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

2024-10-14

青霉素类(精选10篇)

青霉素类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选取2012—2013年苍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科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所致迟发型不良反应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相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剂型以注射液为主;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在给药后12h以上, 再次给药前发生不良反应者13例 (36.11%) , 再次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者23例 (63.89%) , 后者高于前者 (P<0.05) 。不良反应表现以皮疹最为多见。结论 在应用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前尽管进行了皮试, 但是在用药12h后依旧需要密切观察, 以减少迟发型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 儿科,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毒性

临床上所谓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刺激12h以上出现的过敏反应, 该过敏反应为细胞介导, T细胞必不可少。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在儿科中应用也较为广泛[1]。但有文献报道, 在儿科应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的过程中迟发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升高, 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2]。本研究以分析探讨儿科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特点为目的, 对苍南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所致迟发型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3年苍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科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所致迟发型不良反应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均符合临床不良反应诊断标准, 资料完整。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针对患儿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药物剂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 药物应用方法

患儿在应用注射剂青霉素类或者是头孢类药物前全部按照规定进行了皮试, 且皮试结果呈现阴性;应用口服制剂者均不存在青霉素类或者是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患儿在用药后12h均未出现不适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情况

本组36例不良反应患儿中由男23例 (63.89%) , 女13例 (36.11%) , 男性患儿所占比例高于女性 (P<0.05) 。年龄3个月~5岁, 平均 (1.6±0.6) 岁;体质量7~25kg, 平均 (13.1±3.2) kg。

2.2 药物种类和剂型

本组36例迟发型不良反应患儿中青霉素类药物所致17例 (47.22%) , 头孢类药物所致19例 (52.78%) ;药物剂型包括:注射剂33例 (91.67%) , 口服制剂3例 (8.33%) , 注射剂所占比例高于口服制剂 (P<0.05) 。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本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在给药后12h以上, 再次给药前发生不良反应者13例 (36.11%) , 再次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者23例 (63.89%) , 后者高于前者 (P<0.05) 。

2.4 不良反应表现

本组36例患儿中不良反应表现包括:皮疹22例 (61.11%) , 腹泻10例 (27.78%) , 呕吐4例 (11.11%) , 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皮疹患儿所占比例高于腹泻、呕吐患儿所占比例 (P<0.05) 。

3 讨论

研究发现, 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反应的机制主要为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发生相互作用而致[3]。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本身不存在抗原性, 青霉素制剂当中含有高分子聚合体、青霉素降解产物以及头孢类制剂中含有高分子聚合体等可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 与蛋白质或者是多肽分子相结合, 最终形成全抗原, 使T淋巴细胞致敏, 对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产生刺激, 进而形成特异性抗体Ig E, Ig E会黏附在一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血液中的嗜碱粒细胞表面, 进而导致机体处在一种致敏状态。在机体再次接受类似的抗原刺激后, 抗原便会同特异性Ig E结合, 致使细胞破裂, 使组胺、慢反应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被大量释放, 以上物质会分别对效应器产生作用, 致使平滑肌收缩、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腺体的分泌也会增多, 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过敏反应[4]。

为减少儿科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 (1) 用药前询问患儿以及家长是否存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是否属于过敏体质, 过去是否应用过同类药物。 (2) 对患儿进行正确的药物皮试, 青霉素类药物可选择青霉素进行皮试, 而头孢类药物则可以选择相应的原液进行皮试; (3) 尽量选择口服给药方式, 且在口服给药前展开必要的皮试; (4) 避免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且联合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对于原因判断存在较大困难; (5) 在静脉滴注给药后应持续观察30min, 保证患儿未出现明显不适后再离开; (6) 即便是静脉滴注给药结束超过12h, 或者是次日再次给药均需提高警惕性, 一旦出现不适则立即处理, 停药后及时咨询主治医师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有研究显示, 头孢类药物所致迟发型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头孢菌素具有β-内酰胺结构, 可作为半抗原, 在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后会形成抗原, 进而促使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 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菌药物后, 会经效应T细胞与其产生作用而产生单个核细胞浸润、组织细胞损伤, 最终引起一系列的迟发变态反应[6]。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不良反应报告男性多于女性, 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 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12h再次给药后,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 部分患儿出现了肠炎、呕吐等症状,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本组3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 青霉素类与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 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尽管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所致迟发型不良反应, 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但是依旧不容忽视, 多数情况下迟发型不良反应会在给药后12h再次给药后发生, 因此尽管给药前做了皮试, 但是给药过程中和给药后依旧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给予相应措施处理, 及时询问医生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实现合理用药, 进而降低迟发型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用药安全, 这对于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石祥奎.儿科头孢菌素皮试情况[J].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 (15) :190.

[2] 陈永平.头孢菌素迟发性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天津药学, 2012, 24 (4) :25.

[3] 刘雄.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 :175.

[4] 何艳春.注射用头孢曲松致罕见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 19 (5) :301.

[5] 石宪林, 李杰, 张书莉.2例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 (3) :179.

[6]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 6 (4) :1.

