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2024-05-26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通用12篇)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篇1

课堂实录及分析: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钟面,但没有分针和时针.看着学生.

生: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没有时针和分针显示.

师:把两只手放到指针位置.

生:学生笑,因为他们看到教师用自己的两个手当了时针和分针.

师:请问两只手的夹角是多少度?

(请了几位学生上来做时针和分针的表演,大家在欢笑中进入了正题.)

分析:这是第一块热身运动的内容,大家因为第一次看到人体时钟,所以感觉新奇,也愿意在这样的玩中再次研究问题,气氛非常活跃.因为他们在各种表演中体会到了乐趣而不是学数学的枯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这节课中最大的收获除了教授完或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这节课的心情是快乐的.

笔者在一节公开课教学时,结合课本中的大幅彩色插图,在轻音乐中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展示教材上的画面投影后接着说:“你们看这里多美呀?蓝天白云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地玩耍,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晾毛巾,有的在烤食物,有的在钓鱼……真是快乐极了,我们也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根据这幅美丽的画面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这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能够解答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暂时还不能解决的,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情感交流、及时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如果教师能这样尊重和善待学生的情感体验,则会给课堂增添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这不正是“快乐数学”所应追求的境界吗?

课堂是制造快乐的地方,学生在学到知识长了能力中生产快乐.学到知识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形成师生心理同步互动同乐的快乐课堂,是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为此,教师必须了解课堂教学快乐状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因素,并认真付诸实现,才能真正满足一节快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一、快乐课堂教学的外在特征是:和谐、热情、深刻、扎实

和谐是指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上听不到训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推心置腹的讨论交流,妙趣横生的智力活动场面和取得智力劳动成果而感到欢快的镜头.

热情是指情绪热烈,锲而不舍.课堂上看不到“旁观者”,有的是按捺不住的津津有味的寻求知识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深刻是指教学有深度,师生有胆略、有见地.学生能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一定水平的见解,教师能把学习引向纵深.

扎实是指已有知识的巩固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新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劳动的结果.

二、形成快乐课堂教学的内在因素是:依赖、热爱、渴求、自信

依赖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上水乳交融,感情上相互依赖、互相支持.热爱是指师生都热爱本学科,对学习本学科感到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求是指学生能把知识及掌握知识的能力看成是将来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自信是指有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必胜的自信心.要形成快乐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怎样才算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呢?一般有如下几方面.

(1)教师提出探索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师生心理同步.

(2)教师质疑设问,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思维表现的条件和机会,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呈现积极状态.

(3)教师精讲,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自求得之.

(4)教师鼓励创造,学生积极探索,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

2.要民主和谐、心灵自由、人格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才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心灵自由才有智慧产生;人格平等信息才好交流.

3.要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各层次的学生以出头露面的机会,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点燃他们兴趣的火花,鼓起他们学习的信心.

4.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

笔者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八个阶段:动机阶段、感知理解阶段、获得信息阶段、保持记忆阶段、回忆检索阶段、概括迁移阶段、作业反应阶段、反馈强化阶段.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四个阶段:启迪引导阶段、探索阶段、整理阶段、应用阶段.启迪引导阶段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动机;探索阶段是让学生从感知理解到获得信息;整理阶段是让学生保持记忆和回忆检索;应用阶段是让学生概括迁移、作业反应和反馈强化.

只有快乐的课堂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篇2

从前,在一个风景优美、地利人和的王国里住着一位国王。

这位国王特别富有,王宫的墙壁是用汉白玉浮雕而成,房顶是用红玛瑙雕琢而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王宫里也极其豪华,地是用金砖银砖铺成的,国王的卧室是银子的地,大理石的墙,床是纯玉制成的,以保证冬暖夏凉。大臣们用的牌匾是宝石镶嵌的铜,穿的朝服是云锦做的。国王还拥有百万大军,每个士兵的军帽上都有一颗宝石,按宝石颜色划分等级。

国王虽然异常富有,什么都能得到,但他还是不快乐。他生气时把仆人送上来的.锦衣撕得粉碎,把金盘子用力扔到地板上,把夜光杯如同玻璃一般轻易打碎,毫不留情。有时他甚至一天不说话,不出房间一步。当他伤心时,他会整日坐在钻石宝座上,一言不发,愁眉苦脸。他是在思念故乡吗?还是在想念亲人?都不是。他生在这座宫殿,长在这座宫殿,亲人朋友都在他身边呀,但他就是不快乐,而且还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天,国王看见他的一个大臣成天奔波忙碌,却毫无怨言,没有一丝不高兴的样子,于是国王拉住大臣,好奇地问他:“你每天忙忙碌碌,为什么却仍然笑口常开呢?”

大臣不慌不忙的答道:“我虽然没有您的雄才大略,但工作使我快乐。我天天想着如何善管良田,思考使我快乐。当我发现我的政策合理便民,成就使我快乐。当我能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时,我感到特别快乐。”

国王想了想说:“不错。”

大臣又接着说:“而且我忙碌了一天,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还有家人的欢声笑语和一桌好菜等着我。”国王若有所思。

国王走出王宫,碰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农民。国王知道农民十分贫穷,但见他还是兴高采烈的样子,便问:“你每天虽然辛苦劳作,但为什么总是一副喜上眉梢的样子呢?”

农民回答道:“殿下,我虽是朝不饱夕,但我在田间可以享受劳动的快乐,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能让我心安理得。”

国王点了点头。

“在田间生活,能欣赏到大雁南飞,柳树抽芽,小鱼游水,我能发现大自然的美,这使我非常快乐。”

国王似懂非懂。

国王继续向前走,看见一间小黑屋,他推门进去,一位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着。国王很可怜他,问他:“你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终归只能生活在无限的黑暗中,你快乐吗?”

“我当然快乐了,在黑暗中我好奇地探索,这使我快乐。”盲人顿了顿,继续说,“在白天我抚琴,给我的耳朵加以享受。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我能捕捉细微的小声音,这都使我快乐。”

国王豁然开朗。

寻找丢失的快乐 篇3

可是有一天,小猫发现最心爱的玩具不见了!他掀开被窝,打开衣柜,钻到桌子底下,甚至爬上屋顶找,都没有找到那个玩具。小猫难过极了,心想:我不能没有玩具,我要去找回我的玩具,找回我的快乐!

