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活力课堂

2024-06-29

雨课堂活力课堂(精选10篇)

雨课堂活力课堂 篇1

优化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优化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优化课堂教学,为了解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教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需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

作 者:王丽英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八中学,河北秦皇岛,066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33关键词:优化 课堂 教学

雨课堂活力课堂 篇2

第一, 还原生活。实践证明,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 参与度、接受度就越高, 教师既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又要善于把问题还原于生活, 即创设生活情境, 组织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化。

第二, 从感知活动到体悟生活。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学生出发, 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作为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更应该备学生, 把握教学目标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案, 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俗话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学生在受到感染、产生想法和情感的愤悱之时, 正是启而发之的最佳时机, 这时引导学生抒发、交流内心体验, 有利于学生完成从情景到情理的升华, 完成知识乃至价值观念的建构。

2009年1 2月, 我参加了丹阳市活力课堂的赛课活动, 课题是《学会合理消费》, 我认为整堂课最大的亮点, 就是在于比较多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事例。

1. 在教学环节中, 我设计了利用网络购物的情景。先由学生讲述父母、亲戚网络购物的趣事或遭遇。学生甲:我表姐看到漂亮的物品就想买, 每月花在网购的钱有时达到千元, 但是买回来的很多东西都不实用, 有些物品只用了一次, 有些则根本没有用过。学生乙:我爸爸在网上买了一部号称真品的手机, 但是拿到后才发现是一部伪劣的, 根本无法使用。学生丙:我舅舅的灯具厂通过阿里巴巴买到了一批紧缺的机器零部件, 使得生产得以正常进行。接着, 我又提供了一个情景:怎样在网上买到既便宜又合身的衣服?学生七嘴八舌讲了许多的做法, 我没有否定他们的想法, 而是讲了一个我的同事的做法:在网上选好要买的衣服→去商场试穿, 定下尺寸→在网上拍下衣服, 这个做法刚讲完, 有一个女生就脱口而出:“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她的这句话让我感到了情景设计成功的感觉。案例的生活化, 使得突破难点变得容易了许多:表姐的事例→网购要有节制, 做到适度消费;手机的事例→网购有陷阱, 要理性消费;灯具厂的事例→网购真便捷, 消费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消费技能。

2.小结, 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 让他们试做“消费高手”。第一个事例是“买200送200”的促销活动。学生甲:我父母去年买了2000元的衣服, 又利用送的2000元购物券买了送给亲戚的礼品, 蛮合算的。学生乙:超市有可能利用这个活动, 趁机提高物价, 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也有的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计算出返券比直接打折合算。而我则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有待于检验的想法:假如今年过年, 还搞这样的活动, 你去买190元的物品, 在结帐时, 提出多付10元, 让他给你200元的券, 看看是否可以行得通?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买品牌电脑还是买组装机的问题, 这个问题有思辩性, 买品牌电脑或组装机都有其合理性。有的学生从自身购买力来看, 购买力低, 可以选择组装机;有的学生从机器的质量来看, 认为品牌电脑的质量比组装机要好, 性能稳定, 有的组装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可能是盗版的;也有学生认为买什么样的电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需要。这两个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感兴趣, 有话可说,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能力又得到了发展。

活力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就在于通过有效的师生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我认为生活化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生活, 利用生活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要做到:

1.挖掘生活素材, 发现教学问题。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体现知识。教学应源于现实, 扎根现实,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 采集“生活素材”, 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充分的教学事实, 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的过程, 从而发现教学问题。

2. 模拟生活情境, 探索教学问题。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需大胆地模拟生活情节, 挖掘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 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 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 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感受知识形成的真谛和价值, 培养教育学生探索知识、热爱生活的情感。

