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似的群山(共8篇)
白象似的群山 篇1
引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在他的作品中, 有大量的象征性描写, 他通过极为含蓄、凝练、暗示的象征手法来引导读者去体会作品中的深意。《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于1927年出版, 收录于海明威的第二本专集《没有女人的男人》。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女伴——吉格。两人简洁的对话充满整个故事, 随着谈话的深入, 我们了解到这个美国男人设法说服他的女伴去做一个“非法的手术”, 也就是人工流产手术。在这篇小说里, 海明威从小说的标题到姑娘的名字, 场景描写以及对话中所使的词语都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使得这篇由有限文字所构成的小说暗含无限丰富的内涵, 展现出恢弘的艺术气势。
一、《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象征手法
(一) 白象的象征意义
文章的题目来自于女主人公的一句话:“他们那些山看上去像白象。白象是古印度最高的动物, 被当做神物供奉, 然而普通人家无力供养一头大象, 所以它成为最珍贵又不需要的礼物。”通过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我们也不难想到通篇对话的核心——女孩腹中的胎儿。白象在文中的意思也正是象征了女孩腹中的胎儿。腹中的胎儿对女人来说非常珍贵, 但是对于男人来说又是一个大麻烦, 这也就正与白象所象征的意义吻合。小说从女孩子三次眺望群山, 表达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女孩第一次眺望群山时说:“它们看上去像白象。”第二次看到时说:“我说这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这比喻难道不妙?”第三次看到时女孩却说:“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我刚才只是说从树丛间望过去, 山表面的颜色是白的。”这三次的场景描写, 以人物的所见影射心里状态, 是典型的象征手法, 对照了女孩面临的两个选择, 流产或者生育。女孩子想把孩子留下, 但是在男子的极力劝说下, 女孩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他们虽然是亲密的情人, 但是却终究难以达成一致。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迷茫的一代”的年轻人的现状。
(二) 主人公名字的象征意义
海明威用JIG来命名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是非常符合她年轻、四处漂泊、游戏人生的形象的。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是“那个美国男人和那个跟他一道的女孩”。故事通篇都没有出现男主人公的名字, 海明威先是称他为“the American” (美国男子) , 后来叫他“the man” (男人) 。用这样的宽泛称呼在小说里是很少见的, 可见作者是别有用意的, 实际上男人代表了一类人, 喻指像故事里男主人公一样的迷惘、没有生活目标、没有责任感的美国男青年。
(三) 场景的象征意义
本篇小说从环境上看, 给整个故事情境创造了一个背景, 赋予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文章中很多地方都在暗示着主题思想, 如“白象似的群山”“河谷两岸”“铁轨”“火车站”。铁路对面, 在那一边, 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 在河的那一边, 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 这些场景的描写都暗示了女孩当时的心理, 面临的选择, 是流产还是生育。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铁轨, 并且永远不相交, 象征了男人和女孩子之间无法逾越的沟壑。尽管此刻他们在一起, 但是他们貌合神离, 生命之轨永不能相交。
(四) 对话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整篇几乎全由对话构成, 对话的语气和内容的重复对人物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明威也赋予这样精彩的对话极强的象征意义。如故事中男人的话语中用词单调, 结构重复, 多为陈述或判断句, 显示出他武断自私, 缺乏对他人关切和体贴的性格;女孩的话语多为疑问或祈使句, 言辞中常用比喻, 显示她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疑虑重重, 对事物缺乏真切的了解。
二、结语
在小说的结尾, 海明威却用了整整一段描述男主人公拎着两个很重的包走来走去, 等待着火车是否到来, 这似乎又是个隐喻, 男主人公正携带着他们的困惑等待一个解决的方案。脱开了古典小说戏剧化的情节, 个性化的人物描写和斗争冲突, 海明威用最简单的词构筑了一座冰山——一对男女等待着火车也等待着感情和命运的渐变……这便如古人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该短篇小说简短, 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参与去思考。它包涵了简单的象征手法和言简意赅的对话, 运用的象征手法, 使整篇小说拥有深刻的艺术韵味。同时象征加深了小说的艺术意境, 可以说是小说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也正体现了海明威是如何在“冰山原则”下运用简洁、精炼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及更丰富的小说内涵。
参考文献
[1]兰兴伟.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风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26) :138-141.
[2]刘瑛.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 (4) :116-118.
[3]唐文俐, 刘文德.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人物对话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 2003 (9) :183-184.
[4]康宁, 陈镭.《白象似的群山》与“冰山原则”.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7.