小猫走到草地上,看到两只小鸡正在打滚。小猫说:“请问,你们见过我的玩具吗?那里面有我的快乐。”

“玩具?我们可不需要什么玩具,这片草地就是我们最好的玩具!”一只小鸡说。

两只小鸡又不停地追逐,整片草地上都是他们的欢笑声。

小猫走到小河边,看到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小猫说:“请问,你见过我的玩具吗?那里面有我的快乐。”

乌龟从壳里探出头说:“我没见过你的玩具,不过我可以请你欣赏我的‘玩具’!”

“你的玩具是什么?”

“就是这条美丽的小河啊!瞧,欣赏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多么快乐啊!”

乌龟伸着他长长的脑袋转动着,好像要把小河的每个地方都看个遍。

小猫想,每个人都那么快乐,可真让人羡慕……

这时候,兔奶奶挎着一大篮子红萝卜从旁边经过。她看到愁眉不展的小猫,关心地问道:“小家伙,你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啊!”

“我的玩具不见了,那里面有我的快乐。现在我一点也不快乐了。”

“可怜的小家伙!” 兔奶奶放下她的篮子,走到小猫身边,说,“可是,除了玩具,还有很多东西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哦!”

“比如,一朵漂亮的野花就可以让我快乐,一个香喷喷的饭团也能让我快乐,坐在院子里乘凉也让我很快乐……”兔奶奶一边说,一边露出大大的、快乐的笑,好像只是说起这些事情,就能让她非常快乐似的。

她又指指那些红萝卜说:“你看,今天采到这么多红萝卜,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呀!”她又看看小猫,笑着说:“不过,要是能看到一只快快乐乐的小猫,那我就会更快乐啦!”

听了兔奶奶的话,小猫终于笑了。他走上前去,提起兔奶奶的红萝卜篮子,高兴地说:“兔奶奶,我帮您提篮子吧。”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篇4

首先, 如何转变自己的认识?

我觉得, 第一, 请教师以享受职业的心态从事班主任工作。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 才能获得职业幸福, 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像居里夫人夫妇俩, 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 坚持不懈, 那是一种享受职业的痴迷状态啊!回过头来说, 如果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班主任工作, 又怎么会有厌倦感?有怎么会有不平衡感呢?

第二, 把班主任工作看做是赢得学生和家长尊重、喜爱甚至欣赏的平台。说到对教师的尊重, 我们做教师的最清楚了。我们的孩子甚至家长最把谁当回事呢?班主任!尽管学生和家长的态度是错误的, 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班主任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是受到极大尊重的。那么, 我们是否应该窃喜, 这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华、发挥智慧的平台呢?在班主任工作中, 只要我们方法得当, 以心换心, 我们必将比一般的课任老师更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赢得家长的信赖, 自然也就迎来了社会的口碑。

第三, 应该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当学生犯了错误时, 我不应再怒发冲冠地对他们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 而是可以先让他们写出自己犯错误的过程, 并在过程中重点标出自己认为做对的地方和做错的地方。在学生写事情经过的同时, 我也可以冷静下来, 回忆犯错误学生的优点, 这样一来, 我就可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谈话了。与学生平心静气地谈话多了, 对学生的教育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困难了。

想起了偶然翻书看到的魏书生的一句话:“你看别人是天使, 你就生活在天堂;你看别人是魔鬼, 你就生活在地狱。”结合培训学习的体会, 笔者恍然大悟, 难怪整天心情不好, -原来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态在作怪。

寻找生命中真正的快乐 篇5

这仅是《寻找你内心深处的芳香》的第一部分,其中涵盖了十二篇文章,文虽短小但却意味深长。

在每个人的星空,都有一颗九芒星,而钥匙却在心田。人们跋山涉水地寻找着钥匙,却不想真正的钥匙就在自己的心中。快乐源于每个人的内心,只有善于观察自己内心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而快乐,对一般人来说自然是一种享受,但有些人却常说忍受快乐。他们对快乐十分隔膜,甚至认为接受快乐就必定会引来灾祸。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无比荒谬的。快乐是无价的,而它本身又与灾祸有什么关联?何况每个人生来就拥有享受快乐的权力,无论是谁都不可剥夺。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快乐便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学会为自己建立快乐的生长点。享受美食是一种幸福,但吃得过多却没有任何滋味了。因为它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是有定量的,只有精神领域的探索是永无止境,是最高质量的快乐。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道:想快乐,便要先学会感动,感动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幸福。是呐,哪怕只是一瓣花还是一滴水,是一个笑颜还是一缕白发,这些看似是平日生活里十分细微的小事,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一般的感动。

寻找大自然的快乐 篇6

宝宝百天了、宝宝周岁了、宝宝生日了……越来越多爸爸妈妈为了宝宝特殊的纪念日忙碌着、挑选着,想尽办法挑选最好的影楼给宝宝拍摄纪念照片和写真。其实,相对于棚拍来说,宝宝在室外的拍摄更自然、更生动。大自然是一幅很美妙的图画,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奇妙的景色。何不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带上宝宝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快乐呢?

正正爸:在广州妈妈网论坛小有名气,经常组织宝宝义拍活动,摄影技术在“非专业选手”中名列前茅,是妈妈和宝宝都喜欢的“爱心叔叔”。

正正爸说:

我喜欢拍自己的儿子。因为我实在无法接受我的孩子在流水线上出来的影集。也许他结婚的时候和爱人一起彼此拿出珍藏多年的孩提时代的相册时,居然发现对方的和自己是那么相似,难道是他们有一样的童年记录吗?

