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考试作弊

2024-05-26

高科技考试作弊(精选9篇)

高科技考试作弊 篇1

财政部3月23日透露, 为应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等问题, 201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期作出调整, 初、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日期被延迟5个多月。

财政部、人社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调整201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期的通知》中称, 为稳妥做好考试准备工作, 2012年度初、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日期由原定5月12、13日调整至10月27、28日;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同期进行。

高科技考试作弊 篇2

台海网1月4日讯(海峡导报驻福州记者 林芹)来自省教育考试院的昨日消息,20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月4日-5日举行,我省共有29896人报考。全省9个设区市和厦门大学共设置10个考区、31个考点。

据了解,我省全力做好各项考前准备工作,成立了研究生考试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制卷监印管理,统一安排装有GPS定位系统的专用车辆将试卷从印制点直接送达各考区保密室,减少省里重新分卷的中间运转环节,并由武警、公安全程武装押运。

保密室启用后,实行武警(公安)和考务人员24小时值班、6小时监控录像回放制度。联合招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开展考前检查和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对全省研考辅导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

加油机高科技作弊的防范与治理 篇3

一、加强市场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政府法制计量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与企业相结合, 建立加油站的长效计量监管机制。对加油站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顿, 加油站积极开展“行业自律, 诚信经营”的活动。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 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加油站不同岗位员工进行分期分批的学习培训, 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平。对加油机生产厂商, 要严格按照JJG443-2006《燃油加油机》新规程的技术要求生产, 对监控微处理器、税控存储器和芯片进行胶封和加盖封印;对主板以主板以及主板盒外壳进行铅封;脉冲当量必须固化在应用程序中, 不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或手段进行改动;在设计上增加反作弊的技术含量;从企业内部管理上尽量做到加油机的核心技术不外泄、不扩散到市场上去。

二、提高加油机计量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立一支精湛的计量队伍

计量检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培训专门的加油机计量检定专业技术人员, 使其系统掌握电脑加油机的结构原理、改变加油机计量准确度的各种技术方法。在燃油加油机计量检定时, 严格按照燃油加油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进行定量检定和非定量检定, 严格控制加油机计量误差 (一般可控制在±0.15%左右) , 令消费者和加油站都能满意, 保证每一台燃油加油机都能符合国家法定的技术要求。对检定合格的加油机必须对以下部位进行铅封:一是流量计, 二是传感器, 三是电脑主板盒, 四是油泵调压螺丝。铅封最好使用具有防伪性和易碎不可拆卸性, 而且具有唯一编号的铅封。在协助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计量监督检查过程中, 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鉴别能力, 才能识破种种计量作弊手段。

三、加强技术监督, 严厉打击作弊行为

目前, 查处作弊加油站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法》和《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各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在检查中, 即使发现正在工作的遥控作弊装置, 却往往以不懂得如何操作作弊或尚未进行操作为由, 拒不承认违法行为, 就难以达到惩治违法行为的目的。为严厉打击加油机计量作弊的违法行为, 行政执法人员在加油站进行现场计量监督检查时要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在第一时间迅速控制加油站的后台管理系统和电源部分, 防止部分加油站的不法经营者通过加油机断电复位来掩盖其作弊事实。二是务必不要让加油站工作人员靠近加油机, 防止靠近加油机瞬间操作或在现场之外通过遥控装置干扰检查。三是细心查看加油机流量计、传感器、电脑主板等部分的铅封是否完好。四是查看传感器的齿轮齿数是否被改变 (齿轮齿数增多) , 因为齿轮齿数增多将使传感器多发计数信号, 从而使读数增加, 损害消费者经济利益。五是查看加油机的管路上是否有其他分支管路。有的加油站在加油机流量计输出管路上, 安装分流管装置。该分流管装置由一个阀门控制, 当阀门打开时, 分流管装置将流经流量计输出的油, 一部分回流至油泵前的吸油管路中, 致使实际出油量减少。在计量检定和计量监督检查时, 油站又将阀门关闭, 使加油机恢复正常状态。六是查看是否有多余的附加装置。有的作弊者在加油机上安装微波发射机和电磁阀自动回油装置或加装附加脉冲发生器电路, 并通过遥控装置来达到作弊的目的, 其电源开关或遥控装置一般藏在室内, 作弊手段极为隐蔽。七是查看加油机主板是不是原生产厂家的, 其上有无可疑的短路、焊点、接线等;查看计量CPU和税控CPU是不是原厂的, 是否被更换过。

