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精选8篇)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1
牙周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 口腔细菌以菌斑的形式存在于牙面、牙龈下, 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非附着菌斑密切相关。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 牙周病可侵犯全口多数牙齿, 使患者早期出现牙周炎、轻度牙槽骨吸收, 到了晚期还会出现牙齿松动、脱落、重度牙槽骨吸收。目前一般认为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龈下牙石, 菌斑和牙周袋内细菌及其毒性产物[1]。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目标是控制或者消除病原刺激物, 临床上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牙周炎, 疗效较满意。本调查旨在观察局部使用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派丽奥软膏) 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富源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于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CP) , 共计103颗患牙。其中男性20例62颗患牙, 女性16例41颗患牙;年龄32~64岁, 平均45.5岁。病例入选标准:口内左右两侧至少一颗牙的牙周探诊深度 (PPD) ≥5mm或牙周脓肿, 或探诊出血伴脓液;牙齿松动度 (MD) Ⅰ~Ⅱ度;1≤牙龈指数 (GI) ≤6mm, 1mm≤附着丧失 (AL) ≤5mm;近1年内未接受牙周病局部治疗并且近2个月内未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生素;摄X线片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根长的1/3<根长的1/2。排除标准:戴义齿者;重大系统疾病者;吸烟者;四环素过敏史;全身性感染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分组方法
每一例患者口腔内左右象限中的左侧、右侧病情相同的患牙作为自身对照, 36例患者103颗牙随机分为观察组 (n=52) 和对照组 (n=51) , 同一患者口腔内两侧患牙的GI、PPD、AL接近, 相差<1mm, 两组患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3 药物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派丽奥, 日本SUNSTAR株式会, 10mg支) 。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均接受全口龈上洁治术, 1周后进行复检, 以此作为基线, 检查记录患牙的牙周临床指标并进行牙周袋内微生物学取样分析;所有患牙均接受常规牙周治疗, 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生理盐水冲洗牙周袋。观察组52颗患牙用派丽奥专用针头顺着牙周袋壁轻轻插入, 至牙周袋底即推入凝胶, 慢慢退出针头, 使药物溢出直至龈缘, 保持半小时内勿漱口;对照组51颗患牙不放置任何药物。7d复诊一次, 4次为一疗程。
1.5 观测指标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4周、停药后2周进行复查, 记录两组患牙的牙齿松动度 (MD, 0~Ⅲ度) 、牙周探诊深度 (PPD) 、GI (采用1967年修订的记分标准[2], 0~3) 、龈沟出血指数 (SBI, 采用1971年的记分标准[2], 0~5) 、菌斑指数 (PLI) 、附着丧失 (AL) 、菌斑中杆菌所占的比例。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刮取牙周袋底根面附着菌斑, 用2%刚果红水溶液进行负性染色, 立即置于暗视野下进行镜检, 计数100个细菌, 计算球菌、杆菌、螺旋体共3类细菌的数量, 最终得出杆菌所占的比例。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用药前, 两组患牙的相关观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用药后第4周, 观察组的MD、PPD、GI、AL、菌斑中杆菌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停药后第2周, 观察组的MD、PPD、GI、SBI、AL、PLI、菌斑中杆菌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观察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3 讨论
牙周炎发生的内源因素与患者自身的内分泌及体抗力有关, 外源性因素与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牙石形成等有关。致病菌以牙菌斑的形式在龈下环境中生存, 目前认为菌斑的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主要致病菌为G-厌氧菌, 包括但不限于非能动型产黑色素类杆菌、福塞氏类杆菌 (Bf) 、牙龈卟啉单胞菌 (pg) 、具核梭杆菌 (Fn) 、中间普氏菌 (Pi) 等, 这些致病菌表明特征性结构介导其在龈下黏附、定植, 分泌各种毒力因子、代谢产物, 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和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与各型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联系[3]。
治疗牙周炎并减少复发率的关键在于清除牙菌斑、消除炎症、有效防治牙菌斑的再堆积。洁刮治是必要的基础治疗, 在基础治疗之后局部给予药物治疗, 对牙周袋内残余细菌和刮治器械难以到达的部位改善的效果更为明显。盐酸米诺四环素 (MINO) 是新型半合成四环素 (二甲胺四环素) , 能够对多种牙周致病菌产生较高抗菌活性, 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有效成分, 局部保持高浓度, 用药后明显减少微生物, 还具有抑制胶原酶活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4,5]。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 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进行长期的维护工作对于预防慢性牙周炎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基础治疗加上局部使用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用药后第4周明显改善患牙的MD、PPD、GI、AL、菌斑中杆菌所占的比例, 提示局部使用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能够缓解牙周炎, 菌斑中杆菌所占比例下降提示牙菌斑中致病菌的比例下降。停药后第2周复查, MD、PPD、GI、SBI、AL、PLI、菌斑中杆菌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优于未使用盐酸米诺四环素的患牙组, 提示局部使用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对于预防牙周炎短期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而长期预防复发的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局部使用盐酸米诺四环素操作简便、费用合理、疗效确切, 患者可接受,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旭.甲硝唑与洁治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 2007, 45 (24) :94.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36.
