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框架

2024-09-12

教材框架(共4篇)

教材框架 篇1

摘要:瑶医药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套行之有效、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探讨瑶医方剂学本科教材体系框架的构建,以期为编写符合瑶医本科教学需要的方剂学教材奠定基础。

关键词:瑶医,方剂学,本科教材,框架构建

瑶族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来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瑶族民间,很多瑶医使用自己总结的方药给瑶族人民防病治病,深受瑶族人民的欢迎。然而瑶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文字,医学知识相对缺乏、瑶医方剂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收集整理和深入研究,因而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瑶医方剂理论。鉴于此,开展瑶医用方用药规范化研究,使瑶医方剂理论更加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加有利于指导瑶医临床实践,不仅是国家发展民族医药的需要,也是实现《广西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瑶医药的客观要求,对丰富瑶医学内容都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人们对瑶医瑶药的不断认识,希望瑶医瑶药服务于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培养具有一定瑶医瑶药知识的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瑶医药专业教材的编写迫在眉睫。本文探讨瑶医方剂学本科教材体系框架构建,以期为编写符合瑶医本科教学需要的方剂学教材奠定基础。

1 瑶医方剂学理论基础

解放前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千百年来瑶医药依靠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后经瑶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挖掘整理出了基本的瑶医药理论。瑶医药理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瑶医方剂学教材的建设,大体上以瑶医药理论为基础,并借鉴中医药理论。

瑶医的核心病机是盈亏平衡理论[1]。人平气平则无病,任何多与少都可以造成疾病,多为太过,少为不及。因此,人体肉身系统与灵魂系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瑶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外部环境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相对盈亏平衡有重要意义。如果外界因素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常,这种处于动态的盈亏平衡就会失衡,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盈亏平衡理论”在疾病辨证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对病情的诊断,根据患者身体的盈亏状态,“盈亏平衡理论”将症主要分为四态(也称四型):盈不盛而亏不衰、盈不盛而亏衰、盈过盛而亏不衰、盈过盛而亏衰。

瑶医审证治病的方法是根据机体不平衡之所在及证型表现,采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调整机体,或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从而使病体恢复正常[2]。瑶药按药性分为风类药、打类药、风打相兼药。风类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补气补血、健脾胃、益肝肾的作用;打类药具有散瘀消肿止痛作用;“风打相兼药”既具风类药的功能,又具打类药的特性[3]。

瑶药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其配伍原则,一般分为主药、配药和引路药[3]。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要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配药针对次要疾病或次要症状,或在治疗过程中辅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要症状的作用。引路药引导主药、配药到达病变部位,使其集中在患部以发挥最大功效。

2 瑶医方剂学体系框架构建

方剂学是一门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起到连接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重要作用[4]。作为民族医学的课程之一,瑶医方剂学应具有瑶族医学自身的特色,因此,瑶医方剂学体系框架的构建,除了借鉴中医方剂学,主要应根据瑶医学理论的特点而开展。

中医方剂学包括各论和总论,总论包括治法概述、治疗原则、方剂学基本知识,各论介绍各种方剂类型[5]。参考这种思路,瑶医方剂学应该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发展历史、瑶医药理论、瑶医方剂学理论以及瑶医各种方剂。

基于瑶医药理论,并通过参考中医方剂学教材,作者设计了瑶医方剂学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瑶医方剂学发展概论、瑶药概论、瑶医方剂学概论、瑶医优势病种常用方剂、瑶医盈显亏不著病证专方、瑶医亏显盈不著病证专方、瑶医盈显亏亦显病证专方、瑶医盈亏皆不著病证专方、瑶医盈亏其他病证专方等九个部分。

瑶医方剂学发展概论以时间为序,大概介绍瑶医方剂学的发展历史。瑶药概论介绍瑶药基本理论、配伍、常用剂型与剂量、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瑶医方剂学概论介绍瑶医方剂基本理论、瑶医治法治则。瑶医优势病种常用方剂按照盈显亏不著病证、亏显盈不著病证、盈显亏亦显病证和盈亏皆不著病证进行分类。瑶医盈显亏不著病证专方、瑶医亏显盈不著病证专方、瑶医盈显亏亦显病证专方、瑶医盈亏皆不著病证专方和瑶医盈亏其他病证专方按照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进行分类。

3 结语

本文以瑶医药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瑶医方剂学本科教材的基本框架。由于瑶族医药缺乏文字记载,其初步理论体系尚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地,瑶医方剂学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展,才能反映真实的瑶族医药,培养出地道的瑶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李彤.瑶医医理简述[J].广西中医药,2003,26(6):39-41.