白象似的群山 篇2
关键词:符号矩阵;《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一、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其符号矩阵理论首先先设立一对对立项X和反X,与X矛盾但不对立的项为非X,与反X矛盾但不对立的项为非反X,而非X与非反X不一定会有对立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如图1:
(虚线箭头: 表示对立关系; 实线箭头:矛盾关系; 虚线直线: 蕴涵关系)
二、《白象似的群山》的符号矩阵
(一) 行动:“手术”
理清人物间的关系脉络是分析出人物关系之下的复杂内涵的基础;而要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始终反复出现的形象为突破。男人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反复劝说姑娘去做“手术”,“手术”一词在文本中总出来了13 次之多,海明威用多达2/3篇幅的直接人物对话叙事了一对男女因为是否要做一个“手术”而产生争执的故事。
把握住“手术”这一关键词后,我们将进一步抽象出其深层内涵。通过分析,首先将“手术”从文本形式中抽象出来,作为图示的第一项,“手术”就是图1中的行动。
(二) 价值:“开心”
“行动是西方意义上的做事, 即取得成功, 价值指的是西方人的行动中缺乏的意义。”根据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在我们可以在复杂的文本符码层面之下抽象出基本的“行动”和“价值”的二元对立。
文中两人针对手术与否的问题争论导致两人恋爱关系处于紧张。姑娘爱这个男人,也爱腹中的胎儿,憧憬美好安稳的家庭幸福生活,而手术代表着失去孩子,失去价值(即“开心”);男人劝说姑娘只要手术了,他就不再烦心而是开心。
“行动”与“价值”的二元对立,也就是“手术”与“开心”的二元对立。两者的二元对立形成了一种强大力量,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行动”作为符号矩阵示意图的第一项,“价值”为第二项,剩下的两个矛盾项也就很容易推出,第三项是与“行动”矛盾的“非行动”,第四项是与“价值”矛盾的“非价值”。这样可以得到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为基础的图2:
三、人物关系与主题探析
男人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勉强姑娘去做這个手术,同时一再强调那是个非常简便的手术,显然男人希望姑娘去做那个手术。而姑娘说他们本来可以惬意的享受生活,但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姑娘的情绪爆发,连续用了7 个“请”字,请求男人不要再说下去了。最后姑娘的情绪气氛达到极点,小说内在的激烈而紧张情节也随之达到高潮。姑娘不想做手术,因为她腹中胎儿代表着希望和幸福,是他们爱的结晶,手术代表一切都将失去。
“手术”与“非手术”决定孩子的去留,也决定了两人今后生活的“开心”还是“非开心”。男人认为行动了(手术)就是有价值(生活开心),不行动就会很烦心,这是面对两种情况男人的不同心理,这里分别用:男和男’区分。而姑娘是不希望手术的,手术了代表着失去,生活不会幸福,这里分别用:女和女’区分。男’和女’代表着不同选择让两人面临的不同生活处境。
两个人在火车中转站休息,这预示着两人的人生转折,也许他们将一起走向幸福,也许也将走向各自的低谷,而是否做手术孕育着两个人关系的发展趋势,决定着将来生活的“开心”与否。白色通常预示了纯洁的东西或是虚无的东西。姑娘对男人的爱是纯洁的,对胎儿的珍视感情是纯洁的,但是,这一切必将随着是否手术的决定而变得虚无,而小说也反映了海明威空虚而又迷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孙慕嘉. 符号矩阵理论在《雨中猫》主题探析的运用[J]. 外国语文.
白象似的群山 篇3
一、冰山文体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最早是在一部关于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 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 只要作者写得真实, 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 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由此可见,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有一种观点:让读者感受的东西应该比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因此, 他从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他唯一所做和能做的是把他所经历体验到的一切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想象。
二、从《白象似的群山》看“冰山文体”的运用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 海明威采用客观凝练的叙事技巧, 形成了生动简练, 优美含蓄的语言文体, 也即著名的“冰山文体”。小说中除了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绘以外, 绝大部份是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初读之下, 让人觉得这不过是在平淡无奇的地方一对恋人之间一场平淡无奇的谈话,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若稍微仔细一点, 读者就可以体会到小说字里行间里隐藏着丰富的内容。
1. 简洁
长期的记者生涯, 使海明威在写作中养成了文字简洁的习惯。在《白象似的群山》中, 无论是对作品的整体结构, 还是对其句式句法, 海明威都追求一种简洁朴实、深沉含蓄的风格。他惯用英语基本词库中的小词、常用词, 他喜欢用名词和动名词, 较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即便使用, 也多为good一类意思不大具体、明确的词。至于动词, to be的各种形式在作品中占相当大得比重, 并常和there一起使用, 使这类句子主要是表达客观的状态。同时, 海明威使用的句式多为简单陈述句和用and连接的并列句, 这样连接的各部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避免表达因果关系。海明威能用八分之一的简洁语言表达出八分之七的丰富思想内涵, 以“最少”表现“最多”, 这正是海明威的伟大之所在。
2. 象征
海明威还善于运用自然景象和人物的心情相互对照、衬托, 赋予自然景物以象征意义, 使小说表现出更广阔的思想空间。在《白象似的小山》中, 作者运用了象征和寓意的手法, 即通过极为含蓄、凝练、暗示的象征手法来引导和启发读者去体会那隐藏在水中的八分之七的部分, 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 让读者从具体物象中激发想象和情感, 去挖掘其中的意蕴。作者以这座白茫茫像白象似的群山为象征物, 引出了全篇的主题。白象 (white elephant) 在英语中的寓意类似于汉语中的“鸡肋”, 但又不完全对应。这是从印度传来的一个典故, 白象是古印度最高贵的动物, 被当作神物供奉, 然而普通人家无力供养一头大象, 所以它成为最珍贵又最不需要、甚至带来麻烦的礼物。海明威对“白象似的群山”这一比喻的运用肯定隐含着某种隐喻意思, 但假如把白象解释为女孩腹中的胎儿, 未免太过落实。昆德拉认为“把象和不受欢迎的婴儿相比较颇为牵强, 这不是海明威的而是教授的;它大概是为了准备对小说作情感化的解释”。此外, 白象在此处还可能暗喻姑娘怀孕后的体形。这个比喻后面一再重复出现, 它具有提示性的作用, 不仅提示了小说人物的思考和表达的倾向, 更演化为冲突的一个焦点。
3. 省略
在《白象似的群山》一文中, 作者对人物的身份、故事的背景以及情节的来龙去脉都没有做什么交代。尽管如此, 从他们的言谈中, 读者仍能感觉到姑娘复杂的情绪变化, 对于姑娘来说, 显然有什么东西就要被毁了, 而这东西又是姑娘期盼已久的。她原本指望能够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 但眼下, 男人改变主意了, 一旦胎儿被打掉, 她就要面临被抛弃的危险, 她吓坏了。但是海明威始终没有把姑娘的感情写在明处。他省略了一切说明性的提示, 即使我们能够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节奏、速度、语调, 也无法判断真正的心理动机。正因为小说中隐藏了很多背景性的东西, 也正是这种隐藏或省略才使得《白象似的群山》成为一个可以多重讲述的故事, 一个可以一遍遍用不同的前因后果加以阐释的故事, 这种多重阐释性正是由省略的艺术带来的。
结语
“冰山”风格是海明威的一种艺术追求, 一种艺术境界。“冰山”风格引出了一条红线, 贯穿于他整个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和审美观念;贯穿于他所有作品得立意、构思、主题表现、情节结构、背景描写和人物刻画中。《白象似的群山》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简单形象向读者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它的结局是开放的和不确定的由于未给任何确定的信息和缺乏了传统意义上的开头和结尾, 整个小说悬念重重, 读者的想象空间和解读空间也由此被拓展, 完美地体现了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的切割。
参考文献
[1]Faueonnier:G.&M.Turner.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113.