青霉素类 篇2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构成抗原的首要条件是 A.异物性

B.分子量的大小 C.化学组成 D.分子构象

E.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与途径

2、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A.发热 B.恶心呕吐

C.血白细胞升高

D.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E.厌食

3、白虎汤的主治证候不包括 A.烦渴引饮 B.恶寒发热 C.壮热面赤 D.脉洪大有力 E.汗出恶热

4、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 A.桂枝与大枣 B.芍药与生姜 C.芍药与甘草 D.桂枝与芍药 E.桂枝与生姜

5、哮病发生的“夙根”是 A.风 B.痰 C.气 D.虚 E.瘀

6、下列哪个穴既是胃之募穴又是腑会穴 A:关元 B:上巨虚 C:中脘 D:章门 E:京门

7、下列哪项不是火淫的临床表现 A.壮热口渴 B.面红目赤 C.烦躁不宁 D.舌质红绛 E.脉象濡数

8、《处方管理办法》适用于

A.与处方开具、调剂、制剂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B.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C.与处方开具、调剂、核对、检验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D.与处方开具、调剂、制剂、监督管理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E.与处方开具、调剂、临床监测、检验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9、肠胃热结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方剂是 A:大承气汤加减 B:小承气汤加减 C:白虎汤加减

D:半夏泻心汤加减 E:黄连解毒汤加减

10、患者,男,27岁。发现颈前肿块3个月,诊断为“甲状腺瘤”,局部时有发胀,胸闷,有痰难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 A.八珍汤 B.海藻玉壶汤 C.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E.二陈汤

11、对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口服吸收少而不规则 B.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C.能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

D.治疗重症肌无力最常采用皮下注射给药 E.过量时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12、下列哪种生物学效应与肥大细胞释放的介质无关 A.平滑肌收缩 B.交感神经兴奋 C.血管扩张

D.腺体分泌增加 E.组织水肿

13、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海 B.肺为气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4、属于捻转补泻中泻法的操作是

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时间短 B.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C.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短 D.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E.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操作时间短

15、风痰的特征是

A:黄而粘稠,坚而成块 B:白而清稀

C:清稀而多泡沫

D:白滑而量多,易咯 E:少而粘,难咯

16、下列哪味药物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纳气定喘的功效 A:龙骨 B:牡蛎 C:磁石 D:琥珀 E:朱砂

17、患者感冒风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治疗应首选 A:桂枝汤 B:再造散 C:小柴胡汤 D:人参败毒散 E:九味羌活汤

18、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 A..6个月 B.11个月 C.一年 D.二年 E.三年

19、母乳喂养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 B.促使子宫早日恢复 C.增强婴儿免疫力 D.喂哺简便但不经济 E.增进母子感情

20、患者,男,56岁。颈后部肿块,红肿热痛,上有多个脓头,溃破后形似蜂窝,腐肉阻塞,哝液积蓄难出,肿痛难消。外治应首选 A:,八二丹、金黄膏 B:玉露散箍围 C:垫棉法

D:,生肌散、白玉膏 E:,切开引流术

2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Bell征指的是

A.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 B.食物残渣滞留于患侧的齿颊间

C.患侧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皱额蹙眉困难

D.眼裂变大,眼裂闭合不全或闭合不能,闭眼时患侧眼球向上内方转动,显露角膜下缘的白色巩膜

E.眼裂变大,眼裂闭合不全或闭合不能,闭眼时患侧眼球向下外方转动,显露角膜下缘的白色巩膜

22、患者老年女性,经常气短,呼吸困难,近1周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渐至言语不清,昏迷。查体: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降。应首先考虑的是 A.肺心病 B.肺性脑病 C.脑出血 D.精神病

E.结核性脑膜炎

23、患者,女,35岁,乳房胀痛半年,经前加重,经后痛减;伴情绪抑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其证型是 A:痰瘀凝结 B:肝郁气滞 C:气滞血瘀 D:冲任失调 E:毒热蕴结

24、治疗血行瘀滞,多配用补气、行气药,是由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生气 E.血能载气

25、分配纸色谱的固定相是 A.纤维素 B.纸

C.滤纸中所含的水 D.醇羟基

E.展开剂中极性小的溶剂

26、循上肢外侧中线上达肩部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太阴肺经 E.手少阳三焦经

27、女,32岁,尿频尿急尿痛1d。化验: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应选用何种方法治疗 A.无须特殊治疗,嘱患者大量饮水即可 B.左氧氟沙星,0.2g,2/d,口服,连3d C.左氧氟沙星,0.2g,2/d,口服,连7d D.氧氟沙星0.2g,2/d,静脉滴注,连7d E.先锋铋2.0g,2/d,静脉滴注,连7d

28、石决明具有的功效是 A.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B.平肝熄风,镇惊安神 C.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D.平肝熄风,祛风止痛 E.熄风止痉,润肠通便

29、小青龙汤中体现“散中寓收”的药物是 A.麻黄、桂枝 B.干姜、细辛 C.半夏、五味子 D.芍药、甘草 E.芍药、五味子

30、患者发热,腰痛、头痛3d。查体:醉酒貌,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球结合膜水肿,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考虑其诊断为()。A.伤寒 B.斑疹伤寒 C.急性肾炎

D.流行性出血热 E.败血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根据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左关脉候 A:心与膻中 B:肺与胸中 C:肝、胆与膈 D:脾与胃 E:肾与小腹

2、首选用于治疗痛经寒湿凝滞证的方剂是 A:温经汤 B:膈下逐瘀汤 C:少腹逐瘀汤 D:八珍益母汤 E:艾附暖宫丸

3、绕阴器的经脉是 A:足厥阴经 B:手厥阴经 C:足少阴经 D:手太阴经 E:足太阴经

4、治疗中风之中经络的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首选____ A:镇肝熄风汤 B:天麻钩藤饮 C:瓜蒌承气汤 D:桃红四物汤 E:补阳还五汤