四、计量检定人员要严格执行新检定规程

新检定规程要求在加油机中安装监控微处理器和编码器对数据处理进行全程监控, 其采取五大措施防止加油机作弊。一是编码器和监计控微处理器要进行双向验证, 一旦任何一方验证失败, 监控微处理器就会禁止加油机加油, 同时记录相关信息, 便于稽查部门事后稽查。二是为了让防作弊功能更完善, 每台加油机的微处理器和编码器都各有一个序列号, 加油机出厂的检定证书上将注明该序列号, 同时这对序列号将在中国计量协会网站上公布, 任何与网站上公布信息不符的加油机肯定就有问题。三是为防止不法分子修改脉冲当量或增加脉冲数作弊, 每次加油时, 监控微处理器都会对比编码器密文发送的油量数据和计量方发送的油量数据, 如果出现异常, 就会发出警告, 若累计5次两方数据不一致, 监控微处理器就会自动锁机, 加油机将不允许继续加油, 只有通过重新初始化或质监部门的稽查处理才允许重新加油。四是针对有的不法分子更换主板的作弊行为, 新生产的加油机在每次更换主板后, 最多只能加3次油。超过3次, 监控微处理器就会自动锁机。五是在编码器和加油机机壳之间进行铅封, 禁止编码器的随意更换。

考试作弊处罚通报 篇4

调查发现,220134班刘xx、秦xx在《工厂电气》期末考试中,将试卷相互交换进行作弊,两位同学已承认作弊事实。据此,学院给予刘海、秦晓东两位同学行政记过处分,该门成绩作零分处理;该场考试监考老师张彦明因监考失察给予教学告诫;对及时发现问题的吴会琴老师予以表扬。

期末考试在即,为严肃考风考纪,希望各位老师做好试卷保密工作,考试中教师要严格执行《考场规则》,学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如发现违纪现象将从严处理。

教务处

美国怎样防考试作弊 篇5

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不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学生面对考试时心态较好。一方面,老师从来不对学生平时测验的成绩排名次,学生即使某一门课没考好,老师、同学也不会笑话,而是认为可能在这方面不太擅长,但可能在其他方面很棒。另一方面,美国的高考———SAT考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是学生真正理解的东西,并且在录取时,也不仅根据SAT成绩一刀切。

2. 新生进校需先学诚信条例。

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中,诚信教育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大学。美国4000多所高校都制订学生诚信条例,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都做了详细规定。

3.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美国已建立了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学业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状况,以及学生遵守纪律的状况。学生自己看不到,但它却从小学伴随学生直到中学、大学。

4. 开展多种宣传和教育活动。

针对很多学生不了解甚至从未认真读过诚信条例的情况,许多学校通过散发传单,或举行“学术诚信周”活动,告诫学生作弊的危害和后果,大力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

5. 采用高科技手段防止考试作弊。

美国许多学校利用高科技打假,许多学校还专门调查出售论文的网站,老师在评阅论文时,将学生的作业与这些网站的论文进行对比。

6. 重视对考试作弊的调查研究。

对学生的作弊、抄袭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学校提供了减少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可行办法。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历来重视对学生作弊行为的研究,其重点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作弊的心理、影响学生作弊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学生作弊的措施等。

7. 通过司法制度来惩罚作弊考生。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剖析 篇6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

近年来, 国内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日趋严重, 上至国家级的考试, 下至高校内的院级考试, 一些大学生有染于此, 有的作弊行为令人乍舌, 作弊似有成风之势。如果, 细细想来, 作弊的成因很是复杂。简单地概括有以下原因:

(一) 拈轻怕重。

无论是“80后”, 还是“90后”的大学生, 从高中走过来后, 不免有些懈怠情绪, 原有的吃苦耐劳, 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断减少。因此, 面对高校的各种考试, 学生形成了拈轻怕重的心理。在教学考核过程中, 我们发现, 有一些学生对于必修课, 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程的考试, 更为重视, 其他的考试就忽略一些。对于被忽视的课程, 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学习、复习, 上了考场抄一抄, 就算了。在这些学生的心里, 还觉得占了大便宜, 美其名曰为“合理安排精力”。于是, 有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的考场有些混乱, 就不无缘无故了。拈轻怕重的“合理安排精力”, 应该是校园里最为常见的了。

(二) 急功近利。

在高校教育中, 考试成绩的优劣仍然是被多数学生关注着, 优秀的成绩有利于就业, 能够获得奖学金、助学金 (尤其近些年, 政府、团体及个人给予学生的奖励资金越来越多) , 评选优秀、三好学生等等。于是, 有的学生急于获得更多课程的优秀成绩, 占有更多实际利益而考场作弊。在国家级的大型考试——如外语四六级考试中, 一些学生为了能够通过, 以致大学的顺利毕业, 铤而走险。为了奖金、评优、毕业和就业, 一些学生便急功近利, 不择手段了。

(三) 跟风就范。

在学生的私下访谈中, 还有从作弊学生的分布情况去研究, 可能还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有作弊倾向的或已作弊的学生中, 有“扎堆儿”的现象。这些学生多数为一个宿舍的寝友或班内密友。他 (她) 们达成了一定的默契——集体作弊, 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甚至相互鼓励。这样看来, 作弊与小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小环境中, 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怂恿, 于是跟风就范。

(四) 自弃其力。

作弊学生往往缺乏自食其力的观念, 课程学习、复习被视为一种额外负担, 却要坐享其成。在这中观念影响下, 此类学生缺失责任意识, 承担的精神, 寄生意识较重, 不能自力更生, 更谈不上艰苦奋斗。新世纪以来, 在校大学生的这种自弃其力观念似乎日渐严重, 而考试舞弊日渐壮观。

