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弊

2024-06-18

高考作弊(精选6篇)

高考作弊 篇1

0 引言

高考是现今国内最重要的国家级考试, 然而层层防范和重惩之下, 仍有大量人铤而走险, 其中不少还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协助。2013年高考最引人震惊的作弊事件发生在高考“强”县---湖北省钟祥县:6月8日高考结束后, 数千名钟祥市考生和家长一起涌向钟祥三中校内的考点办公室, 用谩骂和投掷文具来报复那些阻止学生作弊的外地监考老师。一直到晚上8点半, 被围困的监考老师们才在特警的护送下安全返回各自区县。

尽职尽责的监考教师为何遭到谩骂甚至殴打?作弊未果, 学生和家长为何如此理直气壮?一个高考强县, 为何会有此等大规模作弊的歪风?本文从学生、教育者和供需关系等角度来探析当代学生作弊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1 从学生角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1], 作弊与学生性别、年级甚至道德发展水平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但与对作弊的态度、道德职责和道德开脱等主观因素关系密切。即若对作弊行为认可或持有“中立化”特殊态度, 抵制作弊的道德职责感低, 或者作弊前无视、降低对自己道德要求, 那么作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笔者认为, 群体认同感、读书无用论和对公平的渴求是“坦然”心理生长的重要原因。

1.1 群体认同感

Trevino与Butterfield[1]的研究表明, 群体对作弊的态度与行为在所有变量中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中国自古便有“罚不责众”的风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团体内部责任的分摊[2]。成绩优异的学生, 由于付出收益的不平衡和对团体的依懒性, 作弊团体数量的上涨形成压力, 也有可能放弃个人行为随从大流。中国大学生是在集体主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更看重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和内部成员的关系[3]。

1.2 读书无用论

“书本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基本用不到”, 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人对这句话大有体会, 许多作弊的学生也常把这句话当做借口。缺少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 那么为了获取知识所做的努力自然显得多余。从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来看, “立竿见影”的作弊便显得格外诱人。

1.3 对公平的渴求

钟祥事件中, 愤怒的考生家长不断重复着“我们要的是公平, 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杜绝作弊本是为维护考试公平, 然而细想这啼笑皆非的话语, 反映出作弊者本身也有对公平的渴求。为整顿钟祥的高考之风, 三中是这次唯一实行异地交叉监考的考区, 意味着其他考区的学生将能继续“享受”的松弛监考。在不公平的环境下追求小范围的公平, 三中的考生感觉自己成了试点的牺牲品, 因此激化了与监考老师的矛盾, 最终造成场面的失控。

2 从教育者角度

从钟祥高考事件的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仅没有捍卫考试的庄严, 反而成为了作弊歪风的“助推手”。教师的“反戈倒向”无疑是钟祥近年作弊现象快速蔓延恶化的催化剂。

2.1 身份荣誉感降低

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 “人类灵魂工程师”“蜡烛”“人梯”“慈母”“春雨”等等美好而伟大的词汇都献给了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份神圣、高尚的职业, 教育者应该受到尊重和赞扬。可惜的是, 在目前“钱”“权”主导的社会秩序下, 教育工作者的工资普遍偏低, 导致其话语权低, 时常出现教师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事件, 大大降低了教师这一身份的荣誉感。

2.2 利益驱动

教师的奖金通常与升学率或者名校升学率挂钩, 直接导致“学生考得好, 老师收入高”的逻辑关系。当地政府为追求政绩、学校领导为追求业绩, 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放任。在“宽容”的大环境下, 教师们自然就跟着“升学率”的“指挥棒”无所顾忌地展开对利益的追逐, 罔顾自己神圣的教师职责。

2.3 私德泛滥, 公德缺失

调查表明[4], 45.3%的师生表示老师监考太严会遭到学生的怨恨, 30.4%的师生认为老师不愿意让学生在他的考试课上“挂住”。这说明, 老师无论是在监考还是阅卷的过程中, 都会对熟悉的学生“手下留情”。钟祥的老师们之所以会助长作弊之风, 除了利益诱惑, 跟随大流, 也有部分是私德泛滥, 公德缺失的原因。

