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丽奥软膏(精选7篇)
派丽奥软膏 篇1
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牙周袋后常见的并发症[1], 一般为急性过程。传统的治疗一般采用局部切开引流, 彻底冲洗脓腔, 并辅以全身用药以及局部含漱药液[2]。派丽奥软膏为一种新型的牙周局部缓释抗菌药, 对牙周袋内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并被尝试应用于牙周脓肿的治疗[3]。本研究将派丽奥软膏用于治疗牙周脓肿患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0例牙周脓肿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30例;年龄19~73 (45.6±11.2) 岁;病程为1~18 (6.6±0.8) d;纳入标准:患牙的牙周肿胀、充血及波动感等, 牙周袋探诊深度>5mm;X线片示患牙牙槽骨不同程度的骨吸收, 牙周膜增宽, 患牙松动度≤Ⅱ度, 尚有一定保留价值。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经超声波龈上清洁治疗及龈下刮治之后使用0.3%的H2O2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牙周袋, 然后分别给予0.05ml的派丽奥或碘甘油适量于牙周袋内上药, 每周使用1次, 观察2w。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影响, 患者均不使用漱口剂及全身抗菌素。由同一医师对初诊及复诊时患牙的牙周袋探诊深度 (PD) 、龈沟出血指数 (SBI) 等观察指标进行记录。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患者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来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显效:PD减少>2mm, SBI下降2以上, 主观症状完全消失;有效:PD减少>1mm, 但是<2mm, SBI下降1, 主观症状减轻;无效:上述情况均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l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1w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 (3345) 、88.9% (40/45) , 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2w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1% (32/45) 、95.6% (43/45) , 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牙周脓肿是位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之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4], 患者局部肿痛明显, 严重者可伴有全身症状。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机械洁刮治术后牙周袋冲洗上药, 配合全身抗生素使用。但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只能去除龈上、下附着菌斑, 而对清除龈下非附着菌斑作用欠佳。局部冲洗药物、含漱药物等局部用药方法, 由于药物在牙周袋内停留时间短, 有效药量不足, 对牙周脓肿治疗作用亦差。近年来, 随着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的迅速发展, 以派丽奥软膏为代表的缓释、控释药物不断出现, 缓释、控释药物在牙周袋局部停留时间长, 能使局部药物浓度稳定保持在有效范围之内, 是牙周基础治疗的有力补充, 在牙周病药物辅助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将派丽奥软膏应用于牙周脓肿的临床治疗之中,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表明牙周基础治疗配合派丽奥软膏局部应用是治疗牙周脓肿的有效手段。
摘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牙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碘甘油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派丽奥软膏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治疗1w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 (33/45) 、88.9% (40/45) , 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2w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1% (32/45) 、95.6% (43/45) , 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派丽奥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良好, 应在牙周脓肿的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派丽奥软膏,牙周脓肿,局部用药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7.
[2]周艳, 宦泓, 吴昱卓.派丽奥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的近期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6, 16 (9) :523-524.
[3]王洪萍.派丽奥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评价[J].西部医学, 2012, 24 (6) :1147-1149.
[4]刘丽梅, 邱才卿, 赧官清.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 (9) :554-555.