(五) 推波助澜。

在学期末的时候, 校园里更为忙碌的场景之一是校园复印店, 出出进进的学生印制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考试资料;在考场里, 经常看到的也是此类印制的纸屑。学生们用于复习、备考印制材料的内容, 多为考试课程的复习题、甚至还有各种考试要点的精装版、浓缩版。是这些所谓的考试复习材料充斥着学生的复习空间, 这些材料的来源在哪里呢?有很多就是来自任课教师的课程复习指导, 所谓的“考试范围”等。即使学生平时没有上课, 当然可以夹带这些复习资料直接上考场了, 仅凭已印制的复习资料就可以考试通过了。是谁为学生作弊推波助澜呢?是任课教师的不恰当的误导——“复习指导”!

(六) 激励漏洞。

考试作弊的后果很严重, 每逢考前教务主管部门和学生主管部门都不厌其烦的宣讲。可是, 为什么总有超越雷池的呢?利益的诱惑之大是个最重要的原因。考生看到了得了高分后的实利, 真可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然“实利”与“重赏”来自于学校的激励机制, 比如奖学金、助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激励本身是没有一点儿可让人非议的, 但评选学生的资格过程有了疏漏, 就会使得一些学生有利可图。比如说, 仅仅注重学生的分数是否优异;学生的成绩是否属实?评选结果是否有足够有效的公示?因为学生的评优等奖励机制不健全也会助长校园考试舞弊的风势。

(七) 宽进宽出。

有一点必须得提, 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 在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会深有体会, 绝大多数学习优异的学生不仅勤奋刻苦, 而且个人品质优良, 与考试作弊联系不上。这些同学多数有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勤奋、善思、执着, 自治能力和责任感都很强。相较于上述那些优秀学生, 有作弊倾向和已作弊学生的情况就参差不齐了。随着高校扩招的加剧, 全国各高校的生源大战的升级, 有的高校的学生生源素质也有一定的变化。由于学生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 自然给学校的教务管理增加了负担。如果学生不能安于学业, 精于学业, 课程的教与学的正常秩序自然会受影响。面对期末的考核, 这些学生就存有大量的侥幸心理, 考场违纪, 敷衍学业。可是, 当发现了考场违纪的学生, 按学校违纪办法处理时不够严格, 或即使按学校明文规定对学生做了处理, 多数只是一个内部的暂时的处理。学生清楚地知道, 即使给了自己一个记大过或留校察看的处理后, 也不会影响毕业和就业。这样一来, 学校处理学生的作弊的震慑力不足, 想作弊的学生很难把这个念头忘于脑后。当然, 学校是本着治病救人的良好用心来处理学生的作弊事件的。但考虑到学生培养的规格和目的, 就不能隔靴搔痒的处置了之。学校如果不能把住生源的质量关而“宽进”, 又不能控制住学生培养结果而“宽出”, 只是看到了眼前学校的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甚至影响了学校声誉和长远发展。

以上列举的因素并不求全责备, 还有一些因素不去赘述, 只是提及即可, 比如学生的作弊问题是否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有关;是否和社会风气, 时代特点有关等等。上文所着重提及到的作弊七个方面的因素, 主要是从五个角度剖析的:学生的心理、观念意识;教师的误导;奖励机制的疏忽;学校的监管力度。这样看来, 高校学生作弊问题的多发, 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学生个人。就学生的因素而言, 客观地讲, 无论是心理因素, 还是观念因素, 也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作弊的学生素质差!这样理解是个误区, 只要我们细细探究, 对于作弊学生的素质否定是不公平的。作弊学生的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和“跟风儿”心理实际上是常人多数都有的心理, 即使这些心理并非可取的。在观念因素上, 学生出现的“自弃其力”似乎也不是作弊学生的专利。实际上, 新世纪以来, 不少青年学生缺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习惯于他人的照顾和父母的安排, 养成了寄生依赖心理, 没有形成自主的责任观念。作弊学生的这些心理和观念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 往往是我们社会时代一些恶劣风气的折射。

二、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治理

(一) 整治学生作弊的行为, 抓住作弊心理和观念是关键。

可是作弊生的心理和观念是很复杂的。高校的作弊现象仅仅是我们的社会时代病患的一个缩影, 那么, 高校引导、规范的难度之大也可以想见。但是, 毕竟考试作弊是不良行为, 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 造成社会的诚信危机。所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为学生, 为了社会, 高校有责任有义务直面和整治作弊行为。针对学生作弊心理, 深入揣摩研究, 引导和培养学生能够自尊自立自强, 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增强诚信意识, 养成良好学风。”对于社会大环境, 高校还是要有所坚守, 有信心, 相信能做点什么, 也能够改变点什么。

(二) 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有针对性抓住重点落实。

相较于大环境, 小环境的问题, 更是可控得多。针对学生作弊因素的后几个方面, 学校都是可以作为的。任课教师的引导不当, 是很好解决的。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 突出知识传授的互动性, 考核时减少实记性内容, 突出创造性, 这样, 学生即使夹带自己制作的材料, 也派不上用场了。禁止教师的误导行为从任何方面讲都是有道理的, 即使有些学生会不愿意接受。