3 从供需关系角度

“学而优则仕”是根植于中国人脑海的观念, 考试被认为最主要的一条通向成功的方法。自国家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后, 高学历毕业生数量猛增, 呈现出供大于需的局面, 考试作为筛选人才的功能被过分放大。学生一方面失去了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另一方面跨越“考试”独木桥的心理越发显得急功近利, 会倾向采取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

4 建议的应对措施

4.1 提倡诚信校园文化

由于作弊现象的普遍性, 许多学生已对作弊行为的道德属性陌生。通过校园诚信文化的宣传, 重建“考试作弊”的道德承载, 唤醒学生对作弊行为危害的认识。诚信文化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展开, 比如文字宣传、辩论会和征文等。

4.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之所以作弊是源于对知识掌握的不自信。一旦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应付考试就不再是难事。加强教师的课堂授课技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法。因此,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 教师要善于利用新事物、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大学生而言, 除了提高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之外,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帮助他们找准就业的定位, 有的放矢, 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作弊[5]。

4.3 把控试卷命题

调查研究发现: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理论等以考察记忆为主的试题是作弊比例最高的。因此, 在命题的内容上, 应该尽量减少书本或课堂讲义上重复的内容, 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命题的题型上, 应该尽量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等简单题型的分值比例, 重点考核计算、简答或分析类的题型。

另外, 要避免作弊现象, 还需要解决考试“一刀切”的问题, 降低考试的功利性。可以将平时考核以及个人才艺等也作为升学的考量因素, 减少考试带给学生的集中压力。

5 结束语

从古到今, 从国内到国外, 有“考试”的地方, 就有“作弊”。本文以2013年钟祥高考作弊事件为例, 从学生、教育者和供需关系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当代学生作弊的原因。笔者认为, 除了科技手段应对作弊工具, 对参与作弊者采用重罚之外, 还需要从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把控试卷命题三个方面着手, 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候晓辉, 岑国桢.大学生作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心理学的视角[M].心理科学, 2011 (06) :1441-1447.

[2]卢愿清, 张春娟.“坦然”作弊:大学生作弊的道德心理研究[M].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01) :112-114.

[3]周海涛, 蓝石.中美大学生对作弊态度和看法的比较分析[M].比较教育研究, 2009 (08) :27-31.

[4]万明钢, 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研究[M].高等理科教育, 2002 (03) :79-84.

[5]何爱霞.成人教育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M].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5) :29-32.

高考作弊 篇2

作弊保证书

期末考试,某班写保证书,要求是本次考试不准作弊。于是,某生写到:“保证书:我保证,此次期末考试中,作弊不被抓住。若被抓住,一切后果自负。保证人:***”

作弊保证书

启用指纹识别系统360度无死角监控“史上最严高考”仍难阻作弊遏制高考作弊需强化刑法处罚力度

关注理由

高考,在仍以分数作为主要教育评估方法的当下,可谓影响人生轨迹的大事。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公平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近年来高考作弊事

件的多发,给这件人生大事蒙上一层阴影。为了还高考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相关部门对今年高考的方方面面都作了严格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然而,“最严”并未换来“最净”。

视点关注

最近几天,2014年高考阅卷工作正紧张进行。北京市语文阅卷组负责人漆永祥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到老师手上的阅卷手册比过去厚了很多,严格执行书包、手机等分开存放,严禁阅卷员将评分细则与样卷带出阅卷点。如此严格的阅卷规定,是“史上最严高考”的一部分。

10天前,号称“史上最严”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考。在连年查处高考作弊的背景下,“史上最严高考”给莘莘学子许下了公平的重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仍出现了不少高考作弊事件。在“史上最严”的震慑下,为何还有人敢伸手探雷?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有关法律在打击高

考作弊方面应该更加严厉。

“史上最严高考”全景扫描

今年高考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乃是因为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加大了对作弊者的惩处力度。

据了解,新办法细化了对考试违规行为的划定,包括:考生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即便没用也将被认定为作弊;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等诸多情况。而对作弊者处罚的严格程度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针对作弊情节特别严重者,除取消高考成绩外,最高可被暂停3年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为了进一步配得上“史上最严”的称号,各地还纷纷针对高考作弊使出狠招:

广东和河南鹤壁用上了人脸识别系统;山东、河北、安徽的部分地方启用了指纹识别系统;在视频监控方面,北京、上海等市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的监控;在禁止携带的物品上,超6成省份禁止携带手表;有5个省份的考生“裸考”,由考场发放文具;江西、广东则要求携带透明考试文具进场。

