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氯沙坦

2024-10-21

复方氯沙坦(精选7篇)

复方氯沙坦 篇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DN一旦发展至临床肾病期(Ⅳ期),其病情往往呈进行性进展。因此,有效治疗早期D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远期ESRD风险至关重要。目前DN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科采用氯沙坦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DN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早期DN患者为2010年11月~2011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型均为2型糖尿病;DN分期均为Ⅲ期[近1月内连续3次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在30~300 mg/24 h,尿常规蛋白阴性,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正常]。中医辩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相关标准,病例辩证类型为气阴两虚夹瘀证。所有患者经详细病史询问、全面体检,均排除了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泌尿系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肿瘤、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良。入组患者按就诊顺序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氯沙坦组)51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2~67岁,平均(55.1±7.2)岁;病程1~12年,平均(6.1±2.7)年;治疗组(氯沙坦+复方血栓通胶囊组)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33~65岁,平均(53.5±6.4)岁,病程2~15年,平均(6.6±3.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间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常规糖尿病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片(美国默沙东公司,50 mg,1次/d)治疗,治疗组予氯沙坦片(50 mg,1次/d)+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17,1.5,3次/d)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饮食治疗保持不变。疗效分级参照文献标准[2]分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UAER减少50%以上)、缓解(症状有改善,UAER<5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UAER无减少甚至加重)。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原则,经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入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准确留取24 h尿,测定UAER(ELISA法,美国Beckman诊断试剂盒),取3次UAER的均数作为UAER的数值;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前后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早稻田(北京)生物科技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数据正态分布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根据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或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

102例受试者中共5例中途退出试验,占总受试者4.90%(其中治疗组3例:男2例,女1例;对照组2例:男1例,女1例),退出试验原因均为失访。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治疗组各出现头晕2例,治疗组出现纳差1例,随治疗进行自行缓解。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4.08%比6.25%,χ2=0.233,P>0.05)。

2.2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脂、UAER及尿TGF-β1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所有观察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SBP、UAER及尿TGF-β1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06、3.572和5.015,P<0.05或0.01);组内前后比较示两组SBP、DBP、UAER及尿TGF-β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见表1。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为65.3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242,P<0.05)。见表2。

3 讨论

DN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国内报道约35.00%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DN[3],近期国外报道45.0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8.00%存在大量蛋白尿,约45.00%的ESRD由DN导致[4]。目前D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细胞因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S)的激活等。目前早期DN的主要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上述药物主要机制为阻断RAS活性、降低肾小球的高灌注、高囊内压及高滤过,从而减少UAER,而UAER是DN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氯沙坦作为第一种应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可显著降低DN患者的UAER以及远期ESRD的风险[5],但其仅能减少部分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治疗早期DN患者仍亟待关注。

DN在中医属消渴、水肿、虚劳范畴,其本为气阴两虚,其标为淤血、湿浊、湿热,为本虚标实之证。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DN日益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同时已取得良好疗效[6]。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黄芪、丹参、玄参,其中黄芪益气健脾、三七、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止痛,玄参养阴,配伍应用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益肾降浊之效。现代药物研究证实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抗氧化等作用[7,8],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9]。目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DN的临床报道很少,仅李娟等[10]有相关报道,但该研究为复方血栓通、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为贝那普利,研究中未观测血压、蛋白质摄入量等可能影响UAER的因素。近期邢玉微等[11]报道单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UAER、肾脏肥大系数、改善肾脏基底膜结构。本研究显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组的UAER显著低于氯沙坦组(P<0.01),其临床疗效亦显著优于单用氯沙坦患者(P<0.05)。在入组时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均差异无显著性,且治疗前后饮食治疗保持不变。因此,可排除上述因素对UAER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的SBP、DBP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糖、血脂在治疗后无明显下降(P>0.05),这提示更好的血压控制可能是复方血栓通胶囊、氯沙坦的协同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DN早期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糖尿病时肾脏局部TGF-β1等细胞因子高表达,TGF-β1可诱导肾小球肥大、ECM积聚,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因此,TGF-β1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指标之一[13]。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尿TGF-β1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尿TGF-β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进一步证实了复方血栓通胶囊、氯沙坦的协同肾脏保护作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为纯中药制剂,目前尚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在本研究中治疗组仅发生头晕或纳差3例,随治疗进行自行缓解,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6.25%比4.08%,P>0.05)。