(三) 做好学生的奖励激励工作, 层层落实注重实效。

学生的奖励激励工作做得更细致、公开、公正和公平并不是难事, 关键在于有效, 责任层层落实, 学生都能够知情而无疑义, 而不是走过场。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作弊问题, 教务部门的工作会更为繁重, 考前宣讲要有效, 考场监控要有法, 考后处理要有力。当然, 这需要工作更细致, 做各种方案, 而且, 有魄力和胆识, 需要学校严格地执行法规政策办事, 处理学生作弊行为既能体现人性化, 科学化, 又要有足够的震慑力。否则, 在校园小环境中, 学生的作弊成本要是小于惩罚代价, 作弊行为永远都会风行, 屡禁不止。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实际上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值得补充的是, 高校校园的作弊行为已不单单是一个大学生考试违规行为了, 已是深入影响到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尤其是当下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创新人才的培养, 首先是创造力的培养, 可是创造也是有基础的, 需要继承前人和借鉴他人后才有创新, 否则, 也就无所谓新与旧。高校学生作弊正式不能正确继承和借鉴的表现。作弊学生既无视他人知识成果权益, 丧失诚信, 求真的能力, 更无吸纳人类知识、经验的可能, 只会从考场作弊, 到剽窃他人论文、数据, 却不能拥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学生没有了创新能力, 何谈创新人才的培养, 何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建设?又何谈毕业生的创业?

参考文献

[1].〔美〕德瓦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高度[A];杨树立, 闻永江.点击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A].成长春.未来的高等教育[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1~191;428~429

[2].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shtml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10-07-30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 篇7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

(一) 夹带。

一种情况是显形夹带, 一种是隐形夹带。显形夹带通常是将纸条、笔记或书的某一页等夹带物放在手心、口袋、文具盒、鞋里及试卷下面等。这种作弊形式比较容易被监考教师发现且证据确凿。隐形夹带一般是将与考试有关的公式、定理、单词写在即将考试的座位上、墙壁上、文具盒内, 甚至写在手心、脚腿上等, 这种作弊形式比较隐蔽。监考教师发现后, 学生常常百般抵赖, 处理相对较困难。

(二) 传递。

它是两人或多人按事先的约定, 由一方向另一方传递答案或者相互传递答案的作弊形式。学生将考试题答案写在纸条上、橡皮擦上, 或储藏在计数器里、胶带纸上等, 通过借用文具或趁监考教师不注意时扔给其他考生。这种方式既隐蔽又公开, 考生之间在考试前进行了约定, 能否识破的关键是监考教师是否用心、认真。

(三) 偷看、抄袭他人试卷。

偷看是在考试时, 趁监考教师没注意到自己, 凭借良好的视力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窃取他人试题答案。抄袭是邻近学生提供方便, 故意将试卷移向抄袭者, 纵容抄袭者抄考试答案。这两种情况的作弊者一般是邻排或左右学生, 所以座位是抄袭的关键。而这两种作弊处理相对较困难, 原因是取证难。所以, 一般情况下, 监考教师应采取警示或调整学生考试座位的办法来解决。

(四) 交头接耳。

这是考试时邻近学生相互用语言形式轻声传递考试答案的行为, 多发生在临近考试结束, 监考教师收卷时。这种作弊方式难以取证, 处理相对较困难, 监考教师只能采取警示。

(五) 代考。

代考就是受别人之托, 替他人考试。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 以及重修考试中。代考一般都是有预谋的。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考试者与代考者同时报名考试, 在填机读卡和考号时彼此互换填写信息, 以实现作弊。

(六) 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由学习比较好的考生提前交卷, 并将答案带到考场外, 通过手机、无线电等传给考场中尚未交卷的考生, 一般在考前都约定好了答案顺序。这种作弊方式隐蔽性强, 学生将耳机塞入耳朵并用头发遮盖, 输送答案的人与接受答案的人可以在相同或不同考场甚至可以在异地, 近年来十分流行。对于以这种方式作弊的行为处理相当困难, 尤其是通话作弊的情况, 取证困难。

二、考试作弊原因分析

考试作弊现象由来已久, 它由多种因素所构成, 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原因都不可忽略。这里仅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三方面探索导致考试作弊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从表面上看, 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 但深层追究, 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的折射。一方面社会上浮躁、不劳而获的风气影响到了大学。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 完全的、公平的就业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基层单位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的风气比较浓, 致使一部分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工作, 自然让在校学生觉得“学习好不如关系好”, 厌学之风高涨。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试要过关, 作弊也就是自然的事。另一方面考试与命运联系太紧密。比如提升学历、毕业就业、职务升迁、晋级评职称和涨工资等都与考试有关。学生大学毕业找工作时, 学业成绩是一个硬性指标。用人单位首先强调的是各科成绩平均达到多少, 英语、计算机等级达到多少。因此, 一些学生在感到考试困难而又希望能够过关或取得高分时便采取了考试作弊的办法。