拍摄儿童照片的迷人之处在于他们生气勃勃的活力和巨大的热情,以及他们丰富的情态。

要拍出好照片,关键在于抓住儿童的自然神态。几乎所有婴儿照片都具有这种纯真的素质。婴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拍照,不会觉察到我和相机的存在。但是孩子到了4~5岁的年龄,当相机镜头对着他们时,他们的反应极为敏感,自然流露出来的好奇心,常常为做作的姿势和表情所代替。儿童照片中,这类装模作样之态,真是比比皆是。只有在按下了快门、拿走了相机之后,孩子才会恢复天真的本色。

我的爱好就是记录儿子的成长过程。是的,我们也许会遗忘,但照片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点滴,真实的点滴需要认真的记录,我只想认真记录儿子慢慢长大的过程。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篇7

或许有人对楼兰较为陌生,因为它沉睡在沙漠中已有千年了。楼兰是亚洲腹地的中枢城市,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发挥过“翻译”和“向导”的作用。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公元前77年,汉朝大将军霍光特意派遣傅介子到达楼兰,杀死了楼兰国王,另立楼兰弟弟尉屠嗜为王,国度南迁,更国名为鄯善,维护了丝绸之路的通畅。那时候,汉朝、匈奴以及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厮杀,战火连绵不绝,致使楼兰民不聊生,日趋衰落,直到亡国。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志信和作词家刘麟以消失的楼兰为创作背景,谱写了这首叙事歌《寻找楼兰》,重现了楼兰古城当时的繁荣昌盛,以表达当代人对消失楼兰古城的怀恋。作曲家王志信娴熟的作曲技法,是他的作品大气,曲调清新优美,情绪一气呵成,他的丰富音乐语言的运用,使作品中事件景物的描写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在民族歌唱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王志信无疑是一个探索者,他为民族艺术歌曲创作园地,又增添了一束绚丽的花朵。

二、作品结构

全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子,是全曲感情基调的体现。第二部分主题乐段,为f小调,作者身处现实中,对楼兰遗址的回想,寻找梦中的楼兰,伴奏音型模仿骆驼的脚步声,为全曲的节奏动机,贯穿全曲。第三部分转为F大调,节奏明朗欢快,进入了梦幻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的楼兰古城风景画:巍峨的宫殿,金色的穹顶,绿荫如画榴花正红,飞天起舞,奏响丝竹管弦,楼兰姑娘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第四部分转为f小调,旋律突转,伴奏模仿狂风来袭的场面,把眼前的美景都吹散了,美丽的楼兰古城消失了,连贯音“啊”对消失古城的寻找呼唤,体现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第五部分尾声,转回F大调,长音“啊”抒情拉开,是对楼兰古城最后的回味,模仿骆驼步伐声的节奏音型再次出现,以骆驼依依不舍的脚步声体现人的依依不舍。

三、声乐与钢琴的关系,处理与配合

引子部分的钢琴旋律,描写了宽广的大沙漠,模仿骆驼行走的场面,为后面的主题出现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进入人声,伴奏很具特色,是对西域民族乐器的很好体现,钢琴模仿弹拨乐器的音色,描绘了骆驼一步一步前行,钢琴模仿骆驼的脚步声,骆驼,马队缓慢前行,此时,钢琴弹得稍有弹性,演唱者在声音上要注意唱得连贯,柔婉,细腻。长音“啊”的抒情展开,体现了当时即将进入美好梦境的激动心情。接下来进入梦幻中,节奏为6∕8,9∕8拍,变成明朗欢快的舞曲风格,伴奏型使用具有流动性的分解和弦,旋律非常有韵律,演唱者在演唱时应保持一种欢快活泼的情绪,唱出人们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快乐场面。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节奏变得紧凑,钢琴上行半音阶的波浪和弦,模仿一阵狂风刮来的场面,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进入人声部分。有一种散板,宣叙调的感觉。“为什么还留下这片木简”,像说白一样,为歌唱者的感叹。钢琴一个和弦推动声乐一步一步的推进,长音“啊”的感叹,为尾声做预备,最后的回味。演唱者应唱出惋惜,慷慨,失望的情绪,“只有那颗干枯的胡杨”,楼兰古城已经消失,音乐与第一段形成对比,第一段是回忆,现在是失望,速度稍慢,骆驼,马队依依不舍的脚步声,体现了人的依依不舍。夕阳下干枯的胡杨树,描绘了荒芜,凄凉的场面。全曲以惋惜,失望的情绪结束。

让孩子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篇8

捧着这枚心语,嗅着它质朴的芬芳,我义无反顾地带领孩子选择了阅读之路。

每天从清晨开始,我就领着孩子们开始了奇妙的阅读之旅。日不间断的晨诵,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歌,从这群稚嫩的孩子口中蹦出来,对于我来说,那是晨间最美妙的乐曲,是一天中最美味的精神大餐。读着读着,孩子们的生活开始像诗歌一样烂漫起来。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跑步后,宋钰婕举着两只小手,兴奋地跑来:“郁老师,你看,冬爷爷捏红了我的小手!”我握住冻得冰凉的小手,心中不免有些心疼。但又觉得有趣的是,那是我们在很早以前朗诵过的一首《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中的一句,她居然给改编了过来。不一会,东佳豪也跟着跳起来:“郁老师,冬爷爷可真调皮,他还捏红了我的耳朵!”于是,一教室的孩子纷纷寻找起冬爷爷的踪迹。“天空中,一朵朵雪花在飘;北风里,一个个小朋友在跑。调皮的冬爷爷来了,他捏红了我的脸蛋。”这群可爱的孩子呀,他们本就是天底下最纯真的诗人。

午间,是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于是,午间阅读的习惯便在潜移默化间形成了。在一年级上半学期,我们共同阅读了许多经典的图画书,包括《彩虹色的花》《蚂蚁和西瓜》《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近200本之多。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不一样的卡梅拉》,有趣的是,这套书居然还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处事方式。自从读了《不一样的卡梅拉》里的《我不要被吃掉》后,男孩子闹矛盾时,总会说:“别吵了,还有比打架更重要的事情呢!”火药味小了,架也就打不起来了。阅读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鼹鼠的月亮河》是我和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说不上来为什么,我几乎都是选择在晚课的时候,静静地为孩子们读上一段。声音起,一条蜿蜒流淌着的月亮河便浮现眼前。月亮河,是鼹鼠米加的故乡……此时,我们已穿越教室,穿越时空,来到那条美丽的月亮河旁,追随着这只叫米加的鼹鼠,与他一同流浪,一同冒险,一同思念。我们都被那一份恬静的美丽所打动。

