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氧化锌软膏

2024-07-25

复方氧化锌软膏(共7篇)

复方氧化锌软膏 篇1

新生儿脐炎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或出生后护理不当而被细菌侵入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有文献报道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而革兰阴性菌则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1]。新生儿脐炎以脐周皮肤红肿、溃烂、炎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 严重者可出现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 甚至引起腹膜炎和败血症等[2], 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 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目前, 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脐炎的治疗主要有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药物种类繁多, 且临床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 我院采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新生儿脐炎70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13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 女84例, 日龄2~28 (8.4±2.6) d, 体质量为2.8~4.4 (3.6±0.8) kg。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脐周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均未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并排除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男24例, 女42例, 日龄2~27 (8.2±2.3) d, 体质量为2.4~4.3 (3.5±0.9) kg;观察组男28例, 女42例, 日龄2~28 (8.4±2.6) d, 体质量为2.2~4.6 (3.3±1.2) kg。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 (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20g/支, 国药准字H45021377) 治疗, 每天3次, 疗程均为7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脐周红肿明显减轻, 渗出物明显减少;有效:脐周红肿较前减轻, 渗出物较前减少;无效:脐周红肿无减轻甚至加重, 渗出物较前无减少甚至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3%、90.0%, 高于对照组的45.4%、72.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新生儿断脐后形成创面, 成为细菌侵入体内的天然门户。有文献报道, 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即有17.9%的婴儿脐部可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4天检出率更高达100.0%。新生儿断脐后若局部消毒不彻底, 处理不得当, 极易造成细菌由创面侵入引起急性炎性反应, 仅极少数感染是由留置脐血管导管被细菌污染引起的。有文献报道, 局部应用莫匹罗星[3]、青霉素溶液[4]、云南白药[2]及氧气[5]治疗新生儿脐炎,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为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磺胺、氧化锌、硼酸、炉甘石、水杨酸甲酯。氧化锌为弱收敛剂, 具有滋润和保护作用, 同时还有收敛及干燥性能;硼酸为弱防腐药, 对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而且刺激性小;炉甘石和磺胺均为广谱抗菌药,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抑菌作用;而水杨酸甲酯则具有促进局部循环、止痛的作用。此外, 软膏以凡士林作为介质, 渗透性强, 且油性大, 可以软化增厚的皮肤、保护创面, 从而提高疗效。卢燕玲[6]的研究证实了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在治疗肛周湿疹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 1个疗程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3%、90.0%, 高于对照组的45.4%、72.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软膏使用方便, 尤其是对于新生儿, 而且局部用药不良反应较口服及静脉用药明显减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萍萍, 俞国琴.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 (8) :498-500.

[2] 于金玲, 焦艳冬.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脐炎28例[J].中外医疗, 2011, 30 (23) :117.

[3] 宋金华.局部应用莫罗匹星治疗新生儿脐炎80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1, 23 (12) :162-163.

[4] 韩叶, 何梅香.青霉素溶液湿敷在新生儿脐炎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20) :83-84.

[5] 张亮.氧气辅助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36) :7841.

[6] 卢燕玲.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肛周湿疹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5) :867.

复方氧化锌软膏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1例慢性湿疹患者均符合《皮肤性病学》第7版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2周内未接受过局部治疗, 4周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造血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并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面部或柔嫩部位皮损及有渗出者、已知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水杨酸过敏史者。91例患者中, 男56例, 女35例;年龄16~71岁, 中位年龄43.8岁;病程1个月~6年, 平均2.4年;发病部位:手掌、手背41例, 小腿32例, 颈部7例, 躯干5例, 上肢4例, 足背2例。现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 均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每天早、晚各1次, 以薄层涂于患处, 并轻轻揉擦1min至吸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口服, 每天3次。疗程均为2周。第14天时评估疗效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

