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优美

2024-09-12

语言优美(通用7篇)

语言优美 篇1

对阅读心理过程的研究发现, 学生的阅读能力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评鉴能力 (如下图所示) 。

其中, 评鉴能力主要是鉴赏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能力, 是阅读能力最高层次的体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测试) 的考核也包括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释的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从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做出解释的能力和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应当加强对文本作出评价的培养, 使学生既能得意——从文本内容、表达情意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又能得言——对文本语言、写法谈自己的评价。”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重视对文本内容的认读、理解和概括, 而忽视了对学生评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 对学生加强了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 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基于阅读, 在理解中培养鉴赏的思维

语言鉴赏的对象自然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 其中不乏语言大师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语言优美, 用词精妙, 表达生动。阅读这样的文章, 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诵读感悟、积累语言, 也要学习鉴赏文本的语言之美、表达之妙。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联想, 描绘了草原的独特风光, 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尤其是第一自然段对草原风光的描写, 语言生动贴切, 又不失朴素简练。教学这样的段落, 唯有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品读鉴赏, 才能对文本语言和表达方式有更深切的了解。于是, 笔者展开了这样的教学:

师:就让我们先来欣赏草原的“绿”。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绿意?

生:我从这个句子感受到了——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连用了三个“绿”字和成语“一碧千里”来写出草原的绿。

生:我有补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句子也能体现草原“绿”的特点。

师:老舍先生在这个语段里用了很多表示绿色的词语, 尤其是“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你觉得连用这两个词意思重复吗?

生:我觉得这两个词语并不重复。“一碧千里”说明绿的范围很广, 体现了草原的辽阔。

师:你是联系哪些词句体会草原辽阔的?

生:“四面都是小丘”和“无边的绿毯”。

师:那么“翠色欲流”呢?

生:“翠色欲流”说明绿色好像会流动, 这是作者展开的联想。

师:你体会得真好。通过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草原的无限生机。

师:是的, 你的理解非常正确。这两个词语用在同一个段落中, 并不重复, 相反, 用得非常精妙。虽然都表示颜色, 但“一碧千里”强调草原辽阔的绿, “翠色欲流”体现草原的无限生机, 两个词语恰恰写出了草原的不同特点, 真不愧是语言大师。

在上述教学中, 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 通过联系课文理解词义, 感受草原的特点, 最后体会用词的丰富和准确, 实现了对文本遣词造句的鉴赏。衔接自然, 水到渠成。这样的语言描写在第三学段的课文中还有许多, 我们同样可以启发学生质疑, 在理解的过程中鉴赏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实现言意兼得。

二、对比品读, 在想象中提高鉴赏的能力

语言鉴赏就是对语言文字的鉴别和欣赏, 是一个甄别判断的过程。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比鉴的对象, 通过对比品读, 完成语言的鉴赏。而对比品读, 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情感体验都离不开读, 对比品读自然就成了两者最好的融合点。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 马克·吐温运用抓住特点和融入感受的方法生动描写了威尼斯小艇的外形、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性。了解威尼斯的风情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借助对比品读, 笔者完成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 在文中把小艇的特点圈出来。

生:小艇的特点是又窄又深。

生:小艇的特点还有“两头高高翘起”和“轻快灵活”。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作者寥寥数语就抓住了小艇外形的特点。我们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 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既然这些词语已经能够把小艇的外形写清楚了, 那么, 下面这个段落写得又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轻快灵活。)

生:这样写就不能把小艇的样子写生动了。而课文中“像天边的新月”这样写就能让人很容易想到小艇的样子。

生:这样写不仅不生动了, 而且也体现不出小艇的灵活了。“像田沟里的水蛇”, 更能说明小艇的灵活;“像天边的新月”运用联想的方法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更可爱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作者在描写小艇的过程中不仅抓住了特点, 而且通过联想, 融进了自己的感受。把小艇介绍得更加生动、形象, 读着这些句子, 就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清晰地呈现出小艇的样子, 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有了参照和比鉴的对象, 再进行品读, 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就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对比品读不仅是为了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也是为了语言的鉴赏和积累。所以, 我们要在阅读中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对文本语言进行赏读评价,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第三学段还有许多写景的文章, 语言表达都非常有特点, 尤其是联想的运用。在教学中, 我们都可以通过对比赏读来实现阅读和鉴赏的融合。此外, 在教学说明文体会用词准确性时, 也可以运用相似的教学方法。