[2]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A.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02—251.
[3]崔道怡、朱伟、王青风、王勇军编, “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上册[c], 北京:工人出版社, 1987
白象似的群山 篇4
关键词:符号矩阵,《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一、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 其符号矩阵理论首先先设立一对对立项X和反X, 与X矛盾但不对立的项为非X, 与反X矛盾但不对立的项为非反X, 而非X与非反X不一定会有对立的关系, 他们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关系, 如图1 :
( 虚线箭头: 表示对立关系; 实线箭头: 矛盾关系; 虚线直线: 蕴涵关系)
二、《白象似的群山》的符号矩阵
( 一) 行动:“手术”
理清人物间的关系脉络是分析出人物关系之下的复杂内涵的基础;而要理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始终反复出现的形象为突破。男人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反复劝说姑娘去做“手术”, “手术”一词在文本中总出来了13 次之多, 海明威用多达2/3 篇幅的直接人物对话叙事了一对男女因为是否要做一个“手术”而产生争执的故事。
把握住“手术”这一关键词后, 我们将进一步抽象出其深层内涵。通过分析, 首先将“手术”从文本形式中抽象出来, 作为图示的第一项, “手术”就是图1 中的行动。
( 二) 价值:“开心”
“行动是西方意义上的做事, 即取得成功, 价值指的是西方人的行动中缺乏的意义。”根据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在我们可以在复杂的文本符码层面之下抽象出基本的“行动”和“价值”的二元对立。
文中两人针对手术与否的问题争论导致两人恋爱关系处于紧张。姑娘爱这个男人, 也爱腹中的胎儿, 憧憬美好安稳的家庭幸福生活, 而手术代表着失去孩子, 失去价值 (即“开心”) ;男人劝说姑娘只要手术了, 他就不再烦心而是开心。
“行动”与“价值”的二元对立, 也就是“手术”与“开心”的二元对立。两者的二元对立形成了一种强大力量, 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行动”作为符号矩阵示意图的第一项, “价值”为第二项, 剩下的两个矛盾项也就很容易推出, 第三项是与“行动”矛盾的“非行动”, 第四项是与“价值”矛盾的“非价值”。这样可以得到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为基础的图2 :
三、人物关系与主题探析
男人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勉强姑娘去做这个手术, 同时一再强调那是个非常简便的手术, 显然男人希望姑娘去做那个手术。而姑娘说他们本来可以惬意的享受生活,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 姑娘的情绪爆发, 连续用了7 个“请”字, 请求男人不要再说下去了。最后姑娘的情绪气氛达到极点, 小说内在的激烈而紧张情节也随之达到高潮。姑娘不想做手术, 因为她腹中胎儿代表着希望和幸福, 是他们爱的结晶, 手术代表一切都将失去。
“手术”与“非手术”决定孩子的去留, 也决定了两人今后生活的“开心”还是“非开心”。男人认为行动了 (手术) 就是有价值 (生活开心) , 不行动就会很烦心, 这是面对两种情况男人的不同心理, 这里分别用:男和男’区分。而姑娘是不希望手术的, 手术了代表着失去, 生活不会幸福, 这里分别用:女和女’区分。男’和女’代表着不同选择让两人面临的不同生活处境。
两个人在火车中转站休息, 这预示着两人的人生转折, 也许他们将一起走向幸福, 也许也将走向各自的低谷, 而是否做手术孕育着两个人关系的发展趋势, 决定着将来生活的“开心”与否。白色通常预示了纯洁的东西或是虚无的东西。姑娘对男人的爱是纯洁的, 对胎儿的珍视感情是纯洁的, 但是, 这一切必将随着是否手术的决定而变得虚无, 而小说也反映了海明威空虚而又迷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孙慕嘉.符号矩阵理论在《雨中猫》主题探析的运用[J].外国语文.