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 (瘙痒) 和体征 (红斑、丘疹、浸润肥厚度、角化脱屑等) , 并按4级评分法判定: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总积分值为各症状及体征评分总和。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和症状消失, 疗效指数≥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 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指数60%~94%;好转:皮损和症状有所减轻, 疗效指数20%~59%;无效:皮损和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剧, 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治疗组出现皮肤局部刺激反应2例, 对照组3例, 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后不良反应均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皮肤萎缩、多毛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湿疹大多病程较长, 病情迁延, 是常见的、多发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 与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目前, 临床治疗上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 同时可加用抗菌、助渗透药物以提高疗效。

复方氟米松软膏为匹伐酸氟米松和水杨酸的复合制剂, 其中氟米松是合成的二氟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过敏、血管收缩和抗组织增生等作用。水杨酸具有角质层分离、脱屑、轻度抗细菌、抗真菌及消炎止痒作用[2], 由于加入了水杨酸, 可促进糖皮质激素穿透到皮肤深层部位, 加快并增强其药效, 可减少药物的用量、缩短疗程。复方甘草酸苷为甘草酸苷、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的复方制剂, 它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同时有很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类固醇样作用[3], 这对慢性湿疹的自身细菌、真菌慢性感染的清除起很好的作用, 并且其本身不良反应少。

总之,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满意, 且短期内可迅速缓解症状, 安全性高, 所以对于慢性湿疹患者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6109.

[2]尹光文, 于建斌, 蔡丙杰, 等.复方氟米松软膏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 41 (6) :411-412.

复方氧化锌软膏 篇3

1临床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2009-01~2010-04在本院就诊确诊为肛瘘的住院患者, 伴有各种类型头痛、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脏病等) 、脑血管疾病、硝苯地平不良反应病史、合并炎症性肠病患者为排除病例。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 男24例, 女12例, 年龄25~75岁, 平均 (38.34±8.51) 岁, 病程1~25年, 平均 (5.28±1.24) 年;其中高位肛瘘3例, 复杂性肛瘘6例。 对照组32例, 男21例, 女11例, 年龄26~73岁, 平均 (36.54±7.73) 岁, 病程2.5~20年, 平均 (3.95±0.90) 年;其中高位肛瘘5例, 复杂性肛瘘4例。

2方法

2.1 手术操作方法及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 常规消毒铺巾, 探查瘘管的走形情况。低位单纯性肛瘘均采用肛瘘切除术, 高位肛瘘采用挂线术, 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主管切除、支管切开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高位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术。术后2组病例均用止血药1~2天, 抗生素1~3天, 出现并发症时对症处理。

2.2 药物制备

消炎祛腐生肌膏组由黄连、元胡、黄芪、灵芝、红花、丹参、白芷、当归、乳香、没药等药组成, 由我院中药房统一制备, 复方硝苯地平软膏为消炎祛腐生肌膏加入硝苯地平 (98∶2) 调匀而成 (浓度参照相关文献制定[2]) 。

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伤口换药, 2组患者分别给予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凡士林软膏换药, 换药次数为1~2次/日, 根据排便次数适当增加换药次数。具体换药方法为2%PVP溶液消毒、清洁创面后, 在肛周伤口涂抹观察药膏, 药膏用量在1~3g, 纱布包扎。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观察4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指数、排便疼痛指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出血、创面水肿、肛门控便能力、心血管副作用 (血压、脉搏、头痛、头晕等) 、肛管动力学检测、肛门肌电图、住院时间等指标。

2.3.1 疼痛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法, 观察术后1周内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 10分为最痛, 取其1周内的平均数为平均疼痛指数;记录1周内排便时肛门疼痛指数, 取其平均值。

2.3.2 出血

采用症状记分法观测出血情况。0分:无出血或草纸带血, 量小于1ml;1分:便后滴血或解出淤血, 量小于10ml;2分:出血量大于20ml。

2.3.3 创面水肿

肛门伤口皮肤出现水肿, 直径超过0.5cm, 则判断为水肿。

2.3.4 肛门控便能力

采用Wexner评分进行肛门控便能力评价[3]。

2.3.5 肛管动力学检测

采用美国Polygram肛压测量仪行肛门动力学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 分别于术前1日及术后第2天、第7天进行检测, 取术后平均值。

