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物流

2024-09-30

保税区物流(精选12篇)

保税区物流 篇1

保税区是我国设立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这一区域在中国境内, 但是在海关的关境之外。国家赋予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及商品展示功能, 为沟通国际和国内两个物流市场架起了桥梁。由于保税区具有自己特殊保税功能和便捷的海关管理政策环境和运作模式, 它满足了跨国公司无国界经营策略和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力以及建立销售和采购网络的需要, 大规模的进出货物在保税区得到了聚集和辐射, 从而使保税区成为国外各大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

一、福田保税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1、外部环境建设取得相当成果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福田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基本形成, 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福田保税区利用自身优势, 采取“境内关外”的保税政策, 吸引国际物流公司前往落户。由于深圳保税区拥有直达香港的专用通道, 同时, 实行EDI电子报关, 进出口实行备案制等措施,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保税区内跨境运输、仓储、转口贸易等物流业务的发展。

2、区位优势吸引大批物流企业入驻

福田保税区毗邻香港, 一号通道把香港和深圳直接相连,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 再加上深圳国际性港口城市和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港口城市特点, 使得福田保税区具备了良好的物流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福田保税区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福田保税区内物流企业数量增长速度快, 发展势头猛, 区内各类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1年末, 福田保税区已有1377家企业进驻, 其中研发类高新技术企业98家, 仓储商贸类现代物流企业606家, 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4家。日立环球、赛意法、沃尔玛、索尼等跨国公司的进驻为福田保税区带来了更强的活力。

二、福田保税区物流业发展前景

在新的历史时期, 福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果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健全完善福田保税区的物流环境, 则其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1、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保税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 吸引了众多国际化大公司前来落户, 这就给保税区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带来许多契机, 同时, 随着保税区业务的不断发展, 保税区内的第三方物流业务也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趋势。

首先,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网络更加广泛。在福田保税区内注册的大都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 他们要求合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有强大的服务网络, 最好是遍布全球的服务体系, 这样才有能力对区内企业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

其次, 第三方面物流的模式要更加多样。随着保税区业务的发展, 区内的贸易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从加工贸易到转口贸易, 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从单一的仓储运输发展成为分拨集散中心, 能够为供应商提供库存管理, 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具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如简单加工、包装及订单执行等。

2、推进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的物流现代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与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两大关键, 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生命线, 而物流标准化则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福田保税区要建立以电子身份认证、电子支付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实现货运物流网、加工贸易网、商贸流通网互联互通, 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效率和运作质量。

3、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 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量。因为航运集团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系统中使集装箱运输突破了传统的“港到港”概念, 进入了“门到门”多式联运网络。不仅经营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务, 而且大量渗透到陆上运输、港口装卸、仓储等与运输相关的产业, 掌握着全球物流网络中的60%货代业务。

4、向着建设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园区迈进

国际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物, 它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 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 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 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5、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

福田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 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 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 海陆对接, 建设小陆桥通道, 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

福田保税区在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基础上, 也要积极探索与国际物流趋势相接轨的新型物流园区模式, 充分用好当前国家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通过政策支持, 信息引导, 积极支持区内物流企业的发展, 从而做大做强福田保税区物流产业。

摘要:保税区的功能是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以及商品展示, 其中仓储物流、国际贸易两大功能为物流公司在保税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保税区的保税特征为区内物流公司开拓业务创造了优势, 因此, 对保税区物流业发展前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物流公司在保税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治亚、陈维亚:《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经济性和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商贸评论》《2008 (00) 。

[2]庄艳、王明祥:《浅谈保税物流的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完善》, 《法治论坛》, 2008 (04) 。

保税区物流 篇2

(1)应向物流中心主管海关办理相关手续

(2)物流中心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

(3)从境外进入物流中心内的货物,凡属于规定存放货物范围内的货物予以保税

(4)属于物流中心企业进口自用的办公用品、交通运输工具、生活消费品等以及保税物流中心开展综合物流服务所需进口的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等,按照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和税收政策办理相关手续。(不能免税。重点)

2、物流中心与境内之间的进出货物报关

(1)出中心

①出中心进入关境内其他地区视同进口。按照货物进入境内的实际流向和实际状态填制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进口报关手续。

②出中心运往境外填制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出口报关手续。

(2)入中心(重点)

※货物从境内进入物流中心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如需缴纳出口关税的,应当按照规定纳税;属许可证件管理的商品,还应当向海关出具有效的出口许可证件。

※从境内运入保税物流中心的原进口货物,境内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经主管海关验放;已经缴纳的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不予退还。

※从境内运入物流中心已办结报关手续的货物,或者从境内运入物流中心供中心内企业自用的国产设备以及转关出口货物,海关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证明联。

※从境内运入物流中心的下列货物,海关不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证明联:

①供中心企业自用的生活消费品、交通运输工具

②供中心企业自用的各种进口设备

③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往来的货物。

报关流程

1、海运:

(1)铁路

【1】口岸海关办理转关手续

【2】货到西安铁路中心站

【3】到保税区海关开出门证

【4】凭出门证到中心站拉货(监管车)

【5】保税区海关(9007)办进境备案清单(备案清单、合同、发票、箱单、提单、保稅倉儲進庫登記薄、委托书)

(2)公路

【1】口岸海关办理转关手续

【2】货直接拉到保税区

【3】保税区海关(9007)办进境备案清单(备案清单、合同、发票、箱单、提单、保稅倉儲進庫登記薄、委托书)

2、空运

【1】在咸阳机场海关办转关手续(9002)

【2】联系货代,将货拉到保税区(监管车)

【3】保税区海关(9007)办进境备案清单(备案清单、合同、发票、箱单、提单、转关单

保稅倉儲進庫登記薄、委托书)

浅谈保税物流与保税监管 篇3

关键词:保税物流;发展;监管

一、保税物流的特点及与一般物流体系的区别

(一)保税物流的基本概念

保税是指在货物进口后暂时不缴纳相关关税的一种状态,物流则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物流通的过程,所以保税物流即可根据以上两种基本概念定义为:处于保税状态下的进出口货物,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加工、存储和流通的活动。

(二)保税物流的特点

保税物流与一般物流产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都是以提高运作效率、反速度、降低成本为目的,但他与一般的物流产业相比,又有以下几点区别:

1.物流要素扩大化:保税物流不仅包括一般物流包含的物流要素如仓储、配送、信息服务、运输等模块,他还包含保税、退税、加工、口岸、监管、海关等要素,只有将一般物流体系包含的要素及保税物流包含的物流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

2.通关流程不一样:一般物流贸易物料通的流程为:申报-查验-征税-放行四个步骤,而保税物流则相对严谨,他的通关流程包括:合同备案、进口货物、复运出口、核销结案等,它是从加工到复运出口、进口存储等一系列动作的线性管理过程。

3.系统边界交叉:保税物流一般在地理位置上是属于一国的境内的活动,从物料活动的范围来看应归属于国内物流的范畴,但他同时又明显的具备国际物流的特点,比如保税物流中心、区港联动、保税区等都是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才说保税物流是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的接力区或者过渡区。

