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音乐课的三重奏

2024-11-10

快乐音乐课的三重奏(共3篇)

快乐音乐课的三重奏 篇1

音乐教学要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心理, 让他们睁开眼睛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 看五彩缤纷的世界;竖起耳朵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学生视觉的需要, 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方法。我们可以把音乐课想象成快乐的三重奏。

第一乐章:启动创造性想象力

实践证明,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营造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气氛, 愉悦和谐的氛围, 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会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趋向, 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以初中二年级《青春舞曲》一课为例, 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等, 让学生先感受旋律内在的表现和意境。很多学生往往并不能真正把握乐曲的内涵。如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转变角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 将音乐与地理学科、相关姐妹学科相融合,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间音乐的特点为主线, 讲述相关的民族文化, 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 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 学生就能迅速开展想象, 领会并抓住乐曲的思想内涵。

第二乐章:引发创造性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时, 绝不能对其限制过死, 而应允许其多角度思考, 培养其创新素养。事实上,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是学生不断丰富积累, 获取创作经验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驰骋想象, 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在欣赏课中, 教师往往会请学生将自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 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 可是有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 并且能讲述黑色是表示在祖国的田野上蕴藏丰富的石油……这样的选择不失为一种创新, 应该值得肯定。再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旋律接龙的游戏时, 给的是do、mi、soi三个音。学生甲唱的是1、3、5, 学生乙唱的是5、3、1, 学生丙唱的是5、1、3, 学生丁唱的是1、3、5。学生丁比前三个同学唱得更有创造性, 将旋律的发展引向低度音区, 虽然离开了老师开始给的三个音, 但他接的旋律也在情理之中。

再如在教唱歌曲《天蓝蓝, 海蓝蓝》时, 生动的歌词给大家呈现了一幅大海潮起潮落的景象。在教授时, 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在脑中呈现画面, 可以把图画用彩笔勾勒下来。另外, 在表演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借助动作演绎歌曲内容, 结合音乐情绪和场景酣畅淋漓地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乐章:升华创造性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某一知识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密切相关。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 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 创设科学、精彩的音乐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例如, 学唱《青春舞曲》一课时, 以钢琴独奏《青春舞曲》导入, 首先缩小了师生距离。其次, 紧扣《青春舞曲》这一主题和感受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特点, 将欣赏、唱歌、舞蹈、器乐教学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情绪, 并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听、赏、唱、拍、舞”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特点, 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 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 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 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使学具乐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凸显了教学特色。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中, 让学生创编具有新疆特色的节奏, 并学习新疆舞蹈, 将歌曲、节奏、舞蹈相结合进行创新表演,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 为了让他们体会到这首歌的意境, 用什么样的情绪唱好它, 我特意把教室里的窗帘都拉上, 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 先让他们欣赏这首歌的伴奏音乐, 营造非常宁静安详的气氛。听完之后,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回答:“我感觉像是坐在一只小船上, 在湖中轻轻摇晃。”“我认为是在夜晚, 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呢!”“我觉得好像有一个小女孩手中拿着蒲公英, 对着它轻轻一吹, 蒲公英立即随风飘扬, 好美啊!”……学生的思维被活跃了, 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讨论, 学生体会到这首歌的情绪。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 先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 让学生明确作品的思想意义, 端正学生对作品的正确认知, 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 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伴随着如诉如泣的曲调, 学生仿佛感受到了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 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教师此时再启发学生, 由表象的知觉感知转入到深层的情感欣赏, 再逐步升华为理性的审美想象。通过这样的过程, 有的学生发言:“聆听这样的乐曲, 犹如乌云密布、波涛汹涌, 仿佛眼前有几十个船夫正在拼命地与惊涛骇浪搏斗。”有的学生说:“《黄河大合唱》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畏无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 更表现了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无不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 领悟了音乐所蕴含的无穷意蕴, 拓展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激活学生想象之源头, 才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相信学生徜徉于快乐的音乐课中, 自身素质方面将会不断提高。

快乐音乐课的三重奏 篇2

1、(全场暗,桃子站在台中偏前。聚光灯照在台中。)旁白:桃子,怀着梦想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18岁女生。(全场慢慢变亮,聚光收。其他同学从台上偏后区域走过。)

旁白:每次站在街边,看着来往的人潮,她总会思考:茫茫人海中,我是如此渺小,那我又是为何要来到这里?我的梦,又在哪里?

