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

2024-05-17

虚实(精选12篇)

虚实 篇1

我们的祖国历来都被视为“诗歌的国度”, 唐诗、宋词、元曲这三朵美丽的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争奇斗艳。诗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 我们应加以继承和发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高考中, 新课标所倡导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常常以诗歌阅读鉴赏题作为主要的载体之一, 所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目前中学的诗歌教学往往局限于文本而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诗词作品和诗歌鉴赏题带有恐惧心理, 导致高考诗歌鉴赏题成了许多学生失分的“泥淖”。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迫在眉睫。

其实,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 学生如果能有效地掌握, 那么相信也就不会视诗歌鉴赏题为畏途了。下面, 笔者将结合自身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谈诗歌鉴赏手法之“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这种手法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一个考点之一, 如果掌握得好, 是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文人墨客赋诗填词, 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不管是爱情、恋情、亲情、友情还是悲情, 我们总可以体会得到。可以说, 把握了一首诗或词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相关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而虚实相生这种表现手法自有它的独特魅力, 许许多多的诗人都不约而同选用这一手法来表达心中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

人们在分析文艺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 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在诗歌中, 虚实相生是指眼前现实的景、事与假设想象中的景、事互相映衬, 交织一起, 表达相同的、共通的情感, 两者相得益彰。具体来说,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则可以分为三类:一为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二为已逝之景, 三为设想的未来之景。虚实相生就是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丰富了诗歌的情感,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让读者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诗人的情感体现也就可以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诗歌鉴赏题。

眉峰碧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 忍便使, 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 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这首民间词在北宋甚为流行。相传词人柳永少年时代得到此词后, 将其书写在墙壁上, 反复琢磨, 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雨霖铃》。

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相同之处。

学生在做题时, 大多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个相同点——这两首词的作者都借凄清的景物抒发了离别的思念之情, 借哀景写哀情。但另外的一个相同点, 就较少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了, 那就是关于虚实相生这种手法的运用。其实, 《眉峰碧》的上阙是词人回忆昔日分离时的情景, “蹙破眉峰”的表情和“重执”的动作, 让我们体会到了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 词的上阙属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诗歌中虚写的第二类——已逝之景;词的下阙则属于现实感受, 是实写——正是由于眼前的风雨通夕打芭蕉, 孤单寂寞愁煞人的感受, 才引起了词人对往昔与情人离别时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这样虚实相生, 我们读者就有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词人此时内心正遭受到的那种被寂寞蚕食的痛苦之情了。柳永的《雨霖铃》上阙写的是眼前的分离, 是实写;下阙“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 残月挂枝头, 这是虚写, 属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诗歌中虚写的第三类——设想的未来之景。诗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 为眼前与恋人分别的情景平添了一层别离感伤之情。

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虚实相生这一表现手法, 那么这道题也就可以多拿几分了。当然, 更重要的是, 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两首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又如, 李煜国亡家破, 堂堂一国之君沦为囚徒, 终身受辱, 千古蒙羞, 胸中怨恨, 难以尽言。在他的词作品中, 我们可以读到这位南唐后主对往昔美好繁华生活的无比眷恋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虚为实, 以实写虚, 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 多而不绝的愁绪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一位曾经受万人景仰的君王, 此时却沦落为一个失魂落魄的阶下囚, 这一形象的剧变也通过虚实相生这种手法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词中虚写了梦中昔日生活的繁华, 实写了梦醒时今日处境的凄凉。虚实相生, 昔日的繁华生活反衬出今日的凄凉处境, 更彰显了这位“落魄君王”的凄苦无奈与悔恨之情, 我们读者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这种悲情的感染。虚实相生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 使词的感染力更强了。

再如,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 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是抒情。所写之景是实, 所抒之情是虚。诗人运用虚实相生这种手法, 将深深的友情寓于诗句之中, 的确令人回味无穷。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诗的前两句是实写眼前送别友人时的凄凉之景;后两句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诗人想象魏二即将到达湖南, 沐浴在潇湘的清冷月色之中, 当他在梦中听到凄清的猿啼之声而愁容满面的情景, 设想友人旅途的孤寂、愁闷, 表达了对友人行程的关切和担忧之情,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和惆怅之情。

总之, 在进行高考的诗歌鉴赏复习时, 我们教师只要重点把握好虚实相生这一表现手法的训练, 一定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学习成绩大有裨益。虚实相生, 情深似海, 愿大家都能沐浴在这有悲有恨、有情有爱的诗歌的海洋之中。

虚实 篇2

设计者:田建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确运用 “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高考试题中诗歌的鉴赏,总结体会如何对“虚实结合”作规范作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纯净美好的情感。[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归纳出答题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柳永《雨霖铃》

二、导入新课:

(一)温故知新:

《雨霖铃》中那些是实写?那些是虚写?(答案略)

(二)知识小结: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虚实结合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实写?

2、什么是虚写?

明确: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就是把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判断诗歌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找出诗歌的虚写就可以了,常考的虚写有几类:(1)诗人想象的未来之境:“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诗人联想的已逝之境:“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诗人想象的对方之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诗人想象的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实战演练: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题:1.明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明确:1.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2.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热闹繁华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旧墟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表达了昔盛今衰、人生无常之感。

四、巩固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明确:运用了虚实衬托手法。前两句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乡之景,后两句设想家人围灯夜谈远行的自己。以虚写实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五、链接高考:

【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琅琊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5分)

明确: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六:归纳总结答题思路:

1.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点明)

2.结合诗句说说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3.分析手法表达的情感和效果。(总结)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了古典诗歌中虚与实的相关知识,通过练习归纳出了高考诗歌的答题思路。但是,从广义来说,虚实手法还包括实的写景、虚的抒情、实的叙事、虚的议论。要对虚实手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此类题型有更熟练的发挥,绝非一节课所能达到,所以还需要同学们更多的练习。

八、作业布置:

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和杜甫《月夜》两首诗词的表现手法 附: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婚姻生活的虚实 篇3

持之以恒地做饭洗碗

虚象:将要结婚的阿紫对围城生活充满幻想和憧憬,当时在她眼里,准老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她宁愿结婚后天天为他做饭,因为她想像自己看到准老公吃得津津有味时,内心肯定非常高兴、幸福。

实景:婚后阿紫才明白,她和老公谁也没能持之以恒地热爱厨艺,愿意给对方煮饭烧菜,他们都对做饭深恶痛绝,并且对饭后的洗碗推三阻四。阿紫还经常因为老公狼吞虎咽地吃了她爱吃的菜而生气,看来阿紫婚前的想像只是婚后的昙花一现。

心情安慰语: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你放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换句话就是:婚姻经营的范围很广,其中也包括共同经营饭桌,试试每餐两个人各做一个自己喜欢吃的菜,再合做一道双方共同喜爱的菜,这既增加了许多乐趣,还是个最公平的方法。总之,奉劝走进围城的男女,一定要养成去给、去爱、彼此侍候、彼此赞赏的习惯,日长天久,婚姻这只空盒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生病时能体贴照顾

虚象:漂亮的苏凡经人介绍结识了沈青,由于沈青外貌平常、缺乏潇洒的风度,恋爱期间苏凡一直对他不冷不热。有一次,苏凡生病,孤身躺在小屋里甚是凄凉,她拨通沈青的手机,沈青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把她送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他端茶、倒水、喂饭,苏凡感动之余兴奋地想:如果他俩结婚的话,她一旦生病,体贴的沈青肯定能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当沈青生病了,她也能善解人意地陪伴他,这样互相关爱多好啊!于是,后来沈青向她求婚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

实景:婚后,苏凡开始了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沈青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几乎每晚都有应酬,即使苏凡有时发烧在家,沈青也没有照顾她。苏凡知道沈青事业心强,虽然她表面上原谅了他,但当沈青生点病时,她都会有克制不住的厌烦心理,甚至有时竟然有了逃离的念头。

心情安慰语:夫妻间相处贵在理解,你不应过于要求丈夫太完美,要知道婚前他偶尔会给你细心的照料,但婚后也许由于工作忙碌就很可能忽略你,所以不必过于指责他。当然,你更不能在他生病或遭受挫折时给予冷漠,你需要的是增加耐心和责任心,用柔情帮助处于脆弱边缘的丈夫,相信他被你感化后定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也对你关怀备至。

