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额抵扣

2024-06-18

税额抵扣(共9篇)

税额抵扣 篇1

我国增值税严格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 以不含税的价格为计税依据, 即货物和应税劳务的价款、税款应分别核算。同时, 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按购进扣税法原则计算应纳税额。

2007年我国实行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新准则, 新的会计科目将“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 增值税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进行核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明细栏目对增值税进行核算, 明细科目相比原来有所减少。现在的问题是, 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税种, 其会计政策与增值税政策存在大量的差异, 在实务中对增值税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方法不统一, 严重影响了增值税会计的信息质量。

一、增值税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之间存在着差异

1.1994年3月底, “金税”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01年7月1日在全国全面开通。自2003年3月1日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抵扣的进项税额按以下规定处理: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专用发票, 必须自该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 (后延至180日) 到税务机关认证, 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证通过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应在认证通过的当月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核算当期进项税额并申报抵扣, 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只有经过认证无误的, 才能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合法的抵扣凭证, 凡是不能通过认证子系统认证的发票抵扣联一律不能抵扣。在会计核算上,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即进行账务处理, 而专用发票可以跨月认证或存在认证不通过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增值税纳税申报的本期进项税额在一定期间有可能小于或大于会计账上的进项税额, 造成增值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纳税申报存在着差异。

3.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规定, 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 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 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对货物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 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而在会计核算上则在收到发票账单时进行入账, 其增值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纳税申报同样存在着差异。

4.当存在已收到货物, 而发票尚未到达的情况时, 在月末必须以暂估价入账, 如果以送货单 (非发票) 上的金额入账, 则“库存商品”科目有部分商品含了进项税额, 与国家规定的不含税价入账不符, 如果把这部分暂估价按“购进金额/ (1+增值税率) ”计算得出不含税价及进项税额, 并分别入账, 则虚增“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造成“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的“进项税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本期进项税额的金额不符。

二、解决增值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纳税申报差异的方法

会计处理与增值税纳税处理之间的差异如果不给予解决, 将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 认为要彻底解决它们之间的差异, 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

目前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科目下增设“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该明细科目用于核算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取得尚未进行交叉稽核比对的已认证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注明或者计算的进项税额。辅导期纳税人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后, 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贷记相关科目。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红字贷记相关科目。其有两层含义: (1) 待抵扣进项税设在“应交税费”科目下, 作为一项负债存在。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按其性质分析, 应属于资产类, 而不应作为负债类; (2) 只有辅导期的一般纳税人才可以设置, 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 一般纳税人企业可以增设一总账科目──待抵扣进项税额, 借方核算企业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上注明的进项税额, 贷方核算经认证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库存商品”栏目下增设一栏“待抵扣进项税额”以反映企业当月尚未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二) 会计处理方法

因我国增值税严格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 其购进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为计税依据, 因此, 在收到购进货物及发票等结算凭证时, 借记“库存商品”和“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货物已收到, 但发票尚未收到时, 月末按暂估价入账, 借记“库存商品”和“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货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这么处理既不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库存商品”计量的一致性, 也不影响“应交税费”的真实性。下月初用红字将上述的暂估分录原账冲回。

月末, 将经防伪税控子系统认证的进项税额进行确认,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货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以笔者曾任职的公司 (一般纳税人) 为例, 2010年2月, 公司购进商品不含税价为601210.72元, 进项税额102205.82元, 以银行存款支付。月底经防伪税控子系统认证, 准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2005.82元, 其中有一张专用发票有瑕疵无法通过认证, 需与销货方更换。其会计分录如下:

待抵扣进项税额月末借方余额200元, 表示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 (更换发票只做备查登记, 不做账务处理) , 经过会计处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增值税变动情况。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的发生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本期进项税额的金额相符。

按《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并不是纳税人支付的所有进项税额都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当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 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时, 其支付的进项税额就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尚未认证的, 借记相关科目, 贷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已经认证并已抵扣的, 借记相关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

本方法只是权宜之计, 要想彻底解决增值税会计政策与增值税政策存在大量的差异, 必需构建费用化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

摘要:目前增值税会计政策与增值税政策存在大量的差异, 在实务中对增值税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方法不统一, 严重影响了增值税会计的信息质量。

关键词:增值税,会计核算,纳税申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马战华.改革值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J].财会通讯, 2003, (10) .