当孩子们开始有了写话能力的时候,我又将阅读与写话联系在了一起。每一次的阅读,我都会在过程中或结束时,抛出一两个话题,与孩子共同讨论。我要求孩子们将讨论中的发言以一句话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孩子们在阅读旅行中留下的最宝贵的足迹。孩子们在阅读《阿秋和阿虎》后写下了一句话感言:

我想起小时候的玩具小熊,它的一只脚被我弄坏,真想对它说声对不起。

——茅颖铭

阿狐是一只多么可爱的狐狸,那么勇敢,总会在阿秋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受伤了总说没事,没事。他是怕阿秋担心呀。

——东佳豪

我想到爸爸两年前送给我的小恐龙,他每天都会被我不小心碰倒,但他从没有怪过我,我想它一定是心里有我才不怪我的。

——姜柔米

生命是需要感动的,只有心灵被感动,才能写出如此干净、灵动的文字。孩子们渐渐养成了每日一句的写话习惯,而我则沉醉在孩子们的文字里,日日被他们感动着。

在阅读之旅中,我除了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一起写,还尝试着一起创作。读完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在那个暑假,先生领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图画书的场景,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两个男孩创作的激情,以及最终完成后的心满意足与得意洋洋。我畅想着……于是,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创编故事,并修改好。学着先生的样子,我也给每个孩子将故事场景大致分配好。接下来,整个第二周的下午第三节自修课,教室里热闹不已,每个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进行自己的图画书制作。看着一本本新鲜出炉的图画书,每个孩子都像捧着宝贝似的雀跃不已。此时,图画书的质量如何已不重要,整个创作的过程将是孩子们在阅读旅程中一段快乐而又难忘的体验。原来,当作家的感觉是如此奇妙。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篇9

关键词:创新探究,转换视角,思维定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变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过程。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许多的创新活动需要很多人的协作才能完成, 而在培养创新精神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每个从事创新活动的个体, 都要善于利用全社会、全人类的智慧, 来从事创新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超越常规的眼界, 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问题的思维方式。

当前灵动高效的课堂是让师生心灵舒展的课堂;是学生参与对话, 探究思考生活问题的课堂;是夯实学习基础, 唤醒生活经验的课堂;是需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孕育智慧的课堂;是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尊重科学、尊重实践的课堂学习。笔者在一堂培养学生转换视角、发散思维、学会创新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转换视角让学生双向沟通, 体验换位思考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面对事物所抱有的态度, 往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可能性。如果面对事物, 我们能换个角度去看问题, 常常能避免问题的产生, 看到另外的一种风景。

有一则故事说到某学生A一天走在校道上碰见了平时非常喜欢的一位张老师, 举起手来微笑地挥手问候, 可是张老师却一脸平静地走了过去。A同学一下子觉得好委屈, 心里想着:这老师怎么不理我?情绪低沉、非常的不高兴!此时的A同学如果能转换视角站在张老师的角度想一想, 老师估计是在思考什么问题一时没有注意到我, 可以理解。这样一想心情也就平静起来了!好心情坏心情有时候就在你的转念一想中。换位思考,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发现、去理解、去体验, 往往能让人看到事物的另外一个层面。

在辅导活动课堂中, 笔者设想了一个“一助一, 对对碰”的游戏环节,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互换角色做以下五件事:请你为我念首诗;请你为我唱两句歌;请你为我捶捶背;请你为我扇扇风;请你为我做一个鼓励的动作。然后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思考: (1) 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时候, 你为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 心里是怎样想的? (2) 总的来说, 你认为提出请求与提供帮助哪个更容易?

结果发现, 学生在回答中多数同学都说了提出请求容易, 而提供帮助就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另外, 有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当问及学生是否愿意提供帮助时, 大多数同学也都表示愿意。然而当今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同学只懂索取不愿付出, 很多学生在交往中只注重自己而忽视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因此这一活动的宗旨就在于让学生学会双向互助, 角色换位, 体会服务与被服务的感受, 要求他们学会感恩, 学会站在不同角色角度体会平时他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挑战“不可能”, 学会打破思维定势

在生活中, 我们时常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造成思维狭隘, 思路局限。笔者在一堂创新实践的辅导活动课上, 在培养学生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时设想了以下一个游戏情境: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 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招聘人员为选拔出高素质人才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请应试者想办法设计恰当的广告词。向不同的人推销产品。 (1) 把木梳卖给和尚; (2) 镜子卖给盲人; (3) 冰箱卖给北极的爱斯基摩人; (4) 羽绒服卖给非洲人。很多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问题就感到困惑, 甚至有人大声叫道:“怎么可能?和尚没头发要梳子做什么?盲人看不到根本就不需要镜子。这些东西根本卖不出去!”

这四个“不可能”的问题设定出来后, 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思考, 设计最贴切可行的广告语, 争取能把产品推销给设定的人, 把“不可能”变为“有可能”。谁的设想在班中能赢得共识, 有人愿意接受购买则说明他的推销思路高明, 可以获得营销主管的职务。话音刚落, 学生纷纷在想着这样的广告词到底该怎么设计。有的学生在梳子上做文章, 有的学生在和尚上面做文章……讨论热烈非凡。之后, 在进行结果汇总时, 笔者要求其他同学假定自己就是当事人, 当小组代表说出广告语时好好想想能不能感动你, 让你愿意购买。有的小组代表说:可以把梳子卖给那些有胡子的老和尚, 有的说把经文刻在梳子上让和尚诵读, 有的说把木梳卖给和尚当柴烧。这些想法看起来都不错, 但是在课堂上能让同学们认同并获得支持的人数不算太多。有一个小组想出了这样一句广告语:“木梳木梳, 神奇无比, 和尚用它梳一梳, 梳去一世的尘怨, 还能按摩头皮, 益智通经络, 实现愿望成为一名最高明的智者!”此言一出, 竟然有许多的学生举起了手说“好”!木梳能梳去尘怨, 还能促使和尚成为智者!这个想法富有创意, 新颖独特, 说到和尚的心坎里!出现了一次成功有创意的推销!