5、患者,女,25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涩痛,口渴,舌红无苔,脉数。其病位在 A.心、脾 B.心、胃 C.心、膀胱 D.心、小肠 E.心、大肠

6、临床上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感染的目的是 A.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B.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C.中和外毒素

D.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 E.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

7、阿托品对哪种腺体的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弱 A.汗腺分泌 B.唾液腺分泌 C.胃酸分泌

D.呼吸道腺体分泌 E.泪腺分泌

8、具有利尿、生津止渴作用的药物是 A.小蓟 B.桑白皮 C.芦根 D.地骨皮 E.白茅根

9、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起病时间多在 A.生后2个月 B.生后6个月 C.1~3周岁 D.4~5周岁 E.以上都不对

10、不属于手少阴心经的腧穴是 A.少海 B.通里 C.神门 D.少泽 E.少冲

11、寒邪中阻,宿食不化,腹痛拒按,舌苔白厚,脉象可见 A.滑数 B.弦紧 C.结代 D.细涩 E.迟缓

1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__ 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

13、辨证论治的实质是 A.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B.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C.研究证候与方药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D.揭示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本质 E.对疾病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14、”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因病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因时制宜 E:因证制宜 15、8岁男孩,患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现表现为壮热烦躁,口渴唇焦,喜冷饮,面赤气粗,有时抽搐、昏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洪数或滑数。中医应采用下列何方治疗__ A.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B.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减 C.大承气汤加减 D.清瘟败毒饮加减 E.清营汤加减

16、寒邪袭人,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A.其性收引,以致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B.其为阴邪,伤及阳气,肢体失于温煦 C.其性凝滞,肢体气血流行不利

D.其与肾相应,肾精受损,不能滋养肢体 E.其邪袭表,卫阳被遏,肢体肌肤失于温养

17、治疗滞产,应首选 A.合谷 B.太冲 C.足三里 D.血海 E.至阴

18、患者,男,50岁。肝硬化腹水,腹大坚满,脘闷纳呆,大便溏,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弦缓。其治法是 A.运脾利湿,化气行水 B.疏肝理气,攻下逐水 C.活血化痰,利水消肿 D.调脾行气,清热利湿 E.温补肾阳,通络利水

19、功用为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普济消毒饮 C.逍遥散

D.仙方活命饮 E.清胃散

20、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 A.加单氧酶 B.加双氧酶 C.水解酶 D.胺氧化酶 E.醇脱氢酶

20、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 A.加单氧酶 B.加双氧酶 C.水解酶 D.胺氧化酶 E.醇脱氢酶

21、临床上去甲肾上腺素用于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过敏性休克

C.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D.支气管哮喘

E.稀释后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22、大肠的传导作用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的作用有关__ A.胃气的通降 B.肺气的肃降 C.肝气的疏泄

D.肾气的蒸化和固摄 E.脾气的运化

23、”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八脉是指 A.督、冲、带脉 B.冲、任、跷脉 C.冲、任、督脉 D.冲、任、带脉 E.任、督、带脉

24、温脾汤的辨证要点是 A.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 B.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 C.腹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 D.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脉沉紧 E.腹痛便秘,苔黄,脉实有力

25、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A.清气 B.阴气 C.阳气 D.精气 E.地气

26、黄土汤主治出血证应当伴有症状是__ A.手足心热 B.血色暗淡 C.面色萎黄 D.四肢不温 E.脉沉细无力

27、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 A.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B.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降低和受体数目减少 E.以上均不是

28、患者,男,54岁。常于安静时突发胸骨后疼痛,每次约半小时,含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心电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心绞痛,其类型是 A.稳定型 B.变异型 C.卧位型 D.中间型 E.恶化型

29、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药物缓解症状 B.自我心理调节 C.不间断发泄 D.矫正不良习惯 E.心理护理

怎样正确认识和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篇3

2.青霉素类药物适应症。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和肠道、胆道、尿路感染,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治疗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对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效果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3.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5克/100公斤水,治疗剂量为10克/100公斤水,阿莫西林+棒酸治疗剂量为3~5克/100公斤水。

4.药物配伍:①阿莫西林可以搭配的有: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他半合成青霉素;②阿莫西林+棒酸(克拉维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③阿莫西林+TMP,按5∶1比例,可加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④其他:阿莫西林+盐酸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盐酸环丙沙星(3∶1),氨苄西林+硫酸链霉素(1∶3),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新霉素(牛用)。

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销售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销售量和金额。

1.2

计算各品种用药频度 (DDDs) 并对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进行排序, 结合其抗菌谱、耐药率及临床应用范围, 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2 结果

本院使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品种及其DDDs与金额排序见表1。

3讨论

品种遴选及各品种抗菌谱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2], 本院严格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的要求进行抗菌药物遴选, 共选用青霉素类药物品种6种。青霉素、苯唑青霉素为窄谱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主要针对链球菌属, 苯唑青霉素主要针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 主要针对肠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和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钾以5:1组成的复方制剂, 克拉维酸可使阿莫西林不被B-内酰胺酶所破坏, 从而使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增强、抗菌谱扩大, 主要用于阿莫西林耐药患者。美洛西林为脲基青霉素类, 主要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链球菌、肠球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哌拉西林和B-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以8:1组成的复方制剂,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均有效且耐酶, 是目前对于多数细菌耐药率均处于低值的少数抗菌药物之一。