(二) 学校原因。

1. 教学内容、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大部分高校现在还实行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不管其基础的差异, 一律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教学, 按统一的时间毕业离校。教学手段上主要是一张嘴、一支粉笔,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 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大学生个性的关注, 使得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内容重复、知识更新慢, 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学习的内容不少同中学学习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有的课程在中学已经学过了, 而在大学又学, 即使有变化也比较小, 新知识、新信息不多, 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浪费时间”、“学非所用”、“学也无用”的思想, 平时不学习, 期末又要考试, 所以考试屡屡作弊。

2. 考试管理存在弊端。

部分老师为取得学生评教的高分, 搞好师生关系, 在考试之前给学生重点辅导, 增加透明度。教师在阅卷过程中也有“放一码”的思想, 让学生“轻松过关”。在安排考场上, 为减少教师的劳动量, 学校多使用大教室, 但是由于座位过于拥挤, 考生很多, 座位前后距离比较紧, 使得一些学生有机可乘。尽管学校多次强调监考纪律, 但仍有一些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 在考场上讲话、埋头看书报、改作业、用手机打电话或发信息等, 不注意维护考场纪律。有时教师发现了学生作弊, 也往往“手下留情”。以上这种考试管理方式可以说为学生作弊提供了方便。

(三) 学生自身原因。

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 一下子从中学的紧张学习中“解放”出来, 加上大学课程多, 学习主要靠自主, 学生一下子不适应, 放松了学习, 为了能够及格, 于是一些学生便采用作弊的方法。有的学生在考场上碍于面子, 当熟悉和要好的同学向自己求助时, 出于“义气”而去帮助这些同学, 不知不觉成了考试作弊的参与者。还有的学生心理不平衡, 看见别的学生作弊, 自己不做怕吃亏, 也就跟着作弊。由于某些利益的驱动, 他们明知考试作弊是学校明令禁止的, 但心存侥幸, 铤而走险。如许多学校规定,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本科生, 毕业时不授予学位。于是那些多次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仍不能达到学校最低要求的学生, 在临毕业英语等级考试时就会抱着赌博心理请人替考。

三、遏制和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

(一) 加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

集中进行动员, 组织学习有关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学生的考前教育, 在大学校园内倡导“诚信考试从我做起”的活动。加强综合治理力度, 规范考场规则。制定相应的考试规定, 既要教育学生, 也要教育教师。进一步端正考风、严肃考纪, 明确对考试工作人员、学生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罚办法。

(二) 健全考试管理制度, 加大惩处力度。

制定《考试管理办法》, 详尽地对考试从命题、试卷组卷及印制、考试纪律、考场及监考、缓考和补考、阅卷评分、成绩记载等各个环节作出严格规定。学校还应建立校、系两级巡考制度, 加强考试和考场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 对考试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公正处理。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考试违纪的学生, 不管是谁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情况恶劣者开除学籍, 公之于众, 以起警示作用。要求监考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 要认真做好考前的考场清场工作, 监考过程绝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 应及时制止、防止考生的作弊倾向, 尽量做到把作弊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 改革考试方式。

1. 改革考试内容。

应以开放的、学用结合的内容替代靠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内容, 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考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考题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应尽可能大一些, 应能体现其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样的考试即使把教材带进考场也无济于事, 考前任何作弊的准备都不起作用。

2. 改进考试形式。

可以采用开卷、实际技能操作、社会调查、课题讨论、论文、面试、上机、口试等形式。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缩小期末考试的比例这样的考试, 这样作弊得利的空间就小了。可以采用教考分离和流水阅卷, 采用试题库, 随机抽题, 有利于防止泄题、漏题、送分。

3. 实行准考证制度。

新生进校后学校统一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准考证, 准考证上的学生照片与学号等信息由电脑输入制成, 盖学校公章塑封, 应试学生进入考场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 开考前由监考人员逐一核对, 这样能基本上杜绝替考的现象。同时监考人员在每次考试前采用“洗牌”方式将学号顺序打乱, 重新安排座位, 以保证学生每次考试都有不同的座位, 杜绝学生预先在座位上抄写与考试有关内容的作弊行为。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手段,原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胡绍元, 王岚, 李红波.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形式、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 2006, (04) :80-82.

[2]袁尚会.大学生考试舞弊原因浅析及对策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 2006, (02) :126-127.

