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

2024-09-20

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精选10篇)

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 篇1

1 施工电梯常见问题

由于施工电梯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且担负人员和物料的双重运输任务, 因此任何一个疏忽都将导致重大伤亡事故。下面将介绍施工现场常见隐患及其主要表现。

1.1 安装和拆卸

(1) 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对施工电梯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或因工期较紧而疏忽了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部分拆装单位对于交底工作存在误区, 过于简单, 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没有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分类详细交底, 加之外界环境缺乏监督, 加大了高处坠落等重大事故的发生率。

(2) 安装质量不高。对于安装精确度要求严格的设备, 如果安装不到位将造成严重偏差, 装配不当会产生较大的装配应力, 给电梯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3) 安装装置设置不当更是施工电梯安装大忌。常见的是上极限限位器安装位置与上限位开关之间的越程距离大于0.15m (SC型电梯) , 使上限位开关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动作。此时, 若安全钩安装位置不符合原设计要求, 则极易发生吊笼冲击导轨, 导致吊笼坠落的重大伤亡事故。

(4) 楼层门的施工设计不达标。以层门选取的材料和净高度较小为常见问题;再者层门的开关设计存在漏洞, 许多工地电梯的楼层门在制作时, 门开关设计成楼层内的人员也能打开, 这样就形成楼层门可随意打开的条件, 使通道口成为危险的临边口。

1.2 使用和操作

操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或无证操作。电梯司机缺乏安全知识, 工程队又缺少专业培训, 施工电梯操作人员水平有限, 超载现象严重, 无法应对突发事件, 误操作情况时有发生,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 有的工地因管理不严, 司机离开驾驶室不关闭总电源, 形成电梯无人看管, 极易造成事故。

(2) 超载。运行电梯不按额定荷载控制物料和人员数量, 经常处在超载状况, 不但加速电梯传动部件的磨损, 还可能导致吊笼及其它受力部件的变形, 甚至破坏了电梯整机设计性能, 尤其是吊笼的制动特性, 给电梯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

(3) 不按设计要求及时装配对重。某些型号的电梯在使用说明中明确规定:不装对重时, 其额定荷载必须减半。随着建设施工进度的发展, 电梯需要经常加节, 一些工地为图省事, 电梯的对重直到导轨架不再加节时才装上, 在此前吊笼始终处在无对重的工况下运行, 极不利于电梯的安全运行。

(4) 不按规定进行定期试验。限速器应在电梯安装投运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坠落试验。许多工地的电梯只管使用, 不进行此类试验, 一旦发生吊笼下坠失速, 限速器失灵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另外, 在施工现场还存在金属结构和电气金属外壳不接地或接地不符合安全要求、悬挂对重的钢丝绳安全系数达不到8倍、钢丝绳与对重连接不符合设计要求、电气装置不设置相序和断相保护装置等常见问题。

1.3 管理

(1) 一些中小企业或项目承包者为省钱, 在自己无专业拆装资质的情况下, 自行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装与拆卸, 严重违反了从事电梯拆装的单位必须持有效专业资质证书的规定, 给施工电梯的拆装质量和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2) 一些有专业资质的拆装单位, 存在拆装技术水平差、持有专业资格的人员不足等问题, 造成拆装工作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 不仅违规作业, 还为后续的安全管理环节埋下隐患, 甚至在装拆过程中就发生高处坠落等伤亡事故。

(3) 不按有关规定编制安装、拆卸工艺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且缺乏必要的审批和备案手续, 使整个拆装过程处在无序管理的状态下, 安全行为失控。

(4) 施工电梯在安装使用前未进行专业检测, 甚至没有到货验收程序, 或验收工作不细致, 而是直接投入施工使用, 极易引发机械、电气故障。

2 安全维护措施

施工电梯是一种客货两用垂直运输设备, 不同于井架和龙门架物料提升机, 是危险性较大设备。施工电梯的使用和管理比龙门架、井架的要求更高,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确保施工电梯的安全使用,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安装和拆卸

(1) 装拆队要有资质证书, 安装、拆除、加节作业方案需按要求进行审批, 作业前进行的技术交底工作, 要做到内容全面、细节详细。同时, 作业周围环境管理到位, 及时处理现场不相干杂物, 安装、拆除工作时设置隔离带和警示提示, 避免因闲杂人员等进入而造成的不必要人身和财产损失。

(2) 安装作业前对施工电梯各部件进行检查。安装人员系安全带、穿胶底防滑鞋和工作服。安装架体不得超出自由高度并及时附墙。吊笼顶上人员数量和运输标准节数量不得超出说明书规定。

(3) 安装作业应当严格按照预先制订的安装方案和工艺要求实施。安装过程中要确定专人统一指挥, 设置警戒区域, 并根据安装程序对重要危险点实施专人临近或监护。

(4) 拆卸与安装要求相同, 不同的是拆卸时严禁将物件从高处向下抛掷。

(5) 安装完毕时应及时搭设地面出入口的防护棚。防护棚的搭设材质选用普通脚手钢管, 其顶部材料可采用50mm厚木板, 长度不应小于5m, 宽度应不小于电梯底笼最外部尺寸, 有条件的可与地面通道防护棚连接起来。

2.2 检测与验收

严格的检测与验收程序是确保施工电梯安装后安全使用的前提,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自检环节。安装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自检、调试和试运;对基础和附墙支架的质量、精度等进行检查, 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技术试验。

(2) 自验收环节。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出租、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

(3) 报检环节。报检环节就是在施工电梯正常使用前, 应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并出具相应结果的报告, 确定合格后才能投运。检测机构在出具检测结论时应附状态说明和数据, 使检测行为具有可追朔性。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的结果、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 许可证确保环节。通过制定标准, 规范检测方法;通过制定制度, 规范管理检测行为;通过检测检验, 对问题设备进行限制和淘汰, 杜绝设备带病作业。施工电梯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运,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3 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工作是确保施工电梯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 不仅可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同时确保了人身安全。维护保养工作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和确保上下左右滚轮紧固可靠, 齿条靠背轮及传动底板各部螺栓无变形、松动。

(2) 检查制动器制动和分离的灵敏度, 运行中噪音不得超过规定, 且无过热现象。

(3) 检查导轨架结构应无变形、焊口断裂等现象, 且连接螺丝无松动。

(4) 施工电梯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 待消除故障和事故隐患后, 方可重新投运。

