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精选12篇)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篇1
什么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终身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认为有以下五个:一是指导识字、写字;二是朗读指导与默读训练;三是学词、学句;四是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五是学习重点段落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五点,把它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我的课堂教学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请看我《赵州桥》第三自然段的阅读教学:
学生默读,教师提出问题:这段话写了几种龙?你是怎么发现的?让学生发现三个“有的”句式。这几种龙的姿态有什么不一样?在文中摘出三个四字词语。同桌交流,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龙的三种姿态,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接下来边朗读边做手势,体会姿态美并进行背诵。然后以下课学生的活动为例,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写话。写完后进行小结,把事物分成几类来写,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来写就写具体了。如果能用上精彩的词语来形容,就写生动了。最后我让学生自己联想一种事物,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在扎实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我还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我设计了“一读、二演、三改、四编”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三个阶梯式平台。
一读:在学生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后,让他们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二演:《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地点分别是国王的御厨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则是课文交代的内容。通过演,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三改:先引导学生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然后进行逆向思维,师生共同改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学生分组边改边议,集体创造,大意如下: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媲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媲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一天,突然发生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铁罐却安然无恙。人们掘出铁罐,却找不到陶罐了……
四编: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把这个道理蕴涵在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一读、二演”是解读文本,调动参与;“三改”是重构文本,激活思路; “四改”是超越文本,创新运用,这样一个过程就实现了阅读的创新。
2. 利用学校、班级图书馆,扩大 阅读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学校有图书馆,每个学期可以集中借几次书,我们班级还有班级图书角,每周可以借一次书。班级图书角的书是学生捐的书以及我精心为学生挑选的图书。这些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非常吸引人,学生都非常爱看。我所做的就是给学生时间,精简语文的家庭作业,布置每天半小时的阅读。不少学生写作文存在写作篇幅不长,语句不够流畅、生动的现象,主要是语言积累太少,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语言积累作用。有孩子上初中的家长就告诉我,他的孩子要上这个补习班,那个特长班,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现在孩子看书因为他会被一些情节所吸引,会自觉地看。这时,我要求家长跟孩子讨论一下所看书籍的内容、故事情节,培养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了解他的思想,帮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还有就是我所要求的摘抄,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摘抄会让孩子跳出故事情节,去发现作者独特的思维视角与表达方式,同时积累优美的词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表达。
3. 利用日记漂流本,增强表达兴趣
漂流日记的实施,开阔了学生的取材视野,增强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搭建了学生的展示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阅读教学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篇2
“学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爱读书,乐于读书,形成快乐语文观”
学生实际:孩子们爱读书,课内的、课外的,可是,在试卷中,阅读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也使很多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经过分析,这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们的阅读步骤不够妥当,阅读方法总结不够,应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能熟练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渗透“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的意识。
复习重、难点:
1、将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加以总结,能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渗透“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的意识。
复习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2、学生:
(1)每位同学总结自己阅读一段文字的方法。
(2)练习一个阅读片段,总结出自己做阅读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创设浓浓的读书味和愉悦轻松的氛围)
(师绘声绘色地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是谁呢?腾云驾雾伸张正义,火眼金睛又是谁?这几个简单的词,我们读到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物,谁来说说你读书时读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所以大家都爱读书,每天都在读,课内的、课外的。可是,在试卷中,阅读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经过分析,这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阅读步骤不够得当,阅读方法总结不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总结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步骤,使我们不再是爱读书却又怕读书。(板书课题:阅读归类复习)
二、梳理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2、生交流步骤。(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们的答案)
3、(课件出示)师总结的阅读步骤,生读一读。
阅读的步骤:浏览全文知其大意找准句段细细揣摩紧扣中心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生积极交流。
6、师出示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实际。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四要素。
体会情感的方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关注标点符号
3、抓住重点句
4、联系生活实际。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三、课内阅读练习,学会应用,培养能力。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 语文;阅读;课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课文的阅读教学,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课文可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学会阅读为课外阅读而摄取更多的知识而打好基础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化,而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而做好准备。笔者在多年的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具有一定的读书能力,二是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第三是能通过阅读具有一定的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自学。