而一些地方的措施之严格已经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以河北省为例,为防止考生利用高科技作弊,该省今年要求每个考场必须配备金属探测仪,对入场考生逐一检测。检测仪划过身体,一些金属质地的皮带扣、衣服扣及手机都会触动仪器发出警报。在一个考点,一名考生的牙齿矫正器也被探测仪发现。当地某考点的一名负责人说:“考生如果骨骼内打有钢钉、牙齿上有金属牙套等,需要到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证明才算过关。”

还有一些地方为保障高考公平,尽可能地倾尽全力调动资源。以福建省为例,全省各地市无线电管理局严密部署,利用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车及便携监测设备,对市区主要考点周边的电磁环

境进行了实时监控。其中,厦门管理局成立保障工作小组,出动工作人员52人次、监测车及行政执法车3辆,启用各类监测设备28台套、干扰压制设备两台套。

高考作弊现象由来已久

即便各地采取各种措施,打造出“史上最严高考”,但似乎并没有制止住那些试图侥幸“获胜”的考生。

根据最新通报的北京高考情况显示,在今年高考期间,北京发现9起作弊行为。其中4人携带手机,3人夹带纸条,1人违纪拖答,还有1人被发现把答案写在腿上。

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警方在一处在建商品房内抓获了6名涉嫌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高考舞弊的人员,缴获作弊设备笔记本电脑、发射器各1部,对讲机两部,未售出接收器5部。经查,犯罪嫌疑人唐某、李某、王某等在高考前以每套1.2万元至1.5万元的价格向蕲春县几名高考考生出售无线电作弊器

材,已收取现金2.25万元。

有考生认为,“史上最严高考”下仍生出作弊之心,与此前几年的作弊风气有很大关系。

高晨已经参加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他回忆起当年参加高考的过程时说:“作弊现象确实存在。”

“高考时气氛很紧张,有些考生甚至紧张得发抖。考试进行到一半时,我发现有考生东张西望,老师一般会及时制止,到了考试最后,考场的气氛活跃起来,我旁边的男生不停叫我把机读卡放到靠近他的桌边,我很配合地把机读卡放到了靠他比较近的位置,我甚至把桌子都稍微挪了下。这个时候,监考老师也开始有意识的放任,如果愿意的话,考生还可以四处张望。但这些都得视当时的监考老师而定,因为每门考试的监考老师不一样,有的监考老师管得很严,像有名学生的手机一响,就被判为作弊,记零分处理。交卷是最乱的时候,老师要求全体起立,然后有些考生开始张望,有的考生甚至跑到对方桌子前抄,坐在我前面的男生直接走到我的跟前抄了一个答案。考语文和文科综合的时候,我夹带一张考试资料进了考室,直到考试结束,老师也没有发现。”高晨说。

让高晨印象最深的是,考试之前,有位老师向考生面授机宜,“他会教你如何利用交卷的时间偷看卷子,如何偷看旁坐的机读卡,如何在考试作弊被抓后向老师解释等,甚至告诉你如何在考前‘效劳’监考老师,最后还温馨提示一句,‘考试前,先把周围同学的成绩情况掌握好,不要抄到差生’”。

一名有过高考复读经历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他也听到过类似的话,在复读班里,老师会向他们面授作弊要点,“高考时偷看别人试卷是没关系的,能看尽量看,监考老师出于不得罪人的心理,一般都会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传递纸条或是夹带,不留下明明白白的物证,多半没什么事”。

记者了解到,与以上这些比较直

接、明显的作弊手段相比,高科技作弊可谓年年翻新,一些新型高考作弊手段令人产生间谍电影的感觉,比如:眼镜式信号发射器,将微型发射器装置在眼镜腿中,用微型开关控制;口香糖式骨感发射器,只有口香糖大小,可以放在口腔内,通过牙齿震动控制信号发射;专用作弊矿泉水瓶,与普通瓶子外观一样,但底部是个led显示装置,当水喝至三分之一水位处时,水面就会折射出瓶底的信息。