2.4 安全管理

(1) 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电梯安全管理, 增添并修改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条例, 明确安全施工责任制。

(2) 健全后期维护组织, 定期进行检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检修, 必要时进行停休整改, 做好检修记录工作, 以备后期借鉴。

(3) 产品质量把关, 力图选择性能优良、质量好的品牌施工电梯, 重视产品技术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对每台电梯应建立技术档案或运行资料, 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参数、出厂日期、产品编号、使用年限、重大修理记录、实际装拆次数, 每次安装后的验收、检测记录及维修保养、试验情况等。

(4) 加强电梯安装和拆除作业的管理, 必要时根据现场施工环境的具体需要提出施工方案, 按照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负责内容的不同进行一对一详细技术交底, 并将施工电梯拆除安装方案提交相关机构留存备查。

(5) 安装后应由相关验收部门进行运行验收, 制定正确的验收程序;确定合格的施工电梯向相关检测单位申报, 认定合格方能正式投运, 否则需查找问题所在或更换产品部件后再次检测, 直至合格后方可投运。

3 结束语

总之, 施工电梯的安全直接关乎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相关制度, 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 从管理上定期规范管理制度, 从后期维修上加强防患意识, 才能保证施工电梯的安全运行和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君.浅谈建筑内用施工电梯的特点与应用[J].建筑安全, 26 (1) :56-59

[2]蓝之达.供用电工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 篇2

关于御园住宅小区9#楼电梯井道,我公司现在已全部完成图纸内容。现将电梯井道部分移交给电梯安装公司进行施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为保证双方生产安全,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就电梯安装工程的安全生产施工事项全部移交给

电梯安装公司,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及安全组织机构,设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现场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在入场后,所有人员不得现场居住,更不得在施工楼内居住。在施工中,必须把每个施工洞口封闭密实,电梯井道口拆一封一,防止人员坠入,做到不伤害他人。由于电梯井道发生的任何安全事故均有电梯安装公司负全责。

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任何伤亡事故,均有电梯安装公司全权负责,一切与石家庄一建御园小区9#楼项目部无关。

本移交手续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率,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代表:

日期:2011年08月03日

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 篇3

关键词:杂物电梯 乘客电梯 安全部件 差异

0 引言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T7006-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已于2012年3月23日颁布了,2012年7月1日起实施。新检规对于2003年版的《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有了很大的变化,安全部件上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规定要求。新检规是为了加强对杂物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检验人员工作时应该对杂物电梯的各安全部件的特性加以了解。下面结合GB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与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比较,以及平时检验的一些心得,谈谈杂物电梯各安全部件检验的一些注意点。

1 制动器要求的差异

1.1 结构要求不同。乘客电梯制动器要求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至少应分两组装设,若其中一组不起作用,制动器应仍有能力将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是安全制动器的要求,而杂物电梯无此要求。

1.2 制动效果不同。乘客电梯制动器要求在制停125%额定载重量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度不超过安全钳或缓冲器制停的规定;杂物电梯只是要求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载重量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制动器应能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未规定轿厢减速度要求。

1.3 制动功能不同。除了具有驻车、平层和紧急制动要求外,靠近曳引轮的乘客电梯冗余型制动器也被认为可以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制动元件,制动效果有进一步的要求,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安全部件,且需要进行型式试验。而杂物电梯未规定必须设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2 层门锁紧和闭合要求的差异

2.1 防止坠落保护要求不同。在正常运行时,层门在轿厢位于层站或开锁區才能打开。杂物电梯要求开锁区域不应大于层站平层位置上下0.1m。乘客电梯要求开锁区不大于层站地平面上下0.2m,在用机械方式驱动轿门和层门同时动作的情况下,开锁区域可增加到不大于层站地平面上下的0.35m。

2.2 门锁装置锁紧尺寸要求不同。杂物电梯层门门锁锁紧元件啮合尺寸没有要求,但应能满足在沿开门方向施加300N力的情况下,不会降低锁紧的有效性。对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杂物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0.63m/s;开门高度不大于1.2m;层门地坎距地面高度不小于0.7m;门的锁紧无需电气装置电气证实,此时层门也无需在轿厢移动之前进行锁紧。然而,当轿厢驶离开锁区域时,锁紧元件应自动关闭,而且除了正常锁紧位置外,无论证实层门关闭的电气控制装置是否起作用,都应至少有第二个锁紧位置。如果杂物电梯安装在不允许公众进入的区域时,则可不满足用来验证层门锁紧状态和闭合状态装置的共同要求。乘客电梯层门门锁锁紧元件啮合尺寸不小于7mm。乘客电梯锁紧元件要求必须有电气安全装置验证锁紧。

2.3 制造和强度要求不同。乘客电梯锁紧元件应耐冲击,使用金属制造或金属加固,乘客电梯门锁应能承受一个沿开门方向,并作用在锁高度处的最小的力,而无永久变形:在滑动门的情况下为1000N和在铰链门的情况下在锁销上为3000N。而杂物电梯无此要求。

2.4 另外,乘客电梯还有很多杂物电梯没有的要求,乘客电梯层门锁闭装置必须进行型式试验,而杂物电梯层门门锁如果满足部分条件,可以不进行型式试验。

3 限速器要求的差异

3.1 使用目的不同。杂物电梯限速器只用来操作安全钳装置,防止轿厢自由坠落、超速下行及防止对重自由坠落的保护措施,而乘客电梯限速器可以是安全钳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速度监控元件。

3.2 动作速度要求不同。杂物电梯限速器动作速度对于轿厢安全钳为不小于1.15倍额定速度。但最大动作速度应小于下列规定值:额定速度不大于0.63m/s时,为0.8m/s;额定速度大于0.63m/s时,为额定速度的125%。乘客电梯限速器动作速度要求更加细化和复杂。

3.3 电气检查要求不同。杂物电梯限速器没有电气检查要求,只有限速器绳断裂或者过分伸长时,应当通过电气安全装置的作用,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而乘客电梯限速器至少有超速开关,复位检查开关和张紧装置检查开关等。

3.4 速度校验周期要求不同。TSG T7006-2012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规定杂物电梯限速器速度校验周期为5年。而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乘客电梯限速器速度校验周期为两年。