三、借助批注, 在练习中培养鉴赏的表达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直是语文学科的“尴尬”, 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难点。但是, 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意会”——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更要追求“言传”——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将阅读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准确表达。语言文字的鉴赏同样如此。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鉴赏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和传递, 批注就是鉴赏表达的方式之一。

《看戏》一课描写了梅兰芳在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场面。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联想, 表现了梅兰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精湛的表演艺术, 也表现了观众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热爱。借助批注, 我开展了以下教学。

师:读这一段, 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戏词“像珠子似的, 从一笑一颦中、从水袖中、从身段中滚落下来”?

师:学习课文时遇到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联系课文借助联想等方法来解决。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从文中找一找答案。

生:我觉得这是因为女主角的声音非常圆润, 而珠子也是圆润的, 作者这样写体现出女主角唱得非常好。

师:你体会得非常正确!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这几句诗与课文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示: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人由琵琶声联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 珠子落进玉盘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动听。

生:悦耳。

师:作者正是抓住两者的相似之处展开联想, 描写女主角的唱腔。

师:作者运用联想的写法把女主角的精彩表演写得淋漓尽致。那么, 又是怎样来描写观众的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描写观众看戏的内容, 体会描写的方法, 并且在文中做一做批注。 (学生阅读文本, 批注感受, 完成后交流)

生:作者在描写观众看戏的画面时也运用了联想的方法, “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 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的批注是——

生:把观众联想成海面, 形象生动。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 学生先在文字和视屏资料的辅助下, 感受作者运用联想描写女主角精彩表演的写作方法, 体会其表达效果;再进行鉴赏式的批注, 既加深体验, 又实现了语言的鉴赏。所以, 批注不仅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媒介, 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和方式, 也是学生表达鉴赏的载体。实现了“意会”和“言传”的完美融合。当然, 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鉴赏式批注的时候, 最好给学生一些批注语言的范式, 让学生有据可循。

四四、迁移拓展, 在运用中养成鉴赏的习惯

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于课内的“习得”, 更在于课外阅读中鉴赏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课外阅读架起连接的桥梁, 引导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而拓展就是鉴赏习惯培养的重要过程。

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 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神态和动作体现人物性格, 最后进行了阅读的迁移拓展, 出示了以下资料:

他瘫痪之后, 整日坐在小车上, 让人在卧室和密室之间推来推去, 生怕有人偷了他的金钱。他老态龙钟, 精神恍惚, 但一听到佃户来交租, 神智立刻清醒过来, 连狗在院子里打哈欠都听得清楚。临死前, 他要女儿把金路易放在桌子上, “几个小时地用眼睛盯着看, 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 也像孩子一般, 他露出一点很吃力的笑意”。在弥留之际, 教士给他作法事, 当十字架、烛台、圣水壶这些带金银的物件一出现, 他的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又复活了, 甚至“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动”。神父让他吻镀金的十字架的圣像, 他却把十字架抓在手里不放。他临终前对女儿的遗嘱也是把钱管得好好的, 将来到阴间去向他报账。

师:同学们, 葛朗台也是文学作品中有名的吝啬鬼。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 看看作者在描写时和吴敬梓有哪些相似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

生:他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

生: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

生:还有心理活动的描写, 都写出了葛朗台吝啬的性格。

懂得品鉴, 学会欣赏, 发现文本语言的点睛之笔, 感悟作者的匠心独运, 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 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 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彭龙英.试论阅读教学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语言优美 篇2

