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守宫散/分析

2024-05-26

复方守宫散/分析(共5篇)

复方守宫散/分析 篇1

在结肠镜术前, 良好的肠道清洁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清洁的肠道为肠粘膜观察、插镜、经肠镜切除息肉提供条件, 降低手术不良反应[1]。该研究主要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 分别各对50例患者实施口服25%硫酸镁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清洁,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该院收治的5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 所有患者经病证实为结肠息肉患者, 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大出血、可疑肠道梗阻等患者[2]。在100例患者中, 男性56例, 女性患者44例, 年龄均为20~73岁, 平均年龄为 (56.4±1.2) 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有效比较。

1.2 肠道准备方法

对于50例对照组患者, 在结肠镜术前两日禁止食用肉类、蔬菜、瓜果食物, 流质饮食, 并在检查当日禁食[3]。在检查前4 h给予25%硫酸镁溶液100 m L, 口服, 并在30 min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 m L, 口服[4]。对于50例观察组患者, 检查前一日禁止, 流质饮食, 并在检查当日禁食, 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国药准字:H20030827) , 其中含有1.68 g碳酸氢钠、0.74 g氯化钾、1.46 g氯化钠、60 g聚乙二醇4 000 m L, 5.68 g污水硫酸钠, 加入配置成1000 m L渗性全肠灌洗液[5]。在检查前4 h进行肠道准备, 取2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入2 000 m L温水中, 均匀搅拌, 以1 L/h的速度口服, 首次服用l 000 m L, 此后每隔15 min服250 m L, 直至排出水样清便。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效果。

1.3 疗效评定

按照优、良、中、差四等级评价患者的肠道清洁度, 其中, 优:无固体排泄物, 具有清晰视野。良:无固体排泄物、含有少量残渣, 观察正常[6]。中:有污浊液体出现, 但通过冲洗进行良好观察。差:粪便残留, 检查受到阻碍。肠道准备效果以优、良为有效、中、差为无效, 有效率= (优+良) /总例数。同时, 观察患者在肠道准备中出现的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例数[7]。

1.4 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8], 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 并用χ2检验, P<0.05时,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率

在50例观察组患者中, 清洁有效率为92%。在50例对照组患者中, 清洁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肠道清洁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8.624, P=0.033) , 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

在50例观察组患者中,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在50例对照组患者中,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10.894, P=0.024) , 见表2。

3 讨论

在结肠镜前, 结肠镜检查质量直接受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的影响。无论是手术治疗或无痛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直观重要, 若准备不充分, 肠粘膜表面将附着大量泡沫, 肠腔内的粪便掩盖病变, 造成误诊、漏诊, 影响诊断与治疗[9]。同时, 肠道清洁不足将导致肠腔走向不明、视野不清, 造成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主要包括口服泻药、清洁灌肠等。

其中, 硫酸镁为渗透性泻药, 口服后肠道不易吸收, 其高浓度增加肠腔内渗透压, 减少肠道内水分吸收, 并刺激肠壁, 增加肠蠕动, 扩张肠道, 起到导泻作用[10]。由于硫酸镁具有价格低廉、口服简单优点, 被患者接受, 在肠道准备中广泛应用。但是, 硫酸镁最少需要两日的流质饮食, 且肠道刺激易引起腹痛, 大量饮水导致恶心等, 清肠效果欠佳。厉挺等[11]人对结肠镜检查前硫酸镁、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口服硫酸镁患者, 且不良反应少。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新型肠道准备药物的一种, 具有非爆炸性、非吸收性、非渗透性特性[12]。在该药物中, 聚乙二醇含有大量2OH基, 与周围水分结合, 使肠道内液体的保有量增加, 从而使粪便体积增加, 并软化粪便, 刺激反射, 引起水样腹泻, 促进粪便排出。同时,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的适量水分及含有的无机盐成分, 平衡肠道与体液之间的电解质交换、水, 肠腔内粪水呈近似等渗液, 肠粘膜在短时间内不吸收粪水, 避免体液大量外渗。不产生可燃性气体, 无爆炸危险。