税额抵扣 篇2

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财税[2009]113号进一步明确,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

市政工程建立的是固定资产,所以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接驳项目建设的是建筑物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所以进行税额不可以抵扣。

购进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2009年1月1日起,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为保证政策调整平稳过渡,财税[2008]176号文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2009年6月30日以前购进的国产设备,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信息核对无误的情况下,可选择按原规定继续执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外商投资企业购进的已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的国产设备,由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监管,监管期为5年。

在监管期内,如果企业性质变更为内资企业,或者发生转让、赠送等设备所有权转让情形,或者发生出租、再投资等情形的,应当向主管退税机关补缴已退税款,应补税款按以下公式计算:应补税款=国产设备净值*适用税率。

企业购入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等动产作为固定资产的,按照专用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上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专用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若购进固定资产涉及支付运输费用时,运输费用按照7%的扣除率计算增值税额),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企业购入的以上固定资产若专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企业购入房屋建筑等不动产作为固定资产的,专用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不得抵扣,应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购进需安装固定资产

会计上对于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按应计入外购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外购固定资产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或据以计算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与准予抵扣的增值税之和,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安装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则按原材料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领用的原材料购进时的增值税不再转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将工程成本(不含增值税)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转型前确定的入账价值不同的是不再包括增值税。以不需安装固定资产为例,企业按确定的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借贷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接受投资转入固定资产

接受投资转入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含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不需安装的)、“在建工程”科目(需安装的),按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投入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与进项税额之和,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自制固定资产

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用于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机器设备等动产作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购入时,按照专用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上记载的应计人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借记“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科目,按专用发票或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货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用于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房屋建筑等不动产作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计人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成本,借记“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科目。企业购入作为存货核算的原材料,以及为机器设备等动产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如用于建造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工程,应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按该部分存货或工程物资的成本贷记“原材料”、“工程物资”等科目,按该部分货物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企业为建造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如用于机器设备等动产工程,或转为企业生产用原材料,则应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格借记“在建工程”、“原材料”等科目,按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探讨 篇3

1. 抵扣资格。

《增值税暂行条例》 (简称《条例》) 及其实施细则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 (包括捐赠、实物投资) 或者自制 (包括改扩建、安装) 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 可根据有关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此规定表明, 增值税转型改革针对的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只有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才有可能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2. 固定资产的范围。

《条例》对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了限定, 仅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同时规定, 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 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在可抵扣资产之列。

3. 抵扣条件。

自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 (包括捐赠、实物投资) 或者自制 (包括改扩建、安装) 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 可凭税务机关认证的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发生下列情况除外:一是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二是购进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符合抵扣条件的固定资产在购进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用, 可依据运输单据票面金额7%的比例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4. 抵扣税率。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 符合《条例》第二条第 (二) 项规定的, 税率为13%, 其余税率为17%;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同时,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70号) 规定:2008年12月31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前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后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也就是说,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税率视出售方购入固定资产的时间、增值税税率及当时增值税的处理情况而定。

5. 抵扣凭证及时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取得固定资产, 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的, 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 并于认证通过的当月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核算当月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二、业务处理步骤及难点

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时, 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判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能否抵扣及抵扣的比率:

1. 可抵扣固定资产的界定。

处理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时, 首先要判断是否为《条例》规定的可抵扣固定资产。从定义看, 《条例》所指固定资产比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要小, 没有涵盖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消费型增值税的涵义, 准确界定可抵扣固定资产。

此外, 《条例》还特别指出了三种不可抵扣的固定资产: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目前, 市场上汽车、摩托车、游艇种类繁多, 如何判断其进项税额能否抵扣呢?根据《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33号) 的精神, 可以得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一是含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含9个) ,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和货物的各类乘用车;二是含驾驶员座位在内的座位数在10至23座 (含23座) ,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和货物的各类中轻型商用客车;三是用排气量小于1.5升 (含1.5升) 的乘用车底盘 (车架) 改装、改制的车辆;四是用排气量大于1.5升的乘用车底盘 (车架) 或用中轻型商用客车底盘 (车架) 改装、改制的车辆;五是各类两轮、三轮摩托车;六是长度大于8米 (含8米) 小于90米 (含90米) , 内置发动机, 可以在水上移动, 主要用于水上运动和休闲娱乐等非牟利活动的各类机动艇。