2、假如有人不愿意去分享。那么,他的人生一定很失败,没有意义。即使你获得惊人的成绩,你那兴奋的心情却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那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分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美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分享的快乐,不吝啬自己拥有的。让人生因为分享而精彩,因为分享而变得绚丽多彩。

3、换个角度,看到光明,当你在眼前看不到出路,那就去寻找一条全新的出路,不管身处何境,前何险阻,尼克·胡哲双手双脚都没有;“刀锋战士”着名残疾人田径记录保持者,加里帕尔斯;甚至于英语五次补考,多次劝退的李阳(这个的恐怖我们同感身受)——他们怎么了?抛弃原有的想法与观念,李阳竟然全心投入自己最头痛的科目,不是觅得光明了吗?

4、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是诚信创写了历史佳绩,是诚信树立了威严!是诚信让人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诚信是金。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巴尔扎克也说过“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可想而知,诚信是多么重要。

5、分享不在乎多与少。哪怕是和别人分享一块面包,那也是莫大的快乐。生活中,处处充满分享。我们可以把上学路上的奇闻分享给大家,可以分享我们成功后的喜悦,也可以分享我们所做的梦……只要把我们所拥有的,所知道的分享给别人,那么你得到的将会比分享出去的更多。

6、诚信是一面锃亮的明镜,照应着你我的内心;诚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洗去肮脏流淌洁净;诚信是一块不朽的基石,让我们踏它前行……以诚待人,以信律己是我们一直以来必须实行的宗旨。可以说:诚信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7、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一份子,人人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如果大家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8、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9、人生如花,有开必有谢;人生如树,有茂必有疏;人生如赛场,有始必有终;人生如月亮,有圆必有缺,这些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你是否找到机遇,来实现你的人生之旅……

10、人生如一盏茶,需要慢慢地品尝,刚开始可能平淡无味,可是到了最后,你会发现茶起了变化。不再是那平淡的清水,而变得时而苦涩,时而甘甜爽口,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味道,就看你是如何的抉择。

11、生命中唯一不可丢弃的财富就是诚信,没有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在许多人看来诚信并没财富来得重要,但他们忘了,没有诚信,即便现下财富再多,欺骗会把它压榨的一分不剩。丢弃了诚信,就像本该属于天空的雄鹰放弃自己翅膀,等待它的只有死亡。因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12、时间是可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时间像一个精灵,你看不到他,听不到他,摸不到他。而他还能从你的身边溜走,像流水一样无情,所以我们应该争分夺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了。

13、我觉得人生就像那串念珠那样,所以我们更应该以微笑面对失败。让我们给失败以灿烂的微笑,创造美好人生吧!

14、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真诚地体会父母的一片爱心,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当父母劳累时,我们要主动帮助他们;当父母外出时,我们要提醒他们注意天气变化,途中注意安全。当父母有病时,我们应该细心照顾,当父母来校看望你的时候,我们要对父母说“你们辛苦了”。

语言优美 篇3

一、好的开头导入,可以使你的课堂耳目一新

不知大家细心观察过没有,大凡讲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开场白都是那样的优美,听了让人为之一震,妙语连珠,声情并茂,让你感受到这样的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肯定很高,憧憬着这样的课堂肯定精彩,就会非常自然.高昂的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如,在讲述散文《春》一文中,我采用了这样的开场白:春天是绚丽多姿的,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那么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睹它的风采……

再如《钱塘湖春行》诗的导入:古人每逢春季,都有踏春游览的习俗,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那让我们看看诗人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骑着马儿悠闲自在踏春时,会看到哪些美景?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西湖的美景。

二、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问题在课堂中更能提高效率,收到最佳的效果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哀》一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悲剧”,“悲”在哪里?(2)是“悲哀”,还是“悲壮”,这“悲壮”中体现了人来历史上第一次向南极探险的这批英雄们哪些“伟大”的精神?(3)“悲剧”又是“伟大”的,这个看似矛盾的题目又突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这三个问题紧扣题目,层层深入,这对学生来说,既了解了文章内容,又把握了文章主题。并感觉到了蕴涵在英雄身上的人格魅力。