[3]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中国瑶药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杨力强.中医方剂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2043-2044.

[5]李大琦.中医方剂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教材框架 篇2

摘要:笔者先介绍了尝试构建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的背景,接着谈及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随后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试图以意义相对具有连贯性的主题为线索,串连起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同时设想选用经典内容和时事内容为教学文本,配以实用性口语练习和延展活动,以此搭建既能让学生具备多元文化视野,又能让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有内容有意义的语言输出的教材框架。

关键词:大学口语教材主题连贯多元文化语言输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13-02

背景介绍

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有些是合并在综合教材中体现,有些是单独存在,大多是这样的框架结构:一本教材含有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体育、网络等。每个单元先展示几张图片,配以几行介绍或几个提问让学生作为口语输出的热身,接着提供阅读文本、词汇库、句式等,配以对话等操练,最后是调查报告等延展性活动。这样的教材有些共性问题,即每个单元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单元顺序即使打乱也影响不大。教材提供的范文文本有些并不能迎合学生的趣味或跟上时代潮流。教材提供的词汇句式训练有些并不能十分有效地有助于学生用于真实场景的日常表达。延展性活动大都被设计成用于学生课后自学,但是作为自学材料,却缺乏详尽的指导和步骤要求,可能会降低预期的自学效果。

现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越发趋于实际的交流和表达,并且是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以国际化视野看问题。所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文本上需要彰显文化的多样性,在练习设计上需要凸显贴近生活的、有内容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口语教材框架

主题的连贯性:口语教材各个单元由相对固定的人物角色贯穿始终,单元话题源自生活,比如入学住宿、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业余活动和人际沟通、毕业离校和未来规划等。每个单元结尾部分为下一个单元设下铺垫,这样单元主题在衔接性方面就显得比较连贯有条理,整个教材布局就是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在每个单元体例设置时,不仅需要提供口语样例和练习,还需要提供阅读文本、语言结构提示和写作样例,因为口语不能脱离阅读、听力和写作而变成孤立的机械式无意义训练。当学生通过阅读和听力掌握了一定背景知识后,再进行口语和听力共时性练习,即同时接受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仿真实训,最后通过书写巩固并提高语言精准性运用。

举例如下:大学口语教材分为八个单元,以同一大学四个学生为主要人物,以人物行动为主要线索,各单元主题依次分别是入学适应、校园环境、专业学习、院系活动、人际沟通、业余生活、社会实践和毕业规划。每个单元按照如下体例编排:第一部分是短文提供背景介绍,文末标注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结构提示,短文有示范朗读录音。第二部分是日常宽泛性对话示范和对话练习。对话示范有录音,对话练习难度呈阶梯式递增。第一个对话练习给出交流话题、参考词汇及句式,指导学生先通过仿写等办法补全句子,领会句义后再口语输出交流。这样的启发式练习算是一种口语热身,可以避免学生遇见话题茫然无措或者跑题千里,也避免学生陷入因为担心词汇有限、词不达意或者顾忌语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窘境。第二个对话练习仅给出交流话题,鼓励学生自行完成对话,真实地交际。这样的发散性练习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不是受限于教材的视野。第二部分对话后也要标注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结构提示。第三部分是探究性交际示范和练习。首先是跟单元主题相关的个人陈述示范如讲座或演讲节选,提供录音且有语言结构提示。接着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多人深层次讨论性会话,探讨研究某一问题,提供会话录音且有语言结构提示。然后是个人陈述练习和多人会话练习,提供话题、参考词汇和句式。第四部分是单元巩固和下文铺垫。单元巩固要求学生为第一部分的背景短文写概要,为第二部分日常宽泛性对话录音,为第三部分个人陈述写下完整文章,以及以同义转述的方式记录多人会话中各人的主要观点。下文铺垫指为下一单元设置悬念,布置思考题等。