2. 抵扣条件的判定。

对符合税法规定范畴的固定资产, 还要进一步确认其产权及用途, 这是判断进项税额能否抵扣的第二个步骤。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从其取得来源看, 有从外部购入、自制、投资、捐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配、融资租赁和经营租入等方式。取得方式不同, 固定资产的产权关系也可能不同:通过前七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企业完全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处分权与收益权, 属于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 企业只有资产的短期使用权和保管权;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由于承租人承担了与资产有关的一切风险与责任, 因而在会计上视同自有资产。另外, 企业只有将自有固定资产用于除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之外的应税项目, 才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在这个步骤中, 难点是固定资产产权的核定。毫无疑问, 通过外部购入、自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配及接受投资、捐赠、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自有资产, 但是会计上“视同自有”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税法上是不是等于“自有”资产呢, 尤其是产权在租赁期间已经转移的固定资产?根据《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0]514号) 的精神, 笔者认为,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该文件规定:经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 均按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增值税, 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由此可以看出, 国家税务总局倾向于将融资租赁业务认定为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相应地, 承租人也无权享受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同时, 租赁费是在大致相当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期限内分期支付的, 不符合购入资产的会计确认要件。从另一个角度讲, 如果允许该类资产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则既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也是对其他企业公平权利的漠视。

3. 抵扣税率的确定。

抵扣税率的高低决定了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 进而决定了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多少。正常情况下, 企业的抵扣税率应为17%或13%, 如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 (取得了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 则抵扣税率为3%。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增值税转型改革初期, 需要逐步消化改革前各地各行业增值税征收办法的差异, 这加大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税率的确定难度。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确定抵扣税率, 具体见下表:

如果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发生了运输费用, 则可依据合法的运输结算凭证, 以运费金额的7%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

4. 进项税额转出条件的判断。

税额抵扣 篇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财税[2012]38号),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在部分行业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涉及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行业。值得纳税人关注的是,该通知除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施核定扣除办法,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外,扣除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现行的13%修改为纳税人再销售时货物的适用税率,即纳税人销售的货物适用13%税率的,则扣除率为13%,纳税人销售的货物适用17%税率的,则扣除率为17%.现行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农产品适用税率为13%,是国家对农产品的优惠税率。以用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加工17%适用税率的货物为例,如果原料扣除税率为17%,则4%的优惠就得以享受;如果原料扣除税率为13%,就享受不到这种优惠,相当于上一环节的优惠被下一加工环节给补了回去,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高于其他工业企业17%的税率。这就是常说的“高征低扣”。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财税[2012]38号文件实施前,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采取的一种隐性财政补贴的方式,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或从小规模纳税人手中购进的农产品,可凭普通发票作为抵扣凭证,按照购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即以购买价直接乘以13%的扣除率计算,而不是将购买价按含税货物价税分离后,乘以13%的适用税率计算。以增加企业的增值税扣除额,消除高征低扣对加工环节的税收影响。当然,消除高征低扣只是隐性财政补贴的对象之一,下面的案例能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1

某产品的销售价格是100元/件,原料成本是65元/件。这里的原料成本进项税额假设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以适用税率13%按含税价格计算,每件产品应缴纳增值税额为9.53元(100×17%-65÷1.13×13%);第二,以扣除率13%计算,每件产品应缴纳增值税额为8.55元(100×17%-65×13%)。以年实现销售60万件产品计算,用扣除率13%计算的进项税额可消除高征低扣产生的影响58.8万元[60万件×(9.53-8.55)×100%].从上例可以看出,隐性财政补贴的税收政策,消除了一部分高征低扣对企业的税收影响,但同时造成了另一种不合理的进、销项税额倒挂现象,使得这种隐性财政补贴违背了立法的初衷。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如果该原料不是用来加工产品,而是直接用于销售,并且是以原购入价格对外销售,销售价格应换算为不含税价格,应缴纳增值税额-0.97元(65÷1.13×13%-65×13%)。也以年销售60万件产品计算,用扣除率13%计算的进项税额,可产生进、销项税额倒挂58.2万元(60万件×0.97×100%)。

由于购进的农产品直接用于销售,其扣除率和适用税率是相同的,此时就不存在高征低扣现象。如果继续采取隐性财政补贴,就出现了销售利润较低时,进、销项税额倒挂的不合理现象,只有当利润水平与隐性财政补贴相等的情况下,进、销项税额才持平。因此,财税[2012]38号文件的出台,可以说是对“高征低扣”及“进、销项税额倒挂”现象的纠正。