白象似的群山 篇5
一、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 (H.P Grice) 在60年代后期, 从形式逻辑和自然语言的逻辑之间的差别出发, 提出的人类会话活动的一条指导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分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质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关联准则 (Relation maxim) 和方式准则。违反了这一系列准则会产生会话含意 (implicature) (何兆熊1999) 。《白象似的群山》中, 男子与女主人公吉格不断交谈, 对话中却不断违反这些原则, 因而产生了深刻的内涵和会话含意。“含意”是存在于话语的概念意义、命题意义之外的但又确实为语言的形音义单位所承载的“言外之意” (徐盛恒1997) 含意化方式的适度控制构建起为交际意图服务的显形话语表达。人们在组织对话时通过话语含意化、语意指向性, 含意化程度, 含意化方式的适度控制, 构建起为交际意图服务的显形话语的表达。 (徐盛恒, 1997) 文学语言是创作者借以表达“意”和体现文学文学作品艺术的媒介, 凝聚着创作者精心的构思和丰富的思想, 对作品文字的解读可以帮我们进一步捕捉文学作品的非表象因素, 感悟创作者寄寓和隐藏在显性文学表述背后的“言外之意”和作品表现出的意境和神韵。
二、会话中的话语分析与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分析
根据弗里德曼提出的有关视角的八种不同的类型 (申丹, 1998) , 《白象似的群山》归为第七类“戏剧方式”的典型作品, 读者就像观看戏剧一样看到人物的外部言行, 而无从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小说中男子和吉格的对话中言语的“字意”是很有限的, 除了喝酒和谈论白象读者看不出话语的内在含义。直到男子谈及“手术”这一主要话题时, 才接近谈话主题。由此可见作者是通过对话的堆砌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态度、感情。看下面这段独白:
“咱们喝点什么呢?”女孩问。
“天热得很, ”男子说。
“咱们喝啤酒吧。”
“来两杯啤酒”男子对着门帘里面说。
那女人端来两大杯啤酒和两只软杯垫———放在桌子上, 看看男子, 又看看那女孩。
从上面的引文中可以看出在女孩主动开口的两次对话中, 男子都没有直接对女孩的话语做出回答。第一次是自言自语, 第二次是没有回答。显然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原则与关联原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并“要有关联”。这一行为的隐含意为:我不想和你说话。表现出男子对女孩的冷落。紧接下去是女孩在眺望远处山峦的轮廓后的一段对话。
“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 她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白象, ”男子把啤酒一饮而尽。
“你是不会见过。”
“我也许见过的”男子说。
这段对白还是女孩先引起话题, 男子的回答前后矛盾, 暗示他不想参与评论, 接着又说出模棱两可的话, 他的话违背了合作原则质的准则———“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因此我们可推知, 这男子心中有气, 他是有意与女孩作对的, 表现在说话时违背交际时双方应遵循质的准则, 有意从道德上冒犯对方。那男子的这一情绪一直在影响他与姑娘的谈话。
小说结尾, 二人即将上车出发去马德里:“你觉得好些了吗?”他问。
“我觉得好极了, ”她说。“我又没有什么毛病了, 我觉得好极了。”是真的好极了吗?谁相信呢?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表面上趋于平静, 但实际上已起了变化。由于男子的自私、伪善女孩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将遭到毁灭, “我要发疯了”喊出了女孩内心深深的痛楚, 揭示了小说主旨。女孩最终的平静显示了女孩自我意识的觉醒。
参考文献
[1].Charles Scribner’s Sons The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1.Charles Scribner’s Sons The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白象似的群山 篇6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对话模式,主题
作为美国文坛的巨匠, 海明威因为自身传奇冒险的人生经历和他在许多重要作品中塑造的鲜明“硬汉”形象而闻名于世, 一直以来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和评论者的关注[1]。195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以表彰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在许多读者眼里, 海明威是一个极端的男权主义作家, 因为在他的多数作品中, 女性似乎都被排除在重要人物塑造的范围之外。纵观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作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一天的等待》中没有女性人物, 《印度营地》中的女性人物仅仅是一个陪衬或者背景, 《弗朗西斯麦考柏的短暂幸福生活》中的妻子被刻画为一个威胁男性尊严的“异类”, 但这并不能完全表明海明威的女性观。事实上, 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就, 他以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眼光洞察并刻画出一幕幕危机潜伏的婚姻爱情生活场景, 并对处于弱势的女性角色表达了真切的关注。创作于1927年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便是体现这一主题的经典名篇。
《白象似的群山》几乎全部由对话构成, 主要场景是一个美国男子和一个女孩坐在西班牙一个火车站外面的酒吧等候去马德里的火车。作者在初次介绍主人公的时候别具匠心:一个美国人和一个和他一块的女孩坐在桌旁 (The American and the girl with him sat at a table) , 男子和女孩的关系并没有做出明确的交待, 令读者对两人的关系充满疑问和好奇。直到故事结尾处, 作者才通过对他们所携带的行李包的一个细节描写解答了这个疑惑:行李包上贴着他们共度夜晚时所住宾馆的标签 (There were labels on them from all the hotels where they had spent nights) 。显然, 两人之间有亲密的关系, 可是这种亲密的关系并不属于传统的男女朋友或未婚夫妻的范畴, 从而强化了该故事的主题:游戏人生的男主人公自私且虚伪, 不愿意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两人的对话构成本故事的主要内容。由于他们相互非常了解, 关系非同一般, 所以他们的谈话对于一个旁观者而言难以理解, 甚至会觉得莫名其妙。这个前提使得海明威必须为读者构建一定的关联性, 因为他省略了人物对话的主题 (她怀孕了, 他希望她去做人工流产手术) 。许多评论者都注意到, 故事中从未提到怀孕、堕胎、婴儿等字眼。更为难得的是, 他在故事中避免一切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叙述或评价;文中的描述性段落非常客观,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除末尾处一个重要的象征以外) , 对读者理解人物对话没有帮助。因此对于读者来说, 该故事中简单的措辞, 直白的句法, 客观的旁观者叙述, 主题意义的模糊有些让人难以适从。针对这样的文本,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细读, 寻找可靠的蛛丝马迹, 从语篇的整体角度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获得自己独到的见解。该文从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中节选出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片段, 分别出自故事的开篇、情节发展的高潮、故事的结尾, 通过仔细分析双方的对话模式及其变化, 挖掘其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故事开篇在一段简洁且颇具象征意义的自然背景描述后, 就开始了人物对话的第一回合:
“我们喝点什么?”女孩问道。
“天气太热了”男子说。
“那我们喝啤酒吧。”
女孩的第一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她的性格特征:缺乏自主性, 在决策上依赖对方。男子的回答更加凸显他的性格:他没有直接说他想喝啤酒, 而是声明天气的炎热, 他成功地让女孩要了他想喝的啤酒。这样的模式反映出两人现在, 甚至过去的关系状态:男子处于明显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可这种强势却以隐含的方式呈现。具体来讲, 就是男子操纵着对话的走向, 他总是能成功地以女孩之口说出他的意愿。这样一来, 他的想法和愿望都能得以实现, 同时他又能回避一切后果和责任。第一回合的谈话虽简单随意, 事实上却告诉了我们需要了解的所有背景信息。明确了人物的关系和处境,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浓缩了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充分论证许多文体学家关于对话的一个主要观点:表面上平凡, 自然, 朴实的对话实质上是人物之间相互行为的体现, 包括算计、考虑、操纵、以及不知不觉的自我本性的表露[2]。
随着故事的发展, 两人对于堕胎一事的不同态度越发明显。男子的目的很明确:希望女方做人流手术。但他的方式也很明显:他不愿公开坦诚自己的态度, 而是故技重施, 希望以女孩之口说出她自己愿意去做手术, 由此他可以逃避“导致女方怀孕并迫使她堕胎”所带来的良心、道德、舆论诸方面的谴责。可令他意外的是, 在这件重大事情上, 女孩并未像以前那样随他所愿。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模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好吧, ”男子说道, “如果你不想做, 你就不必做。如果你不想, 我不会让你做。但我知道那手术非常简单。”
“你真的想——”
“我认为这样是最好的。但如果你真的不想, 我也不想你去做。”
“如果我做, 你就不会担心?”
“我不会担心, 因为那手术非常简单。”
“那我去做。因为我不在乎我自己。”
“你什么意思?”
“我不在乎我自己”
“喔, 我在乎你。”
“哦, 是的。但我不在乎我自己。我去做了, 然后一切都好了。”
“如果你那样想, 我就不想你去做。”
上面这段对话中, 读者不难发现男子的自私, 以及他一如往常的谈话模式:心里想的是让女孩去做手术, 可嘴上却不承认, 反复强调“如果你 (女孩) 不想, 我就不要你去做”。可是他的辩解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在事实面前更显露出他的虚伪本质。可在这轮谈话中, 女孩为什么会一反常态, 不屈从于男子的意愿?显然作者海明威并没有通过文本准确地阐释这一点, 而是把这个解读空间留给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做出如下推断:可能对于女孩子来说, 怀孕是人生中重大的事情, 她希望男子可以面对现实, 承担责任, 为他们之间的感情画上圆满句号, 能与她走进婚姻的殿堂, 组成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可是男子的退缩、逃避、甚至欺骗让她认清了他的真实面目:他并不想被婚姻家庭所束缚, 甚至不愿意给未来做任何承诺, 因此女孩怀孕一事对他来说是一种负担和累赘。男女主人公对怀孕一事的不同态度与标题“白象似的群山”的相互矛盾的双重含义相关:“白象”既可指“令人烦恼的无用的礼物”, 也可指“某种极具价值的东西”[3], 如此不同的含义正好分别映衬出男女双方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两人之间的分歧随着谈话的深入更加明显, 因此对话模式也有了本质的变化。虽然作者通过省略代词的先行词, 将重要意义蕴含在字里行间, 但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此时的女孩已经对男子, 或者说对未来绝望至极, 所以她对于男子的话都坚决否定并加以驳斥, 与开篇的合作态度判若两人:
“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不, 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
“不, 我们不能。它不再是我们的了。”
“它是我们的。”
“不, 它不是。一旦他们将它夺走, 你永远拿不回来。”
对于女孩而言, 第一个代词“它”指代的是“整个世界”, 她认为已经失去的世界。对于男子而言, “整个世界”似乎只意味着旅游玩乐的人生。女孩意识到男子无意承担责任, 一心只想摆脱目前的困境,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濒临瓦解, 因此她坚持否决他的主张, 这个世界不再属于他们, 最后两个代词让读者体会到他们已经失去的一切:爱情、信任、正直和可能失去的孩子。代词“他们”暗示冥冥中险恶的力量。总之, 这段简洁的对话因为不定代词的超常使用显得尤为突出, 并让读者感受到男女主人公的严重分歧。女孩绝望而又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无法挽回, 一场道德和情感的灾难已经开始且正在进一步恶化。而男子却没有体会。
故事在两人的最后一轮谈话中结束:
“你感觉好些了吗?”他问道。
“我感觉好啊, ”她说。“我没有任何问题, 我感觉好啊。”
多数评论者都从这轮谈话中读出了反讽的修辞手法, 也就是说女孩的真实想法其实正好与字面意思相反。那么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一点也不好, 我很伤心绝望”, 由此进一步为本故事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
故事的结尾并未对女孩和腹中胎儿的命运做出安排, 也许女孩会乘车去马德里做堕胎手术;也许她会留下孩子。如此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两人的爱情已经结束、女孩所受到的身体以及心灵的伤害却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成功地刻画出一幕危机潜伏的爱情生活场景, 并对处于弱势的女性角色表达了真切的关注。由此看来, 海明威并非许多评论家眼中的彻头彻尾的男权主义者, 他对人性的探索是多方面的, 也是较为客观的。他在文学创作上所信奉的名言“越少, 就越多” (Less is more) 使其作品趋于精炼、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4]。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模式的分析, 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出对话中人物角色发生的变化, 从而对故事的主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可以鉴赏作为一代文体大师的海明威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才能。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三联书店, 1985:2.