综上所述,氯沙坦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更有效地降低早期DN患者的UAER及尿TGF-β1,具有协同肾脏保护作用。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复方氯沙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诊断采用1999年WHO ISH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53例, 男29例, 女24例, 年龄46岁~65岁 (56.5岁±13.2岁) :B组53例, 男31例, 女22例, 年龄47岁~68岁 (57.3岁±11.5岁) 。两组病人均随访治疗12周, 所有病人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已知的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严重疾患, 两组病人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及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病人在进行1周的药物清洗后, A组口服厄贝沙坦 (安博维, 法国赛诺菲-圣德拉堡制药公司产品) 每日1片, 按照方案未达标则增加剂量 (1片, 每日3次) 至12周结束。B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 (商品名安博诺, 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日1片, 按照方案未达标则增加剂量 (1片, 每日3次) 至12周结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后, 每周随访测血压和心率2次, 由指定专科医生用水银柱计测压, 病人取坐位, 右上肢测压3次, 取平均值为血压值。同时实验室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尿酸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1 mmHg=0.133 kPa) 并降至85 mmHg以下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Hg但降到85 mmHg以下或下降 (10~19) mm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 t 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随访

A组完成12周随访49例, 失访2例, 有2例病人血压控制不满意需加用其他药物而剔除。B组完成12周随访48例, 失访2例, 有3例病人血压控制不满意需加用其他药物而剔除。两组病人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2.2 两组临床疗效

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7% (41/49) ;B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9.6% (43/48) ,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血压达标率

A组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为79.6% (39/49) , 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为69.4% (34/49) ;B组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为89.6 (43/48) , 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为77.1% (37/48) 。两组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 (P<0.05) 。

3 讨 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是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厄贝沙坦作为一种新型的强效AT1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 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能特异性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途径, 发挥降压和保护靶器官作用[3]。高血压病的防治, 目前国内外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倡高血压联合用药, 循证医学证实联合用药既可以达到满意降压, 又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病人寿命。噻嗪类利尿剂对于控制舒张压有很好疗效, 但单独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控制血压可能会出现低血钾、尿酸增加、影响糖代谢, 从而诱发痛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ARB和噻嗪类利尿剂合用能产生以下协同作用:①ARB药物通过影响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及醛固酮的分泌而达到减少或抵消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而噻嗪类利尿剂通过减少容量负荷角度发挥降压作用。②增强降压作用, 减少降压药物单剂量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剂, 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相近 (P>0.05) 。但对于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 两组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剂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 (P<0.05) 。两组均未出现电解质紊乱、尿酸增加等不良反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剂适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其降压疗效较满意, 舒张压达标率高, 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483-486.

[2]刘国仗, 胡大一, 陶萍, 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 (1) :7-8.

[3]Kaplan NM, Gifford RW.Choice of initial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J].JAMA, 1996, 275:1577.

复方氯沙坦 篇3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缬沙坦,复方丹参滴丸

近年来人们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脂饮食、烟酒失度等造成体内动脉硬化斑块快速形成的血管性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心肌梗死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以左心衰最常见),引起心力衰竭常见的因素是左心室扩大、心肌重构、室壁瘤等,严重影响着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我们在治疗心肌梗死的同时,早期采取阻碍左心室扩大及心肌重构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心内科2012年3 月—2015年3 月间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治疗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其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36岁~75岁,平均年龄(51±3.7)岁;前壁梗死34例,广泛前壁梗死3 8 例,多部位梗死52例;入院前在下级医院及入院后在我院用尿激酶溶栓44例,用链激酶溶栓26例,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54例;溶栓后继续内科治疗32例,溶栓后行冠脉支架置入术92例。将伴有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其他肝肾等脏器严重并发症者排除在入选病例之外;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卧床休息,伴有肺水肿者可处于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位;高浓度吸氧、心电监护,必要时行无创通气;严格排除禁忌证后进行静脉溶栓,根据动脉斑块的数量、血管狭窄程度给予置入冠脉支架等治疗。