El-Sayed AM[13]等人研究指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与结肠镜术前, 只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耐受性, 治疗安全、可靠。在本次研究中, 给予各5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口服硫酸镁、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硫酸镁组和硫酸镁组的清除效率分别为70%、92%, 不良反应为44%、12%, 研究结合与国内外研究一致, 进一步证实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术前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结肠镜术前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可取得满意的清肠效果, 且肠道处理安全、副作用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复方守宫散/分析 篇2

1 临床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实验组患儿男性36例, 女性24例, 年龄1~36个月, 平均15.5个月, 腹泻3~10次/d, 平均4.5次/d;大便呈绿色、黄绿色或者黄色, 稀便或水样便;对照组患儿男性34例, 女性26例, 年龄2~32个月, 平均14.9个月, 腹泻4~11次/d, 平均4.2次/d;大便呈绿色、黄绿色或者黄色, 稀便或者水样便。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腹泻次数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生素静脉注射。对照组患儿给予乳酸菌片, 0.5片/次, 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服复方胃蛋白酶散, 用量随患儿年龄大小进行调整, 具体如下:周岁以下0.75 g/次, 1~3岁1.5 g/次, 3岁以上3 g/次, 2次/日。所有患者治疗2个疗程,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及疗效评价[3]

显效:治疗72 h后, 患儿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 其它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72 h后患儿大便次数与性状均明显好转, 其它症状也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72 h后病症无明显变化, 部分症状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肺炎病程、腹泻持续时间的比较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 实验组患儿的肺炎病程较对照组患儿短;实验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患儿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该病常引起严重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情、血红蛋白水平和微生物制剂等[4]。西医认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5]: (1)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免疫能力较弱。 (2)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使胃肠道菌群失调。 (3) 支气管肺炎病原体可能对小儿的胃肠道产生影响。 (4) 痰液吞咽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可对小儿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

乳酸菌片是一种消化类非处方药品, 其药理作用为[6]: (1) 能够在肠道形成保护层, 阻止病原菌侵袭; (2) 刺激肠道分泌抗体; (3) 选择性杀死肠道致病菌。使用该药品必须注意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复方胃蛋白酶散主由有胃蛋白酶、白术 (土炒) 、山药、鸡内金、山楂组成[7]。胃蛋白酶主要促进蛋白质转化为多肽, 促进消化吸收;中医学认为, 白术、山药起到健脾燥湿的功效, 可用以止泻;鸡内金、山楂主要的作用为消食和胃, 从而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本研究表明,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缩短肺炎病程以及腹泻持续时间, 为患儿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明显缩短患儿的肺炎病程、腹泻持续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乳酸菌片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来诊治的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加乳酸菌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服复方胃蛋白酶散,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病程。结果:经过治疗,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5%, 与对照组 (73.3%) 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腹泻持续时间、肺炎病程均较对照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乳酸菌片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明显缩短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病程,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复方胃蛋白酶散,乳酸菌片,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参考文献

[1]王建, 刘世芳, 涂桂英, 等.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0 (3) :145-146.

[2]黎清交, 刘劲松, 曾长剑.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4) :1595-1596.

[3]周翔, 刘庆红, 邓泉珍.复方胃蛋白酶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7) :3302-3303.

[4]詹军.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8 (2) :1671-1672.

[5]张毅发, 黄俊清.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5) :44-45.

[6]蒋仁鹏, 张玉花.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宝乐安治疗婴儿生理性腹泻68例[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 :172.

复方守宫散/分析 篇3

1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引起烧心、反酸、食管炎及食管外组织损伤 (口、咽、喉、气道) 等系列临床症状和消化性炎症表现[1]。中医认为,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肝、胆、脾、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所致, 主要病邪为湿、痰、气、瘀, 与胃失和降、浊邪上逆密切相关[2]。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排除标准参照《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3]:1 有明显的反流症状;2 内镜下可能有GERD的表现;3食管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

排除标准:1消化性溃疡病;2卓-艾综合征;3食管癌及胃癌;4有食管及胃手术史;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血管疾病患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近2周内未服用过抑酸、保护胃黏膜及影响食管胃动力药物。