有分歧不会斤斤计较

虚象:丽敏和刘祥从学生时代开始恋爱,期间丽敏常被刘祥的关怀感动,虽然她听说男人婚前婚后会大变样,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她要做刘祥新娘的决心。她还想像结婚后与刘祥无论发生什么分歧,他们都能采取合理的办法解决。正因为有幻想支撑吧,丽敏义无返顾地结束爱情长跑,走进结婚姻殿堂。

实景:令丽敏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婚后的生活越往下过“火药味”越浓,小两口从“你爱我爱”的柔情蜜意,慢慢降温至“你烦我烦”的尴尬境地,丈夫会为一点小事跟丽敏抬杠,而丽敏也在每次争吵中变得斤斤计较起来。

心情安慰语:夫妻双方在一起生活久了,新婚时的神秘、如胶似漆的吸引力就失去了,吵架、闹矛盾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人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表明夫妻吵架时两者皆有错,所以最佳的办法是在发生分歧的时候一方要有牺牲精神,做出让步和暂时的忍让,用善解人意的语言或行动化解另一位心中的怨气,如此才能和好如初。

小别时刻还恋恋不舍

虚象:经过一场大获全胜的恋爱,蓝儿终于决定做浩然的新娘,并幻想婚后会快乐地与浩然共走人生路。她相信他们还会像热恋中那样,当因为出差而暂时分别时,每天会用电话恋恋不舍地追逐着彼此。

实景:结婚了,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曾经的爱意缠绵逐渐在平实的婚姻生活中被消磨。蓝儿很少会打电话给老公,只有在无事可做或有事商量的时候,才会在电话费打折的时间给他打电话,而且仅仅是就事论事,再不会像以前那样缠绵个没完。至于浩然就更甭提了,如果他出远门了便像脱线的风筝般无影无踪,蓝儿只能放弃“在任何时间都能找到他”的想法。

心情安慰语:其实,婚姻未必一定要亲密无间,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夫妻两个独立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生活空间,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家庭生活很容易和谐温馨。若夫妻俩没坚决要求零距离,那双方则容易因亲密异常而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导致婚姻危机。所以,夫妻也应各自开垦一片自我世界,给予婚姻足够的氧气,让它长久地“保鲜”。

重温浪漫的调情举动

虚象:傅晶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她特迷恋琼瑶的小说,并且会随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而痛哭流涕。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傅晶的浪漫和多情吸引了同事汪建。之后,历经爱河跋涉的他们愿意结合到一起,于是傅晶便忙着买嫁妆、试婚纱、做发型……虽然忙碌让她疲倦,但她幻想着在婚姻的围城里,他们仍还会像热恋那样浪漫。

实景:婚后的日子波澜不惊,傅晶闭上眼都感觉得到爱情逐渐平淡,那些婚前曾使他们乐此不疲的调情举动已经少之又少。没有风花雪月的滋润,生性渴望浪漫的傅晶觉得委屈,不知如何才能让自己再次恢复激情。

心情安慰语:相爱的人一旦进入婚姻,曾拥有的浓情蜜意便会变淡,双方再也激不起爱情的涟漪,甚至连给对方一句赞美的话也很吝惜,这虽然是从恋爱过渡到婚姻的正常表现,但夫妻间也应互相施洒些爱的甘露滋润婚姻。比如,你在过马路的时候紧紧拉住他的手,这些举动会令他觉得你依赖着他,需要他,从而激发他心底的激情。

习惯分享彼此的兴趣

虚象:兰香未婚前,她的一位已婚朋友曾对她大肆诉说结婚的苦恼,告诉她婚后两人因兴趣各异会产生种种矛盾,最终伤得双方精疲力竭。兰香向男友项雷和盘托出了朋友的话,并准备延期两年结婚,项雷发誓说他永远尊重和接受兰香的兴趣。在项雷的宽慰下,兰香幻想他们这么相爱,他也一定会“爱屋及乌”。有了自制的“定心丸”,兰香便放心地同项雷共结连理。

实景:初婚伊始,兰香和项雷真的“爱屋及乌”地接受对方的一切,把对方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幻想着能够永远“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然而,因为他们的兴趣差异比较大,兰香尝试了几次项雷喜好的飙车运动后,就再也不想跟他一起体会“策马扬鞭”的威风。相比之下,她更愿意蜷在家中的沙发里,抱着乖巧的小狗看肥皂剧,而项雷则对她的兴趣也嗤之以鼻。

心情安慰语:一对男女要组成一个家庭,必须依靠夫妻双方的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例如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但如果你对对方的兴趣确实不欣赏,那么与其勉强分享,倒不如各自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然后感受不同的兴趣带来的快乐,给婚姻平添一份美丽。

他的钱都是你的钱

虚象:金玲和程斌约会的内容是:一起逛商场购物。金玲购物没什么计划,只要她喜欢就想买,每次程斌都能满足她的购物要求。享受着购物带来的快乐,金玲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等待举行婚礼的那些日子里,金玲不止一次地幻想:婚后程斌的钱即是我的钱,都应该为我花,交给我保存。

实景:婚后,程斌都诚实地将薪水全部上缴给金玲,但3个月过去,金玲总会在程斌的钱包里发现来路不明的钱,而程斌获得奖金后,首先想到的是为他自己买几套游戏软件。于是,他们在金钱上的关系,变得有点像“猫捉老鼠”,金玲总是在程斌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发问,企图套出他的“小金库”有多少钱。

虚实结合情趣横生 篇4

“虚写”, 即抽象地写;“实写”, 即具体地写。写作中, 虚是主观的, 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 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 实是直白的、明晰的。虚实结合, 就是将抽象的描述与具体的描述结合使用的表现手法。实写, 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象, 或正面描绘, 或直接记叙, 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述;虚写, 主要是调动读者的想象, 或侧面烘托, 或间接垫衬, 多为抽象的表现, 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虚因实而更显得抽象, 使读者在想象中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实因虚而更显得具体, 使直接的描述更气象开阔, 意蕴丰满。虚实结合, 可以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 复杂的生活事件;可以有效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使景物意境深邃, 给人无限美感;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增大思想容量。

那么, 怎样运用好虚实结合?

实写为主, 虚写增色。这种方式普遍见于描述性的文章中, 无论是叙述事件, 刻画人物, 还是描写景物, 作者大多喜欢具体地直接地描述人物的言谈举止、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与变换, 而把抽象的想象、联想等内容点缀其中, 使形象更丰满, 情节更丰富, 画面更生动, 意蕴更深刻。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先具体实写第一次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的感受, 然后写联想:“在你的生命中, 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引出自己第一次养“十姊妹”的经历和感受, 在此基础上作者写道:“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看见雪,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但新鲜而刺激, 使人回味无穷。”这是虚写, 它延伸了“第一次”的内涵, 使文章意蕴丰满, 主旨深刻。老舍《济南的冬天》写小雪覆盖的山坡:“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在实写景物的基础上写联想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和幻觉 (“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 为画面增添了无穷意趣, 给人无限美感。

虚写为主, 实写铺垫。描述“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采用此法, 如描写音乐、舞蹈等, 写人的也有。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其他方面的描述来表现要描述的主要对象的特点, 用“他山之石”来“攻玉”。叶君健的《看戏》, 主要通过描写观众的反应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写表演达到高潮:“随着剧情的发展, 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 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 真像潮水一样, 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 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观众的反应 (虚写) , 以此表现梅兰芳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实写梅兰芳的表演, 只是交代剧情的发展。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 也以虚写为主, 主要通过环境、采桑的工具、首饰、衣着和行人的反应来进行烘托。