生态课堂 活力课堂 篇3

小学英语教学只有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一、创设愉快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丰富多彩的游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新奇,好活动,我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猜迷游戏。例如“听音猜动物”的游戏学习“Is it a…?Yes/.No.It"s a…”。“听音猜人”的游戏学习“Who’s he /she ?”“蒙眼摸水果”的游戏学习“What is it ?”等句型。游戏活动的使用,既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了乐趣,又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不仅丰富的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富有韵律的英文儿歌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欢快的英文歌曲,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做好上课前的心理准备,从而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氛围。如今的各种英语教材,都配有许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英语儿童歌曲,如《Ten little Indian boys》、《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Apple song》这些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琅琅上口,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此外,我在教学中还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经典儿童英语歌曲,如《Happy birthday to you》、《 If you are happy》、 《Edelweiss》、《 Jingle bells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Do Re Mi》……在音乐的节律中,学生们不仅得到艺术的熏陶也能得到轻松的感悟,达到了快乐学英语的境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帮助学生记忆了单词,又使学生不觉得知识枯燥乏味,从而让他们爱上英语。如我在教Sun,Moon,star,big,small,bright时,就把这些词串成一首小诗:Sun,sun,big and red. Moon,moon,yellow and round. Star, star, small and bright.在朗读的同时配上相应的动作,学生都非常愿意参与进来,上课的效果特别融洽。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教师的一个宽容的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那安慰的眼神,都能在教学中起到润滑作用,默契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Good try! Try again! Don’t be afraid ! You're clever !等鼓励性语言,并通过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来帮助学生使用新词新语,用爱心去呵护、启迪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匀衡地享受到阳光,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恢复他们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二、创设自然情景,注重学用结合

由于语言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在不同的交流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将真实生活情景引进课堂,既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又使学生似乎回到了活生生的现实。如我在教食物类单词及句型“Can I help you?” “I’d like…”时,就创设购物的这一场景,在教室前摆上各式食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购物这一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来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如我在教语言点“When do you…?”时,要求学生相互采访一天的生活,采访本组,采访邻组,采访朋友。学生们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在很短时间内,便掌握了语言,巩固了短语,真实运用了语言,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讨论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途径。小组讨论时可以让几个学生围绕某个话题,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交换看法或展开辩论。小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可得语言的自然环境。在讨论中,小组成员通过互相交流和互相传递信息完成口头,笔头表达的任务。这种任务既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性,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情感,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三、关注学习过程,增强竞争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感觉的情绪性和无意性很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记得很牢,反之,则忘却很快,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常常对学习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和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设计一些诱人的片断,使学生在无意间对所学内容得到有意的认识。如我在教学生学比较级shorter,longer;smaller, bigger;taller, younger, thinner等词时,为了能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用多媒体在显示了一些动物,如:Monkey, elephant, snake, lizard, giraffe, dog等动物,让学生通过大屏幕,对这些动物进行比较后,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这一些活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底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又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得到了培养,效果很好。

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竟赛的形式往往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复习表示动作和指令词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每次派出一名代表,按照老师的指令做活动。比如:Touch you head! Point to the window! Show me you ruler! Open the door! Look at the blackboard! Raise your left hand!获胜者将为他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最后选出优胜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竟赛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積极性,而且在激烈的竟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让课堂充满活力 篇4

——听张人利校长《后茶馆式教学》感悟

3月22日下午聆听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报告,他讲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意即课堂气氛不必过于严肃,只有教师讲学生听,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像茶馆那样,随便交谈议论。这样的教学,在上海乃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茶馆式”教学方法符合了教育发展总趋势,其中“议”是对话的一种重要方法,使我更有系统的加以认识和提进。

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认识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张校长提到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突出问题也是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虽然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却还是有时觉得在教学中自己讲的不多不够清楚,懂的知识重复讲,教师讲的时间多,而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不清楚的没有呈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注重“茶馆式”教学,学生活动多,积极性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自学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力。

学生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活动中,互相切磋补充,也时时产生创见,有利于锻炼创造能力。因此,“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让教育走向对话和合作,让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将现行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结合运用,只有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现在,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诉求。

