覆盖整节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形成兴奋场。

三、营造外语课堂中的“兴奋场”的基本策略

如何开发学生的兴趣,将兴奋场应用于教学之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

1. 激趣挖潜,凸显活动的竞争性。

活动是作为个体性人的本能与夙愿,这不仅仅因为活动是劳动创造的过程,还因为活动是自娱自乐、自我塑造的过程。活动是兴奋点,活动的磁力吸附着各种因子凝聚成兴奋场。大家都动起来,气氛渐热,情绪互相感染,促进大脑兴奋,有兴趣的带动没兴趣的,兴趣高的带动兴趣低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的感召。当今各类选拔招聘,不再仅凭学业成绩,更多的是注重实践能力考评。这些深深吸引着青少年学子,跃跃欲试,想证实自己的活动才能。由于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当今学生总体上心情处于躁动之中,大多不好静听,喜欢活动,且活动潜能出人意料。“活动式”教学便成了教学中兴奋场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临场感强,无论是小范围的同桌活动、小组活动,还是大范围的班级活动,年级、校际活动,既是面对面的交锋、比试,凸显个人能力的拉锯战,又是相互启发、带动、互进的整体优化过程。正如众木成林就能改变气候一样,经常性的竞争活动,自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焰高了均受益的良性循环。活动的时效性,将学生置入特定的时空内,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完成尽可能多的思考发现,在相互比促的“场力”作用下,人的大脑得到更有效的刺激,更快速地转动,人的潜能得到最大挖掘。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潜力有很大的弹性空间,紧促则多进,缓促则少进,不促则不进,甚至倒退。借助于竞争性的活动,就是为了“紧促”、“深挖”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超常发展战略。

2. 培育自主意识,重视活动的对象。

朱纯(1994)指出:“教学工作的成效,即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帮助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而且主要决定于学习者本身的主观条件。”外语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对学习效果的作用很大,“动机和态度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刘润清,1999)。自主意识是一个人立身行事适应未来竞争且有所发展的基本依托。由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下学习惯了,不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信,给他自主,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不要自主,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培育他们的自主意识,想方设法强化他们的自主意识。而强化靠说教不行,靠“考”更不行,要靠反复地实践,一点一点地培育。主动学习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得以确立和实现的一种基本方式。外语教学兴奋场所主张的“以活动促发展”,就是保证学生主体活动、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主动学习是一类学习方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其共同特征是:以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操作、体验、变革的活动过程贯穿始终,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形成自主意识,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

3. 促成健全发展,保持活动的整体性。

外语教学兴奋场的活动的整体性涵盖两个方面:其一,活动的结构具有整体性。活动既包括物质的、实践的,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既包括外部的,又包括内部的过程。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情的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外部活动是指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感知、操作、言语等活动,常见的有听、说、观察、操练、制作、交往、社会实践等。学生主体的内部活动,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知,即认识活动,它是学生主体教学客体的观念把握;情感活动是学生主体对内在需要、动机和外在行为、状态的价值性情绪体验;意志活动则是学生主体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的活动。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活动,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共同构成学生主体内部活动。合起来看,外部活动是积累,是铺垫,是内部活动的宏观辅助;内部活动是融通,是建构,是外部活动的内化提升,二者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缺一不可。其二,活动的过程具有完整性。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有机转化的过程,即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观念活动的相互转化,也就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必须协调一致。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化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外部感知、操作活动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逐步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外部物质感性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表象、思维)的转化过程。学习活动的外化则是将内部过程在操作和言语上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认识过程中它可以起到检查内化、巩固内化、深化概念理解、调整充实学生主体的认识结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外部活动及其内化和内部活动及其外化的转化过程,学习者才真正实现了对知、能、情的全面发展与和谐提升。

4. 培育创造品格,完善外语教学兴奋场活动的建构性。

建构性是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自主、能动、创造性的集中体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对象的主动建构活动,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是学习者占有、内化人类文化成果,实现主体能力发展的必然途径。无论哪一类教学性的活动,都是多极化、多变式的,自始至终,都要热心、专心、细心、耐心,每做一轮不能简单因袭,而要力求创新。教学兴奋场中的“活动式”教学是以经常性的有益于创新思维的行为,促成创造性良好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养成,创造性思想品质的形成,创造能力的提高。外语教学的活动是围绕听、说、读、写、思、做来进行的,彼此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着力于某一项活动的开展,某一种潜能的开发,同时也促进其他活动的开展,带起其他潜能的开发。以演讲活动为例,准备说的过程实际上是汲取、筛取、演练、提高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演说活动是带动各种潜能发展,促进多种素质提高的杠杆。要求以自己听到的(听广播、听别人说)为话题,“说”的训练自然促进“听”的潜能发展。要求以自己读到的(读书读报、读文读画)为话题,“说”的训练自然促进“读”的潜能发展。要求以自己“观”的(看影视、看演出、看展览等)为话题,“说”的训练自然促进“思”与“写”的潜能发展。要求以自己“做”的(小制作、小维修)为话题,“说”的训练自然促进“做”的潜能发展。就此而言,“活动式”教学是多层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综合实践能力的支点。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质。

5. 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活动的开放性。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教材、承传为中心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绝对服从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教学关系决定了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天然隔膜,并由此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体意识丧失,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会因袭而不会创造。兴奋场教学是改变这种师生关系的根本途径。因为,在兴奋场教学中,活动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只在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不再是主宰与代庖者。活动越是充分,学生的自主越强。这样,伴随着教学的活动化,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建构起来了。从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二者并不存在尊卑。从能的角度看,学生在不少活动方面的能力并不比教师差,教师没有什么优势和资本可借。能者为师的活动机制,促使师生互学、互动的默契形成和课堂出彩。

6. 活化创造动力,秉承外语教学兴奋场活动的指导性。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全面监控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必须由单纯的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张向葵,2004)。比如:当主体活动气氛上不来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兴激趣,或是变换活动内容与方式,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当主体活动松弛平淡,形成不了冲撞交锋时,教师要及时地挑出话题,拨起“争端”,引发活动场的形成。当主体活动交锋形成之后,各执一端,难以形成共向合力时,教师要及时将他们拉拢到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下,求同存异,携手攻关,形成结论。当主体活动的内容过多,活动过程过长,就要及时取舍,抽出主要的,剥离次要的、附加及多余成分,做好“缩”的调剂工作。当主体活动内容难了,学生的知识量或心理差距较大,教师就要及时补缺平坡,做好“垫”的扶持工作。这“激”、“拨”、“拢”、“缩”、“扶”,其前期的设计、临场的把握,需要教师有独立的钻研能力,有灵活的变通能力,有巧妙的调控能力,一句话,教师要有高超的整体活动能力。显然,对于教学兴奋场的把握对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有效途径。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了教师,实际上是造就了学生。

总之,教学兴奋场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整体发展的途径———学习者的主体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就能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新人,从而使教育教学进入可持续发展的佳境。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家勒温的“心理场”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兴奋场”理论,阐述兴奋场对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以及营造课堂兴奋场的策略。

关键词:外语课堂,兴奋场,营造,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大均,王映学.教学心理学新视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威廉.S.萨哈金.周晓虹等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3]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上一篇:动画广告设计下一篇:电梯轿厢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