巧用“艺术空白”。“空白”既指文本设计, 又指读者反应。从文本角度讲, “空白”是指语义单位之间的空缺与意义的隐含表达;就读者反应而言, “空白”是指读者因文本意旨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的视界上的模糊性与判断上的多义性。国画的“计黑当白”是“艺术空白”;戏曲表演的虚拟情景是“艺术空白”;雕刻“断臂的维纳斯”也采用了“艺术空白”。“艺术空白”广泛运用于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影视、戏曲等艺术, 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度创作的“空间”, 收到“无形中见有形”的艺术效果。文学作品也常常运用“艺术空白”, 使作品虚实相生, 既节省笔墨, 又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就巧妙地运用了“艺术空白”。小说主要讲述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互相激励、奋发上进终于走向成功的故事。小说的“艺术空白”主要表现在:一是写时间跨度。小说写了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场面, 场面之间用时间过渡———“一年很快过去了, 转眼又是大年夜了”, “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 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晚”, “又是一年大年夜降临了”, “一年, 又是一年, 二号桌始终默默等待着”, “时光流逝, 年复一年, 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时段跳跃最大的是第三年大年夜以后的第十一年。前三年, 母子三人每年的大年夜都到北海亭面馆吃面, 在这三年里, 母子三人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积极奋斗, 从他们第三次吃面时的谈话中有一些简略的交代, 但这三年是母子三人生活处境最艰难的三年, 作者巧妙地运用“艺术空白”, 引发读者对他们的艰苦生活及他们怎样在困境中奋争进行充分的想象。二是小说的结尾, 在高潮中以写景结束:“店外, 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 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 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 在正月的清风中, 摇曳着, 飘着……”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小说正是运用了“艺术空白”, 既节省了篇幅, 使行文简洁, 又避免平铺直叙,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借助侧面烘托。侧面烘托就是绘画中的“烘云托月”, 通过描述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和环境, 来突现主要对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有一段写小芹的文字:“小芹今年十八了, 村里的轻薄人说, 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 有事没事, 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 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 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时候, 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 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 也并不觉得远……”这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写小芹的美, 而是从侧面来烘托渲染的, 村里人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 小芹之美就间接而又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口技》除了正面写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外, 还通过观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进行侧面烘托, 突出口技艺人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借助想象、联想、通感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文章因为有了想象和联想, 内容就更加充实, 意蕴就更加丰厚, 情味就更加悠长。曹操《观沧海》先写登临碣石山所看到的实景:“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接着写想象之景 (虚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全诗因这两句想象而境界全出, 意境深邃, 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朱自清的《春》写百花争春:“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实景花多、花艳、花香联想到虚景———花实, 使描写增添了无穷的情致。通感是指各种感觉器官相互沟通。运用通感, 可以突破语言的局限, 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歌声:“微风过去,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微风”的“清香”是嗅觉, 实景;“高楼”的“歌声”是听觉, 虚景。嗅觉听觉相通, 把那种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美妙意境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夸张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有意对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水浒传》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鲁达……扑的只一拳, 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打得眼棱缝裂, 乌珠迸出,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 太阳上正着, 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 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三个落点, 先写打的部位、程度, 接着运用夸张和比喻、通感来进行描写, 酣畅淋漓, 充分表现了恶霸被惩处的快感, 以及对鲁达英雄行为的崇敬。

虚实之间散文 篇5

昨夜几乎无眠,辗转反侧思考了许久,于是有了此文。

同样是云,相比盖顶漆黑的乌云往往会带来坏的心情,人们更喜欢湛蓝的天空那些飘忽不定的彩云。乌云近乎于恐怖,彩云可以不停变换还能在光影里留下美丽的瞬间。殊不知,云的存在,只是为了成雨以滋润大地,那带有色彩的喜欢只是一厢情愿的虚幻。

同样是水,相比险象丛生的大海,人们更喜欢飞流直下的瀑布。深不见底波涛汹涌的海面让人生怯,瀑布飘忽的水汽更让人心爽神怡陶醉其间,人们更喜欢“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殊不想,海的博大孕育了生命的.起源,创造了江河、湖泊、雪山和那美轮美奂的瀑流。

同样是树,相比原始森林的狂野神秘,人们更喜欢城市公园里的盆景异树。原始森林杂乱无章毫无灵意,公园里大树下有整齐的青石小路,伴随繁花的艳丽、芬芳和情侣的亲密嘻戏。殊不知,森林提供了人们呼吸的绝大多数氧气,他是地球的肺腑,还捐献了源源不断的木材。

同样是风,他可以轻抚脸颊送来清爽,他还会吹落黄叶带来清凉,他会擦蓝头顶的天空,他还会携来狂沙约聚乌云。相信你会更喜欢前者的风,厌弃后来的风。殊不知,风从来不曾改变,只不过是变换了流动的样子,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你不能奢求他怎样到来,他更殷切的倾顾自然。

同样是婚姻,女人总会发现别人的比自己的更好,吸引她们的是别人的温情蜜意,嫉妒别人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满屋。殊不知,婚姻的本质是两个动物在发情期头脑发昏之后的联姻。激情往往是美妙和短暂的,是并非真实的表达,激情平复之后更多的是生活的琐碎和漫长的时间。女人是奇怪的生物,更富有情愫,更迫切地追寻不现实存在的佃园。相信,假如没有道德的约束和子女的牵系,没有多少婚姻可以走到尽头。

人不会总是呈现光艳的一面,也许还存在阴涩甚至丑恶的一面。女人们总是期盼英俊潇洒、浪漫倜傥可以永续一生,却不愿意为相濡以沫做出丝毫改变,不愿意换位思考和付出努力。两人相守一生,缺乏的不是温情蜜意,是坚守平静的耐心和相互包容的胸怀。

《虚实之间》 篇6

【书摘】

特权是一种落后的象征

罗杰?巴纳特(RogerBarnett)是纽约亿万富商,他的家族收购了著名奢侈品牌Burberry,他在美國纳帕溪谷拥有自己的酒庄。十年前我们刚刚认识时,我还对红酒一窍不通,他在纽约给我上了一堂启蒙课。但是最近,北京给他上了一课。连续在北京参加了几场活动,他发现中國人不喝则已,一喝就是“Car Wine”,这把他吓坏了。我问他何谓“汽车红酒”,他解释说就是喝一瓶酒相当于干掉一辆汽车。可不是,中國人买一瓶红酒动辄花费几千美金。在美國买一辆二手车绰绰有余。

这一现象令罗杰忧心忡忡,他说:“将来再有中國朋友到加州来,我该怎么接待呢?”

说到美國人接待中國人,我认识一个美國好莱坞制片人,曾因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Aviator获金球奖。有一年我带了一个中國朋友去拜访他。他请我们去比佛利山上的一家餐厅吃饭,出于礼貌让我们点酒。朋友对我低声耳语:“成钢,咱们点瓶好酒。别让人家看不起。”我还没来得及提出异议,他就点了一瓶加州顶级红酒的代表OpusOne(作品一号)。

就为这瓶300美元的酒,我这个有钱的制片人朋友跟我唠叨了好几年,大意是你们中國人太敢点了。可是若将3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不到2000元,对中國的“有钱人”来说,似乎不过小菜一碟。由此,美國富裕阶层和中國新富阶层的消费观之不同,可见一斑。

如此看来,拉菲的妙处其实不在色香味,而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正所谓“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求人办事送一瓶,招待客户开一瓶,宴请领导来一瓶。拉菲和拉菲还不一样,请大领导喝大拉菲,请小领导喝小拉菲,请山寨领导喝山寨拉菲——级别待遇清清楚楚。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喝的不是拉菲,是面子。原本费多少口舌都说不清楚的景仰之情,一瓶酒就说清楚了,这么好的东西。不火才怪。

一次有个朋友送我两张故宫午门广场的“三高”演唱会门票,告诉我是VIP,我很兴奋地带着母亲去了。自认为很有面子,但是我的位置其实离舞台很远很远,只能从大屏幕上看看。我抱怨说这是哪门子VIP,位置太差,朋友说那些更好的位置叫做VVIP。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叫VVIP。

每当我到首都机场,就感觉中國的VIP特别多,各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VIP休息室。高规格银行卡持有者也有专门的休憩场所,一些不便在公共场合露面的人士还有隐秘性极佳的贵宾通道,安检、登机都是独立体系。