再如《孤独之旅》这篇文章中,当学生们看到,主人公杜小康在他精心喂养的鸭子终于下了第一枚鸭蛋时情不自禁的哭了的时候,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杜小康双手捧着还有余温的鸭蛋,他哭了,哭的是泪流满面,这哭声的背后隐藏着他内心世界中哪些丰富的情感经历呢?”学生由感而发:这枚小小的鸭蛋,使杜小康想到了他的家境变迁,养鸭的千辛万苦,孤独恐惧的经历,这枚小小的鸭蛋,更点燃了他重新上学的希望,家庭幸福的希望。可谓是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还有象文言文《口技》中的一课,第一句话中“京中有善口技者”,交待口技者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善。他“善”在哪里,文章是如何描述的?学生在理解文章含义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他能描摹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孩子的啼哭声,妇人拍小孩的声音,边哄孩子的呜呜声,丈夫醒的声音,斥责大儿子的声音,打鼾的声音,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碗打翻的声音,更有甚者,百千人呼喊救火的声音同时喊发出来,太神奇了。还有宾客们听了后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到最后吓的想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看来他技艺确实高超。还有他使用的道具仅仅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简单的道具与模拟声音的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确称为“善”。一个问题,涵盖了整文的主旨和写法,这个问题提的实在“高”,实在“妙”。

三、 精彩的结束语可以振奋人心,令人回味。如同品尝了一口陈年老酿,虽时隔已久,但回想起来依然醇美清香

如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消逝的罗布泊》一课的结束语: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期盼,还是无助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想的翅膀,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再重演。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吧!

这样的结束语号召性强,意义深远。

还有引起人们同情的《孔乙己》的结束语: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则是他性格的悲剧和科举制度的悲剧,孔乙己就是在这种制度下被摧残压迫的知识分子,书没有读成,活又懒得做,成了百无一用的废物。孔乙己坐着走出咸亨酒店后会归向何方?请大家融自己的情感续写小说。

这样的结束语,引出了学生对孔乙己命运结局的思考。

《核舟记》一文言文课的结束语:这枚核舟在宁波已被发现,它是世界上现存果核舟中雕刻年代最早,形体最小的核舟,价值连城,又是用桃木雕刻而成,木质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要想雕刻成功,没有经验只能望而却步,又因为桃木在当时有扶正避邪的说法,因此发现这枚核舟更显得弥足珍贵。像这样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品还有很多,如剪的窗花,捏的面人,吹的糖人,编的中华结等还有很多。

听到这样的结束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 好的课堂评价,学生也可以受到启发鼓舞

课堂中“好”,“很好”。“太好了”这种单调的评价已显得苍白乏味,已不能满足这些见多识广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想使他们在课堂中的思维翻飞跳跃起来,那没我们教师的语言更要灵动多彩一些。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让他们充分感知到我国语言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如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时,可以这样来进行:你朗读时语音准确,语句清晰,情感饱满,如果再自然大方些的话,会更完美的。如在经过小组讨论后,指派代表发表自己的感受时,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见解很独到;想法很有见地;语言表达很丰富;内容表述很完整;看法很有哲理性;还引用了诗句画龙点睛的说出了内在含义;挖掘文章主题很深刻;眼光很敏锐,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等等。

同行们,假想我们的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绚烂的语言世界中的话,何愁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提高发展呢?

