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利多卡

2024-10-01

盐酸利多卡(共7篇)

盐酸利多卡 篇1

人工流产术作为临床常用于终止妊娠的方法, 具有操作方便、效果稳定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 如何减轻人流手术的痛苦, 是所有医务人员的义务[1]。我院自2013年3月对于人工流产术的术中镇痛, 采用盐酸奈福泮、地塞米松、地西泮 (安定) 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的方式, 其临床效果显著, 术中镇痛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中100例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至6月收治, 均接受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 年龄19~33岁, 平均年龄 (25.4±3.5) 岁, 妊娠45~65d, 所有患者均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均无其他严重疾病, 临床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盐酸奈福泮20mg加地塞米松10mg, 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缓慢静推, 地西泮10mg继续缓慢静推, 5min推注完毕。盐酸利多卡因宫颈3点、9点处回抽无血后, 各0.5ml宫颈注射。

1.3 镇痛标准

将镇痛效果分为三级:Ⅰ级显效:患者在术中无疼痛感, 无头晕、呕吐现象, 表情轻松, 安静进行手术治疗;Ⅱ级有效:患者在术中有轻微疼痛感, 轻度头晕、呕吐现象, 可进行手术治疗;Ⅲ级无效:患者在术中疼痛感剧烈, 头晕、呕吐现象发生多次, 无法耐受, 手术不能继续进行[2]。

1.4 宫口扩张情况

Ⅰ级显效:6.5号以上扩宫器可一次顺利通过宫口;Ⅱ级有效:6号扩宫器一次能够顺利通过宫口;Ⅲ级无效:需要通过5号扩宫器依次对宫颈进行扩张[3]。

2 结果

100例患者镇痛效果评比显示, 显效54例, 有效4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6%, 其中4例无效患者疼痛明显, 大声呻吟, 面色苍白不配合手术, 后改为无痛人流。所有患者宫口扩张显示, 显效13例, 有效23例, 无效64例, 总有效扩张率为36%。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作为临床常用的终止妊娠的方法, 其具有操作方便、效果稳定的特点, 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表现出肌紧张、疼痛的现象。因此, 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十分必要。对于临床镇痛药物的选择, 国内外报道不一, 但镇痛药物的选择应符合起效快、稳定, 不良反应少的特征。本文研究中, 我院通过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盐酸奈福泮、地塞米松联合地西泮进行镇痛, 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中疼痛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以及宫颈扩张器的牵拉导致的, 患者在疼痛的情况下逐渐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不配合手术进行的现象。

本文研究中, 采用药物地西泮可有效减少神经肌肉紧张、镇定、催眠的作用, 术中可以减少患者紧张的情绪, 稳定状态, 从而使得宫颈扩张顺利进行, 且手术中药物效果发挥迅速, 体内代谢快, 不良反应少。盐酸奈福泮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呕吐等症状, 但反应较轻, 经对症处理均可恢复正常, 继续手术治疗[4]。地塞米松作为激素类药物, 对于患者可减少应激性反应, 但易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其具有抗炎消敏的作用。三种药物合用, 在手术过程中, 既镇静又镇痛, 减少了患者宫颈牵拉刺激的不良反应, 降低了肌肉紧张度, 在进行操作时, 可减少肌肉紧张对操作者产生的阻力, 使得手术顺利进行, 尽早完成手术治疗, 减少手术用时。综上, 对于人工流产术的术中镇痛, 采用盐酸奈福泮、地塞米松、地西泮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的方案临床效果显著, 术中镇痛效果较好, 操作简便, 使用安全, 减少了患者术中的紧张、焦虑情绪,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自水, 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首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23.

[2]张民生, 张文君.安定及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368例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18 (5) :49.

[3]白志杰, 赵桂芝.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3 (1) :44.

[4]陈雪梅, 司越秀, 杨媛.安定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人工流产镇痛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6) :605-605.

