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音乐(共12篇)
快乐音乐 篇1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语言,一把是音符。”儿童天生对音乐有着好奇感。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音乐呢?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音乐教学并非只是“唱歌”课。以往的音乐教材往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设计,无论是教材内容构建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其设计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基础上的,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则通过教师的讲授去获取知识,他们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今天的教学应当是启发、引导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不能把教学参考书异化为束缚教师创造性发挥的紧箍咒。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更新,即使用了新的教材去教,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
二、欣赏学生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应得到教师最基本的尊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更应当是学生的朋友。上课伊始,学生最想看到教师的第一个表情应该是亲切、自然与真诚的微笑。为此,我尝试着这样去做:上课前,我会默默地注视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他们也会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他们的表情,可感受到,我的举动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爱戴。上课时,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会得到我毫不吝啬的赞赏。往往在这样的赞赏中,其能开心地度过整个学习过程。当有的学生犯错误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用一个眼神或是慢慢地走到他身边,趁大家不注意,轻轻抚摸他的脑袋,给他一个小小的暗示,希望他能尽快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因一时着急和心理紧张,原本想好的答案忘记了或回答起来不够流畅,我会对其微笑,并鼓励他们继续思考。慢慢地,学生自然会变得信心满满,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有的学生音准不好,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总会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对视演唱,用我的眼神和行动带给他自信。我想如果每一位音乐教师能真正与学生一同参与,一同分享,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够与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创新导入形式
音乐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做好准备工作则是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的根本保证。表演艺术家有句名言: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音乐教学设计也是一样,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平时要勤思考,多实践,多积累,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做到“厚积薄发”。新课导入是音乐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也是整堂课的关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必须采用形象、直观且令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导入。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的形式有很多。如,复习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可使由旧到新之间的过渡自然。游戏导入、故事导入,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角色。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优美、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配以轻松的背景音乐,可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选择、运用。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如,在学习《数鸭子》中带有休止符的节奏时,在给学生播放了红绿灯节奏谱和音符手势儿歌后,我问他们:谁有办法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知识呢?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点头法,有的说可以通过走路、跑步、立正法……通过亲身实践,他们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和自主活动的空间,并对其加以合理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想象、创造,学生则会给教师一个惊喜。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切实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进行感悟、表现和创造,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音乐。
快乐音乐 篇2
通过学唱歌曲《芦笛》,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了解轮唱等演唱形式,轮唱要做到不追赶、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
轮唱和谐
教学准备:
歌纸、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
1、出示练声曲
我们曾用舒展、优美的声音演唱,好象字晴朗的夜晚,那般宁静。大家能在下午这个时候,用声音来展现“月亮出来了”吗?
2、演唱a、舒展优美b、跳跃轻巧
那你们能用这样的练声曲告诉我们“春天到来了”吗?你准备怎么做?a、歌词b、声音要求
春天来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呀!当我们结伴同行时,走在田埂上时,一路欢歌笑语,是多么高兴呀!还有可能追着、跳着呢!当看到柳树冒出了绿芽时,心中是多么惊喜啊!
二、学唱歌曲
1、揭课题、听感受
春天来了,真好!摘下一片青草叶子,一边走,一边吹起动听的歌儿――《芦笛》。歌曲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熟悉歌词)
你的心情如何?大家看到这一切,歌声中也应唱出――――?
2、学唱歌曲
我们的耳朵先“看”到了春天,那也让我们的歌声飘在春天里吧!
跟着音乐轻轻的唱,能发现歌曲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采用听唱法,可跟琴声模唱)
草哨儿真厉害,吹出了春天来,摘草叶,口中吹,哨音像银铃,越吹越欢欣。于是曲作者觉得原来的单旋律已不能满足了,这样,用轮唱,达到充实情绪的效果。你们有信心唱好么?
3、完整的表达歌曲
歌曲中有三段,这三段我们都一齐唱?可以有些变化吗?你想怎样设计呢?
(领唱齐唱、对唱齐唱、小组轮唱唱…)
真好,那我们按照方案来完整的表达歌曲吧!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现在怎么来演唱《芦笛》,你理解了吗?用你们的歌声告诉我。
4、认识拍号:二四拍。知道其意义及强弱,通过演唱歌曲边击掌捻指感受歌曲强弱。
三、拓展延伸我的创造
制作简易吹管乐器
方案一:你可以用一片青草叶制成一个简单的乐器。找一片大的青草叶,用两只拇指并拢把叶片夹紧。现在从你的拇指间在叶片边缘上吹气。叶片会振动并产生很大的声音。
方案二:
你可以用一根普通的吸管做出另一种乐器。把吸管的一端压平,把两个角剪掉。把剪好的那一边轻轻地放在你的嘴唇之间,然后轻轻地吹。当你吹气时,你使两片“簧片”之间的空气冲出去,而使簧片产生振动。簧片的振动使吸管内的所有空气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振动。
四、 总结下课
一首《芦笛》,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鼓手进行曲》
动音乐游戏:学做小鼓手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小鼓手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学做小鼓手”这个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的强弱的变化。
教学重点:学会唱《小鼓手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学做小鼓手”这个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的强弱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形式师生问好
二、趣味游戏,激发兴趣
1、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以为神秘的朋友!
生:略
(师出示: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师:这些小米粒不光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师演示:把小米粒防在小鼓鼓面上,以不同的力度击鼓,小鼓敲得响,米粒就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就跳得低。
以《小鼓手进行曲》的音乐作为伴奏乐,每拍一次为敲击的鼓点。
3、师:小朋友看到鼓面上的这些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呢?