用优美的教学语言“粘住”学生 篇4

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 言语语言和体态语言共存。可以这么说, 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当教师更需要讲究言语表达的艺术了。课堂上的谈话或交流需要口语化, 要娓娓道来, 为了使学生不在课堂上产生疲倦情绪, 讲话除了要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外, 还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来调整讲话的轻重缓急, 或慷慨激昂, 或诗情优美, 通过语言的各种变化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习变得轻松有效, 课堂精彩纷呈。

一、言语语言富于激励性

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很重视教师的评价, 但他们同时也特别敏感和脆弱。教师在课堂上, 要善于察言观色, 了解学生的心理。我教过一个叫小炜的学生, 课堂上很难静下心来听讲, 字写得很不好, 教过他的教师对他的第一评价都是“好动”。四年级开学初, 在一次抄写生字词的作业中, 他居然全写对了。从字迹可以看出, 他很认真, 而班上一些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还漏写了词语。我对他的表现给予了表扬, 让他从表扬中获得学习的自信与动力。因为只有在宽松、自信、不断鼓励的环境中, 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活跃, 才敢积极地回答问题。

受到鼓励的小炜在课堂上, 坐得端正, 听得认真, 甚至也愿意举手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这让我无比欣喜, 他的回答声音响亮而且正确, 我又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小炜很激动, 坐下时仍保持笔直的姿势。

仅仅因为他作业正确, 课堂上发言积极就不止一次地表扬他, 值得吗?我认为很值得, 因为我看到了与他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所露出的羡慕的表情。理解与尊重, 肯定与鼓励, 带动的不仅仅是小炜一个人的进步, 更让其他平时埋首于课桌间的学生抬头挺胸, 主动举起了手。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与其在讲课时一遍一遍地跟他们说“你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你们多动脑, 多发言, 脑子才会更加灵活”, 还不如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并通过所设问题的步步深入, 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

二、评价语言富于趣味性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确实, 语言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好的语言, 是鲜活的、生动的、有生命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 我认识到适当的言语激励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班, 艳艳的语文成绩从未及格过。去年刚从老家转到我班上, 由于她的普通话不标准, 所以, 很少和同学交流, 显得很自卑, 在上课的时候, 她的眼睛总是跟随着我, 我能感觉到她对知识的渴望。看到她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 我想给她个表现的机会, 没想到她的答案完全正确, 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看来, 我们班的艳艳同学以前是深藏不露啊, 以后可不能再藏着了, 一定要大胆地表现出来, 让我们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艳艳, 好吗?”她使劲地点头。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老师, 请相信我, 我会努力的, 请多给我机会, 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真挚而热切的话语给了我不小的感触, 以前一直没有留意到这么不起眼的她, 可谁曾想到这么简单的一句评语就触动了她内心学习的激情。由此我也不禁想到:这些平时在课堂上不多发言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培养。现代教学论把学生看作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 教师准确合理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唤醒受教育者的智慧。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思维活跃, 发言踊跃, 希望他们能愉快地学, 能当堂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感受到上课的喜悦与振奋,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除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外, 教师上课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三、体态语言富于多样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 不但要运用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 体态语也非常重要。马卡连柯说:“只有学会用15种及至20种音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 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拥有表达技巧的人。”他所说的“脸色”“姿态”就是“体态语”。教师的姿态、动作要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不可矫揉造作。同样说一句“请坐”, 由于脸色、姿态的不同, 意思也会大不相同。试想一下:微笑着、右手掌心向下, 同时做招手状, 并说“请坐”, 与板着脸、右手掌心向下一压说“请坐”, 二者给人的感觉一样吗?教师可以用慈祥的目光、和蔼的微笑, 甚至是各种手势。如“请”“小声”“停止”等和学生们进行交流, 这样, 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还可以用欣赏的眼神, 发自内心的微笑, 竖大拇指, 点头, 拍肩膀, 摸头等细微的身体动作与学生进行交流。用体态语, 给学生指明道路却不成为他们的带路人,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让他们主动开发自我潜能, 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优美的诗歌语言范文 篇5

(外一首)