二、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

在全国的优秀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尝试教学,洋思经验,杜郎口和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他们都是成功教学先学后教,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但由于不同学科体系逻辑结构变成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针对课的类型、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习方式等差异性,那么以上各种教学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有相对的局限性。

张人利校长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他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探究后,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进行不断完善发展,并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它主要以“议”为核心,他是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过去以往的按次序定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的讲解方式。也不像在杜朗口中教师在“讲”的用时上有什么规定,因为有规定就会有限制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内容处理都不一样的。而是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不确定“读、练、议、讲、做”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不拘泥教学方法应用完整,更不规定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以学定教,它的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是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选择。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了解学生的认知度,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让学生多交流,教师在对同一问题的讨论、对话中,对原先有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想法进行修正,共同探讨或者拓展完善,从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

张校长在《后茶馆式教学》中倡导从“书中学”、“做中学”。他在80年代“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多了个“做做”,从仅为单一的一种学生学习方式——“书中学”,发展为两种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不仅让学生获得间接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张校长就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因为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像小学自然就是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它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关注身边的事物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本质,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建构起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后茶馆式教学还会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言自由,形式宽松,虽然气氛活跃,但议题也并不松散,也真突出了以“议”为特点。

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篇5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听说,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本学期开始,我市在小学一年级全面铺开英语教学,这对于仅有六岁多的小孩子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小孩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孩子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必须把英语课堂搞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下面从五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直观教学,直接感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的。为此,视觉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的认识总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者表象进行思维,而直观教学正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我必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激发情趣。

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至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录音机,激发兴趣,创设英语情景。

1、利用录音机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伴音或歌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锋英语》小学一年级第一册p38的歌谣“A Little Insect”,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学生被节奏明快的歌曲深深吸引,使他们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收听、跟读地道的英语,把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3、给学生创造条件,为其录音、播放,让他们听到自己的发音,感知自己发音的优、缺点,进而发扬优点,矫正不足,继续提高。好奇是小孩的天性,通过录音比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把课堂搞活。

(二)、运用投影仪,呈现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光学投影仪胶片的使用,不仅起到小黑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下面以《先锋英语》一年级第一册p37为例:出示投影片,画面上仅显示a yellow train,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One boy in a yellow train),我又把one boy生动地插入到火车中,让学生在动感中理解句子:One boy in a yellow train.通过这样生动的教学,学生必能准确、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且学习积极热情也会很高。

(三)、放录像,变静为动,使学生身在其中,知其所学。

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声、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也使课堂“活”起来。

(四)、运用电脑,融声音、画面、动作、知识于一体。

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先用电教媒体提供示范,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学习规范的英语,然后进行模仿说话,最后操练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编辑歌谣,增强记忆。

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学英语,其中乐趣不言而喻,还可以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记忆、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先锋英语》这一套教材中,编者编辑了许多有趣的歌谣,这些歌谣清脆动听,深受小孩子的喜欢。根据小孩喜欢听和唱歌谣的特点,我把课文中的一些内容也编成了顺口溜或歌谣。如:教“What colour is the…?It’s….”的句型中,我就配用了简单轻快的音乐,学生很快就学会并记住了句型。

四、游戏活动,贯穿教学。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根据教学要求,我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设计一些适合教材的游戏。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又如教完数字1至10后,我设计了一个“Who is missing ? Can you guess?”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我还引进了奖励的激励机制,对获胜的同学分别奖给一些小红星或小红花等,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把学习推向高潮。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学生在欢乐中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五、竞争比赛,激活课堂。

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这又是进行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的手段,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个个都十分投入。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个人比赛,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课堂气氛可谓空前的高涨。我在一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最热闹的一环就是竞争比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都能赛出基础,赛出质量,赛出能力,且越赛越有兴致。

运用竞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

“悬梁刺股”式的学习方法毕竟已经过时,没有“苦”,学生照样能学好英语。欢乐的教学手段必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英语。想方设法把课堂上活,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快、更轻松。