4、生:老师的小鼓敲得响,米粒就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就跳得低。
师:这些小米粒真不愧是老师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配合得多默契啊!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
具体方法:
〈1〉老师弹奏《小鼓手进行曲》,随时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的反应,根据老师弹奏力度的变化改变自己敲击的力度。
〈2〉请学生表演的同时,又可以重复听到《小鼓手进行曲》,从而给学生留下颇深刻的音乐印象,为下一环节学唱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
导语;小朋友们敲得真不错奖励一下吧,老师把一首《小鼓手进行曲》送给你们。
具体方法:
〈1〉放录音,听范唱
〈2〉跟录音,唱歌词(因前面作了大量的铺垫工作,相信这个环节比较容易完成。)
〈3〉歌曲处理,同时附带讲关于进行曲的小知识,让学生很好地对进行曲有所了解,并能初步地掌握。
即:进行曲是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主要指军队用以弘扬军威,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进行曲通常有简单而鲜明有力的节奏和整齐规律的乐句构成,听起来雄壮有进行感。如:《小鼓手进行曲》一样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感觉坚定有利,雄壮刚健的就是进行曲。
〈4〉引出大鼓
为配合行进是步伐一致的要求,大鼓一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
四、音乐游戏
大鼓:x x | x x | 0 | x 0 |
小鼓:x x |x x | |x 0 |
具体方法:
〈1〉分开练习,“小鼓手”敲打乐器,学生跟着鼓点可以踏步或行进。这样一来为学生感受具有进行曲风格特点的歌曲提供了帮助,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热情,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合奏练习。
五、总结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手拉手》
认: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在演唱时唱准附点。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热身游戏:找伙伴
全班围成一个圈,手拉手,随着音乐绕圈走,当音乐停止时,老师报数,学生按照所报的数字抱成一团,假如拉下了,就将结束游戏,看谁将坚持到底。
设问:
①你是第一个结束游戏的同学,心情怎样?(不是很好。)
②你们是坚持到最后的三个人,有什么诀窍吗?(一个同学说没什么诀窍,只不过平时就一直在一起。另一个同学说我们的眼光碰到了一起。)
③那你们三人手拉手成功了,滋味如何?(三人同说甜)
目的:要与伙伴共同走向成功,需要一种默契,同时也需要彼此间的互动,即你主动找别人,别人也主动来找你。通过此游戏也引出我们的课题《手拉手》。
2、节奏游戏:找朋友
要求每个小朋友自由找朋友,并用附点节奏作自我介绍。如:我叫卞鹏飞,我爱踢足球……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饶有兴致的掌握难点附点。
要求在自由找朋友的时候会用演唱的形式作介绍。如1 3 5 5 3 0我叫卞鹏飞。
新歌教学。
导语:只有我们手拉手,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好,让我们看看听听住在山沟沟的小妞妞与住在大城市的小豆豆是怎样拉起手的呢?
欣赏《手拉手》
播放《手拉手》音乐边欣赏给希望小学募捐活动画面。
出示歌词,分角色朗读歌词。(注意豆、妞、沟、手、走、头、球一些字的咬字)
分小组分角色读词。
按节奏分角色配乐朗读歌词。(读准附点歌词)
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从歌曲中找一找、认一认,知道它的时值。
用lu或其他字跟琴哼唱全曲,熟悉旋律走向。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演唱,熟悉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歌曲的处理。
加入力度记号作强弱的处理。
有感情地演唱。
7、按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组际间进行互评。
拓展延伸
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它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
交流有关希望小学内容的收集资料。
看看有关广告报道。
说说你眼中的贫困地区的小伙伴。
想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事,给予什么帮助。
按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手拉手》活动方案:
每逢双休日、寒、暑假,少先队员们带上慰问品去看望街道里的一些残疾老人、孤老、军烈属。
我们把街道的敬老院、图书馆作为手拉手活动的基地,定期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可举办“献爱心、传真情、助贫困、送温暖”义卖活动,同学们自发地带来了自己的玩具、文具、书籍进行义卖,场面热闹非凡,我们把义卖所得的钱捐款给街道扶贫助困办公室。
从身边的事做起,在平时生活中,学习上帮助关心班里的贫困同学。
课堂小结。(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动:队形变换
教学目标:
1、精神饱满地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受体验进行曲特点。
2、能随音乐行进并做出作队形的变化。在活动过程中协调性和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
3、在音乐活动中,引起对入队和队活动的回忆与向往,对少先队的认识更为全面,感悟至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教学重点:精神饱满地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受体验进行曲特点。
教学难点:能随音乐行进并做出作队形的变化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歌曲谱例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活动(学生在教室列队,三名学生分别担任出旗手、护旗手)。
(1)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播放)《出旗曲》,中队长点名汇报人数,音乐教师担任中队辅导员并宣布活动开始)。
(2)中队长:全班齐唱《中国少先队队歌》(唱完后坐下)
(3)主持人:同学们能听出《出旗曲》里有哪些乐器吗?(小号、大鼓、小鼓等)
同学们已见过它们,会敲击大鼓和小鼓吗?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敲法吗?(鼓励学生尝试敲打大鼓、小鼓等,感受两种乐器不同的音响效果和不同敲击方法带来的不同音色。)
(4)主持人:请老师对同学们的即兴演奏进行评点。
(5)教师给予评价与鼓励。
2、展开活动。
(1)主持人:刚才老师说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鼓手,那大家想不想听听唱唱小鼓手的歌曲呢?
(2)主持人:请老师和我们共同来唱唱、奏奏、踏踏、表现这首小鼓手的进行曲,好吗?(生鼓掌,教师参与指导)。
(3)随《小鼓手进行曲》敲一敲,走一走,感受体验坚定有力的旋律,进一步体验进行曲风格。
(4)主持人:每一位少先队员都会因为胸前的领巾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童声齐唱《红领巾的世界》,欣赏是可随乐曲敲敲(积木凳)鼓,表现出强弱。
(5)齐欣赏《红领巾的世界》。
(6)主持人:红领巾的世界多么灿烂,天天向上让那信念树起来,星星火炬让那理想放光彩,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让我们再次唱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唱出我们的信心、决心。
(7)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8)主持人:我们的嗓音是最自然的乐器,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管乐表现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齐唱音色的不同效果呢?
(9)欣赏管乐合奏与童声齐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0)议议齐唱与管乐合奏的不同感受。
3、拓展活动。
快乐音乐巧设计 篇3
关键词:快乐;参与;兴趣;爱
众所周知,音乐教师有“三多”——课多、学生吵闹声多、活动多。加之小学生年龄偏小,他们的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音乐教师上课时大声训斥、责备是常有的事,长此以往,必将会导致教师失了耐心,学生没了兴趣。音乐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受到爱戴,让音乐课生动、快乐呢?