顺便说,VIP的弟弟VP在中國也很牛。它的原意所指甚为广泛,可以是副总统、集团副总裁,也可以只是个小小的中层干部。但是译为中文,就成了“全球副总裁”,不知“全球”二字从何而来。而多了这两个字。确实便于忽悠,可有效被误解为某大公司全球二把手或全球管理层成员。事实上,VP并非行政职务,只代表此人在公司里的级别,大型跨國公司常有好几百个VP,有些没有实权的VP,连秘书都要几人共用,或者本人干的就是高级秘书的活儿。所以我的一位好朋友——德意志银行某VP曾经自嘲:“我就是个‘微屁’。连‘屁’都不是。”

相比之下美國人不那么迷信VP,也没有那么多VIP。我有两次在纽约肯尼迪國际机场邂逅基辛格,都是在常旅客休息室里。穿西装配运动鞋的老头儿带着一名保镖坐在里面等候航班,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是当他抵达首都机场,我敢打赌,中方工作人员一定会安排他走“要客通道”。

有人说辛亥革命革了我们头上的辫子。却至今未能革掉我们思想深处的辫子。中國人喜欢将人将事分出个三六九等,仿佛不这么做不足以求证人生的意义。所以中國人讲究“待遇”,外界给予的待遇高低与否,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自我认知。VIP就是一种待遇,一种催生自我崇拜和自我欣赏的迷魂药。再清醒的人,在中國“潜文化”的熏陶下,也难免会在意这些细节。

美國也讲究待遇,但未必都是出于面子的考虑。

美國政府部级以上官员出勤常常是政府公务机随行。就连不那么具有战略意义的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女士到央视接受我的专访,也要带上浩浩荡荡的车队,众保镖持微型冲锋枪严阵以待,排场比中國部长大得多。

更不用说美國总统。我也是最近才从我干儿子他爹韩磊那儿知道,声名赫赫的“空军一号”其实是两架一模一样的波音747,尾号SAM 28000和SAM 29000,每次同时或先后起飞。其中一架备用。奥巴马带家人度假。花掉纳税人500万美金。相关外交人员对我透露,2011年拜登出访中國,动用了120多架次政府专机运送物资,包括卫生纸、矿泉水,以及和他本人血型匹配的血浆。

夸张吗?非常夸张。但是一旦他们不再担任总统、副总统、部长,这些待遇就都没有了,他们又做回一名普通人。卸任后的总统可终生享受政府出资配备的几名保镖。当过战时总统的保镖会更多一些,因为他们在任时为了國家的安全与“恐怖分子”结了梁子。其余,多数费用自理。

在中國,到达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所享受的“终生制”待遇,却是很大一笔隐性收入。假如卸任前后的待遇如此天壤之别,恐怕人们想当官的热情要大打折扣。

有意思的是,当下的某些时空,财富往往可以置换特权,特权又可以制造财富,炫耀财富和炫耀特权往往交织在一起,形影不离。我们只要看一个个热销的國际奢侈品牌商品背后,有多少利益交易;再看北京街头呼啸而过的那些特权车牌,就知道这片水有多深。

2011年5月,我在微博中发布了故宫建福宫将被改造成“全球富豪私人会所”的消息,据说入会费100万元人民币。最初故宫新闻发言人否认此事,几天以后,故宫官方微博承认“下属公司私自发放过入会协议,但未给任何人办理入会手续”。又过了半年,故宫院长换人,新院长单霁翔上任,明确表示建福宫花园完全由故宫博物院管理,不会成为私人会所。建福宫风波到此也算告一段落,尽管一波三折,却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进步。

成熟文明的社会,都以炫耀财富和特权为耻。我们这个经济增速领跑全球的國家,制度与文化建设却尚未完全跟上前进的步伐,有时难免令人尴尬。由此我希望,在我们的城市中,少一些私人會所。多一些免费公园;少一些天价豪宅,多一些廉租房。

“建福宫事件”和“郭美美事件”都以闹剧开场、正剧结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一系列事件轰轰烈烈走完全程,我们可以说,中國的特权时代、炫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如何刺探对手的虚实? 篇7

知己知彼

在面对对手之前,你首先要提前分析自己的优劣。在平时的训练中,你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可以和教练交流,也可以在对打训练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体会和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绝大部分人而言,打斗风格的形成并不是来自个人的喜好,而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没错,你要在自身的劣势上多下功夫,但要成为拳台上的王者,你还得把自己的杀手锏拿出来才行。在面对对手之前,在制订战术计划之前,切记,一定要好好地盘算一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站立姿势

一旦比赛的铃声敲响,你就要立刻弄明白对手的站立姿势:右式还是左式。右势拳手站立时左脚在前,左式拳手站立时右脚在前。整场比赛都不能对站立姿势掉以轻心,因为有些拳手对两种站姿都能运用自如。事实上,确实有一些拳手能够不停地变换站姿,这种情况下你就要仔细甄别,看看他更擅长哪种姿势。说实话,没有几个拳手能够把这两种姿势都运用到极致。

打斗风格

拳手之间的打斗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有经验的拳手通常会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过,你还是有可能感受到对手更偏爱哪种打斗风格,这会让你对他的总体风格有进一步的认识。甚至有人会在一场比赛中展现出疯狂的进攻性,而在下一场变成典型的防守反击型拳手。也就是说,你要对拳台上将会发生的一切都做好准备,因为一场比赛不会告诉你所有的答案。

组合拳规律

组合拳是一组连续的出拳组合。例如,刺拳——交叉拳一一钩拳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组合拳。即使是初学者也很熟悉这套组合拳,当然,老手们也对这套组合拳偏爱有加。不过,那些高手们更偏爱一套有五个甚至更多拳法的组合拳。每个拳手都有其特定的组合拳。例如,一名拳手的交叉拳强劲有力,那他就可能会用三到四记刺拳来连续击打对手,但他的目的是最后致命的交叉拳。比赛中,你最好小心这些反复的连续出拳,找出如何破解这种组合拳的方法。

反击策略

如果你已经能辨别出组合拳并找出破解之道,那么是时候对他的进攻还以颜色了。由于现在你还没在场上与他较量,所以判断对方的速度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他的动作放慢,你就要下意识地打出一套组合拳。另一方面,如果对手看起来很快,那你就很可能在脱离对手攻击范围之前挨上两三拳。这时,你就要重新考虑你的战术计划。同时,你也要把对手的反击考虑进去,看看对手是否每次都会用同样的方式还击。你会发现,一些初学者在受到击打时,他们的反击方式从不换样。仔细地观察对手如何应对攻击,找出如何对付对手反击的方法。

特别提示:双手抬高。比赛中,很多拳手都会犯下同一个大错:他们放低了双手。一些狡猾的拳手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打斗风格,他们可以把手放低。但是,就大多数人而言,放低双手意味着中门大开,任人鱼肉。

个人习惯

之前的几步使你已经找出对手的打斗风格、擅长的组合拳和反击方式。现在是时候找出他比赛时的坏习惯了。不论他是谁,习惯都会支配他的举动。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里奇·哈顿。哈顿是一个世界冠军,但他在每次发动进攻前都要把自己双拳碰一下。一旦找出这些习惯,就能好好地进行利用。

遭到攻击时,初学者通常都是笔直地后退,而不是绕着后退。你看,如果你找到这些习惯,你可以利用这个习惯来把对手逼到围绳边。单看一场比赛或许很难找到这些蛛丝马迹,但你一定要坚持不懈啊!比赛的视频会让你的分析更深入。通过回放,你可以仔细地寻找感兴趣的地方,这样就能更好地研究对手。但是,单靠研究对手,而不提升自己的训练水平和能力,这样也不可能获胜。

虚实相生,摇曳多姿 篇8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实”是指眼前的景象或事件。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古代诗歌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一)“虚”包括三种类型。

1. 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人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其乐融融,美不胜收,与“觉时之枕席”、朝中的奸佞小人形成反照,从而让作者不由发出“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

2. 想象和联想。

例如杜甫的《月夜》,全诗从虚处落笔,本写自己思念家人,却从妻子儿女对自己的思念写起,最后一联想象将来的团聚。又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设想别后羁旅孤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触离愁的风景,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是虚写。再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别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联想到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壮别的场面,既表达了对荆轲的一片崇敬,又借此抒发出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3. 夸张。