各品种耐药情况青霉素对草绿色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少有耐药, 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在15%左右,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95%[3];苯唑青霉素目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在50%左右[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流感嗜血杆菌很敏感 (耐药率<10%) 、对肺炎链球菌和变形杆菌较敏感 (耐药率均为25%左右)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属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在40%~90%之间[3,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 (敏感率在27%左右) 除外的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均敏感 (敏感率75%~100%) [3,4]。

使用频度及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2013年本院用药频度 (DDDS) 排名第一的青霉素类药品为阿莫西林胶囊, 主要用于门诊患者。本院门诊收治上呼吸道感染 (合并细菌感染) 、轻中度肺炎患者较多, 因病原体多为链球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 选用阿莫西林胶囊抗感染合理。青霉素针排第二, 因其为化脓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的首选药品[5], 多用于门诊患者和青霉素类的皮试用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主要用于呼吸内科及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多针对社区获得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用药频度排第五合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该用于革兰阴性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其使用频度排第三, 因其价格较高金额排序第1, 结合本院平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住院患者有滥用倾向。美洛西林粉针主要用于住院耳鼻喉科和儿科患者, 多用于社区获得性上、下呼吸道感染, 因该类感染多由革兰阳性菌引起, 应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选用美洛西林虽有效, 但其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 一般不作为首选, 且其价格相对较高 (金额排第二) , 性价比相对较低。

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分析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例数是否同步的指标, 比值≥1/2说明用药基本合理, 如果比值<1/2销售金额靠前但DDDs排后, 表示用药例数少而价格较高[6]。由表1可见, 6个品种只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比值<1/2, 其价格较高为主要原因, 提醒临床慎重选用该药、严格掌握适应证, 提高用药性价比, 保护对细菌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 本院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有少部分药品存在滥用倾向。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促进临床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了解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从本院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调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销售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销售量和金额, 对其用药频度 (DDDs) 及销售金额进行排序, 结合其抗菌谱、耐药率及临床应用范围, 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阿莫西林胶囊、青霉素注射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美洛西林粉针用药频度排在前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美洛西林粉针用药金额排在前位。结论 本院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 建议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督导措施, 促进合理用药, 减少药品资源浪费及耐药菌产生。

关键词: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殷凯生.实用抗感染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68.

[2]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医政发, 2011, 56号.

[3]肖永红, 沈萍, 魏泽庆, 等.Mohnarin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 2012, 22 (22) :4946-4952

[4]孔海深, 张伟丽, 杨青, 等.Mohnarin2011年度报告:华东地区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 2012, 22 (22) :4971-4976.

[5]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教材, 2011:56-57.

青霉素类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 Agilent 6890N(配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旋转蒸发仪 BUCHI R-215;离心机 上海安亭TDL-40B;漩涡混合器 德国IKA MS3 DS25;氮吹仪 航川奥盛 KD200。

1.1.2 试剂与药品 氯霉素标准品含量99.5%(Sigma C-0378);乙酸乙酯(色谱纯) ;甲醇(色谱纯) ;氯化钠(分析纯) ; 正己烷(色谱纯) ;三氯甲烷(色谱纯) ;乙腈(色谱纯) ;硅烷化试剂:BSTFA + T CMS (99∶1) (美国Supelco 公司) ;固相萃取小柱(SPE) : ENVI-18 (3 mL ,美国Supelco 公司)。

1.1.3 样品及其制备 用于实验的材料为淡水鲫鱼,去鳞、皮,沿背脊取肌肉;样品切为不大于0.5 cm×0.5 cm×0.5 cm的小块后混匀,放置冰箱中冷冻贮存备用。

1.2 方法

1.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取氯霉素标准品0025 g,甲醇定容到50 mL,浓度为500 μg/mL,4 ℃冰箱中保存待用。临用前取该贮备液,稀释为0.100 μg/mL的标准工作液。

1.2.2 工作曲线的制备 取标准工作液,用甲醇稀释,制备成浓度为0.1、0.5、20、50、100、200、500 μg/mL的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 mL玻璃离心管中,50 ℃干热尽干,加入100 μL衍生化试剂,70 ℃恒温加热30 min,用氮气吹干多余试剂,用0.5 mL正己烷溶解待用。测定峰高的响应值,以峰高值对质量浓度做工作曲线。

1.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DB-5石英毛细管柱,固定相:SE-54(聚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氧烷),30 m×0.53 mm×0.5 μm。载气:氮气,线速度29 cm/s,进样口温度:260 ℃。温度程序:初始柱温150 ℃,维持1 min,15 ℃/min升至260 ℃,维持10 min,然后设定30 ℃/min升至280 ℃,维持5 min,以确保所有的样品已经流出。检测器温度:300 ℃。进样方式及进样量:无分流方式进样,1 μL。检测器: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

1.2.4 加标样品的制备 取待测空白样品5 g,加入浓度为0.100 μg/mL的标准溶液1 mL,各样品作2个平行样,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加标浓度为20 μg/kg。

1.2.5 衍生化单因素实验 将冰箱冷冻储存的样品室温解冻,依据水产品行业标准[1]依次进行提取脱脂净化,氮气吹干得到干燥的残留物。接下来进行衍生化的单因素实验,具体单因素及水平见表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向干的残留物中加100 μL衍生化试剂,盖塞并旋涡混合10 s,在70 ℃(55 ℃、70 ℃、85 ℃)烘箱中反应30 min(20 min、30 min、40 min)。再在50 ℃(35 ℃、50 ℃、65 ℃)砂浴中用氮气流吹除多余的试剂,至样品管刚好吹干为止。加入0.5 mL正己烷,旋涡混合10 s,供气相色谱分析用。