对照组治疗方法:按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中的治疗方案进行具体治疗,包括调脂、控制血压、抗凝等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紧急合理地溶栓治疗以及溶栓后病情稳定后的冠脉支架置入治疗来再灌注心肌以减小梗死面积,同时密切监护病情变化积极对症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缬沙坦80mg,1次/d,饭后口服。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持续缺血性胸痛>20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无胸痛者符合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衍变表现及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心电图中连续2个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前导联≥0.3 mV;或连续2个导联ST段压低≥0.2 mV及T波倒置持续24 h;血清酶动态升高。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心脏扩大,烦躁、尿少、水肿、多汗、紫绀、阵发性呼吸困难;(2)肝脾肿大,肺水肿。具备(1)中4项及(2)中1项或具备(1)中2项及(2)中2项均可确诊为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可见周围循环衰竭。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半年后2组各自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组患者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治疗半年后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后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注:u、P为2组治疗前比较检验值;u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比较常见,该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尤其是少数患者出现猝死,使临床快速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还有一部分患者常有多种特异性表现,如胸闷、心悸、气急、呕吐、腹泻、烦躁甚至肩背部疼痛、牙痛等;往往表现为与冠心病无关的不典型症状[1],这些以放射所到部位的疼痛作为该病的首发症状极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大部分老年患者因表达不清或感觉迟钝而忽视胸痛症状,若合并脑血管疾患或脑循环障碍而对痛觉不敏感,以及患者原有的基础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掩盖了疼痛症状等,均可能给心肌梗死的早期明确诊断带来困难。因此,许多患者在入院治疗时错过了溶栓时间窗,使溶栓等治疗效果下降,造成不良预后。

心肌梗死的不良预后是泵衰竭,临床上以左心衰较为常见。引起心力衰竭的因素主要是冠状动脉持续闭塞、梗死面积过大、室壁瘤的产生、心室扩大、心室重构等,因此尽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时采用溶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采取冠脉支架置入,尽可能及早开通血管再灌注心肌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面积,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心室扩大及心室重构的机会。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治疗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而死亡,于是我们在观察组加用了复方丹参滴丸及缬沙坦。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三七、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起到心肌梗死后的抗炎症反应效果及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舒张末期内径的扩大,减少舒张末期容积,改善整体左室功能;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副作用较少,一次口服用药能够24 h平稳降压和控制血压,可有效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室扩大、心室重构的概率[2]。

LVDd、LVEF是反映是否能够发生心力衰竭及心室重构的敏感指标。我们的资料显示,在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及缬沙坦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6周后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复方丹参滴丸及缬沙坦能够明显预防心室扩大及心室重构;表现在临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同时观察组心肌梗死半年后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缬沙坦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能够明显预防左心室扩大及心室重构发生,从而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淑辉.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943.

复方氯沙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10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54例中, 男24例, 女30例 , 年龄47~70岁 , 平均58.2岁 , 糖尿病病程10~16年 , 平均12.5年 ,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2~7年 , 平均3.6年 ;对照组54例中 , 男25例, 女29例, 年龄48~69岁, 平均57.9岁, 糖尿病病程9~19年 , 平均13.0年 ,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1~8年 , 平均3.9年。

1.2 纳入 病 例 标 准

1有确切的糖尿病病史。2症状和体征:在试验开始前6个月内, 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不典型的心前区闷痛, 或至少出现过1次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伴有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临床表现。3心电图:6个月内, 心电图见ST段下移≥1 mm。4心脏彩超:可见左室舒张功能功能减退, 或收缩功能减退。以上1项必备, 并具备2、3、4项中的任何1项即可明确诊断[2]。

1.3 治 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 包括控制饮食 (低脂、低盐、糖尿病饮食, 忌烟酒) , 控制血糖 (均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 , 并给予降血脂、强心利尿等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药物以缓解心绞痛、改善循环及心功能不全。

1.3.1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上 , 给予缬沙坦胶囊 80 mg, 1 次/d 口服, 连续治疗 2 个月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1 个疗程。