如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道:“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中用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形容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落笔为虚象,引发读者无尽的遥想。

(二)“实”是指客观存在的景象、实事,是诗人写景、抒情,生发联想的基础。

例如《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概括自然风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细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两人分别的情形,等等,这些都是诗歌中的实写之笔。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1.虚实结合,对照鲜明。如陈陶在《陇西行》中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归梦里人。”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2.虚实结合,意境阔大。如高适《塞上听吹笛》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创设和平宁谧的气氛。三四句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美妙阔远,境界动人。

3.虚实结合,诗意盎然。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实写登山临水,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处,借助化身千亿,置身峰头,遥望故乡的虚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京华亲故的急切期待,感情奔进而强烈,想象奇特,诗意盎然。

虚实结合教好《史记选读》 篇9

【教学设想】《滑稽列传》这篇文章文言字词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解决大部分的字词问题, 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教学时弱化字词释义, 强化课文分析, 紧扣字句品味, 感受语境情境。围绕“滑稽”一词展开课堂讨论, 通过分析滑稽人物“能言善辩”的具体表现, 分析他们“辩”的方法, 最后回到司马迁的评价“岂不伟哉”上, 探讨这些身份低微的人能否称得上“伟”字, 由表及里, 深入文本。

【教学过程】首先, 用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文章的题目该怎么读呢?学生根据书下注释, 都认为读gǔ jī。老师提问:为什么不读huájī?从读音辨析进入文章。

其次, 重点研习淳于髡的片段, 分析淳于髡是否符合滑稽 (gǔjī) 的特点, 他是一个“能言善辩, 言辞流利”的人吗?学生认为淳于髡擅长表达, 说话滔滔不绝, 这说明他言辞流利, 而淳于髡善于用故事表达观点, 又说明他能言善辩。教师追问, “能言善辩”这个词语怎么理解?其实“能”就是指“善于”, “言”是指说话, “辩”是指“有说明是非的能力”。所以“能言善辩”就是指“能说、会说”。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淳于髡的“能说”, 那么他的“会说”具体如何体现呢?

接着, 请学生划出2、3、4 小节淳于髡的话, 概括说的内容。第2 节说了“国中有大鸟”的故事, 第3 节主要说了“操蹄禳田”的故事, 第4 节说的是自己“几何醉”的故事。那么他为什么要说这三个故事呢?这些故事起到预想的效果了吗?学生得出这三个故事都是为了劝谏国君。如第3 节说“操蹄禳田”的故事是因为齐威王让淳于髡带的礼物太少, 不可能请到救兵, 淳于髡讲了一个故事, 暗示齐威王要多带礼物, 因而解除国家的危机。教师总结这种方法叫做类比。

再接着, 深入文本, 通过具体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 探讨淳于髡的“辩”法。教师提问:“淳于髡用类比的方法成功劝谏, 如果不用故事来类比, 直言劝谏行不行?比如淳于髡可以直接说‘臣以为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也’, 你觉得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好吗?”利用这个问题, 学生展开讨论, 认为直言劝谏的方法可能成功, 但也可能让齐王觉得失了面子, 对增加礼物的要求不予理睬。毕竟淳于髡不是什么大官, 所以说故事用类比的方式让齐威王更能接受。为了更深入理解文本词句, 教师直接设问, “其实淳于髡在说故事之前, 还有一小段描写, 我们来看看这几句描写可不可以删掉?”删掉肯定不好。“淳于髡仰天大笑, 冠缨索绝”, 他在朝堂之上夸张地笑, 笑得帽带子都断掉了, 这个动作引起了齐威王注意。教师追问:“淳于髡有个语言的细节, ‘何敢’, 只有两个字, 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读出谦卑的语气, 教师故意读出讽刺语气, 请学生比较哪个正确, 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 谦卑的语气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淳于髡的目的是为了劝谏, 不可能表现出讽刺齐王的样子, 应该表现得很谦卑, 使君王易于接受。教师总结, 在这个故事中, 淳于髡的笑和他说的话都是为了委婉劝谏, 也可以叫做讽谏。“讽”并不是讽刺的意思, 而是“委婉规劝”的意思。

最后提出探究问题, 司马迁在列传的一开头, 就将这几个小人物的作用抬到了和儒家经学相同的高度, 有人认为对滑稽人物的作用是过分拔高了, 你认为呢?学生的看法是统一的, 滑稽人物的基本职责是运用滑稽手段让君主开心, 他们的社会地位极其低贱, 而这几个人为了国家、百姓, 以“谈言微中”的方式, 起到排难解纷的作用, 而且他们解决的并非鸡毛蒜皮的小问题, 而是关乎社稷、民众、国家的大问题, 就实际效果来说未必低于六艺。教师总结, 他们虽然是滑稽, 但并没有自甘于弄臣的身份, 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自轻自贱, 这种“小人物的悲悯情怀”才是真正的崇高。所以在文章结尾, 司马迁再次强调“岂不伟哉”, 这样的人物堪称“伟”啊!

【教后反思】《史记选读》应该怎么教呢?有的老师认为教法很简单, 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字词释义和讲故事上即可;有的老师则认为教学有难度, 因为要高出文本, 谈一些思想和人文的东西, 实在不易。笔者个人觉得《史记》教学太实不好, 实则不活;太虚也不好, 虚则无根, 能做到宜浅宜深、虚实结合, 自然是再好不过。

现在很多老师在谈到文言文教学时, 都以文与言的有效结合作为追求目标, 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史记选读》教学, 却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 《史记选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 面向的是全体高中生, 所以在选本上不能过于艰深, 像《屈原列传》这样文字有些艰涩的篇目是极少的。于是“言”的难度被降低, 在字词解释上记诵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第二, 《史记》的史传特点使它强于叙事, 弱于说理, 故事性增强了, 说理性自然就减弱了, 如此特点带来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 但是也缩小了师生课堂讨论的空间, 读一遍就似乎能读懂的文言文, 还存在分析探讨的空间吗?

第三, 《史记》与必修阶段所学的文言文相比, 艺术手法比较统一, 类型化比较明显, 侧重于人物塑造和事件描述。似乎了解《史记》中一篇文章的艺术特点, 其他文章就可以触类旁通, 甚至无师自通了。而必修阶段所学的文言文艺术风格多样, 如 《阿房宫赋》强于铺排, 《六国论》长于说理, 《陈情表》浓于抒情, 《兰亭集序》强调思辨, 凡此种种, 都可在教学中强调凸显, 亦可成为老师教学的抓手。在这样的对比中, 学生自然会降低对《史记》文本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追求, 逐渐流于只追求故事的新奇有趣。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对《史记选读》的教学有如下思考:

首先,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 要“小而得当”。所谓“小”, 就是尽量少提或者干脆不提空洞的目标任务, 如:提高学生对《史记》阅读的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并不能起到合理设计教学步骤, 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 至多不过是摆出来好看的花瓶。既然无用, 不如删掉, 为每篇文章确定一两个小目标。目标明确, 授课才能有的放矢;目标小而实在, 课堂才能高效。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小目标呢?其实可以结合其史传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 如:概括文章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司马迁的情感评价等。所谓“得当”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恰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虽然《史记》的类型化明显, 但老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千篇一律, 如:同样都是记人的文章, 《屈原列传》偏向议论评价, 《项羽本纪》偏向人物形象的塑造, 《滑稽列传》偏向叙事;同样都是列传, 《管仲列传》偏向议论, 谈治国策略, 《李将军列传》偏向记叙, 谈人物功绩。教师在备课时, 要把握每篇文章的特点, 或叙或议、或评或析, 目标明确才能重点突出。

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 要“轻言重文”。《史记》是文言文, 当然有与其他文言文文本的共性特点, 在教学上依然要强调文与言的有机融合。但是《史记》有其特殊性, 它的“言”的难度相比于其他文言文要低很多, 我们的教材《史记选读》更是如此, 只要借助书下注释, 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再强调“言”, 而忽略“文”, 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文辞, 就会打乱文气, 破坏《史记》特有的讲故事的特点。一堂又一堂的古代汉语课, 只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教师要“轻视”词语释义, 只对重点实词虚词进行点拨即可, 应该偏重对文本内涵的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故事背景、分析写作方法、分析司马迁的论赞, 通过分析层层深入文本, 由表及里地将文章吃透。