盐酸利多卡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12月自愿来我院门诊要求人工流产患者180例, 年龄18~45岁, 孕周6~10周, 手术前彩超证实宫内妊娠, 人流方法自愿选择。1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 每组60例, 术前各项检查无人流禁忌症, 无麻醉禁忌症, 年龄、孕产次、孕周、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流前均沟通签订手术同意书。

1.2 方法

1A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中国大冢制药, 批号4F97D1) 宫旁阻滞法。盐酸利多卡因5ml在宫颈4点及8点位置刺入宫旁深约1.5~2cm, 回抽无血后各注射约2.5ml, 3min后行负压吸引术。2B组:术前患者禁食水6~8h, 手术开始前0.9%氯化钠250ml, 麻醉医师监护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手术医师再消毒、铺巾, 静脉注射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 批号:1131216) 0.05mg, 再注射丙泊酚 (西安力邦制药, 批号:1406063) , 患者意识消失后行负压吸引术, 总量150~200mg。3C组:术前无需禁食水, 术前30min一次口服罗西维林[德国柏林化学, 批号 (L0T) :3]20mg, 开始前再用2%盐酸利多卡因5ml在宫颈4点及8点位置行宫旁阻滞, 3min后开始负压吸引术。人流结束后再续服罗西维林10mg, 8h 1次, 共3~4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

1疼痛分级标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 (NRS) 评分, 无疼痛0分, 最大程度疼痛10分。疼痛分为5个级别, 无痛 (0分) , 轻度 (1~3分) , 中度 (4~6分) , 重度 (7~9分) , 剧痛不能耐受10分。2宫颈口扩张效果:显效:6号及以上宫颈扩张器能顺利通过。有效:5号及以上宫颈扩张器能顺利通过。无效:5号宫颈扩张器不能通过, 需进一步扩张。3人流综合征 (RAAS) 及术中生命体征检测:RAAS[1]按照第8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 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Sp O2、呼吸情况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显示A组、B组、C组比较:1镇痛效果:A组与B组、C组比较, P<0.01;B组和C组比较, P>0.05。2宫颈扩张效果:C组与A组、B组两两比较, P<0.01;A组与B组比较, P>0.05。3术中情况:出血量A组、B组、C组之间互相比较, P>0.05;B组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及血压下降明显高于A组及C组, P<0.01;C组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下降明显低于A组及B组, P<0.01;B组中有2例子宫穿孔。

3 讨论

人工流产疼痛产生机制[2,3]: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刮吸子宫内膜, 刺激子宫收缩, 引起疼痛, 同时术中牵拉宫颈及刺激子宫导致迷走神经兴奋, 释放大量乙酰胆碱, 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症状。三种人工流产优缺点比较。A组:支配子宫神经大部分位于宫颈旁, 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宫旁注射起到镇痛效果[4,5]。2%盐酸利多卡因是门诊常用局麻药, 来源方便, 且起效快, 医生流产时操作简单易行, 唯一应用时注意勿直接注射血管内, 否则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 费用低廉, 缺点是镇痛效果相对较差, RAAS发生率高。B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近年来临床应用-于无痛人流最广泛, 技术相对成熟, 镇痛效果肯定, 起效迅速, 苏醒快, 无记忆, 尤其适用像人工流产时间短这类小手术[6,7]。但患者人流前准备工作多, 如患者至少禁食水6~8h, 不能随到随做, 往往需提前预约, 且需要准备复苏气囊、抢救药品、心电监护仪、开通静脉通路, 麻醉师全程监护。全麻后患者全身松弛, 意识丧失, 术中不能和病人沟通, 医生操作时手感差, 易造成穿孔, 本文出现2例子宫穿孔。术后有一部分病人出现头晕、恶心、子宫收缩痛等不适, 需继续留院观察, 待完全清醒后方能离院, 因此必须在有条件医院进行。C组:罗西维林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罗西维林是由德国柏林化学制药研制一种新型的具有肌肉和神经双重活性的解痉药物, 国内只有片剂, 其作用机制:1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2抑制平滑肌Ca2+内流, 松弛平滑肌, 不影响血管平滑肌张力[8,9]。术中再配合盐酸利多卡因宫旁阻滞, 增强镇痛效果, 无需禁食, 服药方法简单, 术后继续口服3~4次, 患者术后无宫缩痛出现, 费用较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相比大幅度降低, 安全系数高[10]。本研究证实罗西维林不影响血管平滑肌张力。