一、才艺展示碰碰碰
我在音乐教室的一角点缀了墙壁文化,此角取名为“才艺展示碰碰碰”,“碰”即对抗、比赛的意思。每节课开始时请一位学生到此进行才艺展示,可以唱一首歌,可以用竖笛或口琴吹奏一段小曲,可以跳一个舞,可以讲一个与音乐有关的笑话或故事,也可以组织同学们玩一个短小的音乐游戏等。课前由文娱委员把节目内容报告给老师,然后让他们轻松地看,投入地演,开心地笑,表演完由学生代表发表简短的评价。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在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运用音乐的多种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使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投入到音乐的环境与意境中去,从而把过去的“吵闹声、训斥声,声声刺耳”的混乱场面,逐渐演变成“歌声、笑声,声声悦耳”的生动课堂。
二、KTV点歌台——你点我播
现在的学生看得多,听得多,视野也开阔了,课本上的歌曲很难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想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就得设法激趣。一首新歌学完后,学生在齐唱、小组唱时声音能够整齐、响亮,可要求他们独唱时却常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不敢唱、不愿唱,所以,教师很难检测学生的歌曲掌握程度,想让学生乐意唱,也得激趣。
受KTV点歌台的启发,我把“点歌台”的阵地延伸到了课堂,每首新歌教完后腾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你点我播”,先由老师点学生,独立地演唱本课新学的歌曲,或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作表演,表演完后由被点学生点老师,点播的音乐内容可以多样化:流行歌曲、世界名曲、名家名段等,可由老师自弹自唱,也可上网搜索。几节课一尝试,学生完全放开了、自由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因为他们知道“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点歌台”的妙用,提供给师生一个互动展示的平台,不仅改变了部分学生胆怯、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乐于唱、盼望唱,还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音乐课本以外的璀璨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
求。正所谓:“因为快乐而歌唱,因为歌唱而快乐!”
三、快乐音乐源于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这一句话,他用了一生的时光去实践。作为教师,应该用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1.让你的眼神充满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中,学生尤其注重教师的眼神,亲切的眼神能让学生轻松愉悦,明亮的眼神能使学生振奋。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可以投之以期待、鼓励的眼神。学生表现好了,则投之以一个欣赏、赞美的眼神。
2.让你的手势牵引爱
音乐课堂上我们常常声色俱厉地规定:“坐正、不许动!”“安静,不许说话!”或用教鞭狠抽桌面,以此来维持课堂纪律,殊不知,这些声音都极大地破坏了音乐课的美感,而且对学生的心灵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觉得以生动的手势来营造爱的氛围,对于引导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优化音乐课堂纪律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要求学生坐正时,双手先交叉抚肩,再展开压下;要求学生安静时,伸出食指轻点嘴唇;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时,先轻咳,然后伸出手掌指向学生,再用食指、中指点耳垂;当学生问题回答正确的时候,或给一个漂亮的响指“OK”、或竖起鼓励的大拇指称“好”。
3.用你的语言营造爱
快乐的音乐环境离不开歌声的引导,用歌唱的语言提示学生注意是最美、最直接的表达语言,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常唱到:“我们大家坐好,身体坐直不摇,啦,我们上课了。”另外,童话般的语言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生上课偷偷讲话时,我便竖起耳朵作聆听状,一边奇怪地问:“咦,哪里来的小蚊子?”我在课余时间还制作了几个手套道具,在课上常戴上并模拟它们的语气说话,如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是谁在讲悄悄话?”鼓励学生唱歌或表演时,我便说:“别担心,我们是你忠实的粉丝,永远支持你!”模拟蜡笔小新的语气赞美:“哇,你的歌唱得好好听耶!”
“爱是Love,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吧,那样音乐就会伴随着快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祝愿我们的孩子在爱的祈祷与祝福声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贺才旦.浅谈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J].学周刊,2014(28).
快乐音乐 篇4
一、轻松赏一曲
校外音乐欣赏区别于校内音乐课堂,学生都带着轻松的心态来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这是学科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就“进入慢”。经常会出现一幅“吵闹声、训斥声、声声入耳”的混乱场面,实在让教师难以顺利开始上课。此时若安排“课前一曲”听赏,播放一个音乐作品给学生听赏,就能放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积极活跃起来,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所吸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时,给学生先展示江南美丽的风景,创造意境之感。这首歌曲及富江南地方特色,细腻柔美流畅的曲调,迂回婉转,易于上口,再加上亲切温柔的唱词,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这首乐曲的播放不但稳定了学生的情绪把他们吸引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更为学生主动参与全课学习中和为以下的课堂内容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
听赏的“课前一曲”音乐作品,它可以是经典作品、流行音乐,也可以是舞蹈、戏剧、影视等其它姊妹艺术作品,它可以不受教材规定曲目的限制。但所选作品必须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必须重点突出“四性”:目的性、趣味性、指导性和实效性,而且既要为每堂音乐课授课内容所服务,也要与老师所授班级的学情相吻合。久而久之,学生会在“课前一曲”中感受着、想象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几分钟,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利用,巧妙设计,精心安排好“课前一曲”听赏,就如奏响了本次课堂主题的前奏曲,在宽松的氛围中既可以调节放松学生的心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增设趣味性、生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去。把“吵闹声、训斥声、声声入耳”的混乱场面变成“歌声、笑声、声声悦耳”的生动课堂。
二、自信露一手