最后, 在教学方式上, 要“少灌多评”。课改一直强调教学方式的改变, 像《史记》这样内容易懂的文言文, 很适合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之前, 灌输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字词解释完后, 内容概括, 人物分析, 难句讲解, 思想理解, 一篇文章教学到此结束, 面面俱到。只是从头到尾基本就是老师说, 学生记笔记。《史记选读》教学比其他文言文教学要好一些, 因为文章故事性、趣味性强的原因, 老师通常会让学生说几句。但是让学生说的深度有限, 通常都是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如:分析一下项羽的形象特点, 概括魏公子的品质特征。又如:《滑稽列传》中滑稽人物是如何劝谏的?这样的问题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时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逐步推进的作用, 因为学生粗略阅读文章就能回答出这些问题, 从教学方式上看, 只是千篇一律的问答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史记选读》的教学方式, 用评价分析来代替提问概括呢?不要问“项羽是什么样的形象”, 改为“司马迁在论赞中评价项羽自矜功伐, 你赞同吗?请结合课文分析”;不要问“滑稽人物的讽谏有没有价值”, 改为“滑稽人物的讽谏, 司马迁提升到与‘六艺’并举的高度, 你觉得合适吗?”虽然同样是提问, 但是价值大不相同。浅层次的提问局限在“写了什么, 有什么, 是什么”的高度, 只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横向发展, 而通过评析, 学生不仅明白了“是什么”, 还能分析出“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如何看待评价”等深层次问题, 这就是思维品质的提升了。

“虚实结合”推动百货公司升级 篇10

触摸屏招徕新老客户

布朗温女士自豪地拍着她直接套在内衣裤外面的亮粉色外套, 它购自自己最喜爱的商场。“我是个‘玛莎’女士。”布朗温说。前不久, 玛莎百货刚在英国埃尔斯米尔港开了一家分店, 这位62岁的退休社会工作者是簇拥在商场过道里的无数粉丝中的一个。新分店的面积相当于11个奥运会游泳池, 雅号为“第11概念店”, 它是玛莎百货迄今为止在整合线下和线上销售方面做出的最大手笔。像布朗温这样的忠实顾客正是商场竭力招徕的对象, 她们装在手袋里的移动电话比10年前中等计算能力的PC机功能还要强大。“因为对于高科技感兴趣,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被称为银色冲浪运动员。”布朗温解释道。

如今, 互联网已经成了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玛莎百货的数码主管劳拉非常肯定地说:“时尚高街并不打算固步自封, 我们知道如果那样做必然被时代抛弃。”这位去年从乐购聘来的管理人员在幕后推动了老牌百货玛莎启用越来越多的交互购物技术。“我们要如何运用互联网来重新改造传统的商店?这是一个很大的使命。”于是, 在最新开业的商场, 客人们被邀请来体验“浏览和订货”中心, 里面装着的巨大触摸屏如同从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中搬过来的一样。70英尺的鼓动人心的大屏幕播放着最新的服装线和居家流行趋势, 周围还备有若干装在皮套里的i Pad, 除了挂在衣架上的数千件衣服外, 客人可以从上面获得虚拟网络上的海量货品信息。

这家引人注目的商场有着用胶合板制成的弯曲木质天花板, 看起来颇为环保, 但近年来却遭到越来越多的非议, 很多人认为大型百货商场过时了, 不如线上的虚拟商品街那样摩登。玛莎百货的老板马克·博兰德承认, 如果时光能够倒转, 回到当初着手建造这幢巨型商城的那一天, 他会让这家店变得稍微小一点。今后, 玛莎不大可能再设置如此之大的分店了。但是考虑到它每年的客人达130万人, 本地零售额达40亿英镑, 博兰德坚持认为, 这不仅仅是一家大商店, 更主要的是提供客人一种无与伦比的“购物体验”。

在线销售增长喜人

互联网和移动购物投射的巨大阴影催生了零售商业的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顾客同时运用线下商店和线上网站两种渠道购物。像“多渠道”甚至“全渠道”这样的词汇成了这个行业新的流行语。零售商们发现, 顾客选择的渠道越多, 花费也就越大。玛莎百货有关人士发现, 消费者在网上花费的时间是实体店的4倍, 如果把智能手机算进去, 则达8倍之多。劳拉重复着可口可乐公司脍炙人口的口号:垂手可得的渴望。它曾经帮助可口可乐在20世纪征服软饮料市场。“我们必须给客人提供更多访问玛莎的渠道。”她表示。为此, 玛莎百货不惜花费1.5亿英镑对网页进行升级, 用来防范通过技术木马和免费无线网络进行的欺诈。

安迪·莫瑞曾担任玛莎百货的电子商务主管, 他表示, 高街时尚正在对顾客行为作出反应, 但除非顾客真正有需要, 否则在线销售并不会发挥作用。比如麦当劳提供的电子服务就少人问津, 因为不会有人需要用智能手机来订购麦当劳。后来他在英国另一个零售巨头Argos工作, 策划了一项针对消费者的名为“点击与收藏”的服务。“多渠道销售仍处于萌芽期, 更快的宽带速度和4G时代的到来才能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他认为。

玛莎百货的绝大多数顾客年龄在40岁以上, 一些分析人士于是认为, 与年轻人相比, 这一群体与互联网的关系并不紧密。但劳拉记得, 最新的记录显示, 有75岁的老太太在网络团购中表现十分活跃。“小心点, 别用有色眼镜看中老年人。在55岁到65岁的妇女中, 有一半人拥有智能手机, 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笔记本电脑。”劳拉补充说。

多渠道销售的影响无疑也帮助了玛莎的竞争对手比如约翰—路易斯公司。一家零售咨询公司的总裁尼尔·桑德斯指出, 尽管英国的零售业市场预计将收缩1%, 但今年在线销售可望增长13%。“如果你还没有启动网络销售, 你就分享不到这个增长。”他说。

多渠道不是万能的

另一方面, 桑德斯认为, 玛莎百货有比“虚实结合”的多渠道销售更令人焦虑的事情。“玛莎仍是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 但它的优势正在逐年缩小。”比如去年, 它在英国女装市场的份额从10.9%降到10.4%。除了竞争激烈的因素外, 因为采购失误造成的热销商品短缺也是一大原因。回到商场里, 卡罗尔正抓住一套为小孙子买的儿童套装不放, 价格非常便宜, 只需8英镑。“唯一的不满就是, 当我在女装部闲逛时, 看到的衣服都是两年前的款式, 除了颜色有所不同。”

玛莎百货的执行董事凯特·博斯托克是这家公司长期的时尚总管, 这个月底她即将离开, 临时替代者是贝琳达·厄尔, 她准备着手提升玛莎表现平平的女性品牌。“我并不认为在线销售对玛莎来说是座圣杯。”厄尔说, “它是一块拼图, 而不是一幅全景图, 不管怎么说, 产品才是首要的。”

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打算进行网购。伊莱恩和莫林在商场漂亮的大厅试用着护手霜, 她们显然更钟情于传统的购物方式。“那些时髦的网络太复杂了, 我不会在线购买, 我希望第一眼就能看到实物。”莫林说。

虚实相生传神写意 篇11

[关键词]中国戏曲 虚拟化 艺术 舞台表演

一.中国戏曲的虚拟化

虚拟化是中国戏曲艺术精神领域的艺术创作思想,它把生活和艺术划分为不同的两个范畴,强调从生活的实中提炼出艺术的虚,通过艺术的虚展现生活真实的实。所谓“戏字半边虚”,中国戏曲与强调写实的西方戏剧不同,它更着眼于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明代戏曲作家、曲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指出:“戏剧之道,出之贵实,用之贵虚。”①说的正是生活与戏曲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戏曲与生活相比,总是既是非是、既像非像,提炼于生活,又和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正如京剧泰斗盖叫天说的:“艺术是生活的显微镜,把‘真’给透出来。”戏曲可以通过艺术化的、诗画化的手段展示生活的本质,展示其更为深层的内涵。舞台上的表演绝非是将生活日常、家长里短赤裸裸地重现,而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甚至有时非假不可,“非假不真,非假不美”,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真真假假”的关系。中国戏曲表演之所能称为艺术,简单模仿生活的真实、直白地描摹生活的情态,这些都不可为;戏曲既是从生活中来,又突破其条框限制,创造出实中有虚,虚中见实的身段和意境,比单纯模仿生活更加高明。而中国戏曲的“高明”之处,正是在其虚拟性上。