[3]Travis J, Pike R, Tmumara T, et a1.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roteinases as virulenc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ontitis[J].J Periodontal Res, 1997, 32 (1) :6l.
[4]Hagiwara S, Tackamatsu N, Tominage Y, et a1.Subgingival distri-bution of periodentopathic bacteria in adult periodontitis and theirsusceptibility to minocycline—Hcl[J].J Periodental, 1998, 69 (1) :92-99.
[5]李蓬.米诺四环素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 2004, 12 (2) :117-120.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2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性口腔疾病,主要发生在人的牙龈和牙周组织中。该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脱落的重要原因。牙周炎患者的牙齿周围可形成牙周袋(病理性加深的牙龈沟),并可出现牙周袋壁发炎、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症状。清除牙菌斑、消除牙周组织炎症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临床实践证实,在牙周发炎部位使用抗菌药可使药物达到牙科刮治器械不易进入的牙周组织深部,并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从而能有效地杀灭牙周袋内残存的细菌。四环素类药物是治疗牙周炎的常用抗菌药。除了对多种牙周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外,此类药物还能抑制炎性胶原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口腔内结缔组织的受损程度。在四环素类药物中,米诺环素的抗菌和抑制炎性胶原酶活性的作用是最强的,其抗菌谱也很广,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产黑色素普氏菌、腐蚀埃肯菌、核梭杆菌等多数牙周病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此,该药对牙周炎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上防治牙周病的一线药物。
米诺环素软膏是一种以米诺环素为主要成分的牙科专用抗菌药,具有高效、速效、长效的抗菌特点。牙周炎患者在局部涂抹该药后,可明显地改善牙痛、牙龈肿胀等症状,并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度,降低发生牙齿松动的几率。该药对牙石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可渗透在牙石中,而且能在此处长时间地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此外,米诺环素软膏还具有遇水变硬的特性。该药可在牙周袋内形成一层薄膜,缓慢地释放药物成分,从而能长期发挥其杀菌、抑菌的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将米诺环素软膏涂抹在患者的牙周发炎部位5~7个小时内,该药可一直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米诺环素软膏的用法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病牙及其周围组织,然后将该软膏均匀地涂抹在患牙的牙周并注入牙周袋内,直至充满牙周袋为止,可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禁用该药。■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门诊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诊断治疗的单发牙周脓肿患者86例,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8例,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36.8岁。病例纳入符合如下条件: (1) 单发牙周脓肿的患者, 患牙的牙周呈炎症表现, 牙周袋深度≥5mm, 牙齿松动度在Ⅰ~Ⅱ度; (2) X线牙片示患牙牙槽骨完好或略有吸收, 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尚有保留价值者; (3) 无牙周袋刮治术禁忌症及四环素类药物和碘制剂过敏史; (4) 2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各43例患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t>0.05) 。
1.2 治疗方法
刮治器从患牙牙周袋深入至脓腔, 引流浓汁, 清除牙龈部和牙根面牙结石以及牙周袋袋壁的肉芽组织及坏死的牙骨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牙周袋, 棉球压迫止血, 擦干。观察组:在牙周袋底部注射适量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用探针蘸取碘甘油置入牙周袋内。嘱患者治疗后半小时内勿漱口和进食, 均未全身应用抗生素。观察组每5日治疗1次。对照组第1周每天换药1次, 以后每2天换药1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1.3 疗效标准判定
治疗前及每次复诊治疗前分别记录牙龈红肿和牙周溢脓的情况、牙周袋探诊深度 (PD) 、牙齿松动度 (MD) 、龈沟出血指数 (SBI) 。每次检查的位置一致, 选取脓肿区最深牙周袋处作为观察点。每日换药1次。疗效评价:依据主诉、临床表现等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牙周脓肿完全消退, 牙齿无叩痛, SBI恢复正常。显效:主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PD减少<2mm、MD明显好转或不变、SBI<3且牙周无溢脓;有效:主观症状减轻, PD减少>1mm且<2mm、MD改善或不变、SBI<3, 无溢脓情况;无效:主观症状稍缓解或无改善, SBI、PD、MD及溢脓均无改善者。治愈、显效和有效计入总有效率。全部患者均完成疗程, 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9.0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为0.05, 若P<0.05, 则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结果把治愈、显效及有效病例计入总有效率。治疗满3周时评价疗效, 观察组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病例数分别为32例、5例、4例、2例, 总有效率为95.3%。而对照组的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6例、5例、2例、10例, 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牙周脓肿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局限性感染性疾病, 系牙周袋内感染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的结果, 牙周袋袋内脓液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即形成袋壁软组织内的脓肿, 对临近组织损伤极大, 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 可使牙槽骨迅速广泛地破坏溶解, 导致牙齿的松动直至脱落[1]。