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共12篇)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1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建筑而言,建筑结构安全是衡量建筑结构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建筑使用的舒适性,都是出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考虑,如何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是建筑结构安全设计面临的一大课题。为促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进行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简述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整体框架,其安全性、耐久性、抗震性是关系建筑结构安全与否的重要性。要想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不可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安全性,指的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如自重、机械设备、人流等,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保持建筑物整体稳定,不出现坍塌等情况,如地震、洪涝、火灾等情况;耐久性,是建筑材料抵抗自身和自然环境双重因素长期破坏作用的能力,一般耐性越好,建筑物使用寿命越长;抗震性,是指建筑物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以满足建筑抗震要求。
就目前看,建筑结构安全设计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抗震能力不高等问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着严重影响。第一,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一直以来,相关设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一直停留在过去,知识更新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不高,而现有建筑有很多是高层、多功能的建筑,传统的设计知识与经验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建筑结构安全设计要求,造成建筑结构设计有不合理之处;第二,建筑抗震能力不高。造成建筑抗震能力不高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为节省成本、获得高额利润空间,人为的降低建设资金投入,从而降低了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另一个是使企业购买性能不高的材料,如冷轧变形钢筋,这类钢筋韧性小、强度高,不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由于以上两方面问题的存在,很不利于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二、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加强措施
基于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及近年来结构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的法律法规,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用来规范建筑设计及行业发展。为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使建筑结构安全设计及抗震等级等都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二)严格控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承载能力
对建筑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是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关键,所以应对此进行严格控制。众所周知,建筑结构是由各构件组成的,为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必须严格控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承载能力。在建筑结构结构中,应根据结构的负载量,对各构件的承载力进行设计,确保构件的有效强度符合要求,以构件有效的构件体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建筑结构预应力,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三)控制结构材料质量
在建筑领域,结构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要想保证结构体系安全,必须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资料。我们知道现代建筑以高层、多功能建筑最多,他们结构复杂、功能多,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延性都有严格要求,而想要满足这些要求,首要就是从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着手。为此,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结构的负荷量选择建筑材料,确保成型后的建筑结构体系符合设计要求。
(四)有效调整结构的负载
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建筑的风亚系统、风荷载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风荷载进行的有效调整,是现代建筑抵抗和规避自然灾害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建筑抗震性、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为此,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进行有效的结构荷载调整,保护柱结构的预应力,从而稳定建筑结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进行结构负载调整时,要严格准守建筑设计要求,不得违背相关规程。
(五)合理利用设计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普遍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能有效的保证建筑结构体系安全。在这一方法运用中,设计者要抓住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与正常状态设计两个要点,充分考虑结构功能的使用状态,使之符合相关规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安全设计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问题,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合理利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做好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状态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唯有这样,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抗震性、耐久性等符合要求,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建筑物。
摘要: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实现,是关系着建筑使用安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建筑设计中的首要工作。鉴于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和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主要问题与加强措施,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抗震性,确保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度,结构安全,设计分析,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泰康.关于目前高层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33.
[2]刘新娜.关于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研究[J].建材世界,2013,(03):78-80.
[3]张瑜佩.关于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7):234.
[4]王伟.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思考的探究[J].价值工程,2010,(27):78-79.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2
1确定短柱的方法
根据相关要求,短柱的定义为柱子净高(H)比截面高度(h),即H/h≤4时,将该柱称为短柱,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对短柱进行判定的时候多数都按照该判定方法来确定。该判定方法用到的参数只是层高与柱截面的关系,而对柱本身的内力关系没有应用.
2提高短柱延性的措施
2.1使用钢管混凝土柱
在薄壁圆形钢管内填入混凝土构成的结构即为钢管混凝土。钢管对混凝土产生侧向约束力,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极限压应变能力都得到提升,特别是对高强度混凝土延性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除此以外,结构中钢管不但发挥了横向箍筋的作用,也发挥了纵筋的作用,管径与管壁厚度比值小于90,类似于混凝土配筋率超过4.6%,明显超出抗震要求中混凝土配筋率要求。由于此类结构的抗压强度与抗变形能力非常好,即便是在高轴压比下,受压区都不会出现先破坏的现象,与钢柱相比,也不会出现屈曲失稳情况。所以,为了对截面转动能力进行控制,对轴压比限值不需要限定。
2.2使用钢骨混凝土柱
将混凝土外包于钢骨即可构成钢骨混凝土柱。一半情况下钢骨的类型包含十字形截面、口字形截面和工字形截面集中,和钢结构对比,钢结构构件局部可能出现屈曲,而钢护混凝土柱由于钢构件外部包裹有混凝土,不会发生屈曲现象,柱子的整体强度得到了加强,钢材的强度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而且与一般钢结构柱相比,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可降低一半以上的钢材用量。而与混凝土结构相比,由于钢骨的存在,使柱子的承载力大大提高,柱的截面积也有效的降低,由于混凝土在钢骨翼缘及箍筋作用下受到约束,提高了混凝土的延性,柱的延性与耗能能力都得到加强。该结构类型中,对混凝土与钢材的优势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具有延性好、截面小、自重轻等优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抗震性能可有效的改善。
2.3使用分体柱
对于短柱而言,其抗弯承载力与抗剪承载力要大很多,所以在地震作用下,抗剪承载力如果受到破坏后,抗弯强度再大也都无法发挥出来。所以,可将短柱的抗弯强度人为性的降低,使其略低于抗剪强度即可,在地震条件下,柱子抗弯强度受到发挥出现,呈现延性破坏作用。为了使抗弯强度降低,在柱中可沿竖向设置缝隙,将短柱一分为二或四部分,构成分体柱,各分体柱均单独配筋,在分体柱之间设置连接缝,使各分体柱的初期刚度增加。相关研究显示,分体柱与整体柱相比,抗剪能力基本一致,抗弯承载力降低,这就使柱子的变形能力与延性都得到了提升,由原来的抗剪型破坏形态转变为弯曲型破坏形态,也将短柱消除,变为分体长柱,对剪跨比λ≤2时的抗震性能有效的进行了改善。
3结语
对短柱进行判断时,采用剪跨比λ≤2作为判断依据,要将短柱的截面尺寸尽可能的减小,使短柱的承载能力尽可能的提高,对短柱的延性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提升,有效的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在实践中,钢管混凝土、钢骨混凝土等结构类型,对短柱的承载能力提升效果非常显著,而分体柱在改善短柱抗震性能方面效果非常好。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有效的减少了建筑底部几层结构中短柱及超短柱的出现,避免了因短柱脆性破坏造成的建筑抗震性能下降的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康洪涛,王兴洋.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的处理方案[J].科技信息,(12):412.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1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35-02收稿日期:2012-05-16
随着高层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在整体的建筑设计工程中,建筑设计所要侧重的重点也是多样化发展的。在表现形式上,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也趋于多样性,由于建筑设计创新发展,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是有所调控,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把关,还要对整体的施工完善性进行相应的调整。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是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应问题的管控,还是对建筑设计中的对于主体的完善以及附属工程的安全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控,如何从某方面对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控制,这不仅是建筑结构设计师所应考虑的问题还是对整体的建筑结构的控制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它是指建筑设计在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安全、耐用以及经济适用等方面的时候,按照建设结构的设计规范进行相应的结构布置,并利用经济与技术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控,寻求最优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在整体的控制上,建筑设计的调控不仅仅是针对主体工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楼层的安全问题的调控,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结构设计。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包括对于建筑的智能、节能的控制,以及加强整体楼房的控制。对整体的建筑设计的控制,加强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方面的问题,都要加强对整体的城市建筑的控制因素的分析,最终保障城市建设的整体调控。