文化的多样性:从英语语言本身的发展历史看,英语词汇吸收了世界很多地区的语言。随着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和使用,人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用英语描述的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风貌和事件,比如我国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都有英语的表述。所以从教材选材来看,文本的选择既可以是描述英语国家的情况,也可以是反映非英语国家的内容。这样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教材有利于增大学习者的文化宽容度,并且扩大学习者的国际化视野。

以上文例子中设想的八个单元为例,在每个单元的各个部分,可以适当编排反映多元文化的文本内容。在第二单元校园环境的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中,既可以介绍发达国家的大学设施和地理风貌,也可以谈及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环境。在第四单元院系活动的第二部分日常宽泛性对话示范中,可以安排我国某些大学间举行的端午划龙舟比赛的相关对话。在第七单元社会实践的第三部分探究性交际示范中,可以选取我国社会学家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讲座片段作为个人陈述的样本,再选取多方媒体就老龄化问题访谈专家的片段作为多人深层次讨论的样本。这样的多文化编排教材,不仅让学生通过英文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让学生知道自己国家的方方面面如何用英文表达,从而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更了解中国,在多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共鸣,爱国爱和平。

经典和时尚的兼容性:教材的文本选材可从经典和时尚两方面着手,既保持经典文本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保证时尚文本的鲜活感和时代感。经典文本通常是原汁原味的地道英文,可以是英语母语国家作者的名著节选、名家观点或文化典故。经典文本不会被时代淘汰,其遣词造句是学习的样板,因此可以以相对稳定的形式体现在教科??上,但选材内容不宜离日常生活太远或太艰深难懂。时尚文本可以以活页教材的形式体现,因为教科书的出版需要时间,出版的内容通常比当下发生的时事滞后。所以教材使用活页形式可以有一定灵活性,有些时事热点可以马上带入课堂,比如诺贝尔奖、奥斯卡等国际奖项的颁发,又如重大体育赛事的进行,国内国际热点问题,这样能较容易联系实际,把发生在时下的事情和学生探讨,更能捕获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这些时尚文本材料所表现的问题都可以在经典文本材料中找到本质性对照点,那么时尚文本和经典文本就像表象和本质那样,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依然以上文例子中设想的八个单元教材为例,在第三单元专业学习的第三部分个人陈述示范中,可以选取培根的《论读书》片段作为演讲文本,让这样的经典作品持续不断地启发代代学生。在第五单元人际沟通的第二部分对话示范中,可以选取当代美剧英剧等朋友间的日常对话,让最流行最地道的口语为当代学生所熟悉。

语言输出的真实性:口语教材不仅样例文本需要贴近生活切实可信,其配套设置的口语输出练习也应具有真实性,即不是仅仅为了操练而按照语法规则生造的缺乏生活感的句子。在形式上,口语输出可以仿照生活场景,有个人陈述,有两人对话,还有多人会话等。内容上也可以由浅入深,有较为初浅的问姓名问天气问兴趣爱好等话题,也有涉及体育赞助,资源开发,人口老龄等需要较为深入探究的话题。此外,真实场景的口语会出现短时停顿、思考、迟疑、犹豫等情况,但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沉默的情况,因此教材中也需要体现这类不太连贯的口语表达。

结语

通过上述口语教材框架的构建设想,使口语教材主题连贯,呈现文化多样性,兼具时尚和经典,实现口语输出的真实性,即学习者能用英语较为流利和准确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希望这样的口语教材更贴近实际,能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口语水平,拓展视野,启发思维。

参考文献:

教材框架 篇3

摘要:对大学选择读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内的英语学者以及专家对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重视。基于大学的英语教材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之间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主流教材评价的框架以及模型,对以任务分析为切入点的教材分析模型进行了肯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教材内容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思维在教材任务中的参与过程来得出。希望对今后大学英语的教材分析理论框架的搭建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材分析;思辨能力

前言

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他们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而,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点所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责任就是重点注意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然而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状况的看法,一些学者觉得在思辨能力方面,相比于别的学科的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有所差距,而有些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后认为,在思辨能力方面二者并没有多大的差距。然而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作用方面,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大学设置的英语专业课程也是有所差距。他们认为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所在就是先进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

1.思辨能力的构造

1.1思辨能力的概念

对于思辨能力的看法,学界不同的专业人士看法也就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批判思维也在思维范围之内,对其的解释就是一种评价标准,只不过使用的比较合理,随后所做的思考属于有意识的,最后做出判断。当然,这种判断有着自身的证据。Critical thinking作为思维方面的一个英文名词,其在中文方面没有一个定性的解释。很多人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其中文意思,而也有一些学者则觉得这样的翻译与其本意不是相符的,在这里本文将其翻译为思辨能力。