2.2 衍生化温度对氯霉素残留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三个温度下的气相图谱分别见下图3、4、5,回收率结果见表2。

结论:通过根据外标法标准曲线,计算结果显示衍生化温度为60 ℃时回收率最高。

2.3 衍生化时间对氯霉素残留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结论:通过根据外标法标准曲线,计算结果显示衍生化时间为30 min时回收率最高。

2.4 衍生化砂浴温度对氯霉素残留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三个衍生化砂浴温度下的气相图谱分别见下图9、10、11,回收率结果见表4。

3 结论

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衍生化条件是:衍生化温度60 ℃,衍生化时间30 min,砂浴温度45 ℃。根绝R值计算结果可知,R1>R2>R3,所以衍生化温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大,砂浴温度对于结果影响最小。优化得到的衍生化条件与行业标准相比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1]

SC/T 3018-2004,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s].气相色谱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

(收稿日期:2015-11-09)

青霉素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患者60例, 均为轻度变态反应。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16~65岁;其中过敏性休克2例 (3.3%) , 药物热3例 (5.0%) , 皮肤丘疹30例 (50.0%) , 皮肤红斑风团15例 (25.0%) , 红斑丘疹加口腔黏膜糜烂10例 (16.7%) 。头孢类过敏史6例 (10.0%) ,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2例 (3.3%) 。用药前均未做皮肤过敏试验。60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 (30%) ;肠炎10例 (16.7%) ;急性支气管炎4例 (6.7%) , 支气管哮喘2例 (3.3%) ;慢性支气管炎6例 (10%) ;扁桃体炎10例 (16.7%) , 泌尿系感染6例 (10%) ;皮肤外用感染4例 (6.6%) 。60例变态反应患者分别服用的药物为:氨苄西林胶囊18例 (30.0%) ;羟胺苄青霉素胶囊10例 (16.7%) ;青霉素2例 (3.3%) 及阿莫西林胶囊30例 (50.0%) 。

1.2 治疗

红斑丘疹、荨麻疹是最为常见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后发生的变态反应。轻度反应者, 经停药数天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反应较严重者, 可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如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需立即抢救, 患者取平卧位, 将其足部抬高, 给予0.1%肾上腺素液0.5ml缓慢静推或肌内注射, 推注5min后如未显效, 重复推注1次静注时将肾上腺素液加入10ml生理盐水。同时对症治疗。

2 结果

60例患者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临床上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的几率低于注射青霉素变态反应发生率[2]。头昏、头痛、胃肠不适及药疹是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报道口服青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2.5%, 无过敏性休克发生。无论使用何种给药途径,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 且应先进行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青霉素的变态反应与患者对青霉素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所含杂质敏感与否有较大关联, 变态反应与药物剂量大小并无明显相关性。且既往不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群在特定情况下依然可能发生青霉素变态反应, 故在应用青霉素前均需仔细询问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3]。细菌对其产生广泛而迅速的耐药性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最大危害。相关报道统计, 现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高达30%~50%, 耐药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4]。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和增加可破坏体内微生态环境, 诱发菌群失调, 导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滥用抗生素还会引发药源性疾病, 如药物性营养不良或肝肾损害等。抗生素选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可造成较大影响。广大患者多为无指征使用抗生素, 任意选用广谱抗生素, 联合应用新品种、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或选用价格高昂抗生素。而实际上抗生素对抗病毒和退热并无效果, 但多数医师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者惯用大量抗生素, 致使患者逐渐认为口服抗生素是治疗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方法, 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 且导致抗生素的开发速度不及细菌耐药性增长速度。因此医师应根据临床诊断、药物的抗菌谱及致病菌种来选择对应的抗生素, 同时还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抗生素吸收状况、排泄特点、不良反应及体内分布等因素进行选择。通常在无明确的细菌学感染证据情况下, 无需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临床上应用青霉素注射剂控制急性症状后, 改用口服制剂进行维持治疗 (即序贯疗法) 。另外一种方法为在急性期治疗中, 对于每天用药2次患者, 可进行1次肌内注射, 另一次改为口服制剂, 可有效控制血药浓度, 口服青霉素后观察0.5~1h, 如未发生任何异常现象, 遵医嘱方可离开医院。离院后再遵医嘱酌情服用青霉素, 可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如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发生, 需立即停药, 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同时建议广大青霉素生产厂家应在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做好如下标记:应用该药物前应进行做青霉素钠皮内敏感试验,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参考文献

[1] 张建设, 范瑞华.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1例[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1) :1062.

[2] 黄甦.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及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 28 (6) :649-650.

[3] 孙娟.青霉素过敏者的脱敏处理[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9A) :701-702.

青霉素类 篇7

1 临床资料

门诊输液室自2011-2015年共救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6例, 静脉输液4例, 肌内注射1例, 口服1例。均抢救成功。

2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到半小时之间, 可出现的症状总结如下: (1) 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主要为呼吸困难。由肺水肿和喉头水肿等所引起, 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 并可引起哮喘。呼吸道过敏反应, 可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2) 循环系统衰竭, 因循环系统血容量锐减, 患者出现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 烦躁出冷汗, 口唇青紫等症状。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脑组织因为缺氧而导致, 患者出现头晕目眩, 面部及四肢出现麻木, 意识不清, 全身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4) 皮肤反应, 皮肤可出现瘙痒及皮疹等。 (5) 消化系统症状, 可引起腹痛、便血和过敏性紫癜等症状。