(一)主体工程的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工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建筑结构的生态节能设计,还要加强对整体的控制方面的调整,最终保障主体工程的设计;也要加强对整体的建筑方面的控制调整进行分析,最终保证对整体的建筑控制。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体下部裙房这一块,虽在城市建设中的影响不是太大,但在高层建筑的控制中的人性化空间的设置却有很大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裙房结构设计虽与一般的高层建筑设计不同,但在整体的控制上,还是要对结构的质量设计有一定的帮助。这也需要在整体的设计中将建筑结构的控制进行细致操作。对于裙房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在整体的视觉冲击下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保证在整体的设计上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其多样化,以避免因为裙房的原因导致人们在审视建筑时感觉过于苍白,对于街道的整体空间感不强烈。同时对于楼层的顶部设计也是比较难控制的,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控制不仅要在质量上过得了关,还应在整体的施工操作上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建筑性标志的控制,最终保证建筑的独特性和标志性。
(二)设计上的操作控制
在整体的控制上将高层建筑的主体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空间的形式丰富化,并在实际运用中主要采用的低层架空和入口处缩紧的方式进行。
二、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结构设计
(一)底层入口
一般情况下,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可以有助于南方气候炎热时的空气流通以及在北方冬季的风向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控制,最终保障整体的通风的设计,既美观又具有时效性。
(二)建筑围护
在整体的高层建筑中,居住在高层的居民都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无论是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维护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强,从而提高居民的安全性。高层建筑的门窗的设计也是有一定的风压检测的,以保证高层居住的市民的生活安全。
(三)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服务设施的质量,不仅要在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大楼的值班人员,还要在各楼层设置一些紧急呼叫装备,保证楼层的各个区域的安全。
三、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一)应急照明系统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上,要保障过道的畅通安全。对于出现的突发事件方便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保证过道的紧急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这样若出现意外事件,才能避免人员的拥挤。
应急照明系统是针对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的时候,临时急用的照明系统。这些照明系统主要分布在消防过道、消防控制室、电源室等一些重要的空间,当电源断电时,能够起到应急照明作用。
(二)防火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内,疏散的通道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区,真正的做到对人群的疏散和对火灾的控制。而消防设施的位置主要是设置在同层的与消防管带距离较近的地方,可以保证灭火器与水枪可以同时实现灭火的效能。
(三)电气的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配电设计的要求比较严格。供电电源,要来自不同的发电厂,这样不仅能保证在处于紧急情况下正常的照明,还可以对整体的建筑工作进行相应的控制。不同的电源供电,要来自于不同的发电厂,若一个区域坏了,还能启动另外一个区域。现在大多是一种来自于区域的变电所,另外自备一个发电设备,比较经济安全。
(四)电梯的质量
电梯运行的最大荷载量要根据本楼层的居住结构进行调整,保证电梯内的连线出现故障时能及时的联系到外面进行检修,最终保障电梯正常运行。另外电梯的平稳性也是大多数居民考虑的问题,在运行当中注意质量问题,保障电梯的整体运行速度,最终保障电梯的运行。
(五)防雷击的问题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4
1 关于现代建筑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 墙, 柱, 梁, 板, 楼梯, 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 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 (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 和内部荷载 (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 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 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 内力的计算, 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 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最后, 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 (比如轴压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缝和挠度等等) 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 关于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度问题
所谓“安全”, 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即所谓的“强度”和“功能”两大原则, 结构安全度还应保证结构有修复的可能, 加上“可修复”则为三原则。与国际上一些通用标准相比, 我国混凝土结构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偏低, 有的偏低较多。由于不同标准对安全度的表示方法不一样, 所采用的抗力计算公式也不一致, 要准确估计不同标准之间安全程度的差异比较困难。
可靠度理论是分析结构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已颁布统一标准, 要求结构设计规范按可靠度理论设计。20世纪70年代的我国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和钢结构设计规范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体系, 在安全度的表达形式上互不相同, 给设计或教学都造成了不便, 20世纪80年代用可靠度理论率先加以统一。
结构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 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 (例如,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3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策略与体会
3.1 当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 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无关
20世纪50年代的结构设计方法, 与现在近似, 当时所用的混凝上强度很低, 只有110至140号, 比现在的C15还低。20世纪50年代初期, 施工手段也很落后, 混凝土用体积配合比, 人工搅拌, 没有振捣器, 而当时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较少。有一些建筑物, 如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饭店等, 使用至令已逾45年, 而且经过了唐山地震影响的考验。因此可以说, 现在的安全事故, 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是没有连带关系的。
3.2 结构设计应该提倡节约的理念
关于节约钢材的问题, 是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具体来说, 就是以较少的材料去完成建筑物各种功能的要求。如果将构件截面任意加大, 材料用量任意增多, 这个工作建筑师也能做。发达国家, 节约材料也是工程师所追求的。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登载由美国建筑师学会 (AIA) 举办的最佳建筑设计竞赛, “节省材料”是那次竞赛的主题之一。纽约时报新印刷厂的设计, 因采用规则的矩形平面和常规材料, 节约五千万美元而获奖。又如香港中国银行 (贝聿铭设计) 因其结构方案布置得当, 比同样高度的其它结构大量节约钢材, 所以若干个杂志上都发表文章加以表扬。
3.3 我国规范中的构造规定, 并非都比别国低
我国规范规定的是最低用钢量, 设计者一般根据结构重要性, 予以适当提高, 所以不能以此来判定我们在工程中的材料用量, 更不能以我们的最低值来与人家比。我国规范规定的柱子最小含钢量力0.4%, 是不考虑抗地震时的数量, 我们大多数城市设计时都考虑抗震, 高层建筑更是都要考虑, 这时柱子的最小含钢量就是0.5%至1.0%。而且设计单位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柱子时, 用钢量常比规范要求的还大, 因此与国外相比, 实际用钢量并不太小。我们有些构造要求, 已与国外持平, 如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为0.25%, 与美国相同。至于墙的暗柱、筋量, 等许多方面已是世界领先。我国规范对于梁受压钢筋的配筋率, 有明确规定。且数值与美国基本相等。至于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有设计经验的人部知道, 一般梁板构件中, 此值并不起作用, 有影响的是在类似基础厚板一类构件中。这种构件中, 我国规范与国外规范相比, 在某些情况下配筋更多。因为, 如美国或新西兰规范, 对于控制最小配筋量还有一些放松要求的措施, 可使配筋减少, 所以在一定情况下, 配筋可以比我们更少。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 说我国的构造配筋比国外如何的少。
3.4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规范要根据国家政策而定
一个国家的规范, 不仪仅是技术性的, 还有更强的政策性, 许多方面, 是一个国家经济条件的直接反映。因此, 我国规范的材料用量, 当然应该比发达国家低, 也即安全度应该低一些。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我们过去的设计标准,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也就是说是安全的。当然某些局部有不足, 要不断修改。国外的规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也在不断的修改。我们过去的结构成功地经受了几十年的考验, 那就是说我们的规范, 基本是正确的, 安全度基本是能满足要求的。现存这种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讨论是正常的, 但我担心会不会引起误导, 使一些设计人员误以为按我国规范进行设计会造成不安全, 以致盲目加大构件截面, 增加用钢量,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可能性, 是不能不防的。
结束语
总之,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 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 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其中安全度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一个微小的差距也会造成大的影响。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 做到知其所以然, 处处反映出对于安全度的重视, 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 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 最终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工作中还应事无巨细, 同时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把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问题很好的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廖欠石.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进行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0 (7) .