派丽奥软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口腔内科门诊确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78例, 男46例, 女32例, 年龄27~65岁。入选标准: (1) 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 (2) 口腔内余留牙20颗以上, 至少有4颗磨牙 (不含第3磨牙) ; (3) 近3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 2周内使用过抗生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4) 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附着丧失均在4.0 mm以上, X线片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 (5) 患者全身健康, 无心血管病或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四环素族类药物过敏者不列入研究对象。经口腔检查, 发现符合条件的患牙共127颗。征得受试者同意, 采用同一口腔内病情相同的牙作自身对照设计, 78例127颗观察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80颗牙, 对照组35例47颗牙。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后2周内均采用EMS超声波洁牙机进行龈上洁治, 7 d后复诊, 并以此为基线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各项检测指标, 基线当天对所有受试牙均常规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 直至锐探针探查根面光滑无牙石, 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牙周袋并吹干。实验组:经专用注射器将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 (商品名:派丽奥) 缓慢注入牙周袋内, 以龈缘处有略溢出且包裹牙齿为宜, 1次/周, 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牙周袋内滴入1%碘甘油, 1次/周, 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和用药后第4、第8周分别检查记录3项临床指标的变化: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 ;牙龈指数 (Gingival Index, GI) ;牙周袋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 。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 治疗前后两组基线临床指标及组间疗效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 两组患者第4、第8周复查时, 各项临床指标与基线时比较均有改善 (P<0.05或P<0.01) , 以实验组的改善更加明显。除PLI外, 实验组GI、PD两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第8周时对照组GI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3 讨论
牙周炎属于牙齿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病疾, 其病因常表现为牙石、食物嵌塞及不良修复体等导致的长期刺激。使用机械洁治和根面平整去除牙根面菌斑是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的基本手段, 但常规的机械疗法对非附着性菌斑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有效的抑制和消除牙周致病菌, 是治疗牙周炎或减少牙周炎症复发次数的关键问题。研究[2,3]表明, 高效、长效、靶向的局部缓释制剂可避免出现全身应用抗生素存在的局部药物浓度低和耐药性等问题, 在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缓释或控释抗生素药物可在袋内长期保持抗菌浓度, 对于控制药物毒副作用有明显效果。
注:与基线比较, *P<0.05, **P<0.01;与第4周时比较, #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派丽奥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米诺环素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 为淡黄色可溶性油质软膏剂, 其所含药物微颗粒可缓慢释放约1周左右的时间, 使患处维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且派丽奥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的牙周袋内, 对牙周机械治疗难以到达的牙周袋袋壁上皮、牙周膜、牙骨质等处的致病菌有较良好的清除效果。相关药物实验[4]表明,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可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绝大多数的G-、G+菌, 对破坏牙周组织及影响牙周袋形成的胶原酶活性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能增强上皮细胞的移行能力, 加速牙周组织的再生过程。该研究在127颗患牙基线无明显差异的自身对照实验中, 实验组通过牙周基础治疗配合使用派丽奥软膏, 第4周复查时, 各项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明显改善, 且GI、PD两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 停药4周后即第8周时实验组牙周各项指数仍显著呈持续改善状态, 由此表明派丽奥软膏缓释作用良好。
综上所述, 牙周基础治疗辅用派丽奥软膏, 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牙的牙周袋内, 操作简便, 对机械治疗难以解决的牙周致病菌有良好的清除效果, 是牙周病辅助治疗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9.
[2]袁贤君, 吴凡, 袁贤琳, 等.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脓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6) :1020-1021.
[3]井枫秋, 汪黎明, 张洁, 等.盐酸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基质金属蛋白酶-8水平的影响[J].武警医学, 2011, 22 (3) :234-236.