3 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需采取的医学急救措施

(1) 立即停止给药更换输液器,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就地抢救, 注意保暖, 针刺人中。 (2) 立即用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剂量为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如果是小儿使用剂量应酌减, 如果症状未好转, 应该隔30min后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 直到症状好转。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反应的首选药物, 它是一种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 作用为激动心肌、传动系统,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增加外周阻力, 增加心输出量, 使传导加速和心率增快等。 (3) 立即氧气吸入改善呼吸缺氧的症状, 呼吸受抑制时, 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并肌肉注射呼三联 (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 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导致呼吸困难经抢救症状不能好转时, 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抗过敏性休克治疗, 根据医嘱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 根据血压情况给予升压药物, 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如患者心跳停止, 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5) 呼吸道要保持通畅, 脑细胞如果缺氧>6min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对于过敏性休克严重者, 呼吸道分泌物等不能自行排出, 可以用手拉出舌头, 彻底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如果因为使用肾上腺素和激素类药物而引起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者, 则要施行气管切开, 支气管明显痉挛者则需要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 或者使用人工呼吸机被动呼吸, 改善呼吸困难。对呼吸停止者, 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哮喘的给予氨茶碱等药物改善呼吸困难。 (6) 按医嘱使用抗组胺类药物纠正酸中毒, 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患者因为过敏性休克时有效血容量锐减, 需要及时的扩充血容量, 改善微循环, 可使用0.9%氯化钠溶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根据生命体征 (血压, 尿量) 等调整输液速度,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 输液量过多, 会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7) 血压应维持稳定, 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血压仍低者, 可使用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使血压保持在90/60mm Hg左右,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8) 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等并做好动态的护理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前, 不宜搬动。 (9) 因过敏性休克发病突然, 患者会感到恐惧, 不安, 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因素, 告知其青霉素类药物有过敏史, 在以后的用药中不能再使用。

4 总结

(1) 正确理解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人体对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生物制品等的过敏反应, 致敏原和抗体作用独到于致敏细胞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床扩大, 血浆渗出血容量相对不足的表现, 加之过敏常致喉炎水肿支气管痉挛等使胸内压力增高致使回心血量减少, 心排血量降低。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重新处理常可危及生命安全。 (2) 及时发现, 患者皮试阴性但仍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 在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 注意患者的主诉, 如麻木、瘙痒、呼吸困难等, 对过敏性休克反应, 应及早发现, 更应分秒必争, 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 根据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及时发现及时抢救。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肌内注射处置盘中备有肾上腺素, 发生变化立即做好抢救工作, 并及时通知医师、护士,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3) 皮试液需现用现配, 在做皮试之前一定要详细询问过敏史, 包括是否用过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或者其它如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过敏史, 认真准确做好皮肤过敏试验, 青霉素皮试对预测和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责任心, 按照操作规范准确地配制青霉素过敏试验液, 在青霉素使用过程中, 如果需更换批号或停药>3d, 应重新做皮试, 皮试和肌内注射后均应观察20~30min, 避免空腹输液、在疲劳、寒冷等情况下, 空腹时血糖会低、机体反应会增加等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当出现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可被误为青霉素过敏。正确掌握皮试的判断结果, 判断时细心, 慎重, 有疑义时可请年资高比较有经验护士或护士长同时判断, 并注意询问皮试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皮试结果由两人同时观察, 并双签名, 如果有过敏史则避免使用。 (4) 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抢救颇为重要, 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 急救药品的使用, 护理措施的到位等等, 争取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5) 抢救过程中要准确监测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 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并认真做好抢救的记录, 在抢救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安瓿等都要保留备查,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要注意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 做好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在此过程中要有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 达到相应的沟通效果, 使其家属有安全感, 能够较好的配合抢救。

关键词:青霉素,临床应用,过敏性休克,急救

参考文献

[1]杨海芳.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启示[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 :39-40.

[2] 高冬婷, 范继业, 张静, 等.青霉素类抗生素无菌验证方法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2) :956-959.

[3] 刑晓光, 张红.青霉素过敏反应6例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 3 (1) :86.

青霉素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料 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院外判断青霉素皮试阳性来我院就诊的40例患儿, 均患一般性疾病, 并排除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和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对这些可疑阳性的病人, 进行再皮试或同时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并做好观察和记录。40例中, 小于1个月10例, 1个月~6个月14例, 6个月 (不含6个月) ~12个月10例, 12个 (不含12个月) 至3岁6例, 其中男孩24例, 女孩16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无痛或微痛皮内注射法, 在前臂腕横纹上三指正中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方法[1], 皮试液浓度为每毫升含青霉素500 U注射剂量0.1 mL, 15 min~20 min观察结果。

1.3 判断标准

阳性:皮丘无改变, 周围无红肿, 无红晕, 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肤隆起, 并出现红晕和周围红斑直径≥1 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 痒感, 严重时可发生变态性休克;假阳性:青霉素和盐水对照均为阳性反应[2]。

2 结果

40例可疑阳性患儿, 经过青霉素再皮试和对侧相同部位生理盐水对照实验均为阳性, 由此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为假阳性。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前提下为他们进行青霉素治疗, 并且首次用药后观察2 h, 无一例发生变态反应和不良反应, 假阳性率为100 %。这些例数不排除临床例数有限, 存在较大偶然性因素, 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证实。