2.3.6 肛门肌电图

采用丹麦KP公司的Keypoint肌电图仪检测患者手术前, 术后第2天、第7天静息相及缩肛相的定量MUP的波幅 (Amplitude, Ampl) 、面积 (Area) 、面积/波幅比 (Area/Ampl, Ar/Am) 、频率 (Frequency, Freq) , 取术后平均值。

2.3.7 心血管副作用

记录患者用药期间心血管相关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颜面潮红等, 监测患者血压、脉搏, 3次/日。

2.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精确概率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3.1 两组患者平均疼痛指数、排便疼痛指数、出血、创面水肿、肛门控便能力的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两组患者肛管动力学变化

见表2。

3.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 两组患者肛门肌电图检测

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5 两组患者心血管副作用

治疗组有4例 (11.1%) 出现头晕或头痛、面色潮红, 但监测血压、脉搏没有明显异常, 未予干预处理, 4例患者均为复杂性肛瘘患者, 创面较大。空白组没有心血管相关症状, 监测患者血压、脉搏没有异常记录。

4讨论

肛门部手术后大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认为诱发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有: ①局部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手术刺激和损伤; ②术后创面暴露, 神经受外界理化因素反复刺激; ③术后括约肌痉挛性收缩, 加重疼痛。这些原因中, 手术创伤是术后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 括约肌痉挛为术后持续疼痛的主要原因, 也是加重疼痛的诱因 [4,5]。所以抑制括约肌痉挛能阻断叠加作用, 中止其恶性循环, 可减轻肛门创面疼痛。

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 是心血管科常用药。它能抑制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内括约肌的肌浆, 减少肌纤维的机械收缩, 从而减少氧的消耗, 且具有抗炎活性, 能抑制组胺等化学介质的释放, 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对微循环的调节功能和局部的有效作用能使肛管内括约肌松弛, 降低肛管静脉压, 增加肛管部位的血流灌注, 从而使疼痛缓解和伤口愈合。有学者将硝苯地平制成乳膏用于肛裂治疗, 对于疼痛及肛裂的愈合,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6,7]。也有学者将硝苯地平及作用类似的药物用于混合痔术后, 发现可以减轻疼痛, 促进伤口愈合[8,9]。由于肛瘘术后和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机制一致, 而二者的伤口存在区别, 主要是肛瘘的创面比混合痔的要大且深, 但文献尚没有硝苯地平在肛瘘术后应用的报道。本研究将硝苯地平与我科验方消炎祛腐生肌膏结合, 观察其对肛瘘术后伤口的作用。

消炎祛腐生肌膏由黄连、元胡、黄芪、灵芝、红花、丹参、白芷、当归、乳香、没药等组成, 全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 实践证明其用于肛门部术后伤口换药, 疗效良好, 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将消炎祛腐生肌膏作为硝苯地平的赋形剂, 制成复方药膏, 一方面发挥硝苯地平松弛括约肌、改善血供的作用, 另一方面减少硝苯地平血管活性副作用, 同时发挥消炎祛腐生肌膏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方硝苯地平软膏治疗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指数和排便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复方硝苯地平软膏术后应用, 能很好抑制肛门伤口疼痛。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局部外用能加速伤口的愈合。治疗组出现水肿患者要少, 可能与括约肌松弛, 肛管静息压下降, 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减轻有关, 亦与消炎去腐生肌膏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关。

硝苯地平有心血管活性, 但是本研究中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 本研究中4例不良反应患者, 均为复杂性肛瘘患者, 手术的创面偏大, 提示较大的创面可能导致较多的硝苯地平吸收入血, 因此不良反应相对增加。

硝苯地平松弛括约肌的作用对于肛门控制粪便的功能没有影响, 2组患者肛门控便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且其肛管收缩压相当, 缩肛相肛门肌电图检测结果相当, 提示肛门控便能力不受影响。