派丽奥软膏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2008年上半年在我科就诊的急性冠周炎患者136例, 按照病情程度及治疗方法分四组, A组 (40例) 给予派丽奥局部上药;B组 (38例) 给予2%碘甘油局部上药;C组 (30例) 辅助使用全身抗生素, 并给予派丽奥局部用药;D组 (28例) 辅助口服抗生素, 并以2%的碘甘油盲袋置入。并对以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
1.2 材料
派丽奥牙科用软膏 (批准文号 X19990084) ;2%碘甘油液。
1.3 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主诉, 结合临床检查, 确诊为急性智齿冠周炎, 多间隙感染蜂窝织炎, 或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以及伴严重全身症状者不列为研究对象, 对于伴轻微全身症状者给予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或头孢拉啶胶囊加替硝唑或奥硝唑片口服) 。所有患者均使用30ml/L过氧化氢液与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 彻底清除盲袋或龈袋内的异物残屑, 隔湿后在盲袋内A、C组给予派丽奥进行局部上药, C组辅助口服抗生素;B、D组常规用2%碘甘油液置入, D组辅助口服抗生素。1次/d, 疗程3~7d。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第1天治疗, 患者主诉自觉症状缓解, 不需要重复冲洗治疗, 第4天症状完全消失, 冠周龈粘膜红肿消退。有效:经第1天治疗后, 主观症状改善但未完全缓解, 需再次冲洗治疗, 第5天后主观症状完全消失。冠周牙龈红肿消退。无效:经3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 形成多间隙感染, 需静脉滴注抗生素症状方可控制。
2结果
使用派丽奥组 (A、C组) 的疗效明显优于碘甘油组 (B、D组) (P<0.05) , 而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3讨论
派丽奥软膏的主要组分是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Minocy-cline Hydrochliride, MINO) 为主的缓释剂, 临床多用于治疗牙周病的辅助用药。其注射性包装, 操作简单便利, 可将药物直接注入患者龈袋或盲袋内, 且用药量少, 副作用小, 靶向作用与病变部位长时间保持药物高浓度, 只需要上药一次。经过临床观察显示, 对于早期的急性冠周炎患者派丽奥治疗疗效优于碘甘油, 派丽奥的持续药物作用也节约椅旁操作时间, 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是安全可靠的临床辅助用药。
收稿日期2008-09-06
派丽奥软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84例牙周炎患者, 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 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为42例。观察组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龄32~67 (平均45.2) 岁;病程3个月~7年, 平均为2.3年。对照组中, 男23例, 女19例;年龄34~66 (平均42.29) 岁;病程5个月~6年, 平均2.5年。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进行3d的药物治疗。然后在对照组患者的牙周袋内重复的放置一次牙康;两组患者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 都采取常规检查的方式, 并且进行微生物的取样[2], 对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派丽奥并置入到患牙的牙周袋内,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牙康并置入到患牙的牙周袋内;在14d的治疗以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重复检查, 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GI、PLI、PD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或者是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有效:部分的牙龈出血情况有明显减轻的趋势, 疼痛情况、牙龈的指数也得到了改善;显效:症状已经基本上消退, 牙龈红肿的情况有明显的改善, 牙周袋也基本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对照组显效12例, 有效19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72.8%;观察组显效18例, 有效2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1.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经过治疗以后, 两组患者的PLI、GI、PD情况都有明显的降低, 观察组尤为明显。见附表。
3 讨论
牙康的构成成分是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主要的作用是镇痛, 能杀灭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3], 在临床中具有局部缓解的作用, 其释放在牙周袋内相对缓慢, 能有效的保持局部的抑菌杀菌的成分。可以使用一次性的注射针管能使药物进入到牙周袋的最底部, 在清除完龈下与龈上的牙石以后, 能进一步的促进根尖组织的痊愈速度, 对骨再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牙周膜的再次附着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不能重复使用, 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安全性较高, 并且操作比较简单。只采取基础治疗的方式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是不行的,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与派丽奥软膏配合使用, 能对成骨产生促进的作用。使用派丽奥对牙周炎进行治疗, 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将患有牙周炎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为42例。观察组使用派丽奥进行治疗, 对照组使用牙康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 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在GI、PLI、PD的改善、牙龈附着菌的改善、发生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派丽奥对牙周炎进行治疗, 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派丽奥,牙康,牙周炎
参考文献
[1]陈旭.派丽奥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8) :321-333.
[2]赵红卫, 杨雨民, 刘祎华.派丽奥牙科用软膏辅助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09, 30 (22) :100-103.