一、对中年级小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小学就要注重对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当然,预习是自学中后部分,而自学不能仅仅看成是预习,正因如此,在这里所说的自学的意义也会更宽一点。预习是是一种自我行为,而自学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有老师的辅导。在课文的自学中,最好是在课内,并有老师的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自学,更具有积极意义。小学生在中年级刚刚接触自学,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阅读要精心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自学与指导可以分成以下几步,第一种方法是先由老师指导后学生再学,第二种方法是学生自学后老师再指导,第三种方法是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同时进行。第一种方法是针对较难的知识,先老师讲解,教给他们适当的方法,学生自学习起来更显得容易一些。第二种方法是针对较为容易的内容,学生自学后,都加上老师的点拔,会加深学习印象,第三种是方法更为节省学习时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
笔者教小学中年级的学习阅读课文时,一般会让他们分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能了解每段写了什么。阅读教学中运用总——分——总的步骤很很快让学生掌握课文:总,全面的阅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开始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能找出中心句;分,对每段详细阅读,清楚上下段之间的联系;总,能对课的整体进行口述。这一个完整的程序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难了。
二、对中年级小学生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品”,分组进行阅读学习,经过自己的阅读与同伴的讨论,能指文文中有哪些优美的句子,优美在哪里,有哪些喜欢的的词语,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并在反复阅读中对这些优美的句子与喜欢的词语进行细细的品味。理解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在阅读中,反好的句子与词语通过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这个积极的过程,加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句意与词意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并加以体会,真正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意义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阅读形成一定的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
1.学会课后总结与感悟。每学完一篇课文之后,不要放下就不再不闻不问了,而是要对所学课文进行总结,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通过总结与反思性的学习,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能更一步、更为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阶段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形成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还没有形成自动化,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或者在运用时还不能得心应手。所以老师的作用在最后一个阶段非常重要,老师通过对知识的最后整理与概述,指出学习中易犯的错误,并帮学生加经纠正。另外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解决共性的问题,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完整,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发挥。
2.学会课外阅读。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是局限在课堂上,但是这还不够的,还要在课外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也就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会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成为自身学习的一个有效补充。所以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要形成一个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不但要读,还要读好书。在中年级就可以读一些诸如儿童版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还有一些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绿野仙踪》、《海底两万里》等中外长篇著,这些著作可以熏陶他们的情感。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篇4
一、粗读感知
在读中整体感知, 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初读课文的基本任务, 是感知语言文字, 对课文内容获得粗略的整体印象。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物化在语言文字的形象读出来, 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感知语言, 在读中咬准字音, 在读中感悟字形, 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 在读中感知课文大意。当然, 了解不同课文大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鲸》一文, 可以结合课题产生疑问:“鲸有哪些特点?”然后齐读找答案, 由此便知课文大意。而对于不能直接从课题入手的课文, 学生应在教师适当牵引下, 一步一步地读文总结。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究, 依靠学生自主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细读质疑
古人云:“人不见疑处见确疑, 方为悟之始。”可见, 指导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探究, 必须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在初读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去细读课文, 此时教者提醒学生边读边想, 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写上批注, 把自己想知道而又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待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后把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来, 以便共同探究。
在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时, 对于学生汇报的“已知”问题, 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未知”问题, 我们要及时进行归纳, 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 教师一般用委婉的语言告诉学生, 与上课内容提要无关的问题, 建议在课外自主解决;对于不在要害、关键处, 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较浅显的就请能回答的同学回答, 较难的则由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解答;对于与课文内容密切的, 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读书认真的同时根据一定的内容顺序将其板书在黑板上, 作为学习的重点, 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精读释疑
在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精读释疑环节,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围绕教学重点而提出问题, 自觉运用学法, 熟读精思, 主动研讨。