复方硝苯地平软膏达到了中西药合用、优势互补的目的, 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能减轻肛瘘术后肛门疼痛, 加速创面的愈合, 没有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是在创面较大的伤口中应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会增加, 提示在较大的肛瘘术后创面中应适当慎重使用, 或者减少使用量。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在肛瘘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 (36例) 、对照组 (32例) , 分别给予复方硝苯地平软膏、凡士林软膏换药, 观察2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指数、排便疼痛指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出血、创面水肿、心血管副作用、肛管动力学变化、肛门肌电图、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平均疼痛指数、排便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 (P<0.05) , 2组患者出血症状、肛门控便能力、住院时间比较没有差异 (P>0.05) ;对照组创面水肿多于治疗组 (P<0.05)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术后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肛管收缩压没有差异 (P>0.05) ;肛门肌电图MUP分析显示静息相治疗组Ampl、Ar/Am与对照组有差异 (P<0.05) , 缩肛相2组Ampl、Area、Ar/Am、Freq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有4例 (11.1%) 出现头晕或头痛、面色潮红等反应, 未予干预处理, 4例患者均为复杂性肛瘘患者, 创面较大。对照组没有发现心血管相关反应。结论:复方硝苯地平软膏能有效减轻肛瘘术后肛门疼痛, 加快创面愈合, 不良反应少, 但在较大伤口中, 不良反应可能增加。

关键词:直肠瘘/中医药疗法,@复方硝苯地平软膏/治疗应用,外治法,人类

参考文献

[1]祝明华, 江寅芳, 崔焌辉.硝苯地平在混合痔术后水肿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 2006, 20 (9) :1678.

[2]Antropoli C, Perrotti P, Rubino M, et al.Nifedipine for local use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nal fissures: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study.Dis Colon Rectum, 1999, 42 (8) :1011.

[3]Jorge JM, Wexner SD.Etiolongy and management of fecal inconti-nence.Dis Colon Rectum, 1993:36:77.

[4]Clifford J, Woolf MB.Preemptive analgesia-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by preven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eral sensitiza-tion.Anesth Alalg, 1993, 77:362.

[5]Treede RD, Meyer Raja SN.Periphperipheral and central mecha-nisms of cutaneous hyperalgesia.Plog Neurobiol, 1992, 38:397.

[6]龚苏喻德洪.硝苯吡啶与硝酸甘油局部治疗肛裂的比较研究.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 10 (4) :285.

[7]Tiberriu EZRI, Sergio Susmallian.Topical nifedipine vs.topicalglyceryl trinitrat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Disease of Colon and Rectum, 2003, 46 (6) :805.

[8]Patti R, Arcara M, Padronaggio D, et al.Efficacy of topical use of0.2%glyceryl trinitrate in reducing post-haemorrhoidectomy pain and improving wound healing, Chir Ital, 2005, 57 (1) :77.

复方硝黄软膏治疗肛裂的研究 篇4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意愿, 选择门诊肛裂患者60例, 进行药物保守治疗, 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 单号为实验组, 双号为对照组, 不分年龄、性别、职业。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6年 (珠海)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肛裂诊断标准, 但不分型。

1.3 药物配制

由制剂室按膏药制作标准进行, 要求硝酸甘油比例为0.3%, 利多卡因的比例为0.5%, 三黄提取液的浓度2%, 制成盒装膏剂备用。

1.4 抑菌试验

细菌实验室利用培养基打孔的方法进行抑菌试验, 使用单纯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软膏、复方硝黄软膏、马应龙痔疮膏3种药物对比。

1.5 治疗方法

嘱患者调理饮食, 或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 将大便软化, 大便后, 温水坐浴, 然后将软膏涂抹在裂面上, 适当按摩, 每日2次。治疗组使用复方硝黄软膏, 对照组使用马应龙痔疮膏。

1.6 临床观察

1.6.1 镇痛效果

(1) 疼痛评判标准:疼痛的分度一直比较模糊, 我们采用最新的疼痛十分标尺法, 由于患者为门诊治疗, 无法执行标准的十分标尺法, 我们告知患者使用模糊十分法, 即将最疼痛的程度比拟为10cm长度, 在比对用药后的疼痛程度, 判定在十分尺上的位置, 记下分值。 (2) 观察时机的选择:多数肛裂患者的疼痛程度是渐变过程, 我们选择时间点为5、10、30min。