此刻,我深信跳跃的音符,美的旋律 都是一把锋利的刃,在享受丰收 踩着我的痛处,跳舞,切割

我却没那么多的血,可以泛滥成河 或载着舟车远渡

等你的季节,我用诗歌围成的岛 而今已荒芜。只有帆影与沙鸥追逐 水草的尽头,一片片的苇絮 像积雪般沉重

在岁月的尽头,儿时的口弦,已几近古董 青春,是从我体内删除的一个词 而今,已走不进我人生的句逗 在日落西山的下午,听这首歌 就让激越的乐音去关怀走远的脚步

在这样一个下午

在这样一个下午,阳光充足 从窗口投进了好多的细软与温柔 这是深秋,该黄的叶却还执意地绿着

而这个秋天,我任由伤痛与困惑在我的体内放牧 那些零星的果实,仿佛还在枝头 那是前世遗落的花朵

我没有太多的奢想,在此刻丰收 只想守住这样一个下午,积攒些阳光 让生命完成一次从秋到春的泅渡

在这样一个下午,可以一言不发

发呆是最好的时候,目送阳光隐进山谷 当然,有些想念还是不容错过 譬如灯火,萤虫

看一个踌躇的背影闪进狭窄的胡同

想独行的路上,掺扶过我的手 退却的温暖还有几多残留

在这样一个下午,有些叙述从内心滑落 跌碎,一些汉字便成为诗歌,像一束光 照亮即将袭来的夜幕。我站起身来

仰望天空,一些蓝色的云朵,让风给了自由 星光是我必须的预期,尤其在这个下午

或下一个深秋,我想,我将在哪一片叶子的背面 可以找寻那些隐秘的花朵,循着花香 赶往另一个下午

语言优美 篇6

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 其语言必具隽永的意境美、生动的情趣美和诗意的哲理美, 用词生动、句式整齐、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丑石》中写科学家观察丑石时“拉直了目光……”。“拉直”一词, 生动传神、新鲜蕴藉, 把无形的视线具体化, 科学家观察丑石的神态活灵活现。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呵, 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等句式整齐, 语言富有哲理, 有极大的震撼力。2011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竞争是发展的步伐》中“鲜花, 因有了绿叶的依偎, 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 因有了白云的飘逸, 才显得静穆、安详”等句子也同样整齐而富有变化, 语言灵动优美。

利用各种修辞方法润饰语言, 是文坛高手的惯用技法。无论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还是李贺的《箜篌引》中, 描写美妙的乐声皆因比喻而使诗歌形象可感, 如闻其声。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亭亭的舞女的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又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那荷花、那月光仿佛就在眼前含苞待放, 就在眼前洁白无瑕。作者运用通感手法而臻语言之佳境, 尽显文章之风采, 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011年高考山东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 一考生写的是“文字———这世界需要你”。他在文中写道:“当你被刻在竹简, 或是被写在绵帛, 构成一册册史书的时候, 总是很诚恳地记录下不争的史实;当你被马克思用羽毛笔管书写出来的时候, 你就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当你被李白、雪莱吟咏成一段段诗句的时候, 你就是一种超脱的情怀和理想。”文中用排比, 极富文采。最后质检组专家钦点59分。2011高考四川满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结尾“以勇于挑战的勇气为桨, 驾起人生的巨轮, 向着成功的彼岸前行”“勇于探索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等语句都以优美的比喻引人入胜。而“那障碍, 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 可能是哥伦布远航中的连天暴风雨, 可能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绵绵雪山、无边的草地”等句子有比喻, 有排比, 文采飞扬, 气势磅礴,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拍案叫绝。

另外, 语言求新还可借助于亲切自然、新鲜活泼的流行歌曲。我布置过一篇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其中有一个学生写的文章题目是《无与伦比》。内容是周杰伦从初进歌坛的《双节棍》到《十一月的肖邦》《黑色毛衣》《千里之外》《听妈妈的话》《青花瓷》等等。小作者对周杰伦的歌如数家珍, 歌词信手拈来恰当而感人, 赞美了周杰伦从一个吐字模糊、含混不清的小歌手到一名歌坛实力唱将的成长历程。他的歌是无与伦比的, 他在歌坛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由于流行歌曲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 歌词及歌名的“知名度”, 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况且有的歌词蕴藉丰富, 魅力十足如果运用得体, 定能妙笔生花。

