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克林霉素凝胶

2024-07-22

复方克林霉素凝胶(精选3篇)

复方克林霉素凝胶 篇1

寻常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 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 但目前尚未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1]。为了进一步探讨丹参酮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 现将本中心皮肤科门诊近年来收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本中心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6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 根椐Pillsbury痤疮轻重分类法, 符合痤疮程度在I~Ⅲ度的寻常痤疮[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80例,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18~42岁, 病程3个月~9年;对照组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19~41岁, 病程2个月~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无明显差异性, 具有可比性。对于2周内面部使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4周内系统使用过抗生素药物或其他系统性抗痤疮药物;有肝、肾及血液等内脏疾病的患者均不列入范围。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每晚睡前用药1次, 用前用统一的刺激性小的无皂性清洁剂清洗治疗区域, 然后涂在皮肤患处, 在痤疮损伤处的皮肤区域将本品涂成一层薄膜, 完全覆盖住患处。注意避免接触眼、唇。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克林霉素凝胶的基础上, 口服丹参酮胶囊4粒/次, 3次/d, 4周为1疗程。于第2、4周各随访1次, 记录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在第4周末评估疗效。

1.3 疗效评价[3]

治愈:皮疹消退≥ 95%, 近期无新发皮疹;显效:皮疹消退70%~94%, 炎症明显缓解;有效:皮疹消退30%~69%, 近期出现少量新发皮疹, 但炎症减轻;无效:皮疹消退<30%, 近期有多数新皮疹出现, 炎症未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l1.5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对照组80例寻常痤疮患者, 经过林霉素凝胶治疗, 治愈18例, 显效29例, 有效18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80例寻常痤疮患者, 经过丹参酮联合林霉素凝胶治疗, 治愈23例, 显效37例, 有效1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8.7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丹参酮联合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全身性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但治疗组有9例患者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也有11例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轻微的皮肤刺激症状, 如红斑、灼热感或瘙痒及轻度干燥或脱屑等, 但一般不影响治疗, 停药后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无明显差异性, P>0.05。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 雄性激素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及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均有可能导致痤疮的形成[4]。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尚未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

丹参酮是中草药丹参经乙醚提取的一种活性物质, 其主要成分为隐丹参酮, 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不仅能对抗痤疮丙酸棒状杆菌感染, 明显降低痤疮棒状杆菌计数, 还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 对雄性激素作用和皮脂腺分泌增多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降低痤疮患者皮脂溢出率。尽管引起痤疮棒状杆菌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以四环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仍然是治疗寻常痤疮的第一线药物, 而克林霉素的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 但抗菌作用及耐药性均强于四环素。且克林霉素凝胶治疗痤疮的渗透性好, 对致病菌有更直接的抑制作用, 虽然可发生皮肤干燥、轻度瘙痒等不良反应, 但症状也较轻微, 不影响治疗, 由此可见, 克林霉素凝胶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5]。总之, 丹参酮联合克林霉素凝胶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 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减少痤疮的复发, 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微, 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皮肤科门诊近年来收治的16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 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患者, 总有效率为88.7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治疗组有9例患者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也有11例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无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丹参酮,克林霉素凝胶,寻常痤疮

参考文献

[1]冯曼君, 王豫平, 李振鲁.丹参酮联合维A酸霜治疗寻常性痤疮89例.山东医药, 2006, 46 (24) :79.

[2]张国毅, 彭振辉, 郝飞, 等.不同剂量维胺酯胶囊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8) :543.

[3]郭颖.克林霉素磷酸酯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9) :2925-2926.

[4]石乃玉, 董华民, 黄海金.丹参酮药理及临床应用.中国医师杂志, 2001, 3:150-151.

[5]季江, 施辛, 孙晓栋, 等.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926.

复方克林霉素凝胶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符合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1) 就诊前1个月内使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者;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有严重系统疾病者; (4) 特殊类型的痤疮, 如聚合性痤疮、化妆品痤疮等; (5) 中医辨证属虚寒者; (6) 对一清胶囊、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不能耐受或过敏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 其中男68例, 女72例;年龄14~40岁, 中位年龄20.2岁;病程1个月~15年;根据Pillsbury分类法[1], 其中Ⅱ度痤疮患者63例, Ⅲ度痤疮患者77例。对照组140例, 其中男71例, 女69例;年龄14~40岁, 中位年龄21.0岁;病程1个月~14年;其中Ⅱ度痤疮患者65例, Ⅲ度痤疮患者7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天口服一清胶囊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19991047) , 每天3次, 每次2粒;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苏州第四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H10970008) , 每天2次, 连用4周。对照组采用间断服用阿奇霉素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H20030266) , 每周前3天服药, 每天1次, 每次0.5g;同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每天2次, 疗程同治疗组。2组患者均每周复诊1次, 观察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并记录, 治疗结束后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3 疗效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分别对患者面部粉刺、丘疹、结节、囊肿、脓疮等情况进行评估, 按4级评估法评价及记录各项观察指标, 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 (%)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 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症状、体征改善, 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疗效指数<2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 5例患者出现大便较前稍变稀, 均不影响用药;对照组16例出现轻微恶心, 不影响继续用药。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本病主要发生于青春期, 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从生理性粉刺到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痤疮的病因复杂, 目前认为与雄激素和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等有关。克林霉素为窄谱抗生素, 主要对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临床上证实克林霉素外用能够显著减少痤疮丙酸杆菌和炎性皮损的数量, 已成为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一线药物。