3 讨论

青霉素假阳性率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青霉素由于抗菌谱广, 疗效肯定, 毒性低, 故临床广泛应用, 所有抗生素中, 以青霉素变态反应最高为3%~6%, 而且青霉素过敏反应多数发生于多次采用青霉素治疗者且以青壮年多见[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抗体是IgE, 而IgE不能由母体通过胎盘带给胎儿, 小儿免疫功能不熟, 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较低, 所以各种变态反应包括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发生较少[3], 还有婴幼儿皮肤薄嫩, 血管丰富, 表皮与真皮之间的角质层发育不全, 细嫩松软, 其中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差, 故表皮与真皮之间的连接不紧密[4]。易受各种刺激而发红注入药物后易扩散, 造成红晕或皮丘范围大, 皮试结果阳性率大大高于成人, 鉴于此, 必须给予他们生理盐水对照实验来排除假阳性。个别患儿乙醇过敏或乙醇刺激引起的皮肤发红, 影响判断结果。疑为乙醇过敏者另选部位涂擦观察, 或采用更换消毒剂的方法, 或在酒精刺激引起的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此致, 大大降低了青霉素皮试阳性率。青霉素皮试液储存温度越高, 时间越长, 药物的含量越低, 分解的产物越多, 越易造成假阳性[5], 因此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机械刺激, 用手按压或衣服摩擦等, 造成假阳性。操作不规范, 如皮试液配制浓度过高和皮丘过大等, 有的护士强调工作忙而图方便, 简单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消毒皮肤时乙醇末完全挥发的状态下进行注射, 使青霉素遇乙醇被破坏而直接影响皮试结果, 还有个别护士缺乏经验未能掌握判断标准, 对1 cm的长度概念不清, 造成判断失误。

本组40例患儿, 其中32例以前未使用过青霉素, 另8例有青霉素类药物用药史, 并无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 无药物家族过敏史, 在充分准备、非常谨慎的状态下再次青霉素皮试, 并同时做生理盐水对照, 结果阴性率为100%。且首次用药后观察2 h无不良反应。在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医疗投诉不断增加的今天, 护理人员存在怕担责任, “宁松勿紧”“宁左勿右”等想法。缺乏敬业精神, 对可疑阳性不做对照就判为阳性, 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护理行为。护士是药物皮试的直接实施者, 而其结果是病人能否使用青霉素的关键, 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皮试操作规范是结果准确的保证, 要培养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将人为因素造成的阳性提高到剥夺病人用药权利的高度来认识。

参考文献

[1]赵寿宁, 赵朝伟,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业, 2003, 12 (3) :80-81.

[2]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10-211.

[3]王振坤, 周文志.临床常用抗生素问答[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65-99.

[4]董云红, 黄萍.婴儿药物皮试阳性者做生理盐水对照实验必要性的临床探讨[J].中原医刊, 2005, 32 (4) :5-6.

青霉素类 篇9

青霉素类药物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抗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低廉, 在不少新的抗生素相继问世的当今, 仍为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1]。但青霉素类药物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 以致在以往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病人只要出现自觉症状, 一般都会选择其他抗生素, 使很多病人得不到合理用药, 因而延误病情或滥用抗生素。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门诊对68例应用青霉素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病人, 进行临床观察、处理, 根据病情继续用药,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8例, 男26例, 女42例;年龄3岁~45岁;均有青霉素用药史;症状发生在首次静脉给药后3 min~10 min, 病人相继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 但生命体征平稳。

1.2 继续用药的临床观察及处理

①立即让病人平卧、饮开水或饮料, 同时辅以心理安慰,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持续5 min~30 min症状逐渐减轻, 直至消失后再观察30 min, 病人方可离开注射室, 随后根据病情继续用药。随着静脉给药次数的增多, 上述症状一次次减轻, 甚至基本消失。②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询问病人的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 并做过敏试验, 皮试阴性方可注射。在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进行青霉素类药物注射, 随时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 注射后必须观察30 min以上。③使用现配现用的青霉素。④避免大剂量快速使用青霉素。对第1次使用青霉素病人, 应特别注意注射速度, 观察病人面部表现等不适的表现。对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病人, 助其平卧, 缓慢注射, 给予一杯开水饮用, 同时测脉搏、呼吸、血压,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 就地抢救。⑤注意沟通技巧。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时, 不要过分强调青霉素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如:不过分向病人强调有无腹痛、腹泻等不适, 而是询问病人注射前后有无感觉差异。⑥对于体质差、精神过度紧张、易受暗示的病人, 应采取平卧, 缓慢注射, 或加入液体中静脉输注。⑦要求病人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进食、进饮, 尽量不空腹注射。

2 体会

青霉素的水溶液极不稳定, 可生成青霉素烯酸, 与蛋白质结合生成青霉素噻唑蛋白, 这是引起变态反应和出现副反应的重要因素[2]。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应做到现配现用, 临床常用青霉素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 也常把青霉素用2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青霉素致腹痛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有关, 也可能是青霉素的胃肠性变态反应[3], 也可能是由于IgE抗体主要沉积于胃肠黏膜表面。当初次使用青霉素后, 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醛酸可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 产生IgE抗体, 吸附在胃肠黏膜表面。如再次使用则出现上述症状, 但多次使用使吸咐在胃肠黏膜的IgE抗体不断消耗, 故症状一次比一次减轻。

本研究显示, 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发生胃肠道反应主要有未吃早餐、护士对病人的解释方法不当、使用中的青霉素制剂不纯。①由于饥饿和精神过度紧张, 血药浓度迅速上升, 机体不适应。本组15例病人是因为来医院前未吃早餐, 护士在注射前没有询问病人进餐情况。②护士对病人的解释方法不当。护士在给病人交流时, 不注意交流方法, 过分强调青霉素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本组8例病人是因为护士询问恶心、腹痛等情况, 病人受到不良暗示后, 产生紧张情绪,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③使用中的青霉素制剂不纯因素。本组5例病人在使用不同批号的青霉素后出现上述症状的。故在使用青霉素制剂的过程中不得随便更换批号, 或在更换批号后重做皮试。应用青霉素制剂后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 应禁止继续用药。

参考文献

[1]张俊玲, 张开臣.青霉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社区护理杂志, 2004, 2 (2) 32-33.