(全场暗,除了爵士舞三人组,其他人退场。爵士三人组就位。)旁白:直到这么一个舞台的出现——商院之星。

(爵士舞音乐起,开始,彩灯。结束,全场暗。爵士三人组退场。)旁白:大一的青春,属于梦想,属于张扬,属于闪耀的舞台。

2、(全场暗。摇摆摆六人组上台。)

旁白:桃子的大学生活一直都那么忙碌,充实,不知不觉中,眼看着她的生日就快到了。

(全场渐亮,摇摆摆六人组于台中围半圆,讨论着什么。)

旁白:在忙碌的大学生活,桃子认识了许多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好,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不断鼓励着她,支持着她。而在她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桃子最好的朋友妮可,率领着这帮一直鼓励和支持她的朋友们,为最可爱的桃子精心准备了一份惊喜。

(《摇摆摆》起,全场活泼彩灯。结束,全场亮。桃子从台左上,妮可迎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将桃子引进朋友间,作庆祝状。全场暗。)旁白:大二的青春,属于幸福,属于友情,属于一辈子的死党。

3、(全场暗。吉他台左就位,桃子和斑斑台中偏右就位。)

旁白:大三了,经历了太多故事,曾经单纯不想长大的桃子,也在不经意间慢慢长大了。今天,是为大四的学长学姐们精心准备的毕业晚会。(台左微亮,台中偏右桃子和斑斑用聚光。)

旁白:聚光灯下,经历无数舞台的桃子却有些紧张,因为现在她的心里,有太多回忆,太多难忘,太多感慨。她需要三秒来沉淀这一切,一,二,三。

(吉他起,桃子和斑斑一边唱,一边朝吉他靠近,控制节奏,走到吉他一起的时候,正好唱完第一段。)

(《那些花儿》原声高潮起,全场亮,其他人从台右上,互相拥抱、挥手告别。)旁白:此时此刻,对于学长学姐的是不舍的告别,对于学弟学妹的是期望的寄予,对于自己是回忆的沉淀!(灯光渐暗,所有人退场。)

旁白:大三的青春,属于不舍,属于希望,属于回忆的沉淀。

4、(全场暗。姜锐站在台中,其他人在后面成一排。)

桃子:终于到了,到了我们毕业的时候。关于毕业,有太多的文字曾描述过它的伤感和离别。而现在,对我来说,毕业不是简单的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真正的开始,奋斗的开始,拼搏的开始,梦想的开始,成功的开始!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聚光给台中姜锐,《蜗牛》伴奏起,姜锐独唱。)(唱完后,全场亮,音乐放录好的《蜗牛》合唱。)

快乐音乐课的三重奏 篇3

一、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重主动参与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告诉我的,我可能会忘记,做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能完全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积极参与的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音乐课的主动性呢?

首先,在备课上,我们教师要在参照教材体系结构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对每课内容做必要地处理,或删或增,或有所侧重,更好地处理疏与密的关系 ,俗与雅,断与续、理论教学和实践示范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设计。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装在心中,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方法、音乐水平,分组时就可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来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选取音乐学习内容的权力交给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根据情况可适当对知识作相应扩充,或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一定的侧重积累。例如,通过作品背景、作者或主题进一步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把选取学习同伴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的实践演唱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来协同演唱,所获得的效果就较为顺利和理想。把质疑解惑的权力交给学生。最能反映同学真实想法和体会的就是问题,通过问题能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提倡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提问,并做到在课后及时帮助和辅导学生。把参与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都能使他们积极地学习,期间应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长处,以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好品质。音乐具有非语义性,不同的评价更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和设计,令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运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音乐潜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教学。真正的音乐教学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融入到音乐之中,才能更自觉地去探索、去体验,从而才会更好地去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知识,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才会成为可能。