4.二律背反性:保税物流与一般物流最本质的区别是他要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流通活动,所以严格的流程、较高抽验率、复杂的手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海关监管的效力。原则上这是违背了现代物流低成本、高效率、便捷的要求,所以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海关监管的严格度形成了“二律背反”的现象,提高了保税物流在实际运作中的操作难度。

二、保税物流的常见形式与存在的问题

(一)保税物流的常见形式

1.保税工厂、保税仓、保税集团:保税工厂是将监管、加工、保税相结合;保税仓一般有自用型和公用型两种,他的特点是可以不用缴纳进口税,也不用领进口许可证件;而保税集团则是由某个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带头,将同行业、多工序、多层次的连续加工企业组成联合体。

2.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来运作,具有国际贸易、仓储商品展示、进出口加工等多种功能,一般离外贸港口较近,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模式,免证、保税、免税。随着中国现阶段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全国有保税区15个,而保税区的功能也由以前的单一的仓储功能逐渐发展为以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

3.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政策最优惠、服务最便利的生产经营区当属出口加工区,他的投资企业多为国外企业,可以在中间产口的基础设施供应、公司税、进口等方面享受到优惠待遇,还可以在该国其它地区实施行业管制的解除上得到更为便利的待遇。在装运港和出口加工区开设快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可以使企业的转厂实现零库存,以及其它JIT、VMI等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4.保税物流中心:他的出现是因为出口监管仓和传统的保税仓库的功能过于单一。他将两种保税仓储模式合而为一,具有商检、外汇结算、税务、口岸等功能。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解决一般的贸易保税、退税问题,将保税和物流相结合,主要针对国际采购和跨国企业。

5.区港联动:在港区划出一定范围,将港口与保税区进行无缝对接。海关监管的方式一般是全封闭式的,海关通过网络化、电子化、区域化的通关模式,简化通过流程,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功能。

6.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一般特点为:便利、境内关外、通达、自由,他的真正目的就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二)制约保税物流发展的问题

1.通关时间长,效率低:企业的业务量每年都会快速增长,而海关的传统监管方式不注重绩效、资源平均、不分重点企业等,是保税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海关人力资配置的局限性导致通关时间长、效率低。

2.成本高:集散中心或者配送中心一般都选择在装运港附近,而这些地区的满载率低、配送距离不经济、租金高等问题都是造成保税物流成本偏高的直接原因。

3.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的局限: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项目都停留在仓储、关务、运输等传统项目,而有特色的、增值的服务相对较少,比如高附加值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外包等。

4.保税物流系统缺乏集成性:检验检疫、保险、海关、税务等与保税物料产业相关的职能部门较为分散,所以企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跑多个部门。

(三)如何改善保税物流产业中的问题

首先要对海关监管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将监管流程进行科学改造,减少中间环节,比如可以采用“就地报关”、“空中报关”或者“预约通关”等手法。其次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第三方物流为主,构成资金流、集成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保税物流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运输和仓储的规模;另外还要借鉴国际的一些先进办法,借助信息化管理,尽快实现海关、外汇、税务、检验检疫、商务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网,实现网络化管理。

三、保税物流监管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上述中提到海关监管工作也是制约保税物流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就侧重于保税监管工作展开讨论。

(一)保税物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国家统筹安排的保税物流监管区与各地申请的区域不符,所以在海关在执行监管机制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政策与实际操作不衔接、不协调等问题。

2.海关的监管模式相对陈旧,不适用于监管区域的建立及其它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各监管区域和场所要求实行网络监管,但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却未开发完成。

3.实际运行效果与建立保税物流监管区的初衷不相符。

(二)完善保税物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对于各个监管区域重新整合、进行合理规划,以增加和完善保税物流的“物流”功能。

2.对海关监管机制进行彻底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比如建设信息化监管体系、建立区域联动机制等。

3.采取有效手段为保税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调整相关政策,完善立法,合理配置政府的管理资源等。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韦克俭,廖福英.现代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郭成.试析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趋势[J].港口经济,2006,(4).

[4]蒋琴儿,刘德弟.我国保税区转型模式及发展前景[J].商业时代,2006,(9).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评价 篇4

一、保税区第三方物流阐述

第三方物流 (3PL) 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专注于增强核心竞争力, 集中精力搞好主业, 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和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由此可见, 3PL既不属于发货的第一方, 也不属于收货的第二方。它不拥有货物, 也不参与货物的买卖, 而是提供物流代理服务。保税区第三方物流特指在海关监管区域内, 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 从事第三方物流相关业务, 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海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与一般的第三方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 都是以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为目的。相比一般的第三方物流, 它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物流要素扩大化。一般的物流要素包括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保税区物流除了一般的物流要素外还包括口岸、保税、加工、退税、海关、监管共六要素。 (2) 通关流程不同。一般贸易货物通关流程是申报、查验、征税、放行。保税区物流的通关流程是备案、进境货物、复运出口、核销结案。它是从进境、存储或加工到复运出口的线性管理过程。 (3) 二律背反性。保税区物流是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的物流运作, 这是它不同于其他物流的本质所在。海关为了达到监管的效力, 严格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较高的抽查率必不可少, 但这与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要求相背。因而海关监管的严格性与物流运作的效率性存在“二律背反”, 使得保税区物流在实际运作中难度提高。

二、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的特性以及意义

1. 顾客满意度概述。

客户满意状况由客户的期望和客户的感知来决定,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函数来表述客户满意度 (CSI) =B/A, B是客户的感知值, A是客户的期望值, 当感知接近期望时, 客户感觉比较满意或一般;当感知高于期望时, 客户就会非常满意, 就会忠诚;当感知低于期望时, 客户就会不满或抱怨。对企业而言, 必须消除客户满意度小于1的情况, 提高服务质量, 来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2]。随着CS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顾客满意度日益受到企业关注,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 由于产品成本的结构限制, 低价策略已不再具有竞争力, 追求顾客满意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营销策略[3], 顾客满意度理论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的最有效的武器。

2.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的特性。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不拥有货物, 也不参与货物的买卖, 而是提供物流代理服务, 这些决定了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在满意标准、客户对象等各方面有着与一般服务有不同之处,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保税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客户对象是企业, 与以往大多数研究都针对个人客户不同。总体而言, 企业客户与个人客户相比, 其在顾客满意度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1)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标准不同。2)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每进行一项服务就要同时面对两个以上的服务对象, 是介于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第三方”。 (2)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是典型的服务行业, 其拥有服务行业的一些特征:1) 不可感知性;2) 不可分离性;3) 易变性。企业应有一套良好的规范性指标, 来保证服务特色和质量, 既能减少模糊性带来的过高期望, 又能确定竞争优势。

三、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指标系统

1.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指标的选择和细分。

参考朱俊、刘仕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满意评价体系[4], 结合十多年在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本人选择了企业形象、服务价格、服务质量、客户投诉和客户忠诚这五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实际上都不可能直接测量, 因此, 对这些浅变量的指标进行逐级展开, 直至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评价的指标, 这样, 逐级展开的评价指标就构成了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