1.“解放”学生, 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充足的时间, 真正做到解放孩子的头脑, 让学生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 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 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由于没有限制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生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同时根据教师要求可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学生认为学习目标很容易达到, 于是精神处于轻松状态, 参与学习的兴趣越发浓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了, 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多, 学习效果当然就好多了。
2. 主次分明, 突出重点
当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读文、思考后, 对于学生汇报的学习结果, 我力争做到有主有次。针对《桥》文中“谁夺桥”“为什么夺桥”这两个次要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基本了解, 教师点到为止。而全文是围绕“怎样夺桥”这一主线展开叙述的, 只有抓住主线研读课文才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从而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因此我在“怎样夺桥”这一问题上下工夫。
3. 教给学法, 主动求知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老师教任何功课,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可见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是多么重要。在引导解决“怎样夺桥”这个问题时,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从“抢时间”“攻天险”两方面抠词抠句进行引导、点拨、练读、体会:在“抢时间”这一部分,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围绕抢时间的结果、红四团是怎样克服困难的问题研读, 然后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攻天险”部分则放手让学生根据上述学法独自或自由组合进行自学,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去发现课文的重点、难点, 适时地转移到“点”上去研读, 去体会, 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篇5
王静
记得学习“比较文学”课时,感觉自己的眼界一下就开阔了。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阅读文本,研究文本。我兴致盎然地做了关于六条妃子和繁漪形象比较的论文。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比较文学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孤立地看待某种文化现象、某个作家或者某个文本,而是把它们放置在全球文化和文学的坐标中,以更为宽宏的视角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影响和联系,并进而考察它们在整个人类精神活动史上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创造”的前提是必须有所“发现”,“发现”是创造的先导。而“比较”则是“发现”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确实如此。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领域人们发现了“比较”这把金钥匙,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什么借鉴的意义呢?“比较阅读”不失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新课标在小学阅读总目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谈得上真正的欣赏。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把握了。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语文进入到高年级段特别是六年级是,学生已经学习了 上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而这些文章作为教材编入课本是循序渐进,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这就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成为可能。可以通过激发兴趣,精心设疑、反复诵读,引导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领略阅读的魅力。比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读、讲讲、议议、练练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引导点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作基础,比较就无从谈起;同样,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点拨,学生的比较就容易陷入盲目之中。可见,比较阅读法的实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选择好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点,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住主要联系,这样才能选准比较对象,明确比较点。
一、同类题材课文比较
同类题材课文比较阅读,同中找异,深入理解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多方面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老师更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掘他们求知的内在潜力。小语12册中收录课文《将相和》《晏子使楚》都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学习完两篇课文后,首先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和晏子两人物特点有相同点吗?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忆很快说出两人都很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是维护国家尊严的楷模。这是相同的部分。“那差异呢?”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是学生开始翻书了。通过讨论我们得出结论:蔺相如的智是建立在勇的基础之上的,智勇密切相关。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渑池会见都是以死相逼,以命相抵的为前提施展智慧,不畏秦王,咄咄相逼,最终维护赵国利益。而晏子呢,外交场合表现得有理有节,对楚王礼貌彬彬,话语表面不露锋芒,但绵里藏针,言外之意却让楚王尴尬不已。接着,我们深究:为什么两人都作为一国使节要采取如此不同的态度呢?这回学生不仅是翻看课文,而且凝眉沉思了。除了个人性格之外,与当时历史背景有关系吗?我追问。终于,学生不再孤立的看待问题,进而开始探求深层原因:联系课文开篇秦赵、齐楚实力的交代:“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面对强秦,蔺相如不畏强暴,置死地才能后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楚既然都是大国,就不好商了面子。没必要剑拔弩张。话软理硬,以守卫攻更能占取主动。课内外阅读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延伸,课后我推荐了有关晏子的 另外两篇文章《二桃杀三士》和《挂羊头卖狗肉》欢迎同学阅读比较。
同一单元内课文的比较更为常见。例如同是写人文章《江姐》、《伟大的心》、《我爸爸说》、《大仓老师》;写景文章《林海》、《松坊溪的冬天》、《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在表达方法的异同对学生把握如何阅读写人写景文章的方法极有益处。
二、不同主题的比较
小语10册练习一中就安排了这样一道题:阅读南宋作家 游和毛泽东的咏梅词。教材已经选好了比较对象,但并没有具体要求。我认为教师仅蜻蜓点水式的带读是没什么意义的。确立了比较点之后,我参考了教材参考资料外的相关资料,通过 分析、对比,找出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以便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获得新见解。如同是咏梅,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道外断桥边,在日暮黄昏中独自开放,有孤苦难言的寂寞;在风雨中凋零以后,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然孤芳自赏。毛泽东所写的梅花却不同,大雪纷飞,冰冻百丈,她仍在悬崖上,争妍斗俏;梅花在这里是春天的信使,并不与群芳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只与群芳一齐欢笑。作品内容的不同,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差异。陆游的词是他在宋代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下,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而倍感孤独寂寞的反映;而毛泽东的词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勇于坚持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阅读中经过这样的比较和分析,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诵读起来,韵味尽展。