1.6.2 用药后疾病的转归

(1) 痊愈的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痊愈标准, 痊愈为症状消失, 肛裂面上皮化。未痊愈为裂面未上皮化, 症状未消失。 (2) 观察两组用药后是否痊愈。

1.6.3 观察患者有无由于使用硝酸甘油而引起的头晕以及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

1.7 实验结果

1.7.1 抑菌试验结果

我们采用培养基上打孔, 在孔内用药, 观察抑菌圈的方法, 对马应龙痔疮膏、复方硝黄软膏、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软膏进行试验, 3次培养结果, 见表1~表3。

说明加入三黄提取液的复方硝黄软膏无抗菌作用。

1.7.2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见表4。

1.7.3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8 数据处理

对两组数据t检验, P<0.05, 两组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经抑菌试验, 证明该药物无抗菌作用。

2.2 通过数据处理, 证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止痛和促进痊愈的作用作用。

3 讨论

根据中药药典记录, 黄连、黄柏、大黄均有明确的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 我们使用三黄提取液, 未出现抑菌效果, 考虑: (1) 含量不足; (2) 培养方法不对; (3) 抗菌作用不大。

通过数据处理, 证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止痛和促进痊愈的作用。首先利多卡因具有表面麻醉作用, 我们使用0.5%浓度的利多卡因的膏药, 直接作用于肛裂面, 达到缓解裂面疼痛的作用, 疼痛减轻, 也可以缓解因疼痛刺激而造成的痉挛, 降低高肛压,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裂面愈合。其次, 我们使用0.3%的硝酸甘油, 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降低高肛压, 改善血运, 促进愈合, 与2008年美国高峰论坛所确定的肛裂是缺血性溃疡的观点吻合。尽管我们抑菌试验失败, 但根据药典及中医基础理论, 三黄具有清利湿热促进愈合的作用, 仍然可以使用, 或可以增加剂量使用。

摘要:国内对肛裂以手术治疗为主, 1998年国外开始使用硝酸甘油治疗, 国内近几年才开始提出硝酸甘油配合利多卡因以期达到缓解疼痛和痉挛, 但无系统研究和专药面世, 本科综合资料, 使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因配以中药黄连、黄柏、大黄的提取液, 制成复方硝黄软膏, 治疗肛裂, 通过与马应龙进行临床对比,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

复方氧化锌软膏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儿童湿疹患者132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1组和对照2组, 每组44例。实验组中男18例, 女26例, 年龄2岁~12岁, 平均年龄 (5.6±3.8) 岁。对照1组中男25例, 女19例, 年龄3岁~13岁, 平均年龄 (6.3±4.2) 岁。对照2组中男22例, 女22例, 年龄4岁~11岁, 平均年龄 (5.1±3.7) 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加美能治疗。先对患儿的患处进行清洗, 将复方氟米松软膏均匀涂抹在患处, 揉擦至薄层为宜, 早晚各涂抹1次。同时配合口服美能片, 按医嘱计量服用, 每日3次口服。对照1组患者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 对照2组患者仅给予美能治疗。用法与用量和实验组相同。三组患者均经过治疗2周时间。

1.3疗效、体征判定标准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均任选手或足的一处作为靶皮损, 要选择皮损典型且易于观察的部位。患处瘙痒程度、靶皮损程度及靶皮损面积按0~4分的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评定按痊愈、显效、改善标准进行评价。其中, 疗效指数≥90%为痊愈;60%≤疗效指数<90%为显效;20%≤疗效指数<60%为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 当t<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痊愈28例, 显效14例, 改善2例, 总有效率95.45%。对照1组患者痊愈18例, 显效18例, 改善8例, 总有效率81.82%。对照2组患者痊愈21例, 显效16例, 改善7例, 总有效率84.09%。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36, P<0.05) 。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积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体征积分为 (5.37±0.0034) 分, 用药2周后体征积分为 (0.11±0.0002) 分。对照1组治疗前体征积分为 (5.21±0.0036) 分, 用药2周后体征积分为 ( 0 . 2 4±0 . 0 0 3 5 ) 分。对照2组治疗前 体征积分 为 (5.27±0.0032) 分, 用药2周后体征积分 (0.22±0.0031) 分。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592, P<0.05) 。