案例2

某乳品加工企业2012年销售10000吨乳品,实现收入5200万元,原材料单位消耗为1.196万元/吨,原材料平均购买单价为4500元/吨(本案例不考虑加工成本及不同税率的货物销售价格不同等因素,以投入产出法计算)。

1.假设该产品为动物的乳汁和经净化、杀菌等加工工序生产的乳汁,适用税率为13%.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10000×1.196×0.45×13%÷(1+13%)=619.17(万元)。

应纳税增值税=5200×13%-619.17=56.83(万元)。

2.假设该产品为鲜奶加工的奶制品,适用税率为17%.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10000×1.196×0.45×17%÷(1+17%)=782(万元)。

应纳税增值税=5200×17%-782=102(万元)。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根据财税[2012]38号文件的规定,销售收入、原料单耗、原料成本相同而适用税率不同的货物,进项税额是“高征高扣、低征低扣”,产生的税负差比较合理,高税率货物承担高税负,低税率货物承担低税负,不存在税收负担扭曲现象。如果再以财税[2012]38号文件实施前税法规定的13%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看看两种不同税率乳品的税负情况。

首先,按13%扣除率计算出当期允许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99.66万元(10000×1.196×0.45×13%),再对两种适用税率的乳品产生的增值应纳税额进行比较。适用税率为13%的乳品,其适用税率与扣除率一致,如果再进行隐性财政补贴,则可形成进、销项税额倒挂,应纳增值税-23.66万元(5200×13%-699.66);适用税率为17%的奶制品,适用税率高于扣除率,此时进行隐性财政补贴,则可实现立法的初衷,应纳增值税为184.34万元(5200×17%-699.66)。

其次,将上述计算结果和财税[2012]38号文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原办法对适用税率与扣除率一致的乳品补贴有点“过头”,使得已经产生法定增值额56.83万元的乳品,不仅征不到税,还要对其隐性补贴-23.66万元;而对适用税率高于扣除率的乳品则补贴不足,产生多征82.34万元(184.34-102)税款的现象。

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实务分析 篇5

1. 分期抵扣。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的公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 符合规定的购进不动产其进项税额应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抵扣比例分别为第一年60%, 第二年40%, 40%部分于取得扣税凭证的当月起第13个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 一次抵扣。

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不动产在建工程, 按流动资产核算的不动产、不动产在建工程, 如果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但增加不动产原值不足50%, 可以一次性抵扣。

二、不动产进项税抵扣的会计处理

根据“营改增”相关条例的规定, 针对于不动产的进项税抵扣, 不同的情形应根据具体业务的分析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以便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以下是针对几种不同的情形分别说明其会计处理。

1. 购入不动产符合购入时进项税额分期抵扣的情形:

2016年8月15日, 亚信公司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为了办公需要购进办公大楼一座, 该座大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并于次月起计提折旧。当月亚信公司取得大楼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经税务相关部门认证相符, 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400万, 增值税税额154万元。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为:

(2) 2017年6月, 公司的会计分录:

2. 分期抵扣情形:

2016年10月, 亚信公司由于厂房部分毁损, 决定对其一栋厂房进行重新修建, 已知其在亚信公司已使用10年, 厂房建造过程中共发生成本为1200万元。在进行重新修建时使用一批库存的原材料, 该批库存原材料购进用途为投入生产经营, 且在购进时根据从供应商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进行了全部进项税额的抵扣, 价款300万元, 增值税款51万, 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税务部门进行认证并得以抵扣。建筑施工单位的总费用为400万, 增值税额为44万。厂房的重新修建发生设计费用共20万元, 并取得相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额为1.2万元。款项均已进行合理的支付。

上述业务共发生修建支出720万元, 超过了固定资产原值的50%;可以进行分期抵扣;同时对于领用的库存的原材料300万元所对应的已经抵扣的进项税的40%部分可以转入待抵扣进项税额中。公司2016年10月会计处理如下:

(1) 本月进项税额抵扣金额: (44+1.2) ×0.6=27.12万元;进项税转出金额:51×0.4=20.4万元;本月待抵扣进项税额:20.4+ (44+1.2) ×0.4=38.48万元。

(2) 2017年10月公司会计分录:

3. 税法规定的进项税额不容许进行抵扣的情形有:

当不动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用途是用在免税项目、简易计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体消费时。但既用于一般计税项目, 又同时用于免税项目、简易计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其进项税额可以进行全额抵扣。