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认识英语教学论文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要掌握好、运用好一门语言,必须具有丰富的词汇。英语教学要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语言交际和思想交流方面是多么重要。可是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并未对词汇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往往也只是死记硬背,处于“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的恶性循环之中,大大消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我们平时大都注意构词法、联系记忆法和音标记忆等,但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我日常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点粗浅经验。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7年,听过许多老师上的公开课、观摩课,却很少有词汇学习课,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意语法和句型的教学,对这些知识反复讲解和操练,却不够重视词汇教学。教师普遍认为,词汇很容易学,语法才是难关。词汇教学是低层次的脑力活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占太多时间,只要教会学生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给学生听写就算完成词汇教学。

其次,许多学生觉得单词枯燥无味,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单词的讲解流于形式,教师往往是将新教词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自己或录音读几遍,然后进行词义讲解,而词义讲解往往又脱离具体的语境,显得很抽象。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就是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背了就忘,学习时得不到快乐,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产生了怀疑,最终放弃英语学习。

再次,由于学生对英语单词读不出来,拼不出来,不知道意思,在听说训练时常因不认识单词而听不明白,阅读理解时遇到生词就无计可施,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由于词汇知识缺乏而无从下笔,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如何做好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然而,词汇的积累必须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教与学两方面的整体进展就越大,因此,在教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去,并在其中起指导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多样呈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单词的呈现方式决定着教师是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呈现新单词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有新意,有创意。下面介绍几种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生词呈现方法,它们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

一、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图片、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以及动作、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教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关于路标的词汇时,教者可以应用图片来呈现抽象的单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些鲜活的图画、照片等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它们记忆外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短期内得到高效的记忆。如介词的学习,可先请一位擅长表演的同学到讲台上来,用讲台、黑板、门等做道具,让这位学生按要求变换站立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 between, behind, in front of 等。

二、情景呈现法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初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这种单词呈现,首先要创设真实语境,比如说,学习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电话进行模拟,在交谈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在学习购物、借物、问路、邀请和看病等情况,在这类真实的语境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学生们置身于他们熟悉的日常交际情景中,真正参与活动,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词。

三、游戏学词汇

教学游戏集活动和竞争于一身,是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刚刚接触英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远远比让他们死记硬背几个英语单词更重要。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应经常用组织竞赛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有趣的游戏和谜语中感知生词,能够使他们在乐中学,在这种愉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成功。

四、归纳法

在学习某个新词或词组时,可联想先前所学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或词组,进行系统的归纳、归类、比较并加以辨析,以克服混淆,达到灵活应用。如动词变名词(design—designer),名词变形容(snow—snowy),形容词变副词(correct—correctly)及前缀(common—uncommon),还可常教一些词的用法,如:spend, take, cost, pay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及时地归纳,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

打造活力课堂方法谈 篇6

作者:池小青

单位:山西省大同六中语文组

摘要:

笔者认为“活”应是课堂主动活跃,思维敏锐灵活,想象自由鲜活,活动多样有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有效运用小组合作等多种探究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点燃热情 激活思维 调动想象 多种形式 有效探究 引 言:

二零一三到二零一四学,在校领导的引导下,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改革,观摩优质课并探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学校教研室提出“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论题,并展开讨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结合课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打造活力课堂有了自己的思考,下面将具体阐述我的方法。正 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有时会觉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死气沉沉,一石激不起一层浪甚至一点涟漪。课堂教学效果离我们的预期太远了,这使很多教师心中有了挫败感;很多教师喜欢搞个小组活动,但有时又感觉费时、混乱,收效甚微!课堂艺术难以完美,多少给我们的心中留下了遗憾。如何让课堂教学 “活”起来,也成了课改的一个难题。