[2]赵琳, 杨林.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的反思[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2)
[3]谭慧光.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 2010 (2) .
[4]孟起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4) .
[5]齐文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 2010 (5) .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研究论文 篇5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第一,符合国家发布的建筑设计条例;第二第二,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和整体技术能力进行技术能力进行。这其中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整体系统的建筑户型选择型选择、结构作用力传导分散方式、建筑钢筋具体使用标准等几个方面几个方面,这些都是对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有直接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筑企业或公司要针对这些重要因素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通过考核决定其去留,对于具备相应知识的员工应知识的员工,则要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企业员工对建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视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视,从而达到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标准。
4.2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前提下科学合理节省建筑施工材料
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省材料是环保意识的体现,但前提必须是在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前提影响下进行须是在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前提影响下进行,只有这种节省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节省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建筑企业快速发展展。最理想的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前提下再节省施工材料提下再节省施工材料,当然,这个实施前提也必须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设计的科学合理,若结构设计本身不合理,很难保证施工材料不浪费不浪费。某些建筑企业为保证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大量节省材料材料,致使建筑工程质量严重出现问题,这不仅是降低自身技术口碑术口碑。还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4.3采用新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日子增长的现代建筑需求建筑需求。比如对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设计,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很难弄清楚建筑物自身需承载的作用力设计很难弄清楚建筑物自身需承载的作用力,或者由于技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无法满足建筑物质量要求要求。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与建筑结构设计的结合结合,准确分析出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最终结果。因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要积极并善于使用新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新突破构设计的新突破,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5结语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直接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挂钩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直接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挂钩,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依据国家规范标准准。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施工材料节省施工材料,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建筑钢材的使用数量,并善于采用新技术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能力于采用新技术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能力。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安全量安全,设计能力,优化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理念,保证建筑结构的适用性结构的适用性、耐用性和安全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潘春帆,刘家海.建筑结构设计中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3):53+56.
[[2]马倩.关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62016(8):56.
[[3]邓全喜.关于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的若干思考[J].四川水泥,,2016(7):104.
[[4]李华.关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62016(6):258.
[[5]夏孝江.关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3):90.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分析 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度;可行性建议
安全的结构设计是建筑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基于结构安全度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因其直接关系着质量控制等其他关键环节,可以说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就成为促进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建筑结构安全度概述
对于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认识可以从它的概念入手,然后阐述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必要性。
(一)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概念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赋予结构以适当的安全度,使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预期的各种功能要求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同时,建筑结构设计也有三个基本的功能要求。第一,安全性。即无论在正常情况还是突发状况下都能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第二,适用性。即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保证物尽其用;第三,耐久性。即结构性能保证其完成预定的功能,具有足够长的安全使用寿命。上述三个要求既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建筑结构安全与否的标志,安全度就是对这些性能的度量。
(二)建筑结构安全度理论
建筑结构安全度理论是用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这一理论是通过将结构自身的抗力和外荷载的作用效应相互独立,将随机过程化成随机变量,并以经验数据为校准点,从而成功得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结构的构造规定、材料强度标准值、载荷标准和结构内力分析的精确度等因素都与建筑结构安全度有关。这一理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意义
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要求在我国现代建筑产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足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不仅仅局限于正常的施工建设和日常使用中,更重要的是在各种自然灾害下,建筑结构可以发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这就要求除了基于施工技术角度、综合受力情况、整体设计理念的设计的考虑外,技术层面的要求应该更高。
合理的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对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实质的价值,比如建筑风险控制、施工安全的控制等。安全度控制在建筑材料、工艺要求的严格程度方面也有影响,因为工程的造价直接限制着建筑结构安全度,过高的安全度会造成工程的额外成本输出。
二、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主要因素
(一)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国家经济和资源状况,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与材料质量水准都反映在结构设计安全度的高低上。准确得说,选择结构设计安全度要处理好与工程造价、维修费用及投资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权衡工程造价和结构风险的得失从而寻找最优选择。这其中不仅涉及生命财产的损失,还可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产生影响,因此,不能片面的以建造时的材料消费用量和经济指标来评价结构安全度。
(二)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确定
除了需要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外,依靠经验、工程判断及综合考虑才能很好得确定工程的安全度。因为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规范设定的安全度水平偏低,这就使我国估计结构承载力所用计算公式的安全度低于国外,在个别情况下存在不安全因素。在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现行设计可靠度水平应该有所提升,这样有助于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现代建筑产业起步晚,因此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在市场竞争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的建筑行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平台,那就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其次,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规范刻不容缓;最后是相关法律法规应该更加完善,以规范建筑业发展。现代建筑结构更加注重在自然灾害的抗灾性能设计方面,相信以后会更加完善。
三、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建议
因为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主导作用,所以在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要方面要加强控制。
(一)控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承载能力
各构件的植入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这些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连接处承载力的构建,这样才能形成建筑结构的预应力。若有一处构件的承载力不合格,不仅使结构体系的安全度降低,甚至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控制结构材料质量
因为现代建筑多以高层为主,结构复杂,因此对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延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注意节约钢材,争取在有限的工程造价制约下,发挥钢材的最大作用。
(三)结构的负载调整
建筑结构的设计,在风荷载、风压系数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尤其是风荷载的有效调整,是规避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因为主结构的预应力保护是建筑稳定的核心,因此,对其负载控制可以有效得提高结构安全度。基于建筑结构的设计需求,合理调整负载,就能提高结构安全度。
(四)严格依据我国的相关构造规定
我国规范规定的是最低用钢量,在设计时,设计者可以根据结构重要性适当提高。而我国的构造规定与国外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与美国相同,在墙的暗柱配筋量等方面已是世界领先水平。而我国规范规定的柱子最小含钢量为0.4%,是不考虑抗地震时的数量,我们大多数城市设计时都考虑地震,这时柱子的最小含钢量就是0.5%-1.0%。因此,不能以我们规定标准的最低值与国外比。
四、总结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一些现阶段的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标准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形势,这就需要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变革发展。只要我们对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有效控制,相信对整个现代建筑产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薄蕾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度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 2015(6):122.