美国的心里学家罗森塔尔曾研究过,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称赞。这些认可和称赞会使人们产生追求成熟的热情。为此,在每堂课的最后5分钟专门开辟了“我的舞台我做主”栏目。此项活动得到孩子们的欢迎。每次2位单独上台表演的学生由老师抽号决定,表演者可以展示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评委由老师和上次表演的同学综合打等级。一开始,有的学生准备得非常充分,非但能够完整地将歌词背唱下来,有的还能跟着伴奏有感情演唱,表演效果极佳,能赢得同伴们热烈的掌声。也有的同学则没有准备好,拖拖拉拉不肯上来,有的勉强上来了也不能完整表演,效果自不用说了。于是,我对同学们说:作为表演者来说,首先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勇气,老师给每个同学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希望大家都能把握每学期仅有的一次机会来表现自己,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渐渐的,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次展示就像“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一样,音乐欣赏课堂里此时充满了掌声与欢乐。一些原本内向沉默的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后也逐渐变得自信、开朗了,同学们总是期盼着每周一节的音乐欣赏课的到来,更有很多的学生要求加演。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每个孩子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我的课堂因为有了这群孩子而生动,他们的快乐感染了我,也将自己的快乐带给了其他同学,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分享喜悦,分享成功,这是我所需要的快乐课堂。
三、勇敢找不足
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能用准确、统一的声音表达情感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将水平不一声音,完整的演绎一首合唱曲目,是我一直深度研讨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将课后知识填补进来,于是我就想到了录音机的妙用,把学生课上演唱的歌声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聆听,自己找出演唱中的问题,勇敢地听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并积极努力地改进。
例如,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是首复调式的二部合唱。学生由于对此首歌曲比较熟悉,演唱并不是很难,但要唱好两声部合唱不容易。我将学生的二部合唱录好了放给他们听,并肯定了他们的优点———演唱音准、节奏准确、情绪饱满,然后又让他们听了一遍范唱,自己听一听,比一比,找一找有没有演唱不足的值得改进的地方。有的同学说:“我们为了唱准自己的声部的音,拼命唱,唱得太响了!”有的说:“我们的声音太单调了!没有优美的感觉……”于是,我先让他们闭上眼睛,设想我们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在美丽的花园里,眼前是一片洁白无瑕,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茉莉花的美景。学生用圆润、悦耳、和谐的声音,表现出了音乐的意境美,“听听你们的声音多美啊!”当听到录音机里传出的声音,他们兴奋地说:“我们多训练训练也可以去录音了!”在这样的听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让他们学得更快乐。
四、尽情玩一玩
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影响不小,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作为校外音乐教师教师首先就要放平姿态,放下身段,以和善幽默的态度与孩子们一起“玩”音乐,不计较这种“玩”的水平有多高,关键要让孩子们学会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完全放松的状态去学习,以一种玩的心态去欣赏音乐,让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村寨踏歌》中选择了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其中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节奏密集而有弹性,旋律活泼而跳跃,歌曲极富民族特色。学生在会唱的同时我结合“音乐沙龙”的活动和学生一起跳了“竹竿舞”。先让学生用课前每位同学准备的筷子在课桌上按要领练习打杆动作,再听着音乐练习跺脚和跳跃的动作,随后到舞蹈房用正真的竹竿展开跳竹竿舞的活动。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我们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是开放的,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玩”是孩子们永远不疲劳的运动,从来没有一个孩子会说自己不原意玩,老师何不放手给他们制造玩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乐中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了解与认识,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节奏感,通过活动更深刻地理解了音乐,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更为轻松和愉悦,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大胆演一演
人生是个大舞台,而我们音乐教学就是一个小舞台。表演是学生十分乐意参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其艺术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教师就像个导演,只要帮他们搭好台,学生们就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尽情的展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前,我对《知音》这一则历史典故进行概况地介绍,对伯牙、子期的人物特点简单分析,给学生一个剧本作为参考借鉴,让他们编排一段情景剧,采用分大组表演,学生自行选择角色的形式。有两组的表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导演根据每人性格将角色分配到位:伯牙、子期、船夫、子期父,并安排了伯牙的仆人这一配角,剧中还穿插了两个同学分别用古筝和竹笛配乐,加上两位男主角的扮相、神态、动作,将古人文绉绉的语气、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结为生死之交”的一段“结拜仪式”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看着他们的认真劲儿、那投入的样子,作为观众的我一种幸福满足感油然而生,我有感于他们的创造潜能,有感于他们对生活敏锐的捕捉力。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一环节里尽情地释放自己,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成就感。
校外音乐教学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自塑性,更多追寻的音乐赋予的快乐,是一种身心愉悦,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音乐(yue)也是音乐(le),音乐是“快乐”的化身,而“快乐”则是学生健康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要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感,快乐地学习音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与智慧,注满激情与活力。让我们与音乐同行,共同享受音乐,享受快乐!