4 安全钳要求的差异

4.1 使用目的和条件不同。若杂物电梯井道下方有人员可进入的空间或采用一根钢丝绳悬挂的情况下,杂物电梯轿厢需装设安全钳,所有乘客电梯轿厢必须加装安全钳。杂物电梯安全钳目的是轿厢坠落保护和对重下方过人空间的保护,而乘客电梯安全钳目的除了杂物电梯要求外,还可以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制动执行元件。

4.2 使用种类不同。杂物电梯可以使用瞬时式安全钳且与速度无关,而乘客电梯规定只有在额定速度不大于0.63m/s时可以使用瞬时式安全钳,若电梯额定速度大于0.63m/s,轿厢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则它们应全部是渐进式的。若额定速度大于1m/s,对重(或平衡重)安全钳应是渐进式的,其他情况下,可以是瞬时式的。对安全钳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

4.3 制动效果不同。杂物电梯安全钳动作是瞬时停止。而乘客电梯用于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和高速坠落保护时,对制动减速度及轿厢地板的倾斜有要求。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下落的情况下,渐进式安全钳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应为0.2g~1.0g。而轿厢地板的倾斜度要求轿厢空载或者载荷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安全钳动作后轿厢地板的倾斜度不应大于其正常位置的5%。而GB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对制动减速度及轿厢地板的倾斜没有要求。

5 小结

综上所述,电梯安全部件在电梯运行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在电梯超速和失控的情况下阻止危险事故的发生,检验中必须格外重视,本文通过对两种电梯各安全部件的要求的差异分析后,增加了检验的一些注意方面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检验工作。两种电梯同样的安全部件各有各的特性,检验时不能一概而论,全面解读了解标准法规,对日常检验工作有很大的促进。杂物电梯新检规TSG T7006-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2012年9月1日实施,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检验时了解杂物电梯安全部件的要求及特性,掌握一些检验要点,从而更好的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保证杂物电梯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GB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2]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3]TSG T7006-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S].

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 篇4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结构,安全乘梯

前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电梯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垂直方向上下运行的交通设备, 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由于绝大多数人们对电梯内部结构装置不清楚, 电梯一旦出现故障, 就会惊恐失措, 采取一系列自以为能自救的错误措施, 导致大的电梯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以韩国现代电梯为例, 详细的介绍电梯的内部结构装置及功用, 并就安全乘坐电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通过普及电梯结构知识, 让人们能够正确对待电梯故障问题, 轻松安心地乘坐电梯。

一、电梯机械结构装置

1. 一般的电梯结构 (见图1)

2. 主要结构介绍

(1) 曳引机

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 又称电梯主机, 其功用就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转。曳引机的好坏决定着一部电梯或扶梯设备的最终运行指标, 现代电梯在行业内有着主机生产的深厚技术储备与制造能力, 无论是技术参数模拟优化, 还是原材料的挑选、以及加工设备, 无一不是超人一等。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现代电梯应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采用最先进的VVVF变频拖动系统, 应用多项领先技术, 将减震部分由常规的内部转移到了外部, 在解决电磁力带来的噪音和震动的同时更方便减震系统调整和后期维护。

(2) 控制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即控制柜本身的结构, 由轿厢操纵盘、厅门信号、PLC、变频器、调速系统构成。变频器完成调速功能, 逻辑控制部分由PLC完成的。PLC负责处理各种信号的逻辑关系, 向变频器发出起停信号, 同时变频器也将本身的工作状态输送给PLC, 形成双向联络关系。此外系统还必须配置制动电阻, 当电梯减速运行时, 电动机处于再生发电状态, 向变频器回馈电能, 抑制直流电压升高。现代电梯控制系统使用32位微机处理系统, 控制精度较常规控制系统与变频器控制系统提高4倍, 系统速度提高2倍。系统高度集成配合工业级CAN总线技术, 支持直流48V电源驱动应急救援功能。高速编码器瞬间形成速度反馈信号, 配合直接停靠算法和强迫减速算法, 确保单一故障下, 永不冲顶蹲底, 彻底贯彻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双向动作限速器及安全钳, 有效防止失速下坠和冲顶。

(3) 电梯门

所谓的电梯门包括厅门和轿门, 从电梯外能看到的、固定在每层的叫做厅门 (层门) , 里面看到的、固定在轿厢随着轿厢运动的叫做轿门。电梯门的开关一般是由轿门带动厅门 (层门) 开关。它的稳定性、合理性、安全性是决定电梯等级的关键因素。现代电梯厅门护脚板两侧增加支撑, 防止晃动减少噪音, 避免和轿厢发生碰撞干涉。厅门开门轮采用轴承设计, 使开关门更加平稳, 减少噪音, 增加使用寿命。避振轿厢框架, 增加了轿厢减震装置, 使轿厢的垂直振动的直接源头完全消除, 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4) 对重

电梯对重也称重量平衡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平衡轿厢重量, 在电梯工作中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 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说的通俗一点, 对重相当于秤盘的秤砣, 而托盘相当于电梯里的乘坐人员, 通过对重以达到电梯运行时候的重力平衡。

(5) 门机系统

电梯门机系统是电梯系统中动作最频繁的部件, 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梯的性能。现代电梯采用钢丝绳复绕和皮带传动的变频门机系统, 从而使其故障率降低, 提高舒适性和使用寿命。门机控制系统硬件采用高性能DSP CPU, 软件变频部分采用矢量控制算法, 对电机的速度、力矩和励磁实行精确闭环控制。采用VVVF矢量闭环控制技术, 即使电梯厅门遇到的阻力不同时 (如厅门遇到强风吹压时) , 控制器开关门的速度曲线完全一致, 运行平稳性没有影响。门机控制器带S曲线门机速度曲线算法, 有多种速度曲线可供选择, 使得门机开关门速度调整方便, 舒适感好。最大开关门速度可达1 m/s。门机系统带智能关门和运行力矩限制功能, 可分别对门机在关门或开门过程进行保护 (夹人保护) 。

二、电梯安全乘坐问题

1. 乘坐电梯风险

电梯每天长时间的运行可能产生部件磨损或损坏, 如果不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调整, 电梯就会发生故障, 另外, 由于某些乘梯人员的不正规操作, 也会在某一时间突然发生故障, 进而带来一定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有以下几种。