[2]程代新.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现状及其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 篇7
1 商业建筑的火灾特点
1.1 建筑内可燃物较多
如今,商业建筑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集休闲、娱乐、商品、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虽然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但在无形之中却提高了商业建筑的风险。建筑内部的可燃物增多,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商业建筑的火灾发生率,给防火设计带来不利的影响[1]。同时,火灾的造成的损失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火灾造成死伤的概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一旦发生火灾,会给商业建筑内部的顾客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相关专家调查商业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可燃物随意堆放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商场对可燃物疏于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商场货物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与成本较高,因此容易造成火灾情况的发生。
1.2 商业建筑位于中心区
一般来说,考虑到客流量等因素,商业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因此一旦火灾发生,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尤其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商业建筑的比例非常高,因此加强防火设计对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越是靠近城市的繁华地带,越是容易发生火灾,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同时还受城市效应的影响,一旦发生火灾会给商业建筑的周围带来二次伤害,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利于城市和谐、健康发展[2]。
1.3 商场内人口较为密集
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口较为密集,因此给安全疏散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相比普通民用建筑或者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的人口十分密集,一方面是商场本身对客流量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还涉及到商业建筑本身的职能。因此无形之中给安全疏散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面对灾情时,往往不能保持镇定,尤其在人口密集度较大的区域,由于人群无意识的心理造成的踩踏事件在火灾中屡见不鲜,给救灾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这要求商业建筑的安全部门针对这个问题,制定合理的方案,加强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演练,从而做到有备无患,给救援人员争取宝贵的时间。
2 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策略
2.1 加强处方式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
处方式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开展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商业建筑本身的结构,详尽的研究商业建筑以前发生火灾的情况,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火与安全疏散策略。同时,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专题研讨会,就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商业建筑内部活动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从而减少商业建筑火灾发生的概率。指令性设计的有点是能够因地制宜,借鉴工作经验,将商业建筑火灾隐患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3]。
2.2 建立建筑防火性能规范体系
建立防火规范体系是控制火灾发生的重要途径。要求商业建筑内部加强在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上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防火体系。定期检查是减少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商场储存库进行定期检查,能够减少可燃物随意堆放的情况,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火灾的源头。同时在商场明显的位置,张贴火灾防范的体系,从而强化顾客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设立专门的消防部门,配备专业的消防人员也是保证商业建筑安全性的有效途径,要求做好消防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并在模拟演练中不断提升防火与安全疏散的能力,从而给创造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减少灾情的发生。
2.3 加强对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监督力度
加强对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监督,不但要求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人员的配合,还要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制度。由于商业建筑的安全属于公共事务,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对商业建筑的耐火性以及安全性等标准进行评估,从而找出商业建筑不足之处,并加以督促改进。另一方面,商业建筑内部本身也要对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进行考核,通过模拟火灾发生时安全机制的反应,从而对防火与安全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从而促进商业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2.4 安全疏散通道设计
安全疏散通道是安全疏散工作的保证,也是能否避免火灾进一步扩大损害的关键。要求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商业建筑自身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一般来说,商业建筑的面积较大,人口较为密集,因此对安全疏散通道的合理性的要求较高[4]。疏散通道首先要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通常设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并且对安全性的要求也很高,从而能够确保直接与商业建筑的外部相连,在短时间内,安全疏散大量的顾客。除此之外,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方向、类型都要根据商业建筑实际需求出发。同时安全疏散通道的还要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避免因为光线不足造成的踩踏事故。一般来说,安全通道的面积不能低于6m2,并且要保证通风良好,避免火灾的烟尘给受灾人群造成伤害。
2.5 防火分区的设置
防火分区的设置是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商业建筑整体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防火分区的设置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首先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地区必须进行防火分区的设置,并且安装自动灭火感应系统,从而控制火灾进一步的蔓延。除此之外,可燃物堆放的仓库必须进行防火分区的设置。而对高层商业建筑的防火分区的设置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每隔九层就设立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这是为了隔离灾情,防止火灾的蔓延,同时给救援安全疏散工作争取到一定的时间[5]。
3 结语
综上所述,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与商业建筑的安全性息息相关,更关乎成千上万的顾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给相关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做好排烟与机械抽烟的工作,规避烟雾带来顾客的伤亡,并且要求根据商业建筑自身的结构,制定合理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案。
摘要: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现代商业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复合型的商业建筑出现,给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不同于其他隐患,火灾一旦发生会给商业建筑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商业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设计,对于提高商业建筑安全性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商业建筑内部特点出发,深入研究提高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安全疏散
参考文献
[1]施春龙.大型商业建筑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2]汤飞梁.大型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01)∶28.
[3]毛应.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06)∶45.