山西省教育科学专项课题“高考作弊行为及防范机制研究”,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近40个高考作弊案件分析,发现我国高考作弊的方式主要有9种: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由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的作弊;教师组织策划下的学生作弊;考试监考人员失职或渎职背景下的作弊;考试监考人员泄密作弊;教育行政官员利用职权帮助子女作弊;利用高考移民作弊;利用高考加分作弊;伪造、变造考生档案作弊。

据介绍,其中的主要特点包括:团伙作弊居多,甚至跨地区作案;高科技作弊凸显;教师等容易成为作弊的组织者、参与者;考生家长是许多高考作弊案件的始作俑者;个别地方高考作弊普遍化;一些高考作弊横跨多个系统。打击高考作弊法律存漏洞

应该说,不管是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还是各地严格的考场监管,都已经告诉考生,高考作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为何仍有人置“史上最严”于不顾。

业内人士认为,打击高考作弊的软肋依然存在。

参与山西省“高考作弊行为及防范机制研究”课题的一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打击高考作弊存在法律空白,惩处力度不够。对于高考作弊行为,我国目前主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出台的临时性规定等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定罪量刑。但不论是教育部规章,还是国家刑法,其处罚力度普遍较小,不足以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现有的处罚力度对某些当事人而言,违规成本并不高,给人的感觉是这种处罚无关紧要。再者,在高考中团伙作弊频频出现,而现行刑法对于惩治非考生的作弊团伙还存在很大空白。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行法律的缺失,打擦边球,伺机作案。案发后,相关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反过来还会助长不法分子再次作弊的气焰。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教育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考生答卷、考试成绩,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即便如此,我国对考试作弊的处罚还是偏轻。一方面,本该进行司法处理的,一些地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进行行政处理,比如,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

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作弊行为记录并向有关单位公开其个人基本信息”。而在境外,代考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如,2014年5月,一名18岁的内地学生被请到香港做“枪手”,他持假身份证替香港考生应考美国大学入学试,收取2500港元,后在香港观塘法院以串谋诈骗罪被判入狱半年。另一方面,就是明确进行司法处理的行为,往往也不按司法进行处理,理由是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比如,每次泄题事件发生后,不是由司法机关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而是由教育考试部门自行组织调查。而按照我国刑法,泄露国家统一考试试题,就是泄露国家机密,因此,这根本不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

对此,熊丙奇建议,打击高考作弊,应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刑法,对考试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建立司法机关第一时间介入调

查的基本原则,而不能事先由教育部门自行调查,再视情节轻重移交司法机关调查。众所周知,不论是考题泄露,还是考场出现里应外合的作弊事件以及团伙性作弊,教育考试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仅教育考试部门自身进行调查,是不合适的。

本人因在学校的期中考试中作弊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考风考纪,特写次保证书承认并检讨自己这种不规范的行为。

首先我承认在考试中确有作弊行为。其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及不了格,会被父母责罚。究其根本是因为平时学学不努力,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这种行为于己,于学校,于社会都是不对的。首先这样的侥幸心理误导我平时学习懒散,不脚踏实地的学好。对于学校败坏了学校的考风。对于社会,将来进入社会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累赘。

其次,我要感谢监考老师严格监

考,感谢学校对自己不规范的行为严惩不贷。这样才更加让我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次经历过后,我认真反省自己,分析问题。我大彻大悟的认识到自己是不对的。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果。我应该认真对待,严格遵守考纪考规,通过考试发现自己所存在的缺陷。

最后我在这里向学校保证,下不为例。一定遵守考场纪律。

很久没动过笔杆子了,都差点忘了自己是学什么的了,连这篇保证书也是前几天敲敲打打给整出来的,然后再手抄一份上交、有点小讽刺啊、、、期末考试的时候那些什么部门的监考真是无聊啊,难道这才能证明他们的功绩么?也不知道在抓作弊的同时又冤枉了多少好市民啊。。没到交卷时间就在那乱嚷嚷快点交卷还扯人卷子,这就是素质啊!在此,向和我一样遭遇的同学共勉~~以及纪念我人生中第一份保证书。。。。。

----说在前面的话

对于期末考试的“作弊”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深刻检讨一下,为自己的过失向各位老师深刻地反省和道歉!