2 现代医学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其发生与下列机制相关:1不良饮食习惯, 如暴饮暴食、嗜好烟酒、甜食及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可导致胃内压力增大, 从而引起胃液、胆汁与胰酶等过多反流;2习惯性便秘, 使胃肠动力下降, 排空功能障碍, 同时用力排便时, 可使腹内压增高, 引起反流;3饮食不当, 过度食用焦、灼、烫、炙及油炸的食物或精神刺激, 可直接灼伤胃和食管黏膜, 导致食管黏膜抵抗力的下降, 不能抵抗反流物中酸和胃蛋白酶的损害, 故引起反流;4过多食用辛、辣、酸、甜食物, 会促进胃酸分泌的增加, 使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 压力降低, 引起食管抗反流机制减弱, 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2.2 西医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以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为主, 多采用抑制胃酸、促胃肠动力和保护胃黏膜。曾静[4]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 治疗8周, 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比利治疗, 总有效率为75.0%。刘海波[5]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1例, 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 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55%, 高于对照组;说明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GERD较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疗效明显。在治疗期间均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避免饱食、便秘、紧束腰带, 防止腹内压增高;忌高脂肪食品、巧克力、咖啡、浓茶等, 预防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

3 传统医学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3.1 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吐酸”“胸痛”“噎嗝”“胃痛”等范畴, 其病位在食管, 为胃气所主, 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6], 病因多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等。朱凌云[7]认为, 胃食管反流病为胃气所主, 与肝、胆、脾等脏器关系密切。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 以致气机升降失调, 上犯食管, 表现为胸骨, 后灼热疼痛。七情内伤可致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 以致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泛于食管, 引起反酸、反食、反胃、烧心等而发病。朱生樑[8]认为, 脾胃升降功能失司, 情志不遂, 饮食不节, 脾胃本虚均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本病初起多在气分, 属肝胃气滞, 痰气交阻, 肝胃郁热;病久脾气亏虚, 气滞痰阻。赵荣莱[9]认为, 胃食管反流病其气积滞于膈上食管之中, 故创新性提出其病因病机为“膈中积气”的理论。刘绍能[10]认为该病病位在食管, 与脾、胃、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肝气犯胃、脾胃失和、肺失肃降均可导致胃气上逆而形成胃食管反流病。

3.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采用和胃降逆、疏肝利胆、健脾理气、化瘀散结等方法。薛辉等[11]提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为协调脾胃肝胆之升降, 具体治法以辛开苦降法为主, 常综合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等方剂加减变化, 调遣方药, 临床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张洪勤[12]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制酸、改善胃动力治疗, 治疗7 天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 。史成和等[13]采用健脾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6例, 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4 朱西杰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经验

4.1 病机认识

朱老师认为, 胃食管反流病多与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 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损伤、肝胃不和等引起痰、气、热、瘀结于食管, 使胃之通降受阻, 浊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故病位在食管, 属胃气所主, 与肝、胆、脾和小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平素脾胃虚弱, 加之感受外邪, 清浊之气与寒气相互搏结而阻塞中气, 可使脾胃虚寒, 运化无力, 脾胃之升降失职, 食积气滞, 严重者上逆, 故发病。

暴饮暴食或平素喜食肥甘厚腻, 可致湿热内生, 损耗胃气, 损伤胃阴, 中焦气机不畅, 致胃失和降, 故引起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

情志不畅, 郁怒伤肝, 气机不畅, 木失调达, 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 肝胃不和,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则反酸、嗳气;肝郁化火, 津液不能濡润食管, 则有饮食难下和噎嗝感。

忧思伤脾, 脾为生痰之源, 思则气结, 津液失于输布, 凝聚成痰, 痰气交阻, 逆而不降, 食管被痰浊所阻, 气机不畅则发胸骨后闷痛不适等疾病。

综上所述, 胃食管反流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 最终导致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常, 中焦气机逆乱, 胃液、胆汁不得通降, 引起泛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