2. 客户满意度的量化。

(1) 态度性或感受性指标的测量。将感受用模糊性的从1~10的满意程度来表示, 甚至可以用一些描述性语言, 由分析人员对各种描述进行特定评分, 以易于量化处理成标准数据。 (2) 定量测评指标。保税区第三方物流服务, 有相当部分可直接进行定量处理, 例如缺货率、交货期指标、通关速度、商品完好率指标等。 (3) 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指标权重。利用AHP方法 (层次分析法) 确定权重, 即根据层次结构图, 通过构造测评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 再用方根法或和积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满足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四、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和改进

企业建立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能有依据来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因此采用适当的分析手段分析所测评得到的客户满意度指标信息, 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 将对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1. ABC客户分析法。根据客户的赢利能力, 可以将客户分为:高盈利客户、一般赢利客户和非盈利客户,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有限, 必须对高盈利客户采取顶级策略, 确保高客户满意度, 一般赢利客户采取升级策略, 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使其升级为高赢利客户, 对于非盈利客户采取淘汰策略。

2. 满意度—重要性分析。我们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服务客户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因素对客户的重要性和客户消费中各指标的满意程度, 来建立二维分析模型 (见图1) 。

如图1所示, 通过运用重要度—满意度二维分析模型,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自身有限的资源。

3. 客户的期望不是一成不变的, 曾经被认为是卓越的服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一般甚至是拙劣的服务, 客户服务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物流企业应利用客户满意度指标, 找出客户期望差距, 采取行动改进和提高服务, 以满足或超越客户期望, 接着再进行客户满意度评价, 再进行服务改进, 如此往复, 构成客户服务的良性循环。

摘要:首先分析了保税区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及概念, 接着对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进行了阐述, 就构建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指标构成, 介绍了分析方法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保税区,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 2010.

[2]杨路明, 杨竹青, 等.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物: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Claes Fornell, 刘金兰.顾客满意度与ACSI[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保税区物流 篇5

我国现阶段为发展对外贸易而实行特殊海关监管和税收、外汇政策的保税区域大致分为四种: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它们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内设置隔离设施及监控系统,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其中,前三种保税区域分别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优势,但也同样存在功能缺失,而保税港区则综合了前三种保税区域的所有功能,并实现区港合一,拥有其他保税区域所没有的口岸功能。

保税区拥有进行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等功能,但它设置在港区之外,且没有出口退税功能,货物只有在实际离境之后才能进行出口退税。

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货物自境内区外进入区内即可办理退税。但出口加工区的主要功能仅限于保税加工,区内除了可以进行出口加工和提供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和货物进、出的运输服务,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出口加工区设置在港口之外,因此也没有口岸功能。

保税物流园区是应区港联动,整合保税区的仓储功能和邻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实现保税区域与港口一体化运作的需求而设立的,它是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式通道,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园区具有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等功能,货物入区退税,但不能进行加工制造业务。物流园区虽然有专门通道与港区相连,但在监管上仍与港口分属不同海关,因此不具有实际的口岸功能。

保税区物流 篇6

我国的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是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是在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并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经济开放区域,它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也是腹地经济与外部接轨的有效途径。在“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中,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部地区区域效应最强的城市群之一。目前,建在武汉东西湖区的保税物流中心,已通过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实地联合验收,被正式授予合格证书。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内现拥有中外物流企业700多家,形成10公里物流长廊,其幅射范围可达周边距离200公里以上。因此,在武汉市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将对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外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和地区所设置的经济自由区名称繁多,规模各异,组织形态和功能也日趋复杂。通常的称谓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区、对外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工业区、自由过境区、过境区、保税仓库等等。国外的自由贸易区的出现较早,对其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成熟,对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持悲观论和乐观论观点的两派意见在自由贸易区产生的初期就出现了,而且两派意见的争论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仍在持续。

中国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于保税区研究,1990年代后期随着保税区的设立和在发展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对保税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大幅增加,而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延伸。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己经设立保税区,在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保税区的产业结构、土地开发、税收与关税、管理体制、建设资金的融措、功能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加入WTO前对保税区的研究多是围绕其定性、管理、政策法规、功能分析、海关监管等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最近几年,在保税区运行了一些年之后,学者们更多的关注保税区功能的发挥和给周边地区带来的经济效应,同时也对我国保税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区存在的差距有所探讨,其中认为保税区必须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观点占多数。

截至2008年6月,我国各类保税区有20个(见表1),大多数保税区物流设在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9个省和直辖市,武汉保税物流中心设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它是在经海关总署批准建设的、继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之后的又一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虽然国内不少学者对其他保税区进行过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属于事后研究,即采用已得数据对保税区的功能进行论证,但对于保税区封关运作前的功能预测分析较少。本文将以前瞻性的眼光,研究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在提升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方面将会产生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路径。

二、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对促进湖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在对2007年前批准的15个保税区的十几年发展经验研究后发现,影响保税区对内地经济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保税区自身开发的潜力。在下面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将采用保税区土地可开发面积作为保税区开发潜力的一个测度,因为土地是保税区发挥其区位优势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保税区功能的发挥。第二、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在本文中采用物流优势作为保税区的区位优势的一个指标,因为物流是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强大的物流优势是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大的物流优势可以说明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在促进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强大作用。第三、所在省市对于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依赖程度。本文是以湖北省贸易依存度来表示湖北省对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依赖程度,原因在于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装箱等,这些功能都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因此若贸易依存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那么可以说明内地经济发展对于保税区的依赖程度较大,进一步说明保税区功能的发挥能很好的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反之亦然。总之如果具备以上三个要素,且具有一定优势,那可以预测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将会在促进湖北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1.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可开发潜力为提升湖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中国的20个保税区结合自身的特点,在近20年的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都发挥了自身的区位优势。经过几个阶段的大力建设和功能开发,一些保税区已经开发完毕,这些保税区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土地,很难接纳新的项目,保税区的优质管理资源(比如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等)不能再继续充分利用。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保税区的土地可利用面积已经非常有限,其中半数保税区规划面积已经完全开发。武汉保税物流中心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一期0.5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180亩,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对于进入保税区的国外货物不征关税,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利用保税区可获得减少资金压占、提高周转率的便利。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开发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型出口加工企业来中部地区投资,例如富士康入驻武汉也是把武汉物流保税中心的出口退税功能考虑在内的。另外,保税区已成为国际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形成了集货物仓储、分拨、配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湖北省开放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贸易成本。因此,随着大量企业的入驻,由于溢出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湖北省经济更加容易转向外向型发展,发展速度将不断提高,也将对中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辐射作用。