另一个小组讨论冰箱卖给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一位学生大胆思考, 想出了这样一句广告语:“多功能超级冰箱, 不用不知道, 一用真实在, 按钮一按, 想冷就冷, 想热就热, 由冷变热, 烤出你想要的美食。雪天行走, 随身携带, 类似汽车, 放下滑轮开了就走!真真实用, 真真方便。在北极的你, 朋友别犹豫, 快快购买我的多功能冰箱, 我们还将立即现场送出它所制出的你最爱的叉烧!”听着学生说出的广告设计, 笔者在想:如果单纯从现实的角度去回应学生, 那肯定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冰箱。但是这位学生这样的广告设计竟然让近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表示愿意拥有这样的冰箱。问及学生为什么会支持这则广告, 学生回答说:“这样的冰箱多好啊, 多功能!”是的, 现在没有不代表今后没有, 现在的不可能不表示永远的不可能, 所谓的创新不正是要在大胆思考中通过实践检验, 最后获得成功的吗?

活动在课堂中继续着, 学生大胆地打破了思维的定势, 想法出奇的丰富。笔者在想:如果站在和尚或者盲人或者北极人、非洲人的角度去思考, 面对产品他们首先就怀着排斥的心理, 想着他们自己本身的不需要和不可能, 我觉得活动一样进行不下去, 销售的结果也一样不可能出成绩。这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同样需要双向互动。最关键的在于产品推销者的设想能否贴近人心, 购买人本身想不想尝试改变, 观念上能不能接受新事物的出现!同样的由此也就让人感悟到生活中, 面对任何事情, 如果我们能多站在对方立场和价值观上考虑问题, 可以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效, 使人际交往更顺利, 合作更愉快, 获得成就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这样的活动探究能让学生快乐, 这样的创意思考能让学生体会可能实现的成就!笔者认为, 这应当是非常有效的一次课堂学习。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 平时只是没有去挖掘, 教师的使命就是应当给他们创造适合把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发挥出来的环境, 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 篇10

从世界音乐总体格局来看, 20世纪是个多元化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其中有着特殊成长过程的美国音乐迅速崛起, 打破几个世纪以来单一的“欧洲音乐中心的观点”, 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 成为20世纪音乐绝不容忽视的方面。此外, 对研究美国音乐百余年飞速发展的状况考察, 同样对当代中国音乐要怎样创建独特风格及盛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珉先生此著之珍贵, 视野之开阔, 始料之大量, 文献之详细, 对专业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对于一般的读者, 也是一部极具可读性的音乐文化史书。

本著述最大特点是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 “以音乐历史为脉络、以音乐体裁为主干、以不同风格音乐家为内容”, 将音乐发展放在历史文化背景中全方位考察。其主要围绕17到20世纪末近四百年间, 在美国出现的各主要音乐分支、不同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人物做了详尽论述。从总体框架看, 在序篇介绍美国历史形成过程后, 依据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 将美国音乐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编“美国印第安人音乐、赞美诗音乐、福音音乐”, 共128页;

第二编“19世纪美国专业音乐的兴起”, 共91页;

第三编“美国大众流行音乐”, 共402页;

第四编“20世纪美国专业音乐的发展, 共281页。

其篇章设计有其特别之处, 第一编与第三编的美国初期音乐及流行音乐所占比重很大, 有超过专业音乐论述之势。从中看出作者在学术性上力求追溯到深层背景剖析, 并在时代性上运用新视角寻找突破, 抓住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对大众音乐生活的巨大冲击, 较全面细致的记述流行音乐的发展, 使之作为音乐艺术的分支载入史书。

一、《美音史》各篇内容界定

1、序篇“美国国家的形成”

此章从历史角度介绍新大陆的发现、移民运动、到美国独立这段特殊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分析早期北美移民对新大陆音乐、文化的影响, 并派生出美国音乐最重要的三大分支:一是本土印第安人的音乐;二是欧洲移民带来民间传统音乐;三是非洲黑人音乐。正是由于这三种音乐独立发展, 又相互渗透, 最终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多元化音乐盛事。

2、第一篇“美国印第安人音乐、赞美诗音乐、福音音乐”

本篇论述美国音乐三大分支在初期的发展, 分为八章。

第二到四章, 论述印第安人的历史、音乐起源与现状, 对印第安音乐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融合上做出思考。总结出印第安音乐的传统属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洲黑人音乐那样能够较容易地同欧洲音乐融合, 为后人继续研究铺垫基石。

第五到七章, 论述移民运动中赞美诗是早期宗教生活中重要的音乐源泉。第一批音乐家如第一新英格兰学派由于普及演唱赞美诗的需要产生, 并成功地推动美国音乐事业蓬勃发展。在这部分中, 作者明确提出美国音乐的真正起源是欧洲移民带来宗教音乐赞美诗, 印第安人不是美国人的祖先, 欧洲移民运动才是建立美国的功臣。

第八章, 作者按美国音乐史的常规划分, 将福音音乐根据不同的根基分成两种:欧洲白人移民的福音音乐和非洲黑人移民的福音音乐, 并结合美国初期历史背景对福音音乐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

3、第二编“19世纪美国专业音乐的兴起”

本篇从非宗教音乐的发展视角出发, 对美国专业音乐的初步发展状况, 如欧洲民间传统音乐及管弦乐队的兴起等作以描述。并论述了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音乐家如史蒂芬·福斯特、洛维尔·梅森、爱德华·麦克道威尔及第二新英格兰学派。

4、第三编“美国大众流行音乐”

