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研究论文(共6篇)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研究论文 篇1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 由于其抗菌谱广, 其抗菌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 其用途主要用来对抗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对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属 (磷链球菌除外) 、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梭状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真杆菌、厌氧球菌等有很强的抗菌活性[1]。在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 胃肠道和皮肤系统损害, 最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本研究中通过对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及分析研究, 以对其原因有一个综合了解, 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过敏反应
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的人出现皮疹, 临床表现为可逆性血清谷草氨基转移酶、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及其它过敏反应等偶可见, 严重有过敏性休克, 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大喊、心慌、呼吸困难、发绀、意识不清。顾正平[2]报道了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过敏性休克1例。程淋[3]报道1例患者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后, 咽喉部发痒、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搏加快、发紧、憋气、全身起红斑、四肢冰冷、双上肢轻微颤动, 使用氟美松和非那根后得以缓解。何艳玲[4]报道1例儿童患者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第5天时, 出现发热发冷、四肢发绀、面色苍白, 停止输液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恢复正常。临床研究证实克林霉素治疗痤疮有效率较高, 但是使用该药后出现灼痛伴脱屑、轻度瘙痒、干燥感和轻度红斑。在用药初期这类不良反应均发生, 症状轻微, 3d左右即消失, 继续用药过敏反应不再出现[5]。因此只要处理得当, 克林霉素的过敏反应还是容易消除, 但用药前应该注意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2 消化系统反应
使用克林霉素后引起消化系统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 腹胀, 腹泻。皮疹, 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 伪膜性结肠炎.也可有呼吸困难, 嘴唇肿胀, 鼻腔肿胀, 食管黏膜糜烂、渗血反应。引起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是最高的, 可能超过2%。张军波[6]报道了560例患者中, 出现不良反应52例, 发生率为9.29%, 其中52例患者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伪膜性结肠炎;5例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后发生食管黏膜损伤, 服用克林霉素2d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体征, 如胸骨后疼痛及进食时出现疼痛加重等, 后经采用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部位发生糜烂、渗血, 对于同时出现严重溃疡、白苔及坏死的患者应及时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较多患者于治疗1周左右逐渐好转[7]。针对上述研究所示情况, 在采用克林霉素口服治疗疾病时应于用药时大量饮水, 同时避免服药后立即卧床, 而应保持站立位30min左右, 以避免药物在食管中停留时间过长对食管造成的损伤。
3 神经系统反应
针对克林霉素的研究显示, 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易穿透血脑屏障, 故其在脑组织中一般处于较低的血药浓度, 故一般不会因为药物过浓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 但是也不排除用药剂量过大时其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过大而对神经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 临床中的较多研究显示, 其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其对突触前、受体和神经肌肉的阻断作用等方面, 并且其有增强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 而这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主要为晕厥、听觉损害、呼吸肌抑制和骨骼肌软弱或麻痹, 在手术中过程前后用药应注意。也曾有研究称, 发现患者早使用克林霉素后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 但是此不良反应在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后出现逆转, 较快消失[8]。
4 泌尿系统功能损害
研究显示及肯定了, 部分患者在使用了克林霉素后出现泌尿系统功能受损的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为血尿、肾功能损害、蛋白尿、水肿, 较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从而进一步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预后较差。祁建平[9]报道了1例患者, 注射克林霉素1d之后出现泌尿系统受损的表现, 出现无尿, 呕吐及双下肢水肿等, 经肾活检病理诊断发现, 其肾功能受损表现明显, 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管的退变及坏死和肾小球轻度的系膜增生, 进一步诊断检查示其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并发急性肾衰竭。分析其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与本药在患者的机体内呈现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的趋势, 其游离活性成分也呈现相应的增加趋势, 而其经肾脏排泄也随之呈现升高, 故导致的发生发展。针对上述情况, 在发现轻微的泌尿系统功能受损时应及时调整用药或停药,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 血液系统反应
使用克林霉素后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溶血、血小板增加或减少、低血钾等。黄英华[10]报道1例患者因骨折入院接受治疗, 在采用克林霉素进行治疗时, 患者出现头昏乏力, 心慌气短, 四肢麻木等症状体征。经诊断检查发现其出现血钾偏低。经研究证实为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之一。
6 肝功能异常
克林霉素对于肝功能的不良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 但是严重程度较轻, 且多为可逆转, 多数患者在调整用药或停药后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近期研究显示, 其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并非肝脏功能受损, 而是在用药过程中对局部肌肉造成损伤有关, 也有可能与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 故临床认为其出现这些症状体征并非是肝细胞损伤[11]。