[4]李振华.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J].中华建设,2014(07):88-89.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8
1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不够重视
众所周知,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地震事故, 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从这点上我们不难看出, 部分区域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好, 与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规范标准不相符。所以,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能够防止地震灾害发生时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 确保高效的抗震性是保障建筑安全性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针对建筑结构, 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以给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予以必要的依据。该规定中有“小震不坏60%、中震可修10%、大震不倒2%”明确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现阶段仍有部分建筑业不知建筑物抗震性具有的巨大作用, 进而使得相关结构设计工作者对抗震性不够了解, 实际设计时没有遵循抗震性原则, 从施工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 但实际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最后所建成的工程没有任何的抗震性能。上述所述情况在我国多数建筑业中经常遇到, 由于各区域的建筑形态都各异, 所以, 应结合自身实况开展抗震设计, 明确与自身相匹配的抗震设计标准, 将安全隐患抵制在萌芽之中。
1.2 建筑结构中抗震能力不强
导致抗震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首先, 对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 部分建筑业为了防止花费过多的开支, 降低资金的投入, 实现利润最大化, 于是不合理的节约钢材等建筑材料, 这样一来就使得建筑物中的钢材等建筑材料性能不断降低, 没有较好的安全性。关于建筑物钢筋等材料的配率, 国家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标准, 针对各类建筑结构所处的位置提出相应的要求, 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材料配比, 认真全面审核施工作业过程。此外, 有的小规模的建筑业为了节省开支, 购进目前在我国还不够成熟的冷轧变形钢筋, 此钢筋强度高、韧性低, 不适合抗震, 仅仅因为其价格低廉, 这些小规模建筑业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大量的购置, 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的具体方法
2.1 加强设计者对抗震性能的认识
建筑结构设计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 必须要相关的理论基础与创新型的思维模式作为支撑, 增强工作责任感。设计工作者要持一颗谨慎细致的心, 总结经验教训, 充分发挥优势之处, 抵制不良问题的发生, 积累丰富的经验推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持续稳定前行。此外, 要求设计者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避免经济损失的发生, 充分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提高建筑机构设计的安全性, 只有这样, 最后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产品才会是无任何“瑕疵”的, 与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相一致。
2.2 根据规范要求开展设计
随着我国大大小小的建筑业快速发展, 建筑结构目前已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 并且, 国家也据此颁布实施了有关法律法规, 以确保建筑业和谐统一发展。国家所提出的规定并非一成不变, 其会在社会的发展下而有所发展, 所以, 要求建筑结构设计者除了要参照以往的设计标准外, 为了保障建筑结构质量, 消除安全隐患, 还应全面发挥一个应有的职责权限, 及时发现与规范要求不相符的地方, 并有效处理, 提高建筑安全性。
2.3 充分设计计算工程
从我国近几年里出现的建筑工程事故调查资料中看到, 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计算时, 常常会漏掉一些小项目的计算。比如, 某地区一座大桥的设计中, 工程还没竣工就存在裂缝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后发现, 这是因为在对工程设计时忽视掉了对裂缝宽度的验算, 致使裂缝宽度大。
2.4 对施工过程有效监控
实际设计完建筑结构后, 工程设计单位应及时联系施工单位, 或者是设计单位内部人员亲自到施工现场实时全面监督。只要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 都必须第一时间和图纸进行一番详细比对, 指导施工操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将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 或者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以使施工操作者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意识。在我国, 有不少建筑工程常常监控不到位而引起各类事故的情况, 一旦有异常现象, 必须对工程提出质疑, 提高管理者与工作者的重视, 防止事故发生。所以, 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不可少。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建筑结构设计对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结构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实用性, 而且还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具有较高质量, 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止经济损失的发生, 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一番探讨至关重要, 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宿宗英, 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 2010 (20) .
[2]黄春明.试论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6) .
[3]刘光栋.浅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结构的安全性[J].中华民居, 2012 (1) .
[4]周济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32) .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将战争形态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推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打赢信息化战争, 必须夺取制信息权, 而掌握制信息权离不开强有力的军事通信保障。无线局域网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具有方便、快捷、廉价等诸多优势, 使其适应了信息化战争对军事通信提出的新要求, 已成为各国军事通信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1]。
无线局域网[2]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射频RP (Radio Frequency) 或者红外IR (Infrared) 作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无线局域网具有易安装、易扩展、易管理、高移动性及低成本投入等优点, 并且其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扩展性比较好, 所以可有效满足现代信息化战争对军事通信传输提出的高效要求。但同时无线局域网又面临着抗截获、抗干扰能力差等典型的信息安全保密挑战。
本文首先对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进行了概述, 然后系统分析了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需求, 最后, 针对军用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设计了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体系结构。
2 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电波来实现计算机设备与位置无关的网络数据传送的系统, 有效拓展了有线网络的数据传输范围, 使用无线射频技术通过电波收发数据, 从而减少电缆连接。
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组成由站 (Station) 、无线介质 (Wireless Medium) 、基站 (Base Station) 或接入点 (Access Point, AP) 和分布式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1) 站
站 (点) 也称主机或终端, 是无线局域网的最基本组成单元。网络就是进行站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把联接在无线局域网中的设备称为站, 它是具有无线网络接口的计算设备。无线局域网中的站可分为固定站、半移动站和移动站。无线局域网中的站之间可以直接相互通信, 也可以通过基站或者接入点进行通信。一般把无线局域网中移动站的无线收发信机覆盖的通信区域称为基本服务区 (Basic Service Area) , 它是构成无线局域网的最小单元。在一个基本服务区内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的一组主机组成一个基本服务集 (Basic Service Set) 。
(2) 无线介质
无线介质一般是指空气, 它是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传播的良好介质。无线局域网中的无线介质由无线局域网物理层标准定义。
(3) 无线接入点
无线接入点是无线局域网的重要组成单元, 它包括无线网络接口和各种控制、管理软件等。无线接入点是一种特殊的站, 通常位于基本服务区的中心, 固定不动。它的功能包括:作为接入点, 完成其它非AP的站对分布式系统的接入访问和同一基本业务组中的不同站之间的通信连接;作为无线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桥接点完成无线局域网与分布式系统间的桥接功能;作为基本业务组的控制中心完成对其它非AP站的控制和管理。
(4) 分布式系统DS (Distribution System)
通常一个基本服务区的覆盖范围有限, 为了覆盖更大的区域, 就需要把多个基本服务区通过分布式系统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扩展服务区 (Extended Service Area, ESA) 。DS可以是有线的, 也可以是无线的, 通常无线分布式系统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可通过AP间的无线信道取代有线电缆来实现不同基本业务组间的连接。
2.2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可以从物理角度、逻辑角度或者控制方式角度进行分类。此外, 因为基本服务集是无线局域网的最小组成单元, 根据基本服务集的组合方式, 可将无线局域网分为:分布对等式网络 (也即自组网络, 即Ad-Hoc网络) 和基础结构网络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1) 分布对等式拓扑 (Ad-Hoc网络)
分布对等式WLAN是一种独立的基本服务集, 至少包括两个站, 它是一种典型的、以自发方式构成的网络。独立基本服务集中任意站之间可直接通信而无需通过接入点转接, 如图1-1所示。
(2) 基础结构网络拓扑 (Infrastructure Network)
基础结构网络由无线接入点AP、无线工作站以及分布式系统构成。在WLAN的基础结构网络拓扑中, 至少必须包含一个AP, 即网络中心节点, 所有其他节点对网络的访问均由AP来控制。由于每个节点只需在中心节点覆盖范围内就可与其他站点通信, 所以这种布局受环境的限制也比较小。基础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2所示。
与独立基本服务集相比, 基础结构网络的抗毁性差, 如果中心节点损坏, 整个基础结构网络将完全瘫痪。而且作为中心节点的AP的复杂度也较大, 增加了网络的实现成本。
