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丝裂霉素论文

2024-07-05

低浓度丝裂霉素论文(共3篇)

低浓度丝裂霉素论文 篇1

翼状胬肉的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可减轻该病的致盲风险, 并达到改善眼球外观和视力的作用, 但术后由于瘢痕化导致的复发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1]。丝裂霉素C是一种常用的抑制细胞分裂的药物, 可用于预防瘢痕化, 同时联合羊膜移植, 可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2]。但在临床应用中, 丝裂霉素C的浓度过高, 局部应用后对角膜的刺激较强, 影响愈合, 且术后复发率高、安全性差[3]。因此, 鉴于以上缺点, 本研究拟采用0.1%的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来治疗翼状胬肉, 不仅降低丝裂霉素C的浓度, 而且更好地发挥羊膜载体的功能, 在术后愈合和预防复发的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眼科2010年1月-2011年3月择期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患者93例 (96眼) , 其中男48例 (50眼) , 女45例 (46眼) , 年龄23~76岁, 平均 (48.5±11.3) 岁;静止期63眼, 进展期33眼, 其中合并青光眼5眼, 白内障9眼;患者均为鼻侧翼状胬肉, 且头部侵入角膜缘内2~6 mm。依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且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手术方法

三组均进行常规的眼表麻醉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同时采用逆行撕剥术清除胬肉残留,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羊膜移植[4]。A组:给予0.4%浓度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B组:将0.1%浓度丝裂霉素的棉片置于翼状胬肉切除后裸露的巩膜面上, 并采用羊膜移植 (非浸泡) ;C组:给予0.1%浓度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术后均采用含地塞米松的眼药水滴眼处理, 每天4~5次, 术后两周拆线。

1.3 评价方法

三组角膜创面的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随访的累积复发情况。采用1%的荧光素钠染色检查角膜创面的愈合时间, 并分析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愈合眼数;同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1年的累积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字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分析采用SNK法, 并采用Log-rank检验评价术后1年的累积复发率,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

C组术后的愈合天数均小于A (P<0.05) 和B组 (P<0.01) ;C组在“3~5 d”和“6~7 d”的愈合眼数多于其余两组, 在“8~10 d”的愈合眼数少于其余两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和B组在愈合天数和各时间段的愈合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数少于其余两组 (P<0.01) ;A和B组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 见表3。

2.3 术后累积复发率情况

Kaplan-Meier曲线显示A和B组术后1年的累积并发率为34.4% (11例) 和31.3% (10例) , C组的为9.4% (3例) , C组的复发显著低于其余两组 (P<0.01, Log-rank检验) , 见图1。

*P<0.05, **P<0.01, 与A组比较;#P<0.05, ##P<0.01, 与B组比较

眼 (%)

3 讨论

翼状胬肉手术主要致力于恢复眼表功能, 但术后复发严重影响眼表功能的恢复[1]。目前, 通过对多种术式的比较研究发现, 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较好, 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 推测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1) 丝裂霉素C的浓度过高, 对角膜的刺激较强, 安全性差; (2) 丝裂霉素C局部应用, 缺乏相应的载体。本研究采用0.1%浓度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 可将低浓度的丝裂霉素C和羊膜载体结合起来, 补充原术式的不足。

本研究发现, C组术后的愈合天数少于其余两组, 且25.00%的患者在“3~5 d”愈合, 53.12%的在“6~7 d”愈合, 而其余两组50%以上的患者在“8~10 d”内愈合, 以上均表明C组的愈合速度较快, 提示低浓度的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可加快角膜愈合, 可能的原因是0.1%的丝裂霉素对角膜的刺激较少, 同时结合羊膜载体, 可加快角膜的愈合。此外, C组的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其余两组, 可能是该手术方式愈合速度较快的原因之一。术后复发是影响眼表恢复的关键, 也是困扰翼状胬肉手术的难见问题[5]。本文的特色为采用Kaplan-Meier曲线来分析三组术后1年的累积复发率, 比单纯统计术后某个时间点的复发率更有说服力。C组的累积复发率在10%以下, 而其余两组均在30%以上, 且相关统计学检验表明C组低于其余两组, 提示0.1%的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较好, 可能的原因是该术式促进术后愈合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眼部功能和血运重建较好, 因此术后复发较低。

综上所述, 0.1%浓度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 不仅减少愈合天数和术后并发症, 而且降低术后的累积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许娜, 杨永福.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 2009, 15 (22) :3467-3469.

[2]薛冰, 秦艳, 李筱芹, 等.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2) :206-207.

[3]余杰为, 王慧珍.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防治的中西医临床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 11 (3) :92-94.