摘要:快乐是学生求知、求善、创新的“开路先锋”。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体验快乐,这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动力。具体到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创设开放、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美,感受音乐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充满人性与智慧,让孩子们释放自己的情感,与音乐同行,享受音乐,享受快乐。
关键词:快乐教育,音乐欣赏教学,轻松,自信,勇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快乐的音乐会 篇5
一、教学内容:
《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学生十分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和小动物做朋友,一起唱歌游戏,沉浸在欢快热闹的气氛当中。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这首歌曲中还含有休止符、儿化音、象声词等,能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特点,掌握休止符节奏和两段歌词中象声词的不同节奏
这首歌曲的难点之一是休止符节奏0××,还有就是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不一样,而且这一节奏还与休止符节奏紧紧相连,作为第一课时的新授内容,应该作为难点来解决。借助形象的图谱和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表现休止符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节奏,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演奏奏乐器时欢乐的情绪
2、能用甜美、活泼的歌声演唱《快乐的音乐会》 3、乐于参与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的组织过程:
根据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活动强调学生的感受欣赏,自主探索和发现,大胆尝试和表现。围绕“欣赏感受——理解学习——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提升经验——充分表现”这一思路展开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1、律动
2、情境导入
“我们一起用手中的打击乐打出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大家准备好了吗?老师能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快乐吗?嗯,眼睛特别明亮,脸上挂着微笑。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快乐。”(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笑脸)“大家想不想把我们心中的快乐延续下去? 那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一个快乐的音乐会.3、欣赏感受音乐旋律
首先是给学生听觉欣赏和感受(听!森林里传来了音乐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学生完整欣赏音乐,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听出来了吗?热闹吗?)[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理解想象音乐表达的欢快和热闹的意境。根据歌曲的特点,我们采用分段教学,由此引出——
二、难点节奏与旋律学习
1、解决教学难点
Xx xx|xx xx|xx ox|x-|的节奏 师:音乐会上都使用了哪些乐器呢? 生:胡琴.师: 小胡琴亦称胡琴,是中国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我们常见的“二胡”、“京胡”、“板胡”等等都是胡琴的家族。教师采用我出示乐器二胡的实物,让学生模拟出它的声音“嗞扭扭”。
师:再来听一遍,你能用这条节奏来模拟读出胡琴的演奏声。“嗞扭扭”吗? 我再出示难点节奏问学生
xx xx|xx xx|xx ox|x 0|
嗞 扭扭 嗞 扭 扭扭 得儿喂
学生练习。
然后我手持小喇叭唱出“嘀嘀哒哒 嘀嘀哒哒哒哒得儿喂”从而引出难点句的旋律。学生进行模唱,然后把小胡琴的演唱也带到旋律之中。
[设计思路:运用模拟实物的形式,突破歌曲当中的难点节奏,这样本身就将难点易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为上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2、解决教学难点八度大跳
最后进入到歌曲一段的学习我发出疑问“咦?你们听,音乐会上都有哪些嘉宾呢?你听出来了吗?”(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唱第一段歌曲的后半部分)老师在这个小音符“5“下面加了一个小圆点怎么唱呢?我们来听听。学生模拟演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第一段。
2、随琴模唱第一段。
3、分角色演唱
师:“瞧,这歌曲多好听呀,老师都被感染了,咱们一起来个歌曲接龙吧!老师演唱第一句,同学们演唱第二句。”
4、解决问题:
师:“我们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第二句同学们要注意唱准歌词。请同学们完整地演唱一遍。”
5、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师:“同学们演唱得不错,如果能够边表演边演唱就更好了。让我们一起拉着胡琴唱起来。”
(随伴奏音乐演唱)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小猫、小狗心情很高兴,那么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吗?”
(随伴奏音乐演唱)
6、歌曲二段的学唱
带着问题“小胡琴演奏完了,该那种乐器了。小猫小狗又会怎样呢?”来听第二段,然后用唱的形式小组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给与及时的纠正。最后集体根伴奏演唱。
7、小组合作,演唱第三段。
师:“第一、二段我们已经轻松拿下,那么第三段能不能自学?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第三段吧?”师:纠正错误。师:三段已经学完了,告诉老师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很高兴,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一唱吧。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创编
“嘘,别出声,我好象听到谁在叫我(在学生刚演唱完之后,教师故作神秘状)。噢,原来是小鸡和小鸭。(媒体展示小鸡小鸭图片)原来呀,他们也被同学们的歌声吸引了,想来参加音乐会,欢迎吗?
生:欢迎。
师:“可是他们要求同学们也把它们唱进歌里,能行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生集体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多棒啊,瞧,你们现在又变成小作家了。想不想让更多的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
师:小朋友除了好多小动物可以编入歌词里,还能有哪些词可以编进来呢? 师:有没有其它你知道的乐器的声音你能模仿的呢?
师:小朋友真是厉害能演奏这么多的乐器我们把它们也唱进歌里,可以吗?我们试试。
5、教师范唱,激发兴趣
师:“看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奏,老师我也想露一手,可以吗?”
6、小组表演,才艺展示。
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然后创编歌词并分角色表演” 师:“快乐音乐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表演?(小组进行表演)。刚才是大家一起演奏的,现在我要请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各选一个乐器来演唱第一二乐句,其他同学扮演观看音乐会小动物或者小朋友的角色演唱歌曲第三四乐句。那个小组愿意自告奋勇来承担这次的演出任务呢?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开音乐会啊?如果你们来开音乐会,你还会请哪些小乐器来?
师:下面有请全班的小朋友起立,老师来担任你们音乐会的伴奏。生:在钢琴的伴奏下演唱全曲
五、教学延伸
“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下课的时间到了,下节课上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交响乐,让我们多多的认识一些乐器,让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出教室。”(播放伴奏音乐,师生边演唱边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体现了以下几个教育理念:
1、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学唱歌曲,而是通过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听听、看看、猜猜、唱唱、玩玩中学会了歌曲。
2、关注学生的有效发展。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幼儿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获得认知(主要是歌曲中出现的几种节奏型);情感(愉悦陶冶学生的心灵,体验与动物朋友游戏、唱歌、表演带来的快乐);学习能力(观察力、倾听力、语言组织能力、模仿和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关注音乐作品美感的传递与表现。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和风趣,通过图片的设计,教师的歌声、表情、情绪的带动和感染,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板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
在快乐中鉴赏音乐 篇6
创设优美宜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境中共同体验音乐、感受乐趣。当然,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要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将教学环节有机连接在一起。
二年级的歌曲《哈哩啰》,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学生对这个国家非常陌生,对这首歌也有一种距离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精心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导入新课时邀请学生到特立尼达这个美丽的国家去做客,通过课件播放特立尼达美丽风景和人们热情歌舞的画面,导入歌曲《哈哩啰》,然后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歌曲学会后通过参加盛大的篝火晚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拓展,编创舞蹈动作。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演唱、表演等音乐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融入“双基”教学。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技能,音乐也不例外。如果在课堂上过多地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用非艺术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把音乐课上成一般的文化知识课,学生势必会学得枯燥乏味,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双基”融入活动中,抛弃以往从知识入手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年级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变纯粹的“双基”训练为“双基”体验,通过教学环节把“双基”内容融合在听、唱、奏、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学习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教师可以设计开火车的游戏,先感受火车从远处驶来进站声音是“渐强”的,火车从火车站出发驶向远方声音是“渐弱”的,然后开展“开火车”的比赛,比比看哪列小火车模仿得最像,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力度的变化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效果会好得多。再如指导学生掌握歌唱时正确的呼吸,教师可以设计“风来了”的游戏:“风”从自己的胸腔出发了,缓缓地跑向远方,直到很远很远,眼睛都要睁得很大看远,这是吐气的均匀练习;为什么你的“风”吹不到远方呢?那是因为你制造的“风”不够多,要让风充满你的身体,这是深吸气的练习;通过制造“大风”与“小风”,来训练孩子的气息控制。只要教师善于想办法,用趣味性的方法化难为易,化静为动,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也会变得妙趣横生。