派丽奥软膏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派丽奥软膏 (Periocline, 盐酸米诺环素, 日本株氏会社生产) , 3%过氧化氢, 0.9%生理盐水, 2%碘酚。
1.2 病例选择
选择2006~2009年来我科就诊的有瘘型慢性根尖脓肿患者98例98颗牙。其中, 男52例, 女46例, 年龄20~65岁。临床表现为患牙常有肿痛发生, 颊侧牙龈瘘管时有脓液流出, X片示根尖有低密度影像。1周内未使用抗生素, 排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将98例患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两组均常规做根管治疗, 即常规开髓, 揭顶, 清理根管内坏死组织, 根管预备, 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 吸干。实验组用派丽奥软膏导入根尖部根管约2 mm后, 用FC棉捻暂封, 瘘道口用碘伏消毒, 刮匙深入瘘管搔刮肉芽组织, 用3%的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蘸干后, 用派丽奥软膏的注射针尖插入瘘道, 由深到浅缓慢注瘘道内至瘘口溢出, 每3天1次, 共2次。对照组根管预备, 冲洗后封FC棉捻;瘘道同上搔刮冲洗后, 用探针蘸2%碘酚置入瘘道内烧灼, 注意保护瘘道口周边黏膜, 每3天1次, 共2次。2周后复诊观察疗效, 对显效和有效的病例做根管充填, 半年后复诊观察X线片上根尖区阴影愈合的情况。
1.4 疗效判定
1.4.1 显效
疼痛不适症状消失, 无叩痛及咬合不适, 颊侧牙龈瘘道愈合, 半年后X线片示根尖区阴影消失。
1.4.2 有效
疼痛不适症状消失, 无叩痛及咬合不适, 颊侧牙龈瘘道愈合, 半年后X线片示根尖区阴影明显缩小。
1.4.3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半年后X线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牙数+有效牙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两组病例经治疗后2周复诊, 观察临床疗效;半年后复查X片, 并综合判定疗效, 见附表。
牙
注: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5.038, P<0.05
3 讨论
临床上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慢, 症状反复, 治疗困难。即使根尖炎症消退后行根管充填后, 很多患者瘘道口仍会间歇性炎症发作, 出现流脓等现象, 长期不愈合, 有的病例发展成难治性根尖周炎。由于瘘管比较深, 根尖部骨质破坏较重, 感染不易引流。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全身应用抗菌素, 局部搔刮瘘管后碘酚烧灼。但有些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 少数患者对碘制剂过敏, 也有一部分患者反复使用抗生素后胃肠道反应重。
派丽奥 (Periocline) 作为一种新的牙周局部缓释药物, 主要用于牙周炎的治疗, 被视为治疗牙周病的首选用药。它是由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氨基烷基异丁稀酸共聚物, 羟已基纤维素、浓甘油等组成的膏状缓释剂型。此药膏遇水变硬形成一层膜, 可控制缓慢释放其药物成分, 并保持局部较高浓度达7 d。其主要成分是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四环素对骨组织有亲和作用, 能抑制胶原酶活性, 促进牙周组织再生[2]。研究发现瘘管型根尖周炎的瘘管内隐藏大量的细菌, 主要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同时有研究发现, 感染根管内分离出的主要细菌为革兰式阳性菌, 其中链球菌占优势, 链球菌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的致病力较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常见, 其致病性亦较强[3]。而派丽奥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杆菌、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是高效广谱类的抗生素。其有效抗菌成分盐酸米诺环素具有抗菌谱广, 耐药菌少的特点。有研究表明派丽奥软膏对梭杆菌、消化链球菌、优杆菌、产黑色素的革兰氏厌氧杆菌, 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主要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阻止细菌蛋白合成[4]。临床上用派丽奥软膏治疗牙周炎取得满意的效果[5,6], 而将派丽奥用于治疗尖周炎的报道较少[7]。