本结果显示:1镇痛效果比较:A组不及B组和C组, C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 (P>0.05) 。2宫颈扩张效果比较:C组优于B组及A组 (P<0.01) 。3出血量之间互相比较:A组、B组和C组之间互相比较, P>0.05。B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及血压下降明显高于A组及C组, P<0.01, B组出现2例子宫穿孔并发症, 镇痛效果虽好, 但手术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84

[2] 王育华, 王波.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 (10) :589

[3] 吴世民, 张咸伟, 李跃琼, 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预镇痛对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3 (11) :1896~1897

[4] 王瑾瑜.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9 (9) :1353~1354

[5] 杨娟, 张庆华.米索前列醇及双氯芬酸钠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120例[J].医药导报, 2013, 32 (6) :752~754

[6] 陆淑娟, 张伟东, 王英华.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12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15 (1) :136~137

[7] 张德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比较[J].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32 (6) :528~530

[8] Barbier P, Renzetti A R, Turbanti L, etal.Stereoselective inhibition of muscarinicreceptr subtypes by the eight Stereoisomer srelated to rociverine[J].Eur J Pharmacol, 1995;290 (2) :125~132

[9] Hoti E, Censi R, Ricciutelli M, etal.Validation of an HPLC-MS Method for rociverine tablet dissolution analysis[J].J Pharm Biomed Anal, 2008;47 (2) :422~428

盐酸利多卡 篇3

1 病例

我院泌尿外科于2008年8月27日收治1名尿道外伤致血尿患者,于入院后第13天行膀胱镜尿道镜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检查前常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时出现1例因尿道损伤致2%利多卡因入血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3岁,因尿道外伤致血尿6天加重1天,我院就诊,经询问以前局麻无过敏现象发生,膀胱镜室拟行膀胱镜检查,常规消毒后,2%利多卡因20ml行尿道粘膜麻醉后约2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继而昏迷,呼之能应答,测得血压200/110mmHg,立即予地塞米松10mg入壶,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低流量吸氧,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5mg舌下含服,未作特殊处理,监测生命体征60分钟,血压逐渐降至150/100mmHg,患者意识恢复,应答自如,仍有头晕,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转入病房继续观察。第二天颅脑核磁: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继续抗炎对症治疗1周后出院。

2 讨论

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穿透力大,生效快、时间长,是理想的局麻药。同时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是安全、高效、速效的首选药,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对外周神经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起到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作用。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静作用,痛阈提高,能抑制咳嗽反射。当血药浓度超过5ug/ml可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引起惊厥。据药理常识,盐酸利多卡因中毒量为200m g,血中安全有效浓度为1.5~5.5ug/ml,达到9~10ug/ml会发生严重中毒反应[1]。经研究证明,利多卡因在极高血药浓度下可引起呼吸停止[2]等毒性反应,导致呼吸改变与呼吸肌痉挛。临床上应注意:(1)仔细询问该药使用史和心源性疾病史,对其他麻醉药品过敏者应禁用本品,有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者也应禁用本品。(2)严格掌握用量,同时避免高浓度、过快静脉注射,以免发生惊厥和心跳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局麻时应注意抽取回血,防止大剂量药物注入血管内引起心脏骤停。(4)应备有抢救设备,术后观察1~2 h方能离开。

参考文献

[1] 梁英,刘战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中毒致死1例[J].刑事技术,2006;5:60

盐酸利多卡 篇4

1 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将120 例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 ( ASAⅠ ~ Ⅱ级) 体重50 ~ 70kg, 年龄30 ~ 40 岁, 术前无肝肾疾病,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及精神病史, 无异常麻醉史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组 ( A组) 、和生理盐水组 ( B组) , 每组各60 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相同,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有创动脉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ECG, 心率 ( HR) , 脉搏血氧饱和度 ( SPO2) 。

1. 2 麻醉诱导

两组麻醉术前用药静注阿托品0. 01mg·kg- 1, 麻醉诱导依托咪酯150μg · kg- 1, 芬太尼3μg·kg- 1, 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桉0. 6mg·kg- 1, 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 设定潮气量8m L·kg- 1, 通气频率12 次/分, 吸呼比1: 2。