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机会为孩子们提供自信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使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笔者的音乐课上,每节课的前5分钟,学生都会进行“我能行”表演,表演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决定,可以是独唱、小组合唱、独奏、合奏、舞蹈、配乐诗朗诵、童话剧等。笔者经常对他们说:“今天走向小舞台,明天你才能走向大舞台;今天只有在小舞台上成功表现,未来才能在大舞台上光彩耀眼。”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对待这个“小舞台”的表演,为了表演好节目,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排练,乐此不疲。“我能行”小舞台的开设,虽然占用了音乐课堂一定的时间,却给孩子们创设了无限发展的空间,他们的音乐特长得以展现,表演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成功和快乐的这一时刻成为他们校园生活的独特记录。
责任编辑 林云志
快乐音乐 篇7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 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 新的音乐教材, 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音乐剧的作用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 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音乐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要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不断创造新的教学形式, 寻找在自身形式与内容上能体现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作为教学载体。音乐剧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主要涉及音乐 (声乐、器乐、音效) 、舞蹈 (中外、民族、现代) 、美术 (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 、戏剧 (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 、文学 (剧本、语言、朗诵) 、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音乐剧将不同的美学范畴, 不同的审美方式, 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门类高度综合起来, 从而使自己具有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表情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一切优势和一切魅力。它没有固定僵硬的模式, 所以它永远给欣赏者创作者有足够的创造空间。音乐剧的发展进程与人类的文化发展进程有着内在的同步性。音乐剧诞生本身就是种文化现象, 经典的音乐剧作品更是影响着一定人文背景下的人们。音乐剧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构成情节, 用以展开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 最终还是要表现一定的人物主题, 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让音乐剧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 以便学生充分吸收其文化养分, 是能够充分体现综合艺术课人文特点的。
好看的音乐剧不一定是经典的, 而经典的必定是好看的, 是不断发掘出新的价值, 是具有生命力的, 是永恒的。它不仅是给人单纯的生理感官刺激, 更能激发人的心理共鸣。就拿经典剧目《猫》来说, 它就能帮助观众找回真实的自我。通过看音乐剧《猫》———它能帮助人们忘却固有的文化桎梏的束缚, 进入到无拘无束的自由态, 这是种难得的幸福。经典的音乐剧作品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广博的, 是深远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围, 而深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经典剧目本身所赋予的深远的启示性对于孩子们是大有裨益的。让他们多多接触经典剧作品无疑是能在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的同时启迪他们各个方面的思维, 有助于他们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音乐剧应用于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的怪现象“孩子们喜欢音乐, 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 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 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体现“人文价值”主题, 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使教学寓教于乐, 学生知情达理。学生通过欣赏一部音乐剧, 可以获得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熏陶, 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防止了那种由各门艺术课程简单拼凑而成的课程给学生造成的零乱的艺术体验, 更好的体现艺术新课程的综合性要求。
课堂“儿童音乐剧”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 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 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 确定简单的“标题”, 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 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 要源于生活, 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 道白要精练, 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 展现教师风采, 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 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 因陋就简。注意音量匹配, 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 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 不要笑场, 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浅薄、低级, 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在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的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提高,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会得到适当的发挥。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我们施教对象是年龄在6~19岁的中小学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很难接受与他们的生活相隔甚远的艺术形式, “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 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 不像老传统, 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 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 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 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 叫我演大灰狼!”“老师, 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学以致用。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等诸方面发展相得益彰, 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热烈。
摘要:音乐剧诞生本身就是种文化现象, 经典的音乐剧作品更是影响着一定人文背景下的人们。音乐剧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构成情节, 用以展开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 最终还是要表现一定的人物主题, 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让音乐剧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 以便学生充分吸收其文化养分, 是能够充分体现综合艺术课人文特点的。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体现“人文价值”主题, 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使教学寓教于乐, 学生知情达理。
创设快乐的音乐课堂 篇8
一、改变模式
传统的唱歌教学模式是:听赏音乐或老师范唱 (同学们听了, 觉得很好听, 真优美, 很想学唱, 兴趣来了) ;学唱歌谱 (兴趣一下跌落低谷) ;学唱歌词;富有艺术性。这种模式呆板又全然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新的模式:欣赏歌曲;直接唱词;再学唱曲谱, 其效果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曲谱的畏难情绪减少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促进了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性, 学会了体验情感, 表达情感。歌唱是感受、体验情感最直接的手段, 好的歌曲作品, 词与曲结合得浑然一体, 天衣无缝。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听录音带, 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更要提高教师的范唱水平。用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和激情直接启发、感染学生, 再通过学唱歌曲准确地表现出来, 让音乐在同学们的心灵中生根。这样, 唱歌就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也成了他们最能直接抒发情感、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