7 局部反应
还有研究显示克林霉素还可能引起静脉炎等, 但是其发生率较低, 且多存在于注射给药的患者, 并且少数患者的注射部位也可能出现轻微疼痛, 而长期静脉滴注的患者则有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对于出现这些症状体征的患者一般采用将药物采用5%GS或0.9%NS稀释后, 然后缓慢滴入的方法, 时间一般要长于30min。
8 其他
克林霉素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口、唇、手臂的麻木等。房丽梅等[12]报道1例因采用克林霉素进行治疗而出现口、唇、手臂麻木的患者。其发生原因也可能与科林霉素的肌肉阻滞作用有关, 同时此例患者有此类药物过敏史, 故其也有可能与其为特异质有关。
9 讨论
综上所述,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作用为: (1) 使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等, 引起过敏反应。 (2)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其作用点是全方位的, 即对突触前受体、通道及肌肉均具阻滞作用, 引起神经系统反应。 (3) 致溶血、血小板增加或减少、低血钾等, 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4) 白细胞减少, 转氨酶升高等引起消化系统损害。针对上述不良反应进行对策的研究制定, 发现在临床用药中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及药物疗程长短的制定等, 尽量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较小的有效剂量的应用等, 并且尽量缩短药物的使用时间等, 对于有本类药物的过敏史者则应避免使用本药。同时对于用药过程中的患者则应密切观察期症状体征, 对于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个较为明确的了解, 发现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文献报道的最近几年来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以对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有一个综合的了解, 为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从而实现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篇2
1 过敏反应
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高敏反应等。近年来国内关于克林霉素过敏反应的报道仍不少,武汉有1例患者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后,烦躁不安、咽喉部发痒、发紧、憋气、呼吸困难、全身起红斑[1]。广州儿童医院发现2例过敏患者,其中1例患儿静脉注射克林霉素后发生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搏加快、四肢冰冷、双上肢轻微颤动,应用氟美松和非那根后缓解。另1例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注射克林霉素5 d时,突然高热寒战、面色苍白、四肢紫绀、哭闹不停,停止输液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恢复正常[2]。临床研究证实克林霉素治疗痤疮有效率较高,但用药后约有3.33%的患者有轻度瘙痒和干燥感,13.33%有灼痛伴脱屑,6.67%的有轻度红斑。这类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初期,症状轻微,2 d~3 d后即迅速消失,继续用药过敏反应不再出现[3]。国外报道的过敏反应主要为用药后偶致药物热、面部水肿、斑丘疹和瘙痒等过敏反应症状。一旦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激素或抗组织胺类抗过敏药,必要时吸氧。武汉报道的过敏患者,停药后肌注地塞米松、氯苯那敏后症状缓解。广州儿童医院的2例患者,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分别给予盐酸异丙嗪、安痛定肌注,患儿很快恢复正常。总结现有资料可知,只要处理得当,克林霉素的过敏反应容易消除,目前虽无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报道,但应用前应注意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消化系统的ADR
克林霉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这可能由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引起体内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所致。此外由口服克林霉素引起的ADR常见的还有食管黏膜糜烂、渗血。张续进[4]报道了5例由克林霉素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这5例患者皆因口服克林霉素,2 d~3 d后出现胸骨后疼痛,进食时疼痛明显,胃镜检查:食管出现渗血、糜烂甚至出现条片状溃疡、坏死、白苔,损伤多发生在食管的中下段,后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1周,皆逐渐好转,预后良好。因此,临床上口服克林霉素的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甚至消化道出血,要考虑药物性食管炎的可能,应停药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为了减少口服克林霉素引起ADR的发生,服药时应大量饮水,并站立30 min,切勿立即卧床。防止药物在食管滞留,损伤食管黏膜。
3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室性早搏和室颤等,但导致心搏骤停极为少见,其可能原因为药物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黄英华[5]报道某患者(男,32岁,因骨折入院治疗)给予克林霉素1.2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滴速60滴/min,当滴到50 min时,患者自诉头晕乏力,四肢麻木,心慌气短。检查血钾为2.9 mmol/L,心电图示T波低平,ST-T段降低,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当时也未合用其他药物,故考虑克林霉素致低血钾。
4 肝功能异常
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病情指标检查无异常,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立即消失。以前的资料认为是肝损害所致,但近期资料表明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肌内注射时损伤局部肌肉,同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6]。临床检测发现克林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慎用,以免因代谢过慢、血药浓度过高而诱发不良反应。
5 泌尿系统所表现的ADR
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出现血尿、血蛋白、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目前还不清楚其发生机制,但临床危害严重,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 (1) 高度重视克林霉素的肾毒性作用; (2) 治疗期间除监测肝功外,还应密切注意尿常规、尿酶、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检测; (3) 一旦出现急进性肾损害应立即停用克林霉素并及早进行积极治疗和肾病理检查。
6 局部反应