(1) 乘客在进入或走出电梯时要通过层门, 如果轿厢出现故障, 层门和厅门不在同一层, 此时乘坐者直接迈入就会跌入井道。

(2)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由于非正常的加 (减) 速度造成失重、超重和冲击。就是通常俗称的轿厢“蹾底”、“冲顶”。

(3) 乘客在电梯超载报警后仍然挤入轿厢或搬运物品, 将造成电梯不会关门, 影响运行效率, 情况严重时将导致曳引绳打滑, 轿厢下滑, 甚至造成人员剪切。

2. 安全乘梯注意问题

某些故障, 其实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比如轿厢关人, 其实就是电梯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势, 不用谈梯色变, 只要人人都学会文明操作用梯, 注意下列安全乘梯要点就会切实的保障自身安全。

(1) 乘坐电梯时, 首先要先观看轿厢是否停靠在本层。

(2) 候梯时, 不要踢、撬、扒、倚层门。电梯到来时, 不要用手、脚或物品阻止轿厢门的关闭, 需要使电梯门保持打开状态, 可按住轿厢内的开门按钮。电梯运行时, 不要在其内打闹、跳跃和乱动按钮。进出电梯时行动要迅速, 不要长时间一脚踩楼层一脚踩轿厢。

(3) 如果电梯超载报警时, 耐心等待电梯的下一次服务。

(4) 当电梯出现故障卡在层间时不必惊慌, 可以利用轿厢内设警报按钮或电话呼救物业部门和维保单位, 耐心等待救援。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了解电梯的结构装置, 可以看出, 电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只要相关部门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对电梯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的工作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乘客文明操作电梯, 电梯就会给人们提供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最新电梯原理、使用与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黄尚君.浅谈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9) .

电梯安全与事故浅析 篇5

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危险是安全的反义,事故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电梯事故是指电梯从安装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意外损害事件。

1、电梯事故的种类

电梯事故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复合性事故。1.1电梯人身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形式

(1)坠落,比如因层门未关闭或从外面能将层门打开,轿厢又不在此层,造成受害人失足从层门处坠入井道。

(2)剪切,比如当乘客进出轿门的瞬间,轿厢突然起动,使受害人在轿门与层门之间被剪切。

(3)挤压,常见的挤压事故有:①受害人被挤压在轿厢围板与井道壁之间。②受害人被挤压在底坑或缓冲器上。③人的肢体部分(比如手)被挤压在转动的轮槽中等。

(4)撞击,常发生在轿厢冲顶或底时,使受害人的身体撞击到建筑物或电梯部件上。(5)触电,受害人的身体接触到控制柜的带电部分,或施工操作中人体触及到设备的带电部分及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

(6)烧伤,一般发生在火灾事故中,受害人被火烧伤;在使用喷灯、烧注巴氏合金的操作中,以及电焊和气焊的操作时,也会发生烧伤事故。

1.2设备损坏事故主要表现形式

(1)机械磨损,常见的有曳引钢丝绳将曳引轮绳槽磨坏或钢丝绳断丝,曳引机蜗轮蜗杆磨损过大等。

(2)绝缘损坏,电气线路或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短路,烧坏电路控制板;电动机超负荷运转其绕组被烧毁。

(3)火灾,使用明火时,操作不慎引燃易燃物品或电气线路绝缘损坏,造成短路、接地打火引发火灾,烧毁电梯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4)湿水,常发生在井道或底坑“进水”造成电气设备浸水或受潮,甚至机械设备锈蚀损坏。1.3复合性事故

复合性事故是指事故中既有对人身的伤害,同时又有设备的损坏。比如发生火灾时,既造成了人的烧伤,也损坏了电梯设备;又如制动器失灵,造成轿厢坠落损坏,轿厢内乘客受到伤害等。

2、电梯事故的特点 当前我国在用电梯中,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比重很大,安全性能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设施的不完善给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所以当前电梯事故的特点是:事故中人身伤害事故多,伤亡者中操作人员占比例大。

3、电梯事故的原因

电梯事故的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又互为因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是教育或管理不够引起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则是长期维修保养不善造成的。在引发事故的人和设备的两大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管理等,都是人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操作者将电梯电气安全控制回路短接起来,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个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电梯,又引发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具体每个事故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追踪到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4、电梯事故的预防

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电梯业的安全工作也必须在该方针指导下工作。

4.1电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保持安全状态,只有轿厢停在该层时,该层层门方能被打开,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4.2预防电梯事故需全面治理

因为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操作者的原因,也有设备本身的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比如,电梯安装或维保工作交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社会原因。在我国,有的在用电梯出厂在先,国家标准出台在后,电梯产品不符合国标要求,这是发生事故的历史原因。所以,预防电梯事故必须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4.3预防电梯事故的措施

预防电梯事故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技术和管理3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工作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工作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方法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①执行国家专业标准,满足安全要求;②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③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④安装维保人员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⑤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 篇6

关键词:自动板式电梯,安全疏散,要素

1 对业界“电梯作为疏散通道”共识的基本评估

建筑的安全设防, 尤其是公共建筑的安全设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设计出舒适、节能、充分体现安全科学的建筑工程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功能复杂的大体量公共建筑在城市中星罗棋布, 给建筑消防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筑消防设防在建筑投入成本中的比例不断增高。依相关数据, 目前国内公共建筑用于人员通行和安全疏散的建筑面积与楼层总面积之比已经高达15%, 而常年处于备用闲置状态的安全疏散面积达到10%, 也就是说, 仅仅疏散楼梯通道的造价就是建筑总价的10%, 这与人类业已达成的可持续发展共识相背离, 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在进入新千年之后, 引起建筑界和消防界的广泛关注, 专家、学者、从业者纷纷发表文论进行探讨, 就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通道”强制条款的废存展开激烈论战, 并就消防设计建规修订进行建言献策, 其广度和深度在消防领域前所未有。通过近年来的广泛讨论, 尽管目前“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的条款仍然没有进入国家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文本, 但建筑、消防两界人员已基本达成共识———电梯原则上可以作为疏散通道使用, 起码可以作为辅助性疏散通道设计, 所以修订原来的规范只是时间问题。