中外考试作弊防治比较研究 篇8

一、国外防治考试作弊对策概述

1. 国外防治考试作弊对策基本特点

(1) 教育理念多元化致使成绩不再成首选。在国外, 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各年龄层的学生, 学校教育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挖掘学生的突出特质, 考核的过程重视积累与理解, 不过分强调考试的概念。就算是高考, 也仅仅在每月的学校简报中提醒一下, 学生也不会专门拿出时间备战某类考试。同样, 在例如高考等重大升学考试中, 学生能否进入大学学习, 不仅仅取决于高考成绩, 平时学业情况, 特长与老师的推荐都占相当大的比例。就是这样的教育特点, 致使学生并不在意考试一时的得失, 更注重学习成果的积累与综合素质以及特长的培养, 考试作弊的内动力明显下降。

(2) 社会评价体系导致作弊成本增加。国外的社会评价体系中, 诚信相当重要。在美国, 学业档案贯穿于人的整个教育过程, 从小学到大学, 学生的成绩和在校遵守纪律的情况都会被记录在案, 公司在决定录用员工前都要查看学生的学业档案, 学业档案的清白与否, 将决定学生能否被顺利录用。因此, 学生轻易不会尝试作弊, 不会因为偶尔为之而断送一生的前程。

(3) “防—治”一体手段全方位防控作弊。国外的防治作弊采取“防—治”一体的手段, 重点在于预防。在预防方面, 体现出“早立规矩, 规定苛刻”的特点。澳大利亚在新生入学之初, 都会进行《学术诚信规范》考试, 对作弊与学术抄袭进行严格界定, 只有考试合格的考生, 方可参加学业考试;挪威在正常考试前签署不作弊宣言, 签名后一旦发现考生作弊将给予更严厉的处罚;日本监考手册规定十分严格, 学生证需放在书桌的右边, 考生手机关机放进包里, 任何人任何情况均不得违反。在治理方面更是毫不手软, 欧美很多学校对作弊行为的惩罚会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所不同:中学生作弊通常是取消成绩;大学生作弊轻则取消成绩, 重则被禁止修读相关学科, 这意味着学生可能无法拿到学位, 甚至被学校开除。

(4) 高科技手段应用, 对作弊者严防死守。所谓“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面对日新月异的作弊手段, 世界各国也是频频亮出新招。英国引入了“间谍”安全防范设备, 对考生的答卷进行扫描和识别, 通过遣词造句的相似程度, 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抄袭;美国大学开设论文查重网站, 老师在评阅论文时进行比对, 检测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以及抄袭的比例。

(5) 实施法律制裁手段规避作弊行为。对于作弊行为, 不少国家从传统道德层面的抵制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打击, 从学校校规的处理上升到社会大环境的惩处, 作弊定罪、作弊入刑也是目前防治作弊的趋势。巴西将参与作弊的教育工作人员以贿赂罪惩处;美国代考的“枪手”以及雇佣“枪手”作弊的考生面临阴谋欺诈罪的指控。

2. 学习、借鉴国外防治考试作弊经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 与世界“接轨”过程中突出“德育”特色。教育的国际化是教育适应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因此, 对待考试作弊这个有悖诚信的全球化现象时, 我们也应该运用国际化的眼光去看待。对于发达国家, 教育理念与社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无疑是其防治作弊的关键所在。但就目前我国的国情, 素质教育开展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各个教育阶段往往自成体系, 难以形成连锁链条, 这就为防治考试作弊实现教育全程化带来困难。同样, 我国的社会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通过高考上大学成为不少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选择。因此,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借鉴国外防治考试作弊的经验与做法, 依据我国的特色与国情, 突出“德育”特色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防治考试作弊的全过程。

(2) 追求“本土化”过程中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的国情与教育现状决定无法照搬国外发达国家防治考试作弊的经验与做法, 高等教育担负起教育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考试观的重任是无奈之选也是必然之选, 这不仅是由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决定的, 也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性所决定的。因此, 高等教育在得不到初等教育更多德育支持背景下, 在社会大环境不良因素影响下, 成为遏制考试作弊的核心力量, 就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 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中的感染力, 发挥评奖评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向心力, 在防治考试作弊追求“本土化”背景下, 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二、我国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分析

1. 源于学生的主观因素

(1) 学习内动力不足促使作弊行为产生。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殊死搏斗”, 思想开始懈怠;大学自主学习的特点又使本身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雪上加霜”;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同学难以平衡好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因此, 自身思想的松懈、对大学自主学习的错误理解、社会工作与学习的本末倒置均导致学生学习内动力严重不足, 对于力求在考试中顺利通过或者取得高分的学生来说作弊无疑成为首选。

(2) 心理因素复杂多变促使作弊行为产生。心理因素也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 作弊心理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投机侥幸心理、利益虚荣心理、从众和不平衡心理、过关和害怕失败心理, 同情和讲义气心理、依赖和不劳而获心理等[1]。影响作弊的心理因素往往不是单方面产生作用的, 而是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导致学生心态失衡, 不惜铤而走险, 逾越考试作弊的雷池。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淡薄促使作弊行为产生。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道德观。不可否认,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侧重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育人成分被明显弱化, 但当代的青年人却受到来自各方思想与文化的冲击与诱惑, 难以辨别真伪, 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 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与法律范畴认识模糊, 在考试作弊这个问题上, 大学生也没有将考试作弊与道德缺失、诚信缺失联系到一起。