2.3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血尿常规异常, 心电图监测以及肝肾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湿疹是儿科门诊中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 其是皮肤对外在和内在因子的过敏性炎症[2]。遗传因素、机体免疫功能、饮食习惯、环境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儿童湿疹,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损多形性、弥漫性以及对称性[3]。由此可见,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具有显著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变态反应。临床上多采用抗组胺药联合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治疗, 可以暂时控制湿疹症状, 但容易造成皮肤激素依赖、病情反复发作, 不良反应症状较多。儿童皮肤发育尚未成熟, 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全, 治疗不当容易造成患儿皮肤萎缩、以及色素异常, 降低了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复方氟米松乳膏成分主要为含0.02%氟米松和3%水杨酸的糖皮质激素, 氟米松具有抗炎以及抗过敏的功效, 水杨酸则具有促进角化形成, 松懈角质的功效[4]。复方氟米松乳膏可以抵抗患处的细菌及真菌, 稳定保护性酸性皮层。美能的成分可以有效控制磷脂酶A2的活性, 阻止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减少了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患儿皮肤的副作用。本研究中, 实验组总有效率95.45%且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积分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积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复方氟米松软膏加美能治疗儿童湿疹效果显著, 联合用药疗效相比单独用药有效率更高, 并且无不良反应, 预后不易复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卢宏昌, 李荣珍, 刘茂兰, 等.复方氟米松软膏加美能治疗儿童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0, (3) :37-39.

[2]樊国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2) :131-132.

复方氧化锌软膏 篇6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51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487型检测器。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为110713-200208);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复方地黄软膏及其不含黄连和黄柏的阴性对照品由川北监狱医院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Symmetry shield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47:53),其中每1000毫升含磷酸二氢钾3.4 g,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用2 mol/L磷酸调节pH为2.7;流速:1.6 ml/min;检测波长346 nm;柱压:3680 ps;柱温:40℃ ;进样量20 μl;在此条件下,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不低于4000,盐酸小檗碱和样品中的其他物质可以得到良好分离,而阴性对照品溶液对测定无干扰。色谱图见图1。

A.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 B.供试品溶液 C.阴性对照品溶液

2.2 溶液备制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5 h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5.08 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1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约20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1%盐酸溶液50 ml,加热熔化后,超声处理1 h,放冷,置冰浴中静置30 min,滤过;残渣同法再提取一次,并用适量1%盐酸溶液洗涤残渣及滤纸,合并滤液及洗液,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溶解并定容至10 ml,摇匀,即得[1]。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不含黄连、黄柏的阴性对照品,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法配制,即得。

2.3 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经105℃干燥5 h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2.46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此对照品溶液0.5、1、3、5、7、9、12 ml,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列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及系列对照品溶液各20 μl,进样测定,以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274676x+39244,r=0.9998。结果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0.0196 8~0.984 μg。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每次20 μl。结果RSD=1.78%(n=6),表明仪器精密度较好。

重现性试验:分别称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按上述含量测定方法进行6次独立测定。结果RSD=1.63%(n=6),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每隔1 h测定1次。结果RSD=1.1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6 h内基本稳定。

加样回收试验:称取盐酸小檗碱含量为6.2 μg/g的同一批供试品约20 g,共6份,分别加入浓度为0.1164 mg/ml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取经105℃干燥5 h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5.82 mg,置50 ml量瓶中,加1%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1 ml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配制待测溶液,依法测定,结果见表1。

2.4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2.2项下的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复方地黄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曾采用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毫升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30:70)等几种流动相[2],色谱峰分离效果均不理想。改用乙腈-水(47:53)(其中每100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3.4 g、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用2 mol/L磷酸调节pH为2.7)为流动相,分离效果较好 ,且保留时间较短,因而被确定为流动相。

3.2 试验中比较了不同溶剂加入量和提取时间的提取效果,结果以每次50 ml超声1 h,提取2次效果最好。

3.3 方法学研究及样品含量测定表明,本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出复方地黄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WS-043(Z-005)-2000,国家药品标准[S].