1.3.2 治 疗组 除基础治疗和对照组治疗外 , 再予复方丹参片片, 3 次/d 口服, 连续治疗 2 个月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1 个疗程。

1.4 疗 效 判 定标 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心功能改善率≥级, 或心功能恢复至1级, 心电图、心脏彩超异常表现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 心功能改善率≥1级, 但<2级心电图、心脏彩超异常表现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未见无改善, 甚至加重[3]。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8例, 有效2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59%;治疗组显效18例, 有效2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9.63%。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水平可导致机体心肌细胞出现异常代谢, 逐渐引起心脏功能减退、心室增大, 并可加速心肌的纤维化过程, 从而诱发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心肌病可属于“胸痹”、“心痛”等 病证范畴 , 主要是由于糖 尿病失治误治, 加之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不遂等原因, 导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常, 痰湿内生 , 日久化为痰 浊、瘀血等 , 痹阻心络, 发为胸痹心痛, 故而在治疗方面应注重活血化瘀。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丹参活血化瘀通络, 三七活血止痛冰片味辛苦, 性香宣散, 可开窍醒神、止痛。三味药物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丹参、三七具有较好的扩张冠脉、抗氧化、降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调节血糖等作用[4]。而缬沙坦胶囊具有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和氧化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降压等药理作用[2], 故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 针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在基础治疗上, 再予复方丹参片联合缬沙坦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且安全性较好, 效果理想, 故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糖尿病心肌病患者10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缬沙坦胶囊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片治疗, 3个月为1个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92.59%, 对照组总有效率79.63%, 两组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复方丹参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复方丹参片,缬沙坦胶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洋.贝那普利治疗60例糖尿病心肌病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4) :535.

[2]陈中沛, 陈珊.缬沙坦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 2014, 25 (24) :2272-2273.

[3]金凤华, 高峰.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5) :61.

复方氯沙坦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4年12月经本文作者所在两院确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62例, 其中女性72例, 男性90例, 平均年龄 (47.5±8.6) 岁。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 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验药物及方法

受试者服用缬沙坦胶囊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X1622) 80mg;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片剂 (复代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T7007) , 在每天 (上午8:00~10:00) 口服服药, 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缬沙坦80mg单药治疗4周末血压未达标的患者随机分入复方片剂治疗组和单药剂量加倍治疗组, 双盲治疗4周和8周末分别测量坐位血压和心率、心电图、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尿酸、血常规及服药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

1.4 疗效评定

参照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规定的高血压疗效标准判定[4]。显效:坐位血压下降至正常, 舒张压下降≥10mm Hg, 或虽未正常但下降范围≥20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药物) /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 不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血压治疗前后及血压降幅比较用配对t检验, 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组间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室血压

结果显示, 在洗脱期末, 患者的诊室血压无显著差异 (P>0.05) 。双盲治疗8周末, 复方治疗组的降压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 (91.3%比80.4%, P<0.01) 。复方片剂组患者显效38例 (82.6%) , 有效4例 (8.7%) , 其总有效率91.3%, 单药组患者显效29例 (63.0%) , 有效8例 (17.3%) , 其总有效率为80.4%。复方片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患者, 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双盲治疗4周和治疗后8周, 复方片剂组和单药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值进行比较, 下降值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随机双盲治疗4周末, 复方片剂组的平均舒张压 (MDBP) 较基线降低 (10.5±7.3) mm Hg, 单药组的MDBP下降 (8.1±6.5) mm Hg;复方片剂组的平均坐位收缩压 (MSBP) 较基线降低 (12.4±9.6) mm Hg, 单药组的MSBP下降 (8.9±8.6) mm Hg;复方片剂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单药组 (P<0.01) 。复方片剂治疗组的MSBP/MDBP的降压幅度比单药治疗组多3.5/2.4mm Hg。

双盲治疗8周末, 复方片剂组的MDBP较基线降低 (11.3±7.8) mm Hg, 单药组的MDBP下降 (9.2±6.8) mm Hg;复方片剂组的MSBP较基线降低 (13.8±9.9) mm Hg) , 单药组的MSBP下降 (9.0±8.4) mm Hg;复方片剂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单药组 (P<0.01) 。复方片剂治疗组的MSBP/MDBP的降压幅度比单药治疗组多4.8/2.1mm Hg。