汤显祖自言“传奇多梦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正是“梦”之一字,可以夸张、可以抽象、可以跳脱现实窠臼,正正就要把“虚”字放在艺术创作的主导地位,大胆想象,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虚构、夸张,表达艺术化的真实。

中国戏曲作品中,虚实相生,一桌两椅就能成就万千景象,这是实生虚;四匹单骑等于千军万马,一个圆场代表走了万水千山,这是虚生实。其舞台时间和舞台空间都是机动可变的,随着演员表演,而产生了具体的、可变的环境;角色一下场,这个具体的环境又可能随之立时消失,换别的角色上场后,随其表演,又会产生另外的具体环境。所以说戏曲舞台上的环境就依附在角色身上,景随人物而生,景随人物而灭。比如说,要表现人物登高望远,甚至无需在舞台上摆放高楼的布景,只需通过手一搭(楼梯扶手),衣一挽,走七步,就可以让人物从平地登高而上,而且观众还能从舞台表演中获得相应的感知。

戏曲作品中,越是“无形”之景,越能突破想象的空间,去表现无限的生活景象。《周易》中也有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认为只有超越具象的意象,才能扩大表达语汇的容量,而且往往还可以合情而不合理,“理之所无,情之所有”。举一个李治,戏曲表现骑马的趟马程式,以踢腿、耍鞭、翻身、转圈、磋步、圆场等一套动作来完成,实际上已经与生活真实相为迥异,但在演员的肢体表演而言,全身线条的韵律上更见意境,达到了神似,从而让人信服。

戏曲舞台表演中,有时间上的虚拟、空间上的虚拟等等手法,而多重时空的虚拟则更为独特。它的意思是把一个舞台平面切割成若干个虚拟的空间,于是近在咫尺的距离,就有可能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极大地充裕了舞台表演的想象力,而且对深化人物内心活动,渲染舞台气氛有特殊功效。比如我在演《梦·红船》时,需要表现邝三华、梅卿和超剑郎三个人物之间纠结的情感时,我们就利用灯光等将舞台切割成三个空间,在这三个彼此独立的内心空间里,人物各自通过唱段能直抒胸臆。

在我另外一个曾经演出过的剧目——《长坂坡》中,也曾通过多重时空的虚拟,去更鲜活地勾勒赵子龙的人物特性。比如其中“掩井”一场中,赵子龙和靡夫人站在台上,曹兵从他们背后穿来过去,彼此却毫无知觉——这就是把现场的空间划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时空,一边厢赵子龙与靡夫人急忙逃难,另一边厢曹兵奔袭而来,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危机重重的紧迫气氛;而且还以敌众我寡的形势对比,暗示出赵子龙让靡夫人骑唯一的战马,自己选择徒步保护她突围的做法,会导致三个人陷落敌阵无法摆脱的绝望境地,为下面情节中靡夫人的自我牺牲进行了必要而有力的铺垫,同时也形象地衬托出了赵子龙的内心焦急。在靡夫人投井之后,赵子龙刚要将阿斗藏在铠甲之中,又遇上曹兵的再次搜索,却又偏偏与赵子龙摩肩擦背,各走各路——虚拟性很好地再次发挥作用,把舞台平面虚拟成两个空间,把人物各自拉到不同的环境当中去,并且通过与第一次“抄过”对比,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曹兵与赵子龙的距离越来越接近,渲染出如箭在弦的压迫感,同时反衬赵子龙浑身是胆、临危不乱的赤胆英雄、忠勇大将的气魄。

二.虚拟需要通过舞台表演和观众共同完成

中国戏曲以神似为上、形似为下,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从点扩散面,旨在通过演员的表演,营造出一种艺术的、悠远的、弥散的“虚空”,并让观众“思而得之”、“品而得之”,心领神会。

这种空灵之美,必须“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正如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中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这虽是评价诗歌美学的观点,放在中国戏曲的品评上也同样合用。要形成这种美感,就需要两部分同时作用:一是舞台表演,一是观众。舞台表演,从剧本创作、导演编排、表现方法、化妆、服装、道具等等全方位而言,都需要程式化的呈现;而观众方面,则需要舞台表演调动起观众,使其在接受到戏曲表演时进行相应的、各式各样的主观想象。

中国艺术以“小有”带“大无”,通过“有”创造出“无”,通过“实”创造出“虚”,“有”得越少,留白越多,给人想象空间越大。戏曲追求“貌离神合”的艺术真实要旨,也可以体现其虚拟性。阿甲就将其解释为“程式的间离性与传神的幻觉感相融合的审美特征”。“貌离”指戏曲以程式使其跟生活的现实拉开距离,产生变形美、距离美;“神合”就是在观众通过观看演员虚拟性的表演产生联想,在心目中衍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相应的意象,获得舞台艺术的真实感和审美享受。

nlc202309021137

要更好地完成这就需要表演者先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和环境,心里有数、眼中有物,自身产生真实的感觉,才能通过恰当的虚拟动作,使观者感知。

正如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势》中写道:“还没有人肯定巴甫洛娃运用实际感觉到的虚弱和病态,来演《天鹅之死》中慢慢衰竭下去的生命是最出色的,也没有人会提出在玛丽·维格曼上台前几分钟,告诉她一个可怕的消息,从而使她进入悲惨的《夜舞》中的角色……是想象的情感,而不是真实的情绪状态控制着舞蹈。”戏曲表演也是同理,要通过演员自身的想象力,在特定情景中通过特定程式来表现人物,从而使虚拟成为真实。

三.要把握虚拟之度

阿甲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原是人演戏,何求幻觉迷。汹涌并无水,驰骋不见骥。用景忌真实,就手可挪移。城墙可以举,唬煞斯坦尼。”戏曲源自生活,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符合戏曲以虚拟为主的舞台逻辑,以特有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生活真实的本质。对生活通过夸张、变形、离形得似、主观过滤等方式进行诗化处理,扬弃事物表层的物理真实,而追求心理真实,便是戏曲所表现的真实。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说过:“谈真容易,说梦为难。”②中国戏曲作品要让观众信服,感动,产生共鸣,程式是一种依托的手段,其中更需要的是把握其“度”,运用程式技巧时,要符合形式美规律,符合人物角色的表演分寸。

所谓的“度”,既包括与外部动作直接相关的诸如动作的幅度、强度、力度、速度、角度、弧度、密度、灵活度、柔韧度,也包括与内部动作紧密相连的诸如呼吸的深度、速度,情感的兴奋、紧张、波动、投入、连贯的程度,还包括内心与外形相互关联、协调、结合的程度,各辩证因素之间的对比度,技巧运用的熟练度,等等。戏曲演员表演人物,“动作‘过’与‘不及’都不能传神……只有合度,才能入情。失去了舞台表现的准确性,就会有碍情理,传神当然也就不可能了。”③度的把握,针对演员表演而言,正是其功力深浅的体现。不同的“度”的把握,会直接影响传情达意的准确度和清晰度,戏曲演员必须要在准确理解人物基础上,尽力把握“度”,张弛有度、自然和度、和谐适度地使用表演技巧,从而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准确表达,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人物来。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 译.中华书局,2010;

[2]陈抱成.中国的戏曲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

[3]夏兰.中国戏曲文化.时事出版社,2007;

[4]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学苑出版社,2013;

[5]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文汝清(1983—),男,大学本科,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荣获第三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银奖及第四、五、六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中国戏曲红梅金花”称号,第九届广东艺术节表演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艺术节新秀奖,广东省文化厅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广东粤剧院演员。