复方氧化锌软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慢性湿疹标准诊断[2]。治疗组男28例, 女16例;年龄47~76 (65.0±3.0) 岁;病程0.4~6.7 (4.2±1.4) 年;皮损分布情况:四肢20例、躯干10例、头面部6例、躯干及四肢8例。对照组男30例, 女14例;年龄45~74 (64.5±3.0) 岁;病程0.3~6.6 (4.1±1.2) 年;皮损分布情况:四肢22例、躯干11例、头面部4例、躯干及四肢7例。两组病程和湿疹分布等情况无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 (比利时联合化工集团医药部) 10 mg/次, 1次/d。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苦参止痒软膏外用涂抹治疗, 用量为2手指面积皮损, 取1个指尖单位药量轻轻揉搓患处3~5min, 3次/d。疗程均为6 w。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6 w后血清总Ig E及嗜酸粒细胞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随访8 w, 观察两组复发情况。根据临床症状 (瘙痒) 及体征 (丘疹、浸润、鳞屑等) 评分, 0分:无瘙痒等;1分:轻度瘙痒等,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2分:中度瘙痒, 影响睡眠但可忍受;3分:重度瘙痒等, 严重影响睡眠、工作等, 且难以耐受[3]。以各项积分总和来评价治疗疗效, 治愈: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显效:积分较治疗前下降61%~95%;有效:积分较治疗前下降20%~60%;无效:积分较治疗下降<2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血清总Ig E及嗜酸粒细胞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总Ig E和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及嗜酸粒细胞比例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两组治疗6周后血清总Ig E和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及嗜酸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比较

治疗组呕吐及腹泻2例;复发1例;对照组呕吐及腹泻4例、腹痛5例;复发7例;治疗组不良反应者2例, 不良反应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 (2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24.74, P<0.05) 。治疗组复发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 (字2=6.91, P<0.05) 。

3 讨论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变应性皮肤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与I型及IV型超敏反应有关,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可能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据研究证实, 过敏原可通过其皮肤进入机体, 从而促进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 最终导致发生过敏性疾病。据研究发现, FLG基因突变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 增加了外源性抗原经皮肤的进入和吸收。免疫球蛋白Ig E介导的超敏反应在部分急性湿疹的病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且血清总Ig E升高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中医学上, 湿疹属于“绣球风”、“旋耳疮”、“四弯风”等范畴, 是饮食失节和嗜酒等伤及脾胃、疾病入侵等所致。因此临床一般采用凉血解毒和清热燥湿方法治疗。复方苦参止痒软膏主要成分为苦参、苍术、鸦胆子、地肤子、白鲜皮、黄柏、石菖蒲、金银花、土荆皮、蛇床子、防风、百部、野菊花、黄芩、甘草。方中以苦参为君药, 其含有苦参碱具有抗炎止痒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同时可纠正湿疹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2/TH1细胞亚群失衡, 对免疫平衡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以黄柏为臣药, 具有清热除湿效果。蛇床子和百部等为佐使药, 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效果。经本次研究发现,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6 w后血清总Ig E及嗜酸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本次研究中, 中药治疗不但可达到祛湿止痒效果, 同时还可益气健脾和凉血解毒以治本, 最终降低复发率。其降低血清总Ig E水平, 可能是其有效的作用机制, 但尚待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进一步印证。

综上所述, 临床应用中药复方苦参止痒软膏辅助治疗慢性湿疹, 可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避免复发,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碧环, 吴严, 孙艳, 等.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系统评价[J].华西医学, 2014, 29 (4) :692-701.

[2]宋海祯, 黄莺, 陈华全, 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 2014, 33 (7) :612-614.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方法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