2.2 药物不良反应

复方片剂组和单药组中均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 1例患者出现咳嗽, 但症状轻微,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治疗前后,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糖、血肌酐、血钾无明显变化 (P>0.05) 。

3 讨论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3],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的达标。有研究表明, 单一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率低, 加大药物剂量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血压达标率, 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5]

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T1) 拮抗剂, 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AT1的结合, 从而阻断了Ang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 从而使血压降低;氢氯噻嗪是利尿剂, 主要抑制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 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 K+分泌增多, 使血钾降低。氢氯噻嗪与ARB联用可产生互补作用, 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6,7], 其药理作用互补, 协同降压, 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减少单一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

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类利尿剂合用[8], 低剂量的合并治疗一般比单药增大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9]。本研究复方片剂治疗组的降压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 (91.3%比80.4%, P<0.01) , SBP及DBP明显下降, 血压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单药剂量增加组[10]。结果表明:缬沙坦氢氯噻嗪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疗缬沙坦单药未达标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缬沙坦氢氯噻片剂用于治疗缬沙坦单药口服后未达标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我们两院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62例, 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 缬沙坦治疗4周, 4周末单药治疗无效的92例患者随机分别接受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 (复方片剂组) 和缬沙坦160mg/d (单药组) 治疗。在洗脱期末 (0周) 、缬沙坦单药治疗末 (4周末) 和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末 (12周末) 进行诊室血压、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离子、血肌酐等检测。结果:治疗12周末, 复方片剂组诊室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较基线降低13.8/11.3mm Hg, 下降幅度大于单药组 (9.0/9.2mm Hg, P<0.01) 。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治疗有效率达91.3%, 显著高于单药组的80.4% (P<0.01) 。两组间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 (P>0.05) 。结论:对于缬沙坦单药治疗控制欠佳的高血压患者, 使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 较之缬沙坦单药剂量加倍的用法, 降压作用更强,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缬沙坦,氢氯噻嗪,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Volpe M, Ruilope LM, M clnnes GT, et al.AngiotensinⅡrecept or blockers:benefits beyo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J].J Hum Hypertion, 2005;19 (5) :331~339

[2] Barrios V, Boccanelli A, Ewald S, 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lmesartan m edoxomil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 eessential hypertension:the OLMEBEST study[J].Clin Drug Inves tig, 2007;27 (8) :545~558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19 (8) :701~743

[4] 李立志, 杨晓东, 陈丽娟.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重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1;17 (3) :309~311

[5] Biswas PN.The safety of valsartan results of a 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 study on 12881 patients in England[J].J Hum Hypertens, 2012;16 (11) :795~803

[6] 闻静, 华琦, 邢秀荣等.替米沙坦联用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06;15 (22) :1964~1968

[7] Chrysan t S G, Weber M A, Wang A C, et al.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lmesart an medoxomil and hydrochlorothiazide[J].Am J Hypertens, 2004;17 (3) :252~259

[8] Vivencio B, Alessandro B, Silke E, 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lmesartan medoxomil inpatients with mild to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lin Drug Invest;2007;27 (8) :545~558

[9]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The seven th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 2003;289 (19) :2560~2572