例:如果亚信公司购进一栋本用于办公的8层大楼, 但在购进时根据高层领导意见为了降低员工的流动性, 临时决定本栋大楼的3/4作为办公使用, 剩余1/4作为员工的活动区域以及员工餐厅。由于该项业务涉及的不动产既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又用于集体福利, 所以根据规定该项不动产涉及的购进时的进项税额可以全额抵扣, 并不适用不可抵扣的情形。

4. 购进之后用途发生改变, 由不得抵扣转为用于进项税额容许抵扣的情形:

进项税可抵扣金额=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或计算的进项税额×不动产净值率

2016年8月5日, 亚信公司为高新技术研究产业, 为更好的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购进一栋办公楼价值4000万,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额为440万元, 并进行认证相符。由于该公司经营属于国家规定的享有税收优惠的经营范围, 所取得的收入为免税收入。该项大楼的净值率为85%, 假设2017年用途发生改变, 用于税法规定的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的情形, 则针对该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1) 购进时的会计分录:

(2) 由于用途发生改变引起的可抵扣进项税额为:440×85%×60%=224.4万元, 待抵扣进项税额为440×85%×40%=149.6万元。

三、总结

近年以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国家为降低企业的税负进行营改增的决定。2016年5月1日起, 全国范围内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这就要求涉及相关的行业公司及时的学习相关的知识, 以保证依法纳税, 准确纳税。由于相关条例是总的概括, 所以企业在运用时要结合实际的业务情形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保证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提高信息质量。

摘要:营业税改增值税过程中, 购进不动产进项税额的抵扣部分涉及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被众多企业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 对于不动产进项税额的抵扣方法进行了规定, 针对规定会计处理如下: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

参考文献

[1]邢国平.不动产进项税分期抵扣政策[J].税收征纳, 2016, (09) :20.

税额抵扣 篇6

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后,一些地区反映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不够明确。为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所称建筑物,是指供人们在其内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者场所,具体为《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中代码前两位为“02”的房屋;所称构筑物,是指人们不在其内生产、生活的人工建造物,具体为《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中代码前两位为“03”的构筑物;所称其他土地附着物,是指矿产资源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电子版可在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查询。

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

税额抵扣 篇7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视同内销抵扣进项税额的业务处理山东德州市国税局王文清泰安市国税局杨成祥 (2可题的策征物局视关物未齐限证的6免5, 争只税的下同问在有内明次以凡) 一号2》论规的进发内题规关申日税抵未0的直) 0焦定范项的销的定凭报起或8扣在规, 以3点了围税货通期证开自虽《年定以规0来。出, 额关物知限, 具规已4, 及定天都外》其口而如于进内以定申 (《月内是如期贸原货未何外项向及代期报国, , 征何限国企向因物明处贸税税未理限退税、 (抵内家业主纳主视确理企额务在出截函免[扣申税出管税要同征。业抵机规口止) 20的报务口退双是内税出扣关定货之税08问退货总税方政销货口有补期物日但]

的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进项

税额抵扣证明》 (简称《证明》) , 并以此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 但是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 因此外贸企业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 外贸企业无论是用于内销还是出口的货物, 必须在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期限内办理认证手续, 否则, 就算是出口货物按内销已征收了增值税, 其增值税进项税额也不予抵扣。同时, 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期限的理解, 应当参照《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3]017号) 的规定, 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 即发票抵扣的期限为90天。

其次,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视同内销时, 必须在规定申报退 (免) 税的期限截止之日的次日起30天内, 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证明》, 并将《证明》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填写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11栏“税额”中, 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 在下一个征收期内进行申报抵扣, 否则不予抵扣。如果是已办理过退税或抵扣进项税额的, 外贸企业不得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证明》, 否则会受到处罚。

再次, 外贸企业申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必须小于或等于《证明》所列税额, 否则不予抵扣。

例:某市进出口贸易公司2008年1月20日购入男士服装1 000件, 并收到销售工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所列计税金额为100 000元, 增值税税额为17 000元, 该公司当天就办理了发票认证手续。该货物于1月25日全部报关出口, 按照当月外汇汇率换算出的FOB价出口额总价为120 000元, 其出口退税率为11%, 月底均做了相应的账务处理。