由于我的疏忽,很随意地把手机放在桌肚里,导致被监考老师犀利的眼光发现,老师拿着我的手机检查,没发现什么却告知我要把手机放到讲台上替我保管,我没什么可辩解的,反正放哪儿都一样,对我没什么影响,至少,也能让老师心安。

不久才被告知,我的名字似乎被某监考老师提交给系里了,嫌犯也好,最终定罪也罢,我都有必要检讨一下自己。是我不恰当的行为对监考老师产生了错觉,产生了坏印象,并且老师觉得为了维护考试的公正,有必要把我手机暂时保管,我觉得老师做得很对。

我有几点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首先,我是一个学生,不能说好学生也不算坏学生,我深知诚信为人的重要,从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红十字会的

信任危机就可以看出来,诚信是为人做事的根本,缺乏诚信的人注定遭人鄙弃,我不愿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作弊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对此而感到羞耻。

其次,我是一个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我知道分数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国社会仍然没有摆脱唯“分”是举的优良传统,这在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中国似乎也有其合理性,我们学生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致被淘汰。

期末考试两门专业课我准备了很长时间,考研专业课的复习都因此暂时搁置了。一直在复习中外文学史,被其中的文学大师的艺术才华所感染熏陶,同时也是为了考一个可以接受的分数。因为本学期的成绩单可能会在考研复试时被提交给面试老师,所以我没必要在这关键的时候通过小抄获得想要的分数,我不愿拿我的前途冒险,何况外国文学史是一门理解性的课程,小抄其实并没有多大能耐。

再者,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

会,凡事都要讲证据,讲求公平与尊重,虽然理想总是高于现实,我们至少也有这种心中的期待和努力的方向。定性一个人作弊与否也是需要讲证据的,我觉得光凭放在桌肚里的手机是不能证明一个人作弊的,监考老师检查了我的手机没发现问题,至多也只能说明我有作弊的嫌疑抑或企图,但确实不能证明我作弊了。说得严重点,就算一个人作弊了,监考老师没有抓到证据,也是不能证明他是作弊者。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监考老师在没有当场告知我的情况下就把我的“劣迹”上报到系里,我觉得这点是欠妥的,凡人都有知情权,我认为老师的这一行为是不尊重我的表现,老师是师长,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尊重,不过尊重也是相互的,不尊重他人的人怎么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呢?

希望我的保证能够说明我的问题,同时我也希望,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

容与了解,减少负面化情绪,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美好,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和作为学生的我们的共同努力!

尊敬的老师你好:

我在考试中自带答案造成作弊行为,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写下这份保证书,我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我还是做了,我觉得有必要写这份保证,以向老师表示我对这次作弊行为的深刻认识。对不起,老师!我犯下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问题。

针对此次我的考试作弊,完全是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和对自己没有自信导致,并不是因为学习中的困难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对于这件事,我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错误,我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和对学校的负面影响深度,现在我将我的认识和体会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在我知道和反省错误的同时,给予我帮助和支持,让我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摒弃恶习,扎实学好专业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首先,是我对专业课考试的认识不够

在此次考试中,我没有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知识考核的严肃性,针对考试评估,我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采用了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完全忽视了学校对学生在德治上的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辜负了在远方遥望着我学业有成的父母,对我等谆谆教诲的师长的教育,在生活中耐心帮助过我的学长和同学,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事情发生后,我将自己封闭起来,认真的考虑这次作弊事件中我所犯下的错误,我在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没有将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学习好,没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我自己的思想中,是第一个错误;在没有学好专业课,而是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忽视学校的校规校纪是我所犯的第二个错误;在我犯错之后,我认真的反省了自

己,考试是严肃的,校规校纪的制定是对学生正常生活秩序起到引导作用的,而我,完全没有看到这种本应该严肃认真的考核方式,完全无视了对自身考核评定的大好机会,这将是我一生的损失,也是因为我青春路上的一次开小差,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次教训,因为我不光伤害了我自己,在我将得到应有的处罚的同时,我还使得大家为我的学业操心费神,我知道自己错了,错的那样的无知,也错的那样的令人耻笑,但是我希望学校不要因为我的一时犯错,而完全放弃我,我希望能够给我一个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其次,是我对作弊考试的侥幸心理

在这种综合考核学生整体能力和学习成绩效率的时候,我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很好的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而是采取了作弊方式来应对,而且在作弊中存在着侥幸心理,以为这样做无人知晓,想以虚假的方式骗取对自己一年

