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土霉素(共6篇)
长效土霉素 篇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发病, 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大多发生于奶牛分娩过程中或产后,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 就会继发为子宫炎和化脓性子宫炎。该病对奶牛繁殖的影响随炎症的程度、损伤的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和输卵管环境改变等的不同而不同。调查显示, 在国内, 奶牛子宫内膜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笔者于2008年6月份—2009年8月份在格尔木市某奶牛场用长效土霉素和3%碘甘油对86头3~10岁 (1~8胎) 的成年患牛进行治疗试验,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
在格尔木市某奶牛场的牛群中, 选取因胎衣滞留继发子宫内膜炎的母牛54头, 患慢性卡他性子宫炎和慢性卡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母牛32头作为试验牛。
1.2 试验药品
长效土霉素100万IU, 批号20080201, 成都市坤宏药业有限公司;3%碘甘油50 m L, 批号080601, 兰州正丰制药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对产后因胎衣滞留继发子宫内膜炎的54头母牛用长效土霉素400万IU, 0.9%氯化钠500 m L, 混合一次子宫内灌注, 每日1次, 连用4次。对患慢性卡他性子宫炎和慢性卡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32头母牛用3%碘甘油子宫内灌注, 每次50 m L, 隔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1.4 效果判定标准
当母牛性周期恢复正常, 发情时阴门内排出的分泌物清亮透明, 直检子宫质地正常, 收缩反应良好, 在2~3个发情期内配种受孕者为治愈;当经过1~2个疗程后母牛性周期恢复正常, 发情时阴门内排出的分泌物稍混浊, 子宫体积变小, 收缩反应良好者为好转;当经过1~2个疗程后, 阴门内排出的分泌物混浊, 直检子宫质地薄厚不均, 收缩反应微弱为无效。
2 结果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该试验采用长效土霉素, 0.9%氯化钠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总有效率为92.59%, 治愈率为83.33%, 无效率为9.25%, 采用3%碘甘油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总有效率为93.75%, 治愈率为87.5%, 无效率为6.25%, 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无毒副作用, 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3 讨论
母牛产后体虚弱, 产道松弛, 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 尤其是在发生难产, 胎衣滞留等引起子宫内膜炎, 对发生本病的患牛应给予及时治疗。
长效土霉素 篇2
关键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 学名猪地方流行性肺炎, 是由于猪的呼吸道被猪肺炎霉形体所侵入蔓延, 引起呼吸道发生病变。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气喘和咳嗽, 对本病进行样本解剖, 可发现在肺部的大部分部位可见明显的肉样、虾肉样病变, 符合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发病状态。本病可见于各类猪群, 尤其以幼猪发病率最高, 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 本文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治疗猪喘气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0头, 均为50日龄的断奶幼猪, 发病时间为2~5d, 将其随机分成土霉素注射液组20头、恩诺沙星注射液组20头、空白对照组20头。所有病猪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 选取同期健康幼猪20头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幼猪在一般情况、病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土霉素注射液组:按照0.1m L/kg进行肌注一次, 3d后再注射第二针;恩诺沙星注射液组:按照0.1m L/kg进行肌注射, 1次/d, 连续注射3d;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健康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在第一次给药后的15d为观察期, 疗程为3d。在治疗前后进行称重。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各组猪的变化, 是否出现震颤、俯卧、呕吐、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 结果
土霉素注射液在治疗猪喘气疾病上的效果优于恩诺沙星注射液的效果。
3 讨论
猪喘气病可见于各类年龄、各类性别的猪, 其中尤以哺乳期的猪以及仔猪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即将分娩的母猪以及处在哺乳期的母猪。由于本病发病急, 传播快, 致死率高, 个别病猪发病后往往会引起群体性感染, 给广大养殖户、尤其是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带来严重的危害, 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另外本病入侵呼吸道后, 对呼吸道组织产生破坏, 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本病的治疗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猪养殖产业中, 猪喘气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有统计显示, 若未能给予及时有效治疗, 本病的致死率高达10%~30%。后期一旦引起其他并发症, 则高达50%。本组试验表明, 在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药物—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和恩诺沙星注射液对本病均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但是从经济性、副作用、以及猪的增重性进行综合考量, 给予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 剂量控制在0.1m L/kg进行肌注, 一般只需肌注一次即可, 重症病猪3d后再注射一次, 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义民.猪喘气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307-308.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改良新方法 篇3
1 改良的方法
用5 mL注射器 (7号针头) 抽吸生理盐水4 mL注入长效青霉素120×104 U瓶内, 充分摇匀后, 用注射器抽吸完药液, 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 然后再抽吸生理盐水约1 mL, 使针梗处于生理盐水状态, 选择肌肉丰富的臀大肌, 避开硬结, 常规消毒, 快速进针, 抽吸无回血, 用力持续加压注射器活塞快速推进药液, 然后拔针, 常规按压注射部位[2]。
2 优点
改良后抽吸药液注射器的针梗处于生理盐水状态, 明显降低了针头处长效青霉素药液的浓度, 避免了药物在注射过程中堵塞针头而导致失败。明显提高了注射成功率, 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增加了护士注射的信心, 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的心理, 避免了药液的浪费和组织的损伤, 且此注射方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
参考文献
[1]汤光, 李大魁, 现代临床药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4-5.