[2]方丽.静脉滴注与静脉青霉素不良反应的对比及护理[J].社区护理杂志, 2008, 6 (12) :38-39.

青霉素类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样品经提取液提取, 上机测定 (用反相色谱分离) , 外标法定量。

1.1 仪器和设备

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18-5.0μm, 250 mm×4.6 mm反相色谱柱) ;KQ-300E型超声提取仪;中佳离心机:10 000 rpm;50 m L塑料离心管;微孔滤膜:0.22μm;超纯水制备机;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

1.2 试剂与溶液

1.2.1 试剂

乙腈:色谱纯 (Fisher, Marshalltown, USA) ;甲醇:色谱纯 (Fisher, Marshalltown, USA) ;超纯水 (自制) ;磷酸二氢钾:分析纯 (科密欧, 天津, 中国) 。

1.2.2 溶液

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2.72 g, 用超纯水溶解定容至1 000 m L。

1.3 标准物质与标准溶液的配制

1.3.1 标准物质

邻氯青霉素, 青霉素G, 羟氨苄青霉素, 苯唑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1.3.2 标准溶液

1.3.2. 1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各适量 (精确到0.000 1 g) ,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到100 m L。

此标准储备溶液每亳升含土霉素100μg, 四环素100μg, 金霉素100μg, 强力霉素50μg, -18℃以下保存。

1.3.2. 2 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临用前各取上述标准储备溶液1 m L, 用流动相定容至100 m L容量瓶, 配制混合标准工作液, 再用流动相逐级稀释, 配制成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混合标准溶液, 浓度分别为5、10、50、100、200 mg/kg。

1.4 样品前处理方法

1.4.1 试样制备

从原始样品中取部分代表性样品, 粉碎, 混匀后按四分法缩分出不少于500 g试样, 装入洁净容器内, 密封, 并标明标记。

1.4.2 试样保存

将试样于-18℃以下冷冻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 在抽样和制样操作过程中, 必须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

1.4.3 提取

称取5 g±0.05 g样品置入50 m L聚乙烯离心管中, 加入提取液, 超声提取, 5 000 rpm离心5 min, 过膜上机检测。

1.5 仪器参数与测定条件

1.5.1 色谱测定条件

色谱柱:C18-5.0μm, 250 mm×4.6 mm;

流动相: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的比例为92:8;

流动相流速1 m L/min;

进样量:10μL;

柱温:室温。

1.5.2 仪器测定

分别向液相色谱仪注入等体积标准工作液和样液, 在室温下, 以1 m L/min的流速洗脱, 外标法定量。

1.6 计算公式

按式 (1) 计算式样中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含量。

式中,

X———试样中5种青霉素的含量, μg/kg;

A———样液中5种青霉素的峰面积;

AS———标准工作液中5种青霉素的峰面积;

C———标准工作液中5种青霉素的质量浓度, mg/L;

V———样液最终定容体积, m L;

m———最终样液代表的试样质量, g。

2 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分别根据信噪比S/N=3和S/N=10计算并通过实际进样测得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检出限 (LODs) 和定量限 (LOQs) , 并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 将配制的混合标准溶液稀释成浓度为5、10、50、100、200 mg/kg的系列标准溶液, 进样测定并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表明, 在5~2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 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与其峰面积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R2>0.99) , 各青霉素的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等均满足标准要求。

2.1 检出限、测定低限

本实验的检出限为0.5 mg/kg, 测定低限为5 mg/kg。

2.2 回收率

本实验方法的回收试验是在饲料样品基质中添加3个浓度水平的青霉素类混合标准溶液, 按照1.4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后上机检测, 每个添加浓度水平进行6次重复实验, 最终测得5种青霉素类的平均回收率范围是80%~110%。

当浓度范围在5~50 mg/kg时, 回收率范围见表1

2.3 精密度

浓度范围在50~100μg/kg时, 精密度范围见表2。

3 结论

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青霉素类残留量 (邻氯青霉素, 青霉素G, 羟氨苄青霉素, 苯唑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线性良好, 添加浓度范围在5~50 mg/kg时, 回收率范围为80%~110%,

浓度范围在50~100μg/kg时, 精密度范围在1.45%~16.03%。该方法检测饲料中青霉素类残留量准确可靠。

摘要:建立同时检测饲料中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方法参照有关文献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 进行周密验证后, 将某些关键步骤进行细化。结果表明:邻氯青霉素、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5 mg/kg, 方法回收率在60.4%103.6%之间, 精密度范围在1.45%12.60%之间。该方法优化了检测参数, 并且准确可靠。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青霉素类抗生素

参考文献

[1]李德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几种兽药残留量[J].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 2007 (10) .

[2]王绪卿, 吴永宁.色谱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刘珍, 黄沛成, 于世林, 等.化验员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6) .

[4]GB/T 23385—2009饲料中氨苄青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S].

上一篇:教育投资行为下一篇:中国画的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