1.2思辨能力的构成

对思辨能力构成的观点因出发点和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人员的看法也就有很多种。其中对思辨能力的构成的观点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就是,批判思维能力主要含有对问题进行定义和明确、对相关信息进行判断以及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做出结论这三方面,而且其中的技能就有12种之多。首先在对问题进行定义和明确方面,其中就含有对中心问题进行标识、对同异进行比较、对相关问题进行肯定以及合适的疑问形成;对相关信息进行判断方面,其中就含有对实施与观点进行分化以及做到判断的合理性、对相同的进行检查、对行文中的假设、原型、偏见以及不一样的价值等进行识别;而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做出结论这个方面,其中就含有对材料的合适性进行识别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结论进行猜测。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将思辨能力的思维元素、智力特征与标准模型建立起来,八个思维元素成为了该模型的关键点,再由十项标准验证每一个思维。这些都是国外学者的观点。

在研究思辨能力的构成方面国内的相关学者也参入了其中,一些学者认为思维三菱结构模型才是思辨能力的组合,也就从思辨的目的、过程到认知环节。他们基于这个模型将思辨能力的层级模型建立了起来,该模型划分为元思辨能力和对与为思辨能力。其中由元思辨能力监控为思辨能力,从而使思辨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展现。分析推理与评价技能就是其关键所在。虽说这些研究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其中也有部分是相同的,就像思变精神与技能包含在思辨能力的构成之中,这是他们所认同的。这主要是在对过程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到解决的方法紧密联系着批判思维和心理标准的发展,计划与调控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进来。同时他们也认为理性思维能力在思辨能力之下。通过对以上研究的借鉴,本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注重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分析与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的展现。进而对学生思辨能力发展与教材内容二者的联系做出一定的判断。

2.大学英语教材分析框架

教材分析框架与模型可以通过已有的大学英语教材研究来得到,进而指导评估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国外专家在这方面相对较出名的是整体印象和深入评价等,国内专家从各个角度对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研究进行了开展,一些研究者仅仅只是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而一些研究人员则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借鉴将自己的评价表和标准提了出来。这些评价模型对教材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重点关注,它们对教材研究来说很重要。然而对一些教材的分析来说,不同的出发点使得其不一定适合自己。

在评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要对目的、方法与评价进行重点关注,评价教材短期与长期目标,对做法进行具体化时注重对方法的评价。分析教材方法需要从内容和过程进行。解释教材语言样本、教材对语言规则与运用属于内容,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教材学习者的扮演目标,对语言本身以及建议的教学方法等的分析都可以运用这种模式。另一些学者认为对教材分析所包含的范围进行明确才是最理想的教材分析框架,同时还能对具体的分析过程进行指导。这需要从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使用对象出发,从而将去除与该研究不相关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与基于这两方面推断出的大学英语专业教材编写原则才是教材分析所需要的。将主要内容定位第二层次的客观分析,教材活动作为其关键所在,这主要是在于教材的根本就是教材活动。

因而,对大学英语专业教材更深层次的价值进行介绍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析任务的各个方面。所以可以将教材任务分析表设计出来,分析教材的任务可以通过任务的过程、参与的模式与内容三方面出发,以此深入分析教材的具体方法。灵活性是教材任务分析表的优势所在,鉴于思维过程也包含在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之中,同时将可能的思维活动分类与举例也提出来。因此将框架选择为教材分析模型,对教材任务中学生思辨技能的参与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为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做好准备。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教材评估框架和模型,对以任务分析为插入点的大学英语专业教材分析模型进行了肯定。在具体实施的研究中分析教材任务中学生思维的参与过程,从而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教材内容二者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志波.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1(04):84-86+89

教材框架 篇4

一、基本乐理教材的发展梳理

教材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1]基本乐理教材是在音乐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教授及学习的材料。在我国的基本乐理教材发展脉络中, 我国近现代乐理教材的内容都是西方教材本土化而来的, 现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并多样。梳理基本乐理教材的发展内容, 能够促进我们对基本乐理教材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并对我们提出基本乐理教材的设定及框架构建的策略有所帮助。