2 目前公共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困惑

由于商业模式和城市用地价格的双重驱动, 目前超规模大体量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在大中城市, 而与建筑规模成正比的安全疏散功能建设成本呈n倍增长趋势, 安全疏散功能费用在建筑成本中居高不下, 同时也给城市景观建设和单体建筑艺术的展露制造诸多瓶颈。一栋5层高度、单层面积20 000 m2的建筑, 按照现行建筑消防规范计算, 单层安全疏散总宽度需要60 000 mm之多。也就是说如果每座楼梯间梯段净宽2 m, 这栋100 000 m2的建筑周围要布置30座楼梯间, 而相邻两座楼梯间的间距仅仅16m。如果改为4层建筑, 单层面积4 000 m2, 楼梯间仍然在建筑周边布置, 那么相邻两座楼梯间的间距就不足9 m。如此密度的疏散设施, 成本之高, 使用频率之低早为设计、建设、消防等方方面面人员所诟病。随着建筑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普及应用, 兼备实用、美观功能的自动板式电梯交通设施在商场、候车室、候机厅、会展中心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多层公共建筑中基本普及, 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并成为建筑物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依据先行的消防建筑法规, 这种方便、快捷、实用的建筑内部交通设施, 却不能用作紧急事态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成为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硬伤。

3“电梯作为疏散通道”入规的系统性操作逻辑

然而“电梯作为疏散通道”条款真正入规的道路还有很长, 因为要完成这种战略性颠覆, 仅仅具备宏观逻辑思考是远远不够的, 至今缺少的还是入规的技术性层面上科学严密的系统性操作实用逻辑文本。同时这种颠覆性的技术条款修订必须审慎慢行, 需要选择急需的、与广大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公共建筑项目先行一步, 待操作层面完善之后再行大面积修规推广。毋容置疑, 这些场所非商场、超市、会展等商业建筑莫属。

建筑电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电梯井上、下封闭运行的垂直电梯, 一类是敞开运行的自动板式电梯。自动板式电梯是一种安装在大型公共建筑物楼层间的活动扶梯, 实质上是一台倾斜安装单向运人的板式输送机, 它包含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两类手扶子电梯。实践告诉我们, 敞开式自动板式电梯在承担安全疏散功能上要优于封闭式电梯。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论证叙述精准, 依据循序渐进的既定原则, 本文仅对此类场所的“自动板式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的要素进行梳理论述。

3.1“自动板式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的设计思想原则

以建筑防灾规划制定和实施为先导, 以建筑功能设施抗灾设防科学监管为主线, 以应急疏散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为重点, 以建筑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依据, 以防灾减灾技术进步为支撑, 进一步完善建筑消防设防减灾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平灾结合, 做到防灾常态管理与灾时应急管理并重, 统筹考虑空间管理与过程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自身功能性消防抗灾能力, 使建筑经济性、安全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统一。

在目前国家消防科研机构和院校相关研究课题成果没有得到认证验收的情况下, 自动板式电梯在安全疏散方面的功能应该基本界定在潜在功能和辅助作用上。同时在有关自动板式电梯定量方面可以做一些原则规定, 可采取折减楼梯疏散宽度的做法, 其折减的幅度, 可视扶梯的多少、宽窄而定, 但最大折减系数不宜超过楼梯计算疏散总宽度的15%~20%。

3.2“自动板式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的设计板块

根据自动板式电梯在应急疏散中的实际应用功能, 设计构思过程中要按照以下板块划分, 重点进行谋划设防。

1) 自动板式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的建筑消防保护环境: (1) 建筑具备消防自动报警、自动喷淋、机械防排烟、消防智能联动、事故广播功能; (2) 固定封闭式自动板式电梯间; (3) 设有烟感温感自动控制装置的防火卷帘封闭式自动板式电梯; (4) 跨层建筑总面积在同一个防火分区的敞开式自动板式电梯。

2) 自动板式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的建筑电力消防负荷要求: (1) 具备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达到的电力消防负荷等级, 并配备应急电源; (2) 建筑空间应急照明、疏散逃生指示完备; (3) 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建筑内部电气安装敷设规范, 防护到位。

3) 自动板式电梯可以作为疏散通道完全计入疏散通道宽度的条件: (1) 设有固定封闭防烟平行式自动板式电梯间, 可以控制上下走向, 且楼层电梯间局部设有甲级防火门, 底层设有扩大防烟区域且直通室外; (2) 跨层建筑总面积在同一个防火分区的敞开式自动板式电梯, 包括平行式和交叉式两种自动板式电梯; (3) 符合以上条件, 且自动板式电梯的单独梯段净宽度不小于1 000 mm; (4) 中庭自动板式电梯四周设有烟感温感自动控制防火卷帘装置, 且出入口处设置有与烟感温感能够联动的风幕防烟设施。

4) 自动板式电梯作为疏散通道, 除自身安全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包括消防在内的相关技术法规实施外, 还必须制订科学的电梯空间安全设计深度: (1) 光源设计要尽量采用自然光线, 这样在人员疏散时, 即使有烟气或是人工光源失效时, 也可看清逃生路线;采用人工光源时应保证照度均匀, 并考虑对烟雾的穿透能力;保证踏步口、扶手、楼梯的警戒线的可见度, 即使在浓烟无光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安全疏散; (2) 自动板式电梯的驱动装置应有逆止或制动机构, 以便在断电时能作为普通扶梯使用;自动扶梯踏步的高度与宽度要与正常楼梯踏步尺寸相吻合, 不宜过高或过宽; (3) 自动板式电梯摆放形式要以平行式为主, 这样可以增加疏散人员容量, 提高疏散速度; (4) 目前商业建筑中都采用大量地面疏散图形标识, 而大量的救援实践表明, 火灾中逃生的最佳、最成功的时间往往在灾害发生的最初时间, 所以在设计好一般性标志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强化安全出口、电梯方向指示标识设计至关重要, 标志与环境背景要对比鲜明, 提高标志在疏散中的引领性, 标志悬挂安放的位置要符合人的行为习惯、简明易懂、识别性强。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一个完整的电梯紧急疏散系统必须能够保证乘客和电梯本身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避免受高温、火焰、烟气、水渍, 以及电源损失等因素的影响。要保证建筑电梯完全成为人们逃生的快速应急疏散通道, 必须对电梯疏散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进行一系列的反复的长期的风险分析评估实验, 消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减灾对策。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S].

[2]金肖.关于高层建筑消防救援中电梯疏散的可行性分析[N].中国消防在线, 2013-05-14.