2.3 无线局域网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3]主要有IEEE标准和WAPI标准。IEEE802.11标准是IEEE在1997年为无线局域网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 此后这一标准又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形成802.11x的标准系列。WAPI是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的英文缩写, 是中国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 由ISO/IEC授权的IEEE Registration Authority审查获得认可, 与IEEE“有线加强等级保密 (WEP) ”安全协议类似。
(1) Wi-Fi标准
在802.11x的标准系列中应用最多的是802.11a/b/g这3个标准以及802.11i, 均已得到广泛应用;最新通过的标准是802.11n, 该标准已于2009年9月获得IEEE正式批准。关于常用的IEEE 802.11a/b/g这三个标准的比较如表1-1所示。
(2) WAPI
WAPI[4]是我国首个在计算机宽带无线网络通信领域自主创新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安全接入技术标准, 该协议与802.11b传输协议类似。作为全球在此领域的两个标准之一, 相比另一个由美国IEEE主导完成的公认存在严重安全缺陷的802.11i标准, WAPI具有明显的安全和技术优势。2010年1月, WAPI顺利通过了NP (新工作项目提案) 阶段投票, 正式成为国际标准立项项目。
3 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需求
3.1 军用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无线局域网因其在体系架构和标准协议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其易受网络攻击。而军用无线局域网因为承载着文本、图像及视频等涉密信息, 其保密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更需得到保障。根据无线局域网络传输的特点, 对军用无线局域网的攻击可分为被动攻击 (Passive Attack) 和主动攻击 (Active Attack) 两种类型, 如图3-1所示。
3.2 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需求
针对军用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受保护对象和信息管理方面, 借鉴计算机网络安全模型建立起立体防护, 如图3-2所示。军用无线局域网中受保护的对象包括:信息节点、信息链路、网络边界和基础设施, 而对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管理则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利用和信息销毁等方面, 为此综合起来, 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防护包括:物理安全防护、平台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安全防护和管理安全等。
4 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对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需求的分析, 设计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体系结构需要针对军用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层次模型, 综合考虑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基于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 采用相关的安全防护技术实现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目标[5]。如图4-1所示。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服务是基于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建立, 其中可追踪性服务是基于无线网络的无线特性提出的。实现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服务则要通过相关的安全技术实现, 如图4-2所示。这些服务均建立在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和身份认证基础设施上。
对军用无线局域网来说, 它的安全功能主要包括安全审计、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流保密、数据完整性、数据流完整系、脆弱性管理、不可否认性、消息源鉴别、恶意代码防范、攻击检测、系统备份与恢复和安全评估等, 是根据系统的各项安全需求提出的。这些安全功能可以是各种具体的安全保障系统、安全产品和安全组件配合实现的, 它们分别构成了系统的安全功能体系和安全结构体系。
基于设计的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体系结构, 可以建立起实现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服务的体系结构。系统可用性、完整性、机密性和可追踪性安全服务的体系结构分别如图4-3、4-4、4-5所示。
5 总结
无线局域网具有应用方便、可扩展性好、传输速率高且抗干扰性好等优点, 所以在军事通信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如何保证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攻击源可追溯性等是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研究的重点。在系统分析军用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典型安全威胁的基础上, 确定了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需求, 基于军用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模型设计了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体系结构, 为无线局域网的军事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摘要:无线局域网因其使用方便、扩展性好、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能强等, 已在军事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了概述, 分析了军用无线局域网的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需求, 基于无线网络的网络模型设计了军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体系结构。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 (WLAN) ,军用无线局域网,安全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甘翼.无线局域网发展及军事应用前景分析[J].通信技术, 2012, 45 (2) :1-5.
[2]钟章队.无线局域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穆晓霞, 范海菊, 牛振齐.无线局域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9 (6) :154-157.
[4]陆晓鹏, 薛润苗.WAPI在军用无线局域网中应用研究[J].自动化指挥与计算机, 2010 (2) :24-31.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10
1 座椅安全性设计
从座位的布置来看, 乘用车座椅可以分为前排、中排以及后排3种, 普通家用轿车一般只有前后两排, 而商务轿车普遍有前中后三排。在城市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高的今天, 城市中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 需要以汽车存在的安全漏洞为基础, 对其座椅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对于前排乘员来说, 如果座椅能为乘坐人员提供良好的乘坐环境, 便能够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包括让驾驶员能够集中注意力、缓解驾驶疲劳等。因此, 在设计座椅的过程中,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充分考虑, 如座椅布局、坐垫大小、靠背承压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优化设计, 能够保证驾驶员保持一个良好的驾驶状态, 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由于发生交通事故时前排乘员所处的境况 (美国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关于小汽车座位的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如果将汽车驾驶员座位的危险系数设定为100%作为参照对比标准, 则副驾驶座位的系数是101%, 而驾驶员后排座位的危险系数是73.4%, 后排另一侧座位的危险系数为74.2%, 后排中间座位的危险系数为62.2%。 (这是在车上所有人都系了安全带的情况下) ) , 在设计座椅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座椅与前部气囊及安全带的配合度, 从而保证前排乘员在交通事故中的人生安全。
虽然后排座位在交通事故中的危险系数相较前排座位来得低, 但这并不代表设计后排座椅来得容易。由于后排座椅起着隔离乘员舱和行李舱的功能, 在交通事故中还需起到防止行李舱中的行李移动对后排乘员造成伤害的作用, 在设计后排座椅时, 必须考虑到后排靠背骨架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后排乘坐位置必须配备可以用来固定儿童安全座椅的装置, 故在设计后排座椅时, 还要将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考虑进去。
具体来讲, 包括5方面设计内容:其一, 座椅强度, 乘用车座椅需要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 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即便受到很大冲击, 也不会出现断裂或变形, 做到质量轻、强度高。其二, 结构形式, 在设计座椅时, 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对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影响, 重点考虑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1]。其三, 座椅靠背, 形状、尺寸、角度、强度等都是需要注意的设计问题, 良好的设计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对人体产生的冲击。其四, 座椅坐垫, 坐垫主要影响的是主动安全性, 舒服的坐垫更有利于驾驶人员集中注意力, 如坐垫深度与人体腿部以及臀部的关系, 就需要科学设计。其五, 座椅头枕, 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事故时, 能够起到保护人体颈椎的作用, 特别是追尾事故, 头枕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颈部损伤。
2 验证试验
乘用车的座椅不仅要在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满足设计需求, 而且要站在经济的角度上进行核算。要保证座椅的安全性, 需要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进行静态及动态试验, 这是乘用车生产前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 对于座椅来说, 主要是通过其变形程度来衡量安全性的。
静态试验主要有3项试验用于验证座椅骨架、座椅固定装置及调节装置的强度。
1) 座椅靠背及其调节装置的强度试验:通过规定的假背模型对靠背沿纵向向后施加相对于座椅“R”点530Nm力矩的负载。
2) 座椅总成强度试验:通过座椅质心, 沿水平向前和向后分别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当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装在座椅上时, 施加上述向前负荷必须同时按GB14167中的规定对安全带的安装固定点施加相应的负荷。
3) 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当ISOFIX固定点系统或上拉带固定点装在座椅上时, 必须按GB14167-2014中的规定对ISOFIX固定点系统或上拉带固定点施加相应的负荷。