11册一课古诗四首收录了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开课时我先请同学们为这四首诗分类。学生一下分出边塞诗和送别诗。我提出问题:同类诗的阅读比较中你认为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完全相同吗?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同是边塞诗,《从军行》描写了整个西北边陲开阔、迷蒙的景像,突出了战争的艰苦,抒发了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凉州词》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苦寒,批评了朝廷对戍边将士的不闻不问,抒发了戍边将士悲凉而慷慨之情。前者是单纯的高昂的建功立业的渴望;而后者则是复杂的对边塞戍边生活的思考。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著名的送别诗,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坚守操节,冰清玉洁的志向。重在借送别之景抒个人胸臆。《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一幅明朗请新如画风光,表达了深挚的 惜别之情。则情切并不悲苦。
三、不同体裁的比较
略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篇说明文,选读课文《地球就诊记》是篇童话,体裁不同,但其写作目的都是呼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提示学生把两者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的写作特点。也扩大了阅读范围。写景课文《观潮》和游记《记金华双龙洞》相比较更好的突现游记的写作特点。着重引导孩子懂得如何从比较阅读中获益。
四、同一篇课文内的比较点
比较阅读不仅只能在两篇以上的作品间进行。同一篇课文内也可以有比较点。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多方面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老师更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掘他们求知的内在潜力。
《松坊溪的冬天》一课,内容很简单,就是写松坊溪平时、特别是雪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请学生自己质疑时,有人问: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要写平时的景色?好!学生在自觉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了。读过课文后,就有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写了松坊溪的平时景色就很美,才能体会出松坊溪的冬天更美。有人说,对比写,松坊溪的平时和冬天美得不一样,各有各的好。有的说写了平时才能写出冬天是一点一点走近的,写出冬天的变化。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认为象这类内容浅显、文笔优美的文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千万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当中包括篇章结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文中第九自然段原文是这样的: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她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我删减后出示投影: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她们还在开放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满树全是红叶,全是红叶,忽地全都落了。
我请学生对比来读,边读边比较,上下哪段表达得更好?说说理由。
经过品读比较,一致认为原文好。“火焰般在燃烧的”“花般的红叶”写出了红叶的形态、颜色,文字中透露出作者的欣赏 和赞叹。加上“蓝色的花”松坊溪的初冬色彩斑斓。而一个“飘”字既表现出落叶飞舞的动态美,又体现出作者对花般红叶的无限怜惜之情。由此达到了比较、鉴赏文本的目的。
语文的学习,课堂上没有权威。每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我请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比较初冬、雪中、雪后的松坊溪各有什么特点?自己想一想用怎样的语气读?有的学生喜欢初冬的景色,碧绿的竹林、湛蓝的天、金色的太阳,燃烧的花般的红叶,初冬丰富的色彩读得惟妙惟肖。有的学生喜欢纷飞的雪花,读得轻盈快乐;有的喜欢透亮的白雪,读得静谧、不失生机。我想,语言文字的积累就是这样点滴会聚起来的。语感作为对言语的直觉能力,也是在这样在比较阅读中培养的。
五、自己的文字和文本比较。
《顶碗少年》一课是典型的叙事说理记叙文。课文第一部分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讲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内容浅显,道理也不难理解。学生一读就懂,如果再嚼文字,定会使我和孩子们都感到乏味无趣。鉴于此,我把着力点放到了文字表达的训练上。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后,请学生抓住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细读,设想如果当时自己在现场会想些什么?思考后,把自己的感受当堂写出来。跟着对比书中第二段文字看作者想到什么?他有是怎样表达的?和自己刚才写的那段话做一下比较。说说感受。
道理自然不出左右:即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而作者的表达不是如此干涩,“„„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能迎来温暖的春风„„”词语对比,用具体的事物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这样的教学设计一下就把作者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拉到了学生眼前。接着,让学生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说一两句话。例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已经跌到谷底,怎么走都是上坡。”学生说不出可以摘抄,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学习完《将相和》,我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蔺相如,要求结合文中事例,总结出人物特点的,表现出应有的态度,同时尽量展现自己的文采。有少数学生开始注重文字的表现力了。
这时我把《史记》中司马迁对蔺相如的评价抄录在黑板:“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请学生自读感受其语言的气势与精妙。教学生如何评价人物!
再试着评价廉颇,孩子们兴趣盎然,行文一下讲究了许多。
刍议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 边读边圈;学会停顿;领会内容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尤其是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它处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组织好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边读边圈,培养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次读书前,我都要求学生左手拿书,右手握笔,一边读书,一边圈划,一边记。首先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对于不认识的字,我要求学生不是想当然地一滑而过,而是做上记号,然后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养成了严谨治学的好习惯。划下生字、新词及优美的语句,写下自己阅读的感想或发现。由开始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逐步提升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的能力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金子》一文时,学生就提出:课文中的彼得明明没有找到金子,而在课文后面却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地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在阅读时肯动脑筋,善于提问题。然后让同学们进一步读课文,抓住彼得找金子的过程,体会彼得付出的辛劳,是为了获得成功。在他埋头苦干了六个月一无所获之后,因受到启发,留了下来,通过五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通过学生提出的这一个问题贯穿了全文的教学,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不是就问题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学会停顿,纠正唱读
朗读的停顿,是朗读时有声语言进行中,在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三年级的学生因受阅读能力限制,不能正确处理停顿,往往形成唱读、顿读。学生的模仿性强,我怎样读,他们就怎样模仿。学生接受教师对拼音字母的发声及字的读音,主要靠机械记忆,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示范领读是主要手段。课文领读,更应注意标准示范,切忌一味顾及学生跟不上读不齐而有意把读音拉长。读准带某些声母的字词。现代汉语中,带翘舌音和鼻辅音的字词发音时,或舌尖卷起,或鼻腔出气,要把声音拉长比较困难,因此,如果学生能读好这类词,就能在一定的语音范围内抑制唱读现象。