[4]杨格强, 肖潇, 金丽英, 等.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6) :683-685.

[5]余杰为, 王慧珍.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防治的中西医临床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 11 (3) :92-94.

低浓度丝裂霉素论文 篇2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丝裂霉素,羊膜移植,近期疗效

原发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眼病, 若治疗不当可导致不可逆性视功能障碍。小梁切除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且疗效显著, 但术后结膜下组织过度增生, 纤维血管性结缔组织的形成会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院近年来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 (58眼) , 所有患者均为闭角型青光眼, 且均首次手术治疗, 同时排除合并其他眼部异常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29眼) 。观察组男7例, 女13例, 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 (58.3±4.1) 岁;对照组男8例, 女12例, 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 (59.6±4.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前常规控制眼压到30 mm Hg以下, 并用典必殊滴眼液滴眼3 d以上, 并给予凝血酶预防术中出血。观察组采用低浓度丝裂霉素联合羊膜移植治疗, 具体方法:将浸润浓度为0.1 mg/ml丝裂霉素棉片置于巩膜瓣下, 用结膜瓣覆盖, 放置3~5 min后取出, 并应用林格氏液充分冲洗巩膜瓣和结膜瓣, 防止药液残留。缓慢放出房水降低眼压, 切除1.5 mm×2.0 mm大小的小梁组织, 并切除虹膜根部组织, 恢复虹膜。而后取复温的瑞剂生物羊膜, 约6 mm×6 mm大小, 置于巩膜瓣下, 用可调节缝线将巩膜瓣的基底两端与羊膜缝合2针, 结膜瓣间断缝合, 完成手术。术后常规应用典必殊滴眼液预防感染。对照组单纯行丝裂霉素治疗, 不联合羊膜移植, 手术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丝裂霉素的浓度为0.4 mg/ml。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3~12个月的随访, 对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眼压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视力提高≥2行, 眼压控制良好;良:视力提高不足2行, 眼压控制尚可;差:视力较治疗前下降。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对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27例达到, 对照组共20例患者达到优良,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眼压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眼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组内比较, 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P<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共2例 (10.0%) 患者发生浅前房;对照组共8例 (40.0%) 患者发生浅前房、滤道阻塞和虹膜后粘连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丝裂霉素作为抗肿瘤抗生素, 可有效控制纤维细胞增生, 控制瘢痕的生成, 其自从应用到青光术中以来, 临床疗效显著, 有助于降低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滤过通道通畅, 但是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可造成滤过泡改善, 引起黄斑囊样水肿, 造成视力下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1]。羊膜的基底膜可促进结膜干细胞分化结膜上皮细胞, 促进羊膜增生, 因此羊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移植物被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 同时羊膜还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姜红等[2]联合应用小梁切除术和羊膜移植治疗青光眼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 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眼压。

在本组资料中, 作者将低浓度 (0.1 mg/ml) 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治疗联合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仅行常规浓度 (0.4 mg/ml) 丝裂霉素治疗的对照组 (P<0.05) , 一般来说丝裂霉素的浓度越大, 效果越好, 但同时毒性也越大, 且浓度越高眼压下降越显著[3], 因此较高浓度的丝裂霉素产生的毒副作用远高于其发挥的效果。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

总之, 低浓度丝裂霉素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显著, 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势,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华.低浓度丝裂霉素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近期疗效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 :11-13.

[2]姜红, 傅宏, 杨桂芳, 等.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光眼53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5) :1165.

低浓度丝裂霉素论文 篇3

关键词:浓度,丝裂霉素C,LASE,疗效

角膜上皮混浊 (Haze) 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 (LASEK) 术后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主要并发症, 降低术后疗效[1]。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LASEK术中采用丝裂霉素C (MMC) 能够有效阻碍Haze形成, 但若使用不当可导致角膜毒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故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LASEK术后疗效的影响仍值得深入研究[2,3]。为分析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LASEK术后疗效的影响。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该院行LASEK术中采用不同浓度Haze的90 例高度近视眼患者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0 例 (患眼156 只) 高度近视眼患者临床资料, 均接受LASEK术治疗。 按照术中使用不同浓度MMC分为对照组 (0.2 mg/m L, 38 例, 患眼68 只) 和研究组 (0.4 mg/m L, 52 例, 患眼88 只) 。