[3]GBJ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GB50016-20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电梯的机械装置与结构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也不断上升, 而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各地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 而除此之外, 商场、办公楼、医院、学校和居民住宅等建筑的楼层也逐渐提高。这使得电梯的使用成为了必然[1]。而只有电梯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 探讨电梯的机械装置与结构就十分的必要, 而这也将会为整个电梯系统的运行以及节能优化提供依据。

1 电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梯的使用随处可见, 不管是商场的扶梯, 住宅楼的电梯还是地铁站的扶梯, 都属于本文所说的电梯。为对电梯进行深入的了解, 本文首先介绍电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1 电梯的基本概念

由于电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不同的人会对电梯有不同的理解, 根据电梯的用途和特性理解, 电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来说, 电梯是指建筑内在不同楼层之间, 有动力驱动的运送人员或货物的机械装置[2]。

但是从广义的方面进行理解, 电梯是由动力驱动的沿固定轨道运行的, 在两个位置之间能够运送货物, 人员等的装置。狭义的电梯概念不包括扶梯和电动人行道。而广义的电梯则包含了所有具有上述功能的机械装置。举例来说, 广义的电梯还应包括缆车和传送带, 而这两种装置显然不属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电梯。

1.2 电梯的分类

由于广义概念上的电梯种类繁多, 为便于理解,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按照电梯的运行速度可将其分为4个层次, 分别是超高速, 高速, 快速和低俗。低俗指的是运行速度在1m/s以下的电梯, 这种电梯的速度较慢, 但是载重可以相应的增加, 因而一般用于载货电梯;快速电梯的速度在1—2m/s之间, 这种电梯的速度一般, 因而一般用于层数较少的建筑中, 且大多是载客用途;高速电梯的速度范围是2—4m/s, 这种电梯速度较快, 用于一般地高层建筑, 如商场和办公楼里。最后, 超高速电梯的速度在4m/s以上, 常用于高层建筑指定楼层的载客梯, 例如, 楼层数较多的办公大楼里将整个大楼的楼层划分成几组, 规定每组使用一个或几个电梯, 这就使得电梯的运行和使用更为高效, 为人们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除了电梯速度, 还可以根据电梯的用途进行分类。常用的几种分类有, 载客电梯, 观光梯, 载货梯, 医用电梯还有施工电梯等等。

2 电梯的组成系统

电梯是一个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机械装置, 而电梯结构有时有几个系统组成, 只有这几个系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 电梯系统才能够正常运行。下文将主要介绍轿厢式电梯结构的组成系统[3]。

2.1 门系统

电梯的门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把轿厢内空间和外界隔开, 并保证电梯的乘坐人员和施工维修人员的安全。为保证这一目标, 必须要确保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 电梯的各道门是关闭的状态, 并且当电梯门打开时, 必须确保内层们先开, 外层们后开, 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电梯的轿厢如果不在某一楼层, 或者是电梯的轿厢位置没有和外部楼层对准, 那么这层的外门绝对不能打开, 以免发生坠亡或夹断人员的伤亡事故的发生。

此外, 门系统还要安装有感应装置, 当有遮挡是电梯门不能关闭, 防止发生意外。

2.2 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是指在电梯井内牵引轿厢来回运动到达指定楼层的系统, 包括了导向部分, 限速部分, 动力部分和钢索。其中, 动力部分是有牵引电机提供动力, 经过导向轮或牵引轮等由钢索拉动并牵引轿厢在电梯井内上下运动。曳引系统是整个电梯结构的动力部分。

2.3 轿厢系统

轿厢是电梯运行中人员和货物所在的位置, 它受曳引系统的拉动进行运动。轿厢内部结构可分为厢顶, 箱体和厢底。厢顶要安装有照明装置, 通风空调装置等。而厢底要安装有重量感应装置, 一旦超重, 要有警报声, 防止因超重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厢体除了要有楼层选择装置还要有求救装置, 一旦电梯发生意外, 有人员被困, 可以通过求救装置对外求救。此外, 电梯轿厢的厢体的强度还要达到要求, 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要保证水平。

2.4 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要保证轿厢在电梯井内能够正确按照预定路线平稳运行, 减少厢体的震动。并且当电梯运行发生意外时, 还要能够把轿厢及时卡死, 避免轿厢突然坠落发生危险, 保证乘客安全。

2.5 重量平衡系统

重量平衡装置的作用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电梯以及乘客或者货物的重量进行平衡, 保证电梯的平稳运行。配重系统的重量要和电梯的最大负重匹配, 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而且当楼层太高时, 由于钢索的自身重量的存在, 还需要有补偿重量进行重量的补偿。

电梯结构的各个系统不仅要能够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行, 他们之间还要相互配合, 进行最优化的组合, 达到最优化效应。

3 电梯的机械装置

电梯作为经常运送人员的机械装置, 人员的安全性必须保证, 为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以上的系统, 还需要有辅助的机械装置。

为了避免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生突然坠落等安全事故, 电梯必须要安装限速减速装置以及卡钳。当电梯的速度太大, 超过一定数值时, 限速减速装置就要发挥作用, 此时卡钳要把厢体固定在钢索轨道上。当安全警报解除时, 这些装置的作用才会接触。当所有的装置已经没用时, 缓冲装置就要发挥最后一道保护, 尽量耗散掉坠落过程中的能量, 减少坠落或者冲顶中的伤亡率。

4 总结

根据本文以上的探讨与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电梯的机械结构虽然在外行人看来并不复杂, 但是电梯的实际应用中使用的自动化技术都比较先进, 其机电化的程度很高, 对控制水平的要求较高。虽然电梯在我国的使用已有多年, 但是电梯运行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电梯的故障也经常发生, 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 我们要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不断改善和优化电梯的机械装置和结构, 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在保证乘客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 高层建筑的建造越来越常见。而除此之外, 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 无论是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还是居民住宅的层数都越来越高, 因此电梯的使用也就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种情况下, 对电梯的了解也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电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电梯结构中的各组成系统, 以及其机械装置与结构, 这将为电梯系统的研究与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结构

参考文献

[1]段九君.浅谈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33) .

[2]霍汝东.浅议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J].装备制造技术.2010 (07) .