多见于注射给药。肌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可出现轻微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对于克林霉素产生的局部刺激疼痛,可以采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于30 min以上静脉滴入。
7 讨论
克林霉素一般用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无效或耐药者,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同时,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克林霉素与红霉素具有拮抗作用,与阿片类药物的中枢呼吸抑制作用相累加而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或引起呼吸肌麻痹(呼吸暂停)。可增强骨骼肌松弛药的作用,与抗重症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作用效果弱。与抗蠕动止泻药合用会引起伴严重水样腹泻的假膜性肠炎,患者若出现大便频率改变,需要停药并观察。总之,在应用克林霉素时,只要根据临床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针对个体差异、过敏史及现用药物情况等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并采取必要防范或救治措施,就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程淋, 姜金莲.克林霉素致过敏反应一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 8 (2) :89
[2]何艳玲.静脉滴注克林霉素致过敏反应2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1999, 8 (4) :252
[3]王玉英, 张倩, 李世荫, 等.1%盐酸氯洁霉素治疗寻常痤疮药效评价[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4, 6 (3) :231
[4]张续进, 杨兆升, 姜文夏.克林霉素致食管粘膜损伤18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 2003, 20 (2) :84
[5]黄英华.克林霉素致心跳骤停2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7) :2711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研究论文 篇3
克林霉素 (Clidnamcyin) 属于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 是林可霉素7-羟基氯代衍生物, 其抗菌原理是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克林霉素的抗菌普和林可霉素类似, 抗菌活性却相当于林可霉素的4~8倍。它的药理作用范围如下:革兰氏阳性需氧菌例如金黄色葡萄求菌,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等;厌氧菌如杆菌属, 破伤风杆菌, 双歧杆菌等等。此外研究发现克林霉素对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对疟原虫和弓形虫也有抑制作用, 但具体药理机制尚不明确。
2 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
临床药代动力学分析, 克林霉素口服吸收快而且完全, 收率已达90%以上且不受食物影响, 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布广泛, 血蛋白结合率高达90%。其临床应用剂型多样, 无需通过皮肤过敏性测试, 临床疗效确切, 因而临床应用广泛。
2.1 肺部感染
克林霉素对金葡萄菌有抑制作用, 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被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例如有专家通过实验得到, 克林霉素替代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和硝唑类药物, 对下呼吸道厌氧菌有更强的治疗效率 (抑菌有效率90%以上) [1]。
2.2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根据医院调查数据统计, 克林霉素在皮肤科烧伤科应用比例占全院用药量的20%以上, 仅次于五官科应用率的35%[2]。有人用克林霉素配合皮肤用药如过氧化苯甲酰、阿达帕林治疗座疮效果好过单一用药, 而且不易引起皮肤组织发炎感染。
2.3 泌尿系统及妇科感染
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盆腔炎50个病例, 与青霉素进行对照显示, 克林霉素组痊愈率76%, 高于青霉素组的48%[3]。有研究结果显示, 克林霉素磷酸酯栓对细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甲硝唑。此外, 克林霉素在临床上还用于急性阴道炎, 前列腺炎等治疗[2]。
2.4 耳鼻喉部感染
克林霉素对β-内酰胺酶类的菌株有很好效果。通常用青霉素治疗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 易引起口腔内的菌群产生耐药性, 使青霉素失效, 导致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克林霉素与青霉素抗菌作用机制不同, 通过抑制细菌内蛋白合成产生抗菌作用的, 只针对某些特定菌群, 因此不会出现反复发作情况。另有资料显示, 对50例病人利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治疗, 观查其对鼻窦炎的疗效, 有效率达98%。医院内通常将克林霉素作为五官科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5]。
2.5 其它
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好, 其对骨组织感染, 如骨关节炎、骨髓炎等也有治疗效果, 临床上有运用克林霉素作为原虫感染, 如某些恶性疟疾的治疗药物。
3 克林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不合理、病人体质差异等会导致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大样本的临床病例数据统计得出,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与给药途径有很大关系:静脉注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 (78.53%) 远高于肌注 (2.45%) 和口服 (19.02%) [3]。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3.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临床使用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口服注射均会出现。常见的有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 严重的出现伪性肠膜炎。据流行病学统计, 服用克林霉素病人发生腹泻率为10~20%, 2000版药典记载为10%~30%, 胃肠道反应发生原因可能与药物对肠道刺激引起胃肠道内菌群紊乱有关[4]。
3.2 过敏反应
患者在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后发生皮疹、荨麻疹、高过敏性反应 (神经性水肿等) , 严重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有人研究215例克林霉素使用患者中有111例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常见于对青霉素过敏患者[1]。
3.3 肝功能损害
有些患者在服用克林霉素后会发生胆红素淤积, 黄疸, 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症状。有病例报道某患者服用克林霉素后出现腹痛, 尿黄, 巩膜皮肤染黄的急性肝功能损伤, 停用克林霉素合剂后采用保肝治疗逐渐恢复[5]。
3.4 肾功能损伤