其次,部分学生在读书时往往运用始终如一的语气和节奏,没有快慢急缓之分。从语法角度上讲,他们分不清各种标点的意义和作用;从逻辑角度上讲,语句间的意义关系,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停顿,只是在换气的时候才停顿。有唱读习惯的学生,不懂得语句中的停顿。为了防止唱读,大段的课文我很少让学生齐读,而采用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默读或分角色读的方式。为了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合理安排好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停顿,按照中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通常指导学生在句与句之间学会停顿。首先向学生讲明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标点不同,读出不同语气。问号要读出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赞美或惊叹的语气,逐步向学生讲清标点的意义和各自停顿的时值。如顿号停一拍,逗号停两拍,句号、问号、叹号停三拍等等。其次要指导句子内部的节奏与停顿,示范和要求学生按标点及节奏进行朗读练习。如诗句的节奏:“白日/依山尽”,“红军/不怕/远征难”,“让我们/荡起/双桨”;散句内部的停顿:“一只企鹅/尖叫着/把我们/驱逐‘出境’了”等等。针对较长的句子,我则重点指导,通过呈现在多媒体或者抄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反复地读、细心地体会,再通过讨论、交流,在长句子应停顿的地方加上记号等方法,来训练学生逐渐读好长句子。
三、领会内容,读出情感
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语气的缓急来表现课文内容,体现作者的感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抓句子中的关键词,注意“强调停顿”就是较好的方法。“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所运用的停顿,尤其是较长的句子,由于一口气读不完又不知该在哪儿停顿,故而造成唱读。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杂草在欺负小稻秧时的气势汹汹和被喷雾器大夫惩治时的有气无力。学生在通过几次阅读之后,都能连读带比划,很快进入角色。在学生能够熟读的基础上,对于适于表演的,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情节和角色,自行设计台词,分组表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第四节时,我故意安排一个学生大声朗读杂草的话,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我问他们为什么笑,同学们都说:“小稻秧已经有气无力了,就要死了,哪能像他这样大声说话?”经过体会、感悟,学生都能很快把握领会作者的感情。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篇7
一、创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阅读教学对中年级的意义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生的变化。再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看,到了中年级,语文的教学侧重点由低年级的拼音和识字慢慢变成了阅读和写作。这个时候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新字词,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分析作文的写作技巧,初步了解一些日常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慢慢塑造人格和灵魂,为高年级的进一步学习打下知识和态度的基础。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尽管大多数教师积极顺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出现一些“盲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还是把通过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检测标准。为了赶进度,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一味地通过大量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试想,多数学生都在忙着寻找,想着怎样组织回答,还有多少多余的时间慢慢领悟阅读的精华呢?
2. 教师没有充分讲解,指导点拨不到位。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身份。实际上部分教师耐不住性子,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也不给予循序的启发指导,只凭着经验直接组织好答案念给学生听。学生没有经历由不知到领悟的渐进过程,阅读能力不见提高就不足为奇[2]。
3. 没有很好地结合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是大量文字的综合积累的体现,单靠语文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文章是没办法很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语文语感的。很多教师没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仅限于课文的枯燥讲解,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目标实现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被削弱,而且阅读迁移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创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正因为阅读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的学习阶段,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针对现行的阅读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迫在眉睫。根据新课标提倡的改革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明确阅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课程的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前要仔细分析阅读文本,找出重点知识,挖掘出阅读的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提问和深度剖析[3]。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桂林山水》课文时,因为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秀美山川和风景观赏,如果在这篇阅读的学习中布置诸如“写桂林山水的人是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去写的”一类的泛化提问,学生肯定就会脱口而出:“喜爱赞美”这样套用答案,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可以抓住“甲天下”、“美如画”的特点进行相关提问和启发。
(二)丰富教学形式,启发学生阅读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深入思考,就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除了小学阅读常用的朗诵法外,还可以用情境创设法,即通过讲故事或者氛围的铺垫让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如在教学《将心比心》这篇阅读时,可以这样导入引出主题:同学们,假如我们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她和你们的爷爷奶奶一样,年纪大了,提着东西摔倒在路边,起来很困难,你们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用亲切的谈话方式,结合现实场景,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还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讲读法、分角色扮演文章人物、小组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充满趣味的知识乐园。
(三)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走出课堂。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比较少,单纯靠阅读技巧的机械记忆是不能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体验阅读。还可以组织语文课外阅读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把平常阅读的心得体会及时用简短文字写下来并且互相分享交流读书笔记。另外,课堂阅读后,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任务。例如让学生把读到的阅读文章编成小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这样既能发散学生想象思维,又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改进。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勇于突破教学困境,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启发学习中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月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69.