本临床实验中将其用于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感染根管消毒及瘘道内用药, 以其杀灭瘘道深部的感染细菌, 促进根尖周组织的再生, 从而彻底治愈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症, 取得了较好疗效, 总有效率达93.88%。明显优于传统局部搔刮瘘管后碘酚烧灼加根管治疗方法的有效率75.51%,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派丽奥用于治疗瘘管型难治性根尖周炎疗效显著, 而且其操作简便, 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实验组里有3例患牙经两次派丽奥治疗仍然无效, 分析其原因, 一是可能与真菌感染有关, 因派丽奥无抗真菌效应, 故而治疗失败。二是可能与根尖细菌生物膜有关, 有文献报道在慢性根尖周炎的根尖牙骨质表面观察到细菌生物膜的存在[8]。另有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应用不能消除整个根尖生物膜, 只能缓解浮游菌释放所引起的急性症状, 单纯根管治疗加抗生素已无法逆转其病理过程。对这种病例应该采用根尖外科手术的方法, 彻底清除根尖生物膜, 消除感染灶, 促进病变愈合, 本实验的这3例病人经根尖刮治术后得以治愈。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派丽奥根管内封药及瘘管内给药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有瘘型慢性根尖脓肿患者98例98颗牙,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 每组各49例。实验组采用派丽奥根管内封药及瘘道内给药;对照组采用FC棉捻根管内封药, 碘酚烧灼瘘道的传统方法, 两周后复诊, 观察封药后的临床效果;半年后复查X线片综合判定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是93.88%, 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5.51%,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派丽奥根管内封药及瘘管内给药可以提高有瘘型慢性根尖脓肿的疗效。
关键词:派丽奥,有瘘型慢性根尖脓肿,根管封药,疗效
参考文献
[1]NOI RI Y, EHARA A, KAWAHARA T, et al.Participa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s in refractory and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J].J endod, 2002, 28 (10) :679-683.
[2]GENG SF, CAO CF, CHEN ZB, et al.The effect of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and adjunctive minocycline-hc treatments on col-lagenase activity[J].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00, 35 (5) :336-338.Chinese
[3]MOSHONOV J, SIUN A, KASIROR J, et al.Efficacy of Argonlaser irradiatior in removing intracanal debris[J].Oral sury Oral mo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1995, 79:221.
[4]LUO J, XIAO XR, LIU Q, et al.Study of bacteriology for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perioline on periodontitis[J].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2005, 17 (6) :425-426.Chinese
[5]WANG Y, LIANG R, WANG AJ.Th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cline on periodontitis[J].Chinese 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2004, 14 (6) :342-343.Chinese
[6]GU JJ, HU CZ, SHU R, et al.Analysis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periocline on periodontitis[J].2009, 9 (1) :20-22.Chinese
[7]WANG Q, DUAN JM.Clinical effect of periocline on refractory and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J].China J Conserv Dent, 2008, 18 (9) :524-526.Chinese
派丽奥软膏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慢性根尖周炎病例80例患牙, 其中单根牙61例, 多根牙30例, 年龄26~57岁, 病程1~2年, X线片显示:根尖周组织有明显的投射区。其中48个牙有窦道, 无窦道者其X线片显示根尖骨质密度减低, 根尖暗影直径>2mm有26个牙。
急性牙周脓肿病例80例, 诊断标准参照《牙周病学》[1], 年龄21~72岁, 前牙区脓肿15例, 前磨牙区脓肿20例, 磨牙区脓肿45例, 患牙均确定有保留价值。排除标准: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局麻药和四环素类药物过敏史;牙髓病变导致的牙周脓肿。
1.1.1 材料
2%派丽奥牙科专用软膏由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氨基烷基异丁稀 酸共聚物, 羟已基纤维素、甘油等组成缓释剂型。