(一) 基本乐理教材的发展初期。在建国后,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这时候主要受到了苏联的影响, 主要是翻译了大量苏联的教材, 如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瓦赫罗米业的《基础乐理》以及赫伐琴斯科的《音乐基本理论习题》等。其中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在我国的影响最大, 这部被认为具有“科学的思辨性、高度的概括性、概念的准确性、教材的系统性、理论的实用性”的基本乐理教材也成为了很多教材表现的蓝本。就以20世纪60年代初, 李重光先生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是以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为参考的, 李重光先生将教材内容进一步民族化, 将我国的民族民间我国音乐纳入到教材内容之中, 是当时我国自行编写出版教材中最为成果的一部。在90年代音乐教育改革的倡议下, 诞生了杜亚雄先生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童忠良编写的《中国传统乐学》等书。综合而言, 在这一时期, 我国的基本乐理教材都基本上是以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为参照的, 尽管与我国民族音乐进行综合编写, 却没有跳出西方乐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形态, 还存在着乐理概念不统一, 术语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但却不能否认是这些基本乐理教材将我们带去现代音乐之中。

(二) 基本乐理教材的多元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音乐基础教育迎来空前的繁荣。在这一背景之下, 对基本乐理教材的的民族性、时代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促使了我国基本乐理教材进入了多元发展时期, 诞生了大量具有创新价值并具有时代价值的教材。如曲志敬编写的《新乐理教程》、史季民编写的《新概念乐理教程》等。在为了适应变化发展的音乐教材要求过程中, 现代乐理知识也进入到基本乐理教材之中, 如童忠良的《基本乐理教程》就是讲中国传统乐理知识、现代乐理知识、西方传统乐理知识三者进行结合。而施永编著的《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一书还将基本乐理的课程内涵、教学目的等问题提出了更加创新的观点, 并体现了其对基本乐理的深层理解, 展现了我国基本乐理教材的民族性。整体而言, 这一时期的基本乐理教材多种多样, 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教材, 但教材多元化的现状却给我们带来了判断与选择的难题, 这对音乐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音乐改革视域下基本乐理教材的设定及框架构建策略

基本乐理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 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会影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的。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改革过程中, 我们就应该关注到基本乐理教材的设定及框架构建, 并提出有价值的策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基本乐理教材的设定及框架构建:

(一) 保证教材的针对性。基本乐理教材是音乐教育中基础的基础, 在音乐改革中应该保证其的针对性。所谓基本乐理教材的针对性主要是指教材是提供给哪些学习对象使用的。这些学习对象可以是音乐启蒙阶段的小朋友, 可以是高中毕业参加艺考的学生, 也可以是高等音乐院校的应届生等。所以在设定基本乐理教材前, 就要明确其的作用对象是谁, 这样才能够在框架构建和教材内容的构建中有一个方向, 从而才能够编写出使用于不用作用对象的教材。本人认为, 在保证教材的针对性这一方面, 就一定要做好教材设定和框架构建的准备工作, 明确教材的作用对象。

(二) 完善教材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工具, 因为要全面并丰富。在基本乐理教材的设定和框架构建过程中, 就要完善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学内容, 让教材内容全面化。如在基本乐理教材基础知识的层面上, 就要包含到音、五线谱、音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概念等基础知识, 力求教材的内容能够将知识包含的全面。如在基本乐理教材重点知识的阐述层面上, 就应该以音、音的名称、音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方式来将知识变成有脉络有关系的框架, 有利于教材内容变得更加详细。如在甲苯乐理教材难点知识和难点题型的阐述中, 就要在教材中将难点知识做出一定的标注或加大一定的篇幅内容, 就以任达敏在《新概念乐理教材》中就用了大量的谱例和内容去讲解音值组合这一内容, 从而让难点知识的阐述变得更加深入。教材内容的完善, 是基本乐理教材的设定及框架构建的具体表现形态, 在这一策略的实施过程中, 就需要编著者们能够收集更多的资料, 具有高度的知识甄选能力。

【教材框架】推荐阅读:

框架设置07-14

测评框架07-17

预警框架05-09

管理框架05-17

共同框架05-17

驱动框架05-17

插件框架06-12

工业框架06-23

面向框架06-24

基本框架06-25

上一篇:语言优美下一篇:训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