[2]Burton, Dierdre.Dialogue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 1980:18.
[3]DeFalco, Joseph.The Hero in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M].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63:169.
白象似的群山 篇7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海明威以“冰山”为喻,他认为作者只需要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在水下的部分则应该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如果一位作家对他想写的东西胸有成竹,那么完全他可以省略他知道的东西,只要作者写得真实,读者自然会强烈地感觉到作者省略的地方。
一.故事简介
《白象似的群山》讲述了发生一个在西班牙无名的小火车站里的故事,年轻的男孩和女孩正在等待着去往巴塞罗那的快速列车。天气很炎热,为了打发等车时间,男孩和女孩边喝酒边聊天,男孩享受地喝着酒而女孩却心事重重,她怀孕了,却不知如何是好,希望男孩能为她解决这一难题,可是男孩满不在乎,他希望女孩去做人流手术,而女孩好像不太乐意。这对情侣在反复讨论着是否要去做人流手术,最终两人的争论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二.冰山理论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海明威根据“冰山理论”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冰山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来说就好像冰山一样:八分之一是在水上面的,有八分之七是在水下的。也就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因此对于作家而言,完全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白,因为读者是完全能够读懂的。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我们可以对给“冰山理论”作一个粗略概括:冰山理论,就是用相对简洁的文字来塑造鲜明的形象,把作家的感受和思想情绪尽可能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结合,让读者去发掘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的体现
3.1简洁的文字与印象派的写景风格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和场景的实现是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海明威用简洁的文字描述来突出人物和场景。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完整的景观描述,他对实物有非常准确地观察,但是他很少强调场景描述。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孩带着女孩去马德里做流产手术,他们在路边等待着特快列车。由于天气炎热,他们不停地喝啤酒,边喝酒边聊天,整个过程几乎都是由对话组成的。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的语言是简单的,但是他的意象表达却很准确。他的叙述表达了“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过程”,就像一部电影一样,作者不添加任何评论,不直接表达任何情绪。这里描述的场景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自然,毫不做作,作者不谈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如何认识对方,但读者似乎已经看到他们生活中消极的一面。简单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场景轮廓,并为整个故事设置了基调,同时,一些场景内容与小说里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为了使读者看到空位上隐藏着的东西以及直接理解意象表面下的间接事实,海明威通过一个个场景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他文学作品的基本技巧。在“冰山理论”的指导下,海明威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场景来塑造和凸显人物形象。
3.2戏剧式的对白与鲜明的形象
根据海明威的审美观点,一个好的作品不应是修辞的堆积,好的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他反对使用华丽的词汇,细致的描写和复杂的心理描写,他认为写作只需要使用最简单的词来表达意思。因此,简洁的场景和角色的描述以及戏剧性的对把你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典型表现。
海明威擅长写对话,从叙事的角度讲,对话在他的小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话属于直接引语的范畴,具有极强的活力,同时又与叙事距离和审美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明威的作品与其他小说家的作品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当其他作家通过描述和叙事来描写背景、场景以及描绘人物时,他更倾向于用对话来代替描述、叙述、评论以及描述。海明威小说中的对话特点是叙述者的信息远远少于读者知道的信息,这是一种戏剧性的对话。《白象似的群山》全篇是由对话组成的,对话生动且一目了然,有着极强的表现力,鼓励读者去想象、去感觉女孩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作者用最少的笔墨来表达无限的内容:作为一个女孩,她需要爱,希望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男孩坚持说手术非常简单。“But I know it's perfectly simple”“It's really an awfully simple operation,Jig,”……男孩不关心女孩的感情——身体上的疼痛和心灵的痛苦。他只是希望她打掉孩子——他们唯一的担忧。摆脱不愉快的负担,他们就可以幸福地生活,没有任何烦恼。对女孩来说,这些话就像甘草、苦艾酒一样甜中带苦、充满苦涩。他们拥有的美好快乐的日子现在可能是苦味剂,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风景和品尝他们从来没有喝过的酒。
3.3深刻的主体与客观的表达
在海明威看来,作家的主观情感往往会阻碍了作品的表现和发展,但由于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的思想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作家本人的主观色彩。海明威刻意在写作中隐藏自己的个性,不影响人物的命运,不详细阐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他着重描述人物的行为,让人物根据客观逻辑来展现个性。
在小说中,海明威没有给出任何评论或解释,但读者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孩的冷漠,他们在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女孩看着干旱的山谷和山脉,担心着,男孩看着女孩和桌子,等着喝酒。从表面上看他们坐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显然是空白的,他们的思想完全分离,毫不投机。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冷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残忍,不能与他人沟通思想的现实。小说中,被反复提到的“白象似的群山”是沙漠般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他们心理差距的象征。
3.4丰富的情感和含蓄的表达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他的作品中八分之七的内容是隐式的,正等待着读者去发掘。海明威用八分之一的话语表达了八分之七的情感。阅读《白象似的群山》,我们看到一个年轻的男孩和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路边等待着特快列车,女孩要去马德里做人流手术。天气炎热,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喝着啤酒,边喝酒边说话,整个小说几乎是由对话组成的。小说中,作者没有提到这件事的因果和女孩的情绪,尽管如此,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女孩复杂的感情。对于女孩来讲,很显然,这是个小生命走向毁灭的过程。另外,小说使用了“white elephant”,“白象”在英语中有“沉重的负担”的意思,象征着,虽然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和女孩爱的结晶,但它可能是件好事,也可能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故事中,女孩既悲伤又害怕,然而,海明威没有直接描写女孩的情绪。