动态试验的主要对象是后排座椅, 运用边长为0.3m、重量为18kg的立方体来模拟行李箱, 其棱角倒圆约2cm。将多个模拟方块放在后排座椅与相应的底板上, 在试验时, 汽车会按照一定的速度向前行驶, 直到发生碰撞。后排的模拟防控会受到惯性的作用而向前滑动, 其所产生的力会作用于后排座椅, 使其发生形变。之后根据座椅的形变程度来判断其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 一般情况下, 汽车座椅硬度需要不小于50[2]。
对于后排座椅来说, 起到支撑作用的力量主要来源于靠背, 所以, 座椅靠背的结构需要尤其注意。例如分体式座椅, 其主要结构包括主钢管、支撑板、支架、安全带固定架等, 在进行碰撞试验时, 后排座椅的整体骨架都被固定在车架上, 中间支架也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如果靠背为锁止状态, 则整个座椅都固定在车身上, 车身又被固定在试验台上。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碰撞试验, 后排座椅的安全性便也是对连接构件强度的测试。
3 设计优化
由于乘用车安全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车内人员的安全, 所以从上述分析入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乘用车座椅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 提升座椅骨架强度, 无论靠背骨架, 还是坐盆骨架, 都需要对其强度与结构进行优化, 从而提升其对相关零部件的负载力。其次, 优化骨架材料, 选用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都更好的材料来制作骨架, 确保其各个方面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最后, 可以在座椅的支撑架旁边增设翻边结构, 这样能够提升主钢管对座椅的作用力, 提升座椅的抗形变程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乘用车行业的发展, 乘用车的安全性也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乘用车座椅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安全带等安全系统的作用下, 当前条件下座椅的安全性已经与从前相比有了很大提升, 座椅的固定的抗形变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但这只局限于被动安全性, 而主动安全性方面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以提升乘用车的安全性能, 降低事故中的人员的伤亡率, 确保车内人员的乘车安全。
参考文献
[1]马瑞雪, 王欣, 张科峰, 等.移动行李对后排座椅冲击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J].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4 (1) :1-3.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
在一个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建筑安全性是由建筑的结构来决定的,因为建筑的作用是承载和提供空间,所以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控制就应该要从建筑空间结构设计来研究,怎么样去保证建筑结构在承载能力上是建筑设计方面需要做专门研究的一项内容。在我国,比较传统的建筑结构是在设计上和施工上都存在一定缺陷的,所以使得很多建筑在结构上都没有达到规定的荷载要求,所以本文对怎么样去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做出了有效的研究。
一、建筑安全的简介
建筑设计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学问,这种学问是综合建筑知识多方面和他方面的知识,在建筑设计安全性计算是需要应用物理学建筑学承载能力公式进行相印的数据计算,而且在对建筑结构的形体构件和建筑位置结构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考虑,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结构安全得到相应的保障,从而进一步保障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因如此,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建筑设计的最初阶段就是对结构的设置和承重能力进行计算,并且进一步对建筑主体以及各个部分的承载能力的承重进行有效的计算,从而确定建筑结构的形状、位置、大小,而且要在设计图纸上做出详细的说明。
建筑结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建筑材料、结构承重、承重材料等等。这门学科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一定要严格的技术施工和数据测量,从某种程度上讲还需要对建筑所在的环境进行综合的考虑以及要考虑施工的天气、季节、气温等等,综合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考虑。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结构抗震性差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地震,破坏了特别的强,对人民的生活、生命、财产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每次地震中都可以看到很多房屋倒塌从而导致人员伤亡严重,所以房屋的安全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国颁布的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其中规定:小震应至少超过65%的住房将不会坏掉,中小地震应大于12%的住房将不会坏掉,大地震应该是3%以上的住宅将不会坏掉。但是目前很多建筑设计公司对房屋抗震的设计重视程度方面还不够,很多设计人员对这种情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所以近几年我国出现很多“豆腐渣工程”、“一次性工程”等说法,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二)管理不充分,材料大量的缩水
一些建筑设计公司为了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公司获取更高的利润,对建造房屋的安全性不管不顾,大量的减少材料,不重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偷工减料,从而使得建筑中钢材等材料的性能减弱,使建筑物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比如,2011 年12 月9 日,武汉市汉口区面积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紫润明园爆出多处地基下陷、墙面开裂、楼房漏水等问题,被称之为“楼脆脆”、“楼裂裂”;江苏省常州市圩塘新村的21 栋居民楼因为昼夜不停的摇晃而被称之为“楼晃晃”。据当地居民讲他们这21 栋楼属于拆迁楼,但是他们入住不久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家中的饮水机水桶中的水总是不停晃动,晚上躺在床上也能感到明显的晃动。细心的村民发现原来是他们的居民楼在晃动。
(三)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对于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学习知识不足,导致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一些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只顾建筑设计的美丽,不顾施工质量,或明知道公司的设计要求的形式不通,为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提出异议,纵使酿成悲剧。这种人员虽然只是建筑结构设计行业中的极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也非常值得重视。因此设计人员要人人自危,不能只考虑公司利益,也要切身为顾客考虑,学会换位思考。设计人员要全面考虑情况后,再进行设计,并把不合理的设计或只顾美观不顾质量的设计扼杀在襁褓中,不要等到造成恶果时,再想补救措施。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一)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地震性能的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内容,需要的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结构的设计,创新的思维模式,也要求员工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严格设计,不能敷衍了事,对任何一个房屋构件都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要多结合前人优秀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对前人优秀的地方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对一些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或者摒弃,从而给自身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进一步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对自身的思想加以转变,把房屋抗震的重要性熟记于心,做到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全面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全面的讓自己的知识才能发挥出来,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水平进一步控制,从而设计出能够体现设计者基本意志、能够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建筑。
(二)建筑设计公司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进行结构设计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不断的快速发展创新,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创新了不少国家规定的相对应规定,但不仅是技术上的规定,但也有相关的政策。而且这些相对应的规定是时刻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所以就应该对做出断的更新和修改。为了提高建筑房屋的质量,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建筑人员应该要对此充满责任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规定建筑及时快速的提出,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减少一些“楼脆脆”“楼危危”等现象发生,提高居住人民的安全保证。
(三)开展科研,创新设计软件
要做好工作,必先利其器,原因很清楚,对任何行业都适用。随着当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对设计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多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现有的结构设计程序已不能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例如有些力学模型不能适应比较复杂的结构和构件形式,对某些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处理不理想或计算不准确,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缺乏保证。同时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和功能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水平。有时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所以,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要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这就需要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专业人员合作去完成软件开发,推新创新,不安于现状,勇于承担起这个任务。
四、结束语
建筑的设计时为了给人们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而且建筑设计时应该要时刻保持一颗负责的心态。经过上文的介绍,对建筑设计中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了解,国家和企业要加强对建筑设计结构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筑房屋的安全性。只有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宿宗英,赵丽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科技资讯,2010,(20).