2.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物流功能对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根据其他保税区这些年的发展经验来看,保税区发展物流产业需具备四个基本的条件: 一是优良的地理位置; 二是广阔的腹地; 三是具有多功能的现代化仓储设施; 四是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目前武汉物流保税区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还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物流总量可以作为对外部经济影响和辐射的分析性指标,以社会消费品流量确定的物流量分析,可以从流通中的商品总量和库存商品总量两方面来分析,使物流量分析更接近于物流实现的两大功能,即流通和仓储。根据现有统计资料,选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近似的估算流通中的商品总量,用限额以上商品库存总额来估算库存商品总量:物流需求量=流通中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其中流通中的商品总量(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单位产值物流量均值;库存商品总量(吨)=限额以上商品库存总额*单位产值物流量均值;单位产值物流量(吨/元)=社会货运量/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上述公式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2004年湖北省物流需求量的总体趋势呈平稳上升态势,而直接影响这一趋势的是流通商品量,而库存商品量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社会流量商品是影响物流商品量的直接原因,而在此期间商品库存绝对值有所减少,对物流总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湖北省的物流总体状况是不断改善的,而物流功能作为保税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会在内地已有的物流基础上发展,武汉保税物流中心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经济辐射的广阔性可使其区位优势全面地发挥,物流仓储作为保税区的一大主要功能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周边各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3.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贸易功能将直接促进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1)贸易依存度,是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通常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即: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自从1999年以来,湖北省贸易依存度一直攀升,到2006年已经达到12.48%,在近七年的时间内,湖北省的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且上升趋势有所增强,由此可推断,湖北省贸易依存度将会继续上升,正是由于湖北省贸易依存度的上升,武汉物流保税区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更加能够促进湖北省经济外向型发展。

(2)GDP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回归分析。根据GDP总量(Y)和进出口贸易总额(X)的散点图,可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运用GDP作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运用Eviews 3.0统计软件,对1990-2006年的GDP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做简单的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实际GDP = 1053.183+7.992084*进出口贸易总额

t=(2.616811)(7.858364)

R2=0.804570

F=61.75388DW= 0.283742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中自变量回归系数t统计值超过了临界值2,检验结果呈现高度显著性;而常数项的回归系数t统计值也超过临界值,表明其与0有异,设为含截距的模型;DW值为0.283742,在5%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该模型已基本上消除了序列相关;出口总额与GDP的复相关系数为0.804570,回归方程的方差解释能力高达80.46%;回归方程的F统计值也达到了较高的显著性水平。这些都表明湖北省的出口贸易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即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是适合其发展的。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7.992084,表明在1990-2006年间,湖北省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出口,使该省的GDP相应地增加将近8个单位,表明该省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攀升以及贸易对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可以说明湖北省的对外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而国际贸易是保税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腹地对外经济的发展会通过保税物流中心变得更加便利和低成本,即保税物流中心区位优势的发挥会更好地拉动湖北省经济的外向型发展。

三、通过武汉保税物流中心提升湖北外向型经济的建议

通过对武汉保税物流中心促进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湖北省的对外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行将成为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其他20个保税区拉动腹地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湖北省的外向经济发展。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高科技产业。由于武汉保税物流中心位于中部地区,发展物流产业主要是依靠广阔的腹地,规划建设国际物流园区,改造扩建仓库和物流基础设施,吸引物流企业的集聚;有选择性的承接沿海外向型产业的转移,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另外,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为区内外企业的信息交流提供便利。同时还应当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促进本地区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其次,通过高效的通关服务,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武汉保税物流中心位于台商投资比较密集的武汉市东西湖区,这为其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大力完善政策和法规、改善市场条件、促进要素流动,尤其是要提高外向型企业最为关注的通关效率、降低成本,使其成为吸引外资的最有力的筹码。

最后,拓展功能辐射空间。区域功能产业的培育是保税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而向国内外市场延伸和辐射,才能最终发挥其功能作用和实现经济效益。“孤岛经济”状态不仅难以加快发展,甚至不能维持生存。保税区的围网,是区别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的界限,不应当成为企业经营的障碍;对保税区货物的监管可以视如关外,对保税区的企业管理应作为境内。国内已经实行的中资企业进出口权登记制和外资生产型企业自行进出口政策,保税区企业也应当同样享受,而且作为特殊经济区域,对保税区可以给予更大的自由空间。

总之,保税区腹地经济效应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保税区自身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腹地基础的不断提升。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借助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的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等功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苟利军,发挥保税区在开放型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港口经济 2002.2.

[2]王磊,发展武汉现代物流产业的战略选择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22.

[3]王莉,我国保税区腹地经济效应分析 实事求是 2005.6.

[4]刘健、蔡玉胜, “中部崛起”及路径选择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保税区物流 篇7

关键词:保税区,国际物流,经济效应

青岛保税区自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 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充分发挥了港口和保税区的优势。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 许多国家把物流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所以青岛保税区也确立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 发展保税区国际物流是提升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对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青岛保税区位于前湾港区, 是青岛港新兴的、高度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 其国际物流对青岛市的资本形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财富聚集和投资增加等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上讲保税区国际物流主要通过其独特的功能来影响青岛市经济力量的内在传导机制, 最终诱发和促进青岛市经济的增。

如图1所示:

由此图可见, 保税区国际物流对青岛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体现在它的产业带动效应和投资的拉动上, 保税区国际物流对青岛市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财政收入的增加、就业的增加、国内外投资增加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对青岛市的经济效应分析

(1) 资本形成效应

保税区的资本来源呈多样性, 国内外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保税区土地开发构成了其资本的三大源泉。青岛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特殊优惠政策, 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入住, 对保税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和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额进行回归分析:以2005-2010年的保税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为X, 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为Y为样本空间, 得出:

从上述分析可知, 从2005-2010年, 保税区实际利用外资额每增加1万美元, 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会增加59.29233万美元。从2005年至2010年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累计267个, 这使得保税区的资本形成除了能力强大之外, 也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

(2) 对青岛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带动效应

保税区对青岛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集中在其经济增长与产业带动效应上。在保税区的产业带动方面, 主要体现在保税区基于出口加工、贸易、运输仓储和展销等不同模式的国际物流对青岛市第三产业和港口活动的促进作用上。

保税区出口额对青岛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设青岛保税区出口额为X, 青岛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Y, 经回归分析得出: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 保税区出口额与青岛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存在正相关关系, 保税区出口额对青岛市经济增长有经济影响.出口额每增加1万美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便会增加33.95万美元。

保税区以贸易、物流为重心的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必然会推动青岛市产业结构的提升。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 保税区一般都是引进大型物流企业, 这些企业的进驻, 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物流技术, 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这对青岛市的物流企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3) 聚集效应

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必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人、财、物的积聚, 各种社会的、经济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了经济效益, 而这种效益都直接表现为:社会积聚效益、企业积聚效益、消费者聚集效应。

社会聚集效益是指各种社会因素的聚集可以改善社会环境, 同时也为产业聚集创造条件。特殊的政策及潜在的发展机遇每年吸引大批企业的注册, 即使在2005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以后青岛保税区每年的注册企业数也在300以上, 如图2示:

消费者聚集效益是通过人员、资金、信息流的聚集扩大了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市场容量, 为了满足这些新增容量, 不断出现了新生产业。这些新生产业的投资活动通过乘数效应带动了青岛市乃至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

(5) 对建设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的推动效应

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有助于扩大保税区口岸的出口贸易量。保税区国际物流不仅能拓展保税区口岸而且能创造更加自由的贸易环境及便捷的物流基础, 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在青岛市的直接投资, 进行生产制造活动, 然后通过保税区向世界各地出口零部件或成品, 从而促进保税区口岸出口贸易量的增加。

综上所述, 通过保税区国际物流对青岛市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分析说明, 在形成资本、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国内外投资和提升出口贸易量等方面对其经济的增长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应该充分发挥保税区国际物流的特殊功能, 为推动青岛市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恩专.天津港保税区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分析与评价[J].现代财经.1992.2.