长效土霉素 篇4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用药20%的长效土霉素:江西明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药物剂型为20%的水针剂, 批号为20130901;头孢氨苄注射液:上海公谊兽药厂生产, 药物剂型为10%的混悬油溶液, 生产批号为20131003;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成都中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为“牧可乐”, 剂型为白色至浅褐色混悬液体, 生产批号为20130903。
1.2试验动物随机挑选同一猪场的40头母猪所产的40窝仔猪作为试验对象。
1.3试验设计
1.3.1分组分别把40头母猪产下的40窝仔猪分成4组, 每10头母猪产的仔猪为一组, 分别设为长效土霉素组、头孢氨苄组、头孢喹肟组和对照组。这4组仔猪统一在25日龄时断奶。
1.3.2处理方法长效土霉素组:在仔猪出生后3、7、21 d, 用长效土霉素分别深部肌注0.5、0.5、1 m L;头孢氨苄组:在仔猪出生后1、7、21 d, 用头孢氨苄注射液分别肌肉注射0.5、0.5、1 m L;头孢喹肟组:在仔猪出生后1、7、21d, 用头孢喹肟分别肌注0.3、0.7、1m L;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
1.3.3测量指标每组均在仔猪出生及断奶时称重, 分别算出平均日增重及成活率, 以平均日增重及成活率最高的一组为优胜组。
1.4试验前先对3种药物做体外抑菌对比实验试验前为了对3种药物的抗菌活性有个大致了解, 我们同时用这3种药物做了体外抑菌对比实验,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3种药物均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综合来看, 以“牧可乐”的抗菌活性最高。
2试验结果
详见表2、表3。
3讨论
3.1从表2可以看出, 牧可乐组、头孢氨苄组、长效土霉素组都能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 尤其以牧可乐组的提高效果最显著;也都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分别比对照组高5.29、4.56及3.54个百分点, 同样以牧可乐组的提高效果最显著。
3.2从表3可以看出, 牧可乐组、头孢氨苄组具有关节肿大、跛行症状的猪只明显较少, 发病率分别只有0.83%和2.29%;3组药物对黄白痢的治疗效果相当;对咳嗽、喘气症状的缓解, 则以牧可乐组及长效土霉素组占优。
综合来看, 抛开成本因素, 用“牧可乐”对阳性猪场的仔猪进行注射治疗, 效果最好。
摘要: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 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个阶段, 红黄白痢、跛脚、水肿、喘气、咳嗽都容易在此阶段发生。本文介绍了用长效土霉素、头孢氨苄、硫酸头孢喹肟三种注射液分别对感染了上述疾病的阳性仔猪进行治疗, 然后统计出试验阶段仔猪的平均日增重、仔猪成活率、发病率等, 从而挑选出最高效的适合试验猪场的治疗用药。
长效土霉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中心多次注射长效青霉素病人40例, 共149人次, 其中男16例, 女24例;年龄13岁~58岁;病种包括风心病37例, 二期梅毒3例;注射时选择臀大肌或臀中肌, 避开炎症、硬结、瘢痕、化脓感染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40例病人, 按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月份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常规组 (76人次) 、改良组 (73人次) 。本实验注射执行者均由门诊固定编制, 并且有多次注射长效青霉素经验的护士。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注射法, 改良组采用改良注射法。
1.2.2 常规注射法
将长效青霉素120×104 U用5 mL注射器 (7号针头) 抽吸生理盐水4 mL, 注入长效青霉素瓶内, 用手摇均匀。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抽吸全部药液入针管, 拔出针头, 排尽针管内空气, 立即进行“三快法”做深部肌肉注射 (快进针、快推药、快拔针) 。
1.2.3 改良注射法
将长效青霉素120×104 U用5 mL注射器 (7号针头) 抽吸生理盐水4 mL, 注入长效青霉素瓶内, 用手充分摇均匀。选择肌肉丰富的臀大肌, 避开硬结, 常规消毒皮肤, 用锋利的7号针头注射器吸取药液, 抽空针梗的注射液, 使针梗中无静止状态的注射液停留, 快速垂直进针, 抽吸无回血, 用力持续加压注射器活塞快速推进药液[2]。
1.2.4 判断标准
一次注射成功, 无堵塞针头、针头脱落和发生药液喷射。
2 结果
3 讨论