还可能引发其它全身系统性疾病。临床常用的方式为清除龈上及龈下的牙石和牙菌斑, 敞开牙周袋袋底, 局部冲洗牙周袋, 彻底引流脓液, 同时给予全身用药和局部留置药液控制炎症。全身应用抗生素存在诸多弊端, 药物作用于局部的浓度不高、菌斑表面存在生物屏障等因素都大大限制了疗效, 其灭菌作用有限, 现仅作为辅助治疗, 局部用药的优点是药物高浓度的直接作用于患处。随着医学界对牙周炎及其致病菌认识的加深, 局部应用抗生素抑制牙周菌斑的方法逐渐得到重视。以往常用碘甘油, 有一定的疗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作为新型局部缓释药物, 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正逐步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 其主要成份是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作为一种半合成四环素, 主要针对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还具有调节宿主反应的非抗菌特性, 其优点是脂溶性好、渗透性强、抗菌作用强, 局部可以高浓度应用, 可达全身用药后浓度的1000倍, 作用时间长, 药效维持1周左右, 目前耐药菌株也较少[2]。该药采用可溶性油质软膏剂型, 软膏注入牙周袋后遇水变硬形成一层膜, 可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其药物成份, 维持了在牙周袋内的有效浓度, 保证了较长时间的治疗作用[3]。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脓肿43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愈32例患者, 仅2例患者评价为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局部应用碘甘油组。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用于牙周脓肿的治疗, 无需全身使用抗生素, 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用药量少、药效持续时间长、复诊次数少等诸多优点, 是口腔临床局部应用的理想用药,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将86例单发牙周脓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患者, 常规处理后观察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对照组予碘甘油治疗, 疗程2~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76.7%,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与对照组, 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脓肿, 是一种疗效好且安全简便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脓肿,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风舟, 蒋李懿, 陈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34: (4) :73-74.
[2]黄健吾, 周庆豪.3种方法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6) :290-291.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160例, 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确诊;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3例, 女37例, 年龄27~70岁, 平均年龄为 (58.2±7.5) 岁, 病程1~5年, 平均就诊时间为 (3.7±0.9) 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5例, 女35例, 年龄25~71岁, 平均年龄为 (58.4±7.6) 岁, 病程0.5~5年, 平均就诊时间为 (3.5±1.0)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加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 0.05mL置于牙周袋内, 保持1h以上, 每天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蔡朝熙等[3]拟定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判定, 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级, 主要评价内容为临床症状, 牙龈指数 (GI) 及牙周袋探诊深度改善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4.0为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3%, 97.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注: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牙周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牙周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注: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因牙龈卟啉菌、单胞菌及黏膜放线菌等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导致的口腔慢性炎症。已有临床研究证实[4,5], 慢性牙周炎始动因素为细菌感染及牙菌斑形成, 超过90%慢性牙周炎患者可检测到厌氧菌感染。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清除厌氧菌感染, 改善口腔内环境。临床传统采用亚洲基础治疗等机械治疗措施清除牙菌斑, 可有效改善牙龈下细菌感染情况, 但受限于牙周炎症复杂性, 无法彻底清除牙菌斑[6]。目前临床治疗多结合抗生素联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是一种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 主要成分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与传统四环素类药物相比, 具有抗菌谱广, 抑菌作用强等优势, 对于多种厌氧菌杀灭作用确切。盐酸米诺环素可高效亲和骨质, 减轻牙龈炎症反应及骨质吸收, 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国内外研究显示[7,8], 盐酸米诺环素具有金属螯合脱钙作用, 可刺激牙周细胞沿暴露胶原附着增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牙周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牙周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综上所述, 相较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牙周环境。
参考文献
[1]雷静.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5) :170-171.