1. 3 麻醉维持

术中丙泊酚加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 剂量为0. 2 ~ 1μg / kg·min瑞芬太尼和4 ~ 6mg / kg ·h丙泊酚, 间断静注罗库溴铵0. 3mg·kg- 1。

1. 4 试验干预

插管前10min A组患者10min内静脉泵注0. 5μg·kg- 1的右美托咪定10min经静脉推入小剂量1mg·kg- 1利多卡因, B组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1. 5 测量指标

观察并记录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T3三个时间段MAP和HR、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进行比较。分别于三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3m L,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 并对两种药物对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进行评估。本研究主要从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为全麻患者插管期提供良好的保障。

1. 6 标本采集

A组于插管前10min右美组患者10min内静脉泵注0. 5μg·kg- 1的右美托咪定, 插管前约10min经莫非氏管滴入小剂量1mg·kg- 1利多卡因, B组插管前约10min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插管前10min、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0min抽取外周静脉血3m L注入抗凝管中。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注差 (± s) 表示, P < 0. 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T1时的MAP和HR变化情况

A组T2、T3时间点的MAP和HR与本组T1时间点有差异,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B组T2、T3时间点的MAP和HR与本组T1时间点均增高,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B组T2、T3时间点的MAP和HR较A组都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2. 2 两组在T1时间点血清肾上腺素水平无变化

A组在T2与T3时间点血清肾上腺素较本组T1时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T2与T3时间点血清肾上腺素较本组T1时刻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T2与T3时间点血清肾上腺素较A组同时刻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注: 与T1 时间点比较, aP < 0. 05; 与A组时间点比较bP < 0. 05。

注: 与T1时刻比较, P < 0. 05; 与A组相同时刻比较, P < 0. 05。

2. 3 两组在T1时间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

A组在T2与T3时间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较本组T1时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T2与T3时间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较本组T1时刻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T2与T3时间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较A组同时刻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注: 与T1时刻比较, P < 0. 05; 与A组相同时刻比较, P < 0. 05。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从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为全麻患者插管期提供良好的保障。实验证实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很好的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起到保护作用。全麻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通常会发生严重变化, 尤其是在伴有基础疾病的手术患者严重者可诱发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对麻醉师的要求很高, 也充分考验麻醉师对药物的选择, 特别是手术前的不良刺激, 都会引起血压的波动, 由于麻醉的深浅、血容量的不足血管容积减少可出现低血压, 甚至会出现一过性的休克, 长时间的低血容量会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供, 可使器官灌注进一步恶化, 前后负荷的剧烈变化也会影响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 例如脑出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经实验验证实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能降低因插管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 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生成。研究组三个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预防插管期的应激反应, 增强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强华, 田宝华, 张国艳.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胸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 (5) :54

[2]纪浩聪, 高晓枫.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口[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 (3) :13-14

[3]邵洪, 汪仕良, 尤忠义, 等.氧自由基与蛋白质代谢[J].国外医学一分子生物学分册, 1990, 12 (1) :42-44

[4]顾文彤, 张建华, 黄漫.利多卡因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2) :112

[5]C oben E N.M etabolism of the voatile anestheti cs[J].Anesthesi ology, 1971, 48:193