1.1.2 病例分组及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病例中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0个牙, 有窦道和根尖暗影直径>2mm者平均分为两组。
将两组患牙拔出坏死牙髓, 根管锉预备根管, 3%过氧化氢夜及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实验组用螺旋充填器将甲醛甲酚与派丽奥混合糊剂导入根管;对照组根管内放置甲酚甲醛液棉捻, 两组均用氧化锌暂封, 2周后复诊, 观察疗效。
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实验组40例施以手术并局部使用派丽奥软膏;对照组40例, 施以常规脓肿切开引流, 全身使用抗生素。所有病例均记录治疗前、术后7天、1个月的自觉症状、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
两组病例均先调牙合。实验组术区常规消毒、局麻。采用内斜切口, 在脓肿冠向距龈缘1mm处与牙根面呈10°~15°切入牙龈组织, 达袋底, 并根据牙龈外形顺延至牙龈乳头, 彻底切除袋内壁感染组织和袋底结合上皮, 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牙龈组织。彻底刮除脓肿壁的感染组织及牙面的牙石后行根面平整。3%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压迫数分钟, 使牙龈尽量复位。将派丽奥注满牙周袋, 嘱患者半小时内勿漱口, 不吸吮患处, 患处不加压。1周、1个月复诊。
对照组常规术区消毒、局麻、切开引流, 全身使用抗生素。1周复诊, 如果局部炎症控制, 则行龈下刮治, 碘氧疗法, 1月复诊。
1.1.3 疗效评价
根尖周炎:显效:无自觉症状, 患牙咀嚼功能良好, 无叩痛、瘘管或瘘管闭合。X线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区阴影消失或缩小;有效:无自觉症状, 患牙咀嚼功能良好, 无叩痛, 无瘘管或瘘管闭合。X线片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区无变化;无效:患牙疼痛, 无咀嚼功能, 有叩痛, 瘘管未闭合或出现瘘管。X线片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区扩大。
牙周脓肿;显效:主观症状消失, 牙龈肿胀消退, SBI降低2个或2个以上等级, 患牙松动明显减轻。有效:主观症状减轻, 稍有不适;牙龈仍有轻度充血、水肿, SBI降低1个等级, 患牙松动略有改善或不变。无效:主观症状略缓解或改善不明显, 仍有疼痛;牙龈肿胀仍明显, SBI无改变或加重, 患牙松动没有改变或加重。
有效率 (%) =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患者总数×100%
2 结果
根尖周炎病例治疗后2周复诊疗效, 见表1。
注:实验组显效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
急性牙周脓肿治疗后两周复诊疗效, 见表2。
注:急性牙周脓肿治疗一月后疗效, 见表3。
注:实验组显效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和急性牙周脓肿在临床上均为疗程长, 愈合较慢, 常用药物效果不太明显的疾病。近年来, 局部使用缓释药物治疗牙周疾病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方法[2,3], 派丽奥是一种牙周局部缓释剂, 主要成分是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不仅对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具有调节宿主反应的非抗体菌特性, 包括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抑制胶原酶的功能和分泌等[4]该药物为酸性, 具有金属离子螯合作用, 处理根面能使根面轻度脱矿, 牙本质小管开放, 暴露的胶原纤维刺激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迁移, 直接促进细胞附着与生长, 可用于牙周根面处理, 它能在7天内在牙周袋内保持局部较高浓度[5], 研究显示:派丽奥能使菌丛发生明显变化, 降低细菌密度。
本研究中利用局部手术治疗联合使用派丽奥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急性牙周脓肿, 能够利用派丽奥特异性的药物作用, 迅速有效的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并且局部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 不需全身用药。因此, 该方法简便易行, 尤其对于长期利用普通治疗方法不见效的病例更为适用。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张广耘, 姚志道, 刘涓.复方甲硝唑缓释药条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7, 13 (4) :267-268.
[3]张扬.派丽奥软膏辅助初步治疗牙周脓肿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2, 18 (8) :888-889.
[4]黄时光, 潘剑波, 张宁.四环素类药物对牙周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 15 (8) :767.