[2]陈天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青年时代,2016(2):176.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8
1.课前学习 ———为更好地阅读做准备
1.1指导预习, 教方法。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生已经升入五年级, 可以熟练掌握阅读方法:首先要求学生通览全文, 将不认识的字词标出, 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随后借助工具书, 明确字词的意思。 其次要求学生熟读课文, 达到正确且流利地朗读课文[1]。 最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读完课文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2加强词句练习, 重积累。
读课文只有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只有明确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根据需要进行再创造, 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词句本身的理解, 二是要重视词句在句子或文章中的运用[2]。 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及时掌握, 先要明确这些词语和句子一般在哪些情景进行使用。 有些词语意思浅显, 学生很容易自己理解;有些词语语义晦涩难懂, 教师要精讲并造句帮助学生理解。在进行句子练习时, 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变换, 如“被字句”换成“把字句”;当然,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造句、仿句练习。掌握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子, 是更好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 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2.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2.1多形式读, 启迪思维。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教学自然要避免单调乏味, 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设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更能进一步达到阅读要求的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设计, 读书形式也就多种多样。 从阅读目的说, 可以开展: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 从阅读速度说, 可以开展:速读、慢读、跳读, 等等[3]。
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 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 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例如教学《珍珠鸟》的7、8、9、10自然段时, 由于这几段的构段方法是相同的, 因此我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引读: (1) 老师:雏儿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老师:起先在哪里活动? 学生读。 老师:随后呢? 学生读。 (2) 老师:久了? 学生读。 老师:渐渐的? 学生读。 老师:它先? 学生读。 (3) 老师:它放开胆子? 学生读。 老师:它完全放心了? 学生读。 老师:有一天? 学生读。 老师引着大家这么一读,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启发学生写下发现的东西。 然后设计读写结合训练: 雏儿与作者还会有怎样亲密的互动?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几句话。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实践证明:通过引读理解课文内容, 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 可以习得方法, 启迪思维,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 先说后写, 水到渠成, 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2自主阅读, 放飞心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读是悟的基础, 悟是读的深入, 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 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 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 “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 “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需要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练习和培养。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鲜明的态度, 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 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 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 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课后学习 ———有兴趣有计划的阅读
3.1鼓励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 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一时难于解答, 可以发动学生把疑难解决。 在我引导同学们学习了《丝绸之路》这节课后, 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骆驼可以在沙漠中生活? 其他生物像羊、牛, 为什么不能在沙漠中生活呢? ”这是从课文中引申出的问题, 难以预料。 我随即向学生发问,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读物进行解答。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 而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读物,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2小组阅读, 制订计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 组内成员共同制订阅读计划, 具体可以包括:读哪些书, 什么时间进行读书笔记的交流等。 这样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 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 促使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又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合作, 共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对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 小组阅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等等。
阅读,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长时间下工夫;而且要切实落实《课程标准》, 更应将课前、上课过程中及课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础教育工作者感受着中国教育领域的理念及行动变革。如何提高阅读质量, 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不仅要切实落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形式读和自主阅读, 而且要从课前学习的预习及增强词句练习, 课后的课外阅读及制订计划读着手。三管齐下,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进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庆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2]袁艳杰.阅读伴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浅谈小学中年级阅读中的段落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段落教学,问题,对策
阅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根本。而小学中年级段落的阅读起着承上启下过渡性的作用, 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词句继续进行相应的巩固训练;二是对段落进行引导性训练;三是注意突出重点项目进行训练。这其中段落教学是教学重难点, 因此, 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够正确地对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落阅读教学进行教学, 提高小学中年级段落阅读水平是十分具有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中年级段落教学的实际意义
1.段落教学与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相符合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阶段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他们而言直接进行篇章学习难度仍然是较大的, 而段落又是句子到篇章的过渡, 通过段落, 由段落到篇章, 由浅显到深入。因此, 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 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 不但符合认知规律, 而且与学生的思维特征相适宜, 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段落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中年级的段落教学对提高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练习, 接下来注意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联系, 最后让学生明白文章结构,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将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以段落为媒介, 让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及归纳能力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落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 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小学中年级段落的阅读, 但是,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1.将每篇课文都进行段落训练, 重点不够明确
诚然, 我们教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段落组成的, 于是乎, 有的老师为了将段落教学的训练凸显出来或者为了应付考试就课课训练, 似乎只有将每一篇课文都进行段落训练才放心。于是就很容易出现, 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局面。殊不知, 这样的做法恰恰是错误的。因为处处都是重点, 也就没有了重点。
2.将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进行相同方式教学, 未考虑年龄层次
小学段落的训练是从中年级开始纳入阅读教学之中来的, 但是, 中年级又分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年级。对于学生来说, 在这两个年级中学生的年龄是不一样的, 因此, 他们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对于教师来说, 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在进行段落教学时, 没有很好地考虑年级的差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 对段落教学未分层次进行, 对段落的教学训练也未能讲求顺序进行递进式教学。如此一来, 段落教学就不存在难易程度的变化, 缺少了认知的循序渐进环节, 对学生掌握和感知段落是十分不利的。
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 总结得出以下相应对策:
1.依据课文自身特点, 突出段落作为训练重点
针对一些教师课课都是重点的训练方式, 笔者提出应重新对段落教学进行审视, 不能把每一篇课文都当做段落训练的范文, 而是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课文进行。例如, 《翠鸟》这一篇课文, 就很适合进行段落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并最后指出, 第一自然段讲翠鸟的外形描写。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翠鸟等待小鱼。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第四自然段讲翠鸟的住处。引导学生将第二、第三自然段合并为翠鸟捕鱼, 于是全文就可以按照翠鸟的外形、捕鱼、住处这三方面分成三个段落。
2.依据学生认知特点, 把握分级阅读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 在小学中年级段落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 教师务必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目标, 将课文的难易程度纳入考虑范围内, 分层次、有序地进行教学。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 着重巩固段落划分的训练, 将篇章训练渗透其中,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如此一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 对段落阅读进行训练, 还能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通过对段落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正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对的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重视日常训练和语言积累, 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段落的内涵和文章意义,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出版社, 2012-07.