有资料显示, 43岁女患者反复咳脓痰使用克林霉素治疗, 静注20分钟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 伴有尿急和血尿, 立停用克林霉素。此后几天无法排尿, 急性肾检查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后用头孢替唑钠代替克林霉素后逐渐恢复[5]。
3.5 其它
临床案例报道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还有肌注产生的局部红肿, 硬结, 疼痛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导致心律失常,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 凝血障碍等。
克林霉素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 但是用药剂量过大易损害脑神经组织, 也会对周围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如临床有不少病例显示, 有患者在静注克林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期间, 反复出现口苦, 口腔麻木等症状, 可能与克林霉素对味觉神经损伤有关[6]。
此外,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克林霉素的血浆结合率高达90%以上, 联合用药对血蛋白结合率有影响, 容易导致其血药浓度增高而增大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例如克林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 会增加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克林霉素与其他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使用, 不但不能增强药效而且还会产生拮抗作用,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4 讨论
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好, 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 临床医生和药师在使用时必须根据患者适应证和个体差异作出合理的给药方案, 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免滥用药物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俊苗, 刘宏民, 王少敏, 等.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1, 1 (20) .
[2]李春英.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和用药安全[J].泰山卫生, 2008 (32) .
[3]黄斌学, 曾春生, 莫锦伦, 等.克林霉素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7 (7) .
[4]魏宗慧.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8) .
[5]左琳, 刘丽娜.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综述[J].黑龙江医药, 2011 (01) .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研究 篇4
1 临床资料
阿奇霉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治疗支原体感染效果好等优点,在我院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随着近2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在我院切实推广实施,有关阿奇霉素的几例不良反应报告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其中,1例来自我院内科门诊的男性患者,因患支气管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引起过敏反应;另外2例是来自我院儿科门诊的小患者,1例男孩,1例女孩。男孩入院时即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用AZM治疗引起过敏反应。而另1例女孩入院时诊断为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采取相应措施治疗一段时间后,化验发现为支原体感染,采用AZM治疗3 d后才出现过敏反应。现将此3例AZM不良反应详述如下:
1.1 儿科患者应用AZM导致过敏性皮疹2例
我院儿科患者,男,8岁,咳嗽7 d,发热2 d,T 37.6℃,心率91次/min,血常规WBC 12.9×109/L,支原体抗体阳性。给予5%葡萄糖溶液加阿奇霉素0.2 g静脉点滴治疗。输液6 min后,陪护反映患儿双颊部潮红,微出汗,皮肤瘙痒,出现小面积皮疹,怀疑为药物过敏。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给予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后加入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于输液内共滴,10 min后过敏症状开始缓解,继之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0.1 g与5%葡萄糖溶液500 ml,患儿过敏症状好转。
我院儿科患者,女,12岁,咳嗽,发热T 37.2℃,血常规显示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口服双黄连口服液20 ml/8 h,头孢氨苄片0.375 g/6 h治疗。5 d后,咳嗽症状加重,发热症状加剧,T 38.6℃,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胸片显示片状阴影,再次化验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给予5%葡萄糖溶液加阿奇霉素0.25 g静脉点滴。3 d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并伴有散在的红色斑状丘疹,眼睑呈现轻微水肿,患者自感胸闷、气促、恶心等症状,疑为阿奇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止静脉输注阿奇霉素,给予5%葡萄糖溶液500 m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5 min后患者自诉胸闷症状未见减轻,又采取吸氧措施,同时口服氯雷他定,并给予另外一条静脉通道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继之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0.1 g,35 min后,患者胸闷等症状减轻,丘疹渐渐消去。
1.2 内科门诊患者应用AZM导致过敏1例
我院门诊患者,男,42岁,因患支气管肺炎,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 ml加阿奇霉素0.25 g,静脉滴注,用药9 h后,皮肤出现一片片皮疹,瘙痒难忍,尤以头颈部及双臂处严重。怀疑为阿奇霉素注射液过敏,采取一系列抗变态反应治疗,2 d后皮疹消退。
2 文献资料
鉴于上述3例近年发生在我院的阿奇霉素过敏病例,笔者在图书馆上网查阅了各种医药期刊中有关AZM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的文献。发现近几年内陆续有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发布。
2.1 变态反应性休克
严新华等[2]报道1例女患,36岁,患衣原体感染性阴道炎,给予阿奇霉素0.5 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40滴/min,约1 min时患者出现腹痛、恶心、胸闷不适,约5 min后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大汗及四肢冰凉并抽搐,BP 80/50 mm Hg,脉搏120次/min。即停药,给予抗变态反应、抗休克治疗,0.5 h后,血压平稳,症状消失。
2.2 过敏性皮疹[3,4]
发生过敏性皮疹2例,静滴或口服AZM均有可能发生过敏性皮疹。
2.3 血细胞减少[5]