20世纪美国大众流行音乐反映出美国人民独特的精神面貌, 它不仅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 也为专业音乐创作产生灵感。因此, 本篇不存偏见地叙述了最具特色的美国初期黑面人游艺表演、叮砰港兴衰, 同时剖析了百老汇音乐剧、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论述方法是从民族音乐学专业角度, 运用学术性语言, 对四种音乐文化作细致考量。结合社会时代背景, 分析其音乐形态, 找到推动音乐发展成熟的本质原因。此外, 作者还独具慧眼把美国音乐传媒对美国音乐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补充进美国音乐史中。

5、第四编“20世纪美国专业音乐的发展”

由于蔡良玉先生的系统论著《美国专业音乐简史》曾对美国专业音乐进行详细论述。而《美音史》则提供了更多影响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的人物。例如, 论述查尔斯·西格及其家人对研究美国民族音乐与推动音乐教育上有不容置疑的贡献;再如, 论述了法国教师娜狄亚·布朗热, 她对培养美国专业音乐作曲家做出极大贡献的;另外, 也添加了对阿诺德·勋伯格与依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论述, 这些欧洲杰出音乐家由于特殊国情移民至美国, 其鲜明的现代派风格激励着着大批美国当代作曲家;最后, 介绍音乐家雷纳德·伯恩斯坦与20世纪末音乐创作的“文化共融主义”, 填补了美国20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发展历程, 使其研究更加完备与充实。

二、《美音史》的学术新角度

1、大量史实资料有力论证音乐家及其作品

此著结合大量生动的史实资料再现了音乐家的创作生涯, 不仅使读者了解音乐作品同时, 感知到社会环境、音乐思潮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使我们全面、立体的感应到每位音乐大师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和坎坷历程。例如, 第十章对早期歌曲作家史蒂森·福斯特短暂一生的分析。著作论述其音乐功绩同时, 还提到他最初创作黑人歌曲怕遭非议而不署自己的名字, 到最后决心要用“所有力量不惧怕、不感到羞耻”创作好的黑人歌曲的心路历程;第二十七章关注为早期乡村音乐发展做出贡献的黑人音乐家福特·贝利。论及其身怀高超演技却因种族歧视, 受到种种不公待遇, 实为音乐史中的遗憾和苦涩的往事;再如在四十四章, 对美国先锋派作曲家哈利·帕奇为追求新音响、新音乐而付出巨大生活磨难的精彩阐释, 使读者在感动之余对美国音乐鲜明的独创精神留下深刻印象。

2、添加美国女性音乐家的新内容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女性主义研究成为现代西方音乐学界重要的研究趋向, 学者们开始关注到长期被历史遗忘的女性音乐家在历史长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美音史》增添许多关于女性音乐家成就和贡献的新内容。例如, 作者将目光投射到20世纪美国女性作曲家, 如第一位杰出女作曲家、钢琴家艾米·马尔西·比齐;再如创作前卫, 运用现代派音乐技法的天才女作曲家鲁丝·克劳福德·西格, 以及融汇古典与现代音乐语汇的优秀女作曲家艾伦·塔菲·兹里奇。同时, 作者也记录女爵士音乐家的非凡演奏与创作能力。其中对深受性别歧视的女爵士音乐家苦涩艺术生涯的评述, 如黑人女性爵士小号手瓦莱伊达·斯诺和女伴男装生活50年的爵士乐坛传奇人物彼利·提普顿, 让人感想颇多。

总上, 作者部分地修正了音乐史著中以男性音乐家为绝对主导的现象, 通过介绍女性音乐家演出、创作情况, 为我们展示了生动且多维的历史画卷。

3、吸纳西方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史料文献丰富

《美音史》以史料为轴心剖析作品、梳理脉络、整合信息, 汲取了许多西方音乐学界近十几年的最新学术成果、观点, 找出当前音乐学术界存在的争议和有待研究的课题, 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重要线索和研究方向。

例如, 在第四章提供了研究印第安音乐的学者名单与两种理论“印第安融合主义”和“泛印第安主义”;在二十章列出R·克林斯对新奥尔良酝酿发展的爵士乐受西非音乐影响提出质疑;在三十章举出普莱斯利摇滚乐对世界大众文化的影响, 及各国的研究状况;在第三十五章借助查尔斯·西格的生平研究介绍了美国音乐组织“作曲家集体”;概括美国最新“女性主义”研究成果, 提出“文化共融主义”等观点;同时著作还提及到拉格泰姆音乐产生的年代和地点还没有准确资料证明、布吉乌吉钢琴体裁创立发展的最初源头有待解决等历史问题。

同时, 《美音史》列举出可参阅的中英文参考文献资料。其中英文书籍和文章193篇;期刊、杂志、报纸文章22篇;英文录音、影像、微型胶片资料、网上资料10篇;中文译著18篇;中文书籍和杂志55篇。为研究者进一步的探幽索微构建了甚为丰富的资料库。

4、美国大众流行音乐记述, 提高通史的时代性

本著对美国大众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回顾、叙述及展望。叙述了拉格泰姆、布鲁斯、爵士乐、摇摆乐、现代爵士乐、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摇滚乐和百老汇音乐剧等众多音乐品种的特点以及代表作曲家、作品。全面反映了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 不存偏见地将音乐剧、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作为四大音乐艺术载入学术性史书中, 用严谨的学术眼界考量其发展与成熟, 提高了音乐通史的时代性, 侧面反映了王珉先生写作音乐史的新视角。暗示着当流行音乐迅速涌入之时, 在技法上“文化共融主义”也将是新世纪音乐作曲家们实现自身风格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美音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著作逻辑上是以音乐历史为脉络、分界论述各音乐体裁。因此, 论述角度大多以体裁出现的时间顺序对作横向论述, 而没有注意到美国音乐的纵向发展。在相同的社会背景及时代潮流中, 对各体裁音乐之间相互渗透的分析较少。例如, 论著提到50-70年代繁荣发展的音乐剧受到实验性探索的现代派音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如摇滚乐风范的影响, 但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内在连接点, 阐述显得有些单薄。