4.2 辨证论治

朱师认为, 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应以通降气机、和胃降逆为法, 以自拟复方蜥蜴散[14]为基本方, 通降胃气, 保护与修复胃黏膜。复方蜥蜴散主要由蜥蜴、乌梅、五味子、柴胡、枳实、厚朴、珍珠粉、鸡内金等组成。方中蜥蜴疏肝行气散结;乌梅、五味子取其酸收之性, 酸能入肝, 暖肝之体, 肝体条达, 木能疏土, 土得木助而能运化;柴胡疏肝、利胆、解郁、调畅情志;枳实、厚朴通降气机;珍珠粉制酸止痛;诸药为散, 蒸熟晾干, 每次5g, 加3g藕粉拌匀, 开水调成糊状口服, 每天3次, 餐后2h服用, 服药后2h内禁饮食, 以使药物黏附在胃黏膜表面, 在修复胃黏膜的同时, 有效控制胃酸、肠液和胆汁反流, 以达到通降气机、和胃降逆的目的。

朱师认为, 临床治疗除辨证准确、选方用药得当外, 调护和预防尤为关键,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饮食、情志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治疗还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要定时定量, 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戒烟, 严禁纵酒;保持良好心态和乐观情绪。睡前2h不要进食, 睡时抬高床头可能会缓解症状, 减少弯腰和前倾动作。该疾病疗程较长, 易反复发作, 需患者有长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决心及坚持治疗 (至少2个月以上) 的心理准备。

4.3 辨证分型

4.3.1 脾胃虚寒型脾胃本虚, 又感寒邪, 脾胃升降失常, 气机逆乱, 清浊之气与寒气搏结于中焦。症见:泛吐酸水, 呕吐清水痰涎, 胃脘隐痛, 胀闷不舒, 喜暖喜按, 纳差, 喜热饮, 大便稀溏;舌质淡, 苔白腻, 脉沉迟等。治宜温中健脾、疏肝理气。方选蜥蜴散合理中汤化裁:药用蜥蜴散为主和胃降逆, 修复胃黏膜;加入附子温阳以行滞气;桂枝平冲降逆;人参、炙甘草益气以行气;生姜降逆和胃。

4.3.2 胃腑湿热型平素暴饮暴食, 喜食肥甘厚腻, 造成中焦气机升降失职。脾不升清, 则难以运化水湿;胃不降浊, 则湿热内生。症见:嗳气泛酸, 脘腹痞满, 口出热气, 气多臭秽, 口苦而干, 纳少恶心, 大便或秘或溏, 小便少而黄等。治宜化湿降逆、健脾和胃。方拟蜥蜴散合平胃散加减:药以复方蜥蜴散为主;加入苍术健脾除湿;厚朴行气燥湿;陈皮理气燥湿运脾;半枝莲清利湿热。反酸严重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

4.3.3 肝胃不和型平素情志不畅, 木郁肝气逆之于土, 其邪在胆, 肠液和 (或) 胆汁反流入胃, 使脾胃升降失常, 胃气上逆, 虽表现于胃, 实则为肝胆与肠腑之气不通, 肝胆郁热上逆脾胃[15]。症见:情志抑郁时, 泛酸频作, 嗳气不爽, 酸液可上溢至咽喉, 兼见急躁易怒, 两胁胀痛, 气窜走通, 口苦咽干, 大便不调等。治宜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方拟蜥蜴散合大柴胡汤加减:药用蜥蜴散通降胃气;加入柴胡、黄芩疏肝利胆;白芍、焦乌梅、五味子柔肝, 疏理肝气;半夏、石菖蒲降逆和胃;旋复花、代赭石调理中焦气机。

4.3.4 气滞血瘀型胃病日久损伤胃络, 脾失健运, 脾胃俱虚, 肝气易乘中焦, 肝气犯胃, 导致气机不畅, 初病在经, 久病入络, 致气血同病。症见:反酸烧心, 嗳气频作, 吞咽困难并呈持续性胸骨后疼痛, 胃脘胀痛, 胁闷不舒, 或有刺痛, 口干不欲饮, 舌质紫黯苔白, 或有瘀斑, 脉弦涩等。治宜化瘀降逆和胃。方拟蜥蜴散合丹参饮加减:加入黄芪、白术补气健脾;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枳壳、焦三仙消积和胃;疼痛明显者加五灵脂、蒲黄;反酸严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