[2]张鹏涛, 钟良军.慢性牙周炎和慢性肾病与微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010, 23 (3) :124-125.
[3]蔡朝熙, 罗云锦.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10 (7) :49-50.
[4]Townsend ML, Pound MW, Drew RH.Tigecycline:a new glycylcycline a micrnbial[J].Int J Clin Praet, 2006, 60 (12) :1662.
[5]任蕾, 杨圣辉, 刘颖.牙周炎常见菌对抗菌药物的筛选及活性测定[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14 (4) :256.
[6]李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 2012, 33 (7) :826-827.
[7]周明, 林松杉, 周炜, 等.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7, 17 (4) :225-226.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5
关键词: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病,牙龈指数,弹性蛋白酶
牙周病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目前造成成年人缺失牙的最主要病因[1]。现代研究表明牙周病是牙周细菌和宿主防卫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吸收、探诊出血、牙龈红肿、牙齿松动脱落,在病理上主要为胶原变性破坏、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渗出增多等[2,3]。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结缔组织基质及胶原变性,牙周袋加深,破骨细胞活跃。而牙周基础治疗是治疗牙周病最有效与最基础的疗法,主要包括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调整咬合关系、全口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而采用局部或全身辅助用药也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4,5]。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商品名:派丽奥)是一种牙周局部缓释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二甲胺四环素,具有不良反应小、局部药效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当前广泛用于治疗牙髓根管和牙周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太明确[6,7,8]。本研究具体探讨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牙周基础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与相关机制,从而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广泛推广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1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牙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龈水肿、充血、糜烂、疼痛;符合中重度牙周病的诊断标准[牙龈探诊出血和/或溢脓,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2,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 mm,牙周支持组织丧失超过1/3];口余留牙不少于20颗;3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避孕药等药物。排除标准:1个月内曾接受外科手术者;6个月内曾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或3个月内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教育年限、现存自然牙数、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术,用超声波治疗仪(P-MAX超声治疗仪,法国赛特力公司)进行常规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调整咬合、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由同一位医生进行观察操作,龈下刮治时在局麻下用细线器进行治疗,不要破坏袋底的附着;同时选择0.9%盐水和3%双氧水交替冲洗牙周袋。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日本SUNSTAR株式会社制,批号20130317)治疗,术后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用专用针头顺牙周袋壁插入至袋底,缓慢推入凝胶,药物溢出到龈缘停止推入,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牙周基础指标变化。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进行牙周检查,采用will Jams牙周探针,记录患者的GI与PD。GI:将牙周探针放置于牙龈边缘,轻轻触及牙龈组织观察出血情况,据出血程度分为0~3分;PD:探测从牙周袋底至龈缘的距离记录为牙周袋深度[2]。(2)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PD减少2 mm以上,GI下降1/2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局部牙龈出血减轻,PD减少1 mm以上;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3)龈沟液指标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采集龈沟液,选择合适的牙龈黏膜,将滤纸轻轻放入所选位点内,让龈沟液润湿充满整条滤纸条,滤纸条放入含有200μL PBS缓冲液的EP管中震荡30 min,10 000 r/min离心5 min,选择上清液,用准备好的弹性蛋白酶(EA)和前列腺素E2(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4.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9.2%,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GI与PD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GI与PD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GI与PD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EA和PGE2含量比较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龈沟液EA和PGE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注:GI:牙龈指数;PD:探诊深度
注:EA:弹性蛋白酶;PGE2:前列腺素E2
3 讨论
牙周病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成人中的发病率为8.0%左右,且约有10.0%的患者病情严重,为中重度牙周病[9]。细菌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巨核梭形杆菌、中间普氏杆菌等,可造成牙槽骨、牙骨质、牙龈、牙周膜等牙周正常组织的炎症性破坏,同时引起宿主自身对牙周致病菌的免疫防御反应,并且牙周病的牙周支持组织严重破坏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广泛的,涉及多个牙甚至全牙列[10]。