总之,虽然《白象似的群山》全文篇幅很短,但是具有重要意义。《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者用简单的情节、丰富的场景、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意义清楚地表现了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论: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经典短篇之一。作者以凝练的笔墨给我们提供了一幅精彩的画面。本文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从简洁的文字与印象派的写景风格、戏剧式的对白与鲜明的形象、深刻的主体与客观的表达、丰富的情感与含蓄的表达四个角度分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从而探索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埋藏于形象之中,使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成功地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感受鲜明形象来发挥作品的思想意义。
参考文献
[1]崔道怡.“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2]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白象似的群山 篇8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更具体地说,简练的文字和由它塑造出的鲜明形象只是显露在水面之上仅八分之一的冰山一角,而最大限度深藏于这些文字和形象之中的人物内心情感和思想情绪、作者个人的思想倾向和主观评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底蕴则是冰山那另外隐藏于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海明威不把这最厚重的八分之七部分写在明处,而是大刀阔斧地将读者能够凭借经验和想象探索得知的情节统统删去,等待读者自己去细心地感受、探求和解读其中极为深刻的意蕴,用最节俭的笔墨极为含蓄地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他认为:“冰山显现出来的,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1]在英国的著名作家赫·欧·贝茨的眼中,海明威仿佛是一个“手持利斧”的作家,他“砍掉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语,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删除了解释、探讨甚于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2]
发表于1927年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讲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在西班牙的某个小火车站,一个美国男人同一个姑娘等候开往马德里的火车,一边喝酒,一边说话,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堕胎手术。这篇小说全文不足1500字,情节简单,语言简洁、含蓄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成为诠释海明威“冰山原则”的经典代表作。本文从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分析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具体体现。
1 简洁凝练的电报式对话
海明威是对话艺术的大师。他和其它作家在小说创作上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当其他作家采用描写、叙述、议论来交代情节、背景、场景、刻画人物性格时,他往往用对话来代替描写、叙述、议论、说明。”[3]对话在海明威作品中往往占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大的比例。这些对话中极少出现形容词、副词和修饰语,句子短促,语言简洁、直白、凝练,读起来就像电报一样。可就是这些电报式的对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海明威惜墨如金,把一些重要内容“抛到水下”,让读者挖掘蕴含在对话里的“八分之七”的潜台词。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把其高超的对话创作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整个故事几乎完全由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构成。读者须从这些电报式的对话中去体会男女主人公的内心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不断加剧的矛盾冲突。例如,男女主人公在喝酒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这酒甜丝丝的就像甘草,"姑娘说,一边放下酒杯。
"样样东西都是如此。"
"是的,"姑娘说。"样样东西都甜丝丝的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
"喔,别说了。"[4]
从表面上看,男女主人公似乎只是在谈论酒的味道,但实际上他们的这段对话暗含着意蕴丰盈的潜台词。姑娘说的“这酒甜丝丝的就像甘草,”表现出她想要保住腹中的胎儿,把孩子生下来,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的强烈意愿。男人回答“样样东西都是如此”,实质上是借机用双关语转移话题,传递给姑娘一个信息,即做堕胎手术非常简单,不必担心,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完全卸掉这个令他们烦恼不已的大包袱。这样的话,他们就如同喝甘草般的酒一样,感觉甜丝丝的,没有任何的烦心事,可以一直过开心快乐的生活。而姑娘接下来所说的“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也是一个双关语,暗指腹中的胎儿、男人的理解和关爱、以及稳定的家庭生活。然而,男人完全不理会她要生下孩子的意愿,执意要她做堕胎手术,丝毫不在乎她肉体上和心灵上的巨大痛楚。对此她感到极度失望和痛苦,如同饮艾酒一样苦涩难受。此外,她的这番话还充满了讽刺意味。姑娘认为堕胎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就像尝到的艾酒一样,感觉苦涩。可是男子却把堕胎手术看作是能给他们带来轻松和快乐的像甘草一样甜丝丝的极好东西。女孩这番讽刺的话语实际上暗示她内心对男子的虚伪、自私和残酷的极度不满。
2 外聚焦型叙事视角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热奈特(Genere Genet)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即零
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零聚焦型是一种全知视角,即叙述者知道的事比任何人物都要多,对人物角色外部的言行举止及内部的心理世界全知全觉,并把这一切无保留地告诉读者。内聚焦型的特点是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某个特定人物,借助其感觉和意识去传达一切,因此叙述者所知道的事同该人物所知道的一样多。外聚焦型叙事视角的最显著特征是极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叙述者比所有人物知道的都要少,只能如实地记录下人物外部的言语和行为并忠实地向读者反映,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无法解释和说明任何隐蔽的一切。而这恰恰符合了冰山原则的要求----尽可能隐匿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作者的主观评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给读者去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挖掘那深藏于水下八分之七的深刻内涵。正因如此,外聚焦型叙事视角成为海明威实现其冰山原则最常用的创作手段之一。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海明威的描写和电影摄像机的作用颇为相象。”[5]《白象似的群山》便是运用这种“摄像式”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的一篇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海明威就像一个背着摄像机的摄影师,在某一天偶然途径西班牙的某个小火车站,发现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姑娘在候车的四十分钟内进行了一次谈话,便偷偷录下他们之间的对话,然后悄悄抽身离去。作为外聚焦型叙述者的海明威只扮演了一个客观的目击者的角色,其所知极其有限,无法洞悉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只能不动声色地、直陈而真实地把记录下的这段对话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省略掉一切明显的说明性提示,不让男女主人公有任何直接的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隐藏了他们对话背后的主观动机。