[2]施东昊,段国令.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 篇1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尤其是钢结构设计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 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兴建各种高楼大厦, 而这些建筑也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不少钢结构建筑更是因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已经有机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名片。然而, 作为钢结构设计人员, 并不能因为眼前的繁荣景象而变得自满, 反而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更加深刻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合理的解决了高层钢结构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才能真正的实现“百年大计”。
1 高层钢结构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和需注意的事项
当前阶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层钢结构设计时, 均需要根据当地行业规范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而这些行业规范多是融合了建筑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统计学以及概率论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建筑施工水平等因素, 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比较详细的条文规则。不同国家的设计规范肯定具有一定差别, 但是所有的规范对于高层钢结构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却是相同的, 那便是安全性问题: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建筑物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其安全性不能够出现任何问题, 同时, 建筑物在一些突发情况下还需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例如地震、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
在钢结构设计中除了需要严格坚持“安全第一”的设计原则, 还应该注意到建筑的适用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合格的钢结构建筑物, 不仅要应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其适用性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建筑物是用来为人服务的, 其空间结构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钢结构建筑物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施工建设, 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以期能够实现“百年大计”的目的,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渡过了曾经的“困难时期”, 但在当前时期经济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建筑行业的投资往往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
2 国内高层钢结构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
2.1 建筑结构空间布局缺乏人性化
如果设计人员在前期没有进行认真调研, 没有充分领悟业主对建筑物使用方面的要求, 仅仅是凭自己感觉或者是套用以前的设计方案, 那么最终的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很有可能因为缺乏合理性而难以满足业主的需求。同时, 还会在安全性方面埋下一些隐患。比如:若是在结构空间布局过程中把承重结构与装饰结构混为一体, 未规划出符合要求的消防通道, 那么万一发生紧急事件, 将很有可能对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此外, 如果建筑结构空间布局不够人性化,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成本、缩短使用寿命。
2.2 建筑的抗震性能多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虽然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均做出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定, 但有些业主为了节约开支, 认为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好, 会让设计人员降低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如此以来,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将会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为我国最近已经进入地震的高发期, 汶川、玉树以及雅安等地区相继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地震灾害,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如果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震害。
2.2.1 连接节点破坏
这是钢结构建筑物在地震灾害经常出现的破坏, 究其根本原因, 多是最初的设计环节, 相关节点的构造不符合要求, 因而致使一些节点连接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 进而造成了破坏。
2.2.2 局部构件破坏
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局部构件破坏主要是某些支撑杆件的失稳或断裂破坏、钢柱脆性断裂等, 而这些多是因为在设计中未充分考虑钢结构的低周疲劳破坏、构件的宽厚比以及塑性设计等方面。
2.2.3 结构发生坍塌
这是高层钢结构最为严重破坏形式, 多是因为钢结构中存在薄弱层或结构选型不合理而引发此类灾害, 由于后果极为严重, 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尽一切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2.3 设计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性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购买各种建筑材料, 尤其是钢材, 在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成本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 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多会要求设计单位控制用钢量, 或聘请第三方对原有设计进行优化以降低用钢量, 众所周知, 用钢量过低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储备, 还会削弱其抗震、抗冲击性能;有时即使在设计计算时满足了常规条件下的要求, 但是在地震等特殊荷载作用下, 很有可能造成梁、柱开裂, 甚至是结构坍塌的现象。
3 合理改善和提高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能
3.1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名合格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足够的责任心, 同时还需要十分清晰的认识到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对于同一个问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 在辩证的过程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如此以来便可提高建筑物的人性化与合理性, 从根本上保证其安全性能。
3.2 在设计环节重视地震作用的影响
首先, 对于最初的建筑场地选择, 就应该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 根据业主的要求、建筑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分析, 尽量选择对抗震比较有利的场地;其次, 应该选择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 从而使得地震作用力的传递路径非常明确, 而对于建筑物自身的一些附属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样予以足够重视, 避免因为局部构件的破坏造成整个结构的失稳;再次,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重通过一些隔震、减震措施以缓解地震作用, 对于那些超高钢结构建筑和重要建筑, 则应该开展风洞试验和地震台试验, 以充分验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3.3 不断学习使用新的知识与技术
虽然我们国家颁布了许多建筑设计规范, 但是现阶段这些规范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局限性, 设计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敢于质疑, 对于一些欠合理的条款要进行适当修正;同时, 设计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使用新的设计计算分析软件, 从而实现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造价。
3.4 其他一些需要予以重视的方面
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受力计算与分析中, 要注意连接部位的承载力应该大于被连接的构件才可以, 同时还需要确保不同构件之间能够正常传力, 必要情况下则应该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除了充分考虑钢结构构件连接的问题, 结构连接处变形的影响同样不能被忽略, 连接处应该具备一定的变形协调能力。
由于钢结构自身的特殊性, 其整体性与耐久性问题必须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 如果建筑的耐久性无法满足要求, 很有可能发生腐蚀等现象, 那么便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进而威胁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4 结语
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 本文首先从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高层钢结构在设计中应坚持和注意的事项, 进而从空间结构布置、抗震性能以及过分追求经济性等三个方面指出了目前我国钢结构设计中比较常见的安全性问题, 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进而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与建议, 以供有关钢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俊山.在新时期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施工安全的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17) .
[2]李彩虹.多高层钢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钢结构, 2012 (12) .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研究】推荐阅读:
建筑结构抗火设计研究06-27
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研究11-14
建筑结构设计10-10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06-11
建筑结构设计管理09-15
常用建筑结构设计05-08
建筑与结构设计06-07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10-17
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05-22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