课堂是一个具有时空性的载体,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内,怎样高效率地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使学生的才能潜质最大限度地被发掘、激活,我认为首先需要改变观念。以前,我自认是知识的传播者,真理的掌握者,站在讲台上特别神气。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 “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思考、学习的机会,学生中听话的孩子很多,有个性的很少;听的人多,但回答问题的人少,提问的人更少。殊不知,是我们的观点左右了我们的课堂。通过课改,我认为转变师生观是首要任务。因为观念不变,课改难行。老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因此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就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威严。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激活课堂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的经验来看,喜爱文学的学生语文成绩一般很突出。即使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态度就会带来疲倦。”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戏剧《变脸》时,先出示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绝技的神奇、变脸艺人的高超,接着我引导学生:“这种绝活大多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不信,请看剧本。”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此外,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进行目标激励,或者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进行前景激励,努力使学生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从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在每单元教学前,我首先利用“校本单元教研学习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每节课前也要先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完成教学任务后,我总是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目标验收单”,当堂检查评价,进行目标激励。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及时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检测单”,检测本单元的学习情况。通过“三单”,我基本达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效果显著。

第二、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思维活跃课堂才活跃。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深深吸引住。” 这句话要求教师在“温”“引”“探”“检”“评”教学的五步中都要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尽力顺应学生的心理机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创设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环境。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否则,课堂气氛必然是沉闷的。如教学《孔乙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学过哪些含有笑的词语?你最不喜欢别人对你的哪种笑?小说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笑什么?他们为什么笑?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为什么取笑他们的同类?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作者让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既自然地温习了旧知,调动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探索“笑”背后的原因,探索本文的主旨,而且通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也活跃了思维,获得了思维的乐趣,课堂教学也因此活跃了起来。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劣等的教师向人奉送真理,优等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维的乐趣。

第三、调动学生的想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也指出:“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课堂也会丰富多彩。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皇帝回宫以后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创造出许多版本,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想象的原点,鼓励“无边”的想象,只要是创造性的想象就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充满想象力的课堂一定是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定是会“活”起来的课堂。

第四、课本剧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生最爱看的是表演,最高兴的时候是表演时。凡是能演的课本剧,学生都跃跃欲试,争演角色,在表演中有创新、有想象,也有对人物角色的思考。凡是演的好的,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刻。而且改编课本剧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文的过程就是把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对课文内容直接筛选取舍,也可以根据人物性格适当改造,古今结合,洋为中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原文基本精神不变的原则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赋予人物以新的思想和活力,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如表演《变色龙》时,学生自己准备了道具——军大衣,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不仅表情丰富,还说出了英语,表演得十分传神。我趁机让学生评价,选出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这节课上得十分欢快,第二节课分析人物形象和主旨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在表演中,学生抓住一个“变”字,演出了情节的曲折性,课堂结构也精炼了许多。

第五、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使课堂“活”起来。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节课由一名学生来讲和小组合作推荐代表来讲,小组合作效果更好。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小组活动是目前教师们探究活动最喜用的形式。利用好了,确实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反之,则杂乱无章,事倍功半。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有时很混乱,有时合作无结果、低效,我常常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小组合作形式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首先,小组合作应分配好组员,优生、中等生、差生相互搭配合理,以便于合作、互助与分享。通过观摩课的学习,我觉得评价单与教研单是很好的尝试。因为这样,小组合作目的性较强,而且能保证人人参与。其次,交流过程可以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以充分调动各层面的学生。另外,可以让各组展开竞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一次作文欣赏课上,我打破了以往由我挑选优秀作文,指派学生朗读优秀作文的惯例,将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先在小组内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组员评选出组内最佳作文与最佳朗读者,然后小组间展开竞赛,最后选出六篇优秀范文。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对评选结果也心服口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都有所提高,明白了作文不仅要写出真情实感,而且应做到文质兼。通过交流,他们的人际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我认为,小组活动确实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但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小觑。所以,小组学习形式也需要教师精心准备。