牙周病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病因消除炎症,保持长久疗效,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恢复软组织及骨的生理外形,恢复功能[11]。其中基础治疗是牙周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其能去除牙周病性刺激因素,消除牙周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控制炎症终止或减慢疾病的进展。不过基础治疗并不是直接针对牙周疾病的“宿主反应”进行治疗的,长期疗效一直不太好[12]。药物疗法在牙周病治疗中应用可对“破坏性宿主反应”进行调制,能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厌氧菌,成为牙周病治疗的关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是一种溶性油质缓释剂,其主要成分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有调解宿主反应的非抗菌特性,在口腔内的用量小,作用强,可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其有效成分,并且可维持局部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13]。现代研究表明盐酸米诺环素为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牙周可疑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和细菌所产生的胶原酶活性,阻止骨吸收,使暴露的胶原刺激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迁移,直接促进细胞附着与生长[1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9.2%,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
牙周病本身是由致病菌引起的炎性反应,牙周的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上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但是由于牙周袋的形态和牙齿的解剖的复杂性,单纯的基础治疗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5]。PD是指龈缘到牙周袋袋底的距离,如果牙周有炎症,牙周袋底会更疏松容易使探针穿透。GI是牙槽骨破坏吸收结合上皮向根方移位的结果,也是区别牙周病和牙龈炎的一个指标,对于判断牙周病的状况有非常大的作用[16]。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GI与PD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GI与PD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在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促使结缔组织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炎性渗出减少,使牙龈的水肿缓解,使得GI下降与PD减少。
EA属于丝氨酸中性蛋白水解酶,在龈沟液中由激活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可特异水解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和纤维链接蛋白,广泛地破坏牙周结缔组织和骨组织,为此可以反映骨吸收和附着丧失情况[17]。PGE2主要是由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吞噬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具有广泛的致炎效应,能诱导骨前体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可以使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18,19,20,2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龈沟液EA和PGE2含量分别为(1.89±0.23)mg/L和(4.19±0.33)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0.45)mg/L和(5.53±0.61)mg/L,且与治疗前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牙周基础治疗术后的应用能促使龈沟液EA和PGE2表达下降。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性牙周炎治疗的患者64例,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9~70(平均43.2)岁,所有患者均无其它疾病,患者牙周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龈水肿、充血以及少量糜烂,并已排除有明显牙齿松动以及重度牙周炎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Sunstar INC Japan,国药准字H20100244)治疗:将药物注入患者牙周袋内,直到可包裹牙齿,每周用药1次,连续使用4w;对照组患者给予碘甘油(湖北泰辰健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46)治疗:在患者牙周袋内使用碘甘油,每周2次,连续使用4w。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详细记录,以供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主要是由牙龈下厌氧菌如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等共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牙龈上洁治以及牙龈下刮治等机械治疗,但只能去除附着菌斑,却无法控制细菌的继续感染[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治疗方法已无法满足治疗需求,要求对慢性牙周炎治疗的药物进行研究[4]。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是一种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多种需养菌以及厌氧菌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可附着于牙齿表面释放抑菌药物[5]。该药物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过程中与牙齿表面具有极高的亲和力,且与其它治疗药物相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齿周围症状,并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6]。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于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数以及牙周袋深度改善明显等优点,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琪,宋志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0(19):119-120.
[2]陈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8):223-224.
[3]翁巧凤.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4):227-228.
[4]孙旦江.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42例[J].中国药业,2010,22(11):68-69.