复方氯沙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67例, 女53例, 年龄35~76 (53.2±3.1) 岁, 病程2~11 (6.4±1.2) 年。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 》的诊断标准, 二级以上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病程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 (络活喜,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095022410mg/d) 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则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复方制剂 (Novartis Farmaceutica S.A.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100734) 进行治疗, 1片/次, 1次/d, 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一个月。对所有患者每周随访一次, 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判断疗效。每次对患者进行3次血压测量, 最终取其平均值。观察记录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拟定。显效:血压下降≥20mm Hg。有效:血压下降10~19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20×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9例 (31.67%) , 有效34例 (56.7%) , 无效7例 (12.76%) , 总有效率88.33%;观察组显效25例 (41.67%) , 有效32例 (53.33%) , 无效3例 (5%) , 总有效率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 (P=0.02<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DBP和SBP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 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2]。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血管的死亡以及减少病残的危险。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选择药物联合的方式, 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包含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这两种降压活性成分, 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药物, 起作用是通过受体, 具有广泛的靶器官保护作用;而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类药物, 它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 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 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 产生降压作用, 而且缬沙坦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减少了在治疗过程中对肾脏的损害。缬沙坦被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各种高血压。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这两种成分的结合作用所达到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两者的单一成分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于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达9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患者在治疗前后的SBP和DBP都有了显著地降低,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出现。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选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良好, 且安全性高, 两种成分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降压作用, 同时由于复方制剂简化了治疗的步骤, 能以单独更少的剂量达到单独一种药物双倍剂量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有效降低患者血压,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复方制剂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 (DBP) 和收缩压 (SBP) 的变化与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BP和DBP均有所降低, 而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在治疗一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良好,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瘳志松.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4例肾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14) :268-269.

复方氯沙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 按服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46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21例;年龄在27~76岁, 平均年龄为 (52.7±12.4) 岁;病程在1~17年, 平均病程为 (6.4±3.2) 年。46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19例;年龄在25~81岁, 平均年龄为 (54.6±11.8) 岁;病程在1~13年, 平均病程为 (5.8±3.5) 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服用依那普利分散片, 服用方法为:依那普利分散片10 mg早餐前口服, 日一次, 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 服用方法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2片早餐前口服, 日一次, 4周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或降至正常;有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20 mm Hg;无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范围没有达到上述的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 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 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 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 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是常见心血管疾病, 也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 至今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在临床上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继发性的高血压以后, 才可将其诊断为原发性的高血压[3], 其起因比较缓慢, 在早期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表现, 在体检时才可发现血压值升高, 有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脾气急躁;颜面潮红;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耳鸣;头昏;头胀;头痛等症状。血压值升高是由于外周的小动脉受到阻力所致, 并且伴有程度不同的心排血量与血容量增加, 晚期会导致肾、脑、心等重要器官受累, 易引发脑出血、肾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心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4]。降压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心血管事件与脑卒中的发生,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拮抗剂, 其是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的复方制剂, 其中厄贝沙坦能够对醛固酮系统的最后环节特异性产生阻滞作用, 而达到降压的目的[5]。厄贝沙坦对血管的紧张素Ⅱ受体产生选择性的拮抗作用, 能够增加血浆肾素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值, 同时降低血浆醛固酮的水平值, 但是对激酶Ⅱ与血管紧张素的转换酶没有抑制的作用, 没有电解质紊乱症状的患者在使用厄贝沙坦治疗时, 其对血清钾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氢氯噻嗪是通过降低体内的钠盐容量负荷而使血压下降, 其可影响肾小管重新吸收电解质的机制, 增加氯与钠排泄, 减少血容量, 并可增加醛固酮分泌与血浆肾素的活性, 从而达到增加尿液中碳酸氢盐与钾的排泄[6], 降低血清钾的水平值。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具有协同的降压作用, 厄贝沙坦能够减少或抵消患者在长期服用氢氯噻嗪而出现的激活肾素系统、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可以改善糖代谢与胰岛素敏感性,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均是口服有效药物, 其发挥活性不需生物转化,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口服后, 绝对生物的利用度较高, 可达80%左右, 患者进食对药物生物利用度不会产生影响。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说明了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起效快速, 作用时间比较长, 能够24 h持续平稳降压, 并且患者在服用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安全性较高, 利于靶器官保护, 值得应用与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药理作用。方法 我们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 按服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服用依那普利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 将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起效快速, 作用时间较长, 能够24 h持续平稳降压, 并且患者在服用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安全性较高, 利于靶器官保护, 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原发性高血压,依那普利分散片,血压水平值

参考文献

[1]汪江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7 (31) :22-23.

[2]叶丁容.厄贝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21 (9) :218-219.

[3]梁小兵.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5 (5) :13-14.

[4]王蔚蔚, 王灿, 马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7 (6) :182-183.

[5]谢干平.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策略[J].当代医学, 2012, 18 (12) :30-31.

上一篇:童心、童真、童趣下一篇:精细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