同时,海明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之门牢牢地关闭,不介入自己任何的个人情绪和主观意识,不添加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评论和解释。读者在这部小说中直接读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有限的“八分之一”,即美国男人和姑娘之间客观真实的对话,直接获知的仅仅是他们似乎在谈论一件令他们感到心烦的事情,男人在劝姑娘去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手术,两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分歧。这件困扰他们的烦心事到底是什么?被男人反复强调简单的手术究竟是什么手术?他们对待这件事情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想法?他们话语背后隐藏着各自怎样的动机?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矛盾?叙述者是如何看待男女主人公的?对姑娘是同情还是埋怨,对美国男人是谴责还是赞成?叙述者想通过他们的对话和客观有限的景物描写表达其怎样的思想,揭示怎样深刻的主题?由于客观限制性极强的外聚焦型叙事视角的运用,叙述者所知道的事比男女主人公要少的多。因此,对所有这些超越其观察范围的问题,叙述者都无法提供直接的答案或是哪怕一丝一毫明显的提示,读者也就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思考、体会和探求。至于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过去的经历,情节的来龙去脉,最终的结局,故事的背景等,叙述者无法获知,自然也都不可能直接交待,读者也就无从知晓。海明威运用外聚焦型视角来叙事,“通过无动于衷而表达激动,通过不加解释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静而得到关怀。”[6]
3 独特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一种隐晦、含蓄的文学创作技巧,指通过某一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去表达某种深远抽象的意义。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要用简洁的文字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海明威正是通过象征使具体的文本服务于抽象的情感,把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相结合,给予读者开放式的想象空间,使之能通过外部鲜明的形象抽丝剥茧,更好地理解和挖掘被隐匿的八分之七内容的深层意蕴。因此,象征是“冰山原则”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白象似的群山》经典地诠释了海明威是如何运用象征来具体实现其“冰山原则”的。
这篇不足1500词的短篇小说里,象征无处不在。女主人公三次提到的白象源自于一个古印度的典故。在古印度,白象是高贵而神圣的动物,饲养一头白象要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因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白象是一种虽然贵重,但却耗费钱财、甚至会招致麻烦的礼物。在小说中,白象象征着姑娘腹中的胎儿。它原本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晶和见证,是上天赐予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可此刻却如同白象一样,成为他们的负担和矛盾冲突的焦点。
小说开头三句话的景物描写也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紧靠着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4]车站是来往于两地之间的中转处,也是人生方向可能发生改变的地方,这象征着姑娘要做出的决定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有重大的影响。男女主人公就像“阳光下两条铁路线”,是两条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这象征着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人对是否要做堕胎手术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对这一问题无法达成共识加以解决。同时,这也暗示他们貌合神离,最终无法相伴一生。“车站在两条铁路线中间”则象征着女主人公进退维谷,处于两难的境地。“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和“闷热的阴影”是男女主人公心潮澎湃、焦躁不安的内心情感的外部象征性表述。挂在酒吧间门口的门帘则象征着男女主人公之间一道无形的屏障,使两人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小说中还有这样几处景物描写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山在阳光下是白色的,而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铁路对面,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木,她看到了大河。”[4]惜墨如金的海明威进行这些景物描写绝不是无意的,其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去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灰褐色的干瘪土地毫无生机,代表“死亡”,象征着姑娘要堕胎流产,失去腹中的孩子。长满谷物和树木的农田则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衍,暗示姑娘会把孩子生下来。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女主人公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抉择:或是做堕胎手术舍弃孩子,与男子继续游戏人生,过着一种不负责任、毫无生气的生活;或是产下胎儿,过着美满稳定的家庭生活,拥有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未来。海明威运用象征手法,含蓄而生动地刻画出姑娘面临两难抉择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4 结束语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的巨匠,他首创的“冰山原则”的创作理论开启了一代文风。海明威遵循“冰山原则”,运用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独特的象征手法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白象似的群山》。该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人物对话简练却内涵丰富,其暗示性的文字含蓄地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冰山原则”,完美地诠释了海明威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摘要: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现代小说家之一。他那以“冰山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文学大师。本文通过对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细致分析,具体阐述海明威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独特的象征手法来实现“冰山原则”的。
关键词:冰山原则,《白象似的群山》,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象征
参考文献
[1]崔道怡.“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上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79.
[2]赫.欧.贝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3.
[3]张薇.叙述学视野中的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2(3):58.
[4]陈良廷,译.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321-323.
[5]林疑今.海明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0.
[6]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董衡巽.海明威短篇创作模式探求[J].美国研究,1988.
[8]董衡巽.海明威谈创造[M].北京:三联书店,1985.
[9]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白象似的群山】推荐阅读:
似的造句子06-10
北白象镇06-03
白象干吃面调查方案05-31
金瓶似的小山主持词07-08
用似的写个比喻句06-03
白象湾探险记小学生作文09-20
北白象镇第七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