对美国音乐发展的综合性梳理尚不够清晰, 提纲挈领的的内容少些, 不易在总的历史脉络中给读者以清晰的音乐发展认识。有些背景重复出现, 多而繁复。如在第八章分两种福音音乐作横向论述时, 一些相同历史背景重复出现, 语言不简明清晰。其中单章福音音乐论述的时间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九十年代, 跨度很大, 因此在总的音乐发展史中给其定位不明确。再如, 在论述二十章爵士乐形成的文化背景时, 文章分成两节, 但逻辑较不清晰。第一节“爵士乐在美国形成的文化背景”, 文章在新奥尔良地理背景上解释爵士乐形成的根源是欧非两大音乐文化融合。第二节“欧洲和非洲音乐文化对爵士乐的影响”, 从标题上看, 作者应从欧洲、非洲, 而不是美国本土来论及对爵士乐的影响。但实际文章不仅提到欧洲和非洲的影响, 最后还又回到新奥尔良城市特色及“刚果广场”。因此, 笔者认为第二节中对“刚果广场”材料的安排位置欠妥, 整体材料组织不清晰。

著作较少的论述到与音乐相联系的人文环境, 其并行发展的相关姊妹艺术——文学、美术等的也评析较少。在历世纪的音乐发展史中, 艺术发展的大文化背景对音乐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和促进作用。如印象派绘画与音乐产生的共振现象, 从侧面昭示音乐在特定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因此, 作者可否借鉴文化史的某些方法, 在艺术“大文化”背景下评析音乐风格, 研究美国音乐历程。

以上几点是笔者读后所感, 在此冒昧提出, 供王珉先生参考。

纵观历史, 只有出于一种对音乐艺术的拳拳之心和一种对历史、后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才能写出一本真正的音乐史书。王珉先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赴美国留学十年, 其间积极研究美国许多乐种及其历史发展, 并参与大量田野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最后分别取得“民族音乐学”“图书馆信息学”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出版这本唯一全面并深入地介绍美国音乐发展的《美音史》, 无疑是作者交予读者、社会和历史的一份答卷, 书写出“一本从中国人的视角剖析美国音乐的各路风格、民族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全面论述美国音乐发展的书籍。”

《美音史》尽管在某些地方尚可推敲, 来日再版时也可更加完善, 但这些终究抵挡不住书中那娓娓道来的文字使读者获得对音乐创作的深切感悟和对知识力量的无限快感, 笔者就曾在阅读中获益良多。在新世纪里, 它必将会吸引更多人们来关注美国音乐的发展, 并且在美国音乐研究轨迹中寻找到自己的历史位置。

摘要:王珉先生的煌煌巨著《美国音乐史》是当前系统介绍美国音乐发展的优秀书籍。本文研究其内容界定, 阐释其学术新价值, 以期吸引更多人关注美国音乐。同时, 本文大胆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期来日再版更加完善。

在寻找快乐的路上认真生活 篇11

相声是引领大家寻找快乐的一门艺术,推开相声的大门,也就步入到了快乐当中。“年纪大了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我就有这么个毛病,别人管我叫叔叔我就高兴,管我叫爷爷我就生气。我岁数怎么大了,我才20多啊!多多少啊,也就多个三四十的呗!”台上康松广先生的一段开场白,台下是笑声一片。康先生往台上一站是口齿伶俐,底气十足,一个段子如行云流水,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如今64岁的他发黑如墨,气若洪钟,一亮相的精气神透着铿锵有力、威武精神,怪不得不肯服老。一辈子浸淫在相声中寻找快乐、制造快乐的人,自然是笑一笑十年少。

康松广先生不仅是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专职曲艺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出自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观察,比如他近几年特别爱说的一个段子《让座》。康先生说:“上公交车我最烦人家给我让座,我身强力壮的,把我当老弱病残可不行。那天一上车,一个小男孩看见我就说了,‘爷爷坐这吧’,我一听心里开始不痛快,我就把孩子摁回去了,‘我身强体壮不用照顾,你坐,你坐。’后来孩子又让了两次,都被我摁回去了,没想到一会儿孩子裂嘴哭了,‘我都坐过三站了,你干吗老不让我下车啊?’”这个段子每次说都会“响”,都能让观众会心大笑。他说人到了这个年纪是不是都有点像他这样不服老的劲头啊?他觉得自己虽然患糖尿病已经5年,但各项指标控制得都不错,凭什么不能站着当叔叔呢?

要新鲜,就上微博交朋友

与康先生熟悉起来是在微博上。他主动加了我们杂志的微博(@糖尿病之友杂志)成为了我们的粉丝,然后通过这一平台积极与我们互动,经常询问我们有关血糖的问题。他对知识的认真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也引起我们对他的注意。从微博我们又关注到康先生的博客,他说他很早就开始利用电脑写作,“网络开辟了新天地,其中有利也有弊;老年朋友要注意,遇事不要贪便宜;小朋友上网要注意,网络游戏莫痴迷;女性朋友要注意,自己的照片要珍惜。”这是康先生在相声《上网须知》中的一段话,也是他对网络生活的总结。他没想到会在微博遇到我们这样专业的杂志,而且还可以通过我们进一步关注到糖尿病领域。说到糖尿病,他患病5年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他说对于糖尿病的态度应该是别太当回事,可也别不当回事。别太当回事就是别被病吓着,天天愁眉苦脸,好像世界末日到了一样;别不当回事就是要勇于面对,积极治疗,医生的话一定要听。医生建议不喝酒,他就用了半年时间,把多年来的喜好给戒了。

他发现糖尿病,是因为朋友圈子里的糖尿病病人实在太多了,就像一群久病成医的“专家”在身边一样,当时朋友看到他特别瘦,就劝他去看看,这一看还就真被确诊了。好在发现比较及时,血糖并不是很高,吃药就控制住了,现在餐后2小时血糖基本控制在9.0mmol/L左右。他引以为傲的是至今他的血压、血脂都很正常,只是嘌呤略高些。他说他一直在努力控制,希望能维持住现状。说起这5年来他是如何与糖尿病抗争的,他说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饭量!