派丽奥软膏 篇7
关键词:逆行性牙髓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
逆行性牙髓炎 (retrograde pulpitis) 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牙髓病, 是由牙周炎症引起的牙髓组织感染, 临床常表现为自发痛, 阵发痛, 冷、热刺激痛, 不典型自发钝痛或胀痛等。由于与通常由冠部牙髓开始、逐渐向根部牙髓进展的牙髓炎方向相反, 所以被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其与牙髓炎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牙齿没有龋坏。由于传统的根管治疗术和洁治术不能有效解决牙周袋内的感染, 因此影响了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1]。派丽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逆行性牙髓炎辅助治疗手段, 本文对比研究了“传统治疗方法”与“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派丽奥进行辅助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纳入研究, 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研究组男17例, 女14例, 年龄16~63岁, 平均年龄 (28.5±11.5) 岁;发病部位:磨牙10例、双尖牙13例、前牙8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5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 (27.4±12.5) 岁;发病部位:磨牙12例、双尖牙12例、前牙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无引发牙髓病变的牙体硬组织疾病 (如楔状缺损、隐裂等) ;②对四环素类药物无过敏史;③牙周袋深度均>5 mm, Ⅰ~Ⅱ度松动;④X线片检查表明患牙存在根分叉病变、广泛牙周组织破坏;⑤无严重基础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先通过X线片检查了解患牙牙槽骨、根尖周和根管情况。通过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 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进行牙周治疗;然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牙周袋, 注入碘甘油 (吉林省东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6509) , 1次/周, 连续治疗6周, 注入前注意将牙周袋清洗干净。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
1.2.2 研究组
所有治疗程序均与对照组相同, 注入前注意将牙周袋清洗干净, 在牙周袋内注入派丽奥 (日本新时代株式会社, 注册证号H20150106, 规格0.5 g) , 1次/周, 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龈红肿程度等情况。如果患者牙周袋消失或者深度减少>2 mm, 龈沟出血指数为0并且牙龈无红肿, 为显效;如果患者牙周袋深度减少1~2 mm, 龈沟出血指数为0~1并且牙龈为轻度红肿, 为有效;如果治疗后患者三项指标均无改善或病情恶化,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分别为 (6.01±2.03) 、 (5.03±2.78) mm, 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 (4.59±1.45) 、 (3.24±2.01) , 牙龈红肿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分别为 (6.14±1.98) 、 (4.09±2.31) mm, 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 (4.63±1.35) 、 (2.06±2.04) , 牙龈红肿情况明显减轻。治疗后研究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6周后, 对照组显效14例 (45.2%) 、有效7例 (22.6%) 、无效10例 (33.3%) , 总有效率为67.7%。研究组显效25例 (80.6%) 、有效4例 (12.9%) 、无效2例 (6.5%) , 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可逆性牙髓炎临床表现复杂, 患牙同时存在牙髓组织病变和牙周组织病变,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交通途径, 病变与感染之间互相影响与扩散, 常常导致一部分患牙拔除。冠周盲袋厌氧菌和好氧菌的混合感染为逆行性牙髓炎的主要感染源, 因此, 其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否彻底解决牙周炎症[2]。由于牙周局部辅助药物能更好地作用于牙周袋内的细菌, 能有效抑制或消除致病微生物, 因此, 目前临床上治疗逆行性牙髓炎在采用对症处理后常给予局部抗菌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派丽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和胶原酶活性发挥作用, 属于四环素类抗菌药;它是一种局部缓释剂, 在牙周袋内能存留7 d, 可以长时间保持药物局部高浓度, 避免了全身给药的毒副作用[3]。
本研究在可逆性牙髓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派丽奥进行辅助治疗后发现, 研究组患者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研究组显效率为80.6%, 总有效率达93.5%, 而对照组显效率为45.2%, 总有效率仅为67.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派丽奥局部应用辅助治疗对于可逆性牙髓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冬霞, 邓天政, 冯岩, 等.派力奥软膏辅助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评价.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 (5) :850-852.
[2]宁新丽, 齐国海, 张凤兰, 等.派力奥软膏辅助性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0 (21) :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