[2]刘恩专.外资产业带动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1998.9

[3]王莉.我国保税区腹地经济效应分析[J].实事求是.2005.6

[4]陶锋, 莫桂海.我国保税区发展水平及其对腹地经济依赖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09 (08) 5.

[5]姚星, 杨帆.关于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深层思考[J].特区经济.2005 (08)

[6]Giachetti R E.A framework to review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the enterpri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4, 42 (6) :1147-1166.

盛运物流发展保税物流的调查 篇8

保税仓储业务是山东盛运物流有限公司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依据海关总署高效的保税货物进出口报关和完税的新管理模式, 保税仓可以设在保税区外, 海关下放部分操作程序, 海关对保税仓只起监管作用。保税商品在进入保税仓库后, 执行“境内关外”特殊政策, 暂时不缴纳“关税”, 在实现销售的时候, 再补缴“关税”。此种管理模式大大缓解了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风险, 受到企业欢迎。盛运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2007年取得了青岛海关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仓库注册登记书》, 正式实现了保税仓库电子帐册联网监管并开始启动运行。

一、资源优势

1、现代化仓储中心。

东营经济开发区盛运物流园于200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场区面积33, 000平方米, 仓库面积为15000平方米, 其中包括3000平米公用型保税仓库。仓储全部采用高位前移式电动叉车、电动托盘车等进口机械设备, 提供充足的自动升降装/卸货区域, 以机械化保证高速有效的作业流程;仓储以条码技术为核心, 应用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无线手持电脑终端, 自行开发了RF收货、出库、盘点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真正实现了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数据共享, 资源共享。

2、信息系统。

公司信息中心以信息流整合传统物流, 成为东营地区跨地域的物流信息调度中心。我们抓住油田所有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的机遇, 把信息中心打造成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业务平台。系统方面, 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储存中心, 从而保证了所有信息的高速运行、传输和存储;新上远程监控、远程调度的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 实现了车辆无地域空间限制的即时可视监控管理;24小时全方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与当地安全保障部门相互连接, 将为客户货物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

3、专业物流团队。

员工的专业素质以及在物流方面丰富的工作经验, 公司定期提供培训, 熟悉各环节的流程, 能够充分帮助和支持客户的个别需求和迅速解决突发情况。员工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凭借先进可靠的设备以及丰富的物流经验, 盛运物流有限公司将为所有的客户提供完善、快捷的物流管理服务。

二、业务现状

盛运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目前主要为东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提供进口仪器设备的保税仓储服务。东芯集成电路公司2007年先后有三批保税货物入驻, 共40多个集装箱、200多个货箱, 当年实现收入140万元, 利润30余万元, 产生较好效益。对入库货物的摆放, 我们根据到货日期、品名、数量、包装形式、集装箱号、等信息准备库位, 使各种设备、仪器、工具、材料, 做到定位存放, 排列整齐, 零整分开, 帐物对号。建立健全了保税库各类资料和台帐, 尤其是我们以货物的“六色挂牌”标示货物, 制定了《保税仓库入库货物明细台账》、《保税仓库入库排放示意图》等特色台帐资料, 在青岛海关及东营海关领导的工作检查中得到较高评价。

三、市场分析

盛运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位于东营市经济开发区, 隶属中石化胜利油田以及东营市重点扶持项目, 使盛运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在拓展中石化、东营及周边市场上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 山东盛运物流也是中石化唯一一家公用型保税仓库。中石化一年进出口总额在40亿美元以上。其中, 胜利油田拥有100多家相关进出口企业, 一年进出口总额在2亿美元以上。我公司已与中石化负责进出口物资集中采购的物资装备部就保税物流业务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 目前全球性经济调整期也为扩大保税仓库业务带来契机。一方面, 用好保税仓库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对于实行到岸价的进口企业而言, 汇率波动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影响。如果供货商将仓库设在保税仓库内, 企业则可以根据汇率决定进货量及进货时间, 减少因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 今年以来, 国际市场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起伏较大, 如用保税仓库进行调节, 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机会减少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并降低经营成本。

四、进一步发展保税仓库的措施

1、通过功能开发, 延伸服务范围。

提供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公里、内河运输等多式技术的集成;提供包括公共事务、物流事务、金融保险、评估咨询、商品展示等多种配套服务的集成, 建成货物通关畅捷综合成本低廉、配套服务完善、管理运作规范的物流服务平台。

2、通过合作联盟, 实现共同发展。

积极与国际知名航运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合作, 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 在较高的起点上形成物流产业联盟, 发挥规模优势。物流产业联盟网络内部成员可以实现产业链的紧密合作以及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可以共同利用信息平台, 共享物流资源, 共用物流营销网络以及共同拓展物流业务等。

3、通过探索实践, 创新业务流程。

加强与青岛保税区的联系, 探索与青岛保税区在地域形态上互延伸, 在功能上实现互补的路子, 改变保税仓库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摸索、创新和实践, 不断设计出符合国际物流运作需要的新型业务模式和流程。

4、实施差异化战略, 培育个性化服务。

保税区物流 篇9

2011年3月1日, 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综合保税区, 这是西北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 它的基本功能定位是:充分依托西安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市场需求, 建立现代枢纽型综合物流基地, 提供对外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国际中转、国际配送, 国内外采购、区域中转、分拨、当地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站式、集约化、效益化物流运营和管理。

1 物联网理论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应用, 全面感知主要是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 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则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 依托各种通信网络, 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应用则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 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 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 基于物联网的西安综合保税区信息平台建设

2.1 信息平台设计目标

西安综合保税区信息平台是按照门户统一、数据一致、工作协同的原则建立的信息平台, 其目标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物流”为核心, 通过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实现与国内外其他港口和物流园区之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网上操作和监管。

为了实现人力、物流、技术资源的全面、最优化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平台必须由两部分组成: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管理体系。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完成物流数据的准确、安全采集以及快速传递, 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完成从海量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 实现物联网的智能调度、智能搜索、智能计算、智能分析、业务流程智能整合优化等工作。

2.2 建设物流信息基础设施

西安综合保税区采用物联网技术 (如RFID技术、GPS技术) , 建立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完成物流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可靠传输, 如图1所示。

2.2.1 建立卡口监管系统

在集装箱、车辆等物品上安装RFID标签, 通过卡口监管系统自动完成对集装箱箱号、车辆牌号的识别, 集装箱、车辆等载重量的采集, 达到全面监控、提高效率的目的, 并能与园区信息平台以及海关、国检监管系统实现业务协同管理。

2.2.2 建立电子围网隔离和监控监管设施

在综合保税区空间布置网状的RFID射频识读器, 同时在四周设置电子围网隔离和监控监管设施, 实行全天候监控。货物的进出库以及车辆的定位信息, 通过监管设备传递给全自动型卡口管理系统, 实现主控中心对物流园区内所有前端监控设备的全面感知和数据传输。

2.2.3 建立全自动型卡口管理系统

全自动型卡口管理系统包括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系统、车辆牌号自动识别系统、地称采重系统、IC卡车辆管理系统和放行控制子系统、后台业务比对系统等, 卡口管理系统将获得的物品信息及生产过程数据存入云计算数据中心。