[5]韩亚娴.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233-234.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口腔科就诊的患者40例, 年龄18-55岁, 平均年龄 (34.5±6.5) 岁;男30例, 女1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重度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 在临床表现上, 全部病例患牙均有中等或大量牙石、菌斑, 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 缓慢起病, 逐渐加重。把上述4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依次冲洗牙周袋后, 在牙周袋内局部应用盐酸克林霉素软膏, 每周1次, 疗程为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将含有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注射器尖端放牙周袋底的部位轻轻注入, 直至袋口有膏状物溢出。整个疗程由同一个医生完成且在治疗期间不能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和非甾体类药物, 以及饮食清淡不能抽烟喝酒。
1.3 观察指标
牙龈指数 (GI=各牙度数之合/总牙数) , 龈沟出血指数 (SBI=各牙度数之合/总牙数) , 牙周袋深度 (PD) 。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或者χ2检验, 各检验值都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变化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GI、SBI、PD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 (P<0.05) ,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盐酸克林霉素对减轻牙周炎症状效果最佳。具体情况见表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2例次在牙周袋置药后产生一过性胀痛, 约10分钟后胀痛消失。对照组3例次牙周袋置药后觉局部异物感, 约15分钟后异物感逐渐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可疑致病菌以牙菌斑的形式生活在龈下环境中。在我国, 重度慢性牙周疾病成年人发病率高达70%以上, 是丧失咀嚼器官功能的主要原因[3]。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 因此消除牙菌斑和防止或减少牙菌斑的再堆积, 是治疗牙周炎并防止复发的主要措施。牙周炎的药物治疗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 减轻牙周炎症反应, 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4]。机械方法去除菌斑、牙石, 发病率高, 疗程长, 疗效差, 后果严重。化学制剂的慢性毒副反应, 常使患者半途而废, 因而疗效较差。盐酸米诺环素为长效、高效的四环素类药物, 抗菌作用强, 对龈下致病菌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盐酸米诺环素可直接放置牙周袋内, 缓慢释放, 使病变牙周组织局部药物浓度提高, 而正常组织内药物浓度较低, 其局部抗菌作用强, 对口腔内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小[5]。本文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此米诺环素不但可以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 还能很好地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改善。但是治疗牙周炎, 必须先对牙周组织的状况及破坏程度先作一番了解与评估, 通常藉由全口牙根尖X光片及牙周囊袋深度测量来达成, 评估完后才能拟定治疗计划。基础治疗将口腔内所有脏东西尽量去除, 包括患者本身口腔卫生清洁的完全配合, 牙刷及牙线等, 清洁工具的正确使用。
总之, 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牙周炎病变牙根面, 可促进牙周膜细胞在牙根面的附着和增殖, 使根面恢复生物相容性, 提高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盐酸克林霉素治疗, 观察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GI、SBI、PD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 (P<0.05) ,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牙周炎病变牙根面, 可促进牙周膜细胞在牙根面的附着和增殖, 使根面恢复生物相容性, 提高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米诺环素,盐酸克林霉素,牙周炎
参考文献
[1]周婷, 丁一, 赵寰.重度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分布[J].华西口腔医学志, 2007, 10 (5) :470-471.
[2]贾惠梅, 欧阳翔英, 曹采方.米诺环素对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附着和增殖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5, 19 (6) :612-614.
[3]孙颖, 吴亚菲.米诺环素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炎学杂志, 2003, 13 (11) :659-661.
[4]陈武, 孙卫斌, 耿晓文, 等.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袋内药物释放特征的体内研究[J].口腔医学, 2005, 25 (6) :353-354.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者7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5) 和对照组 (n=35) 。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31岁~53岁, 平均年龄 (42.2±4.5) 岁;观察组男19例, 女16例;年龄34岁~56岁, 平均年龄 (43.6±5.5) 岁。2组研究对象体重、性别和收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试验目的,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医生对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检查和记录, 包括牙唇、舌侧近中面、正中面等6个点位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及附着丧失度。检查后用超声洁治术进行治疗, 牙龈下部采用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之后选择含有3%的H2O2进行冲洗。治疗完成后向观察组患者牙周袋内注入2%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日本Sunstar INC, H20100244) , 对照组患者注入碘甘油 (北京双桥制药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234) , 每周涂抹1次, 连续5周。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在生活中注意对牙龈保护。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经过5周治疗后, 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龈出血指数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5周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牙周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是临床口腔治疗常用的缓稀释抗菌制剂[2], 属于易溶性的油质软膏, 遇水便可以形成硬膜, 覆盖于牙周袋内释放米诺环素, 通常采用局部给药方式;其浓度仅为2%, 解决了传统药物用药量大、容易造成肠胃不适等副作用。本组研究选取7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 以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3个指标作为临床治疗的评价指标, 验证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效果。经过5周的治疗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证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相比于传统的碘甘油更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爽.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病4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4) :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