二、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地位———重审美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本的理念核心是指音乐审美体验,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完善的品格。审美体验价值是在音乐课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用音乐的审美经验去了解音乐教学的核心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音乐的美,包括在体会感情丰富的教学当中,让表达音乐美所引起的境界令人陶醉,使学生对情绪反应和情感的体会深入。音乐审美体验是学生对音乐取得经验和基础的基本途径,学生在音乐的体验过程中学会挖掘、摸索音乐这个神奇世界,才会加强情感体会,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音乐文化涵养。

重视听觉体验。展开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连接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因为听觉体验不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亦是所有审美体验的基础。它要求在体验的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音乐听觉,引领学生热爱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在欣赏教学中,其中要点是“听”,在此基础上展开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灵敏的感觉和反应。课堂上教师要围绕“听”来发掘音乐作品所包含的一切,使课堂呈现更为多姿多彩的效果。以音乐为一场旅行,从音响启程,以聆听为过程引导学生实现审美联想,并在聆听美妙音乐的旅行中,体验情感。只有这样,音乐才能进入人的心灵,学生的想象翅膀才会打开,才能完美地体现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

首先,让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相同的音乐语言。针对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的感知,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作了生动的描绘。教学中,通过具体、鲜明的作品引导学生对力度、速度的听觉感知,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动静和张弛之间去体验音乐的情感。欣赏《保卫黄河》时,通过音响学生感受到了雄浑苍健,慷慨有力的感情力度。而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则通过中速、抒情,中等强度的音响,体验到清新秀丽的音乐风格,感到乐曲曲调柔和,沁人心脾。其次,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同一作品中感受音乐要素的不同表现。例如,《鳟鱼》描绘的是鳟鱼自由自在在河里游来游去到受骗上当上钩的遭遇,音乐就是通过节奏、调式、和声、音色的变化来体现的,学生可以从感知音乐要素的变化来理解作品。

重视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艺术还不完全是一种知识,而应把音乐作为一种内在情感去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享受音乐审美带来的快乐体验,不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种独特感觉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巧设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审美体验中,特别是欣赏教学。相对于歌曲,学生可以通过歌词去想象和联想音乐描绘的内容、意境和情感。至于乐曲,学生相对对音乐的想象就会更宽泛,但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要求教师使用通俗、形象、生动的言语来启发他们,让音乐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相应的画面,进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聆听柏辽兹的交响曲《幻想交响曲》中第二乐章《舞会》前,在没有任何主题和目的,也没有任何暗示的前提下,给同学们聆听,而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讲讲听了乐曲后的感受或联想,结果是分享到了很多不一的场景,之后老师呈示了一则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乐曲的背景和作曲家的境遇及生活,这样再次聆听作品,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极为深刻。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主线,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重积极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所以,全部的音乐领域需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鼓励学生们踊跃地参加各类音乐活动,这是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和获取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条件。”奥尔夫曾经说:“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创造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演唱、弹奏、舞蹈、创作等都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重点激励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音乐实践中。

平时我总会动用一切资源提供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去抒发情感情绪。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根据相应的主题或内容,收集文本、音乐、图片、音频、视频和其他数据资料,并经常聆听和交流,以扩大学生音乐文化领域的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激励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运用语言描述和散文诗的形式,去抒发音乐审美心得。当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的音乐作品后,我会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肢体即兴展示,这样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会更深刻,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也将更有体会。

例如,学习上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我提前布置两位小组长课前搜集自己学过和熟悉的各具特色的民歌,正式上课时首先请两组成员合作展示各小组的民歌联唱,接着就联唱中的《茉莉花》通过两个版本的重点对比聆听,让学生展开讨论,评析其不同的音乐特点。课堂上举行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加强了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同学在活动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聆听是不可取的,而应注重结合具体作品与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并积极地引导他们通过聆听音乐作出反应:语言反映(描述对音乐的理解),身体反射(肢体),演唱展示(哼唱主题)等。

上一篇:工程量清下一篇:设计质量三级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