为注射AZM数日后导致白细胞减少1例,停药数日后白细胞恢复正常。另有1例患儿因AZM引起血小板减少,停药10 d后自愈。
2.4 血尿[6,7]
因静滴AZM引起血尿2例。1例患者静滴AZM时,自觉腰部针刺样剧烈疼痛,尿呈红褐色,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尿蛋白异常,经查排除其他致血尿因素,给予止血治疗,7 d后恢复正常。另1例患儿静滴AZM后,尿呈洗肉水样,尿常规发现隐血、尿蛋白异常,肾功能正常。立即停药,症状减轻,逐渐好转。
2.5 耳鸣[8]
1例因急性支气管炎静滴AZM 0.5 g,滴完后10 min出现双侧耳鸣,症状持续2 h后逐渐消失,第2天再用药,症状再现,停药后未再出现耳鸣症状。另1例静滴AZM过程中出现轻微耳鸣,稍后减轻。次日静滴AZM,又现耳鸣症状,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2.6 肝损害[9]
口服AZM致肝损伤并发急性胆囊炎1例,患者立即停药,给予保肝、解毒治疗,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3 结果
从我院临床实际病例观察以及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阿奇霉素并非最初人们认识的那样不良反应较轻、较少。随着近年来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日趋完善,其不良反应逐渐为人们所发现。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阿奇霉素的过敏反应,不仅在我院时有发生,在各种医药期刊文献中也有相关报道,在本文中就不一一列举,仅就其他临床少见不良反应加以整理。查阅文献发现,近10年来阿奇霉素除过敏反应外,还出现了变态反应性休克、血细胞减少、血尿、耳鸣、肝损害等少见不良反应。查阅文献发现,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无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且无论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用药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 结论
阿奇霉素自批准生产以来,因临床研究和初期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对其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认为AZM不良反应轻、发生率低,常见的腹痛、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轻微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不需对症治疗[10,11]。随着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的推广与用药范围的扩大,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正呈快速增加趋势,临床表现日益多样化。其中尤以过敏反应病例多见,均远高于人们的评价和预期,应引起临床医、药、护等各领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过去由于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报告机制的不健全和医药期刊文献传播的不广泛性等因素,使得我们对某些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一直认为AZM不良反应轻,发生率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轻度头昏,偶见的皮疹、瘙痒等,无需对症治疗。但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病例的增加,其不良反应越来越不容轻视。除了临床常见的以皮疹、瘙痒、水肿等为主要症状的过敏反应之外,尚可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例如变态反应性休克、血细胞减少、血尿、耳鸣以及阿奇霉素导致的肝损害等,从文献资料来看,上述不良反应虽然并不多见,但其对患者的危害性却不容忽视,且资料显示阿奇霉素无论静脉用药还是口服用药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就提醒广大医、药、护等医院各领域工作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用药过程的监护和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免贻误救治,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笔者认为,在AZM临床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控临床适应证,避免不合理应用AZM,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我院临床发生的3例AZM不良反应病例以及文献记载来看,AZM静脉给药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口服给药的AZM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因此,建议当患者病情需要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时,应尽可能采用口服给药,若病情确需静脉给药时,应适当降低静滴输液的AZM药物浓度,控制并调慢药液静滴速度,特别是在刚开始静滴输液时,务必缓慢滴注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当确定患者无异常反应后,方可适当调节药液静滴速度,尽可能地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产生的血管刺激性、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但是,我院3例应用AZM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并非用药后立即产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是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9 h后出现过敏症状;而另1例是于静脉滴注AZM 3 d后才出现过敏反应,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进行全程关注,直至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束,甚至是AZM自患者体内消除。不可因患者使用AZM初期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而放松警惕,慎防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旨在通过本文提醒工作在医院一线的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增强防范意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尽自己的所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积极应对,将损害降至最低,确保患者免遭更大的伤害。
摘要:目的: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并具有良好的抗菌后效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的抗生素。但随着近年来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日渐增多。现将近年来在我院出现的以及医药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加以整理研究。方法:选用近年来我院实际出现的几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该药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发现并总结了数种不同类型的相关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并非人们最初认为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少。在实际应用中医药工作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观察、防范,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研究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儿科患者200例, 其中男患儿110例, 女患儿90例, 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 (6.5±2.5) 岁, 病程5 d~1个月, 200例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慢性疾病, 其中161例患者为呼吸系统感染, 28例患者为皮肤软组织感染, 11例为泌尿系统感染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1.2 方法