[2]程帆.新课标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训练[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05.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10
语文不仅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更代表着中国语言的文化魅力。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学不好,又怎么谈得上学好其他国家的语言呢?况且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没有一门学科是不需要文字去表达思维的,所以,我们才给语文加以“百科之母”的桂冠。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重中之重,它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功底,也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因此,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教学问题
1、老师上课形式单一。现实中,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原因之一是由于老师思维守旧,备课也只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整堂课依旧是三点一线:讲课,听课,朗读。这样的课堂对于一群正值青春年少的小学生来说自然是选择“沉默是金”,所以,导致整堂课的气氛显得尤为压抑,学生思维也会失去灵动性;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老师态度不够端正,学校不乏有少数老师抱着“做任务”的态度上课,不肯花心思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只会对着教案“依样画葫芦”,课堂上毫无创新色彩,学生自然配合度不高。
2、对学生引导不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不再单单局限于对语言的梳理,为了与中学语文接轨,也要加入答题技巧的元素,换句话说,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就是出于一种“转型期”,从稚嫩过渡到成熟的风格转型,因此,也加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些教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的时候,只注重一些表面的东西,对思维的锤炼远远超过了对内容本身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考试的时候容易出现答不对题的情况,而还不自知,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老师对学生审题训练做得不够。
3、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很多老师反映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男生,因为很多男生都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阅读需要静下心来体会情感,所以每到阅读课就只有“咬笔杆”,做些无用功。其实这个问题也跟第一个问题有关:上课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对象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自然喜欢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如果整堂课都上得十分刻板,按部就班,这就使得整个课堂乏善可陈,其实学生并不太看好这种课堂。
4、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传统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减轻了学生的上课负担,却在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备课压力,因为一旦授课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默契程度配合不够,就会导致课堂冷场,学生就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课堂质量不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而语文阅读就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空间,才能够理解阅读的思维,所以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
(二)具体教案分析
1、教案呈现。师:同学们,在你们的亲人中,你们最喜欢谁呢?生1:爸爸。生2:妈妈。生3:奶奶。……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亲人,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图画,不是亲人却洋溢着比亲人还要温暖的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到第六单元的学习园地《胜似亲人》。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周围的环境,想想她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积极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吧!
生1:老奶奶头上裹着头巾,还戴着大大的耳环;女孩围着蓝色的围裙。生2:她们是邻居。生3:女孩儿在给老奶奶洗衣服。……师:裹着头巾又戴着银色的耳环,这是咱们祖国少数民族中苗族的装扮。同学们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老奶奶和小姑娘并不是亲人,你们可以把她们想象成任何关系,但是一定要合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在给老奶奶洗衣服,从她们的动作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老奶奶对小姑娘有着对亲孙女儿般的喜爱。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图上的信息,写一写小女孩儿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她又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呢?接下来老师会出一套跟这幅图有关的题目,同学们要结合这幅图画进行答题。(翻动幻灯片)
2、分析教案中的问题。这虽然是小学高年级一堂习作课的一个片段,但是授课者却把它改成了一节阅读课,比较有新意。在语文学习中所谓“阅读习作不分家”,通过把握《胜似亲人》这幅图的情感,理解题目,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但从以上教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学上的误区。最突出的,就是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仅仅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了看书上的图画,就要求学生做题,这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老师对学生的“读画”指导还不够,就像是一株在春天生长的树苗,它可以生长得枝繁叶茂,但是也需要园丁的修剪。授课者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技巧指导,比如,答题的时候前面要写“答”字,写答案时要结合文本或要求参考的图画进行规范性作答;老师最好给学生指明一个大致的方向,最好给学生举几个答题的例子,供学生参考,并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模仿,改造制作成自己的语言。
三、解决策略及其应用研究
1.丰富教学的形式。枯燥乏味的课堂永远不会受学生的欢迎,老师可以试着去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就会让课堂更加精彩。小学课堂的教学压力还不算太大,老师完全可以在保证课程进度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趣味游戏,类似成语接龙、击鼓传花之类的小游戏,不仅可以娱乐气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语量。
2.及时指导阅读的方法。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答题技巧,针对某一个阅读片段进行分析,并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审题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开启“三多”模式: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只有真正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而思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这是学生必须学会的一点。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阅读习题时也要有耐心,批注要仔细,抓住重点,切忌直接给学生修改错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批注,自己修改错误。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同学并不是对读书不感兴趣,而是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老师要因材施教。比如:一般男生都喜欢看偏科普类型的书籍,就可以推荐他们看看《百科全书》《昆虫记》等有较多科学知识的书籍,增加知识储备;女生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所以更喜欢看一些文艺类型的书籍,比如:《绿山墙的安妮》《简·爱》等世界名著。鉴于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思维特点不同,老师可以在课堂讨论时间,让他们各自发表演讲,谈自己的阅读心得,相互推荐好看的课外书籍,不仅有利于阅读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友情。
4.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尽量避免“听讲独立”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对教学内容“走马观花”。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胆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5-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阅读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均衡阅读设计的梯度
新课标强调:“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阅读的差异化设计,比如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①“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②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③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差生。当差生答对时,要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文章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这就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人的生命价值得到表现,就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生命力量得到尊重和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跃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在读。该模式认为,感受胜于理解,多读,就是让学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欢命运,行为节操,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感受语言文字的气韵、神采、品格。通过感受,促进理解。例如,《穷人》在激烈的对比中,荡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涟漪。室内与室外做着对比;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做着对比。让我们感到渔夫和桑娜都在经历着惊涛骇浪,也都战胜了惊涛骇浪,驾驭着各自的小舟平安而归,相信他们也会驾驭着未来之舟平安抵达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文,而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恰恰最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体会“严肃”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内心世界。对先生的内心的理解需要学生走近那个时代,不然我们无法理解先生内心的悲怆与希望。
四、强化阅读中的读写整合
优化阅读效果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组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轻松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艳.培养阅读能力方法谈[J].现代教育科研杂志2007(4).