国外高考如何预防作弊 篇3

韩国为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在高考中如果发现有作弊行为,不但取消相关考试科目的成绩,并在两至三年内限制其参加考试。

另外,韩国教育部门加大监考力度。考场考生人数减少,增加楼道监考老师。每个考场的考生人数从原来的32人减少到28人。原来10个考场才有1名楼道监考官,目前增加为2名。

每位监考官都发放一台便携式金属探测器,并为各考场安排一台电波探测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通过手机进行作弊的行为。如果感应到电波,就利用金属探测器进行检查。如果学生不配合检查,也算作弊。

为了防止有人替考,高考中,韩国计划把报考志愿书的照片扩大为护照用照片,并在答卷上留出笔迹确认栏,使考生亲手写入诗句或格言,在必要时进行笔迹鉴定。

在高考招生工作结束之后,报考志愿书会交给大学,再次确认是否为本人,并与其他招生资料一起至少保管4年。

挪威 老人监考跟着上卫生间

挪威没有动用现代化的监考手段。

一般考试时老师会放假休息,监考人员常是临时雇用的老人。

挪威的考试制度和国内不太一样,在挪威进大学之前都和学校有过提前沟通,学校的老师心里有底,考试仅仅是用来测量一个人深造的潜力和继续学习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方式。

在这里,大概三十多名学生在一个教室里考试,每个人的桌子都是单独的。考试形式和国内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考试时间会比较长,一般有六七个小时。在这期间,如果有人要去卫生间,监考的老头或老太太会跟着你去。

虽然几十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头或老太太监考,但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作弊,因为试卷的问题都是长篇大论。

英国 桌子间距1.5米 只有一支笔

英国没有中国这样的统一入学考试,但英国高中的ALevel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分A、B、C、D、E五个等级评分。

在英国的考场经常会使用电子眼。考试的时候,学生在一个大大的礼堂,每个人有个独立的桌子,桌子和桌子之间距离有1.5米。考场的大小根据学校的不同而不同,有时候就是学校的体育馆。考场内桌子上出现的只能是一支笔,不能有别的东西。

同时会有两个老师在考场里巡视,如果有人去厕所,老师会跟着你一起去,而且在跟着你进入厕所之前,会先对厕所进行检查。考生不能带任何东西进厕所,如果有别人碰巧也在这个时候进入厕所,老师会在门外等。

在考试中,如果你被发现用纸、电话或别的什么东西记录了考试答案,这门功课的考试你不可能获得通过。

美国 考试作弊不少见 信用记录最要紧

美国的高考(SAT)考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在录取时,不仅参考这个成绩,而且学生在高中的学业情况等也很重要。在美国考试作弊的现象并不少见。

据介绍,在美国推行个人信用制度,这个信用制度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从入学开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业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状况,以及学生遵守纪律的状况。学生自己看不到,但它却从小学伴随学生到中学直到大学。如果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比如考试作弊记录在案,它将会影响到以后的求职、就业等。

俄罗斯、泰国 老师注重平时成绩

俄罗斯高中学生在毕业后要参加申请大学的单独考试,绝大部分考试是面试。有一种考试是口试,考试的时候由考生抽取问题,准备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和老师面对面讲。

一般来说,抽完条子准备是不能看书的,但俄罗斯很多老师比较宽松,只要不太过分,小抄、商量、翻书都是可以的。他们很注重平时的成绩和作业,如果平时表现突出的话,可以免考,直接通过。

在泰国,是40%的3年高中成绩和60%的高考成绩决定考生未来,不是一次高考定终身。因此,高考的时候监考不是特别严格。

日本、新加坡 很少有学生作弊

在日本,一般高中生为了上大学需要参加两次考试。如果成绩不好,即使第一轮作弊也难以通过第二轮的考试,所以基本没有学生尝试去作弊。

日本没有严格的措施来防止作弊。日本的考场没有设置监视器之类的东西,考生也可以带手机进去,但要求是关机状态。如果你被发现不诚实,不但不能及格,对以后走上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影响。

在新加坡要进入公立大学,都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弊的不多,考试作弊一旦被记录下来,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