甲组患者100例, 依据患儿体重给予阿奇霉素10 mg~0.5 g, 1次/d, 静脉滴注;乙组患者100例, 依据患儿体重给予阿奇霉素0.25~0.5 g, 1~2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进行7 d的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 以表示计量资料, 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用药后, 统计产生的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等,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的救治及处理, 所以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3 讨论
AZM主要适应证为敏感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急性中耳炎和急性鼻窦炎, 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所致尿道炎及子宫炎, 肺炎支原体或鹦鹉热衣原体非典型肺炎等。建议在患者开始抗菌治疗之前应进行细菌培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AZM[2,3]。阿奇霉素在治疗多种病原菌感染效果均较为明显, 但对支原体感染效果尤为突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部分患儿因头孢菌素或是青霉素类药物过敏, 或是因使用以上药物临床疗效较差, 而选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随着AZM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新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 且儿童使用AZM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临床药师应全面认识AZM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4,5,6,7]。对在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做适宜的应对措施。
该研究文中通过对200例患儿在应用阿奇霉素时, 由于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在临床应用中,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频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给药途径没有差别性, 对于给药途径的调整不能避免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所以不论采用哪种给药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都应该对较常见的临床不良应, 进行重视和做必要的防治措施。其中临床用药发生率较高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胃肠道反应:为临床上最常见, 发生率最高的用药不良反应, 主要导致临床症状是恶心、呕吐、胃痛, 年龄较小无法言语的患儿, 表现为啼哭不止、拒乳、拒食、面部潮红等[8]。严重患儿甚至导致抽搐的发生, 如患儿表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 待患儿症状缓解后, 采用缓慢滴注, 如不能缓解或是加重应立即停止用药, 进行对症治疗, 以防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②.过敏性休克:在临床用药中不多见, 但也为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之一, 主要原因是, 阿奇霉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机体对药物产生了过敏反应, 导致休克, 主要临床症状是抽搐、昏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如患儿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给予停药, 进行抢救, 针对患儿的症状及时给予处理, 进行抗过敏, 扩充患儿周围血容量, 以缓解患儿因过敏导致的休克, 减少症状加重, 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③过敏性皮疹: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后, 出现上肢及躯干出现对称性皮疹, 瘙痒剧烈难以忍受, 患儿较常难以忍受, 主动抓挠。应立即停止使用阿奇霉素继续脱敏治疗, 患儿可在停药治疗的3 d左右, 皮疹消失, 但色素沉着较深, 仍旧留有痕迹, 不会发生皮肤脱屑。
④发热:部分患儿在临床使用阿奇霉素的过程中, 在用药前没有体温上升的情况, 在用药后发生体温上升的情况, 患儿面色潮红, 年龄较低的患儿变现为哭闹、年龄稍大的患儿可有烦躁表现。在停止用药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继续给药体温还会骤然上升。患儿存在以上表现应立即停止使用阿奇霉素, 如体温过高应给予降温处理。
依据患儿的情况对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皮疹, 主要采用抗休克, 脱敏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周围有效循环;主要应用的药物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胃肠道反应较重的患者应及时, 进行胃复安静脉注射或是口服, 以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为发热的患者, 在体温升高没有超过10°, 应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治疗, 如超过10°患而临床症状较重的情况下, 应进行口服药物降温治疗, 如果还没有显著效果, 采用退热药物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治疗。
据临床报道[2]还有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醉酒样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听力损害、肝脏损害、血液系统反应及心脑血管等临床不良反应, 但在本次试验统计中均未发生, 所以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在该次实验统计中, 200例患儿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和及时的治疗, 没有导致不良反应进行性加重, 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综上所述, 在阿奇霉素的临床用药中主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热等症状,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 对于药物不良反应耐受能力较差、患儿身体各脏器的抵御能力较差, 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时候, 对机体及各脏器的损伤严重性加重, 如不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使临床症状快速有效的进行缓解, 患儿的不良反应严重会导致死亡或是致残的发生, 所以在儿科临床使用阿奇霉素的过程中, 应对患儿的常见不良反应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进行用药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 做到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更好的进行使用阿奇霉素, 使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雅娟.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J].海峡药学, 2007, 19 (6) :120-121.