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 篇12
一、通过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
如何让学生想读、爱读, 这是阅读课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设置一些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味的合理的情景, 恰当地设计几个小问题,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背景介绍等都可能有帮助。要让学生产生读的需要,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以Module 1 Unit 2“The first aeroplane”一课为例, 通过对空气污染的问题的讨论, 引出一些污染源, 从而引出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根据课文内容将其分成三部分,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短文, 第一部分 (1—3段) Who made thefirst aeroplane? Where did they live? What was their dream? 第二部分 (4段) :When did they make it? What did they call it? Howdid they fly it? 第三部分 (5段) :How far? How high? How fast?How long? 让学生整体感知短文, 并捕捉到主要信息来回答, 培养学生的听力, 让学生在听力中获取信息。这样过渡自然, 问题设计得既巧妙又恰到好处, 之后再进入课文的阅读, 学生就感觉比较自然了, 也有了亲切感, 学习起来自然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 还可以谈论有关的话题, 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 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这些都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 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 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 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 提高理解能力。
二、任务教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都会布置任务,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主要是以学生的独自阅读为主, 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这一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独立阅读, 安静的阅读。在Module4 Unit3一课中, 我布置任务, 让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遇到的不会的单词和句子, 然后让学生利用上下文或图片去猜测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音似词和形近词来猜读生单词的读音, 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例如unhealthy一词, 学生猜不出它的意思, 我告诉学生happy---unhappy, healthy---unhealthy。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说出它的意思是“不健康的”。对于它的读音我让学生学会分拼单词的能力, un/ heal/thy, 这种拼读能力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方便记忆其读音, 同时也有利于背诵。通过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 由浅入深的进入学习, 学生完成起来会更有成就感。当然交给学生读的一定的阅读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浏览, 扫描, 题目, 主题句, 抓大意、找细节、判断态度、猜词义等。各种技巧的安排要循序渐进, 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渗透。而且多数技巧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不断示范引导才会逐渐被学生掌握。
三、再读课文,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初次读后要跟读模仿, 要强调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通过跟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本课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跟录音读, 全班齐读, 小组男女生分角色读, 单个分角色读。培养学生大量读的能力。然而阅读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需要眼、脑、手诸感官并用, 这样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 但小学生在阅读时却很难做到。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在跟录音读课文时, 用手指指着每一个单词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跟读。真正让学生用心去认真读, 做到阅读时“眼到, 口到, 手到, 心到”。同时, 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 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
四、及时检测, 检查阅读效果
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取得的点滴成就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 尤其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希望得到更好的展示和更高要求的发展。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他们的信心倍增, 兴趣也更浓厚。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各种平台,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收获, 这样也能及时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在“Healthy eating”一课中设计了我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 让学生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反省, 进而对“What must we do if we want to have good eating habits?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们练习和巩固了所学句型, 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训练。
当然, 学生在校的时间十分有限, 听、说、读、写的机会较少, 阅读的容量也非常有限, 为了满足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有选择, 有目的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英文网站, 让学生带着任务, 去发现一些信息;此外, 我还鼓励学生多留周围的英语广告, 或者在平时多观察商店的英语招牌。还鼓励学生对商品的包装上的名称或内容加以了解, 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欣赏与吸收, 因为“生活处处皆知识”。另外我还给学生每人配备一本“阅读理解80篇”, 读“21世纪英文报”, 让他们读那里面的文章, 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09-24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05-13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谈08-01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教学总结08-31
论文---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09-01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05-09
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06-16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六步阅读教学法09-08
小学中年级阅读要求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