2.3 构建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西安综合保税区设计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以此为基础, 搭建电子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供应链管理的统一物流信息支撑平台, 并为园区安保、人才培养等功能预留接口, 为园区管理人员及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 如图二所示。

2.3.1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 通过互联网将仓储、配送、运输等环节连接, 所有用户在平台上实现各环节作业信息共享, 数据快速准确传递,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无缝信息流, 提高仓储管理、智能配送、货物跟踪的自动化水平, 实现订货、仓储、生产、运输、流通加工、包装的一体化管理, 完成国内外的电子申报、港口报关报检、本地报关报检流程。

2.3.2 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为卖方和买方提供虚拟交易市场, 主要包括物流企业的电子报价与询价功能、物流业务的网上谈判及合同签订功能、电子支付与资金结算功能、物流运输的车辆调配功能、CA安全认证等功能;系统以互联网、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基础, 集信息交流、商务谈判及订货、资金结算、物流服务为一体, 实现商贸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2.3.3 电子政务系统

在全面对接海关、国检监管系统的基础上, 整合业务流程, 实现海关、国检、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构建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 完成企业网上备案、系统自动审核、网上审批、网上订单、网上分拨与配载、卡口自动核放、联网核查监管、电子退税等功能, 实现多地点报关、一次性检验和放行。

2.3.4 供应链服务系统

对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 自建供应链管理平台, 满足供应商的采购、配送服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需求;如果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资金单独构建物流信息系统, 在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上, 统一建设一些符合中小物流企业运作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统, 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 以应用系统托管的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打造区域供应链一体化联盟。

3 基于物联网的西安综合保税区信息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智能应用的核心就是数据中心建设, 它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集中式的数据中心, 即云计算数据中心。云计算是信息平台的中枢与连接的纽带, 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数据中心不同, 它是将数据中心传统的核心层、汇聚层简化合并到一个层面, 从而将传统网络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通过某种手段转变为核心层, 完成汇聚功能的接入层。

3.1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组成

云计算数据中心从逻辑上创建一个单一的数据中心交换机, 并由一个管理平台来监管。它可以由三个具有高性能、低延迟的组件组成, 从而帮助释放出数据中心的全部能量。

(1) 节点:是承载分布式逻辑设备, 是专访数据包以及运行数据中心的控制面板。

(2) 互连:是高速传输设备, 直接从一个节点将数据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内部机制。

(3) 引导器:是将所有设备作为一个设备来控制, 提供单一窗口, 控制和管理数据中心组件, 相当于控制所有节点。

3.2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步骤

成功构建可扩展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包括三个关键步骤:简化、共享和安全。

3.2.1 简化物理网络基础架构

减少传统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网络层级和管理工具的数量, 建立单一的数据中心交换机, 将所有服务器、存储器和设备连接起来, 企业在一个管理平台上完成整个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交换。

3.2.2 动态共享信息资源

采用服务器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技术, 实现信息资源动态共享, 提高数据中心的灵活性, 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3.2.3 提高安全模式精度

采用适当的安全模式, 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资源动态共享。为此, 云计算数据中心改变传统的边缘防护方式, 通过提高安全模式的精确度, 实现基础架构的安全共享。

4 结语

保税区是国际进出口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是全球物资流通的重要结点, 研究和规划好保税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建设, 对我国区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物流平台架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10, (3) .

[2]薛飞.物联网环境下综合型物流园区的构建[J].中国商界, 2010, (7) .

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发展研究 篇10

一、保税物流发展历程

保税物流是指我国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内对部分货物采取保税制度而引发的一种物流运营模式。这里的特定区域或场所指海关监管区域或监管场所,例如保税港区、保税仓库。

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是指在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享受海关“境内关外”监管制度,以及其他国家规定的出口退税、关税减免、自由贸易、外汇监管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

在国际贸易中,普通的物流是国际物流,即货物通过各类口岸(如港口、空港、铁路)从国外市场运送到国内市场,或者从国内市场运送到国外市场。通常而言,国外货物进入国内,国家要征收关税或设置非关税壁垒。为了鼓励地方发展开放型经济,国家批准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或场所。在海关监管区域或场所内,国外货物可以自由进入,没有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当这些货物存储、贸易或者加工后,如果进入国内市场,则补收关税;如果再出口到国外市场,则不再征收关税,这样的物流称为保税物流。

从1981年国内第一个保税仓库(海关监管场所)批准建设开始,到目前蓬勃发展的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类似自由贸易区的海关监管区域),我国保税物流形成了“以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为龙头,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保税区、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库为节点”的多层次、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并且在全国东、中、西部形成了多点分布格局,为企业全方位参与保税物流运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二、保税物流发展特点

我国保税物流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发展形态、监管模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还是在区域分布、企业参与力度、对地方产业促进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 发展形态多样化,发展层次多元化

根据政策、规模、地理环境、发展层次等要素的不同,保税物流发展形态可以分为很多种,如最低水平的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发展水平最高的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还有功能相对单一的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

发展形态的多样化为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充分利用保税物流的政策优势与功能优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 监管模式上以海关监管为主,实行物理围网监管与信息化监管的双重模式

保税物流体系属于海关监管区域或场所,主要由海关进行物理围网隔离监管,以及通过信息系统实行海关联网监管,确保货物进出海关监管区域或场所能始终处于海关的有效监控之下。

3. 不同保税物流形态在政策、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

国家给予各类保税物流形态的政策支持与业务功能是不同的,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保税物流业务的开展。表1是各类保税物流形态的政策优惠与功能对比。

4. 保税物流发展具有区域化、配套化、产业化的特点

各地在发展保税物流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本地物流、资金、技术等资源的聚集,提高了本地的产业集群化,而且通过产业链的驱动,推动了区域经济与相关配套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综合保税区,带动了整个苏州市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三、保税物流政策优惠

保税物流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就起步了,但是真正呈现星火燎原的是2003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作为首个区港联动试点项目,在税收政策上实行国内货物出口到园区内即可退税的重大突破,从而相继带动了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保税物流模式的推陈出新。

在政策方面,国家已在保税物流领域给予企业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通关政策、贸易管制、外汇政策等。以政策最优惠的天津东疆综合保税港区为例,其中最大的优惠在于税收方面的优惠,包括:区内企业所有进口的生产设备和自用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及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等,免征海关关税及进口环节调节税;境外和区内间进出货物,免征关税及进口环境税,免交进出口许可证。国内货物出口到区内即可办理出口退税。区内加工贸易企业根据经营年限,可享受不同程度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等。区内企业之间进行产品交易,不征收任何税费。

四、保税物流监管模式

保税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具有独特的监管模式,海关对保税物流货物及相关企业实行:物流全程监管+电子化监管+物理围网监管+风险管理+电子底帐管理的立体化监管模式。

物流全程监管:

海关对保税货物进出口岸、海关监管区域或场所,通过电子关锁、RFID、电子车牌、GPS/GIS等技术,实现对保税货物及运输工具的动态物流监管,保证监管到位,降低监管风险。

电子化监管:

海关对保税物流的监管,一直采用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信息系统精确采集物流信息、货物信息、运输工具信息及相关企业、人员信息,确保企业申报信息与实际货物信息一致,便于海关业务管理与统计分析。

风险管理:

打击企业走私与违法经营是海关为国把关的重要职责,由于保税物流业务的特殊性,海关通过风险控制系统,结合多种手段与方法,加强对企业、货物、物流动态的风险管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电子底帐管理:

海关对企业的电子化监管,主要是以企业为单元,根据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分类建立电子账册,如仓储企业采用记账式电子账册,加工企业采用备案式电子账册,由系统自动记录和反映企业所有进出保税港区货物的库存、转让、转移、销售、加工和使用等情况;

物理围网监管:

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是以整个监管区域为整体,对区内的各个功能区(保税仓储区、保税加工区、口岸作业区)实现物理围网与外界隔离,并通过卡口实行封闭式监管。

五、保税物流业务种类

在目前的保税物流体系中,企业可供选择的保税物流形态主要为三类,分别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这三类涵盖了全部保税物流业务,为企业提供了足够的业务参与机会。

保税仓储业务:

企业以保税仓储、出口退税(“一日游”)为目的,向海关办理相关通关手续后,把保税货物分别从国外、国内两个市场运入保税物流区域或场所,享受保税物流各项优惠政策。待保税货物实际出境或转为国内销售时,再向海关交纳各项税费。

简单加工业务:

保税物流区域或场所内的企业对仓库内的商品进行非增值性的流通性简单加工业务。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是指对货物进行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分装、计量、组合包装、打膜、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改换包装、拼装等辅助性简单作业的总称。

商品展示业务;

保税物流区域或场所内的企业经海关批准,可以在区内的商品展示展览专用场所进行商品展示,也可以把保税货物运出区外进行展示后在规定期限内复运入区的业务。

区内转让业务:

保税物流区域或场所内的保税仓储/加工货物从一家企业转到另一家企业的业务。以保税港区为例,区内货物可以在保税物流作业区或保税加工作业区内的企业之间进行转让、转移,也可以在不同作业区的企业之间进行转让,但是都需要办理相关海关手续。未经海关批准,区内企业不得将所存货物抵押、质押、留置、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

转口贸易业务:

企业利用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的口岸功能及物流枢纽等优势,向一个国家采购商品后,直接通过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转运到另外一个国家,赚取差价利润。

保税加工业务:

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易企业以保税加工制造为目的,从国内外采购加工用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后运入区内加工后再复运出境或转为国内销售。区内企业也可以开展委托加工业务。

维修、检测业务:

企业可以在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向海关申请开展维修、检测业务,并在主管海关登记备案,申请保税维修、检测电子帐册。区内企业所维修的产品仅限于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售后维修,维修后的产品、更换的零配件以及维修过程中产生的物料等应当复运出境。

保税研发业务:

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的企业可以开展保税研发业务。企业研发账册项下的料件和成品在一、二线进出时,企业按保税加工货物相应贸易方式向海关进行申报。研发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在二线出区时,有价值的按实际状态征税,无价值的则按保税加工废料予以监销处理。

六、保税物流为企业带来的好处

以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为载体的保税物流模式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且为不同类别的企业直接带来了诸多好处:

1. 税收优惠好处

出口退税:

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报关进入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企业即可办理出口退税。因此,加工贸易链上游企业可以在保税物流中心注册公司,设立仓库,货物只需运入保税物流中心便可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的待遇。

进口免税:

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运出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进口手续,并对报关的货物按照现行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因此,加工贸易链下游企业可在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进口货物,取得物流中心内企业发票后向海关以“进料加工”理由申报“国货复进口”,把外汇货款汇给物流中心内企业指定的境外银行账户,就能享受进口料件免缴关税、增值税的待遇。

自由贸易:

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区内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企业不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进出境及中转货物在物流中心内可以分拆、集拼。区外企业可以把物流中心作为自己的全球采购中心。

2. 显著降低企业物流费用

通过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进行进出口贸易,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香港一日游”或“韩国一日游”。如东莞某大型外商投资生产企业原来每天要发出400个集装箱的货物进行“香港一日游”,每个集装箱需支付运费1万余元,现通过东莞保税物流中心进行操作,可以节省运费70%。

3. 解决上下游企业的深加工结转难题

按照深加工结转货物管理的相关规定,货物实施深加工结转时,转出企业不能享受“出口退税”,而通过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流转,就可以享受退税。

4. 企业可以开展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

保税区物流 篇11

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天津港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初步确定新形势下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战略的目标体系、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加快4大产业(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和港口综合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加快世界一流大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首期封关运作的顺利进行和招商工作的逐步展开,作为4大产业之一——港口地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地产业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物流地产业概述

1.1开发模式

物流地产商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地点建设物流设施,出租给制造商、零售商和物流商等客户。物流地产商只负责地产投资开发和物业管理,日常物流业务由客户自行操作,因此物流地产商的本质是地产商而非物流商。但物流地产商与普通房地产商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普通房地产商通过出售房屋获取收益,而物流地产商通过出租物流设施获取收益,并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确保物流设施持续增值。

1.2销售对象

物流地产业的销售对象包括物流企业、加工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和商品展销企业等。

1.3经营模式

根据投资和经营管理主体的不同,物流地产业的经营模式可分为以下5种:(1)以物流地产商为主导,将地产租售给物流商并由物流地产商代其管理;(2)物流地产商自有地产,自行经营管理;(3)物流地产商与物流商直接合作经营;(4)由第3方牵头,联系物流商与物流地产商合作经营;(5)以租代售。

需要指出的是,以租代售宜适度发展,比例不应超过30%。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东疆保税港区的功能向多元化发展,在工程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可选择适当时机开展自营业务,但比例不应超过30%。

2物流地产业市场战略

由于东疆保税港区物流地产项目的投资开发规模较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战略规划,包括物流设施规划(建筑、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等)、文化规划(物流园区主题和建筑文化等)、服务规划(租赁服务和物业服务等)和市场规划(市场定位、市场开发和市场拓展等)等。此外,要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调整能力,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修订和调整战略规划,使其更具现实性、超前性和示范性。

(1)品牌营销战略发挥品牌效应,通过大众传播、社会传播和媒介传播提高知名度,前期促进后期租赁,后期带动前期升值,使品牌成为贯穿开发、租赁和管理各环节的主线。

(2)差异化战略由于物流地产业逐渐趋于成熟,因此需要推出不同概念和主题以营造卖点,打造鲜明特色,从而应对物流设施同质化的问题。除了确立硬件上的优势外,还要在软件上做文章,与产业、科技和文化对接融合,形成特色差异,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3)技术领先战略突出绿色、科技、人文3大要素,以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通过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物流设施的科技含量,重视技术的超前性和领先性。物流地产开发周期长,应当在前期项目建设规划中就采用先进技术,以便在后期开发中确立战略优势。

(4)合作战略物流地产业具有客户层次较多的特点,加强合作并整合优势资源有助于取得双赢。可通过与中介代理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改善开发软环境,提高策划水平,为开展知识营销奠定基础。

(5)信息化战略要把信息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吸收的平台,提高对物流设施的定位能力、设计能力、建设能力、租赁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3物流地产业营销策略