防范高考作弊行为的策略研究 篇4

一、制定国家《考试法》, 加大对高考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大国, 但考试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多年来, 惩处高考作弊的依据, 一般是行政命令以及教育部规章、规定和通知等。目前主要依照2004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理高考作弊行为,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部门规章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自2004年5月发布以来, 在规范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保障高考等顺利进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效力低于国家法律, 其内容涵盖面窄, 加之考试作弊行为已经渗透到当前高考等国家考试的一些重要环节, 因此, 在现有条件下,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统一的考试法很有必要。考试法要严格规范考试组织核心环节和程序, 并把严重的作弊行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加大对作弊行为的刑事或行政处罚力度。比如, 在追究责任时, 对在校大学生当枪手的, 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公职人员作弊的, 给予开除公职处分;对在职教师参与或组织作弊的, 撤消其教师资格, 开除其公职, 终身不得从事教师职业。涉嫌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只有人们谈弊色变, 才可能从源头上遏制高考等考试作弊行为, 确保高考等考试的公信力。

二、加强诚信教育, 净化社会环境

在我国,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 人们对高考作弊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过去的一致谴责到后来的有人羡慕, 乃至当今的积极效仿。一些地方把高考作弊成功作为有能耐的体现。当人们对高考作弊日渐麻木时, 道德失范、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2004年起, 我国连续六年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了诚信高考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考生签订“诚信承诺书”, 这一主题活动对推动新时期高考考风考纪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 我国决定逐步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国家教育考试诚信电子档案, 高考中严重作弊的记录将跟随考生一生, 为进一步打造诚信高考, 对广大考生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对个别作弊者起到了震慑惩戒作用。尽管我国在诚信教育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诚信高考的社会环境依然不尽人意。高考中的不诚信现象是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的一个反映。面对不诚信现象, 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今后不仅要在学校坚持不懈地对师生实施诚信教育, 而且要狠抓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 在道德层面倡导诚实信用的同时, 在制度层面建立统一的公民信用档案, 并为公民就业或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提供查询服务。只有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得到改善后, 高考这个特殊环境才能更趋公平、更趋公正。

三、部门联手, 组建高考作弊防控责任网

当前, 我国高考作弊团伙化、普遍化、高科技化越演越烈, 防范和打击高考作弊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事情, 而且是我国多个部门的责任, 需要教育与公安、信息管理、宣传等社会各个部门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 对于高考作弊, 必须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打击, 以防范为主, 且两手都要硬。只要预防工作做细、做深、做到位, 大部分作弊行为就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学校等教育部门要对中小学师生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 并对学校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予以一定的批评、惩戒, 让他们远离作弊, 确立“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信念, 逐步形成诚实考试的习惯。公安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要完善监测设备, 创新防范技术, 提高移动监测能力和信号干扰能力, 重点防范和打击团伙作弊、非法制售作弊器材、散布虚假信息从事诈骗、雇人代考或替人考试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人民法院要依法审理关涉高考舞弊的案件, 充分发挥判例对公民的教育作用。宣传部门要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的考试政策、考试法律, 教育人们自觉维护我国高考制度的权威。教育、公安等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 还需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密切配合, 形成防范打击高考作弊的责任网。只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才能使不法分子无隙可乘。

四、全面采用现代化技术防范高科技作弊

首先, 对所有高考 (包括体育、艺术类专业考试) 考场安装电子监控设备, 实时全程监控考生及监考人员在考场内的活动情况, 并在考试过程中或考试结束后由教育部派出的巡视组抽查监控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着力维护良好的高考秩序。

其次, 对所有高考考生实行安全检查, 对所有高考考场安装电子屏蔽仪。高科技作弊是近年来高考作弊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社会危害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 在考生进入考场前, 人人接受安全检查, 能有效地减少高科技作弊的发生。并在所有考场安装电子屏蔽仪, 即便有人侥幸地把手机等通讯设备带入考场, 其作弊也难以得逞。

再次, 采用指纹识别系统锁定高考考生身份。采用指纹识别软件锁定高考考生身份是指利用考生指纹的唯一性, 通过录入的计算机指纹、IC卡指纹和考生指纹三方验证, 将考生牢牢锁定。指纹识别系统不仅要运用于高考 (包括体育、艺术类专业考试) 过程中, 最好再把它延伸到高校新生入学报到中, 这样既能有效遏制高考中的替考现象, 又能在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时起到鉴别真伪的作用。