电梯安全检测技术与维护 篇8

关键词:电梯,安全检测技术,日常维护

1 电梯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对网络、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使用的日益成熟,人们已逐渐开始将其渗透于电梯安全检测技术当中。电梯安全检测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电梯管理、电梯结构设计、设备检测等工作。然而,由于我国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电梯建设规模较之国外存在较大一段差距,加之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电梯设备、部件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社会需求与技术研发趋势认识不足,使我国现行电梯安全检测技术水平上升空间广阔。另外,改进检测技术,并将技术转变为工程所需实用价值,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资源,尤其是电梯这类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检测技术。整体看来,我国电梯安全检测技术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射线、涡流、磁粉等层面上,电梯导轨自动检测、大轴完整检测等许多技术难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一解决。

2电梯安全检测关键技术

2.1安全部件检测技术

电梯安全部件检测主要包括对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门锁等的检测。安全钳的检测: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安全钳(如瞬时式安全钳、渐进式安全钳等)有区别地进行检测;其次,对安全钳导靴磨损程度、安装、轿厢偏载等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限速器的检测需要对机械动作速度与电气设备进行逐一复验,并对机械动作后的夹绳装置或钢丝绳装置进行附着力检测。缓冲器的检测,还需要在液压缓冲器与弹簧类蓄能型缓冲器对比试验与实际应用的不断研究中进行进一步验证;门锁的检测必须在能够满足电梯安全触电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另外,电气控制系统的检测需要各电梯负责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进行验收,只有控制系统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才能够投入使用。

2.2 机械振动检测技术

在电梯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导向轮偏差、曳引机运转误差、钢丝绳直径偏差、曳引轮绳槽误差、部件安装误差、导轨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电梯极易产生机械振动,这种机械振动对电梯安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旦电梯产生较大机械振动,就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有关试验数据表明,当电梯振动强度和振动频率增加时,人们对由此而带来的身心感受也随之而加强。因此,为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电梯环境,保证人们生命安全,减少事故损失,就需要利用先进检测技术对电梯机械振动及其强度与频率进行准确检测。例如:目前采用最多的专业振动测试分析仪,该仪器可以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机械振动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测与控制。一般情况下,电梯正常运行时轿厢内振动范围应控制在15 cm/s以内,电梯运行方向振动范围应控制在25 cm/s以内。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要及时将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与类型及时准确检测出来,并及时找到电梯机械振动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故障及时排除,将机械振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 电梯安全检测技术的日常维护

电梯系统的日常维护主要是指对机械传动系统构件(如制动器、限速器、曳引机、安全钳、缓冲器、钢丝绳等)的维护。对于制动器的日常维护,除了需要切实履行好日常巡检工作之外,还必须确保制动器动作可靠、制动力足够满足电梯正常运行需求。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对于磨损较严重的制动衬应及时更换,保证制动衬磨损厚度低于原厚度的1/3。在启动制动器闸瓦时,应严禁其与制动轮之间发生碰触,同时定期向制动器各轴销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保证其均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之下。

限速器的日常维护,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检验,并定期对限速器轮槽进行清洁处理,将油污灰尘清除,为限速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保持限速器轴销润滑,夹绳口无磨损并具有足够的夹持力。曳引机作为整套运动系统的核心构件,在工作时必须消除振动、杂音等因素的干扰,并且还要保证其与电动机之间连接紧密可靠。安全钳的维护内容主要是保持钳座固定与传功机构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安全钳砌块与电梯导轨动作一致、间隙均匀。

缓冲器的日常维护,对于液压式缓冲器应防止柱塞发生锈蚀,保证油量适中,缓冲器下落可顺利触及开关,复位为手动式复位。当液压式缓冲器完全动作并且承压力全部消失后,应在一分钟内将其完全释放,使其恢复至初始位置。对于弹簧类缓冲器,应防止其表面出现锈蚀和裂缝,且动作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至原始形态。钢丝绳的日常维护需要定期对其张力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受力系数均匀,同时还要对钢丝绳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油污。

3 结语

电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文从电梯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与维护3 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总结出要想真正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提高电梯安全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就必须将检测技术与维护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在改进电梯安全检测技术、做好各项检测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电梯传动系统各个构件的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官志平.基于ARM9的Linux系统移植以及在电梯轿厢内人数检测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陈浩泽.我国电梯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电梯安全评估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篇9

1 电梯安全评估方法

GB/T 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和降低的方法》为电梯的安全评估制定了统一和系统的原则与程序, 可用来识别由各种危险、危险状态和伤害事件引起的伤害风险。其采用了基于风险矩阵的方法, 出发点为:风险是严重程度和伤害发生的概率的组合函数。严重程度是指伤害类型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 可分为高、中、低和可忽略4个等级。伤害发生的概率是指在某特定时间, 伤害所出现的次数, 可定性地分为6个级别:频繁、很可能、偶尔、极少、不大可能、几乎不可能。其中的严重程度、概率等级和风险度的获得通过函询法和专家研讨的方法形成电梯安全评估专家知识数据库。通过将伤害概率等级为行, 严重程度为列, 可构建风险矩阵图, 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 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2 电梯安全评估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过分析安全评估的需求, 设计了软件系统功能, 包括电梯安全评估、评估记录维护、专家库维护3个模块。其中, 电梯安全评估包括了基本信息录入, 项目选择与评估 (包括曳引机、控制系统、运行性能等18个模块) 。系统自动计算各项目的风险等级, 并进行汇总, 输出电梯评估报告。评估记录的维护包括记录的查询、修改、报告生成及输出功能。专家知识数据库维护功能包括查询、修改、添加、删除功能。由于专家知识数据库是众多专家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以及实际的经验统计分析而得, 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的改变等, 专家知识数据库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变化。因此, 系统提供了专家知识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以满足在确需改变时的需要。

软件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C++201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 其不仅是一个C++编译器, 而且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DE) , 已成为专业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对于数据库, 则选用SQL Server 2008, 他是一个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平台, 可在满足目前和将来管理和使用数据的需求。在程序设计中, Visual C++主要用于构建软件构架、UI设计、数值计算等, 而数据的存取、查询等则通过SQL Server2008进行操作。VC中操作SQL Server 2008数据库通过ADO来操作数据库各对象。ADO是Microsoft为最新和最强大的数据访问范例OLE DB而设计的, 是一个便于使用的应用程序层接口, 具有易于使用、速度快、内存支出少和磁盘遗迹小的优点。