广电战略研发的虚实之道 篇12

无锡广电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2004年, 是无锡广电的专业战略研发机构, 为台 (集团) 决策层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对重大发展方向、整体战略企划等进行研究, 并进行专业论证。研发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文稿起草, 做的是纸上功夫, 似乎很虚。但实际上, 起草文稿不是搞创作, 不以笔底生花为目的, 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符合规律, 做到言之有据, 论之有理。作为协助领导行使职能和推动工作、实施决策的重要手段, 文稿起草须在充分把握领导观点和思路的前提下, 通过广泛调研, 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比对, 加以归纳、提炼, 体现集体的智慧。这样的文稿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晶, 是虚实结合、主客观交融的产物。写文章也许是务虚, 正所谓“笔底波澜, 纸上春秋”, 但文章写得好就是务实。好的文稿一定是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

广电的战略研发, 主要体现在以富有前瞻性、创造性、整体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研究和程序设计, 为领导决策、政策推行和后续工作提供综合分析和咨询服务。前瞻性是指依照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前景, 进行分析和预判;创造性是指根据集团发展现状和规律, 在充分认识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新的方案;整体性的要义在于着眼全局, 有总体性的把握和估量, 注意平衡和协调, 关注整体和局部, 既见森林, 又见树木;建设性则指注重思维的创新和思路的拓展, 既鼓励发散思维, 又立足现实, 在探索和创新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无锡广电的文化会展业这几年方兴未艾, 已连续11年举办无锡广电文化活动周, 中国 (无锡) 国际汽车博览会已举办了6届, 规模档次逐年递增。广电住文化节、家装建材博览会、结婚产业博览会等竞相呈现, 声势一届比一届大, 效益一届比一届优。打造会展业优势是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依托广电优质的媒体资源和公信力, 构筑产业发展新平台和成长新空间。事实证明, 这不仅有利于整合内部优质资源, 对外部社会资源也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产生了资源聚合的叠加效应。类似这样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虚实并重之举, 就是把谋势与谋事结合起来,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广电研发的实现途径:虚实相生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两者结合, 虚实相生。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的重要观点。对于工作而言, 务实与务虚是一对矛盾, 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 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作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务虚与务实不是相互排斥, 而是相互依赖的。近来涌现的网络舆情分析师, 就是适应信息时代游戏规则而产生的新行当, 通过关注社情民意, 聚合网民意见和建议, 梳理信息, 了解舆情, 研判事件, 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手段, 实现决策者与基层百姓的有效互动。据说, 从业者已达200万之众, 每天浏览成百上千的网页。像这样把客观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予以研究, 加以解决, 就是把调研转化为决策措施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由此可见, 研发工作的核心是调研, 是纲, 至于文稿起草和形象宣传都是目, 是调研成果的呈现方式。纲举目张, 只有调研有理有据, 深究到位, 文字才能切中肯綮, 表述到位。

调研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摸清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判断、提出方案四个步骤。摸清情况是调研最基本的环节, 必须全面掌握情况, 包括第一手资料和大量的背景资料;接下来就是查找问题, 带着问题调研, 可以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分析判断就是运用科学理性的观念和方法, 对各种现象、问题进行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分析和判断, 进行筛选、比较、权衡、综合;最终必然要提出方案, 因为务虚是为了务实, 研究是为了发展。调研虽然不一定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结论, 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供若干个可供备选的方案, 说明各自利弊, 以利领导决策。

近三年来, 无锡广电在分析国内媒体发展, 特别是城市台发展规律和路径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发展模式和状况, 提出在坚持宣传经营两分离的前提下, 深化媒体资源统筹整合, 促进全媒体有机融合, 通过平台、技术、人力、机制、流程等各要素的调整优化, 实现媒体的全面转型升级, 催生符合传媒变革大势的广电新业态, 即“再造一个广播电视台”。无锡广电“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 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行业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传媒发展道路。“宣传上, 构建多媒体、跨领域、全覆盖的现代传播体系, 经营上构建创意主导、传媒特色、多元开发的现代市场经营体系。”无锡广电新闻中心将广播电视新闻主频率、主频道及报纸、网络等的相关资源全面整合运作, 形成了广播、电视、平面、网站、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六位一体”的传播新模式, 集纳无锡本地各类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音视频和综合信息服务客户端“无线无锡”上线, 用户数以每月30%的幅度递增, 两年内注册用户数可望达到100万。无锡首个大型政民服务节目《政风面对面》开播、面向市民群众低成本运作的季播节目《梦想舞台》、文化专题节目《发现》等创新产品陆续推出, 都可以从此前的战略构想中找到根源。

三、广电研发的保障机制:化虚为实

广电研发要有战略思维, 调研要有群众观点, 既善于从全局角度观察和谋划, 又要从现实、紧迫的问题入手;努力完善广电研发的机制设置及保障, 确保广电研发工作切实为广电发展实践服务。这就是广电研发“化虚为实”的过程。

一是处理好专业研发和全员研发的关系。研发影响到一个单位发展成长的路径和空间、模式和机制以及发展的可持续力, 而研发本身的水平和创新转化的成果也影响到单位整体的竞争力。因此, 专业研发举足轻重, 必须建立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研发团队。首先, 对相关研发部门进行功能完善和职责明晰, 确定专业研发目标和模式, 引入基于大数据的量化模型分析等新手段, 形成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其次, 重视建立全员研发机制, 发挥基层一线研发积极性, 将广电研发与媒体实践有机结合, 从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相结合补充, 形成思想碰撞的良好局面;尝试建立“广电智库”一类的机制, 通过定期的意见收集或不定期的创新研讨, 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广电发展相关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和研究中来。

二是处理好借助外脑和自主创新的关系。与国内外业界、学界有理论建树又有实践突破的专家学者保持更多的联系和交流, 以各种方式把他们的创新成果融入到自身的发展理念中。如无锡广电举办的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 与会的百余名代表观摩了各自选送的最新电视剧、纪录片和综艺节目, 展开业务交流, 既拓宽了视野, 也推动了合作。今后, 可继续完善外请专家及社会人士的顾问咨询机制, 依托江苏省内首个传媒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系统引进外来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 为发展提供新观念、新养分、新动力。挖掘和发挥自身的科研实力, 完善集团内部专家授课制度, 办好广电人文系列讲座, 通过各种形式激活广电发展的原动力, 把软资源化为硬实力。

三是处理好集中调研和常态调研的关系。调研是发展之本、创新之本, 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要求改进调查研究。调研工作既是一定发展阶段总结和规划的规定性动作, 也是灵活多样、务求实效的常态性工作。提倡多搞“微调研”, 就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研, 实现调研方式的变革和回归, 既可以系统调研、综合考量, 也可以一事一议、一事一案、一事一办,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调研的导向和目标。

四是处理好交流研讨与课题评估的关系。组织一定范围、各种层次的调研交流活动, 把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研讨和专题研究放在整体发展的大平台上进行分析和比照, 这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2013年, 无锡广电组织了重点课题的调研交流活动, 共举办了12场31堂交流讲课, 有1500人参加听讲。在此基础上, 建立相关的课题评估机制, 将交流研讨中出现的思路和观点进行梳理, 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加以论证。

五是处理好成果转化与经验推广的关系。研发的途径是创新, 研发的目的是应用。务虚最终要落实到务实上, 因此, 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必须强化研发工作的服务意识, 将研发成果与一线实际运作紧密结合, 根据市场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 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调研, 通过调研进行政策宣讲、完善机制。一方面把领导的决策意图和创新举措有效地转化为整个团队的行动力和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 发现基层一线好的创新经验和做法, 及时总结和推广, 以点促面, 使研发工作成为事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发动机。

摘要:近年来, 随着广电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媒体形态的加速演变, 各级广电媒体都对战略研发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期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战略研发, 实现媒体的转型和突围。无锡广电作为全国城市广电的领军者, 明晰媒体战略研发的基本定位、实现途径和保障机制, 在由实到虚、虚实相生再化虚为实的演进中, 探索广电战略研发的虚实之道。

上一篇:父母教育下一篇:陶文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