[2]张琬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9) :703-706.
[3]李春兰.阿奇霉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8 (4) :152-153.
[4]白平生, 熊凤梅.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 2011, 26 (4) :312-314.
[5]邓桂芬, 吴晨, 张晓乐.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浅静脉炎两例[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 5 (3) :57-61.
[6]王次霞, 王乐义.静脉应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 (13) :15.
[7]徐凤玲, 钱金明.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儿童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 (6) :9-12.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
在临床医学上, 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支原体的感染, 对链球菌感染有着较好的疗效, 对组织有较好的渗透作用, 对支原体肺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均有良好效果, 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而, 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广泛[1]。在儿科治疗中为了更好地应用阿奇霉素, 本文针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儿60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3~11 (平均5) 岁。A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4~11 (平均6) 岁。B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10 (平均4) 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A组30例患儿进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 主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决定。对B组患儿采用口服阿奇霉素0.3g~0.6g。均临床用药5d, 临床治疗期间对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 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口服阿奇霉素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但是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比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率要低。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 阿奇霉素对治疗一些病原菌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较多, 本文对6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 我们发现,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过敏性休克以及胃肠不良反应[3]。在临床用药期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决:对于出现发热的患儿我们主要采用口服退烧药进行退热;对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儿我们主要采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对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儿主要采用口服胃复安进行治疗。
另外, 阿奇霉素在临床上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使用阿奇霉素容易诱发心律不齐、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其高发人群主要是有心力衰竭及曾有心脏病发作、或曾接受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对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一定要谨慎, 而儿童一般不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儿童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非常的小。但是, 在对儿童进行阿奇霉素用药的时候, 也应该谨慎小心。
综上所述, 采用阿奇霉素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 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在采用阿奇霉素进行儿科疾病治疗时, 需要密切注意患儿的不良反应, 并且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 必要时应停止用药。另外, 我们在对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时, 最好采用口服的方式, 因为通过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式, 口服阿奇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率较低。
参考文献
[1]唐巧萍, 岳文静.注射用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12 (2) :122-123.
[2]于霞, 李忠东.阿奇霉素致眼球结膜充血并视力减退2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 12 (6) :145-146.
[3]何英云.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发热1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1 (10) :156-157.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05-29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11-05
克林霉素07-06
克林霉素乳膏05-28
头孢曲松克林霉素07-12
复方克林霉素凝胶07-22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06-26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01-01
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合成10-30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