第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所以,我们要结合教材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曾在课堂上开展过《诗情画意忆古诗》,《戏曲知识大比拼》等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由学生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布置材料搜集任务,由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制定活动规则。相信学生一定能创造奇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活”起来,用博学、激情、头脑、爱心点燃学生的自主性,兴趣、思维力、想象力、表演欲,创造多种形式打造活力课堂。参考文献:

①、《论语》(浙江大学出版社)

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篇7

一、教学方式平等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很难产生灵感。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里, 学生才会身心放松、心情舒畅,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出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创造的灵感,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课堂上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走下讲台,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 身份参与 学生讨论 ,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近距离交流与沟通, 让学生在无拘束中感受交流的愉悦, 产生交流的欲望。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情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接纳。在这种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 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来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问题设计实际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备课时要善于设计问题, 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巧妙地把生活 中的鲜活 材料引入 课堂 ,设计一些 与生活密 切相关的 、新奇又具挑战性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讨生活 ,感悟生活 ,从而理解知识,升华知识,再运用知识去探究生活。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课本知识的实际化和趣味化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三、教学举例生活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给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思想政治课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理论性和思想性较强。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必然会使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社会, 教师要善于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和学生一起关注社会生活。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使政治课堂富有生动性和时代气息。课堂举例不但要“新”而且要“近”,尽可能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例如,笔者在讲“规律是客观的”这一课时,列举了西北地区的恶劣天气“沙尘暴”。因为敦煌身处西北内陆, 学生每年都感受这种天 气的“壮观 ”,就很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 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做,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作业设计开放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延伸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知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每一个环节, 作业环节更不能忽视。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消化过程。教师应充分关注生活, 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合作化的作业, 或者鼓励学生参与 一些有意 义的社会 活动,通过完成开放式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动手收集信息 、积累资料 ,分组研究分析,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开放式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又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把政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延伸到了课外, 长期坚持可以强 化学生的 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把高效课堂的构建延续到生活中。

课堂情绪:活力课堂构建的基础 篇8

一、让诗意的教学语言畅响课堂

教学语言是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课堂情绪的有力工具。教师的语言具有传情的功效。好的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记忆与体验,在内驱力的推动下。进人情境学习。如,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或铺排陈述,绘声绘色地去感染学生。在教《爱之链》时,课始教师在《爱的奉献》优美的旋律中,说道:“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是一盏灯,爱是一首诗;爱如夏日的风,爱如春日的雨。孩子们,你曾被爱包围吗?”学生很快被这情真意切的语言吸引、感动,不由自主地掉进爱的漩涡中,述说自己爱与被爱的故事。充满诗意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去感悟、领会、掌握。用或高亢雄健,或徐缓沉稳,或清丽脱俗,或幽默深刻的教学语言,无不荡起学生心海的涟漪,让学生陶醉。在教学介绍一种风味小吃的习作时,老师说:“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是在我脑海一闪,现在强烈了,壮大了,时时在心里激荡,可是又不好意思说……”“说,您快说!”大家叫起来。“我非常非常想成为一个美食家。”学生听了,个个流露出欢喜的神情,“你想介绍我去哪里品尝什么美味呢?”还没等老师说完,学生已小手如林,抢着要说。于是,老师趁机板书“老师,请品尝——”。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在轻松、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起笔来。

二、让精彩的教学生成闪亮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于是,我时常会突破预设的窠臼,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资源,构建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让课堂闪亮着不曾预约的智慧与精彩。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悟洪水的汹涌和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并与同桌交流。突然,我听到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如果能让我们看看这部电影,该多好啊!”是啊,真实的画面、动态的再现,感受不更深刻、更真切吗?于是,我立刻打开电脑,找到了影片《惊涛骇浪》,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个个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部分学生还感动得泪流满面。在观看过程中,我适时选择暂停,与学生交流观后感:

生1:影片中洪水的咆哮,让我真正理解了排山倒海、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万分危急这些词语。

生2:当我看到人民子弟兵伤痕累累的双手,裹着纱布,连端茶杯,都微微颤抖时,我哭了!