(1)定制营销策略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开展“一对一”营销,区别客户类型,跟踪客户动态,维系客户关系,挖掘客户潜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针对重要客户或客户群,提供特殊业务和服务,落实相关承诺并建立健全以下功能:①跟踪大客户的需求,制订相关业务计划;②维护与大客户签订的备忘录、协议和合同等重要文件的信息;③针对大客户的业务计划设定并分派任务,预先提示关键事项,并根据执行情况对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预警。

(2)机动营销策略灵活运用以租代售和租售结合等经营模式,采取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延期付款等多种付款方式,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3)借力借势策略“力”和“势”是来自企业外部的资源,“力”为外力,“势”为优势,借力借势就是要整合企业外部资源。外力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同业、客户、媒体、专家和专业公司等,优势表现为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等。要善于发现机会和借助外部力量,推动营销工作深入开展。

(4)知识营销策略以知识普及为前导,以知识推动市场营销。通过普及物流地产知识、产业政策、贷款方法和程序等,建立物流地产营销的知识阵地,使之成为联系物流地产商和客户的纽带与桥梁,不断提升物流地产的附加值。

(5)创新营销策略物流地产营销创新的前提是理念创新,动力是技术创新,关键是管理创新,灵魂是文化创新。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物流地产业兴起之际,依托东疆保税港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大胆推行“先行先试”政策,率先引入会员制管理模式,建立会员机制,开展客户会的营销与服务,提供行业相关信息,开展客户推荐和促销等活动,从而改善营销效果,维系客户关系,提高口碑。

保税区物流 篇12

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活跃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60% 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税收比例超过80% 、吸纳就业人数比例超过50% ,但贷款总额只占主要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6%, “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 “瓶颈”。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物流业在中国的崛起,特别是2009 年3 月国务院发布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之后,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物流金融是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金融是一种创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它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间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合作能达到 “共赢”的效果,因此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商品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

2012 年9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银川综合保税区,2013年10 月29 日封关运行。综保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虚拟口岸五大功能,是目前中国内陆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特殊开放区域。截至2015 年10 月,入区注册企业达172家,其中80% 为中小企业。

2 SWOT分析

2. 1 优势( Strengths)

资产监控严格。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制约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库存状况、生产状况、销售状况的各类动产无法监管,因此融资风险较大。而综保区内中小企业由于其流动资产在海关和物流企业的监管下储存和转运,因此安全性大大提升。

2. 2 劣势( Weaknesses)

( 1) 缺乏物流金融人才。近年来,在物流业和金融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宁夏也在不断构建和完善金融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但既了解物流监管,又了解金融信贷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却极度缺乏。同时由于目前区内缺少物流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使得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困难。

( 2) 保税区内中小企业自身薄弱。在我国,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小企业在创建初期对资金的需求量最大也最迫切,但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扶持中小企业。进入宁夏综保区的企业主要有保税加工型企业、保税物流类企业和保税服务类企业三类,其中只有保税加工型企业由于其流动资产估值相对稳定,适合从事物流金融业务,但由于保税加工型企业多数流动资产少,价值波动大,再加上目前经济正处于下行趋势,中小企业流动资产减值风险加大,导致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2. 3 机会( Opportunities)

( 1) 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十足。银川,是我国通往中东中亚的国际航路———雅布赖航线中位置最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连接东亚与西亚的 “黄金驿站”。银川综合保税区,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2013 年年底封关运行,2014 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 3 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1. 9% ,在全国有进出口业务实绩的32 家综保区中排名第12 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3 位。截至2015 年9月,完成进出口额17. 65 亿美元,同比增长215% ,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 以上,新签约项目15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超过20 亿元。综保区积极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促进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与迪拜空港自由区、硅谷城自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跨区域通关协作,打通向东向南出海,向西向北出境的开放通道。银川综保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区内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了良好稳定的环境。

( 2) 物流业发展迅猛。宁夏银川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银川河东机场依托银川市位于我国陆地腹心的地理位置及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地位,成为通往西部的重要门户,更是连接西北地区与全国其他区域的中心枢纽。银川的公路形成了以首府银川为中心的 “X”形公路主骨架,干线公路 “三纵九横”,其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银川国际物流中心至2011 年8 月运营以来,通过与阿联酋的物流公司———Aramex集团( 世界第五大物流快递服务商) 等合作,带动了整个宁夏物流业的发展。2015年7 月,锦程国际物流集团银川综合保税区分支机构将以锦程国际物流集团和银川综合保税区领鲜保税供应链服务公司合作为基础,以领鲜保税供应链服务公司负责国内物流服务,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负责国外物流服务为合作模式,实现“打造以银川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国际物流枢纽,实现宁夏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衔接,达到货通全球”的目标。

( 3) 政策支持作用明显。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企业除享有一般海关特殊监管区享有的免税、保税、入区退税、存储无限制、免台账、免检、结汇便利、监管创新和集中报关等优惠政策外,同时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除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从其取得第一笔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3 年,对企业进出口货物给予0. 03 元人民币/美元的运费补助; 对依托自有仓储设施开展仓单质押等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的物流企业,按照年融资服务金额的1‰给予补助。同一企业不重复享受相关政策,年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300 万元。补助资金由同级地方财政负担租赁银川综保区厂房及仓储设施的,从起租之日起,前3 年免收租金; 凡国家出台的有关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以及自治区出台的有关招商引资、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优惠政策均适用于银川综保区等众多优惠政策,为园区内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2. 4 威胁( Threats)

( 1) 物流产业体系薄弱。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联系银行和融资企业重要的桥梁。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 “一流三网”。“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增值提供服务。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功能服务,如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缺乏有效管理、监控承运货物技术,无法开展高层次的物流金融业务。目前,入驻综保区的物流企业只有银川综合保税区领鲜保税供应链服务公司一家,虽然其已取得物流金融业务资质,但因其规模有限,加之缺乏较强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人才缺乏都等因素,物流金融业务迟迟难以推进。

( 2) 银行缺乏相应的产品。宁夏地区大部分金融机构没有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即使有邮储银行等个别银行有此项业务,也因缺乏对物流金融业务应有的认识、较为合理的操作流程和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业务推进速度依然缓慢。再加上经济下行,中小企业流动资产减值风险加大,各家金融机构对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积极性不高。

( 3)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环境方面,目前,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 《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颁布,都缺少有关物流金融业务的详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法律规章制度和公开、高效、统一的登记制度和电子化、网络化的物权公示系统。同时由于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不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导致了经营的高风险,使得金融机构对其望而却步。

3 结论及建议

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优势与劣势共生,机会与威胁并存。毋庸置疑,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盲目全盘照搬国内外的模式肯定不是可行之举。既要看到优势和机会,也要分析劣势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时机和模式。首先,应进一步引进、整合综保区内物流业,加快空港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应建立综保区内物流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及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三方之间建立完整的信用记录,进而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风险。最后,金融机构可选择一些信用较好、规模适度的中小企业进行物流金融业务的试行,等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旖旎,张文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途径——物流金融[J].会计之友,2013(7).

上一篇:实践与建议下一篇:基层林业工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