二、用科学方法歌唱
初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这一时期, 他们甜美、清脆、嘹亮的童声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声音沙哑、音色多变、高音上不去等状况, 甚至连音准也掌握不好。这使他们产生了困惑心理、畏难情绪。一些学生就不再愿开口唱了。还有一些同学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 尤其到高音时, 喊得面红脖子粗。虽然声音大, 但声音粗糙, 缺乏美感。为了纠正这些现象我在给学生讲明变声期生理现象、变声期的嗓音保护外, 着重强调用科学方法歌唱, 在平时教学中作了3个方面的训练。第一, 用正确的姿势歌唱。特别强调头要端正, 不能前俯后仰, 肩部、颈部、面部要放松, 不可紧张僵持, 等等。第二, 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歌唱。吸气时要吸到位, 气沉丹田, 用闻花香、抽泣等来启发学生练习。呼气时, 要保持好吸气后的状态, 不要一泄而出, 使气息有支持点地呼出, 可用吹生日蜡烛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声音就自然、通畅了, 对喉部的压力也减少了。第三, 用弱声歌唱。变声期声带一般有轻度充血, 不利于放声唱, 一律用小声, 轻声唱。也就是依靠少量而柔和的气息支持、控制发声。这样学生能感到歌唱的舒适, 还在各自唱的同时能听清自己的声音, 避免了学生声嘶力竭的“喊唱”, 让学生们自觉追求高雅、抵制庸俗的音乐意识。
三、创编歌词
同学们很喜欢创编歌词, 以歌曲《军民大生产》为例。男同学很快编好了歌词, 并开始积极试唱。女同学就不同了, 歌词创编得倒是很上口, 可她们就是不敢大声演唱。一个女生说:“这首歌女生独唱不好听, 要是大家一起唱就能唱出来!”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预设出了问题, 没有关注到初中女生怕羞的心理特点。我果断地将独唱改为请全班女生齐唱创编的主调部分歌词, 再请全班男生配合齐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吼嗨!”这样的演唱形式马上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响应, 只要女生一唱完主调歌词, 男生就迫不及待地应和“吼嗨!”课堂气氛完全可以用“火热”来形容。我又在肯定的基础上对女生提出了改进要求:“要是声音更洪亮、更整齐一些就完美了!”“男同学的拍子卡得真准, 声音也够洪亮, 要是能避免喊唱就更好了!”这下同学们演唱得更起劲了, 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这节课后,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敢大声唱歌了。
四、竖笛演奏
以八孔竖笛起始课为例:刚一上课, 我就用竖笛吹奏了一曲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天空之城》主题曲, 同学们惊喜地发现竖笛的音色如此优美;接下来请学生观察自己的竖笛, 让他们发现竖笛的结构特点;再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吹奏出第一个音时, 所有孩子都是专注的, 每个学生都想第一个吹奏出纯净的笛音。在我的及时激励性的评价下, 95%以上的孩子在竖笛起始课中能学会“Sol、La、Si”三个音的指法;认识三个音在五线谱中的音位;知道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同学们完整地吹奏出《小宝宝睡着了》《玛丽的小羊羔》这两首歌。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烁着快乐和自信的光芒, 很显然, 这节竖笛起始课带给了同学们愉悦的感受。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刍议 篇9
一、营造轻松氛围, 增强课堂互动
纪律约束必不可少, 但刻板严肃、枯燥乏味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排减学习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而又热烈的教学氛围。就拿学习《过新年》这节课来说,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对新年的理解, 营造出一种过新年的气氛, 讲述老师小时候过新年吃年糕、穿新衣服、逛花灯、放鞭炮、贴对联等, 然后让学生互动讨论现在是如何过新年的, 有的学生说吃年夜饭, 有的学生说看烟花爆竹, 还有的学生说出去旅游, 学生讨论得很激烈。这时就可以把问题引出来:“同学们,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过年风俗,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 不管是我们的年代还是你们的年代, 我们过年是不是都要唱《新年好》啊?我们要不要学啊?”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要。”这样教唱就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事实证明, 教学互动离不开老师的循序诱导与情绪带动。
二、音乐与故事相结合, 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授课方式不但新奇有趣, 还能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并乐于跟老师一起进行音乐创作。另外, 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使音乐教学妙趣横生。就拿学习《动物们的聚会》来说, 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动物大会情境, 引导学生联想有哪些动物参加大会,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开动思维, 这样学生在理解歌曲内容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开展鼓励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般来说, 鼓励式教学就是多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 是针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 在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时, 彝族歌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学生首次接触彝族歌曲, 发音极其不准, 乐曲节奏被打乱, 屡唱屡败, 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唱歌热情不高。这时就应该稍作休息, 鼓励学生振奋精神, 并安慰说:“大家的努力和认真老师都看在眼里, 学习不熟悉的语音总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大家不要着急, 发音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情感表达, 相信我们同学是最棒的, 让我们再来几次, 大家有信心唱好吗?”经过教师的鼓舞, 学生必定会信心百倍, 几遍歌曲练完后, 果然奏效了, 节奏稳了, 情感有了。多微笑, 多鼓励, 多鞭策, 学生就会很快乐, 学习自然轻松自如。
四、善用激趣引导, 感受学科吸引
教学激趣引导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所学课程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激趣方法有很多种, 如创设情境、模拟人物等。《我们的田野》是《您好! 大自然》一课中的重点曲目,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情, 颇受学生喜爱, 不过其演唱难度较高。基于此, 笔者通过激趣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开展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走在田间小路上的儿童, 听着大家模仿出来的蝉鸣声、鸟叫声、风吹庄稼的哗哗声,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将这种惬意心情融入歌曲演唱中。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融入曲目练习中时, 大家的配合更加娴熟, 教学成效随之提升。
五、重视学生成长, 开发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课堂教学并不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 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未来成长起到引导作用。快乐教学法就是通过课堂内外的延伸活动保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比如, 笔者在讲解《京韵》时发现很多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却变得很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对这项国粹艺术颇有见解。在学习这个单元时, 教学内容在原有京剧、京调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豫剧、越剧等内容, 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所以, 曲艺兴趣活动组的开设非常有必要, 深入专堂讲解, 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加练习, 由业余转向专业化。学生在学期末文艺会演上的精彩演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可谓一鸣惊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快前进, 在快乐中成长。在音乐教学中, 快乐教学既是一种突破, 又是一种创新。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与教学巧思, 绝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对于学生来说, 小学音乐教学是其跨入艺术殿堂的第一步, 音乐教学与快乐教学相结合是学生提高内在素养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因快乐教学更会锦上添花。音乐是快乐的源泉, 快乐教学必将带给学生愉悦与成长。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步, 素质教育日渐深入人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 其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快乐教学, 进而不断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理论下, 快乐既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 又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然抉择。主要围绕如何实现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新课改
参考文献
激发兴趣,快乐学音乐 篇10
1 开展智力游戏,体会“玩中学”的乐趣
拿五线谱入门来说,唱名的位置最难记,不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我就让学生以五根手指作为五线谱,结合口诀:“一、二、三线mi so xi,一、二、三间fa la do……”。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音名的位置。然后再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1.1 小音符回家。
老师唱出一个音,学生马上在“手指谱”上找到它的“家”。
1.2 这是谁的“家”?