5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 女, 37岁, 2011年7月初诊, 主诉:反酸、嗳气伴上胸骨后烧灼感1月余。伴有善惊易怒, 纳差, 食后胀作, 连及后背, 反酸时偶有胸骨后疼痛。口苦, 呃逆, 睡眠时好时坏, 伴有两胁胀痛, 大便色青绿且不爽, 小便正常。月经忽前忽后, 量少不畅。白带多, 腰酸困。脉象寸弱关尺弦, 舌红舌边白苔明显。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 伴隆起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健脾、和胃, 方用蜥蜴散化裁, 药用:蜥蜴散5g (冲服) 、配白芍15g、柴胡10g、焦乌梅12g、五味子10g、半夏10g、石菖蒲10g、旋复花10g (包) 、代赭石10g、枳实10g, 共6付, 每日1剂, 每次煎药200mL, 分6次服完。药至6剂, 反酸、嗳气及胸骨后烧灼感逐渐减轻。改汤剂为散剂, 连服半年, 至今未见发作。方用复方蜥蜴散修复胃黏膜, 白芍、焦乌梅、五味子酸收疏肝平肝, 柴胡疏肝利胆, 半夏、石菖蒲降逆和胃, 旋复花、代赭石一升一降, 调理中焦气机。诸药合用, 平肝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止呕, 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暴饮暴食, 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心情愉快, 勿生气。

6 结语

复方守宫散/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92例, 均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进行确诊, 患者近期均有感冒病史, 感冒后出现阵发性反复咳嗽, 迁延不愈, 咳不出痰或咳出少许白粘痰, 无发热, 无扁桃腺肿大或脓点, 两肺均无明显啰音, 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结果示肺部无明显异常改变, 并排除患有肺癌、肺结核、肺心病等疾病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年龄14~62岁, 平均年龄 (36.4±3.8) 岁;病程3~19周, 平均病程 (7.4±0.7) 周;观察组男24例, 女22例;年龄15~60岁, 平均年龄 (34.9±3.5) 岁;病程4~19周, 平均病程 (7.3±0.8) 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抗过敏、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蛇胆川贝散 (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44023092) , 1袋 (0.6g) /次, 2次/d。两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之咳嗽疗效标准, 采用治愈、好转、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治疗后, 患者咳嗽、咳痰、咽喉发痒等临床症状消失;好转:治疗后, 患者咳嗽明显减轻, 咳痰、咽喉发痒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 患者咳嗽、咳痰、咽喉发痒等临床症状稍有减轻或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1%,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 “咳嗽初起, 病位在表;咳嗽日久, 正气必虚, 病邪内侵, 邪居半表半里, 而致病缠绵不愈。”宜以疏风清肺、宣肺止咳、和解祛邪为主要治疗方法[5]。

复方蛇胆川贝散由蛇胆汁、川贝母、马兜铃、姜半夏、重楼、甘草等药物组成, 为浅黄色至浅棕黄色的粉末;味甘、微苦, 被收载于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6], 具有祛风止咳, 除痰散结之功效, 临床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咳痰多等症。方中以蛇胆汁、川贝母二药为主药, 蛇胆汁性凉, 味苦, 微甘, 可驱风、除痰、祛湿, 川贝母味苦、甘, 性微寒, 可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此外, 该方中成份马兜铃含有马兜铃酸, 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如长期用此药, 医师应嘱咐患者定期检查肾功能, 如发现肾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 并提示儿童及老人慎用此药, 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此药。

本研究中, 在常规应用西药抗过敏、止咳平喘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成药制剂复方蛇胆川贝散, 对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1周, 多数患者咳嗽、咳痰、咽喉发痒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成药制剂复方蛇胆川贝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6例, 两组患者均以常规西药进行抗过敏、止咳平喘治疗, 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制剂复方蛇胆川贝散, 两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1%,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成药制剂复方蛇胆川贝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复方蛇胆川贝散,感冒,咳嗽,疗效

参考文献

[1]赵毅鹏, 王志刚.小青龙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3, 28 (7) :947-948.