由于此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颗粒大, 极难溶于水[3], 且溶解后药液呈混浊状, 容易产生沉淀物, 而沉淀物极易阻塞注射器针头, 导致注射失败。而改良的注射法是将长效青霉素充分溶解摇均匀后抽空针梗的注射液, 使针梗中无静止状态的注射液停留, 并快速进针推进药液, 使药液快速进入肌肉, 避免药液因在注射器中过于停留而发生沉淀, 而堵塞针口。改良注射法, 不仅提高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成功率, 减轻了由于大号针头造成的组织损伤, 减轻病人的痛苦, 同时也避免了因推注时用力过大所产生的药液浪费, 保证疗效。而且此注射法简单易学, 非常容易掌握, 可以减轻护士注射时的心理压力, 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为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提供新的借鉴, 值得我们推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亚莉.长效青霉素注射小窍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2, 23 (6) :486.
[2]黄力拉, 朱刚劲, 李丽影, 等.巧妙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注射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3 (2) :2171.
长效土霉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重庆西郊医院急诊科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进行门诊治疗的50例患者, 共118人次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6例年龄在19~56岁。病种包括风心病32例, 二期梅毒28例。注射时选择丰厚的臀大肌或臀中肌, 避开炎症、硬结、瘢痕、化脓感染及患皮肤病处进针。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排堵深部肌内注射法。观察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注射成功率, 再次注射成功率 (含二次及以上注射成功的患者) 。 (1) 传统常规方法:消毒安瓿后, 用5mL注射器 (含7号针头) 抽吸4mL生理盐水注入长效青霉素瓶内。用手摇匀后。选择好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抽吸全部药液, 在瓶内排气, 拨出针头迅速在短时间内做肌内注射, 回抽无回血后快速推注药液。 (2) 实验组方法:消毒安瓿后, 利用待干的时间选择好注射部位。用5mL注射器 (含7号针头) 抽吸4mL生理盐水注入长效青霉素瓶内。用手摇匀, 消毒选择好的注射部位, 利用待干的时间抽吸全部药液, 在瓶内排好气, 拨出针头迅速做深部肌内注射 (使针梗全部刺入肌肉内) 回抽无回血后快速推注药液, 当有阻力推药不畅时立即停止用力向前推注, 迅速用力回抽直到针梗乳头内的药物颗粒退回到针管内, 梗阻排除实现再通后, 立即迅速匀速地推注药液, 可多次重复使用。直到药液全部注入。
2 结果
注射成功率比较, 见表1。
两组一次性成功率相对比为1.4,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3 讨论
因长效青霉素较难溶于水, 药物颗粒大, 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容易凝固。因此在注射过程中很容易阻塞针梗及乳头, 导致临床操作中一次性不能成功注射, 需多次重复更换针头注射。甚至更换大号针头也不能使药液顺利注入成功。造成医疗材料、药液的浪费和组织损伤, 增加潜在感染的机会, 增加患者和操作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医疗投诉。降低患者满意度。使医患关系紧张。我科在采用排堵深部肌内注射法后, 一次性成功率大大担高。排堵深部注射法克服了传统常规注射法遇到阻塞多次更换针头、加大针头的号数的缺点。使阻塞早期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活塞用力回抽产生的压力迫使药物颗粒回到空针内与药液溶解, 解决阻塞迅速恢复通常, 减少了药物在针管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一次性成功率。减轻组织损伤;增进了医患关系, 缓解了医患矛盾, 降低了医疗投诉;节约了医疗材料;降低了科内成本。减少了药物浪费, 节约了生物资源;此方法简单易操作且具有环保效益, 符合无菌操作规程,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亚莉.长效青霉素注射小窍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2, 23 (6)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