五、为留学生设定国籍年限, 防范“假留学生”再度出现

在高考作弊方式上, 有的人把注意力从国内转移到国外, 钻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政策的空子, 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混入国内高校。针对这种行为, 2000年教育部发布施行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留学规定》并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有效防范“假留学生”事件, 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提高招收留学生的门槛, 增加作弊行为的风险和难度, 使行为人望而却步。

据教育部近期的有关文件规定, 自2010年起, 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效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 (含) 以上, 且最近4年 (截至入学年度4月30日前) 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其中, 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 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有了国籍年限这一限制性规定, 必将会拒假外国留学生于我国高等学校门外。

六、减少高考加分项目, 为考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多年来, 我国在高考中实行特长生等加分政策, 目的是为了弥补高考制度的一些缺陷。对拥有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专长参加高考的学生, 经过专业部门的测试, 专长达到一定水平, 在高考录取中给予一定的加分。这一政策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 由于加分制度设计不够严密, 加之不少暗箱操作, 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如有的人为了拿到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证书, 找“枪手”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 严重玷污了体育精神,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了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防范和打击高考作弊行为, 我们应当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高校招生必须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成绩即人们常说的“裸考”成绩为最主要的依据, 把加分的项目控制在最小范围。对必须保留的加分项目, 通过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全程有效监督、严惩一切违规行为等措施, 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政策。

参考文献

[1]2008年全国高考违规2645人首次降到万分之三.教育部, 2008-06-18.http://gaokao.eol.cn/08gkbdkun_6569/20080618/t20080618_303260.shtml

[2]教育部2009高考违规率持续下降考试秩序良好.教育部, 2009-07-07.http://gaokao.eol.cn/ge_di_gao_kao_2931/20090707_389428.shtml

对作弊的看法高考英语作文 篇5

If we want to avoid cheating, we should protect ourselves.

In this section, you can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how to deal with cheating in a few minutes. You should at least write an article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Many students tend to cheat in exams.

Some students will copy the answers in their books. Some people will talk to each other and share the correct answers. In addition, some even write information on their skin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cheating on the skin.

Some students want to get high marks without any effort. Second, some people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They are afraid of failing the exam.

中国古代高考如何严惩作弊者 篇6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场,官方专门在每个考场安排一个负责搜身的兵勇。可这样的安排依旧难免产生士兵与考生相互勾结,各取其利的现象。这个时候准考证便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清朝时期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不准进入。为防止代考者,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面色、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能进入考场。

除了准考证这道防线,考生报考时也有一条可以防止考生作弊的防线。古代科举考试无论贫贱都可以报考,到明清时期则规定娼、优、隶、皂这四种人的子弟必须在三代以后才有报考的资格,这未免显得不近情理。官方要求考生报考时必须五个结保报考,意为五人彼此相互担保报考,若以后参加考试谁有作弊行为,则五个人都要受到牵连。

虽然有这两道防线,但仍不免闹出许多笑话。譬如注明考生身体特征的准考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作弊行为,但其实用性还是显得有些令人怀疑。稍微有一两个长相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恐怕就难以辨认孰真孰假了。

相比较而言,古代防止作弊的措施里最有效的应该是搜身了。据说金国时期,负责搜检的士兵一般都不识字,这是为了以防士兵与考生勾结在一起。”解发袒衣,索及耳鼻”《金史》里的这句话则说明当时金国搜检考生达到了必须解开发髻,袒露衣服,连鼻子耳朵都要细细搜索的程度。可见,金国对科举作弊的严惩态度。后来因这样检查读书人有辱斯文,受到不少官员的反对,于是改成了考试之前必须在考场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后换上官方准备的衣服。这样一来,明显显得斯文文明许多,作弊现象也大减。

“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这段明史史料便记载了明代严惩作弊者的法规,轻者罚款,重者还要坐牢房、发配到边疆充军,若是官吏还要贬为庶民。

由此可见,古代高考作弊与防作弊真是五花八门,趣味横生,也恐怕只有严惩才能完全禁止作弊现象了。

(摘自香港《大公报》文/彭胜发。原题《古代高考作弊》)

上一篇:双师理论下一篇:税额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