对照组男20 例, 女18 例, 年龄18~40 岁, 平均 (23.15±1.95) 岁, 等效球镜度-6~-11D平均 (8.56±2.74) D;研究组男30 例, 女22 例, 年龄18~38 岁, 平均 (22.75±1.25) 岁, 等效球镜度-6~-12 D平均 (7.31±2.44) D。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根据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采用德国ZEISS公司提供的MEL80 准分子激光机实施受LASEK术方案: 在显微镜下辅助下采用200ml/L乙醇京润中央区直径8 mm角膜上皮15~25 s后, 掀开角膜上皮瓣, 选择准分子激光仪切削角膜。 手术完成后, 对照组患者行0.2 mg/m LMMC滴于手术区, 研究组采用0.4 mg/m LMMC滴于手术区, 参照屈光度<-3.0 D, -3.25 ~-6.00D, -6.25 ~-9.00D, >-9.25D分别留置30、60、90、110 s。 然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 复位角膜上皮瓣, 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给予常规氟米龙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常规药物治疗;术后6 个月开始评估两组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疗效指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不良事件。 参照美国FDA标准评估角膜上皮混浊 (Haze) 发生率:正常:患者角膜完全透明;Ⅰ度:可疑角膜混浊, 需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才可发现;Ⅱ度:轻微角膜混浊, 容易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测发现;Ⅲ度:中度角膜混浊, 影响对前房、虹膜结构的观察;Ⅳ度:重度角膜混浊;总发生率 (Ⅰ度+Ⅱ度+Ⅲ度+Ⅳ度) /总例数×100%[4]。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1.0 软件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计量资料, 进行t检验;百分比 (%) 表计数资料,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指标对比

研究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3.54±1.01) d短于对照组 (4.85±1.68) d, 并且裸眼视力 (0.82±0.10) °高于对照组 (0.99±0.1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Haze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Haze总发生率19.32%低于对照组39.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未超过10.00%,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LASEK术是国外学者在屈光临床手术中发明的一项针对高度数、薄角膜的新准分子激光手术, 该术式可良好保留上存活的角膜上皮层, 可发挥术后阻碍局部角膜雾浊Haze发生作用, 因此临床广泛应用。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 因术中角膜切削区较小且深, 术中激光照射较长, 角膜基质干燥, 所以术后容易发生Haze;Haze可使LASEK术失去应用的预见性, 影响患者最佳视力恢复和术后稳定性[5,6]。 由此可知, 如何减轻或减少LASEK术后Haze的发生程、几率尤为重要。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3.54±1.01) d明显短于对照组 (4.85±1.68) d, 并且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说明0.4 mg/mL的MMC可促进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愈合, 视力矫正效果显著优于0.2 mg/mL。 由于在LASEK术使用不同浓度MMC可直接作用于手术区基质表层, 术后创口修复中可有效发挥抑制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重塑作用, 且未影响手术区邻近组织细胞正常生长, 对角膜上皮细胞影响甚微, 从而可达到降低Haze发生率, 抑制屈光回退的积极治疗目标, 是一项简单有效的LASEK手术辅助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措施[7]。 该研究结果中研究组Haze发生率19.32%显著低于对照组39.71%, 则充分验证0.4 mg/mL的MMC阻碍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重塑效果优于0.2 mg/mL的MMC。 同时, 该研究结果与于海群临床研究结论类似, 即0.4 mg/mL的MMC较0.2 mg/mL的MMC更具应用价值, Haze发生率均低于20.00%, 再次验证0.4 mg/mL的MMC在LASEK术发挥显著作用[8]。

同时, 该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以探索不同浓度MMC应对LASEK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10.00%, 且对比也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MMC应用于LASEK术中未对患者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安全使用系数较高。 关于两组发生角膜红肿症状, 伴随时间延长自行消退, 另外, 两组发生的眼丝状角膜炎, 考虑可能与术后采用MMC影响到角膜上皮和角膜切削区基质间的连接相关。 由此研究组采用的0.4 mg/mL不仅可提高手术疗效, 且不增加MMC不良反应。 关于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情况, 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 不同浓度MMC对LASEK术后疗效影响亦不同, 其中0.4 mg/mLMMC效果最佳, 可促进患者角膜愈合, 有效矫正视力, 且对患者无不良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景聪荣.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0) :524.

[2]李卫涛.LASEK联合丝裂霉素C矫正特殊近视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2, 11 (21) :48-49.

[3]李盈龙, 彭小宁.丝裂霉素C在LASEK术矫治中高度近视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 (9) :231.

[4]郝更生, 秦利平.两种浓度丝裂霉素C在LASEK术中预防haze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 25 (12) :926-929.

[5]陆文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14.

[6]李丽, 王建仓, 张华, 等.SB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比较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5 (8) :900-903.

[7]吴小军, 张明昌, 高丰.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联合丝裂霉素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3 (6) :541.

上一篇:物理学习习惯下一篇:产生原因及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