按照《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7]1150号) 的规定, 外贸企业的出口退 (免) 税申报期限是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本例中, 该公司的报关单出口日期为1月25日, 满90天的到期之日为4月24日, 未超过当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 因此申报期限可以延长到4月24日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日即5月10日。但是, 由于该企业未在5月10日前将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及外汇核销单收齐, 无法进行退 (免) 税申报。企业在5月份按视同内销进行了转账处理, 并依据国税函[2008]26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 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了《证明》。

税额抵扣 篇8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根据相关资料,实行“营改增”以来,12个试点省市中,税负增加行业主要集中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鉴证咨询服务业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可知58.6%的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增加,43.4%的鉴证咨询服务业企业税负增加。造成部分行业负税情况不减反增的主要原因为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不真实;试点企业抵扣链条断裂等。

一、“营改增”后进项税额抵扣存在的问题

1. 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不真实

我国虽然逐渐增加“营改增”试点地区,但目前为止试点实施还是只涉及了9个省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没有在全国范围和所有行业中普遍实行,这就造成试点地区的企业如果在在非试点地区进行购进和支出,以及试点地区的非税改项目的购进支出就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这些情况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十分普遍,最终导致企业的这种外购支出等产生的进项税额抵扣不够完整和真实。

这个情况很容易被忽略,但对于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来说,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以建筑业为例,购进原材料占据了生产成本中的一大部分,但是由于一些原材料并没有列入试点范围,或者是购进地区没有列入试点范围,就会造成进行税额无法抵扣,于是就产生了进项税额不减反增情况。

2. 试点企业抵扣链条断裂

“营改增”后,理论上来说,企业的进项税额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抵扣,但是在现实中,只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才可以进行抵扣。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符合抵扣条件的购进支出不是都可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样就会造成抵扣链条的断裂,最终增加企业的税负情况。这种情况在企业与小规模纳税人发生交易时,尤为显著。

众所周知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因此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因为没有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税法规定就不能进行进项税额,这就是造成这部分支出无法抵扣进项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负税有所增加。

二、关于“营改增”进项税额抵扣的改进措施

1. 建立与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因为部分试点企业在“营改增”后已出现税负增加现象,作为当务之紧,要尽快建立与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对因实行“营改增”试点的企业造成税负增加的损失给予补贴。这对增进企业税负公平、提高试点企业积极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2. 解决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难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企业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个别原因,也有普遍原因。对于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普遍原因,政府和财税部门应着力解决,如出具专门文件指导小规模纳税企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进项税额得到真实,充分的抵扣。

3. 适时扩围“营改增”试点

另外也要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避免试点时间过长停滞于部分地区与行业。“营改增”范围如果局限在部分地区与行业,就会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断裂,就可能造成企业因进项抵扣不充分而使税负增加。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议逐渐扩大“营改增”改革范围到其它地区以及其它行业,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行业“营改增”转型。

企业应积极应对“营改增”转型,一是准确把握税改政策,实现企业经营活动以及纳税筹划与税改方案的主动对接;

二是主动细化业务和市场,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经营管理方法的创新,利用增值税抵扣链条把企业税负降下来;

三是如果存在受“营改增”试点影响的税务损失,积极与政府财政部门沟通,争取获得临时性的政策补贴和税务补偿。

摘要:本文从进项税额抵扣方面,分析了“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并针对部分行业赋税增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进项税抵扣,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夏杰长,管永吴.“营改增”之际的困境摆脱及其下一步[J].财政金融,2013.

[2]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财政研究2013.

[3]高东芳.“营改增”试点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及对策[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13.

[4]黄佑军,李晶.“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论坛.2014.

税额抵扣 篇9

一、试点企业核定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的政策应用

2012年7月1日起,试点企业对销售货物所耗的外购农产品,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外销产品的农产品“单耗率”或主营业务成本对农产品的“耗用率”,测算实际销售产品对农产品原料的消耗量;再根据试点企业适用税率(17%或13%)——“扣除率”,将期末农产品收购平均价格(不含运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入库前整理挑选费用)换算为“不含税价格”,并据以计算当期允许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用公式表示为:

例如:某乳业公司7月因持续高温炎热,甜奶粉销售严重受阻。公司决定全部生产淡奶粉。假定7月收购鲜奶1757.5吨,根据检测的平均干物质含量为11.12%,月末平均收购价格为2500元/吨;本月共生产淡奶粉185吨。但各月销售情况不同:7月份全部销售,8月份销售40吨,9月份销售42.5吨,各月平均售价分别为23400元/吨、22230元/吨、24570元/吨;平均单位成本为18000元/吨。企业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抵扣鲜奶进项税额,当地国税局核定该公司淡奶粉适用的鲜奶单耗率为8.115吨,则:

1.直接抵扣法下进项税抵扣额的计算

公司采购农产品原料时在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申请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后,即可直接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各月份鲜奶收购价格=1757.5×2500=4393750(元)

每月购入鲜奶即可抵扣进项税额=4393750×13%=571187.5(元)

2.核定抵扣法下进项税抵扣额的核算

依照前述公式,该乳业公司7-9月份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应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1)7月份淡粉销售清库,可核定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为:

T=Q×v×p×t/(1+t)=185×8.115×2500×17%/(1+17%)=545334.94

销项税额=185×3400=629000(元)

应申报缴纳增值税额=6 29 000-545334.94=83665.06(元)

增值税负税率=83665.06/185×20000×100%=2.26%

(2)8月份淡粉销售比例为75.68%,可核定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为:

T=Q×v×p×t/(1+t)=140×8.115×2500×17%/(1+17%)=412685.9

销项税额=140×3230=452200(元)

应申报缴纳增值税额=4 54200-412685.9=39514.1(元)

增值税负税率=39514.1/140×19000×100%=1.49%

(3)9月份,产品销售份额为22.97%,可核定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为

T=Q×v×p×t/(1+t)=42.5×8.115×2500×17%/(1+17%)=125279.65

销项税额=42.5×3570=151725(元)

应申报缴纳增值税额=151725-125279.65=26445.35(元)

增值税负税率=26445.35/42.5×21000×100%=2.96%

3.试点企业核定抵扣进项税额的税负状况分析

计算表明,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抵扣后,试点企业不论销售规模大小或销售额多少,其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都是按照“配比原则”发生的,绝不会出现“留抵进项税额”现象,即试点企业的每个纳税期间都会产生应纳税额。显然,试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抵扣政策能够让试点纳税人在每个纳税期都会有增值税入库,十分有利于国家组织财政收入。对于各期的增值税税负水平出现的差异,应该是由于其产品销售价格高低不一致造成的。如果各期产品销售价格相同,如例中淡粉销售价格均为23400元,每吨含销项税额3400元,销售额20000元,则7月份销项税额同上,8、9月份销项税额各为476000元(140×3400)和144500元(42.5×3400)。此时:

8月份增值税负=(476000-412685.9)/140×20000×100%=2.26%

9月份增值税负=(144500-125279.65)/42.5×20000×100%=2.26%

显然,在各期产品销售价格相同条件下,不论产品销售量多少,增值税的负税率都是相同的。说明增值税负水平只能与产品销售价格有关,与核定抵扣进项税额无关,同时,体现了核定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具有稳定试点企业增值税负的特殊效用。

二、核定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的相关账务处理模式

(一)试点前的会计核算模式

2012年6月30日前,企业购入农产品原料成本应为收购价扣除进项税额的差,即不含进项税额的价格。依照上例9月份业务,公司购进鲜奶4393750元,可自行计算抵扣鲜奶进项税额为571187.5元,则:

期末,会计根据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顺差”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作:

如果本期销项税额不足以被进项税额抵扣出现了“逆差”,则作为“留抵税额”结转下期,月末需进行三级明细科目结转。例中,本期应纳税额为-419462.5元(151725-571187.5)

(二)试点时原库存农产品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

根据财税[2012]38号规定,试点企业在试点日后,应将库存农产品及其运费所含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会计作“借原材料、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由于《增值税明细账》中“进项税额”栏的数额为各种外购项目已支付的增值税额,而试点企业核定抵扣进项税额范围仅限于外购农产品,外购非农产品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的进项税额依然沿用“购进扣税法”,其进项税额不能转出。所以,转入库存农产品成本的进项税额,应依据原材料明细账记录的期初各种农产品成本余额汇总,按如下公式计算:

继而,查实期初购进农产品支付的运费总额,然后按期初农产品账面余额占采购期购入农产品总额的比重或应转出进项税额占期初进项税总额的比重,将运费进项税额按各类农产品数量分摊并汇同农产品进项税转出额计入各种类农产品成本,凭证摘要录入“试点前进项税额转入”,作:

(三)试点后企业进项税额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

1. 试点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式需把握的关键

(1)核定抵扣进项税额对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改变。按照财税[2012]第38号文规定,试点企业购入农产品及其运费,不再允许在购进环节自行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从政策精神看,试点企业外购农产品,应按照《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注明金额和运输业发票注明的运费额,归集核算农产品成本,即购入农产品环节会计不再作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虽然该政策并未对试点企业购入农产品成本及核定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作出专门规定,但企业可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并结合会计核算原则加以执行。

(2)《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仍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凭证。农产品加工业会计经历了18年的会计操作,都习惯了按《农副产品收购发票》进行扣税核算的思维定式,加之新政策和主管税务机关均无明确规定和要求,试点企业会计陷入困惑:该发票对试点企业既然已丧失了直接抵扣进项税额的功能,再消耗资金和人力代价领购和逐一开具、申报认证,似乎毫无必要。但这只是片面认识,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基本功能是证明企业收购信息的真实性,关乎到农副产品采购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影响着应纳税所得额的水平;同时,它还是税务核定抵扣进项税额的必要法定依据。不论农产品进项税额采用任何方法,都不会改变依照通过认证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抵扣进项增值税的法理和客观事实。

2. 材料成本冲减法

在保留试点企业继续使用《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前提下,设置“待扣税金”科目,专门用于核算销售环节核定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

以上例中7月份应税产品——淡奶粉全部销售而核定进项税额也完成抵扣业务为例。

(1)在采购完成且发票通过税务认证后,会计作:

(2)产品销售后,依照核定的单耗率(耗用率)核算应抵扣的进项税额,作:

期末,因税务核定农产品单耗率同企业生产实际单耗率存在差异,导致挂账农产品进项税——待抵扣增值税出现余额25852.56元(571,187.5-545334.94)。

(3)差异调整。由于试点企业需严格按照税务机关核定单耗率计算的进项税额抵扣,未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能“留抵”。此时,会计需将该余额转平,账面结“0”。调整办法有二:

①转入原料成本:

未抵扣部分增值税如果逆向地转回材料成本后,会加重库存未用部分材料成本负担,造成成本虚增,各期产品成本忽高忽低,难于保证各期产品成本的可比性,还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计算缴纳。

②转入销售成本:

这种办法比较简便,还考虑到了保持原材料和产成品成本的前后连贯一致性,避免其头重尾轻。但明显带有对将来需核定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预提”的意味,而且核定抵扣进项税额必然同此“发生额”存在差异,对其调整又容易引起成本环节和方向的变化扭曲。既然国家规定实行核定抵扣,即取消了原来“购进扣税法”下对农产品进项税额按照实际采购价格自行依照13%扣除率计算抵扣的规定,试点企业继续沿用原规定进行预提挂账是错误的,也是违规操作。故此,建议试点企业正确领会税收政策,停止采用材料成本冲减法核算。

3. 销售成本核销法

即试点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将核定抵扣进项税额直接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予以核销处理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试点企业无需再采购环节以“预提”方式反映农产品进项税额,购入农产品时按采购价格全额计入原材料成本。结合上例9月份业务,在产成品销售环节,会计按交易价格确认含税收入,作:

同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作:

月末结算时,按照税务机关核定单耗率或农产品耗用率计算应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会计编制《农产品进项税额核算单》作为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最终结出主营业务成本余额639720.35元(765000-125279.65),直接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完成当月业务结算。

显然,销售成本核销法不存在进项税额差异调整问题,而且由生产成本逐步结转和累积的产品销售成本不会因核定抵扣进项税额的冲减而使损益发生影响变化,其损益成果也不受核定抵扣进项税额方法所牵制。如前例,乳业公司7~9月进项税额各为545334.94元、412685.9元和125279.65元;其生产每吨淡奶粉的直接材料成本=4393750/185=23750(元),据以计算出各月销售淡粉产品所含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4393750元、3325000元、1009375元,由此可计算各月从成本中抵扣进项税所占的比例为:

7月份545334.94/4393750×100%=12.41%

8月份412685.9/3325000×100%=12.41%

9月份125279.65/1009375×100%=12.41%

说明各月虽然产品销售数量和价格不一,而且差异很大,但由于进项税额抵扣依据是依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统一不变的农产品原料单耗率(耗用率)计算农产品实耗量和农产品采购的月末平均价格,所以各月从产品销售环节的“主营业务成本”中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完全相同,说明产品销售成本不会因冲减了同比的进项税额而受到影响。

上一篇:高考作弊下一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