[2]杨俊, 覃玉莲.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3, 28 (5) :651-65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 7 (5) :45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6.

[5]赵武, 赵井.蛇胆川贝液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 (24) :3129.

复方守宫散/分析 篇5

关键词:复方金铃四逆四物失笑散颗粒,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延胡索,白芍,质量标准

复方金铃四逆四物失笑散颗粒简称复方失笑散颗粒, 为我院名老中医针对原发性痛经实证病机“不通则痛”, 而在古方基础上加减而得, 主要由延胡索、白芍、枳壳、五灵脂等药材组成, 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前期研究发现, 该制剂对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为了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保证药物疗效, 本实验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相关药材项下的分析方法[2], 并查阅相关文献, 明确复方中君臣药延胡索和白芍的薄层层析色谱 (TLC) 定性鉴别方法,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对复方中君药白芍中芍药苷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为复方失笑散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LC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S10300A型超声清洗仪 (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 ;HZT-A+200型电子天平 (福州华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FW135型中草药粉碎机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

芍药苷对照品 (批号110736-201337) , 延胡索乙素对照品 (批号110726-201414) , 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复方失笑散颗粒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科提供;硅胶G (青岛海洋化工厂) ;乙腈 (Fisher) 为色谱纯, 水为超纯水,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层析鉴别

2.1.1 延胡索的薄层鉴别[1,2]

称取复方失笑散颗粒3g, 加入浓氨试液1mL和三氯甲烷20mL, 摇匀, 浸渍1h, 时时振摇,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加2%盐酸溶液10mL使其溶解, 用乙醚提取2次, 每次15mL, 取水层, 小心弃去乙醚层, 用氨试液调至pH=9, 乙醚提取2次, 每次15mL合并乙醚液, 蒸干, 残渣加乙醇1mL使其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称取缺延胡索的复方失笑散颗粒3g, 依供试品制备方法, 同法制得阴性样品溶液。称取延胡索对照药材粉末0.2g, 依供试品制备方法, 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 加乙醇制成0.5mg·mL-1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上述4种溶液各10μL, 点于同一1%NaOH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 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 (20∶12∶1∶0.2)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碘缸中约3min后取出, 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结果显示, 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相同的位置, 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且阴性无干扰, 见图1。

2.1.2 白芍的薄层鉴别[2,3,4]

称取复方失笑散颗粒2g, 加入稀乙醇50mL, 超声溶解20min,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20mL使其溶解, 乙醚萃取2次, 每次30mL, 取水层, 小心弃去乙醚层, 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2次, 每次30mL, 合并正丁醇层, 蒸干, 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称取缺白芍复方失笑散颗粒2g, 依供试品制备方法, 同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称取白芍对照药材粉末0.2g, 依供试品制备方法, 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 加乙醇制成0.5mg·mL-1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10μL, 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20∶3∶5∶0.2)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相同的位置, 显示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且阴性对照品无此斑点, 见图2。

2.2 芍药苷含量测定[2,5,6]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 (250mm×4.6mm, 5μm) , 流动相:乙腈-0.1%磷酸 (15∶85) , 流速:1mL·min-1, 检测波长:230nm,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理论塔板数不低于3 000, 分离度R>1.5。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 置25mL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摇匀, 即得浓度为0.201 2mg·mL-1的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复方失笑散颗粒1.06g, 置于50mL的量瓶中, 加入35mL稀乙醇溶液, 称定重量, 超声30min, 取出, 放冷, 称重, 稀乙醇补足减失重量, 摇匀, 滤过, 滤液过0.45μm微孔滤膜, 取续滤液即得。

2.2.4 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除白芍以外的其他药材, 同复方失笑散颗粒生产工艺制备阴性对照制剂, 照“2.2.3”项下方法制备缺白芍阴性对照溶液。