经典文言文历经百年、千年的考验, 语言洗练、意蕴丰富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学生作文中经常见到“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盖西伯 (文王) 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等语句, 使文章庄重而大气, 严肃而厚重。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蒋昕捷的《赤兔之死》令许多资深语文教师感慨良多。作者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不俗的古白话运用功底叫人叹为观止。作者以三国故事为基础, 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艺术手法独特娴熟, 将赤兔马拟人化, 使之有了人的情感和特征, 文章因而生动、婉丽、有底蕴, 把诚信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慷慨激昂。高度浓缩的古白话, 散整错综, 明白晓畅, 文采飞扬, 让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 只能感叹书读得太少。可见, 文言文无尽宝藏中有我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丰富材料。在我们语言越来越时尚的今天, 不仅要增加新词外来语, 还应在经典古文中寻找我们的营养。只有当语言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才更有品味。

高考作文除了吸收经典的文言文的精华外, 还更要联系现实, 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当中撷取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事例, 这样文章才能跟具有说服力。而作为中国人每年精神盛宴的非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莫属。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一个个感动的人热泪盈眶的事件诠释着真、善、美;鞭挞着假、丑、恶。而获奖人物的颁奖词写得优美、洗练、凝重、感人肺腑, 有些我们可以引用。而最有意义的是, 平时学习中让学生去模仿,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尤其是可以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下面是2012感动中国张丽莉老师的颁奖词:冰雪为容玉作胎———别哭, 孩子, 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 她失去了双腿, 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 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 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 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这样的语句经常拿来让学生体会、模仿, 必然能有效迅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高考作文得高分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优秀作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是作文的基础要素, 语言表现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得分。因此, 考场作文语言应力戒俗话套话, 尽量运用鲜活且底蕴丰富的语言, 从而为文章注入新内涵, 创设新意境, 使读者产生新感觉, 获得新体验, 触发新感悟。

语言优美 篇7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2.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语言导入)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述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意图:“望文生义”这一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语言文字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对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师: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语,相机板书“辽阔美丽”“悠远宁静”“马牛成群”等词语。)

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学生的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师: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画出来,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生开始默读、勾画、体会)

1. 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个别指导。

2.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潜心读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后面的交流活动中才能够顺学而导,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以进步。

师: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和你完全一样吗?你有没有更精彩的观点和更加独特的感受。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 有时站立不动, 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 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无比尊严。极目远眺, 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

师: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国家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差异,同时也具有不同的魅力。谁愿意用朗读来表现牛儿的优雅和尊严?

意图:一方面是对比喻句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去体会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语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现。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学生读书的时候,可以适当放低音量,放慢节奏,但不要过度强调技巧。

3. 小结。

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本教学设计的线索,这一句话将起到三个作用,在这里总结了荷兰美丽的景色,赞叹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

四、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师: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

(辽阔无垠的草原,碧绿的、宁静的牧场;丝绒般的草原与流淌的运河相伴在一起;牧场上,羊儿在悠闲地享受着阳光,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除了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膘肥体壮的马儿飞驰到远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望文生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唤起了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期待,此刻插入荷兰景色的图片简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

1. 同声赞美牧场之国。

师: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

2. 和作者对话,体会写法。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能够理解“真正”的含义吗?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真正”一词的含义,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这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话像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初步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

五、拓展延伸,领悟中心

1. 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师: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其他的特点吗?(学生交流展示关于荷兰的资料)

师:教室只是小课堂,生活才是大课堂。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美丽的牧场之国。

意图: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实现课内外融合。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运用资料等综合学习能力。

2. 同声赞美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放声朗读,同声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抒发对课文的喜爱,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热情。

六、推荐作品,增强感悟

师:荷兰是牧场之国。在我们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也有同样美丽的草原牧场。本文的作者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风光。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草原》。同学们,快去读一读那优美生动的文字吧!你们一定会领略到另一番牧场风光,感受到别样的人间真情。同时,品味到不同的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韵味和魅力。

上一篇:柜台交易市场论文下一篇:教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