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呢?教学实践告诉我,尊重学生。满足学生,课堂定会因生成而变得闪亮。

三、让活力的教学细节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是充满韵味与活力的。我们要珍视每一个细节,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接纳、理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生增添了勇气和信心。课堂上,我喜欢这样做:“请完成作业的同学举起手来!”教室里齐刷刷地举起许多小手,课堂气氛仍保持那份活跃。“举起来”,那包含着赞许之意的微小举动,表扬了先进,维护了“后进生”的面子,让他们在期望中信心十足,自觉地向先进看齐,奋起直迫。

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紧急时分,船长的心里是否有逃生的念头?”周蒙蒙立即喊道:“有!”他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反驳:“没有!因为船长早已决定与船共存亡!”这时是让周蒙蒙坐下,还是听听他的解释呢?刹那间,我分明意识到他垂头丧气。似乎尴尬极了。我微笑着追问道:“你的见解很独特,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吗?”他偷偷地抬起头,看到我鼓励的眼神、充满诚意的微笑,心理压力似乎得到缓解。他响亮地解释道:“我认为,在困境中,无论是谁都有求生的欲望,他也放心不下养育他多年的父母,想起盼望他平安回家团聚的妻儿啊!”“是呀。你对文章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更证明了船长与船共存亡的坚定信念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啊!”周蒙蒙点了点头,乐呵呵地坐下了。如果没有先前的鼓励和引导,怎能听到后面精彩的回答呢?

《桂花雨》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篇9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桂花雨》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我从“品味桂花香”——“感受摇花乐”——“体会思乡情”三大板块依次展开教学。

在“品味桂花香”这一环节中,桂花的香,需要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品,才能品出花香,品出语言文字的味儿来。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的方法,再通过老师适当引导、点评,以感受作者用字的准确和富有表现力。由于教学不够紧凑,用时多了些,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感受摇花乐”我从“缠”字入手,“我”缠着母亲问什么?这句的标点符号难道是作者用错了吗?学贵有疑,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也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儿采用“以疑导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悟出作者急切希望摇桂花的心情。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受摇花的乐趣,更能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放手让学生读,尽情地“摇”,并将“摇”字融入到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摇”中,学生眉飞色舞,教师眉开眼笑;在“摇”中,学生体会情感,享受快乐,品味花香。又以“桂花纷纷落下”为切入点,一步步深入文本。在阅读中,在对话中,在想象中,在画面中,学生的情感恣肆飞扬——促使他们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缤纷的桂花雨落进了孩子们的心田,陶醉桂花之意境,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体会思乡情”中,以一个大问题“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吗”为突破口,以“小练笔”作铺垫,以层层引读的教学方法,深刻体会母亲的思乡情,自然化解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刚好直抒胸臆。

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87-01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追求升学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接受,轻创造。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教学活力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教师要“活”起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态度、教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1.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压制了创新精神的发扬。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

2.认真钻研教材、激活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善于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思想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

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钻研大纲、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图片、表格,设计“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为激发教学的活力打好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搜集社会热点和时政要闻,搜集学生关注的身边事例,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3.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迸发活力。

学生的注意力会随老师讲课的节奏、讲课的内容而改变,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是按部就班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乏味。所以老师要经常注意制造课堂亮点,一个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小品,一个幽默的笑话,一句经典的名言,一段振奋人心的演讲等等,都会让平静的课堂激起波澜。

二、让学生“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把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的转变。采取课前预习、课上自习、课后复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感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自主是基础,合作是条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大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这个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教材。

3.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通常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比较一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差距。②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哪些?③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我国该怎么做?就这几个问题,一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真正让学生的大脑“活”力四射。

三、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起来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1.进行课前演讲,关注社会热点。

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安排两名同学播报社会新闻,然后让大家共同评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3.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到《孝敬父母》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的爸爸(妈妈),进行角色转换,并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他们就充分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真正理解父母、回报父母。

上一篇: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新201下一篇:空空的拖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