要应酬,就点不爱吃的菜

康先生和爱人都是虔诚的回教徒,老伴心特别软,从来都不忍心管他。多年前的一件往事让他爱人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两人一个厨房里面,一个厨房外面唠家常,爱人手里烙着纯肉的馅饼,一锅6个馅饼,烙一锅端出去一锅。烙了3锅后,爱人准备铺桌子吃饭,可出来才发现,跟她说话的功夫,他不自觉地竟然把18个馅饼都吃了。康先生爱人说:“18个纯肉的馅饼啊,现在想起来我都后怕。可就这样的饭量,说减他也就减了,现在他一米八几的个子,一顿估计顶多也就吃4个馅饼了。”康先生说,因为自己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吃饭不挑,特别偏爱主食,所以就容易一顿吃得比较足。

他觉得患上糖尿病也不是特别倒霉,自己年轻时走南闯北,往往暴饮暴食胡吃海塞,有了这个病以后也就有了约束自己的理由。现在家里人和孩子都管着他,吃饭他坐最里面,吃高兴了想再来一碗,孩子就说了:“行了行了,那就不少了,别吃了!”就不给添饭。另外,他认为到了自己这个年纪,就是没被确诊糖尿病也该控制饮食了。康先生每天写作,再加上演出不断,所以相应的应酬也比较多。他说他有一个秘诀就是点菜时点自己不爱吃的菜,这样饮食的总量就容易控制了。

要快走,就要大步流星

人各有所好,而康先生从小就迷恋相声,刚刚七八岁他就天天抱着收音机听,最爱听的是相声。到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登台在学校表演,一直痴迷至今。或业余、或专业、或表演、或创作……至今40余年过去了,他始终与相声为伴。写相声很苦,但苦中有乐,每当自己的作品展现在舞台上,赢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的时候,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是无与伦比的。他认为,一段相声好比餐桌上的一道菜肴,演员是“厨师”,作者是“配菜”。菜肴味道的好坏,能否博得食客的赞许,关键在于厨师的烹调技术。而“配菜”则要提供所需的优质原料,并洗净切好,供厨师备用。所以在生活中寻找好的“配菜”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他有个小段子说:“小区有个美貌少妇穿着高跟鞋没走稳,一头摔进了大垃圾桶。一个过路的男士正犹豫是否该上去扶时,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却嘟囔着上去抱起少妇就走:‘城里人真奢侈,这么好的媳妇都不要了,别人不要,我要!’”这个小段子非常贴近生活,人物刻画得既生动又幽默。康先生说,好的“配菜”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写相声就要琢磨生活,别人看着不在意的生活细节,可能他就会走脑子,灵感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康先生喜欢快步走,喜欢走到市井生活当中去。早上他就好在菜市场边买菜边听闲话,然后拿着菜溜达个一小时再回家。晚上他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在对面的小公园里一边快步走一边想白天写的段子。他说他喜欢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走,夜里微凉的空气往往能触发他的灵感。

康先生是个喜欢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发现快乐的人,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他说相声不是一个熟练工种,需要演员不断地探索、创新,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是一个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他希望自己的段子首先是逗乐,能让观众开心,然后还能给观众以知识或警示,让观众越听越有滋味。他不断发现新事物,了解新事物,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充满了活力与动力,在寻找快乐中认真生活,这样就一定会永远年轻,朝气蓬勃!

论音乐课的“快乐”教学 篇12

[案例描述]

以四年级《乒乓变奏曲》一课为例, 我让学生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的魅力。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这样的穿着最适合干什么呢?

生:做运动……

师:胡老师很喜欢运动, 请你猜猜我在做什么运动?

师做动作学生猜。

师:你们在课间、课余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运动呢?

师生一起律动。

师:跟着音乐一起做运动吧!

片段二:

听《乒乓变奏曲》。

师:是一场什么比赛呢?为什么?

生:跳绳、跑步……

师:对, 因为它节奏很快, 很跳跃……

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到底用这段音乐表现什么运动呢?

看图片, 再次聆听歌曲, 并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师:你能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吗?

片段三:

听变奏曲, 画图形。

再次聆听, 让学生用身体造型表现音乐的手段。

师:接下去我们换个方式, 用身体的造型表现乐段, 听到一个乐段就变一个造型。

再次聆听音乐。

这6个球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演唱主题旋律。

听琴默唱, 跟琴唱并用手指表现音符的高低。

了解变奏, 尝试变奏。

师:请你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 自己去尝试变奏吧!

[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 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堂一开始从运动着手, 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他们聆听音乐并感受乒乓比赛的激烈场面, 在快乐的聆听与体验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歌曲, 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和谐氛围, 快乐前提

快乐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 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只有双方携起手来,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 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了感情倾向, 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并乐于请教, 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 教师对学生不热爱, 甚至见到学生就厌烦, 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 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 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 还谈什么快乐教学!因此, 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情感氛围, 是实施快乐教学的前提。

二、参与体验, 快乐动起来

音乐课, 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 从内容到形式, 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 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快乐地动起来, 身体快乐地动起来, 情感快乐地动起来。这种“动”, 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 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促动引导下, 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 提高音乐修养, 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 因此, 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 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 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 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把学生带进广阔的空间, 探索神秘的音乐世界, 让学生尽情地“玩”“乐”, 在“玩”“乐”的过程中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三、编创想象, 乐中见智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 作为一名教师,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本节课中, 我没有老一套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 而是创造地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自由支配的“空间环境”, 解放学生的大脑, 鼓励学生敢于探究, 敢于实践。这样, 学生们在自由编创中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变奏曲, 享受到了音乐创作的无穷乐趣。

四、张扬个性, 促进发展

新课程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并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发展, 并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完全自由的发挥。在这节课中, 我问学生:“你们能用身体的造型表现乐段吗?”很平常的一句问话, 却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不但通过亲身体验, 找出了变奏, 而且也了解了变奏, 这正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他们无拘无束玩乐, 自由自在地探索, 在学会知识的同时, 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 也从中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同时, 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他们参与音乐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此时此刻, 我觉得, 这才是让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激动、为之陶醉的时刻啊!

上一篇:高科技考试作弊下一篇:教育目标分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