软件首先录入电梯的基本信息, 然后进行评估模块的选择, 系统根据各模块的选择自动生成各个具体的评估项目。评估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在下拉菜单中直接选择, 避免了手工录入的错误, 大大提高效率。系统自动根据专家知识数据库的知识, 根据项目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计算出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录入计算完成后, 系统自动地分析计算出评估电梯的整机风险状况, 输出Excel评估报告, 图1是程序设计流程图。经评估人员测试, 该软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

3 结语

电梯的安全评估可为电梯的维修改造提供重要的指导, 进而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论文在分析安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 开发了电梯安全评估系统软件。测试表明, 该系统可公正、简单、便捷地进行电梯的安全评估。

参考文献

[1]GB/T.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和降低的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谢厚亮, 刘伟跃.VC的数据库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电梯的检验与安全技术探讨 篇10

电梯检验技术是确保电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与其他检验工作不同, 电梯检验工作有着其独特的一面, 即具有高空和高危性质。为此, 文章对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事故伤害和预防事故伤害的安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1 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事故伤害

1.1 机械伤害

电梯是一种特种设备, 具有运动的性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 有些时候是在电梯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人工操作不当, 就很可能使检验人员受到伤害。在对电梯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需要对电梯内部的一些运行部件如盘车轮、限速器、选层器等进行检验。检验人员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运行部件的不正常运转, 很可能造成检验人员的伤害, 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举例说明, 在进行盘车操作时, 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转速加快或者轿厢位移, 可能会伤害到检验人员的手部。在对安全钳进行检验时, 如果限速器运行出现错误, 将会出现反弹的现象, 而电梯内部空间十分狭小, 必然会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

1.2 坠落伤害

电梯井道的形状相对来说比较特殊, 因此在对电梯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 出现人或物坠落的现象, 而由于电梯检修属于高空作业, 一旦出现坠落事故, 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对实际的电梯检修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知, 坠落伤害通常有以下几种:通过爬梯进入机房后, 可能发生坠落的事故;在机房的作业平台上, 如果检验时没有注意而站在了平台的边缘, 也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在对电梯进行上轿顶作业时, 应先将层门打开, 如果开门的姿势不正确, 也容易引发坠落事故。

1.3 电气伤害

在所有的电梯伤亡事故中, 因电气伤害导致的伤亡占有很大的比例。引发电气伤害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伤害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 如漏电、雷电、电弧烧伤等。电气伤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通常因其电能的大小和湿度、基础面积的不同而异。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则主要表现为电烧伤和电击伤。电气伤害体现在:电气工具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主要表现为漏电现象, 是由于工具不符合标准导致的, 其伤害程度较小;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来进行带电作业, 一旦接触电气设备, 就可能引发电击事故;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 需要照明灯具来照明, 如果通电时间较长, 就会引起照明灯具温度的升高, 这时如果正在轿顶进行作业, 就有可能接触到照明灯具, 从而烫伤检验人员。

2 电梯检验过程中预防事故伤害的安全技术

2.1 提升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

电梯检验作为一种高危的作业, 对检验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检验人员除了要加强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外, 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研究表明,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 心理素质不同的检验人员会作出不同的反应。而电梯检验是具有危险性的作业, 作业中出现突发情况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提高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面对同样的突发危险情况, 心理素质高的检验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 心理素质低的检验人员则很容易受到危险的影响而导致行为慌乱, 进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心理素质高的检验人员在做出正确的反应的同时, 还能够对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快速、安全地完成检验。心理素质低的检验人员在慌乱的状态下无法准确及时地排除故障和问题, 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引发事故。为此, 在提高检验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 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强化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

2.2 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检验能力会受到其专业水平的影响, 因此应注重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从而提高其检验的速度和准确率。在日常工作中, 检验人员应根据检验的步骤严格执行, 并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提升检验人员的思想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检验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凭经验做事, 且存在侥幸心理, 尤其是在任务重、时间紧急的情况下, 没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检验的步骤来进行检验, 因此无法获得正确真实的检验结果, 更不能消除存在的隐患, 甚至使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注重检验人员思想素养的提高, 从根本上加强检验人员对电梯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

2.4 科学地对待电梯检验环境

在对新装电梯或使用时间较短的电梯进行检验时, 应参考电梯检验标准严格控制其温湿度, 通常来说机房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电压的波动会给检验结果带来影响, 因此应将电压波动控制在±7%;清除空气中的影响检验的杂质如导电尘埃、易燃气体等;及时清理与电梯检验无关的设备和物品, 保持检验场地的清洁;检验时, 必须在电梯门口放置警示标志。

当前, 对于电梯检验和安装验收的条件, 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有着详细的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作为电梯检验人员, 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实施检验之前应对检验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如果电梯检验环境不佳, 如视线不清、昏暗等, 则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如跌倒、触电、坠落等。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检验人员应严把电梯检验环境的质量关, 拒绝在恶劣的检测环境下进行检验, 直到环境达到要求的标准。具体的讲,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检验现场要干净整洁, 与检验工作不相关的物品和设备不允许出现在检验现场。在对底坑和机房的通道进行检验时, 必须有永久性的照明灯。

2.5 触电事故的预防

在电气设备作业的过程, 需要将电业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下去, 要对停电、验电、挂标识牌以及做临时接地等要求严格遵循下去;比如在进行接地和绝缘测试时, 要想关闭电梯的总电源, 就需要用电笔对开关主方进行测试, 如果电笔能亮, 那就说明电梯可以正常工作;用电笔来测试开关副方的三相火线, 保证没有电流存在于三相中, 便可挂上停电警示牌;另外, 如果要想测试电感或者电容性负载, 就需要对其充分放电, 如果测试地点和开关箱之间的距离较远, 就需要用临时接地线短接三根火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梯检验工作是一种危险性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对于检验的环境以及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都很高。在进行电梯检验的过程中, 可能发生各种事故, 如机械伤害、坠落伤害、电气伤害等, 而且还存在着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为提高电梯检验的工作质量, 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就应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除此之外, 还应通过培训等方式, 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注重检验人员思想素养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如果能切实做到这些方面, 必将推动电梯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建筑行业的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 各种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电梯是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并且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加强对于电梯的检验工作, 确保电梯安全稳定运行,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牟永卫.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浙江建筑, 2012, 8 (25) .

[2]赵树清, 王建超.论电梯检验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J].农家之友 (理论版) , 2012 (8) .

上一篇:标准问题分析下一篇:路基压实度