盐酸利多卡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急诊确诊的口腔溃疡患者85例, 均符合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 按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48例, 对照组39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体征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抗感染、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涂抹口腔粘膜并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2 ml/次雾化吸入。两组均连用5 d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两组病例均记录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 疼痛程度, 进食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疗效标准 (1) 显效:用药2~3 d, 口腔溃疡面消失, 疼痛消失, 饮食恢复。 (2) 有效:用药3~4 d, 溃疡面变浅变小, 疼痛减轻, 饮食好转。 (3) 无效:用药4~5 d, 溃疡面不愈合, 疼痛无明显减轻, 食欲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A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 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康复新液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血管新生, 加快坏死组织脱落, 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抗炎、消除水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 临床证明康复新液能明显缩短溃疡创面愈合所需的时间[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为酰胺类局麻药, 其起效快, 作用强而持久, 穿透力强且安全范围较大, 用于口腔溃疡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 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 促进口腔黏膜愈合, 减轻患者口腔局部疼痛感, 增加进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减轻口腔溃疡患者疼痛症状, 康复新液促进口腔溃疡创面的修复, 两者联合应用对治疗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85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在抗感染、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涂抹口腔粘膜并用利多卡因12ml/次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抗感染、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口腔溃疡消退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后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复发率低, 治疗组有效率95.8%, 对照组有效率82.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康复新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盐酸利多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4月来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输液1 057例次, 均为7岁以下患儿, 按照日期单双号将患儿分为两组, 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519例次, 观察组患儿538例次,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熟练程度、沟通能力、服务水平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入选患儿符合以下条件: (1) 有正常的痛感; (2) 无意识障碍; (3) 无局部皮肤障碍; (4) 无重大、罕见疾病。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操作程序进行小儿静脉输液, 护士以热情的态度亲切呼唤患儿, 面带笑容, 态度和蔼, 使用关心、鼓励、表扬的语言与患儿交流, 使患儿产生信任感, 树立自信, 淡化其恐惧心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 穿刺前播放儿童感兴趣的音视频动画片, 如《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熊出没》《喜洋洋灰太狼》等, 音量控制在60dB, 贯穿于穿刺全过程, 并在穿刺前10min用盐酸利多卡因湿敷选定的穿刺部位, 即在6cm×6cm单层纱布表面喷洒2%盐酸利多卡因10mL后覆盖在穿刺部位上, 10min后除去敷料, 擦干残留在穿刺部位皮肤的药液, 常规消毒皮肤后进行小儿静脉穿刺[2]。

1.2.2 评价方法

(1) 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记录观察期间每例患儿穿刺次数; (2) 患儿家属满意率:每次输液完毕由巡视护士统计患儿家属对当日输液过程的满意度 (分为满意、不满意) 。

1.2.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穿刺时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1.2.4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收集与管理,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 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不断增高, 由于静脉输液能快速发挥药物疗效, 是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 因此静脉输液是小儿患病后常用的治疗方法。患儿在穿刺前会紧张、恐惧, 恐惧使患儿身体内部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周围血管收缩增强, 从而加大了穿刺的难度, 同时对患儿来说恐惧时疼痛感加强[3,4], 导致穿刺效果不佳甚至失败。因此如何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度、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运用在小儿静脉穿刺中, 能收到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应。

注射前播放患儿感兴趣的视频并运用于全程, 能有效淡化患儿恐惧心理。音视频分散注意力比其他主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更能减轻患儿的疼痛[5], 音视频通过声、光、影像、动画转移患儿注意力, 从而淡化恐惧心理。

使用局部麻醉药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感, 取得患儿配合, 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盐酸利多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能在短期时间内快速穿透并作用于局部皮肤, 能够麻醉浅表感觉神经, 阻断痛觉反射的形成, 使患儿在穿刺时处于无痛状态, 提高患儿配合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

提升小儿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儿输液时的抵触情绪。首次穿刺成功对患儿来说, 是促进其接受静脉输液的关键[6], 能有效减轻穿刺时的恐惧感与疼痛感, 减轻对静脉输液的抵触情绪, 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通过使用该方法, 护士穿刺技术信心增强, 护患关系得到有效缓解, 不断提升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输液注射室投诉案例明显减少。随着人们对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护士的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采用在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前运用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 能有效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感, 并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 得到患儿、家属、儿科医生的好评与赞许, 小儿输液注射室护士工作压力得到舒缓, 护患关系得到缓解。

摘要:[目的]探讨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57例次需要小儿静脉穿刺的患儿按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进行小儿静脉穿刺, 比较两组穿刺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运用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能有效减轻穿刺时的恐惧感与疼痛感, 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

关键词:音视频,盐酸利多卡因,小儿,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张爱萍.护理干预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感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 (9) :58-59.

[2]罗凤英, 劳可娟, 何永丽, 等.盐酸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研究[J].内科, 2013, 46 (25) :24.

[3]王建光, 连庆泉, 张冰.小儿疼痛的评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 (11) :711-712.