2.2.5 线性范围考察

分别精密移取对照品溶液 (浓度0.201 2mg·mL-1) 0.5、1、2、3、5、7、10mL, 置10mL容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摇匀。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以芍药苷质量浓度 (mg·mL-1)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4 896 X+13.619, r=0.999 9 (n=7) 。结果表明:芍药苷在0.010 1~0.201 2mg·mL-1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6 专属性考察

按照上述色谱条件, 分别精密移取芍药苷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色谱图。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与芍药苷对照品相同保留时间处出现色谱峰, 阴性对照色谱中未出现该峰, 表明其他成分对芍药苷的测定无干扰, 见图3。

2.2.7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复方失笑散颗粒供试品溶液各10μL, 连续进样6次, 记录每次的峰面积值。结果显示:芍药苷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26%和0.32% (n=6) , 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2.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复方失笑散颗粒 (批号140618) , 按“2.2.3”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 分别在0、4、10、16、24、36、48h精密吸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每次峰面积值。结果显示:芍药苷峰面积RSD=2.17% (n=7) , 表面供试品溶液在48h内稳定性良好。

2.2.9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复方失笑散颗粒 (批号140618) 粉末6份, 分别按“2.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 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 记录芍药苷峰面积值, 计算含量。结果显示:样品中芍药苷平均含量为2.61mg·g-1, RSD=1.04% (n=6) , 表明芍药苷在该样品处理方法下重现性良好。

2.2.1 0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复方失笑散颗粒 (批号140618) 6份, 精密加入芍药苷对照品适量, 按“2.2.3”项下方法分别制备成样品溶液, 精密吸取1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峰面积值, 计算含量, 测定芍药苷的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 RSD=0.90% (n=6) , 见表1。

2.2.1 1 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批号的复方失笑散颗粒1.06g, 精密称定, 分别按“2.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 每份样品平行3次, 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 记录色谱图, 并计算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含量。

(n=3)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复方失笑散颗粒中君臣药分别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 为复方失笑散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薄层层析鉴别实验中, 对延胡索的薄层展开, 分别考察了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 (20∶12∶1∶0.2) 、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 (10∶6∶1∶0.1) 、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 (10∶6∶1) 3个不同的展开系统, 结果显示: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 (20∶12∶1∶0.2) 展开时, 斑点清晰, 且斑点分离效果最好。白芍薄层鉴别中, 分别考察了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20∶4∶5∶0.2)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20∶3∶5∶0.2)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40∶5∶10∶0.2) 3个展开系统, 结果显示: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20∶3∶5∶0.2) 为展开剂时, 斑点分离清晰、无拖尾, 展开效果最好。在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实验中, 分别对提取溶媒 (甲醇、水、70%乙醇、稀乙醇) 、提取方式 (超声30min、超声1h、回流30min、回流1h) 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稀乙醇的提取率均明显高于甲醇、水和70%乙醇;超声法的提取效果较回流法好, 超声提取30min所得芍药苷含量高于超声提取1h, 表明超声提取时间与含量不呈正相关。此外, 对流动相也进行了考察, 分别按照乙腈-水 (15∶85) 、甲醇-0.1%磷酸水 (15∶85) 、乙腈-0.1%磷酸水 (15∶85) 、乙腈-0.1%磷酸水 (14∶86) 、乙腈-0.1%磷酸水 (12∶88) 进行洗脱进样, 结果发现:在乙腈-0.1%磷酸水 (15∶85) 的条件下, 芍药苷理论塔板数最高, 且不低于3 000, 分离度也最好, 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规定。

参考文献

[1]曹玲, 冯有龙, 王亚超, 等.骨刺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 2011, 12 (3) :191-19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李瑞丽, 王喜民, 张玉东.薄层色谱法鉴别胃康灵胶囊中白芍、三七和延胡索[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3) :19-20.

[4]张艳, 田其学, 袁清照.复方胆宁片质量标准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 2012, 28 (1) :100-101.

[5]席小兰, 冯俭, 谢玉, 等.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养血愈风颗粒中芍药苷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 (2) :55-56.

上一篇:在线质量控制下一篇:处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