2. 源于外界的客观因素——从高校管理角度

(1) 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促使作弊行为产生。我国考试历来是以选拔性为主, 忽视考试对教学的反馈改进职能;高校考试的目标往往“一刀切”,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程都采取考试的形式, 没有明显的课程区分度;考试的时间也集中在学期末, 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应对多项考试;考试内容重记忆、轻理解, 甚至是书本课后原题。因此, 学生应对单一考试形式、多重考试科目、考试内容死记硬背情况下, 考试制度的种种纰漏为作弊行为产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催发作弊行为产生。在高校讲求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多学科交叉培养的今天, 仍然存在着很多课程设置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传统专业课程因循守旧, 教师的教案十几年如一日, 难以与时代同步、与企业需求接轨;创新性选修课又存在着师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大纲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必要的监管, 甚至存在想到哪讲到哪, 想讲哪就讲哪的现象。总体而言, 对于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生, 此类课程明显缺乏吸引力, 使学生旷课比率不断增加, 催发了作弊行为的产生。

(3) 校园文化的不理想放任作弊行为产生。这里所说的校园文化指的是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校园风气。高校评教机制的单一性, 衍生出老师为“取悦”学生考前划范围, 考中监考松懈, 考后判卷加分的不良现象。同样, 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对学风建设的关注度不够, 对诚信教育实施力度不够, 导致“作弊文化”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一部分, 这种笑谈甚至有不断升级之势。

三、我国高校防治考试作弊的科学路径

1. 坚持德育主导地位,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下,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十分必要, 而将防治考试作弊行为产生作为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突破点不仅具有时代导向性, 而且与考试作弊反映的规律十分契合。邓国英认为“绝大部分大学生在看待考试作弊这一问题有正确的是非观, 提高道德素质恰恰是应对考试作弊现象比较切实可行, 也是符合学生期待的重要措施”。[2]因此, 在防治考试作弊中必须将德育作为首选。

(1) 学风建设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重中之重。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包含校风、教风、学风等多重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画等号是片面的, 高校的校园文化落脚点应该体现在学风建设暨考风考纪教育。学风建设在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几个重要时间点的把握, 即入学教育期间 (9~10月) 、学期末考试期间 (12~1月) 、毕业离校期间 (6~7月) 。

入学教育时期是对新生夯实基础、树立规矩的大好时机, 在入党教育、安全教育等常规教育基础上, 有必要将学风教育引入其中,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 明确大学的学习纪律。同样, 学期末考试期间与毕业生离校期间加强学风建设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毕业生离校期间, 学风建设往往被忽视, 致使部分学分不够、成绩未达到要求的学生铤而走险, 毕业前因考试违纪受处分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 学风建设不仅应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 而且要特别注重几个特殊时间点的把握, 只有坚持常规教育与特殊阶段教育相结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遏制作弊的效果。

(2) 诚信教育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诚信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目前被广为推崇与提倡。有关大学生诚信教育, 高校采取的模式多以惩戒为主, 表现形式为以批评教育、写检查、给予处分等, 对不诚信行为惩罚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遏制不诚信行为固然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方面, 但不应该忽视正面教育的率先垂范作用。将诚信教育与榜样行动相结合, 在高校中开展诚信榜样人物评比, 将身边的诚信典型扩大宣传, 使诚信榜样力量深入人心;将诚信教育与困难生认定相结合, 引导学生认定前如实反映家庭情况, 认定中以平常心看待得失, 认定后坚持诚信还款还贷;将诚信认定纳入学生档案, 与学生评奖学金, 评优入党等考察方面挂钩, 不断树立学生诚信与成绩同等重要的观念与意识。因此, 诚信教育应注重奖惩并重, 突出“正能量”的教育效果, 不断构建高校诚信体系, 从而“以正压邪”遏制作弊行为产生。

2. 多种资源协调配合, 教学主管部门打好头阵

高校防治作弊行为应该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大工程, 这就要求思政部门要把握德育的主线, 教学部门应该坚持管理改革。

(1) 考试模式人性化, 给予学生选择空间。大学教育有别于初、高中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大学教育不在于人才考核而重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多样化的, 不应该以考试作为检测人才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 高校“一刀切”的考试模式, 的确没有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 改变整齐划一的高校考试模式, 不仅是人才培养的要求, 也是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将课堂反馈的情况计入总成绩;合理区分需要考核与需要考察的课程;引入新媒体,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将学生互动的具体情况计入成绩评定中。例如天津科技大学通识尔雅选修课程引入网络授课系统, 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感兴趣的课程, 教师以观看视频、提交作业、参与讨论、与教师互动和答考卷五个环节作为考核内容, 全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2) 课程设置质量化,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遏制学生的作弊行为, 就要从源头抓起,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授课过程, 也就是课程的设置水平。高校的特点决定科研是教师的重中之重, 科研水平就直接决定教师个人发展, 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牌教授没时间上讲台, 一般教授不屑于上讲台, 普通老师头脑中想着科研, 也制约着其投入教学的精力。因此, 抓课程质量, 必须从调动教师授课积极性入手, 加大教学在教师评职称等环节的考察比重, 例如承担教学任务可适当抵消科研任务;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将自身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增强教研室内部学习交流, 组织各类教师授课技能竞赛等。以上举措, 可以在调动教师授课积极性的同时, 提高教学效果, 将学生精力吸引到课堂, 满足学生知识积累的内心渴求, 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产生。