[4]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16.

[5]Bellieni#space2;#CV, Cordelli#space2;#DM, Raffaelli#space2;#M, et#space2;#al.Analgesic#space2;#effect#space2;#of#space2;#watch-ing#space2;#TV#space2;#during#space2;#venipuncture[J].Archives#space2;#of#space2;#Disease#space2;#in#space2;#Childhood, 2006, 91 (12) :1015-1017.

盐酸利多卡 篇7

关键词:盐酸二氢唉托啡片,利多卡因,人工流产,镇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镇痛问题越来越引起医患的共同关注, 本院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盐酸二氢埃托啡片与利多卡因针剂镇痛,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选择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共3年间需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04例, 其中只服盐酸二氢埃托啡片84例, 只行2%利多卡因宫颈管粘膜及宫颈两侧穹窿局部浸润麻醉45例, 服盐酸二氢埃托啡片并2%利多卡因宫颈管及宫颈两侧穹窿局部浸润麻醉100例, 皆用于妊娠6~12周人工流产术镇痛。对照组75例。四组孕妇年龄, 孕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无内外科合并症。

1.2 药品

两种药品均为国产药物, 盐酸二氢埃托啡片20 μg, 2%利多卡因10~12 ml。

1.3 治疗方法

304例患者中, 一组84例术前20min舌下含化盐酸二氢埃托啡片20 μg;二组45例术前不服盐酸二氢埃托啡片, 只行2%利多卡因宫颈管黏膜浸润麻醉, 及左右穹窿封闭利多卡因针各5 ml, 10~20 min后手术按常规操作。三组100例于上手术台前10~20 min舌下含化盐酸二氢埃托啡片20 μg, 待阴道、宫颈常规消毒后, 用棉拭子沾取2%利多卡因2 ml, 行宫颈管粘膜浸润麻醉, 并于阴道左右穹窿封闭利多卡因针各5 ml;对照组口服安定5 mg, 用药前及术后10 min测量血压、呼吸、脉搏。本试验采用双盲法, 给药、人工流产及生命体征测量分别固定专人负责。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何孔源等 (1989年) 的镇痛效果分为三级:优良:受术者无疼痛感或基本无痛, 安静。中:轻度腹痛、牵拉痛, 基本安静。差:孕妇感明显疼痛, 不够安静或大声呻吟。

2 不良反应及处理

两种药物都具有耐受性。盐酸二氢埃托啡片有轻度呼吸抑制作用及类似吗啡的头晕、出汗、乏力等反应, 卧床休息1 h左右可缓解;利多卡因因其穿透力较强, 在组织内弥漫较快而广, 故毒性反应发生的机会多, 应适量应用。

3 结果

四组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前三组用药有效率与无痛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出血量、宫口扩张程度对比无明显差异;用药前后10 min, 用盐酸二氢埃托啡组呼吸频率较前稍减慢, 1~2次/min, 其他体征无明显变化。

4 讨论

盐酸二氢埃托啡是一种麻醉性高效镇痛药, 是阿片受体激动剂, 对循环系统功能影响小, 呼吸抑制作用相对轻于吗啡类。利多卡因是局麻药物, 能够阻止宫颈末梢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使该神经支配区域产生感觉和运动麻痹。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该药不用皮试。其穿透力较强。组织弥散较快而广, 局麻效果快而好, 临床常有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不理想时予以局部涂布而达目的。

本试验表明:盐酸二氢埃托啡片、2%利多卡因宫颈黏膜及双穹窿浸润麻醉和盐酸二氢埃托啡片并2%利多卡因宫颈管黏膜及双穹窿浸润麻醉三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均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效果。一组无痛率23.81%, 有效率82.15%;二组无痛率26.67%, 有效率77.78%;三组无痛率48%, 有效率达91%, 均高于对照组无痛率2.67%, 有效率34.67%。此三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 均方便可靠。且量小、显效快 (一般10~15 min显效) 、价格便宜。一组比二组疗效好。三组比一组疗效更佳, 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旭.尹菊碳酸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60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21 (7) :447.

上一篇:膜微结构下一篇:装饰图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