老师指着“手指谱”的一个位置,学生马上用唱名回答这是谁的“家”。
这样的方法直观形象有乐趣,学生会很乐于接受。
2 创编节奏,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同时,我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节奏练习、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就拿儿歌来说,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说上几首,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经过学生的创编,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说:
这种创编节奏的练习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在同伴的帮助下进步非常明显。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旋律或者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等等。
3 结合律动,体会音乐课“动”的乐趣
音乐是在动态中进行教学的学科,不像其它课程多是静态思维。小学生也处在爱动爱跳的年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例如学习《瑶族舞曲》时,我向学生介绍瑶族舞的基本步伐,教授瑶族长鼓舞敲打舞动的技巧。让学生用拍肩、击掌、拍腿来表现强弱拍,编上相应的节奏型,让全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打节奏,气氛活跃而热烈。这样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还通过学生的“动”了解乐曲特点,极大地调动学习兴趣。
4 创设情境,体会表演的乐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总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就要为他们创设特殊的音乐场景,给学生当众表演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时,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分角色自己动手制作小猴子、小鹿、小鸟、蜗牛的头饰。课堂上:我先播放准备好的几段小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选择一首清新优美的音乐来表现音乐剧开始的情景,选择一首缓慢、稳健的乐曲表现慢吞吞的蜗牛的形象,选择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表现小猴子、小花鹿、小鸟等形象。出示打击乐器响板、木鱼、舞板、串铃等打击乐器,然后我用正确的方法、适当的力度示范演奏,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感性的印象。再请学生选择恰当的乐器表演音乐中描绘的情形:舞板表现小猴子的笑声,响板表现小鹿在笑和跳动,串铃表现小鸟在笑和飞动的样子,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表演,真是惟妙惟肖,展现了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是开心愉悦的。
结合音乐课本身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更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游戏音乐,快乐成长 篇11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游戏精神 幼儿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6-02
幼儿是一般指超过一岁的孩子度过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智力,心理,神经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能够萌发幼儿的智力,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获得身心,智力,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其中,培养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尤为重要。
一、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原因
音乐是一门可以培养人气质修养的艺术,同时,对于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也很重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稳定幼儿的情绪,并且开发幼儿的智力,其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1.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给幼儿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带给他们大脑一定的刺激,这样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思维方面的无限的潜能。
2.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孩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其实这是音乐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作用,队友的情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产生了对美的认识。
3.对幼儿进行一定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对他们听力和记忆力的开发。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对音调,音律产生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有利于幼儿听力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幼儿学习歌曲舞蹈的过程中,会促进他们记忆力的发展。
4.幼儿音乐教育又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音乐本身是鲜明生动的,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会潜移默化的给幼儿打下情感方面的基础,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他们的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游戏精神的必要性
虽然很多人把游戏当做不务正业,但是不得不说,游戏精神也时候有必要的。游戏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大家平常所说的网游等,而是简单的非电子类的游戏或者考验智力的游戏,主要也是针对幼儿的游戏。
1.游戏精神对于人的自我心灵的释放有好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只有激发人的游戏精神才能突破生活压力的限制,更好地生活,所以激发幼儿的游戏精神也是很有必要的。
2.游戏精神有利于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只有在放松的环境中,在游戏精神下,人的创造力才能发挥到极致,相对来说,在严肃压抑的氛围中是很难激发人的创造力的,所以游戏精神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勃发。
3.游戏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很多人都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提倡游戏精神,以为凡是和游戏有关的都是不切实际的。其实,游戏并不能完全代表游戏精神,它只是游戏精神的一个体现形式。游戏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并不是人们所想得那样滑稽,而是相对严肃的,认真的。
三、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
游戏音乐是幼儿在快乐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以游戏为主的,如果对他们只是进行单纯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有难度,很不容易接受的,毕竟他们还小,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还是有限的。所以就要将游戏精神与音乐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游戏中加入音乐的元素,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感受音乐给它们带来的乐趣,理解音乐的内涵,让他们边玩边学,让游戏音乐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催化剂,这样才能对他们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幼儿在音乐中快乐成长,这样的教育才能变得有意义。
游戏与音乐相辅相成,让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植入游戏,使之相辅相成。例如,幼儿教师在与孩子们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习一些舞蹈动作,或者跟着音乐活动;也可以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的元素,让孩子们轻松的学习;在家里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游戏音乐教育,比如与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让孩子们可以潜移默化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孩子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能力,或者做出一些常人想象不到的事情,这也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的过程。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思维方面的无限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利于幼儿思想品德的发展,同时也能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开辟道路,有利于将来幼儿心灵的释放。
游戏音乐,快乐成长。幼儿音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植入游戏元素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能够促使幼儿轻松地,毫无压力地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郑照华.游戏音乐,快乐成长——试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J].2011年05月
快乐音乐 篇12
一、创新教学模式, 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 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 体验成功快乐, 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 这样, 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 同时, 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 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 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 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 边表演, 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 和学生一起唱歌曲, 这样,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 在歌曲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 边唱歌, 这样, 师生间, 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 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 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使学生体验快乐,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 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 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 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 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 在有限的时间内, 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 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 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进行悄悄话活动, 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 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 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 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 在聆听环节, 当学生聆听之后, 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 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 这样, 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 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 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 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 在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传递节奏, 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 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 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 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 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加强心与心的交流, 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 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 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 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 这样, 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 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 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 师生一起听故事, 在品赏故事后, 进行歌曲学习, 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 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 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 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 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 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师唱一句, 学生接一句, 然后, 互换角色, 这样, 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 在丰富的形式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 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快乐音乐】推荐阅读:
寻找快乐的音乐课05-26
音乐教学快乐识谱11-09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11-21
快乐的音乐课堂教学11-29
音乐课《快乐老家》教案07-12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鸟10-11
大班音乐《快乐的六一》10-20
快乐的啰嗦音乐教案06-16
流行音乐——我的快乐作文10-28
快乐的音乐作业为题的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