(3) 评教机制多元化, 调动教师监考积极性。近几年, 高校引入评教机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考核与反馈, 但在达到一定的监督与反馈效果同时, 也衍生出“老师怕学生”这一评教背景下的奇怪现象。有的老师希望评教得高分, 对学生课堂产生的问题疏于管理, 甚至产生考前划范围的“买好”学生行为, 考试过程中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因此, 改变单一的评教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评教体系应是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与教务部门随即抽查相结合, 而不是单一的“学生决定教师命运”的评教方式。只有将评教机制完善,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才能调动教师监考等环节的积极性。同时, 教务部门在监考环节中可采取跨专业、跨学科的监考模式, 避免师生之间“人在人情在”心理, 加大监考力度与处罚力度, 增强其对考试作弊的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洁欢.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现状[J].教育论坛, 2011 (10) :100—103.

大学考试作弊心理探究及对策 篇9

大学生作弊心理探访调查:通过对最近几年作弊的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交谈, 笔者发现学生考试违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学生作弊心理调查表

作弊心理成因分析:从以上的调查数据, 可以看出学生作弊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懈怠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 一下子从中学的紧张学习中“解放”出来, 加上大学课程多, 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 学生一下子不适应, 放松了学习, 为了确保及格, 于是采用作弊的手法。

2.厌学心理:高校开始扩招后, 学生素质愈渐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过去在学习、生活中多次挫伤过自尊心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上大学后, 在与其他优秀学生的比较加剧了自卑心理的疯狂膨胀, 从而通过逃课、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等方式来寻找虚幻的平衡, 他们一方面不求进取, 得过且过;另一方面, 他们渴望得到认同, 只把希望寄托在考试违纪上。

3.功利心作祟。考试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往往也是衡量学生价值的重要尺度。对于具有强烈表现欲望的青年大学生来说, 考出好成绩是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许多人会尽全力考好每门课程, 来证明自己作实力和价值。

4.心理不平衡:学生看见别的学生作弊, 自己不做怕吃亏, 也就跟着作弊。

5.侥幸心理:凡是考试作弊者都存在侥幸心理。

思考与对策:如何从根本上杜绝目前高校学生作弊成风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教育和学校考试管理两方面入手:

1.学生方面:要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 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做好学生考前思想工作。 (1) 积极开展心理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只有从根本上重视心理教育, 充分掌握和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失调和心理偏向, 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我情绪, 从而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有效地预防心理偏差, 防患于未然[1]。 (2)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念,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考前应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思想上对到作弊的危害性的认识, 才能从根源杜绝作弊的行为。 (3) 要求学生始终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 在对待是否真才实学的问题上, 是没有捷径, 也不允许弄虚作假的。只要平时勤奋学习, 学有所成, 胸有成竹, 考试时便不会作弊。

2.学校方面: (1) 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考试管理制度。高校考试管理工作, 是高校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系统工程[2]。高校考试管理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具体实施考试管理中, 必须遵循客观的标准和原则。 (2) 通过培训, 提高监考人员的自身素质, 确保圆满完成监考任务。学校可以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阶段进行专门的监考培训, 要求新进教师学习各类考试管理规章制度;每逢期中、期末、英语四六级等大型考试前, 要组织监考人员集中温习考试管理规章制度。 (3) 加强考试各环节管理, 确保考试质量, 杜绝考生的作弊行为。 (1) 做好考前管理。第一, 改革课程考试方式。学校应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 对不同课程、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试方法, 灵活应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半开卷、操作实践、论文写作、案例讨论等多种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 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状况, 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 灵活掌握所学知识[3]。第二, 考试前严禁各种形式的针对考试的辅导、划重点、出复习题等, 更不允许学生以各种形式向教师送礼套题。第三, 严格审核学生参加考核的资格。如学生无故缺课超过一定学时、缺交作业、缺做实验达一定数量者, 不准参加考核, 擅自参加者考试成绩无效。 (2) 加强监考、巡考工作, 严抓考风考纪。第一, 考场纪律如何, 监考是关键。首先, 在配备监考人员时应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敢于坚持原则、对违纪学生不姑息手软的教师担任监考工作。其次, 要明确监考人员职责, 要求其宣布考试规则, 检查学生证件, 严肃考场纪律。最后, 要建立考场责任制, 明确树立监考员是考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对监考任务完成得好的监考员给予表扬和奖励。第二, 巡考的主要作用是警醒监考人员、处理突发状况。学校应采取校领导、督导团、教务处、院系多重巡视机制。 (3) 严格遵守考试制度, 正确处理考试作弊问题。对于考试中出现违规现象, 一方面要严格遵守考试制度, 对考试作弊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 要注意处罚不能过度严厉, 不能动不动就把学生开除学籍。

参考文献

[1]朱九思, 蔡克勇, 姚启和.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3.168~171.

[2]宋明慧.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问题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 2007, (5)

上一篇:惊厥性癫痫下一篇:寻找快乐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