现代中医学认为:青年人生机蓬勃、血气方刚、素体阳盛, 若过食肥甘厚味、鱼腥辛辣之品, 使中焦运化失调, 积久则化生火热, 热入营血, 使血热外壅肌肤而发, 而胃经起于颜面, 则见粟疹色红。外感风热之邪与血热搏结, 使毒热炽盛, 可见脓疱。若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肺胃积热、久蕴不解、蒸湿成疾, 聚结于局部, 则皮疹日渐增大, 状如蚕豆。一清胶囊源于汉代医学名著《金匾要略》之泻心汤, 成分为大黄、黄连、黄芩, 大黄为方中主药, 黄连、黄芩为辅。大黄泻三焦实热, 其苦降作用能使上炎之火下泄, 釜底抽薪, 引热下行, 降逆平冲, 直折上焦, 中焦之势, 具有强而有力的泻火、止血作用;黄连尤善清心经实火;黄芩更长于清肺火及上焦实热。诸药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炎性反应是痤疮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种因素参与了痤疮的炎症, 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首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多糖 (LPS) 能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性反应[2]。大黄的主要药理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等;黄连的药理成分主要是小檗碱、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黄芩的药理成分主要为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通过中和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LPS达到减清炎性反应的作用。小檗碱、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的mRNA表达而具有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3]。

本结果显示,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总之, 一清胶囊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的中重度痤疮效果较好, 联合用药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轻微, 能更加有效地抗炎消脂, 同时通便排毒, 减轻痤疮的皮损, 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40例。治疗组采用一清胶囊口服, 每天3次, 每次2粒, 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每天2次, 连用4周;对照组间断服用阿奇霉素, 每周前3天服药, 每天1次, 每次0.5g, 同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每天2次, 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9.3%和88.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1.43%和71.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痤疮, 寻常,一清胶囊,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6.

[2]朱文元.痤疮[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96.

复方克林霉素凝胶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5 年2 月-2016 年2 月收治痤疮患者70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年龄15~25岁,平均(20.2±4.9)岁,男19 例,女16例,患病部位在面颊、颈部31 例,4 例患者合并背部发病,患者病程平均(8.7±5.2)个月。对照组年龄15~25 岁,平均(20.5±4.7)岁,男20 例,女15 例,患病部位在面颊、颈部30 例,合并背部发病5例,患者病程平均(8.5±5.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

方法:(1)对照组采用维胺酯乳膏涂抹治疗,治疗前采用温水洁面,而后将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患处,3次/d,治疗时间4周。(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联合复方克林霉素搽剂(成分为盐酸克林霉素与尿囊素)进行治疗,二者交替使用,治疗前采用温水洁面,而后将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患处,3次/d,治疗时间4周。

效果观察:调查患者治疗后痤疮严重程度,采用改良国际分类法对患者痤疮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同时调查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内容由患者责任医师负责调查。

评价指标:Ⅰ级为轻度,患者存在粉刺,少量丘疹和脓疱,病灶数量少于30;Ⅱ级为中度,患者丘疹、脓疱数量稍多,病灶总数超过30,但低于50 个[2];Ⅲ级为中重度,患者病灶数量超过50个,有大量的丘疹和脓疱;Ⅳ级为中度,患者在中重度患者的基础上存在囊肿、聚合性痤疮病灶。

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后痤疮严重程度评估:观察组治疗后痤疮评级Ⅰ级27 例,Ⅱ级6例,对照组治疗后痤疮评级Ⅰ级15 例,Ⅱ级11 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皮肤轻度干燥4 例,皮肤脱皮表现1 例;观察组皮肤轻度干燥5例,皮肤脱皮表现1 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37)。

讨论

痤疮是一种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被认为与遗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炎症、毛囊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是导致痤疮发生的直接因素,其能够导致毛囊出现早期炎性反应,进而获得免疫,放大炎症发展,其还能够与毛囊中的多肽类物质结合,加重患者炎性表现。丙酸杆菌在大量繁殖后会产生酯酶,其能够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使其降解为游离脂酸,对毛囊产生刺激,引发炎症[3]。而遗传因素会导致皮脂腺对雄性激素的敏感度升高,导致毛囊过度角质化,诱发炎性反应。

我院采用复方克林霉素搽剂与维胺酯乳膏对患者进行治疗,复方克林霉素中的克林霉素具有非常强的抗菌作用,主要对厌氧菌起到杀灭作用,能够有效杀灭丙酸杆菌。尿囊素能够增加药物的黏合度,同时还具有吸湿的功效,能够吸取更多的水分,同时促进角质化的皮肤脱落,使皮肤更加光滑、细嫩。尿囊素同时还能够起到局麻的作用,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

维胺酯乳膏是一种维生素E乳膏,能够有效促进皮肤上皮细胞分化,并能够促进角质化的细胞、皮肤脱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态,防止皮肤过度角质化,同时能够抑制皮脂分泌。此外,维胺酯乳膏还能够起到抗炎、杀灭丙酸杆菌的作用,联合复方克林霉素搽剂使用效果更为理想。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痤疮评级Ⅰ级27例,Ⅱ级6例,对照组治疗后痤疮评级为Ⅰ级15例,Ⅱ级11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干燥、皮屑脱落表现,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证明复方克林霉素搽剂与维胺酯乳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痤疮严重程度,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应用在痤疮患者的治疗中。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我院的调查结果与其他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因此,能够进一步证明,复方克林霉素搽剂与维胺酯乳膏能够改善患者痤疮严重程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痤疮对患者的身心都有着不良的影响,尽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复方克林霉素搽剂与维胺酯乳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同时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晏丽,王敏.自制复方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8,5(4):32.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3]佟立,韩秀珍.平痤溶液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外用治疗寻常痤疮254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74-75.

上一篇:公信力的困局下一篇:建筑幕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